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档】2021届(新)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课件:四五六单元整合(共17张 )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川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川教版)第一章:美国的诞生1.1 独立战争的背景讲解英国对美国的殖民统治分析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1.2 《独立宣言》的发表介绍《独立宣言》的主要内容强调《独立宣言》的历史意义1.3 美国的建立讲解美国宪法的制定过程分析美国宪法的主要内容第二章:法国大革命2.1 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讲解法国大革命的背景分析法国大革命的原因2.2 罗伯斯庇尔和雅各宾派介绍罗伯斯庇尔和雅各宾派的政策评价罗伯斯庇尔和雅各宾派的历史地位2.3 法国大革命的结局讲解法国大革命的结局分析法国大革命的影响第三章:工业革命3.1 工业革命的背景讲解工业革命的背景分析工业革命的原因3.2 工业革命的过程介绍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强调工业革命的影响3.3 工业革命的扩展讲解工业革命在英国以外的国家的发展分析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第四章: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4.1 殖民扩张的过程讲解殖民扩张的背景分析殖民扩张的过程4.2 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介绍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成就强调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4.3 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的矛盾讲解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的矛盾分析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的关系第五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国际工人运动5.1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讲解马克思主义的背景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5.2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介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强调马克思和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5.3 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讲解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分析国际工人运动的影响第六章: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6.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讲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世界格局变化6.2 列强的殖民扩张与瓜分世界介绍列强殖民扩张的过程强调殖民扩张对世界的影响6.3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讲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和原因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第七章:科学与社会主义理想7.1 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讲解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的关系分析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的影响7.2 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介绍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强调社会主义思想对世界的影响7.3 俄国十月革命讲解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和过程分析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第八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世界的动荡8.1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讲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背景和内容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影响8.2 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介绍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强调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的影响8.3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讲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和原因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第九章:冷战与世界的分裂9.1 冷战的背景与美苏争霸讲解冷战的背景和原因分析美苏争霸的过程和影响9.2 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介绍殖民体系瓦解的过程强调新兴国家的发展对世界的影响9.3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讲解改革开放的背景和过程分析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影响第十章:走向现代化的世界10.1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讲解第三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分析第三次工业革命后的世界格局变化10.2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介绍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和发展趋势强调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的影响10.3 21世纪初的世界格局讲解21世纪初的世界格局特点分析21世纪初的世界发展趋势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美国的诞生《独立宣言》的发表美国宪法的制定过程和主要内容重点环节2: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的背景和原因罗伯斯庇尔和雅各宾派的政策及其历史地位重点环节3: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原因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和影响重点环节4: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殖民扩张的背景和过程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成就和影响重点环节5: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国际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背景和主要内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重点环节6: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原因和影响重点环节7:科学与社会主义理想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的关系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及其对世界的影响重点环节8: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世界的动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和对美国的影响重点环节9:冷战与世界的分裂冷战的背景和原因美苏争霸的过程和影响重点环节10:走向现代化的世界第三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和发展趋势本教案涵盖了九年级历史下册的主要内容,包括美国的诞生、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国际工人运动、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科学与社会主义理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世界的动荡、冷战与世界的分裂以及走向现代化的世界。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川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川教版)第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背景和过程。
让学生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1.2 教学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背景:解放战争胜利,国民党政府垮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经过: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和伟大意义。
教学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1.4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法,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采用问答法,让学生参与讨论,加深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的理解。
1.5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回顾解放战争胜利,国民党政府垮台的历史背景。
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经过:介绍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过程。
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分析新中国的成立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课堂小结: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的短文。
第二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
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意义。
2.2 教学内容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手工业合作化、公私合营。
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意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2.3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意义。
2.4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法,讲解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
采用问答法,让学生参与讨论,加深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意义的理解。
2.5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回顾解放战争胜利,国民党政府垮台的历史背景。
讲解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介绍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手工业合作化、公私合营的过程。
讲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意义:分析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的课堂小结:总结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和伟大意义。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 非洲独立浪潮和拉丁美洲国家维护主权的斗争“七十七国集团”的诞生素材 川教版
“七十七国集团”的诞生
20世纪60年代,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第三世界国际组织,即“七十七国集团”诞生。
1963年在亚、非、拉美发展中国家的推动下,第18届联合国大会决定召开贸易和发展大会。
当时亚、非、拉美75个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提出了《发展中国家联合宣言》,由此形成“七十五国集团”。
1964年4月,在日内瓦召开的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上,“七十五国集团”增加为77个国家和地区,并以《77个发展中国家联合宣言》的名称发表了1963年75国提出的联合宣言,由此形成“七十七国集团”。
这次会议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在经济上进一步走上了联合斗争的道路。
以后,“七十七国集团”的成员国人数不断增加,到1985年已增加到125个国家,包括了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但“七十七国集团”的名称仍然沿用下来。
1964年12月,联合国大会决定成立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作为一个常设机构。
贸发会议每四年召开一次。
“七十七国集团”在每次贸发会议前都召开部长会议,共商对策。
“七十七国集团”主要是通过与发达国家在联合国的谈判,来实现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如果说不结盟运动是第三世界最大的政治组织,那么,“七十七国集团”就是第三世界最大的经济组织。
二者的建立,都是第三世界形成的重要标志。
从此,在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之外,出现了一支由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构成的国际政治力量,这给了战后世界的两极格局以有力的冲击。
新版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 共57页)
新版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共57页)目录第1课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第2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第3课自然科学的革命第4课思想和文学艺术成就第5课伟大的十月革命第6课苏联的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第7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第8课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第9课德意日的法西斯化第10课大战的爆发和初期阶段第11课战争的扩大和转折第12课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第13课冷战局面的形成第14课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第15课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第16课亚洲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第17课非洲独立浪潮和拉丁美洲国家维护主权的斗争第18课经济全球化趋向第19课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0课第三次科技革命第21课现代文学艺术成就第1课: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课标要求】简述“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组成国及相关条约的主要史实,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教材分析】本课安排了三个子目第一目:“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的变化”、第二目“三国同盟”、第三目:“三国协约”,先后讲述了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学情分析】学生对历史学习兴趣不足,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更是很少,因此,要掌握其中的知识要点就需要老师的引导讲解,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指导。
【教学目标】1、识记与理解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的变化;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的主要过程;记住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最终形成的时间及组成国家;理解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形成的根本原因及严重后果。
2、能力与方法通过分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因矛盾变化而做出的相应调整及对策,培养学生抓主要矛盾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通过了解巴尔干半岛是两大军事集团争夺的焦点和世界大战爆发的火药桶,使学生关注巴尔干半岛地区问题的历史由来,培养学生迁移知识、联系现实的能力。
(新)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课件:四五六单元整合 (共17张PPT)
•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152021/9/152021/9/152021/9/159/15/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15日星期三2021/9/152021/9/152021/9/15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2021/9/152021/9/152021/9/159/15/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9/152021/9/15September 15,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9/152021/9/152021/9/152021/9/15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152021/9/15Wednesday, September 15,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152021/9/152021/9/159/15/2021 10:37:48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152021/9/152021/9/15Sep-2115-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5Wednesday, September 15, 2021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川教版)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九年级历史下册的主要内容,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2课:巩固人民政权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4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三单元: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第5课:改革开放第6课:现代化建设的成就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第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8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第五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关系第9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关系第10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边界与海洋事务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学习成果。
3. 单元测试:定期进行单元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学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业成绩。
五、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单元:2周第二单元:2周第三单元:2周第四单元:2周第五单元:1周六、教学内容第六单元:社会主义建设的挑战与机遇第11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挑战与机遇第12课:应对挑战的策略与措施七、教学内容第七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科技与教育第13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第14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事业八、教学内容第八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艺与体育第1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艺事业第1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体育事业九、教学内容第九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的发展阶段第1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的发展阶段第18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与任务十、教学内容第十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防建设与军事斗争第19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防建设第20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事斗争十一、教学内容第十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治建设与民主政治第2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治建设第22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主政治十二、教学内容第十二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第23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第24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十三、教学内容第十三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族团结与民族政策第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族团结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族政策十四、教学内容第十四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宗教政策与宗教事务第27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宗教政策第28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宗教事务十五、教学内容第十五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对外关系与国际合作第29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对外关系第30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合作十六、教学方法1. 结合教材内容,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
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川教版九下课件:第17课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共22张PPT)
• 对成员国的影响:欧盟在经济上、 政治上的密切合作,有利于成员 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防务,也 有利于提高成员国的国际地位。
欧盟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 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 的重要力量。
• 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使欧洲朝着 政治经济一体化目标迈进了一大 步,欧盟成为世界多极力量中的 重要一极;欧盟作为当今世界上 最大的经济体,进一步促进经济 全球化趋势。
• 存在的问题:一些国家的高福利也造成政府财政负担过重, 导致这些国家福利政策倒退及其他社会问题。
谢谢观看
“经济复兴计划”
“经济复兴计划”—主要内容:压缩联邦 开支,大幅度降低个人和企业的税率,减 少政府干预。
—1981年2月5日 里根国情演讲
其主要内容为:压缩联邦开支,大幅度降低个人 和企业的税率,减少政府对企业经营所设置的各种规 章条例,制订稳定货币的政策等。里根强调,只有通 过减税,放松管制,才能提高自由企业在自由市场中 的经济性,才能以此来打破美国经济的停滞局面,恢 复美国经济的增长能力。
法国在大战中国土沦亡,生产大幅度下降, 1945年初的工业产量不及1938年的一半。50万 座建筑物彻底被毁,150万座受到重创。全国只 有1/3的火车头和1/10的卡车可以使用。
英国虽远离欧洲大陆,但在战争中也遭到了 法西斯德国飞机和导弹的空袭,造成人员的伤亡 和一些城市建筑物的破坏。
欧洲联盟成立背景
战后美苏两大国崛起,
“如果战胜国和战败国共同达成协议,联合 经营共有的天然资源,法德两国之间的联系 将会变得那么牢固,将会为两国新的合作开 辟广阔的前景,将会为欧洲各国人民提供良 好的榜样。”
——法国政治家让·莫内
并进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
沦为二三流国家的西欧诸国
意识到,只有联合成一个整
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川教版九下课件:第5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巨变(共11张PPT)
一、城市化的浪潮 二、教育的大众化 三、人口数量的激增 四、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
一、城市化的浪潮
第二次工业革命,提升了社会生产力,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1.人口由农村迁往城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不断提高 2.城市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影响越来越 重要
3.人们生活方式逐渐城市
随着生产力发展的日新月异,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同时也产生 了一系列社会及经济问题。为此,欧美各国进行了相应的社会 政治改革,通过立法,加强社会保障,改善卫生条件,缓和社 会矛盾。
2、第二次工业革命引起的环境变化
汽车工业的发展,以及石油的大规模使用,使大气中的 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的浓度增加,产生了光化学烟雾等 大气污染问题。194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首次光化学烟雾, 此后东京、墨西哥城、上海以及其他汽车多污染重的城市都 曾出现过。光化学污染已成为许多大城市的一种主要空气污 染现象。
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世界变化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最直接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一大批新兴的工业部门 迅速崛起。
随着交通运输和通讯的发展,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也 更加便捷,世界完全联为一个整体,推动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欧美国家先行展开工业化,成为世界的发达地区。为了抢占更 多的海外市场,欧美列强对世界其他地区的争夺也更加激烈,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被卷入其中。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以石油为代表的大力 开发绿色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希望能够替代化 石燃料。发展是必须的,但同时要注意可持续发展。
在英国,新的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利物浦、格拉斯哥,纽卡斯尔等迅 速发展;在美国圣路易斯、克利夫兰、奥尔多等发展成主要城市
在美国,1820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2%,到1870年城市数目则增至 663个,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至25%
巴蜀英才九年级历史下册世界近代史下第五六学习主题整合课件川教版020413
)
第八页,共24页。
◎非选择题
◆中考(zhōnɡ kǎo)真题链接 ( ◎选择题
)
第九页,共24页。
◎非选择题
◆中考(zhōnɡ kǎo)真题链接
)
第十页,共24页。
( ◎选择题
◎非选择题
◆中考(zhōnɡ kǎo)真题链接
择题 )
第十一页,共24页。
( ◎选择题
◎非选
◆中考(zhōnɡ kǎo)真题链接 ( ◎选择题
◎非选择题
◆中考(zhōnɡ kǎo)真题链接
题)
第五页,共24页。
( ◎选择题
◎非选择
◆中考(zhōnɡ kǎo)真题链接
)
第六页,共24页。
( ◎选择题
◎非选择题
◆中考(zhōnɡ kǎo)真题链接 ( ◎选择题
)
第七页,共24页。
◎非选择题
◆,共24页。
( ◎选择题
◎非选择题
◆中考(zhōnɡ kǎo)真题链接 ( ◎选择题
)
第十七页,共24页。
◎非选择题
◆中考(zhōnɡ kǎo)真题链接
题)
第十八页,共24页。
( ◎选择题
◎非选择
◆中考(zhōnɡ kǎo)真题链接
题)
第十九页,共24页。
( ◎选择题
◎非选择
◆中考(zhōnɡ kǎo)真题链接
◆中考(zhōnɡ kǎo)真题链接
)
第一页,共24页。
( ◎选择题
◎非选择题
◆中考(zhōnɡ kǎo)真题链接 ( ◎选择题
)
第二页,共24页。
◎非选择题
◆中考(zhōnɡ kǎo)真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