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手术解剖备课讲稿

合集下载

三叉神经的解剖

三叉神经的解剖

一、三叉神经解剖:三叉神经:含有躯体感觉纤维和躯体运动纤维,由较粗大感觉根和细小运动组成。

感觉根上感觉神经节位于颞骨岩部尖端前面三叉神经压迹处,叫做三叉神经半月节。

自节发出三大支,即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

运动根紧贴三叉神经半月节深面,进入下颌神经。

故眼神经和上颌神经属感觉性,而下颌神经则为混合性。

三支神经感觉纤维分布于面部皮肤,运动纤维则主要支配咀嚼肌。

1.眼神经:ophthalmic nerve自半月节发出后经眶上裂入眶,分为额神经、泪腺神经及鼻睫状神经等三支。

(一)额神经frontal nerve最粗,在上睑提肌上方向前行,在眶中部分为二支,较大外侧支为眶上神经;较小内侧支为滑车上神经。

滑车上神经经眶上孔内侧额切迹,眶上神经经眶上孔(切迹)出眶,布于额部皮肤。

(二)泪腺神经Lacrimal nerve较细小,沿外直肌上缘向前至泪腺(三)鼻睫状神经nasociliary nerve在上直肌下面斜越视神经上方至眶内侧,分出睫状节长根和2-3支睫状长神经等。

分布于眼球、眼睑、泪囊、鼻腔前部粘膜和鼻下部皮肤。

2.上颌神经:maxillary nerve经园孔出颅至翼腭窝,再经眶下裂入眶区,经眶下沟、管,出眶下孔称眶下神经。

上颌神经分布于眼裂和口裂之间皮肤、上颌牙齿以及鼻腔和口腔粘膜。

上颌神经主要分支有:(一)上牙槽神经superior alveolar nerve该神经分为前、中、后三支。

上牙槽后支在翼腭窝内自上颌神经主干发出,在上颌骨体后方入骨质;上牙槽中支和前支分别在眶下沟和眶下管内由眶下神经发出。

上述神经分布于上颌牙齿及牙龈。

(二)蝶腭神经为两根短小神经,在翼腭窝内分出,向下连于翼腭神经节,由节发出分支布于鼻腔和腭部粘膜。

(三)眶下神经infraorbital nerve为上颌神经本干延续,眶下裂入眶,行经眶下沟、眶下管,再经眶下孔出眶,分布于眼睑鼻外侧部,上唇和颊部皮肤,在沿途发出上牙槽中支和前支。

培训学习资料-三叉神经痛_2022年学习资料

培训学习资料-三叉神经痛_2022年学习资料
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痛ppt课件
三叉神经的解剖-三叉神经:含有躯体感觉纤维和躯体运动纤维-,由较粗-的感觉根和细小的运动组成。感觉根上的感 神经节位-颞骨岩部尖端前面的三叉神经压迹处,叫做三叉神经半月-节。自节发出三大支,即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 经-运动根紧贴三叉神经半月节的深面,进入下颌神经。-故眼-神经和上颌神经属感觉性,而下颌神经则为混合性。三 神经的感觉纤维分布于面部皮肤,运动纤维则主要支配-嚼肌。
上颌神经:经圆孔出颅至翼腭窝,再经眶下裂入睏-为感觉神经-脑膜中神经一硬脑膜-颧神经-歐神经一颜、颜部皮肤 琪腾滨段-三叉神经半月指-眶下神经-鲽腭神经一鼻、陽粘膜-睑支-上牙槽后神经66远中-上领神经-鼻支-上牙 中神经一6返近中-上牙槽前-医内段-蝶聘神经节-上牙槽前神经321123-眶下神经一面段-上唇支-上牙槽中 经-造下文一下脸成肤-上唇文一上唇皮肤-鼻内则支一鼻腔前庭皮魔-上牙龈支上牙支-上牙神经丛-丹外则支一鼻侧 皮肤-上领神经为感觉神经,起于半月神经节前缘的中部,经园孔达翼聘窝之上部,再-经眶下裂入眶。
其余特点-·扳机点:扳机点亦称“触发点”,常位于上唇、鼻翼-齿龈、口角、舌、眉等处。轻触或刺激扳机点可激发 -痛发作:-·表情和颜面部变化:发作时常突然停止说话、进食等活-动,疼痛侧面部可呈现痉挛,即“痛性痉挛”, 皱眉暖-牙、张口掩目,或用手掌用力揉搓颜面以致局部皮肤粗-糙、增厚、眉毛脱落、结膜充血、流泪及流涎。表情呈 精神紧张、焦虑状态:
三叉神经的诊断:-·二、有症状的三叉神经痛诊断标准-。1.发作性疼痛持续1秒到2分钟,在两次发作之间有或者 没有持续的疼痛,影响一个或者几个三叉神经分支,并-且满足标准2和3。-·2.疼痛至少有以下特征之一-·①强 、锐利、表浅的活着刺痛性的。-·②在触发区域或者由触发因子诱发。-·3.对患者个人来说发作是刻板的-。4. 殊检查和(或)后隐窝探查表明有损害的原因,-不是血管压迫的原因。

三叉神经痛课件PPT课件

三叉神经痛课件PPT课件
性质:为电击样、闪电样、刀割样;疼痛发作严重时, 面部可扭曲或凝固。
持续时间:每次发作一般不超过2分钟,但发作后患者可 有面部残留钝痛或烧灼感。
频率:早期发作较少,可数日一次,以后多逐渐加重, 甚至数分钟一次。病程可周期性发作,周期数周至数月。
痛性抽搐:面部肌肉的反射性抽搐,口角牵向一侧。
伴发症状:面部潮红,皮肤温度增高,结膜充血、流泪、 唾液分泌增多、鼻粘膜充血、流涕。
疼痛部位:
侧别:多限于一侧,右侧略多,4%的患者有双侧疼痛, 多见于多发性硬化的患者。
支别:最常见第2、3支同时受累,其次为单纯第2、3支
受累,眼支最少-见。
6
鉴别诊断
舌咽神经痛
部位:一侧舌根、软腭、扁桃体、咽、耳道深部。
蝶腭神经痛(Sluder神经痛)
疼痛自鼻根开始,主要分布于下半面部,产生眼球、鼻、上齿、颧、腭、 咽部不适,还可向颈、肩和上肢扩展,无触发点。
额神经:约在眶中部分为滑车上神经和眶上神经,分 布于额顶、上睑、内眦和鼻背的皮肤。
鼻睫神经:发出滑车下神经、筛前神经、筛后神经、 睫状长神经等,分布于眼球、蝶窦、筛窦、下睑、泪 囊、鼻腔粘膜和鼻背皮肤。
-
14
三叉神经的分支
上颌神经
含有躯体传入纤维,行经海绵窦外侧壁,沿其下 部经圆孔出颅,进入翼腭窝上部,继续前行经眶 下裂入眶,延续为眶下神经。
眶下神经:经眶下沟、眶下管出眶,分布于下睑、鼻 翼、上唇的皮肤和粘膜。
颧神经:在翼腭窝内分出,分布于颧、颞的皮肤。
上牙槽神经:分为上牙槽前、中、后三支,分布于上 颌牙齿、牙龈和上颌窦粘膜。
翼腭神经:分布于腭、鼻腔粘膜及腭扁桃体。
-
15
三叉神经的分支
下颌神经

三叉神经手术解剖

三叉神经手术解剖

分类:疼痛治疗 | 标签: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痛血管手术神经2013-03-25 17:51阅读(6542)评论(1)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疾病,早在200 多年前已有记录,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

自Dandy1931 年提出可能为血管压迫其颅段后,被世界各国的神经外科医生手术所证实。

现在大多数的学者均认为三叉神经痛是由于血管压迫三叉神经进出脑干区域( REZ) 所致,即微血管压迫学说( MVP) 。

在这一理论基础上产生了微血管减压术( MVD)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现这一术式已得到广泛开展,随着神经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MVD 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

而三叉神经复合体微血管减压术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痛( TN) 是指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反复发作性的触电样短暂而剧烈的疼痛。

TN 分两大类:即病因尚不明确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PTN) 和可查出明确病因的症状性三叉神经痛( STN) 。

采用的全麻,嘱患者采用侧卧位,操作者于患者患侧乳突后入发际处约2 cm 处开一纵向弧形切口,切口长度4 cm 左右,采用手术点钻将颅骨钻孔,然后形成1 个2. 5 cm× 2. 0 cm 大小的骨窗,直到将乙状窦边缘暴露在操作者的术野,呈“十”字形打开颅脑硬膜,然后将小脑延髓池打开,慢慢释放脑脊液,注意监测颅压,待颅压下降后探查桥小脑角。

然后在显微镜的辅助下,锐性剥离蛛网膜,观察三叉神经责任血管和三叉神经之间的关系,同时观测是蛛网膜是否有粘连、压迫、水肿的情况发生。

继续以Teflon 棉垫对周围血管进行减压后按常规方法进行关颅操作。

解剖三叉神经自脑桥腹外侧出脑伸向前外侧经小脑幕与岩上窦下方至颞骨岩部前方终于三叉神经节,该节位于岩尖部三叉神经压迹处,小脑幕附着缘前端下方硬脑膜凹处形成三叉神经腔,蛛网膜与蛛网膜下隙也延伸入腔包绕三叉神经根与三叉神经节的后部,硬脑膜及蛛网膜与神经节的结缔组织相融合,三叉神经节的侧邻颈动脉和海绵窦后部,节的下方靠近岩大神经,三叉神经节呈半月形,凸缘向前外,节的前缘由上向下分别连有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

解剖三叉神经

解剖三叉神经

解剖三叉神经三叉神经是脑神经(第五对脑神经)中最粗大的一对。

大部分为感觉纤维,接收来自面部、口腔、眼眶与鼻腔的感觉信息;小部分运动纤维支配咀嚼肌、二腹肌前腹和舌骨舌肌。

三叉神经自三叉神经节处发出(三叉神经节位于脑桥侧方,颞骨岩部尖端的前面),分为3大支,即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

1眼神经(V1)眼神经皮支支配结膜、前额皮肤、上眼睑、大部分鼻外侧皮肤。

滑车上神经滑车上神经是额神经的终末小分支,走行于眼眶前内侧顶部,经过滑车上方,供应一条下行的鼻睫神经滑车下支。

它从滑车和在额切迹上的眶上孔之间出现,与滑车上动脉一起在前额贴颅骨弯曲上行,支配结膜和上眼睑皮肤。

然后,它在皱眉肌和枕额肌额腹之下上行,继而分为数支穿过这些肌肉支配前额下部近中线处皮肤。

眶上神经眶上神经是额神经终末粗大分支,通过眶上切迹或眶上孔发出睑纤维支配上眼睑和结膜。

它与眶上动脉伴行,在前额上行,分为中间支和侧支支配向后直到接近人字缝的头部皮肤。

这些分支起初在枕额肌额腹深面,然后中间支和侧支分别穿过肌肉和帽状腱膜直到皮肤。

泪腺神经泪腺神经是眼神经主要分支中最小的一支,穿过眶隔到达并支配上眼脸侧区,然后加入面神经纤维。

滑车下神经滑车下神经是鼻睫神经分支。

它从滑车下离开眼眶,支配眼睑皮肤、结膜、泪囊、泪阜和内眦上方的鼻旁部。

鼻外侧神经鼻外侧神经是筛前神经终末分支。

它通过鼻侧外壁下行,支配除鼻翼以外鼻骨下方鼻部。

2上颌神经上颌神经通过眼眶支配下眼睑皮肤、面颊突起部、鼻翼、部分颧区和上唇。

它有三条表皮分支,分别是颧颞支、颧面支和眶下支。

颧颞神经颧颞神经是颧神经终末分支之一。

它通过颧骨上一条小管进入颞窝前部,在骨骼与颞肌之间上行,最终穿过颞筋膜到达额弓上2cm支配颞区皮肤,并与面神经和耳颞神经相交通。

当它穿过颞筋膜深层时,在两层筋膜间向眼角发出一条细长小分支。

这条分支从翼腭神经节运送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到泪腺。

颧面神经颧面神经是颧神经终末分支之一。

三叉神经痛课件PPT课件

三叉神经痛课件PPT课件
推拿治疗
运用推、拿、按、摩等手法,缓解肌肉紧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减轻疼痛。
其他非侵入性操作
如拔罐、刮痧等,通过刺激皮肤、肌肉等组织,达到缓解疼痛的 效果。
局部封闭、射频等微创技术
局部封闭
将药物注射到疼痛部位,阻断神经传导,达到止痛效果。常用药物 包括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
射频治疗
通过射频电流刺激神经,产生热效应,破坏痛觉神经纤维,达到止 痛目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对神经系统并发症,可使用止痛药或调节神经功能的药物进行治疗。 严重并发症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经验分享
处理方法总结和经验分享
及早发现并处理并发 症是关键,患者应密 切关注自身状况。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配合医生治疗,有 助于加快康复进程。
与医生保持良好沟通 ,及时反馈病情变化 ,以便医生调整治疗 方案。
CT表现
三叉神经痛患者CT检查可见神经根部增粗、扭曲,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有时 可见骨质破坏累及神经孔。
MRI检查方法及表现
MRI检查方法
采用高场强MRI扫描仪,对三叉神经进行多序列、多方位成像,可准确评估神经 病变的范围和程度。
MRI表现
三叉神经痛患者MRI检查可见神经根部信号异常,呈高信号或等信号,有时可见 神经周围水肿或血管压迫。
位于颞骨岩部尖端的三叉 神经压迹处
周围支分布
额部、面部、口腔及鼻腔 的粘膜、牙齿、脑膜等
生理功能及传导通路
一般躯体感觉纤维
传导头面部痛、温、触等 浅感觉及深感觉
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支配咀嚼肌和鼓膜张肌, 主要司咀嚼运动和张口运 动
传导通路
三级神经元传递,最终到 达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 产生感觉
相关神经核团和联系

最新三叉神经痛详解课件PPT

最新三叉神经痛详解课件PPT

攒竹、四白 局部取穴,疏调局部
下关、 地仓 经气,祛风散寒。
合谷
疏调阳明、气血止痛。
风池
疏风通络,活血止痛。
25
外关、解溪
攒竹
头维 阳白
鱼腰
四白
颧髎 下关
迎香 巨髎
内庭
颊车
夹承浆
随证配穴:
风寒型──列缺 风热型──曲池、尺泽 肝胃火盛──内庭 阴虚──三阴交 瘀血内阻——太冲、膈俞
27
临 床 治 疗 方法 按疼痛部位,结合辨证用穴。 第一支痛:攒竹、鱼腰、丝竹空、阳白、头维 第二支痛:四白、颧髎、下关、迎香、 第三支痛:下关、 颊车、夹承浆、大迎
35
三叉神经痛与面瘫在 针灸治疗上有何异同?
36
共同点:
池颧车少部两 等髎、穴的者 。、阳位远均
巨白是道采 髎、相取取 、太同穴头 地阳的相面 仓、,结部 、四如合取 承白合,穴 浆、谷其和 、迎、中四 风香颊不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不 同 部 位 而 灵 活 选 配 穴 位 。
两 者 均 可 根 据 疼 痛 或 麻 痹 的
13
外邪侵袭
面 痛 瘀血内阻
阳明火盛
虚火上炎
14
二、临床表现
1. 有阵发性、短暂性、反复发作的疼痛史。 (发作突然,无先兆)
2. 疼痛剧烈,呈刀割样、针刺样、 电灼样、 撕烈样跳痛。(持续时间仅数秒至1~2分 钟/次,发作和终止均迅速)
15
3.多发于一侧面部,少见双侧。 4.好发年龄:40~60岁,女性>男性。 5.诱因:情绪紧张、进食、洗脸、说话、刷 牙、打呵欠、吹风而诱发疼痛的发作等。
(4)皮内针法: 在扳机点上将揿针刺入,外以胶布

最新 讲座 三叉神经精品课件

最新 讲座 三叉神经精品课件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021/7/272021/7/272021/7/27Jul-2127-Jul -21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2021/7/272021/7/272021/7/27Tuesday, July 27, 2021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021/7/272021/7/272021/7/272021/7/277/27/2021
口裂以下和 颞区皮肤
口底结构
三叉神经
分三支
第一支 眼神经------眶上裂出颅 第二支 上颌神经---圆孔出颅 第三支 下颌神经---卵圆孔出颅。
Ⅴ 三叉神经 trigeminal n.
性质 — 混合性 •三叉神经诸感觉核
一般躯体感觉性 → 头面部皮肤及粘膜
特殊内脏运动性 → 咀嚼肌
中枢突
眼球.眼眶.结膜. 眼睑.鼻背
眼神经



叉 神 经 节
躯 体 感

鼻睫神经
泪腺神经
第2支:上颌神经:maxillary nerve
上颌N
海绵窦外 侧壁
圆孔
翼腭窝
下睑、鼻翼、上唇 眶下神经 上牙槽前中支 上牙槽后支
上颌、牙、齿龈
眶下神经
上颌神经
上牙槽后支
第3支:下颌神经 mandibular nerve
② 同侧咀嚼肌瘫痪,张口时下颌偏向病侧。 ③ 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
(一)三叉神经周围性病变
2. 三叉神经节的病变
① 可出现带状疱疹(特点) ② 三叉神经痛、感觉迟钝或消失; ③ 同侧直接及对侧间接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 ④ 嚼肌瘫痪。
(一)三叉神经周围性病变
3. 三叉神经根的病变:
① 三叉神经分支损伤的症状(感觉\运动\反射) ② 常合并有第7、第8颅神经的损伤 ③ 同侧小脑症状及体征。 ④ 病因:听神经瘤、脑膜炎、蛛网膜炎

三叉神经痛课件PPT课件

三叉神经痛课件PPT课件

-
22
经皮半月节后射频电凝疗法(Percutaneous retrogasserian radiofrequency therapy)
理论基础:三叉神经中传导痛觉的纤维为无髓鞘的Aδ和C 纤维,可在70~75℃发生变性,而传导触觉的Aα和Aβ纤 维不受影响。
适应症:同封闭手术。
方法:在X线或CT引导下,将射频针经皮插入三叉神经 节,加热至65~70 ℃,持续1分钟。
局麻药封闭,药物封闭,三叉神 经切断术
经皮穿刺射频热凝术、甘油注射 半月神经节毁损、三叉神经节球 囊加压术 三叉神经根部分切断术
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放射外 科治疗
三叉神经脊束切断
三叉神经痛的外科治疗分类(按三叉神经传导通路的不同部位)
-
21
封闭治疗
理论基础:将对神经纤维具有破坏作用的药物直接注射 到三叉神经的分支或半月神经节,选用的药物过去用无 水乙醇,目前多采用甘油。
疼痛部位:
侧别:多限于一侧,右侧略多,4%的患者有双侧疼痛, 多见于多发性硬化的患者。
支别:最常见第2、3支同时受累,其次为单纯第2、3支
受累,眼支最少-见。
6
鉴别诊断
舌咽神经痛
部位:一侧舌根、软腭、扁桃体、咽、耳道深部。
蝶腭神经痛(Sluder神经痛)
疼痛自鼻根开始,主要分布于下半面部,产生眼球、鼻、上齿、颧、腭、 咽部不适,还可向颈、肩和上肢扩展,无触发点。
额神经:约在眶中部分为滑车上神经和眶上神经,分 布于额顶、上睑、内眦和鼻背的皮肤。
鼻睫神经:发出滑车下神经、筛前神经、筛后神经、 睫状长神经等,分布于眼球、蝶窦、筛窦、下睑、泪 囊、鼻腔粘膜和鼻背皮肤。
-
14
三叉神经的分支

手术讲解模板: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

手术讲解模板: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

手术资料: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
手术步骤:
由于感觉根的纤维接近桥脑部位时,痛温觉在根的较后侧,触觉在较前侧, 所以切断感觉根后外侧的3/4纤维,能使三叉神经的整个分布区痛觉消失, 而仍能保留部分触觉。
手术资料: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
手术步骤: 5.关颅
手术资料: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
手术步骤: 术后要以生理盐水将血液冲洗干净,严密 缝合硬脑膜,然后缝合肌肉,皮下组织和 皮肤。盖以厚敷料,加压包扎。
手术资料: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
注意事项: 1.暴露要清楚,尤其是三叉神经颅内段入 桥脑处要显示好,面、听神经要辨认清楚。
手术资料: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
注意事项:
2.岩静脉要在电凝、银夹夹好后切断,尤 其要稍远离岩上窦处处理,以免岩上窦处 损伤。要注意小血管盘绕在神经根上,必 须辨认清楚后,小心地推开,不要电凝切 断,以免影响脑干血液供应。止血要彻底。
手术资料: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
手术禁忌: 年龄大而有重要脏器疾病或凝血机制障碍 者,应慎重考虑。
手术资料: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
术前准备: 1.皮肤准备,手术前1天先用肥皂及水洗 净头部,手术当日晨剃光头发。也可在手 术前夕剃头。
手术资料: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
术前准备: 2.手术当日晨禁食。
手术资料: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
术前准备: 3.术前晚可给苯巴比妥0.1g口服,以保证 安静休息。术前1h再给苯巴比妥0.1g,阿 托品0.4mg或东莨菪碱0.3mg肌注。
手术资料: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
手术步骤: 1.切口
手术资料: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
手术步骤:
枕部倒钩形切口显露较好(图4.12.52A),根据术者习惯,也可采用乳突后直 切口或横切口,与三叉神经血管减压术相 类似。

三叉神经疼课件

三叉神经疼课件
为无痛;小于1为微痛;1-4为轻痛;4-7为中度;7-10 为重度疼痛。
2、疼痛级别判定: 1级:无痛; 2级:有疼痛但易被忽视; 3级:有疼痛,无法忽视,但不干扰日常生活; 4级:有疼痛,无法忽视,但干扰注意力; 5级:有疼痛,无法忽视,所有日常生活均受 影响; 3、安全性指标 (1)一般体检项目; (2)血、尿、便常规化验; (3)心电;
下颌孔
长春Ⅰ号穴位
丝竹空穴
长春Ⅰ号穴位
二号穴(颏孔) :位于下颌骨体的外 侧面第1、2磨牙间的下方,下颌骨体上、下 缘中点的稍上方(在鼻翼下方引一条水平线, 以下颌尖为中点作一水平线的平行线,目直 视,瞳孔直下向这两条线作垂线,两条平行 线间垂线的三分之一就是颏孔的进针点)。 相当于地仓穴向下垂直线与承浆穴水平连线 的交点处进针。
2、操作方法:
2.1 患者仰卧位或坐位;
2.2 用75%酒精常规消毒局部;
2.3 颏孔进针时针尖朝下颌角方向,采用平
刺法刺入0.8~1.0寸;下颌孔进针时针
尖向上直刺1.2~1.5寸;
2.4 病人有酸胀麻木,或沿神经走行方向触电样放散 感。 2.5 医者针下有沉涩、紧滞感。 2.6 每日一次,每次留针30分钟; 2.7 留针期间连接 G-6805 型治疗仪,用低频连续波型, 连续开关调至 8 ~ 9 ,输出开关调至 1.0 ~ 2.0 ,使 面部肌肉有抽动麻木感,电流强度以患者能够忍 受为度。 3、注意事项 3.1 因孔内有神经、血管通过,所以不能提插,不能 捻转。 3.2 起针时应注意缓慢起针,并按压2—3分钟。 4、疗程:10天为一个疗程
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轻度:每日发作10次以下。
中度:每日发作10~30次。
重度:每日发作30次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叉神经手术解剖
分类:疼痛治疗 | 标签: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痛血管手术神经
2013-03-25 17:51阅读(6542)评论(1)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疾病,早在200多年前已有记录,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

自Dandy1931年提出可能为血管压迫其颅内段后,被世界各国的神经外科医生手术所证实。

现在大多数的学者均认为三叉神经痛是由于血管压迫三叉神经进出脑干区域( REZ)所致,即微血管压迫学说( MVP)。

在这一理论基础上产生了微血管减压术( MVD)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现这一术式已得到广泛开展,随着神经内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MVD中发挥
了极大的作用,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

而三叉神经复合体微血管减压术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痛( TN)是指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反复发作性的触电样短暂而剧烈的疼痛。

TN分两大类:即病因尚不明确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PTN)和可查出明确病因的症状性三叉神经痛( STN)。

采用的全麻,嘱患者采用侧卧位,操作者于患者患侧乳突后入发际处约2 cm处开一纵向弧形切口,切口长度4 cm左右,采用手术点钻将颅骨钻孔,然后形成1个2.5 cm×2.0 cm大小的骨窗,直到将乙状窦边缘暴露在操作者的术野内,呈“十”字形打开颅脑硬膜,然后将小脑延髓池打开,慢慢释放脑脊液,注意监测颅内压,待颅内压下降后探查桥小脑角。

然后在显微镜的辅助下,锐性剥离蛛网膜,观察三叉神经责任血管和三叉神经之间的关系,同时观测是蛛网膜是否有粘连、压迫、水肿的情况发生。

继续以Teflon棉垫对周围血管进行减压后按常规方法进行关颅操作。

解剖三叉神经自脑桥腹外侧出脑伸向前外
侧经小脑幕与岩上窦下方至颞骨岩部前方终于三叉神经节,该节位于岩尖部三叉神经压迹处,小脑幕附着缘前端下方硬脑膜凹处形成三叉神经腔,蛛网膜与蛛网膜下隙也延伸入腔内包绕三叉神经根与三叉神经节的后部,硬脑膜及蛛网膜与神经节的结缔组织相融合,三叉神经节的内侧邻颈内动脉和海绵窦后部,节的下方靠近岩大神经,三叉神经节呈半月形,凸缘向前外,节的前缘由上向下分别连有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

位于三叉神经根周围的颅底血管主要有小脑上动脉( SCA)、小脑下前动脉
( AICA)、基底动脉脑桥支及岩静脉。

参照Klun B等1986年编订的神经与血管的关系分为
3型:压迫( I型) :血管在三叉神经根上形成压痕或穿过三叉神经根;接触( II型) :血管与三叉神经根并行、交叉且血管与三叉神经根最近的距离小于该血管半径;第3种为无上述关系者
( III型)。

按上述标准,发生接触和压迫的血管主要为动脉: SCA
4侧( 20.0%)、AICA 1侧( 5.0%),1侧( 5.0%)与岩静脉接
触。

也可行内镜观察下处理,术前均行磁共振平扫及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确诊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全麻下,患者健侧卧位,头向健侧旋转10°~15°,发际内枕下乙状窦后切口,骨窗直径约3 cm,切开硬膜后,显微镜下释放脑脊液,锐性分离三叉神经表面蛛网膜,显露三叉神经,再置入硬性30°角观察内镜,观察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的关系,找到责任血管,将Teflon棉片分片从神经、血管之间插入并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很多,如药物、酒精封闭、伽玛刀、射频消融术、三叉神经周围支撕脱术、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等,与之相比,三叉神经MVD既缓解了面部的疼痛,又完整的保留了神经的功能,使三叉神经痛得以治愈。

且近年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可术前清楚的显示三叉神经REZ区与周围血管的关系,为术前了解病因及制定手术方案,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这种术式由Jannetta开始
到现在已发展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常规术式,由当初的肉眼手术已发展到现在显微镜手术。

手术是在桥小脑区( CPA)第1间隙内操作,其周围结构复杂,神经血管交错,显微镜的应用大大增强
CPA的清晰度及光线照明,但仍有大量的死角看不到。

有文献报道显微镜易遗漏神经根,Jarrahy等统计发现19%的压迫点在显微镜下被遗漏,27%的压迫点要内镜下才能发现。

在这些看不到的地方操作易出现血管破裂及止血后造成的血管狭窄或梗塞,神经、脑干损伤。

此外还可能出现责任血管遗漏或减压不彻底造成治疗无效或复发。

20世纪70年代后神经内镜的飞速发展并应用于MVD中,目前分为神经内镜辅助下显微镜手术和单独神经内镜手术。

三叉神经痛的血管压迫复杂,常为多血管压迫,动静脉混合压迫,血管走向复杂多变,其中静脉血管压迫易造成术后疗效不佳及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

Lee等在其32例复发的患者再次手术中28例发现静脉压迫。

12例手术中均在显微镜下,神经内镜辅助,其良好的照明和多角度的观察得到充分的体现。

神经内镜应用的优点如下: ( 1)三叉神经术野小,术中照明易出现死角,多角度内镜可解决此缺陷。

( 2)可以全方位观察神经、脑干及血管的关系,不易遗漏责任血管,减少术后复发。

( 3)便于术中操作,减少对脑干、神经的牵拉及周围血管的骚扰,减少术后并发症。

( 4)可以清楚人工材料的位置、神经血管减压情况,提高手术效果。

综上所述,神经内镜在MVD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设备器械的飞速发展,手术技巧的不断提高,神经内镜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关于血管起源SCA起源于中脑前部BA近终末端,在大脑后动脉( PCA)、下缘绕大脑脚向背侧行走,两者之间恒定有动眼神经走行,后行走在三叉神经上方,到达中脑小脑沟并在此转向小脑上脚,终止并供血于小脑皮层表面。

AICA从BA中下段发出后经外展神经根的上面或下面,向下后外方斜行,越过脑桥小脑角发出的神经根前面至绒球外上方弯向下内侧,形成一个凸向外的血管袢,随后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分布于小脑下面前外侧部,还发出分支至第Ⅸ、X、Ⅺ对脑神经根和脑桥下外侧部及小部分延髓。

岩静脉岩静脉由小脑前部CPA池汇合而成的重要回流静脉,位置深呈悬空游离状跨越蛛网膜下间隙,在三叉神经根外上方、内耳门
上方走行,至近岩骨嵴处穿出蛛网膜注入岩上窦。

发病原因目前,虽然PTN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研究者多认为TN是由于微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感觉神经根入脑干段所造成。

Dandy首先描述了小脑上动脉与三叉神经根的关系,并推测三叉神经痛可能与之有关。

Miklos和Gardner于1959年首先行血管减压手术。

Jannetta1于1976年提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由于三叉神经根受异位血管压迫所致,并报道了1204例三叉神经痛中,SCA是其主要的因素。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血管压迫是TN的主要病因,“血管压迫学说”已得到临床广泛证实。

其机制可能是由于血管对神经的长期压迫导致受压局部的神经纤维产生脱髓鞘病变,以致相邻的神经纤维之间形成伪突触觉发生短路,微小的触觉刺激通过短路传入中枢,而中枢发出的传出冲动也通过短路再循环成为传入冲动,如此反复,很快达到一定的总和,引起剧烈的疼痛。

按此理论,通过手术方法将可能产生压迫的血管与三叉神经根分开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即MVD手术。

临床广泛开展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通过解除血管对三叉神经感觉根的压迫来缓解疼痛。

责任血管的认定和微血管减压术责任血管可使神经扭曲变形,甚至萎缩变细。

责任血管多数是单条动脉血管,少数是多条血管或静脉,以SCA和AICA最常见,国内外许多学者解剖已证实,这为三叉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责任血管位于CPA区,其中最重要的是SCA还有AICA、小脑后下动脉、BA及其分支、岩静脉等,确定责任血管是手术最关键之处,术中要仔细探查,不要遗漏,在找出责任血管之前,为了避免手术过程中难以辨认责任血管,应广泛切开蛛网膜,尽量减少对小脑半球的牵拉以及缓慢排放脑脊液等,注意保护邻近的颅神经根及脑干和小脑等以便保护神经
功能。

术中岩静脉的处理在三叉神经MVD时,经常有一些静脉为责任血管或路障静脉,其中岩静脉最为重要。

有学者认为岩静脉应保留,否则会导致出血以及小脑、脑干水肿。

也有学者认为可以切断,无严重后果。

认为岩静脉能否切断,关键要看切断后它所引流的来自于小脑、脑干等处的血液能否被其他引流静脉所代偿,如果岩静脉成为重要的路障血管而影响手术效果时,可以切断。

但要严密观察术后可能出血以及小脑肿胀。

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和减少复发的措施术后神经组织水肿,变性等。

通过在术中对面神经、听神经的保护:①缓慢释放脑脊液,通过自然间隙暴露;②锐性分离三叉神经根周围粘连的蛛网膜,探查三叉神经时操作轻柔,避免对神经的损伤。

③在神经及其周围组织尽量不要使用双极电凝,即使使用,也以小电流短促的点击为
宜;④严格止血,冲洗干净,减少血液分解产物的刺激等,明显减少了MVD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通过充分分离增厚粘连的蛛网膜,探查时显露颅内三叉神经全长,仔细寻找并辨认责任血管,尽量避免遗漏责任血管;减压材料应选择大小适中,尽可能放置在使血管行程不改变的情况下使神经-血管接触点分离并固定确实。

手术经验是影响手术结局的因素之一,Kalkanis回顾性分析
1996~2000年美国1 326例MVD术后情况,比较经MVD专业与非MVD专业中心治疗的患者术后病死率和致残率,发现MVD专业中心病死率明显较低,手术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和医疗单位术后致残率明显低。

因此,手术医师具备熟练的显微手术技巧和对桥小脑角解剖的熟悉是减少并发症及复发的关键因素,值得重视。

我的相关日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