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理性国家学说的哲学理路
关于黑格尔思想的一些理解
关于黑格尔思想的一些理解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德国近代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代表、政治哲学家。
德国浪漫主义思想的继承者。
黑格尔思想艰深复杂,可谓涉及较广,是哲学领域的典范,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黑格尔曾提到过“世界精神”这个名词,他认为“世界精神”乃是人类理念的总和,因为唯独人类有“精神”可言。
只有这样才能谈及世界精神史的发展。
而这里的世界精神,他认为是人类的生命、思想与文化。
从而黑格尔认为“真理是主观的”,因此他不承认人类理性之外的任何真理的存在。
所有的知识都是人类的知识。
这些从人类的发展史来看有一定的道理,人类一直按照自我的意识来认知这个世界。
所谓真理也只是大多数人对一些暂时合理的行为观念的看法。
其实自我仍局限于一个自我认知的世界。
便如经典物理学与现代物理学的矛盾实际上都是人类理性的认知。
所有的知识也不过是人类定义后才有的。
所以他说真理是主观的,所有的知识都是人类的知识从唯心学的角度来看有一定道理。
在黑格尔之前的哲学体系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试图为人们对世界的知识建立一套永恒的标准。
黑格尔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他认为人类认知的基础代代不同,因此世间并没有“永恒的真理”,没有“永久的理性”。
哲学唯一可以确切掌握的一个定点就是历史。
历史就像一条流动的河,河里的任何一处河水的流动都受到上游河水的涨落与漩涡的影响。
但上游河水的涨落与漩涡又受到你观察之处的岩石与河湾的影响。
思想的历史就像河流,思考方式乃是受到宛如河水般向前推进的传统思潮与当时物质条件的影响。
因此我们无法宣称任何一种思想永远是对的。
只不过就我们处身环境而言可能是正确的。
比如说“地心说”与“日心说”的比较都是人类在不同时期的思考。
黑格尔认为哲学思维亦是如此,我们的理性事实是动态的,是一种过程。
而“真理”就是这个过程。
而在历史这个过程外是没有判断真理的标准的。
所谓的真理只是人类的知识在不断地扩张,我们不能简单从过去的历史中挑出一些思想说它们是错的或对的,我们只能说人类的知识随时间的发展越来越有道理。
黑格尔关于国家和社会的观点
黑格尔关于国家和社会的观点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是德国的哲学家、评论家和政治理论家,他被誉为现代德国哲学的奠基人之一。
在他的经典著作《法哲学原理》(Elements of the Philosophy of Right)中,他提出了关于国家和社会的一系列观点,这些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的政治哲学和社会理论。
首先,黑格尔认为国家是自由的实现和最高道德机构。
他认为,个体的自由只能通过参与和归属于国家来实现。
国家是一个独立的和有机的整体,个体通过服从国家的规则和法律来实现自己的自由。
他强调国家对个体的约束和规范的重要性,认为这是社会秩序和道德价值的基础。
其次,黑格尔认为社会的发展是通过国家的存在和作用来实现的。
他将社会看作是国家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个体的利益和自由只能在国家的框架内获得保障。
国家不仅是个人充分发展的保证,也是个人权利的维护者。
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强调,国家的目标是实现普遍自由和普遍利益的统一,通过法律和道德的规范来确保社会秩序和公正。
此外,黑格尔还关注社会和国家的历史发展过程。
他强调社会和国家是通过矛盾和冲突不断演进的。
他认为,自由的实现需要克服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矛盾。
社会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利益和权力,通过这些矛盾和冲突,国家得以不断发展和完善。
他将国家看作是历史的产物和实践的结果,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此外,黑格尔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还提出了一些批判性的观点。
尽管他认为国家对个体的规范是必要的,但他也指出国家的权力容易膨胀和滥用。
他警告说,国家的过度干预可能导致个人权利的压制和社会凝聚力的破裂。
他强调社会也有自己的力量和机构,可以独立于国家发展和运转。
因此,他主张国家应该遵循法治原则,保障个人权利和社会自由。
总之,黑格尔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观点在德国哲学和政治思想中具有重要影响。
他认为国家是个人自由和道德的实现机构,社会的发展需要国家的存在和作用。
黑格尔哲学体系
黑格尔的哲学体系1.概述1.1黑格尔简介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1770—1831)是德国近代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代表、政治哲学家。
他对德国资产阶级的国家哲学作了最系统、最丰富和最完整的阐述。
作为德国古典哲学最后也是最大的一位代表,黑格尔不仅从其哲学立场出发对德国古典哲学进行了概括和总结,而且也被看做是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
黑格尔哲学将古典哲学的基本思路发挥到了极致。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1780年起就读于该城文科中学,1788年10月去图宾根神学院学习,主修神学和哲学。
1793年一1796年在瑞士伯尔尼一贵族家中担任家庭教师,1797年末一1800年在法兰克福任家庭教师。
1800年到耶拿,与谢林共同创办《哲学评论》杂志。
次年成为耶拿大学编外讲师,四年之后成为副教授。
1807年出版他的第一部著作《精神现象学》。
1808 至1816年,他在纽伦堡当了八年的中学校长。
在此期间完成了《逻辑学(》简称大逻辑)。
1816〜1817年任海德堡大学哲学教授。
1817年,出版《哲学全书》(其中的逻辑学部分简称小逻辑),完成了他的哲学体系。
1818年后任柏林大学哲学教授,并于1829年当选柏林大学校长,1821年出版《法哲学原理》。
1829年,黑格尔被任命为柏林大学校长和政府代表,1831年死于霍乱。
他在柏林大学的讲稿死后被整理为《哲学史讲演录》、《美学讲演录》和《宗教哲学讲演录》。
黑格尔在哲学史上堪称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他对当时的各门学科多有精通,并且将它们纳入自己的哲学之中,形成了一个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黑格尔哲学与众不同之处不仅在于它的思辨性、辩证性和体系性,也在于其深厚的历史感,他不仅试图通过恢复古代哲学的客观性原则来弥补近代哲学自笛卡尔以来高扬主体性的局限,而且自觉地站在哲学史的高度来看待哲学和自己的思想。
浅论黑格尔的实践观(2)
浅论⿊格尔的实践观(2)浅论⿊格尔的实践观 第三,他的实践仅是在道德修养⽅⾯,如“意志或理念的实践活动”,其⽬标是“实现善”,⽽没意识到实践还具有世界观意义、价值观意义和认识论意义。
第四,虽然⿊格尔把实践引⼊到认识论,但他的认识过程却是:认识⼀实践—认识,他所说的认识和实践都是建⽴在绝对精神⾃我发展的基础上的,他仅把实践看成是认识的⼀个必然环节,没看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源泉,没看到⼈们是通过实践反映客观物质世界,从⽽获得逻辑范畴的。
他认为,是逻辑范畴通过实践⾃我认识,从⽽使客观与概念相符合。
因此,他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思想,正像列宁所评价的,他的实践检验的是客观世界是否和概念相符合,即检验客观是否符合主观,所以归根结底也是唯⼼主义的。
因此,⿊格尔的实践观在其形式上带有浓重的神秘和唯⼼的⾊彩,这是他的根本缺陷。
⼆、⿊格尔实践观在哲学史中的地位和作⽤ ⿊格尔的实践观,是在对认识史上的有关实践思想的继承、改造和发展基础上⽽确⽴的,在其学说中居于显著地位。
同时这⼀实践观对于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形成也产⽣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在古希腊,实践已成为⼀个哲学范畴。
古希腊先哲们虽然也研究⽣产活动和科学活动,不过他们所讲的实践,都只是⼀种道德上的实践活动。
即把实践理解为伦理活动。
同时,⼜把理论活动看作是优于实践以⾄脱离实践的优秀活动。
亚⾥⼠多德曾为此作过论证:从知识的层次来看,理论知识属于智慧的最⾼层次,因为它掌握了原理和普遍原因,其他学科和技术则低于它。
从知识的⽬的来看,理论知识不以实⽤为⽬的,不为⽣活所必需,也不以⼈世快乐为⽬的,它出于惊异,为求知⽽研究。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亚⾥⼠多德有关实践的思想的两点论述:⼀是“离开了⾏动,真理与谬误和善与恶,就是同类的东西了”,乃含有在实践中才能明辨什么是真理和谬误的问题;⼆是他认为,在实践⽅⾯,不但⼈们理性认识起作⽤,⽽且⾮理性的东西,例如激情,也在起作⽤。
只有热情与理性发⽣了关系,并服从理性,使理性与⾮理性统⼀起来,这样的⾏为才是美德。
黑格尔哲学思想在德国古典哲学史上的地位
黑格尔哲学思想在德国古典哲学史上的地位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
绝对精神并不是超越于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
因此,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
黑格尔哲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过自然、社会和思维体现出来的绝对精神,揭示它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实际上是在探讨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揭示二者的辩证同一。
围绕这个基本命题,黑格尔建立起令人叹为观止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主要讲述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
黑格尔在论述每一个概念、事物和整个体系的发展中自始至终都贯彻了这种辩证法的原则。
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惊人的大胆思考之一。
他的著作集德国古典哲学之大成,创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认为:“ 绝对观念” 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本。
世界的运动变化乃是“ 绝对观念”自我发展的结果,认为他自己的哲学就是“ 绝对观念” 的最高表现,普鲁士王国是体现“ 绝对观念” 的最好国家制度。
所以黑格尔的哲学是为普鲁士专制制度辩护的,但是在他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提出了有价值的辩证法思想,认为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是一个过程,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而其内部矛盾乃是发展的源泉。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创立了唯物辩证法哲学思想在黑格尔1788年进入图宾根神学院深造的几年里,受I.康德、B.斯宾诺莎和J.-J.卢梭等人的思想影响。
在大学时期的生活和学习,引导他开始研究政治和宗教,并对现实进行批判。
他把哲学家与民众联系起来,把批判的锋芒同时指向宗教和专制制度。
此时,黑格尔尚未形成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仍然认为宗教高于哲学,认为哲学作为反思的思维不能把握生命和精神的无限性。
这一看法不同于他以前的观点,到耶拿以后,黑格尔很快又放弃了这一观点,转入论证绝对知识。
黑格尔在耶拿时期,是他把自己的理想变为体系的一个转折点。
黑格尔基本思想观点简述
黑格尔基本思想观点简述哲学一、思维(knowing)和存在(being)具有同一性黑格尔哲学的基本特点是绝对理念能够自己实现自己,或者说思维和存在具有统一性。
所谓思维,不仅指人们头脑中的思想而且主要指的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之外的某种“客观思想”也即“绝对理念”。
在黑格尔看来,人们头脑中的思想不过是“客观思想”发展的最高产物。
所谓“存在”,并不是我们日常所接触到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具体事物,因为黑格尔明确否认这些事物的客观实在性,根本否认物质的存在。
在他看来,存在只是我们的主观表象。
一切事物(“存在”)都不过是客观思想(“思维”)的异化物,是“客观思想”的外壳,而“客观思想”则是万物的内在根据和核心。
所谓“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概括起来就是:思维是存在的本质,一个事物的存在只有符合思维才具有实在性;思维不断地在存在中实现自己,使存在同自己相符合。
具体来说,从认识论意义上,即从人的认识发展过程方面说,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指我们头脑中的思维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并且凡是我们头脑中认为是合理的(即符合“客观思想”)思想,都必定能够实现,使存在和我们的思想相一致、符合。
而在本体论的意义上,也就是从事物本身的发展过程上说,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指“客观思想”决定着事物的本质,一个事物只有符合其中蕴含着的“客观思想”即事物的“概念”,才具有真实性;而“客观思想”(“概念”)则在事物中不断实现自己,使事物同自己相一致、符合。
在黑格尔看来,我们头脑中的思想乃是“客观思想”即“绝对理念”发展的最高产物,人认识世界不过是绝对理念自己认识自己的发展过程上的一个环节,因此,认识论和本体论两者实质上是一致的。
二、分析“现实的是合理的,合理的是现实的”关于“现实的是合理的”:首先,说现实的东西是合理的,并不意味着现存的一切事物都是现实的,因而都是合理的。
事实上,在现存的一切有限事物中,一部分是现象,仅有一部分是现实的。
在黑格尔看来,所谓“真实的现实性就是必然性,凡是现实的东西,在其自身中是必然的”。
以法理学角度看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
以法理学角度看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以法理学角度看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1820年出版的《法哲学原理》是黑格尔唯心主义法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对西方法律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历来也得到了极高的评价。
恩格斯就非常重视这部著作,认为它在一个唯心主义的形势之下表达了确实现实内容,说他是人类知识的大厦。
马克思称《法哲学原理》一书:“德国的国家学说和法哲学在黑格尔的著作中的到了最系统最丰富和最完整的的阐述。
”黑格尔在这部著作中兼收并蓄了古代和近代各种法哲学思想之中的精华,探讨了民主法治的问题,提出了很多独到而且深刻的观点与学说。
法理学即法学基础理论的简称,是现代法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学科和组成部分,但法理学又不同于其他法学学科,相比之下法理学的研究领域更集中于法律的一般性、普遍性的问题。
法理学是一门以理论的形式存在,并且以法的普遍适用的原理、范畴、原则、规律、价值等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基础分支。
法理学不仅仅作为法学的基础理论存在,同时在法学学科领域中具有世界观和法学方法论相统一的特点,在法理学的学科范畴内包含着一系列的研究法律现象的基本方法。
《法哲学原理》是黑格尔唯心主义法哲学思想中法制观念的集中体现,同时黑格尔的法哲学思想对西方后世的法制发展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这也就使得黑格尔的法哲学思想可以作为一种法律现象纳入到法理学研究的范畴之内,用现代法理学的方法对《法哲学原理》一书中的一些法律概念和观点进行对比分析。
一、黑格尔对法的概念进行了阐释。
《法哲学原理》在导论部分就对法哲学的概念以及意志、自由、法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在之后的篇章中分为了三个部分,也是黑格尔表达的自由意志在客观的精神领域之中表本文由收集整理现的法的个环节,就是抽象法、道德、伦理,这三个都是自由意志的一种特殊的体现。
因此,黑格尔所说的法并不是我们通常法学概念上的法,而是一种“自由意志的定在”,而且除了法律以外道德和伦理也都是法,道德就是主观意识的法,伦理则是主观和客观之中善的统一。
黑格尔派——精选推荐
⿊格尔派⿊格尔派⽬录编辑本段简介⽼年⿊格尔派也称“⿊格尔右派”。
19世纪30年代⿊格尔学派解体过程中产⽣的右翼思想家集团、德国资产阶级保守派的思想代表。
主要成员有:加布勒、⾟⾥克斯、罗⽣克兰兹等。
在哲学上,他们顽固坚持⿊格尔的唯⼼主义体系,继续⽤⿊格尔的“绝对精神”解释⼀切,认为“绝对精神”是⼀切事物存在的根据;⽽对⿊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则加以贬低、抹煞。
在宗教问题上,宣扬有神论,⿎吹宗教信仰,⽀持教会,甚⾄⽤基督教的正统思想解释⿊格尔哲学。
在政治上,代表封建贵族和与封建势⼒妥协的资产阶级保守集团的利益,维护封建等级制度,为普鲁⼠专制政权作辩护,对酝酿中的资产阶级民主⾰命运动持反对态度。
他们整理出版了⿊格尔⽣前未能出版的重要著作,如《历史哲学讲演录》、《美学讲演录》、《宗教哲学讲演录》、《哲学史讲演录》等,为使⿊格尔的⽣平与著作传世作出了贡献。
编辑本段青年⿊格尔派19世纪30年代⿊格尔哲学解体过程中产⽣的激进派。
亦称⿊格尔左派。
活动中⼼在柏林。
主要成员有:D.F.施特劳斯(1808~1874)、B.鲍威尔、E.鲍威尔、A.卢格、K.F.科本(1808~1863)、A.鲁滕堡(1808~1869)、E.梅因(1812~1870)、M.赫斯、M.施蒂纳等,L.费尔巴哈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曾参加过青年⿊格尔派的活动。
1835年施特劳斯的《耶稣传》促进了青年⿊格尔运动的兴起。
青年⿊格尔派反对⿊格尔体系的保守倾向,⼒图从它的辩证⽅法中引出⾰命的和⽆神论的结论。
在30年代,他们主要从事对宗教,特别是对福⾳书的批判性研究。
施特劳斯认为,福⾳故事是象神话那样不⾃觉地发⽣的,其中客观的精神实体起了决定性的作⽤;鲍威尔则认为它出⾃福⾳书作者的有意虚构,起决定作⽤的是⾃我意识,因⽽只有⾃我意识才能把⼈类从宗教异化下解放出来。
编辑本段分解进⼊40年代后,曾经起过进步作⽤的青年⿊格尔运动发⽣分化和解体。
青年⿊格尔派中最激进的分⼦如卢格开始公开批判普鲁⼠国家制度,赫斯开始宣传空想共产主义。
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理性的批判及其重大意义
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理性的批判及其重大意义作者:王金趾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24期摘要:在黑格尔的国家学说中,国家理性是具有统摄性的概念,是“绝对的神物”和“绝对的权威和尊严”。
国家理性通过中介环节即等级要素统摄着君王、官僚和市民社会。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揭示了黑格尔国家理性的实质:黑格尔的政治国家是从概念推演而来的,是作为主观实体性的政治信念;黑格尔为国家理性所做的概念推演,主要目的在于为现实的普鲁士王国寻找哲学根据。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运用唯物主义方法对黑格尔的国家观展开批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迈出了具有开拓性的一步。
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理性的批判,为建立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马克思;黑格尔;国家理性《法哲学原理》是黑格尔国家学说的顶峰,也是黑格尔为反动的普鲁士政府做哲学辩护的最重要著作。
马克思的批判揭示了黑格尔国家理性的政治幻象,将黑格尔国家理论的反动性和欺骗性展示在世人面前。
一、黑格尔的国家理性内涵及其本质纵观黑格尔的思想体系,不难发现其理性原则一直以来处于核心的位置,对其整个理论史的进程来说,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根据黑格尔的理论体系,“历史进程,从本质上来说是符合理性的要求和基准的”。
黑格尔曾经说过,国家之所以会产生,都是源于世界历史的作用,属于永恒理性的。
[1]翻阅《法哲学原理》一书,里面明确提到:“,本书将国家视为理性的具象表达,用于更好的理解理性本身的意义,除此以外,毫无意义可言。
”根据黑格尔国家学说的内容来看,国家理性拥有超我的价值,从黑格尔的作品来看就是“国家的理性”亦或者是“政治情绪”等具体的表现。
根据黑格尔的理论分析,国家理性拥有一个关键的属性,就是合理属性,能够“科学有序、合理地”处理好整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和矛盾,确保双方处于平衡的状态,公民愿意为其所在的国家付出,促进其所在的国家进步发达。
按照黑格尔的观点,国家是利己,应当得到伦理上的支持,而伦理却处于黑格尔的客观精神的首位。
黑格尔的法哲学-定义说明解析
黑格尔的法哲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黑格尔是德国哲学家,也是法哲学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法哲学是他众多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法律和法律哲学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在黑格尔看来,法律不仅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一个国家机构的产物,代表着国家的意志和权威。
对于黑格尔的法哲学,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需了解黑格尔法哲学的核心概念。
在他的哲学体系中,法律是社会伦理观念的具体化,是个体和整体之间的有机联系。
他认为,法律是通过正义和自由的原则来规范社会行为,通过法律的存在和执行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黑格尔法哲学的主要观点。
根据黑格尔的观点,法律具有历史性和发展性。
他认为,法律是人们的创造和实践的产物,通过历史的演进不断发展和完善。
此外,他还主张法律应该与伦理、道德和社会价值观相一致,通过理性和意识的发展来实现人类的自由和平等。
总的来说,黑格尔的法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他对法律的理解和解释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促使人们重新思考法律与社会、个体和整体之间的关系。
通过研究和理解黑格尔的法哲学,我们可以深入探索法律的本质和意义,从而为法律制度和法治建设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2. 正文2.1 黑格尔的法哲学概述2.2 黑格尔法哲学的核心概念2.3 黑格尔法哲学的主要观点在本部分中,我们将对黑格尔的法哲学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首先,我们将对黑格尔的法哲学进行概述,介绍其起源和发展背景。
随后,我们将重点讨论黑格尔法哲学的核心概念,包括主体性、自由意志和普遍性的概念,并阐述其对法哲学的重要意义。
最后,我们将深入探讨黑格尔法哲学的主要观点,包括他对权力、正义和道德的理解以及其在社会和政治领域的应用。
通过对黑格尔法哲学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对于法律和社会现象的解释和影响。
此外,我们还将对黑格尔法哲学的评价进行探讨,包括其优势和不足之处。
理性国家的辩证想象:黑格尔国家观的创制逻辑与批判
理性国家的辩证想象:黑格尔国家观的创制逻辑与批判潘 斌【摘要】《法哲学原理》是黑格尔逻辑学方法在政治领域的实际运用与具体展开,在其中绝对精神先验地预设与构造了政治国家。
黑格尔先后进行了三重论证:主权等于君权、普遍性即是个体性、义务与权利相同一。
三重论证的方法是黑格尔逻辑学方法的逐层展开,而中介逻辑的介入是黑格尔创制国家观的关键。
通过引入“各等级要素”与“官僚政治”,黑格尔机智地调和君王与市民、王权与立法权、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两极对立。
但黑格尔国家观实质是主词与谓词、逻辑与历史以及中介作用本身的三重倒置,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试图用中介逻辑来掩盖同一性哲学背后的二元论问题之后,通过创立唯物史观在实践活动中实现了对黑格尔国家观的批判与超越。
【关键词】绝对精神;政治国家;中介中图分类号:B516 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60(2018)01-0010-08作者简介:潘 斌,湖北武汉人,(上海200241)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基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本源与超越:黑格尔与马克思思想传承关系再研究”(2017BZX010);浦江人才计划项目“风险社会的正义基础:以罗尔斯与贝克为中心”(2013PJC032)《法哲学原理》是黑格尔晚年最为重要的政治学著作,这部著作的出版及柏林大学的讲学活动使得他成为普鲁士王国的“官方哲学家”,书中也明确提出“哲学主要或是纯粹是为国家服务”的观点。
正是在这部包含争议而又极具思辨风格的作品中,黑格尔将思维辩证法发挥与运用到极致而精心构思与创制了独具一格的现代国家学说。
这一国家学说既奠定了黑格尔哲学作为普鲁士“国家哲学”的地位,又对其否定辩证法的激进立场与革命取向划定了边界,更是构成了黑格尔思想体系的“顶层设计”。
准确理解黑格尔国家学说的生成路径与创制逻辑,对合理勘定现代政治中国家与社会、公民与市民、社会与个人的关系具有启迪意义,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创新的积极尝试。
黑格尔法哲学笔记整理
思辨的认识方法一、承诺世界是一个精神的世界,本质是一个超越有限自然和有限精神的绝对精神。
二、绝对精神是自在自为的存在,不是一个抽象、孤立的点,也不是在自然和有限精神之外的存在,它必须显现在有限的自然和精神之中,因而绝对精神是一个大全的存在。
三、大全的存在并不是一个静止、抽象的存在,它要不断由内向外设定自己的界限。
同时扬弃自己的界限,在不断向外扩张的同时,又不断向内回溯,从而使绝对精神展示为一个个具体的环节,而每个环节都是一个圆圈式的大全。
因而思辨的方法就表现为“正、反、合”的圆圈式的运动,表现为一种有体系向无的相互运动。
在思辨的方法中,思辨的概念是其基本要素,这些概念从属于一个严格的逻辑体系,按一种内在必然性的方法不断向前运动,形成一种终点返回起点的运动过程。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思辨的方法特别强调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思辨和存在的同一性,因而,它是一种超越了形式逻辑、物理、数学的方法的更高的方法。
这种方法并不是在内容之外的方法。
它是思辨哲学唯一的对象自己展开自己的形式。
序言第一段:法哲学原理是对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精神哲学中客观部分的一种详尽的发挥第二段:黑格尔重点说明了为什么自己的法哲学原理目前展示给大家的这种体例和形式——1、本提纲面对公众,所以必须对一些日常观念和当时流行的观念进行分析。
2、由于哲学著作具有个体,时代,历史,民族性,它总是在批判前人的基础上重新建立,所以很难有固定范围,确定的本质。
第三段:黑格尔谈到了本书写作的方法。
他认为,当时的哲学陷入一种可耻的颓废。
要么传统形式逻辑方法一遭到人们怀疑,要么把人类知识的可能范围仅限在现象界,这种种都使哲学无法提供绝对的真理。
为了重新认识真理,需改造我们的逻辑和认识的方法。
而他认为,唯一适用于认识超验对象就是他的思辨方法。
这种方法可将哲学从颓废中拯救出来。
至于这种方法是什么,包含哪些形式和特点,黑格尔让人们去参看《逻辑学》。
他仅强调了一点,即这种思辨的方法是内容和形式统一的方法。
黑格尔国家观的逻辑结构
黑格尔国家观的逻辑结构
黑格尔的国家观具有独特的逻辑结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黑格尔强调伦理理念的现实性,即从实体的伦理存在所要求的有机性与整体性来论述国家的现实性。
这种逻辑结构表明,黑格尔认为国家应以现实的方式实现伦理理念,通过整体性的国家组织来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黑格尔的国家观体现了自由实现的逻辑。
他主张自由应由抽象的意志自由逐步发展为主观化的道德自由,最终实现特殊化的社会自由。
这种逻辑结构意味着,国家应保障并促进个体在社会中实现具体的自由权利。
此外,黑格尔的国家观还展现了“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三个逻辑环节的伦理阶段。
这三个环节分别代表个体与共同体关系的三种类型及三种类型的国家,三者之间呈现出高度统一的逻辑关系与历史顺序。
这一逻辑结构突显了黑格尔对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深刻理解,即国家作为最高伦理理念的现实化,应统合家庭与市民社会的功能,以实现个体的全面自由发展。
黑格尔的国家观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他通过伦理理念的现实性、自由实现的逻辑以及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的伦理阶段三个逻辑环节,构建起了一套独特的国家理论体系。
这种逻辑结构使得黑格尔的国家观既具有深厚的哲学基础,又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对于我们理解现代国家的本质和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黑格尔介绍
故事导航
生平简介 主要思想 勤学少年
黑生卒年:1770—1831 国别:德国 主题词:唯心主义 领域:哲学家
“忘年交”
返回
最得意的门生
1816年,黑格尔就任海德堡哲学教授。在这里,黑格 尔以深刻的思想,渊博的学识,严密的逻辑,赢得了学 生们的尊敬。开始,课堂里只坐着四名听讲的学生,隔 了半年,全校四分之一的学生都来听他的课了。 在黑格尔的门生里,最有趣的要算是一位名叫鲍里 斯· 乌克斯库尔的学生了。他是一名俄罗斯的近卫军骑 兵上尉。打败拿破仑以后,过腻了酒池肉林的生活,便 想着学点正经的学问。1817年慕名来到海德堡,一进 大学便去拜访黑格尔,并到书店买下了黑格尔所有已经 出版的书籍。当天晚上 他就读了起来。他翻了一本又一本,很快便发觉, 一句也读不懂。他越是努力,越是莫名其妙。他不灰心, 还是一节课不误地去听黑格尔的哲学课。可是,最后他 不得不承认:连他自己记下的笔记他都读不下来。
主要思想
美学思想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美学讲演录》一 书中,这是他整个哲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他的 哲学体系在美学和艺术领域中的具体表现。艺术的根本 特点,是理念通过感性的形象来显现自己、认识自己,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成为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核心。 黑格尔分别对艺术的性质和特征、艺术发展的历史类型 和各门艺术的体系,进行既是逻辑的又是历史的分析。 逻辑方面,他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有关艺术的唯心主义哲 学体系;历史方面,他开创了艺术社会学的研究,展示 了宏伟的历史观。黑格尔的美学思想在西方美学史的发 展过程中,起了划时代的作用,成为古典美学的集大成 者。
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理论逻辑及当代价值
[收稿日期]2020 06 21[作者简介]熊杰,男,江西南昌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第36卷第6期2020年11月(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ndong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s)Vol 36,No 6Nov.2020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理论逻辑及当代价值熊 杰[摘 要]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理论逻辑包括了三个方面,即抽象与具体的统一、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和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这三个统一构建起马克思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理论基石,成为马克思哲学不同于那个时代的理论特色。
重读《〈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希望找到有利于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价值参考和经验借鉴。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当代价值有两个方面:在理论层面,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法哲学和阶级学说研究提供思想资源;在实践层面,为思想政治教育、共产党如何保持与群众的联系以及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提供可遵循的经验借鉴。
建基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产生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超越,对当前中国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理论逻辑;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图分类号]B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0040(2020)06 0046 09 从文章研究的内容而言,贯彻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的逻辑思维是清晰、严谨的,并且具有递进式的层次特征。
在这篇只有49个自然段的著作中,马克思从对宗教的批判开始,延伸至对德国哲学的批判,再到对普鲁士现实政治制度的批判。
他寄望于通过严密的逻辑思维唤醒工人阶级意识,以高卢雄鸡式的高鸣宣布德国哲学中应有的批判、辩证意识的复苏,并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一、《导言》思维逻辑的三重性《导言》的理论逻辑包括三个方面的统一。
这三个统一构建起马克思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理论基石,成为马克思哲学不同于那个时代的理论特色。
由黑格尔引发的八卦哲学简史丨新知
由黑格尔引发的八卦哲学简史丨新知原创毛&让文景 2019-07-08▌“新知”是一档新栏目,网罗社科新知,和文景的读者们一起涨知识、爱智慧。
黑格尔的哲学理论以晦涩难懂著称,但这并不妨碍他的巨星地位和理论的深远影响。
在他生前,就有在哲学界同样享有至高地位的新星叔本华的不服来战:后者故意同时间开课,却落得仅有五名学生的下场。
在其去世后,学说仍然搅动着欧美哲学界:美国有信徒罗伊斯和反对者詹姆斯意图约架的论战——让人想到熊十力和废名;法国则有首次引介黑格尔学说的“交际花”科耶夫的明星班,这课难的巴塔耶都睡着了,却依然坚强孕育了后来鼎鼎大名的拉康、梅洛–庞蒂、布勒东等;而当时法国哲学界的“杠把子”萨特和福柯,也因为对方的黑格尔立场隔空骂战——虽然游行的时候他们还是走在了一起。
可以说,黑格尔串起了一部活色生香的欧美哲学小史。
个中精彩,听文景编辑部最懂哲学的毛&让为您娓娓道来。
后辈叔本华的挑衅没人气,一样可以在书里酸你1820年夏季学期的一节课前,当黑格尔如往常一般走入柏林大学的教室时,他难免要想起小他近二十岁的叔本华。
正在此刻,同样在柏林大学,叔本华也即将开始他的哲学讲演。
■19世纪上半叶的柏林大学不过对在德国如日中天的黑格尔来说,叔本华的名号只在他脑中一闪而过。
看着眼前爆满,过道上也坐着人的教室,黑格尔只轻蔑地一笑,便将叔本华抛诸脑后。
毕竟无需亲自查看,仅凭旁人的一点蜚语,就能想象出,仅有五个学生来听课的叔本华,在讲坛前是多么落寞。
■黑格尔及其代表作《精神现象学》,贺麟、王玖兴译,新版即将推出,敬请期待后来,就连这五个学生也没有了,这无疑是对叔本华的巨大打击。
要知道,叔本华获得柏林大学的这个编外讲师的资格,正是通过刚刚出版的得意之作《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叔本华甚至在书出版之后,坐着马车各处打听人们对此书的评价如何。
得意之作的面世与听众的寥寥无几,这巨大的反差着实令人失落。
■叔本华及其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夹杂着对站在哲学界之巅的学术明星挑战失败的挫败感,也带着一点对其理论的不屑一顾,或许还夹杂着早先阅读那些晦涩的著作时的头晕目眩,叔本华真是恨透了黑格尔。
黑格尔法哲学逻辑结构与对自由主义的超越——兼与韩水法教授商榷
学术争鸣黑格尔法哲学逻辑结构与对自由主义的超越——兼与韩水法教授商榷文/丛日云黑格尔创造了一套独特的概念体系并将其组织进一个独特的逻辑框架之中.这为解读黑格尔的哲学尤其是法哲学提供了儿乎是无限的可能「在-系列扑朔迷离的概念编织出的哲学迷宫里,研究者很容易频频误入歧途“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阿克塞尔•霍耐特是掉入黑格尔逻辑陷阱的一个当代例子。
他赞赏黑格尔法哲学逻辑结构为“社会自由理论的典范”,认为在其“伦理”阶段.“抽象法”和“道德”阶段的自由并没有消失.相反,伦理是“交往性自由的具体化”。
于是黑格尔的法哲学就成了“关于自由在现代社会中从机制方面得以实现的理论”.霍耐特的迷误在于完全按黑格尔的逻辑肯定黑格尔.没有发现法哲学深层逻辑的自然结论与其表面许诺之间的冲突。
韩水法教授在批评霍耐特时,则从根本上否定了其逻辑结构的合理性.并且经常按通常意义诠释黑格尔的独特概念。
他正确地拒绝了黑格尔的逻辑陷阱,不承认在黑格尔的“国家”里实现了所谓个人的主观特殊性与国家普遍性的统一。
不过.韩水法批判黑格尔的着力点在于揭示法哲学体系存在着的所谓历史“倒错”和逻辑“颠倒”,认为正是这种双重的“倒错”导致了普遍的个人自由“完全消融于国家权力之中”o他所论证的这种双重倒错基于对黑格尔的基本概念和逻辑结构的误解.由此导致对黑格尔法哲学基本内涵的错误解读。
而他得出的黑格尔法哲学完全否定个人的结论也并不准确。
虽然他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霍耐特的错误,但失于简单化,走向了与霍耐特相反的另一个极端。
逻辑起点意味着什么?以卢梭为例韩水法教授认为.黑格尔以普遍和抽象的个人自由为法哲学的逻辑起点.从中推论出市民社会和国家学说,结果却在“国家”阶段否定了个人。
他认可近代契约论学派的逻辑.即从抽象的个人出发.推导出自由民主的现代国家.但这必须以社会契约为中介。
可是,黑格尔拒绝了契约论.于是.其普遍的个人自由在理论和逻辑上便没有了根据,也不该作为论证国家学说的出发点。
浅析《〈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2019年8月(下)国内刊号C N61-1499/C咨政论坛仍然无法挑战传统儒学中天子代天布德的的天命理论的核心地位,但是也已经成为了维持政权稳定所必须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明朝作为最后一个汉人建立的帝国,从其尚在襁褓中的时代到其最后的继承者郑明灭亡为止都一直在享受民族主义带来的支持和局限。
这种民族主义的政权合法性来源使得明朝的民众和政府和他们的宋朝祖先一样对于守住传统意义上的汉土有着近乎偏执的坚持,而对于开疆扩土,殖民人口和改变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区自治的举动却缺乏最基本的兴趣。
前者如前文所述,导致了大明帝国的最终崩溃,而后者则使得明帝国对于西南和东北的少数民族聚居区都难以有效的统治,甚至必须时常面对心怀异志的少数民族首领所发动的叛乱。
所以用一种有些宿命论的语调来讲,明帝国成也民族主义,败也民族主义。
当满清在1644年攻入关内之后,很明显,其统治集团仍然没有真正的文明化。
其统治思路仍然是基于其游牧奴隶制的落后政治传统而建设的。
这也就使得满清的摄政王努尔哈赤会颁布诸如圈地令和剃发令这样的六大弊政变得不足为奇了。
然而很明显,这样的政策在一个高度民族主义化了的国家中必然激起巨大的反抗。
其中的剃发令甚至引起了比彼得大帝改革时的剃胡令更巨大的抵制,乃至于造成了数十万汉族人口的死亡和绵延至今仍然依稀存在的汉族人口和满族人口之间的对立。
然而,在多尔衮之后掌权的顺治帝,康熙帝和雍正帝都很明显的认识到了这一政策问题。
故而便形成了清朝前期废除六大弊政,不加征丁税乃至最后摊丁入亩以及架空乃至最后用满汉对峙的内阁代替由满人把持的议政王会议的政治改革进程。
而在降低民族隔离度和更紧密的和汉族地主阶层结合起来的同时,清廷也通过文字狱和名为修书实为毁书的学术研究行为来削弱民族主义中有关血统和地域论的部分并抬高文化传统在民族主义中的地位。
这一行为直接导致了中国在进入近代史之后逐渐形成了多民族和多种宗教融合杂居的民族国家的奇特政治特性。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绝对观念又称“绝对理念”。
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的哲学用语。
指绝对精神发展的第一阶段即逻辑阶段中的最后的和最高的概念。
黑格尔认为,在自然界出现之前,绝对观念就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他的《逻辑学》就是对这个过程的描述。
绝对观念从一个最虚空的范畴——“存在”开始,一步步地向前发展,每一步都比前一步更具体、更深入,因而也就具有更大的真理性。
绝对观念是观念自身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和最后阶段,是绝对的全部真理,此前的逻辑范畴和发展阶段都是绝对观念这个“全体”的一个环节、一个阶段。
绝对观念是哲学的唯一对象和内容。
黑格尔认为,绝对观念既然是最高的范畴,是顶峰,也就绝对地超脱了主观与客观的对立,一切矛盾都和解了,再不需要任何发展了;要发展,就要按着辩证法的规律转化成它的对立物——自然界。
黑格尔把认为客观存在所决定的逻辑概念、范畴看作世界和人类未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精神实体,并由此外化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这实质上是上帝创世说的中世纪宗教哲学的翻版,曾多次受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批判。
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又着重指出,黑格尔的巨大功绩在于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试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黑格尔的绝对观念对以后的哲学家是有影响的。
如杜林的“世界模式”论,主要来自黑格尔的“绝对观念”。
在黑格尔哲学中,绝对观念有时和“绝对精神”通用。
精神在本质上,通过对于自然和对于自身的扬弃而到达自由,所以精神的本质即是自由。
“它能够忍受它的个体直接性的被否定,能够忍受这无限的痛苦,即是说,它能在这个否定性中肯定的保住自己并成为自身同一的。
这种可能性就是精神的既抽象而又在自身中自为存在着的普遍性。
”1、绝对者即精神。
便是黑格尔之所谓绝对精神。
无论是自在的实体存在还是自为的主体都仅仅是片面的而不完整的,只有自在自为后的精神才实现了绝对的永恒和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利益的特殊性与国家伦理的普遍性的统一,这也是社会政治学说本身所具有的哲学的理论旨趣。黑格尔坚持普
遍物对特殊利益的优先、国家对市民社会优先的高远理想,对我国的政治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社会契约论;个人权利;自由意志;国家 中图分类号:F4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2815(2016)04—0014—05
universality of national ethics,which is also the society and politics theory’S own philosophical and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Hegel adhered to the ideal that the common had priority which has
古典契约论建立在自然权利和缔约基础上的国 家合法性论证彰显了个人权利和理性的重要性,对 近代资本主义弘扬自由、民主、理性的价值意义重 大。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个人权利的高度膨 胀必然导致人们为了追求个人私利而陷入相互冲突
的“自然状态”。黑格尔正是洞察到了这种自由主
收稿日期:2016—07—25
义个人主义价值观对西方社会所造成的消极后果, 结合法国大革命的狂热状态和普鲁士政府的封建专 制统治,重新思考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通过批判 古典契约论,黑格尔揭示了市民社会的现代内涵,并 将市民社会和国家的关系纳入到客观精神的辩证发
通过对外物的占有我的意志成为现实的意志初次实现了现实的人的意志这样财产就成为自由最初的定在它本身是本质的目的5154通过转让不仅实现了财产权我也由抽象单一的存在通过与他人的交往而成为具体社会性的存在而且使原本抽象的自由权利在人际关系中展开其核心是个人的特殊意志通过契约达成共同意志从而实现了普遍意志
第34卷总第144期 2016年第4期
展过程,从而论证了理性国家的合法性。
作者简介:武威利(1979一),女,河南荥阳人,南开大学哲学博士,喀什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社会政治哲学。 14
一、古典社会契约论:国家是维护个人权利的
工具
满统一。既然权利的来源是天赋的,那么其实现途 径也就是自然的,这样实际上就导致了自然与社会、 个人与社会的对立,一旦我们赞同契约论解释社会 国家产生和个人自由实现的方式,那么就会带来许 多问题:如果个人订立契约只是为了满足个人的利 益,那么人的自由意志问题应当如何理解?人类的 理性的尊严和价值何在?因为个人意志和欲望是多 种多样的,甚至有些是相互冲突的,那么势必会造成 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关系的紧张,公共生活 将被严重边缘化。但实际上,人总是有超出个人意 志而对共同意志的追求,对共同意志的追求才使整 个社会井然有序、和谐发展。当然这种公共的意志 不是与个人意志相违背的,因为公共意志本来就来 自特殊的个体意志,所以应当把个体意志和自然的 欲望提升到社会理性和集体意志的层面上。 总的说来,这种从“自然状态”出发论证人的自 由权利的理论,无论是理论逻辑还是实践层面都面
科学・经济・社会 SClENCE・ECONOMY・SoCmTY
V01.34,Sum No.145
No.4,2016
黑格尔理性国家学说的哲学理路
武威利
(南开大学哲学院,天津300350;喀什大学法政学院,新疆喀什844006)
摘要:黑格尔的理性国家学说是以自由意志为出发点,通过批判社会契约的个人主义的理论基础进行构建和论 证的。在黑格尔看来,古典社会契约论以绝对个人主义立场为出发点,通过契约方式构建起的国家,只能是作为维 护个人权利的纯粹工具而存在。无法揭示和把握市民社会的现代内涵和国家的伦理价值。黑格尔把国家问题置于 “客观精神”的叙事位置,提出国家是最高的伦理实体,市民社会必须通过自我扬弃,上升到国家阶段,才能实现个
Philosophical Thinking of Hegel’S Rational State Theory
WU Wei—li (College of Philosophy,Nankai University,Tianjin 300350,China;
College
of Law
and Polities,Kashgar University,Kashgar
a
mere
tool for the maintenance of individual
ri小ts.While
it
failed to reveal and grasp the modem connotation of civil society and ethical values of the state.By putting the state in the
position of‘objectiv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spirit’,Hegel proposed that the state Was the highest ethical entity.Civil society
must go
through the
process of self-development,up to the state,in order to accomplish the unity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individual interests and
844006,China)
Abstract:Hegel’S rational state theorytook free will
as
a
starting
point,built and demonstrated through criticizing theoreti—
cal basis of the individualism of the social contract.In Hegel’S view,the classical social contract started with absolute indi- vidualism,and the state built by contract could only exist as
a
over
special interests,and the state had priority
over
civil society,
certain significance for
Chinese political construction.
Key words:social contract theory;individual rights;free will;st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