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选择题48分标准练11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试卷三
综合模拟试卷三(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夏商的史官在职责上是史巫合一,既掌管天文术数,为统治者提供宗教式预言,又保管典籍、记录时事;周代史巫开始分离,史官被定位在“掌官书以赞治”的官僚位置上。
以上史官角色意识的变化( )A.反映出周代王权与神权开始分离B.影响了后世对历史记录的认知C.取决于中央官僚机构职能的调整D.体现了周代政治理性化的趋势2.汉昭帝始元六年,大将军霍光以昭帝名义,令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召集贤良文学六十余人,讨论盐铁官营、酒类专卖等问题。
这次盐铁会议( )A.反映了汉朝朝议的民主作风B.说明政府干预市场色彩浓厚C.体现了汉朝人才辈出的盛况D.标志着汉朝专卖政策的开始3.下表是关于唐朝监察制度的叙述。
据此可知( )C.纠察结合理案,致使其官阶显赫D.职权相对独立,有利于整肃吏治4.“谥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
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
据统计,西汉到清末,历代宗室、百官得谥者共10 473人,仅明清两代就有5 935人,约占总数的57%。
它表明中国古代自汉以来( )A.思想控制日趋严密B.行政效率不断提高C.官僚机构日益膨胀D.追谥准则渐趋完善5.1876年,《申报》就中国是否应仿行机器织布进行了一场讨论,连续发文多篇,大加倡导。
该报主笔说,他数年前就曾提议“购齐西国织造各布机器”“仿织洋布,定易销售”,但应者寥寥。
现在他的主张却得到了社会舆论的广泛支持。
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 A.政府积极推行重商政策 B.工业文明的优势被认同C.国人市场意识逐渐形成D.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6.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晚清官员出洋学习发端,但常被诬为卖国;甲午战后,清政府开始主动派出;20世纪初,清政府颁布了奖励职官游学游历,发起四次集中派遣行动。
这一历程( )A.反映了清政府“天朝上国”观念的逐步动摇B.表明了清政府逐步沦为“洋人的朝廷”C.为清末新政的成功创造了有利环境D.标志着清政府“中体西用”思想的松动7.国民政府于1937年9月修正了《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删除了“宣传与三民主义不相容之主义者”为犯罪的条款。
【通史版】2019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选择题48分标准练11含解析
高考选择题48分标准练(十一)时间:15分钟分值: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2018·咸阳市高三模拟)战国时魏国最早提出“食有劳而禄有功”,不再以“亲、故”而以“功劳”作为赏赐的标准,此后各国相继效仿并不断推陈出新。
由此产生的影响是()A.贵族竞相追逐利禄B.世卿世禄制度日益瓦解C.官僚政治得以确立D.分封制得到进一步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不再以‘亲、故’而以‘功劳’作为赏赐的标准”可知,赏赐的标准日益改变血缘因素,而重视功劳,说明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世卿世禄制度日益瓦解,B正确;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郡县制的确立标志官僚政治开始确立,C错误;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材料反映赏赐的标准日益改变血缘因素,排除D。
2.(2018·株洲市高三模拟)中国古代在国家出现自然灾异时,帝王常常公布“罪己诏”(自省或自我检讨)。
此现象在汉朝中出现次数最多。
这表明当时() A.自然灾害频繁发生B.儒学影响治国理政C.皇帝普遍虚怀纳谏D.皇权受到制度约束答案:B解析:通过材料中皇帝下“罪己诏”的原因是灾害发生,可判断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子“受命于天”,代表“天”统治天下(君权天授或君权神授),天和人能相互感应,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因此人君必须仿效天道,实行仁政,故B正确;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无法体现“虚怀纳谏”,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并非制度,排除D。
3.(2018·兰州市高三模拟)宋代书画创作开始出现了文人画和通俗画的分化,士大夫和富民追逐文人画,平民喜爱通俗画。
这表明宋代()A.书画市场逐渐走向成熟B.富民已经跻身于士大夫的阶层C.文人士大夫影响力巨大D.社会发展丰富了人们精神生活答案:D解析:根据“宋代书画创作开始出现了文人画和通俗画的分化”并结合所学可知,宋朝社会经济发展,推动文化繁荣,出现适应士大夫和富民需要的文人画和平民喜爱的通俗画,丰富了人们精神生活,D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书画市场逐渐走向成熟”,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士大夫和富民追逐文人画,并没体现富民已经跻身于士大夫的阶层,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文人士大夫影响力巨大,排除C。
2019届《红对勾》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选择题48分标准练9 含解析
高考选择题48分标准练(九)时间:15分钟分值: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2018·赣州市高三模拟)中国传统社会,孝敬父母就是忠顺君主,忠顺君主就是效忠国家,忠孝同义。
中华民族有许多英雄以忠顺君主为初衷,以效忠国家为结果。
这表明在传统社会( ) A.君权至上意识浓厚B.家庭伦理道德至上C.家国一体观念突出D.尊卑观念根深蒂固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孝敬父母就是忠顺君主,忠顺君主就是效忠国家”,把孝顺父母和效忠国家融为一体,体现了家国一体的观念,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突出君主权威的信息,A不正确;材料把孝顺父母和效忠国家相联系,没有特别提及孝顺父母高于忠君或效忠国家,B说法不正确;D说法与材料无关。
2.(2018·淄博市高三模拟)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阿房宫的历史叙述,据此可知( )B.文献记载各异不足为信C.杜牧曾游览秦朝宫殿遗址D.秦营造阿房宫但未建成答案:D解析:材料一反映了为实现先帝的意愿,秦二世继续修筑阿房宫,材料二、三、四均未提及,因此说法相对片面,A不正确;四则材料从不同的方面对阿房宫进行了记载,并非都不可信,B错误;杜牧写有《阿房宫赋》,但并不能说明其曾经游览过此地,C不正确;以上四则材料均体现了阿房宫没有完工或建成的基本史实,D符合题意。
3.(2018·榆林市高三模拟)《唐律疏议》规定商人有“行滥短狭者(指假冒伪劣商品)而卖者,杖六十”,“得利赃重者”按盗窃论处;宋代《太平广记》中多有“卖油条者在油中掺杂鱼膏以图厚利,终被暴雷击死,商人背信弃义而家遭火灾”等记载。
这些记载说明唐宋时期( )A.严格推行重农抑商B.获取重利遭到严惩C.注重规范商业行为D.商人笃信因果之说答案:C解析:据材料中对出售假冒伪劣商品的商人的处罚和对卖油条者油中掺假被雷击以及商人背信弃义家遭火灾等信息可以得出,唐宋两代反对商人出售假冒伪劣产品,背信弃义等,说明当时政府比较重视规范商业行为,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抑制商业等,A不正确;B说法不准确,材料强调的是对获得“赃利”多的人的惩罚;材料反映的是政府对商人的态度,而不是商人自身观念的体现,D不正确。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选择题48分标准练3 Word版含解析
高考选择题48分标准练(三)时间:15分钟分值: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2018·焦作市高三模拟)《公羊传》中对“莒人灭鄫”的解释是:春秋时,鄫国国君立其外孙为继承人,其外孙是莒国国君之子,《春秋》遂书“莒人灭鄫”。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宗法观念根深蒂固B、《春秋》记事秉笔直书C、王位继承制度混乱D、外戚干政影响深远答案:A解析:按照古代嫡长子继承制原则,外孙不能成为合法的继承人,所以材料说“莒人灭鄫”,实质上体现出宗法观念的深厚,A正确;《春秋》显然是按照正史角度阐述,必然受到当时作者政治观念的影响,不一定是秉笔直书,B错误;此时王位继承并不混乱,C错误;此时并没有出现外戚干政的事情,D错误。
2、(2018·芜湖市高三模拟)东汉初期,光武帝在洛阳建立太庙以祭祀从未当过皇帝的祖先而遭到大臣们的激烈反对,光武帝只好祭祀汉宣帝和汉元帝,视他们为自己的祖父和生父。
材料表明( )A、光武帝企图强化皇权B、儒家思想影响政治行为C、君权受到相权的制约D、皇帝重视统治的合法性答案:B解析:材料中皇帝由于祭祀未当过皇帝的祖先而遭到大臣们的激烈反对,体现出名正言顺的儒家思想观念,B正确;光武帝的目的是祭祀祖先,不是强化皇权,A错误;君主权力至高无上,不受丞相制约,C错误;应是重视皇权继承的合法性,不是统治的合法性,D错误。
3、(2018·泉州市高三模拟)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北宋制度设计的历史记述。
据此推断,北宋制度设计( )B、成效符合宋初君臣的构想C、保障政府机构合理发挥作用D、致使旧弊虽除、新弊渐生答案:D解析:“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莫不溃散”说明旧制度被废除,但又产生了新的问题,D正确;北宋是杯酒释兵权夺取大将权力,A错误;后来的事情显然不符合宋初皇帝预想,B错误;政府机构并不是因此发挥合理性,C错误。
4、(2018·鞍山市高三模拟)1550年到1644年,明朝灭亡前的近百年间,从海外流入中国的白银多达14 000吨,以至于西班牙人抱怨“中国商人把从新西班牙(今中南美洲)运来的白银几乎全部运走了”。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选择题48分标准练7 (含解析)
高考选择题48分标准练(七)时间:15分钟分值: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2018·株洲市高三模拟)古语有云:“欲灭其国,先灭其史。
”这里的“史”是指()A.历史事实和重史传统B.历史解释和史料取舍C.历史理解和史学观念D.历史文本和国史教育答案:B解析:“欲灭其国,先灭其史”中的“史”是指后人对历史的解释和史料取舍,并非是指过去的事实,“先灭其史”是指通过不同的解释和史料取舍,改变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故答案为B项。
历史事实本身无法改变,排除A项;史学观念影响人们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与“先灭其史”注重改变人们对历史的认识不同,排除C项;D项是“灭其史”的手段,即通过改变历史文本和国史教育,达到改变人们对历史认识的目的,排除D项。
2.(2018·洛阳市高三模拟)秦始皇在全国进行各项标准化建设,如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注意整顿各地风俗习尚。
这主要借助于()A.君主专制的决策模式B.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C.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D.分久必合的历史大势答案:B解析: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确立起中央集权制度,实现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在此背景下,中央政府有条件和能力进行标准化建设,故答案为B项。
A、C 项对题干中的措施有一定影响,但题干材料信息重在为何能够实行,因此A、C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均排除;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3.(2018·焦作市高三模拟)从王阳明的“致良知”到李贽的“童心说”,再到王夫之提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贯穿其中的思想主线是()A.突出人性B.冲击理学C.服务市民D.维护专制答案:A解析:王阳明的“致良知”主张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李贽的“童心说”强调表达个体的真实感受与真实愿望;王夫之认为“私欲”也是“天理”,即人的正常欲求是合理的。
三者的观点贯穿其中的思想主线是突出人性,故答案为A项。
王阳明的“心学”属于宋明理学的组成部分,排除B项;这样的说法不是针对特定群体,难以反映是服务市民,排除C项;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选择题48分标准练13 含解析
高考选择题48分标准练(十三)时间:15分钟分值: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2018·株洲市高三模拟)《国语·周语》记载,周宣王喜爱鲁武公少子并强立他为嗣君,鲁人不从王命,周宣王起兵伐鲁,废嫡而立庶。
这一事件表明()A.周宣王带头破坏分封制度B.维护周政治的宗法制瓦解C.天子有权干涉诸侯王废立D.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频繁答案:C解析:“废嫡而立庶”反映了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的问题,不是分封制的问题,故A错误;材料也不能反映宗法制已经瓦解,故B 错误;“周宣王起兵伐鲁,废嫡而立庶”说明天子有权干涉诸侯王废立,故C正确;材料未涉及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频繁,故D错误。
2.(2018·合肥市高三模拟)《吕氏春秋·上农》曰:“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功法立,力专一。
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处而无二虑。
”这主要体现了()A.藏富于民的思想开始出现B.国家推行重农政策的目的C.农耕统治者宣扬安土重迁D.古代农业自给自足的特点答案:B解析:材料“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功法立,力专一。
民农则其产复”反映了统治者推行重农政策的目的是稳固生产,控制人民,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藏富于民的思想,故A错误;材料主旨也不是宣扬安土重迁,故C错误;材料未涉及古代农业自给自足的特点,故D错误。
3.(2018·亳州市高三模拟)宋元之际“市井间每有演说话者,演说古今惊听之事。
杂以诨语,以博笑噱;托之因果,以寓劝惩,是为小说;书贾或取说话人所说者,刻成书本,是为平话”。
这反映出宋元时期()A.文学作品叙事粗疏勉强达意B.文学形式适应统治阶级需要C.市民娱乐活动极为丰富多彩D.城市经济推动市民文学发展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宋元之际市井小说、话本的形成,体现了城市经济推动市民文学发展,故D正确;材料没有反映文学作品叙事粗疏勉强达意,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统治阶级需要,故B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说明市民娱乐活动极为丰富多彩,故C错误。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选择题48分标准练5
高考选择题48分标准练(五)时间:15分钟分值: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2018·安阳市高三模拟)史料记载:“殷民六族”“怀姓九宗”等原属于周王室的臣民,被分封给鲁、卫、晋等,成为诸侯的臣民,但同时他们依然为周王臣民。
原属诸侯、贵族之臣也普遍成为周王之臣。
这改变了商代各地方国里的臣民只属于方伯所有,不为商王所拥有的局面。
“王臣”范围的扩大( )A.扩大了诸侯国君的统治范围B.逐步巩固了周王臣民的地位C.强化了西周的中央集权制度D.有利于周王天下共主的形成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所述政策,使得原来只属于各地方国的臣民也成为了周天子的臣民,由此可知,有利于周天子天下共主局面的形成,D符合题意;材料只涉及人口问题,没有涉及统治范围,A不正确;材料旨在巩固周天子的统治地位,而不是臣民的地位,B不正确;商周时期尚未建立中央集权,C不正确。
2.(2018·池州市高三模拟)汉武帝时,任用品级低下的少府尚书处理奏章,参与内朝事务。
魏晋时期尚书职权不断扩大,尚书令日益尊贵,又新设立中书省、门下省。
隋唐时期,尚书省成为重要的行政机关。
这一变化体现出(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B.尚书省长官拥有部分决策权C.相权被君权侵夺与复位D.尚书从位卑权重到位高权轻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汉武帝时期实行内外朝制度,削弱了丞相的权力,魏晋隋唐时期尚书省的权力逐渐扩大,丞相权力扩大,由此可知C符合题意;材料涉及的是中央机构的调整,没有涉及地方问题,A 不正确;古代中国最高决策权均掌握在皇帝手中,B不正确;材料表明隋唐时期尚书省权力较大,D中“位高权轻”说法不正确。
3.(2018·六盘水市高三模拟)宋以后散市制代替坊市制,工商业活动从特定区域的“市”区扩散到全城区,“市人”(指在比较固定的市场中谋生的人群)与一般城市居民混居,以“市”字命名的人群,也从“市区”活动者扩展到全城居民。
到明代中叶“市民”逐渐成为城市居民的泛称。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选择题48分标准练4 Word版含解析
高考选择题48分标准练(四)时间:15分钟分值: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2018·鹤壁市高三模拟)西周以前没有关于人质的记载,东周常有宗族之子做人质的情况,如“周郑交质”。
秦始皇也是“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时,“悦吕不韦姬(后为王后)”所出。
这种变化反映出()A.宗法制已难以为继B.王室权威荡然无存C.社会秩序正在转型D.诸侯争战民生困苦答案:C解析:结合材料可知随着社会制度的不断发展,社会秩序亦处于转型阶段,故选C;宗法制已难以为继、王室权威荡然无存与材料无关,排除A、B;诸侯争战民生困苦是诸侯争霸的影响,排除D。
2.(2018·河北省唐山市高三模拟)考古界发现了不少西汉纸,如甘肃放马滩纸、悬泉纸、旱滩坡纸,陕西灞桥纸等。
但《后汉书》则记载,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对此理解合理的是()A.纸是汉代的主要书写材料B.汉朝各地推广了造纸术C.蔡伦发明造纸术最为可信D.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汉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以知道,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故D 项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应排除;题干材料无法得出纸是西汉主要书写用品,故A项错误;蔡伦改进造纸术非创造,排除C。
3.(2018·马鞍山市高三模拟)唐代王建在《汴路即事》中写道:“千里河烟直,青槐夹岸长。
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农村市场获得发展B.海上贸易居于主导C.坊市界限已经打破D.区间贩运异常繁荣答案:A解析:草市属于农村集市,材料说的是农村集市繁荣,故选A;唐朝仍以农业为主,排除B;材料并未提及贩运,排除D;C项是在宋代,排除。
4.(2018·莆田市高三模拟)熊人霖的《南荣集》描述明代闽浙地区的“寮主经济”,“寮主者,汀之久居各邑山中,披寮蓬以待箐民之至,给所执之种,俾为锄植而征其租;箐民者,依寮主为活,而受其佣值。
”促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是()A.资本主义的萌芽B.农业生产效率提高C.人身控制的松弛D.自然经济逐渐瓦解答案:C解析:据题干材料可以知道,反映的是明代寮主经济的发展,说明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人身控制的松弛,故选C;材料中并未体现资本主义的萌芽、农业生产效率,排除A、B;D项是在清朝晚期,排除。
【通史版】2019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选择题48分标准练8含解析
高考选择题48分标准练(八)时间:15分钟分值: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2018·广东省中山市高三一模)明朝官修史书《太祖实录》曾三次修订。
初修始于建文元年;靖难之役后,于永乐初重修,此为二修;但由于“成于急促,未及精详”,永乐九年第三次修纂。
这说明()A.重修实录有利于记载的准确B.历史编修受政治因素的影响C.古代官修史书力求精益求精D.实录修订随时代发展而完善答案:B解析:材料显示,《太祖实录》经过三次修订,靖难之役后修订很明显带有政治色彩,对实录内容有修改,以便为后代君王服务,故B项正确。
实录的重修不一定就更准确,有可能是为了现实政治的需要,故A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修史过程中的政治色彩,而没有体现官修史书的精益求精,也不是时代发展的体现,故C、D项排除。
2.(2018·南宁市高三模拟)修建于公元610年的最著名的中国弓形拱桥赵州桥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
直到13世纪,马可·波罗才将中国最大的弓形拱桥——卢沟桥介绍给西方人。
应用这一原理,法国人在罗纳河上修建了圣埃里普里特桥,英国人在东英格兰修建了小阿波特桥。
这反映出()A.文明成果交流延迟造成发明智能浪费B.古代中国科技长期领先世界C.闭关锁国政策影响中西方文明间交流D.文明之间的交流具有单向性答案:A解析:“修建于公元610年的最著名的中国弓形拱桥赵州桥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
直到13世纪,马可·波罗才将中国最大的弓形拱桥——卢沟桥介绍给西方人”说明文明的成果没有得到迅速的传播,故A项符合题意。
古代中国科技长期领先世界符合史实,但和材料表述的文明成果的外传延迟不一致,故排除B项。
闭关锁国是中国清朝的政策,时间不符,故排除C项。
文明之间的交流具有双向性,D项说法本身错误。
3.(2018·合肥市高三模拟)宋朝时,范仲淹为商人鸣不平,欧阳修力主“使商贾有利而通行”,苏轼反对“与商贾争利”,主张“农末皆利”。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2019年高考综合训练2
2019年高考综合训练(二)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桂林市高三模拟)春秋时期,建立国储粮制度的齐国对鲁国发动了商战,连续多年大量进口鲁国的丝织品绨,鲁国民众基本放弃了其他生产。
然后齐国阻断其粮食进口通道,迫使其屈服。
这说明( )A.农业具有战略价值B.商战决定争霸成效C.自然经济保障国家安全D.贸易战争有损国际秩序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齐国引诱鲁国放弃粮食生产,再以阻断其粮食进口的方式战胜鲁国,这说明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具有战略意义,故A正确;商战并不是争霸成效的决定性因素,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自然经济的地位与作用,故C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贸易战争有损国际秩序,而是强调粮食生产的战略价值,故D错误。
2.(2018·佛山市高三联考)从下表曹操历史形象描述的变化可以得出( )B.史家身份立场会影响历史书写C.史家调查考证难以揭示历史真相D.史家观念变化较少影响历史书写答案:B解析:“史家不可能客观描述历史事实”说法过于绝对,且材料内容并不能说明这一观点,故A错误;材料反映了陈寿与裴松之的不同的官职与创作环境,这说明史家身份立场会影响历史书写,故B正确;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史家调查考证难以揭示历史真相,故C错误;材料反映了史家观念变化较为明显,故D错误。
3.(2018·益阳市高三统考)唐代在丝绸之路沿线城市设置军市,军需物资的缺口由西域商人供给,军、商互市时必须签订契约文书,一旦发生纠纷,官府凭契约文书裁决。
这说明( )A.政府鼓励西域商业的发展B.政府注重西北地区的稳定C.地方行政对军事权力有所制约D.商业性契约在当时已普遍存在答案:B解析:材料“唐代在丝绸之路沿线城市设置军市,军需物资的缺口由西域商人供给……签订契约文书”反映了唐代政府设置军市、与西域商人签订契约,以稳定西北地区,故B 正确;材料主旨并不是强调政府鼓励西域商业的发展,而是说明唐代政府设置军市的目的,故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西北地区地方行政对军事权力有所制约,故C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商业性契约在当时已普遍存在,故D错误。
2019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高考选择题48分标准练6
高考选择题48分标准练(六)时间:15分钟分值: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2018·银川市高三模拟)成书于春秋晚期的《考工记》记载,周朝都城采取“左祖右社”的布局,“祖”为宗庙,是供奉周王室祖先的地方,“社”为社稷,是国家举行大典祭祀土地神和谷神的地方。
这一布局反映了当时()A.“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统治思想B.森严的宗法等级关系C.“天人合一,时空一体”的哲学思想D.“君权神授”思想萌芽答案:A解析:材料中“‘祖’为宗庙”体现出宗法制思想,“‘社’为社稷”体现出分封制思想,二者是维系西周政治特征,体现出“家国一体”的思想,A正确;等级森严不符合材料内涵,B错误;“天人合一”思想不符合主旨,C错误;材料体现出管理国家思想,不是君主权力来源,D错误。
2.(2018·南宁市高三模拟)唐代,朝廷有依照诗名而取士的惯例。
王维、白居易和元稹等著名诗人,都是先在市井里诗名鹊起,“为乐工或宫人传诵而流闻于上”,从而被加官晋爵。
这说明() A.底层百姓的文化水平得到提高B.商品经济推动唐诗世俗化C.市民价值取向影响了政府行为D.科举制度促进唐诗的繁荣答案:C解析:“王维、白居易和元稹等著名诗人,都是先在市井里诗名鹊起”说明出自民间的诗人可以取得功名,体现出市民价值取向影响了政府行为,C正确;A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反映的是有些诗人的诗在民间广为传诵,但并不能说明当时唐诗已世俗化,排除B;材料只是反映唐代科举有按照诗名取士的惯例,并不是说科举制促进了唐诗的繁荣,排除D。
3.(2018·昆明市高三模拟)明中叶,在江南地区的濮院镇,“机杼为阖镇恒产,男女赖此养育……余若丝绸牙行,若市坊,并一切贸易莫不仰给于是”。
这说明当时江南一些市镇()A.地域性商人活动比较活跃B.对外丝绸贸易较为兴盛C.丝织业处于全国领先地位D.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答案:D解析:“机杼为阖镇恒产,男女赖此养育……余若丝绸牙行,若市坊,并一切贸易莫不仰给于是”说明该地区依靠纺织业贸易获得生存资本,传统农业种植不再受到重视,D正确;A属于商帮,材料没有体现;对外贸易不符合材料主旨,B错误;材料没有比较信息,排除C。
【通史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选择题48分标准练10 Word版含解析
1.(2019·玉溪市高三模拟)《礼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尚书·周书·召诰》曰:“肆(尽,极)惟王其疾(急速)敬德!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
”这一变化反映出()A.王权失去神权色彩B.天命观被彻底否定C.治国渐趋理性务实D.敬德决定国家兴衰答案:C解析:材料中“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等信息说明对上天尊重的时候也注重实际,一定程度体现变革中天命观具有一定的理性色彩,故选C项;信息体现出王权具有浓厚的神学色彩,故A项错误;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D项说法错误。
2.(2018·佛山市高三模拟)东晋佛教学者竺道生提出“一阐提(佛教用来称呼断了成佛善根的人)人皆得成佛”;唐代高僧惠能坚信“自性自度”,首倡“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宋代释契篙等以孝融通儒释,使居士阶层进一步壮大。
上述现象表明()A.佛教成为麻痹民众工具B.儒学借鉴了佛教教义C.佛教教派斗争日趋激烈D.佛教渐趋中国本土化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以孝融通儒释”等说明佛教渐趋中国本土化,故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佛教成为麻痹民众工具,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出儒学借鉴了佛教教义,故B项错误;佛教教派斗争也不能体现出,故C项错误。
3.(2018·广安市高三模拟)以往娶妻讲究门第,宋代则一反传统,不论门第而论财,尤其以“进士登科娶妻论财”为突出。
这主要反映出,当时()A.传统观念受到冲击B.婚姻成为致富途径C.政府放弃抑商政策D.科举入仕取代恩荫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体现出了宋代商品经济影响到婚娶观念,即传统观念受到冲击,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致富的途径,故B项错误;政府放弃抑商政策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科举入仕取代恩荫,不符合史实,宋代还有大批恩荫赏官,故D项错误。
4.(2018·咸阳市高三模拟)乾隆《嘉定县志》载,“男耕得食,女织得衣,普天所同。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高考选择题48分标准练7
高考选择题48分标准练(七)时间:15分钟分值: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2018·株洲市高三模拟)古语有云:“欲灭其国,先灭其史。
”这里的“史”是指( )A.历史事实和重史传统B.历史解释和史料取舍C.历史理解和史学观念D.历史文本和国史教育答案:B解析:“欲灭其国,先灭其史”中的“史”是指后人对历史的解释和史料取舍,并非是指过去的事实,“先灭其史”是指通过不同的解释和史料取舍,改变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故答案为B项。
历史事实本身无法改变,排除A项;史学观念影响人们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与“先灭其史”注重改变人们对历史的认识不同,排除C项;D项是“灭其史”的手段,即通过改变历史文本和国史教育,达到改变人们对历史认识的目的,排除D项。
2.(2018·洛阳市高三模拟)秦始皇在全国进行各项标准化建设,如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注意整顿各地风俗习尚。
这主要借助于( )A.君主专制的决策模式B.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C.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D.分久必合的历史大势答案:B解析: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确立起中央集权制度,实现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在此背景下,中央政府有条件和能力进行标准化建设,故答案为B项。
A、C项对题干中的措施有一定影响,但题干材料信息重在为何能够实行,因此A、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均排除;D 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3.(2018·焦作市高三模拟)从王阳明的“致良知”到李贽的“童心说”,再到王夫之提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贯穿其中的思想主线是( )A.突出人性B.冲击理学C.服务市民D.维护专制答案:A解析:王阳明的“致良知”主张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李贽的“童心说”强调表达个体的真实感受与真实愿望;王夫之认为“私欲”也是“天理”,即人的正常欲求是合理的。
三者的观点贯穿其中的思想主线是突出人性,故答案为A项。
王阳明的“心学”属于宋明理学的组成部分,排除B项;这样的说法不是针对特定群体,难以反映是服务市民,排除C项;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选择题48分标准练(十一)时间:15分钟分值: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2018·咸阳市高三模拟)战国时魏国最早提出“食有劳而禄有功”,不再以“亲、故”而以“功劳”作为赏赐的标准,此后各国相继效仿并不断推陈出新。
由此产生的影响是()A.贵族竞相追逐利禄B.世卿世禄制度日益瓦解C.官僚政治得以确立D.分封制得到进一步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不再以‘亲、故’而以‘功劳’作为赏赐的标准”可知,赏赐的标准日益改变血缘因素,而重视功劳,说明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世卿世禄制度日益瓦解,B正确;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郡县制的确立标志官僚政治开始确立,C错误;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材料反映赏赐的标准日益改变血缘因素,排除D。
2.(2018·株洲市高三模拟)中国古代在国家出现自然灾异时,帝王常常公布“罪己诏”(自省或自我检讨)。
此现象在汉朝中出现次数最多。
这表明当时()A.自然灾害频繁发生B.儒学影响治国理政C.皇帝普遍虚怀纳谏D.皇权受到制度约束答案:B解析:通过材料中皇帝下“罪己诏”的原因是灾害发生,可判断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子“受命于天”,代表“天”统治天下(君权天授或君权神授),天和人能相互感应,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因此人君必须仿效天道,实行仁政,故B正确;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无法体现“虚怀纳谏”,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并非制度,排除D。
3.(2018·兰州市高三模拟)宋代书画创作开始出现了文人画和通俗画的分化,士大夫和富民追逐文人画,平民喜爱通俗画。
这表明宋代()A.书画市场逐渐走向成熟B.富民已经跻身于士大夫的阶层C.文人士大夫影响力巨大D.社会发展丰富了人们精神生活答案:D解析:根据“宋代书画创作开始出现了文人画和通俗画的分化”并结合所学可知,宋朝社会经济发展,推动文化繁荣,出现适应士大夫和富民需要的文人画和平民喜爱的通俗画,丰富了人们精神生活,D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书画市场逐渐走向成熟”,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士大夫和富民追逐文人画,并没体现富民已经跻身于士大夫的阶层,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文人士大夫影响力巨大,排除C。
4.(2018·哈尔滨市高三模拟)下表为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安徽休宁某地土地占有关系统计表。
A.自耕农经济盛行B.农业生产效率提高C.租佃关系普遍化D.土地兼并现象严重答案:A解析:由“安徽休宁某地土地占有关系统计表”看出,占有土地规模1~20亩的户数达84%以上,说明占有少量土地的自耕农经济盛行,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土地占有情况,无法体现生产效率的高低,排除B;由“安徽休宁某地土地占有关系统计表”看出,占有20亩以上土地的户数只占12.6%,占有土地1亩以下的占2.4%,说明土地兼并现象不严重,租佃关系不普遍,C、D错误。
5.(2018·孝感市高三模拟)1859年的《资政新篇》规定:“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惟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
”这反映了太平天国()A.对外国人态度务实并有所警惕B.对西方外来文化的进入持保守态度C.渴望引进西方法律制度和技术D.允许西方传教士和工匠自由地活动答案:A解析:由“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可知主张中外自由通商,由“惟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可知,允许传教士到内地传教,但不准干涉中国内政,说明太平天国对外国人态度务实并有所警惕,A 正确;B不符合“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学习西方法律制度,排除C;D不符合“不得擅入旱地”“不得毁谤国法也”,排除。
6.(2018·南昌市高三模拟)19世纪末,中国留学教育兴起。
政府谕令赴洋学习幼童“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
可见当时() A.留学目的专注于近代工业需要B.留学教育仍受“中体西用”影响C.教育内容注重中西文化的融合D.留学生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主答案:B解析:“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反映出清朝幼童留学不仅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还要学习中国的儒家经典,体现“中体西用”的思想,故B正确;A不符合“仍兼讲中学”,排除;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中体西用”思想,不是中西文化的融合,排除C;留学生主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兼讲中学”,D错误。
7.(2018·西安市高三模拟)1937年2月,国共就红军改编达成初步协议。
3月11日,国民党要求改编后的红军服从南京的“一切命令”。
八一三事变后,蒋介石任命朱德、彭德怀为八路军正副总指挥。
材料表明()A.中共放弃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B.国民党没有真心共同抗日打算C.国共两党都灵活务实调整方针政策D.国共根本立场和长远利益趋同答案:C解析:根据“国民党要求改编后的红军服从南京的‘一切命令’。
八一三事变后,蒋介石任命朱德、彭德怀为八路军正副总指挥”表明共产党做出了让步,中共的让步是为了联合国民党抗日,国共合作、共同抗日也体现出国民党政策的重大调整,材料反映国共两党都灵活务实调整方针政策,C正确;A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国民党没有真心共同抗日”,也不符合史实,排除B;国共两党的阶级本质不同,根本立场和长远利益不可能趋同,排除D。
8.(2018·昆明市高三模拟)下表是建国初我国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变化表。
A.农业生产的效率不断提高B.国民经济比例日益失调C.现代化建设取得较大成就D.计划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答案:C解析:根据“建国初我国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变化表”看出,建国初我国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减少,说明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增加,结合所学,1953年,我国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故C正确;从我国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情况无法得出农业生产的效率是否提高,排除A;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减少,说明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增加,表明国民经济比例日益合理,B错误;材料数据无法体现计划经济体制确立,排除D。
9.(2018·汕头市高三模拟)对于雅典人进行的民主政治试验,西方人的意见从来就不一致。
在古典世界,它就有理想政体和民众暴政两副截然不同的面孔。
这表明()A.民主范围有限引发社会分裂B.民主力量和贵族斗争激烈C.奴隶制下民主缺乏社会基础D.直接民主存在着制度缺陷答案:D解析:“它就有理想政体和民众暴政两副截然不同的面孔”可知,雅典民主政治有积极意义和局限性,结合所学,雅典直接民主存在弊端,容易造成民众暴政,D正确;材料反映雅典民主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无法体现社会分裂,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民主力量和贵族斗争”,排除B;材料反映雅典民主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10.(2018·南宁市高三模拟)有学者认为,宗教改革涉及上帝观、自然观和人性观三个层面的重大转变,都直接或间接地为近代科学之树的破土而出松动了土壤,输送了营养。
其含义是指宗教改革() A.为近代科学发展消除了体制障碍B.为近代科学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C.从根本上消除了科学与宗教对立D.直接呼唤了科学革命时代的到来答案:B解析:根据“都直接或间接地为近代科学之树的破土而出松动了土壤,输送了营养”表明宗教改革促进近代科学发展,为近代科学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B正确;宗教改革主张的政教分离,在很大程度上为自然科学发展扫除了体制障碍,材料无法体现,排除A;宗教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科学与宗教的对立,C错误;“都直接或间接地为近代科学之树的破土而出松动了土壤,输送了营养”表明宗教改革为近代科学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D错误。
11.(2018·孝感市高三模拟)英国人口在1741~1751年增长率约为 3.5%,1751~1761年增长率为7%,1780~1790年增长速度为11%,19世纪20年代增长率达到16%。
导致英国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生产方式的变革B.大量移民的涌入C.女权革命的发生D.医疗卫生的改善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1765年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社会财富急剧增长,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改善,促使英国人口增长,A正确;B不符合史实,排除;人口变化和女权革命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改善是人口增长的原因之一,但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排除D。
12.(2018·贵阳市高三模拟)1963年8月,赫鲁晓夫在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同声谴责南斯拉夫背离社会主义复辟资本主义之际,赴南访问并发表演说,指出“南斯拉夫是一个‘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表明赫鲁晓夫()A.决心摒弃斯大林体制发展资本主义B.试图探索新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C.认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可以多元化D.希望学习新的经验应对国内危机答案:C解析:根据“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同声谴责南斯拉夫背离社会主义复辟资本主义”“(赫鲁晓夫)指出南斯拉夫是一个‘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说明赫鲁晓夫认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可以多元化,不必统一社会主义建设模式,C正确;赫鲁晓夫并没有主张发展资本主义,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建设问题,和赫鲁晓夫试图探索新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无关,排除B;20世纪60年代,苏联并不存在国内危机,材料也无法体现,排除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