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S《60分钟》演播室解说词创作分析

合集下载

《60分钟》

《60分钟》
节目中多次出现的黑色背景以及每个板块的演播室内深色调的背景都给人造成这样的整体印象:这是一个以严肃题材为重头戏的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节目。而背景中的不同画面又告诉观众这是不同类型题材的新闻报道。
《60分钟》的栏目标志是一本杂志,而整期节目做得也确实象一本杂志。每个周日晚七点整,第9频道的电视屏幕象往常一样结束了热闹的广告,出现了寂静的黑色背景,耳边是时钟滴答走动的声音,随即黑色背景上出现了白色的方框,勾勒出一本尚未翻开的杂志的轮廓,封面上方写着60minutes,其中60是大字体的阿拉伯数字,中间和下方的内容是各位主持人姓名,告诉观众这是一本名叫《60分钟》的“杂志”,其中有如下几位主持人,形象直观而且传神。“杂志”的封面容量很大,方框中依次展示今晚即将播出的各则报道中的精彩段落,配以人物的同期声及画面现场音响,极具视听冲击力,并使用滴答行走的跑表画面对今晚的几则报道来进行分隔,接下来就可以翻开这本杂志的内页了。几则新闻报道依次进行,开头和结尾通常是主持人端坐于演播厅内进行开篇介绍和结尾评论,此时主持人身后的背景是一本打开了的杂志,占据整个画面的五分之四空间,杂志左页的下沿是一条从左下方略微向右上方倾斜的弧线,这一画面构图的最大特点就是立体、直观、形象,象一本真正打开的杂志,因为书本杂志通常是有一定厚度的,并且这样的设计可以避免直线容易造成的画面呆板、单调和生硬。杂志内页通常会加入此则报道中的典型人物画面,有时也会出现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图案,如《没有兑现的承诺》中杂志内页的画面是一幅大大的美国国旗(象征着代表强势群体的美国政府)用其一角牢牢捆绑住了一枝羽毛(象征着代表弱势群体的印第安土著居民),此图案的设计既直观明了,又寓意深刻,它隐喻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的压榨和剥削。标题(即本则报道的标题名称)一般出现在杂志的左上方,杂志右页叠出的文字图象类似于普通杂志的文章头页排版,注明制片人的姓名(一般用稍大字体),还有引言和正文部分,这一部分通常进行虚化处理,不强调从这里给观众传达具体的信息,只给观众造成一种整体的感觉:这是一本打开了的杂志,我们的报碹就从这里开始。一只滴答行走的跑表是几个板块的联接纽带,在这期节目中一共出现了十次,如节目的开端、片头中每则报道精彩段落的开头(也就是前一则报道精彩段落的结束)、每一则具体报道的结束、节目中的时间提示,最后是节目的结尾,给观众以时间的概念,即节目已经播出了多长时间,还剩下多少时间,这种用时间来分段的设计又回归到了节目的名称上来——各个板块一起结构了60分钟的节目,非常简约,也非常巧妙。

元认知策略与新闻访谈节目的识解——基于CBS《60分钟》节目的课堂研究

元认知策略与新闻访谈节目的识解——基于CBS《60分钟》节目的课堂研究


元 认 知 策 略与 二 语 听 力教 学
从 元认 知策略 、 学习者怎 样获得 这些策 略 、 教师如 何
( ) 一 元认 知理论起 始与发 展 美 国儿童 心理学 家 J H.Fa el 1 7 . lv l于 9 6年 依
帮助学 生提高元 认知 策 略 等角 度展 开 探讨 , 出了 提 听力 中的计 划 、 控和评 价三类 元认知策 略 I 监 1 。
育 、 技等方 面 的专 题 报道 以及 与此 类题 材 相 关 的 科

系列 事实及其 影 响 因素 的 知识 , 即学 习者 在学 习
对学 习任务 目的及 所 需策 略 演讲 和演讲后 的问答 。[ 八级考试 大 纲也要求 考生 过程 中对 自身 的认 知 、 ”1 的知识[ 。元认 知调控指认 知 主体对 自己的认知 过 2 ] 能够 听懂 国外 传 媒 中 B C、 B VOA、 NN 等 关 于 政 C
括 对 当前 正在进行 的认知 过程 和 自我认 知能力 以及 要 点并基本 理解其 内容 , 师布 置任 务 并要 求 学 生 教
收 稿 日期 : 0 l 3~ 5 修 回 日期 :0 1 3— O 2 1 —o 1 ; 2 1 一O 3
基 金 项 目:0 9年 河 南省 高等 教 育 教 学 改革 研 究 项 目“ 于元 认 知 的 英 语 专 业 听 力 教 学 模 式 研 究 ”2 0 S G X 5 ) 20 基 (0 9J L 2 4 ; 21 0 0年 周 口师 范 学 院教 育 教 学 改 革研 究重 点 项 目“ 语视 听课 多模 态话 语教 学模 式研 究 ”JO O O ) 英 (2 L O5 阶段 性 成 果 。
目的理 解 。
关 键 词 : 力教 学 ; 学 模 式 ; 认 知 策略 听 教 元

电视新闻栏目化

电视新闻栏目化

从故事化角度让电视新闻栏目化“新闻故事化”起源于西方大众化报纸时期。

一般来说,就是指一种“讲故事”式的新闻叙述方法,而“电视新闻故事化”,就是运用电视语言,以故事化的手法来做新闻报道。

在国外,最早出现于美国CBS 的新闻栏目“60分钟”,在中国,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子栏目“生活空间”以“讲述老百姓身边的故事”为主题语,首先引入了“讲故事”的理念,从而一改电视新闻曾经的单一、刻板形象。

随后,“电视新闻故事化”开始在中国得到迅速普及。

以美国的经典老牌栏目“60分钟”为例,艾美奖评委团对其评价是“用简单而有效的方式深入了故事的核心,进入了人物内心,编排自由、富有活力,开创了一种新的节目样式”,而“用好的方法讲一个好的故事”正是“60分钟”栏目成功的核心所在,这一点对于目前我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节目也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电视新闻故事化”的几点关键要素:“电视新闻故事化”是借助电视画面,采用故事化手法来反映新闻事件。

它不仅仅关注事件结果,同时更重视其过程,尤其注重展现过程进行中的情节发展与细节捕捉。

它不排除采用一定艺术手段,来挖掘人物的内心情感,并以生动直观的情节与细节表现,来刻画人物的鲜明个性,由此提炼出电视新闻报道的主题思想,从而大大提升新闻报道的可视性,加强对收视观众的感染力。

那么要将一段新闻报道以“故事化”的手法来反映的关键是什么呢?1.“开头”是故事的重中之重如何以一个引人人胜的故事开头来渲染气氛,让观众身临其境般地进入新闻,是做好一篇新闻报道的关键,于是开头也就成了“电视新闻故事化”的一个重点要素。

只有一个醒目的强有力的开头,才能让观众留下来看你后面的精彩内容,对于电视而言,开头必须要能吸引住观众的眼球,这样才能为你接下来的节目在这场收视率争夺战中奠定一个好的基础。

所以要把最精彩的内容放在开头,画面也要用最具视觉冲击力的,或悬疑,或触目惊心,或奇巧罕见,总之要让观众一看就不忍离开。

以讲故事见长的美国华尔街日报曾自创了多种讲故事的体裁与手法,他们的记者在写作新闻稿件时,通常会用的开头手法就是以讲故事的方法制造一个悬念,来吊起读者的胃口。

第二章 电视杂志节目《60分钟》

第二章 电视杂志节目《60分钟》

• 观摩电视新闻杂志节目: • 思考: • 1、节目在艺术形式方面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比如哪种元素的独特处理方式?有何效果? • 2、节目选题或内容的独特性体现在哪些方 面?
第二节
CBS名栏目《60分钟》成功之道
• 一、《60分钟》简介

《60分钟》每期节目的开头部分是本 期节目介绍,用几分钟的时间把当晚将要 播出的报道中的精彩段落展示出来,以声 音和画面的最佳组合来吸引观众;随后 《60分钟》的记者们一个个出现在黑色背 景前自报家门,每位记者分别担任自己采 访的节目的主持人。

整个节目由一只滴答走动的跑表来衔 接各个小段落,它的出现既告诉观众还剩 下多长时间的节目,又提醒观众30秒至1分 钟的广告已经结束,报道即将开始。
1、创新的节目样式
美国艾美奖评委团对《60分钟》节目 的评价: • “用简单而有效的方式深入了故事的 核心,进入了人物内心,编排自由富有活 力,开创了一种新的节目样式”。 • • 简单说就是: “新闻+故事+娱乐”模 式 •

《芯片》(ChipS)介绍的是近年来一 种新兴的犯罪行为——偷窃和走私电脑芯 片。片中莫利·塞弗与拿着隐蔽式摄像机的 助手一起进入一家走私芯片专卖店,不知 情的店主热情接待了装作富商的记者,并 且拿出一大盒刚刚偷运来的"奔腾"芯片。塞 弗详细询问了芯片的质量和价格,然后用 画外音解释说:"店主人还善意地告诫我们, 要小心别的罪犯,那些人更换了低速芯片 的标签,把它们当作最新的高速芯片出售。 "
课 后
• 扩展阅读书目: • 《电视里的“第四势力”——美国电视新 闻节目》 • 《对话美国电视》王利芬 • 扩展观摩电视片: • 土豆网视频CBS杂志型节目《60分钟之奥 巴马团队》

60分钟

60分钟
》不设固定的栏目主 持人,只让本期节目的出镜记者在演播室做简短述评。 它的主持人都是记者,记者同时也是主持人,这是它的 要求,也是它的特色。除了华莱士,它的记者主持人还 有丹•拉瑟、哈里•里森纳、莫利•塞弗、莱丝莉•斯塔尔 和埃德•布莱德利等等。后来由于着名专栏作家 安迪•鲁 尼的加盟,《60分钟》开辟了专门的新闻评论版块。 每期的《60分钟》基本由3个独立的新闻深度报道和1个 新闻评论版块组成,深度报道各13分钟左右,评论版块4 分钟左右,加上片头导视、片花和广告,总共60分钟整。

密歇根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并获賓夕法尼亞大学荣 誉法学博士学位 1996年,获肯尼迪新闻奖 2003年,获艾美獎终身成就奖


——“60分钟”节目曾经打出一个广告:“哪4个字会让 骗子和流氓心惊胆战?”答案是:“迈克—华莱士— 在—此!”(Mike Wallace is here)。


与中国电视深度报道节目《新闻调查》比较


《60分钟》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主打的 一档电视新闻杂 志栏目。栏目创办于1968年9月, 当时还没有一个完整的栏目形态,只是在每周二晚间 黄金时段和《CBS新闻小时》轮流播出。在创办后的 好几年里,这档新闻节目并没有引起多少反响,在美 国尼尔森当时的收视调查中只排在第51位。直1975 年,栏目调整了播出时间,固定在每周日晚间7:00 至8:00段播 出;也就在这一年,著名记者主持人丹 •拉瑟加入《60分钟》。 从这之后,栏目收视率竟逐渐上升到36%,而且在娱 乐节目一统天下的竞争中连续23年名列美国联播网 黄金时段收视率的前10位,CBS的新闻栏目也在 《60分钟》这里首次实现盈利。
美国著名电视记者迈克· 华莱士,我们一定还有印 象。1986年,他在北京中南海独家采访了邓小平; 2000年,他再次到北京采访江泽民。华莱士是 《60分钟》的创始人之一,在1968年整50周岁 时,他出任《60分钟》的记者和主持人。 凭借自己高人一等职业技巧和新闻敏感,还有另 人崇敬的职业精神,他和《60分钟》一起逐渐成 为美国甚至世界新闻界的楷模。除了邓小平和江 泽民,他还采访过 肯尼迪、约翰逊、尼克松、卡 特和里根等美国总统,采访过卡斯特罗、阿拉法 特、卡扎菲、阿萨德等世界各国领导人。

CBS《60分钟》的成功之道

CBS《60分钟》的成功之道

CBS《60分钟》的成功之道作者:李璇李芳来源:《新闻世界》2012年第04期【摘要】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著名的《60分钟》电视新闻栏目,从1968年创办至今,屡创奇迹,曾击败众多成本高昂的娱乐节目,跻身于收视率排行榜前列。

它的成功引来各国同行的关注。

在科技发达,新闻竞争激烈的今天,《60分钟》同样面临着各种新媒体、新节目的挑战,新闻节目的娱乐化、琐碎性引发了人们对节目价值的重新思考。

【关键词】新闻杂志故事新闻深度报道娱乐化近年来,电视新闻杂志以深度报道、调查分析、现场报道为特色深得各国观众喜爱。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1968年创办的《60分钟》堪称“电视新闻杂志的鼻祖”。

美国电视新闻蓬勃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

在这一时期,美国电视技术稳步发展,电视画面传输的信息可信度在美国人心中越来越高。

加之在这一时期具有影响力的事件频发,社会动荡不安,美国民众从电视新闻中获取信息的需求越发强烈。

美国电视业也借此东风着力发展自己的新闻业务。

CBS的《60分钟》就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

美国拥有世界最大的电视网,如何能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更有效地占领新闻资源,赢得受众关注,节目创新显得格外重要。

CBS新闻部制片人唐·休伊特从加拿大的电视新闻节目《这个小时有七天》获得灵感,决定制作一期以记者视角为中心的新闻调查类节目,并且创造性的提出将娱乐元素与新闻融合的理念。

用唐·休伊特的话来说,就是让观众既看到玛丽莲·梦露的衣橱,又可以让观众一窥“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实验室,要让节目在保持一定严肃性的同时,让新闻具有娱乐性和观赏性。

他将节目定位在新闻与百老汇喜剧之间的一种形式。

①当经历了最艰难的几年后,《60分钟》终于在1975年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间。

每周日晚7点到8点锁定CBS收看《60分钟》,逐渐成为很多美国人的习惯。

而此时该节目也已能够熟练驾驭用戏剧性手法讲故事的独特技巧,让幕后的故事走进观众的视野。

60分钟简介

60分钟简介

文标题:《60分钟》成功因素简析一、简介很少见到一个电视节目像《60分钟》——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王牌新闻杂志节目——那样能够连续播出近38年而为几代人所喜爱。

它的成功不仅影响着新闻本身、成为新闻业的旗帜,更成为客观、公正、自由的新闻品质的象征和时代精神的标榜。

该节目自1968年9月创办以来,在调查性深度报道的基础上,用简单有效的方式深入故事的核心,进入人物的内心,编排自由富有活力,开创了一种新的风格样式。

这种新形式使得重大社会问题在节目中以引人入胜的情节结构得以展现,使观众如同亲眼目睹一般,不仅令他们触目惊心,而且促使他们行动起来,寻求解决办法。

正因为《60分钟》再现了美国社会的现实原态,它被社会学家们称为“美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60分钟》在美国声名显赫:它连续23个年度进入收视率前十名,五次收视率排名第一;它也是转播率最高的黄金时段节目,1999年更创下了1423家电视台同时在黄金时段转播的纪录,每周约有1600万人会准时收看该节目。

庞大的收视群体使其成为CBS的王牌盈利节目,多年来赚进约20亿美元。

《60分钟》还是美国黄金时段节目获得电视最高奖项“艾美奖”(Emmy Awards)最多的节目——它75次获得了艾美奖!而这些只是《60分钟》历史上所获得各种奖项和所破的各种纪录的冰山一角。

《60分钟》每周一期在全世界主要电视台播出,每期包括三个社会调查性纪录片。

通过独特的新闻报道形式,《60分钟》使公众能更直接、更全面地了解新闻故事。

美国观众自身日益增长的对信息的渴望和ENG系统的发明使用让记者拥有自主的话语权,并将记者推到镜头前,节目杂志拼盘式的灵活组织方式、主持人的推出和明星主持人的塑造是《60分钟》笑傲荧屏的核心要素。

二、特点及成功因素1)开头、结尾及结构《60分钟》第一段画面通常是整个片子里最精彩的。

所谓精彩,包括悬念的设置,通常是最怵目惊心、最难见到的镜头和图像。

强有力而醒目的开头会让观众注目而不再走开。

第二章后附录2_3

第二章后附录2_3

1、节目品质
• 曾任《60分钟》执行主编的菲利普· 席弗勒 总是自豪地说:“《60分钟》是新闻品格 的象征,是客观立场的代表,为这个栏目 工作,我感到骄傲!”正是这种新闻职业 品格和精神,支撑着《60分钟》近半个世 纪来的长盛不衰,凝聚着一大批尖端新闻 从业人员。而他们的终极目标是“真相”。
2、叙事技巧
一、新闻媒体传播
–跨媒体公共传播:把节目相关讯息主动发布给 报纸、杂志和电视媒体的娱乐版块的一种推广 方式 –利用自有媒体进行的公关传播,主要有两种形 式:节目形式,广告形式 –例:“3· 15”晚会以“责任、和谐”为主题,秉 持诚心、守护良心、传递真心、凝聚爱心,从 不同角度,透国典型案例聚焦消费热点,揭幕 行业黑幕,对消费者关心的产品质量,售后服 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报道,受社会各界的 好评。
二、观众营销
– 从特定的受众出发,推出一批为受众量身 定做的节目、栏目以至频道 – 定期举行“观众评片会”,让观众参与节 目的策划或改版 – 针对特定的栏目或频道,委托专业的收视 调查公司进行监测,分析受众的年龄结构、 消费热点、收视习惯,作为节目改版、调 整或开设新的节目、栏目的依据。 – 提高广告部在整体营销体系中的枢纽地位 – 节目策划人要有广告与市场的观念,节目 策划应该确立在吸收广告部门参加节目的 初期策划,帮助节目部门为节目进行正确 的市场定位
附录1:几位记者型主持人
• Mike Wallace 江湖上赫赫有名的迈克 华莱士, 曾经采访过邓小平和 江泽民。1968年9月24 日开始职业生涯, 37载留下无数经典。
• Lesley Stahl --------人称CBS的“倪萍姐姐” 1991年3月加入,15载年华老去,依稀可见 当年风采。

大家想一想

浅议新闻杂志类节目《60分钟》的成功之道

浅议新闻杂志类节目《60分钟》的成功之道

浅议新闻杂志类节目《60分钟》的成功之道作者:朱沁怡来源:《艺术科技》2015年第01期摘要:《60分钟》是美国哥伦比亚公司播出的一档杂志型电视新闻节目,从1968年创办至今,始终位于收视率排行榜的前列。

面对新时代、新媒体环境下的挑战,《60分钟》的成功因素引来世界各地各媒体的关注,引发了人们的思考。

关键词:新闻杂志;故事新闻;创新20世纪60年代,美国电视新闻业蓬勃发展。

在这一时期,美国人民处于动荡不安的社会中,民众们通过电视新闻获取即时信息。

因此,美国电视业凭借稳步发展的电视技术和具有公信力的电视画面传播技术以及民众们强烈的对电视新闻的需求,美国电视新闻业务兴起的同时,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新闻杂志类节目《60分钟》也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诞生了。

《60分钟》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于1968年创办的一档杂志型电视新闻节目,自首播至今在美国声名显赫:它连续23个年度进入收视率前十名,其中5次成为美国收视率第一的电视新闻节目。

曾是美国黄金时段电视节目获电视最高奖“艾美奖”(Emmy Awards)最多的节目。

近年来,《60分钟》的报道风格深得各国观众喜爱,它以节目的时间长度命名,每一期节目都是由不同的版块和每个版块对应的主持人共同完成。

作为美国电视新闻界史上最受欢迎的节目,《60分钟》被称为是“杂志类电视新闻的鼻祖”。

《60分钟》节目创办至今,屡创奇迹,击败了许多高成本的同行节目,始终位于美国电视收视率排行榜的前列,每周日的晚上7点开始,60分钟的黄金时间,美国人已习惯锁定《60分钟》这个频道,《60分钟》用独特的方式向观众讲故事,它的成功引来了各国电视新闻业的关注,它的成功主要归结于以下几个因素:1 新闻理念及立场真相的标准《60分钟》作为一档调查性的新闻节目,观众最希望通过该节目知道更多真相。

作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王牌节目,《60分钟》始终坚定客观、公正的准则,即使在节目自身经济压力下也依旧塑造出美国新闻业不可替代的公信力。

中美调查性新闻报道

中美调查性新闻报道

从《60分钟》和《新闻调查》看中美调查性新闻报道纵观世界电视深度报道新闻栏目,美国的《60分钟时事杂志》(以下简称《60分钟》)以其四十余年来在美国电视新闻史上的卓越地位、深度优秀精良的新闻作品以及在美国观众中的强烈反响而举世闻名。

在中国《新闻调查》十余年前扛起调查性电视新闻的大旗,开启了新的调查电视新闻时代,节目开办之初致力于打造“中国的《60分钟》”,因此,通观两者栏目,具有一定的对比研究价值。

节目形态比较:《60分钟时事杂志》是美国CBS广播公司于1968年9月创办的杂志型电视新闻节目,四十余年来作为美国电视新闻史上的常春藤。

《60分钟》是一档杂志型电视新闻栏目,属于调查性新闻电视深度报道。

每周一期,在黄金时段播出。

每期的《60分钟》基本由3个独立的新闻深度报道和1个新闻评论版块组成,深度报道各13分钟左右,评论版块4分钟左右,加上片头导视、片花和广告,总共60分钟整。

:第一则报道是当晚的重头戏,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和时效性,往往由经验丰富的人担任记者和制片人,它所占的时间也最长,约为20分钟左右;第二则报道略短,但仍然较为严肃;第三则报道可视作当晚节目的闪亮点,它富有浓郁的人情味,风格也颇为轻松。

主要内容有事件调查、人物访谈、特别节目、人物概评。

《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最具深度的调查类栏目,当90年代中国电视时代蓬勃兴起,舆论环境日益宽松,国家级电视媒体中央电视台在改制中,人们对深度报道的信息需求就随着电视的发展成为一种趋势,于是,《新闻调查》顺应时代需求诞生。

时任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主任孙玉胜和副主任袁正明明确提出:“我们要做中国的《60分钟》”。

1996年5月17日,《新闻调查》正式开播,首播节目《宏志班》。

由于《宏志班》强烈的形式感,从形式到内容上呈现出的独特形貌,所以这个节目一面世就奠定了《新闻调查》的基准节目样态:双机拍摄、记者现场采访、现场评述,对事件多角度分析、递进式探究。

这种节目形态一直沿用至今。

美国CBS电视新闻杂志节目《60分钟》的特色探析

美国CBS电视新闻杂志节目《60分钟》的特色探析

剧综艺节目的舞台布置、人员设置、竞赛形式都存在大同小异的情况,观众很难在众多喜剧综艺类节目中辨识到它们的差异性,这也是国内喜剧综艺类节目的外在同质化问题。

此外,《欢乐喜剧人》中喜剧作品的创作和表演也常常变得套路化,大都是由人物误会和矛盾引出故事高潮,并在结尾处进行煽情,升华主旨。

虽然寓庄于谐、笑中有泪是很好的喜剧表演形式,但这种模式化的反复复制难免让人审美疲劳,这便是《欢乐喜剧人》内在同质化的问题。

相声、小品、二人转等文艺表演形式都属于传统文化艺术,不断从这些艺术形式中挖掘传统内容,并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和时尚文化,寻找创新点,创作出有新鲜气息、有生命力的文化内容,才能使《欢乐喜剧人》在众多喜剧综艺类节目中打造出独一无二的品牌特色,不断满足观众们日渐提升的审美和娱乐需求。

(二)危机公关处理不到位问题《欢乐喜剧人》开播以来,一直有不少热门话题出现在网络热搜,这也是节目红火的体现。

而在网络上,如果观众对节目产生的一些质疑上了热搜,节目组却不能通过官方渠道给予正面解释,便是自身对危机公关问题处理不到位的表现。

比如投票打分环节的大众评审曾遭到“大众评审,哪里来的大众”等节目存在内幕的质疑;《欢乐喜剧人》第六季第二期比赛结束后,高晓攀最新小品《女婿大作战》却在本轮评审投票环节遭到淘汰,在网络上触发了网友的强烈反应,“高晓攀输了”也登上微博热搜。

在危机出现时,“黑幕”消息会像病毒一样,以指数爆炸方式井喷,网络上散布着谣言和臆测。

《欢乐喜剧人》开播六季以来,对这些舆论危机问题一直是不闻不问,任由“黑幕”等传言在网络上传播,必然会影响节目口碑,非常不利于节目品牌的运营和打造。

短时间看,这些传言会成为网络上的热门话题,但长此以往,却会降低观众对节目品牌的依赖度。

节目组应该从融媒体的角度出发,在每一次危机公关问题出现时,利用网络平台和观众进行积极沟通,打消观众们的疑惑和质疑。

这种良好的互动也会增强观众的黏合度,稳固老粉丝,收获新粉丝,为《欢乐喜剧人》品牌的塑造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使其成为喜剧综艺类节目中的常青树。

纪录片拍摄方案AND脚本

纪录片拍摄方案AND脚本

纪录片拍摄方案AND脚本第一篇:纪录片拍摄方案AND脚本格式策划选题缘由目的意义思路风格=========================== 纪录片策划文案一、选题1.来源:网络、媒体、其他 2.打动你的地方、兴奋点 3.核心内容、事、人、现象 4.思维程度、启迪、诉求5.背景(社会、人文、历史)6.把握度7.题材基本定位(边缘、平民)二、人物1.主角背景、材料(经历、家庭、外表、细小动作、价值观)2.人物——困难——呈现真相 3.配角——戏分配、传递、推动4.配角——隐喻什么?主角挖掘、空间三、拍摄中可行性1.场景表、发生事件2.发生事件可能性、把握度3.发生意外可能性、把握度4.意外——象征性意义四、情节考虑 1.情节转折2.主要抗争点、矛盾3.如何平衡关系?态度? 4.拍摄可行性五、拍摄经费预算拍摄脚本所有的电影,电视剧,广告,记录片,资料片.脚本的形式都是一样的.无非就是镜号,景别,拍摄手法,拍摄内容,旁白,注音.等等5分钟对于一部记录片来说,太短太短.几乎什么都没有讲就没有了.拍片子就像讲故事一样,首先内容要有主题,然后有开始,有过程,再有结尾.片子形式是多样的.可是格式是固定的.记录片和其他片有很大一点是不一样的.就是真实.告诉人们的是最真实的东西.按照以前大师的说法,真正的记录片只能在人的背面,因为你永远无法知道你的下一部会发生什么.但是电视的形式注定了是不可能这样的.所以,当你要拍摄这样一个小专题时.先要想好,你的主题是什么?要告诉人们什么样的故事? 想好了以后,你就知道怎么去拍了.5分钟,对于一个大师来说,应该会很难.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似乎又变得简单了.我制作纪录片的一些体验——CBS 《60分钟》栏目编辑斯迪夫•谢帕德讲课笔记文章来源:CCTV 更新时间:2008-6-8 0:29:27《60分钟》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新闻杂志节目,每周一期在全世界主要电视台播出。

每期包括3个社会调查性纪录片。

《新闻调查》与《60分钟》对比研究——以中美新闻文化比较为视角

《新闻调查》与《60分钟》对比研究——以中美新闻文化比较为视角

《新闻调查》与《60分钟》对比研究——以中美新闻文化比较为视角导言:在全球化时代,新闻媒体扮演着连接各国、传播信息的重要角色。

无论是中美两国,还是中美两国的新闻报道,都承载着国家的希望、社会的期待和人民的关切。

本文将以中美新闻文化比较为视角,对中国的《新闻调查》和美国的《60分钟》这两档具有代表性的新闻节目进行对比研究。

一、节目背景介绍《新闻调查》是中国国家电视台于1988年推出的时政专题报道节目,以深入调查报道为主要形式。

它致力于揭露社会问题、关注民生热点,以及监督公共权力运行。

《60分钟》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于1968年推出的新闻杂志节目,以深度报道和调查为特点,重点关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类重要话题。

二、节目特色对比1. 主题定位:《新闻调查》侧重报道中国社会问题,如腐败、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以呈现社会民众关切的焦点。

而《60分钟》则多角度多层次报道国际国内的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

2. 追求真相:《新闻调查》注重真实、客观、公正,力求揭露事件的真相,追求报道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60分钟》同样追求真相,但更加注重对特定话题的深度挖掘和全面解读。

3. 呈现方式:《新闻调查》以调查报导、采访亲历者、参与调查与揭发等手法为主,以综述性刊播方式呈现,着重关注事件背后的因果关系。

而《60分钟》注重个别案例与真实故事的呈现,通过讲述民众的真实经历来反映问题的普遍性。

4. 影响力:《新闻调查》在中国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报道影响政府决策、扭转社会舆论,成为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曝光机”。

《60分钟》是美国历史最长、收视率最高的新闻杂志节目之一,对美国的公众舆论和决策有着重要影响力。

三、文化差异分析1. 价值观差异:中美两国的新闻文化存在着巨大差异。

中国新闻报导强调社会稳定和统一思想,注重正能量的传递。

而美国新闻媒体更加注重自由、独立和批评性思维。

2. 政治因素:中国的《新闻调查》属于中国国家电视台的重点宣传节目之一,其调查角度和报道方式受到一定的政治限制。

CBS《60分钟》

CBS《60分钟》

3、独立、客观、公正的栏目品格
勇于揭露自己的广告赞助商-福特汽车 公司。揭露其生产的汽车油箱不符合安全 标准。节目播出后,福特公司立即撤掉在 该栏目的广告。 此外还揭露了奥迪汽车加速器不合格的 事实。但是二者都在一周之后重又恢复其 在该栏目的广告。
四、讲故事
《60分钟》成功还在于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 叙事策略。 制片人休伊特认为好故事应该成为第 二天早上人们的话题—从未听过的故事。 “我们不是讲故事的人,采访对象应该比 记者更擅长讲故事,记者只是帮助采访对 象把故事讲好。”因而,讲谁的故事,选 好故事的主角是重中之重。
麦克-华莱士:1986年采访邓小平,2000
年采访江泽民。2003念得华莱士已经85岁高 龄仍是这个栏目的全职记者。 他曾经采访过一系列重量级人物,有人 说:只要你看到麦克-华莱士,准会看到有 人局促不安。
丹-拉瑟:CBS的重要招牌,是金牌主持。
1959年加入新闻部,事业一路飙升。他主持 《晚间新闻》是在预告片里有这样的字幕: 一个在电视新闻界确定优秀标准的新闻机 构,一个全国最好的主持人,他们将一同 为你带来美国最好的晚间新闻。
1968年9月,《60分钟》节目创立当时 没有完整的节目形态,只是每隔一周的周 二播出,时间是晚上10-11点。对手是当时 收视率极高ABC系列剧《马库斯-维尔比医 生》。 开播初期收视率可怜,但是却获得大部 分知识分子的喜爱。这也是其后来成功的 关键。
1975年,《60分钟》时间调整为晚上7-8 点。同年,著名记者、主持人丹-拉瑟加入 《60分钟》。 从那时起,节目开始大受欢迎,收视率 节节攀升。如今,每期会有1600万观众准时 收看。
长盛四十年的电视新闻杂志王牌栏目
CBS《60分钟》
一、《60分钟》的前世今生

新闻学论文 《60分钟》与《东方时空》栏目之比较

新闻学论文 《60分钟》与《东方时空》栏目之比较

中国网络大学CHINESE NETWORK UNIVERSITY 毕业设计(论文)院系名称:百度网络学院专业:百度学生姓名:百度学号:123456789指导老师:百度中国网络大学教务处制2019年3月1日《60分钟》与《东方时空》栏目之比较引论电视新闻杂志节目又称杂志型电视新闻节目,是一种以电视深度报道、新闻分析和现实记录短片为主的综合性新闻节目。

它在形式上把电视新闻杂志化,将不同内容和形式的新闻板块化,形成一种多主题、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性结构,是一种集多重板块特色与多种传播方式为一体的电视节目类型[1]。

目前,这种节目火爆荧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在美国,越来越多的新闻杂志节目挤进了电视节目收视率排行榜前50位。

其中,《60分钟》是久负盛名的电视新闻杂志节目。

它在美国三大广播网黄金时间竞争中,击败了形形色色的娱乐节目,连续40年保持收视率前列,创造了美国电视史上的奇迹。

在中国,《东方时空》作为创办时间较长的电视新闻杂志节目,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它曾多次获得中央新闻单位名专栏称号,有一大批节目在国内外获奖。

鉴于美中两国在社会制度、新闻体制、文化背景及价值取向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60分钟》和《东方时空》在选择新闻的标准、角度,节目的理念、定位等方面有很大差别。

本文就从栏目理念、节目形态、主持人的作用和栏目品牌维护这四个方面来对《60分钟》和《东方时空》进行比较分析。

一、栏目理念方面之比较栏目理念可以理解为一个栏目的定位思想。

同作为电视新闻杂志节目,《60分钟》与《东方时空》在栏目理念方面有相似也有差异。

相似之处就是:二者都是以做电视新闻杂志节目为根本目标。

但是,由于美中两国的社会制度、文化背景、新闻体制以及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差别,便决定了两个栏目形成了与各自社会、文化的发展相契合的理念。

《60分钟》强调公共利益,不做政府的喉舌,是公共利益的守护者。

《东方时空》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发挥其宣传、解释、传达主流意识形态的作用,保证党的声音主导舆论。

60分钟栏目分析

60分钟栏目分析


追求新闻真相(隐性采访,偷拍) 注重新闻人性化

形态结构

《60分钟》每一期节目播出三则报道,节 目在编排上主要由节目介绍,具体报道和 专栏评论三部分组成。
摄制手法

《60分钟》的影像语言相当精致纯熟,如 采访时多用特写;然后在机位变化、运动 轨迹、色调运用、场景转换、镜头剪接、 声画组合、特技使用等各方面进行最佳配 置,以达到最好的传播和观赏效果。
给我讲一个故事?娱乐元素60分钟被称为新闻喜剧记者实地探访挖掘真相跑表滴滴答答的声音?纪实元素?音乐元素?造型元素60分钟是新闻杂志栏目在包装上乾脆也做成一本杂
选题广泛 “从社会热点到历史事件,从 名人轶事到凡人琐事,几乎无所不包。”

追求独家新闻
报道有争议的问题,报道分歧的意见。 揭丑


内容发现

深层次挖掘选题 例如:《马丁· 路德· 金一家的圣诞节》这一早期 期节目,麦克· 华莱士不仅仅介绍了金一家在金遇 刺后是如何度过这个没有丈夫和父亲的圣诞节。 同时还通过对金夫人及其孩子的采访,肯定了这 个家走出噩耗的能力。并且华莱士以此为由头, 引出金的遇害对整个美国民权运动造成的影响的 分析为当前的社会现象做出注脚,对民权运动的 未来做了分析。


风格元素 节目风格不断制造悬念。主持 人风格《60分钟》不设固定的栏目主持人, 只让本期节目的出镜记者在演播室做简短 述评。它的主持人都是记者,记者同时也 是主持人,这是它的要求,也是它的特色。 除了华莱士,它的记者主持人还有丹•拉瑟、 哈里•里森纳、莫利•塞弗、莱丝莉•斯塔尔 和埃德•布莱德利等等。
节目元素


故事元素 故事化的表达方式,《60分钟》 栏目创始人和总制片人唐· 休伊特曾说: 《60分钟》成功的公式是简单的,它可以 简化为几个字,那就是:给我讲一个故事, 就这么简单。 娱乐元素 《60分钟》被称为新闻喜剧 纪实元素 记者实地探访挖掘真相 音乐元素 跑表滴滴答答的声音

用恰当的角色讲述好听的新闻故事——浅析美国新闻杂志类节目《60分钟》的成功之道

用恰当的角色讲述好听的新闻故事——浅析美国新闻杂志类节目《60分钟》的成功之道

用恰当的角色讲述好听的新闻故事——浅析美国新闻杂志类节目《60分钟》的成功之道王翎【摘要】《60分钟》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一档新闻杂志类节目。

该节目自1968年首播至今已有42个年头。

(60分钟》是美国电视节目中资历最老、收视率最高的10个电视节目之一.曾连续22年高居尼尔森收视率前10名。

它还是获得美国电视最高奖项——艾美奖(Emmv Awards)最多的电视节目。

本文尝试从新的角度——记者采访时充当的角色和新闻叙事的方法来解读(60分钟》的成功之道。

【期刊名称】《新闻传播》【年(卷),期】2010(000)007【总页数】2页(P17-18)【关键词】《60分钟》;角色;新闻故事【作者】王翎【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22.1一、《60 分钟》简介(一)节目构成《60分钟》英文全称是《60Minutes》,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olumbiaBroadcastingSystem,简称CBS)的一档新闻杂志类节目。

通常,《60分钟》有四个板块。

开头是本期节目介绍,用几分钟展示当晚报道中最精彩的段落;随后记者兼主持人依次出现在黑色背景前自报家门。

值得一提的是,《60分钟》没有专门固定的主持人,每个板块的出境记者同时为自己采访的节目板块担任演播室主持人。

最后一位报完姓名的记者会进行总结:“今晚请看《60分钟》的这些故事以及安迪·鲁尼的评论。

”开头介绍完成后,四个板块依次播出,通常是三则报道,一则评论。

第一则报道都是重头戏,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和时效性,记者和制片人也是栏目组经验最丰富、最具实力的。

内容多集中在总统大选、经济财政改革等。

所占时间相对较长,20分钟左右。

第二则报道仍然是严肃话题,比第一则报道稍短。

关注重心放在环境污染、文化等内容。

第三则报道可视为当晚节目的闪亮点,通常富有浓郁的人情味,风格也相对轻松。

采访对象通常是文化、经济、体育界的话题人物等等。

[新闻传播]从CBS《60分钟》看电视新闻深度报道

[新闻传播]从CBS《60分钟》看电视新闻深度报道

从CBS《60分钟》看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河南省南阳电视台吴春光摘要随着CCTV《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深度报道节目的成功操作,各种各样的调查性节目的推出甚嚣尘上。

在各栏目纷纷效仿CCTV栏目模式之机,通过重新审视在美国被称为“电视调查性节目开山鼻祖”的CBS的《60分钟》新闻杂志节目,总结其创造35年收视神话的策划策略,以期能为中国电视新闻媒体在深度报道节目制作上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新闻节目60分钟深度报道在时下的电视荧屏上,电视新闻已经不再是消息的代名词,而纷纷向新闻深处挖掘,对重大事件和社会热点做出解释性或调查性报道,即所谓的深度报道(in-depth reporting)来抢占观众的有限注意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社会舆论监督作用。

电视深度报道节目起源于西方。

正如孙玉胜在《十年》中所讲到的,中央台一套在90年代初期第一次尝试推出的深度报道节目的构想来源于一盘美国的CBS所制作的一期名为《60分钟》的新闻杂志性节目。

在这个节目中,以戏剧性的手段表现新闻事件,挖掘新闻事件深层次的内容这一崭新手段为我们的电视新闻人打开了全新的视野。

杂志性新闻节目——《60分钟》CBS的爱德华·默罗在1958年曾经说过:“电视新闻是一个由本来互不相容的表演、广告和新闻三个因素结合在一起的。

其中每一个因素都要求制作人有异乎寻常的较高的职业素养。

一旦你能够把这三个因素完美地统一在一起,你就成功了。

”1CBS的《60分钟》是美国历史最长的收视率最高的10个节目之一:连续22年高居前10名排行榜。

它曾经5次成为美国收视率第一的电视节目。

以下是CBS《60分钟》的节目成功运作值得借鉴的几个方面。

一、从选题到制作——精良的创作班底《60分钟》的选材内容非常广泛,题材热点跨越国界、跨越信仰、跨越意识形态。

每次播出的都有国际上的热点、全美的热点,访问的对象从国家元首到普通老百姓,主题多半为涉及政府和社会政策、司法公正、灾难、社会正义等等。

60分钟

60分钟
在一些人物专访中记者往往会提问采访对象最为敏感的话题如艾利克克莱普顿中埃德布莱德利开篇第一个问题就是问他第一次酗酒是什么时间并不怕对方难堪这样的开头一定要依赖于事前记者与新闻人物进行的良好沟通并且双方达成一定的默契彼此之间相互信任和理解
栏目简介
《60分钟》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 公司(CBS)主打的一档电视新闻杂 志栏目。栏目创办于1968年9月。每 期的《60分钟》基本由3个独立的新 闻深度报道和1个新闻评论版块组成, 深度报道各13分钟左右,评论版块4 分钟左右,加上片头导视、片花和广 告,总共60分钟整。
另外,在对人物进行专访时,要寻找提问的最佳切人点: 在严肃的政治性新闻报道中,记者往往一来就抓住事件的最核心部位 和关键点向对方发问,以期得到想要的答案。华莱士素以“挑起冲突” 的提问风格著称于世,在电视摄像机面前一针见血地向新闻当事人发 问。在一些人物专访中,记者往往会提问采访对象最为敏感的话题, 如《艾利克 克莱普顿》中埃德 布莱德利开篇第一个问题就是问他第 一次酗酒是什么时间,并不怕对方难堪,这样的开头一定要依赖于事 前记者与新闻人物进行的良好沟通,并且双方达成一定的默契,彼此 之间相互信任和理解。更多的时候记者向采访对象提问观众最为感兴 趣的问题,也是观众急于想知道的问题。
我们做得最好的事情是用探照 灯照亮黑暗的角落,如果躲在黑暗 中的人正在做着他们不应该做的事 情,我们能做的就是将探照灯照过 去。 ——唐 休伊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栏目特色
《60分钟》的栏目理念是通过深入挖 掘,探讨重大社会背景下的重大社会问题。 《60分钟》素以内容包罗万象、题材亦庄 亦谐、分析深入透彻、背景充分详实、现 场真实纪录、态度客观公允、立场旗帜鲜 明的节目风格而著称。所以在整体定位上, 这是一档严肃的新闻杂志栏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CBS的(60分钟>历经34年.长盛不衰.始终位居美国十大最受欢迎的节目之列,这在美国电视新闻史上绝无仅有。

因此从它的选题到电视手段的运用,从它的主持人到节目包装.都成了我们研究的对象。

但当我们的借鉴已经走完粗放型.本身的节目形态形成了自我特色后.精细的研究势在必行,因为栏目的精髓,特色往往是从细微之处发散开来.因而这篇文章主要探讨(60分钟>节目的演播室的解说词创作。

演播室解说词在节目的开头.结尾,或中间都会出现.为了称呼的方便我们暂且称之为首.尾演播室解说词和串词。

本文中主要探讨的是首演播室的解说词写作。

一、演播室解说词分类
(60分钟》的制片人唐·休伊特在总结栏目深受观众欢迎的原因时,第一条便是讲故事,在保证内容真实的前提下.记者会不会用生动的电视手段来讲述新闻的内容.对节目的成败至关重要。

这个讲故事的原则.从其演播室的解说词创作就开始了。

因此当我们首先对纳入研究范围的24期节目72个报道的首演播室解说词的创作类型做个简单分类时,首先想到的是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作为分类的标准。

一,”故事梗概型”。

(60分钟>这一类的演播室解说词具有相当的独立性.本身俨然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精简故事。

二.“故事背景型”。

任何故事都有其发生发展的背景,饱满的故事情节总是离不开背景的支撑。

这个类型解说词着重将报道的缘由.背景介绍给观众。

三、“故事楔子型“。

小说的楔子,总是用遥远的情节和神秘的语言为故事披上一层若即若离的诡谲面纱,楔子中的线索往往断于开头.但又会忽然出现在故事中,让人对作品匠心独具的安排会心一笑。

楔子型的开头有着独特的吸引力.你很想让嘎然而止的情节继续发展,而最后的出现又像断线风筝飞回般令人惊喜。

而(60分钟>栏目中也有诸如此类的开头。

但(60分钟>节目对这类“故事楔子型”的开头也使用得非常谨慎.只占到了大概2%.毕竟其文学色彩过于浓厚,而且适用的题材也不是很多。

四,”故事开篇型”。

这类开头比较常见于(60分钟》.大概占到了研究范围的43%。

这类开头通常都是直接引入主题.不蔓不枝.与接下来的报道主体形成天然的联系。

这类开头多见于事实本身就足以重要到引人咋舌的地步的报道.
CHINARADIO&TVACADEMICJOURNAL
中因痿藩章视乎干l
蕊璜采风
CHINARADIO&TVACADEMICJOURNAL
不需要经过刻意的包装,就会得到观众的注意。

二、演播室解说词的写作原则
在(60分钟》的演播室写作中,由于长期以来的积淀,已经形成比较固定,而且行之有效的创作原则,作为规范每个写作者的标准.以求他们的创作性的发挥能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原则的规范下,形成统一而鲜明的节目风格。

一.”突发兴奋点”。

(60分钟》是CBS商业电视网这一背景下的新闻节目.虽然其主题是严肃的深度报道,但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商业电视网运作的影响,其“讲故事”的第一原则也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收视率而确定下来的。

那么作为(60分钟》首演播室解说词其负担的首要功能就是把犹豫不决的观众吸引过来,所以其写作的首要原则就是“突出兴奋点”。

从上面的演播室分类来看.无论是哪一类解说词,他们遵循的都是这一写作原则。

矛盾、冲突,恐怖、煽情.神秘……都是写作者极力想从采访素材中提炼出来的东西.那么不同的报道承载这些东西的就可能不同,就不可能套用一种叙述模式.形成千篇一律的不良效果。

在这种写作原则下形成的廿,目解说风格,才是在丰富的个性化基础上的高度浓缩的统一。

我们之所以能够把(60分钟》演播室解说词按照不同的表达内容划分成不同的类型,正是因为写作者遵循了不同报道有不同兴趣点这一必然规律.并且把这~规律很好地体现在了演播室解说词中.才创作出表达不同内容但同具吸引效果的解说词。

二,故事的讲述从演播室开始。

首演播室的写作大多与报道主体的首段画面.解说词、访谈有着天然密切的联系。

它总是通过首演播室解说词末尾具体的字,词,句与主体之间架起一座显而易见的桥梁。

如在报道美国激进的环保组织——地球解放组织时,其首演播室解说词的结束句是这样写的.“……地球解放组织不同于绿色和平组织及其他激进环保组织.它是在玩火。

”紧接下来的画面就是熊熊燃烧的房屋.报道从地解组织在1998年焚烧美国森林实业总部这一案件开始。

”它是在玩火”既是对该组织行为的一种评论,又暗含着接下来将出现在报道中的具体行为。

不管是首演播室解说词为了配合主体结构这样写作,还是主体结构为了演播室写作而进行调整.不论何为因果,《60分钟》的创作者都极为重视首解说词所具备的讲述力量,是(60分钟》故事的”讲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故事的一种讲述方式,是热闹的而不是沉默的开始,它要获得观众
2002.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CBS《60分钟》演播室解说词创作分析
作者:赵慧侠, Zhao Huixia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刊名: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英文刊名:CHINA RADIO & TV ACADEMIC JOURNAL
年,卷(期):2002,(12)
被引用次数:1次
1.宋苏晨.张欢"好看"与真实--浅议电视新闻杂志艺术化的界限[期刊论文]-新闻记者 2005(7)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ggbdsxk200212036.aspx
授权使用:南昌大学图书馆(wfncdxtsg),授权号:0f1f298a-f07c-43d0-bfa2-9ea400e47773
下载时间:2011年3月12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