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地理学复习题

合集下载

植物地理学复习题-(2)2012.11

植物地理学复习题-(2)2012.11

植物地理学复习题第1大题:单项选题(请在下面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1、热带雨林的土壤类型为()。

A.黄壤 B.红壤 C.砖红壤 D.灰化土2、()的乔木层植物叶片排列方向与入射光线垂直。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热带雨林3、胎生植物是()的一个特殊现象。

A 热带雨林B 红树林C 常绿硬叶林D 常绿阔叶林4、在自然界,()是最为广泛的种群分布格局。

A. 均匀分布B. 集群分布C. 随机分布5、当一个种群中幼龄个体数占的比例较大,老龄个体所占比例较小时,该种群属于()。

A 稳定种群B 增长种群C 衰退种群6、某种植物向环境中释放次生代谢物,排斥其它植物生长的现象称为()。

A 他感作用B 抑制作用C 竞争D 领域性7、形成"赤潮"的种群动态是 ( )。

A 不规则波动B 周期性波动C 种群爆发D 生态入侵8、赤潮的形成主要与下列哪种因素的关系最为密切?()A. CO2浓度升高B. 水体温度变化C. 水体富营养化D.水体重金属污染物9、从以下答案中选择拉丁文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 V ar. majior N.E.B.所表示的命名内容.()A.变型;B.变种;C.亚种;D.品种.10、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是: ()。

A.群丛;B.种群;C.种;D.群系.11、选择生长在高光强环境中的C4植物光合特点. ()A.光补偿点较高,光饱和点高;B.光补偿点较高,光饱和点低;C.光补偿点较低,光饱和点低;D.光补偿点较低,光饱和点高.12、在自然界,有一部分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分别在细胞的不同部位进行二氧化碳吸收,固定和有机物的合成, 请从下面的植物光合作用类型中选择出来. ()A.C3植物;B.CAM植物;C.C4植物;D.B和C.13仙人掌,霸王鞭分属仙人掌科和大戟科,但它们都以小叶,肉质化的茎来适应干旱生境,这种现象为()。

A.趋同适应;B. 竞争;C. 互利共生;D. 趋异适应.11、14、物种在自然界中最可能分布的地方是()。

植物地理学复习题

植物地理学复习题

植物地理学复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研究生物_与_ 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叫做生态学。

2.在生态学基础理论研究中,优先研究的领域是(全球变化)、(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二、简答题简述现代生态学的特点和发展的主要趋势答:(l)从野外转向室内。

(2)从定性走向定量,从静态到动态。

(3)研究对象两极化,研究重点从经典生态学发展到分子、细胞、景观、生物圈生态学。

(4)从自然生态转向污染生态(或半自然生态),进而发展到对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

(5)从理论走向应用。

三、论述题生态学可用于指导解决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为什么?答:(1)人口问题:对于世界人口增长过快而带来的社会压力,可以用生态学的种群调控原理来控制人口增长,(R0为世代增殖率,T生殖周期),通过世代增值率和增大生殖周期来降低人口增长率。

同时还得加强教育,提高素质,建立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

(2)资源问题:目前世界资源人均占有量少;资源的结构性短缺;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平衡;资源利用不够科学,浪费、损失严重。

合理调配水资源,保障生态用水;调整产业结构,保护和开发资源并举;改变能源结构,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开发环保能源,如风能,水能,太阳能,海洋能。

(3)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垃圾,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日趋突出。

利用生态学原理,实施生态工程,减轻环境现代工业和资源开发带来的污染;保护现有植被,加强林草建设;控制人口增长,实行生态移民;改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减轻对草场的破坏;优化土地利用格局,维护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恶化生态环境需利用生态演替的原理进行人工干扰和自然恢复。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一、名词解释1、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2、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作用的环境要素。

西南大学 2018级 植物地理学 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

西南大学 2018级 植物地理学 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

2017级地理科学专业《植物地理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一、名词解释1.种2.生态位3.冷害4.群落的最小面积5.地带群落交错区二、判断题1.种群是生物存在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2.岛屿面积相同,距离近者较快达到平衡,保留种数也多。

3.起源于沈阳的植物移植到北京种植,会提前开花。

4.光补偿点是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候的点。

5.植物群落分类的基本单位是植被型。

6.天山的基带植被类型是草原。

7.演替的方向可以预测。

8.适度干扰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9.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与光照强度密切相关。

10.垂直带谱与海拔有关,与经纬度无关。

三、选择题(A、B、C、D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答案,多选、少选、选错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面植物的命名正确的是()A.Populus alba L.B.Populus alba L.C.populus alba L.D.populus alba L.2. 下列选项中,哪些是被子植物所特有的特征()A.种子B.花粉管C.花和果实D.双受精3. 生活型谱组成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地下芽植物﹕一年生植物为1%﹕22%﹕60%﹕15%﹕2%,最可能是哪种植物群落类型()A.草原B.荒漠C.稀树草原D.苔原4.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高等植物是()A.海带B.银耳C.肾蕨D.毛竹5. 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红树林的特征()A.支柱根B.呼吸根C.胎生D.泌盐6.垂直带谱是间断的,是因为可能缺少()A.夏绿阔叶林带B.常绿阔叶林带C.针叶林带D.灌木林带7. 下列选项中,哪些因素会影响植物分布区的变化()A.气候变化B.板块运动C.地形变化D.人类活动8. 下列选项中,属于温带地带性植被的是()A.夏绿阔叶林B.草原C.寒温性针叶林D.暖性针叶林9. 热带季雨林的土壤类型不包括()A.砖红壤B.赤红壤C.石灰性土D.黄壤10. 下列选项中,属于苔原植被特征的是()A.通常为多年生植物B.花色鲜艳C.植株矮小D.苔藓典型四、辨析题1. 寒温性针叶林与暖性针叶林2. 生态型与生活型五、简答题(任选两题作答)1. 简析极地植物矮小的原因。

高中地理学考复习7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练习含答案

高中地理学考复习7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练习含答案

训练7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一、单项选择题江西庐山共有2 000多种植物,垂直分布特征明显。

主峰汉阳峰(29°N,116°E)海拔1 474米。

下图为庐山汉阳峰植被、土壤垂直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庐山山麓的典型自然土壤是()A.黑土B.水稻土C.红壤D.黄棕壤2.庐山300~900米典型植被的形态特征是()A.叶质坚硬,树皮厚B.革质叶片,具光泽C.板状根大,树干长D.分层简单,藤本多榕树是福建省的省树,叶薄革质,老树常有气根垂直向下生长,有辅助呼吸的作用,形成“独木成林”的景观。

据此完成3~4题。

3.榕树属于的植被类型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亚寒带针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4.榕树长出气根辅助呼吸,是为了适应当地()A.气候干旱,蒸发量大B.气候湿润,降水量大C.地形陡峭,土层薄D.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下图为浙江省森林土壤剖面图。

据此完成5~6题。

5.甲层为()A.母质层B.淋溶层C.有机层D.淀积层6.与水稻土相比,该土壤()A.呈现相对均匀的黑色B.受人类活动影响更大C.有机质含量相对较低D.保水保肥的能力较强下图为某地植被景观,该景观分层现象明显,树木高大,常有板状根和茎花。

据此完成7~8题。

7.该景观为()A.热带雨林B.热带草原C.常绿阔叶林D.落叶阔叶林8.导致该景观垂直分层现象明显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B.光照C.土壤D.水分位于赤道地区的亚马孙河流域,保存了现今世界上最大的原始森林。

图1为该流域位置图,图2为某段河道及两岸植被景观。

据此完成9~10题。

图1图29.亚马孙河流域原始森林植被的主要特征是()①垂直结构发育②树种单一③有茎花现象④有明显的季相变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10.关于图2中曲折河道的叙述,正确的是()A.流水侵蚀河床显著B.河水流速快,常形成牛轭湖C.一般位于河流的源头D.凹岸不断侵蚀,凸岸不断堆积喜马拉雅山脉上生长着一种植物——塔黄。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自己整理)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自己整理)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整理)1.植物地理学:植物地理学是研究⽣物圈中各种植物和各种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物圈各结构单元(各地区)的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物圈:地球上所有⽣物(植物、动物、微⽣物及⼈类)赖以⽣存的⽣活领域与范围的总合,称为⽣物圈。

3.细胞:是⽣物体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基本单位。

4.原核植物:植物体由原核细胞组成的植物,包括蓝藻和细菌。

5.真核植物:植物体由真核细胞组成的植物。

6.⾼等植物:在形态上有根茎叶分化,构造上有组织的分化,⽣殖器官多细胞,合⼦在母体内发育胚的植,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植物。

7.低等植物:在形态上⽆根茎叶分化,构造上⽆组织的分化,⽣殖器官单细胞,合⼦发育时离开母体,不形成胚,包括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植物。

8、物种:种是起源于共同祖先,具有相同的形态学、⽣理学特征和有⼀定⾃然分布区的⽣物类群。

具有⽣殖隔离和地理隔离的特性。

9.植物分布区:分布区是⼀个种系或任何分布单位(种、属、科等)在地表分布的区域。

10.植物区系:是某⼀地区、或者某⼀时期、某⼀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的总称。

11.植物区划:利⽤各种植物区系成分分析⽅法把那些植物区系种类组成、地理成分与起源、不同等级的特有性与发展历史相似的地区合并,并按照相似程度、关系密切程度,分成若⼲等级,便是植物(区系)区划。

12.⽣物⼊侵:⽣物由原⽣地经过⾃然或⼈为途径侵⼊另⼀新环境,对⽣态系统和⼈类健康造成损害或⽣态灾难的过程。

13.环境:环境指某⼀特定⽣物体或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物体或⽣物群体⽣存与活动的外部条件的总和。

14.⽣态因⼦:环境因⼦中⼀切对植物的⽣长发育⽣殖⾏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15.⽣存条件:⽣态因⼦中⽣物⽣存不可缺少的因⼦称为⽣存因⼦16.⽣境:⽣物个体或群体⽣活区域的⽣态环境与⽣物影响下的次⽣环境统称为⽣境。

17.限制因⼦:那些对植物的⽣长、发育、繁殖、数量和分布起限制作⽤的关键性因⼦18.⽣态幅:⽣物对每⼀种⽣态因⼦都有⼀个耐受范围,即有⼀个耐受上限与耐受下限,上限与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态幅。

树木学复习题部分答案(自然地理学)

树木学复习题部分答案(自然地理学)

树木学练习题(自然地理学专业)一、写出下列树种拉丁文自行整理二、名词解释1、天然分布与栽培分布:天然分布区——树种依靠自然繁殖、侵移和适应环境能力而形成的分布区。

栽培分布区——因人类需要而认为自别处引种而形成的分布区。

2、连续分布与间断分布间断分布区——树种个体星散分布于一些不连续的区域,形同岛屿。

连续分布区——分布区连片而无明显间隔。

3、水平分布与垂直分布垂直分布区——树种在海拔高度上所占的分布范围水平分布区——树种在地球表面依纬度、经度所占的分布范围4、学名:学名是指用拉丁文书写的符合《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各项原则的科学名称,每种植物只有一个,也只能有一个学名5、树种生物学特性: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个体发育)生长周期的各个阶段的形状表现称为树木的生物学特性,它包括树木由种子萌发,经苗木、幼树,逐渐发育到开花结果,直到最后衰老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的发展规律6、树种生态学特性:是指树木在长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与周围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特性,其内涵包括环境对树木的影响和树木对环境的要求及作用。

生态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土壤、地形和生物四个方面。

(或指树木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适应性。

)7、总状花序:花序轴单一,较长,由基部向顶部生有近等长花柄的两性花8、肉穗花序:基本结构与穗状花序相似,但花序轴膨大,肉质化,其上着生许多无柄的单性花.9.葇荑花序:无梗的单性花排列于一不分枝的花轴上,成熟后通常整个花序或果序同时脱落,如垂柳等。

穗状花序:无梗或近无梗的两性花排列于一不分枝的花轴上,如车前等。

10.伞形花序:具有等长花梗的各花着生于花轴顶端的一点,并呈伞状向四周张开,如五加科的一些植物。

若其分枝再形成以伞形花序,则称为复伞形花序,如伞形科一些植物。

伞房花序:于总状花序类似,但由上而下各花的花梗一次渐长,且使各花几处于同一平面上,如苹果。

若其每一分枝又形成以伞房花序,则称为复伞房花序,如石楠等。

植物地理学

植物地理学

1.物种:可发育的自然群体,与其他自然群体之间是生殖隔离的。

2.个体发育:指某种生物从其生命的某个阶段开始,经过萌化,生长,分化,发育,成熟和繁殖等一系列形态和生理的发展变化,再出现和开始那个发育阶段相同的第二代的全过程。

3.系统发育:一种生物或一类生物类群,在地球上的发生,发展进化和衰亡的历史过程。

4.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两者不可分割,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的前提基础,同时,任何个体发育也受系统发育的影响和制约。

新一代的个体既有继承和保持上一代个体特性的遗传性,又或多或少不同于上一代的变异性。

一种生物的个体发育,在很多方面受其祖先的遗传物质所控制,而且在个体发育的过程中往往重现其祖先的某些特征。

5.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包含于起源于共同祖先,形态和生物学特征极为相似的植物个体。

亚种:一般认为是一个种内的类群,在形态多少有变异,并具有地理分布上,生态上或季节上的隔离,这样的种群极为亚种。

种内如有某些个体积累了一定的形态变异,而且比较稳定,又分布在一定空间地域,据此可划分为变种。

如果一些个体,虽有形态变异,但零星分布(没有一定分布区)可列为变型。

物种内具有共同来源和特有性状,经过长期演变,其遗传性稳定,且具有同一共性的物种。

6.植物分类原则:人为依据植物经济用途和形态、习性的一个或几个特点;自然是利用现代自然科学的先进手段,从比较形态学、比较解剖学等不同角度。

7.原核生物特征:均是单细胞生物,没有核膜包围核质,没有质体、线粒体等细胞器,细胞壁简单,由非纤维组成,繁殖方式为细胞直接分裂(无性繁殖),包括细菌门和蓝藻门8.苔藓植物门特征:植株通常呈叶状或茎叶分化,自养型,营光合作用,没有完善的输导组织(维管束),没有根的划分,只有简单的假根,吸收功能全部由营养体表面执行。

孢子繁殖,配子体生存能力强,孢子体弱小,有胚,细胞分化不完全。

葫芦藓,黑藓,地钱。

9.蕨类植物门特征:体内有专营输送水分和营养物质的组织—维管束,形成根、茎、叶等营养器官。

植物学考试题库

植物学考试题库

植物学考试题库1. 植物分类a. 请简要介绍植物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b. 根据植物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将植物分为哪几类?请分别描述这几类植物的特点和代表性的植物。

c. 请简要介绍植物地理区系分类的原理和方法。

2. 植物形态学a. 请简单描述植物的根、茎和叶的主要特征和功能。

b. 请解释植物的生长方式和植物器官的生长方式。

c. 对于不同类型的叶子(如单叶、复叶、鳞片叶等),请分别描述其形态特征和功能。

3. 植物生理学a. 请简要介绍植物的生理生长过程,包括原基生长和分裂生长。

b. 请解释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c. 植物生长受哪些外界因素的影响?请以光、温度和水分为例进行讨论。

4. 植物繁殖a. 简要介绍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方式。

b. 请描述植物的花的结构和主要功能。

c. 请解释植物的雌雄异株和雌雄同株的现象,并结合具体植物进行说明。

5. 植物生态学a. 请解释植物的生物群落和生态位的概念。

b.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c. 解释植物的适应性进化和共存竞争原则的相关概念。

6. 植物资源与保护a. 请简要介绍植物资源的分类和价值。

b. 描述当代社会对植物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c. 请以某种濒危植物为例,描述其保护现状和挑战。

7. 植物学的研究方法a. 介绍常用的植物野外调查和实验方法。

b. 简要阐述分子生物学在植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c. 基于你对植物学的了解,提出你认为的创新性的植物学研究方法。

8. 植物学研究的意义a. 请阐述探索植物学的研究对人类社会的贡献。

b. 植物学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有何作用?c. 请结合植物学的进展和应用,谈谈对未来植物学研究的展望。

这是一个植物学考试题库,涵盖了植物分类、形态学、生理学、繁殖、生态学、资源与保护、研究方法以及意义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回答这些问题,你可以系统地了解植物学的各个方面知识,并对植物学的研究意义和应用有更深入的理解。

植物地理思考与练习题

植物地理思考与练习题

《植物地理学》思考与练习题绪论1、植物地理学的定义。

2、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及内容有哪几方面?植物区系、植物群落和植被的主要区别是什么?3、植物地理学的分支学科有哪些?与植物地理学关系密切的学科有哪些?4、简要介绍植物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5、什么叫生物圈?为什么说植物在生物圈中具有重要的地位?6、举例说明植物具有指示作用。

7、阐明植物地理学与植物学、生态学的关系。

第一章1.植物分类的目的是什么?2.什么叫物种?什么是种群?3.植物分类的原则和依据是什么?4.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和阶层系统是怎样的?5.植物如何命名?6. 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有何区别?比较原核生物、藻类、地衣、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的形态结构及其生活史特征。

7. 什么是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二者有何关系?8、简述被子植物发展与主要地球环境特征。

9.简述被子植物系统进化的总趋势。

10、为什么说木兰科是被子植物最原始的类型,而菊科和兰科分别是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中最进化的类型?11、为什么说被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级的类群?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有何区别?第二章1、名词解释:植物区系,分布区,分布中心或多样性中心、生态入侵2、影响植物分布区变化的宏观因素有哪些?环境演变对植物分布区的变化有何影响?3、物种是如何形成的?简述异地物种的形成与分布。

4、如何进行植物区系成分分析?5、简述世界植物区系分区概况。

6、简述中国植物区系组成及特征。

7、影响岛屿植物区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8、生态入侵的主要途径有哪些?入侵植物对环境的影响。

9、阐明间断分布的成因。

10、阐明特有分布的类型及其成因。

第三章1、解释:环境、生态环境、生态因子、生存条件、适应,生态幅、驯化、植物的需求性,光补偿点,光饱和点,三基点温度,物候,需水量,生活型,生态型、生活型谱、有效积温法则、C3植物、C4植物、CAM植物、生理性干旱2、生态因子怎样分类?3、简述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地理科学 植物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地理科学 植物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植物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地经过自然或者人为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环境,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损害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2.植物区系:是一定地区所有植物种类的总和。

3.世界种:少数种类植被的分布遍及世界各地,称为世界种。

4.建群种: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优势种。

优势层中的优势种成为建群种。

5.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植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营养等。

6.种群:植物种内的个体常分为若干群,每个群成片的分布在某个地段内,即各群在空间上互有间断,称为种群。

7.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

8.非地带性植被:指在一定的气候带或大气候区内,因受地下水、地表水、地貌部位或地表组织物质等非地带性因素影响而生长发育的植被类型。

9.群落演替:是指在某个地段上一个植物群落被另一个植物群落代替的过程。

10.隐花植物11.垂直带谱:是指山地自下而上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的垂直自然带系列。

12.优势种:指群落中占有优势的种类,它包括群落每层中在数量,体积上最大,对生境影响最大的种类。

13.热补偿点:净光合为零时(CO2收支平衡)的温度,称为热补偿点。

14.有效积温:生物学零度以上的日平均温度的累加,称为有效积温。

15.植物内稳态:指植物控制小环境(包括微环境和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

16.垂直地带性:随着山地高度的增加,气温随之降低,从而使自然环境及其成分发生垂直变化的规律。

称为垂直地带性。

17.物种多样性:是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它们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是生物多样性的简单度量,只计算给定地区的不同物种数量。

18.显花植物19.世代交替:植物生活史中产生孢子的孢子体世代(二倍体世代),和产生配子的配子体世代(单倍体世代)有规律的交替出现的现象20.植物分布区:地球上的每种植物通常都有很多个体,它们分别分布在一定的地域上,这个地域就是该种植物的分布区21.地理残遗种22.光周期现象:指的是植物长期生活在具有一定光照长短变化格局的环境中,借助自然选择和进化,形成了各类植物所持有的对日照长短变化的反应方式。

(完整版)植物地理学复习重点

(完整版)植物地理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1.1、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作为生物圈基本组成要素之一的植被。

植物地理学的基本任务:阐明地球上植物和植被的分布的基本规律。

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地球上植被的组成结构、动态变化和分级分类;植被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植物分布区和植物区系的形成和演变;岛屿植物为主的拓展和灭绝等。

1.2植物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植物地理学与植物学:植物地理学研究植物和植被的空间分布规律,植物学是植物地理学的基础。

植物地理学与生态学:生态学研究植物群体与环境的关系,特别关注环境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2、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植物是生产者;2.植物参与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3.植物为大的某些生物提供的赖以生存和繁衍后代的场所和物质基础。

4.植物是环境的构造者。

(表现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土壤的形成、群落的演替、净化环境等方面。

)第二章植物形态结构与基本类群2.2细胞类型:原核细胞:直径为0.2〜10卩m,没有核膜将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隔开,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原核生物。

真核细胞:具有细胞器和细胞核,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真核生物。

古核生物: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名称,表示一类生活在极端特殊环境中的细菌。

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其功能具有一致性和相关性。

2.3.细胞器:是在细胞基质中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微结构。

2.4植物的组织1分生组织(具有持续分裂能力的细胞群)位置: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

2成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分泌组织。

2.3植物的器官器官(organ):是由多种组织构成、在外形上有显著形态特征和特定功能、易于区分的部分,是组成植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器官的类型营养器官(vegetative organ):根、茎、叶生殖器官(reproductive organ ): 花、果实、种子根的类型一株植物根的总体称为根系,包含主根及它分支的各级侧根、或不定根或它分支的各级侧根。

《植物地理学》习题集

《植物地理学》习题集

《植物地理学》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解释下列名词植物地理学生物圈二、问答题1.阐明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对象什么?它研究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3.阐明植物地理学与植物学和生态学的关系?4.植物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第二章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基本类群一、解释下列名词物种双名法孢子植物种子植物高等植物低等植物颈卵器植物维管植物茎叶体植物叶状体植物世代交替同形世代交替异形世代交替无性世代有性世代孢子体配子体无性生殖有性生殖个体发育系统发育原核植物真核植物裂生多胚现象简单多胚现象显花植物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二、填空题1. 蓝藻细胞由()和()组成,在电镜下观察前者分为()层,后者分化为()和()两部分。

2.葫芦藓的蒴帽前身是(),属于()部分,具有()作用。

3. 葫芦藓的配子体可分成()、()和()三部分,孢子体可分成()、()和()三部分,孢蒴可分为()、()和()等结构。

4. 苔藓植物在其生活史中是以()发达,()处于劣势,()寄生在()上为显著特征,另一个特征是孢子萌发先形成()。

5. 地钱的营养繁殖主要是(),其生于叶状体背面中肋上的()中。

6. 地钱雄生殖托的托盘呈(),雌生殖托的托盘呈()。

葫芦藓植株上产生精子器的枝形如(),产生颈卵器的枝形如()。

7. 从蕨类植物开始,植物体已经有了真正的()、()和()的分化和()的分化,生活史中()体和()体都能独立生活,但()体占优势。

8. 蕨类植物的有性生殖器官为()和(),无性生殖器官为()。

9. 大多数真蕨植物的每个孢子囊群还有一种膜质的保护结构,叫做()。

10.蕨类植物的主要营养体属于()体。

11.裸子植物在植物界的地位介于()和()之间,其主要特为()、()、()()和()。

14. 裸子植物通常可分为()、()、()、()和()等五纲。

18. 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进化,这主要体现在被子植物具有如下五个方面的特征∶()、()、()、()和()。

《植物地理学》第二三四五章作业

《植物地理学》第二三四五章作业

2017212655 刘欣悦《植物地理学》第二、三、四、五章作业第二章作业一、名词解释7、世界种:少数种类植物的分布遍及世界各地,称为世界种。

8、成对种:异地分化的亲缘很近的两个种所呈现的地理隔称为成对种。

9、归化植物:区内原无分布,而从另一地区移入的种,且在本区内正常繁育后代,并大量繁衍成野生状态的植物。

二、简答题7、更新世植物避难所主要有哪些地区?中国华中和西南山地、北美东南和西南部、地中海东部山地和高加索山地。

第三章作业一、名词解释1、生态因子:环境中对植物生长、发育、升值、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

2、限制因子:限制植物生长和繁殖的关键性生态因子。

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植物所能忍受的最低限度,就成为这种植物的限制因子。

3、生态类群:相似环境下,由对某一生态因子需求性和耐受力相似,并具有一致适应性特征(如生理、形态、结构以及物候等)的多种不同植物组成的类群。

4、光补偿点:随着光照增强,光合作用不断增强,当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为光补偿点。

5、光饱和点:当光强继续增强超过一定范围后,光合速率增加变慢,直到停止时达到最大值的光强。

6、生态型:指同一物种的不同类群长期生活在不同生态环境产生趋异适应,成为遗传上有差异的、适应不同生态环境的类群。

7、变水植物:没有良好的保护组织,体内水分完全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绝大多数植物均不能忍受过量的失水,其含水量变幅较小,为恒水植物。

只有很少数的低等植物,如地衣、瓦松等可耐受严重的干旱,并可以重新吸水恢复生长,称为变水植物。

8、水体富营养化:指由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包括天然富营养化和人为富营养化。

9、生活型:根据植物的形态结构与综合适应特征来划分植物类群称为生活型。

10、寄生:寄生指一种植物寄居于另一种植物的体内或体表,从而摄取寄主的养分和水分维持生命的现象。

11、共生:植物间的共生关系表现为异种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补充,属于对双方有利的互利共生关系。

植物地理学期末考试重点陕师大

植物地理学期末考试重点陕师大

植物地理学期末考试重点陕师大一、名词解释:1.生物圈:生物作为自然环境的有机成分,形成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结构——生物圈。

2.原核生物:指细胞核的核质和细胞质之间不存在明显的核膜的一类原始生物。

3.真核生物:指核质与细胞质之间存在明显的核膜的生物。

4.苔藓植物:无真正的根、茎。

叶分化的一类自养型的高等植物中的低等类群。

5.蕨类植物:又称羊齿植物,是高等植物中靠孢子繁殖的一个低等类群。

6.隐花植物:相对于显花植物而言,指不产生种子而以孢子繁殖的植物称之为隐花植物。

7.有花植物:亦称显花植物,指靠种子繁殖的植物。

8.种子植物:相对于孢子植物而言,可形成种子并靠种子繁殖的高等植物类群。

9.裸子植物:胚珠没有包被而裸露的一类高等植物,如松杉类等。

10.被子植物:胚珠包藏于子房中的一类高等植物类群。

11.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胚具有二片子叶的一类高等植物。

12.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胚具有一片子叶的一类高等植物。

13.环境:从各个方面影响中心事物的外界动力和物质的总和称之为环境。

14.环境因子:生物有机体以外的所有环境要素称之为环境因子。

15.生态因子:影响生物的形态和分布的环境条件称之为生态因子,可分为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

16.生态环境:由各种生态因子构成的生物的生活环境称之为生态环境。

17.生境:生物的个体、种群或群落所处的具体地段称之为生境。

18.非生物因子:气候、土壤、地形等生态因素称之为非生物因子。

19.生物因子:植物、动物、人为等生态因素称之为生物因子。

20.最低量定律:在植物生活中需要量少而必需,同时又决定着生物量的化学元素称之为最低量定律。

21.限制因子: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称之为限制因子。

22.光周期:每天昼夜的相对长度影响植物生长的现象称之为光周期。

23.旱生植物:能耐受较长时间或较严重的水分亏缺的一类植物称之为旱生植物。

24.中生植物:不能忍受严重干旱或长期水涝,仅在水分供应适中的条件下才能生长良好的一类植物称之为中生植物。

植物地理学复习

植物地理学复习

一个地区内全部植物种类总体称为这一地区的【植物区系】一个地区内所有植物群落共同形成植被覆盖层称为【植被】【植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圈中各种植物和各种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各地区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包含若干起源于共同祖先,形态和生物学特征极为相似的植物个体。

特征:可育的自然群体,种间生殖隔离【种群】植物体内的个体常分成若干群,每个群成片的分布在某个地段内,即个群在空间上互有间断。

【亚种】种内个体在地理和生殖隔离初期形成的群体。

有一定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区,亦称地理亚种。

【变种】种内某些个体积累了一些形态变异而且比较稳定又分布在一定空间地域。

【变型】个体有形态变异,但零星分布(没有一定分布区)分类:按等级高低顺序,生物分类单位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有亲缘关系的各个种)、种。

命名属名大写斜体+种名小写斜体+姓氏正体原核生物细菌蓝藻真核藻类绿藻红藻褐藻硅藻真核菌类木耳竹荪茯苓银耳灵芝蘑菇冬虫夏草地衣石耳先锋植物对SO2敏感苔藓蕨类种子植物裸子(胚珠裸露)苏铁、银杉、松杉、买麻藤被子(心叶)植物群落:在一定空间内各种植物之间形成的有规律的组合,在不同环境形成的特殊空间结构。

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的主要区别:低等植物:1、大部分生活在水中潮湿处2、植物体结构简单,为单细胞体或多细胞体,无根,茎,叶的分化,无维管束构造3、雌性生殖器官为单细胞4、生殖过程简单,有性生殖的合子萌发不形成胚而直接形成植物体。

高等植物:1、多数陆生、少数水生2、植物体形态结构复杂,有根,茎,叶分化,除苔藓外有维管束构造3、雌性生殖器为多细胞的4、有性生殖的合子发育成胚,再生长成新的植物体。

植物区系是某一地区,或者是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物等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

分布区是一个种系或任何分类单位(种,属、科等)在地表分布的区域。

植物分布区的研究方法:1、研究目的2、收集资料、研究概况、组织团队3、实地调查4、资料、归类、制图5、专家咨询,评议6、补充调查研究7、最后成果。

植物地理学复习题 (1)

植物地理学复习题 (1)

植物地理学复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研究生物_与_ 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叫做生态学。

2.在生态学基础理论研究中,优先研究的领域是(全球变化)、(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二、简答题简述现代生态学的特点和发展的主要趋势答:(l)从野外转向室内。

(2)从定性走向定量,从静态到动态。

(3)研究对象两极化,研究重点从经典生态学发展到分子、细胞、景观、生物圈生态学。

(4)从自然生态转向污染生态(或半自然生态),进而发展到对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

(5)从理论走向应用。

三、论述题生态学可用于指导解决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为什么?答:(1)人口问题:对于世界人口增长过快而带来的社会压力,可以用生态学的种群调控原理来控制人口增长,(R0为世代增殖率,T生殖周期),通过世代增值率和增大生殖周期来降低人口增长率。

同时还得加强教育,提高素质,建立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

(2)资源问题:目前世界资源人均占有量少;资源的结构性短缺;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平衡;资源利用不够科学,浪费、损失严重。

合理调配水资源,保障生态用水;调整产业结构,保护和开发资源并举;改变能源结构,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开发环保能源,如风能,水能,太阳能,海洋能。

(3)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垃圾,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日趋突出。

利用生态学原理,实施生态工程,减轻环境现代工业和资源开发带来的污染;保护现有植被,加强林草建设;控制人口增长,实行生态移民;改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减轻对草场的破坏;优化土地利用格局,维护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恶化生态环境需利用生态演替的原理进行人工干扰和自然恢复。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一、名词解释1、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2、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作用的环境要素。

植物地理学马丹炜第二版课后答案下载

植物地理学马丹炜第二版课后答案下载
二、填空题 1.(细胞壁)、(原生质体)、(2)、(周质)(中央质) 2.(颈卵器)、(配子体)、(保护) 3.(假根)、(茎)、(叶)、基足)、(蒴柄)、(孢蒴)、(蒴 盖)、(蒴壶)、(蒴台)。
4.(配子体)、(孢子体)、(孢子体)、(配子体)、(原丝 体)。 5.(胞芽)、(胞芽杯) 6.(边缘波状的圆盘状)、(边缘指状深裂的圆盘状)、(一朵小 花)、(顶芽) 7.(根)、(茎)、(叶)、(组织)、(孢子体)、(配子体)、 (孢子体) 8.(精子器)、(颈卵器)、(孢子囊) 9.(孢子囊群盖) 10.(孢子体) 11.(蕨类植物)、(被子植物)、(孢子体发达)、(具有裸露的胚 珠)、(孢子叶聚生成球花)、(配子体退化,寄生在孢子体上)、 (形成花粉管)(具有多胚现象) 12.(裂生多胚现象)、(裂生多胚现象) 13.(密被褐色茸毛、先端羽状分裂,基部柄状)、(珠领),(珠 鳞)、(珠托)、(套被)、(心皮) 14.(苏铁纲)、(银杏纲)、(松柏纲)、(红豆杉纲)、(买麻藤 纲) 15.(针叶植物)、(球果)、(球果植物) 16.(新一代孢子体)、(雌配子体)、(老一代孢子体 ) 17.(分离)、(半合生)、(合生) 18.(具有真正的花)、(具有雌蕊,形成果实)、(具有双受精现
造基本相同。 异形世代交替:在有世代交替的生活史中,配子体和孢子体的形态构 造不同。 无性世代:植物的孢子体发育阶段,称为无性世代(孢子体世 代) 有性世代:植物的配子体发育阶段,称为有性世代(配子体世 代)。 孢子体:双倍体的植物体,因行无性生殖即孢子生殖,故称为孢子 体。 配子体:单倍体的植物体,因行有性生殖即配子生殖,故称为配子 体。 无性生殖:植物营养生长到一定时期,进入生殖生长阶段,产生具有 生殖功能的细胞,这些细胞不经过两性的结合可直接发育成新个体, 这种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 通过两性细胞的结合形成新个体的一种繁殖方 式。 个体发育:指某种生物从它生命中的某一个阶段(孢子、合子、种 子)开始,经过一些发展阶段,再出现当初这个阶段的整个过程,其 中包括形态和生殖上的各个方面的发展变化。 系统发育:即生物种族的发展史。可以只一个类群形成的历史,也可 以指生命在地球上起源和演化的整个历史过程。 原核植物:植物体由原核细胞组成的植物,包括蓝藻和细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地理试题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地理试题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地理试题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是地中海气候下的典型植被,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以下是一份关于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的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
1.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主要分布在哪个气候区?
A. 热带雨林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 热带季风气候
D.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2.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A. 叶子较大,表面光滑
B. 叶子较小,表面有蜡质层
C. 四季常绿,无明显的落叶季节
D. 夏季落叶,秋季生长茂盛
3.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什么?
A. 全年降水丰富,夏季干燥
B. 全年降水较少,夏季湿润
C. 全年降水丰富,冬季干燥
D. 全年降水较少,冬季湿润
二、简答题
1.请简述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的形成条件。

2.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对当地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
3.如何保护和恢复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三、论述题
1.论述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2.分析地中海气候区国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挑战和机遇。

四、分析题
1.分析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在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2.探讨地中海气候区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地理学复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研究生物_与_ 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叫做生态学。

2.在生态学基础理论研究中,优先研究的领域是(全球变化)、(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二、简答题简述现代生态学的特点和发展的主要趋势答:(l)从野外转向室内。

(2)从定性走向定量,从静态到动态。

(3)研究对象两极化,研究重点从经典生态学发展到分子、细胞、景观、生物圈生态学。

(4)从自然生态转向污染生态(或半自然生态),进而发展到对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

(5)从理论走向应用。

三、论述题生态学可用于指导解决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为什么?答:(1)人口问题:对于世界人口增长过快而带来的社会压力,可以用生态学的种群调控原理来控制人口增长,(R0为世代增殖率,T生殖周期),通过世代增值率和增大生殖周期来降低人口增长率。

同时还得加强教育,提高素质,建立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

(2)资源问题:目前世界资源人均占有量少;资源的结构性短缺;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平衡;资源利用不够科学,浪费、损失严重。

合理调配水资源,保障生态用水;调整产业结构,保护和开发资源并举;改变能源结构,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开发环保能源,如风能,水能,太阳能,海洋能。

(3)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垃圾,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日趋突出。

利用生态学原理,实施生态工程,减轻环境现代工业和资源开发带来的污染;保护现有植被,加强林草建设;控制人口增长,实行生态移民;改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减轻对草场的破坏;优化土地利用格局,维护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恶化生态环境需利用生态演替的原理进行人工干扰和自然恢复。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一、名词解释1、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2、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作用的环境要素。

3、生态幅:又称生态价(ecological valence)、耐性限度或适应幅度,是指每种生物有机体能够生存的环境变化幅度,即最高、最低生态因子(或称耐受性下限和上限)之间的范围。

4、生态环境:研究的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中,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5、生境:具有特定的生态特性的生态体或生态群体总是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这一特定环境叫生境。

6、限制因子: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受到某个最小量的因子限制,这个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又因为这个因子的量最小,也称为最小因子。

例如某种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数种因子影响时,其受限制的程度取决于最少(小)的那个因子。

7、驯化:在环境定向压力下生物发生的生态幅变化。

8、协同进化:关系密切的生物在进化上互相适应的现象。

9、内稳态:生物体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10、生物学零度:生物生长发育的起点温度。

11、临界温度:生物低于或高于一定的温度时便会受到伤害,这一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12、冷害:喜温生物在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受到的伤害。

13、冻害:生物在冰点以下受到的伤害叫冻害。

14、霜害:在0℃受到的伤害叫霜害。

15、有效积温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

各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个常数,称为有效积温(K)。

16、趋同适应:是指亲缘关系很远甚至完全不同的生物类群,长期生活在相似的环境中而表现出相似的外部特征,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生态位。

17、光周期现象:生物对日照长短的规律性变化的反应,称为光周期现象。

18、光补偿点:是指植物的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达到相等时的光照强度。

19、生态位:生物在空间、食物及环境条件等资源谱中的位置。

20、基础生态位:能够为某一物种所占据的理论上的最大空间。

21、实际生态位:能够为某一物种所占据的实际上的空间。

22、胁迫:在资源利用曲线上,系统适宜区之外到最低或最高点之间的区间称为耐受区,此时植物要遭受一定程度限制,即胁迫。

在生态学上,胁迫是指一种显著偏离于植物适宜生活需求的环境条件。

23、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植物的光合强度随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加,当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度值。

24、阳生植物:在强光环境中才能生长、发育健壮,弱光条件下生长发育不良,群落的先锋植物均属此类。

25、阴生植物:在弱光下比强光下生长好,强光受害,如许多生蕨类在群落中多处于底层。

26、物候现象:是指生物的生命活动对季节变化的反应现象。

27、趋异适应:同种类的生物当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形成不同的形态或生理特征以及不同的适应方式或途径,这种现象叫趋异适应。

28、生活型:不同种类的植物之间或动物之间由于趋同适应而在形态,生理及适应方式等方面表现出相似的类型。

29、生态型:同种生物由于趋异适应而在形态,生理及适应方式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类型。

30、生理干旱:植物因水分生理方面的原因不能吸收土壤中水分而造成的干旱。

31、先锋植物:在演替的早期阶段,以低生物量和通常低的营养水平为特征的植物。

32、嫌钙植物(:只在缺钙的酸性土壤上才能生长的植物。

33、盐生植物:所谓盐生植物即能在含盐量在3.3bar以上土壤中正常生长并完成其生活史的植物。

34、盐土植物:在盐土或盐渍化土壤上生长良好,而在其他条件下生长不良的植物。

35、盐渍化:是指水灌地由于盐分积聚而缓慢恶化的过程。

36、光合有效辐射:光合作用中被植物所利用并转化为化学能的波段主要为红光和蓝光,所以在可见光谱中,波长为760-620nm的红光和波长为490-435nm的蓝光对光合作用最为有效,称为光合有效辐射。

37、短日植物(:短日植物是指只在短日下开花的植物(质的短日植物)或在连续光照下也开花,开花被短日促进的植物(量的短日植物),如烟草、大豆等。

38、长日植物:长日植物是指只在长日下开花的植物(质的长日植物)或在连续光照下也开花,但开花被长日促进的植物(量的长日植物,如菠菜、萝卜、小麦等。

39、非盐生植物:或称为甜土植物(glycophytes),在含盐量0.33MPa以上土壤生境中不能正常生长,也不能完成其生活史的植物。

40、浮水植物此类植物生长在水中,只有叶、花果等浮出水面,有通气组织。

41、沉水植物:整株沉于水中,与空气隔离,环境特征是弱光、缺O:,适应特1薄且呈丝状或带状,具封闭式通气组织,增强浮力、贮存CO:和O:42、钙质土植物:指适宜在富含碳酸钙的土壤中生长的植物。

43、高温胁迫:温度升高到植物适应范围最高点产生的对植物的能量代谢、生长发育胁迫现象。

高温主要引起生物膜物理化学状态和蛋白质分子构型的可逆变化,因为类囊体膜对热特别敏感,光合作用失调是热胁迫的最初指标。

高温造成光合作用受到抑制,最后导致细胞和个体的死亡。

44、光合适应:植物在长期高C02适应后,植物的光合作用恢复到原来毡平,甚至高浓度C02对作物光合速率的最初促进会随时间延长而渐渐消失。

人们将这种因长期生活在浓度CO2下导致作物光合能力下降的现象称为对C02的光合适应。

45、主导因子:在一定的场合下影响植物生长的各种生态因子,不能同等地看待,因为各种生态因子在一定的场合中按着一定的配合方式结合,结果不同;其中总会有某种生态因子起着决定性作用,这种生态因子就是主导因子。

46、光合诱导:受光斑照射时,林下植物叶片便会逐渐提高其光合速率,这过程涉及到气孔导度的增大和光合酶的激活。

47、光能利用效率:植物光合作用所累积的有机物所含的能量占照射在单位地面上的日光能量的比率。

48、光抑制现象;当叶片接受的光能超过它所能利用的量时,光可以引起光合活性的降低。

它的最明显特征是光合效率的降低。

49、旱生植物:适于在干旱环境中生长,能较长时间地忍受干旱胁迫、维持水分平衡并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它们能耐受的土壤水分张力上限大于4MPa。

根据旱生植物对水分胁迫(这里指水分亏缺引起的胁迫)的响应方式,可以区分出避免干旱胁迫的植物(避旱植物)和忍耐干旱胁迫的植物(耐旱植物)两个大类。

50、耐阴植物:有两个含义,其一在全日照下生长最好,也能忍耐一定荫蔽的植物类群;其二是在生活史的某些阶段(主要是苗期)需要适度弱光的类群。

51、沙生植物(sandy plant):对风沙土壤基质适应的植物,并可再划分为抗风蚀、抗沙埋、耐沙割、抗日灼、耐干旱、耐贫瘠等一系列生态类型。

52、湿生植物:多生长在水边或潮湿的环境之中,地下水在地表附近,或有季节性淹水。

一般空气湿度也大,因而其蒸腾少。

这类植物在潮湿环境中生长好,不能忍受较长期缺水,抗旱能力很差。

53、嗜钙植物:只在富含钙的碱性土壤上才能生长的植物。

54、纬向地带性:植物分布随着温度变化而呈现的地带性变化。

55、温室气体:大气中的CO:、氯氟烃(CFC,)、O,、CH:、NO。

等的增加造成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等重大环境问题。

这些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

56、温周期现象:一天内温度的昼夜变化,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品质量有很大影响,植物适应于温度的昼夜变化的现象称为温周期现象。

温周期现象实际上是植物适应温度变化(变温)的结果。

对于大部分植物来说,适当的变温是有利的,但变温过大就会有害。

57、物候期:高等植物的发芽、生长、现蕾、开花、结实、果实成熟、落叶、休眠生长发育阶段,称为物候阶段,即物候期。

二、填空题1、研究______与______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叫做生态学。

2、环境中影响生物的______、______和______等的因素叫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可分为______和______两类。

3、阳光对植物的______和______起决定作用,另外对植物的______也有影响。

5、在海平面20m以下红藻很难生存,这是受非生物因素中的______的影响。

7、在生态学上通常把生物生存的、和称为温度的三基点。

8、水生植物有三类,分别是、和。

9、陆生植物有三类,分别是、和。

11、生物科学中的环境一般以为主体,而环境科学中的环境一般以为主体。

12、生物的大环境包括、和。

13、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和。

16、休眠是生物抵御的一种有效生理适应机制。

17、根据生物对非生物因子的反应或外部条件变化对生物体内状态的影响,可把生物区分为和。

19、生物对特定环境条件的一整套适应性特征称为。

21、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平衡之处称为。

22、根据植物对日照长度的反应类型将其分为和。

23、低温对生物的伤害可分为、和。

二、填空题答案1、生物环境;2、形态生理分布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3、生理分布开花时期;5、阳光;7、最适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8、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9、湿生植物中生植物旱生植物;11、生物人类;12、区域环境地球环境宇宙环境;13、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16、暂时不良环境条件;17、广适应性生物狭适应性生物;19、适应组合;21、光补偿点;22、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23、冷害霜害冻害;三、选择题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叫做(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