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合集下载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疾病PPT演示课件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疾病PPT演示课件

质量。
挑战和机遇并存
面临的挑战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研究和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如疾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新型治疗药物的研发与临床试验、基 因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等。
存在的机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研究的深入发展,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和研究将迎来更多机遇。例如,利用大数据和 人工智能技术对疾病进行更精准的诊断和预后评估,开发针对特定人群的个性化治疗药物等。
分型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TPP可分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血栓性血 小板减少性紫癜(TTP)、药物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多种类型。其中,ITP是 最常见的类型,TTP则是一种严重的、危及生命的疾病。
02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及流程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实 验室检查,综合判断。通常包括皮肤 黏膜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 胞发育成熟障碍等。
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最新研究成果介绍
新型治疗药物的研发
针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研究人员成功开发出新型治疗药物,如促血小板生成 素受体激动剂、免疫抑制剂等,这些药物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 人员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成功修复了患者体内缺陷基因,恢复了血小板正常功能。
转化医学的推动
转化医学的兴起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加强基础研究与临床实 践的紧密结合,推动科研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转化,将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带来更多福祉。
THANKS
感谢观看
家属参与和沟通技巧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治疗过程,提供情感支持和生活照顾,帮助患者度过难 关。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6个月
5.血小板计数 常<20×109/L
一般(30 ~ 80)×109/L
6.骨髓巨核细胞 增多或正常,胞体大 计数明显 增多,核浆发育
小不一,以小型为多, 不平衡 ,胞浆出现空泡变性
幼稚巨核细胞比例正常 产血小板巨核细胞明显减少
或稍高,产血小板巨核
细胞减少
鉴别诊断
1. 急性白血病 2. 再生障碍性贫血 3. 过敏性紫癫:出血性斑丘疹,对称分布,
小板严重减少(<20109/L)可有严重 内脏出血,包括颅内出血。 5.贫血和轻度肝脾肿大
• 6.病程 – 急性型:肝脾及浅表淋巴结不大; – 可自发缓解,病程一般少于半年。 – 慢性型:一般脾脏不大; – 病程长,反复发作可迁延数年,自行 缓解较少。
实验室检查
1.血象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100×109/L 急性型:常<20×109/L 慢性型:(30~80)×109/L 出血轻重与血小板数多少有关,血小板<50×109/L时可见自
病因与发病机制
1.血小板相关抗体产生-PAIgG 抗体通过Fab片段与血小板膜糖蛋白结合。
结合了自身抗体的血小板通过与单核-巨噬细胞 表面FC受体结合,而易被吞噬破坏。
血小板膜抗原 血小板自身抗体 血小板 单核/巨噬细胞 Fc受体
抗体不但使血小板破坏增多,还造成巨核细胞增 殖和成熟障碍。
血小板与巨核细胞有共同抗原性,抗血小板抗体 同样作用于骨髓中巨核细胞,导致巨核细胞成熟障 碍,巨核细胞生成和释放均受到严重影响,使血小 板进一步减少。
儿科学 PEDIATRICS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
概念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查房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查房

临床表现
根据起病缓急,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 急性型:儿童常见,多有呼吸道感染史, 特别是病毒感染史,起病急骤。以皮肤粘膜或 内脏出血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有其它部位出 血如鼻出血、牙龈渗血、妇女月经量过多或严 重吐血、咯血、便血、尿血等症状,并发颅内 出血是本病致死的主要病因。急性型病程多为 自限性,常在数周内恢复,少数病程超过半年 转为慢性。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
概念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又称特发 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 自身免疫性血小 板减少性紫癜,是最常见的 一种血小板减少性 疾病。 主要由于血小板受到免疫性破坏,导致 外周血中血小板减 少的出血性疾病。临床主要 表现为皮肤、 粘膜、内脏出血。分急性及慢性 两种,急性多见于儿童,慢性多见于成人。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1、免疫因素 急性型发病在病毒感染恢复期,目前 多认为是病毒抗原吸附于血小板表面,改变血小板 抗原性,胆汁自身抗体形成或者是形成免疫复合物, 使血小板遭到破坏。慢性型是血小板抗体作用于相 关抗原,造成血小板破坏、血小板减少,这是导致 出血的主要原因。 • 2、肝脏和脾脏的因素 慢性型病人脾脏能产生血小 板特异性抗原,被抗体结合的血小板也主要在脾脏 破坏,其次是肝脏,肝脏破坏抗体作用较重的血小 板,发病期间血小板寿命明显缩短,约为1-3天,急 性期更短。血小板更新率加速4-9倍。 • 3其他因素 可能与雌激素抑制血小板生成有关,也 有可能与毛细血管脆性增高有关。
• 临床诊断:
1、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宫内孕5月 活胎 3、抗心磷脂综合症
治疗方案
(1)血小板明显减少,告知病人卧床休息, 避免用降低血小板数量及抑制血小板功能的 药物,使用止血药物,如酚磺乙胺、维生素 k1等。( 2)药物治疗 ,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地 塞米松)降低毛细血管脆性,刺激骨髓造血及 向外周的释放。(3)输血及血小板 。(4) 使用免疫球蛋白升高血小板。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pt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pt
四、高剂量静滴免疫球蛋白
适应症:儿童ITP或难治慢性ITP;输入抗D血清后Rh(D)抗原阳性ITP。
01
注意:可引起轻度溶血;对Rh(D)阴性无效;血小板上升缓慢;不适用于脾切除后患者。
02
五、抗D血清输入
弱化的雄性激素。
剂量:10-15mg/kg.d(0.6-0.8g/d)分次口服
机制:抑制巨噬细胞FC受体的表达,降低血小板抗体产生。
第一节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1
可称特发性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ATP)或称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血小板减少性疾病。
2
主要由于自身抗体与血小板结合,引起血小板生存期缩短,故破坏增多致血小板减少。
3
女性多于男性;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
血小板抗体
ITP发病机理与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有关。
4.抗血小板抗体测定:
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1-3天,正常8-10天)
5.其他检查:
01
02
诊断和鉴别诊断
全国统一诊断标准: 多次化验检查血小板数减少 脾脏不增大或仅轻度增大 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 以下五点中应具备任何一点: 泼尼松治疗有效;切脾治疗有效;PAIgG增多;PAc3增多;血小板寿命测定缩短 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脾亢
01
SLE
02
HIV感染
03
药物性血小板减少
04
恶性血液病
05
感染性血小板减少(登革热等)
06
妊娠期及妊高征血小板减少
07
老年血小板减少,注意排除MDS
08
鉴别
治疗
综合治疗: 考虑年龄,出血情况,血小板减少程度 紧急处理包括: 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 静脉输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 输注浓缩血小板 非常紧急时可考虑 紧急脾切除术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利尿脱水剂,止血敏 ,维生素k1等治疗。
护理评价:04-7 患者未发生颅内出血,但血小板计数 没有恢复正常。
4月2日定制
护理诊断:恐惧 与多次穿刺侵入治疗有关
护理目标:减轻患儿恐惧
护理措施:①提高穿刺技术,减少痛苦
信任。
②态度亲切,建立
③操作时尽量用玩 具等转移其注意力 04-7 护理评来自 患者体温正常平稳,未发生感染。
健康教育
04-02:疾病相关知识。 04-03:指导预防损伤 如:不玩尖利的玩具,加强护栏
防止坠床,不做剧烈运动,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避免 哭闹而增加颅内压。清淡软食,禁食辛辣粗硬食物。穿 棉质柔软的衣服,剪短指甲,避免搔抓皮肤, 沐浴或清 洗时避免水温过高和过于用力擦洗皮肤。 04-04 :用药指导:用药的必要性;用药后的可能不良反 应;按医嘱、按时、按量、按疗程用药,不可自行减药 停药,以免加重病情。 04-07:自我保护方法。:住院期间不与感染患儿接触, 出院后去公共场所尽量戴口罩,注意穿衣,避免受凉, 预防感冒。指导家长识别出血征象,如瘀点、黑便,一 旦发现出血立即回院复查及治疗。
束臂试验的方法
★在前臂屈侧面肘弯下4cm处,划一直径5cm的圆圈,用血压 计袖带束于该侧上臂,先测定血压,然后使血压保持在收 缩压和舒张压之间,持续8分钟,然后解除压力,待皮肤 颜色恢复正常后,计数圆圈内皮肤新出血点的数目。
★正常新出血点在10个以下。新出血点超过10个以上,称束 臂试验阳性
入院护理评估:
(*109/L)
血红蛋白 148
128
121
104
120-140
(g/L)
血小板
59
46
8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因免疫机制使血小板破坏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因免疫机制使血小板破坏

【疾病名】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英文名】pregnancy complicating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缩写】【别名】妊娠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妊娠合并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CD号】O99.1【概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因免疫机制使血小板破坏增多的临床综合征,又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最常见的一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特点为血小板寿命缩短,骨髓巨核细胞增多,血小板更新率加速。

临床上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

急性型多见于儿童,慢性型好发于青年女性。

本病不影响生育,因此合并妊娠者不少见,是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

【流行病学】妊娠期血小板减少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约占74%。

【病因】急性型多发生于病毒感染或上呼吸道感染的恢复期,患者血清中有较高的抗病毒抗体,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PAIgG)明显增高。

慢性型发病前多无明显前驱感染史,目前认为发病是由于血小板结构抗原变化引起的自身抗体所致,80%~90%病例有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PAIgG、PAIgM、PA-C3。

慢性型发生于育龄妇女妊娠期,并且容易复发,表明雌激素增加对血小板有吞噬和破坏作用。

【发病机制】急性ITP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可能是由于病毒抗原吸附于血小板表面,使血小板成分的抗原性发生改变,并与由此产生的相应抗体结合,导致血小板破坏,血小板寿命缩短。

严重者血小板寿命仅数小时。

急性ITP患者血小板表面相关的免疫球蛋白(PAIg)常增高,这种增高多呈一过性。

当血小板数开始回升时,PAIg迅速下降。

另外,病毒可直接损伤血小板,使血小板破坏增加。

ITP患者的组织相容性抗原的研究表明,ITP尤其好发于伴有DR抗原者,HLADR(LB)则与治疗反应密切相关。

这些患者对肾上腺皮质激素疗效欠佳,而对脾脏切除有较好的疗效。

有些学者认为,ITP是某些免疫功能异常的表现。

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 L E)血小板减少相当普遍,7%~26%患者并发ITP。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 5.一、二线治疗失败的ITP治疗:环磷酰胺、联合化疗、吗 替麦考吩酯(骁悉)及干细胞移植。也可选用中药临床试 验。咖啡酸片。
疗效判断
• 至少2次血小板计数,间隔至少7天。 • 1.完全反映(CR)治疗后血小板≧100×10E9/L,且没有
出血。 • 2.有效(R)治疗后≧30×10E9/L,并且至少比基础血小板
• ITP急症处理:重症ITP患者(PLT计数<10×10E9/L,伴 胃肠、泌尿生殖道、中枢神经系统或其他部位的活动性出 血)或需要急诊手术的患者,应该迅速提升PLT计数至安
• IVIg 1.0g/(kg.d)×2~3d和(或)甲泼尼松龙 1.0g/d×3d。
• 其他 停用抑制血小板功能药物,控制高血压、局部加压止 血、口服避孕药控制月经过多,以及应用纤溶抑制药物 (氨甲环酸、6-氨基己酸等);如仍不能控制出血,可用 重组人活化因子Ⅶ
• 出血轻重与外周血小板计数有关,PLT<10×10E9/L时,可 并发严重的出血症状。但有些患者PLT<10×10E9/L,也无 明显的出血症状。另外,在PLT计数相同的情况下,老年 患者(>60岁)发生严重出血的危险明显高于年轻患者。所 以仅用PLT计数来评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还不够全面。 目前正在推进ITP患者出血评分体系的制定。
• 3.血小板自身抗体的检测 血小板膜糖蛋白(GP)特异 性自身抗体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三种:免疫印迹法、免疫 沉淀法及糖蛋白固定法。前两种方法敏感性均低,且存 在假阳性结果。后者特异性强,但是敏感性较低,可以 鉴别免疫性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有助于ITP的诊断。 但是Hale Waihona Puke 能鉴别原发性ITP与继发性ITP。
• 慢性ITP:指血小板减少持续超过12个月的ITP患者。 • 重症ITP:指PLT计数<10×10E9/L,且就诊时存在需要治疗

特发性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发性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发性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什么是特发性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发性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小板数量显著减少,导致瘀斑、瘀点以及黏膜出血等症状。

ITP患者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和破坏健康血小板,导致血小板减少。

虽然大多数病例是原发性的(特发性),但也有些情况是由其他疾病或药物引起的继发性(免疫性)ITP。

特发性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症状典型的ITP症状包括:•皮肤上的紫癜:这些是因为血小板减少,血液渗出到皮肤下表现为深紫色的瘀斑。

•黏膜出血:例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等。

•皮肤瘀伤:甚至是轻微的摩擦也会导致皮肤出现瘀斑。

在一些情况下,ITP也可能导致严重的出血,例如颅内出血,这需要紧急处理。

诊断特发性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初步诊断,并进行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检查等实验室检查以确认诊断。

在确定为ITP后,医生还需要进一步排除其他病因性血小板减少的可能性。

特发性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ITP的治疗取决于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年龄等因素。

一般来说,治疗的目标是提高血小板数量以减少出血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治疗方式包括:1.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用以抑制免疫系统对血小板的攻击。

2.手术:对于一些顽固性病例,可能需要进行脾切除手术来提高血小板数量。

3.其他治疗:如输血、免疫球蛋白等治疗方法也可以考虑。

特发性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预后大多数ITP患者有良好的预后,尤其是儿童患者。

对于成人患者,疾病可能有复发的风险。

一些病例可能会演变成慢性ITP,需要长期治疗和监测。

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控制症状,避免严重的出血并提高生活质量。

特发性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自己的症状变化,并定期就医接受治疗和监测。

如果有任何疑问或症状加重,请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itp患者急救措施

itp患者急救措施

ITP患者急救措施ITP(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体内血小板数量减少,导致患者易出现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症状,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脑出血等危险情况。

当ITP患者出现症状后,需要及时对其进行急救,下面将介绍一些ITP患者急救的措施。

急救措施止血当ITP患者出现鼻出血、口腔出血等现象时,需要及时给予紧急止血处理。

以下是一些应急止血方法:1.坐着患者应该坐直,不要倚靠,避免往后仰,动作要缓慢,避免活动身体。

2.压迫止血患者应该把头向前,用力夹紧鼻翼,另一只手用力敲打后背,可以让鲜血排出口腔。

3.冷敷止血冷敷也是一种不错的止血方法,要防止患者捂住鼻子。

补充血小板在出现ITP症状的患者体内,由于血小板的数量不足,因此需要及时给予血小板治疗,来补充患者体内的血小板数量。

补充血小板应该在医院进行,一般医院会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来进行。

同时,在患者进行补充血小板治疗时,需要做好监护,防止出现血小板输入反应等不良症状。

控制出血在进行补充血小板的治疗时,需要同时进行出血控制措施。

以下是几项出血控制的措施:1.床位安静患者一般需要卧床休息,避免体力活动,在睡眠中,也需注意患者头部位置不宜过高。

2.解除便秘便秘会引起腹压升高,加重出血,所以要加强营养,防止便秘所致腹泻。

3.防止坠积血在ITP患者进行静脉注射的时候,应该将注射的部位进行加压包扎,避免药物坠积在皮下,导致坏死等副作用。

综述在进行急救治疗时,应该第一时间联系医疗机构,医疗机构会对ITP患者进行补充血小板、止血控制等措施,防止出现危险情况。

同时,在进行急救治疗过程中,也需注意与医护人员配合,如给予准确的病史、药品、症状等信息。

在治疗期间,需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抑郁等情绪,有益于患者的早日恢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概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儿童期最常见的骨髓相对正常的、皮肤黏膜出血为主要表现的血小板减少性(血小板数<100×10/L)出血性疾病。

既往曾被称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purpura)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目前国际儿童ITP工作组已经建议使用“immune(免疫性)”以强调本病由免疫介导而发病,避免使用特发性(idiopathic);由于许多患者仅有血小板减少而无出血体征,紫癫(purpura)也被取消,故目前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分为原发性ITP和继发性ITP两类:原发性ITP(primary ITP)是指暂未找到特殊致病原因的单纯性血小板减少;继发性ITP(secondary ITP)是指除了原发性ITP以外的所有形式的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继发性ITP包括药物诱导、狼疮相关性以及继发性ITP(HIV相关性、HCV相关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等。

此处特指原发性ITP。

本病见于小儿各年龄时期,3~6岁为高发年龄;年幼儿中以男性为主、学龄期男女发病相同、年长儿以女性居多。

冬春季高发、夏秋季为发病低谷。

【病因及发病机制】早在1950年William Har-riglon给自己注射了慢性ITP患者血液引起自身出现了免疫性血小板下降,从此ITP的神秘面纱被逐步揭开。

经过半个多世纪探索,人们了解到了免疫失耐受(immune failure tolerance)即免疫活性细胞接触抗原性物质时从无应答状态改变为异常应答的免疫状态,是其发病机制。

虽然免疫提呈细胞、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参与ITP机制,异常T细胞扩增可能是自身免疫反应的本质:吞噬细胞在其表面表达了血小板表位(抗原决定簇)并分泌细胞因子刺激、启动了原始CD4T细胞产生特异性克隆是关键步骤;CD4’Th细胞参与了自身免疫B细胞反应,诱使B细胞产生针对血小板表面膜糖蛋白复合物GPⅡb/lⅢa和GPIb/X等的抗体,导致血小板与网状内皮细胞系统中的组织吞噬细胞表面Fey受体结合,使血小板被内吞、降解清除。

【儿科学】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儿科学】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临床表现
本病见于各年龄时期小儿,以1~5岁小儿多见,男女发病数无差异,冬春季发病数较 高。新诊断的ITP患儿于发病前1~3周常有急性病毒感染史,如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 腮腺炎、水痘、风疹、麻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亦偶见于免疫接种后。大多 数患儿发疹前无任何症状,部分可有发热。以自发性皮肤和黏膜出血为突出表现,多 为针尖大小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点,或为瘀斑和紫癜,少见皮下血肿。分布不均匀,通 常以四肢为多,在易于碰撞的部位更多见。常伴有鼻出血或齿龈出血,胃肠道大出血 少见,偶见肉眼血尿。青春期女性患者可有月经过多。少数患者可有结膜下和视网膜 出血。颅内出血少见,一旦发生,则预后不良。出血严重者可致贫血,一般无肝脾大, 淋巴结不肿大。部分患儿病程中没有任何出血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症还需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急性白血病 外周血白细胞不增高的急性白血病易与ITP相混淆,通过血涂片和骨髓涂 片检查见到白血病细胞即可确诊。 2.再生障碍性贫血 患者表现为发热、贫血和出血,肝、脾和淋巴结不肿大,与ITP合并 贫血者相似。但再生障碍性贫血时贫血较重,外周血白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数减少,骨 髓造血功能减退,巨核细胞减少有助于诊断。 3.过敏性紫癜 为出血性斑丘疹,对称分布,成批出现,多见于下肢和臀部,血小板数正 常,一般易于鉴别。 4.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严重细菌感染和病毒血症均可引起血小板减少。化学药物、脾功 能亢进、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恶性肿瘤 侵犯骨髓和某些溶血性贫血等均可导致血小板减少,应注意鉴别。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发病机制
• 研究证实,辅助性T细胞(Th)和细胞毒T细胞(CTL)的活化及相关细胞因子紊乱是 导致本病慢性化过程的重要原因。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症状及日常干预措施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症状及日常干预措施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症状及日常干预措施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也可以称作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通常和自身免疫有关,正常情况下,自己体内含有的免疫细胞是不会攻击正常组织和器官的。

可是,在病理状态的影响下,就可能发生自己身体的免疫及吞噬细胞吞噬健康血小板的情况,这就会致使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于血液科常见的出血性病症,在患有该病症时,出血的程度与血小板数值、个体体质等因素存在联系。

部分患者可能不会表现出特别显著的出血现象,即使是在血小板急剧降低的条件下,也无法判断出病情的严重性。

我们都知道血小板低会给人体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那如果出现了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状,会表现出哪些症状呢?日常又该采取哪些干预措施呢?如果日常生活中出现了这几种症状,需需要小心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了。

1、出现大片皮肤紫癜,并且通常伴随有轻度发热、畏寒等情况。

这种状况主要属于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呈现出的特征,尤其是针对儿童群体,通常具有起病较急、突发性、广泛性等特点。

在患病的时候,出现的皮肤瘀点可能会散布全身,有较大面积的皮肤紫癜产生,总体分布相对均匀。

另外,患者还可能出现黏膜出血的情况,出血部位大多数集中在鼻腔、牙龈、口腔内。

2、表现为出血时间长、容易反复出血的特点,这种状况主要是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特征。

上述现象主要发生在较为年轻的女性群体中,并且单次出血的时间会持续较长时间,能够达到数天,严重的情况下甚至能够达到数月。

另外,在患有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后,也会伴随有鼻腔出血、牙龈出血以及口腔黏膜出血的现象,部分女性患者还可能呈现出月经过多的情况。

在表现出出血特点时,主要以皮肤黏膜为主,并在肢体表面出现瘀点、瘀斑、紫癜等情况,病情加重时,就可能出现鼻出血、视网膜出血,甚至是生殖泌尿道及胃肠出血,有少数患者还可能会出现颅内出血的情况,病症严重程度会受到血小板减少的程度影响。

此外,在出现溶血性贫血时,接近有50%的人员会呈现出巩膜、皮肤黄染等黄疸体征,有些患者还可能导致肝脾肿大。

过敏性紫癜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区别

过敏性紫癜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区别

过敏性紫癜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区别过敏性紫癜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两种常见的紫癜类型,它们在病因、症状、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区别。

本文将就这两种紫癜进行详细的比较和阐述。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 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免疫相关的血管炎症,其病因主要与机体对某些外界的致敏物质过敏反应相关。

常见的过敏原有食物、药物、昆虫咬伤、病毒感染等。

当机体处于过敏反应状态时,血小板会释放血小板活化因子,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纤维蛋白原转换酶激活,从而引起血管壁的炎症反应和破坏,形成紫癜。

2.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与血小板数量减少相关的疾病。

病因较多,主要包括免疫性、药物因素、感染性、遗传性或先天性、恶性病变相关等。

在血小板减少的情况下,机体的止血功能减弱,因而易发生皮下、黏膜等部位出血,形成斑点、瘀点和紫癜。

二、症状和体征1. 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的皮肤病变多表现为紫红色,大小不一的丘疹或斑块,压之可褪色。

常见的部位有下肢、腕部和臀部等。

瘀点的数量较多,形态规则。

伴有搔抓感、疼痛或灼痛感。

严重时可伴有胃肠道症状、触电样感觉和关节痛等。

2.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症状是皮肤、黏膜等处出血,表现为紫癜、淤血、瘀点、瘀斑等。

病变多见于四肢、面部、口腔、鼻眼等处。

瘀斑的数量较少,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

常伴有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不调、肌肉酸痛等。

三、实验室检查1. 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一般没有特异性。

可见白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小板正常或稍增。

特殊的实验室检查可以进行过敏原检测、免疫功能检查等对病因进行进一步确定。

2.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主要实验室检查是血小板计数。

正常成年人的血小板计数范围是150-450×10⁹/L。

计数低于正常范围时可考虑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另外还可以进行骨髓活检、凝血功能检查和免疫学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并进行治疗。

ITP

ITP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指无明显外源性病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但大多数是由于免疫反应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增加,故又名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是一类较为常见的出血性血液病,其特点为血小板寿命缩短,骨髓巨核细胞增多,80%-90%病例的血清或血小板表面有IgG抗体,脾脏无明显肿大。

根据发病机理,诱发因素和病程,ITP分为急性型及慢性型两类。

儿童80%为急性型(AITP),无性别差异,春冬两季易发病,一旦病源清除,疾病在6-12月痊愈,而成人ITP95%以上为慢性型(CITP),男女之比约1:3,一般认为属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迁延难愈。

本病病死率约为1%,多数是因颅内出血死亡,ITP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粘膜出血或内脏出血。

1.症状体征【分型】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

【临床表现】(一)症状1,急性型常见于儿童,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病历的90%,男女发病率相近,起病前1~3周84%病人有呼吸道或其他病毒感染史,因此秋冬季发病最多,起病急促,可有发热,畏寒,皮肤粘膜紫癜,如患者头痛,呕吐,要警惕颅内出血的可能,病程多为自限性,80%以上可自行缓解,平均病程4~6周,少数可迁延或数年以上转为慢性,急性型占成人ITP不到10%。

2,慢性型常见于青年女性,女性为男性的3~4倍,起病隐匿,症状较轻,出血常反复发作,每次出血持续数天到数月,出血程度与血小板计数有关,血小板>50×109/L,常为损伤后出血;血小板在(10~50)×109/L之间可有不同程度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小于10×109/L常有严重出血,病人除出血症状外全身情况良好。

(二)体征1,急性型可突然发生广泛而严重的皮肤粘膜紫癜,甚至大片瘀斑和血肿,皮肤瘀点多为全身性,以下肢为多,分布均匀,出血多见于鼻,齿龈,口腔可有血泡,胃肠道及泌尿道出血并不少见,颅内出血少见,但有什么危险,脾脏常不肿大。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介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介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介病因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因概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有3大方面:由于巨核细胞生成减少、巨核细胞生成无效而导致的血小板的生成减少或成熟障碍;免疫性、非免疫性原因而导致的血小板的破坏或消耗增多;脾贮留、血液稀释、血小板生成的调节紊乱等导致的血小板分布异常。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详细解释:可由先天性和后天性各种的病因引起。

1、血小板的生成减少或成熟障碍:其主要特点是骨髓中的巨核细胞数量减少或缺乏,如有巨核细胞成熟障碍时,巨核细胞不能正常地产生血小板,可有巨核细胞的形态异常。

血小板的寿命常正常。

(1)巨核细胞生成减少:①遗传性:为范科尼(Fancon1)贫血、TAR综合征。

②获得性再生低下:放射因素、化学因素、感染、药物等所致。

③骨髓占位病变:如骨髓瘤、白血病、癌肿转移等。

(2)巨核细胞生成无效:①遗传性:如May-Hegglin畸形、Wiskott-Aldrich 综合征等。

②获得性:如维生素B12缺乏或叶酸缺乏,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等。

③其他:如DiGuglielmo综合征、白血病前期等。

2、血小板的破坏或消耗增多:在这一类中,骨髓中的巨核细胞并无减少,且常有代偿性增多。

巨核细胞的形态也可正常,幼稚的巨核细胞增多。

血小板的减少主要是由于血小板的破坏和消耗增加。

血小板的寿命缩短。

由于新生的血小板增多,血片中常表现为大形的血小板,和巨核细胞的增多呈一致性。

(1)免疫性:①自身免疫(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急性、慢性和继发性(如系统性红斑性狼疮等)。

②输血后紫癜:少见,由于输血后同种免疫抗体引起。

③新生儿紫癜。

④药物性紫癜:药物可有免疫性巨核细胞生成抑制或破坏血小板的作用,如奎尼丁、奎宁、磺胺类等药物。

(2)非免疫性:①血管因素:如各种原因并发的血管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溶血尿毒症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如蛇咬伤、外科手术、产科意外、感染、肿瘤)和巨大海绵窦状血管瘤即Kassabach-Merritt综合征。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常规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常规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常规
一.定义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复杂的、多种机制共同参与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二.症状、体征
(一)出血皮肤粘膜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等
(二)乏力
三.护理问题
(一)有出血的危险与血小板低下有关。

(二)有感染的危险与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有关。

(三)恐惧与血小板过低,随时有出血风险有关。

(四)潜在并发症:颅内出血。

四.护理措施
(一)休息: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避免剧烈运动,避免意外碰伤。

(二)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

(三)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观察出血部位、出血量。

(四)用药护理:遵医嘱用药,不能随意停减药物,应
饭后服药,必要时可用胃粘膜保护药和抑酸药。

(五)成分输血的护理:遵医嘱静脉输血,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各种不良反应,并协助医生处理。

(六)心理护理:提供心理支持,做好心理疏导,稳定病人情绪,减少精神刺激。

五.健康教育
(一)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二)教会患者识别出血点、紫癜、瘀斑。

(三)疾病知识指导:避免服药可引起血小板减少或抑制其功能的药物,特别是非甾体消炎药物。

(四)用药指导:定时定量用药,不得随意增减。

定期复查血象,便于方案调整。

(五)病情监测指导:教会患者识别出血点、紫癜、瘀斑。

一旦发现皮肤黏膜出血加重,或内脏出血表现,及时就医。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又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大多数患者血液中可检出抗血小板抗体,* 是因免疫机制使血小板数量减少的一类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

* 根据发病机制、诱发因素、病情和病程,ITP可分为急性型与慢性型两类。

出血分类* 病理状态下皮下出血:根据其直径及伴随情况可分为以下几种:⑴<2mm 瘀点⑵3~5mm 紫癜⑶>5mm 瘀斑⑷片状出血伴有皮肤显著隆起血肿出血鉴别诊断* 检查时,较大面积的皮下出血易于诊断,对于较小的瘀点的鉴别诊断:⑴红色皮疹:受压褪色或消失;⑵小红痣:触诊稍高于皮面,且表面光亮。

特点⑴血小板寿命缩短;血小板动力学研究发现ITP巨核细胞数和血小板更新率是正常人的2~9倍,但仍不能与血小板的破坏相抵,提示存在血小板无效生成。

⑵骨髓内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⑶患者的血清或血小板表面常存在抗血小板抗体。

病因和发病机制病毒感染* 急性型ITP发病与多种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其中包括疱疹类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EB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微小病毒B19、麻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和肝炎病毒。

* 通常在感染后2~21天发病。

患者血清中检测到病毒的特异抗体和抗血小板自身抗体(PAIgG、PAIgM),故认为是病毒抗原引起。

免疫因素* 慢性ITP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是由于血小板结构抗原变化引起的自身抗体所致。

* 80%~90%患者有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PAIg),其中95%为PAIgG,2/3为PAIgG和PAIgM同时存在,少数为PAIgA或血小板相关补体C3(PAC3)。

* 抗体直接作用于血小板膜,使血小板寿命缩短和功能改变。

其含量与血小板寿命呈负相关。

* 血小板和巨核细胞的抗原结构相似,因此ITP患者的抗血小板抗体不仅能与血小板相关抗原结合,也作用于巨核细胞上的相关抗原,损害巨核细胞生成血小板。

脾、肝的作用* 已经证实脾脏是血小板抗体产生的主要场所,慢性ITP患者脾脏所产生的IgG比对照组要高7倍左右,脾脏内单核-吞噬细胞又能清除致敏血小板,清除率与IgG含量呈正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导语:说到了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这个疾病,不得不说对于我们人体的危害性是极大的。

不仅容易导致我们的免疫系统受到破坏,此外还会出现不明原
说到了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这个疾病,不得不说对于我们人体的危害性是极大的。

不仅容易导致我们的免疫系统受到破坏,此外还会出现不明原因的出血性疾病等,甚至还会威胁到我们的生命,导致死亡等。

那么到底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是什么呢?应该怎么治疗呢?
其实紫癜的形成,主要是因为血小板减少而导致的。

而免疫性的血小板数量减少就称之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虽然说它的发病率并不高,但是死亡率却是相当高的。

那么到底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该怎么治疗呢?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
1.免疫因素:
2.血管因素:
3.脾脏因素:
4.遗传因素:
治疗方案
脾切除能使患者长期缓解,缓解率达85%,是血液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切脾指征。

术前准备:
麻醉要求:
术中注意点:
术后处理: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