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 医本介入放射学2
医学影像学(介入放射学)课件
介入放射学特点
微创、精确、高效、安全。
介入放射学在医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重要地位
介入放射学是现代医学影像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为许 多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对比剂过敏
对比剂是介入放射学操作中常用的 影像增强剂,部分患者可能对其产 生过敏反应。
对比剂肾病
对比剂对肾脏的损伤是介入放射学 操作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能导 致肾功能不全或肾衰竭。
介入放射学操作后的常见并发症
局部血肿
感染
介入放射学操作后,患者可能出现局部血肿 ,轻者无症状,重者可能导致组织缺血、器 官损伤等。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3
介入放射学的临床应用
血管性疾病的介入治疗
动脉瘤
通过导管向动脉瘤内填塞弹簧 圈或注射栓塞剂,以防止动脉
瘤破裂。
血管狭窄
通过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手段 治疗血管狭窄,改善血液循环。
静脉血栓
通过导管溶栓或机械取栓等方法治 疗深静脉血栓,预防肺栓塞。
肿瘤的介入治疗
肝癌
通过导管向肿瘤供血动脉内注 射化疗药物或栓塞剂,杀死肿
主要作用
通过介入放射学方法,医生可以对肿瘤、血管病变、心脏疾病等进行治疗,提高 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介入放射学的基本操作技术与设备
主要操作技术
血管造影、经皮穿刺活检、经皮消融治疗、经导管栓塞术等 。
常用设备
X线机、CT、MRI、DSA(数字血管造影机)、超声波等医 学影像设备,以及各种介入治疗器材如导管、导丝、球囊等 。
医学影像学介入放射学-课件课件
采用球囊扩张术、支架置入术等,缓解症状并改 善生活质量。
血管瘤采用栓塞术等,控Fra bibliotek血管瘤发展并预防破裂出血 等严重并发症。
THANKS
感谢观看
03
介入放射学的临床应用
肿瘤性疾病的介入治疗
1 2 3
肝癌
包括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射频消融术、放射性 粒子植入术等,可缩小肿瘤体积、缓解症状并 延缓病程。
肺癌
采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消融治疗及放射性 粒子植入等方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延长生 存期。
子宫颈癌
通过介入治疗进行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及近 距离放射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经皮消融术
通过影像引导,将消融针插入病变部位,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将病变 组织消融,达到治疗目的。
比较影像学在介入放射学中的应用
常规X线与CT的对比
CT能更好地显示病灶的形态、大小和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为制定介入治疗方 案提供重要参考。
DSA与CTA的对比
DSA能更好地显示病变的血管形态和血流情况,对于制定介入治疗计划具有重要 意义。
介入放射学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应用
血管造影
通过介入放射学技术进行血管造影,可以清晰地显示血管的形态和病变情况 ,为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非血管介入
非血管介入是指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导管等介入器材引入器官或组织内 ,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例如,对胆道、胰腺、呼吸系统等疾病的介入治 疗。
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历程与前景
非肿瘤性疾病的介入治疗
血管病变
01
采用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球囊扩张术等,改善血管狭窄闭塞症
状,恢复血流。
良性疾病
02
如胆道扩张症、脾亢等,通过介入治疗实现症状缓解及功能改
临床本科-《医学影像学》课程基本要求与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课程基本要求与教学大纲前言《医学影像学》第五版教材反映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与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和适用性的要求。
面对本学科的迅猛发展。
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问世和普及应用,《医学影像学》已成为临床医学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最重要的诊断手段之一。
新版教材内容丰富,以系统和病种为中心编写,各种疾病的诊断均涉及X线、CT、USG、MRI等。
本次修订力求在有限的规定学时内,反应本学科结构的系统性和学科发展的趋势,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突出启发式教学,重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以遵循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一、教学要求X线诊断学是医学影像学的基础,仍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但由于学时数的限制,应适当删减。
CT诊断日益普及,应加大教学的比重。
MRI发展很快,可作必要介绍。
USG我校单独开课,可在临床应用方法选择中进行简要比较评价。
二、教学内容总论主要介绍各种成像技术学的基本原理、成像设备、图像特点、检查技术、分析与诊断方法以及应用价值与限度,使学生了解各种成像诊断的基楚知识。
对近年来发展的信息放射学作适当介绍。
由于成像技术的发展,总论的大课时数作相应增加。
各论重点介绍骨骼系统与关节、肺与纵隔、心脏与大血管、食道与胃肠道、肝胆胰脾、中枢神经几个系统不同成像技术的正常与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并启发性的讲授几个代表性的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
对每一疾病应先简述其临床病理,再介绍不同成像技术,主要是X线和CT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进行以系统为中心的病种教学,使学生对一个疾病的影像诊断有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
各论中急腹症、泌尿系统与肾上腺、女性和男性生殖系统、腹膜腔与腹膜后间隙、头颅部等内容作为自学内容。
介入放射学是医学影像学的重要组成部份,发展很快,应作为专题进行介绍,使学生了解医学影像学不仅是诊断,而且可以在影像系统导引下对多种疾病进行有效的治疗。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加强思想性、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采用直观形象教学,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医学影像思维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医学影像技术《1.1介入放射学课程标准》
?介入放射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介入放射学是医学影像学中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是研究在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它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课程,是高等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必修课。
其内容包括:经皮穿刺引流术;经导管血管栓塞术;经导管药物灌注术;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非血管管腔扩张术及其他疗法等。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具有介入放射学的根本知识和根本技能;能够利用介入放射学的方法诊断和治疗常见的病症,掌握介入放射学常用方法的操作要点、适应症及并发症,了解目前各种不同疾病进行临床综合治疗的方法。
培养学生具有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医德和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情操。
为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能力和继续深造的能力打好根底。
〔二〕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总体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具备医学影像技术专门人才所必需的介入放射学的根本知识和根本技能;掌握介入放射学常用方法的操作要点,初步形成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打下根底;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和职业道德观念。
1知识目标:〔1〕掌握介入放射学的定义;理解介入放射学影像监视设备的类型;掌握介入放射学使用的常用器材;掌握介入放射学方法分类;〔2〕掌握介入放射学常用方法的操作要点、适应症及并发症;〔3〕掌握介入放射学常见并发症的处理;〔4〕理解介入放射学新技术的临床应用。
2能力目标:〔1〕掌握seldinger技术的步骤;〔2〕具备一定的常用栓塞材料和化疗药物的选择和使用能力;〔3〕能掌握造影导管等常用介入器械的使用。
3素质目标:〔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2〕具有继续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3〕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合作交流意识,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医学影像学(介入放射学)课件
医学影像学是一种利用电磁辐射、声波和核素等物理手段, 检测和解读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信息的医学学科。
医学影像学特点
具有无创、无痛、安全、准确、直观等优点,能够为临床诊 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医学影像学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
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
医学影像学是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 要作用。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治疗胃、胆、宫 腔等器官的病变,如胃溃 疡、胆结石、子宫肌瘤等 。
其他介入放射学操作技术
定义
其他介入放射学操作技术是指 在介入放射学领域中,除了上 述四种技术以外的其他技术。
技术类型
包括电化学治疗、放射性粒子植 入、药物灌注等。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治疗各种肿瘤、出血等疾 病,如肝癌、肺癌、骨肿瘤等。
药物研发与疗效评估
医学影像学在药物研发和疗效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新药开发和临床试验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医学影像学与其他前沿技术的结合与应用
医学影像组学 (radiomics)
通过高通量分析海量的医学影像数据 ,提取并挖掘与疾病相关的特征信息 ,为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提供新的 思路和方法。
深度学习与医学影像 识别
介入放射学的应用范围
介入放射学广泛应用于全身各个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肿瘤、血管病变、生 殖系统疾病、骨骼系统疾病等。
介入放射学与其他医学影像学技术的比较
与传统外科手术的比较
介入放射学相较于传统外科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 症少等优点,同时对于部分病变也可以达到与外科手术相同 的治疗效果。
与内科治疗的比较
介入放射学相较于内科治疗具有更加精准、直接的作用效果 ,可以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直接对病变进行诊断性操作或治 疗,效果往往更加明显。
医学影像学(介入放射学)课件
MRI是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生成身体内部结构的二维图像。优点是对于软组织 的显示效果较好,无辐射损伤。但MRI检查时间较长,且对体内金属植入物有禁 忌。
介入放射学与外科手术的比较
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是通过导管等医疗器械,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对 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介入放射学的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快 、效果显著。例如,通过介入技术可以将药物直接送至肿瘤 组织内,提高药物疗效。
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是通过开刀的方式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外科手 术的优点是对于大型病变的治疗效果较好,但创伤较大、恢 复时间较长。
介入放射学与其他医学影像技术的联合应用
介入放射学与CT、MRI等影像技术 的联合应用
在某些情况下,介入放射学可以通过联合使用CT或 MRI等影像技术,对疾病进行更为精确的诊断和治疗 。例如,在介入放射学引导下,利用CT图像对肿瘤进 行定位和穿刺活检。
介入放射学与超声技术的联合应用
超声是一种无创的诊断方法,可以用于实时监测介入 治疗的过程。例如,在介入放射学引导下,利用超声 图像对肿瘤进行实时监测和定位。
06 介入放射学案例 分析
案例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例
总结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冠心病治疗手 段,通过导管在冠状动脉开口处放置支架,扩张狭窄的 冠状动脉,恢复血流,达到治疗目的。
降低医疗成本
由于介入放射学通常采用微创的方法,患 者恢复时间较短,减少了住院时间和康复 周期。
相比传统手术,介入放射学的微创性质和 精准治疗降低了手术难度和医疗成本。
介入放射学的挑战
技术要求高
介入放射学需要医生具备较高 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
1、医学影像学:以影像方式显示人体内部结构的形态与功能信息及实施介入性治疗的科2、介入放射学:以影像诊断学为根底,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导丝及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或取得组织学、细胞学、细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进行诊断的学科。
3、造影检查:将比照剂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间隙,产生人工比照,借以成像。
4、核磁共振成像:利用人体中的氢原子核〔质子〕在磁场中受到射频脉冲的鼓励而发生核磁共振现象,产生磁共振信号,经过信号采集和计算机处理而获得重建断层图像的成像技术。
5、骨龄:在骨的发育过程中,骨的原始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骨骺与干骺端愈合的时间及其形态的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以时间来表示,即骨龄。
6、骨质疏松: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骨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
骨皮质变薄,哈氏管扩大和骨小梁减少。
7、骨质软化:指单位体积内类骨质钙化缺乏。
骨的有机成分,钙盐含量降低,骨质变软。
组织学变化主要是未钙化的骨样组织增多,骨骼失去硬度变软、变形,尤以负重部位为著。
8、骨质破坏: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骨组织的消失。
9、骨膜三角:如果引起骨膜增生的疾病进展,已形成的骨膜新生骨可被破坏,破坏区两侧残留的骨膜新生骨呈三角形,叫骨膜三角或Codman三角。
骨质坏死:骨组织局部代谢的停止,坏死的骨质叫死骨。
青枝骨折:儿童骨骼柔韧性较大,外力不易使骨质完全断裂而形成不完全性骨折,仅表现为局部骨皮质和骨小梁的扭曲,看不到骨折线或只引起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起,即青枝骨折。
10、阻塞性肺不张:支气管阻塞后,肺局部或完全无气不能膨胀而导致的体积缩小。
11、肺实变:终末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内的空气被病理性液体、组织或细胞所代替。
12、空洞:肺组织发生坏死、液化后,坏死物质经支气管排出而形成的病变状况。
13、空腔:肺内生理性腔隙的病理性扩大。
医学影像学总结: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基本概念:介入放射学是在影像医学的基础上,在DSA、超声、CT、MRI等影像设备引导下,利用经皮穿刺或体表自然孔道的途径,引入导管、导丝、球囊导管、支架、引流管等相关介入器材,对各种疾病进行微创诊断和治疗的新兴学科·介入放射学包括介入诊断学和介入治疗学-介入诊断学:以影像诊断学和临床诊断学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简单器材获得病理学、细胞学、生理生化学、细菌学和影像学资料的一系列诊断方法-介入治疗学: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结合临床治疗学原理,通过导管等器材和药物对病变进行灌、堵、通、扩、引等的一系列治疗技术·Seldinger技术经皮直接穿刺血管,通过导丝将导管引入血管内-是介入放射学的最基本技术-常用穿刺部位(表浅、相对较粗)1股动脉、桡动脉、肱动脉等2股静脉、腘静脉·介入诊疗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主动脉疾病(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分支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颈动脉、肾动脉、主髂动脉、下肢动脉、膝下动脉),急性动脉出血性疾病,静脉狭窄闭塞性疾病,门静脉高压症,颅内血管性疾病-非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胆道梗阻,消化道管腔狭窄、梗阻,气管、支气管狭窄,脓肿与囊肿,椎间盘与锥体病变-良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其他恶性肿瘤(肺癌、肾癌、胰腺癌、盆腔恶性肿瘤),良性肿瘤(肝血管瘤、子宫肌瘤)第一节原发性肝癌的介入诊疗★原发性肝癌:肝细胞癌(富血性)+胆管细胞癌(乏血性)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技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肝细胞癌)1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术(TAI)2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3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应用最广)-消融治疗(胆管细胞癌)1物理消融:射频消融(RFA)、微波、冷冻、激光2化学消融:无水乙醇、乙酸消融一、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主要用于中晚期肝癌患者(早期尽量切除)·化疗药物肝动脉灌注:肝组织浓度是其他器官的100-400倍;瘤区高于正常肝组织5-20倍(副作用小,效果更好)·碘油乳剂栓塞:趋向性沉积于肿瘤血管·微球栓塞:阻断肿瘤血供(一)TACE理论基础:血供(二)TACE适应证·Ⅱb期、Ⅲa期和Ⅲb期的部分病人·可以手术切除,但由于高龄、严重肝硬化的原因不愿手术的Ⅰb期和Ⅱa期病人·多发结节型肝癌·门静脉主干未完全闭塞,或完全闭塞但充分侧支形成·肝癌破裂出血(三)TACE禁忌证·门静脉主干完全闭塞,侧支形成少·合并活动性肝炎或者严重感染,无法同时治疗·严重肾功能障碍·恶液质或多器官功能衰竭(四)TACE并发症及防治·化疗栓塞综合征恶心、呕吐、肝区疼痛、腹胀、发热——对症支持·术中胆心反射严重胸闷、心率减慢、血压下降、死亡——阿托品·肝脓肿、胆汁瘤——经皮穿刺引流、抗生素(五)TACE治疗效果·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富血性肝癌效果更好·严重肝硬化患者,效果更差二、射频消融RFA·在超声或者CT引导下,向肝肿瘤内插入射频针。
《医学影像学》第十二章 介入放射学总论
溶栓导管
髂静脉导管溶栓术(箭头示8版)
一、非血管介入基本器材、材料
医学影像学(第8版)
(一)穿刺针 非血管介入治疗所应用的穿刺针与血管介入治疗有所不 同,一般穿刺的目的是为实施进一步治疗而建立通路, 如行引流管或支架的置入及骨水泥的注入等。与血管介 入治疗用的穿刺针相比,其较一般的血管穿刺针长,针 芯和外套管均为金属制成,便于穿刺较深位置的器官及 骨组织。
第十二章
介入放射学总论
重点难点
掌握 介入放射学的概念、分类和基本技术
熟悉 各种介入放射技术的临床应用
了解 介入放射技术的应用指征及与其它治疗方法的比较
医学影像学(第8版)
➢ 概念: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是在DSA、超声、CT及MRI等影像设 备引导下,利用经皮穿刺或体表自然孔道的路径,引入导管、导丝、球囊导管、支架、引 流管等相关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微创诊断和治疗的新兴学科。
食道覆膜支架 分叉型气管支架
医学影像学(第8版)
(五)肿瘤消融设备 肿瘤消融设备一般由消融针、能量发生器等器件构成。 根据肿瘤消融的种类不同,其设备和原理也有所不同。 常用的肿瘤消融设备包括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 MWA)冷冻消融(cryoablation)以及不可逆电穿孔 (irreversible electroporation, IRE)或纳米刀。
医学影像学(第8版)
(三)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percutaneous endovascular stent implantation) 主要用于PTA术后血管夹层及血管弹力回缩或直接用于狭窄闭塞程度较重的血管病 变,是对PTA治疗的重要补充,可提高血管介入治疗术后的中远期通畅率。
医学影像诊断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1、介入放射学: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在医学诊断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或采集组织学、细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进行诊断的学科。
2、人工对比:对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可人为地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他的物质,使之产生对比,称之为人工对比。
3、青枝骨折:儿童期骨骼柔韧性较大,外力不宜使骨质完全断裂,仅表现为局部骨皮质和骨小梁的扭曲,而看不见骨折线或只引起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突,即青枝骨折。
4、支气管气象:实变的肺组织与支气管相衬托,在实变区可见支气管影。
5、空洞: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后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后形成的含气区域。
6、Kerley’s B线: X线片上两下肺野近肋膈脚处外带,有数条垂直于胸膜的线状影,长约2cm,也可见中上肺野外带,多见于肺动脉高压、肺间质水肿。
7、龛影:是指钡剂涂布的轮廓有局限性外突的征象,常见于溃疡性病变。
8、IVP:排泄性尿路造影或静脉尿路造影,将有机碘液注入静脉内,经肾排泄,几乎全部经肾小球滤过排入肾盏、肾盂,并流经输尿管至膀胱,使之显影。
9、DSA:数字剪影血管造影。
10.超声波:振动频率每秒在20000次以上,超过人耳听觉阈值上限的声波。
二、填空题:1、医学影像学包括超声、X线、CT、MRI、核医学。
2、X线影像形成的三个基本条件 X线具有一定的穿透力、被穿透的组织结构存在着密度和厚度的差异、经过显像过程。
3、X线图像上所示影像的黑白(密度)取决于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厚度。
4、水的CT值约0Hu,空气的CT值-1000Hu。
5、假性骨折常见于骨质软化等疾病。
6、儿童特有的骨折有骺离、青枝。
9、心脏大血管正常投影在后前位胸片上心左缘分三段,上段为主动脉弓、中段为肺动脉段、下段为左心室。
10、心影增大在后前位胸片上常见的三种心型二尖瓣型、主动脉瓣型、普大型。
11、法洛四联症四种畸形包括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
医学影像学:以影像方式显示人体内部结构的形态与功能信息及实施介入性治疗的科1、介入放射学:以影像诊断学为基础,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导丝及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或取得组织学、细胞学、细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进行诊断的学科。
2、造影检查:将对比剂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间隙,产生人工对比,借以成像。
3、核磁共振成像:利用人体中的氢原子核(质子)在磁场中受到射频脉冲的激励而发生核磁共振现象,产生磁共振信号,经过信号采集和计算机处理而获得重建断层图像的成像技术。
4、骨龄:在骨的发育过程中,骨的原始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骨骺与干骺端愈合的时间及其形态的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以时间来表示,即骨龄。
5、骨质疏松: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骨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
骨皮质变薄,哈氏管扩大和骨小梁减少。
6、骨质软化:指单位体积内类骨质钙化不足。
骨的有机成分,钙盐含量降低,骨质变软。
组织学变化主要是未钙化的骨样组织增多,骨骼失去硬度变软、变形,尤以负重部位为著。
7、骨质破坏: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骨组织的消失。
8、骨膜三角:如果引起骨膜增生的疾病进展,已形成的骨膜新生骨可被破坏,破坏区两侧残留的骨膜新生骨呈三角形,叫骨膜三角或Codman三角。
骨质坏死:骨组织局部代谢的停止,坏死的骨质叫死骨。
青枝骨折:儿童骨骼柔韧性较大,外力不易使骨质完全断裂而形成不完全性骨折,仅表现为局部骨皮质和骨小梁的扭曲,看不到骨折线或只引起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起,即青枝骨折。
9、阻塞性肺不张:支气管阻塞后,肺部分或完全无气不能膨胀而导致的体积缩小。
10、肺实变:终末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内的空气被病理性液体、组织或细胞所代替。
11、空洞:肺组织发生坏死、液化后,坏死物质经支气管排出而形成的病变状况。
12、空腔:肺内生理性腔隙的病理性扩大。
13、钙化:属于变质性病变,受到破坏的组织发生分解而引起局部酸碱度变化时,钙离子以磷酸盐或碳酸盐的形式沉积下来,多发生在退行性变或坏死组织内。
医学影像学介入放射学
医学影像学介入放射学医学影像学介入放射学是现代医学中一项重要的技术,它结合医学影像学和放射学的优势,通过影像引导和介入治疗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医学影像学介入放射学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医学影像学介入放射学的基本原理医学影像学介入放射学的基本原理是利用X射线、超声波、CT、MRI等医学影像学技术,将导管或治疗器械引入患者体内,通过实时成像指导进行诊断和治疗操作。
影像引导可以使医生更加准确地观察患者内部器官的结构和病变部位,减少手术风险和损伤,提高治疗效果。
二、医学影像学介入放射学的应用领域1. 血管内介入治疗:医学影像学介入放射学可以在无需开放手术的情况下,通过在血管内放置导管和治疗器械,进行切除、修复和扩张血管等操作。
常见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包括血管成形术、血管内化疗、栓塞治疗等。
这种治疗方式广泛用于冠心病、脑溢血、肿瘤等疾病的治疗。
2. 变形、畸形和损伤的修复:医学影像学介入放射学可以通过在患者体内放置支架、植入物或修复材料,对变形、畸形和损伤进行修复。
例如,通过在骨折部位放置内固定物,可以帮助骨折复位和愈合。
3. 肿瘤治疗:医学影像学介入放射学可以通过在肿瘤部位放置射频电极、微波探头或射线源,对肿瘤进行热凝固、冷冻或放射治疗。
这种治疗方式常用于肝癌、肺癌等早期肿瘤的治疗,既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又可以有效控制肿瘤扩散。
4. 神经介入治疗:医学影像学介入放射学可以通过在神经内放置导管和治疗器械,对中风、脑血管畸形、脑瘤等疾病进行治疗。
常见的神经介入治疗包括栓塞治疗、血管成形术等。
5. 疼痛治疗:医学影像学介入放射学可以通过在疼痛部位注射止痛药物,或者通过射频消融、神经阻滞等方式,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
这种治疗方式广泛应用于椎管内肿瘤、椎间盘突出等疾病的疼痛管理。
三、医学影像学介入放射学的发展方向随着医学影像学和放射学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学介入放射学也呈现出新的发展方向。
医学影像学: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目的要求1、掌握介入放射学的定义、分类及基本技术(Seldinger技术的组成、步骤)2、了解介入放射学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发展前景。
3、了解几种常用的介入技术和临床应用。
思考题介入放射学的基本技术(Seldinger技术的定义、组成及步骤)?第一节总论一、概念、技术、分类(一)概念范畴:微创医学起源时间及基础:20世纪70年代Seldinger技术*定义: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gy,IVR)以影像诊断学为基础,以影像设备为导向,利用经皮穿刺和导管技术及其它技术对疾病进行治疗或诊断(取得组织学、细菌学、生理与生化材料)(二)技术介入放射学技术主要包括seldinger技术(seldinger’s technique)、造影术(angiograph)、栓塞术(embolization)、灌注术(infusion)、成形术(plasty)、支架技术(stent implantation)、穿刺引流术(puncture drainage)、穿刺活检术(puncture biopsy)、消融术(ablation)、取异物术(taking out foreign body)、碎石术(lithotripsy)、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 implantation)神经根阻滞术(nerve root block technique)等。
(三)分类按操作技术1.经皮穿刺/引流术。
2.经导管灌注/栓塞术。
3.成形术。
4.其他如下腔静脉滤器、异物取出、椎间盘旋切等。
按介入治疗途径1.血管介入技术(vascular interventional radiolgy)三大技术:(1)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2)经导管栓塞术(3)经导管动脉内药物灌注术2.非血管介入技术(non-vascular interventional radiolgy)按专业分类1.心血管介入放射学2.神经介入放射学3.外周介入放射学二、设备与器材(一)影像监视设备主要导向设备:X线电视透视、超声、CT、MRI。
医学影像学(介入放射学)课件
血管介入基本技术
经皮血管造影术percutaneous angiography 经皮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 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percutaneous endovascular stent
– 2015-2-20出院
– 2015-3-1“右肾部分切除术 后,肉眼血尿15天”入院
– 2015-3-5 TAE
• MWCE-18-2.0-2HILAL弹簧圈3枚 • MWCE-18-3.0-3-HILAL弹簧圈3
枚
1
2 3
1
2
3
4 DSA and TAE for bleeding of hip cuts
5 TAE for hypersplenism
6 TIPS
7 TACE for HCCs 1st 2015-3-11
7 TACE for HCCs 2nd 2015-4-14
? !
8 TAE for hepatic hemangioma
Self-expandable stent, balloon-expandable stent, stent graft
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 栓塞剂及封堵器材embolization materials
用途 控制出血、阻断肿瘤供血动脉、器官的灭活及血管 畸形的治疗
– 1-15~1-23外科保守治疗,止 血有效
• 2015-1-25复发便血再次入 院“失血性休克, 消化道 出血, 小肠部分切除术术 后”
– CT左腹部约空肠区动脉期可 见对比剂外溢,静脉期高密 度影增多;部分小肠内容物 密度略高。
医学影像学-介入放射学
胆道狭窄
良性狭窄
1. 球囊扩张,无效者手术。 2. 引流
Page 80
胆道狭窄
恶性狭窄
1. 能手术则手术切除 2. 无法手术者行介入治疗 ①内涵管 ②支架(多用自膨式支架,两端超过狭窄段5-
10mm,胆管支架直径比1:1.1~1.2) ③支架后介入化疗或栓塞或辅以放射治疗。
Page 23
操作技术
将导管直接插入子宫肌瘤的供血动脉, 注入栓塞材料如真丝线段、PVA颗粒、 碘油、明胶海绵颗粒。
Page 24
Page 25
子宫肌瘤栓塞
Page 26
介入治疗的优点
能完好保留子宫; 恢复快,只需住院3-5天; 比传统手术简单、不输血; 对子宫正常生理功能几无影响,治疗后妊娠率
疗效取决于时间:脑动脉溶栓超过6小时,冠状动脉
超过9小时,周围血管溶栓超过3个月,成功率明显降低。
优点:
1. 剂量小、时间短、疗效高 2. 实时观察溶栓效果 3. 可同时联合使用血栓抽吸、PTA、支架等技术。
Page 62
肺栓塞(机械碎栓+溶栓)
Page 63
A
溶 栓 治 疗C
B
HAT腔内溶栓治疗。 (A) 肝移植后肝动脉血栓形成,造影均
栓塞剂分类
短期 :48h内吸收 中期 :48h〜1月吸收 长期 :多为半年以上吸收
吸收 可吸收 不可吸收
部位 中央性栓塞物 周围性栓塞物
Page 16
化疗性栓塞(TACE)
定义:对恶性肿瘤的栓塞常与化疗药 物局部灌注合并使用。
Page 17
栓塞后综合征与并发症
栓塞后综合征:肿瘤与器官动脉栓塞 后,因组织缺血坏死引起的恶心、呕 吐、局部疼痛、发热、反射性肠郁张 或麻痹性肠梗阻、食欲下降等症状, 对症处理后1周左右逐渐减轻、消失。
医学影像学(介入放射学)课件
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医学影像学与介入放射学的教育及培训
专业培训
加强对医学影像学和介入放射学的专业培训,提高医生 的技能水平和专业素养。
继续教育
通过学术会议、专业培训等方式,不断更新医学影像学 和介入放射学领域的知识和技术,提高医生的临床水平 。
远程教育
利用网络远程教育平台,提供专业课程、学术讲座等资 源,方便医生随时随地学习和交流。
CT检查技术
CT检查技术原理
CT即计算机断层扫描,利用X线旋转扫描人体,并通过计算机重建得到人体各部位的横断面图像。
CT检查技术应用
适用于全身各个部位,如头部CT、胸部CT、腹部CT等。
CT检查技术优缺点
CT检查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灵敏度,但存在辐射损伤,且价格相对较高。
MRI检查技术
MRI检查技术原理
医学影像学与介入放射学的临床应用拓展
01
早期诊断
随着人们对疾病早期诊断的认识不断提高,医学影像学和介入放射学
将在早期发现和诊断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02
精准治疗
通过精确的影像引导,实现更精准的介入治疗和放射治疗,提高治疗
效果,减少副作用。
03
术中导航
利用实时影像导航技术,实现手术过程的精确跟踪和引导,提高手术
THANKS
定义
经导管治疗术是一种通过导管 插入病变部位,对病变进行直 接治疗的技术。
适应症
主要适用于血管性疾病、肿瘤 等病变的治疗。
注意事项
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避 免并发症的发生。
血管内介入治疗术
定义
血管内介入治疗术是一种通过血管插 入导管,对血管病变进行治疗的技术 。
01
02
目的
介入放射学最基本技术
介入放射学最基本技术1. 介入放射学的概述介入放射学是一种医学影像学领域的专业技术,它结合了诊断学和治疗学的特点。
通过使用X射线、CT、MRI等成像技术,医生可以在进行诊断的利用导管和微创手术工具对患者进行治疗。
介入放射学在临床实践中已被广泛应用,它为患者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且低风险的治疗方式。
2. 介入放射学的最基本技术2.1 血管造影(Angiography)血管造影是介入放射学中最基本的技术之一。
它通过将对比剂注入患者体内,使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清晰地显示在X射线或其他影像设备的监视屏幕上。
血管造影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血管病变的程度和类型,为治疗计划提供重要的依据。
2.2 血管介入治疗(Vascular Intervention)血管介入治疗是介入放射学的另一个核心技术。
通过使用导管和微创手术工具,医生可以在进行造影的同时进行治疗,例如通过血管内植入支架来扩张狭窄的血管,或者通过栓塞术来阻塞异常血管。
2.3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射频消融是一种介入放射学常用的治疗技术,主要用于肿瘤治疗。
它利用射频能量来破坏肿瘤细胞,通过导管将射频电极引导到要治疗的部位,然后产生高温能量破坏异常细胞。
射频消融术可以在无需开刀的情况下,有效地治疗非手术切除的肿瘤。
2.4 经皮穿刺肝胆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 and Drainage)经皮穿刺肝胆介入治疗是一种应用于肝胆疾病的介入放射学技术。
这项技术通过皮肤穿刺进入肝内或胆道系统,然后用导管引导到狭窄或阻塞的部位。
医生可以在监控屏幕上实时观察到患者的内部结构,然后进行治疗,如病变部位的引流、造影和放置支架等。
这项技术可以极大地缓解胆道梗阻和肝内胆汁淤积等疾病带来的痛苦。
3. 我对介入放射学最基本技术的观点和理解介入放射学的最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且低风险的治疗方式。
医学影像介入放射学
4.基本病变
4. 肺循环的改变 1. 肺充血
概念 指肺动脉内血流量增多。 X线表现
· 肺动脉段膨隆; · 两肺门影增大,边缘清晰,搏动增强、 “肺门舞蹈”; · 肺动脉分支成比例增粗; · 肺动脉高压。
第26页,共52页。
4.基本病变
4.4.2 肺瘀血 概念 肺静脉回流受阻,血液瘀滞于肺内。 X线表现 · 肺门影增大、肺纹理增粗、模糊,肺野 透亮减低; · 反射性血管痉挛,上肺静脉扩张增粗, 下肺静脉收缩变细; ·K e r l e y B线; · 肺动脉高压。
阻力增高引起
· 毛细血管前 高流量性肺动脉高压、阻
塞性肺动脉高压
· 毛细血管后 肺静脉高压
第26页,共52页。
4.基本病变
肺动脉高压X线表现 · 肺动脉段源自出; · 肺门截断现象,阻塞性肺动脉高压; · 肺动脉分支成比例增粗,高流量性肺动 脉高压; · 肺门舞蹈; · 右心室增大。
肺静脉高压X线表现 · 肺水肿。
第26页,共52页。
循环系统:正常X线表现
1. 心脏大血管在四个检查位置上的 投影
2. 心脏大血管搏动 2. 心脏大血管同食管的关系
第26页,共52页。
4.基本病变
1. 各房室增大的X线表现 1. 左室大 · 心尖向下、向左延伸; · 左心室段延长、园隆并向左扩展; · 相反搏动点上移; ·LAO 60°,LV仍与脊柱重叠; · 左侧位心后间隙缩小。
·L A 大
·R V 大
梨形心
· 肺动脉段突出;
·L V 、AA缩小; · 肺瘀血,间质性肺水肿,含铁血黄素
沉着;
· 二尖瓣膜钙化。
第26页,共52页。
4.5.1.2 二尖瓣关闭不全(MI)
医用 x 射线诊断与介入放射学自考
医用X射线诊断及介入放射学专业是医学影像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分支,主要通过X射线的影像技术,对人体内部的各种疾病和异常进行诊断和治疗。
这一专业在临床医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对于医学专业学生来说,学习医用X射线诊断及介入放射学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尤其是对于自考考生来说,了解这一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对于提高专业水平和助力自考考试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下面将从医用X射线诊断和介入放射学两个方面,分别介绍其相关知识要点和技术要求,供大家参考学习。
一、医用X射线诊断1、基本原理医用X射线诊断是通过投射X射线进入人体,利用不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能力不同这一特性,获得人体内部的影像。
基本原理是X射线在人体组织中的吸收和散射,在感光体上形成阴影,通过这些阴影图像来观察和诊断疾病。
2、常用设备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一般包括X射线机、造影剂和感光体等。
X射线机是产生X射线的装置,能够穿透人体组织并形成影像;造影剂是一种用于增强X射线对人体内部结构成像的物质;感光体则是用于接受和记录X射线图像的介质,如X射线胶片和数字化探测器。
3、临床应用医用X射线诊断在临床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检查骨骼骨折、肺部疾病、胃肠道病变等。
通过医用X射线诊断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患者的影像资料,为医生提供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的依据。
二、介入放射学1、概念及特点介入放射学是一种通过体内导管或介入治疗技术,利用X射线影像引导下进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其特点是能够直接观察和操作患者体内器官和血管,为患者提供更为精准和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2、技术要点介入放射学的技术要点包括导管植入、介入手术、介入治疗等。
通过X射线引导下的导管植入,能够准确地进入人体血管或腔内,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介入手术则是通过导管和造影剂,在X射线监控下进行的微创手术;介入治疗包括血管造影、栓塞、放射频消融等各种疾病治疗方法。
3、临床应用介入放射学在很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如冠状动脉心脏病、肝肿瘤、脑血管疾病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并发症
➢ 出血、血肿、内膜损伤 ➢ 动脉破裂 ➢ 假性动脉瘤 ➢ 远端血管栓塞
腹主动脉球囊成形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主动脉瘤血管腔内修复术
胸主动脉瘤(thoracic aortic aneurysm,TAA)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
颈动脉 肾动脉 主髂动脉 下肢动脉
一、颈段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
适应证:(50 70 80 ) 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血管管径狭窄程度>70 % ,
伴有溃疡性斑块和(或)不稳定斑块者可放宽至 50%; ②无症状者,单侧颈动脉狭窄,血管管径狭窄程度 >80 %; ③无症状性双侧颈动脉狭窄,狭窄直径均大于70%
病因:动脉硬化、高血压 分类:真性、假性、夹层 治疗:带膜支架隔绝
适应证:肾下型直径大于5cm;直径4-5cm有破裂趋势,
有疼痛症状,有压迫症状,短期内直径增加。
禁忌证:上缘距肾动脉开口小于1cm;乙状结肠靠肠系膜
上动脉供血。
技术: 造影—定位—支架—复查
并发症:支架血管植入后综合症;支架移位;内漏;急性
四、主动脉疾病的介入治疗
(一) 主动脉狭窄扩张术 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 大动脉炎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
操作技术 造影—定位—扩张(支架)—复查
注意事项
➢ 术前72小时口服抗血小板药物 ➢ 术中注意保护腹主动脉重要分支 ➢ 术后用低分子肝素24-72H ➢ 口服拜阿司匹林和氯吡咯雷6-12M
疗效
三 、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介入治疗
一、临床简介 病因: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 症状:间歇性跛行、皮温降低、静息痛、溃疡、坏疽 检查:踝-肱指数、彩超、CTA、MRA、DSA 治疗:手术、腔内治疗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
➢ 狭窄大于50%; ➢ 有下肢缺血症状; ➢ 吻合口狭窄
禁忌证
➢ 长段、弥漫性狭窄 ➢ 髂股动脉闭塞,溶栓后导丝无法通过狭窄段
治疗流程:造影—定位—支架—复查 支架选择:自扩式:柔韧性好,定位欠准确
球扩式:柔韧性差,定位准确,大多数选用此种 辅助治疗:术中3000-5000U肝素,术后24-72h内低分子肝
素抗凝,之后口服拜阿司匹林和氯吡咯雷6-12M
Case 1
Case 2
Case 3
并发症
➢穿刺部位血肿、出血 ➢急性肾动脉血栓 ➢动脉内膜撕脱 ➢肾动脉破裂出血 ➢支架未完全展开 ➢再狭窄等
药物治疗—降压、抗血小板、降脂、降糖等 手术治疗—并发症多 介入治疗—首选, 包括肾动脉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
适应证
①狭窄程度大于70% ②狭窄程度50-70%,合并下列之一 ③难治性高血压或引发肾功能障碍 ④合并反复发作的心绞痛或心力衰竭 ⑤合并发作性肺水肿
禁忌证
①常规心血管造影禁忌:严重脏器功能障碍、凝血异常 ② 病变广泛,累及肾动脉全长或肾内弥漫性小血管病变 ③患肾萎缩严重,肾功能丧失 ④大动脉炎活动期
禁忌证
① 严重的神经系统疾患,如病变侧脑功能完全丧失、 瘫痪等;
② 颈动脉闭塞性病变,伴有影像学证实的腔内血栓; ③ 合并有出血性风险的同侧颅内动静脉畸形或动脉瘤、
又不能提前或同时给予治疗 ④ 三个月内发生过颅内出血或4周内发生过大面积脑
梗死者; ⑤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对比剂过敏等血管造影
禁忌者。
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形成的疾病,血栓 脱落可形成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统称静 脉血栓栓塞症(VTE)。
第十二章 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
蚌医放射学教研室 张应战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 急性出血性疾病的介入治疗
【熟悉】 1、门静脉高压症的介入治疗方法 2、 颅内血管性疾病的介入治疗
【了解】 1、 主动脉疾病、静脉血栓性疾病的介入治疗 2、 不加综合症的定义和介入治疗方法
第一节 分支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
分支动脉主要指胸、 腹主动脉的各级分 支动脉。
肿瘤、结核、支扩、动静脉畸形、动脉瘤出血, 大部分表现为出血的间接征象
直接征象
间接征象
间接征象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咯血
外伤性肾动脉出血栓塞
肾外伤性出血
胃十二指肠动脉出血栓塞
第四节 静脉系统血栓性疾病的介入治疗
一、下肢深静脉血栓(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EDVT)
操作方法
• 造影:动脉弓 分支血管 • 颅外段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支架两端超
过狭窄段至少5mm
支架后 支架前
并发症
✓穿刺部位损伤 ✓心率过缓及血压下降 ✓动脉夹层 ✓过度灌注综合征 ✓穿支血管闭塞 ✓急性血栓形成
二 、肾动脉疾病的介入治疗
主要应用于肾血管性高血压的治疗
肾动脉狭窄—肾灌注压降低,血流减少—组织缺血刺激肾小 球旁器肾素分泌增加—血管紧张素Ⅱ—血管外周阻力增加, 血压升高 检查方法:动脉造影、CTA、MRA、超声、肾功能显像等 治疗方法:
三、介入治疗
1、髂动脉 2、腘动脉 3、膝下动脉
操作流程:造影—定位—支架—复查 支架选择:球扩式、自扩式(较常用),膝下动脉疾病不主
张使用支架。 并发症: 血肿、假性动脉瘤、夹层、动静脉瘘、动脉破裂、
远端栓塞等。
Case 1
Case 2
Case 3
一般选用自膨式支架 Wallstent、Smart等
肾、乙状结肠缺血。
DSA
Case 1 CTA
人工血管 内支架修复
再行左髂总动脉结扎 右—左股股转流
Case 2
Case 3
并发症 :内漏
第三节 急性动脉出血性疾病
1、出血部位:
A、消化道出血 : B、呼吸系统咯血:支扩、肿瘤、结核等 C、泌尿生殖系出血:外伤、结核、肿瘤、
产后出血、妇科肿瘤等 D、颌面部出血:外伤、肿瘤等 E、盆腔出血外伤、宫外孕等
2、栓塞止血机制:
①降低血管压力,促使破裂口形成血栓 ②用栓塞物质直接堵塞出血部位
3、方法:
DSA可以发现0.5ml/min以上速度的出血 出血的定位 → 血管收缩剂的灌注或栓塞→ 造影复查
(1)动脉出血的DSA血管造影征象:
直接征象:造影剂外溢,呈点状、线状或 团 状,弥散缓慢。
间接征象:原发病的血管造影征象,如动脉 迂曲、扩张、动脉瘤,血管畸形 及肿瘤染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