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通假字一览(6)
高考语文文言文通假字
28、曲终收拨当心画(同“划”,用拨子)拨 29、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同“花”,花朵 )
30、扁鹊望桓候而还走(同“旋”,掉转 ) 31、秦王还柱而走(同“绕”,环绕 )
32、甚矣,汝之不惠(同“慧”,聪明 )
10、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同“才”刚刚 )
11、仓鹰击于殿上(同“苍”青色 )
12、齐与楚从亲( 同“纵”合纵 ) 13、既陈而后击之(同“阵”布阵 ) 14、屈平既绌( 同“黜”罢免) 15、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同“德”感恩,感谢恩惠 ) 16、一夜飞度镜湖月( 同“渡”,渡过 ) 17、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同“尔”,你的)
)
82、张良出,要项伯(同“邀”邀请 )
83、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同“晻”暗沉沉 )
84、顷之,烟炎张天(同“焰”火焰 )
85、日以尽矣(同“已”已经 )
86、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同“犹”像 ) 87、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 同“矣”啊 )
88、皆阳应曰( 同“佯”假装)
89、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 )
通假字
1. 召有司( 官员 )案图(同“按”,察看 ) 2. 愿伯具(详细地)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背叛 ) 3、设九宾于廷(同“傧”,迎宾的人)
4、汉军罢,弗能追(同“疲”,疲乏 ) 5、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同“披”,散开 )
6、不复一一自辨(同“辨”,辨别 ) 7、焉用亡郑以陪邻( 同“倍”,增加 ) 8、不( 同“否” )者,若属(你们这些人)皆且( 将要 )为所( 被 )虏 9、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同“曝”晒 )
98、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同“猝”突然,仓促) 99、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同“债”债务 )
高中语文常见通假字
高中语文常见通假字1.“共”通“供”,供给,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阙”通“缺”,侵损,如“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3.“说”通“悦”,心服,如“秦伯说,与郑人盟”。
4.“知”通“智”,聪明,如“失其所与,不知”。
5.雠通仇,仇恨,如:仇雠敌战之国也。
6.句通勾,地名用字,如: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
7.取通娶,娶亲,如:令壮者无取老妇。
8.免通娩,分娩,如: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9.弊通敝,破旧,谦词,如:而为弊邑宸宇,亦寡人之愿也。
10郄通隙,生病,如: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
11反通返,回来,如:必勿使返。
12奉通俸,俸禄,如: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13直通只,只是,如: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14颁通斑,杂色的花纹,有斑点,如: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5检通敛,制止,如: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16有通又,暴通曝,曝晒,如: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17辩通辨,分辨,如:两俟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18从通纵,合纵,如: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19敝通弊,困顿,失败,如:秦有余力而制其敝。
20景通影,○1影子,如: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2日光,如:景翳翳以将入。
21棘通戟,都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如:棘矜。
22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如:距关,毋内诸侯。
23要通邀,邀请,如:张良出,要项伯。
24倍通背,违背,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24蚤通早,尽早,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25坐通座,座位,如: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26曷通何,为什么,如:曷不委心任去留。
27厌通餍,满足,如: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28当通倘,如果,如: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29止通只,仅仅,不过,如: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30圜通圆,如: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31采通彩,色彩,如:须臾,成五采。
32闵通悯,忧患的事,如: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33蓐通褥,草褥子,如: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34羞通馐,美味食品,如: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高考语文课文中出现的通假字
高考语文:课文中出现的通假字1.案:通“按”,察看例如:召有司案.图。
(《廉颇蔺相如列传》2.颁:通“斑”例如: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3.板:通“版”例如: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活板》4.倍:通“背”,违背例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5.辟:通“避”,躲避例如: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殽之战》6.弊:通“敝”,困乏,疲惫例如: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王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过秦论》7.辩:通“辨”,区别例如:此大小之辩.也。
(《逍遥游》8.裁:通“才”例如: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促织》9.采:通“彩”,色彩例如: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登泰山记》10.飡:通“餐”例如:适莽苍者,三飡.而反。
(《逍遥游》11.唱:通“倡”,倡导例如: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三民主义、五权宪法……(《〈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12.沈:通“沉”例如:暮霭沈沈..楚天阔。
(《雨霖铃》13.绌:通“黜”,贬黜例如: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屈原列传》14.垂:通“陲”,边关例如: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白马篇》15.歠:通“啜”,给水喝例如: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无不歠.也。
(《勾践灭吴》16.趣:通“促”,催促例如: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
(《西门豹治邺》17.卒:通“猝”,突然例如:卒.然边境有急。
(《论积贮疏》18.卒:通“猝”,仓促例如:五万兵难卒.合。
(《赤壁之战》19.淬:通“焠”,金属器械烧后放入水中一浸叫焠,俗称“蘸火”。
这里指用药浸泡例如:使工以药淬.之。
(《荆轲刺秦王》20.厝:通“措”,放置例如: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21.错:通“措”,措施例如: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离骚》22.道:通“导”,引导例如: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
(《货殖列传序》23.得:通“德”,感激恩德例如: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以下是高中文言文中一些常见的通假字汇总:
1.“说”通“悦”,表示高兴,如“秦王必说见臣”。
2.“振”通“震”,表示震慑,如“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3.“傧”通“宾”,表示迎宾赞礼的人,如“设九宾”。
4.“见”通“现”,表示出现,如“图穷而匕首见”。
5.“还”通“环”,表示绕,如“秦王还柱而走”。
6.“奉”通“捧”,表示两手托着,如“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请注意,这些只是一部分例子,文言文中还有很多其他的通假字。
通假字的存在是因为古代汉语在书写和演变过程中,一些字的写法或者读音发生了变化,而古人为了保持书写的习惯或者韵律的需要,仍然使用原来的字来表示新的意思。
因此,在学习文言文时,了解这些通假字是非常必要的。
高考必备通假字
高考必备通假字:案:同‚按‛;审察,察看。
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罢:通‚疲‛;疲劳。
形容词。
‚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
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板:同‚版‛;字版。
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
动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倍:通‚背‛,背叛,忘记。
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俾倪:同‚睥睨‛;斜着眼看。
形容词。
‚见其客朱亥,俾倪.‛辟:通‚避‛;躲避。
通‚僻‛弊:通‚敝‛;困顿,失败。
形容词。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徧:同‚遍‛遍及,普遍。
动词。
‚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裁:通‚才‛;刚刚。
副词。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藏:同‚脏‛脏腑。
名词。
‚末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唱:通‚倡‛;倡导。
动词。
‚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钞:同‚抄‛;抄写。
动词。
‚适中手自钞录。
‛雠:同‚仇‛;仇敌,仇人。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绌:通‚黜‛;罢免官职。
动词。
‚屈平既绌,‛从:同‚纵‛;合纵厝:同‚措‛;放置。
动词。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错:同‚措‛;放。
动词。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党:通‚倘‛;倘若,偶然。
副词。
‚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道:同‚导’;引导。
动词。
‚故善者困之,其次利道之,。
得:通‚德‛;恩惠。
名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钦?‛吊:同‚掉‛;落。
动词。
‚连一根针吊在地下都听得见响!‛丁宁:同‚叮咛‛嘱咐。
动词。
‚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
‛读:通‚逗‛;即现在的‚,‛。
名词。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度:同‚渡‛;渡过,越过。
动词。
‚一夜飞度镜湖月"’队:通‚坠;坠落。
动词。
‚星队、木鸣、国人皆恐。
‛堕:通‚隳‛;毁弃。
动词。
‚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而:通‚尔‛;‛你的。
代词。
‚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而:同‚如‛象。
高考语文文言文通假字
高考语文文言文通假字本文是关于高考语文文言文通假字,感谢您的阅读!高考语文文言文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古代诗词通假字整理(最全)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古代诗词通假字整理
(最全)
在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古代诗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而其中的通假字也是必须掌握的一部分。
通过掌握通假字的使用规则和技巧,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阅读古代诗词作品。
下面是对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古代诗词中最全的通假字整理。
通假字列表
以下是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常见的通假字:
1. 阡:阡陌、阡人
2. 鞠:鞠衍、鞠旅
3. 宇:宇宙、宇文
4. 促:促膝、促狭
5. 非:非议、非宁死不可
6. 叱:叱咤、叱乱风云
7. 灭:灭绝、一刀两断
8. 笑:笑语、笑傲江湖
9. 世:世人、世上
10. 隐:隐匿、隐忍
注意:以上只是一部分通假字,还有其他通假字没有列举出来。
在阅读古代诗词时,应该多注意总结和积累。
通假字的使用规则
1. 通假字可以相互替代使用,但在一篇文章或一首诗词中通常
保持一致。
2. 通假字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表达意境或诗情,用以增加语言
的变化和丰富度。
3. 通假字的使用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判断,不能随意替代。
如何掌握通假字
1. 多阅读古代诗词作品,注重观察通假字的使用情况。
2. 积累常见的通假字,例如通过制作通假字表或记忆卡片。
3. 在研究过程中,结合语文教材的课文和题,进行相关练和讨论。
通过掌握古代诗词中的通假字,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
希望以上整理对您有所帮助!
> 注意:以上内容整理为通假字的使用规则以及一些常见的通假字,但文档并未引用特定的教材内容。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教材通假字总汇 (按音序排列)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教材通假字总汇(按音序排列)A001、案,通“按”召有司案图(审察,察看)(《廉颇蔺相如列传》)B002、颁,通“斑”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花白)(《寡人之子国也》)003、倍,通“背”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违背,背叛)(《鸿门宴》)004、弊,通“敝”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困顿,失败)(《过秦论》)005、篦,通“鎞”钿头银篦击节碎(钗子)(《琵琶行》)006、辩,通“辨”此小大之辩也(《逍遥游》)007、辩,通“变”御六气之辩(《逍遥游》)008、宾,通“傧”设九宾(傧相,迎宾赞礼的人)(《荆轲刺秦王》)C009、卒,通“猝”卒起不意(仓促,突然)(《荆轲刺秦王》)卒惶急无以击轲(《荆轲刺秦王》)卒惶急不知所为(《荆轲刺秦王》)010、淬,通“焠”使工以药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油中)(《荆轲刺秦王》)011、错,通“措”偭规矩而改错(措施)(《离骚》)D012、丁宁,通“叮咛”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E013、尔,通“薾”彼尔维何(花盛开的样子)(《诗经·小雅·采薇》)F014、反,通“返”今日往而不反者(《荆轲刺秦王》)延伫乎吾将反(《离骚》)旬有五日而后反(《逍遥游》)015、匪,通“非”匪来贸丝(不是)(《诗经·卫风·氓》)016、不,通“否”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如果不这样)(《鸿门宴》)或师焉,或不焉(《师说》)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可予不(《廉颇蔺相如列传》)017、父,通“甫”长乐王回深父(名字下加的美称)(《游褒禅山记》)G018、共,通“供”共其乏困(供给)(《烛之武退秦师》)H019、曷,通“何”曷不委心任去留(为什么)(《归去来兮辞》)020、何,通“呵”陈利兵而谁何(呵问)(《过秦论》)021、衡,通“横”乃瞻衡宇,载欣载奔(与“纵”相对)(《归去来兮辞》)022、画,通“划”曲终收拨当心画(用拨子拨)(《琵琶行》)023、还,通“环”秦王还柱而走(绕)(《荆轲刺秦王》)秦王方还柱走(绕)(《荆轲刺秦王》)024、驩,通“欢”请毕今日之驩(欢乐)(《苏武传》)J025、机,通“几”所赖君子见机(预兆)(《腾王阁序》)026、籍,通“藉”杯盘狼籍(《赤壁赋》)027、衿,同“襟”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苏武传》)028、距,通“拒”距关(把守)(《鸿门宴》)029、决,通“诀”请辞决矣(诀别)(《荆轲刺秦王》)030、决,通“绝”。
高考语文常见通假字与古今异义词
高考语文常见通假字与古今异义词高考语文常见通假字1.双声通假通假字本字含义例句及例句出处亡无副词,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风放放逸,走失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左传僖公四年》没冒冒着没死以闻。
(《触龙说赵太后》)胡何为什幺胡瞻尔庭有县特兮?(《诗经伐檀》) 莫暮将近,晚莫春者,春服既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内纳接纳距关,毋内诸侯。
(《史记鸿门宴》)2.叠韵通假通假字本字含义例句及例句出处景影像影子一样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详佯假装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史记屈原列传》)还旋回环,掉转居十日,扁鹊见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识志记住汝识之乎?(《石钟山记》)见现出现,呈现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从纵合纵:联合许多弱国抵抗一个强国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过秦论》)邪耶表疑问语气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属嘱劝,请举酒属客。
(《赤壁赋》)说脱脱身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诗经卫风氓》) 泮畔边,岸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诗经卫风氓》)卒猝仓促五万兵难卒合。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奉捧用两手托着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党倘倘若,偶然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
(《天论》)3. 同音通假通假字本字含义例句及例句出处案按审察,察看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颁斑头发花白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暴曝暴露,显露忠义暴于朝廷。
(《五人墓碑记》)倍。
高中常见通假字
高中常见通假字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高中常见通假字1“诎”同“屈”,弯曲。
例:“诎右臂支船。
”2. “要”同“邀”,邀请。
例:①“便要还家。
”②“张良出,要项伯。
3. “还”同“旋”,回转。
例:“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4. “见”同“现”,①表现。
例:“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②露出,显露。
例:①“风吹草低见牛羊。
”②“欲隐勿见。
”5. “徧”同“遍”,普遍。
例:“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6. “反”同“返”,①回到。
例:“及反,市罢。
”②往返。
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③归来。
例:“出不入兮往不反。
”7. “惠”同“慧”,聪明。
例:“甚矣,汝之不惠。
”8. “亡”同“无”,没有。
例:“河曲智叟亡以应。
”9. “厝”同“措”,放置。
例:“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10. “陇”同“垄”,垄断,山岗高地。
例:“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1. “齐”同“剂”,药剂。
例:“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12. “坐”同“座”,座客。
例:“满坐寂然。
”13. “说”同“悦”,高兴。
例:“秦王不说。
”14. “错”同“措”,放。
例:“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15. “与”同“欤”,吗。
例:“轻寡人与?”16. “尔”同“耳”,罢了。
例:“无他,但手熟尔。
”17. “苍”同“仓”,例:“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18. “具”同“俱”,①都,全。
例:“百废具兴。
”②详细地。
例:“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9. “属”同“嘱”,嘱托。
例:“属予作文以记之。
”20. “曾”同“增”,增加。
例:“曾益其所不能。
”21. “衡”同“横”,阻塞,梗塞。
例:“困于心,衡于虑。
”22. “拂”同“弼”,辅弼。
例:“入则无法家拂士。
”23. “女”同“汝”,你,你们。
例:“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24. “卒”同“猝”,仓促,立即。
例:“五万兵难卒合。
高考语文:文言文中常见的60例通假字
L案:通“按”,审察,察看,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罢:通“疲”,疲劳,形容词。
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论积贮疏》).颁:通“斑”。
颁白,头发花白,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板:通“版”,字版,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活板》)5•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被:①通“披”,穿着,动词。
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②通“披”,披散,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辟:通“避”,躲避,动词。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靖之战》).弊:通“敝”,困乏,衰败,形容词。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出师表》).不:通"否"不,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
(《师说》)1O材:通“才”,才能,名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1L裁:通“才”,刚刚,副词。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促织》).采:通“彩”,色彩,颜色,名词。
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鸿门宴》).傩:通“仇”,仇敌,仇人,名词。
及仇傩已灭,天下已定。
(《伶官传序》).细:通“黜”,罢免官职,动词。
屈平既细,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屈原列传》).从:通“纵”,与“横”相对,名词。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过秦论》).当:通“挡”,遮挡,动词。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项脊轩志》)17•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动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而:通“尔”,你的,人称代词。
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反:通“返”,往返,动词。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奉:通“俸”,俸禄,薪俸,名词。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触龙说赵太后》).衡:①通“横”,跟“竖、直”相对,名词。
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
(《论积贮疏》)②通“横”,梗塞,不顺,动词。
通假字大全表高中
高中通假字大全《烛之武退秦师》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足)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通“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6.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荆轲刺秦王》7.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8.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9.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11.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12.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1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14.故振慑同上。
15.设九宾宾,通“傧”,傧相(īn xiàng),迎宾赞礼的人。
傧,旧读ìn。
1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1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18.秦王方还柱走同上1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20.秦武阳奉地图匣同上。
21. 轲既取图奉之同上。
22.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同上。
23.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24.卒惶急无以击轲同上。
25.卒惶急不知所为同上。
《鸿门宴》26.距关距,通“拒”,把守。
27.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28.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29.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30.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1.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怨,隔阂。
32.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3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诗经两首》34.匪来贸丝。
(匪,通“非”,不是。
)35.于嗟鸠兮。
(于,通“吁”,叹词。
)36.犹可说也。
(说,通“脱”,解脱。
)37.隰则有泮。
(泮,通“畔”,边、岸。
)38.岁亦莫止。
(莫,通“暮”)39.彼尔维何。
(尔,通“”,花盛开的样子。
高中文言文常见通假字索引(整理版)
高中文言文常见通假字索引(整理版)
简介
高中文言文中常见的通假字是指在不同的古代文献中,使用相同或相似的字形但读音不同的字。
对于理解和阅读文言文有很大的帮助。
本索引整理了一些高中文言文中常见的通假字,供学生参考使用。
索引
1. 人/仁
- 同音字:亻、㕣、㐭
2. 人/壬
- 同音字:亻、㕣、㐭
3. 己/已
- 同音字:已、巳
4. 有/又
- 同音字:又、 、旴
5. 至/止
- 同音字:止、旨、早、
6. 陶/匋
- 同音字:匋、逃
7. 畏/威
- 同音字:咼、
8. 禁/琴
- 同音字:琴、禁、感
9. 肉/宙
- 同音字:肉、宙、咮
10. 金/今
- 同音字:今、金、斤
...
使用说明
该索引按照通假字的常见程度进行了整理,并提供了相应的同音字作为参考。
在阅读高中文言文时,遇到这些通假字可以参照索引进行对照,加深理解。
注意:该索引只提供了一部分高中文言文中常见的通假字,还有其他的通假字并未列入索引。
在阅读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文献内容进行综合考虑和推测。
高中教材通假字清单
高中教材通假字清单必修一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輮”,通“煣”)(《劝学》)2.虽有.槁暴.。
(“有”,通“又”;“暴”,通“曝”)(《劝学》)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劝学》)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生”,通“性”)(《劝学》)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师说》)6.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师说》)7.举酒属.客。
(“属”,通“嘱”)(《赤壁赋》)8.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通“凭”)(《赤壁赋》)9.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通“缭”)(《赤壁赋》)10.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赤壁赋》)11.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食”,通“适”)(《赤壁赋》)12.杯盘狼籍.(“籍”,通“藉”)(《赤壁赋》)13.自余为僇.人。
(“僇”,通“戮”)(《始得西山宴游记》)14.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趣”,通“趋”)(《始得西山宴游记》)必修二1.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暴”,通“曝”)(《六国论》)2.暴秦之欲无厌.。
(“厌”,通“餍”)(《六国论》)3.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当”,通“倘”)(《六国论》)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无”,通“毋”)(《六国论》)5.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缦”,通“慢”)(《阿房宫赋》)6.万几.宸翰之宝。
(“几”,通“机”)(《林黛玉进贾府》)必修三1.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缙”,通“搢”)(《指南录后序》)2.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具”,通“俱”)(《指南录后序》)3.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陵”,通“凌”)(《指南录后序》)4.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见”,通“现”)(《指南录后序》)5.主辱,臣死有余僇.。
(“僇”,通“戮”)(《指南录后序》)6.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
(“有”,通“又”)(《五人墓碑记》)7.独五人之皦.皦,何也?(“皦”,通“皎”)(《五人墓碑记》)8.敛赀.财以送其行。
2023高考语文考哪些内容和知识
2023高考语文考哪些内容和知识高考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木室中绳,輮以为轮。
(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
(有:同“又”。
暴:同“曝”,晒干.)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同“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
(生:同“性”,天赋,资质.)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同“授’、教授.)6、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同“凭”.)8、山川相缪。
缪:同“缭’、连结,盘绕。
)9、举匏尊以相属。
(尊:同“樽”,酒杯.)10、自余为人。
(:同“戮”,刑辱.)1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趣:同“趋”,往,赴)二、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攻占)4、顺流而东(东进)5、卧而梦(做梦)6、故为之文以志(写*)7、外与天际(交会)(二)名词作状语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5、日与其徒上高山(每天)6、四望如一(名词用作状语,向四面;数词用作形容词,相同)(三)形容词作名词1、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2、吾未见其明也(高明的地方)3、絮青缭白(青山,自水)4、自远而至(远处)5、穷山之高而止(顶点)(四)形容词做动词1、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2、穷回溪(走到尽头)3、穷山之高而止(走到尽头)(五)使动用法1、舞幽整之潜蛟(使…··起舞)2、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六)意动用法1、吾从而师之(以……为师.)2、而耻学于师(以……为耻.)3、孔子师郯子(以……为师。
)4、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侣,以……为友.)5、始指异之(以……为异.)三、古今异义.1、輮以为轮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2、金就砺则利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今义:黄金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4、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6、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7、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8、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许多人9、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小学教育的阶段10、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游戏方式11、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1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13、于是饮酒乐甚古义:在这个(时候)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1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义:这样之后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15、颓然就醉古义:倒喝,文中指身子倾倒的样子今义:精神萎靡不振16、游于是乎始古义:从此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四、虚词归纳.(一)而1、连词,表转折(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3)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4)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5)惑而不从师(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7)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8)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9)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10)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11)而不知其所穷(12)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13)小学而大遗2、连词,表修饰(1)吾尝终日而思矣(2)吾尝跂而望矣(3) 登高而招(4) 顺风而呼(5)则群聚而笑之(6)倚歌而和之(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8)施施而行,漫漫而游(9)攀援而登,箕踞而遨3、连词,表递进(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连词,表并列(1)蟹六跪而二螯.(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3)侣鱼虾而友麋鹿5、连词,表承接(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2)人非生而知之者(3)吾从而师之(4)择师而教之(5)正襟危坐,而问客曰(6)拔草而坐,倾壶而醉(7)卧而梦(8)觉而起,起而归(9)自远而至6、连词,表因果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7、连词,表条件穷山之高而止8、与“己”运用,表陈述语气如是而已(二) 焉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从这里)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于之,从这里)3、积善成德,而神明白得,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了)(三)之1、代词.(1)青,取之于蓝 (代靛青)(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代“冰” )(3)人非生而知之者(指代知识、道理等)(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指代童子)(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6) 郯子之徒 (代词,这)(7)作师说以贻之 (代词,他,指代李蟠)(8)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9)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10)取之无禁,用之不褐(代词,它们)(11)始指异之(代词,它,指西山)(12)故为之文以志(代词,它,指宴游西山这件事)(13)圣人之所以为圣 (指代这件事)2、助词.(1)不如须臾之所学 (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2)彼童子之师(的)(3)非蛇蟠之穴,无可寄托者(的)(4)古之学者必有师(的)(5)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的)(6)月出于东山之上(的)(7)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任席之下(的)(9)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10)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的标志)(11)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的标志)(1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4)苟非吾之所有(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5)吾与子之所共适(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6)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7)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8)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9)不知日之入(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一、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一)多音字多音字是指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读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通假字一览(6)
食:同“饲”;喂。
动词。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矢:同“屎”;粪便。
名词。
式:通“拭”;古代车厢前用作扶手的横木。
名词兵车不式。
逝:通“誓”;发誓。
动词。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
受:同“授”给,与。
动词。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
”
孰:同“熟”;煮熟了的。
形容词。
“宰夫顾熊蟠不孰,杀之。
”
孰:同“熟”;仔细。
形容词。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
说:同“说高兴,愉快。
形容词。
”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说:同“悦;高兴。
形容词。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
说:同“悦”;愉快。
高兴。
形容词。
“而民说之,”
说:同“悦”;愉快。
形容词。
“秦王不说。
”
竦:同“耸”;高。
形容词。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
太:通“大”;大部分。
形容词。
“死者太半。
”
汤:同“烫”:用热水焐。
动词。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
田:同“畋”;打猎。
动词。
“今王田猎于此。
”
帖:同“贴”;用标签标出。
动词。
“不用,则以纸帖之。
”
帖:同“贴”;粘附。
动词。
“对镜帖花黄。
”
庭:同“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名词。
“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
涂:同“途”,道路。
名词。
“失迷涂知返,往哲是与。
”
涂:同“途”;道路。
名词。
道路。
名词。
土:同“仕”作官。
动词。
“重争土豪,非下也,权重也。
”
橐:通“托”;托付,委托。
动词。
“重争士橐,非下也,权重也。
”
顽:同“玩”;开玩笑。
动词。
“我又不同你顽。
”
亡:同“无”;不,副词“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
”
亡:同“无”;不。
副词。
“亡何国变,宁南死。
”
亡:同“无”;没有。
副词。
“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
”
亡:同“无”,没有。
副词。
“空自苦亡人之地。
”
亡:同“无”;不。
副词。
“河曲智叟亡以应。
”
亡:同“无”;没有。
副词。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
罔:同“网”;罗网。
名词。
例句中作动词,即张开罗网掳捉。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
惟:通“唯”;应答声。
象声词。
“伏惟启阿母,今若道此妇,终老不复取!”
惟:通“唯”;只,只有。
副词。
“惟先生乐游。
”
惟:通”唯”;只,只有。
副词。
“故惟日日呼酒买醉。
”
惟:通“唯”;只,只有。
副词。
“惟陈言之务去。
”
惟:通“唯”;只,只有。
副词。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惟:通“唯”;只,只有。
副词。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
文:同“纹”纹理。
名词。
“其中多斑文小鱼。
”
文:同“纹”;纹路,纹理。
名词。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
无:通“毋”;不要。
副词。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
希:同“稀”稀疏,少,罕见。
形容词。
“有志乎古者希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