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中山陵(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巍巍中山陵》教案

七年级下册《巍巍中山陵》教案

七年级下册《巍巍中山陵》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2)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认知和爱护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点。

(2)运用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探讨中山陵的艺术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

2. 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三、教学难点1. 中山陵的建筑特点的详细解读。

2. 中山陵艺术价值的深入探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展示,生动形象地展示中山陵的图片和相关信息。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山陵的认知和感受。

3. 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探讨中山陵的艺术价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中山陵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提问:同学们对中山陵有哪些了解?2.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如占地面积、建筑风格、结构布局等。

(2)引导学生关注中山陵的艺术价值,如雕刻、建筑风格等。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4. 比较分析(1)教师展示其他类似建筑,如南京明孝陵、北京天坛等。

(2)引导学生比较分析中山陵与其他建筑的异同,深入探讨中山陵的艺术价值。

5.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2)提问:如何保护和传承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3)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爱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

6. 布置作业(1)请学生课后搜集有关中山陵的资料,加深对中山陵的了解。

(2)写一篇关于中山陵的短文,阐述自己对中山陵的认识和感受。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课堂氛围等方面。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巍巍中山陵》(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巍巍中山陵》(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巍巍中山陵》(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巍巍中山陵》(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巍巍中山陵》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必修的一首诗歌,也是为人们回味毛泽东主席半个世纪的丰功伟绩而作。

在这首诗歌中,诗人生动地描绘出中山陵的宏伟景象和毛泽东主席的卓越人格,讴歌了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和民族英雄的伟大事业和至高境界,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

一、教学内容本课以《巍巍中山陵》这首诗歌为教学内容,通过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诗歌美学要素、欣赏诗歌中的情感、领略作者的艺术风格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材分析1.教材意义本课的教材意义在于通过“学思用”三个阶段的教学措施,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欣赏诗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使学生在读懂文字的同时,,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我们民族的文化精神。

2.诗歌的表现手法诗歌中表现毛泽东主席崇高的政治风范的表现手法有很多种,如戏谑、悲壮、抒情等等。

三、教学目标1.掌握阅读理解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迅速找到相关信息,正确理解诗意。

2.身临其境式的唤起情感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感受能力,让学生在情感丰富的情况下更能深入了解和理解诗歌,更好的理解中国文化。

3.提高作文能力的方法通过学习诗歌中的美学要素和艺术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文章素材,培养学生的文学合作能力,更好地实现读写联系。

四、教学流程1.预览环节通过让学生观看中山陵的图片,让学生从视觉方面了解中山陵的线条和气氛,培养学生的语感基础,让诗歌中形象生动的场景愈加形象。

2.引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以中山陵为话题,学生读过相关信息或少许的了解毛泽东的生平和思想,让学生知晓诗歌的背景和具体内容,培养他们对诗歌的期待。

3.阅读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字面和常识方面理解诗歌的内涵,同时掌握阅读理解方法和技巧的方法,让学生逐步深入诗歌。

4.情感欣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给予一定的指导,利用学生熟悉的歌曲和电影等场合,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加学生的感受获取,让诗歌回荡在学生的心里。

《巍巍中山陵》教案设计

《巍巍中山陵》教案设计

《巍巍中山陵》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的方式,深入了解中山陵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民族优秀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先烈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中山陵的建筑特色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山陵的历史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向学生简要介绍中山陵的地理位置和建筑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中山陵的建筑风格,激发学生的兴趣。

2.自主学习(1)让学生浏览教材,找出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文化内涵。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3.讲解与分析(1)教师讲解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强调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2)分析中山陵的建筑风格,如陵墓的布局、雕刻艺术等。

(3)引导学生从文化角度理解中山陵,如孙中山的民主思想、民族精神等。

4.案例分析(1)展示中山陵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其建筑之美。

(2)引导学生分析中山陵的建筑特色与历史文化内涵的关系。

5.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山陵的文化价值。

(2)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后作业2.调查了解本地区的历史文化名人,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和贡献。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讲解分析、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山陵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真正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尊敬先烈。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关于中山陵的建筑特色:教师: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中山陵在设计上有哪些独特的建筑特色吗?学生1:老师,中山陵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和西方建筑的风格。

巍巍中山陵(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巍巍中山陵(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巍巍中山陵(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及文化内涵;(2)培养学生欣赏建筑艺术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点;(2)以实地考察为手段,培养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2)引导学生尊重历史,珍惜当下的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及建筑风格;(2)中山陵的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1)中山陵建筑艺术特点的深入理解;(2)如何引导学生体验和欣赏中山陵的建筑美。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中山陵的历史背景;(2)展示中山陵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其建筑特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中山陵的建筑风格及文化内涵;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及文化内涵;(2)引导学生欣赏中山陵的建筑美。

4. 实地考察:(1)组织学生实地参观中山陵,增强直观感受;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及提问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2. 实地考察:评价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表现,如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五、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中山陵的图片及建筑细节图片;2. 文字资料:关于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及文化内涵的介绍性文章;3. 实地考察:安排实地参观中山陵的机会。

六、教学实施步骤1. 准备阶段:(1)教师提前准备图片素材和文字资料;(2)安排实地考察的时间和地点。

2. 教学阶段:(1)导入新课,展示中山陵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其建筑特点;(2)学生自主学习,查阅资料,了解中山陵的建筑风格及文化内涵;(4)教师详细讲解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及文化内涵;(5)引导学生欣赏中山陵的建筑美。

3. 实地考察阶段:(1)组织学生实地参观中山陵,增强直观感受;(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及文化内涵;(2)学生展示自己的考察心得,交流感悟。

《巍巍中山陵》教案

《巍巍中山陵》教案

《巍巍中山陵》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及其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2. 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3. 体会本文准确、简明、生动的语言特色。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征。

2. 难点:学习本文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山陵的雄姿,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和断句。

3. 深入研读:
- 分析中山陵的建筑特征。

- 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

- 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4. 拓展延伸:让学生讨论中山陵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5.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6.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能够体会到中山陵的建筑特征。

但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的讨论不够深入,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巍巍中山陵(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巍巍中山陵(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巍巍中山陵(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中山陵的背景介绍1.1 教学目标了解孙中山先生的历史地位和贡献。

掌握中山陵的建筑背景和历史意义。

1.2 教学内容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介绍中山陵的建筑背景中山陵的历史意义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中山陵的建筑背景。

学生通过观看图片或视频了解中山陵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意义。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山陵的了解和感受。

1.4 教学评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情况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二章:中山陵的建筑特点2.1 教学目标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和设计理念。

掌握中山陵的主要建筑和布局。

2.2 教学内容中山陵的建筑特点中山陵的设计理念中山陵的主要建筑和布局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和设计理念。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或视频了解中山陵的主要建筑和布局。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山陵建筑特点的理解和感受。

2.4 教学评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情况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三章:中山陵的文化价值3.1 教学目标了解中山陵所蕴含的文化价值。

掌握中山陵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3.2 教学内容中山陵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中山陵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中山陵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或视频了解中山陵的文化价值。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山陵文化价值的理解和感受。

3.4 教学评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情况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四章:中山陵的保护与传承4.1 教学目标了解中山陵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掌握中山陵的保护措施和传承意义。

4.2 教学内容中山陵的保护工作中山陵的传承意义4.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中山陵的保护工作和传承意义。

学生通过观看图片或视频了解中山陵的保护措施。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山陵保护与传承的理解和感受。

4.4 教学评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情况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五章:中山陵的教育意义5.1 教学目标了解中山陵的教育意义。

《巍巍中山陵》教案

《巍巍中山陵》教案
《巍巍中山陵》教案
汇报人:
2024-01-04
目录 Contents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与步骤 • 教学难点与重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作业布置 • 教学反思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中山陵的历史背 景和建筑特点。
掌握中山陵的地理环 境和周边景观。
了解中山陵在中国近 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和意义。
05
作业布置
作业一:中山陵的建筑特色总结
总结词
总结中山陵的建筑特色,包括外观、内部结构、装饰等方面。
详细描述
学生需要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山陵的建筑风格和特点,总结出其外观、内部 结构、装饰等方面的特色,并撰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总结。
作业二:中山陵的历史意义分析
总结词
分析中山陵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和 意义。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我关注学生的参与度,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通 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我注重因材 施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 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教师自我评估
总结词
教学相长、持续改进
详细描述
在完成《巍巍中山陵》的课堂教学后,我进 行了自我评估,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 我认为自己在引导学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方面做得比较好,但在课堂节奏的把握 和教学难度的层次上还有待提高。未来,我 将继续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
重点2
中山陵的建筑风格和设计特点。中山陵的建筑风格独特, 设计精妙,是本课的重点之一,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 。
重点3
中山陵的文化意义和价值。中山陵不仅是中国近现代历史 的见证,更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其文化意义和价值是 本课的重点之一。

巍巍中山陵(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巍巍中山陵(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巍巍中山陵(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认知和爱护意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观察、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和艺术风格。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中山陵在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的地位和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弘扬民族精神的情感。

提高学生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中山陵在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的地位和价值。

2. 教学难点:中山陵建筑艺术风格的分析和解读。

培养学生对中山陵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中山陵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和环境布局。

学生分享对中山陵的了解和印象。

2. 教学新课:教师介绍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学生通过图片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和艺术风格。

3. 课堂互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中山陵在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的地位和价值。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互动交流的能力。

关注学生对中山陵历史文化遗产的认知和爱护意识。

2. 作业评价:教师布置相关的写作或绘画作业,让学生表达对中山陵的感悟和认识。

评价学生的作业质量,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图片资源:展示中山陵的图片,包括建筑外观、环境布局和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图片。

2. 视频资源:播放关于中山陵的纪录片或介绍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中山陵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关于中山陵的资料,包括历史背景、建筑特点、艺术价值等方面的信息。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观察、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对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巍巍中山陵》教案

《巍巍中山陵》教案

《巍巍中山陵》教案教案:《巍巍中山陵》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二课《巍巍中山陵》。

本课主要介绍了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中山陵的雄伟建筑和悠久历史。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和历史背景,培养对祖国名胜古迹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和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名胜古迹的热爱之情,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和历史背景。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境引入:展示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中山陵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猜猜这是哪个地方。

教师简介:中山陵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东郊的紫金山南麓。

它是一座雄伟的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中山陵的课文。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并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交流学生分小组讨论,共同解决课文中的疑难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4. 精讲点拨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中山陵的练习题,让学生回答,以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7.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中山陵的作业题,让学生课后完成。

六、板书设计课题:巍巍中山陵1. 建筑特点:雄伟壮观、设计独特2. 历史背景:孙中山先生伟大的一生七、作业设计1. 课后阅读:查找有关中山陵的资料,了解中山陵的更多历史背景。

2. 写作练习:以“我心中的中山陵”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图片引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精讲点拨、随堂练习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和历史背景。

《巍巍中山陵》课堂教案设计

《巍巍中山陵》课堂教案设计

《巍巍中山陵》课堂教案设计课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建筑结构及其意义。

2.掌握中山陵的形象表现和写作方法。

3.学会欣赏中山陵艺术形象,提高审美素养。

4.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建筑结构及其意义。

2.沉浸式体验中山陵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3.中山陵艺术形象的表现和写作方法。

4.学生表达中山陵的个人感受和体会。

三、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在黑板上写下“巍巍中山陵”,让学生猜测此处是什么,并谈论一下此处所代表的意义和价值。

2.教学活动活动一:中山陵文化内涵的解读让学生感受中山陵的巨大气魄和庄严肃穆的气息,了解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建筑结构和意义,通过一系列图片和视频介绍中山陵建筑、雕塑、博物馆等具体情况,让学生对中山陵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

活动二:中山陵艺术形象的表现和写作方法通过欣赏经典的中山陵诗歌、散文及图片,让学生了解中山陵艺术形象的表现和写作方法,并给学生一个自由创作的时间,让学生创造属于自己的中山陵形象。

活动三:学生表达中山陵个人感受和体会学生在学习了一系列中山陵相关知识和文化内涵后,可以自由发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也可以通过其他形式表达,例如绘画、演讲、视频等。

3.小结与评价在本节课的询问学生对于此次课程的评价和建议,并分享学生表达的中山陵个人感受和体验。

四、教学方式和手段1.课堂导入:在黑板上写下“巍巍中山陵”让学生猜测,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猜测能力。

2.教学内容:黑板、图片与视频介绍、小组讨论、自由创作、演讲、绘画、视频等多种教学方式;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沉浸式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3.小结与评价: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程的认识和学习效果,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方法和手段。

五、教学评价本教案针对中学生的审美观和艺术修养进行了综合性的培养。

通过本课的实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山陵,对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建筑结构及其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同时也对中山陵艺术形象的表现和写作方法有了很好的启发。

七年级下册《巍巍中山陵》教案

七年级下册《巍巍中山陵》教案

七年级下册《巍巍中山陵》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2)培养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和艺术风格。

(2)运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地展示中山陵的壮观景象,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2)增强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敬仰之情。

二、教学重点:1. 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2. 中山陵的艺术价值和审美特点。

三、教学难点:1. 中山陵建筑风格的理解和把握。

2. 学生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中山陵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和艺术风格。

3. 合作探讨:4. 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欣赏评价:学生欣赏中山陵的图片和视频,提高审美情趣。

五、课后作业:1. 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和艺术风格。

2. 搜集更多关于中山陵的资料,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3. 参观当地的历史文化景点,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中山陵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 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4. 比较法:引导学生将中山陵与其他文化遗址进行比较,加深对中山陵的认识。

七、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中山陵的相关课件,展示中山陵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教材:准备七年级下册的《巍巍中山陵》课文。

3. 参考资料:搜集关于中山陵的历史、建筑、艺术等方面的资料。

4.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巍巍中山陵》教案

《巍巍中山陵》教案

《巍巍中山陵》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2)培养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欣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点。

(2)运用比较分析法,使学生认识中山陵在我国建筑史上的地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观念,提高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2)中山陵在我国建筑史上的地位。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与中山陵相关的图片、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课文,了解中山陵的背景知识。

(2)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中山陵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其建筑特点。

(2)简要介绍中山陵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中山陵在我国建筑史上的地位。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如布局、结构、装饰等。

(2)分析中山陵的艺术价值,如雕塑、绘画、建筑风格等。

4. 案例分析(1)对比分析中山陵与其他古建筑的艺术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中山陵的独特性。

(2)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深入理解中山陵在我国建筑史上的地位。

5.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结合课文内容,绘制中山陵建筑布局图。

3. 调查身边的同学,了解他们对中山陵的了解程度,并提出改进建议。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比较中山陵与其他著名陵墓的异同,如秦始皇陵、明十三陵等。

(2)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中山陵在陵墓建筑中的独特风格和意义。

2. 文化传承(1)引导学生探讨中山陵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意义。

巍巍中山陵(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巍巍中山陵(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巍巍中山陵(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认知和尊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观察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和艺术风格。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孙中山先生的敬仰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认知和尊重。

2. 教学难点:中山陵建筑特点和艺术风格的解读。

学生对保护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山陵的壮观景象,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简要介绍中山陵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关于中山陵保护与修复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意义。

学生发表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激发对历史文化的热爱。

四、课后作业1. 结合教材,深入了解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思维发展,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自己在学习态度、参与度和知识掌握等方面的表现。

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关注彼此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进步。

《巍巍中山陵》教案

《巍巍中山陵》教案

《巍巍中山陵》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抓住特征,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

2.体会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3.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及其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教学重难点1.抓住特征,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2.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方法:主要使用阅读教学法,兼用合作探究法。

本篇课文,主要引导学生自主去读课文,熟悉课文,明确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及其在人民心中的和伟大意义。

读的基础上,再去理解本文如何抓住事物特征,有效地说明事物;揣摩准确、简明、形象的语言特点,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思路。

读的同时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完成任务。

(共分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导人。

同学们,有谁去过南京的中山陵吗?如果去过那你一定印象深刻吧!因为我们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就坐落在于此,巍巍中山陵因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而显得格外庄严肃穆,气势宏伟。

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本文作者刘叙杰先生,一起去瞻仰一下壮丽的中山陵吧。

(板书课题。

)(观看中山陵视频和图片,出示幻灯片1,2 ,3)2.作者简介。

刘叙杰,东南大学古建筑研究所教授。

3. 认识孙中山,交流孙中山的生平事迹及思想。

出示孙中山的图片,问:认识这个人吗?(让知道的学生自由谈论孙中山的生平、思想及贡献。

) (出示幻灯片4 ) 师做出总结(出示幻灯片 5)二.课文学习1. 检查预习情况,师出示一些生字词,让学生说出读音。

(出示幻灯片6 )2.让学生默渎课文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师生共同讨论读出。

3. 解题:通过学生默读课文,师生共同讨论“巍巍中山陵”的基本内涵。

(出示幻灯片 7)3.让学生回忆说明文的十五字学习法。

(出示幻灯片 8 )4. 找学生逐段读课文,然后讨论课文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写中山陵?具体描写建筑物的顺序又如何?分组讨论每处建筑有什么特点?(出示幻灯片9)5、(出示幻灯片10)在作者的指引下,我们参观完中山陵,你产生了哪些感觉?为什么?本文抓住中山陵什么特征来写的?这种特征与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有什么关系?第二段文字似乎与全文无关,你怎么看?为什么吕彦直的设计能够被选中?中山陵的区域规划上为什么值得称道?陵园大道及周围栽种各种树木有何作用?三.随堂练习1.解释加粗的字。

巍巍中山陵教案

巍巍中山陵教案

巍巍中山陵教案关键信息项:1、教学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教学重难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教学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教学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教学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教学评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和布局,掌握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1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分析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归纳总结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12 教学重难点121 教学重点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文化内涵。

122 教学难点理解中山陵所蕴含的象征意义和精神价值。

13 教学方法131 讲授法系统地讲解中山陵的相关知识,包括历史背景、建筑特色等。

13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中山陵的重要意义,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133 阅读分析法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本,分析其中的关键信息和表达方式。

14 教学资源141 教材文本《巍巍中山陵》的课文内容。

142 多媒体资料中山陵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

143 相关文献有关中山陵的历史研究、文化解读等文献资料。

15 教学过程151 导入通过展示中山陵的图片或讲述孙中山的事迹,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152 初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了解中山陵的概况。

153 精读分析教师引导学生逐段分析课文,深入探讨中山陵的建筑特色、布局等。

15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中山陵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象征意义。

155 总结归纳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强化重点知识。

15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2巍巍中山陵》word教案 (5)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2巍巍中山陵》word教案 (5)

《巍巍中山陵》一、说教材《巍巍中山陵》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该单元以“建筑艺术”为主题展开。

《巍巍中山陵》是一篇陵园建筑的说明文,课文有条不紊地介绍了中山陵园的方位、人文环境、设计特色、修建过程和规划特点,准确地说明了中山陵园的建筑特征,表现了它的巍巍气势和孙中山先生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由远及近按方位顺序描写和说明;叙述特征突出,角度多变;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文笔优美,描写生动””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能指出中山陵的建筑名称,理出空间顺序,能说出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及其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2.、学习抓住特征、按照空间顺序、有重点的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文章准确、简明、生动的说明语言。

3. 能从中山陵的建筑中体会华夏文化魅力,及其表达出的庄严的气氛和永垂不朽的精神,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思想。

由于本课是一篇陵园建筑的说明文,文章写作很有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1、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征,细细品味“巍巍”两字。

2、学习抓住特征、按照空间顺序、有重点的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文章准确、简明、生动的说明语言。

因为七年级的学生对说明文的学习还处在初级阶段,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学习抓住特征、按照空间顺序、有重点的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文章准确、简明、生动的说明语言。

二、说教法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具体做法如下;1 、采用电教手段,使教学形象化。

利用多媒体,直接呈现中山陵园的景象,给学生带来视觉冲击的同时,可以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更好的去体悟文章的语言特色及其所蕴含的感情。

巍巍中山陵教案

巍巍中山陵教案

巍巍中山陵教案下面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巍巍中山陵教案,欢迎阅读与借鉴。

巍巍中山陵教案(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介绍陵园建筑的说明文。

课文有条不紊地介绍了中山陵园的方位、人文环境、设计特色、修建过程和规划特点,准确地说明了中山陵园的建筑特征,表现了它的巍巍气势和孙中山先生在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学情分析:讲解这篇课文,要先引导学生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明确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及其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在此基础上,再去理解如何抓住特征,有重点地说明事物,揣摩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思路。

教学目标:1、了解中山陵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了解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学习他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

2、能从中山陵的建筑中体会华夏文化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学习他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认识孙中山,交流孙中山的生平事迹及思想。

出示孙中山的图片,问:认识这个人吗?(学生介绍孙中山的生平、思想及贡献。

)孙中山(1866-1925)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广东香山(中山)人,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

赴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誓推翻清朝。

1905年在日本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

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的思想:民主博爱、天下为公孙中山的贡献:领导中国革命二、对于孙中山这样举世景仰的伟大的革命家,他逝世后,如果请你设计他的陵墓,你认为,将他葬于什么样的地方、建造怎样的陵墓比较合适?(学生讨论、发言、交流)出示一组紫金山、中山陵的图片给学生欣赏。

中山陵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坐落在南京市东郊钟山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层层上升,气势宏伟。

今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笔墨,去瞻仰《巍巍中山陵》。

三、释题:巍巍,高大的样子。

既指陵园建筑群体的规模气势,也指它在广大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巍巍中山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建筑说明文常用的空间顺序,体会说明文抓住说明对象特征进行说明的特点。

2.组织学生体会说明语言,欣赏建筑艺术之美,了解建筑物的文化内涵。

3.体会建筑设计师通过建筑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文章空间说明顺序。

2.引导学生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①体会说明文抓住说明对象特征进行说明的特点。

②了解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学习他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


一、课前学习
利用网络或查找资料了解孙中山先生的事迹及思想。

一、情境导入、走近先生
对联:创兴中建同盟驱除鞑虏推翻帝制功绩至伟/倡民主存博爱建立民国组织护法精神长存
老师:你知道,这幅对联写的是谁吗?你能就其中的一个历史事件作一个简评吗?通过课前的预习,你还了解到有关他的哪些知识吗?
视频欣赏:对孙中山的介绍:
导入语:青山有幸埋忠骨,孙中山先生逝世之后,就葬在风景秀丽的钟山,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中山陵,去感受它的“巍巍”。

板书课题
二、走近中山陵
“中山陵”是近代建筑史上的奇迹,它凝聚了六朝古都的王者之气,钟山的苍翠毓秀;而设计者的精巧布局,建筑规模的宏大;以及中山先生的不朽功绩都使得它成为无可争议的“第一陵”。

由两幅地图了解其地理位置
视频欣赏:中山陵的介绍
三、初读课文,感知巍然
根据中山陵的俯视图,结合课文内容,说出1-7的具体名称。

点击数字链接图片欣赏。

四、再读课文,探究“巍然”
1、以小组为单位,多角度思考,结合课文具体谈谈,题目中以“巍巍”来作为中山陵特征的原因是什么?
(1)数据证明
关于钟山的介绍:
“钟山是宁镇山脉的最高峰,海拔约460米,东西走向,长约7千米,南北高度约3千米。

”起到了衬托“巍巍”的作用
在具体介绍中山陵的各部分建筑时,作者列举了一系列的确凿数据,来说明中山陵的高大巍然,如“陵园面积2000多亩”,陵门“高15米,宽24米,深8米”,石碑高8米,石级共290级、祭堂“宽30米,深24.7米,高28.7米”,墓室“高8.4米,直径13.7米”
文中对陵园的面积、施工时间、造价等的数据证明了“巍巍”的特点:“陵园用地面积2000多亩,前后施工6年,使用的经费按当时的币值计400余万元。


(2)美景衬托
钟山之奇、之秀的描写:它的山顶坡陡崖峭,峰石突兀,十分险峻;但山腰以下渐趋平缓,松柏森郁,草莽绵连。

蓝色的天幕下,山腰苍翠的林海与山巅紫红色的巉岩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十分鲜丽而又和谐的大自然图画。

衬托了中山陵的“巍巍”
平台美景:“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

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

”展示了中山陵的秀美,体现了“巍巍”
(3)、精神体现
作者首先介绍了设计成钟形的含义“示警”“自由”,歌颂了孙中山先生唤起民众反抗压迫,拯救国家与民族的不朽功绩。

然后依据钟的形状从石碑坊直至祭堂、墓室,由外而内,由总体到局部介绍中山陵的整体构造。

在具体介绍各部分建筑时作者都特意介绍了那些能体现孙中山思想精髓以及伟大贡献的建筑,如石碑坊的“博爱”横匾;陵门正中拱门楣上的“天下为公”几个金光大字;祭堂是整个陵园建筑中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所以把最能体现先生的精神内涵的“天地正气”;先生最为光耀古今的思想“民族、民权、民生”;先生的建国蓝图“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全部展现出来。

五、三读课文,迁移拓展
1、你能说说吕彦直的“钟形图案”有什么特点吗?
1)、注重和谐协调。

2)、弘扬民族精华。

3)、追求形神兼备。

2、你能说说它们在设计上有何特色吗?
1)、申办会徽由奥运五环色构成,形似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品的“中国结”,又似一个打太极拳的人形。

图案如行云流水,和谐生动,充满运动感,象征世界人民团结、协作、交流、发展,携手共创新世纪;表达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

2)、“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以印章作为主体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手法夸张变形,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

人的造型同时形似现代“京”字的神韵,蕴含浓重的中国韵味。

六、实践运用
请你给我们学校设计一个大门,画出平面图,配以250字以上的解说词。

要求抓住特征,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