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考试总结

合集下载

汉语言文学古代文学期未考试要点

汉语言文学古代文学期未考试要点

1、远古歌谣和神话,我们称之为传说时期的文学2、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说“夏商二代文化略同。

《洪范》九畴,帝所以锡禹者,而箕子传之矣。

夏之季世,若胤甲,若孔甲,若履癸,始以日为名,而殷人承之矣。

《淮南子》对神话的搜罗相当丰富。

《地形训》就有关于海外三十六国、昆仑山、禹以及九州八极等神话。

3、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

4、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

5、(大题)神话的内容丰富而复杂,按照主题的不同可简要分类如下。

1)创世神话。

如盘古开天辟地。

2)始祖神话。

如女娲补天造人。

3)洪水神话。

如鲧禹治水。

4)战争神话。

如炎黄大战、黄帝大战蚩尤。

5)发明创造神话。

如后羿射日。

6、(大题)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1)由于原始先民在思维中尚未将自身同自然界截然分开,因此,他们在感知自然时,往往将自身属性不自觉地移到自然上,形成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神话思维特征;2)神话是--种具体的形象的思维。

原始先民的抽象思维还处在最初的发展阶段,思维还不能脱离那些具体的感性材料。

然而,在神话思维中也有对事物的综合,通过一定程度的概括,使某些神话形象脱离了具体事物。

如龙。

3)神话思维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

7、《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

在汉代流传甚广,出现了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后来三家诗先后亡佚,今本《诗经》,就是“毛诗”。

1)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最后编订成书,大约在公元前六世纪。

2)产生地域约相当于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一带。

3)历史上有广泛影响的“献诗”“采诗”“删诗”之说。

4)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层人士,绝大部分已不可考。

《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

(大题)风:即音乐曲调。

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

国是地区、方域之意。

十五国风160篇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

古代文学八股文知识点总结

古代文学八股文知识点总结

古代文学八股文知识点总结一、八股文的定义八股文起源于明代,是中国传统文学与应试教育相结合的产物。

八股文是指按照固定的格式和一定的规范进行写作的文学形式,一般由开篇、承题、起讲、起股、起白、起托、起水、起肩、起腰、起终、反题、侧题、对题等十二段来构成。

在儒家文化影响下,八股文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考题形式,其写作方式固定,主要是围绕着规定的内容进行写作,表现出一种古典意境和文学风格。

二、八股文的基本格式八股文的基本格式包括开篇、承题、起讲、起股、起白、起托、起水、起肩、起腰、起终、反题、侧题、对题等十二段。

在八股文中,每一段都有特定的内容要求和写作方式,必须严格遵守。

比如,开篇要求写明文章的主题和立意;起讲要求对主题进行进一步阐述;起腰要求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

整篇文章要求句式严谨,层次分明,内容丰富,语言优美,表达准确。

三、八股文的扩展和变化八股文的写作方式固定,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定的灵活性和变化。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学风格的改变,八股文的写作方式也逐渐出现了一些变化和扩展。

比如,在明清小说中,八股文的写作方式也有所变化,增加了一些戏剧性和叙事性的元素,使其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和观念。

四、八股文的发展和影响八股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历史上,八股文曾是中国科举考试的主要考题形式,对培养人们的文学素养和思维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另外,八股文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以其固定的格式和规范的要求,使得古代文学保持了一定的稳定和纯粹性。

五、八股文的局限性与现实意义八股文虽然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但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八股文的写作方式固定,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使得其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文学的发展和文化的多样性。

然而,八股文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它严谨的写作方式可以培养人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对于提高人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具有一定的意义。

初中语文教资考试知识点超详细考点总结

初中语文教资考试知识点超详细考点总结

初中语文教资考试知识点超详细考点总结
一、古代文学知识点
- 古代文学的起源与发展
- 《诗经》的特点与代表作品
- 古代文学的主要体裁及代表作品
- 古代文学的作者及其作品
二、文言文阅读知识点
- 文言文的特点和基本语法
- 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 文言文中的常用文言虚词
三、文学常识知识点
- 文学常识的定义和作用
- 主要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品
- 文学创作的主要要素和表现手法
- 文学理论中的一些重要概念
- 常见的文学修辞手法
四、现代文学知识点
- 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 现代文学中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现代文学的主要体裁和表现形式
五、修辞手法知识点
- 修辞手法的定义和分类
- 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运用举例
六、作文写作知识点
- 作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和结构
- 常见的作文题材和体裁
- 作文写作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七、古代文人知识点
- 古代文人的生平和作品
- 古代文人的主要思想和影响
- 古代文人的代表作品赏析
八、文学评论知识点
- 文学评论的定义和作用
- 文学评论的分类和方法
- 文学评论中的常见术语
以上是初中语文教资考试的知识点超详细考点总结,希望对你的备考有所帮助!。

古代文学考试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古代文学考试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古代文学考试名词解释及问答题第一章先秦文学一名词解释1、神话:远古口头文学的一种,它作为原始的社会意识形态,通过想象和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形象地反映了远古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具有不朽的认识价值。

神话以炽热的激情,神奇的幻想,表现了原始人类企图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愿望、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的赞颂。

2 原始歌谣:为原始人集体口头创作,代代相传,反映了初民现实生活中的思想,感情,意志,愿望。

特点:口头性(无文学) 功利性(无作家)集体性(无自觉审美)3今文诗:又称?三家诗?,汉代传授《诗经》的鲁(申培公)、齐(猿固生)韩(燕人韩婴),它属今文经学派,盛于汉武帝后百余年间,东汉趋向于衰落。

4毛诗:以大毛公毛亨和小毛公毛苌著称,大毛公《传》小毛公《毛》。

《毛诗》属古文经学派,较为晚出,?三家诗?盛时,?毛诗?受压,?三家诗?东汉趋于衰弱,《毛诗》代之而兴。

5、诗六义:?六义?(或"六诗?)指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三类是《诗经》的分类;赋、比、兴三类是《诗经》常用的艺术手法6、甲骨卜:钟鼎器铭文发展的洋洋大观的史家散文,由简而繁,由质而文、由片段的文辞到较为详细生动的记言、记事、记人,经过了漫长的历程,留下了悠久的传统7、春秋三传:《春秋谷梁传》《春秋公羊传》《春秋左氏传》8 春秋笔法:一字寓褒贬9、《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大体是春秋以前历代史官所收藏的政府重要文件和政治论文的选编。

《尚书》原称《书》,?尚?通?上?,指上古之书,儒家列入?六经?,又称《书经》。

其思想核心是商周时代的神权政治观念?天命神授?,最大特点是总结和借鉴历史经验教训10《论语》:是一部论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籍,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

11《孟子》:和《论语》《中庸》《大学》共称为?四书?,今存七篇。

即《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等。

每篇又各分上下两篇。

它和《论语》都是儒家崇奉的经典,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外国文学史上册期末考试知识总结

外国文学史上册期末考试知识总结

第一章古代文学古埃及文学世界上最早的文学体裁---神话。

埃及人尝试用神话传说、诗歌、箴言、故事等文学形式来表达他们丰富的感受,神话也是埃及最早的文学体裁。

古埃及诗歌著名的是宗教诗和赞美诗。

宗教诗的总汇和代表作是《亡灵书》,成书于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之间。

古巴比伦文学最高成就的作品是史诗《吉尔伽美什》希伯来文学《塔纳赫》即《希伯来圣经》是古代以色列民族创作的一部诗文总集,不但是犹太教的宗教经典,也是一部全面展示古代希伯来文化的百科全书式的巨著。

全书共有24卷,分为律法书卷,先知书卷和圣文集三大部分。

律法书卷又称“摩西五经”,包括《创世纪》、《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为古代以色列人的法律总汇,也是古代犹太教的基本教律。

先知书卷分为八卷,其中《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记》和《列王记》这四卷记史书卷,被称为“前先知书”,“后先知书”为《以赛亚书》、《耶利米书》、《以西结书》这三卷“大先知书”和一卷《十二小先知书》,反映出民族历史的发展进程和古代以色列社会政治、经济、宗教等各方面的状况圣书集有11卷,包括《路得记》《诗篇》《约伯记》《箴言》《传道书》《雅歌》《耶利米哀歌》《以斯帖记》《但以理书》这九卷文学色彩浓重的作品和《以斯拉——尼希米记》《历代记》这两卷历史的书卷,是了解古代以色列民族精神生活的一面镜子。

《路得记》和《以斯帖记》已展现出早期小说的鲜明特征。

古印度文学在吠陀时代,多神主义时期,其中最具文学价值的是《梨俱吠陀》和《阿达婆吠陀》;吠陀时代后期,随着奴隶制国家的出现,印度社会出现了等级制度,婆罗门祭司为了对吠陀进行阐释,写出了《梵书》,是印度最早的散文,附在《吠陀本集》之后,主要记载举行各种祭祀的规定和相关论述,书中虽有不少神秘枯燥的说教,但也保存了许多神话传说。

公元前500左右到公元400左右是印度文学史上的史诗时代,为印度两大史诗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印度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文学成就,也是古代印度奉献给世界的宝贵财富。

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一、古代文学知识点总结1. 古代文学流派•唐诗:唐朝盛行的一种文学形式,以五言绝句为主要表现形式,代表作品有《静夜思》等。

•宋词:宋朝盛行的一种文学形式,以其婉约、豪放的表达方式而著名,代表作品有《浣溪沙》等。

•元曲:元朝盛行的一种戏剧体裁,以唱词、板儿曲和舞蹈为主要表现形式,代表作品有《西游记》、《东篱乐府》等。

2. 古代文学作品•《红楼梦》:清代作家曹雪芹的代表作品,描写了贾、史、王、薛等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和贾宝玉、林黛玉等主要人物的爱情悲剧。

•《水浒传》:宋代作家施耐庵和罗贯中合作创作的长篇小说,描写了108位梁山好汉的英雄事迹和抗金义军的故事。

•《西游记》:明代作家吴承恩的代表作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二、现代文学知识点总结1. 现代文学流派•散文:以日常生活为题材,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小说:以主要描写人物性格和情节的虚构故事为特点,分为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两类。

•诗歌:以抒发情感和思想为主要目的,常采用押韵和节奏变化的手法。

2. 现代文学作品•《围城》:当代作家钱钟书的代表作品,以讽刺的手法描绘了上海社会的物欲横流和人际关系的虚伪。

•《活着》:当代作家余华的代表作品,描述了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和对生活的执着追求。

•《许三观卖血记》:当代作家余华的另一部代表作品,以讽刺的手法揭露了中国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

三、语文知识点归纳1. 文学常识•文学体裁:包括散文、小说、诗歌等,各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特点。

•文学流派:古代文学流派有唐诗、宋词、元曲等,现代文学流派有散文、小说、诗歌等。

•文学作品:古代文学作品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现代文学作品有《围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

2. 语言文字•词语辨析:包括同音字、同义词、反义词等的辨析和使用。

•词语搭配:正确使用常用词语的搭配,避免搭配错误或歧义的表达。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重点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重点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1.定义:上古神话,从本质上说,是原始人类基于生存需要和幼稚思维,对自然、自身和社会想象出来的种种呈现和描述。

第二章殷商西周的书面散文1.现存资料显示,甲骨卜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书面散文。

2.《尚书》是最早的记言为主的历史散文总集。

第三章《诗经》1.名解诗三百:《诗经》收诗305篇,大多始于西汉初年,终于春秋中叶,主要为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大约500年间陆续出现的诗歌作品。

赋比兴:朱熹《诗集传》中界定最为简明。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比兴的运用开启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风雅颂:乃音乐分类。

“风”即歌调乐调,特指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曲调,即曲风乐歌。

“雅”是西周王朝都城及王畿地区音乐。

“颂”《诗经》中多为祭祀活动中用乐或配舞之歌。

诗六义:《毛诗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包括六个概念,两个问题。

“风雅颂”是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

2.诗经内容:(1)《周颂》中的祭祖诗崇事先祖以加强宗脉地位,《诗经》中的祭祀诗大多伴随宗庙祭仪而创作和使用。

(2)《大雅》中的周族“史诗”以歌颂祖先为主或叙述部族历史,反映了从周始祖后稷出生到武王统一天下的历史过程。

(3)农事牧猎诗真实地记录了与周人农业生产相关的宗教活动和风俗礼制,反应了周初的生产方式、生产规模,以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4)典礼宴饮诗(5)怨刺诗和讽刺诗西周中叶以后,特别是西周末期,朝纲废弛,社会动荡,大量反映丧乱、针砭时弊的怨刺诗出现了,这种诗被后人称为“变风”“变雅”。

(6)战争徭役诗和思妇诗写征战、徭役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从总体上看,战争徭役诗,大多表现对战争、徭役的厌倦,含有较浓郁的感伤思乡,恋亲的意识,开创了后代边塞诗的先河。

(7)《国风》中的婚恋诗3.艺术特点:写实与“诗言志”①叙事或含有较多叙事成分的诗体上,以简朴质直的写实方式,陈述了田猎郊游,日常劳作乃至居食婚姻生活的过程或片段。

考试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考试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考试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一、古诗文名句1.《离骚》中的“壶中天地”、“独怆然而涕下”2.《声声慢》中的“对潇潇暮雨洒江南”3. 《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4.《桃花扇》中的“人生亦如梦,何不愉快闲适”5. 《观沧海》中的“白发悬樯”,“千载锦书归”6.《浪淘沙》中的“我有所忧,以天下为己忧”二、古诗文作者1. 苏轼:《水调歌头》、《江城子》2. 杜甫:《三吏》、《登高》3.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江南好》4. 王安石:《泊船瓜州》、《登飞来峰》5. 李白:《将进酒》、《早发白帝城》三、古代文学作品1. 《红楼梦》2. 《西游记》3. 《水浒传》4. 《三国演义》5. 《唐诗三百首》6. 《论语》7. 《大学》8. 《孟子》9. 《史记》10. 《资治通鉴》四、修辞手法1. 比喻2. 拟人3. 排比4. 对仗5. 借指6. 铺叙7. 夸张8. 比拟五、古文典籍1. 《庄子》2. 《道德经》3. 《韩非子》4. 《史记》5. 《论语》6. 《孟子》7. 《大学》六、修辞语言1. 金句欣赏解释古文中的金句,分析其意蕴和修辞手法2. 古代诗词学习古代诗词的韵律和表达手法3. 古代散文学习古代散文的情感表达和文学技巧七、古文阅读1. 古文阅读方法分析古文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了解古文的写作技巧2. 古文阅读策略掌握古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 古文鉴赏欣赏古文的艺术魅力,理解古文的意蕴和价值八、文言文阅读1. 文言文识别学会识别文言文中的古代词汇和用法2. 文言文理解掌握文言文的理解技巧和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 文言文鉴赏欣赏文言文的艺术魅力,理解文言文的意蕴和价值九、古代文言词汇1. 古代用词学习古代文言词汇的使用和意义2. 古代成语学习古代成语的来源和用法3. 古代典故学习古代典故的故事和含义总结:以上就是考试语文必背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所帮助。

语文高考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语文高考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语文高考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一、古代文学1. 文言文基础知识1.1 词性1.2 基本句式1.3 修辞手法1.4 文言文阅读技巧2. 古代诗歌2.1 五言绝句2.2 七言绝句2.3 音律格律2.4 诗歌鉴赏3. 古代散文3.1 隋唐散文3.2 宋代散文3.3 元明清散文3.4 散文鉴赏4. 小说与戏剧4.1 四大名著4.2 明清小说4.3 传统戏曲4.4 剧目鉴赏二、现代文学1. 白话文基础知识1.1 词性和句法1.2 清新文风与新感觉派1.3 先锋派与后现代派1.4 文学流派与代表作品2. 新时期文学2.1 新时期小说2.2 新时期散文2.3 新诗与新长诗2.4 新时期剧本3. 先锋作家与作品3.1 鲁迅与《狂人日记》3.2 茅盾与《子夜》3.3 丁玲与《叶落风》3.4 钱钟书与《围城》4. 现代戏剧与电影4.1 现代戏剧派别4.2 电影与文学之间的关系4.3 现代电影鉴赏三、修辞与修辞手法1. 名词与动词修辞1.1 比喻1.2 拟人1.3 夸张1.4 比拟2. 形容词与副词修辞2.1 夸张与象征2.2 拟声与拟态2.3 顺畅与凝滞2.4 温柔与尖刻3. 句子修辞3.1 反问与排比3.2 双关与隐喻3.3 倒装与省略3.4 讽刺与幽默四、阅读理解与应用1. 阅读技巧1.1 主旨概括1.2 段落写作意图1.3 推理判断1.4 引用理解2. 文学鉴赏2.1 作品分析与解读2.2 语言风格把握2.3 艺术特点理解2.4 审美价值评析3. 写作与应用能力3.1 文章结构与段落拟定3.2 信息整合与论证3.3 题材选择与文风固定3.4 内容魅力与文采展示五、文言文阅读与分析1. 古代诗词欣赏1.1 选读古体诗1.2 名句背诵与解读1.3 诗歌创作与仿写1.4 诗词意象与音律感悟2. 古文阅读2.1 文言文选读2.2 句式结构解析2.3 古文名篇赏析2.4 古文名句默写3. 古代散文鉴赏3.1 隋唐文选读3.2 汉魏六朝散文3.3 元明清散文作品3.4 散文名篇赏析六、写作规范与技巧1. 写作基础知识1.1 作文思路构建1.2 文体选择与运用1.3 开篇与结尾写作1.4 段落过渡与衔接2. 议论文写作技巧2.1 议题确定与立意2.2 论证方式与方法2.3 举例与引用运用2.4 总结与观点表达3. 说明文写作技巧3.1 定义分类与分析3.2 过程与方法阐述3.3 事物特点与比较3.4 结构合理与语言准确4. 故事与描写写作4.1 细节描写与场景刻画4.2 人物塑造与形象描绘4.3 情节安排与节奏掌控4.4 修辞手法与语言运用总结:以上是语文高考必考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包括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修辞与修辞手法、阅读理解与应用、文言文阅读与分析以及写作规范与技巧等内容。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第一编先秦文学(考试比重25%)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毛诗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尚书尧典》: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吕氏春秋古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原始歌舞是初民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庆祝、祭典活动本身。

《周易》的筮辞可以看到原始歌谣的影像。

原始歌舞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

《蜡词》是冬令蜡祭时的祝词。

神话:关于神的故事。

基本特征:想象或幻想。

远古人类对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说明。

反映远古人类解释征服自然的愿望。

神话是人类没有能力符合实际的解释自然社会现象的产物。

神话与传说的区别:神话产生比传说早,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神话具有明显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则有人间的行为准则。

神话的产生:劳动起源说、宗教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神话伴随初民的劳动生活产生。

神话得以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宗教起源说:神话产生于初民的宗教活动。

万物有灵的观念。

原始宗教意识的产生。

我国神话:女娲、羿、鲧、禹、黄帝我国神话的特征:1.围绕人的生存这个主题。

2.其中的英雄人物斗志激扬、本领神异,有英雄气魄。

对人生积极进取、昂扬向上。

3.情感浓烈,形象鲜明,想象力厚实。

4.神话是一种集体创作。

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开创为人生的主题,成为我国文学发展主流。

神话富于情感、形象、想象的特征也影响后世文学并成为后世文学的题材源泉。

第二章《诗经》《诗经》: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原本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后尊为“经”。

2.收录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

3.包孕《国风》《小雅》《大雅》《颂》《诗经》的收集和编定:采诗、献诗、孔子删诗汉代学者的“采诗”说法: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班固《汉书食货志》)献诗:瞽献曲,史献书。

(《国语周语上》)最早提出“孔子删诗”的说法是司马迁。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诗经》分类:风、雅、颂最早明确在分类意义上指谓《诗经》的风、雅、颂是战国末期的荀子。

专升本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专升本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专升本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一、古代文学常识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类。

其中“风”是地方乐调,多为反映现实生活的民歌;“雅”分大雅和小雅,多为政治、会盟等诗;“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多用于宗庙祭祀。

2.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总集,相传是孔子编定的。

3. 战国四公子:平原君、孟尝君、春申君、黄歇。

4. 古代的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中取得贡士的人才能参加朝考,成绩分为一、二、三等,一等为进士,二等为举人,三等为贡士。

5. 古代文人墨客常以“风、花、雪、月”为素材,组成了“风诗六合”“花朝月夜”“雪泥鸿爪”“霜天鸿影”“江月皎皎”“兰亭诗集”等雅称。

6.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7. 古代有“三教九流”之说。

“三教”是指儒教、道教、佛教;“九流”指先秦到汉代对学术派别的划分,包括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农家、纵横家、杂家。

二、汉字基础知识1. 汉字的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 字形结构分为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内外结构;品字形结构四种。

3. 汉字的笔画名称由少到多依次为:点(丶)、横(一)、竖(丨)、撇(丿)、捺(乀)、折(乛)。

常见的笔顺规则: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外后内;先进后关;先中间后两边。

4. 汉字的偏旁部首种类很多,常见的有:上下结构(心肝脾肺)、上中下结构(赢亏赢赢禅)、左右结构(江海湖河)、左中右结构(洗桃领扛)、全包围结构(困圃园圃)、半包围结构(句医故鸭)、单一结构(巾干美次)等。

5. 同音字很多,需要看语境记忆。

比如,“Dú”这个音节,除了“读”字外,还有“都”“独”“顿”“遁”等字。

6. 形声字的声旁一般表示字的读音和方音字的意义,但也有不表示的。

比如,“钢”的声旁是“�STATUS”“纲”没有丝毫联系。

7. 会意字的会意程度比较低,因为其意义的联系比较牵强附会,组合方式不固定。

自考《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

自考《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

自考《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古代文学史以古代文学的产生、发展和变革为线索,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出了历史的总结和评价。

自考《古代文学史一》主要内容涵盖了上古文学、先秦文学、汉赋与骈文、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文学等。

自考《古代文学史一》考试的重点知识点总结如下:1.上古文学上古文学主要包括《诗经》和《楚辞》。

《诗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后世诗文创作的重要参照和借鉴对象。

《楚辞》是一部以楚国民族情感和抒发为主要内容的诗文集合,反映了楚国在历史上的兴衰荣辱。

2.先秦文学先秦文学主要包括《论语》、《孟子》、《道德经》等。

这些作品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研究和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汉赋与骈文汉赋是汉代兴起的一种具有散文结构的辞章,主要以抒发感情和描绘景物为主,写作技巧独特,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骈文是古代一种具有特殊句式和行文结构的文体,起初用于政治演讲和纪实性文字记述,后来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

4.汉乐府汉乐府是汉代乐府文学的总称,是一种与音乐结合的文学形式。

其中以《长歌行》、《孔雀东南飞》等作品最为著名,以其自由、真实、生动的描写方式而成为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

5.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代表了文学创作的一个高峰期。

此时期以文人雅士的作品为主,表现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

其中以曹操、陶渊明、陶弘景等人的作品最具代表性。

综上所述,《古代文学史一》的重点知识点主要包括上古文学、先秦文学、汉赋与骈文、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文学等。

对于这些知识点的掌握,需要学生对各个时期的文学作品进行详细的了解和分析,熟悉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创作特点。

此外,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的内涵和发展,还需要学生通过实际的阅读和学习,加深对这些作品的理解和把握。

只有全面了解和掌握这些重点知识点,才能顺利通过《古代文学史一》的考试。

古代文学史(元明清)考试

古代文学史(元明清)考试

第六编元代文学1、“宗唐得古”:指的是元代许多诗人在创作上,以唐诗和魏晋古诗为皈依,这是由于他们不满意宋代以文为诗、以理入诗的倾向,要求注重诗歌的形象性。

他们善于捕捉自然界中声色的细微变化,捕捉审美主体内心世界的细微律动,并用流畅的语言和韵律表达出来。

2、孔三传,首创诸宫调。

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

3、关汉卿,戏剧语言以“本色当行”著称。

代表作《窦娥冤》。

窦娥的形象:窦娥是一个善良而多难的女性。

首先,她孝顺婆婆,细心照料。

其次,她坚贞不渝,从一而终,对于张驴儿的逼迫,她坚意不从。

再次,她的反抗精神是最可贵的,在与张驴儿等恶势力的斗争中呈现出来。

《窦娥冤》中的戏剧冲突:A社会冲突:①流氓横行②吏治腐败③高利贷盛行(窦娥悲剧的始作俑者);B道德冲突:①明镜高悬廉明道德与草菅人命、贪污昏庸的冲突②孝与不孝的冲突;C意志冲突:①不安于现状与不得不安于现状的冲突②不相信天地鬼神与不得不寄愿于天地鬼神③明知道德无用与不得不服从道德的矛盾。

4、王实甫《西厢记》崔莺莺的女性形象:是个性格复杂的人物。

出身名门,可她风情和作派却不象淑女。

一方面对于男女自由恋爱有一种本能的渴望,希望有人爱自己,自己也去爱别人,她对张生的爱是很主动、大胆的,敢于突破禁区。

另一方面,作为名门的小姐,她又得时时顾及自己的身份,有时显得心口不一、优柔寡断,需要红娘从旁助一臂之力。

《西厢记》在语言上艺术特色:a人物语言都是充分戏剧化和个性化的,形成了抒情诗般的歌唱语言和潜台词丰富的道白语言,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b剧中的唱词表现了特定的场景中人物的真情实感,以经过提炼的当时民间口语为主,适当地融化前人的诗词佳句,形成一种既明白通畅,又清丽华美的语言风格。

c剧中的唱词本色而富于文采,具有浓郁的诗意,能启发读者的想象力,使人感受到主人公离合悲欢的缠绵之情,了解人物的内心秘密,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

5、纪君祥,代表作《赵氏孤儿》。

辽宁大学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题总结((二)魏晋南北朝以及隋唐部分)

辽宁大学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题总结((二)魏晋南北朝以及隋唐部分)

辽大古代文学期末考试题总结(魏晋南北朝及隋唐部分)一、名词解释1、建安七子建安七子的得名源于曹丕《典论·论文》,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祯七位文人。

他们的创作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政治理想的高昂,人生短苦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表现以及浓郁的悲剧色彩是他们的总体创作特色。

2、建安风骨建安文学时期,文坛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周围集中王粲、刘桢等一批文学家,在创作上形成了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浓郁的悲剧色彩等特点,这些特点构成了“建安风骨”这一时代风格。

3、志怪小说志怪小说是以记述鬼神怪异之事为主要内容,包括神仙方术、鬼魅妖怪、殊方异物、佛法灵异等,也有野史逸闻、民间传说等等。

艺术上带有传奇色彩和超现实的表现。

以干宝的《搜神记》为代表,其它有托名陶渊明的《搜神后记》、旧题曹丕的《列异传》等。

4、志人小说志人小说记述人物的逸闻轶事、言谈举止,从中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面貌。

它的产生和汉末至魏晋的人物品评和清谈风气有直接的关系。

志人小说以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代表,此外还有邯郸淳的《笑林》、沈约的《俗说》、殷芸的《小说》等。

5、永明体新体诗又称“永明体”,是与古诗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它是古诗向律诗过渡的重要一环。

因为这种诗体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年间,所以又称“永明体”。

它产生的关键是声律论的提出。

创作“永明体”诗歌的主要作家有谢朓、沈约、周颙、王融等,而最杰出的代表诗人是谢朓。

6、宫体诗就内容而言,宫体诗是用永明新体诗来描写宫廷生活,尤其是以描写女性题材为主,也有咏物的题材等。

其突出的艺术特征是:讲究声律、对偶;辞藻华艳,风格轻靡柔弱。

但宫体诗在诗的艺术技巧、形式、格律等方面还是有一定的贡献。

宫体诗的影响一直持续到初唐。

主要作家有梁武帝萧衍和其子简文帝萧纲、元帝萧绎,以及宫廷诗人庾肩吾、庾信、徐陵、徐摛和陈后主陈书宝等。

7、长吉体李贺因其诗歌创作中在继承前人风格的基础上有独特的创新,形成了意象带有很大的虚幻和想象的成分、构思不拘常法、意想之间的跳跃性很大、常常超越时间和空间、语言极力避免平淡而追求峭奇等特色,创造出神秘幽奇、冷艳凄迷艺术境界。

陕西中考语文考点总结

陕西中考语文考点总结

陕西中考语文考点总结一、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是陕西中考语文考试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该部分考察学生对古代文化和经典文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以下是文言文阅读的考点总结:1.文言文基础知识:学生需要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词汇和句式,如平仄、典故、常用表达等,这是理解和翻译文言文的基础。

2.古代文学作品:考生需要熟悉重要的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了解这些作品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寓意和文化价值。

3.古代文化常识:学生要了解古代文化常识,如中国古代的礼仪、诗词、书画等,这些常识会在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4.文言文翻译:考生需要具备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这涉及到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意思,运用汉字和语法知识进行翻译。

二、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是陕西中考语文考试的另一个重点。

与文言文阅读不同,现代文阅读更注重学生对当代社会和现实问题的理解和思考。

以下是现代文阅读的考点总结:1.文章结构:学生需要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层次关系,包括开头、结尾、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等。

掌握这些结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

2.主旨和观点:学生需要能够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了解作者的意图和立场对于正确理解文章的意义至关重要。

3.语言表达:考生要注意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比喻、夸张等语言表达方式。

这些技巧有助于理解文章和提高阅读水平。

4.理解推理:学生需要具备推理能力,能够从文章中推断出作者没有直接表达的内容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作文作文是陕西中考语文考试的必考题目之一。

以下是作文的考点总结:1.命题要求:考生需要理解作文命题的要求,包括作文的主题、写作目的、写作方式等。

2.写作结构:学生需要掌握作文的结构,包括开头、中间、结尾部分的布局和逻辑关系。

3.语言表达:作文要求学生运用准确、丰富的词汇和语言表达能力,以清晰、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4.逻辑思维:考生需要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组织论据和观点,合理地展开论述。

2024年初一语文期末考试常识重点总结

2024年初一语文期末考试常识重点总结

2024年初一语文期末考试常识重点总结一、文学常识1.中国古代文学(1)《诗经》:内容、作者、特点(2)《楚辞》:代表作品、作者、特点(3)《唐诗》:代表作品、作者、特点(4)《宋词》:代表作品、作者、特点(5)《元曲》:代表作品、作者、特点2.中国古代文学名著(1)《红楼梦》:作者、内容、主要人物(2)《西游记》:作者、内容、主要人物(3)《水浒传》:作者、内容、主要人物(4)《三国演义》:作者、内容、主要人物(5)《史记》:作者、内容、主要人物3.现代文学(1)鲁迅:代表作品、主题、影响(2)朱自清:代表作品、主题、风格(3)老舍:代表作品、主题、风格(4)茅盾:代表作品、主题、风格(5)钱钟书:代表作品、主题、风格二、古代文化常识1.古代故宫:建筑特点、历史沿革、文物珍品2.古代科技发明: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等3.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4.传统文化: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5.古代的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三、文言文常识1.文言文的特点:用词严谨、句法复杂、字词含义丰富2.文言文的常用表达:拆字法、典故、警句、谚语等3.文言文的阅读技巧:标点符号的运用、理解句子结构等4.文言文的名篇:《论语》、《孟子》、《史记》等四、现代文常识1.现代散文:代表作品、主题、风格2.现代小说:代表作品、主题、风格3.现代诗歌:代表作品、主题、风格4.现代报告文学:代表作品、主题、风格5.现代戏剧:代表作品、主题、风格五、语言文字知识1.词语辨析: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的辨析2.常用字词:拼音、写字笔画、词语搭配用法3.常见错别字:常见的易混淆字的区分4.古代汉字:古代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特点六、修辞手法与写作常识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常见修辞手法的运用2.写作常识:写作要注意语言精炼、结构合理、形象生动、行文流畅等要素七、实用写作技巧1.写人物: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言行等特点2.写景物:描写景物的色彩、形状、气氛等特点3.写动作:描写人物的动作、姿态、表情等特点4.写心情:表达自己的心情、感受、思考等以上是____年初一语文期末考试常识重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考试填空归纳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考试填空归纳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考试填空归纳一I.“四诗”说也称“二南独立说”,这里的“二南”指的是《》和《召南》。

2.《诗经·大雅》中的《公刘》一首记叙了周族的酋长公刘率领周人自邰至豳的大迁徙历史,诗的每章都以“”作为首句,表达了周人对公刘的爱戴赞美之情。

3.《诗经·大雅》中的《》是一首杰出的政治颂美诗,诗中用“令仪令色,小心翼翼。

古训是式,威仪是力”赞美了王室重臣仲山甫的人格之美。

4.“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是《王风·》中的句子,表达了男女之间缠绵深挚的相思之情。

5.许穆夫人是《诗经》作品中少数几位留下了姓名的作者之一,《廊风》中保存了她的诗《》,涛中表达了对故国卫国灭亡的哀伤,也对阻止她回国吊唁的许国大夫进行了谴责批评。

6.屈原短篇抒情诗集《九章》中的《》一篇记叙了屈原晚年被流放江南的凄苦经历,其开头就说:“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表达了诗人矢志不渝地执着于理想的精神。

7.现存最早的《楚辞》本子是东汉王逸的《》本,他在《叙》中表明所依据的底本是刘向的辑本。

8.“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是屈原的《》一诗中的句子,这首诗大约作于楚国国都沦陷之后,表达了诗人国破家亡的悲哀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

9.“,被薜荔兮带女萝”是《九歌·山鬼》一诗中对山中女神的描写,这种描写充满了山林的气息。

1o.“山有木兮木有枝+b说君兮君不知”二句是屈原《九歌·》一诗中“沅有苗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两句所本。

1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南唐词人的《虞美人》(舂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中的名句。

12.杜甫的山水名作《登岳阳楼》表现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感,其中的“吴楚东南坼,”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13.与沈佳期一起开创沈宋体的唐代诗人的山水诗也很有特色,他《灵隐寺》一诗中的“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是历来为人称道的写景名句。

14.晚唐诗人杜牧的咏史诗常带有史论的特点,《》中“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即是一例。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试重点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试重点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导论我国古代文学史中的人文精神的几种主要表现:一.我国文学中的乡国情怀:1.在我国的诗文里,对于故乡、故国的思念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2.与乡土相联的,是对于国家的思念。

君与国家,在古代文人那里,是一致的;至近代,此种精神由忠君报国而转向追求国家的自立自强。

3.乡国的情怀的泛化,是对于山川之美的描写与赞颂。

二.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亲情主题:1.爱情可分为来自民间和受民间作品影响的一系和文人作品的一系。

来自民间的一系:表现出更为充分的人性特点。

从《诗》开始到乐府民歌,所表现的男女之爱很少受到礼的约束,表现更为热烈执着、更带野性色彩。

文人的描写爱情之作:表现得较为复杂。

含蓄了、深化了、带有理想的色彩(白朴《墙头马上》、加进悲剧色彩(《会真记》、《长恨歌》、董解元《西厢记》、王实甫《西厢记》、《长生殿》、《牡丹亭》、《红楼梦》)。

2.友情。

视朋友如兄弟,这是我国思想传统里的一种认识。

交友不因贵贱而阻隔,不以利而以义,守之以信,忠之以言。

三.我国文学中的人生感悟主题:1.对于生命虽短促而宇宙却永恒的感悟。

对于历史、人生的思索,实际是对于生命永恒的向往,是珍视生命热爱生命的一种独特的表现方式2.对于人生的感悟主题,还表现为对于现实人生的反思,往往交叉着宗教理路,劝善惩恶,提出人生的归宿问题。

在小说、戏剧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特征:1.抒情传统是我国文学的重要特色,但无论是抒情文体还是叙事文体,都有明显的抒情特色。

陆机《文赋》“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诗化世界的认知方式,因此在表诉上就常常着重于内心感情的抒发而不是着重与外物的描写。

从古诗十九首开始的内心世界的展示,深远地影响了我国诗歌的发展。

2.我国各体文学虽式样各异,但有一点相通,那就是重视意境的创造。

《牡丹亭•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篇,似这般都付予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心境与物镜融合无间。

诗经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诗经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诗经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它不仅在语文课本中有一席之地,更是高考中常见的考点。

下面将对诗经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同学们在备考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一、诗经的特点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集,它的特点如下:1. 辽阔的文化背景:诗经是春秋时期的产物,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政治形势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2. 真实的写作手法:诗经的内容真实自然,没有经过后期的改编和虚构,体现了古代人民的真实情感和生活状态。

3. 集体创作的特点:诗经是由无数民间诗人创作的作品集,反映了当时的流行风尚和人民的普遍心声。

二、诗经的鉴赏方法1. 歌风鉴赏:诗经以歌为主要的表现形式,通过鉴赏歌风,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音乐、舞蹈和演唱方式。

2. 诗意鉴赏:诗经中的每一篇诗都有其独特的意境和表达方式,通过鉴赏诗意,我们可以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3. 语言鉴赏:诗经使用的语言具有古代汉语的特点,通过鉴赏语言,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汉语的演变和发展。

4. 人性鉴赏:诗经关注人的感受和情感表达,通过鉴赏人性,我们可以深入理解人类的情感世界和社会生活。

三、诗经常见的考点1. 作品解读:高考中常会出现对某篇诗经作品的解读题目,考察考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品味能力。

2. 作者辨析:有时会在题目中给出几位可能的作者,考生需要根据作品内容和文化背景辨析出正确的作者身份。

3. 文化内涵:诗经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风貌,考试中可能会涉及与古代礼仪、祭祀、音乐等相关的文化知识。

4. 语言句式:诗经中的语言句式和表达方式具有一定的特色,考生需要掌握诗经中常见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5. 与其他文化作品的联系:诗经是研究中国文化的重要资料,与其他文化作品之间常有联系,考试中可能会涉及到与其他作品的对比或联系。

四、备考方法和技巧1. 频繁阅读诗经:高考前要对诗经的作品内容有清晰的了解和记忆,可以通过多读、多背、多写等方式来提高对诗经的理解和掌握。

红楼梦高考情节归纳总结

红楼梦高考情节归纳总结

红楼梦高考情节归纳总结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学巨著,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其中,作者曹雪芹以精妙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丰富多样的高考情节,展现出人物的性格与命运。

本文将对红楼梦中的高考情节进行归纳总结。

1. 考试环境的描写在红楼梦中,考试场景常常被描绘得热闹而喧嚣,如同战场一般。

考场的布置、监考老师的严厉态度以及考生们的焦灼心情都被生动地描绘出来。

在《红楼梦梦幻诗话》一章中,贾母为贾宝玉等人举办了科举考试,场面极为盛大,考生们排队参加考试。

2. 考试前的准备在高考之前,人物们进行了各种准备,包括背诵诗文、刷题、请教老师等。

例如,《红楼梦》第一回中,贾宝玉在上玉兰堂学习的时候,和贾母的女儿王熙凤一起背诵诗词,为将来的科举考试做准备。

3. 考试题目的设定红楼梦中出现了一些关于考试题目的描写,这些题目要求深入思考和独立见解。

例如,在《红楼梦百度词条》一节中,宝玉被贾母考得一无所梭,贾母给他出了一个数独题,要求他用技巧将数字填入格子中。

4. 考试成绩的公布在红楼梦中,考试成绩的公布常常成为故事情节的转折点。

有时,考试成绩公布后,人物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例如,在《红楼梦之林黛玉》一章中,林黛玉高中会考不及格,这对她来说是一个重大打击。

5. 考试后的反思与思考在高考完后,人物们常常会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反思与思考,总结经验教训。

例如,在《红楼梦中贾府大事汇总》一章中,贾府举办高考大会,大家对自己的高考经历进行总结,分享了自己的失败和成功经验。

总结:通过对红楼梦中高考情节的归纳总结,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曹雪芹对当时科举考试制度的深入了解,并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其融入小说情节。

红楼梦中高考情节的存在,丰富了小说的故事情节,展现了人物的性格与命运。

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揭示的社会底层的矛盾与变迁。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对当代人们对高考等考试情节的理解和认识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卢思道(532—583)杨素(?—606)薛道衡(540—609)杨广(569—618)【一是北齐北周的旧臣,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等;二是由梁陈入隋的文人,如江总、徐善心、虞世基、王胄、庾自直等;隋炀帝】——【隋代文学】唐代诗文学小纲:唐诗的发展一般分为四个时期。

【借鉴而已,不能全当真。

】(1)初唐[618—713],唐诗的发展初期。

前50年是南朝形式主义文学的延续;后五十年内容到形式对宫体诗都有突破,为唐诗的健康发展开辟了道路。

(2)盛唐[713—766],唐诗繁荣的顶峰时期。

名家辈出,名作如林,流派众多,题材广泛,形式完备,风格多样,浪漫主义是其诗歌创作的主流。

(3)中唐[766—836],唐诗发展的中兴时期。

作家、作品、流派数量最多,严峻、冷酷的现实使现实主义成为诗歌创作的主流。

(4)晚唐[836—907],唐诗发展的晚期。

诗人数量不小,成就不大,虽有继承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唐诗的衰亡趋势已无法挽回。

唐朝部分诗人年表(有争议):王绩(589—644)上官仪(608?—664)骆宾王(627?—684?)卢照邻(634?—686?)王勃(650—676?)杨炯(650—693?)刘希夷(651—?)杜审言(646—708)宋之问(656?—712)沈佺期(656?—714?)陈子昂(659—700)张若虚(660?—720?)张九龄(678—740)王翰(生卒年不详,睿宗景云元年[710]进士)王之涣(688—742)孟浩然(689—740)李颀(690?—751?)王昌龄(690?—756?)王维(701—761)祖咏(开元十二年[724]登进士第)常建(生卒年不详,玄宗开元二十五年登进士第)高适(701?—765)岑参(715?—770)李白(701—762)崔颢(704?—754)杜甫(712—770)元结(719—772)钱起(710?—782?)刘长卿(726?—788?)顾况(727?—816?)司空曙(730?—790?)韦应物(737?—792?)李端(738?—786?)卢纶(748?—799?)韩翃(生卒年不详。

天宝十四载[754]登进士第)李益(748—829?)孟郊(751—814)张籍(766?—830?)王建(766?—?)韩愈(768—824)刘禹锡(772—842)白居易(772—846)柳宗元(773—819)元稹(779—831)贾岛(779—843)李贺(790—816)许浑(791?—?)杜牧(803—853)李商隐(812—858)温庭筠(812?—870?)罗隐(833—910)皮日休(834?—883?)陆龟蒙(?—881?)韦庄(836?—910)聂夷中(837—884?)韩偓(842—914?)杜荀鹤(846—904)郑谷(851?—910?)【贞观诗风及上官体、王绩与四杰、杜审言与沈宋及五律的定性、陈子昂的唐诗风骨、张若虚与刘希夷与唐诗气象】——【南北朝文学合流、初唐诗坛】【以王维、孟浩然为中心、其他诗人;王翰、王昌龄、李颀、崔颢、祖咏等人的创作;高适、岑参、王之涣等人的创作;李杜】——【盛唐诗人群体】重要的过渡阶段(天宝十四载[755年])【韦应物、刘长卿;大历十才子;顾况、李益】——【大历诗风,大历(766年-779年)唐代宗李豫年号】【韩孟(韩孟诗派)卢刘之怪奇;李贺;刘柳;元白诗派与张籍、王建】【杜牧与晚唐咏史怀古、许浑、赵嘏;贾岛、姚和等苦吟诗人;温庭筠、韩偓等人;陆龟蒙、皮日休、司空图;郑谷、韦庄的乱离诗、罗隐的讽世诗;李商隐】曹操(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曹植(第一位大力写五言诗的诗人)1建安风骨建安诗坛,指汉末魏初时期诗歌。

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的阶段。

此时期作家众多,诗作丰富,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并形成了被称为“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建安风骨又称建安风力、汉魏风骨,是指建安诗人继承《诗经》、汉乐府优秀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一方面诗篇中真实地描写汉末的大动乱、大分裂,表现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同时又在诗歌中抒发一统天下、建立伟业的雄心壮志。

诗歌的情感基调慷慨悲凉,语言自然明白流畅,成为后世诗歌创作推崇的榜样。

代表诗人有:“三曹”(曹操、曹丕和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和女诗人蔡琰。

代表作品:曹操的《步出夏门行.观沧海》、《短歌行》、曹植的《名都篇》、《美女篇》、《白马篇》、曹丕的《燕歌行》、王粲的《登楼赋》、《七哀诗》等等。

2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和艺术特点诗歌创作的共同特征是:都致力于五言诗的创作,表现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现了统一天下的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理想精神,情调慷慨激昂,语言刚健爽朗,“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慨而多气”,形成所谓“建安风骨”。

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这一时期的文人既有政治理想和政治抱负,又有务实的精神、通脱的态度和应变能力;他们不再拘束于儒学,变现出鲜明的个性,这些文人的创作反映了那个动乱的年代,以曹氏父子为中心的建安文学家,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浓郁的悲剧色彩,而这些,都构成了“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时代特征的分别阐释:①政治理想高扬。

造成悲凉慷慨的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雅好慷慨”、“志深笔长”、“耿慨多气”②人生短暂的哀叹。

当时社会动乱,人多短寿,诗人慷慨的人生际遇。

表现为三种不同的态度。

③强烈的个性表现。

④浓郁的悲剧色彩。

更具体的阐释如下所示: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表现浓郁的悲剧色彩东汉末年的动乱,即使建安文人饱受乱离之苦,也激起他们的政治热情,建功立业、扬名后世,成为他们共同的追求。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天下为己任,其政治理想最具代表性,对同时代的文人有很大影响。

曹丕博通经史百家,又善骑射,好击剑,颇有“救民涂炭”之志。

曹植怀抱“戮力上国,流惠下民”的壮志,而不甘以文士自居。

王粲、陈琳、徐干、阮瑀、刘桢等人,都有卓荦不凡的气质。

王粲的《从军诗》自抒壮志云:“服身事干戈,岂得念所私。

”“被羽在先登,甘心除国疾。

”陈琳《诗》云:“建功不及时,钟鼎何所铭。

”“庶几及君在,立德垂功名。

”刘桢《赠从弟》其三则曰:“何时当来仪,将须圣明君。

”建安文人政治热情的普遍高扬,造成了当时诗歌“雅好慷慨”、“志深笔长”、“梗概多气”(《文心雕龙·时序》)的特点。

“慷慨”一词,为建安诗人所习用,如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曹丕《于谯作诗》:“慷慨时激扬。

”陈琳《诗》:“慷慨咏坟经。

”吴质《思慕诗》:“慷慨自俛仰,庶几烈丈夫。

”曹植《薤露行》:“慷慨独不群”;《野田黄雀行》:“秦筝何慷慨”;《赠徐干诗》:“慷慨有悲心,兴文自成篇”;《情诗》:“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弃妇诗》:“慷慨有馀音,要妙悲且清”等。

还有“悲风”这个意象,在建安诗歌中也常出现,如曹操《苦寒行》:“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阮瑀《诗》:“临川多悲风。

”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二:“悲风凄厉秋气寒。

”曹植《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杂诗》:“高台多悲风”,“江介多悲风”,“弦急悲风发”;《赠丁仪王粲》:“悲风鸣我侧”等。

建安诗歌这种悲凉慷慨的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人生苦短的哀叹,是建安诗歌的另一个主题。

当时社会动乱,生灵涂炭,疾疫游行,人多短寿。

如曹丕享年40岁,曹植享年41岁,王粲、徐干、应瑒、刘桢、陈琳皆死于建安二十一、二年的疾疫,孔融、杨修、丁仪、丁廙先后被曹操、曹丕所杀。

这种情况对文人刺激很大。

面对短促而又多艰的人生,建安诗人采取了三种不同的态度:第一种是单纯的哀叹,如:“天地无期竟,民生甚局促”(刘桢《诗》);“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徐干《室思诗》);“良时忽一过,身体为土灰”(阮瑀《七哀诗》);“常恐时岁尽,魂魄忽高飞”(阮瑀《诗》)。

第二种是慨叹岁月短促、功名未立,却仍努力追求。

曹操的《短歌行》就是这方面的典型。

又如曹植的《赠徐干》:“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

圆景光未满,众星灿以繁。

志士营世业,小人亦不闲。

”第三类是努力突破天命的限制,在有生之年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

这在曹操的《龟虽寿》等诗中得到充分体现。

后两种思想体现了建安诗人积极的人生观,对后世有志之士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建安时代是文学开始走向自觉的时代,也是诗人创作个性高扬的时代。

傅玄上晋武帝疏说:“近者魏武好法术而天下贵刑名,魏文慕通达而天下贱守节。

”建安诗人多高自标置,以文才武略自负,在进行诗歌创作时,便不肯踵武前贤或效法同辈,而是另辟蹊径,努力展现自己独特的风貌。

如曹操诗古直悲凉,气韵沉雄;曹丕便娟婉约,有文士气;曹植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钟嵘《诗品》);王粲和刘桢的诗:“仲宣躁竞,故颖出而才果;公干气褊,故言壮而情骇”(刘勰《文心雕龙·体性》)。

在诗体的运用上,也各具匠心。

曹操的四言诗独擅一时;曹丕的《燕歌行》二首被誉为七言之祖;曹植、王粲、刘桢、蔡琰则以五言诗名世。

在诗歌语言方面,曹操、阮瑀、陈琳诸人较为朴质,曹丕、王粲等人则较秀美;曹植既有风骨,又富文采,成为那个时代最杰出的代表。

鲜明的个性色彩,是建安诗歌独具魅力的标志。

由于“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刘勰《文心雕龙·时序》),建安诗歌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

其诗“或述酣宴,或伤羁戍,志不出于慆荡,辞不离于哀思”(刘勰《文心雕龙·乐府》),曹操诗“悲凉”(钟嵘《诗品》),曹植诗“颇有忧生之嗟”(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平原侯植诗序》),王粲诗“发愀怆之词”(钟嵘《诗品》),刘桢诗“感慨深至”(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二)。

建安诗人处于时代与个人双重悲剧的交汇点上,都敢于正视苦难的社会与人生,勉励自己及他人惜时如金,及早建功立业,赢得不朽的名声艺术特色、特点:(1)学习乐府,在乐府基础上创新,虽也讲究用辞和文采,但仍保持了乐府民歌的本色,不象后来某些文人诗那般过分追求辞藻;(2)作品有生气,内容充实,感情充沛,风格明朗刚健,感情奔放;(3)悲凉慷慨的基调(如曹操,深沉慷慨、气势雄浑);(4)语言质朴自然;(5)风骨与藻饰结合而不害风骨,辞藻修饰与风骨良好的结合(如曹植“骨气奇高、词采华茂”)(借鉴三曹总结建安艺术特色)3正始时期的代表诗人和作品正始文学:魏废帝曹芳的年号,正始年间的文学。

魏晋交替之际,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处于黑暗恐怖的政治统治中,老庄哲学风行,文学创作受到严重影响。

宣扬消极思想,滋长了脱离现实的倾向。

只有阮籍、嵇康的作品还能以隐蔽的手法表现彷徨苦闷的心情,流露出不满现实的情绪,成就较大。

这些文学作品没有了建安文学反映人民疾苦和建功立业的内容,也没有了建安文学慷慨奋发的进取精神,多表现否定现实,韬晦遗世的消极反抗思想,散文多旁敲侧击,诗歌多用比兴象征,正始诗风曲折含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