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古典贸易理论一般均衡分析

合集下载

国际贸易理论名词解释总结 复习资料

国际贸易理论名词解释总结 复习资料

一.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商品和服务的活动,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靠.产生条件:经济条件:剩余产品的出现;政治条件:国家的产生产生原因:各国生产要素差异性生产要素国际间缺乏流动性各国科学技术存在差异基本经济分析工具1。

一般均衡分析:生产可能性曲线:一国在充分有效地利用其所有的资源时所能产生的各种商品数量的组合。

表示一国的生产能力.表示供给。

社会无差异曲线:用来反映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的偏好的图形。

表示消费者需求。

一般均衡:社会的最优生产点:产品生产的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曲线)等于产品消费的边际替代率(设为、会无差异曲线)。

2.局部均衡分析:只分析某个具体的商品市场或要素市场的情况。

封闭的经济中,市场均衡完全由一国的供给和需求来决定(前提是没有政府干预)二.对外贸易:一国和地区同别国和地区进行商品和劳务的活动。

1。

按货物移动方向:a出口贸易:把本国生产或加工的产品及本国化产品运往他国市场销售。

(本国化产品:复出口。

外国货物经过结关进入国内后,未经加工改造,又输出国外的现象。

)b进口贸易:把外国生产和加工的产品运往本国国内市场销售。

(复进口现象)c过境贸易:当A国须经过C国国境把货物运往B国时,这批经过C国运往B国的货物,对于C 国而言,就是过境贸易.直接过境贸易,间接过境贸易2。

按交易商品的形式:a货物贸易:有形(商品)贸易.有具体形状的商品的交换活动。

(进出口需经过海关,贸易额反映在海关的贸易统计表上)b服务贸易:无形(商品)贸易。

传统上指无形劳务的提供和接受。

新定义,指“过境交付;c境外交付: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无需经过海关)3.按如何划分货物进出口的标准:a总贸易:一国的对外货物贸易包括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

(以货物越过国境为标准来划分进出口)b专门贸易:以货物经过结关为标准来划分进出口。

4。

按交易的方式:a直接贸易(货物生产国与消费国不通过第三国直接进行的货物买卖行为。

第2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中)2

第2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中)2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中)古典学派在解释国际贸易基础、揭示决定生产和贸易模式的因素、衡量国际贸易对本国经济影响和贸易所得等方面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当今许多重要理论与政策仍然得益于古典贸易理论的启示。

古典贸易理论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认为劳动是创造价值和造成生产成本差异的唯一要素。

他们的分析中只有一个要素(劳动)投入。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及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越来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产品生产不再由单一要素决定,研究投入产出关系经济学理论随之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瓦尔拉斯、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逐渐形成。

与古典贸易理论相比,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或两种以上生产要素框架下分析产品生产成本。

古典经济学理论中单个要素投入时,产品生产的边际成本和机会成本都不变。

其他要素投入量不变时,某一要素投入量不断增长,由此新增的产出(即“边际产出”、“边际收益”)会逐渐减少,即“边际收益递减”的原理。

单一要素投入模型中,厂商在要素方面没有选择,产品成本完全由该要素的生产率和价格决定。

要素的生产率及其价格都是给定的,都是由产品产量以外的因素(外生变量)决定。

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生产中起码有两个以上的要素投入。

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模型中,不同商品生产使用要素比例不同,生产同种同量的产品,可以有不同的要素组合。

要素生产率不再固定,取决于产品生产对要素比例的选择和对要素供给的约束。

产品生产中要素的使用比例(要素需求)和一国的资源储备比例(要素供给)决定要素价格从而影响产品成本,成为决定比较优势和生产贸易模式的重要因素。

生产要素价格已不再是外生变量,而是与产品价格相互决定相互影响的内生变量。

●运用一般均衡方法分析国际贸易与要素变动的相互影响。

从古典经济学过渡到新古典经济学不仅是要素投入数量上的变动,基本分析框架也从单一要素投入发展为多种产品多种要素的一般均衡体系。

新理论发展为国际贸易研究开辟了新领域,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动,但不可在国际间流动
(5)交易双方成本不变,即规模收益不变 (6)收入分配不受贸易的影响 (7)不存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国际经济是静态的
理论的内容
分工前 呢绒 英国的劳 动投入 葡萄牙的 劳动投入 总产量 100 90 2单位 酒 120 80 2单位 2.2单位 呢绒 100+120=220 80+90=170 2.125单位 分工后 酒

限制外国制成品的输入、鼓励原材料进口和本国制成 品输出以获取金银;

通过国家干预和贸易管制保护和扶植本国制造业的发 展,阻止外国制成品进入本国市场。
重商主义的政策实践
在重商主义时代,英国、法国、美国、德国等国 家都推行过重商主义的政策,相继实现了赶超并成为
世界强国
1.贸易限制 2.航海法案 3.殖民地体系 4.扶植民族工业
PW=1/4
(2)国际均衡相对价格的一般均衡分析
甲国提供曲线
PW=1
C’ H
E
I
PW=1/2
乙国提供曲线
O
G
C
D
2.4.4
贸易条件
(1)贸易条件的含义
贸易条件,是一国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
价格的比值。通常情况下,贸易条件是以价格指 数表示的,叫做贸易条件指数。 贸易条件是衡量一国贸易利益大小的重要指 标,也是反映国际贸易中不等价交换的重要指标。
英国产业革命高潮时期
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李嘉 图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经济理 论中的精华,使古典经济学 达到了最高峰。是英国资产
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
代表和完成者。
2.3 比较优势理论
2.3.1
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2.3.2
2.3.3

国际贸易学之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学之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学之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在国际贸易学中,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框架,旨在解释和分析国际贸易的原因和模式。

本文将对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1.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假设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基本假设:1.比较优势: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假设不同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或提供某种服务方面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相对于其他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或提供某种服务方面的相对效率更高。

根据这个假设,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主要是基于比较优势的差异。

2.单一要素模型: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假设一个国家只拥有一种生产要素,并且要素是固定不变的。

这个假设简化了分析,使得理论能够更为清晰地解释贸易模式和效果。

3.恒定成本: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假设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的成本在国际贸易中是恒定不变的。

这个假设是为了使得理论能够更好地分析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

基于以上基本假设,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分析国际贸易的原因和模式,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结论。

2.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重要结论在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中,有几个重要的结论值得关注:1.基于比较优势的贸易:根据比较优势理论,每个国家应该专门生产和出口其比较优势商品或服务。

这样可以通过专业化生产和贸易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要素移动: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如果要素相对稀缺,国家会倾向于进口具有该要素的商品,而不是自己生产。

相反,如果要素相对丰富,国家则会倾向于出口该要素相关的商品。

这种要素移动可以带来经济的发展和增长。

3.贸易的收益: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也强调贸易的收益。

通过国际贸易,每个国家可以更大程度地利用比较优势和专业化生产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福利。

4.国际贸易的均衡: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还提出国际贸易的均衡条件。

一个国家的贸易均衡是指其出口与进口之间的平衡状态,即进口与出口相等。

2古典贸易理论

2古典贸易理论
13
分工前 比较优势 分工后
国别 加纳 韩国 加纳 韩国 加纳
韩国
交换
加纳
韩国
分工后收 加纳 益增加(+)韩国
可可(人/年) 大米(人/年)
10
13.33
40
20
10/40=0.25
13.33/20=0.67
40/10=4
20/13.33=1.5
(10+13.3)/10=2.3 3
(40+20)/20=3
者具有完全相同的替代性。如果在加纳生产另
外每一单位的可可必需放弃生产0.75单位大米,
这就是不变机会成本 。
23
加纳 韩国
可可的机会成本
0.75单位大米 2单位大米
大米的机会成本
1.333单位可可 0.5单位可可
封闭经济下两国两种产品的相对价格:劳 动小时的比率就是价格比率
加纳可可的相对价格为0.75
假设只存在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力(L),在两个国家(本
国和外国——用*表示)生产两种产品(X和Y)。该模式以 aL
表示单位劳动投入量,以P表示价格。
假设: aLX / aLY aL*X / aL*Y
也就是说,与外国相比,本国生产X的单位劳动相对小于生 产Y的单位劳动,即与外国相比,本国生产X的劳动生产率 要相对大于生产Y的劳动生产率。换言之,与本国相比,外 国生产Y产品的劳动生产率要相对高于生产X的劳动生产率。 这也就决定了下面的公式成立:
3.限入奖出政策;重商主义鼓励制成品的大量 出口,同时阻止原料和半成品的输出,并用现 金奖励在国外市场上出售本国商品的商人。
4.鼓励发展本国工业;为了实现贸易顺差,必 须多卖出商品,这就需要大力发展本国工业。4

古典贸易理论分析

古典贸易理论分析

古典贸易理论分析1. 引言古典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框架,旨在解释国际贸易的原因和效果。

该理论主要集中于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所提出的观点。

本文将对古典贸易理论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其在当代国际贸易中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2. 古典贸易理论的基本原理古典贸易理论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2.1 比较优势亚当·斯密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古典贸易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

该理论认为,国家在贸易中应该专门生产其相对擅长的产品,并通过贸易获得其他国家相对擅长的产品。

这样,通过专业化和贸易,国家可以实现资源的最大效益,提高整体生产力和经济福利。

2.2 绝对优势大卫·李嘉图提出的绝对优势理论也是古典贸易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绝对优势理论,一个国家相对于其他国家在特定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时,它应该专门从事这种产品的生产,并通过贸易获得其他产品。

绝对优势理论强调了生产效率的重要性,对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3. 古典贸易理论的适用性虽然古典贸易理论是在18世纪和19世纪提出的,但其核心原理在当今国际贸易中仍然有一定的适用性。

以下是其适用性的几个方面:3.1 专业化与资源配置古典贸易理论中的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原则仍然适用于国际贸易中的专业化和资源配置。

通过依据国家的相对擅长和绝对优势领域,国家可以更有效地配置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福利。

3.2 跨国价值链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呈现出更为复杂的形态,跨国公司通过建立全球价值链来分配和组织生产要素。

古典贸易理论中的专业化和贸易原则也适用于这种跨国价值链的情景,国家可以根据其资源和环境优势,在全球价值链中发挥特定角色,实现经济增长。

3.3 自由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是古典贸易理论的重要推论之一。

根据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原则,国家应该采取放开贸易壁垒、降低关税等自由贸易政策,以鼓励贸易和发挥资源最大化效益。

新古典自由贸易理论一般均衡分析的实例分析

新古典自由贸易理论一般均衡分析的实例分析

新古典自由贸易理论一般均衡分析的实例分析作者:朱瑞海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第20期摘要:本文首先分析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基本理论体系与扩展,之后运用实例分析基于一般均衡分析角度上的新古典贸易理论,从而说明新古典贸易理论的贸易模式与贸易得利,这样能够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国际贸易理论中的新古典自由贸易理论。

关键词:新古典贸易理论;生产可能性方程;福利函数;消费可能性方程中图分类号:F0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一、新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内容俄林在同时吸取了一般均衡分析理论代表人物卡塞尔的观点后才完整的提出了新古典贸易理论的H-O理论。

之后学者进一步发展了H-O的理论,完整的新古典贸易理论的理论体系主要有:H-O定理:在两种产品和两种要素的情况下,每个国家都出口密集地使用其丰裕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进口其他产品。

H-O定理是在两种生产要素条件下的比较优势理论的模型,这是与古典贸易理论基于单一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模型不同之处。

S-S定理:萨缪尔森与斯托尔珀认为:“如果某种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将会该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所有者的报酬增加,同时降低另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报酬,且无论种要素在何种部门被使用”。

H-O-S定理:由保罗·萨缪尔森认为“在H-O的相关假定的条件下,国际贸易将会导致两国间的同一商品与同一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与绝对价格出现均等化”。

罗勃津斯基定理:罗勃津斯基认为“当产品价格与要素价格不变时,某种要素投入的增加,将会生产中密集使用这种要素的产品的产出更大的增加”。

里昂惕夫悖论:里昂惕夫基于1947年与1951年美国的进出口商品中的要素进行计算,发现美国进出口的商品与H-O理论不相符,所以称之为悖论。

多个国家多个生产要素的H-O理论:芬斯特拉用一国的有效生产要素占全世界的有效生产要素的比例与一国的GDP与全球的GDP之比例进行比较,也就是用一国的有效要素的世界占比与一国的GDP的世界占比进行比较,有效要素丰裕的国家在密集利用这种有效生产要素的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应该生产并出口这种产品。

古典派自由贸易理论的要点 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一般均衡分析

古典派自由贸易理论的要点 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一般均衡分析

古典派自由贸易理论的要点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一般均衡分析摘要:文章运用实例分析提出在一般均衡分析基础上分别分析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理论,从而说明国际贸易古典自由理论中的贸易模式与贸易得利、贸易政策。

最后提出国内对比较优势理论必须要全面解读动态比较优势,这样才能从宏观上提升我国的国际贸易竞争力。

关键词: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效用函数、消费可能性方程一、问题的提出古典自由贸易理论分析绝对优势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贸易理论的方法有:表上作业法、公式法、局部均衡分析法、一般均衡分析法。

但表上作业法的国际交换价格需要依据两国的两种产品的总产出之比得出,公式法中只能说明贸易模式但不能说明贸易得利,局部均衡分析法的贸易参与方各自的供需方程难以得到。

古典自由贸易理论有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理论,由于当时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发展才起步,所以当时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运用表上作业法分析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但表上作业法中的假定过于简单,之后的经济学发展表明在不同效用函数水平下世界交换价格是不同的。

直到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及哈伯勒提出的机会成本理论被引入之后才使古典贸易理论分析方法进行了创新,分析中必做满足三个条件:一是生产者角度获取最大利润或最小成本,也就是边际转换率要等于相对价格。

二是消费者角度获取最大效用,也就是边际替代率要等于相对价格。

三是封闭时市场出清,自由贸易时则贸易平衡。

国际贸易或国际经济学教材中对古典贸易理论分析一般基于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在局部均衡分析中要知道世界价格与国内供给与需求方程后再分析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从而说明自由贸易对贸易参与方是双赢的,从而增加贸易双方国家的整体福利水平。

但世界价格是贸易双方的贸易方程最终均衡形成的,所以在局部均衡分析中先假定世界价格是有些勉强的。

如果知道两国的劳动力、劳动生产率与效用函数情况进行一般均衡分析更加能够准确地说明古典自由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2古典贸易理论)PPT课件

国际贸易(2古典贸易理论)PPT课件
30
产品
大米 小麦 棉布 钢铁
单位产品劳动投入 中国aL 美国aL*
相对劳动 生产率
aL*/aL
10
10
1
10
5
0.5
20
4
0.2
20
2
0.1
31
如果相对工资是0。3,则中国生产什么? 中国生产大米、小麦, 美国生产棉布和钢铁。
32
第四节 贸易利益分析
一、局部均衡中的贸易利益分析 二、一般均衡中的贸易利益分析
S0
80
100 ● 小麦
美国贸易三角 39
布 120

中国
80
● 60
30 S0● S1
C0 C1
30
15 20 30 小麦
பைடு நூலகம்
美国
C0 C1
● S0
S1
● 45 60
小麦
40
贸易利益分析:交换所得和分工所得

C0 到C’ 是交换所得
C’ 到C1是分工所得
S1
S0
C1
C0 C’
小麦
41
教材P73练习6(1)
钢铁
150 S0 C0
中国封闭条件下生产可能性 边界:2X + 4Y=600
福利U =(300-2Y)×Y2 U’=600Y- 6Y2 当U’=0, X=Y=100 , U=106
大米 300
42
教材P73练习6(2)
钢铁
C1 S1
150 C0 S0
中国开放条件下生产可能性 边界:X + Y=300

斤)
前 单位时间布的产量(码)

小麦总产量
工 后

第2章 国际贸易均衡分析

第2章  国际贸易均衡分析

第2章国际贸易均衡分析第2章国际贸易均衡分析✹国际贸易一般均衡分析✹国际贸易局部均衡分析✹提供曲线一般均衡分析✹专题:中国铁矿石进口价格形成机制?第1节国际贸易一般均衡分析✹一般均衡分析是把所有相互联系的市场看成是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

✹每一商品的供求和价格不仅取决于该商品本身,还取决于所有相关商品。

✹当整个经济体系的所有商品都达到供求相等时,市场才达到一般均衡状态。

一、一般均衡分析的主要工具✹用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供给,用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需求,二者共同决定了均衡状态下一国的相对价格水平、生产及消费。

(一)生产可能性与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曲线: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可能生产的各种产品和劳务的最大产量的组合的轨迹。

✹机会成本: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减少另一产品的生产的代价 ,用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表示.✹边际转换率:MRTXY=∆Y/ ∆X(Y产品与X生产的边际转换率,或增加1单位X 而放弃的Y的数量)✹随着产品产量的增加,机会成本变动会出现三种情形:不变、递增和递减。

(二)社会无差异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是在一定的社会偏好、技术和资源条件下,国家获得同等满足程度的两种不同产品的组合。

✹与个体无差异曲线相同,随着社会无差异曲线远离原点向外扩展,福利水平提高,且任何两条社会无差异曲线均不可能相交。

边际替代率:MRSXY=∆Y/ ∆X(Y产品与X的替代率,或增加1单位消费X 而放弃的Y 消费的数量)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

(图)(三)封闭经济的一般均衡✹在封闭状况下,决定一国经济一般均衡的条件有以下三个:生产达到均衡、消费达到均衡以及市场出清。

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共同决定了均衡状态下一国的相对价格水平、生产及消费二、比较优势说的一般均衡分析✹1936年,哈伯勒运用基于机会成本的一般均衡分析方法重新演绎了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当一国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上相对于另一国具有较低的机会成本时,该国在这种商品上便拥有比较优势。

新古典自由贸易理论一般均衡分析的实例分析

新古典自由贸易理论一般均衡分析的实例分析

新古典自由贸易理论一般均衡分析的实例分析作者:朱瑞海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第20期摘要:本文首先分析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基本理论体系与扩展,之后运用实例分析基于一般均衡分析角度上的新古典贸易理论,从而说明新古典贸易理论的贸易模式与贸易得利,这样能够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国际贸易理论中的新古典自由贸易理论。

关键词:新古典贸易理论;生产可能性方程;福利函数;消费可能性方程中图分类号:F0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一、新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内容俄林在同时吸取了一般均衡分析理论代表人物卡塞尔的观点后才完整的提出了新古典贸易理论的H-O理论。

之后学者进一步发展了H-O的理论,完整的新古典贸易理论的理论体系主要有:H-O定理:在两种产品和两种要素的情况下,每个国家都出口密集地使用其丰裕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进口其他产品。

H-O定理是在两种生产要素条件下的比较优势理论的模型,这是与古典贸易理论基于单一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模型不同之处。

S-S定理:萨缪尔森与斯托尔珀认为:“如果某种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将会该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所有者的报酬增加,同时降低另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报酬,且无论种要素在何种部门被使用”。

H-O-S定理:由保罗·萨缪尔森认为“在H-O的相关假定的条件下,国际贸易将会导致两国间的同一商品与同一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与绝对价格出现均等化”。

罗勃津斯基定理:罗勃津斯基认为“当产品价格与要素价格不变时,某种要素投入的增加,将会生产中密集使用这种要素的产品的产出更大的增加”。

里昂惕夫悖论:里昂惕夫基于1947年与1951年美国的进出口商品中的要素进行计算,发现美国进出口的商品与H-O理论不相符,所以称之为悖论。

多个国家多个生产要素的H-O理论:芬斯特拉用一国的有效生产要素占全世界的有效生产要素的比例与一国的GDP与全球的GDP之比例进行比较,也就是用一国的有效要素的世界占比与一国的GDP的世界占比进行比较,有效要素丰裕的国家在密集利用这种有效生产要素的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应该生产并出口这种产品。

Chapter 2 新古典贸易理论

Chapter 2 新古典贸易理论

则A国消费组合为E(70X+80Y),而B国的最终消费组合为 E’(100X+60Y), 即贸易后两国都比自给自足时效应水平更高。 注: 1. 两国不完全分工 2. 这里,贸易条件下的均衡相对价格是 两国共同面对的相对价格,即Pb=Pb’=1 ,通过不断摸索而得到。 确定后,两国贸易所得也就确定。这个均衡价格与两国需求强度 有关。3. 即使A为小国,也会不完全分工。
2、3 要素禀赋理论
• Heckscher-Ohlin Theorem( H—O定理/ 要素比例定
理) – 解释贸易产生的原因及模式。
• Factor Price Equalization Theorem (H—O—S定
理) – 解释贸易对各国要素价格的长期影响。
• 要素禀赋理论的验证、解释和评价
Chapter 2 新古典贸易理论
• 2、1 标准贸易模型:Standard Trade Model • 2、2 提供曲线与贸易条件:Offer Curve & Terms of Trade • 2、3 要素禀赋理论: the Factor Endowment Theory • 2、4 特定要素模型: the Specific Factor Model
Heckscher-Ohlin Theorem ( H—O定理)
• 一、提出者: Heckscher & Ohlin (Sweden) • 二、代表作:
H:《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1919 年发表) O:《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1933年发表)
• • • •
三、Main View 四、假设条件 五、 H—O定理的理论框架 六、H—O定理的一般均衡分析
Y
△YE△XFU1 U2 U3 U4 X

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一般均衡分析

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一般均衡分析

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一般均衡分析作者:朱瑞海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2年第09期摘要:文章运用实例分析提出在一般均衡分析基础上分别分析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理论,从而说明国际贸易古典自由理论中的贸易模式与贸易得利、贸易政策。

最后提出国内对比较优势理论必须要全面解读动态比较优势,这样才能从宏观上提升我国的国际贸易竞争力。

关键词: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效用函数、消费可能性方程一、问题的提出古典自由贸易理论分析绝对优势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贸易理论的方法有:表上作业法、公式法、局部均衡分析法、一般均衡分析法。

但表上作业法的国际交换价格需要依据两国的两种产品的总产出之比得出,公式法中只能说明贸易模式但不能说明贸易得利,局部均衡分析法的贸易参与方各自的供需方程难以得到。

古典自由贸易理论有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理论,由于当时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发展才起步,所以当时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运用表上作业法分析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但表上作业法中的假定过于简单,之后的经济学发展表明在不同效用函数水平下世界交换价格是不同的。

直到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及哈伯勒提出的机会成本理论被引入之后才使古典贸易理论分析方法进行了创新,分析中必做满足三个条件:一是生产者角度获取最大利润或最小成本,也就是边际转换率要等于相对价格。

二是消费者角度获取最大效用,也就是边际替代率要等于相对价格。

三是封闭时市场出清,自由贸易时则贸易平衡。

国际贸易或国际经济学教材中对古典贸易理论分析一般基于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在局部均衡分析中要知道世界价格与国内供给与需求方程后再分析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从而说明自由贸易对贸易参与方是双赢的,从而增加贸易双方国家的整体福利水平。

但世界价格是贸易双方的贸易方程最终均衡形成的,所以在局部均衡分析中先假定世界价格是有些勉强的。

如果知道两国的劳动力、劳动生产率与效用函数情况进行一般均衡分析更加能够准确地说明古典自由贸易理论。

2.2古典贸易理论均衡分析

2.2古典贸易理论均衡分析

2、提供曲线与贸易均衡分析
Y YB
YE YA D A E
T0
C
T1
B
O
XA
X0
XB
X
A、B两国的提供曲线分别为OA和OB曲线。 当国际交换比率为OT时,A国出口X商品量为X1 进口Y商品量为Y1,贸易均衡。 国际交换比率变为T1时:X商品供小于求;Y商品 供过于求。 供求变化: X商品供给增加,需求减少;Y商品 供给减少,需求增加。 相对价格变化:X商品上升;Y商品下降。 交换比率变化:单位X商品交换Y商品量增加。 结果: T1向T0回归,直至与T0重合,贸易再次均 衡。
(2)开放条件下两国均衡状态
E0
E0
开放条件下两国均衡分析
总体均衡: MRT=MRS=P酒/P毛 生产均衡点:英国与葡萄牙分别选择在16和6点。 消费均衡点:英国与葡萄牙分别选择在E1和E2点。 国内市场均衡: 英国:M酒+S酒=C酒,S毛呢=E毛呢+C毛呢; 葡萄牙: S酒= E酒+C酒, M毛呢+S毛呢=C毛呢。 国际市场均衡: (英)M酒= (葡)E酒; (英)E毛呢=(葡 M毛呢

贸易利益的分解

国际贸易利益来源于两个方面:专业化分工与国际 交换。前者是资源在生产领域的更有效配置所得, 后者是产品在消费领域的重新配置所得。

Pw
专业化分 工利益
C0
英国贸 易利益 分解图
C1
C2
国际交 换利益
毛呢
2、比较优势理论的一般均衡分析
假定条件:英国与葡萄牙两国劳动量均为
48单位,在封闭条件下平均分配生产葡萄 酒和毛呢,劳动生产率(单位产品劳动投 入量)分别为: 英国:毛呢投入量为3,酒投入量为6; 葡萄牙:毛呢投入量为12,酒投入量为8; 开放条件下两产品交换比率为1:1。

第二章 国际贸易的均衡分析

第二章 国际贸易的均衡分析

第一节 相互需求理论( Doctrine of Reciprocal Demand)
一、相互需求理论的提出 Doctrine of Reciprocal Demand:从供给与 需求两个方面,解释了两个国家之间两种商品 的贸易条件(国际交换比率)的决定,而古典 国际贸易理论只是从生产、从供给的角度说明 了贸易的基础。 早期代表人物:约翰.穆勒(l),代表 作《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ics》 后来,其他经济学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 该理论
A
Pa 0
A国
X
第二节 机会成本理论(Theory of Opportunity Cost)
练习:B国封闭条件下的均衡点如何确立?
Y
A′ Pb 0
B国
X
第二节 机会成本理论(Theory of Opportunity Cost)
通过使用各种新的分析工具,机会成本理论说明, 由于各国的比较优势(由机会成本决定)不同, 两国之间相同商品的相对价格(用边际转换率表 示)存在差别,贸易的基础由此产生,劳动价值 论被巧妙地回避了。 在封闭状态下,A国均衡点(最佳生产点、消费 点)的PX/PY小于B国的PX/PY。两国根据比较优 势原则,进行专业化分工和贸易,A国更多地生 产并出口X,PX/PY要不断上升,B国则更多地生产 并出口Y,其PX/PY要不断下降,当两国的相对价格 相等时,实现开放条件下的均衡。
第二章 国际贸易的均衡分析
国际贸易的均衡分析是新古典经济学家在 古典贸易理论的基础上,放弃劳动价值论, 引入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曲线、社会无 差异曲线、提供曲线等经济学概念和分析 工具,运用经济学的边际分析和均衡分析 等方法对比较优势原理进行重新解释。 国际贸易均衡分析的重点是探讨贸易均衡 价格的实现,即交换的比率的确定。

一、古典经济学描述的均衡

一、古典经济学描述的均衡
缺乏劳动力。在生产持续发展、经济增长率长期 保持在高水平的状态下,人口、劳动力资源相对 或者绝对减少,可导致这种现象出现。此外,供 不应求除了有总量问题之外,还有结构性问题, 即有可能出现特定部分劳动力需求难于满足的现 象(特别是高质量、专业性人员短缺)。
供求均衡 即劳动力供给的数量与
社会对其需求量达到 均衡的状态.包括质量、 职业类别、地区分布 等在内的多方面的均 衡。其标志是: (1)劳动力供给能够为 社会全部吸收
有时是因为制度的原因被固定或受到限制,
有时是由于信息不完全而得不到及时的调整,
因此,市场运行的结果,通常是非均衡的, 变量之间是不均等的。
三、劳动力供求关系类型
供大于求 这种类型表现为劳动力过剩,存
在相当数量的失业或潜在失业人口种类型表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
2.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表明相对于工资率变动,供给变动的反应 程度大于需求变动的反应程度。因此,当 劳动力市场失衡时,劳动力供求和工资率 的波动距均衡点越来越远,无法恢复均衡。 这种波动称为“发散型蛛网”。
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被 看作是“蛛网不稳定条件”。
2. 凯恩斯的失业均衡
现代经济学对均衡概念的另一个方面的 扩充:
把只满足古典均衡两个条件当中的一个 条件的经济状态,也认定为均衡。
凯恩斯宏观理论出现以后,形成了“失 业均衡 ”的概念。按照古典均衡的定义, “失业均衡”是一个悖论:失业意味着 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这时,即 使在商品市场和资金市场中,存在着供 求均等,从整个经济体系来看仍然存在 着超额供给,因而不是均衡的。
假设条件:
假设形成劳动力供给决策的时间称为本期,以t 表示;执行或实现劳动力供给决策的时间为下 期,以t+1表示。在t与t+l期间, 已经形成的劳 动力供给决策不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