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两章文言现象汇总
八年级语文《〈孟子〉两章》学习要点
《〈孟子〉两章》学习要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论述了战争中民心背向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孟子认为人才是艰苦环境造就的,有了艰苦环境的磨炼,才能使人性格坚韧、顽强,才能担负重大的使命。
作家作品简介《〈孟子〉二章》选自《孟子·公孙丑》,题目是编者加的。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兼爱”“非攻”,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
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
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存在《孟子》一书中。
《孟子》不仅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
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
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
一、字米粟(sù)畎亩(quǎn)傅说(yuè)胶鬲(gé)拂士(bì):同“弼”畔之:畔,通“叛”二、词【天时不如地利】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不如,比不上。
【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指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孟子用“天时”“地利”“人和”来概括有利于作战的各种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古代城邑有内外城之分,“城”为内城,“郭”为外城;“三里”“七里”均非实指,说明城邑之小。
【环而攻之而不胜】环,围。
而,表转折,却。
【夫环而攻之】夫,句首发语词。
【池非不深也】池,护城河。
【兵革非不坚利也】兵革,泛指武器装备。
八年级孟子二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孟子二章知识点总结孟子二章知识点总结孟子是我国古代儒家思想家,后来被称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国的哲学思想。
本文将对孟子二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心性孟子强调人的本性是善的,他认为只有善良的心才是人的真正内在。
同时,孟子也强调了人的心性可以通过学习和修正而得到改变和提高。
二、仁爱孟子的学说中,仁爱被视为一种重要的人生态度和道德准则。
他认为,仁者能够感受到别人的痛苦和快乐,能够给予别人真切的关心和帮助。
仁爱也是孟子重点强调的“养心之道”,他认为只有具备了仁爱的心胸,才能够真正地获得内心的平衡和和谐。
三、性命相承孟子认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很多的努力和付出,这些都依赖于生命力的驱动。
他认为,人的本性的善良和生命的力量是统一不可分割的,具体表现就是“性命相承”。
这个学说意味着人们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正确地对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四、教育孩子对于教育孩子这个问题,孟子认为,父母应该尽力去教育和引导孩子,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孟子也认为,孩子的教育不应该只是一种技能的传授,而应该是精神价值观念的灌输和传承。
他提出了“五哀”的具体教育方法:哀其不幸、哀其过失、怨其不善、怒其贪欲、惧其威逼。
五、为政孟子提出了许多关于为政的原则与方法。
他认为,为政需要遵循诚信、公正、道德的原则,并具有强烈的文化自信心。
同时,他也强调,为政者更应该注重人民的福祉,遵循“政家为民”的信条。
六、天命思想孟子的“天命”思想是他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认为,“天道在人心,天命在人事”,也就是说,人们应该积极地为实现天命而努力奋斗。
孟子强调,天命不仅仅是指个人的命运,还包括社会和国家的命运。
以上是孟子学说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这些思想和观点对于今天的人们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影响,我们应该继续深入研究和学习孟子的思想。
《孟子两章》总结
• 正面事例:司马迁——宫刑 正面事例:司马迁 宫刑——《史记》 \\ 宫刑 《史记》 勾践——卧薪尝胆 卧薪尝胆——灭吴 \\ 贝多芬,张 勾践 卧薪尝胆 灭吴 贝多芬, 海迪等 • 正反事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灭吴。夫 正反事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灭吴。 差贪图享乐,终亡国。 差贪图享乐,终亡国。
6)而 )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表并列) 。(表并列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表并列) 攻之(表修饰) 环而攻之(表修饰) 环而攻之而不胜(表转折,但是) 环而攻之而不胜(表转折,但是) 去之(表顺承) 委而去之(表顺承)
7)于 ) 畎亩//困 ①在:发于畎亩 困于心/征于色 征 版筑/举 ②从:举于版筑 举于士/起于鲁 起 由于,因为: 忧患, ③由于,因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天将降大任于 ④给: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对于: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 ⑤对,对于: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胡不见我于 ⑥向:胡不见我于王 仓鹰击于殿上/行十日十夜而至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 ⑦到:仓鹰击于殿上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 郢/飞于北海 飞
七、内容理解
1、孟子的文章长于言辞,多用排比, 、孟子的文章长于言辞,多用排比, 语言有气势,试举一例说明。 语言有气势,试举一例说明。 1)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用了三个否定句构成排比句,增强语 用了三个否定句构成排比句, 强调“地利”不足恃, 势,强调“地利”不足恃,治国应靠 人和” 应实行“仁政” “人和”,应实行“仁政”, 引出主 气势磅礴的语言使说理更加有力。 旨,气势磅礴的语言使说理更加有力。
2)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 )舜发于畎亩之中,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开头列举事例有什么作用? (开头列举事例有什么作用? ) • 运用排比进行举例论证,增强语势, 运用排比进行举例论证,增强语势, 举出事实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 举出事实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 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练之后, 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练之后,终于成 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就了不平凡的事业。有力证明人才是 在艰苦环境中磨炼的, 在艰苦环境中磨炼的,同时引出下文 议论。 议论。
孟子二章知识点
一、重点词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人和】指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环】围。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
兵,兵器。
革,甲衣。
【坚利】坚固锋利。
【固国】巩固国防。
【兵革之利】武器的强大。
【顺】归顺,服从。
【故】所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畎亩】间、田地。
【大任】重大的责任,担子。
【行拂乱其所为】行拂,所行不顺。
【所以动心忍性】所以,用来【恒】常。
【然后】这样以后。
【困于心】内心优困。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法家】有法度的世臣。
【外患】外来侵略的忧患。
二、《〈孟子〉两章》通假字【亲戚湖畔之】“畔”通“叛”,背叛。
【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三、一词多义【之】亲戚畔之:代词,他三里之城:助词,的寡助之至:动词,到【于】舜发于畎亩之中: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征于色:在生于忧患:由于,在【而】而后作:承接连词而死于安乐也:并列连词【拂】行拂乱其所为(阻挠,违反)拂士(同“弼”,辅佐,辅弼)【以】以天下之所顺:凭所以动心忍性:用来【发】发于畎亩:举,被任用发于声:表现四、古今异义【委.而去之】古义:放弃今义:委托【委而去.之】古义:离开今义: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古义:限制今义:疆域【七里之郭.】古义:外城今义:姓氏【池.非不深也】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亲戚..畔之】古义:内亲外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舜发.于畎亩之中】古义:被任用今义:送出、交付【举于版筑.之间】古义:捣土用的杵今义:建筑、修路【举于士.】古义:狱官)今义:士兵【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古义:征验,表现今义:出征【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古义:古义──明白,了解;今义:比喻五、词类活用【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一般“威”是形容词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作“威慑”讲【必先苦其心志】一般“苦”是形容词,在此为动用法,使……痛苦。
《孟子》二章知识总结
《孟子二章》知识总结《孟子》二章知识总结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邹人,名轲,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
孟子的思想事迹大都见于《孟子》一书。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
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是“兼爱”“非攻”,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心:阐述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人才的培养中,逆境作用不可小视;国家的治理中,如果没有执法严格,直谏敢言的臣子和邻国的侵扰,国家就会在安逸享乐中灭亡。
一.重点字词和句子的翻译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曾益其所不能。
①任:责任,担子②苦,劳,饿,空乏,均为使动用法,译为“使……痛苦”“使……劳累”“使……受到贫穷之苦”③拂;违背④曾:通“增”增加⑤益:好处句意:所以,上天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体肤饿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所行不顺,是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增加他所没有的才能。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①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②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③征:征验喻:明白,了解句意:内心困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颜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①入:在里面,指国内②出:在外面,指国外③法家:有法度地大臣④拂士: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
⑤拂:通“弼”辅佐。
⑥恒:常句意:如果国内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国家时时都有灭亡的危险。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生存发展句意: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5.文章理解(1)文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文中第一段所举历史人物的共同特点:都是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凡的事业。
孟子二章的知识点总结
孟⼦⼆章的知识点总结《孟⼦⼆章》出⾃孟⼦之⼿,别称《⽣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具体可参考⼋年级上册的语⽂课本,⾥⾯就有明确的叙述。
下⾯⼩编给⼤家分享⼀些孟⼦⼆章的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家,欢迎阅读!孟⼦⼆章的知识点1《富贵不能淫》⼀、通假字往之⼥家(⼥:同“汝”,你)⼆、⼀词多义戒:往送之门,戒之 (告诚) 居:居天下之⼴居 (居住)必敬必戒 (谨慎) 居天下之⼴居 (住所)之:母命之 (代词,她,代指⼥⼉) 道:妾妇之道也 (道理)住送之门 (动词,去、到) 独⾏其道 (道路)三、古今异义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丈夫哉古义:真正,确实今义:诚实,真诚2.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古义:准则,标准今义:正直,正义四、词类活⽤1.富贵不能淫 (淫:动词的使动⽤法,使…惑乱,使……迷惑)2.贫贱不能移 (移:动词的使动⽤法,使……改变,使……动摇)3.威武不能屈 (屈:动词的使动⽤法,使……屈服)五、课⽂翻译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丈夫吗?他们⼀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事。
”孟⼦说:“这怎么能算⼤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成年举⾏加冠礼时,⽗亲训导他;⼥⼉出嫁时,母亲教导她,送到门⼝,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定要恭敬,⼀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标准,是妇⼈家遵循的道理。
(⼤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得志的时候,与百姓⼀同遵循正道⽽⾏;不得志的时候,独⾃⾛⾃⼰的道路。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才称得上⼤丈夫。
”6、问题探究1.主题思想:《富贵不能淫》探讨“何谓⼤丈夫”的问题。
景春提出观点,孟⼦反驳,有破有⽴。
先直接反驳,对景春的观点持否定态度,再从正⾯提出⾃⼰⼼⽬中的⼤丈夫的标准。
孟⼦提出了三个⽅⾯的标准:第⼀,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第⼆,⽆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的原则;第三,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施加的因素都不能使之迷乱、动摇、屈服。
《孟子二章》文言现象、翻译、简答【部编版八上第21课】
《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一)《富贵不能淫》习题一、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往之女.家:女通“汝”,意思:你。
②丈夫..之冠也:古今异义,古义:成年男子;今义:女子的配偶③母命.之:古今异义,古义:教导、训诲;今义:命令④以顺为正.者:古今异义,古义:准则,标准;今义:正确⑤富贵不能淫.:词类活用,动词使动用法:使……迷惑。
⑥贫贱不能移.:词类活用,动词使动用法:使……动摇。
⑦威武不能屈. :词类活用,动词使动用法:使……屈服⑧居天下之广居.:词类活用,动词活用为名词:居所,住宅2、一词多义:戒:①戒之曰:告诫②必敬必戒:谨慎居:①居.天下之广居:第一个居住(动词)②居天下之广居.:第二个居所(名词用作动词)之:①丈夫之冠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父命之:代词,指“男子”③母命之:代词,指“女子”④妾妇之道也:结构助词,相当于“的”⑤与民由之:代词,指“大道”,即儒家提倡的“义”得: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能,能够②得志:实现3、判断文言句式:①戒之曰:省略句,省去主语“母亲”。
②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二、重点句子翻译: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翻译: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翻译:这哪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翻译: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4、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翻译:到了你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5、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翻译:把顺从当作准则,是妇女之道。
《孟子两章》知识点归类及练习巩固
《孟子两章》知识点归类及练习巩固一、文言知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通假字: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2、古今异义:郭七里之郭古义:今义:池池非不深也古义:今义:去委而去之古义:今义:亲戚亲戚畔之古义:今义:委委而去之古义:今义:域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古义:今义: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古义:今义:3、一词多义;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以天下之所顺()利地利不如人和()兵革非不坚利也()之三里之城()环而攻之而不胜()多助之至,天下顺之()4、词类活用: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通假字:(1)亲戚畔之()(2)入则无法家拂士()(3)曾益其所不能()(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2、一词多义:(1)发:舜发于畎亩之中()/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2)于:舜发于畎亩之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3、古今异义:(1)所以古义:;今义:。
(2)入古义:;今义:。
(3)出古义:;今义:。
二、练习巩固:阅读一阅读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1~5题。
(13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3分)①委而去之(委:)(去:)②亲戚畔之(畔:)2.下面“以”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B.以天下之所顺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D.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3.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②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5.“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
八年级上语文孟子两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语文孟子两章知识点【古今异义】(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古义:真正,确实今义:诚实(2)父命之古义:教导,训诲今义:命令(3)丈夫之冠也古义:成年男子;今义:女子的配偶【一词多义】(1)戒戒之曰(告诫)必敬必戒(谨慎)(2)之往之女家(动词,到)妾妇之道(助词,的)与民由之(代词,指正道)【词类活用】(1)威武不能屈使动用法,使……屈服。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形容词使动用法;苦:使……痛苦;劳:使……劳累;饿:使……饥饿;空乏:使……受到贫困之苦。
4.重点内容大丈夫的做法: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的理想(处世态度):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大丈夫的操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你怎样理解孟子提出的“富,贫,威”这一大丈夫的标准?富贵的时候不能被其迷惑,贫贱不能使其改变自己的道德修养,威逼利诱不能使其屈服。
这样才叫大丈夫。
无论境遇如何,都不能改变个人的操守,一个人要有自己的处世态度与原则,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更应时刻注意。
2.对于孟子提出的“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一主张你有怎样的认识?得志时与百姓同行,不得志时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
即得志时要心怀百姓为民做主,做一个好官。
不得志则要加强自我修养,决不能在道德修养上放低要求,力争做个好人。
3.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前者为无原则的顺从(幼从父,嫁从夫,夫死从子),如张仪等人,无原则的顺从秦王的意思。
而大丈夫则表示为“富,贫,威”是对仁义礼的坚守,正如儒家倡导的那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文章思想内容本文通过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从卑微到显贵的事例和有关道理,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
2.重点字词舜(shùn)畎(quǎn)亩胶鬲(gé)曾益(zēng)拂士(bì)【通假字】(1)所以动心忍性忍,通“韧”,坚韧(2)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3)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梗塞,不顺【古今异义词】(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2)富贵不能淫古义;使……惑乱、迷惑;今义:淫乱(3)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古义,捣土用的杵;今义,建筑,修建(4)管夷吾举于士古义:狱官;今义:军人(5)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古义:征验,表现;今义:走远路(多指军队);讨伐(6)征于色,发于声,面后喻古义:了解,明白;今义:比方【词类活用】(1)使动用法:必先苦其心志(苦:使……痛苦)劳其筋骨(劳:使……劳累)饿其体肤(饿:使……饥饿)空乏其身(空乏:使……经受贫困之苦)动心忍性(忍:使……坚韧)行拂乱其所为(乱:使……受到阻扰)(2)动作状:入则无法家拂士(入:在国内)出则无股国外患者(出:在国外)(3)名作动:人恒过(过:犯错误)【一词多义】(1)发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被起用)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发,显露)(2)于舜发于畎亩之中(于:介词,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于:介词,给)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于:介词,在) (3)拂行拂乱其所为(fú,违背)入则无法家拂士(bì,同“弼”,辅佐)(4)士管夷吾举于士(名词,狱官)入则无法家拂士(名词,贤士)【其他重点词语解释】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担子2.行拂乱其所为拂:违背,逆,不顺3.而后作作,奋起,指有所作为4.征于色征:征验5.而后喻喻:明白,了解6.入则无法家拂士入:在里面,指国内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7.国恒亡恒:常3.重点语句翻译: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两章
《孟子》两章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②,七里之郭③,环④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⑤非不深也,兵革⑥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⑦,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⑧,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⑨,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⑪,亲戚⑫畔⑬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⑭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⑮。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⑯舜发于畎亩之中⑰,傅说举于版筑之间⑱,胶鬲举于鱼盐之中⑲,管夷吾举于士⑳,孙叔敖举于海(21),百里奚举于市(22),故天将降大任(23)于是人也(24),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25),空乏(26)其身,行拂乱其所为(27),所以动心忍性(28),曾益(29)其所不能。
人恒过(30)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31)而后作(32),征于色(33)发于声(34)而后喻(35)。
入(36)则无法家拂士(37),出(38)则无敌国(39)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40)而死于安乐(41)也。
①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标题是编者加的。
《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现在山东邹城市)人,是孔子之孙孔伋(jí)的再传弟子。
②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③郭:外城。
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④环:围。
⑤池:护城河。
⑥兵革:泛指武器装备。
兵,武器;革,甲胄,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
⑦委而去之:意思是弃城而逃。
委,放弃。
去,离开。
⑧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意思是,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界限。
域,这里是限制的意思。
⑨固国不以井冈山溪之险: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⑪至:极点。
⑫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⑬畔:通“叛”。
《孟子》两章文言现象汇总PPT文档共15页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
《孟子》两章文言现象汇总
动词作状语,在国内,在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 国外
敌国外患者
一词多义
1.发 舜发于畎亩之中 征于色发于声
动词,被任用 动词,表现
2.拂 3.而 4.于
5.之
行拂乱其所为
fú,动词,违背
入则无法家拂士
bì,动词,通“弼”,辅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弼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表承接连词
省略句
省略主语 征于色发于声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倒装句
舜发于畎亩之中(状语后置)
找一找与此类似的句子
(去)古:离开 今: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古:限制; 今:疆域
舜发于畎亩之中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管夷吾举于士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征于色发于声
古:为什么; 今:姓氏;副词,表示随意乱来
古:捣土用的杵章; 今:建筑,修建 古:狱官; 今:士兵
古:代词,这; 今:表肯定判断
(征)古:表现;今:出征 (喻)古:明白,了解;今:比喻
词类活用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名词作动词,限制 形容词作动词,震慑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使动用法,使……劳苦,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 使……劳累,使……受饿,
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 使……贫困,使……不顺,
性
使……惊动,使……坚忍
名词作动词,犯错误
人恒过然后能改
《孟子》两章 文言现象汇总
通 假字
亲戚畔之 曾益其所不能 困于心衡于虑
入则无法家拂士
“畔”通“叛”,背 叛
“曾”通“增”,增 加
“衡”通“横”,梗 塞,不顺
“拂”通“弼”,辅 弼
【最新精选】《孟子人和》文言知识梳理
五、人和《孟子·公孙丑下》1、孟子曰:“天时不如【比得上】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团结】。
2、三里之【结构助词,的】城【指内城】,七里之郭【指外城】,环【围】而【连词,表修饰】攻之而【连词,表转折】不胜。
3、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得到】天时【有利于战争条件的天气条件】者矣;然而不胜者【…的原因】,是【判断动词】天时不如地利也。
4、城非不高也,池【护城河】非不深也,兵【戈矛弓箭等武器】革【皮革,指甲胄】非不坚利也,米粟【指粮食】非不多也;5、委【丢弃、抛开】而【连词,表承接】去【离开】之【代词,指城郭】,是【判断动词,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6、故【因此】曰:域【名作动,限制】民不以【介词,凭借】封疆【同义复词,都指边界,边疆】之界【地域的界限】,7、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固】国不以【介词,凭借】山溪【山河】之【结构助词,的】险【险要】,威【名作动,威慑】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8、得道【实行仁政】者多助【动作名,帮助的人】,失道者寡【少】助【动作名,帮助的人】。
9、寡助之【结构助词,的】至【极点】,亲戚【古今异义,父母兄弟亲属】畔【通“叛”背叛】之;多助之至,天下顺【顺从】之。
10以【介词,凭借】天下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所顺【所字结构,所顺从的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有的时候】不战【动词,打仗】,战必胜矣。
”《孟子·离娄下》1、孟子曰:“君子所以【…的原因,之所以】异【不同】于【介词,和】人者,以【介词,因为】其【代词,他】存心【居心,用心】也。
2、君子以【介词,用】仁存【存在】【省略介词,于】心,以礼存心。
3、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常常】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4、“有人于此,其【代词,他】待我以【介词,用】横逆【横暴不顺理】【状语后置句】,则【那么】君子必自反【反省】也。
5、‘我必【一定】不仁【名作动,做到仁】也,必无礼也,此物【事情】奚【怎么】宜至【到】哉?’6、其【代词,他】自反而【连词,表结果】仁【名作动,具备仁的品德】矣,自反而有礼矣。
《孟子》两章必备知识点
18《孟子》两章文学文言常识总结孟子名__轲___,与孔子合称“__孔孟____”,在儒家中其地位仅次于孔子,有“_亚圣__”之称。
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
《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
儒家经典:“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本课要注意句子节奏的划分,如:1.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舜/发于/畎亩之中。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7.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知识点总结1、通假字:①亲戚畔.之:畔,通“叛”。
背叛2、词类活用: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名作动,限制3. 古今异义:池今:水塘、湖、护城河等古:护城河亲戚今:包括直系血亲、旁系血亲和姻亲。
古: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3、一词多义之①的三里之城,七里之郭,②代词,代城环而攻之而不胜③到寡助之至/多助之至④主谓之间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公输》臣以王吏之攻宋也/吾知子之所以距我)而①并列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②修饰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③转折环而攻之而.不胜/然而不胜者④顺承委而去之/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者①句中表判断陈胜者,阳城人也②……的人宜多应者③……的原因然而不胜者④语气助词舍生而取义者也4. 重点词汇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人和:人心所向,上下团结城:内城;郭:外城然.而.不胜者:这样却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这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委.(放弃)而去.(离开)之寡(少)助之至(极点)不以.封疆之界/不以.山溪之险/不以.兵革之利/以.天下之所顺:凭借故君子有.不战:要么,或者5、重点译句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两章文言现象
[孟子]两章文言现象《孟子》两章文言现象归纳【通假字】1.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2.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3.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梗塞、不顺)4.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一词多义】利1.天时不如地利.(形容词,有利)2.兵革非不坚利.也(形容词,锋利,锐利)城1.三里之城.(名词,内城)2.城.非不高也(名词,城墙)之1.七里之.郭(结构助词,的)2.寡助之.至(动词,到)3.亲戚畔之.(代词,他,指“失道者”)发1.舜发.于畎亩之中(动词,起,指被任用)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动词,发出)于1. 舜发于.畎亩之中(介词,从)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介词,给)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介词,在)而1.夫环而.攻之(连词,表承接)2.然而.不胜者(连词,表转折)3.而.死于安乐(连词,表并列)国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国防)2.国.恒亡(国家)拂1.行拂.乱其所为(不顺)2.入则无法家拂.士(通“弼”,辅佐)以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介词,凭借)2.以.天下之所顺(凭借)3.所以.动心忍性(用来)【词类活用】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用作动词,限制)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作动词,使……巩固)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词作动词,威慑)4.人恒过.(名词用作动词,犯过失,犯错误)5.入.则无法家拂士(动词用作状语,在国内)16.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动词用作状语,在国外).7.所以动心忍性(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动,使……惊动;忍,使……坚强)..8.必先苦其心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9.劳其筋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10.饿其体肤(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经受饥饿之苦).11.空乏其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贫困之苦)..12.行拂乱其所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扰乱).【古今异义】1.三里之城(古义:内城;今义:城市).2.七里之郭(古义:外城;今义:姓氏).3.委而去之(古义:离开;今义:往,到).4.亲戚畔之(古义:亲戚朋友,包括父母兄弟;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5.池非不深也(古义:护城河;今义:指水塘).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古义:限制;今义:在一定疆界内的地方,疆域).7.管夷吾举于士(古义:狱官;今义:军人).8.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古义:明白,了解;今义:比方).9.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古义:表现,显露;今义:走远路(多指军队)).10.所以动心忍性(古义:用这些办法;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特殊句式】1.判断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孟子》两章文言现象汇总共15页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Biblioteka 《孟子》两章文言现象汇总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