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张好美
徜徉书海,快乐阅读——浅谈小学语文群文阅读
徜徉书海,快乐阅读——浅谈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发布时间:2022-01-05T13:47:01.969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2月1期作者:全斌霞[导读] 阅读是语文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是学生获取信息以及形成思维的重要途径。
新课标背景下的群文阅读,是教师在一个单位时间内引导学生集中阅读多篇相关联的文章。
群文阅读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这种阅读模式更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且非常尊重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其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群文阅读的重要意义,并以教材课文内容为点,由点及面地呈现多篇相关联的文章,引导学生徜徉在语言文字的海洋中,深入感知语言文字的魅力,体验阅读的乐趣。
全斌霞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花牛中心学校 741025【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是学生获取信息以及形成思维的重要途径。
新课标背景下的群文阅读,是教师在一个单位时间内引导学生集中阅读多篇相关联的文章。
群文阅读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这种阅读模式更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且非常尊重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其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群文阅读的重要意义,并以教材课文内容为点,由点及面地呈现多篇相关联的文章,引导学生徜徉在语言文字的海洋中,深入感知语言文字的魅力,体验阅读的乐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语文素养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2)2-174-01《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品味。
群文阅读模式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其会呈现一组相关联的文章,引导学生在短时间内加以集中阅读,并对多篇文章内容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归纳等。
由此可见,群文阅读是落实新课标理念,扩大学生阅读面,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措施。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1一、简述课堂目标:这堂课我设计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因此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了解作者老舍的基本情况并且积累生字词;2、理清__内容;3、初步感受济南冬天的“温晴”。
二、本堂课的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是理清__内容。
教学难点是学习作者采用怎样的手法写出济南“温晴”的天气特征。
本堂课我计划采用自由朗读引导的方式讲授。
首先介绍作者老舍先生,这一环节我首先和学生互动提问他们有没有学过老舍先生的__。
在这一环节里学生的反应较好基本都能会议起自己在小学阶段学过的老舍的__,接着我用PPT展示事先准备好的老舍先生的简介,根据简介将老舍先生的基本情况提示给学生。
接着播放《济南的冬天》的示范朗读,使学生在听示范朗读的过程中纠正字音并且熟悉课文内容。
接下来本来设计的是要点一下文中容易出错的字的字音,但是由于上课的时候有些紧张结果在这儿忘记做字音纠正这一环节。
而且从后来课堂反应来看,这个示范朗读只起到了纠正字音这一效果并未达到是学生熟悉课文的目的,示范朗读也未能引起学生对《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的初步感知。
其实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完全可以由自己来做朗读并且配上轻音乐,这样应该更能和学生达到情感交流的目的;或者是找朗读能力较好的学生来配上音乐进行朗读,这样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在课堂上应该多多的相信学生,这样也许能收到意外的效果。
接着,还未等学生对课文进一步熟悉我就立刻进入了“自由选段朗读并说出为什么想读所选文段”这一环节。
因此学生显然没有做好准备,就出现了学生冷场的现象对这一环节的反应不够活跃。
其实在这一环节里我完全可以多给学生点时间让学生自由朗读__熟悉课文内容,然后再做这一环节相信效果会好很多。
最后,就是精读__的第一段进一步学习作者是如何表现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的。
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上我自己觉得处理的较好,能逐步引导学生一点点的明白作者在这里用了对比写作手法。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_1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发布时间:2021-06-22T15:54:37.34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6期作者:王文华[导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就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王文华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第七实验小学《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就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理解;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和灵魂都应该是“读”字。
朗读在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但从语文教学实际情况看,朗读教学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生能读正确流利,但缺乏对学生感情朗读的具体指导,方法有待改进。
在我们语文教学工作中,对于这些不理想的情况,我们要结合工作和学生情况努力改进。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大纲》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中对低、中、高年段都提出了明确的目标。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
”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读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内容、培养语感、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实践使我体会到,要切实加强朗读教学,必须精心设计朗读训练。
一、明确朗读的意义,培养朗读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指导学生读好书,多读书最大的好处和最突出的优势是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
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符号刺激所产生的一种直觉。
学生语感的培养到位了,语文综合能力才能真正提高。
多读可以识记生字,可以释词析句,可以深化理解,可以训练思维,可以感悟写作技巧,能够更深入地体悟遣词用语之妙,学习布局谋篇之法,学生在读书实践活动中所感知领悟的写作技法是教师在作文课上难以指导出来的。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作者:张甲成来源:《甘肃教育》2017年第08期【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重要性;方法【中图分类号】 G633.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8—0042—01阅读伴随着一个人的终身,它不仅能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养,还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学好语文的基础,也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
因此,如何搞好阅读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提高语文及各科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位中学语文教师认真探讨研究的问题。
一、阐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1. 能充分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的高低。
高尔基说:“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诗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因此,阅读是一种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
如果没有感悟交流,那么贫乏的思想和淡薄的情怀,是任何再高明、再新潮的教学技巧也无法替代或掩盖的缺陷。
在初中阶段,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一起构成了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
然而,在这个阶段培养阅读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2. 学生只有提高阅读能力,才能掌握一定的写作技能。
与其他课程相比较,可以看出,学生的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但影响到学生历史、政治等文科课程的学习,同时也影响到其他理科课程的学习。
所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一些方法1. 营造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阅读的主体,要提高阅读的质量,必须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作用。
由于中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所以语文教师要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语文阅读课,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教给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文体要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并从书中吸取所需的知识。
让孩子爱上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书是知识的源泉,书是孩子的良师益友”,一本鼓舞人心的书,往往会决定一个人的前途。
孩子要成为有用之才,必须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更好地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
但是现在很多家长和老师因为孩子不爱读书而烦恼,更为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而绞尽脑汁。
人们常说“强扭的瓜不甜”,一味地强迫孩子读书,反而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反感读书,畏惧读书。
那么要想孩子爱上读书,让读书成为乐趣,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一个人如果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将会受益终身。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必须先让孩子有阅读的兴趣,爱上阅读,才能成为一种习惯。
孩子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兴趣是孩子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孩子才会将家长和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
一、如何让孩子慢慢爱上阅读1.帮助孩子确定阅读的书籍。
首先,老师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从孩子感兴趣的方面来搜集图书,引导阅读,逐渐扩大读书的广度。
其次,可以带孩子到图书馆,让孩子自己选择喜欢阅读的书籍。
一般来讲,低段的孩子喜欢童话以及带有情节的故事画报,中段的孩子喜欢情节丰富的故事,高段的孩子喜欢幻想、探险、神话故事等。
2.为孩子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目前很多家庭,很多学校,老师家长很少读书看报,家里找不到一本藏书,教室没有图书角,而是生硬的要求自己的孩子多看书,这样一点都不现实。
怎样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呢?可以在孩子的卧室里,客厅等一些孩子常玩的地方放一些儿童读物,让孩子随手拿来阅读;在教室的一角设立图书角,专门选定图书管理员,规定时间借阅课外书。
3.家长老师做榜样。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平时在家,不要整天对着电脑手机,这样孩子也学着家长爱玩手机电脑等,家长平时应多读书看报,周末可以带上孩子一起去书店或者图书馆呆上一天,各自选自己喜欢的书阅读。
老师可以利用早读和中午拖管的时间和孩子们一同看书,孩子经过不断的耳濡目染,自然也会慢慢喜欢阅读。
让阅读成为学生飞翔的翅膀----教学论文
让阅读成为学生飞翔的翅膀 ----教学论文发布时间:2021-11-11T02:04:50.181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7期作者:王丽丽[导读]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是培养语文能力的基石,关乎着孩子一生的成长。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王丽丽孝义市金晖小学 032300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是培养语文能力的基石,关乎着孩子一生的成长。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尤其是在今天,课外阅读备受关注,它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将课内外阅读一体化,努力营造阅读课外书籍的氛围,积极引导学生广泛地阅读。
一、开展课内外阅读一体化的意义1.课内外阅读一体化有利于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有很强的求知欲。
学生们在预习课文的时候,就已对文本中的人物及情节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因此,作为教师应当树立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课内外阅读一体化有利于深入理解教材。
语文课堂教学不应仅满足于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更要将这篇课文前前后后相关的内容都要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把握住教材的精神实质。
因此,只有引导学生将课内外阅读一体化,才能更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文字背后隐藏的奥秘。
3.课内外阅读一体化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课内外阅读一体化,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去阅读课外书籍,同时也能促进教师去阅读相关的课外书籍。
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阐释教材内容,更好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有效开展课内外阅读一体化教学(一)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叶圣陶先生说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开题报告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浅谈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在现代教育理论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已成为广大教师的一种共识。
如何通过引导学生使之从被动学习转向愿意学、喜欢学和主动学,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是每一位一线教职员工都在孜孜不倦进行探索的问题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中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认识客体的承担者,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而进行服务的。
众所周知,数学能激发我们对自然科学的向往,是一门极具魅力的学科。
同时,数学也是其他许多学科的工具。
因此,数学在人类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
而大多数人是从小学开始接触数学这门学科,所以,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小学数学教学。
然而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是最重要的一环。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接受教育的,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应是教学的主体,回归学生主体已成为现代教学模式共同的趋向。
时代在呼唤创造型人才,作为输送人才的主阵地一一学校,就需要与时俱进。
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发展学生主体能力、回归学生主体地位,这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英语是一门语言实践课,其需要达到的语言技能是要靠学生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反复实践才能达到熟练的境界。
作为英语教师,就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把学生看成能动的主体,促进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动脑思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在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同样一个老师,同样一本教材,同样一个教学环境,不同的学生却出现不同的学习效果。
导致这种差异有种种原因,但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发挥程度不一。
因此,调动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并确立自身的主体作用意识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选题意义:1、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秀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毅力;2、进一步探索学生喜欢数学课的原因,挖掘学生内在的学习因素,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了解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书香浸润校园,悦读点亮人生
智慧书吧。浸润心灵的食粮。为了
让学生养成阅读的 习惯 ,学校 充分发挥
于书籍 的选择往往 不够理性 。这时候 ,
就 需 要 教 师在 阅读 方 面 做 引导 。针 对 这
班级 图书角——智慧书吧的作用 ,让学
生 与 经 典 同行 ,与 大 师对 话 。 智慧 书吧
点 ,语文老师每学期都会给学生推荐一
度 、美化 、以及概括理解能力等方面给 学生打分 ,并利用多媒体 电教平 台展示 点评 带 l j 作优 秀的读书卡 ,让学生在互相 学 习中提高读书热情 ,享受读 书乐趣 。 文化长廊 。分享 阅读的舞台。在学
二 、书香展 示 ,精彩 纷 呈
书香竞赛 。激发阅读兴趣 。为了鼓
励 学 生 的 阅读 积 极 性 ,学 校 结 合 六 一 儿
阅读知识 、古诗大检 阅 、读书 目、征文 等竞赛活动 ,让置 身阅读 的孩子们体验
识 ,将五花J \ 1 ]的答案投进校长信箱进
行投稿 ,是最 } 央乐的事情 ,为了激发学
迹 ,为学生 的读书活动提供了动力 。颁 奖会 上 ,读 书之 星发表读书感 言,校长 致辞祝他f 『 ] 女 口 银河之星 ,永远闪烁光芒 。
注学生 的阅读成长 、阅读心态 、阅读体 验 ,追踪 阅读 带给学 生行为 上的改变 , 树 立典 型 ,发挥榜样作用 ,学校制订了
童节 、教师节 、国庆节等节 日举行 “ 书
香伴我成 长”等主题 的读书卡 、手抄报
设计 比赛 ,让学 生依 据 阅读 获 取 的知
妁 卖之星评价 方案》 。号召每个学生都
生 都可 以根 据 自己 的阅读 速 度更 换 图
书 ,撰写读书卡 ,读书卡可以根据 自己 兴趣设计 .可添加图案 ,用不同色 彩描
评课记录
《秋天》是部编新教材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描绘了秋天到了,大自然各种景物发生了变化,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
在今天下午的同课异构活动中,我听了王筱婕老师的课,有所启发,有所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儿童,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识词的教学效率。
王老师遵循《课标》的要求,关注了一年级的年段特征,整堂课以识字、识词教学为主,抓住了教学的重点。
比如,学到“树叶”一词时,随机认识“树”,让孩子们来比较“树”这个字中间的木字旁和原先学过的“木”字有什么区别,还让孩子们说说自己在生活中说认识的木字旁的字,然后又帮孩子们整理了课文中已经出现过的木字旁的字——棋、桥、桃等,最后再予以总结这些事物都与“木”有关,所以都是木字旁。
这一环节,既帮孩子们回忆整理了相关字词,又学习了新的偏旁,明白了字的意思。
如果能结合图片,让孩子们积累更多与树有关的词语,比如树干、树枝、树叶等,那就能一举多效了。
王老师也抓住了本课字词教学中的那些重点,如“一片片”、带“一”的短语,带“了”的短语,教学目标十分明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养成阅读兴趣是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保证。
本堂课中,王老师借助媒体,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比如学到第二段,让孩子们来体会“天空那么蓝,那么高”时,出示两幅图画的对比,让孩子们直观地来理解文本内容;又借助“苹果”、“棉花糖”等非常可爱的图片,让孩子们来学说句式“()那么(),那么()。
”虽然在这篇课文中关注句子教学,有点为时过早,毕竟这是孩子们正式学习课文的第一篇,应以字词教学为主。
但是现场学生的回答,让我认识到,借助了直观的图片,孩子们是可以把这个句子说好的,而且孩子们说得兴致勃勃。
在认识大雁南飞排一字和人字时,老师借助了视频,这个视频的出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契机。
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
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作者:韩卫红来源:《新课程·上旬》 2015年第20期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韩卫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苏市八十四户乡八十四户小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直接影响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给学生自己学会读书,教给学生有效的读书方法,形成自读能力,让学生养成乐于读书和善于读书的好习惯。
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学习的五大领域。
阅读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同时又与其他几个领域有着必然联系。
新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强调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我认为阅读教学课是最复杂的课,上好一堂阅读课必须解决“读懂”“读好”“语言活动”“语言积累”的问题,在读懂环节,我重点引导学生找关键词,通过辨字识词及有效的、生动的、富有价值的词语教学,让学生掌握最基础、最根本的内容。
我还引领学生养成找出每篇课文中起提纲挈领的重点句、中心句的好习惯,教学生找准切入点,紧紧围绕重点词句展开教学,就能更好地引领学生走进文字所描绘的精神世界。
如,我在教《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时,就抓住“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的紧紧拥抱在一起”一句理解全文,让学生找能体现父亲,儿子“了不起”的语句,学生通过不断地找句子,谈“了不起”在哪里,让学生感受父子俩互相信赖所创造的奇迹,而这个信赖的基础则源于山一般的父爱,引导学生去读懂课文。
在阅读教学中,我设法教会学生多种阅读方法,“找关键词”“抓中心句”“抓中心段、过渡段”“找重点部分”“结合图示解释课文”“给课文加小标题”等多种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我把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我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只听不记,主要表现为不愿动笔,是“左耳朵听,右耳朵冒”,收效甚微。
因此,努力培养学生查字典,让学生在书上给字正音,圈画重要的词或特殊的句子,甚至把有的词的意思、句的含义在书上记下来,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课外阅读让学生羽化成蝶
I读写大视野课外阅读让学生羽化成蝶张洪梅内容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必须经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并且《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有明确的规定:初中生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两至三部。
语文成绩优异者都有一条共同经——课外阅读,这些都说明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关键词:阅读环境;阅读兴趣;阅读计划;阅读方法“阅读是教育的灵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必须经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并且《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有明确的规定:初中生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两至三部。
近年来,中考的阅读考查也由课内转向了课外,中考语文成绩优异者都有一条共同的经验一课外阅读,所有这些都说明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语文教师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者、阅读方法的训练者、阅读效果的评价者和浓厚阅读氛围的营造者。
而现实情况下,教师应该发挥的作用没有体现出来。
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出现课外读物选择盲目,课外阅读量小,无计划,不得法,肤浅性等问题。
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朝着健康、高效的方向发展是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假期中我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上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努力:一、改变家长观念,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家长在对待子女课外阅读的问题上,要与学校保持一致的态度。
我们可以利用放假前的家长会时间和家长及时沟通,让家长充分认识到阅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明白良好的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让家长明确《新课标》对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具体要求,让家长们认识到阅读对于开拓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具有其他任何活动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学生的阅读得到家长的支持。
从而改变部分家长“课外阅读可有可无”的观点,改变极少数家长“课外书是闲书,不许看”的观点。
阅读教学呼唤主体觉醒
阅读教学呼唤主体觉醒作者:樊金芳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上旬》 2019年第3期[摘要]启动主体阅读程序,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诉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主体阅读的情境、激活主体阅读意识、张扬主体阅读个性、优化主体阅读训练,以促进学生的主体阅读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主体阅读;阅读意识;个性;训练[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7-0019-0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阅读教学的目标有明确规定:“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已成为共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主动获取知识,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创设主体阅读情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有统筹的思想,充分考虑多种阅读因素,为学生提供适宜的阅读情境,以满足学生阅读学习要求。
创建新型师生关系,一直是我们的教学追求。
我们要改变师生关系,为阅读教学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
如,苏教版的《三亚落日》一文,景色描写优美,将读者带入了仙境一般的世界。
在课堂教学之初,教师为学生提供了配乐诵读音频,并提出倾听要求:“三亚号称天然氧吧。
三亚的海湾最美。
三亚的落日又是什么样子呢?闭上眼仔细聆听,在静谧的三亚海边,那颗落日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奇妙的感受呢?”教师播放诵读音频,学生听得格外认真。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再次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展开仿读训练。
学生参与朗读的积极性都很高,课堂内书声琅琅。
朗读结束后,教师让学生说说三亚日落有什么特点,学生纷纷进行比较详细的描绘。
这样的课堂体现出和谐性。
《升国旗》教学反思简短
《升国旗》教学反思简短播放《国歌》,出示国旗,创设了一个生动的升国旗的情境,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受到了很好的刺激,马上调出了平时参加升国旗的情感体验。
再让学生说说国旗的样子和国旗的象征意义。
当学生都对国旗有了一定的认识之时,教者及时地出示了文本《升国旗》,很好地诱发了学生热爱国旗之情。
让学生看图听录音,初步感知文本,也为学生的正确朗读树立了榜样,学生反复朗读,读准字音,看清字形,教师及时地对字、词的认读情况进行检查,并及时矫正,也为通过文本培养学生的热爱国旗之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课文的教学,做到逐句指导,有的放矢,比较符合低年级教学的特点,指导中,教师不是生硬地要求学生怎样读,而是让学生在说话,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诵读,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也体现了对学生理解独特性的尊重。
由于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主导的特点,诵读指导中教师及时辅以音乐、图画不断地进行视听觉的刺激,形成了一股浓浓热爱国旗的“课场”,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能不受到深刻的熏陶感染吗?学生凭借文本,依托“课场”,对国旗的热爱之情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表演跟唱《国旗国旗真美丽》,是为了先整体感知,再重点突破,最后再整体回归。
这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当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诵读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后,及时给学生提供了表演展示的舞台,这种展示却又不是随意展现的。
教师再次创设了升国旗的情境,让学生带着对国旗的敬爱之情,诵读文本。
观前顾后,此环节都显得水到渠成,润物无声。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得到深刻的体现。
]《升国旗》一课仅仅三句话,却饱含了浓浓的爱国之情,如何通过这三句话来感悟文情,激发生情,无疑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我在设计这一课时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依据阅读教学的规律来设计教学过程。
具体表现在这样三个特点:情境性:由创设情境入题,到精读感悟,诵读升华,每一环节都不忘对教学情境的渲染,诵读升华,自始至终都将学生置于这样浓浓爱国的“课场”之中,学生阅读说话,在不知不觉中感悟了文体,爱国之情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读书也是享受 张佳美
读书也是享受
八年级3班张佳美
这一刻她才惊觉,读书也是一种享受!
——题记她是一个八年级的学生,八年级正是初中最重要的一年,也是学业最繁重、作业最多的一年。
这一天一如如平常,作业铺天盖地地向她涌来,她瘦弱的身躯抵挡不住,只好妥协,拿着频繁更换的笔一点一点地消灭那些打了胜仗得意洋洋的作业。
下课铃响了,一节自习课过去了,而作业却还在向她发出挑战,每天写作业的时间大约有四节自习课,看起来时间很多,可是和作业一对比那些时间就像杯水车薪了,显得微乎其微。
就在她与作业大战了几百回合,脑细胞死伤无数时,时间给了她一点希望——吃饭的时间到了,吃饭的时间不长,有课外活动时才50分钟,没有就只剩下25分钟了,由于时间很少,所以吃饭时女生们也就顾不得淑女的形象了。
她的好友正在一遍遍地催促她,她终于放下笔与好友走出了教室,在去吃饭的路上,好友突然说:“你陪我去书店看书吧。
”她愣了一下说:“作业还没有写完呢,哪有时间去看书啊,还不如多写一会作业呢。
”好友见她不答应,便使出了杀手锏——撒娇,“我知道你最好了,你就陪我去吧,你就忍心让这么可爱的我一个人去看书啊,我要是迷路了怎么办。
”其实从书店到教室也就一百多米的路,她受不
了那么嗲的语言,只好不情愿地陪她的好友去了。
在书店里,她挑了一本感兴趣的书,就安静地坐在那里看了起来,她忘记了之前的所有烦恼,忘记了铺天盖地的作业,心里是前所未有的快乐和满足,书里的故事让她陶醉,让她感觉世界是那么美好,她所有的疲惫在这时都烟消云散。
在这之前,她一直都认为,看书只是在浪费时间,这刻她才惊觉,读书也是一种享受!。
让学生的阅读自主起来
让学生的阅读自主起来
张冬梅
【期刊名称】《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5(015)002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究竟应该如何操作,才能有效地体现这一理念,使学生自主学习成为一种可能呢?我在二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努力尝试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创设各种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启发学生“于不疑处生疑”,有所发现,有所创见,
【总页数】2页(P15-16)
【作者】张冬梅
【作者单位】新疆教育学院实验小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
【相关文献】
1.让学生的阅读快乐起来 [J], 马如平
2.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浅谈生本理念下数学课堂中的自主探究[J], 司亚萍
3.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浅谈生本理念下数学课堂中的自主探究 [J], 司亚萍
4.让“自主”务必“真实”起来--论语文自主教学策略之一二 [J], 黄勇
5.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心理课突出学生自主教育的实践 [J], 欧阳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让学生做自主阅读的主人
让学生做自主阅读的主人——阅读教学新感受
钱红莲
【期刊名称】《网友世界·云教育》
【年(卷),期】2012(000)020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这句话深刻地阐明了阅读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阅读,历来被尊为语文“学习之母,教学之本”,属于语文四大能力之首。
实践证明,阅读教学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
【总页数】1页(P79-79)
【作者】钱红莲
【作者单位】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老河中心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新课标背景下关于阅读教学的反思 [J], 刘志友
2.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做阅读的小主人 [J], 严芳
3.让学生做阅读教学的主人 [J], 张娟娟
4.如何让学生成为自主阅读的主人 [J], 赵波[1]
5.让学生“做班级的主人,做学习的主人” ——谈谈如何管好一个班 [J], 陈鉴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把学生领进阅读之门——浅谈低年级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
把学生领进阅读之门——浅谈低年级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发布时间:2022-03-19T14:11:33.796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4月作者:张霞[导读]张霞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丹城第三小学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2)4-089-01 “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这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的一句话,可见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
早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让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
现实社会对知识的宽度、广度和高度提出来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人重视阅读。
新课标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鼓励学生资助选择阅读材料。
”对于小学生,应该重视课外阅读,增加阅读量,而低段的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
从一年级把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领进小学的大门起,我就想法设法地把他们领进阅读之门。
经过两年的探索和实践,卓有成效。
大部分孩子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以下便是笔者几年来的点滴做法及思考。
一、激发兴趣——乐读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
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状态投入到阅读中。
作为他们阅读的引领者、指导者,教师必须花尽心思,巧用方法,培养兴趣。
1、家校合力,创设阅读环境在一个洋溢着书香的环境中,孩子们才会自觉地捧起书,自觉地投入阅读。
孩子们入学一周后,我便在教室里精心布置了图书角——看点书吧。
书吧里,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准备了各种精美的图书,以故事简短、画面精美、情节生动的绘本和注音读本为主。
图书角周边,张贴了可爱的读书标语,如“今天你读书了吗?”“书,是你们最好的朋友!”“书香浓浓,其乐无穷!”……为了孩子们在家里也能有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我在开学不久,就通过家长会、家访、发放《告家长书》等方式,让家长认识到孩子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全面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全面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发布时间:2022-10-21T07:42:13.762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477期作者:王雪[导读] 高中生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很强,而且他们在生活中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认知能力。
邹平双语学校山东滨州256200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重点在于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在整个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也是鼓帆,也是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就是没有风。
善于阅读就能独立地在知识海洋里航行。
”充分说明了阅读能力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因此,语文教学工作者应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来抓,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提高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注重学生群体和个体差异,全方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高中生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很强,而且他们在生活中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认知能力。
要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注重创设阅读情境,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因此,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密切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选择推荐适合的书籍去让他们进行阅读,同时还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区别引导。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并根据他们的个性特点和认知能力的差异性分别推荐课外读物,使学生在这些书籍中找到与自身个性特点相适应的地方,点燃学生的希望之光,让他们在阅读中由“被动”变“主动”,进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
如给性格内向的学生推荐一些古今中外历史励志成才的故事;给性格外向、天性好动的学生推荐具有丰富场景和动感十足的读物;给思维能力突出的学生推荐悬念突出的谍战故事。
这样投其所好,循序渐进地培养,必然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长期保持兴趣后就会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而我们老师不仅要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引导,还要积极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结合阅读欣赏课、诗歌朗诵会、我爱阅读演讲赛等各种形式多样的读书评比竞赛活动来激发学生旺盛的阅读兴趣。
第二节 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教案
第二节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教案第二节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教案第一框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从容说课第一,框主要讲矛盾特殊性及其表现。
从总体上看,本框所讲的道理没有太大的难度,通过学生自己读、议,基本可以理解。
老师的讲,主要在导入,处理重、难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内在联系以及组织引导学生的议和练等几个环节上。
第二,在教学中,渗透语文、历史、音乐等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第三,精心设置疑问,让学生根据事例得出绪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思辨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方面通过教学,要求学生识记矛盾特殊性的含义,理解和掌握矛盾特殊性的表现。
能力方面通过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的能力。
因为本框所运用的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把矛盾特殊性的整体分三个方面去加以认识的过程,就是分析的方法,把对矛盾特殊性各个方面的认识联结起来,形成整体认识的过程就是综合的方法。
运用这一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提高。
觉悟方面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的教育,从而为学生掌握和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打好基础。
并使学生在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矛盾特殊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学生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以及通过对高中阶段青年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分析,引导学生克服思想上、行动上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
教学重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特殊矛盾,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教学方法采用读、讲、议、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理论上难度不大的内容,让学生自己读、议去理解,教师的讲主要在导入处理重点、难点上。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与教有机地统一起来。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方案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该原理的内容是什么?有谁能告诉大家?(目的是复习巩固上节内容)[生]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安阳县实验中学张好美【摘要】:为改变中学生语文阅读的现状,就要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
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体现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学生主体地位上的自立、主体权力的自决和主体精神上的自由。
学生在课内阅读、课外阅读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阅读兴趣得到了激发,阅读能力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学生、阅读、主体一、阅读现状及成因分析当今,中学生语文阅读现状不容乐观,甚至可以说,普遍存在阅读质量低下的问题。
在课内,有的学生理不清文章思路,概括不了文章要点,难以获取文章的关键信息;在课外,繁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难以应付,无暇旁骛,根本不可能去主动阅读课外书籍,即使去读,也会沉迷于格调不高的“言情”、“武打”、“玄幻”之类的书籍,这是导致阅读质量低下的症结所在。
造成学生阅读质量低下的具体原因较为复杂。
从主观看:不少学生阅读不用心,囫囵吞枣,食古不化;没有阅读目标,追求并满足于感官刺激;他们意志薄弱,不愿深刻钻研;又往往骄傲自大,自以为是,盲目乐观。
这些主观原因又与教师的阅读教学不无关系,甚至其根源就在于教师的引导不当。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往往错位。
教师不甘于幕后的导演,而往往跑到前台,充当主角,而处主体地位的学生却成了配角;这是因为教师缺乏对学生的信任,包办代替意识严重。
教师只追求课堂教学秩序的有条不紊,只注重自己的教学步骤,把教学过程视作组织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按照教师设计的套路,一步一步地走下去,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还得接受知识的每一道程序。
如此满足于教学中的繁琐分析和机械训练,不能说不是导致学生阅读质量低下的客观原因。
师道尊严或教师权威,千方百计地将学生的思路纳入教师既定的轨道。
大多数中国学生的阅读内容是教师精心挑选好的,学生只管读、记、背,不必对其深刻的内涵心领神会,“只要考试过关,就万事大吉。
”①学生没有阅读的自由,被限制在教师圈定的框框内。
这又是学生阅读质量难以提高的一道门槛,是导致阅读质量低下的具体原因。
以上种种,这些都是教师带着文本走向学生,体现了教师中心论。
教师带着文本走向学生,教师与文本发生意义联系,学生处于被动机械的接受状态,结果教师的主体地位限制、抑制、压制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从而造成了学生阅读质量的低下。
“如果教师把全部注意力都用在自己的关于教材的思考上,那么学生感知所教的东西就很费力,甚至听不懂教师的讲述。
”②二、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的现实意义为改变这种局面,教师应该端正思想,更新观念,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确立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
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上的自立、主体权力的自决和主体精神上的自由。
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就是让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从主体意识的觉醒开始:阅读是“我”的阅读,是“自主”的阅读。
“在教学中,教师如果不以学生为主体,势必唯我独尊:我讲,你听;我给,你受。
学生成了装知识的袋子,没有主动权,没有发言权。
”③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赞可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把学生看作学习和活动的主体,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与发展,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和互相启发。
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探索和创造精神,给予学生更多的自己设计、组织交流、评价活动的机会,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和过程。
”④因此教师应从知识灌输转向思维训练,从教师本位观转向学生主体观,应努力把学生从教师的琐碎的分析中解放出来,使学生能够主动阅读、主动发现、主动探求。
“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⑤“自能读书”的能力,就是让学生的阅读潜力与文本发生直接有意义的联系,生动活泼主动的阅读心理需求强化了语义、语境、语感的体验能力。
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是新课改的需要。
新课标指出“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优化的环境,提供良好的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而不要以自己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
”因此,适应未来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发展学生思维,重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既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又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阅读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感悟,让学生主动去阅读,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最佳途径。
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是文本解读的需要。
我们知道任何文本的完成都不是作者自己独立完成的,都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的。
作者写出了文本,而读者又参与了文本的再创造。
而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就是让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交流。
学生与文本对话是阅读的基石,只有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直接面对文本,阅读文本,与文本充分地碰撞,才有可能最后完成对文本的创造。
由此可见,阅读不是单纯地被动吸收,而是主动根据文本进行再创造的过程。
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作为创造主体,创造潜能的发挥是有极大空间的。
这就让我们意识到教师的责任:遵循接受的规律,使学生成为文本的最后完成者。
扩大创造的空间,教师应确立这样的信念:阅读是一种创造,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是文本最后的完成者,而不单纯是知识的储存器,更不应满足于充当教师灌输的接收箱。
充分地给予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
把阅读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弘扬人文精神、吸收人类进步文化的同时,发展创造精神、创造思维,发展艺术想象力。
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是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
“高中学生正在走向成年”,在这个阶段“思维渐趋成熟”,心理比较丰富,也是对人生充满幻想的时候。
在这个阶段,学生将从不自觉变得一点一点地自觉地意识到人性的力量、人性的内容和做人的价值。
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如何培养健全的人格都需要在这一阶段来完成。
而新课标也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使学生通过优秀文化的浸染,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在促进学生走向自立的教育中产生重要的作用。
”“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
”因此,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就是让学生可以带着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情感体验,逐步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认识自身。
这些认识可以帮助学生观照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观照自身价值,从而建构具有自己特色的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
三、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的途径为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经过一番尝试与探讨之后,笔者认为:首先要在课内外给学生留出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有时间自主读书;要给学生留出广阔的思维空间,把他们的阅读视野从狭小的牢笼里解放出来。
㈠、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内阅读中的体现。
为加强课内阅读,就要强调教师加强课堂阅读教学的相关准备,分析学生阅读现状、阅读动机、阅读兴趣等,做到心中有数,进而做到有的放矢。
现代教学论强调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阅读时,要具备自觉性和独立性。
学生阅读的过程,是对文本进行意义诠释、语言重组、再造想象的过程,是文本意义与阅读主体意识之间互相交流、双向互动的过程。
阅读时,各种相关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都被读物的信息所激活,会与文本本身有碰撞,会与作者的思想有碰撞,加上个人生活经验与相关知识的积累的差异,因而就会有不同的看法。
这是学生与文本对话后所产生的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而这种独特的体验和感受正是课程标准所提倡的。
1、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在自读环节中得以体现。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很多学校的课程改革教学模式都设置了自主学习环节。
笔者所在学校也不例外,我们所采取的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是;“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拓展延伸—当堂训练”。
自主学习时间为10分钟,语文教师充分利用自主学习环节让学生自读,从而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
自读,是指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储备,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通过对语段和文章的精读,解决字词障碍,理解文句意思,掌握文本的内容、中心、结构、写作手法,并对相关内容和知识进行适当的评价。
在自读环节,可以让学生通过查资料了解写作背景,通过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通过读(根据不同目的要求采取不同的读法,如默读、轻读、朗读、速读、研读等)去理解句意、段意、文意,掌握情节、内容,通过分析综合去掌握结构层次和中心,通过比较鉴别去发现特色,通过练习推理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等。
阅读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学习,自我调控,自我评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2、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内阅读课上要有充分体现。
随着对阅读的重视,很多学校都开设了阅读课。
如上海市有一个“扩大阅读,课时分段式”教改实验,这个方案从高中的5课时、初中的6课时中分别划出2课时来让学生自由阅读各种书籍。
⑥笔者所在学校,自从实施新课改以来,坚持每周开设两节阅读课,在阅读课上学生可以自由阅读各种书籍,学生对这种自由阅读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在阅读课上,学生养成了摘抄笔记的习惯。
所读作品中的精彩句段,作家作品的知识介绍,重要篇章的论点论据或艺术特点,语言现象的归类释疑,有意义的写作材料的积累都是摘抄笔记的内容。
通过大量的课内阅读,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了全面的、大幅度的提高。
在课内搞好学生的自读活动,不仅改革了旧的教学模式,而且从根本上确立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这无疑是提高阅读质量的一条途径。
㈡、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外阅读中的体现。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更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强化。
“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中,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爱好,通过课外阅读奠定学生深厚的智力背景,是他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一大法宝。
”⑦活动教学论认为:“学生在活动中形成着主体性,在活动中表现着主体性,学生的主体性正是通过内化与外显活动的无数次交替而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的。
这就要求教师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用眼、用口、用手、用脑,让学生在亲身实践和实际操作中,独立思考,同伴参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⑧近几年来,笔者通过大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外阅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开展课外读书活动。
开展课外读书活动,有必要加强指导,采取积极对策,把握个性,分别引导,具体辅导,形式多样,组织交流,互相鉴赏,使学生的课外读书活动既丰富多彩,又有序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