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人际关系

合集下载

章志光《社会心理学》(第2版)章节题库(第8章 人际关系及其改善与测量)【圣才出品】

章志光《社会心理学》(第2版)章节题库(第8章 人际关系及其改善与测量)【圣才出品】

第8章人际关系及其改善与测量一、单项选择题1.“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这一现象表明人际关系遵守()。

[2009年5月心理咨询师二级]A.相互性原则B.交换性原则C.自我价值保护原则D.平等性原则【答案】C【解析】自我价值是个体对自身价值的意识与评价。

自我价值保护是一种自我支持倾向的心理活动,其目的是防止自我价值受到贬低和否定。

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过来予以肯定与支持;而对否定自我价值的他人则予以疏离,与这种人交往时可能激活个体的自我价值保护动机。

2.了解人际关系浓度的一个敏感的“探测器”是()。

[2008年11月心理咨询师三级]A.自我暴露程度B.相互评价C.情感卷入程度D.目光【答案】A【解析】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自我暴露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随着信任程度和接纳程度的提高,交往的双方会越来越多地暴露自己。

因此,自我暴露的广度和深度是人际关系深度的一个敏感的“探测器”。

3.()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的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

[2008年11月心理咨询师三级]A.亲合B.利他关系C.依赖D.人际吸引【答案】D4.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是由()提出的。

[2005年11月心理咨询师二级]A.摩根B.奥斯古德C.舒茨D.费斯廷格【答案】C【解析】心理学家舒茨(W.C.Schutz,1958)以人际需要为主线提出了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他称自己的理论是基本人际关系取向(FIRO)理论。

5.被动包容式人际关系的取向是()。

[2005年11月心理咨询师三级]A.喜欢控制他人,能运用权力B.期待他人引导,愿意追随他人C.对他人显得冷淡,负性情绪较重,但期待他人对自己亲密D.期待他人吸纳自己,往往退缩、孤独【答案】D【解析】A项描述的是主动支配式的人际关系取向;B项描述的是被动支配式的人际关系取向;C项描述的是被动情感式的人际关系取向。

6.人际关系的特点,不包括()。

第八章:群体人际关系与冲突

第八章:群体人际关系与冲突
组织行为学
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第三节 竞争与合作
人必须倾听顾客意见,同供应商合作,创建团队,建立战 略性伙伴关系(甚至包括同竞争对手)。而且,如果继续 将商场仅当战场,就不会有什么胜利者了。 当大家在一起做馅饼时,商业就是合作。而当大家在分 馅饼时,商业就是竞争。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
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人际关系对人们身心健康的影响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曾经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 ,最重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组织结构层次增多,人际关系 复杂,人们不仅体力智力上要适应工作环境,心理上也要适 应社会环境,所以,人们的心理疾病也越来越多。好的人际 关系使人心情舒畅,身体健康,工作效率大增。管理人员必 须重视改善人际关系,为群体成员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人 际环境,这既有利于提高工作绩效,又有利于员工身心健康 和自我发展与提高。
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复习思考题】
组织行为学为什么要重视人际关系的研究?影 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如何改善和应用人际关系?
冲突和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如何有效地进行冲 突管理?
如何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
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冲突及其管理
冲突的概念及有关冲突的观点 概念: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在目标、利益 、认识上互不相容或互相排斥,产生心理或行为上的矛盾, 从而导致抵触、争执或攻击事件。 观点:传统的观念认为冲突总是坏事,有消极和破坏作用, 会导致管理人员分心,影响员工士气,造成压力、困扰、紧 张和破坏性后果,是管理不善的表现。 现代组织管理理论认为,冲突是任何组织所不可避免 的,既有消极的一面,又有积极的一面,既有破坏性冲突,又 有建设性冲突。

第八章 社会心理学之人际关系

第八章 社会心理学之人际关系

湘云笑道:“ 湘云笑道:“还是这个情性不 改.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 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 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 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 日后也有个朋友.没见你成年家只 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 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宝玉听了 道:“ 道:“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 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 的。” 的。”
(2)费孝通:差序格局《乡土中国》 )费孝通:差序格局《乡土中国》 传统中国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是一个” 传统中国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是一个” 差序格局“ 差序格局“。这个格局是一个网络,该网 络以” 络以”是”个体自身“为中心在亲属关系 个体自身“ 的基础上形成。亲属关系依据生育和婚姻 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如” 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如”丢于水里的 石子击荡的水纹,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 远,也愈推愈薄“ 远,也愈推愈薄“,”波纹之间的差序 “就是”伦“。 就是”
每天漫无目的腻在一起 言不及义也觉得好有趣 走着坐着躺着趴着都形影 不离像是两人三脚又像连 体婴 心里想的只有爱你爱你爱 你爱你 也不管家里米缸有没有米 也不管路上有人示威抗议 只管爱你 心里想的只有爱你爱你爱 你爱你 也不管海峡两岸统一问题 也不管衣索匹亚多少难民 只管爱你
经过一段轰轰烈烈热恋 时期 不久就会开始渐 渐痊愈 两人开始互相厌倦互相 攻击对方缺点所有甜蜜 都随风而去 然后开始从错觉和误解 中惊醒 惊讶自己为何 如此不聪明 为了爱情不管一切不顾 父母朋友姊妹兄弟开始 感到后悔不已 然后开始感到疲惫沉闷 气喘心悸牙痛头痛梦呓 然后是精神不继瞳孔放 大脾气暴躁四肢麻痹终 于受不了要分离 虽然结果颇令人伤心 暸解之后也没什么了不 起 爱情终究是握不住的云 只是我想要告诉你 喔......
在我落寞的岁月里 你的温柔解脱我的孤寂 带给我深深的狂喜 如此颤动着我的心灵 轻轻诉说 爱你爱你爱你爱你 不管是黑夜或是黎明 不管是梦中或是清醒 深深爱你 我要对你说 爱你爱你爱你爱你 不管是黑夜或是黎明 不管是梦中或是清醒 深深爱你 多么幸福 让我遇见你

社会心理学第8章人际关系

社会心理学第8章人际关系
(1)主从型
一方处于主导的支配地位,而另一方则处于被支配 或服从的地位。
主从型的人际关系是八种类型中最基本的一种,几 乎在所有的人际关系中都有主从型的因素。
主从型的人际关系也是最牢固的一种关系。属于这 种关系的夫妇在共同的生活中,虽然一方感到有 一定的压力,但是他们不会轻易离婚。
2021/10/10
8
二、人际关系的类型
(2)合作型
在合作型的人际关系中,两个人有共同的目标,为 了达到既定的目标,彼此能默契配合和互相忍让。 在双方发生分歧时,往往能够互相谦让。一般来 说,人们都希望与他人结成这种类型的关系。
但是,大量的研究表明合作型关系的双方更适宜做 好朋友,而并不十分适宜做夫妇。因为尽管这样 的夫妇能够和睦相处,但是他们也会感到单调乏 味,容易产生厌烦的情绪。
2021/10/10
11
二、人际关系的类型
(5)主从-合作型 这是一种互补和对称的混合型人际关系。 此种人际关系较为理想,在这种关系中双方能够和
谐共处,即使有些摩擦也没有多大危害性。 如果在这种关系中合作因素超过主从因素,那么双
方会感到更加融洽。
2021/10/10
12
二、人际关系的类型
(6)竞争-合作型 这是一种自相矛盾的混合型人际关系。此种人际关
2021/10/10
24
四、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一)自我价值保护倾向
2021/10/10
25
人们倾向于对自己的缺点错误进行掩饰和缩小
人们对于自己的错误与不足总是抱着大事化小、小 事化了的态度。
古代有个小偷,从集市上偷回一头牛,被牛的主人 追到家里。面对这种不利的处境,他故作镇定, 解释说:“我这人平常过日子注意节俭,今天在 集市上闲逛,看见一条破绳子丢在那里,觉得很 可惜,就顺手捡起来带回了家。回到家里才发现, 绳子上竟然还拴着一头牛!”偷牛本来是一项非常

第8章 教师的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

第8章 教师的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

---------------------------------------------------------------最新资料推荐------------------------------------------------------ 第8章教师的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第 8 章教师的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内容简介人际关系是一个人心理素质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教师在学校中能否与领导、同事、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直接关系到工作的成败和自己的身心健康。

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改善有一定的规律性,作为教师必须了解这些规律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学习本章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总结在人际交往中的成败得失,并使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得到切实的改善。

学习要点掌握概念: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类型理解问题:1、影响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2、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3、在学校中教师的人际关系的主要特点;4、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影响;5、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应用问题:1、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2、协调人际关系的方法。

一.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一)什么是人际关系人在社会环境中生活,要与各方面的人相处,小的时候主要与父母相处,上学后要与老师、同学相处,大了后要与领导、同事、亲戚、朋1 / 24友等各方面的人相处。

在交往中,人与人之间会在认识上、情感上建立起不同程度的联系,这种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的联系就是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反映着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参见参考资料 11)(二)人际关系的类型台湾学者张春兴认为:综观世间一切不同的人际关系,大致可分三大类:(1)以感情为基础的人际关系。

此类人际关系的特征是,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性联结靠感情。

属于此一类的人际关系,又可按感情性质的不同区分为两种;一种为亲情关系,指亲子间手足间的人际关系。

另一种是友爱关系,指朋友间的友谊与爱人间的爱情关系。

(2)以利害为基础的人际关系。

章志光《社会心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第8章 人际关系及其改善与测量)【圣才出品】

章志光《社会心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第8章 人际关系及其改善与测量)【圣才出品】

第8章人际关系及其改善与测量1.你怎样理解自我暴露与人际关系深度之间的联系?赢得别人需要哪些基本条件?答:(1)自我暴露与人际关系深度之间的联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人们的自我暴露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随着人们对一个人的接纳性和信任感越来越高,人们也会越来越多地暴露自我,同时人们也要求别人越来越多地暴露他们自己。

人们对于陌生人,对熟人和亲密朋友,在自我暴露的广度和深度上是明显不同。

对于陌生的人,自我暴露的深度和广度都极为有限,交流只涉及非亲密性的话题。

对于熟悉的人,自我暴露的深度和广度会增加,但只在小范围内涉及亲密话题。

而对于亲密朋友,交流最为广泛充分,所涉及的亲密话题和非亲密话题都很广泛。

但是对于任何人,无论关系多么亲密,人们都有不愿意暴露的领域。

(2)赢得别人需要的基本条件①要想赢得别人需要,首先自己须给予别人需要。

在人际交往中,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必须首先遵循交互原则。

对于同自己发生交往的人,应首先接纳、肯定、支持、喜爱他们,保持在人际关系的主动地位。

否则,在人际交往中会感到困难重重,甚至被别人拒绝。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有其心理学依据的。

②人际关系的交互原则强调人际交往行为倾向的相互对应。

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多的时候不仅需要倾向的相互一致,而且还需要保持交换的对等。

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为了赢得别人需要,需要自己付出。

2.情感理想主义者期待不变的、无条件的爱,你怎样理解这种人际交往取向?答:情感理想助于者期待不变的、无条件的爱,这种人际交往取向违背了人际交往基本的交互原则和功力原则,同时也违背了客观事物动静之间的辩证关系。

(1)根据人际交往的交互原则,对于同自己交往的人,应首先接纳、肯定、支持、喜爱他们,不然,在人际关系上会困难重重,甚至被别人拒绝。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相互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有其心理学依据的。

社会心理学 第八章 人际关系

社会心理学 第八章  人际关系


阿龙森与林德的研究:受到夸赞的被试,倾向
于选择原来的伙伴;受到抱怨的被试,倾向于拒 绝选择原来的伙伴。

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何让别人喜欢你?
三、交换性原则

人际关系中,吃亏是福吗?

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

福阿提出了人际交换的六种回报:金钱、物
品、信息、服务、地位和感情。

增值交换 or 减值交换
第八章 人际关系
幸福是什么?

《心理医生》的调查:
关系密切的朋友 稳定的社会交际圈 朋友和社会的支持 人际关系的质量决定了人 的幸福感!!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 二、人际关系的特点 三、人际关系的类型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
(一)定义:
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活动过程 中所形成的建立在个人情感基础上的相 互联系。 社会关系 ≠ 人际关系
对陌生人 对熟悉者
自 我 表 露 深 度
最深
非亲密区
对亲密朋友
亲密区
自我表露广度

自我的分层
最表层:兴趣爱好及相关内容 第二层:真实的态度 第三层:人际关系状况与个人对自身的真实评价 第四层:个人隐私
第三节 人际关系的原则
真诚原则 相互性原则
交换原则
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平等原则
一、真诚原则

稳定交往阶段:深度卷入
三、人际关系的深度

社会渗透理论
奥尔特曼和泰勒的解释 :
亲密人际关系是在一个人“渗透”过一个人的表 面特征,并逐步了解到一个人内部自我的过程中 发展起来的。他们从人际交往的广度和深度两个 方向发现,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随着人们自我表 露逐渐增加而发展的。

社会心理学第八章_人际关系

社会心理学第八章_人际关系
1.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四个阶段) 2.自我暴露与自我分层
(一)人际关系的状态(三个状态)
莱文格和斯诺克 ,1972,相互依赖模型
(model of interdependence)
人际关系的状态有三个:
单向注意阶段:双方没有互动; 表面接触阶段:双方有初步的、浅层的互动,但是还没有相互
卷入;
1.包容的需求 2.控制的需求 3.情感的需求 舒兹把它们分为主动的表现者和被动的表现者
舒茨,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
个人在人际关系中有三种需要寻求满足:
1.包容需要: 愿意与别人建立与维持和谐的关系
沟通、融合、参与、随同 VS 排斥、对立、疏远、退缩
2.控制需要: 在权力与权威上建立与维持良好关系.
影响、支配、控制、领导他人 VS 追随、模仿、受人支配
3.情感需要: 在感情上愿意与他人建立维持良好的关系.
同情、热情、喜爱、亲密 VS 冷淡、疏远、厌恶、憎恨
表现 类型 包容
控制
感情
基本人际关系倾向
主动型
被动型
主动与他人 期待他人接
交往
纳自己
支配他人 期待他人支 配自己
对他人表示 期待他人对
亲热
(3)情感交流阶段
人际关系发展到这一阶段,双方关系的性质开 始出现实质性变化。彼此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已 经确立,沟通和交往的内容开始广泛涉及自我 的许多方面,并有中度的情感卷入。如果关系 在这一阶段破裂,将会给人带来相当大的心理 压力。在这一阶段,正式交往模式的压力已经 趋于消失,双方交往的行为表现已经超出正式 交往的范围,显示出融合的自发交往关系。此 时,人们会相互提供真实的评价性反馈信息、 提供建议,彼此进行真诚的赞赏和批评。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公共关系学第8章-人际的传播与沟通

公共关系学第8章-人际的传播与沟通

1传播学学者克劳佩弗根据对人类社会的全面观察,提出了一种G形网络理论,认为它是信息高效传播的方式。

错2人际传播的情感影响力往往要超过大众传播,这主要得益于说话人的表情和目光。

对3谈判的情况与打仗有相似之处,谈判人员除了进行实力的比较,还要进行一场心理素质的较量。

公关人员应当经常注意加强自己的心理素质训练,对谈判中的困难有充分的精神准备,要做到有“三心”,即有信心、有恒心、有静心。

错4界点是谈判者制定价格政策的出发点,也是全部谈判的价值基础。

错5狭义的人际传播可以包括人类的一切信息交流活动,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特点。

错6人际传播的一个重大的特点就是包括不包含着直接、迅速、明显、持续不断的反馈。

错7人际传播的形式并不仅限于面对面的交流,且所发送的信息不一定都是有意的。

对8人际传播中的语言交流除了可以用于两人的面谈外,还可用于大型会议、演讲、谈判、报告、新闻发布会等。

对9谈判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谈判人员要想在谈判中取得预想的结果,事先就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的具体内容有资料准备、技术准备和人员准备。

错10手势的运用不仅可以表达某种信息,同时也可以使整个演讲更加生动,加强某些内容的力度。

对11组织成员之间地位平等,相互之间有着广泛的接触,但是没有中心人物的传播网络是( c )。

选择一项:A. 辐射式网络B. 链式网络C. 环形网络D. G形网络12组织成员之间联系少,群体气氛不一定和谐,很难产生信息的激励效应的人际传播模型是( b )。

选择一项:A. 链式B. 辐射式C. 交结式D. G形网络式13在人际交往中,谈话双方的距离也是传达态度的一种信号。

个人距离是指( b )。

选择一项:A. 0.45米以内B. 0.45—1.22米C. 1.22—3.65米D. 3.65—9米14在人际交往中,谈话双方的距离也是传达态度的一种信号。

社交距离是指( c )。

选择一项:A. 0.45米以内B. 0.45—1.22C. 1.22—3.65米D. 3.65—9米15谈判是公关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技巧。

组织行为学原理与实务第8章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新正稿)

组织行为学原理与实务第8章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新正稿)
(1)P喜欢O,O不喜欢X,于是P喜欢X; (2)P喜欢O,O喜欢X,P则不喜欢X; (3)P不喜欢O,O喜欢X,但P也喜欢X; (4)P不喜欢O,O不喜欢X,P也不喜欢X。
第一节 人际关系
• 六、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途径 • (一)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
端正态度 真诚待人 尊重他人 热情交往 严于律己
犯错误效应
• 心理学家阿诺森(Aronson)的一个“犯错误效应”实 验 :评价哪一种人最有吸引力。
• 1)才能出众而犯了错误的人; • 2)才能出众而未犯错误的人; • 3)才能平庸犯了错误的人; • 4)才能平庸未犯错误的人。 • 结果表明: • 1)才能出众但有错误的人最有吸引力; • 2)才能平庸而犯同样错误的人最缺乏吸引力; • 3)才能出众但没错误的完美者吸引为第二位; • 4)平庸但没有错误的人吸引力居第三位; • 5)小过错会使才能出众的人吸引力更增一层。
• 证明:如果关于某人的全部信息资料说明他喜 欢我们,就可以预料我们也会喜欢他;否则可以预 料我们也不会喜欢他。
第二节 人际吸引
• 二、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 (一)临近性吸引 • (二)相似性吸引 • (三)互补性吸引 • (四)互利性吸引 • (五)相悦性吸引 • (六)人格特征的吸引
人格特征的吸引
自然、服从、不稳定、 易耍小孩子气
语气 强制命令式:
商量讨论式:我个人 夸张幼稚式:我猜
你应该…;你必须… 的想法是…、你考 想…、我不知道…
你不能…
虑考虑…
人们在实际沟通过程中,会因情境不同而以不同 自我状态出现。
• 例如: • 下属:主任,我不太舒服,想请假回去休息。(CP) • 主任:可以,回去吧,留下的工作明天再做好了。
(二)企业中人际关系建设对策

8第八章_人际吸引与人际关系

8第八章_人际吸引与人际关系
原因:人需要了解周围世界并明确它们的 意义,熟悉使人更容易辨认。
(二)空间距离对人际吸引的影响 • 人与人在地理位置、空间距离上越接近,
越容易形成密切的关系。 • 原因: • 1.接近性增加了熟悉程度; • 2.接近性与相似性常联系在一起; • 3.人们能从居住接近的人身上以相对较少的
代价获得社会性报酬(远亲不如近邻); • 4.基于认知一致性(若与我们相近的人不我
二、安全感确立需要
(一)生物安全感
遵循生存是人第一要义的生存法则,自我保 存是人最根本的原发性需要!与人交往是获得 安全感最为有效的途径。
沙赫特(1959)证明:安全感受到威胁的被 试,需要与别人交往的倾向明显增加(P160)
原因:与别人交往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安全 线索。
(二)社会安全感
2.游戏之爱。这种爱情类型的人,从来不 会把爱情当作严肃的事情。他们将爱情视为一 场游戏,视自己为这场爱情游戏中的高手。
3.友情之爱。这是一种缓慢发展的爱情, 恋爱关系式从友情中慢慢演变而来。相似性在 情侣间极为重要。
三、爱情类型(R.A.Lee)
4.现实之爱。这是十分讲求实际的爱情类型。 他们会站在现实的角度上,选择最符合其条件 的情人。这些条件包括家世、学历、能力、未 来成就,等等。
高度厌恶的品质:古怪、不友好、敌意、 饶舌、自私、狭隘、粗鲁、自负、贪婪、不真 诚、不善良、不可信、恶毒、令人讨厌、不真 实、不诚实、邪恶、虚伪、说谎
三、相似规则
志同道合、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臭味相投…. 人际交往中,若双方都能意识到彼此的相
似性,则容易相互吸引,产生亲密感,减少疏 远感。
(二)本能
经过长期的进化,人类祖先形成了一种集群 的习性而更好地生存,并通过种族繁衍最终形 成本能,故,人天生就有交往的需要。

第八章人际关系

第八章人际关系

西方人看重:Strong assertive dominant
东方人看重:sensitive empathic generous
honest trustworthy
人际吸引
思考题:网络如何影响我们的人际交往?
以网络为载体的关系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建立的 关系到底有什么不同?从计算机屏幕过渡到面对 面的交流,这种通过计算机建立起来的关系还能 经得起考验吗?
第八章人际关系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一、人际关系的含义
• 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是人们在共同活 动中彼此为寻求满足各种需要而建立起的相互间的心理关 系。
• 人际关系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个体性。 (2)直接性、可感性。 (3)情感性。
(二)人际关系的报酬
➢ 爱是一种意志,即决意为达到自身的精神成长或另一个人 的精神成长的目的而奉献自己。
➢ 爱,是深深的理解与接受。
(一)爱情与喜欢的区别
• 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爱情与喜欢有四点不同: • (1)爱情有较多的幻想,喜欢则不是由对他人的幻想唤起,而是由
对他人的现实评价唤起; • (2)喜欢是一种单纯的情感体验且比较平稳、宁静,而爱情则比较
A.个人特征
个人的温暖:温暖是影响我们形成对他人第一印象的 主要特质,当人们对其他人有正性态度时便表现出温 暖,而温暖的人较受人欢迎。
个人的能力:人们往往比较喜欢有能力的人,能力所 涉及的范围很广,比如智力、社交技巧等。
外表吸引力:人们最容易注意到的是他人的外表,漂 亮的人更招人喜爱。
1.人际吸引
自我展露的差异
文化差异:美国人倾向与在一个广阔的社会情境中展示 自我,而来自集体主义文化的中国和日本人自我展露的 范围则非常有限。

第八章 人际关系复习题

第八章 人际关系复习题

第八章人际关系复习题一、选择题1、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起来的直接的(A)的联系A心理上B 行为上C 合作方面D 利益上2、(D)不是人际关系的特点A 个体性B 直接性C 情感性D 系统性3、(A)是人际关系深度的一个敏感的“探测器”A 自我暴露程度B 情感卷入程度C 好恶评价D 亲密行为4、(D)不是基本的人际需要A 包容需要B 支配需要C 感情需要D 人只需要5、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是(D)A亲和B 喜欢C 亲情D 爱情6 、根据安德森的研究,影响人际吸引的最重要的人格品质是(B)A智慧B 真诚C热情D 幽默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良好的人际关系原则的是(C)A交换性原则B 平等性原则C强化原则D相互性原则8、舒茨用三维理论解释群体的形成与群体的解体,提出了(B)A 六种人际关系原则B 群体整合原则C 包容原则和情感原则D 群体分解的控制原则9、如果双亲对儿童既有要求又给他们一定自由,使之有某种自主权,会使儿童形成民主式的行为方式,这说明舒茨提出的(C)的重要性A 包容需要B 自尊需要C 支配需要D 情感需要10、最早对爱情进行科学研究的心理学家是(B)A 冯特B 鲁宾C 阿特全森D 魏斯二.多选1、人的基本人际关系需要包括有(AD)A支配需要B认知需要C从众需要D包容需要2、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的三维是指(ABD)A包容需要B支配需要C成就需要D情感需要3、互补对于人际吸引是重要的,互补的形式主要有(BCD)A情感的互补B需要的互补C社会角色的互补D人格特征的互补4、一般来说,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经过(ABCD)等阶段A定向阶段B情感探索阶段C情感交流阶段D稳定交往阶段5、爱情的三个主题包括(ABC)A依恋B关怀与奉献C信任D理解与宽容6、魏斯提出人际关系的报酬包括(ABCD)A依恋B可靠的同盟感C照顾他人机会D价值确定7、鲁宾将自我分为了(ABCD)层次A自我最表层B对待事物的看法和态度C自我的人际关系和自我概念状况D自我的最深层次8、下列属于人际吸引的基本原则的有(ABD)A互惠原则B得失原则C接近原则D联结原则9、下列选项中属于对待不满的策略有(ABCD)A真诚B忽视C退出D表达10、鲁宾确定的爱情的主题包括(ABCD)A依恋B关怀C信任D奉献三.判断1、人际关系对人的身心健康、事业成功与生活幸福有重要影响。

社会心理学教案 第八章 人际关系

社会心理学教案 第八章 人际关系

社会心理学教案第八章人际关系本章学习目标人际关系的特点人际关系产生的原因人际关系状态描述和发展过程人际关系的基本理论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爱情的类型人际关系的改善途径人际关系是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结成的心理关系。

生活在一定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个体,总是要和周围的人发生各种各样的交流和联系,形成各种形式的人际关系。

从出生到死亡,关系一直是人生经验的核心部分。

人一生的成功与失败、幸福与痛苦、快乐与悲伤、爱与恨等等,都与人际关系有密切关联。

没有同别人的交往与关系,也就没有人生的悲欢离合,没有文学、艺术,没有科学,没有一切。

可以说,人际关系是生活的基础。

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际关系对人的身心健康、事业成功与生活幸福有重要影响。

人际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社会心理学家对此进行了专门研究,希望了解人际关系发展的特点及规律,以帮助人们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一节人际关系概述一、人际关系的含义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是人们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为寻求满足各种需要而建立起的相互间的心理关系。

可以说,人际关系是与人类起源同步发生的一种极其古老的社会现象。

人际关系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1)个体性。

人际关系的本质表现在具体个人的互动过程中。

在人际关系中,“教师”与“学生”、“上司”与“下属”等角色因素退居到次要地位,而对方是不是自己所喜欢或愿意亲近的人成为主要问题。

这就是人际关系的个体性特点的表现。

(2)直接性、可感性。

人际关系是在人们直接的甚至是面对面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它反映出他人满足其需要的心理状态,每个人都可以切实地感受到它的存在。

一般来说,没有直接的交往和接触是不会产生人际关系的,而只要建立起某种人际关系,也一定为人们所直接体验到。

(3)情感性。

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们彼此之间的情感活动。

情感因素是人际关系的主要成分。

人际间的情感倾向可以归结为两大类:一类是使人们互相接近或吸引的情感,即连属情感。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第8章 人际关系)【圣才出品】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第8章 人际关系)【圣才出品】

第8章人际关系1.许烺光认为,美国社会以横的夫妻关系为主轴,中国社会以纵的父子关系为主轴,你同意这种看法吗?答:(1)不同意,中国社会正处于从父子关系为主轴向以夫妻关系为主轴的变化之中。

(2)原因:经济基础和生产方式的变化。

在古代社会,土地是唯一的生产资料,由于中国古代实行宗法制。

因此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掌握在男性家长手中。

在家庭中,妻子依赖丈夫,子女依赖父亲。

同时,男性嫡子往往是家庭财产继承人,父子关系成为维系家族稳定的关键。

随着现代社会的到来,土地不再是唯一的生产资料,就业机会增加,财富积累速度大大加快,女性也成为家庭财富的创造者,经济独立,家庭地位大大提高,男女关系成为家庭中的核心关系。

由此也导致婚恋观、生育观和家庭模式的改变,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步较晚,但发展比较迅速,正处于两种社会关系模式的过渡地带。

2.中国传统的“五伦”在现代的社会中有什么改变?答:(1)中国传统“五伦”包括: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是五种人伦关系。

在古代,具体指父慈子孝、君仁臣忠、夫义妇顺、兄友弟恭、朋友间要有信义讲究信用。

(2)在现代社会,父子关系中,父权受到了削弱,父子的权利平等,父亲没有了控制子女一切事情的权力。

君臣关系也随着封建制的消亡不存在,若要演化为上下级关系来说,也发生变化,人人平等,对上司恭敬不逾矩便可,不需上升到忠义程度。

夫妇之间也由“妇女出家从夫”变为了夫妇平等。

“长幼有序”在古代是种等级观念,侧重点在于年长的人,在现代长幼间无明显的差别,但仍有序,现代社会更关心长辈,“孝”的观念渐渐淡薄。

“朋友有信”在现代社会逐渐被颠覆,古代“熟人”是从血缘、地域关系中产生,“熟人”关系建立在道德伦理基础上。

现在的熟人由生人演化而来,熟人建立在工具性的基础上,熟人关系建立在法律基础上,这种“熟人”关系目的是相互利用,约束熟人间的准则是法律。

3.为什么我国的单位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无所不包”?有什么益处和缺陷?答:(1)单位全包的原因共和国成立以来几十年间,人们认为有了单位就有了一切,单位不仅管工作,而且生老病死、衣食住行一切都管。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2版 第8章 大学生人际交往—和谐的人际 心灵的桥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2版 第8章 大学生人际交往—和谐的人际 心灵的桥梁

8.3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与问题

8.3.1 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
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又称“第一印象效应”“优先效 应”,一般指人们初次交往接触时,各自 对交往对象的直觉观察和归因判断。
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都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洛钦斯提出的,在心理学范畴上两者正好 是相反的一对。
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又叫“成见效应”,指的是在人 际交往中,人们对某人的某一种特性特别 欣赏或厌恶,从而影响了对他的其他品质 的认识和评价。
第8章
大学生人际交往——和谐的人际 心灵的桥梁
主讲人:XXX
目录
8.1 人际关系概述 8.2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8.3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与问题 8.4 人际交往的原则、技巧和人际关系的调节
小结
8.1.1 什么是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指人在相互交往的 过程中,彼此间相互影响而形 成的一种心理距离。人际关系 反映了交往双方寻求满足其社 会需要的心理状态。
定势效应 定势效应是指个体头脑中已有的某些固定 化认识,会影响个体对他人的认知和评价, 这些固定化认识既有个体自己形成的,又 有从社会上长期流传和沿袭下来的习惯看 法、观念中得出的。
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认知者形成对他人的印象时总是 假设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特征,亦即“由己推人”。
8.1.3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同学关系 同学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对象,同 学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主要内容。 大学校园里的同学关系总体来说是和谐、 友好的,同学之间的关系有亲情化、家 庭化的趋势,即大学生会在日常生活与 学习中创造一种如同亲属一般和谐稳固 的同学关系。
大学校园里的学生交际圈 在今天的大学校园里,大学生根据各自 兴趣、爱好、性格等的不同,结成一个 个或松散或紧密的交际圈。 (1)学习圈。 (2)爱好圈。 (3)社团圈。

第八章_人际交往中的冲突及解决

第八章_人际交往中的冲突及解决

(二)冲突的有害结果
• 冲突给某些当事人带来情绪压力,当这个人际冲 突压力超过了正常限度就会影响其身心健康。
• 剧烈的冲突常常造成组织资源的不合理分配,给 组织的整体效率带来损失。在冲突中还会浪费很 多的时间,也可能浪费一定量的金钱。
• 当冲突当事人的立场走向极端时,会造成人际冲 突的组织系统处于不正常的状态,甚至使组织做 出不正确的决策,今儿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群体指由多个人组成的人群集合体,其概念 可大可小,大到可以指国家政府、企业、学 校、组织等,小到可以指二五个人组成的小 群体。
(三)地域冲突和跨文化冲突
1.地域人际冲突
地域在整个社会组织结构中,具有经济、政治、消费、文 化上的内在一致性,它起源于部落的迁移和集结,经过长时 期的繁衍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个地域环境中的人,在共同 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已逐渐形成了一种持有的地域文化意 识并会自觉地维护这个地域的群体利益。
B类冲突:两个冲突的当事人为争夺同一对象互不相让,最 后以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而退让妥协,但结果都是 对对象的损害。
C类冲突:两个冲突的当事人各自为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关 系紧张,你指责我,我指责你,互不相让,最后其中一 方当事人制约了另一方的行为,停止了冲突。
D类冲突:这类冲突较多反映在上下级的关系中,造成的 后果往往是双方都受害。
三、避免处理人际冲突的不正确方式
处理冲突需要慎重,要始终贯彻“晓之以理, 动之以信,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原则,切 记不要以偏见、偏激、对峙等不正确的态度和 行为来对待冲突,否则,原本简单的人际冲突 可能会因此而变得复杂,甚至愈演愈烈,当大 量的人际冲突叠加在一起时,可能会酿成危险 的后果。
心理学家史密特特别强调,在处理人际冲突时要警 惕,防止以下现象的发生和发展。 冲突周围的人都出现唯唯诺诺的倾向 简单地把人际冲突、意见分歧与不忠诚和背叛等 同起来 不加分析,对冲突一概予以平息 粉饰太平,制造和谐合作的假象 对矛盾冲突的双方采取不同的解释 为增强个人影响和削弱他人地位而故意扩大冲突

实用公共关系第8章 公共关系中的人际交往

实用公共关系第8章  公共关系中的人际交往
12
1.循循善诱,鼓动激励 善问等于与对象公众打开了话题,如何把话题 引向深入,就需要善诱。循循善诱,即有步骤地、 耐心地引导对方思考,要“诱导”得当、巧妙,使 对方心悦诚服。 2.借此说彼,侧击暗示 公关人员在与对象公众接触中,有些问题不宜 直接提问,正面交锋。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借此说 彼,侧击暗示不失为有效的手段。 3.心理接触,融情动心 心理接触即通过语言交流使双方心理不断相融 ,奠定双方情感共鸣的基础。融情动心即在心理交 融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感情来打动对方的心。 13
(三)会谈 会谈是一种正式的公关交际方式,指就双方共 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或洽谈业务。双方参加的会 谈为双边会谈,多方参加的会谈为多边会谈。 (四)会见 会见也是一种较正式的交际方式,国际上一般 称接见或拜见。凡身份高的人士会见身份低的人或 是主人会见客人,称为接见或召见,反之称拜会或 拜见(在我国一律统称会见)。 (五)沙龙 “沙龙”一词原是法语“会客室”的译音,到 17世纪便成了“社交集会”的代名词。
6
(六)游览 游览是一种日益时兴的集体交际方式,也是最 有充裕时空的方式,因而往往对参加者影响大、印 象深,不仅有助于公众认识组织,而且有助于互相 交流思想和感情。 (七)宴请 宴请是指盛情邀请宾客参加宴饮的集会方式。 在社会生活中,宴请是最常见的交际活动之一。
7
(八)舞会 这里的舞会特指交谊舞会。通常在晚上举行 ,可以作为一项单独活动,也可作为宴请活动后之 余兴。 (九)联谊 为了联络与内部公众、外部公众的感情,公关 部门经常有计划地举办一些特定公众对象的联谊活 动。
11
3.因人而异 在一般情况下,男士喜欢别人称赞他风趣、幽 默、有风度;女士喜欢别人称赞她年轻、漂亮;老 人乐于别人赞美自己经验丰富;孩子们爱听别人表 扬自己聪明、懂事。 (三)说服的技巧 公关人员与对象公众进行语言交流的目的在于 说服对方,获得他们对组织的支持、信任和理解。 说服的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人际吸引
人际吸引是个体之间在情感方面相互亲近的 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 人际吸引按吸引强度可以分为亲和 (affiliation)、喜欢(like)、爱情(love)。
一、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
1.相貌吸引 。相貌对人际吸引有十分重要 的作用。注意,仅限于陌生人。人们对貌美 有社会心里定势,即美就是好,认为貌美的 人聪明、有趣、独立、能干等。 2.正面的互动:良好的交往帮助人了解外部 世界、增加人们的归属感、增进彼此的喜欢。 如有好的问候、友善的帮助、倾听谈话、替 他人着想等,都能促成人际吸引。
6、雷维奇(P.Lewicki)的分类
主从型 合作型 竞争型 主从—竞争型 主从—合作型 竞争—合作型 主从—合作—竞争型 无规则型.
7、舒兹(W.C.Schuts)的分类
行为倾向
需要 包容需要
主动与他人交往 期待他人接纳自己
主动性
被动性
控制需要
支配他人
希望他人引导
失去精神上的伴侣,人们会变得嫉妒、发狂 或产生剥夺感,会对死亡和生命的脆弱变得 更加敏感。死亡提醒我们重视归属需要,重 视与他人的关系并与我们所爱的人保持亲密。 人们生存的强大动力,来源于与我们有亲密 关系的人。 “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需要归属某一个 群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我们会更加健康 快乐。 人们(尤其是女性)对排斥的反应常常是抑 郁、孤独以至最后陷入孤僻。
西方关于人际关系的研究取向
西方关于人际关系的研究主要从两方面开展研究:一 是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注重私人关系的探讨;二是从组 织行为学角度注重群体互动关系的研究。
重点与局限(S.Duck的观点) 第一,重点研究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友谊形成与恋 爱关系,忽略了其他领域的关系的研究;第二,重视 人际关系的静态研究,忽略了人际关系的动态研究; 第三,重视人际内部因素的研究,忽视社会文化情境 (外部因素)对人们建立关系的过程和关系本身的影 响。
3、费斯克的社会关系模式
美国心理学家费斯克(A.P.Fiske,1991) 综合了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的 理论与研究发现,提出了一个相当系统的社 会关系模式。
费斯克(A.P.Fiske)
Fiske认为社会互动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 第一,共享:团体成员共享情感与资源,不 分彼此;第二,权威排序:依年龄、阶层、 地位等形成不对等的权威与顺从关系;第三, 对等互惠:双方平等,强调对等回报与交易 的平衡;第四,市场定价:双方基于理性, 进行得失衡量,考虑成本与收益的比率。
七种不同类型的爱情
亲密、激情与承诺三种成分的不同结合,可 以得到七种不同类型的爱情,分别是喜欢: 只有亲密;迷恋:只有激情;空洞的爱:只 有承诺;浪漫的爱:亲密与激情的组合;友 谊式的爱:亲密与承诺的结合;昏庸的爱: 激情与承诺的组合;完美的爱:同时包含以 上三种成分。
第三节

人际关系改善进程分析
4、熟悉性 5、接近性 6、个人特征(能力、品质)
二、人际吸引中的得失效应
如何赞美人? “大方地给予别人赞美”是赢得友谊的良策。 (卡耐基) 人们不喜欢听到别有用心的赞美。用行动表 现出的友善对待比口头赞美更有吸引力。 (gain-loss effect)。先否定再肯定更有 吸引力(教材184)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与研究
人不仅是指生物意义上的人,而且也是指社 会意义上的人。人类为了生存,就不可避免 地以一定的方式联合起来,形成各种群体, 产生各种关系。我们把这些关系统称为社会 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角 色关系、文化关系、心理关系) 人际关系与上述关系之间是什么关系?
1、人际关系
费孝通
费先生认为,在乡土社会中,人们基本是按照男系血 缘(父系家族)来决定自己和他人关系的远近和亲疏 的,所谓差序格局的行为方式即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 其次,血缘社会与商业活动不相容。商业活动奉行的 是“理性”原则,而血缘社会中奉行的是“人情”原 则,两者是相抵触的,因此,血缘社会抑制商业活动 的开展,而“理性”才是现代社会的特性。
3、人际关系的深度
自我暴露(self disclosure)的范围与深度。 Aitman用社会渗透理论说明自我暴露对关系发展 的影响。亲密关系的形成,是一个通过渗透一个人 的表面达到对其内在自我加深了解的过程。(陌生 人、一般熟人、亲密朋友) 自我的分层。自我爱好属于自我的浅层;其次是态 度;人际关系和自我概念状况是第三层次。如自卑 感、夫妻关系等;第四层次是隐私。在西方, privacy相当于中文的“自在”、“清净”,享有 一定的个人空间,不愿意他人打扰,是一种令人向 往的境界。
感情需要
主动表示友爱
等待他人对自己表示亲 密
4、人际关系的测量
人际关系的测量包括两个方面:对群体人际 关系结构的测量;对个体人际关系状况的衡 量。 社会测量法(J.Moreno) 人际关系能力测验 人际交往类型测验 不良交往行为的自我测量
三、人际关系的作用
幸福感:对男性和女性而言,因爱结合而有 了孩子,随后,父母相互支持,共同抚养, 孩子得以健康成长。对孩子和养育着而言, 社会性依恋促进了他们的共存。人们之所以 有丰富的思想和多彩的感情,正是那些真实 的或想象的亲密关系。被监禁的人,总是会 思念他们的亲人和故土,人们被拒绝时,总 会感到抑郁,会觉得度日如年,生活乏味。 失恋的人以及旅居异乡的人,会因为丧失社 会联系而变得痛苦、孤独或孤僻
4、克拉克与米尔斯的观点
与费斯克密切相关的理论是克拉克 (M.Clark)与米尔斯(ls)的观点。 其认为人类社会存在两种不同的人际关系, 即交换关系与共享关系。前者强调礼尚往来, 讲究平衡与对策;后者关心对方的幸福,讲 究需求法则,而且不希望对方做出对等的回 报。
5、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类型
3、相似性和互补性。相似使人们更加容易 理解,有共同语言;提供信仰和态度的支持; 人们以为于自己相似的人会喜欢自己,人同 此心,心同此理。 性格的相似产生吸引力。 这两种观点是否矛盾? 领域不一样:态度爱好要相似,性格气质应 互补。 相似性在关系发展的早期很重要,而互补性 在关系发展的后期比较重要。
概念
所谓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是人们 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建立在个人情感基础上的 心理关系。 安德列耶娃(Andeleawa,1980)指出,人际关系是一 种特殊的关系,“是社会关系系统的一个特殊横断 面”,是在各种社会关系的“截面”上表露出来的具 有浓厚感情色彩的心理关系。 人际关系受客观社会关系的制约,反过来,它又深刻 地影响着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的内容与形式。
3、纽科姆的沟通活动理论
沟通的前提:关系越深,沟通越深。 第一,不良的沟通: 一方感到被忽略或受伤。 感到观点不被重视。 问题未深入讨论以致没法解决 互相插嘴 插入太多不相干议题
第二,非语言沟通
眼睛注视:传达讯息 个体空间距离:两人间距离18-24英吋,但 会因文化有异。
第三节
爱情
一、爱情与喜欢的区别(Rubin,1970) 喜欢的主要因素,一是人际吸引的双方有共同的理 解;二是喜欢的主体对被喜欢的对象有积极的评价 和尊重。 爱情有三个最重要的因素:1依恋,恋人在孤独时, 会高度特异地寻求自己恋人的伴同和宽慰,他人却 没有这种作用。2、关怀与奉献;3亲密,寻求身 体的接触,卷入性的意味,但恋爱之初的亲密是泛 化的,犹如幼儿对母亲爱抚的需要。
第八章 人际关系
主要问题: 1、掌握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关系的维度 与类型以及人际关系的作用; 2、了解有关人际关系的理论; 3、了解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以及亲密关系 的发展模式; 4、理解人际沟通的心理功能; 5、学习人际关系的测量方法。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一、人际关系的定义 二、人际关系的维度与模式 三、人际关系的作用 四、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的过程
四、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的过程
1、人际关系发展的阶段 2、人际关系的破裂 3、人际关系的深度 参见《当代社会心理学导论》金盛华p243251
1、人际关系发展的阶段
一般来说,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按照交往由浅 入深的原则,可以分为四个阶段。(I.Altman, 1973) 定向阶段:交往对象的选择性,谈无关紧要的话题, 如天气、对新闻事件的看法等。 情感探索阶段:不涉及私密性,交往受角色规范、 社会礼仪的制约。 情感交流阶段:诉说烦恼,坦率相告,少拘束 稳定交往阶段:人生难得一知己,训练
一、相吸的理论
1、海德尔的平衡理论:自己与对方的或取 或予在双方看来是对等的,互相的,如此才 相吸也能保持相吸的关系。
2、爱的理论
演化说:保存物种 依附说 三元论(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 爱的三个成分: 亲密(intimacy)→ 动机 热情(passion)→ 情绪 承诺(commitment)→认知
2、费孝通的“差序格局”
费孝通在1947年出版的《乡土中国》一书中,对传统 中国社会中的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作了理论上的概括, 提出了著名的“差序格局”的概念。 其认为,“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的网络是以亲属 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 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与婚姻所结成的网络, 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 来的人物”,“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 就是自己”。“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 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
J.B.Jacobs认为从关系基础和感情的角度,可以分 为既有关系和交往关系。1980 黄光国从儒家伦理和西方社会交换理论出发,分为 情感关系、工具关系、混合关系。1988 杨国枢根据亲疏远近,分为家人关系、熟人关系、 生人关系。1993 阎云翔根据可靠性程度和互惠原则、社会网络,分 为核心区、可靠区、有效区。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