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艺术技巧论——读《随园诗话》

合集下载

论袁枚《随园诗话》的编辑特色

论袁枚《随园诗话》的编辑特色

要发表阵地 ,对加入性灵派阵 营的诗人极力加以鼓吹 。
如 : “ 安王太守顾 亭先生 ,看 《 新 随园诗话 》有得 ,
部诗话 , 将福康安 、孙土毅 、和琳 、惠龄诸人 ,说来说
去 ,多至十次八次 ,真可谓俗 ,真可谓频 。”I但不可 2 1 1
顿改从前之作。”[又云 : “ 1 方大章秀才诗 ,初学明七 忽视的是 ,袁枚的诗文和声望确令这些官员为之倾慕 , 子 ,后受业 门下 ,幡然改辙 ,专主性灵 ,可谓一变 至 甘心 自附随园门墙者屡见不鲜 , 《 同仁集 》中大量书信 道 。近命其门人王鼎来谒 ,诗颇清新 。”【 】 即可 为证 。法式善如此描绘京城 盛况 : “ 中随 园著 京
隆十九年请求终养 ,隐退随园,绝意仕进 。自此以诗文 自娱 ,寻山访友 ,悠游林下。袁枚又高寿 ,历经康熙、

也 。”l 6 这种不甘平庸 的强烈主体意识也深深影响到
《 随园诗话 》的编辑上。袁枚便 自诩 《 随园诗话 》 “ 中
雍正 、乾隆、嘉庆四朝 。学者钱大昕有云 : “ 儿童尽识 间抒 自己之见解 ,发潜德之 幽光 ,尚有可存 ”。 具体 真才子 ,朝野都推老作家。未淡名心还刻集 ,要寻乐处 而言,选题颇有新意。
在有胸襟 者当之 ,便觉浑身龌龊 。” ’ : “ 又云 大概著
袁枚 ( 76 19 ),字子才 ,号简斋 ,浙江钱塘人 ,晚 书立说 ,最怕雷 同 ,拾 人牙慧 。赋诗作 文 ,都是 自写 11~ 7 8 年亦称随园老人 。乾隆四年进士 ,授翰林院庶吉士 。乾 胸 襟 。 人 心 不 同 ,各 如 其 面 。故 好 丑 虽 殊 ,而 不 同 则
且 看花 。”【

是 与主流的学术风尚立异。乾嘉时期汉学大盛 ,

袁枚论读书与写作

袁枚论读书与写作

袁枚论读书与写作袁枚论读书与写作多年前阅读《袁中郎随笔》,读到《小修诗叙》中的一句话,至今记忆犹新:“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

”近日,研读清代袁枚的《随园诗话》时,这句话又从腔子里冲突出来。

袁枚的观点跟明代“三袁”之首袁宏道即中郎的见解一脉相承。

袁枚著《随园诗话·卷七》有这样一段文字:“为人,不可以有我。

有我,则自恃狠用之病多,孔子所以‘无固’、‘无我’也。

作诗,不可以无我。

无我,则剿袭敷衍之弊大,韩昌黎所以‘惟古于词必自己出’也。

北魏祖莹云:‘文章当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不可寄人篱下。

’”“独抒性灵”、“自出机杼”,是袁宏道,也是袁枚的文学主张之纲。

所谓“独抒性灵”,诚如袁宏道论《老子》、《庄子》,“见从己出,不曾依傍半个古人,所以他顶天立地。

”(《袁中郎随笔·张幼于》)所谓“自出机杼”,袁枚在《续诗品·著我》中写道:“不学古人,法无一可。

竟似古人,何处著我?字字古有,言言古无。

吐故吸新,其庶几乎?孟学孔子,孔学周公。

三人文章,颇不相同。

”袁枚在《随园诗话》里打了一个比方:王梦楼侍讲说,谈诗的家路派别,就好比官员的衙门。

衙门里自然视总督为大官,典史为小官(官阶也许都比不上总督衙门里的担水夫),但是,比较起来,宁可做典史,也不愿做总督衙门的担水夫。

为什么呢?典史虽小,但还是朝廷命官;总督衙门虽尊贵,但和担水夫又有什么关系呢?现在的人学杜甫、学韩愈,学得不成功,却笑矜矜的自以为系出名门。

这不过是总督衙门的担水夫罢了,也即上文所谓“寄人篱下”。

因此,袁枚说:“与其假人余焰,妄自称尊;孰者甘作偏裨,自领一队?”俗话“宁作鸡头,莫作凤尾”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是否强调“独抒性灵、自出机杼”,就是否定一切,无视前人文章?否!二袁(本文中指袁宏道和袁枚)都强调并力行博览群书,踵武前贤。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写道:“闲居时,不可一刻无古人;落笔时,不可一刻有古人。

论袁枚《随园诗话》对《诗经》的接受

论袁枚《随园诗话》对《诗经》的接受

论袁枚《随园诗话》对《诗经》的接受刘玲卿(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00)摘要:在清代考据学盛极一时及“格调说”诗论兴盛的学术大背景之下,袁枚《随园诗话》对《诗经》的诗学评论主要围绕“性灵说”而展开,在清代文学批评史上独树一帜。

《随园诗话》对《诗经》的接受主要表现在高度肯定《诗经》文学经典的历史地位、以《诗经》作为说诗之本及辩证地诠释《诗经》三个方面。

《诗经》是袁枚《随园诗话》及其“性灵说”之形成必不可少的影响因子。

关键词:《随园诗话》;《诗经》;文学经典;“性灵说”;接受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726(2021)01-0038-03收稿日期:2020-09-15作者简介:刘玲卿(1997—),女,江西吉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第38卷Vol.38新乡学院学报Journal of Xinxiang University袁枚发展明代后期公安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诗歌主张,在清代乾隆年间高举“性灵说”的大旗,《随园诗话》(以下简称《诗话》)便是袁枚倡导“性灵说”诗论的主要著作。

《诗经》作为中国诗歌史上最古老的一部抒情性诗歌选集,高频率地出现在袁枚的《诗话》当中。

本文以此为着眼点,具体分析袁枚《诗话》对《诗经》的接受。

从文学理论的角度而言,“文学批评与文学接受有着内在的深刻的关系”[1]。

“从文学接受的性质状况来看,文学接受总体上可分为鉴赏性接受、诠释性接受和批评性接受”。

这三种性质,实质上都属于文学批评的范畴。

由文学接受的发展过程可知,文学批评是文学接受的高级形式。

《随园诗话》作为一部文学批评专著,从文学角度来审视《诗经》及其历史地位,用《诗经》来诠释其“性灵说”的核心主张,辩证地接受《诗经》。

一、高度肯定《诗经》作为文学经典的历史地位《诗经》是西周初到春秋中叶的诗歌汇编,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自孔子删定、整理《诗经》便立下了“兴观群怨”的诗教标准,为后世所沿用。

从《随园诗话》看袁枚的诗艺追求观念

从《随园诗话》看袁枚的诗艺追求观念
的 艺术形式 ;二是风味说 ,强调诗歌要 传达 出独特的艺术风味 ;三是

二 、风 味说
在 袁 枚看 来 ,诗 艺 的追 求在 内容上 面 的体 现 就是 :要 显 示 “ 5 种 独特 的风味 ,这种 风 味主 要 体现 在两 个 方面 ,一 是 诗歌 的 鲜
袁 枚在 《 随 园诗话 》 中写 到 : “ 凡菱 笋 鱼虾 ,从水 中 采得 ,
掌 、豹 胎 虽然 珍 贵 ,但 是 作 为 一 个 完 整 生 命 体 被 切 割 卜 来 的 部
尚且 不如 蔬 菜 、笋 的 味道 自然 、鲜 美 。 “ 孔子日: ‘ 刚毅 木 呐近
袁枚 提 出 ,诗 的创 作 与直 接 的做 人之 道相 对 ,诗 意 的表 达 ,应 体 分 ,他们 就 如 同死 蛟龙 一 般 ,失 去 了食物 本 该拥 有 的鲜 活 之感 , 诗 歌如 果有 直 无 曲 ,就像 有漏 洞 的酒 杯 一样 , 直则 直 矣 ,但是 毫 仁 。 ’余 谓 : ‘ 人 可 以木 ,诗 不 可 以木 也 。 ’ ” 袁 枚在 这 里 所 无 曲折 回环 的韵律 和 美感 。他 在 《 与 程蕺 园书 》 中也 写到 : “ 前 提 到 的 “ 木 ”,其 意 义与 “ 活 ”相 反 ,袁枚 提 倡作 诗 要避 免呆 板 年读 足 下汪 宜人 传 ,纡徐 层 折, 在望 溪集 中为最 佳 文字 ”。 ,谈 到 木讷 ,而要 呈 现 一种 灵动 鲜 活 的生命 力 , 也就 是所 谓 的诗 文 的鲜 了“ 纡 徐 层折 ”这 种 婉转 曲折 的表达 方 式在 诗 文 中的 妙处 ,正面 味 。 “ 要 知 甘而 能 鲜 , 则 不俗 矣 。 ” 诗 歌 如 果 能体 现 鲜 味 ,侵 肯定了 “ 曲”在 诗文 中 的表 现力 和 价值 , 由此 得 出袁 枚 “ 诗文 贵 不 落 于俗 气 ,也 强调 了鲜 活滋 味 对 于诗 歌 的重 要性 。在 《 随 吲 涛 曲 ”的观念 :诗 文贵 在 “ 曲”的表 现 形式 。 话 》 中 ,袁枚 曾提 出过 自己的选 诗 标准 : “ 选 诗如 用 人才 ,门 户 在 这 个 诗 学 观 念 上 ,读 者 很 有 可 能会 产 生 疑 问 :袁 枚 以性 须 宽 ,采 取须 严 。 能知派 别 之所 由,则 自然 宽矣 。 能知精 彩 之所

《随园诗话》读后感

《随园诗话》读后感

《随园诗话》读后感
《随园诗话》是清代文学家袁枚的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著作,也是他晚年自刻自印的作品。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观点和见解,深深地吸引了我。

首先,我被袁枚的诗歌理论所吸引。

他反对拟古和矫饰,主张抒写性灵,写真性情,重“真”“活”“新”。

他认为诗歌应该真实地表达人的情感和思想,而不是机械地模仿古人。

这种重视个性、强调真实的主张,与当今社会追求个性、表达自我价值观的观念不谋而合。

其次,我非常欣赏袁枚对于诗歌创作的见解。

他认为诗歌创作应该以自然为师,崇尚自然,追求“性灵”与“灵机”的有机结合。

这种观点让我认识到了诗歌创作的内在规律和艺术魅力,也启发了我对于诗歌创作的思考和探索。

此外,我对于袁枚所描述的诗歌美学和价值取向也深感兴趣。

他认为诗歌应该追求美和善的统一,既要有形式美,也要有内涵美。

这种美学观念不仅提高了我的审美水平,也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诗歌艺术的本质。

总的来说,《随园诗话》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启迪的作品。

它不仅提供了深入了解袁枚诗歌理论的机会,也让我对于诗歌创作和美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对于诗歌艺术的追求和信仰。

我相信在《随园诗话》的感染下,我会更加努力地探索诗歌创作的奥秘,去创造更多具有个性、真实、美丽的诗歌作品。

同时,这部作品也提醒我要保持一颗谦虚、敬畏自然和不断进取的心,去面对诗歌艺术的挑战和机遇。

随园诗话读书袁枚古诗

随园诗话读书袁枚古诗

随园诗话读书袁枚古诗随园诗话读书袁枚古诗清代文学家袁枚的《随园诗话》,是我最爱读的书籍之一。

每读之,必坐南窗,饮清茗,是一种享受。

先生收集的名诗名句,字字玑珠,又似玉液琼浆,滋润了自己,启迪了自已,受益匪浅。

现择其精华,是为共享。

下面我们来看看随园诗话读书袁枚古诗吧!随园诗话读书袁枚古诗篇1笔下杨花人闻妙境春如短梦初离影,人在东风正倚栏。

(查他山)不宜雨里宜风里,未见开时见落时。

(黄石牧)每到月明成大隐,转因云热得佯狂。

(严遂成)不知日暮飞犹急,似爱天晴舞欲狂。

(王菊庄)飘来玉屑缘何软?看到梅花尚觉肥。

(虞东皋)小院无端吴点绿苔,问他来处费疑猜。

春原不是一家物,花竟偏能离树开。

质洁来堪污道路,身轻容易上楼台。

随风似怕儿童捉,才扑栏杆又觉回。

(燕山均)沾裳似为衣添絮,扑帽应怜鬓有霜。

”似我辞家同过客,怜君一去便无归。

”(蔡元春)掠水燕迷干点雪,窥窗人隔一重沙。

愿他化着青萍子,傍着鸳鸯过一生。

(杨芳灿)春尽不堪垂老别,风停亦解歩虚行。

(方正树)风便有时来砚北,月明无影度墙东。

(钱履青)《访友》:乱乌栖定夜三更,楼上银灯一点明。

记得到门还不扣,花阴悄听读书声。

(王仔园)《访友》:轻舟一路绕烟霞,更爱山前满涧花。

不为寻君也留住,那知花里即君家。

(方蒙章)《咏梅》:绿杨解语应相笑,漏泄春光恰是谁?(宋人)《咏红梅》:牧童睡起朦胧眼,错认桃林欲放牛。

(宋人)《随园诗话》内容简介袁枚所处时代是所谓的“乾隆盛世”,学术思想十分活跃,崇理学与反理学、重汉学与反汉学斗争颇为激烈,袁枚是坚定地站在反理学与反汉学的立场上的;与学术思想上的斗争相应,文艺上复古与反复古、重教化与主性灵的斗争也一直未停止,袁枚则是乾隆诗坛反复古、主性灵思潮的杰出代表。

袁枚倡导性灵说诗论,以反对乾隆诗坛流行的主张复古与诗教的沈德潜格调说,并批评翁方纲以汉学考据作诗的不良风气。

其所倡导的性灵说诗学,推动了清代诗歌的健康发展,在清诗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随园诗话 袁枚

随园诗话 袁枚
《随园诗话》不仅是袁枚对读书与写诗的独到见解,更蕴含了他深邃的食,善于汲取者能滋养精神,不善者则可能积疾瘤。这既体现了袁枚对知识的尊重,也揭示了他对生命成长过程的深刻理解:真正的成长并非简单积累,而是经过内化后的质变。袁枚,这位清代著名诗人,因住宅名“随园”被称为随园先生,他的这部作品不仅传授了读书写诗的方法,更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敬畏。他倡导读好书、会读书,而非盲目追求读书的速度与数量,这与他强调生命质量、追求精神升华的生活态度一脉相承。通过《随园诗话》,我们得以窥见袁枚那丰富多彩、充满智慧与感悟的生命世界。

袁枚《随园诗话》拾零(据网上资料编辑)

袁枚《随园诗话》拾零(据网上资料编辑)

袁枚《随园诗话》拾零(据网上资料编辑)2013-02-03 17:43:25袁枚《随园诗话》〖妙解〗《随园诗话》是清代文学家袁枚所著的文学理论著作。

袁枚辞官后在江宁小仓山修建一所别墅,命名为随园。

余买小仓山废园,旧为康熙间织造隋公之园,故仍其姓,易“隋”为“随”,取“随之时义大矣哉”之意。

居四十余年矣,忽于小市上购得前朝顾尚书东桥手书诗幅,题云:“茂慈词丈就北山之麓构园,名随园,索余赋诗,因赠云:‘霜松雪竹忆归初,千载犹堪借客居。

雨过泉声飞卷幔,云生岚翠拥行裾。

金樽座对贤人酒,石室山藏太师书。

共说高情丘壑在,苍生凝望意何如?’”读其诗,想见主人亦是词馆文学之士而归隐者。

事隔二百年,而园名与余先后相同,事亦奇矣。

袁枚的诗话撰写于此,故名《随园诗话》。

闲暇时间读此《诗话》,常被书中袁枚的妙解而叹服。

为美女伸冤自古都称“红颜祸国”,袁枚却认为“过错在男不在女”,他为美女伸冤。

他引用诗句来证明:李白云:“若教管仲身常在,宫内何妨更六人?”如果使管仲常在身边,宫内就是换了六个人又何妨。

杨万里云:“但愿君王诛宰嚭,不愁宫里有西施。

”唐人《咏明皇》云:“姚宋不亡妃子在,胡尘那得到中华。

”唐僖宗有《幸蜀》诗云:“地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

”范同叔云:“吴国若教丞相在,越王空送美人来。

”唐人“吴王事事都颠倒,未必西施胜六宫。

”这些确凿的论据证明自古以来,红颜何来祸国?这只不过是中国男人们为自己失败扯上的遮羞布!桃花潭绝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面对千古佳句,袁枚如此解说:唐时汪伦者,泾川豪士也。

闻李白将至,修书迎之,诡云:“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

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欣然至。

乃告云:“‘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

‘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

”李大笑,款留数日,赠名马八匹、官锦十端,而亲送之。

李感其意,作《桃花潭绝句》一首。

诗美,诗背后的故事更美,她美在人情的纯真。

清袁枚《随园诗话》简介

清袁枚《随园诗话》简介

清袁枚《随园诗话》简介清袁枚《随园诗话》宋人许说:“诗话者,辨句法,备古今,记盛德,录异事,正讹误也。

”(《许彦周诗话》)因此诗话著作或以评论为主,或以记事为主,或以考据为主,一般皆属随笔性质,篇幅不大。

《随园诗话》当然亦属随笔性质,但其主要内容为采录性灵诗与阐述“性灵说”诗论,间有记事,体例与前人诗话同中有异。

它的宗旨是借采录大量“一片性灵”的诗作论证其“性灵说”的理论,或者说是以“性灵说”的美学思想为标准采集、鼓吹时人的佳作。

此书共有二十六卷,(《诗话》十六卷,《诗话补遗》十卷)近五十七万字,其规模诚属空前。

《随园诗话》的精华是其所阐发的“性灵说”美学思想,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誉:“往往直凑单微,隽谐可喜,不仅为当时之药石,亦足资后世之攻错。

”(《谈艺录》)袁枚也自评,“中间抒自己之见解,发潜德之幽光,尚有可存”(《与毕制府》)。

综观《随园诗话》诗论,主旨是强调创作主体应具的条件,主要在于真情、个性、诗才三要素,并以这三点为轴心生发出一些具体观点,从而构成以真情论、个性论与诗才论为内涵的“性灵说”诗论体系。

兹略作介绍于下:一、真情论。

《诗话》认为诗人创作首先必须具有真情,所谓“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诗人唯有具备真情才能产生创作冲动:“情至不能已,氤氲(yīnyūn)化作诗。

”诗作为抒情的艺术自然应该“自写性情”,并认为“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反对以考据代替性灵。

《诗话》尤其推重诗“言男女之情”,以与沈德潜的伪道学观点相对抗。

鉴于诗写真情,因此标举诗的美感功能是主要的:“圣人称:'诗可以兴’,以其最易感人也。

”强调“诗能入人心脾,便是佳诗”,借以反对“动称纲常名教”的“诗教”观。

二、个性论。

《诗话》又认为诗人创作需有个性,所谓“作诗,不可以无我”,认为“有人无我,是傀儡也”。

突出“我”即是强调诗人特有的秉性、气质、审美能力等因素在创作中的作用。

因为有“我”,故在艺术构思时则要求有独创精神,所谓“精心独运,自出新裁”,才能独抒性灵,“出新意,去陈言”,写出迥不犹人的佳作。

袁枚:《随园诗话》卷三

袁枚:《随园诗话》卷三

袁枚:《随园诗话》卷三卷三余尝语人云:“才欲其大,志欲其小。

才大,则任事有余;志小,则愿无不足。

孔北海志大才疏,终于被难。

邴曼容为官不肯过六百石,没齿晏然。

”童二树诗云:“所欲不求大,得欢常有余。

”真见道之言。

二夫用兵,危事也;而赵括易言之,此其所以败也。

夫诗,难事也;而豁达李老易言之,此其所以陋也。

唐子西云:“诗初成时,未见可訾处,姑置之,明日取读,则瑕疵百出,乃反复改正之。

隔数日取阅,疵累又出,又改正之。

如此数四,方敢示人。

”此数言,可谓知其难而深造之者也。

然有天机一到,断不可改者。

余《续诗品》有云:“知一重非,进一重境;亦有生金,一铸而定。

”三《西河诗话》载:曹能始先生《得家信》诗:“骤惊函半损,幸露语平安。

”以为佳句。

一客谓:“‘露’字不如‘剩’字之当。

大抵‘平安’注函外,损余曰‘剩’;若内露,不必巧值此字矣。

”人以为敏。

余独谓不然。

“剩”字与“半”字不相叫应,函不过半损,则剩者正多,不止“平安”二字。

“幸露语平安”,正是偶然触露,所以羁旅之情,为之惊喜耳。

若曰“不必巧值”,则又何以知其必不巧值耶?四卢雅雨先生与蒋萝村副宪,同谪塞外。

蒋年老,虑不得归。

卢戏作文生祭之。

文甚谲诡。

尹文端公一日谓余曰:“汝见卢《出塞集》乎?”曰:“见矣。

”曰:“汝最爱何诗?”余未答。

公曰:“汝且勿言,我猜必是《生祭蒋萝村》文。

”余不觉大笑,而首肯者再:喜师弟之印可也。

其词曰:“先生之寿,七十有七。

先生之壮,如其壮日。

先生旷达,不讳其恤。

先生有教,乃载之笔。

先生书来,示我云云。

昔同转运,与君为寅。

今同谪戍,与君为邻。

我欲生祭,乞君一言。

仆谢不敏,非甘懒惰。

诅老咒生,无乃不可!既而思之,公非欺我。

辱公之教,奈何弗果!爰卜吉日,乃驾黄骊。

羔羊熏炙,酪酥淋漓。

干糇窨酒,载携载随。

造庐展笑,大放厥词。

昔公早达,久食天禄。

遭际尧廷,而登宪副。

有其志之,非仆所录。

仆识公晚,盖始投荒。

过公信宿,示我周行。

何以图报?祝寿而康。

袁枚《随园诗话》 思辨

袁枚《随园诗话》 思辨

袁枚《随园诗话》思辨袁枚的《随园诗话》是一部重要的诗歌理论著作,其中包含了他对诗歌本质、创作和批评的独到见解。

以下是对袁枚《随园诗话》中思辨内容的简要分析:1.对诗歌本质的探讨: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明确反对将诗歌视为“文以载道”的工具,他认为诗歌的本质是表达人的情感和性灵。

他主张“诗缘情”,认为诗歌应该真实地反映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人的情感和思想。

这种对诗歌本质的理解与当时正统的文学观念有所偏离,但袁枚坚持认为诗歌应该追求真实、自然,而非刻意追求道德教化或政治宣传。

2.对作家创作时应具备的能力的讨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强调了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几种能力。

首先,他提倡要有深厚的学问功底,认为一个优秀的作家应该具备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其次,他强调作家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出诗意的元素,并将其融入作品中。

此外,袁枚也重视作家的创新精神,鼓励作家在创作过程中要敢于尝试新的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

3.对诗歌批评标准的研究: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提出了自己对诗歌批评标准的见解。

他认为,评价一首诗歌的好坏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看诗歌是否具有真情实感,是否能够打动人心;二是要看诗歌的语言是否自然、生动、精炼;三是要看诗歌的构思是否新颖、独特;四是要看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否恰当、是否具有创新精神。

这些标准既体现了袁枚对诗歌艺术的独特理解,也反映了他对传统诗歌文化的尊重和继承。

综上所述,袁枚的《随园诗话》是一部充满思辨精神的诗歌理论著作,其中对诗歌本质、创作和批评的探讨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这部著作不仅反映了袁枚对诗歌艺术的独到见解,也对中国古代诗歌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简论袁枚选诗——读《随园诗话》

简论袁枚选诗——读《随园诗话》

作者: 单锦珩
出版物刊名: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44-49页
主题词: 袁枚;随园诗话;选诗标准;评论;五十年;诗派;中国诗史;兼收并蓄;士大夫;王士祯
摘要: <正> 清代乾隆年间的著名文人袁枚,在诗文、史论、说部诸方面,都有重要的成就。

作为诗人,他九岁开始学习写诗,到了八十高龄,仍然乐此不疲,可谓终生嗜之。

他集创作、评论、采选三任于一身,以出众的才华、中肯的评论、巨大的热情,博得广大群众的爱戴,称之为“诗佛”,颂其境界广大也。

他主“性灵”说,独树一帜,与王士祯的“神韵”说、沈德潜“温柔敦厚”的“格调”说分庭抗礼,成为富有生气的随园诗派领袖凡五十年,在中国诗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随园诗话》十六卷及补遗十卷,近五十七万字,是袁枚毕生辛勤采选、评论诗歌的结晶。

他刻苦读书,到处游历,广收生徒,结交诗友,时时处处注意搜求好诗,那怕是残墙断。

七律·读袁枚《随园诗话》-论坛-红袖添香

七律·读袁枚《随园诗话》-论坛-红袖添香

七律·读袁枚《随园诗话》-论坛-红袖添香近读袁枚《随园诗话》甚是欢喜。

里面观点论断妙,更有被其所选诗句有我许多不知之句,想其阅诗无数鉴赏能力又是超一流,从数万首诗中摘出的句子,的确真是不同凡响。

窃喜自己不必看那么多诗,却得这便宜,嘴都要笑歪的。

读时发现他对名家亦有批评,那些被大众奉若神明的东西,终于也能拉到地上来,不管观点我认同不认同,我喜欢这种感觉。

异样的声音,不正是稀缺的么?他最多记录的还是不知名的人之诗句,并不怎么分析名家诗句与耳熟能详的东西,是非常难得的,也是我喜欢这本书的最大原因。

又想起他在诗话里曾说过郑板桥误听传说他死了而大哭,以足蹋地。

二十年后两人相遇,郑板桥云:“天下虽大,人才屈指不过数人。

”而他赠诗云“闻死误抛千点泪,论才不觉九州宽。

”真是一段叫人会心一笑的佳话呀。

看他所摘诗句想起曹雪芹来,本觉曹雪芹已才高了,红楼梦里的诗句也还不错,但真的跟袁枚比起来,会作若曹公有袁枚之专业,不知红楼梦里的诗句又将好到哪里去之叹呢。

高兴之余敢紧把好诗好句摘抄下来吧。

揽镜人将老,开门草木生。

叶底花开人不见,一双蝴蝶已先知。

临水种花知有意,一枝化作两枝看。

鸿爪春泥迹偶存,三生文字系精魂。

神交岂但同倾盖,知已从来胜感恩。

满地榆钱莫疗贫,垂杨难系转蓬身。

离怀未饮常如醉,客邸无花不算春。

欲语性情思骨肉,偶谈同水悔风尘。

谋生消尽轮蹄铁,输与成都卖卜人。

身非无用贫偏暇,事到难图念转平。

贫犹买笑为身累,老尚多情或寿征。

书因补读随时展,诗为留删尽数抄。

堤远意相随。

山远始为容,江奔地欲随。

到此已穷千里目,谁知才上一层楼。

目中自谓空千古,海外谁知有九州。

秋似美人无碍瘦,山如好友不嫌多。

不待雨来先地湿,并无云处亦天低。

只怜香雪梅千树,不得随身带上船。

长条乱拂春波动,不许佳人照影看。

波虽无恨终归海,人到忘情却省才。

人因福薄才生慧,天与才多恰费心。

凭君眼力知多少,看到红云尽处无?题《风筝》风高欲上不得上,风紧求低不得低。

[清]袁枚《随园诗话》

[清]袁枚《随园诗话》

[清]袁枚《随园诗话》前言本书是清代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

其体制为分条排列,每条或述一评,或记一事,或采一诗(或数诗),乃随笔式。

本书的编撰,旨在倡导性灵说诗论,以反对乾隆诗坛流行的沈德潜格调说与翁方纲以考据为诗的风气。

本书于作者辞官后开始编撰,正编成书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由毕沅等资助付梓。

补遗则写至作者病故为止,成书于嘉庆年间。

本书主要价值在于其所阐述的性灵说诗论。

其涵义是从创作的主观条件出发,强调创作主体必须具备真情、个性、诗才三方面要素。

性灵说的真情论主张:一、真情乃诗人创作的首要条件,所谓“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卷三),“赤子之心”即性灵、真情。

二、真情是诗歌所表现的主要内容,所谓“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卷五)。

三、以真情感人是诗的主要审美功能,所谓“圣人称:‘诗可以兴’,以其最易感人也”(卷十),此论乃针砭沈德潜的“诗教”说。

性灵说的个性论主张:一、诗人须具个性,故称“作诗,不可以无我”,“有人无我,是傀儡也”。

(卷十)“我”即独具的个性。

二、艺术创作须有独创性,既不囿于古人,亦不盲从流俗,“要之,以出新意、去陈言为第一着。

”(卷六)三、反拟古、反格调:“明七子论诗,蔽于古而不知今”(卷三),“专唱宫商大调,易生人厌”(卷四),此说亦批判了明七子的后继者沈德潜。

性灵说的诗才论主张:一、诗人创作须具备特殊才能。

“性灵”的本义即指人灵智的本性,故亦称灵性。

袁枚论诗则有“笔性灵”、“笔性笨”之分。

(见《补遗》卷二)“笔性灵”则有诗才,乃针对翁方纲以考据为诗而发的:“经学渊深,而诗多涩闷,所谓学人之诗,读之令人不欢。

,’(卷四)二、诗人创作时产生灵感现象。

首先,灵感降临时诗人处于艺术思维的高潮,“兴会所至,容易成篇”(卷二)。

其次,灵感持续时间甚短,不易把握,当“兴会已过”,化“千万力气”亦不易再得。

(见卷三)最后,灵感的偶然性与必要性相统一。

书中引唐诗喻之:“尽日觅不得,有时还自来。

随园诗话读后感

随园诗话读后感

随园诗话读后感
《随园诗话》是清代文学家袁枚所著的一部文集,内容涉及文学、历史、哲学、道德等多个领域,其中以文学评论和创作技巧的探讨最为广泛和深入。

读完《随园诗话》,映入眼帘的是袁枚对于文学的极端痴迷和对于文学创作技巧的精湛掌握,这些都使得《随园诗话》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珍品。

《随园诗话》不仅仅是一部文学评论集,更是一部生动的文学创作指南。

袁枚不仅在书中对于文学作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点评,还对于文学创作技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探讨。

他提出了许多创作上的原则和技巧,例如“以淡为贵”、“言之有物”、“开门见山”等等,这些原则和技巧对于后来的文学创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对于文学的探讨之外,袁枚还在《随园诗话》中涉及了历史、哲学和道德等多个领域。

他对于历史的阐述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性;对于哲学和道德的探讨则显得深刻而有思想性。

这些内容都使得《随园诗话》成为了一部多方位全面的读物。

总体来说,读完《随园诗话》让人感觉受益匪浅。

作为一部文学评论集,它具有指导和启迪性;作为一部文学创作指南,它丰富了我们的文学知识;作为一部多方位全面的文集,它让我们对于历史、哲学和道德等诸多领域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因此,《随园诗话》不仅仅是
一部文学经典,更是一部思想启迪之作,值得广大读者细细品味。

袁枚关于随园的诗联

袁枚关于随园的诗联

袁枚关于随园的诗联袁枚的《随园诗话》是一部文学批评著作,其中描写了他的私家花园——随园,而诗联也是随园中的一大景观。

诗联是一种常用于园林中的文学装饰,意境优美,富有诗情画意,袁枚在随园中也为其添了不少美丽的色彩。

下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写一写袁枚关于随园的诗联:一、对随园的咏叹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对随园有着极高的评价,认为随园是“人生一大敬事”,他的诗联也充分表达了他对随园的热爱之情:梅竹藤林晴日好,小桥流水夜来潮。

这句诗联中,梅花、竹子、藤蔓和小桥、流水都是随园中的景观。

袁枚写下这句诗联,既是表达自己对于随园这个福地的醉心之情,也是对随园的吟咏和华美赞誉。

二、对花草树木的描写袁枚的诗联几乎都是用形象生动的文字描绘花草树木的美丽景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四句诗联是:画眉先到竹间来,莺啼犹听柳色催。

蓼茸蒿笋试看尽,蜗牛石径雨踏来。

坐谈笛调复评诗,云雨山河肥羊妻。

这句诗联中的画眉、莺、蓼、蒿、笋、蜗牛、石径,都是随园中最平凡常见的花草树木以及小动物。

袁枚通过这样一种文字形式的描写,以及舒缓、平和的笔调,将一切自然生机呈现出来,让读者真切感受到了自然界的美丽。

三、对自然的咏叹袁枚的诗联多描绘自然景象,而对于自然所呈现出来的鲜明对比更是感悟至深。

在《随园诗话》中袁枚曾说:“诗是画之心语,花是画之色彩。

”这也是他在随园诗联中所遵循的创作思路。

他对阳光、草地、小桥、瀑布、云雨等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咏叹,使得随园这个花园跳脱出静态的状态,成为了一个活生生的存在。

总而言之,袁枚的诗联是对随园的生动描绘,而随园又是一个集诗情画意、自然景色、人文历史于一身的完美景观。

这样的恰如其分的表述,既是对随园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是对自然的敬仰之情,更是对人生的崇高追求。

随园是袁枚精心打造的一座私家花园,其构思和营造,着眼于自然、注重精细、讲究雅致,他用自己的诗词给随园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气息。

随园诗联不仅起到了衬托景色的作用,还深化了园林文化的内涵,展现了人文情怀。

随园诗话读后感

随园诗话读后感

随园诗话读后感《随园诗话》读后感《随园诗话》是清代文学家袁枚的一部诗文批评集。

我在阅读这本书后,深受启发和感动。

通过对这部作品的深入了解,我对于古代诗歌的创作方式、诗人的心境以及文化的传承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首先,在阅读《随园诗话》过程中,我对于古代诗歌创作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随园诗话》以及后来的《文心雕龙》、《诗品述》等文艺批评作品,对于古代文学的形式、内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袁枚通过对众多古代诗歌的分析和评论,揭示了其中的技巧、修辞手法以及艺术特点。

这些深入的批评不仅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古代诗歌的创作过程,也为我今后的写作提供了一些宝贵的启示。

其次,通过《随园诗话》这本书,我得以窥探诗人的心境。

袁枚在书中对于古代诗人的生平、经历以及情感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分析。

这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诗人们的创作背景和内心世界。

从他们的笔触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对于人生、自然以及社会的思考和感慨,这种真挚情感使我深受触动。

通过这些了解,我更加欣赏和珍视古代诗人们留下的珍贵作品,同时也更加敬佩他们的才华和智慧。

最后,阅读《随园诗话》让我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袁枚在书中多次提及了古代文人的学术氛围、诗文交流以及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通过这些描述,我认识到文学是一个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文化华丽绽放的瑰宝。

这种由古至今的文化传承,通过文人们的笔墨传承下来,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并且积极参与其中,将这份璀璨的文化传承下去。

综上所述,阅读《随园诗话》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感悟。

我感受到了古代诗人们的智慧和情感,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古代诗歌的创作方式和技巧。

同时,我明确了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并将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传承和弘扬这份瑰宝。

我相信,《随园诗话》这本书会继续为更多的读者带来启发和感动,并为我们的文学创作开辟新的思路和道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园诗话》 卷一 ) 用事如用兵, 。“ 愈多愈难” 《 随园诗话》 是袁枚的代表作, 此书由 作者自 刻版印行, 己 包 势而不逞也” 《 括《 随园诗话》 随园诗话补遗》 2 卷, 和《 共 6 是袁枚诗歌创作理论 ( 随园诗话》 《 卷五) 。袁枚认为典故的运用就像领军打仗, 士兵 的结晶。袁枚特立独行, 为性灵一派的领袖人物, 而此书也为时 越多越难统筹帷幄, 因此需要选择适宜的典故, 以符合 自己表达
方 面的观 点 : 表现手 法方面诗歌要有所寄托 , 具有一定 的非真 实性 , 不应拘 泥表 面 内容 ; 用典要适 宜, 反对使 用生典僻 典 ; 语言文 字方面, 他 注重炼字, 强调语 言的平 易晓畅 , 通俗上 口; 关于韵律 , 他则认为诗歌应选好韵 , 不用僻韵 , 韵律不应束缚性情 的表现 。 关键词 : 性情 ; 性灵说 ; 表现手法 ; 语言文字 中图分类号 : o . 2 I 7 2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6 1 5 6 (0 0 0 - 0 7 0 17 — 3 5 2 1 】 8 0 5 — 3

表现手法
是要做到有味而无痕。他还将用生典、 僻典比喻为请生客吃饭, 必须先探问其姓名, 这样显得繁琐而令人生厌。对于读者而言亦
( 用典 一)
凡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 事、 地、 物之史实, 或语言文字, 是如此, 以 运用生僻典故容易造成读者欣赏障碍, 使读者难 以理解
为比喻, 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 即称“ 用典” 。诗词中间用 诗的个中韵味, 因此, 袁枚反对用生典僻典 , 从袁枚删除《 过马嵬
(. 1 湘潭大学 文 学与新 闻学院 , 湖南 湘潭 4 10 ;.湖南 民族职业学院 教育系 , 1 152 湖南 岳 阳 4 40 ) 100
摘要: 袁枚论诗标举“ 性灵” 主张诗歌应抒写个人真实的情感, , 强调 个性 、 性灵 的展现 。围绕 这一理论主 张, 提 出了一 系列 艺术技巧 他
吊杨妃》 《 (随园诗话》 卷六) 一诗, 即可看出袁枚的此种态度。 ( 诗的非真实性 二) 苏轼有诗云:作诗必此诗, “ 定知非诗人。袁枚非常赞同这 ” 种观点, 认为作诗不应该只拘泥于诗歌表面, 而应该根据诗中的
陈后主的典故, 借古讽今, 讥讽晚唐统治者 , 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 意 意象去联想、 境、 想象。 如自居易《 长恨歌》 峨嵋山下少人 “
典可以使语言精炼、 内容丰富, 增加表达的生动及含蓄, 收到言简 意赅、 耐人寻味的效果, 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杜牧 《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 , : 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 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全唐诗》 53 。杜牧在此即是运用了 《 卷 2)
历史的深刻思考, 对现实的深切忧思, 感情深沉、 意蕴深邃。
行”谢胱《 , 晚等三山还望京邑 “ 》 澄江静如练” 《 (随园诗话》 卷

随着崇宋诗风的兴起 , 时人多喜“ 以文字为诗, 以才学为诗,
) 。当年唐明皇幸 蜀时 并不 过峨眉, 而谢胱 所任太守的宣城离
以议 论为 , 诗”在诗中 堆砌典故, 以显示其学问的广博。 袁枚并 澄江百 余里, 县城左右也并无江。诗歌本就是经 过加 工的 文学作 不赞 成诗必用典,余每作咏古、 “ 咏物诗, 必将此题之书籍, 无所 品, 是作者自 对事 我 物认识还原的 一种美化描写, 具有自 我主观 不搜; 及诗之成也, 仍不用一典。常言 : 人有典而不用 , 犹之有权 真实意识叙述的特征。它能反应一定的社会现实, 但并不是历史

人 所重, 影响颇大。钱钟书《 谈艺录》 称其:家喻户晓, “ 深人人 的 需要。 否则不合时宜地堆砌典故, 只会使诗歌显得晦涩难明, 心, 已非一时。自来诗话, 无可伦比”[1在《 o19 随园诗话》 袁 造成诗歌意境美的缺失。 8 J 中, 枚没有对艺术技巧作系统论述 , 但如果对全书加以整体观照 , 仍 此外, 袁枚还主张不用生典、 僻典。袁枚认为诗中用典应如 可梳理出袁枚艺术技巧理论的大致主张。 “ 水中著盐 , 但知盐味, 不见盐质” 《 ( 随园诗话》 卷七) 。用典就
诗歌具有非真实性 , 需要有一定的发的生动、 鲜活:余尝谓: “ 一切诗
题天马行空般想象。袁枚认为:然须知作此诗而竞不是此诗, 人, “ 总须字立纸上, 不可字卧纸上, 人活则立, 人死则卧。用笔亦
则尤非诗人矣。 其妙处总之旁见侧出, 取题神, 吸 不是此诗, 然”《 恰是 (随园诗 话补遗 卷五) 所谓“ 》 。 字立纸上”也就是绘声绘 , 此诗”《 (随园诗 卷 。 话》 七) 诗歌缺 乏发散会显得单薄, 但如果发 色、 栩栩如生的意思。文章要写得好 , 语言必须生动形象, 如果都 散过强, 就会导致缺乏主题, 出现仅见句子, 不见诗歌的问题。诗 是干巴巴地只求把意思说清楚 , 岂不令人味同嚼蜡。
第1 O卷 第 8期 21 0 0年 8月
宜 宾 学 院 学 报
Ju n lo bnUnv ri o ra fYii iest y
V0 . O.N 8 11 o Au u t 01 g s ,2 0
袁 枚 艺术 技巧 论
— —
读 《 园诗 话 》 随
孔 菁 菁 , 锦 宇2 孔
收稿 日期 :20 0 9—1 2 2— 2
作者简介 :孔菁菁(9 6 , , 1 8 一) 女 湖南益阳人 ,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 事元 明清研 究IL 宇( 9 0 ) 女 , 孑锦 1 一 , 湖南益 阳人 , 9 本科。
5 8
宜 宾 学 院 学 报
真实如此。
是“ 才短” 的表现。
歌就是要通过用各种手法, 从各种角度将 自己的情感或某一物 ( 文字 二)
体的形态, 委婉曲折地予以表达, 妙处自在那见与不见, 若隐若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