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升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教案(川教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川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川教版)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本题考查的主要内容,掌握有关知识。

(2)通过阅读史料,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比较等方法,深入理解历史概念。

(2)学会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会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树立和平、合作、共赢的国际视野。

二、教学内容第1课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1. 教学重点: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2. 教学难点:封建社会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第2课中古时期的非洲和美洲1. 教学重点:非洲和美洲的历史变迁。

2. 教学难点:非洲和美洲的封建制度及其与亚洲、欧洲的差异。

第3课古代文明的碰撞1. 教学重点: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

2. 教学难点:古代文明交流对后世的影响。

第4课古代文明的融合1. 教学重点:古代文明的融合过程。

2. 教学难点:古代文明融合的特点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第5课国家的产生和国家的统治1. 教学重点:国家的产生和国家的统治方式。

2. 教学难点:国家制度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地图或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程。

2. 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学习任务,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等方式,自主获取知识。

3. 合作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4. 课堂讲解: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情况,进行重点讲解,解答学生疑惑。

5. 巩固练习:布置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单元测试:定期进行单元测试,检测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川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川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川教版)第一章:美国的诞生1.1 独立战争的背景讲解英国对美国的殖民统治分析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1.2 《独立宣言》的发表介绍《独立宣言》的主要内容强调《独立宣言》的历史意义1.3 美国的建立讲解美国宪法的制定过程分析美国宪法的主要内容第二章:法国大革命2.1 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讲解法国大革命的背景分析法国大革命的原因2.2 罗伯斯庇尔和雅各宾派介绍罗伯斯庇尔和雅各宾派的政策评价罗伯斯庇尔和雅各宾派的历史地位2.3 法国大革命的结局讲解法国大革命的结局分析法国大革命的影响第三章:工业革命3.1 工业革命的背景讲解工业革命的背景分析工业革命的原因3.2 工业革命的过程介绍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强调工业革命的影响3.3 工业革命的扩展讲解工业革命在英国以外的国家的发展分析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第四章: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4.1 殖民扩张的过程讲解殖民扩张的背景分析殖民扩张的过程4.2 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介绍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成就强调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4.3 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的矛盾讲解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的矛盾分析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的关系第五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国际工人运动5.1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讲解马克思主义的背景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5.2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介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强调马克思和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5.3 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讲解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分析国际工人运动的影响第六章: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6.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讲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世界格局变化6.2 列强的殖民扩张与瓜分世界介绍列强殖民扩张的过程强调殖民扩张对世界的影响6.3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讲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和原因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第七章:科学与社会主义理想7.1 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讲解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的关系分析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的影响7.2 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介绍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强调社会主义思想对世界的影响7.3 俄国十月革命讲解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和过程分析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第八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世界的动荡8.1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讲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背景和内容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影响8.2 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介绍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强调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的影响8.3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讲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和原因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第九章:冷战与世界的分裂9.1 冷战的背景与美苏争霸讲解冷战的背景和原因分析美苏争霸的过程和影响9.2 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介绍殖民体系瓦解的过程强调新兴国家的发展对世界的影响9.3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讲解改革开放的背景和过程分析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影响第十章:走向现代化的世界10.1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讲解第三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分析第三次工业革命后的世界格局变化10.2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介绍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和发展趋势强调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的影响10.3 21世纪初的世界格局讲解21世纪初的世界格局特点分析21世纪初的世界发展趋势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美国的诞生《独立宣言》的发表美国宪法的制定过程和主要内容重点环节2: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的背景和原因罗伯斯庇尔和雅各宾派的政策及其历史地位重点环节3: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原因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和影响重点环节4: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殖民扩张的背景和过程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成就和影响重点环节5: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国际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背景和主要内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重点环节6: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原因和影响重点环节7:科学与社会主义理想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的关系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及其对世界的影响重点环节8: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世界的动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和对美国的影响重点环节9:冷战与世界的分裂冷战的背景和原因美苏争霸的过程和影响重点环节10:走向现代化的世界第三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和发展趋势本教案涵盖了九年级历史下册的主要内容,包括美国的诞生、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国际工人运动、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科学与社会主义理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世界的动荡、冷战与世界的分裂以及走向现代化的世界。

川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范文

川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范文

川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范文川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1北方的民族大融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层层设问启发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合作学习、发现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法突破对重难点的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北魏孝文帝改革所推动的北方民族大融合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从而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历史价值观。

[重点难点]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难点: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如何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方法]讨论-引导-活动探究法[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公元420年开始,我国南方经历了哪几个朝代?都城在哪?历总称什么?二、导入新课北魏统治北方时期,民族融和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其原因是什么呢?历的孝文帝改革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究竟起了什么作用呢?今天这节课就要解答这些问题。

三、探讨新课:提问:淝水之战以后,北方处于什么状态?设问:结束北方混乱局面的是哪一政权呢?(学生答)正是鲜卑拓跋部建立起来的北魏政权。

1、你知道吗,北方是怎样统一和融合的?下面大家阅读课文,分组解决以下问题,并且每个学习小组还可以围绕主题提出你们更感兴趣的问题来共同探讨解决?(时间五分钟)鲜卑族是如何兴起的?北魏政权是何是建立的?北魏是怎样统一北方的?是在何时?结合课文的图文资料谈一谈这种变化对你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哪些影响和冲击。

2、北魏政权为什么要迁都呢?想一想孝文帝的大臣们会同意迁都吗?假如不同意,动动脑筋想一想孝文帝会用什么理由来说服的大臣?北魏政权迁都洛阳后,你以旅游者的身份谈一谈哪里都发生了那些巨大的变化?3、孝文帝的改革措施A:政府规定,官吏按季度领取俸禄,严禁-;B: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C:北魏孝文帝于494年迁都洛阳,并要求鲜卑人采用汉姓、学说汉话、改穿汉服,提倡同汉族通婚。

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

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

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沙皇俄国的改革【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知道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这次改革使俄国开始走向现代化;了解废除农奴制改革的背景,知道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理解改革进一步促进了俄国现代化的进程。

通过概述彼得一世改革和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培养和提高归纳概括的能力。

通过分析两次改革的背景和影响,提高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影响进行课堂交流、发言,培养“言而有据”进行表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废除农奴制改革的目的和积极影响的分析,学习运用“动机与结果”的概念分析解释历史问题。

通过阅读教材梳理两次改革的内容,进一步学习概括归纳历史知识的方法。

通过阅读各种材料,分析改革背景,理解改革影响,进一步学习阅读材料、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学习“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彼得一世率团全面考察西欧国家,培养虚心学习的态度。

通过学习彼得一世改革和废除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发展,认识到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进一步坚定坚持改革、深化改革的信念。

【教学重点】1.彼得一世改革。

2.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教学难点】废除农奴制改革是沙皇领导进行的资产阶级改革。

【授课类型】新课【教学准备】1.制作PPT课件。

2.剪辑视频片段:纪录片《大国崛起·寻道图强》片头(约1分半钟)和《克里米亚战争》(约2分钟)。

3.可准备《俄国领土扩张图》。

【教学方法】讲述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材料研习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媒体)自制PPT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剪辑视频《大国崛起·寻道图强》片头,激发兴趣、引起思考。

教师提问:视频片段中关于俄国历史发展的哪些描述给你留下较深的印象?(学生回答。

)教师继续设问:这些又让我们感受到了俄国历史发展的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曾深刻影响俄国的两次改革。

一、彼得一世的改革(课件或板书展示)(一)改革的背景(课件或板书展示)(课件展示三幅不同时期的俄国疆域图)教师:请观察地图,我们看到俄国领土有怎样的发展特点?(学生回答俄国的领土不断扩大。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川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川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川教版)第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背景和过程。

让学生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1.2 教学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背景:解放战争胜利,国民党政府垮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经过: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和伟大意义。

教学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1.4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法,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采用问答法,让学生参与讨论,加深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的理解。

1.5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回顾解放战争胜利,国民党政府垮台的历史背景。

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经过:介绍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过程。

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分析新中国的成立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课堂小结: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的短文。

第二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

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意义。

2.2 教学内容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手工业合作化、公私合营。

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意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2.3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意义。

2.4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法,讲解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

采用问答法,让学生参与讨论,加深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意义的理解。

2.5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回顾解放战争胜利,国民党政府垮台的历史背景。

讲解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介绍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手工业合作化、公私合营的过程。

讲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意义:分析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的课堂小结:总结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和伟大意义。

新版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 共57页)

新版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 共57页)

新版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共57页)目录第1课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第2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第3课自然科学的革命第4课思想和文学艺术成就第5课伟大的十月革命第6课苏联的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第7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第8课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第9课德意日的法西斯化第10课大战的爆发和初期阶段第11课战争的扩大和转折第12课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第13课冷战局面的形成第14课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第15课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第16课亚洲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第17课非洲独立浪潮和拉丁美洲国家维护主权的斗争第18课经济全球化趋向第19课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0课第三次科技革命第21课现代文学艺术成就第1课: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课标要求】简述“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组成国及相关条约的主要史实,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教材分析】本课安排了三个子目第一目:“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的变化”、第二目“三国同盟”、第三目:“三国协约”,先后讲述了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学情分析】学生对历史学习兴趣不足,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更是很少,因此,要掌握其中的知识要点就需要老师的引导讲解,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指导。

【教学目标】1、识记与理解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的变化;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的主要过程;记住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最终形成的时间及组成国家;理解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形成的根本原因及严重后果。

2、能力与方法通过分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因矛盾变化而做出的相应调整及对策,培养学生抓主要矛盾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通过了解巴尔干半岛是两大军事集团争夺的焦点和世界大战爆发的火药桶,使学生关注巴尔干半岛地区问题的历史由来,培养学生迁移知识、联系现实的能力。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范文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范文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范文第1课俄国向何处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国11年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理解这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文字材料,分析俄国11年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但改革必须符合本国国情,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教学重点1.俄国11年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2.理解这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教学难点1.理解俄国11年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分析俄国11年改革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俄国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思考:俄国在19世纪中期面临哪些问题?二、自主学习1.教师发放学习资料,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俄国11年改革的内容。

(1)俄国11年改革的领导者是谁?(2)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3)改革对俄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三、课堂讲解1.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讲解俄国11年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1)背景:封建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矛盾加剧。

(2)内容:废除农奴制,农奴获得自由身份,可以自由买卖土地;建立地方自治机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3)影响:俄国开始走向资本主义道路,但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四、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俄国11年改革是一场怎样的改革?(1)改革是自上而下的还是自下而上的?(2)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还是封建性质的?(3)改革对俄国社会产生了哪些积极和消极影响?五、课堂小结2.学生回答:改革使俄国开始走向资本主义道路,但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六、课后作业1.结合课文,思考:为什么说俄国11年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分析俄国11年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俄国11年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理解了这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川教版九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

川教版九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

九年级下册教案(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案世界近代史(下)第五学习主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课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理解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了解帝国主义国家的军备竞赛和战争危机,掌握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矛盾、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性质2.过程和方法认识帝国主义掠夺和侵略的本性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帝国主义掠夺和侵略的本性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三.教学方法图示法,讲述法,朗读法,提问法,录象法四.教学步骤复习导入: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世界主要矛盾加剧,除了有帝国主义国家国内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帝国主义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还有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的变化1.矛盾的根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帝国主义国家的权益总是和它的综合实力成正比的。

→新、老帝国主义之间的争端2.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矛盾(1)俄奥矛盾:源于巴尔干地区→巴尔干地区的战略地位及复杂的民族遗留问题。

(2)法德矛盾:源于什么战争?(普法战争)该矛盾的历史地位、影响(3)英德矛盾:英国的外交政策:“光荣孤立政策”德国外交政策:“大陆政策”→“世界政策”(指导学生阅读英德矛盾小字材料)该矛盾的历史地位、影响(二)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帝国主义国家根据自己的利害关系纷纷寻求同盟者,拉帮结派,不惜大动干戈。

1.三国同盟(德奥意)组建目的:对付俄国、法国原则:朋友的朋友是朋友,朋友的敌人是敌人的逻辑。

三国核心:德国时间:1882年同盟国组成国家2.三国协约(英法俄)时间:1907年协约国组成国家3.帝国主义的军备竞赛为了在未来的侵略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各国纷纷增加军费,添购军火。

各国军费增长比例、“海权论”简介、英德在海军军备方面的竞赛、英国大造无畏舰帝国主义国家争夺焦点:巴尔干地区五.教学小结(提问、写出)1.帝国主义之间矛盾的根源2.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矛盾3.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名称、组成国4.帝国主义争夺焦点:同盟国与协约国的性质: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教案【精选5篇】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教案【精选5篇】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教案【精选5篇】川教版九班级历史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知道在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不同,以及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熟悉到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显著对比中知道是改革使人们在社会生活方式上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提高用数字、数据、图片、图像等资料分析对比的力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熟悉: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从中理解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政策的成功。

实行能者上岗,就业制度的改革,打破“铁饭碗”并不是社会就业制度的倒退,而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是人才竞争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

【难点】对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把握。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多媒体放成龙从小到大照片,请同学发觉照片之间的区分和变化。

老师小结:你们想了解成龙小时候到现在这期间人们生活的变化和变迁吗?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二)讲授新课1、服饰的变化幻灯片放映改革开放前后的服饰图片,让同学发觉并总结改革开放前后的服饰特点,并进行对比。

老师总结:改革开放前颜色特别单调、单一,改革开放后名牌服装争奇斗艳,而且服装不但成为人们穿着、用的东西,还是显示人们共性、风格的一种亮丽的风景线。

2、饮食的变化幻灯片放映改革开放前粮票、油票和厨房的图片,老师讲解粮票、油票的用途:油票和粮票就是当时改革开放前的那段时间的钱,只有用这个才能买到吃的、喝的,实行着统分统配的政策,规定了你一个人一个月能有多少规定量,油有多少斤,粮食有多少斤。

同学总结改革开放前物资特别紧缺。

幻灯片放映改革开放后人们饮食的图片,让同学结合自己生活阅历谈谈现在饮食的特点。

老师总结:改革开放之前匮乏单调,甚至温饱都困难,之后讲究养分均衡、绿色食品、粗细搭配。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教案5篇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教案5篇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教案5篇任时光飞逝,我辛勤工作,蓦回首,一学期的教学又告结束。

回顾一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我感叹良多,点滴作法涌上心头,存在的问题还需努力解决。

谨记于下,权作经验教训的总结。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川教版九年级历史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川教版九年级历史教案1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攻占巴士底狱;《人权宣言》;法兰西第一共和国;雅各宾派专政;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法典》等基本史实过程与方法: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综合起来,培养学生独创、灵敏的思维品质;从多种角度来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法国大革命历史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法国大革命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具有重大意义和历史作用;通过对拿破仑帝国败亡原因的分析,使学生明确战争的性质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人权宣言》;拿破仑帝国教学难点:雅各宾派专政的特点与作用;对拿破仑的评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头,也是愚昧的年头;这是信仰的时期,也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

”——《双城记》《双城记》描写的是法国大革命前后发生在巴黎和伦敦的故事,它展现了法国大革命在历的进步性,同时也反映出法国大革命的进程是激进的,很多无辜的人受到伤害。

历史真如《双城记》描述的那样纷繁复杂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去探寻它的真相,看看法国大革命究竟是一场怎样的革命它又带来了哪些影响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法国大革命的背景1.革命背景分析:(1)革命前尖锐的阶级对立——政治原因法国大革命的发生比英国革命要晚大约一百五十年,当英国已经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并开始工业革命的时候,法国还处于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时期,阶级关系处于十分尖锐的对立状态。

川教版历史九下教案模板

川教版历史九下教案模板

川教版历史九下教案模板川教版历史九下教案1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一战”后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

1929年一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危机的爆发;危机的特点;危机的影响。

罗斯福新政;罗斯福竞选总统;新政的目的和特点;新政措施;新政效果。

二、要使学生认识:1.资本主义制度有着不可克服的根本矛盾,其稳定只能是相对的,暂时的,不稳定则是绝对的,永恒的。

2.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根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无法避免的。

3. 垄断资产阶级销毁产品、毁坏生产设备和耕田等行径,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

4.罗斯福新政有助于美国的尽快恢复,但是新政没有也不可能解决生产力危机的根源--一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1.通过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危机”的相互交替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认识历史的能力。

2.从对这次经济危机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综合能力。

3.通过对罗斯福新政措施、效果的分析,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重点、难点1.重点: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2.难点:经济危机中一些经济方面的知识;罗斯福新政的一些内容。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上课后教师可向学生提问: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过哪些会议?有何影响?在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可归纳简结: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失败,资本主义国家统治暂时稳定。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建立,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暂时缓和。

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的相对稳定时期。

导入新课讲授新课 (板书本课标题) 一、“繁荣”及其崩溃(板书)20世纪20年代,各资本主义努力发展经济,很快出现了一个“繁荣”时期。

美国的发展尤为迅速。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小字,以增强感性认识)在讲述资本主义经济繁荣时,要给学生指出,繁荣后面潜伏的危机。

就在资本主义世界的一片欢乐声中,资本主义危机突然降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巨大灾难中。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川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川教版)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九年级历史下册的主要内容,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2课:巩固人民政权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4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三单元: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第5课:改革开放第6课:现代化建设的成就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第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8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第五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关系第9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关系第10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边界与海洋事务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学习成果。

3. 单元测试:定期进行单元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学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业成绩。

五、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单元:2周第二单元:2周第三单元:2周第四单元:2周第五单元:1周六、教学内容第六单元:社会主义建设的挑战与机遇第11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挑战与机遇第12课:应对挑战的策略与措施七、教学内容第七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科技与教育第13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第14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事业八、教学内容第八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艺与体育第1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艺事业第1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体育事业九、教学内容第九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的发展阶段第1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的发展阶段第18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与任务十、教学内容第十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防建设与军事斗争第19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防建设第20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事斗争十一、教学内容第十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治建设与民主政治第2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治建设第22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主政治十二、教学内容第十二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第23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第24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十三、教学内容第十三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族团结与民族政策第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族团结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族政策十四、教学内容第十四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宗教政策与宗教事务第27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宗教政策第28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宗教事务十五、教学内容第十五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对外关系与国际合作第29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对外关系第30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合作十六、教学方法1. 结合教材内容,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

川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川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川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第1课鸦片战争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讲述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结果掌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分析鸦片战争的性质和后果培养学生阅读历史资料、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维护国家主权、反对侵略的意识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2.教学难点鸦片战争的性质和后果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回顾清朝的历史背景,引出鸦片战争这一话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3.讲解新课讲述鸦片战争的原因,如英国对中国的贸易顺差、鸦片贸易的兴起等。

讲述鸦片战争的过程,如林则徐禁烟、英军入侵等。

讲述鸦片战争的结果,如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等。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分析鸦片战争的性质,指出它是列强对中国进行侵略的战争。

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如主权丧失、民族危机等。

6.巩固练习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鸦片战争的结果有哪些?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是什么?7.课后作业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性质和后果培养学生阅读历史资料、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增强维护国家主权、反对侵略的意识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2.教学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性质和后果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第二次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历史背景,引出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一话题。

川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川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川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川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1基础知识了解第一届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等知识要点掌握新中国建立的主要标志(施政方针、国家机构、国旗、国歌、首都、公元纪年等)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概括表达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所题文字的历史含义和现实意义,开国大典的盛况,祖国大陆统一的实现对比鉴别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次会议的异同讨论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新中国建立的历史意义、基本经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情感新中国是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屈辱、抗争和探索之后,才建立起来的。

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把她建设得越来越繁荣富强民族团结新中国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做了许艰苦细致的工作,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这个大好局面是必须加以珍惜的教学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具:地图册、开国大典相关多媒体、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一学期的知识线索,按“资料·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梳理下列“纲要信号”:┢────────────民主主义革命────────────┓上溯到1840年→30年以来(新民主主义革命)————————————→3年以来旧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北伐)→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三大战役胜利不久,中国共产党就在河北平山的西柏坡村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为建立新中国做好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

今天我们接着了解,当年怎样在组织机构上完成建国工作。

(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讨论回答:毛泽东和周恩来所说的“进京赶考”指的是什么?(指的是新中国的建立、巩固、建设和发展,包括政治、军事、外交、民族、文化、经济等各方面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任务是经济建设。

因为新中国建立之前,中国共产党为了替人民打天下,主要从事政治和军事的斗争,在经济建设方面还缺乏经验。

川版历史九下教案

川版历史九下教案

川版历史九下教案川版历史九下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

2.掌握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3.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

4.掌握鸦片战争的过程。

5.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对鸦片输入危害、战争原因等分析)。

2.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本质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林则徐虎门销烟(包含鸦片走私、危害及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包含鸦片战争、条约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怎样理解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方法1.归纳法。

像鸦片走私的危害、《南京条约》的影响等内容,都需用到此法。

2.讲述法。

对鸦片战争的过程等内容,可以用讲述法来解决。

3.分析法。

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及原因、鸦片战争的影响等,可用此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例示一]《炮子谣》(节选)清?陈澧“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_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呜呼!太平无事吃鸦片,有事何必怕炮怕火箭?”同学们,这首《炮子谣》里讲的是鸦片输入中国后,民众吸食,造成体质下降、倾家荡产、社会风气败坏等恶劣影响,一个主题便是鸦片之害甚于_的武器炮和火箭。

那么,鸦片又是如何进入中国的?是谁把鸦片输入进来的?其目的是什么?鸦片进入中国后给社会带来哪些危害?中国政府态度如何?等等。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板书]第一节鸦片战争一、林则徐虎门销烟1.19世纪上半期的中英贸易[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段的内容,看后回答下列问题:1.19世纪上半期的英国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2.中英进出口贸易中,双方的主要状况如何?[学生看书]……[学生回答]19世纪上半期,英国是世界上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第五学习主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课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理解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了解帝国主义国家的军备竞赛和战争危机,掌握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矛盾、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性质2.过程和方法认识帝国主义掠夺和侵略的本性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帝国主义掠夺和侵略的本性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四.教学步骤复习导入: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世界主要矛盾加剧,除了有帝国主义国家国内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帝国主义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还有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的变化1.矛盾的根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帝国主义国家的权益总是和它的综合实力成正比的。

→新、老帝国主义之间的争端2.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矛盾(1)俄奥矛盾:源于巴尔干地区→巴尔干地区的战略地位及复杂的民族遗留问题。

(2)法德矛盾:源于什么战争?(普法战争)该矛盾的历史地位、影响(3)英德矛盾:英国的外交政策:“光荣孤立政策”德国外交政策:“大陆政策”→“世界政策”(指导学生阅读英德矛盾小字材料)该矛盾的历史地位、影响(二)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帝国主义国家根据自己的利害关系纷纷寻求同盟者,拉帮结派,不惜大动干戈。

1.三国同盟(德奥意)组建目的:对付俄国、法国原则:朋友的朋友是朋友,朋友的敌人是敌人的逻辑。

三国核心:德国时间:1882年同盟国组成国家2.三国协约(英法俄)时间:1907年协约国组成国家3.帝国主义的军备竞赛为了在未来的侵略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各国纷纷增加军费,添购军火。

各国军费增长比例、“海权论”简介、英德在海军军备方面的竞赛、英国大造无畏舰帝国主义国家争夺焦点:巴尔干地区五.教学小结(提问、写出)1.帝国主义之间矛盾的根源2.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矛盾3.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名称、组成国4.帝国主义争夺焦点:同盟国与协约国的性质: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的变化1.矛盾的根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矛盾1)俄奥矛盾 2)法德矛盾3)英德矛盾(二)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性质)1.三国同盟(1882年、德奥意)2.三国协约(1907年、英法俄)3.帝国主义的军备竞赛作业:教材P6练习教学后记:根据本班学生学习历史的实际情况来看:○1.目的不明确,因此无兴趣;○2.体现上课50%的学生不专心,效果自然不显著;○3.这是上下一课应必须解决的问题:一是让学生要重视历史科目;二是要改变老师的授课方式。

第2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一.教学目标1. 知识和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和大战的爆发,欧洲三条战线,西线三大战役,俄国革命和退出大战,美国的参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2.过程和方法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后果、性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1从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辩证能力4.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帝国主义是世界大战的根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罪恶的战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役、性质和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影响。

四.教学步骤复习导入:帝国主义的本性→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两大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的对峙→一战的爆发(一)萨那热窝事件—大战的导火线在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世界的明争暗斗中巴尔干半岛是争夺尔干半岛,的焦点。

请同学们结合老师展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形势图》,思考:20世纪的巴尔干半岛是不是已成为火药库?(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形势图》到1914年时,巴尔干半岛已是战云密布。

但恰恰就在这个敏感时候,奥匈帝国的王储即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却挑衅似的来到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视察军事演习,并访问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

6 月底的一天,斐迪南大公夫妇的车队耀武扬威地经过萨拉热窝街头时,一个塞尔维亚青年突然冲上前去,勇敢地投出了炸弹。

(播放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刺杀的资料片)两声清脆的枪响,结束了斐迪南大公夫妇的性命,这就是引发第一次世界爆发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小结:萨拉热窝事件的时间、地点、与一战的关系(二)大战的开始和主要战役1.大战爆发的标志和交战双方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交战双方:同盟国协约国双方对阵形势:同盟国的地理位置、兵力部署、军事计划、协约国的地理位置、兵力部署、军事计划2.欧洲战场的三条战线和主要战役:三条战线:西线、东线和南线起决定作用的战线是西线和东线。

主要战役:1)马恩河战役:交战地点、兵力、结果2)凡尔登战役(一战转折点)和索姆河战役战争很快到了1916年,双方都认为这一年是关键的一年,都想给对对以致命一击,赢得战争。

因此,战争更加激烈、更加残酷。

这一年西线双方进行了两次大规模战役,这就是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播放相关资料片,结合战争的损失讲解战争的罪恶性,讲述两次战役中新式武器如飞机、坦克、毒气弹的运用。

)总之,尽管双方都投入了巨大兵力,仍却没能置对方于死地。

1916年重点在西线的战事又陷入了僵持中。

凡尔登战役的历史意义:一战转折点(三)战争的结束1916年冬季不知不觉来临了。

这个冬天欧洲人感觉特别冷。

战争进行了两年多,仍然不见分晓,双方都深深地陷入了战争的泥潭,无力自拔,元气大伤,继续厮杀下去,已是力不从心。

(播放欧洲1916 年前线和后方的严重困难情况资料片)很快,1917年的几件大事把战争引向了结束。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把最终引发战争结束的大事归纳出来,教师总结。

)1.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1917年)2.美国参战(1917年)3.一战的结束(1918年11月)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交战各国都发生了革命运动。

1918年 1月,德国基尔港水兵发动了起义,德皇外逃,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战争发动者终于落得了可耻的下场。

(展示福煦车厢,略微讲解,后引导学生归纳出革命制止战争的道理)一战结束的标志是什么?4.一战的性质和影响结合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和美国的损失情况的资料片,归纳并总结出这次战争的影响和性质。

(播放资料片:一战参战国家、人口、经济损失等,引导学生归性质:帝国主义侵略战争。

影响:给人类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和巨大损失。

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四).板书设计(一)萨那热窝事件—大战的导火线→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刺杀。

(二)大战的开始和主要战役→1914年7月同盟国-----协约国 1)马恩河战役2)凡尔登战役(一战转折点)和索姆河战役(三)战争的结束年11月引发战争结束的大事:1.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1917年) 2.美国参战(1917年)一战的性质: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影响:给人类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和巨大损失。

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作业:教材P12练习教学后记:根据本课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有所提高,但还是感觉记忆吃力。

因此,我在教学中尽量用最简洁、最精炼、最容易记的语句把重点内容概括出来,用诗歌或顺口溜的形式展示出来,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一定的效果,但要进一步实施.第六学习主题近代科学和思想文化第1课自然科学的革命【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记住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者牛顿和他力学研究的划时代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知道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及代表作《物种起源》;了解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

理解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和达尔文爱《物种起源》发表以及因斯坦和相对论创立的意义;理解自然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能力与方法指导学生自制表格,从三位自然科学家所取得的成就入手,归纳出近代自然科学的基本线索,培养归纳,概括和操作能力。

指导学生搜集近代著名科学家的故事资料,然后分小组进行交流,讲述近代科学家的故事,培养查阅资料,概括问题与口头表达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科学家的历史贡献,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通过学习科学家刻苦钻研的故事。

树立为科学献身的人生理想。

通过了解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和研究成果,初步理解科学精神的内涵。

【重点难点】一、重点:三位科学家的成就及其贡献。

二、难点:自然科学成就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具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复习提问)14世纪,一股资产阶级文化新潮流在意大利兴起,这种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过渡)文艺复兴不仅在当时是思想文化领域的一场伟大变革,而且成为近代科学发展的基础。

自文艺复兴以来,人们逐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世界,开始了理性的科学之风,有许许多多的人对大自然奥秘执著探索,迎来了近代自然科学灿烂的春天。

那么有哪些人为近代自然科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对人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成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本课,了解认识他们吧。

(板书课题:自然科学的革命)学习新课:(教师过渡)同学们,在自然界中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如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为什么不能脱离地球?(学生回答:是地球的引力),那么是谁探索地球引力这个问题的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课件展示第一标题)一﹑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者牛顿(课件显示牛顿画像)师:人们普遍认为,没有牛顿,就没有近代科学,可见牛顿在科学上的成就之大。

那么我们来看看:1﹑牛顿取得那些重要成就?(教师指导学生看书,思考如下问题:牛顿是哪个国家的科学家?写了什么著作?提出了什么观点?提出这种观点的意义如何?学生回答后,课件展示)2﹑牛顿(英)——《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了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其意义——为近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师:牛顿在科学上能够取得这么多的重大成就,不是偶然的,其原因在哪里?让学生阅读教材P18小字内容,学生口头表述,教师点评。

(教师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伟大的科学家牛顿,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课件展示第二标题)二﹑近代生物科学的奠基者达尔文(课件展示达尔文像和乘坐的“贝格尔”号考察船)1﹑达尔文取得了哪些成就?(教师指导学生看书,并思考:达尔文是哪个国家的科学家?写了什么著作?提出的什么观点?提出这种观点的意义?学生回答后,课件展示:2﹑达尔文(英)——《物种起源》,指出“自然选择,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

其意义——第一次把生物学置于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是生物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师:达尔文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原因在哪里?学生回答后,教师适当补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