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些探索
小学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之我见
当然 ,在学生完成教学 目标的基础上 ,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提出有 工 人孩 子 的关 心 中感受 到他 也是 一个 活 生生 的 、有 自己情 感 的人 ; 意 义 的 、值 得探 讨 的 问题 。 另 一组 学生 将 王进 喜带 头跳 进水 泥池 的 故事 讲 给同学 听 ,认 为王进 经过 一 段时 间 的引 导 ,教学 要 逐渐 过渡 到在 教 师启 发下 学 生 自 喜 是一 名对 党 忠诚 、对 工作 极其 负责 、不 怕死 的人 。这些 细节 一下 己发现 问题 阶段 。因 为学 生 自己发 现 问题 、提 出 问题是 研究 性 学 习 子 拉近 了王 进喜 和 学生 之间 的距 离 ,学生 脑海 中的王 进喜 不再 是平
悉 内 容 ,为发 现 值 得 探 究 的 问 题作 准备 ,为 深 人 探究 教材 打下 基 所得 的 观点 和结 论 ,然后 再选 代表 向全班 同学 汇报 研究 成果 ,其他 础。 同学 则补 充 、反 驳 、完善 ,最 后师 生共 同评 价 例如 ,开 始学 习课 文 在 阅读 目的 的引 导下 ,通 过初 步感 知 课文 ,提 出下一 步 需要 研 《 忆 铁人 》时 ,学 生对 王进 喜 的理 解相 当模 糊 , “ 王进 喜那 种精 神 究 的 问题 。这里 所说 的研 究 性 阅读 ,是 和课 堂教 学结 合在 一起 的 , 因此 ,我 们 提倡 提 出的 问题 必须 是 同教学 目标 结合 在 一起 的 问题 。 很 高 尚 ,但 是 在 印象 中离 我们 很遥 远 ” 。通 过研 读 课文 ,学 生找 寻 有 关 资料 ,逐 步形 成 了 自己 的观点 和看 法 。有一 组 学生从 王 进喜 对
出问题 ; 收集 处理信 息 ; 归纳整理 ,阅读 理解 ;切磋 分析 ,解 决 问题 ; 交流评 价 ,深化 认识 。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
利 ,追 求人性化 、个性化 ,尽可能 变 教师的 “ 指令性 ”为学生的 “ 选择性” , 激发学生 自主探究的兴趣。 1 、让学生 自 主选择探 究的内容 篇课文值 得探 究的内容很 多 , 教 师可 以让 学生 自主选择一个 内容进 行探 究。在学 习每一篇课 文时 ,每位 同学 的兴趣 着眼点均不 同。有的 同学 喜欢 朗读 ,就 去探究课 文该怎么 读 , 怎样才能读出情,读出神;有的同学 喜欢抓重 点句体会 句子蕴涵 的意思 ,
一
就去探 究一篇课文 中哪些 句子含义深 刻 ,该 怎么理解 ;有的 同学不明 白课 文某些情 节 ,就会带着疑 问去找答案 , 等等 。总之 ,应 该鼓励学 生根据 自己 的兴趣爱好进行学习,提高 阅读水平。 如 在 教 学 《 阳 冈 一 课 时 ,当 学 生 景 已概括出武松 有 :“ 豪爽 、倔 强、沉着 机智 、英 勇无畏 ”的性格 特点后 ,教 师不失时机地问 :“ 你们最欣赏武松的 什么性 格特 点?”这下教 室里炸开 了 锅 ,各执己见 ,于是就顺 水推舟 ,让 学生选择 自己最 欣赏韵性 格特点去探 究 。由于这是 学生感兴趣 的 、自主选 择 的内容 ,因而探究 的效果也就 不言 而喻 了。 2 、让 学生 自主选择探究伙伴 虽然现 在教 师们基本 上都 比较 注 重合作 探究 ,但通常都 是按前后座位 编 排的 ,这种 合作学 习形式单一 ,时 间久了就会使 学生没 有新鲜感 ,丧失 兴 趣。所 以在语文课 堂上 ,探究 同一 内容的 同学 可以 自由组 成临时探 究小 组 ,共 同合作 。如教 学 景 阳冈》一 课 ,探 究武松 同一性格 特点的可组 成 小 组 ,若人数 太 多,再分小小组 ,这 样 每堂课 的探究伙伴 都可能会不 同 , 就 有了多元 的优势互补。 三 、成 立学 习小组 ,培养学 生合 作探究 问题的能力 众 人拾柴 火焰高 。一个 同学解决 不 了的 问题 ,一起 合作将会 有惊 人的 突破 。如我 在讲课 后 ,经常把 下一课 所 要讲 的内容 以探 究思考论 ,或者到 图书馆查 阅 资料 ,或者到 网上 搜索信息 。到上课 的各小组讲 解答案 的时候 ,答案 比我 预想的要 全面的 多。也可成 立小组 队 进行知识 竞赛 。我们可把所 要讲授 的 知识 和内容 ,编 成若干 不同类型 的题 目,每 道题 目都 占一定 的分值 ,让 学 生 在课 堂上 以小组为单位 ,进行 必答
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摘要:开展语文学科研究性学习,可以给学生提供了一种自主的、全新的思维方式,让学生拥有一个实践的机会和一片创造的时空,鼓励他们带着任务和目标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去探求知识和规律,去发掘自我,去发现真、善、美,以提高其语文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探究新一轮课程改革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在传统教学中,往往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客观地位。
受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师和学生都在为考试分数而奋斗,教师教得太累,学生学得太累,这其实是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的,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应试教育的许多弊端已严重影响了我国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为了能够培养出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实施研究性的学习方式。
那什么是研究性学习方式呢?“研究性学习”是与“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的一个领域,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也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实践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它的特点就是问题性和实践性,能充分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就是在小学、初中语文学习的基础上,减少简单、繁琐、低效的训练,从学生学习语文的实际出发,从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引导学生探究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向学习语文的深层次、高层次深入,形成语文学科的科学素质。
倡导这种学习方式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前人发现的知识,更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让学生的各种潜能得以充分开发。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确有所获,学有所用呢?教师一定要做好引导的工作。
具体如下:一、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激发探究兴趣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一个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唤醒学生的心灵。
“教育就是唤醒”,学生一旦被吸引,才能和作者的心灵碰撞,产生共鸣,从而发现问题,提出议题,自主探索。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提要】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是语文教学领域里的一场革命,是促进教学方式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探讨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途径和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生的终身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程改革,研究性学习一、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理念与内涵1、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伴随着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应运而生的综合实践课程。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并就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讨论和探索。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高度,指出素质教育是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构建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随着一些地方研究性学习实验的开展及所取得的成效,教育部在2001年1月颁布了《关于印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的通知人将研究性学习列人课程计划,作为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并且还将逐渐在初中和小学开设同样的必修课。
这一计划,反映了国家对研究性学习价值的重视和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开设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心。
我国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顺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研究性学习是《新课标》中一项重要内容。
《新课标》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
”此次课程改革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创造性地学习是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语文学科是工具学科,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同志曾说“语文是工具学科,是学习的工具、交际的工具,做人的工具。
”语文教育是促进人的发展、提高人的素质的教育。
2、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读课文等语文现象,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注重获得亲身参与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如何开展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
如何开展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摘要: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时期提倡的有效学习方法之一,它顺应了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本文主要围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了一些分析、探讨,旨在不断提升中学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课堂研究性学习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082-01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如何有效地在语文课堂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学校师生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我们所说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学生通过运用所学过的知识,主动去研讨和实践来获取新知识。
它通过教师有目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来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初中阶段是学生发展的黄金时期,让学生通过中学语文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既能够锻炼学生自身查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大程度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
1 教师要更新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语文的教学模式,普遍是采取了“填鸭式”的启发式教学,从表面上看来,学生需要通过思考后才能回答出教师提出的问题,但那些问题全是教师提前准备设计的,学生跟随着老师设定的思维走。
因此,启发式教学的本质依然是以教师为主体,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自然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对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了。
研究性学习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所以要开展好研究性学习,教师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转换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协助者。
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是由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决定的,教学过程受学生本人的兴趣、需要以及所接受的外部要求的推动和支配,学生外部信息选择的能支性、自觉性,受学生原由知识经验、思维方式、情感意志、价值观等制约。
因此,学生完全可以自主的按照个人兴趣和需要来确定所要研究的内容、方式方法、进度等,并可以根据自己的真实能力来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推进研究性学习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推进研究性学习摘要新课改形势下,语文教学中推进研究性学习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小组讨论自主参与自主探究自行创新《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把“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放到了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
在这个前提下,新课程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强调“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
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当有助于这种方式的形成”。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
它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把他放在与教师平等的地位上。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端正学习动机,在自觉参与、自主探究、自行创新的过程中,将外在知识转化为内在经验,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培养创新精神和科学道德,促成能力和思维的发展,从而张扬个性、健全人格的学习。
它不是培养“小科学家”,也不是面向少数尖子学生,而是所有中学生都能经历的一种学习活动。
语文课堂研究性学习的着眼点,在于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研究意识,学会研究方法,形成研究能力,养成平等态度,具备独立精神以及相应的实践习惯。
研究不是追求某种“达成度”,价值取向不是向外的,而是一种学习方式,是养成观念,是提高和发展自己,是为终身学习奠基。
那么怎样进行研究性学习呢?一、鼓励学生自觉参与(研究性学习的前提)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如果教师只从单方面按教材逻辑和自己的思路设计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时常会产生厌倦情绪,注意力涣散,最后导致思维惰化。
只有把学生视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而非一个认知体,让他们自觉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使学生产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保证研究性学习正常有序地开展。
教育的首要目标,应是不断地唤醒和弘扬人的天性中蕴藏着的探索的冲动,养成敢于质疑的个性。
教师若能经常注重启发和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以时日,学生不仅能有效地学得知识,还能潜移默化地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批判性思维,培养自身良好的问题意识。
语文教育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作 为文 化 传 递 的 工 具 ,教 育 的 内涵 与 形 式 会 随 着 时 代 变 迁 、 会 发 展 而不 断变 化 。进 入 2 世 纪 , 质 教 育 已 成 为 时 代 社 1 素 的必 然 要求 。在 这 一 背 景 下 , 究 性 学 习 的开 展 , 是 我 国 教 研 既 育 改 革 深化 的必 然 走 向 . 是 应 对 知 识 经 济 挑 战 , 养 学 生 创 又 培 新 精 神 、 践 能力 的重 要 举 措 。 研 究 性 学 习 的探 索 与 实 践 也 实 对 随 之 成 为语 文 课 程 建 设 的核 心 。 语 文 教 育研 究 性 学 习的 内 涵 关 于语 文 教 育 研 究 性 学 习 内涵 。 目前 学 界 有 两 种 通 行 的 看 法 。 一种 观 点 认 为 :所 谓 语 文 研 究 性 学 习 是 指 在 语 文 教 学 “ 中 , 生 主 动 探求 问题 的学 习 。学 生 在 教 师 的指 导 下 , 类 似 学 以 科 学 研 究 的方 式 去 研 读 课 文 等 语 文 现 象 。掌 握 规 律 .获 取 知 识 , 查 了解 社 会 , 入研 究 , 用 有 关 知 识 去 寻 求 相 关 原 因 , 调 深 应
应 的过程 , 始的时候 , 能 “ 糟糟 的”不好控 制局 面 , 开 可 乱 , 但 作 为 新 课 程 化 学 实 验 教 学 的 基 本 方 法 , 要 学 生 适 应 , 与 只 它 其 他 教 学 方 式 就 没 有 什 么 区 别 ,并 不 比其 他 教 学 方 式 费 时 间 , 为 . 究 学 习活动 可 以是整 课进行 , 可 以在 某节课 因 探 也 的片段进行 。 3给 学 生 更 多的探 究机 会 . 既 然 探 究 学 习 能 有 效 地 培 教学 的重点 , 么在实 际的化学教学 中 , 能 那 我
谈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2 强学生 的理智感 。理智 感是 人 在 . 增 获取 知识的活 动时所 产生 的情感 。它是 与 人 的求 知欲 、认知兴趣 、解决 问题的需要 等 的满足与否 相联 系 的。学生通 过语文研
践性等一 般学生都是 比较陌生 的 ,这将大 大激 发学生 的求知需要。 2 . 学生 的交往需 要 。高 中语 文研 培养 究性学 习致力 于培 养学生 的合 作意识和 能
学习过程。 研究性 学习相对 于传 统的学 习方式具 有非 常 明显 的主观 能动性和探 究性 。在语 文研 究性学 习 的过 程 中,有较 强研究 能力
据道德 规范来评价 社会现 象时所 体验到 的 情感 。在研 究性学 习过程 中 ,学生选 读经
要是兴趣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典名 著 和 其 他优 秀 读 物 ,与 文 本 展开 对 话。通 过阅读 和思 考 ,领悟 其丰 富内涵 , 探讨人 生价值 和时代精神 ,会逐 步形 成 自
1培养 学生的 道德感 。道德感 是人 根 .
积极 主动地进 行高 中语文研 究性学 习 ,做 他们 认 为对 于 自己是重 要 的或有 价 值 的 事 ,并 努力达 到预 期 的 目的,这就是成 就 需要 的体现 。学生 持之 以恒 地开展研究 性 学习 ,就会不断增强成就需要 。
三 、促 使 教师 学 习元 学 习策 略 元学习策 略是 指学习者主动 意识 和有
之间乃 至合作学 习小组之 间增 加相互 了解 与相互信 任 ,学会 宽容和沟通 ,学会协作 和分享 ,而合作意 识和能力 只有在小组 合 作 、 与人 交 往 的实 践过 程 中才能 得 到 锻 炼 。高 中语文研究 性学习 的教学 目标 和合
作探究 的心 理学研 究 . 增 表 明 ,成就需要是 后天 习得 的结果。学 生
论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论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作者:尚小青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3年第08期本文重点谈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探究性的教学方法,希望对大家的教学能有所帮助。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践性学习的原因1、用研究性学习来代替传统接受式初中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对教和学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对于“少,慢、差、费”的传统初中语文教育来说,需要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来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究其原因,在于传统语文教育观念的偏差,教师只是“填鸭式”的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也只是通过机械式的记忆来对语文的相关知识进行记忆,理解相对肤浅,应用的能力也不高,只是被动地在接受老师所讲的知识。
对于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没有任何的帮助,还会造成学生遇到问题时采取逃避行为的发生。
而探究性的教学方式作为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重点,来对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目标、内容、方法进行调整,从而改变学生只是通过初中语文教学获得语文表面知识的现状进行解决。
通过以快速接受语文知识的教学方式,来让学生们从爱上语文的状态,主动对语文知识进行研究,并能够通过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一种能够增加学习积极性的学习方式。
一改传统教育中老师在讲台上依照教参死板讲课,学生毫无兴趣地在下面听课的形式,探究性的教学则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以探索的方式,师生共同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
在研究性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师全面素质的要求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处在初中的学生来说,正是从童年向青年转换的过渡阶段,学生们在探究式教学的方式下,能够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对学生所提的问题进行认真且耐心的解答。
所以在教课前一定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来提高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
2、研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虽然在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开展一些社团活动,在丰富语文教学的同时,也培养了一批语文尖子。
论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案在初 中语 文教学 中的运用 ,能够提高语文教学 的效果 ,对 教 和学都 有非 常大 的帮 助。对于 “ 少 ,慢 、 差 、费”的传统 初 中语文教育来说 , 需要一种全新 的 教 育模 式来 促进 初 中语文 教学 的发 展 。究其原因 ,在于传统语文教育观 念 的偏差 ,教师只是 “ 填鸭式 ”的向 学生灌输知识 ,学生也 只是通过机械 式 的记忆来对语文的相关 知识进行记
( 1 尚 小 青
论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本文重 点谈 谈 在初 中语 文 教学
求 ,对于处 在初 中的学生来说 ,正是 从童年向青年转换 的过渡阶段 ,学生 们在探究式教学的方式下 ,能够 通过 t 9己丰富的想象力提 出各种各样的问 题 ,在这个 时候教师应该对学生所提
的问题进行认真且耐心 的解答。所以
保意识。大家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来 广泛地搜集资料,而在分组时不按 照 惯例 的分组 方式 ( 每一组 中优秀生 、 中等生和后 进生都含有 的) ,而是 在
一
得教师充分 了解到每位学生 的优势和 劣势 , 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 的培养。
在我们提倡探究 性学 习的时候 ,
决 。通过以快速接受语文知识 的教学 方 式 ,来让 学生 们从 爱上 语文 的状 态,主动对语文知识进行研究 ,并能 够通过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 实际问题 的一种能够增加学 习积极性 的学 习方式 。一改传统教育 中老师在
在发展探究性学 习教学 的时候 , 有些人会认为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因为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吕晓辉研究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在研究性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探讨一种新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让研究性课堂教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主渠道。
本文从创设研究性学习的氛围、飞扬学生开放的思维、积极评价,鼓励创新等方面进行阐述。
阅读教学 研究性学习阅读方法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如何既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呢?我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倡导“研究性”学习,即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张扬个性、研究探讨、融入自我、读活作品。
阅读是作者、作品、读者这三个环节之间的一个互动过程,其中作品是媒介,是联系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一个桥梁,作者则以文字符号为载体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读者则往往从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对文本的解读、触摸作者的灵魂,与其发生思想共振、情感共鸣。
要做好研究性学习,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激发兴趣,活跃课堂,创设研学的氛围在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兴趣,活跃课堂,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
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时,学生对文章的主题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有的学生说:文章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欢乐的心理。
马上就有同学反对,提出:作者为什么说“三味书屋”无味呢?……我则站在一旁微笑的听着,给学生研究探讨的空间和时间,并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进行研究性学习。
从此,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浓厚起来了,上课发言也非常积极,创设了良好的研究学习氛围。
二、启迪思维,各抒己见,让学生课堂飞扬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文学作品绝大多数是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蕴涵着作者强烈、深刻、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都具有较高的思想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这些作品也很难用单一的主题或写作特色来概括,许多时候教师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突出地讲解一下重点与难点,侧重对某一思想、某一艺术特色作比较详细的分析或探讨。
“研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
、
运用“ 研究性 学习” 的现 实意义
1 研 究是发现 问题 、 出问题 、 . 提 解决 问题的重要连径 学 生在教师指导下 , 进^问题的情境 , 通过读 、 、 思 悟 议
业知识 , 知识 面宽。 3 促使 学生 自觉读 书、 自觉棒 求 , 发挥 学生 的主动性
美了 ! 的说我 真想 去桂林 游玩 ; 的说 桂林 山水甲天下 , 有 有
太神奇 了… 一 这时 , 师因势利导 : 教 怀们都 感受到桂林 山水 甲天下 , 太美 了 , 太神 奇了, 你们知道为什 幺吗?要解决 这个 问题 , 就要 回到课 文 中去找 根 据 , 看看 哪些 材料 可 以证 明? 把你找到的根据用 12 3 、 、……标出 , 还可以把根据归 归类 、 分
・
在听说读写 的语 言实践 中, 学生不再 是被 动应 答者 , 不 仅 自主参 与搜集 、 处理信 息 发现 和提 出问题 , 而且在 阕读研
究 的过程 中充分发挥 自主 , 探索解决 问题的途径 。学 生通过
自己的语言实践活动来获取知识 , 在读 、 、 、 、 、 、 思 悟 议 听 说 评
空间 、 心灵的空间 , 一 … 在阅读教学 中注重 创设和谐 的情境 , 教 师要用真挚 的感 情关 注 感染每 一位学生 , 激发学 生进行 研究 的欲望 而且 , 在阅读 研究 的过程中给予学 生充裕 的时
去发现问题 、 解决问题 一教师则 抓住学 生对新 事物新 问题所 表现 的好 奇心 , 促使其 好奇 心体 现 出教学 的价 值 . 同时 教师 设法安排各种条件来帮助学生形成 问题 , 让学 生带 着问题走 进课 文设置的语境 中。学 生周 根据学 习 目标 , 采用恰 当的学 习方法 自己去读书 、 发现 疑难问题 和自己想知道 的问题 。 去
对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二、 语文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指导
性学习才能使学生把在课堂上学习到的技能用在实
践中,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对课本教材的内容进行印 证和强化, 并在广泛收集资料时丰富词汇, 积累感性
语文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更多起着指导作用, 在 相互的学习与合作中,教师以自己的智能优势以平 等的身份与学生共同学习。教师不再主要是知识上 的传授者, 而是方法上的指导者。 所以, 教师有责任 给学生在学习方法上提供帮助。首先应是思维的原 则和方法, 其次, 才是操作层面的方法。如怎样通过 删、 换、 辩等方式领悟文字如何表情达意, 添、 比、 在 了解文字意义的同时, 学会清楚表达的方法;如何收 集、 处理信息并进行创造性运用等, 由此促进学生自
容联系, 我引导学生在明确了《 社会》 课的目录及内 容编排后, 对语文课本上的这几篇课文进行了重组,
将它们归为一组。这样便于学生在了解社会课知识 的同时, 感受语文课文的时代背景, 同时便于学生在 研究性学习时更广泛地展开资料收集 ( 即收集有关
置, 但学校主要使用的还是国家的统一教材。 除却统
一教材在不同地区适用性强弱的因素, 统一的、 固定
文一般都是删改后的形态,而删节后的文章在文意 表达上与原作可能有距离, 甚至有些删节妨碍了学 生更好地理解文意; 或者选文不足以表现名家的写
作、 为文的气质和风格。因而 , 用研究性的态度去寻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课堂需要能使学生主体性得
求原作的本来面目、 原汁原味, 就显得必要了。②不 同作家同一题材作品的比较。在名家更广阔的作品 里学生自 然会感受。 ③对作家作品的背景研究。 ④对 某一篇文章语言精华的研究, 这主要在采用“ 当当小 老师” 的讲课方式的课堂上实践。
长征、 抗日、 解放战争的详细资料) , 通过内化, 在更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研究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研究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研究是一种基
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教学方式,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
具体来说,研究性学习研究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
1.分组讨论:学生可以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互相交流
对于诗歌的理解和看法。
2.自主阅读:学生可以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深入了解
古代诗歌的内容和表达手法。
3.诗歌分析:学生可以通过对诗歌的语言、结构、情感
等方面的分析,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4.诗歌创作:学生可以通过模仿或创新的方式,运用所
学到的知识和技巧,创作自己的诗歌。
5.诗歌表演:学生可以通过诗歌朗诵或表演的方式,来
展现自己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演绎。
这些研究性学习研究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的魅力,并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和创造力。
重要的是,这种研究性学习研究的方式需要教师提供足够的指导和帮助,并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
关于语文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教育前沿242 2015年25期关于语文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张其敏滨州职业学院,山东滨州 256600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研究性学习、研究性教学应运而生。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结合语文学科的本身特点来开展研究性教学。
本文分析了研究性学习在语文学科中开展的条件及应用策略,阐述了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关键词:语文学科;研究性学习;策略;意义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61(2015)25-0242-01“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学生则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生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既可在课内进行,也可在课外进行,能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1 在语文学科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条件1.1 语文学科的开放性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多层次的研究平台语文学科不同与其他学科,它属于工具学科,也是社会人文学科。
以往的语文学科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知识获取,很少关注学生的精神和生活方面的发展,而研究性的语文学科涉及的领域更为广泛,它不仅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还关注学生的客观物质和实践领域。
研究性语文学科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它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这是其他任何学科都无法比拟的。
研究性语文学科应该符合整个语文教学大纲的趋势,在内容和形式上应更强调开放性的特点,这是因为语文学科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所以研究性语文教学应注意拓宽研究和开放的范围,注意多学科的结合和方法的运用,满足语文开放性的需求。
1.2 语文学科的基础性为研究性学习铺设了跳板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二是发展智力和思维的基础。
首先,通过学习语文,理解能力增强了,这就为学生学习凭借汉语表达其它学科提供了方便。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试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摘要】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
小学语文研究性阅读的基本教学过程是:确立阅读目标;初谈感知;提出问题;收集处理信息;归纳整理,阅读理解;切磋分析,解决问题;交流评价,深化认识。
本文结合这方面内容着重谈几点体会。
研究性阅读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也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研读文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然后在班上交流学习所得的一种学习活动。
这种阅读活动是以阅读目的为前提,以围绕阅读目的准确、快速、有效地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为基本原则,不断提高筛选、处理、创造语言信息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助于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探求未知事物的能力,促进科学思维的形成;有助于改变传统阅读教学的某些不足,是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种形式。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阅读呢?笔者认为,其课堂组织形式应该是合作探索型课堂模式。
基本教学过程如下:1.在教学中确立阅读目标绕阅读目的准确、快速、有效地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并广泛地联系相关信息,从中筛选、处理信息,以便实现阅读目的。
因此,明确阅读目的,为阅读活动定向是研究性阅读的首要任务。
2.在教学中提出问题研究的问题。
这里所说的研究性阅读,是和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的,因此,我们提倡提出的问题必须是同教学目标结合在一起的问题。
当然,在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提出有意义的、值得探讨的问题。
开始时可以由教师提问,由学生阅读、研究和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研读《称象》一课时,开始先出示大象图,指导学生观察,并简要介绍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为提出称象问题作铺垫。
随后引出问题:象到底有多重了这么大的象该怎样称?官员们和曹冲分别想出了怎样的称象的办法?两种办法哪一种好?为什么?曹冲为什么能想出这个称象的办法?现在科学技术发展很快,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来称象?前面的几个问题是引导学生阅读、研究课文,后面的两个问题则是引导学生拓展思维,从而把学生带人了一个新的思考空间。
关于语文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5篇
关于语文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5篇关于语文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5篇坚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随着资料的准备,课题的立项,课堂效果的总结,脚踏实地学习研究。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语文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语文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篇1原先以为会与往常的培训一样,理论会多一些。
没想到这次周老师教授的讲座听下来,竟然如此地真实和可操作,让我对新教材有了更一步地了解和认识。
讲座先是引用了温儒敏老师解读教材的观点,概括下来主要有几点:一是让语文学习真实发生,要多使用任务驱动促学生主动,要注重进行整合式教学,要创造真实情境;二是教案的设计方式要改一改,力求围绕自主学习的任务去设计;三是对学习任务的设计,最好还要能够重新研究和参照课标,要关注“如何体现”,为学生提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接下来周教授就按照17年《高中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具体展示了她在华师附中上课的情况,主要展现的是第一单元的上课情况。
她强调高中语文任务群设计宗旨:让语文学习真正发生,并将这一点落实到实处。
17年《高中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1、主题:由学习资源+素养导向提炼;2、整合:对学习内容要进行整体安排、群文学习;3、情境:与生活联系,情景主管产生问题;4、任务:解决问题的方案;5、活动:解决问题的具体途径和策略;6、评价:教、学、评一体化。
以第一单元为例,大体梳理一下周老师上课的思路:主题方面,确立了“青春的价值”的主题,分析了第一单元的单元类别和特点。
有诗歌题材,也有小说题材;有现代诗,也有外国诗;有教读部分,也有自读部分。
确立了单元教学目标。
整合方面:先在上课前教授了思维导图的新知识,让学生学会整合资料的`工具。
还有表格。
情境方面:教读课的情境任务活动和单元综合任务的设计举例,让情境真实发生。
本单元是举办郭沫若、闻一多三首诗歌比较研讨会。
任务方面:按照单元学习任务,分成八个小组的研讨会,每组负责一个小的学习研讨任务,活动方面:自学了SQ3R阅读学习策略,提供相关论文支持学生探究,提供大致的整合思路的表格。
研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尝试
习 作 训 练 。 结 果 , 学 生 的 作 文 比 以 往 写 得 更 充 实 、 更
有新 意。 其 中 ,有三 名 学 生 的 习作 在 《 坊 日报 》举 潍
办 的 “ 华杯 ”作 文 比赛 中 获 奖 。 裕 三 、 引导 学 生 进 行 换 位 思 考
得知识的 同时 ,提 高自身的创造能 力。例如 ,学 习 《 司
马 光 》一 课 ,可 在 肯 定 司 马 光 做 法 的 基 础 上 ,进 一 步 启
发 学 生 : 司 马 光 这 么 做 虽 然 救 了人 ,却 也 砸 破 了 缸 。 你 有没 有 比 这 更 好 的 救 人 方 法 呢 ? 然 后 在 教 师 的帮 助 指 导 下 ,让 学 生 进 行 模 拟 实 验 ,想 办 法 找 出 更度 提 出新 的 问 题
在 小 学 语 文 教 学 过 程 中 , 要 启 发 学 生 对 一 些 司 空 见 惯 的 或 已成 定 论 的东 西 从 新 的 角 度 提 出 新 的 问题 ,然 后 指 导 学 生 对 这 样 的 问题 进 行 研 究 讨 论 ,从 而 使 学 生 在 获
学 习主体 作 用 ,就不 能仅 停 留在 “ 授 ”和 “ 传 教导 ” 上 ,而是 要指 导和 帮助 学 生 进行 类似 科 学研 究 式 的学
习 , 对 所 学 内 容 提 出 问 题 并 解 决 问 题 , 从 中 获 取 知 识 ,提高 能力。
一
后 ,我 进 一步 启 发学 生进 行 筛选 ,看看 哪 些材 料最 适
马 的 出场 顺 序 ”等 等 ,经 过 分析 思考 ,让学 生按 角 色
汇报 最好 的 解决 问题 的方 案 ,并 交给 全班 同学进 行研 讨 论 证 、 提 问 、 质 疑 、 答 辩 , 使 学 生 在 浓 厚 的 兴 趣 中 , 尝 到 了 比 赛 的 乐 趣 , 又 锻 炼 了从 不 同 角 度 提 出 既
对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对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探索《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语文教学采用何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教学中,我尝试着把“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引入到语文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保证“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训兽式”的活动。
一个智商再高的儿童,当他的求知探索的冲动一旦泯灭于最富相象联想的年龄段,这个人一生的发展也就有限了;而一个国家,当它的国民的创造性探索精神普遍消失于学生时代,那么,这个国家的发展就必然充满危机。
可见,还学生主体学习地位已是时代的必然。
要使学生这一“主体”“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教师必须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学中要着力组织激励学生进行讨论研究,刺激学生的发现欲,从而让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无论会不会答,都应给予热情的表扬和鼓励,表扬他们勤于思考的可贵精神,鼓励他们敢于在别人未发现问题的地方大胆质疑的勇气。
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和学习个性,真正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教学之所以要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也是由中国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中国语言文字本身就具有模糊性,由此也就决定文学作品的丰富性和多义性。
一篇文章往往能提供给读者多角度的理解。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因此,对一篇文章,就应该允许有各种不同看法的存在,允许有自己独特的视角。
既然如此,学生提出自己不同于老师、不同于教参的理解,又为何不可呢?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而并不是一定要学生接受老师的观点。
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课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才能真正让学生有属于自己的思维空间,从而使学生在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中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
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发布时间:2021-11-22T07:43:15.160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6月第18期作者:吕康[导读]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也应该与课程改革的趋势相互顺应吕康沈阳铁路第五小学辽宁省沈阳市 110005摘要:小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也应该与课程改革的趋势相互顺应。
研究性学习是当前所提倡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小学语文中所扮演的角色更为关键。
综合分析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就相关理论进行细致的探讨,同时,综合小学语文学科自身的内在特点,构筑起未来小学语文教学的崭新模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课程教学一、引言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不少研究性学习相关理论体系也逐步建立起来。
从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出发,探究其与研究性学习的融合发展之路。
从这一维度出发,探究研究性学习实践过程中遵循的基本原则,分析具体的展开过程,能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较好的理论奠基和实践范例。
二、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一)概念释义“研究性学习”是当前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模式,它指的是,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较多的自主权,摆脱“一言堂”的束缚,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开发智力,激发起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让学生主动发现,探索最佳的结果。
换言之,研究性学习最本质的特点在于激发起学生探索的欲望,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理,让学生的独立性学习能力不断提升。
“研究性学习”在实施的过程中应该把握好几个关键点,首先要将学生自学作为一个核心,老师在此基础上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设备和支撑材料,让学生的学习没有太大的压力,能够任自己的思维驰骋,同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验证,学生的探究欲望会更加强烈。
其次是老师要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自己只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主要发挥的是全面监控的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自己的方向有更加明确的认知。
(二)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研究性学习是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同样需要发挥研究性学习的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些探索
研究性学习是新的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的一个全新的学习方式,它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从学习活动和社会生活中选择一定的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
其显著特点就是改变学生原有的单纯地接受教师知识传授的学习方式,而代之以一种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它充分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基本思想。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呢?我在以下两个方面作了初步探索:
1让研究性学习贯穿课堂学习过程
如学生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刘兰芝知书识礼,美丽勤劳,焦母为什么还要把她遣回家呢?古代休妇的“法律依据”是“七出”,刘兰芝犯了其中的哪一条?焦母会不会因死了丈夫而滋生“恋子情结”,但儿子移情于媳妇,故而泄愤于刘兰芝呢?可以把这几个问题归结为一个“研究课题”:刘兰芝被遣送回家,是犯了‘七出’中的哪些条?其具体的研究过程可以是这样的:
1.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展示电影《孔雀东南飞》有关镜头,把学生带进特定情境,然后提出问题:刘兰芝如此美丽勤劳,夫妻感情又如此缠绵深厚,但焦母为什么还要把她遣回家呢?
教师点拨:在汉代,封建礼教森严,如果没有一个堂皇的理由,是不会也不敢随便把媳妇遣回家的,而封建时代可以休妇的“法律依据”是“七出”。
投影:《仪礼·丧服》:“出妻之子为母。
”贾公彦疏:“七出者:无子,一也;淫逸,二也;不事舅姑,三也;口舌,四也;盗窃,五也;妒忌,六也;恶疾,七也”
1.2分组讨论,自圆其说,经讨论归纳。
1.2.1无子。
不少学生认为,封建礼教中规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无子”是刘兰芝被休的原因。
而其他同学认为理由不充分,在课文中找出有关内容驳斥之:第一,“共事二三年”,以此断定她不能生育,实是武断;第二,县令家、太守家也绝不会要一个不会生育的女子为媳妇的。
1.2.2淫逸或盗窃。
学生一致认为,刘兰芝不会犯这两条,因为从“守节情不移”和“女行无偏斜”可以证明。
1.2.3口舌或妒忌。
学生认为刘兰芝家教良好,知书达理,勤劳善良,心胸坦荡,不会口舌,也不会妒忌。
教师点拨:既然以上所列都不是,那么就是“不事舅姑了”。
怎么看待呢?
至此,学生“寻根问底”的积极性高涨,但却陷入困境,因为在文中难以找到直接的证据。
教师就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帮助学生走出困境。
1.3提供资料,实现研究突破。
投影:《礼记·缗记》:“妇顺者,顺乎舅姑,和于室人,而后当于夫。
”
《礼记·内则》:“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
”
点拨:在刘兰芝生活的年代,如果媳妇与丈夫的感情超过与舅姑的感情,就是“不事舅姑”,舅姑就可以将她休回家。
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形成共识。
从文中可以看出,刘兰芝与焦仲卿夫妻感情深厚,一个说“守节情不移”,一个说“黄泉共为友”;就是在分手时,还“誓天不相负”、“二情同依依”;当事情发展到无可挽回时,一个“举身赴清池”,一个“子挂东南枝”。
他们都把对方当成自己的最爱,相比之下,对焦母的爱就显得单薄些。
1.4延伸课外,开阔研究视野。
投影:史载:“陆务观初娶唐氏,闳之女也,于其母夫人为姑侄,伉俪相得,而弗获于其姑。
既出,而未忍绝之,则为别馆,时时往焉。
姑知而掩之,虽行知挈去,然事不得隐,竟绝之,亦人伦之变也。
”
总结:陆游与唐琬的爱情悲剧和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是何其相似,这也是一个有利的佐证。
这种研究性学习应只重过程,不重结果,结果只要能自圆其说就可以。
最后强调:刘兰芝被遣回家的直接原因是“不事舅姑”这个结论只是我们的“一家之言”,刘兰芝被休,恐怕还是一个谜,同学们如果有兴趣,还可以作深入研究。
激发学生质疑,在质疑中提取课题,把课题带进课堂研究,培养了学生的研究精神和研究习惯。
在这样的在研究性学习中把课文读厚了,读立体化了,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一般理解和掌握了。
2让研究性学习延伸到课外,进行课题研究
2.1引导学生发现和确定课题。
课题研究是以学生自我探索活动为主线,开展学习的前提是对课题感兴趣,所选的课文要能为学生提供较大的调查研究空间。
备课时我准备了三个课题:①中国民居建筑文化;②“忍”在今天能否继续作为我们的座右铭;③简评汪曾祺的散文风格。
在讲到汪曾祺的京味语言时,我提到老舍的京味语言,初中课本上有《骆驼祥子》的节选,有的学生决定选择两位作家的语言风格作比较。
我肯定了这位同学的想法,但是建议还是比较这两篇课文的语言风
格,因为比较两个作家,对一位中学生来说课题太大阅读量和理论准备都不充分,比较两篇课文,课题小但是对学生启发大,因为两篇课文都是作者的代表作。
在选题时应当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侧重生活实际,主要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第一手材料培养独立探索的能力。
在第一个选题“中国民居建筑文化”引入时,我要求选择这个课题的同学成立一个小组,把选题分成若干个子课题:①北京胡同的变迁;②南方民居中的小窗、影壁现象;③居民小区中的封闭阳台、防盗门、防盗窗现象。
2.2必须指导掌握研究的程序和方法,提供研究需要的资料及渠道。
我找来两篇调查报告和论文,给学生分析研究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现实生活,而且要求学生对研究要有准备、有计划、有序列。
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参考书目。
考虑到学生的时间有限,可以把论文完成的时间规定为半学期。
在表彰学生的研究成果时,侧重评价学习过程。
这种对课堂教学延伸的研究性学习,旨在通过亲自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发挥主体性,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所以评价时不能像成人的研究课题那样唯研究成果而是。
这种课内研究和课外研究如果长期坚持,一定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意识,使他们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同时在研究探索过程中,也一定能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使他们学会与同学共同努力、共同分享成果,更促使他们形成健康的个性、健全的人格,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