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降脂治疗
调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第七节调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一、概述调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主要用于治疗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致病因素,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正在升高,心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乡人群的第一位死亡原因。
为此,对血脂异常的防治必须及早给予重视。
将血脂长期控制于适当水平,不仅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而且可以减轻动脉粥样斑块,减少冠心病事件。
因此,在广大人群中进行高脂血症的防治成为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饮食与生活调节对防治高脂血症极为重要。
调脂药物能部分地控制饮食治疗所不能控制的高脂血症。
(一)血脂异常的定义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浆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升高,俗称高脂血症。
实际上高脂血症也泛指包括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
(二)血脂异常的分型按临床可分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具体见表1。
按病因又可分为:原发性高脂血症和继发性高脂血症。
血脂的基本检测项目为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表1 血脂异常的临床分型(三)血脂异常的检出1、血脂异常的检出(1)建议20岁以上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1次空腹血脂,包括TC、LDL-C、HDL-C和TG测定。
(2)建议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应每年均进行血脂检查。
(3)对于缺血性心血管病及其高危人群,则应每3~6个月测定1次血脂。
(4)对于因缺血性心血管病住院治疗的患者应在入院时或24h内检测血脂。
2、血脂检查的重点对象:(1)己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病者。
(2)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者。
(3)有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病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亲属中有早发冠心病或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者。
(4)有皮肤黄色瘤者。
(5)有家族性高脂血症者。
二、诊断要点(一)、血脂水平诊断标准具体见表2.(二)病史1.现病史:(1)高脂血症本身的症状:高脂血症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
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治疗方法介绍
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治疗方法介绍
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治疗方法介绍:
综合治疗
1、合理饮食:饮食总热量不应过高,防止超重。
2、坚持适量的体力活动。
3、合理安排工作及生活我们`搜集整理。
4、其他:提倡不吸烟,可饮少量酒。
5、控制易患因素:如患有糖尿病、应及时控制血糖,包括饮食控制。
Ⅱ型糖尿病的降糖药物应以不引起高胰岛素血症为宜,如达美康等;如有高血压则应服降压药,使血压降至适当水平,如有血胆固醇增高,则应控制高胆固醇适当给予降脂药物。
药物治疗
1、降血脂药物:(1)他汀类;(2)贝特类;(3)烟酸;(4)消胆胺;(5)安妥明;(6)不饱和脂肪酸如益寿宁、血脂平及心脉乐等;(7)藻酸双酯钠。
2、抗血小板药物:(1)阿斯匹林;(2)潘生丁;(3)氯吡格雷;(4)西洛他唑。
另有水蛭素具有抗血小板作用:血小板聚集,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血管内皮功能减退是引起血小板激活的第一步。
以上情况使内皮下胶原组织暴露,血小板通过其细胞膜糖蛋白上Ⅰb和Ⅰa/Ⅱa受体和胶原组织结合,即血小板黏附。
此后,在一些刺激因素如胶原、血检索A2(TXA2)、二磷酸腺苷(ADP)、
凝血酶等作用下可进一步使血小板激活。
凝血酶是作用最强的促进血小板激活的物质,天然水蛭素与凝血酶结合后可使凝血酶的激活血小板作用减弱。
天然水蛭素通过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激活,具有明确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用药
链激酶
总结词
链激酶是一种非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物 ,可促进血栓溶解,但易引起过敏反应 。
VS
详细描述
链激酶是一种微生物产生的蛋白质,可激 活纤溶酶原,从而溶解血栓。它对纤维蛋 白的特异性较低,易引起过敏反应。链激 酶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和其 他血栓性疾病。
阿替普酶
总结词
阿替普酶是一种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物,可高选择性地激活纤溶酶原,发挥溶栓作用。
详细描述
阿替普酶是一种重组人纤溶酶原激活物,可高选择性地激活纤溶酶原,从而溶解血栓。与链激酶相比 ,阿替普酶具有更高的纤维蛋白特异性,可减少出血等不良反应的风险。阿替普酶在临床广泛用于治 疗急性心肌梗死和其他血栓性疾病。
其他溶栓药物
总结词
除上述药物外,还有一些其他溶栓药物如瑞 替普酶、替奈普酶等,也具有溶解血栓的作 用。
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用药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药物治疗概述 • 降脂药物 • 抗血小板药物 • 抗凝药物 • 溶栓药物 • 其他药物治疗方法
01
药物治疗概述
药物治疗的原则
预防为主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 因之一,因此药物治疗应以预防为主 ,控制危险因素,防止病情进一步恶 化。
个体化治疗
其他降脂药物
01
考来烯胺(Cholestyramine): 结合肠道内的胆酸,减少胆固醇 的重吸收。
02
考来替泊(Colestipol):结合 肠道内的胆酸,减少胆固醇的重 吸收。
03
抗血小板药物
阿司匹林
作用机制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 环氧化酶,减少血栓烷A2 的生成,从而抑制血小板 聚集。
适用范围
详细描述
推荐三种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成药
推荐三种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成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药物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西药,一种是中药。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三种中成药,这三种中成药在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有很好的效果,这三种中成药就是血脂康胶囊、丹蒌片、荷丹片。
血脂康胶囊的主要成分为红曲,红曲是中医里的一种中药,红曲有健胃消食的作用。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检测下,发现红曲有很好地降低血脂的作用,同时也有抑制胆固醇生成的作用。
因此血脂胶囊可以很好地降低血脂、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且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防止动脉粥硬化斑块的形成。
血脂康胶囊对高血脂以及动脉粥样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有很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除此之外血脂康胶囊还有除湿祛痰、活血化瘀的功效。
血脂健康胶囊对于因脾虚、痰湿引起的病症有一定的效果,对脾虚痰湿表现出来的气短、乏力、头晕、头痛、胸闷、腹胀等现象有很好改善。
血脂健康胶囊的副作用比较小。
丹蒌片也具有疏理郁气,治疗阳气不足.化痰散结,活血化瘀的作用。
但是丹蒌片的活血化瘀主要是因为情绪郁结不顺,阳气不足,造成的血瘀症状,因此如果是因为心情不好劳累造成的心脑血管疾病可以服用丹蒌片。
丹蒌片的主要中药材有10种,最主要的是瓜蒌皮、薤白、丹参、川芎、泽泻几味药材。
其中丹蒌片中的药材薤白具有通气解散,也就是理气顺气的功效,而丹蒌片中的丹参主要是补足阳气的作用。
川芎、泽泻则是具有很强的活血化瘀的作用,这几种药材组合起来就具有调气,梳理气息的作用。
还可以调节血脂的代谢过程,同时改变血液流速的问题,从而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
丹蒌片目前市场上为薄膜衣片,丹蒌片一天服用3次,每次服用5片,服用时间为每次饭后服用。
有些患者出现拉肚子的情况,少数出现口干。
荷丹片是理血剂,具有活血化瘀、化痰降浊的作用。
荷丹片和丹蒌片不同的是,荷丹是通过减低血液的黏稠度,增加血液的流动速度,降低血脂的指数,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
在荷丹片中的主要成分有荷叶,丹参,山楂,番泻叶、补骨脂(盐炒)等几味药材,其中荷叶的主要作用是行气祛湿、凉血的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用药
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治疗药物
总结词
除了抗氧化剂和硫酸多糖,还有多种药物可以用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详细描述
这些药物包括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可以针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不同病理生理机制发挥治 疗作用。例如,他汀类药物可以通过降低血脂水平、抗炎等作用,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症状;贝特类药物可以通 过降低甘油三酯水平,改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等作用,有助于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其他抗高血压药物
1 2
α受体拮抗剂
如哌唑嗪和特拉唑嗪,可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
直接血管舒张剂
如硝普钠和硝酸甘油,可直接扩张血管,降低 血压。
3
肾素抑制剂
如雷米普利和阿利吉仑,可抑制肾素血管紧张 素系统,降低血压。
05
抗炎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
水杨酸类药物
01
如阿司匹林,可以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从而抑制前列腺素的
总结词
抗氧化剂是一类具有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减轻氧化应激损伤的药物。
详细描述
抗氧化剂可以通过消除活性氧、抑制脂质过氧化等作用,降低内皮细胞损伤,延 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常用的抗氧化剂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E、β-胡萝卜素等 。
硫酸多糖
总结词
硫酸多糖是一类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多糖类药物。
详细描述
丹参多酚酸盐
具有抗凝、抗血小板作用,可改善微循环。
03
降脂药物治疗
他汀类药物
辛伐他汀
普伐他汀
洛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
类他汀药物
粥样动脉硬化用什么方法治疗正确
粥样动脉硬化用什么方法治疗正确
动脉硬化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临床常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治疗:
1. 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降脂药物、降压药物等。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可以减少血小板凝聚,防止血栓形成;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血脂水平,减少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降压药物可以控制血压,减轻动脉压力对血管壁的损害。
2. 改变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保持适当体重,定期进行有氧运动,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展,避免长时间久坐或站立。
3. 血管介入治疗:当严重的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明显症状时,可采用血管介入治疗,包括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等,以改善血液流通。
4. 外科手术治疗:当血管病变较严重或无法通过介入治疗改善时,可能需要进行血管旁路或血管重建手术。
需要注意的是,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因此在接受治疗前,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还需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检查、控制患有的慢性病,以减缓疾病进展。
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在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EAS)血脂异常管理指南中已定义为"极高危",但ASCVD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再发风险存在差异。
2018年美国心血管病学会(ACC)与美国心脏协会(AHA)发表了胆固醇临床实践管理指南,将ASCVD患者的风险进一步细分为极高风险和非极高风险患者,并进行不同的治疗推荐,强调极高风险人群在高强度/最大耐受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同时,也提出了非他汀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推荐。
2017年ACC专家组就"非他汀类药物治疗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及ASCVD管理中的作用"制定了专家共识。
但是,我国人群对于大剂量、高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的耐受性和安全性较差,患者发生肝毒性、肌肉毒性的风险明显高于欧美国家患者,而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即可使我国的大多数患者LDL-C达标。
此外,除了单一高强度的他汀治疗,联合降脂方案也可显著降低患者的LDL-C水平。
因此,本共识专家组对ASCVD危险分层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标准,找出超高危ASCVD患者,推荐相应的降脂治疗方案,更加明确地指导ASCVD的二级预防。
一、超高危ASCVD人群的定义临床ASCVD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史、稳定或不稳定心绞痛、冠状动脉或其他血管重建术、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周围血管病变(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PAD)等,以上均为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要降脂
动脉粥样硬化要降脂
1、降脂标准,动脉硬化有特定要求:胆固醇参考值3.1~5.7mmol/I低密度脂蛋白参考值2.06~3.6mmol/I,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美国人很重视这项指标,认为降低这项指标能够降低冠心病风险,主张冠心病人降至1.7mmol/I以下。
2、饮食疗法,可作为降脂首选方案:动脉粥样硬化者,当胆固醇高于4.68mmol/I,低密度脂蛋白高于2.6mmol/I,就要采用控制饮食、运动、减肥等措施来控制血脂了(正常人开始饮食治疗的标准时胆固醇5.7mmol/I,低密度脂蛋白3.6mmol/I)。
由于调脂药对肝脏有一定损伤,所以能饮食控制尽量不用药物。
饮食疗法的具体方案是,每天吃肉不超过75克,选牛羊肉等瘦肉,吃鸡肉鸭肉要去皮。
每周鸡蛋不超过3~4个,血脂明显升高者两天一个鸡蛋就够了。
每天250克牛奶,食用油20克,尽量避免糕点甜食,多吃豆制品、洋葱、大蒜、香菇、黑木耳、海带和粗粮等高纤维食物。
有关蔬菜水果,他强调说,正常人每天要求蔬菜、水果各500克,而高脂血症患者的食谱中,要求蔬菜500克,水果降为50克。
这是因为水果中有过多的糖分,容易转化为脂肪。
3、药物调脂,可减少冠心病发病率:调节血脂首选控制饮食等方法改善生活方式,如果3~6个月后不见效,正常人胆固醇扔高于6.24mmol/I、低密度脂蛋白高于4.16mmol/I,动脉硬化者胆固醇高于5.2mmol/I,低密度脂蛋白高于3.12mmol/I,就需要药物治疗了。
研究证明,长期调脂治疗不仅可以减少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脑卒中的发生率,还可以减少糖尿病的致残率。
阿托伐他汀钙与降脂灵对比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临床疗效
阿托伐他汀钙与降脂灵对比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临床疗效引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其病理生理特征是颈动脉内膜下有胆固醇晶体沉积,引起动脉壁肥厚。
这种病变不仅影响到颈动脉的正常血流,还有可能引发脑血管事件,如脑梗塞和脑出血。
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在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治疗包括阿托伐他汀钙和降脂灵。
这两种药物都是用来降低血脂的,并且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到目前为止,关于这两种药物在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方面的临床疗效的比较研究还比较少。
鉴于此,本文将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以探讨阿托伐他汀钙与降脂灵在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方面的优劣之处。
方法本研究共纳入了1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托伐他汀钙组和降脂灵组,每组50例。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血脂水平等临床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
治疗组患者均按照推荐剂量进行治疗,持续12周。
治疗前后,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大小、数量进行评估,并监测血脂水平的变化情况,最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以评估阿托伐他汀钙与降脂灵在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方面的差异。
结果经过12周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但阿托伐他汀钙组的疗效更为显著。
具体而言,阿托伐他汀钙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平均缩小了30%,而降脂灵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平均缩小了20%。
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均明显下降,但阿托伐他汀钙组的血脂下降幅度更大。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无显著差异。
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方面,阿托伐他汀钙相对于降脂灵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这可能是因为阿托伐他汀钙不仅具有降脂作用,还能够通过抑制内皮细胞炎症反应和微血栓形成等机制来减轻斑块的形成和发展。
而降脂灵虽然也能够有效降低血脂,但其对斑块的影响相对较弱。
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选择阿托伐他汀钙可能会更为合适。
结论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对阿托伐他汀钙与降脂灵在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方面的比较研究,发现阿托伐他汀钙相较于降脂灵具有更好的疗效,能够更有效地减小颈动脉斑块并降低血脂水平。
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西医治疗:调整脂质代谢是目前治疗本病的主要措施和研究热点,新的药物不断涌现,临床可选用以下药物:1.氯贝丁酯口服每日3~4次,每次0.5g,以后酌情减量维持。
其降血甘油三脂的作用强于降胆固醇,并使HDL增高,减少组织胆固醇沉积;降低血小板粘附性,增加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和减低纤维蛋白原浓度。
少数病人有胃肠道反应。
皮肤发痒和荨麻疹,以及一过性血清转氨酶增高和肾功能改变。
同类药物还有非诺贝特,每日3次,每次100mg;益多酯每日2次,每次250mg:吉非罗齐每日2000mg,分次服;必降脂每日2~3次,每次200mg等。
2.烟酸口服每日3次,每次剂量由0.1g逐渐增到最大1.0g。
有降低血甘油三脂和胆固醇,增高HDL以及扩张外周血管的作用。
可引起皮肤潮红、皮肤发痒、咽部不适等副作用,长期应用要注意检查肝功能。
同类药物有烟酸肌醇酯,口服每日3次,每次0.4g等。
3.不饱合脂肪酸抑制脂质在小肠的吸收和抑制胆汁酸的再吸收,从而减少胆固醇的合成。
在玉米油、豆油、米糠油、红花油中含量较高。
药用有亚油酸丸,每日3次,每次300mg,易有胃肠道反应。
用亚油酸乙酯1.5~2g,每日3次。
胃肠道刺激则较轻。
从鱼类提取的多价不饱和脂酸制在临床中试用,显示有一定的作用。
4.胆络胺为阴离子交换树脂,服后吸附肠内胆酸,阻断胆酸的肠肝循环,加速肝中胆固醇分解为胆酸,与肠内胆酸一起排出体外而使血胆固醇下降。
每日3次,每次4~5g,易有便秘等肠道反应。
同类药物有考来替泊、降胆葡胺等。
新制剂用微粒型,作用快而副作用少。
5.普罗布可口服500mg,每日2次,阻碍肝脏中胆固醇的乙酰乙酸酯生物合成阶段,而起降低血胆固醇的作用。
副作用有胃肠道反应、头痛、眩晕等。
6.谷固醇为结构与胆固醇近似的植物固醇,口服20%混悬液20~30ml,每日3次饭前服,能抑制小肠吸收胆固醇,副作用主要为胃肠道反应。
7.维生素维生素C,每日至少1g,口服或加入25%葡萄糖液20~40ml内静脉注射,可能有加强肝脏排出胆固醇的作用。
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观察
瑞舒 伐 他汀 强 化 降脂 治疗 颈 动脉 粥样 硬 化疗 效 观察
杨桂玲 程 正伟
( 屯留县人 民医院 , 山西 屯留 o 6 o ) 4 10
【 要 】目的 摘
观察瑞舒伐他 汀强化 降脂治疗对 颈动脉 粥
将 8 例 颈 动脉 粥样 硬 化 患者 随机 0
及 安全 性 。
样硬 化 的 临床 疗 效 。 方 法
制药有 限公 司)0 g 1 ,每晚 1 ; m 次 B组给予瑞舒伐他 汀 2 g 0 , m
查 明确诊断。 35 手术治 疗方 式 . 结节性 甲状腺种并存 恶性变原发灶 的手术应按甲状腺 癌的处理原则对待 。由于二者的并存以双
【 朱 国献’ 1 ] 林勇杰. 结节性 甲状腺肿与 甲状腺癌并存的诊 断与治疗 ( 附 6 例临床报告 ) 中国现代医学杂 志,0 2 1( 0 :5 7 . 8 叫. 2 0 ,2 1 )7 — 6 【 中华 医学会 内分泌学分会、 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编写组 . 2 】 《 中 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一
每 晚 1次 。治 疗 6个 月后 检 测 C MT和 颈 动 脉 斑 块 变 化 。结果 I
诊和住院患者 中经彩色 多普勒超声检 查存在不 同程度 的动 脉
粥样硬 化并有斑块形成患者 8 例 , O 严重肝 肾功能不全者排 除。
随机将入选患者分为 A、 , B2组 A组 4 , 2 , l , 0例 男 6例 女 4例 平均年龄 6 . 52岁(o岁 ~ 0岁 )其 中原发性 高血压 l , 4 8 ; 4例 糖 尿病 9 , 例 脑梗死 1 例 , 心病 1 例 , 3 1 冠 1 有 7例合并血脂异 常。
瑞舒 伐他 汀强化 降脂治疗可显著 降低 CMT并可消退颈动脉 l
瑞舒伐他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分析
瑞舒伐他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分析瑞舒伐他汀是一种常用的降脂药物,广泛用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
瑞舒伐他汀是一种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进而起到保护心血管、改善血管功能的作用。
本文将从瑞舒伐他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疗效和护理方法进行详细分析。
一、瑞舒伐他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疗效1. 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瑞舒伐他汀是一种高效的降脂药物,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可以有效地降低LDL胆固醇的合成和增加肝脏对LDL胆固醇的清除,从而使血清中LDL胆固醇水平显著下降。
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瑞舒伐他汀可以使LDL胆固醇水平降低30%~60%,部分患者甚至可以达到70%以上的降低。
高LDL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通过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可以减轻动脉硬化的程度,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2. 改善血管功能瑞舒伐他汀不仅可以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改善血管功能,包括减少血栓形成、抗氧化和抗炎作用等。
动脉硬化的形成不仅仅是由于胆固醇代谢异常引起的,还和血管内膜的损伤以及炎症反应有关。
瑞舒伐他汀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抑制动脉硬化的发展,改善血管功能,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3. 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临床研究证实,瑞舒伐他汀可以有效地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不仅可以降低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还可以降低需要血管重建手术的风险。
瑞舒伐他汀被广泛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是一种有效的药物。
二、瑞舒伐他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护理方法1. 严格按照医嘱服药瑞舒伐他汀是一种处方药,患者在服用时应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可擅自增减剂量,更不能突然停药。
在服药过程中,要定期到医院复查,监测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变化情况,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调整。
调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调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调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要用于1 型高脂蛋白血症,对 IIb型高脂蛋白血症, 应与降TG、VLDL的药物合用。
二、胆汁酸结合树脂
【不良反应】 常见腹胀、嗳气、便秘等胃肠道反应。 长期应用可引起脂溶性维生素缺乏,应注意补充。
调血脂药的分类
动脉粥样硬化
是一种慢性炎症过程,脂质代谢障碍使脂质积聚于 血管内膜,引起出血和血栓形成,进而纤维组织增生及 钙化,动脉壁增厚变硬、血管腔狭窄。动脉内膜积聚的 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病变常累及大、中动脉,是冠心病、脑梗死的主要 病因之一。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 正常管腔
变窄的管腔
基础与临床
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 1.综合治疗:①合理饮食,饮食总热量不应过高防止超重。
②坚持适量的体力活动。③合理安排工作及生活。④其他方面。 提倡不吸烟,可饮少量酒。⑤控制易患因素。
2.药物治疗:①降血脂药物。②抗血小板药物。 4.选择最佳给药时机:稳定型心绞痛在上午易发作,宜在 早晨用药;变异型心绞痛在休息睡眠时易发作,宜在睡前用药。
烟酸还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扩张血管作用。
烟四酸、类烟酸类—烟酸
【临床应用】 为广普调血脂药,除Ⅰ型以外的各型高脂血症均可
应用,其中对Ⅱb、Ⅳ型者最佳。也可用于心肌梗死。 与他汀类或贝特类合用,可提高疗效。
烟四酸、类烟酸类—烟酸
【不良反应】 可引起皮肤潮红,痛痒等。 胃肠道刺激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也较常见。
肝病患者、孕妇、哺乳期禁用。
拜斯亭事件
2001年8月8日,德国拜尔公司宣布停止 销售拜斯亭(西立伐他汀钠),原因是美国 有31例,其他国家有21例因服用该药导致横 纹肌溶解症而死亡。
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与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疾病,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医学技术的发展,该病的患病率在不断上升。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什么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动脉壁内层渐进性增厚和硬化,引起动脉管腔狭窄和斑块形成的疾病。
主要表现为心绞痛、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多个脏器血管的病变。
患者的主要症状包括疼痛、胸闷、气短、心慌、失眠等等。
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生活方式改变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措施之一。
以下是几种建议:1. 均衡的饮食:少吃油腻食品,多吃蔬菜和水果,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
2. 合理的锻炼: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等。
也可以通过散步、做家务、爬楼梯等方式增加日常活动。
3. 控制体重:维持一个健康的体重有助于降低患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4. 不吸烟:戒烟可以显著降低患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5. 控制血压和胆固醇:高血压和高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有必要对其进行控制。
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如果已被确诊为动脉粥样硬化,以下是几种主要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降脂药、降压药和抗凝血药。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生理情况,医生会针对性地选择药物进行治疗。
2. 血管成形术:血管成形术是将被动脉粥样硬化阻塞的部位、收缩和缩窄的血管进行置管,以用于改善血流。
这种方法通常在病变较轻的情况下使用,有效性较高。
3.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此方法适用于病情较严重的患者,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移植交通血管,在阻塞部位侧而绕行达到恢复血流的目的。
总结我们可以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改变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如果已经发生该病,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也十分重要。
请记住,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治疗它都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同时与医生建立良好的患医关系也是十分必要的。
调脂治疗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防治的最根本措施——访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二科主任叶平教授
叶平 :大家 都 知 道 胆 固醇 的水 平
高低和 动脉 粥样 硬化关 系密 切 , 无论 从
病 发 病 和 死 亡 增 加 的两 大 危 险 因素 ,
而人 群 胆 固 醇水 平 的大 幅度 提 升是 我 国冠 心病 发 病率 和 死亡 率 增 加 的最 主 要 因素 。 因此 . 包括 高 胆固醇 血症在 内的血 脂异常 . 是近年人们研究 和关注的热点 , 尤其 是对 于胆 固 醇 的认 识 和 干预 取 得
及其 等 危症 ,还 是 具有 多重 危 险 因 素 的高危 患 者 。合 理 应 用 他 汀类 药 物 降 低胆 固醇水 平 ,均 可 显著 降低 心 血 管 疾病 的发病 率与 死 亡 率 。基 于 上 述研 究 证 据 .降脂 达 标 已成 为 防治 动 脉 粥
样 硬 化性 心 血 管 疾 病 的 核 心 策 略 , 而 他 汀 类 药物 则 被 视 为治 疗 血 脂 异 常药
一
心 血 管 内科 医 师分 会 会 同 中 国老 年 学
学 会 心 脑 血 管 病 专 业 委 员 会 ,组 织 国
、
二级 预 防 中的重 要 意义 。 记 者 : 么 , 项 《 识 》 在 什 么 那 这 共 是
要原 因 , 脉 粥 样 硬 化 是 一 种 全 身 性 动 疾病 . 而冠 心 病 、 缺血 性 脑卒 中等 心 脑 血管 疾 病是 动 脉 粥样 硬 化危 害 人 类 的 最 主 要形 式 。在 发 展 中 国家 尤 其 是 我 国 .心脑 血 管疾 病 发病 和死 亡 率 呈 快
并规 范此 类药 物 的应用 , 国医师协 会 中
降脂通脉颗粒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症的临床研究
降脂通脉颗粒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症的临床研究目的探究降脂通脉颗粒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使用降脂通脉颗粒治疗,然后随机挑选出年龄、病症程度无明显差异的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40例作为本次临床调查对照资料,将其命名为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进行治疗。
结果80例动脉粥样硬化症使用不同药物经8周治疗后,采用降脂通脉颗粒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相对于使用辛伐他汀治疗的对照组患者TG、TC、LDL-C、vWF、CRP、IL-6、THF-α等降低,HDL-C有所提升。
结论使用降脂通脉颗粒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症,不但可以实现降脂、降低炎性因子的水平,还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并可以为患者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标签:降脂通脉颗粒;动脉粥样硬化症;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简称AS,是诱发患者脑梗死、冠心病的重要原因,而患者之所以会出现动脉粥样硬化问题,就是因为患者体内脂质代谢出现障碍,从而在患者的动脉内膜处出现组织纤维增生及钙质沉着,进而导致患者动脉壁不断增厚,血管腔变得更加狭窄,并由内膜脂质集呈黄色粥样状态。
而以往临床中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以西医药物治疗为主,如使用他汀类药物,但是整体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而中医学对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也有一定的研究,为此我院将降脂通脉颗粒应用到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临床治疗中,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观察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将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使用降脂通脉颗粒治疗,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50~79岁,平均年龄为(63±1.5)岁。
然后随机挑选出年龄、病症程度无明显差异的40例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调查对照资料,将其命名为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进行治疗,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50~79岁,平均年龄(64±1.8)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汀类的作用
• 调血脂:显著降低LDL-C、 TC和 apoB ,也降低TG 水平和轻度升高HDL-C
• 具有抗炎、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等作用,这些作用
可能与冠心病事件减少有关。 • 近二十年来临床研究显示,他汀类是当前防治高 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最重要的药物。
他汀类药物调脂以外的作用
独特的抗血小板血栓 形成作用 独特的稳定斑块作用
可用的他汀类降脂药物
• 洛伐他汀(Lovastatin) • 辛伐他汀(Simvastatin)
• 普伐他汀(Pravastatin)
• 氟伐他汀(Fluvastatin)
• 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
• 瑞舒伐他汀(Rosuvastatin)
他汀类降脂疗效
• TC降低30%-40% • LDL-C降低18%-55% • HDL-C升高5%-15% • TG降低7%-30% • 他汀类降脂的量效关系不呈直线,剂量 加倍时,TC仅多降5%,LDL-C多降7%
他汀类降低冠心病事件危险性的大规模临床研究
0 5 冠心病 事件危 险性降 低* (%)
10
15 20 25 30 35 40
*Cardiac death or nonfatal MI CH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4S, Scandinavian Simvastatin Survival Study; AFCAPS/TexCAPS, Air Force/Texas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Prevention Study; ALERT, Assessment of Lescol in Renal Transplantation; ASCOT, Anglo-Scandinavian Cardiac Outcomes Trial; CARE, Cholesterol and Recurrent Events; HPS, Heart Protection Study; LIPID, Long-Term Intervention With Pravastatin in Ischaemic Disease; LIPS, Lescol Intervention Prevention Study; PROSPER, Prospective Study of Pravastatin in the Elderly at Risk; WOSCOPS, West of Scotland Coronary Prevention Study.
食用油
20 g
花生油,菜子油,
豆油 葵花子油, 香油,调和油
猪牛羊油,奶油
鸡鸭油,黄油
糕点甜食
最好不吃
油条,炸糕,巧克力
奶油蛋糕,冰激淋
糖类
10 g
白糖,红塘
高脂血症膳食控制方案(续)
食物类别 新鲜蔬菜 限制量 400-500 g 选择品种 深绿色,红黄色菜蔬 减少或避免品种
新鲜水果
食盐 谷类
50 g
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
——非药物和药物调脂治疗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脏中心内科病区 杨生平
内容提要
一. 目的
二. 原则
三. 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 四. 药物调脂治疗
一、血脂异常治疗的目的
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
有缺血性事件史的患者:事件再发的风险更高
与普通人群比较,风险升高的比例 缺血性卒中
1. Kannel WB. J Cardiovasc Risk 1994; 1: 333–339. 2. Wilterdink JI, Easton JD. Arch Neurol 1992; 49: 857–863. 3. Adult Treatment Panel II. Circulation 1994; 89:1333–1363. 4. Criqui MH et al. N Engl J Med 1992; 326: 381–386.
采取针对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措施
如戒烟、限盐以降低血压等
膳食调整效果
膳食成分 主要措施 饱和脂肪 膳食胆固醇 减肥 选用措施 可溶性纤维 植物固醇 综合累积效果 5-10 g/d 2 g/d 3%-5% 6%-15% 20%-30% <7%的总能量 <200mg/d 减轻4.5kg 8%-10% 3%-5% 5%-8% 膳食改变 LDL-C下降的大致情况
遗传 食欲 吸收率 基础代谢率 性格
体力活动
规律的体育锻炼
每周3-5次
每次大于30分钟
强度:运动时的适宜心率= 170 – 年龄。 高血压病人最适宜的运动: 散步1小时
运动时促进生长因子的释放, 一氧化氮的释放 可改善内皮的舒张功能和动脉的僵硬度。
减少食盐的摄入
避免食用加工过的食物(如土豆片, 罐头食品,咸肉等) 了解食品含盐量
<6g *男:500 g
各种水果
加工果汁,果味饮料
含盐高的食物及调料
五谷杂粮
*女:400 g
干豆及豆 制品 干豆30 g 或豆腐150 g 黄豆及其制品 各种杂豆 含油多的豆制品,如 油豆腐,素什锦,等
或豆腐干等
45 g *指脑力劳动或轻体力劳动,体重正常者
减少脂肪类物质的摄入
食用油,包括植物油(素油)每人<0.5两/日。 少吃或不吃肥肉和动物内脏。
剔除所有能够看得到的肥肉和肉皮;
避免煎炸,代之为烤;
多做非脂类食品,先饱为快; 多吃脱脂食品; 所吃食物中,3/4为蔬菜、水果、全谷物,余为鱼、禽、瘦肉。
其他动物性食品也不应超过1-2两/日。 每人每周可吃蛋类5个。
豆制品1斤;鱼类6-8两。
食物中胆固醇的含量
每百克含胆固醇 100 毫克以下的食物有:瘦猪肉、胖 头鱼、甲鱼、羊肉、去皮鸡肉、海参、鸡蛋清、酸牛 奶、豆腐、青豆、绿豆等及各种新鲜蔬莱及水果; 每百克含胆固醇 200 毫克以上的食物有:鱼肉粉、墨 鱼、鸡皮、蛋黄、动物内脏、河蟹、蚌肉、松花蛋、 猪蹄、凤尾鱼、无鳞鱼干、肥肉、牛肉、可可、椰子
措施。在有效控制血脂的同时,可以有效减少心血管事 件的发生。 无论对于缺血性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还是二级预防, TLC均应作为所有血脂异常患者的首选一线治疗措施。
TLC的主要内容
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
选能降低LDL-C的食物 如植物固醇、可溶性纤维 减轻体重 增加有规律的体力活动
+1
普罗布考
ω-3脂肪酸
-20-25
-
25-50
-5-15
-
-25
+5
(一) 他汀类(statins)
• 也称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
酶抑制剂,竞争性抑制胆固醇合成,上调细胞表 面LDL受体,加速血浆LDL的分解,此外还可抑制 VLDL的合成。
胆固醇的两大来源: 合成与吸收
等。
可抑制人体对其它食品中脂类物质吸收的食物:蒜头、 小葱、蘑菇、香茹、海带等。
控制体重
BMI=体重(公斤)/身高(米)2
超重 BMI 24
肥胖
腰围 男性: 女性:
BMI
28
< 2.6 尺 < 2.4 尺
单纯性肥胖体重增加的生理机制 能量摄取 能量消耗
控制和调节因素
饮食结构
水平进行全面评价,以决定治疗措施及血脂的控制目标水平。
首要目标:降低LDL-C。 基础措施:饮食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 选择合适的调脂药物,并定期对疗效和药物不良反 应进行监测。
三、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
Therapeutic Life-style Change, TLC
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是控制血脂异常的基本和首要
高复发率的原因 高危患者的动脉常有多个不稳定斑块
血管造影和IVUS显示的典型的 多个不稳定斑块。 罪犯血管为左前降支的堵塞部
分(A. 箭头所指为管腔);IVUS 在
(B)和(C)又发现2个破裂斑块。
Rioufol et al, Circulation 2002; 106: 804-808.
调脂治疗的益处
肝脏
合成*
(~800 mg/天) (~1000 mg/天) (~300–700 mg/天)
饮食 胆固醇
胆汁 胆固醇
占2/3
吸收 (~700 mg/天)
占1/3 肠
(1300–1700 mg/天)
肝外 组织
*和肝外组织
粪胆汁酸和中性固醇类 (~700 mg/天)
摘自 Champe PC, Harvey RA. In Biochemistry. 2nd ed. Philadelphia: Lippincott Raven, 1994; Glew RH. In Textbook of Biochemistry with Clinical Correlations. 5th ed. New York: Wiley-Liss, 2002:728–777; Ginsberg HN, Goldberg IJ. In Harrison’s 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 14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 1998:2138–2149; Shepherd J Eur Heart J Suppl 2001;3(suppl E):E2–E5; Hopfer U. In Textbook of Biochemistry with Clinical Correlations. 5th ed. New York: Wiley-Liss, 2002:1082–1150; Bays H Expert Opin Investig Drugs 2002;11:1587–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