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师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第6单元 第13讲 课后限时集训

合集下载

2019高中历史 第十三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同步训练1 岳麓版必修3

2019高中历史 第十三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同步训练1 岳麓版必修3

第十三课挑战教皇的权威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

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

”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B.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D.挑战天主教会权威2.马丁•路德认为:教会分为“不可见的教会”和“可见的教会”,前者存在于天国之中和信仰者的心灵之中,为绝对精神性的、不可见的;后者存在于人世之中,但只不过是一种属世的组织,是信仰者学习《圣经》的地方,要归世俗政府来管理。

上述主张的主要意图是A.将宗教秩序与世俗秩序分离B.使宗教秩序从属于世俗秩序C.将世俗的权力置于中心地位D.实现个人宗教信仰上的自由3.中世纪教会倡导“日月说”:教权是太阳,皇权是月亮,月亮依附于太阳。

但丁提出“两个太阳说”:教权是一个太阳,皇权也是一个太阳。

他们分工不同,教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精神的世界,皇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现实的世界,他们起着不同的领导作用。

但丁本意在于A.坚持教权的至高无上B.厘清王权与教权职责C.阐述王权与教权平等D.弱化教权并强化王权4.14世纪末到15世纪初,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年轻的人文主义者萨琉塔蒂、布鲁尼等人提出了“市民人文主义”思想。

他们的共和政治观以“自由”为核心,世俗伦理观以“美德”为核心,价值观以“积极生活”为核心。

市民人文主义的出现A.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B.推翻了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C.冲击了传统的宗教神学思想D.巩固了世俗政府的主导地位5.“它在一般人和虔诚信徒中唤醒了宗教,将宗教逐出或几乎逐出了政治,世俗权力恢复了独立性。

它的主要性质在于人类心灵的解放以及精神领域内绝对权力的废黜。

”这里的“它”A.冲破了宗教对人的精神控制B.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弘扬人文主义C.打破民众对天主教会的迷信D.宣扬进化论挑战基督教神学创世说6.1536年加尔文出版了《基督教原理》,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释成先定论,即成功失败、贫富荣辱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

2019高考北师版历史一轮复习: 选考部分 选修3 高考冲关即时演练

2019高考北师版历史一轮复习: 选考部分 选修3 高考冲关即时演练

(对应学生用书第293页)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结束后,得益于德国的战败,法国在欧洲大陆重新获得了自普法战争失败以来梦寐以求的霸权。

法国凭借着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地位主宰着欧洲大陆——它收复了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并且拥有德国萨尔煤矿的开采权,其丰富的煤铁资源极大地加强了法国的实力;它占领了德国的莱茵河左岸地区,莱茵河右岸50公里内的地区被划为非军事区;法国通过和比利时、波兰、捷克、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结成政治军事同盟,一方面对德国进行战略包围,一方面对新兴的苏维埃俄国进行“防疫”隔离。

在两次大战期间,正是法国建立的这个安全体系,有效地保卫了欧洲的和平。

——摘自《大国地位的终结,西欧诸神的毁灭——第二次大战前的大国外交》(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一战后法国处置德国、建立安全体系的努力。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努力建立欧洲安全体系的原因。

【解析】第(1)问,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一战后法国处置德国、建立安全体系的努力主要包括在巴黎和会上主张严厉制裁德国并肢解德国、加强了法国的实力以及和比利时、波兰、捷克、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结成政治军事同盟。

第(2)问,法国努力建立欧洲安全体系的原因要多角度回答,例如,历史原因是指法德是历史的宿敌,现实原因则包括必须防止德国东山再起,企图独霸欧洲以及十月革命的影响。

【答案】(1)严厉制裁德国并肢解德国;占有丰富的煤铁资源,成为欧洲第一陆军强国;与比利时、波兰等国结成政治军事同盟。

(2)法国为防止德国东山再起,企图独霸欧洲;法德是历史的宿敌;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影响了世界。

2.(2016·鹰潭一模)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不列颠之战开始后不久,一些德国飞行员遇到一种令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现象。

当时德国飞机还没有独立的机载导航设备,主要靠地面无线电定向信标导航,在过去他们根据地面提供的无线电信号对目标进行轰炸,命中率是比较高的。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北师大版文档:模块一 第5单元 第11讲 课后限时集训 含答案 精品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北师大版文档:模块一 第5单元 第11讲 课后限时集训 含答案 精品

课后限时集训(十一)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对应学生用书第325页)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美国著名学者亨廷顿认为,冷战期间人们对世界政治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据政治和经济意识形态来界定的。

随着冷战的结束,意识形态不再重要,各国开始发展新的对抗和协调模式,为此人们需要一个新的框架来理解世界政治。

对这一新的模式理解正确的是()A.强调了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B.造成了国际力量对比的失衡C.强调了“知识经济”的作用D.直接导致了多极化趋势加强A[由“冷战期间根据政治和经济意识形态来界定”到“冷战后意识形态不再重要”,可知这一“新的对抗和协调模式”应该是文化层面的对抗和协调,意在强调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故A项符合题意。

]2.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公开宣称:“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自由民族,他们抵抗着企图征服他们的掌握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的压力。

”这一讲话标志着()A.“冷战”序幕揭开B.“冷战”正式开始C.两极格局形成D.北约建立B[依据材料“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公开宣称:‘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自由民族,他们抵抗着企图征服他们的掌握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的压力’”可知,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故B项正确。

]3.1948年到1949年,英美两国联合救援,向西柏林空运各类生活物资。

美国飞行员每次执行任务时都会给孩子们空投糖果,为了让孩子们能辨认出自己,便摇晃几下飞机的翅膀。

因此,西柏林孩子称他们为“摇翅膀的叔叔”。

此事发生的背景是()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B.东德建成“柏林墙”C.北约与华约对峙D.欧洲共同体的成立A[杜鲁门主义提出于1947年,之后,“冷战”开始,苏联封锁了西柏林,于是美英便向柏林空投救援物资,故A项正确;柏林墙修建于196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北约和华约对峙局面的形成是在1955年,故C项错误;欧洲共同体成立于1967年,故D项错误。

2019版高考历史北京专用一轮专题3 教材补遗 含答案 精品

2019版高考历史北京专用一轮专题3 教材补遗 含答案 精品

教材补遗1.宗主与宗主督护制宗主也叫作坞主或壁帅,掌握众多的宗族、部曲,修有坞壁,建有甲兵,是一些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首领。

依附其下的农民往往有数百、数千家,乃至万家,称为包荫户。

包荫户没有户籍,只是宗主的私家人口,国家不得征调管理。

相当于佃户或农奴。

北魏统一之初,对遍地存在的宗主无法根除,就采取妥协政策,承认宗主对于包荫户的控制,并以之为地方基层政权,形成了“宗主督护制”。

这种制度只有豪强地主受益,农民更加困苦,不利于国家保证财政、兵源和进行社会管理。

2.大索貌阅与手实“大索貌阅”是隋朝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中一项用以整顿户籍和赋役的措施。

隋初,农村隐漏户口、诈老诈小的现象极为危机,直接影响到国家财政收入和对劳动力的控制。

为了查实应纳税和负担徭役的人口,隋文帝于开皇三年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即按户籍上登记的年龄和本人体貌进行核对,检查是否谎报年龄、诈老诈小。

如有不实,保长等要办罪。

通过检查,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和赋税收入。

手实是唐宋时在基层官吏监督下居民自报户内人口﹑田亩以及本户赋役承担情况的登记表册。

在唐代,它是制定记帐与户籍的主要依据,每年填报一次,因其是依照一定格式由户主亲自据实填报,所以称为“手实”。

安史之乱后,这种制度受到破坏,没有经户主自行填报的手续,与原来的意义有别。

3.疾足唐肃宗时任户部侍郎的刘晏,在管理唐王朝财政期间,设置了一整套经济情报机构。

县下,由政府任命官吏主持在各交通要道设立的驿站,并用优越的报酬招募大批精干的人为经济信息员,名曰: “疾足”。

“疾足”负责各地有关农业丰歉、物资余缺、价格变化以及百业行情涨落等经济动态的收集与传递。

当他们了解到各方面信息后一站接一站的逐级传递,有利于中央对京城周围地区市场行情及时进行调控。

4.羁縻府州“羁縻制度”是历代封建王朝在多民族国家里对社会发展不平均的少数民族地区所采取的一种民族政策。

唐宋时期在周边少数民族内附部落中设置的地方行政单位,唐朝时包含羁縻都护府、都督府、州、县四级,共八百多个。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单元第13讲教师用书岳麓版5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单元第13讲教师用书岳麓版5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第13讲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考点1|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
一、商业的产生、发展
1.原始商业
原始社会末出现了以物易物的交换行为,产生了原始商业。

2.商周时期
商朝出现职业商人和货币;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3.春秋战国
私商逐渐成为商人的主体;货币丰富,黄金白银成为货币,形成了许多著名都会。

4.隋唐时期
出现了闻名中外的大都会;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5.宋元时期
出现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元朝出现新高峰,广泛流通纸币。

6.明清时期
商业市镇兴起;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经济作物广泛种植;白银广泛使用;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

[轻巧识记]古代商业发展的“三先”、“三后”
二、城市的繁荣
1.城市功能的变化
(1)从周至唐:坊市分置,商业活动受地域限制和时间的限制;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
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

(2)宋代以后:坊市界限被拆除,打破了空间限制,一些乡村也可以贸易;打破了时间、
经营范围的限制,如出现了夜市、晓市、草市等;官府放松限制,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马鸣风萧萧整理。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考部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冲关即时演练 北师大版选修1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考部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冲关即时演练 北师大版选修1

选考部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冲关即时演练(对应学生用书第286页)1.(2017·郑州质检)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著名的政治家。

为相数十年,政绩显赫。

面对郑国“国小而逼,族大宠多”,处在列强夹缝中艰难生存的局面,他首先整理田制,承认土地私有,按亩征税,“作丘赋”,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在认为“礼”是“天之经也,地之义也”的同时,公元前536年,他铸刑鼎,公布成文法,开创了古代公布法律的先例。

子产还实行保护工商业的政策,不许贵族随意干涉百姓的经商活动,坚持实行“市不豫贾”。

他不毁乡校,广开言路。

对内宽猛相济的方针保持了国内政局长期稳定。

对外他一反过去对大国俯首帖耳的外交政策,敢于说“不”,维护了郑国的利益,为郑国争取并创造了最大限度的生存空间。

子产的改革为其他国家提供了重要借鉴,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郑克堂《子产评传》(1)根据材料,分析子产改革的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子产改革的特点。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逐条进行概括。

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可得出礼法结合、宽猛相济;保护工商业者;作为小国,敢于对大国说“不”等。

【答案】(1)意义: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推动了郑国农业及商品经济的发展;礼法结合,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持了郑国国内政局的长期稳定;使郑国的地位大大提高;为其他国家提供了重要借鉴,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任答三点即可)(2)特点:礼法结合;宽猛相济;保护工商业者;作为小国,敢于对大国说“不”。

2.(2017·临沂质检)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汉初将冶铁、采矿、煮盐等山泽之源下放给私人经营,出现了大量靠经营冶铁、煮盐的富商,形成一股与中央政权相抗衡的社会势力。

武帝中期,多次大规模的征讨匈奴,军费开支浩繁,财政入不敷出,朝廷不得已向豪富借贷,而富商大贾却“不佐国家之急”。

公元前118年,大司农颜异提出了盐铁官营的计划,得到武帝的批准。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3单元单元高效整合课件北师大版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3单元单元高效整合课件北师大版

2.近代 (1)洋务派创办京师同文馆等学堂,向国外派遣留学生,开始了中国教育的近代 化。 (2)维新派主张开办宣传变法思想的新式学堂。 (3)清末废科举,兴学堂,至民国时期,开办新式学校,全国公立私立大学开始 发展,并与国际接轨。
3.现代 (1)开基创业(1949~1966 年):教育事业初具规模,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 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2)混乱曲折(1966~1976 年):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的破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下 降,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3)教育复兴(1978 年至今):教育事业重获生机, “科教兴国”战略推动中国教 育的持续发展。
[运用点拨] 1.史料在高考题中的广泛引用,反映了历史教学理念的回归:即尊重历史的客 观性、真实性,让史料说话,论从史出,史由证来,实事求是。高考命题的这 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必将对教科书的编写与课堂教学产生重大影响。 史料一 唐朝印刷的《金刚经》卷首佛像画
史料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 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判断史料可信度: 史料一是唐朝印刷的 《金刚经》 , 反映唐朝的雕版印刷的成就, 是真实的、可信的。 史料二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反映宋词的成就, 苏轼是豪放派词人是真实的、 可信的, 但对三国时周郎的评论已有个人的看法, 会与史实具有不一致的地方。 史料三是纪录片《习仲勋》 ,属于纪实性影像资料,它以原始影像的方式真实地 再现了习仲勋的革命生涯,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属于真实可信的历史史料。
三、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的贡献 四大发明 对中国的影响 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 展 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推动了欧洲文 化的普及和推广,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 伟大贡献 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欧 洲社会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北师大版课件:第六单元 古代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北师大版课件:第六单元 古代

3.民营商业的崛起 春秋战国 时期。 (1)时间:__________ 工商食官 ” 制度的束缚。 农业 和_______ 手工业 的发展,使商业冲破“_________ (2)原因:_____
①涌现出许多大商人。 城市 不断涌现。 (3)表现②_____ ③_____ 金属 货币的出现并大量流通。
第17讲 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考试说明 手工业的发展
考查角度 1.(2017· 课标全国Ⅲ,25)西汉前期经济恢复发展的表现
2.(2016· 课标全国Ⅲ,27)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1.(2017· 课标全国Ⅰ,27)经济发展对等级秩序的影响 2.(2017· 课标全国Ⅱ,24)春秋战国之际影响商业发展的因素 3.(2017· 课标全国Ⅱ,26)唐朝时江南经济文化的发展
(2)民营手工业
a.春秋战国时期出现。 ①发展历程 b.明中期居于主导地位。
主动性 。 a.由民间私人经营,有较大的_______ ②特点b.劳动者有较多的人身自由,有一定报酬,劳动兴趣高。 c.主要生产供_____ 民间 消费的产品,产品投放_____ 市场 。 (3)家庭手工业 春秋战国 时期,随着_________ 小农经济 的形成而出现。 ①产生:_________ 纺织 为主。 农耕 相结合,以_____ a.与_____ 自己消费 和_________ 缴纳赋税 ,到_____ 明代 中期, ②特点b.产品主要供_________ 日渐商品化。
(二)唐宋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初步繁荣
1.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①政治统一。 (1)原因②隋朝大运河开通。 ③南方的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大量涌入市场。
长安 和_____ 洛阳 是全国著名的商业大都会。 ①城市增多,_____ ②农村的草市和墟市日益增多。 邸店 ,后来分离 (2)表现③出现兼营旅店、货栈和商品交易的_____ 柜坊 。 出专营货币存取和借贷的_____ ④出现最早的兑汇飞钱。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北师大版教师用书:第一单元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北师大版教师用书:第一单元

第3讲 明清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考点一 明朝内阁制的建立1.废丞相(1)原因:宰相权重。

(2)概况:明太祖下令革除中书省和丞相,由六部尚书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3)影响:全国军政大权集于皇帝一身,君主专制达到新的高度。

2.建立内阁制(1)过程⎩⎨⎧①明太祖仿宋制,设立殿阁大学士等作为顾问机构。

②明成祖选拔翰林院的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重务,内阁制度正式确立。

③随着阁臣的官秩不断提高,逐步取得了票拟权。

(2)地位:始终是一个由皇帝的顾问班子派生的内侍机构。

(3)影响:加强了君主专制,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度。

教材补充『社会现象』 明代宦官专权洪武初年,朱元璋规定宦官不得读书识记,不得干预政事,对宦官控制很严。

朱棣因夺帝位曾得助于宦官,故视他们为亲信,设东厂,由宦官主持。

宦官开始取得出使、专征、分镇等大权,为后来的宦官专政提供了条件。

宦官专权是明朝国家结构和政治生活中的一大特色,是皇帝极端专制主义的强化带来的皇权本身的异化。

『史论观点』内阁的地位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考点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1.目的:便于对西北前线事务的处理。

2.职责(1)设立之初专门处理有关前线的奏报和诏令。

(2)不久,扩大到处理全国的其他事务。

(3)军机大臣必须秉承皇帝意旨行事。

3.特点(1)军机大臣多属临时性。

(2)军机大臣秉承皇帝的旨意行事。

(3)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4.影响(1)使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加强。

(2)统一多民族国家也得到巩固与发展。

教材补充『历史概念』密折制度密折制度始于康熙晚年,完备于雍正时期。

清朝采用密折制度,允许和鼓励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直接向皇帝递密折。

密折制度的作用有两个,一是使得朝政进一步黑箱化,增添皇权的神秘感;二是起到了使官员,尤其是同僚,相互告密的作用。

2019高考北师版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二 第6单元 第13讲 课后限时集训

2019高考北师版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二 第6单元 第13讲 课后限时集训

课后限时集训(十三)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对应学生用书第329页)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汉文帝时,晃错提出务农贵粟政策,百姓缴粟600石者,就可封爵。

但普通五口之家,所耕之地不过百亩,全年所收不过100石,根本无600石余粮来换爵,反为富商大贾所乘。

这表明在当时()A.仕宦之路被富商大贾所垄断B.重农政策使百姓受益有限C.农民贫困导致政府遏制商人D.纳粟拜爵为选官主要途径B[根据材料信息,本来是想让老百姓受益的,但由于农民收入低而不能换爵,即材料意在表明重农政策其实使百姓受益非常有限,B项符合题意;A项错在“垄断”,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遏制商人”的信息,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纳粟拜爵只是一个选官途经并非主要途径,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 2.(2018·湖北七市联考)唐代柜坊又称僦柜、寄附铺、质库、质舍等,所藏物品主要是钱帛、粟麦、钱,一部分是柜坊自备的资金,一部分是别人的存款。

南宋《武林旧事·游手》把柜坊放在赌局、诈骗、盗窃等“游手奸黠”一类中,官府常加取缔。

据此可知,柜坊()A.弊大于利B.不利于经济发展C.搞活了民间资本D.具有多重属性D[宋代的柜坊利弊共存,但无法推断出弊大于利,故A项错误;柜坊的出现为交易提供了便利,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B项错误;柜坊“一部分是别人的存款”,吸纳和搞活了民间资本,但这只是材料的一部分意思,并不全面,故C项错误;材料中柜坊在搞活商品经济的同时,也勾结富家子弟从事赌博、盗窃等活动,多次被政府取缔,具有多重属性,故D项正确。

]3.(2018·衡阳联考)《唐会要·卷八十六》记载:“六年七月敕:如闻十六宅置宫市以来,成弊既久,须有改移。

自今以后,所出市一物以上,并依三宫直市,不得令损刻百姓。

”这说明唐代()A.重农抑商政策松动B.政府加强市场管理C.着手打破坊市界限D.商品经济高度发达B[材料没有体现重农抑商发生变化的内容,故A项错误;从“所出市一物以上,并依三宫直市,不得令损刻百姓”可知唐代对宫市货物的价格有限制,不能损害百姓的利益,体现出政府对市场的监管,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市坊变迁的内容,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对宫市的规定无法得出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故D项错误。

近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课后限时集训北师大版(

近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课后限时集训北师大版(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课后限时集训北师大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课后限时集训北师大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课后限时集训北师大版的全部内容。

课后限时集训(二)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北京海淀一模)史书记载:汉武帝初年“严助、朱买臣皆侍中,贵幸用事,始与闻朝政。

厥后,卫青、霍去病、霍光皆由侍中进,而权势出宰相右矣。

”这说明汉武帝时( )A.内侍干政,威胁皇权B.崇尚黄老,清静无为C.倚重近臣,削弱相权D.分割相权,加强皇权C [题干信息反映了汉武帝倚重近臣,削弱相权,与威胁皇权和黄老无关,材料更多地涉及对近臣的倚重,C项符合题意。

]2.唐代名臣范祖禹说:“中书造命,门下审覆,尚书奉行,机事往往留滞,上意亦颇以为悔。

”由此可知,范祖禹认为三省六部制( )A.易形成冗官现象B.降低了行政效率C.减少了决策失误D.加强了君主专制B [冗官是指官员人数超出实际需要,机构职能重叠,导致行政效率低下,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人数过多和机构重叠的信息,故A项错误;按照材料信息“机事往往留滞”,意指三省分权并相互牵制,有可能导致相互之间的扯皮,进而耽误国事,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减少决策失误的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的侧重点在于三省六部制的弊端,没有表达关于加强君主专制的意思,故D项错误。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单元单元高效整合学案北师大版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单元单元高效整合学案北师大版

第6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高效整合知识网络·脉络清晰|框图纵览,用联系的观点牢记历史【认读导引】两大形态:分散的小农经济模式与资本主义萌芽的经济形态。

三大线索: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经济及与之相关的经济政策;以官营手工业为核心的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古代商业发展的演变及与之相关的商业政策。

四个重点: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及重农政策;手工业经营形态及成就;古代商业与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及抑商政策;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缓慢发展。

知识整合·无障通达|专题归纳,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1.制度因素古代中国最基本的土地制度是土地私有制。

土地私有制必然导致土地兼并。

土地兼并使得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始终在低水平的状态下运行,很难实现社会经济财富的积累,无法使财富转化为商业资本。

2.政策因素(1)“重农抑商”政策:产生于战国时期,其目的在于鼓励农耕经济的发展,以促进国家财富的积累,服务于当时兼并战争的需要。

后来为历代王朝所沿用,成为古代中国的基本国策。

(2)“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这两种政策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

3.经济结构因素古代中国经济是以小农经济为核心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其主要特点是封闭性、分散性等,不利于市场的发育。

小农经济的生产主要满足自我消费和交纳赋税。

由于沉重的赋税,小农经济无法实现量的积累,也无法实现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4.思想观念因素自战国以来,古代中国以“农本”作为立国的经济思想,历代统治者始终对工商业采取压制政策,导致民间资本大量流向土地,而非用来经营工商业。

三、中西资本主义萌芽的比较(对应学生用书第118页)一、运用生态史观分析古代中国农业的利弊得失[史观应用][理论阐释]生态史观是一种主张从地理环境的生态结构出发,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与解释人类文明发展模式的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限时集训(十三)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对应学生用书第329页)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汉文帝时,晃错提出务农贵粟政策,百姓缴粟600石者,就可封爵。

但普通五口之家,所耕之地不过百亩,全年所收不过100石,根本无600石余粮来换爵,反为富商大贾所乘。

这表明在当时()A.仕宦之路被富商大贾所垄断B.重农政策使百姓受益有限C.农民贫困导致政府遏制商人D.纳粟拜爵为选官主要途径B[根据材料信息,本来是想让老百姓受益的,但由于农民收入低而不能换爵,即材料意在表明重农政策其实使百姓受益非常有限,B项符合题意;A项错在“垄断”,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遏制商人”的信息,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纳粟拜爵只是一个选官途经并非主要途径,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 2.(2018·湖北七市联考)唐代柜坊又称僦柜、寄附铺、质库、质舍等,所藏物品主要是钱帛、粟麦、钱,一部分是柜坊自备的资金,一部分是别人的存款。

南宋《武林旧事·游手》把柜坊放在赌局、诈骗、盗窃等“游手奸黠”一类中,官府常加取缔。

据此可知,柜坊()A.弊大于利B.不利于经济发展C.搞活了民间资本D.具有多重属性D[宋代的柜坊利弊共存,但无法推断出弊大于利,故A项错误;柜坊的出现为交易提供了便利,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B项错误;柜坊“一部分是别人的存款”,吸纳和搞活了民间资本,但这只是材料的一部分意思,并不全面,故C项错误;材料中柜坊在搞活商品经济的同时,也勾结富家子弟从事赌博、盗窃等活动,多次被政府取缔,具有多重属性,故D项正确。

]3.(2018·衡阳联考)《唐会要·卷八十六》记载:“六年七月敕:如闻十六宅置宫市以来,成弊既久,须有改移。

自今以后,所出市一物以上,并依三宫直市,不得令损刻百姓。

”这说明唐代()A.重农抑商政策松动B.政府加强市场管理C.着手打破坊市界限D.商品经济高度发达B[材料没有体现重农抑商发生变化的内容,故A项错误;从“所出市一物以上,并依三宫直市,不得令损刻百姓”可知唐代对宫市货物的价格有限制,不能损害百姓的利益,体现出政府对市场的监管,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市坊变迁的内容,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对宫市的规定无法得出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故D项错误。

]4.北宋时期,四川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

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最终获得政府认可的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

这一时期纸币的兴衰表明()A.政府对市场的控制遇挫B.明朝中期商品经济停滞C.民间贸易突破官府限制D.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削弱A[注意关键信息“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说明政府调控市场失败,故A项正确;明中叶商品经济迅速发展,江南地区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官府限制民间贸易,故C 项错误;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未遭到削弱,故D项错误。

]5.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有农业革命、商业革命、金融革命,还有信息革命、能源革命。

那时租佃关系日益普遍……街市制取代坊市制,一批商业名镇开始兴起,城市的经济文化职能显著增强。

”这一时期是()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C[秦汉时期坊市有严格规定,故A项错误;隋唐时期坊市分开,不符合材料中“街市制取代坊市制”的信息,故B项错误;两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坊市界限被打破,故C项正确;明清时期商业市镇形成规模,不符合材料中“开始出现”的信息,故D项错误。

]6.宋太宗淳化二年诏:“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

宜令诸路转运使……参酌裁减,以利细民。

”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材料反映出宋代()A.商业政策比较宽松B.设有专职征税官员C.放弃重农抑商政策D.地方官员与民争利A[结合材料“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可知宋代的商业政策比较宽松,故A项正确;转运使是管理地方财政的官职,不是征税官员,B项不符合题意;宋代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地方官员与民争利问题,D项不符合题意。

] 7.有的学者认为,传统中国的市场不可谓不发达,城市的规模也曾居世界之首,但是市场的性质受制于消费的性质及其社会效应。

古代中国的消费结构中,国家军费、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人口消费。

由此可以得出()A.国家体制制约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B.中国古代城市规模居世界首位C.中国古代手工生产是落后的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A[“古代中国的消费结构中,国家军费、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人口消费”说明在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农民消费能力有限,从而制约了商业的发展,故A项正确。

古代城市规模居世界首位偏离材料论述的重点,故B项错误;中国古代手工生产是落后的表述不符合历史事实,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D项错误。

]8.(2018·桂林模拟)有一碑文记载:“(清前期)苏州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这种情况说明了()A.苏州失业人数较多B.清朝对人身的控制较为严格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D.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速度下降C[由材料“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可知出现了雇佣关系,即资本主义萌芽,故选C项。

]9.《秦律·田律》规定:“百姓居田舍者毋敢酤(买卖)酒,田啬夫(官职)、部佐(官职)谨禁御之,有不令者有罪。

”该法令出台的主要动机是()A.抑制商贾发展B.提倡粮食节俭C.严禁商品流通D.稳定酒类物价A[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的主旨是居田舍者不要买卖酒,否则就失了做官职的资格,这样做是从社会政治方面来抑制商业的发展,所以,该法令出台的主要动机是抑制商贾发展,故选A项。

]10.明代熊人霖《南荣集》曾载闽浙一带的“寮主经济”:寮主者,汀之久居各邑山中,颇有资本者,披寮蓬以待菁民之至,给所执之种,俾为锄植而征其租,菁民者,汀、上杭之贫民,每年数百为群,赤手至各邑,依寮主为活,而受其值。

这反映了当时()A.经济作物大量入市B.小农经济开始解体C.雇佣关系开始出现D.农业生产关系调整D[材料反映了明代农业生产关系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经济作物的问题,排除A项;明代小农经济尚未开始解体,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雇佣关系的“开始”,排除C项。

]11.宝顺轮是近代第一艘出现在山东沿海的轮船,所以,当山东官员于1855年8月14日发现宝顺轮及其他几艘船只后,惊慌失措,咸丰帝调查后下谕称既然“与夷人毫无牵涉”,宝顺轮可以护航清粮海运的船只,“以清洋面而利清行”。

这一过程说明晚清统治者()A.闭关锁国,愚昧无知B.中体西用,师夷长技C.因势利导,守内虚外D.因循守旧,盲目排外D[山东官员“惊慌失措”“与夷人毫无牵涉”等字眼意在强调晚清统治者因循守旧,盲目排外,D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闭关锁国,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中体西用,排除B项;不是因势利导而是盲目排外,排除C项。

] 12.(2017·南昌一模)明清时期,几乎世界白银产量的半数流入了中国,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之一,国内商品经济发达,却没有产生强大的扫荡封建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其中主要原因在于()A.重农抑商观念和闭关海禁政策的压制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C.鸦片的输入导致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D.英、法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A[材料中中国出超的现象出现在鸦片战争之前,那时由于重农抑商观念和闭关海禁政策的压制,使得小农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工商业发展艰难,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没有出现“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故A项正确;明清工商业的繁荣,反映出农耕文明下工商业也能够发展,故B项错误;白银的大量外流与题干叙述不符,排除C项;英法的商品输出推动了小农经济的瓦解,经济基础出现了革命性变化,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广州贸易的主要特征,是朝廷授权“十三家”称为行的商号,作为唯一的对外贸易代理人。

开办这些行的主人,即所谓的“行商”,向朝廷捐呈大笔钱财,以保证他们的垄断性特权;据说捐资的数额约为20万两,或5.5万英镑。

据称在明代万历时期,就有大约三十六个行商与十四个国家进行贸易。

到明朝末年,行商的数目下降到了十三个,故有了“十三行”的名称,一直持续到清代。

由于广州贸易是在外国私商和中国臣民之间展开,所以无需任何官方的外交关系,只要有非官方的生意往来即可。

这样,洋商与中国官府之间不允许有任何的直接接触;洋商只能通过指定与他们做生意的中国特许商人,向总督、巡抚和“户部”转呈禀帖。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材料二英国东印度公司创立于1600年,最初的正式全名是“伦敦商人在东印度贸易的公司”。

它是由一群有创业心和有影响力的商人所组成。

这些商人在1600年12月31日获得了英国皇家给予他们的对东印度的15年的贸易专利特许……1609年,詹姆士一世向东印度公司发出了一张不设期限的特许状,特许状只会在公司连续三年没有盈利的情况下才会被取消。

1670年,查理二世发布了五条法律,授予东印度公司自主占领地盘、铸造钱币、指挥要塞和军队、结盟和宣战、签订和平条约和在被占据区就民事和刑事诉讼进行审判的权力。

东印度公司的敌人包括商业竞争者、敌对国家和国内的敌对势力,因此它需要更多的保护权利。

1680年,公司建立了一支自己的武装力量。

1858年,英国取消东印度公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行商”产生的历史背景。

(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三行”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特点,并分析二者对中英两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17分)【解析】第(1)问从材料广州十三行我们可以知道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历史。

结合明清时的政治经济即可得出答案。

如君主专制的强化。

第(2)问从材料“作为唯一的对外贸易代理人”“向朝廷捐呈大笔钱财,以保证他们的垄断性特权”“所以无需任何官方的外交关系”“获得了英国皇家给予他们的对东印度的15年的贸易专利特许”“自主占领地盘、铸造钱币、指挥要塞和军队、结盟和宣战、签订和平条约和在被占据区就民事和刑事诉讼进行审判的权力”即可归纳“十三行”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特点。

较容易,但要注意转化成自己的语言,不能摘抄原文。

【答案】(1)历史背景:工商官营的传统;君主专制的强化;明清政府的闭关政策;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的繁荣;君主专制的强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