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教学《送别》

合集下载

苏少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简谱《送别》教学设计(区级公开课)

苏少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简谱《送别》教学设计(区级公开课)

苏少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简谱《送别》教学设计(区级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送别》是一首四年级音乐上册简谱学习曲目,选自苏少版教材。

歌曲以柔美的旋律和抒情的歌词展现了别离时的情感。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将以歌曲《送别》为主线,通过分析教材内容,让学生掌握简谱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简谱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简谱的掌握程度不够扎实,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巩固。

学生在情感方面,对离别有一定的体会,能够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送别》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用正确的音调演唱歌曲。

2.培养学生识谱能力,加强学生对简谱的认识和运用。

3.通过歌曲《送别》,感受离别时的情感,培养学生珍惜眼前人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歌曲《送别》的旋律和歌词。

2.重点:让学生能够用正确的音调演唱歌曲。

3.难点:培养学生识谱能力,加强学生对简谱的认识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学习。

2.运用分组练习法,让学生分组演唱,互相纠正、提高。

3.采用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思考。

4.利用情感体验法,让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送别》歌曲的简谱资料,便于学生学习和识谱。

2.准备音响设备,播放歌曲和进行教学活动。

3.准备教学PPT,展示歌曲信息和教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以谈话方式引导学生回忆起曾经经历过的离别,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送别》所要表达的情感。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送别》,让学生初步聆听并感受歌曲的美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歌曲简谱,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唱谱。

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纠正学生的音准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分组练习。

让学生相互交流、纠正,提高演唱水平。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其他方式表现离别时的情感,如舞蹈、朗诵等。

初中音乐《送别》教案

初中音乐《送别》教案

初中音乐《送别》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中国西部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 学会用优美的歌声表达自己对亲人、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3. 通过对《送别》这首歌曲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 感受歌曲中的情感,理解歌曲的含义。

2. 学会歌曲中的旋律,能够独立演唱。

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学生如何正确把握。

2. 歌曲的情感表达,如何让学生融入其中。

教学准备:1. 录音机、音响设备、乐谱。

2. 相关西部民歌的图片、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中国西部民歌的特点,引导学生对西部民歌产生兴趣。

2. 播放一些西部民歌,让学生初步感受其风格。

二、学习歌曲(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送别》这首歌曲的背景、作者及创作年代。

2. 分析歌曲的结构、旋律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高音部分。

3. 分组学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正确把握高音部分。

三、情感体验(10分钟)1.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即将离开家乡、亲人朋友的情景。

2. 讨论:歌曲中哪些旋律、歌词让你感受到了依依不舍的情感?3. 教师引导学生用真挚的情感演唱歌曲,表达自己对亲人、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自选一种形式(如:合唱、对唱、舞蹈等)表现《送别》这首歌曲。

2. 各组展示,其他学生担任评委,评选出最佳表现奖。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让学生认识到民族音乐的魅力。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教学延伸:1. 邀请一位西部民歌演唱家,让学生近距离感受西部民歌的魅力。

2. 组织一次班级音乐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并热爱中国西部民歌,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同时,让学生在歌曲《送别》中体验到依依不舍的情感,学会用歌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送别,小学音乐教案[5篇范例]

送别,小学音乐教案[5篇范例]

送别,小学音乐教案[5篇范例]第一篇:送别,小学音乐教案篇一:音乐送别教案《送别》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送别》。

二、教学目的:知识:通过相关图片(或电影录像)及音乐的欣赏,学习演唱歌曲《送别》情感:能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开阔学生的视野,体验多种音乐表现同一主题的乐趣能力:并尝试用电子琴的丰富音色来表现,引导、培养和激发学生对音乐之美的欣赏能力和感悟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对乐曲意境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四、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歌曲曲谱等五、教学过程:1、练声曲:| 3 4 | 5 —|5 4 | 3 2 | 1 —咪吗咪2、学唱歌曲《送别》(1).教师:同学们,让我们听一听下面这首歌曲,听完后说说它的歌名?生:《送别》)师:你知道吗?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送别》是出自一部老电影——《城南旧事》(2)、介绍曲作者李叔同一生迄今留存的乐歌作品70余首。

编作的乐歌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大多为借景抒情之作,填配的文辞依永秀丽,声辙抑扬顿挫有致,意境深远而富于韵味。

加上他具有较为全面的中西音乐文化修养,选用的多为欧美各国的通俗名曲,曲调优美动人,清新流畅,词曲的结合贴切顺达,相得益彰,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因此,他的乐歌作品广为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喜爱,像《送别》、《忆儿时》、《梦》、《西湖》等,特别是《送别》,先后被电影《早春二月》、《城南旧事》成功地选作插曲或主题歌,已成为了一个历史时期中国青年学生或知识分子思想感情的象征。

由他自己写的词谱曲的《春游》,则是我国目前可见的最早的一首合唱歌曲。

(3)、欣赏《送别》(4)、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歌谱吧。

请问,这首歌曲是几几拍的?(生答:4/4拍)(5)、学生跟琴视唱全谱教师提出注意点:二分音符,全音符,及附点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时值把握(6)、请同学们学唱这首歌。

(7)、请同学们讨论歌曲的结构特点。

(8)、师总结歌词以长短句结构写成,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邃。

送别 声乐教案

送别 声乐教案

送别声乐教案教案标题:送别- 声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歌曲《送别》的歌词和情感表达。

2. 提高学生的声乐技巧,包括音准、节奏、气息控制等。

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准备:1. 播放设备和音乐播放器。

2. 乐谱和歌词《送别》。

3. 录音设备。

4. 音乐教室或排练室。

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 向学生介绍歌曲《送别》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 播放一段歌曲《送别》的音乐片段,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和氛围。

2. 歌词学习(15分钟)- 分发歌词《送别》给学生,让他们阅读并理解歌词的意义。

- 解释生词和短语,确保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

- 分段解析歌词,让学生理解每一段的情感表达和表演要求。

3. 声乐技巧训练(20分钟)- 引导学生进行声音和音准的基本练习,如呼吸练习、发声练习等。

- 教授歌曲中的特定技巧,如音域跨度、音色转换、音量控制等。

- 逐句教唱歌曲,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和发声方式。

4. 合唱排练(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学习和排练歌曲的一部分。

- 指导学生合理分配声部,并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合唱。

- 合并小组,进行整体合唱排练,注意音乐的协调和和谐。

5. 表演准备(15分钟)- 指导学生在合唱的基础上,加入表演元素,如舞蹈动作、肢体语言等。

- 分配角色和任务,让学生在表演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才能。

- 进行多次彩排,并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整。

6. 表演和反馈(15分钟)- 安排一次小型演出,让学生展示他们的表演成果。

- 进行表演后的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互相赞赏和提出建议。

- 讨论演出中的亮点和改进之处,并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

扩展活动:- 邀请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的音乐比赛或演出,展示他们在声乐和表演方面的才华。

-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剧或音乐会,让他们进一步了解和欣赏音乐表演的魅力。

评估方法:- 观察学生在声乐训练和合唱排练中的参与程度和进步情况。

送别-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送别-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送别-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体验导入1.教师播放一首慢歌,让学生静心感受,引导学生关注歌曲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老师询问学生最近有没有经历过与决别有关的事情,让学生回忆对于别离和分别的情感体验。

3.让学生分组展示自己准备的图片,从图片中找出与别离和分别相关的元素,如愁容、泪水、手别等,进一步引导学生对别离和分别的情感深入体验与理解。

学习目标1.学生能够分析歌曲《送别》的情感表达,理解别离和分别的含义。

2.学生能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并有相应的表现力。

3.学生能够认识到音乐对情感的表达和情感体验的作用,形成积极的情感情境。

学习过程步骤一:感受歌曲《送别》1.教师播放歌曲《送别》,让学生静心聆听,感受歌曲中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2.学生自由表达对歌曲的感受,例如:歌曲中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你更靠近哪些情感?3.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歌曲中的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进一步了解歌曲的音乐形式和表现形式。

步骤二:理解别离和分别的含义1.教师引领学生回忆生活中遇到的分别或别离的场面,同学之间或许会达成共鸣。

2.教师发出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别离和分别的含义:别离和分别有什么区别?怎样在别离或分别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步骤三:表现音乐中的情感1.教师引导学生从词曲、旋律、节奏等角度进一步感知歌曲以及表达情感的方法。

2.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通过音乐和肢体表现自己的情感,如悲伤、欢快、愁绪等。

3.教师带领学生分组表演自己已经掌握的情感表达方式,并通过互相欣赏,进行互动学习。

拓展1.让学生通过资料查阅、亲身体验等,拓展对别离和分别的理解,并且思考如何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2.教师可引导学生选取自己喜爱的歌曲,分享其情感和理解,进行班级音乐会的开展,形成正向生活情境,营造积极情境氛围。

3.带领学生自主创作一首关于别离和分别的歌曲或诗歌,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解。

音乐教学案例《送别》教案

音乐教学案例《送别》教案

音乐教学案例《送别》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送别》这首歌曲的情感内涵和音乐特点。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通过学习《送别》,培养学生对友情、离别等主题的思考和感悟。

二、教学内容1. 歌曲背景:《送别》是一首描绘友情离别场景的歌曲,歌词深情动人,旋律优美动人。

2. 歌曲结构:介绍《送别》的曲式结构,包括前奏、主歌、副歌、桥段等部分。

3. 音乐特点:分析《送别》的旋律线条、节奏、和声等方面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送别》的曲谱,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表现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歌曲背景、结构、音乐特点等方面的知识。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进行指导。

4.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歌曲的情感内涵和音乐特点,分享自己的感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歌曲《送别》的背景,引发学生对友情、离别等主题的思考。

2. 讲解:教师讲解歌曲的结构、音乐特点等方面的知识。

3. 示范: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4.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进行指导。

5.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歌曲的情感内涵和音乐特点,分享自己的感悟。

6.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演唱和讨论进行点评,总结课程内容。

7.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演唱《送别》,并思考友情、离别等主题。

六、教学延伸1. 对比欣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版本的《送别》,如民谣、摇滚等风格,感受不同风格下的歌曲情感表达。

2.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以《送别》为灵感,创作自己的歌曲,表达自己对友情、离别的感悟。

3. 演出展示:组织学生进行小型音乐会,让学生登台演唱《送别》或其他自己创作的歌曲,展示自己的才华。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如演唱、讨论等。

《送别》音乐课件ppt

《送别》音乐课件ppt
影响
这首歌曲对中国的音乐文化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近现 代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02
《送别》歌曲分析
Hale Waihona Puke 歌曲的主题与情感主题
歌曲《送别》以离别为主题,描述了人们在不同场景下依依惜别的情感。
情感
歌曲通过抒发对离别的感慨和怀念,表达了对友谊、亲情和爱情的珍视与追求 。
歌曲的曲式与结构
曲式
歌曲采用常见的三段式结构,由引子 、主歌和尾声组成。
情感表达
通过细腻而深情的语言,表达了离别的 痛苦与思念的煎熬,使听众能够深刻感 受到离别的情感冲击。
VS
艺术特色
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将情感融 入自然景色之中,营造出一种感伤的艺术 氛围,使歌词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
04
《送别》歌曲演唱技巧
演唱技巧概述
掌握基础发声技巧是演唱《送别》的 先决条件,要求声音自然、流畅,不 夸张、不做作。
歌曲的欣赏角度与方法
歌词理解
理解歌词中的含义和情感,体会 歌曲所表达的离别之情。
旋律与和声
分析歌曲的旋律和和声,了解歌曲 的音乐结构和韵律。
演奏技巧
观察演奏者的技巧和表现力,感受 他们如何通过音乐表达情感。
演奏技巧的应用与表现力提升
音色控制
通过控制吉他的音色,表现出《 送别》的深沉和柔情。
情感表达
意境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离别的悲伤与思念之情,营造出一种感伤的氛围。
歌词中的意象与象征
意象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等自然景色元素。
象征
长亭、古道、芳草、晚风、夕阳等意象,象征着离别的悲伤与思念之情,表达了人生离别的无奈和无 尽的哀思。

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三篇

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了解作曲家李叔同。

2、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学⽣的表现⼒。

3、能从乐曲的听赏中体会作品的内涵与情感。

4、能⼤胆的参与歌曲的演唱也表演,能准确表达歌曲情感。

培养学⽣合唱合作精神与充满爱⼼的情怀。

教学重点: 1、演唱歌曲《送别》 2、听赏乐曲 教学难点: 谈听赏乐曲的感觉与情感体验 教学⽅法: 欣赏与实践相结合法 教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欣赏《童年》,介绍学堂乐歌。

<⼆>:新课导⼊和授新 教学步骤: ⼀、导⼊今天我们⾸先来欣赏⼀⾸歌,请⼤家猜猜他的歌名。

(放《童年》)这是⼤家喜欢的《童年》,它是流⾏于现代校园的⼀⾸校园民谣,那么我们思考⼀下,如果我们追溯到“五四”时期,那时学堂⾥⼜在唱些什么?那时⼈们把在学堂⾥唱的歌叫乐歌,因此就把20世纪初流⾏于学校的歌曲,叫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除向学⽣进⾏思想和知识教育外,还有反映⼈们要求“富国强兵”、“抵御外辱”的,还有宣传学习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堂乐歌《送别》 ⼆、介绍词曲作者 学堂乐歌基本上是填词歌曲,其曲调⼤部分选⾃当时的⽇本和欧美的流⾏歌曲,因此它的曲作者为英国的奥待韦。

它的词作者是我国近代⾳乐家李叔同。

三、发声练习 四、唱谱 1、熟悉D⼤调 2、视唱全谱 3、解决难点 五、填词演唱 六、感情处理 歌曲表达了⼀种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最后⼀句应唱得渐慢渐弱。

七、学⽣表演 ⽤王维的诗来启发,教师⽰范 ⼋、辩论:你更喜欢学堂乐歌还是校园民谣。

发挥⽣学的主体性 九、不管你更喜欢哪⼀种,我们都不能忘记学堂乐歌对我国近代⾳乐⽂化发展的影响 通过辩论加深学⽣对学堂乐歌的认识与喜爱篇⼆ 学情分析: 本班学⽣来⾃⾳乐素养较⾼的部分四年级学⽣和⾳乐素养很⾼的部分三年级学⽣,因此,教师可以对学⽣提出较⾼的⾳乐学习⽬标,可以挖掘拓展的深度,以适应学⽣发展的需求。

小学音乐《送别》逐字稿

小学音乐《送别》逐字稿

小学音乐《送别》逐字稿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抽到的试讲题目是《送别》,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新课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在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很好听的歌曲。

请同学们猜一猜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唱: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老师唱完了,同学们说是《童年》很好,这是一首台湾校园歌曲。

今天呢,老师还要给大家带来一首校园歌曲。

这首歌曲是流行于100多年前新式学堂中的歌曲,我们称这类歌曲为学堂乐歌,这首歌曲是由美国人奥德威作曲,我国的李叔同填词改编的《送别》就让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去品味这经典的旋律吧!一起学习歌曲《送别》。

(板书:阿里山的姑娘)(二)初步感知1.初听歌曲首先请同学们静静的聆听歌曲,思考: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好,歌曲听完了,请举手最快的你来说,你说感觉歌曲非常的优美,抒情。

你的感知能力不错,请坐!2.复听歌曲现在让我们再来聆听一遍乐曲,这次听的时候同学们可以结合谱例观察,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怎样的?歌曲聆听结束。

老师听到同学们说是一首合唱歌曲。

大家的观察的很仔细,这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歌曲。

(板书:1=C 4/4 二声部合唱)(三)深入探究听到大家都迫不及待地开始哼唱歌曲了,请同学们,挺起腰背,面带微笑,打开口腔。

注意坐姿,用正确的呼吸来做一组发声练习吧….(u)状态不错,继续保持。

下面请同学们用小声模唱,仔细观察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待会儿一起来解决,演唱结束,有谁来分享一下呢?最后面举手的同学你来说,请坐。

这位同学说有一些音乐记号,不太熟悉。

老师先把她写在黑板上(板书:反复记号)这个记号叫做从头反复记号,看到他就要从头开始唱了,唱到哪里结束呢?对啦,Fine这里。

现在请大家跟随琴声来演唱一遍旋律吧!看来大家都掌握了,刚刚我们感受了歌曲的韵律之美,下面请同学们来朗读一遍歌词,并说一说,歌词表达了怎样的内容和情感呢?同学们的声音很洪亮,请班长来谈一谈。

你说感受到了作者与有人即将分别的依依不舍之情。

《送别》音乐课件

《送别》音乐课件
1送别学堂乐歌简介学堂乐歌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当时称唱歌或乐歌课或为学堂唱歌而编创的歌曲它是一种选曲填词的歌曲起初多是归国的留学生用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词后来用民间小曲或新创曲调
《送别》
授课人:欧阳玉华 七(9)班
欢迎指导
学堂乐歌简介
学堂乐歌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 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当时称唱歌或乐歌)课或为学 堂唱歌而编创的歌曲,它是一种选曲填词的歌曲,起初 多是归国的留学生用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词,后来用民 间小曲或新创曲调。学堂乐歌的倡导、推广者以沈心工、 李叔同等启蒙音乐教育家为代表。
聆听音乐《送别》
问题:1.歌曲的速度怎样? 2.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速度:中速(舒缓从容) 情感:表达了依依不舍的
诚挚情感
请同学们跟着轻声哼唱
随着ppy!
清末民初,当时的政治改革家们主张废除科举等旧 教育制度,效法欧美,建立新型学校,于是一批新型的 学校逐渐建立了起来。当时把这类学校叫做“学堂”, 把学校开设的音乐课叫做“乐歌”科。所以“学堂乐 歌”,一般就是指出现于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学校歌 曲(类似当今的校园歌曲)。
作者简介
李叔同——学堂乐歌作者,音乐、美育教育家,早期话剧活 动家, 1880年出生于天津一个富裕的盐商家庭,于1918年 在杭州虎跑寺出家为僧,法号弘一。1942年在福建泉州开 元寺逝世。 李叔同自幼博学多才,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 者。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朴拙圆满, 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 字为无尚荣耀。在音乐方面,他编写出版了我国第一本音乐 期刊《音乐小杂志》,创作了我过第一首三部合唱歌曲《春 游》,他填词的送别是在我国流传最久的一首学堂乐歌;在 话剧方面,组织了我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演出了 我国第一部翻译话剧《茶花女》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送别》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送别》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送别》教案一. 教材分析《送别》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离别为主题,通过对离别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亲人、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歌曲旋律优美、抒情,歌词真挚、感人,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培养情感表达能力,同时也能体会到友谊的珍贵。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情感表达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充分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提高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送别》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体验歌曲所表达的离别情感,培养情感表达能力。

4.教育学生珍惜友谊,懂得感恩。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旋律的掌握。

2.歌词的理解和情感表达。

3.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亲人和朋友的感激之情。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为学生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模仿。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情感,培养情感表达能力。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4.实践法:学生分组演唱,教师点评指导。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2.准备歌曲《送别》的乐谱。

3.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图片、视频等。

4.准备教学奖品,以激励学生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送别》,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送别》的乐谱,引导学生关注旋律和节奏。

同时,教师为学生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模仿。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学生的错误,教师及时纠正,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比赛,看哪组演唱得更好。

歌曲《送别》课件

歌曲《送别》课件
服装与化妆
根据歌曲风格和舞台效果,选择合 适的服装和化妆,提升整体形象。
05
相关作品与影响
同类作品比较
《送别》
与《送别》同类型的作品有《长亭外》、《旅途》等,这些 作品同样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和对友人的祝福,但在情感表 达和音乐风格上略有不同。
《旅途》
该作品在情感表达上更加强调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旋律更 加激昂,与《送别》的婉转悠扬形成鲜明对比。
特点
旋律简单、歌词直白,易于传唱,深 受广大群众喜爱。
04
歌曲演唱技巧
发声技巧
01
02
03
发声位置
保持发声位置稳定,使用 胸腹式呼吸法,使气息均 匀流畅。
音色控制
根据歌曲情感需要,调整 音色,使声音更加饱满、 柔和或高亢。
音准与节奏
确保准确掌握音准和节奏, 避免跑调或抢拍现象。
情感表达
歌词理解
诗歌创作
一些诗人也会借鉴《送别》的歌词,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诗歌作品中,形成了一种特殊的 文学风格。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歌词情感
总结词
表达了离别的哀伤和不舍
详细描述
歌词中通过“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等词句,表达出离别的哀伤和不舍 。这种情感在歌曲中被充分地演绎出来,让人感受到离别时的悲痛心情。
歌词意义
总结词
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详细描述
歌词中通过“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等词句,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 梦寒”等词句则传达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整首歌曲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让人对友情和未来充满希望。
03
音乐分析
曲调旋律
曲调
歌曲《送别》采用了简单的五声 调式,旋律优美,易于传唱。

歌曲送别教案初中

歌曲送别教案初中

教案:《送别》歌曲教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中国古典诗词的美,通过学习《送别》歌曲,进一步体会诗词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通过学习《送别》歌曲,引导学生理解友谊、珍惜友情。

【教学内容】1. 歌曲《送别》的词曲分析2. 中国古典诗词与音乐的结合3. 歌曲的情感内涵【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送别》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

2. 教师简要介绍《送别》歌曲的背景,引发学生对歌曲的兴趣。

二、歌曲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要素。

2. 教师解读歌曲的歌词,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意境和情感。

三、诗词与音乐的结合(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特点,如平仄、韵律等。

2. 教师讲解诗词与音乐的结合方式,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3.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送别》歌曲中诗词与音乐的结合方式。

四、情感内涵(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情感角度分析《送别》歌曲,如友情、离别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讨论歌曲对他们的启示。

五、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古典诗词,尝试为其谱曲。

2. 各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欣赏、讨论。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如歌曲分析、诗词与音乐的结合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送别》歌曲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2. 学生对诗词与音乐结合方式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3. 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如创意、合作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了解《送别》歌曲的美,还能深入理解诗词与音乐的结合方式,同时,培养他们对友谊的珍视和情感的感悟。

《送别》教学设计歌曲《送别》教学反思集合3篇

《送别》教学设计歌曲《送别》教学反思集合3篇

《送别》教学设计歌曲《送别》教学反思集合3篇第1篇: 《送别》教学设计歌曲《送别》教学反思声乐课《送别》教案调动情绪,创设一个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愉快、兴奋地开始音乐课。

2、师生问好(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电影吗那谁知道刚刚听到的是哪部动画片的音乐请告诉老师,有哪些影视剧的音乐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呢(指生回答,并请学生唱唱他们所熟悉的影视歌曲)(2)聆听影视歌曲片段片头曲《黑猫警长》:黑猫警长主题歌《上海滩》:上海滩背景音乐《还珠格格》:有一个姑娘插曲《浪漫满屋》:ithink情节音乐《微笑百事达》:北极星的眼泪片尾曲《神话》:美丽的神话(3)音乐常识:归纳影视音乐的分类(主题歌、片头曲、插曲、情节音乐、背景音乐、片尾曲等。

)同学们真棒!那么请大家根据音乐在影视剧中出现的不同位置,想一想影视音乐有哪些不同类型我们今天要学的歌曲是一部电影中的插曲。

【设计意图】以流行影视歌曲引情激趣,将学生生活中已有的音乐感受带进课堂,既拉进了师生距离,体现了教学活动与生活相结合的课改新理念,又揭示本节课的主题。

(二)感受体验,学唱歌曲《送别》(20分钟)1、播放《童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刚我们听到的歌曲是是一首什么歌曲什么是校园歌曲流行于校园,体现校园生活和学子心境或感受的合作。

那么在上世纪我们的前辈在学校唱什么呢2、学堂乐歌二十一世纪初,流行于学校的歌曲,叫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的倡导、推广者以沈心工、李叔同等启蒙音乐教育家为代表。

今天的年青人可能很少人认识它们,但在我国近代音乐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早期的的学堂乐歌以旧曲填新词为主,用中国民歌、小调的曲调或欧美歌曲的曲调填进创作的新词。

3、介绍李叔同--学堂乐歌作者,音乐、美育教育家,早期话剧活动家。

浙江平湖人,1880年9月生于天律,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1942年10月逝世于福建泉州开元寺。

1906年李叔同,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同年,又创办了中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并担任了《太平洋报》的文艺编辑。

歌曲《送别》教案

歌曲《送别》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歌曲《送别》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音乐》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歌曲《送别》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使学生掌握歌曲的基本演唱技巧,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

3. 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体会友谊的珍贵,懂得珍惜身边的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歌曲《送别》的旋律、歌词及情感体验。

难点:歌曲的高音部分及节奏处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歌曲的背景、作者及情感。

2. 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3. 实践法:分组演唱、接龙演唱,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4.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及友谊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歌曲《送别》的背景及作者。

2. 学习歌词:引导学生跟读歌词,注意音准和节奏。

3. 学习旋律: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注意高音部分的处理。

4.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歌曲中所表达的友谊之情,讨论如何珍惜身边的人。

5. 分组演唱: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演唱练习,相互鼓励、纠正。

6. 接龙演唱: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接龙演唱,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友谊的珍贵。

8. 作业:布置课后练习,要求学生回家后自行演唱歌曲《送别》。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歌曲的掌握情况。

2. 评价学生在演唱过程中的音准、节奏和情感表达。

3. 通过课后作业的提交,检查学生回家练习的情况。

七、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歌曲《送别》的演出活动,提高他们的舞台表现力。

2. 邀请家长参加演出,增进家长对音乐教育的了解和支持。

3. 开展友谊主题的班会活动,让学生从多方面体会友谊的珍贵。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音乐》2. 音响设备:电脑、音响、话筒等。

3. 教学图片:与歌曲《送别》相关的图片。

4. 视频资料:关于友谊的短片或歌曲《送别》的演唱视频。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送别》音乐教案及反思

《送别》音乐教案及反思

《送别》音乐教案及反思《<送别>音乐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用自然、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送别》,感受歌曲的情感表达。

2、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及词曲作者,培养学生对音乐文化的认知。

3、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如合唱、节奏拍打等,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准确演唱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把握歌曲的情感。

(2)理解歌曲所表达的离别之情,并用歌声传达出来。

2、教学难点(1)歌曲中长音的保持和气息的控制。

(2)合唱部分的和谐统一。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欣赏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段关于离别的视频片段,如毕业时的场景或朋友分别的画面,引导学生进入离别的情境。

(2)提问学生对于离别的感受,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体会。

2、歌曲介绍(1)向学生介绍歌曲《送别》的创作背景,讲述作者李叔同的生平故事,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文化内涵。

(2)播放歌曲原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学唱歌曲(1)带领学生朗读歌词,体会歌词所表达的情感。

(2)逐句教唱歌曲旋律,注意纠正学生的音准和节奏问题。

(3)让学生跟随钢琴伴奏完整演唱歌曲,强调声音的自然和连贯。

4、歌曲处理(1)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情感变化,如开头的舒缓、中间的深情以及结尾的不舍。

(2)指导学生在演唱时通过音量、速度和语气的变化来表现歌曲的情感。

(3)针对歌曲中的长音,进行气息控制的训练,让学生能够保持稳定的声音。

5、合唱练习(1)将学生分成两个声部,分别练习自己的声部旋律。

(2)进行两个声部的合唱练习,强调声部之间的和谐统一,注意倾听对方的声音。

6、音乐拓展(1)让学生欣赏不同版本的《送别》,如乐器演奏版、合唱版等,感受不同表现形式的魅力。

(2)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歌曲,如舞蹈、诗歌朗诵等。

7、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

(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好。

歌曲 《送别》-花城粤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歌曲 《送别》-花城粤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歌曲《送别》-花城粤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唱出歌曲《送别》的歌词。

2.能够掌握基本的旋律和节奏,并能够跟随节奏击鼓。

3.了解这首歌曲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二、教学内容1.歌曲《送别》2.歌曲节奏和鼓点教学三、教学过程1. 歌曲欣赏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听一遍歌曲,了解歌曲的意境和感情,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歌曲和表达歌曲的情感。

同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们讨论歌曲表达了哪些感情和意义。

2. 歌曲学唱接下来,教师可以将歌曲的歌词分解成几个部分,让学生们跟随教师逐句学唱。

例如:第一部分:今天我们要说再见,送给你祝福甜蜜。

第二部分:你也要学好功课,长大了再见面。

在学唱过程中,教师可以多次反复教唱,让学生们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 歌曲节奏和鼓点教学当学生们掌握了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们介绍歌曲的节奏和鼓点,并教授如何击鼓。

例如:第一部分:击两下鼓,休一下,再击两下鼓。

第二部分:击两下鼓,再击一下鼓,休一下,再击两下鼓。

4. 整合表演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整合歌曲的唱歌和鼓点,并表演给同学们听。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感和兴趣,让学生们在欣赏歌曲、学唱和击鼓等环节中,感受歌曲的情感和意境,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歌词和表达歌曲的情感。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运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以更生动、形象的方式,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歌曲的基本内容。

最后,对于学习成效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在平时自己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送别》音乐教学法

《送别》音乐教学法

《送别》音乐教学法
《送别》是一首古代民歌,源于江苏扬州地区,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情。

该曲旋律优美,节奏舒缓,表达了别离时的悲伤和思念之情。

下面介绍该曲的音乐教学法:
一、了解曲调
首先要学生们了解《送别》的曲调,听几遍后可以尝试模仿唱。

老师可以针对不同年
龄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伴奏方式和节奏强度,让学生感受到旋律的美妙。

二、学习节奏
学生们掌握好曲调后,老师可以开始教授节奏。

该曲的节奏比较简单,多是4分音符
和8分音符,容易掌握。

老师可以采用打拍子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节奏。

三、分段讲解
针对该曲的三个部分,一般可以通过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每部分的含义和
表达方法。

例如,第一部分表述的是别离的伤感和怀念;第二部分抒发的是对离别的不舍
和思念;第三部分则是表达出了分别后依然思念的情感。

四、练习唱词
《送别》的歌词简单易记,也是表达了离别和思念之情。

让学生们跟着歌词一起唱,
不仅能够练习发音,更能够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同时,也可以推荐学生们在家里多听几
遍该曲,并自行练习唱词和按节奏。

五、加入伴奏
在学生们掌握好唱词和节奏后,可以增加伴奏来加强学生们的表演效果。

伴奏可以是
钢琴、吉他等乐器,也可以是打击乐或其他带有节奏感的乐器,具体根据学生们喜好和条
件而定。

在加入伴奏后,让学生们感受到唱歌与演奏的融合,更好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

通过以上的教学法,学生们能够逐渐掌握《送别》的唱法和情感表达,更好地理解这
首古老的民歌,感受其中所包含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