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雪”的意象

合集下载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青诗选批注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青诗选批注

【序号1】雪落在我国的土地上 - 艾青诗选批注艾青(1910-1996),原名戴梦兰,笔名艾青,山西吕梁人,我国现代文学家和哲学家。

他的诗歌以朴素、直接而深刻的表达方式,被誉为“新诗运动”的代表之一。

在他的诗作中,雪是一个常见而重要的象征,激发了大量关于雪的诗篇。

【序号2】我们要了解雪在我国文化中具有的象征意义。

雪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文化中的重要元素,被赋予了多种含义。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雪往往象征着纯洁、洁白和清新。

而在艾青的诗歌中,雪也常常被用来表达思想的深邃,情感的纯粹和生活的平和。

【序号3】艾青的诗作中,雪常常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雪的形象经常出现在他的诗篇里,与自然景观紧密相连,和人的情感契合。

在他的诗歌中,雪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一种精神的抒发和生命的寄托。

艾青通过对雪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对人生、对生命存在的深刻感悟。

【序号4】在《雪落在我国的土地上》这首诗中,艾青以雪为切入点,思考着人与自然的关系。

他写道:“雪悄无声息地来到/又离开/足迹深浅/只有自己知道”。

这段诗句中艾青通过雪的到来和离开,来表达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

雪的“离开”使人不禁思考自然与人的通联,以及人对自然的理解和尊重。

【序号5】在这首诗中,艾青对雪的描绘并不是简单的自然写照,而是通过对雪的细致观察,将自然的美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

在诗的末尾,他写道:“雪落在我国的土地上/轻盈/坚韧/又不胜/生命的沉甸”。

这里,艾青通过对雪的赞美,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坚韧不拔的赞美。

他将雪与我国的土地紧密通联在一起,展现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深厚情感。

【序号6】总结来说,艾青的诗作中所蕴含的对雪的探索和赞美,不仅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对生命、对文化的思考和敬畏。

诗中的雪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一种具有深刻内涵的文化符号。

雪落在我国的土地上,成为了艾青诗笔下的意象,也成为了我国文化中坚韧和生命力的象征。

【序号7】个人观点:在艾青的诗作中,雪所承载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一种自然现象。

古代文学中的阳春白雪

古代文学中的阳春白雪

古代文学中的阳春白雪阳春白雪,这个词语在古代文学中常常被用来形容美好的景色和优秀的作品。

阳春白雪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子罕》中,孔子用它来形容子贡的美德。

后来,这个词逐渐演变为一个文学意象,成为了古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古代文学中的阳春白雪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形容美好的自然景色,二是用来赞美优秀的作品。

在古代文人的笔下,阳春白雪成为了一种象征,代表了美好、纯洁和高尚。

这种象征在古代文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并成为了文人们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手段。

在古代文学中,阳春白雪常常被用来形容春天的景色。

春天是大自然的复苏季节,万物开始重新生长,大地逐渐变得绿意盎然。

阳春白雪的形象正是春天的象征,它代表着生机勃勃和希望。

古代文人们用阳春白雪来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他们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

在《诗经》中就有许多描写春天的诗歌,其中就有很多描绘阳春白雪的诗句。

比如《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首诗以阳春白雪来形容美丽的女子,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除了描绘自然景色,阳春白雪也被用来赞美优秀的作品。

在古代文学中,阳春白雪常常被用来形容诗歌、文章等作品的高尚和纯洁。

阳春白雪的形象代表了作品的美丽和高尚品质,它是文人们追求的目标和追求的对象。

在古代文人的笔下,阳春白雪成为了一种象征,代表了作品的纯洁和高尚。

比如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中就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阳春白雪来形容作品的高尚和纯洁,表达了作者对作品的追求和向往。

阳春白雪在古代文学中的运用不仅仅是形容自然景色和作品的美好,更是文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古代社会中,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一种普遍的心理需求,阳春白雪的形象正是满足了这种需求。

古代文人们通过阳春白雪来表达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通过阳春白雪来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阳春白雪成为了古代文学中的一种理想,它代表了美好、纯洁和高尚的价值观。

断桥残雪的介绍

断桥残雪的介绍

断桥残雪的介绍引言断桥残雪,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意象,是一种凄美、富有诗意的景象。

它通过描述架在河上的断桥和落在桥上的残雪,折射出了人间离别和岁月无情的伤感。

断桥残雪一词具有丰富的寓意和文化内涵,在文学、绘画和音乐等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断桥残雪的意义和影响进行探讨。

断桥残雪的意象沉痛的离别断桥残雪作为一种景象的描绘,常常与离别情感紧密相连。

桥是人们彼此之间相会和告别的地方,桥断如同离别,而残雪则表达了人们离开后留下的离情别绪。

断桥残雪的描绘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景观,更是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思考。

时光流逝的无情断桥残雪还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

冬日的残雪融化之后,桥上的痕迹也会渐渐消散,如同人的一生经历的事物和记忆在时间的流转中逐渐消逝。

断桥残雪使人感受到人生短暂而无常的现实,教导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不负青春年华。

断桥残雪与中国古代文学文言诗中的断桥残雪断桥残雪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着广泛的运用。

许多文人墨客通过描绘断桥残雪来抒发自己的离愁别绪,表达对逝去时光的悲叹。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写道:“戍鼓断人行,边秋残夜吹。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树色侵寒水,长空雁叫时。

茫茫霜天夜,对月松间砧。

”通过写断桥残雪,杜甫表达了对亲人离散和战乱的悲伤之情。

断桥残雪的绘画表现断桥残雪在中国绘画中也占据重要地位。

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描绘了一个繁忙的城市,其中一座断桥覆满了积雪,形成了一幅美丽而凄凉的冬景。

画家通过巧妙的笔法和用色,将断桥残雪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使观者能够感受到岁月流逝和人事如梦的哀婉之意。

断桥残雪的艺术欣赏音乐中的断桥残雪断桥残雪不仅在文学和绘画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也在音乐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作曲家叶振棠的《断桥残雪》以纯音乐的形式再现了断桥残雪的景象,通过乐曲中柔美的旋律和悠扬的乐声,使人们产生共鸣,并引发对生命和时光无常的思考。

断桥残雪的现实意义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断桥残雪所表现的景象不仅仅是美的,更是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鲁迅的雪做批注

鲁迅的雪做批注

鲁迅的雪做批注
鲁迅的《雪》是一篇富有诗意和思想深度的散文,通过对江南雪景的描绘,抒发出对故乡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下是对这篇文章的批注:
主题和意象:
鲁迅在这篇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象征,如“暖国的雨”、“江南的雪”、“朔国的雪”等,这些意象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意义。

例如,“暖国的雨”代表着单调、乏味的生活状态,“江南的雪”代表着美好、充满生机的生活状态,“朔国的雪”则代表着艰苦、孤独的革命斗争。

这些意象的运用,使得文章具有很强的象征性和寓意性。

语言和表达方式:
鲁迅的语言简洁、生动,富有感染力。

他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文章的语言既优美又深刻。

例如,“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这句话用“滋润美艳之至”来形容江南雪景的美好,让人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怀念。

情感和思想:
鲁迅在这篇文章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革命斗争的坚定信念。

他对“南国的雪”的描述中,流露出对当时国共合作表象的不满和担忧;而在对“朔国的雪”的描述中,则表现出了对革命斗争的坚定信念和勇气。

这些情感和思想在文章中相互交织,使得文章具有深刻的思想深度和人文价值。

综上所述,鲁迅的《雪》是一篇充满诗意和思想深度的散文,通
过对江南雪景的描绘和对故乡的思念,表达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革命斗争的坚定信念。

这篇文章的批注主要是对文章的主题和意象、语言和表达方式以及情感和思想进行深入分析,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优秀的散文作品。

唐诗宋词中的“雪”意象研究-毕业论文

唐诗宋词中的“雪”意象研究-毕业论文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关键词:“雪”诗;意象;内涵;作用AbstractIn the poetry and poetry of China, "Snow" has always been praised asa favorite image. This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image of "Snow" in Tang poetry and song. In order to have a clear logical relationship, the first part first gives 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the origin ofthe image, and then introduc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magery symbol of "Snow" and the early literary creation. In the second part, the dissertation centers on the study of Tang poetry and snow imagery, classifies the snow poetry, and narrates its connotation in five aspects: auspicious vicissitudes, people's livelihood, dedication to the nation, separation from the affair, and feminine metaphor. The third part will describe the function of the snow poetry in detail, mainly described in three aspects: sentiment, expression, and rendering atmosphere. Finally, the paper will summarize the significance and important status of the snow image as a conclusio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how the "snow" poems were chanted, praised, and sent for worry.燕山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Keywords:"snow" poetry; image; connotation; functio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绪论 1一、“雪”意象及唐前相关创作 3(一)“意象”之辨 3(二)“雪”与早期文学创作 4二、唐诗宋词中“雪”意象的内涵 5(一)祥瑞之兆 5(二)民生疾苦 6(三)报国之志 7(四)离愁别绪 8(五)女性之喻 9三、唐诗宋词中“雪”意象的功能 10(一)抒发情感 10(二)托物言志 10(三)渲染气氛 11结论 12参考文献 13目录绪论“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拥有独特的审美内涵和不拘一格的文化意义以及社会意义备受文人喜爱。

理解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意象与象征

理解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意象与象征

理解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意象与象征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意象与象征是一门深奥而有趣的学问。

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和象征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思想、审美观和文化背景。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探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意象与象征。

首先,我们可以从自然界的意象入手。

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常常以自然界的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比如,春天常被用来象征希望和新生,夏天则代表着热情和活力,秋天则寓意着丰收和成熟,冬天则象征着沉寂和休眠。

这些自然界的意象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描绘,更是对人类情感和命运的寄托。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和关切。

其次,我们可以从动物的意象入手。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动物常常被用来象征特定的品质和形象。

例如,麒麟常被用来象征吉祥和祥瑞,凤凰则代表着美好和吉祥。

这些动物的象征意义不仅仅是对动物本身的描绘,更是对人类品质和价值观的寄托。

例如,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喻世明言》中的《鳄鱼的故事》通过讲述鳄鱼的故事,揭示了人性的丑陋和欺骗行为。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色彩的意象入手。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色彩常常被用来象征特定的情感和意境。

红色常被用来象征热情和喜庆,黑色则代表着悲伤和哀思。

这些色彩的象征意义不仅仅是对颜色本身的描绘,更是对人类情感和情绪的寄托。

例如,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中写道:“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通过描绘黄鹤和白云的颜色,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思考。

最后,我们还可以从物象的意象入手。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物象常常被用来象征特定的意义和象征。

比如,梅花常被用来象征坚强和不屈,菊花则代表着高洁和清雅。

这些物象的象征意义不仅仅是对物象本身的描绘,更是对人类品质和人生境遇的寄托。

例如,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中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通过描绘猿啸和鸟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代动荡和自身境遇的思考。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象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象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象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以其深厚的意蕴和多样的意象吸引了众多读者。

这些意象在文学作品中起到了象征和隐喻的作用,为作品增加了深度和艺术性。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并探讨其背后的内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意象之一是自然意象。

自然界的各种元素如山川、河流、云雾等在作品中经常被用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绪。

例如,《红楼梦》中的秋水共长天一色,不思量自难忘,通过对秋水的描绘,曹雪芹传达了作者对逝去事物的思念之情。

又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他以高山和云雾来描绘自己的愁思,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些自然意象不仅美化了文学作品,也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和主题。

除了自然意象,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还运用了大量的动物意象。

动物在文学作品中具有象征和隐喻的功能。

例如,《西游记》中的猴子孙悟空是一个重要的形象,他具有机智、勇敢和独立的特点,象征着人们对智慧和自由的追求。

又如宋代文学作品中常用鹤、鸳鸯等鸟类来表达爱情之情。

这些动物意象赋予了文学作品更加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

此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还有许多日常生活意象。

这些意象常常通过描写生活中的物品、场景和习俗来展现。

例如明代小说《聊斋志异》中的《牡丹亭》中,作者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繁华和生命的蓬勃,揭示了作品主题的重要含义。

又如《红楼梦》中的宴会场景,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展示了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的面貌,以及权利和阶级之争。

这些日常生活意象不仅丰富了文学作品的情节和描写,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在探讨意象研究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音乐意象。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常常被用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在诗词中,作者通过对音乐的描写,传达了各种情感和心境。

例如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嗟乎》中,他通过对夜间的音乐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短暂的思考和感慨。

又如宋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琴、箫等乐器,通过对音乐的描绘,展现了人物的情感和人生之路。

大雪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象与象征

大雪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象与象征

大雪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象与象征大雪,是一种寒冷的自然现象,也是古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意象与象征。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大雪常常被用来描绘季节的变迁、人物的情感以及社会的变革。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大雪在古代文学中的意象与象征。

一、大雪意象的描绘大雪往往被形容为银装素裹、白茫茫一片。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来描绘大雪,表达了作品中人物身世的冷艳与无奈。

在《诗经》中,大雪被形容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等词句,凸显了大雪在壮志豪情、事业奋斗中的象征意义。

二、大雪情感象征的展示大雪作为自然现象,常常与人物的情感密切相关。

在古代文学中,大雪往往被用来描绘人物的孤寂、忧伤与坚定。

例如,在《梅花诗》中,王冕以“雪暗凄凄,江梅踪迹难寻”描写了人物追忆往事的忧伤情感。

而在《饮中八仙歌》中,李白以“大醉以诗,与会者皆沉醉其中”来描绘大雪中的豪情壮志,表达了人物坚守信仰的决心与勇气。

三、大雪社会象征的体现在古代社会中,大雪也经常被用作社会变革的象征。

大雪的到来意味着寒冷的季节即将来临,同时也代表着社会的变迁与拨乱。

在《诗经》中,多篇作品通过描绘大雪来表达社会的不安与变动。

例如,《召南·四月》中的“大雪纷纷,白屋贞女”暗示了当时社会变革的动荡与不安;而《卫风·木瓜》中的“大雪满内,车稍待迟”则展示了大雪对农耕社会的影响,暗示着社会秩序的改变。

四、大雪象征的意义与启示大雪作为古代文学中的意象与象征,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的描绘,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与哲学内涵。

大雪除了描绘季节的变迁和人物情感之外,还传递着一种变幻莫测的深刻启示。

它提醒人们,生活中的困难、寒冷和挑战是无法避免的,只有勇于面对并坚持下去,才能迎接春天的到来。

综上所述,大雪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具有丰富的意象与象征。

它以银装素裹、白茫茫的形象描绘季节的变迁,同时也展示了人物的情感世界与内心世界。

大雪还被应用于社会变革的描写,体现了人们对社会动荡和秩序变革的思考。

古代诗歌意象的解读——雪

古代诗歌意象的解读——雪

古代诗歌意象的解读——雪古代雪意象的解读雪,作为大自然的奇妙景观之一,在古代文学中常常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成为诗人笔下的重要意象。

它那洁白无瑕、冰冷清幽的特质,引发了古人无尽的遐想和深沉的情感寄托。

雪的洁白之色,首先象征着纯洁与美好。

在古代诗歌中,雪常被用来描绘人物的高尚品质和纯净心灵。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人以“冰心”和“玉壶”自喻,表达自己坚守纯洁、正直的品格,而这种纯洁正如雪花般晶莹剔透。

又如“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通过雪的白与梅的香相对比,强调了雪在色彩上的纯净无瑕。

雪的寒冷特性,往往与孤独、寂寞的情感相伴。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在这一片冰天雪地中,所有的生命迹象似乎都消失了,只有一位孤独的渔翁在寒江中垂钓,雪营造出的极度寂静和寒冷,深刻地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这种以雪衬孤的手法,在古代诗歌中屡见不鲜,雪成为了诗人表达孤独心境的有力载体。

同时,雪也常常被视为时光流逝和人生短暂的象征。

雪花纷纷扬扬飘落,瞬间融化消逝,如同人生的匆匆过客。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范云《别诗》),将过去离别的雪花比作今日归来时的鲜花,感慨时光的流转和容颜的易改。

这种借雪抒发对岁月无情的感慨,体现了古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时光的珍惜。

在战争题材的诗歌中,雪有时被用来渲染悲壮和凄凉的氛围。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大雪纷飞中战士们准备出征,冰冷的雪与战士们的热血形成鲜明对比,烘托出战争的残酷和紧张。

雪在这里不仅是自然环境的描写,更是对战争中人们命运的一种隐喻,暗示着生死未卜的前途和艰难的困境。

雪还与思乡、思亲的情感紧密相连。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性德《长相思》)在风雪交加的夜晚,诗人旅居他乡,难以入眠,那纷纷扬扬的雪花勾起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小雪的寓意与象征雪花在文学中的隐喻意义

小雪的寓意与象征雪花在文学中的隐喻意义

小雪的寓意与象征雪花在文学中的隐喻意义小雪的寓意与象征——雪花在文学中的隐喻意义缭绕的寒意渐浓,天空中飘洒下的雪花仿佛是自天而降的精灵,在诗人的笔下,雪花又成了寓意丰富、象征深远的存在。

无论是中国古代文学还是西方现代文学,雪花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融入其中的情感与意象犹如一幅幅绘画,给人以无限遐想。

本文将探讨雪花在文学中的隐喻意义。

一、纯洁与高尚的象征雪花无瑕的洁白与纯净使其常常被用作表达纯洁与高尚的象征。

中国古代文人常用“洁如雪”来形容人的道德品质。

王之涣《登鹳雀楼》中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诗句,其中的“洁白”描述了雪山的高峻,也隐喻了自身追求卓越的品质。

而在西方文学中,雪花往往与天使相联系,象征着纯洁、神圣与无暇。

比如弗朗茨·格里尔巴赫的小说《白雪公主》中,雪花代表着主人公的无邪与净化,承载着对“白”的向往。

二、隐喻死亡与消逝尽管雪花具有纯洁的象征意义,但它也常常被用来隐喻死亡与消逝。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冬雪的到来常常与光阴的流逝联系在一起,暗示生命的有限与世间的无常。

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有“匆匆篱落已无多,苇外疏钟夜雪中”的诗句,其中的“夜雪”象征着岁月的匆忙,意味着生命的短暂与消逝。

而在西方文学中,雪花被用来表达人与世间的切割与背离。

例如路易斯·卡罗尔的童话故事《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中,白雪公主死后被埋在玻璃棺中,她的纯洁被她死亡前皮肤的白皙和利剑上的鲜血给体现出来。

三、孤寂与冷漠的象征雪花的纯洁与寒冷也常常使它成为孤寂与冷漠的象征。

北国的严寒与冰雪弥漫的天气常常让人感到孤独与冷漠。

明代文学家杨慎所在的北方孤寂的环境给他带来了深深的忧伤,在《临终感触》中,他笔下的雪花象征着孤独与无助,以及冷漠的人世间的冷漠。

而在欧洲文学中,雪花也与孤独和冷漠相联系。

例如,法国作家阿伦·雷内的小说《雪国》中,描述了一个被大雪封锁的小镇,人们在这片孤寂的世界中陷入绝望与孤独。

次韵和甫咏雪雪的特点

次韵和甫咏雪雪的特点

次韵和甫咏雪雪的特点
雪,一种天然的自然现象,是水蒸气在空中凝结形成的美丽结晶体。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雪常常被用作诗词中的意象,形容各种情感和景致。

韵和甫是一种韵文体,通常由两句连起来的对仗句组成,每句多为五个字,从而形成四平韵。

下面将讨论韵和甫咏雪的特点。

1. 表现冷冽的气氛:雪是寒冷的象征,韵和甫咏雪常常描绘冰封的景象,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

通过对雪的描写,可以感受到寒冷的气氛和严寒的天气。

2. 展示雪的美丽与纯洁:雪是纯洁的象征,韵和甫咏雪常常表现出雪的美丽和纯洁。

雪花的形状各异,像是无数个细小的晶体,漂浮在空中,给人一种纯洁而美丽的感觉。

3. 揭示人们对雪的情感和思考:韵和甫咏雪常常通过对雪的描写和表达,展示人们对雪的情感和思考。

有些作品中,雪被用来表现人们的思乡之情和离别之苦;有些作品中,雪则被用来寄托对山水之美的赞美和对自然之力量的敬畏。

4. 营造幻境与意境:韵和甫咏雪常常运用夸张和比喻手法,将雪的形象与其他景物相结合,营造出独特的幻境与意境。

通过对雪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柔和的飘雪和轻柔的空气,仿佛置身于一个虚幻的世界中。

总之,韵和甫咏雪的特点主要包括表现冷冽的气氛、展示雪的
美丽与纯洁、揭示人们对雪的情感和思考以及营造幻境与意境。

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韵和甫咏雪诗词的独特魅力。

古代文人的诗意雪趣

古代文人的诗意雪趣

古代文人的诗意雪趣
古代文人对雪有着特殊的情感,他们常常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对雪的喜爱和感悟。

雪,作为一种自然景象,以其洁白无瑕、轻盈飘逸的特点,成为了文人们心中的诗意之源。

在古代文人的笔下,雪被赋予了各种意象和寓意。

有时,它是纯洁无瑕的象征,代表着高尚的品质和崇高的理想。

有时,它又是寂静冷清的代名词,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禅意。

无论何种寓意,雪都成为了文人们挥洒墨香的重要载体。

当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时,古代文人们会情不自禁地走出室外,置身于这片银装素裹的世界之中。

他们或独自漫步,或邀友共赏,感受着雪花落在脸颊上的冰凉触感,聆听着踩在雪地上发出的咯吱声响。

这些细微的感受,都被他们用心地捕捉下来,化作了一首首优美的诗篇。

在诗中,文人们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雪景的瑰丽壮观,或用抒情的语言表达自己对雪的深厚感情。

他们赞美雪的洁白无瑕,感叹雪的短暂易逝,将雪与人生、爱情、友情等主题相结合,赋予了雪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

除了写诗之外,古代文人们还会在雪中寻找乐趣。

他们或堆雪人、打雪仗,或于雪地中绘画、题字,将艺术与游戏相结合,让雪趣更加丰富多彩。

这些活动不仅增添了文人们的生活情趣,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灵感。

总之,在古代文人的心中,雪是一种充满诗意和趣味的自然景象。

他们通过诗歌和游戏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雪的喜爱和感悟,让雪成为了中华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湖心亭看雪》教案三:分析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湖心亭看雪》教案三:分析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注:此文本由,仅供参考。

唐代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之一。

在这个时期,许多杰出的诗人和诗歌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其中,《湖心亭看雪》是唐代杜甫的一首著名诗歌。

这首诗歌使用了许多意象和修辞手法,通过这些手法充分展现了“雪中江山美”的绚丽景象。

本文将分析这首诗歌中使用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以及它们的作用。

让我们来看看诗中使用的意象。

在整首诗中,雪是最常见的意象之一。

通过这种自然现象,杜甫刻画了雪中江山的美丽和壮观。

从第一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中可以看出,这首诗中的意象始于湖面上的清澈水光和周围的静谧氛围。

这为雪的描述奠定了基础。

在第二句“遥望洞庭山水远,白银盘里一青螺。

”中,我们可以看到洞庭湖的“山水远”地后面是“一青螺”。

这里的青螺象征着和谐和宁静,同时也暗示着冷寂孤独。

它似乎是雪中景色里的一个象征,同时也是对南北文化之间隔阂的一种隐喻。

在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提到了湖心亭,突出了这个地方的重要性:“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远,白银盘里一青螺。

霜凋菊叶弄秋色,寒凝松心梦冷冻。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杜甫的描写非常细腻,他运用了众多感官刻画出雪景的细节,刻画出湖光秋月及潭面无风的感觉,远眺洞庭山水远,白银盘嵌一青螺。

这些细节描写增加了诗歌的传神性,并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景色的美丽和壮观。

此外,这首诗还使用了修辞手法。

在运用修辞手法时,杜甫更多地从语言的角度出发,以达到强调或美化景物的目的。

诗人在诗中使用了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诗人更加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比如,诗中出现了对湖面以及天空的描绘,与雪花和枯松之间的对比时刻存在:“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 ”霜凋菊叶”是“枯松之阳”,诗人采用这种对比手法突出了雪中景色的美丽和壮观。

他还使用了对比修辞手法。

通常,这种修辞手法需要将两个相反的事物相对比。

但杜甫在这首诗中并没有直接使用此修辞手法,而是通过反转来“东山再起”,以营造更好的艺术效果。

大寒传统文化中的寒冷意象与情感表达

大寒传统文化中的寒冷意象与情感表达

大寒传统文化中的寒冷意象与情感表达在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大寒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

大寒象征着寒冷的极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影响。

在大寒这个节气中,寒冷的意象被广泛运用于传统文化中,并通过各种形式来表达人们对寒冷的情感与态度。

首先,在大寒这个节气中,自然界的寒冷景象常常被用来描绘和表达。

大寒时节,寒风凛冽,天空晴朗,人们往往会感受到大自然的寒冷气息。

在诗歌、绘画、小说等文学艺术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描写大寒的寒冷景象,例如用“白雪皑皑”、“冰封万里”等词语来形容大寒时期的风景。

这种寒冷意象的运用,使人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严寒的气氛,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其次,大寒还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寒冷意象在传统文化中被广泛运用于描绘人们在寒冷季节中的生活状态。

在中国农村,大寒通常是收获的尾声,人们要进行农作物的储存和加工工作。

寒冷的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比如衣物的加厚、火炉的升温等。

因此,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到大寒时期严寒所带来的生活困境与痛苦。

这些描绘寒冷的细节,使作品更加真实地反映了人们在冬季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此外,大寒也给人们的情感世界带来了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

寒冷的天气常常给人一种孤独、无助的感觉。

在古代文学中,大寒常被用来表达人们内心的忧伤、孤独和思乡之情。

例如在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些诗句通过对大自然寒冷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远方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无尽向往。

这种寒冷意象与情感表达的结合,使诗歌更加富有情感,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总的来说,在大寒这个节气中,寒冷意象与情感表达是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通过对寒冷景象的描绘,人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寒冷季节的气候特征,更好地理解寒冷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与挑战。

同时,寒冷意象也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寒冷来表达人们内心的忧伤、孤独和向往。

这些表达方式既满足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描绘需求,又达到了情感表达的目的。

古时候下雪的意境

古时候下雪的意境

古时候下雪的意境
古时候下雪的意境通常非常优美,有很多诗句可以形容。

以下是部分诗句:
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沁园春·雪》
2.“江雪”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和“独钓寒江雪”的宁静。

3.“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
蓉山主人》中的风雪夜归。

4.“虚堂人静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刘
长卿《赠别李山人》中宁静的夜晚。

如需获取更多古时候下雪的意境的描述,建议查阅古诗集或咨询语文老师。

欣赏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象描写及象征意义

欣赏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象描写及象征意义

欣赏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象描写及象征意义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象描写及象征意义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象描写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手法,通过对自然界、人物形象等事物的描绘,传达出深刻的象征意义。

这些意象描写不仅使作品更加生动,也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下面将从自然界、人物形象和物象三个方面来探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象描写及其象征意义。

自然界中的意象描写常常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里的明月光和地上霜是对自然界中的景象进行了描绘,但同时也蕴含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明月光代表着清冷的夜晚,地上霜则暗示了作者心中的冷漠和孤独。

这样的意象描写使读者更能够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人物形象也是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意象描写的对象。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是两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人物形象。

贾宝玉代表了纯真和无邪,他的性格和命运都与红楼梦中的世俗生活格格不入。

而林黛玉则象征了痛苦和悲剧,她的美丽和敏感使她无法适应世俗的规则。

通过对这两个人物形象的描写,作者塑造了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故事,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批判。

物象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物象可以是具体的物品,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

例如,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的金箍棒就是一个重要的物象。

金箍棒代表着孙悟空的力量和能力,也象征着他的自由和反抗精神。

通过对金箍棒的描写,作者展示了孙悟空的英雄形象,同时也传达了对权威和束缚的反思。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象描写不仅仅是对自然界、人物形象和物象的描绘,更是一种象征意义的传递。

通过对这些意象的运用,作品中的景象和人物形象得以超越现实,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例如,在《红楼梦》中,作者通过对花草树木的描绘,抒发了对纯真和美好的向往。

这些意象不仅仅是作品中的装饰,更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和批判。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意象描写的运用不仅使作品更加生动,也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

关于《雪》的意境

关于《雪》的意境

关于《雪》的意境
《雪》是一篇充满诗意的散文诗,通过细致描绘江南的雪景和北方的雪景,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对北方雪的喜爱之情。

在《雪》中,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进行对比,展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

江南的雪在作者的描绘下显得柔美、清新、细腻,仿佛一幅水墨画;而北方的雪则显得壮美、粗犷、豪放,像一幅油画。

作者通过描绘这两种雪景,传达出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他希望在生活中能够有更多的美好时刻,让人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意义。

同时,他也希望人们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像北方的雪一样坚强不屈。

在《雪》中,作者还运用了许多象征手法,如“暖国的雨”、“江南的雪”、“朔方的雪花”等,通过这些象征手法,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北方雪的喜爱之情。

总的来说,《雪》是一篇充满诗意和哲理的散文诗,通过对江南和北方雪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北方雪的喜爱之情。

这篇散文诗所营造的意境深远而优美,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意义。

雪云乍变春云诗歌鉴赏

雪云乍变春云诗歌鉴赏

雪云乍变春云诗歌鉴赏1. 引言诗歌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承载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时也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在中国诗歌中,有一种独特的意境被称为”雪云乍变春云”,这种表达方式以其独特的形式和深邃的意义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赞赏。

本文将通过对”雪云乍变春云”的诗歌鉴赏,探索其意义和表现形式。

2. 雪云乍变春云的意义“雪云乍变春云”是一种描绘自然景象的诗歌意象,其意义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2.1 雪云乍变的意义雪云乍变是指在冬天的寒冷气候中,云层中突然出现的雪花。

这一景象在古代诗歌中被用来表达转瞬即逝的美丽瞬间,以及人生的无常和变化。

雪云乍变的意义在于它唤起了人们对生命短暂和无常性的思考,使人们更加珍惜当下的美好。

2.2 春云的意义春云指的是春天的云朵,它与雪云乍变形成鲜明的对比。

春云的意义在于它象征着新生、希望和繁荣。

春云的出现代表了冬天的离去和春天的到来,唤起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和向往。

3. 表现形式“雪云乍变春云”作为一种诗歌意象,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表现:3.1 比喻和象征“雪云乍变春云”常常被用作比喻和象征,比如用来形容人的情感或命运的变化。

通过将自然景象与人类的内心世界相联系,诗人们能够以简洁而又深刻的方式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

3.2 描述和细节“雪云乍变春云”也可以通过详细的描写和细节来展现。

诗人们可以通过描绘雪花的形状、飘落的方式,以及春云的色彩、形态等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这种细腻的描写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并使其更好地领悟诗歌中蕴含的意义。

3.3 对比和转折“雪云乍变春云”还常常通过对比和转折来进行表现。

诗人们通过将雪云和春云的形态、特点、意义相对照,以及雪云的突然转变和春云的渐进转变相对照,形成鲜明的对比和视觉冲击,从而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4. 诗歌欣赏下面是一首经典的体现”雪云乍变春云”的诗歌《雪霁》:寒江千嶂鸟飞迟,日色隐隐雪未晞。

雪霁乍阳初见地,云冷风寒已知春。

4.1 描述及细节该诗以自然景象为基础,通过描述江、嶂、鸟、雪、日、云等元素,展示了冬天过后迎来的春天的氛围和景色。

雪梅诗词释义

雪梅诗词释义

雪梅诗词释义引言雪梅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用的意象,它在诗词中常被用来表达冰冷干净、纯洁的美。

本文将对雪梅在诗词中的含义和象征意义进行详细解析和释义。

雪梅的物理特征雪梅是指梅花开放时覆盖在花朵上的雪花。

它有以下物理特征: - 白雪覆盖:雪梅的最大特点是梅花上覆盖了一层洁白的雪花。

这种白色的覆盖给人一种纯洁、清新的感觉。

- 寂静冷清:雪梅开放的时候通常是寒冷的季节,周围往往是雪花纷飞、寂静冷清的景象。

这种环境给人一种清净、宁静的感觉。

- 冰冷触感:雪花通常是冰冷的,触摸雪梅时会感受到一种冰冷的触感。

这种触感给人一种清凉、舒爽的感觉。

雪梅在诗词中的象征意义雪梅在诗词中常常被用来象征一种高尚、纯洁的美。

它有以下象征意义: 1. 纯洁之美:雪梅的白色覆盖和冷清的环境给人一种纯洁、无暇的感觉,因此雪梅常常被用来表达纯洁之美。

2. 动人之美:雪梅的美丽往往能够打动人的心灵,给人以深深的感受,因此雪梅也常常被用来表达动人之美。

3. 孤高之美:雪梅常常生长在寒冷的季节,独自在世界上绽放。

它的独特和坚强让人想象到一种孤高的美,因此雪梅也常被用来表达孤高之美。

4. 隐忍之美:寒冷的环境和冰冷的触感让人不禁想到雪梅背后的忍耐和坚持,雪梅也因此被用来表达隐忍之美。

雪梅在历代名诗中的应用雪梅作为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经常出现在中国古代名诗中。

以下列举了几首脍炙人口的名诗,并分析了其中对雪梅的运用。

1.《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解析:•诗作者通过描绘孤舟蓑笠翁独自钓鱼的情景,表达了雪梅孤高、寂静的美。

•“独钓寒江雪”一句中,雪梅被用来象征孤独的美和高洁的品质,这与雪梅在诗词中的象征意义相呼应。

2.《白日依山尽》——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解析:•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人的追求不息、不断向上的精神。

•“更上一层楼”一句比喻人在不断追求进步中不断超越自我,与雪梅的高洁、孤高之美相呼应。

《咏雪》世说新语二则

《咏雪》世说新语二则

《咏雪》世说新语二则汇报人:日期:CATALOGUE目录•引言•《咏雪》的文学赏析•《世说新语》中与《咏雪》相关的故事•文化内涵与价值观•艺术表现与创作技巧•结语01引言时代背景作品产生于东晋时期,当时士族阶层盛行清谈之风,追求优雅与风韵。

《咏雪》便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体现了士人们对自然的赞美与体悟。

文化背景东晋时期,文学艺术繁荣,诗歌创作尤为兴盛。

《咏雪》作为当时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东晋诗歌的高度成就。

作品背景介绍作者为刘义庆,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出身名门望族,曾任官职。

姓名与身份刘义庆在文学、书法等领域均有很高造诣,其作品风格独特,深受后人喜爱。

他所写的《咏雪》更是成为千古绝唱,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成就与影响《咏雪》的作者介绍性质与内容《世说新语》是一部记录魏晋时期士族阶层言谈举止的笔记体小说集,主要收录了当时名士的言行、趣闻轶事等。

作品通过对士人生活的描绘,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貌。

影响与价值《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历史、文化、文学等方面的重要资料,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同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也为后世文学艺术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世说新语的相关介绍02《咏雪》的文学赏析《咏雪》中,雪是主要的意象,诗中通过雪的纯洁、纷飞、覆盖大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雪的深深赞美。

诗中的意象分析雪的意象诗中的自然意象除了雪之外,还包括寒风、枯枝等,这些意象与雪相互映衬,共同构造出一幅生动的冬日画卷。

自然的意象诗人通过刻画雪中的人物,如独行的旅者、披雪的农夫等,展现了人们在雪中的生活状态,进一步增强了诗的画面感。

人物的意象孤独与寂寥诗中也流露出一种孤独与寂寥的情感,雪中的独行旅者、披雪的农夫,都给人一种孤独的感觉,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寥。

对雪的赞美诗中充满了对雪的赞美之情,诗人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表达对雪纯洁、美丽、力量的赞美。

生活的艰辛与坚韧诗人在描写雪中的人物时,也表达了对生活的艰辛的认知,但同时也展现出人们在艰辛中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 艺 评 论
文|金希晨
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雪”的意象
摘要:意象,是中国古典文学和传统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借助意象营造意境是古典文学中惯用的手法。

本文着重探讨雪如何从物象转化为意象、“雪”意象如何表达作者的情绪、“雪”意象如何营造空灵的意境,从而概括总结出意象在中国古典美学以及现代美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雪;意象;意境;禅
意象是指对象的感性形象与自己的心意状态融合而成的蕴于胸中的具体形象。

意象起源于《周易》的为意“立象”,这种象是心理学层面上的象征意象。

到了刘勰的“窥意象而运斤”之说,意象才真正成了艺术实践中的美学范畴,具有审美想象中的形象的意义。

[1]
文艺创作过程中意象又称为“审美意象”,是想象力对实际生活所提供的经验材料进行加工生发,从而在作者头脑中形成的形象显现。

[2]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意象主要由以下几类事物组成:植物,动物,器物,自然现象,人的行为活动,颜色,地点和其他。

所有这些意象都有其代表的特定含义,如梅兰竹菊被誉为花中四君子。

文人大多会组合多种意象以渲染气氛,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但更高超的艺术家会通过意象表达哲理观念,正如宗白华先生所说,中国自六朝以来,艺术的理想境界却是“澄怀观道”(晋宋画家宗炳语),在拈花微笑里领悟色相中微妙至深的禅境。

[3]所以本文选取了古代文学作品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雪”这一意象,来探讨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意象论。

雪是一种自然现象,因其色白、晶莹剔透,所以或被作为美好高洁的象征,或被用来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这是“雪”意象最常见的用法。

前者如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将飘散的雪花比作飞舞的柳絮,给凛冽寒冬平添了几分生机盎然的春意。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此句也被后人奉为咏雪的名句。

后者如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在生产力落后、靠天吃饭的古代社会,人们相信“瑞雪兆丰年”,雪的降临往往使人们欣喜若狂,如韩愈《春雪》“呈丰尽相贺,宁止力耕家”。

还有以雪来表达诗人闲适心情的诗句,如白居易《问刘十九》“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这些都是“雪”意象作为美好象征的代表诗句。

“雪”意象既可以是美好高洁的象征,也可以是压迫摧残的象征,如《水浒传》第九回和第十回三次写雪,“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雪
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仍旧
迎着朔风回来。

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意
在表现林冲逆来顺受的性格被逼迫至临界点,金
圣叹评此处“写雪妙绝”。

这也是“雪”意象
较为独特之处,一个意象有褒贬两种含义。

“雪”意象在表现作者情绪方面,常被用
来渲染离别时凄酸忧愁的氛围。

上文提到的《白
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东门送君去,去
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
处”,将此前对于降雪的惊奇与欣喜一扫而空,
取而代之的是友人离去的孤独与寂寞;还有高适
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
纷纷”,雪中送别的情景使人顿生凄楚之感。

物象因人的思想、情感而成为意象,意象又
被艺术家用来抒发情感、表现哲理,并在与生命
的融合中升华为最高心灵境界——禅境。

由此,
“雪”意象还承载着艺术家对宇宙人生的思考,
传达出佛教中“空”的观念,直至到达空灵、禅
的境界。

《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雪”意象
最后一次出现:“那天乍寒小雪,贾政还欲往前走,
只见白茫茫一片旷野,并无一人”。

他“只不言语,
似喜似悲”。

曹雪芹多次利用“雪”意象表现“空”
的主题。

在结构上从“菱花空对雪澌澌”到“闲
庭曲槛无余雪”,从“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到“白茫茫一片旷野,并无一人”,均为前后关合,
共同用雪这一意象升华出“空”的主题。

再看张岱《湖心亭看雪》:“大雪三日,
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
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
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寥寥数语,就将大雪后万籁俱寂,天云山水共一
色的西湖雪景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其中,又以
“痕”、“点”、“芥”、“粒”这几个量词
的运用最妙,使人有天地万物不过沧海一粟的感
慨,此句并未直接写雪,却处处展现雪的存在。

只是到这,却也还未达禅之境界。

宗白华曾说,
李、杜境界的高、深、大,王维的静远空灵,都
植根于一个活跃的、至动而有韵律的心灵。

[4]“到
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
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
有痴似相公者!’”读至此,顿使人感慨末句
为画龙点睛之笔。

借舟子之口,点出一个“痴”
字;又以相公之“痴”与“痴似相公者”相比较,
把一个“痴”字写透。

意象虽属中国传统美学范畴,但当代美学
同样也应该有中国自己的品格。

在全球化的语境
下,以意象为本体探寻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平等
对话的基点,这也有利于为树立和传播中国的文
化形态提供基础的理论支撑,对构建现代美学体
系开阔了思路。

“温故而知新”,只有认识意象,
把它运用到除传统古典艺术之外的戏剧、电影、
电视甚至新媒体艺术中,中国艺术、中国美学才
会继续保持生命力,并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简介:金希晨(1992~),女,上海
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艺术硕士,研究方向为
广播电视。

参考文献
[1]王向峰.从《周易》到宗白华的意象论——
中国意象范畴的历史分析[J].辽宁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03,(1).
[2]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
民出版社,2005:129.
[3]宗白华.美学散步[ M].上海:上海人
民出版社,2005:150.
328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