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量子力学基础
大学物理教案:量子力学基础知识
大学物理教案:量子力学基础知识简介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学的重要分支,它描述了微观世界中的粒子行为,并解释了许多奇特的现象。
本教案旨在向大学物理学生介绍量子力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波函数等核心概念。
目标•理解波粒二象性的概念及其实验观测•掌握不确定性原理及其与经典物理的区别•熟悉波函数的表示和应用教学内容1. 波粒二象性•定义:波粒二象性指微观粒子既具有粒子性质又具有波动性质。
•实验观测:通过双缝干涉实验、康普顿散射实验证明波粒二象性。
•特征:粒子表现出波动行为,如干涉和衍射;波动表现出离散行为,如能级和量子跳跃。
2. 不确定性原理•定义:不确定性原理是由海森堡提出的一个基本原理,它指出在某些物理量之间存在固有的不确定关系。
•区别于经典物理:经典物理中,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可以同时被准确测量;而在量子力学中,由于波粒二象性,位置和动量不能同时被准确确定。
•数学表述:∆x * ∆p ≥ h/4π,其中∆x表示位置的不确定性,∆p表示动量的不确定性,h为普朗克常数。
3. 波函数•定义:波函数是描述微观粒子状态及其演化的数学函数。
在薛定谔方程下演化。
•形式:一维情况下可用复数函数表示ψ(x),三维情况下可用复数函数表示ψ(x, y, z)。
•解释与应用:波函数的平方模值|ψ|^2 表征了粒子在空间中存在的概率分布。
波函数可以描述能级、态叠加等现象。
教学方法与活动建议1.通过实验演示双缝干涉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波粒二象性。
2.运用黑板或幻灯片展示不确定性原理的公式推导过程,并举例说明其应用。
3.利用计算机模拟软件绘制波函数的图像,让学生观察不同态的波函数变化。
4.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加深学生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总结通过本教案,学生将能够初步了解量子力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
这些核心概念对于理解量子物理现象以及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以促进他们对量子力学的兴趣和深入理解。
22量子力学基础知识
Pc2 1023
Pc 1020 3108 31012 J 20MeV
E 20MeV
Px 1020 kg m/s
• 什么样的核可以把它束缚住呢? 目前最稳定核的能量(最大的能量) 是 8MeV 这就是说 目前还没有能量是20MeV的核
• 结论:电子不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例 估算一些物理量的量级: 估算 H 原子的轨道半径r;
二、能量与时间的不确定性关系
能量和时间也是一对共轭物理量,有
Et h 2
推导如下: p mv E mc2
m
m0
1v2 / c2
E ( p2c2 m02c4 )1 2 mc 2
E
1 2
(
p2c2
m02c4 )1
22
pc2p
pc2p E
pc2p mc2
p
Et pt xp h 2
Et h 2
设体系处于某能量状态的寿命为 ,
就是体系处于某能量状态的时刻的不确定量。 则该状态能量的不确定程度E(能级自然宽度)为:
E h h / 2 3.31016(eVs)
2t
(s)
假定原子中某一激发态的寿命 ~ 10-8 s 则其能级宽度为:
E ~3.3108eV
三、不确定性关系的应用举例
c2 p2 E 2 E02 Ek2 2Ek E0
得到动量 p Ek2 2Ek E0 / c
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
h
hc
hc
p
Ek2 2Ek E0
e2U 2 2eUmec2
若电子加速后速度远小于光速,则:
p2 Ek eU 2me
h h 1.225 nm
p 2eUme U
设U=150V, 则有:
大学物理:第 22 章 量子力学基础
三、微观粒子波动性的应用
• 1933 年,德国的 E.Ruska 和 Knoll 等人研制成功第 一台电子显微镜。 鲁斯卡:电子物理领域的基础 研究工作,设计出世界上第一 台电子显微镜,1986诺贝尔物 理学奖
• 1982年,IBM的G.Binnig和H.Rohrer研制成功第 一台隧道扫描显微镜(STM)。
1986 诺贝尔物理学奖 宾尼:设计出扫描式 隧道效应显微镜
END
1986 诺贝尔物理学奖 罗雷尔:设计出扫描 式隧道效应显微镜
§22.2 波函数及统计解释
一、波函数
既然粒子具有波动性,应该有描述波动性的函数— —波函数。
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E.Schrö dinger)1925 年提出用波函数Ψ(r, t)描述粒子运动状态。
I
此时电表中应出现最 大的电流。
12.25 2d sin k U
k 1,2,3,
d
若固定 角,改变加速电压,会多次出现电流极大
I
实验结果:
若固定 角,改变加速电压,会多次出现电流极大
2. G.P.汤姆逊实验 1927年英国物理学家G.P.汤姆逊做了电子通过金 多晶薄膜的衍射实验
粒子在空间各点的概率总和应为 l,
Ψ (r , t )Ψ (r , t )dV 1
*
— ( 全空间 )
END
§22.3 不确定性关系
一、位置—动量不确定关系
按照经典波动理论,约束在空间某区域内的波不可 能是单色的——不可能具有唯一的波长。 这一结论对物质波同样正确:被束缚在某区域的粒 子不可能具有确定的动量,即粒子的坐标和动量不 能同时取确定值,存在一个不确定关系。
Bohr:
所有粒子的不确定性是原则的、本性的。
量子力学基础知识_图文
在这种情况下,相邻能级间的距离是非常小的, 我们可以把电子的能级看作是连续的。 当a=10-10m时
在这种情况下,相邻能级间的距离是非常大的, 这时电子能量的量子化就明显的表现出来。
加速电压U=102V 电子准直直径为0向弥散可以忽略,轨道有意义。 宏观现象中
可看成经典粒子,从而可使用轨道概念。
讨论
1) 从量子过渡到经典的物理条件 如粒子的活动线度>> h
如例2所示的电子在示波管中的运动, 这时将电子看做经典粒子。
2) 微观粒子的力学量的不确定性 意味着物理量与其不确定量的数量级相同, 即P与P量级相同,r与r量级相同, 如例1所示的原子中运动的电子。
看到“冬虫夏草”这 个名字,许多人都会感到 奇怪;冬天还是动物,怎 么夏天又变成了植物呢? 自然界的变化,奥妙无穷 ,世界上就有这种一身兼 动物、植物的奇特生物。 冬天的形状完全是虫,夏 天的形状又象是草,所以 取了这么一个形象生动的 名字--冬虫夏草。
§22-4 薛定谔方程
1. 薛定谔方程的引入
例 估算一些物理量的量级: 估算 H 原子的轨道半径r;
H原子最稳定的半径 ——玻尔半径。
解 设H原子半径为r, 则电子活动范围 由不确定关系
假设核静止 按非相对论 ,电子能量为
代入
得
最稳定,即能量最低
得
Å
一张有趣的图片 少女还是老妇? 两种图象不会同 时出现在你的视 觉中。
“冬虫夏草” -
是虫还是草 ?
德布罗意假设:实物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
德布罗意公式
注意
1)若
则
若
则
2)宏观物体的德布罗意波长小到实验难以测 量的程度,因此宏观物体仅表现出粒子性。
第22章量子力学基础
实物粒子的波动性(1)光的波粒二象性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表明了光具有波动性,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散射表明了光具有粒子性。
频率为ν、波长为λ的光波对应的光子的能量为h εν=,动量为hp λ=,光子的质量为h m c c εν==22。
(2)德布罗意物质波假设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从对称思想出发,大胆地设想:不仅光具有粒子和波动两种性质,而且实物粒子也具有这两种性质。
并且假设描述粒子性质的能量E 和动量p 与描述波动性质的频率和波长λ之间的关系与光子一样,具有E mc h ν==2, p m λ=hv =式中m 、v 分别是实物粒子的动质量和速度,上两式都称为德布罗意公式,和实物粒子相联系的波称为物质波或德布罗意波,其波长称为德布罗意波长。
(3)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在经典力学中,所谓“粒子”是指该客体既具有一定的质量和电荷等属性(即物质的“颗粒性”或“原子性”),又具有一定的位置和一条确切的运动轨迹(即客体在每一时刻有一定的位置和速度或动量);而所谓“波动”是指某种实在的物理量的空间分布作周期性的变化,并呈现出干涉和衍射等反映相干叠加性的现象。
显然,在经典概念下,粒子性和波动性是很难统一到一个客体上去的,经典物理中没有波粒二象性。
然而,大量实验表明,不但是电磁波,就是象电子、中子、质子和原子这样的物质粒子,都具有粒子性和波动性这两个方面的性质(衍射图样可证实波动性)。
1. 波函数及其统计解释(1)波函数 1925年,薛定锷提出了描述物质波的波函数。
能量为E 、动量为p 的自由粒子沿x 方向运动时,对应的物质波是单色平面波,波函数为:()()ψ,i Et px x t e ψ--=0 (22-1)如果粒子做三维自由运动,则波函数可表示为:ψ(r ,t)= ψo exp[()i Et p r h π--⋅2] = ψ()exp(Et hi π2-) (22-2) (2)波函数的统计解释 1926年德国物理学家玻恩提出,德布罗意波或薛定谔方程中的波函数并不象经典波那样代表什么实在的物理量的波动,而是刻画粒子在空间的概率分布的概率波),从而赋予了量子概念下的粒子性和波动性以统一明确的含义。
第22章量子力学基础
第22章量⼦⼒学基础第22章量⼦⼒学基础⼀、德布罗意物质波德布罗意认为不仅光具有波粒⼆象性,实物粒⼦也具有波粒⼆象性。
描述实物粒⼦波函数中的、与实物粒⼦的能量E和动量p 的德布罗意关系:戴维孙-⾰末电⼦衍射实验,约恩孙电⼦双缝⼲涉实验都证实了电⼦具有的波动性。
⼆、海森伯不确定关系由于微观粒⼦具有波粒⼆象性,我们就⽆法同时精确地测定微观粒⼦坐标与动量,海森伯提出了如下的不确定关系:1、动量-坐标不确定关系2、时间-能量不确定关系三、波函数微观粒⼦具有波粒⼆象性,它不同于经典的波也不同于经典的粒⼦,要描述微观粒⼦群体随时间的变化,引⼊波函数。
波函数确定后,微观粒⼦的波粒⼆象性就能得到准确的描述。
波函数是微观粒⼦的态函数。
1、波函数的物理意义:某⼀时刻在空间某⼀位置粒⼦出现的⼏率正⽐于该时刻该位置波函数的平⽅,或,即⼏率密度2、波函数的归⼀化条件3、波函数的标准条件,单值有限连续。
四、薛定谔⽅程薛定谔⽅程是量⼦⼒学的基础⽅程,由它可解出粒⼦的波函数1、⾃由粒⼦:,,2、势场中粒⼦:*⾮定态:式中,为哈密顿算符。
定态:五、薛定谔⽅程应⽤实例1、⼀维势箱:⾦属中电⼦、原⼦核中质⼦势能分布的理想化模型。
它的势函数阱内⼀维定态薛定谔⽅程解得满⾜边界条件(标准条件)归⼀化条件的解的波函数能量当n=1时为基态能量,也叫零点能。
相应各量⼦数n的波函数,⼏率密度和能级分布如图:2、⼀维势垒:半导体中p-n结处电⼦和空⽳势能分布的简化模型。
3、隧道效应:粒⼦越过或穿透⾼于其总能量的势垒。
4、原⼦、分⼦运动的量⼦化特征:原⼦振动能量:分⼦转动能⼒:5、电⼦⾓动量:轨道⾓动量:,⾃旋⾓动量:,6、氢原⼦的定态:氢原⼦中电⼦的定态薛定谔⽅程解出来的波函数满⾜有限单值连续的标准条件可得下表中的四个量⼦数。
四个量⼦数表征氢原⼦中电⼦状态的特征,如表所列:⾓量⼦数给定以后,可取磁量⼦数给定以后,可取个值,即……⾃旋量⼦数只取两个值,确定电⼦的⾃旋⾓动量某⼀⽅向上的投影原⼦中不可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具有完全相同的量⼦态,或者说⼀个原⼦中任何两个电⼦不可能具完全相同的四个量⼦数。
量子力学基础
23.03.2020
17
% 1
R°H
1
n12
1 n22
R° 为H 里德堡常数, R°=H 1.09677576×107m-1
莱曼系(Lyman) n1=1 n2 =2,3... 远紫外区 巴尔麦线系(Balmer) n1=2 n2 =3,4... Hα,Hβ,Hγ,
Hδ为可见区,其 余为近紫外区 帕邢系(Paschen) n1=3 n2 =4,5... 近红外区
23.03.2020
10
Ek 0 ν0
23.03.2020
②对于每一种金属电极, 仅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 某一频率时,才有电流 产生,称临阈频率,与 金属性质有关。
③光电效应产生的电子
ν
的初动能随光的频率增 大而增加而与光的强度
无关。
④入射光照射到金属表 面立即有电子逸出,二 者几乎无时间差。
11
根据光波的经典图象,光波的能量与它 的强度(振幅的平方)成正比,而与频率 无关。因此只要有足够的强度,任何频率 的光都能产生光电效应,而电子的动能将 随着光强的增加而增加,与光的频率无关, 这些经典物理学家的推测与实验事实不符。
23.03.2020
电子的波性是和微 粒行为的统计性联
系在一起的。
29
原子和分子中的电子其运动具有波性, 其分布具有几率性。原子和分子的运 动可用波函数描述,而电子出现的几 率密度可用电子云描述。
23.03.2020
30
3.不确定关系(测不准原理)
测不准原理是由微观粒子本质特性决定的。 1927年海森堡( (Heisenberg)提出:一个粒子不能同时具有确定的坐标和动 量(也不能将时间和能量同时确定),它要遵循测不准关系。
第22章量子力学基础知识课件
——测不准关系是微观 粒子波动性的结果。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1932
Werner Karl Heisenberg
b.1901 d.1976 Leipzig University Leipzig, Germany
§22-2 波函数
1.波函数的概念:描述微观粒子波动性的数学表达式。
平面简谐波函数
y Acos 2 (t x / )
y Aei2 (tx/ )
自由粒子波函数
E / h h / p
i ( Et px)
0e
一般波函数: (x, t)
波长短,用于电子显微镜.
2. U 150V 0.9785106U 1
1.225 0.10nm
U
与X射线波长相近,同样采用晶体作光栅实现衍射。
例22.2 计算质量m=0.001kg,速率v=500m ·s-1的 子弹的德布罗意波长。
h h 6.626 1034 m=1.331034m
这说明,电子的波动性并不是很多电子在空间聚集在 一起时相互作用的结果,而是单个电子就具有波动性。 换言之,干涉是电子“自己和自己”的干涉。
底片上出现一个个的点子 电子具有粒子性。 随着电子增多,逐渐形成衍射图样 来源于
“一个电子”所具有的波动性而,不是电子间相
互作用的结果。
Double-Slit Experiment with a machine gun!
§22-1 波粒二象性
一.德布罗意波假设(1924 年 )
de Broglie
整个世纪以来,在辐射理论上, 相对于波动的研究方法,我们过于 忽视了粒子的研究方法;而在实物 理论上,是否发生了相反的错误呢? 是不是我们关于粒子的图象想得太 多,而忽略了波的图象呢?
大学物理第22章量子力学基础知识《唐南》
③电子显微镜 显微镜的分辨率与波长成反比。 显微镜的分辨率与波长成反比。 由于电子的De Broglie波长比可见光 由于电子的De Broglie波长比可见光 小得多,因此, 小得多,因此,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 比光学显微镜高得多。 比光学显微镜高得多。当电子的动能 eV时 量级; Ek~102eV时,λ~1Å量级;Ek~105 量级 eV时 更短。 eV时,λ更短。 1932年 Ruska( 1932年,Ruska(德)制成第一台 电子显微镜(磁聚焦)。目前, )。目前 电子显微镜(磁聚焦)。目前,分辨 0.2nm。 率~0.2nm。 1981年 Binnig( 1981年,Binnig(德)和Rohrer 瑞士)制成扫描隧道显微镜, (瑞士)制成扫描隧道显微镜,分辨 横向~0.1nm;纵向~0.001nm。 率:横向~0.1nm;纵向~0.001nm。 已广泛用于纳米材料、 已广泛用于纳米材料、生命科学和微 电子学等领域。 1986年Nobel奖 电子学等领域。获1986年Nobel奖。
第五篇
近代物理
两束电子动能分别为100eV 200eV, 电子的De Broglie波长 100eV和 波长。 例2:两束电子动能分别为100eV和200eV,求电子的De Broglie波长。 电子的 Broglie波长分别为 波长分别为: 解:电子的De Broglie波长分别为:
重 大 数 理 学 院第五篇来自近代物理波粒二象性
§22.1
重 大 数 理 学 院
由光电效应和Compton散射可知,光具有波粒二象性。1924年 由光电效应和Compton散射可知,光具有波粒二象性。1924年,法国 Compton散射可知 物理学家De Broglie向巴黎大学提交的一篇博士论文中 向巴黎大学提交的一篇博士论文中, 物理学家De Broglie向巴黎大学提交的一篇博士论文中,提出了物质波的 假设。他认为:19世纪以前对光的研究里过分重视波动性而忽略其微粒性 假设。他认为:19世纪以前对光的研究里过分重视波动性而忽略其微粒性 但对实物的研究正好相反,即过分重视粒子性而忽视其波动性。 ,但对实物的研究正好相反,即过分重视粒子性而忽视其波动性。实物粒 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由于在量子领域的杰出贡献, Broglie在1929年 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由于在量子领域的杰出贡献,De Broglie在1929年 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量子波动力学的奠基人。 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量子波动力学的奠基人。 Broglie之前 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 之前, De Broglie之前,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只局限于两种基本的物质 类型:实物和场。前者由原子、电子等粒子构成,光则属于后者。但是, 类型:实物和场。前者由原子、电子等粒子构成,光则属于后者。但是, 许多实验结果出现了难以解释的矛盾。物理学家们相信, 许多实验结果出现了难以解释的矛盾。物理学家们相信,这些表面上的 矛盾,势必有其深刻的根源。 Broglie最早想到了这个问题 最早想到了这个问题, 矛盾,势必有其深刻的根源。De Broglie最早想到了这个问题,并大胆 地设想,人们对于光子的波粒二象性会不会也适用于实物粒子。 地设想,人们对于光子的波粒二象性会不会也适用于实物粒子。如果成 立的话,实物粒子也同样具有波动性。为了证实这一设想,1923年 立的话,实物粒子也同样具有波动性。为了证实这一设想,1923年,德 布罗意提出了电子衍射实验的设想。1924年 布罗意提出了电子衍射实验的设想。1924年,又提出用电子在晶体上作 衍射实验的想法。1927年 戴维孙和革末用实验证实了电子具有波动性 用实验证实了电子具有波动性, 衍射实验的想法。1927年,戴维孙和革末用实验证实了电子具有波动性, 不久,G.P.汤姆孙与戴维孙完成了电子在晶体上的衍射实验 此后, 汤姆孙与戴维孙完成了电子在晶体上的衍射实验。 不久,G.P.汤姆孙与戴维孙完成了电子在晶体上的衍射实验。此后,人 们相继证实了原子、分子、中子等都具有波动性。 们相继证实了原子、分子、中子等都具有波动性。德布罗意的设想最终 ∝ 都得到一一证实。这些实物所具有的波动称为德布罗意波 德布罗意波, 物质波。 都得到一一证实。这些实物所具有的波动称为德布罗意波,即物质波。
第22章 量子力学基础-文档资料
y
o
x b
电子的单缝衍射实验
经过缝后 x 方向动量也不确定
px p sin
海森伯于 1927 年提出不确定原理 对于微观粒子不能同时用确定的位置和确定的 动量来描述 . xpx h yp y h 不确定关系 zpz h h 2 xpx 34 1 . 055 10 Js yp y 或 zpz 存在不确定关系的一对物理量互称共轭物理量。 不确定关系是由微观粒子的固有属性决定的,与 仪器精度和测量方法的缺陷无关。
三、
德布罗意波的实验证明 2. G . P . 汤姆孙电子 衍射实验 ( 1927年 )
电子束透过多晶铝箔的衍射
1. 戴维孙 — 革末电子 衍射实验(1927年)
U
K
电子枪
检测器
U
K
D
P
M
电子束
M
散 射 线
G
双缝衍射图
电子被镍晶体衍射实验
例3: 如两不同质量的粒子,其德布罗意波长相同, 则这两种粒子的 (A)
例4.写出实物粒子德布罗波长与粒子动能 Ek、静止 质量 m0 的关系,并证明: 1/ 2 2 ( 2 m E ) h / ; Ek<<m0c 时, 0 k
Ek m0c 2时,
2 2 E mc m c 解: k 0
hc / Ek。
hc E k 2m 0 c E k
第 22 章 量子力学基础
K
D
P
M
U
22-1
光的干涉和衍射
粒子的波动性
光具有波动性 光具有粒子性
一、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光子的能量、 动量 描述光的 粒子性
高中物理竞赛课件 第二十二章 量子力学实验基础 (共79张)
黑体辐射规律
MBl ( T )
黑 体 的 单 色 辐 出 度
斯特藩-玻耳兹曼定律
s = 5.67×10 W- 8·m ·K - 2 - 4
维恩位移定律
b = 2.898 ×10 m-·3K
0
1
2
3
4
5
6
波长 l
10 - 6m
紫外灾难
但沿用经典物理概念(如经典电磁辐射理论和能量均分定理)去推导一个符合
c
c
l
原子实视为静止,其质量 电子静止质量
故外层电子可视为自由电子 与光子碰撞前近似看成静止
康普顿偏移公式 光子与外层电子发生弹性碰撞时,服从动量守恒和能量
守恒定律。由此推导出波长偏移量表达式:
康普顿偏移公式
电子静止质量
普朗克常量
真空中光速
均为常量
故
为常量,用 表示,称为 康普顿波长
2.43×10 -12 (m) 0.00243 ( nm )
(2)由爱因斯坦方程
查表, 钾的逸出功 A = 2.25 eV,
代入后解得
6.76×10 (m5 ·s ) - 1
由截止电势差概念
及爱因斯坦方程解得
1.3 (V )
康普顿效应概述
用X射线照射一散射体(如石墨)时,X射线发生散射,散射
l 线中除有波长和入射线 相同的成分外,还有波长
象称为康普顿效应。
銫 Cs 4.69 銣 Rb 5.15 钾 K 5.43 钠 Na 5.53 锑 Sb 5.68 钙 Ca 6.55 锌 Zn 8.06 铀 U 8.76
1.94 2.13 2.25 2.29 2.35 2.71 3.34 3.63
铝 Al 硅 Si 铜 Cu 钨W 锗 Ge 硒 Se 银 Ag 铂 Pt
量子力学的基础概念
量子力学的基础概念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粒子行为的物理学理论,它在20世纪初由诸多科学家的努力下逐渐确立。
本文将介绍量子力学的基础概念,包括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波函数和量子态等。
一、波粒二象性量子力学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是波粒二象性。
在经典物理学中,粒子被认为是具有确定位置和确定动量的实体,而量子力学却告诉我们,微观粒子既可以表现出波动性,也可以表现出粒子性。
例如,电子和光子既可以像粒子一样被探测到,也可以像波一样呈现干涉和衍射现象。
二、不确定性原理量子力学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不确定性原理,由海森堡于1927年提出。
不确定性原理告诉我们,在一定程度上,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是不能同时被精确测量的。
换句话说,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粒子的位置来得到它的位置信息,但是这会使得它的动量变得不确定,反之亦然。
三、波函数和量子态在量子力学中,粒子的状态可以用波函数来描述,波函数的平方模值代表了相应位置上找到粒子的概率。
波函数是一个复数函数,它随时间的演化可以用薛定谔方程来描述。
其解析形式取决于粒子所处的势能场。
量子力学还引入了量子态的概念,量子态表示了一个系统的整体性质。
例如,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我们可以用量子态来描述光子的自旋状态。
量子力学允许不同的量子态之间存在叠加态,这在超导量子计算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四、量子力学的数学工具为了处理量子力学的问题,我们需要一些数学工具,其中最重要的是矩阵和算符。
矩阵表示量子力学中的观测量,如位置、动量和自旋。
算符则是一种对波函数进行操作的数学运算符号,例如哈密顿算符可以用来确定系统的能量。
此外,量子力学还涉及到多粒子系统的描述,这时我们需要用到张量积的概念。
通过对多个粒子的波函数进行张量积运算,我们可以描述整个系统的量子态。
总结量子力学的基础概念包括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波函数和量子态等。
这些概念颠覆了经典物理学对粒子行为的理解,揭示了微观世界的奇妙与复杂性。
量子力学的数学工具如矩阵和算符对于解决量子力学问题至关重要。
量子力学基础通用课件
量子力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由普朗克、爱因斯坦、玻尔等科学家的 开创性工作奠定基石。随后,薛定谔、海森堡、狄拉克等科学家进一步完善了 量子力学理论体系。
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基本概念
波函数、量子态、测量、算符等 是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用于描 述微观粒子的状态和性质。
基本原理
叠加原理、测不准原理、量子纠 缠等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反 映了微观世界的奇特性质和规律 。
应用领域
量子计算和量子信息在密码学、 化学模拟、优化问题、机器学习 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05
现代量子力学研究的前沿问题
量子纠缠和量子通信
量子纠缠的研究现状和意义
详细介绍量子纠缠的概念、性质,以及其在量子信息传输、量子 密码学等领域的应用。
基于纠缠态的量子通信协议
如BB84协议、E91协议等,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
应用总结
量子力学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如原子能级与光谱、半导体器件、超导与磁性材料、量子计算与 量子信息等。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学生应能了解这些应用背后的量子力学原理,以及量子力学在解决 实际问题时的优势与局限。
对未来量子力学研究和发展的展望
理论研究展望
随着实验技术的进步,未来量子力学研 究将更加注重高精度、高效率的数值模 拟与解析计算,以解决复杂多体问题、 拓扑物态、量子引力等前沿课题。此外 ,与相对论、宇宙学等其他理论的交叉 研究也将成为热点。
THANKS
感谢观看
对于包含多个电子的原子,需要考虑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自旋等效应。多电子原子的量子力学处理更为复杂, 需要采用近似方法和数值计算等手段进行求解。
04
量子力学的应用和实验验证
量子隧穿效应
量子力学入门
量子力学入门量子力学是一门探究微观世界的分支学科,旨在解释物质的微观性质和微观粒子的行为规律。
它具有深刻的物理意义和广泛的应用价值,是现代物理学的一大支柱。
1. 量子力学的发展历程20世纪初,物理学家开始发现,经典物理无法解释微观粒子的现象。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设,认为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由离散的“量子”组成。
此后,爱因斯坦、玻尔等科学家继续探究量子的奥秘,提出了经典物理无法解释的现象,如量子纠缠、不确定性原理等。
到了20世纪中期,量子力学成为物理学中的主流学科。
量子力学包括波粒二象性、量子叠加态等重要内容,为纳米技术、量子计算等应用领域提供了理论基础。
2. 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量子力学有两个基本原理:波粒二象性和量子叠加态。
波粒二象性:所有物质都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即微观粒子既可以像粒子一样具有质量和位置,也可以像波一样具有波长和频率。
这种特性被称为波粒二象性。
量子叠加态:在某些情况下,有两个或多个微观粒子可以同时处于不同的状态。
这些状态可以相互叠加,即各个状态波函数简单相加,形成一个新的波函数。
例如,电子在原子中的状态就可以用叠加态来描述。
3. 量子力学的应用量子力学的应用非常广泛。
以下是其中几个重要的领域:量子计算机:量子计算利用了量子叠加态和纠缠等性质,可以在理论上解决一些经典计算机难以处理的问题,如质因数分解、搜索问题等。
纳米技术:纳米技术使用了量子力学的原理,可以制造具有新型性质的材料和器件,如纳米管、量子点等。
量子通信:量子通信利用了量子纠缠等性质,可以实现加密通信,更安全可靠。
量子力学在科学技术、医药健康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展现了其重要性和潜力。
4. 量子力学的未解之谜虽然量子力学被广泛应用,但仍存在一些未解之谜。
比如:不确定性原理:不确定性原理指出,对于某个物理量的测量,只能得到其位置或者动量的其中一个值,而不能同时确定两者。
这一原理在微观物理世界中非常重要,但仍没有被完全理解。
第22章量子力学基础教案2007
第22章量⼦⼒学基础教案2007第⼆⼗⼆章量⼦⼒学基础知识1924年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概念。
1926年薛定谔给出物质波的波函数基本动⼒学⽅程—薛定谔⽅程,玻恩对波函数统计解释。
1927年海森堡提出著名的不确定关系。
海森堡、狄拉克、薛定谔各建⽴矩阵⼒学、新⼒学和波动⼒学,形成了完整的量⼦⼒学理论。
---------------------------------------------------------------------------教学要求:* 了解实物粒⼦的波动性及实验,理解物质波的统计意义;* 能⽤德布罗意关系式计算粒⼦的德布罗意波长;* 了解波函数统计意义及其标准化条件和归⼀化条件,会简单计算粒⼦的概率密度及归⼀化常数;* 理解不确定关系并作简单的计算;* 了解薛定谔⽅程及⼀维定态薛定谔⽅程* 了解⼀维⽆限深势阱中粒⼦的波函数求解步骤,学会⽤波函数求概率密度和发现粒⼦的概率。
教学内容:§22-1 波粒⼆象性§22-2 波函数§22-3 不确定关系§22-4 薛定谔⽅程(简略,⼀维定态薛定谔⽅程)§22-5 ⼀维⽆限深势阱中的粒⼦§22-6 势垒隧道效应 *§22-7 谐振⼦ *教学重点:实物粒⼦的波粒⼆象性及其统计意义;概率密度和发现粒⼦的概率计算;实物粒⼦波的统计意义—概率波;波函数的物理意义及不确定关系。
作业22-01)、22-03)、22-05)、22-07)、22-09)、22-11)、22-13)、22-15)、22-17)、22-18)、-------------------------------------------------------------------§22-1 波粒⼆象性1924年,法国德布罗意在博⼠论⽂中提出:“整个世纪以来,在辐射理论⽅⾯,⽐起波动的研究⽅法来,是过于忽略了粒⼦的研究⽅法;那么在实物理论上,是否发⽣了相反的错误,把粒⼦的图象想象得太多,⽽过于忽略了波的图象?”德布罗意根据光与实物的对称性预⾔了实物粒⼦的波的频率和波长。
第22章 量子物理基础
第22章量子物理基础思考题22-1 卢瑟福如何从实验中否定了汤姆孙的原子模型?答:按照汤姆孙的“葡萄干蛋糕”模型,原子中正电荷以均匀的密度分布在整个原子小球中,电子均匀地浸浮在均匀的正电荷中,按照这一模型,α粒子穿过金箔后沿着原来方向或沿着散射角很小(的方向运动.但是实验发现有极少数的α粒子的散射角θ大于90°,甚至有的粒子的散射角接近180°,这一实验结果与汤姆孙的原子模型不相符.为了解释实验结果,卢瑟福提出了一种有核模型:只有原子的质量集中于中心,且带正电荷,才能使极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散射.原子的中心有一带正电的原子核,它集中了几乎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围绕这个核旋转,核的大小与整个原子相比是很小的.22-2 从经典力学看,卢瑟福的原子核型模型遇到了哪些困难?经典力学看来氢原子光谱是线光谱还是连续光谱?答:按照经典电磁学理论,核外电子在库仑力的作用下,作匀速圆周运动时是加速运动,会不断向外辐射电磁波.电磁波的频率等于电子绕核旋转的频率.由于原子不断向外辐射能量,其能量要逐渐减少,电子绕核旋转的频率就会连续变化,原子发光光谱应该是连续光谱.同时,随着能量降低,电子轨道半径会逐渐减少,逐渐接近原子核而最后和核相碰.这样的原子结构是一种不稳定结构.但是,事实上氢原子是稳定的.氢原子发出的线光谱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不是连续光谱.22-3 氢原子的玻尔理论中,势能为负值,它的含义是什么?答:以电子在自由状态时为势能零,束缚态的电子就是负值.其值等于电子脱离束缚称为自由电子所需要的能量,即束缚能.22-4 为什么在玻尔的氢原子理论中,略去了原子内粒子间的万有引力作用?答:原子内的粒子间距离很近,万有引力作用远小于电磁相互作用.22-5 说明玻尔理论的要点是什么?为什么说玻尔理论是半经典半量子的?答:玻尔的氢原子理论在三条假设:(1)定态假设电子在原子中,只能在一些特定的圆轨道上运动而不辐射电磁波,这时原子处于稳定状态(定态),并具有一定的能量,稳定状态的能量是不连续的.(⒉)轨道角动量量子化假设电子以速度υ在半径为r的圆周上绕核运动时,只有电子的角动量L等于h/2π的整数倍的那些轨道才是稳定的,即πυ2h nr m L == (22-2)(⒊)跃迁假设 当原子从高能量的定态跃迁到低能量的定态,即电子从高能量E 2的轨道跃迁到低能量E 1的轨道上时,要发射能量.玻尔理论认为微观粒子遵守经典力学规律,具有一定的运动轨道,因而是半经典的,同时引入的三个假设,引入了量子化条件,能量是量子化的,因而,又是半量子化的.玻尔理论是经典量子力学的开始.22-6 元素的周期排列与价电子数目有什么关系?答:元素的周期排列由价电子在不同的壳层中周期性填充决定的.同一壳层的填充形成一个周期.具有相同价电子数目的元素属于同一族元素,具有相似的性质.22-7 为什么粒子数反转是获得激光的一个重要前提?二能级结构为什么不容易实现粒子数反转?答:一般情况下,处于热平衡状态的物质中,处于低能级的电子数多于处于高能级的电子数,遵守玻耳兹曼分布定律.在温度为T 时,处于E 1和E 2的电子数目之比是kTE E eN N /)(2112--=已知E 2 > E 1,所以N 1 > N 2,即处于低能级上的电子数大于高能级上的电子数,这种分布叫做粒子数的正常分布.此时,光吸收过程较光受激辐射过程占优势,难以产生连续的受激辐射.要实现光放大,必须使高能级上的电子数大于在低能级上的电子数,即N 2 > N 1,这种分布叫粒子数布居反转,简称粒子数反转.粒子数反转是实现受激辐射、得到光放大的必要条件.二能级结构的物质要实现粒子数反转需要很高的泵浦速率,而三能级结构的中间能级是亚稳态,寿命较长,容易在中间能级和基态能级之间实现粒子数反转.22-8 氦氖激光器和红宝石激光器中都利用了激活剂,激活剂的作用是什么?答:产生激光的物质直接接收能量的效率率很低,激活剂的接收泵浦能量的效率很高,其激发态能级与产生激光的物质的激发态能级接近,很容易将能量通过碰撞转移到工作物质,提高了泵浦效率,容易实现粒子数反转.22-9 谐振腔的主要作用有哪些?没有谐振腔能否实现激光输出?答:光学谐振腔的作用有三个.第一,能产生和维持光振荡.第二,使激光的方向性很好.第三,谐振腔使激光的单色性好因此谐振腔起到选频作用.没有谐振腔,无法实现激光输出.22-10 如果一个粒子的速率增大了,它的德布罗意波长是增加还是减小?为什么? 答:减小.由公式hE =ν ,ph =λ 可得出这一结论.22-11 日常生活中,为什么察觉不到粒子的波动性和电磁辐射的粒子性呢?答:物质粒子在经典物理中被看作经典粒子而略去其波动性,是由于h 是一个很小的量,实物粒子的波长很小,在一般宏观条件下,波动性不会表现出来,电磁辐射波长很长,一般条件下不会表现出粒子性.22-12 什么是不确定关系?为什么说不确定关系指出了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 答:在微观粒子中,由于波粒两重性,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不能同时完全确定.粒子位置和动量的涨落Δx 和Δp ,满足以下不确定关系 π2h p x ≥∆⋅∆不确定关系中出现的h 表明了经典力学的使用范围,但物质的尺度可以与h 比拟时,物体的波动性体现出来,当尺度远大于h 时,波动性不明显,完全可以用经典力学方法解决.22-13 经典力学认为,如果已知粒子在某一时刻的位置和速度,就可以预言粒子未来的运动状态,在量子力学看来是否可能?试解释.答:量子力学用波函数描述粒子的运动,波函数是概率函数,只能得到粒子出现的概率.同时由于不确定关系,无法同时准确得到位置和速度.22-14 如果电子与质子具有相同的动能,那么谁的德布罗意波长短? 答: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更短.由ph =λ,相同动能时,质子的动量远小于电子,所以其波长比电子波长更长些.22-15 在一维无限深势阱中,如减少势阱宽度,其能级将怎样变化?如增加势阱宽度,其能级又如何变化?答:由能级公式2222π1,2,3,2n E n m a== ,减少势阱宽度a , 能级间距增加,增加势阱宽度a , 则能级间距减少.22-16 实物粒子的德布罗意波与电磁波、机械波有什么不同,试说明之.答:德布罗意提出的物质波,并不代表实在的物理量的波动,只不过是粒子在空间分布的概率波,波函数在空间中某一点的强度和在该点找到粒子的概率成比例.22-17实物粒子的波动性最先是由哪个实验证明的?答:1927年,戴维孙和革末以及G .P .汤姆孙做的电子衍射实验证明了德布罗意假设的正确性.22-18微观粒子波动性用什么来描述?其随时间变化遵守什么方程? 答:用波函数描述,其随时间变化遵守薛定谔方程.习题22-1 关于不确定关系,有以下几种理解: ⑴ 粒子的动量不可能确定,但坐标可以被确定; ⑵ 粒子的坐标不可能被确定,但动量可以被确定; ⑶ 粒子的动量和坐标不可能同时被确定;⑷ 不确定关系不仅适用于电子和光子,也适用于其它粒子, 其中正确的有 ( ). 解:3、422-2 已知粒子在一维矩形无限深势阱中运动,其波函数为3π()(0)Ψx xx a a =≤≤那么,该粒子在6/a x =处出现的概率密度是多少?解:x a ax π3sin2)(22=ψ.6/a x =时,概率密度是aa a aa263sin2)6(22==ψπ22-3 在玻尔氢原子理论中,当电子由量子数n i = 5的轨道跃迁到n j = 2的轨道上时,对外辐射光的波长是多少?若将该电子从n j = 2的轨道跃迁到游离状态,外界需要提供多少能量?解:ev nnE E n 2216.13-==从n i = 5的轨道跃迁到n j = 2的轨道上时辐射光子的频率191000.5-⨯=-=j i E E h ν ,m hvhc 71098.3-⨯==λ将该电子从n j = 2的轨道跃迁到游离状态,外界需要提供能量 ev E E 4.32212==22-4 已知α粒子的静质量为6.68×10-27kg ,求速率为5 000 km/s 的α粒子的德布罗意波长.解:m E ch v c 1226273481038.2)105(1068.65.01063.6103---⨯=⨯⨯⨯⨯⨯⨯⨯===λ22-5 电子位置的不确定量为5.0×10-2nm ,其速率的不确定量是多少? 解:由π2h p x ≥∆⋅∆得 )/(1032.2105.0101.921063.62911-3134s m xm h⨯=⨯⨯⨯⨯⨯=∆≥∆--ππυ22-6 一质量为40g 的子弹以1.0×103m/s 的速率飞行,求其德布罗意波长.若测量子弹位置的不确定量为0.10mm ,求其速率的不确定量.解: )/(106.2101.010421063.62294-234s m xm h ---⨯=⨯⨯⨯⨯⨯=∆≥∆ππυ22-7 有一电子在宽为0.2nm 的一维无限深的方势阱中,计算电子在最低能级的能量.当电子处于第一激发态时,在势阱何处出现的概率最小,其值是多少?解:求解薛定谔方程可得 ,3,2,122222==n man E π最低能级的能量:)(105.1)102.0(101.98)1063.6(2182930234222J maE ----⨯=⨯⨯⨯⨯⨯==π波函数为⎪⎩⎪⎨⎧=ψ<<≥≤)0(sin 2)0(0)(a x xa n a a x x x π或第一激发态是:⎪⎩⎪⎨⎧=ψ<<≥≤)0(2sin 2)0(0)(a x xa a a x x x π或在势阱外出现的概率为0,在势阱内,出现的概率为x aax π2sin2)(22=ψ06sin633cos3sin22)(22==⨯⨯⨯=ψx aaax ax aadx x d πππππ3,2,1,6==n an x π即在势阱内18,3,2,1,6 ==n a nx π处出现的概率为022-8 一个电子被限制在宽度为1.0×10-10m 的一维无限深势阱中运动,要使电子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需给它多少能量?在基态时,电子处于x 1 = 0.090×10-10 m 与x 2 = 0.110×10-10 m 之间的概率为多少?在第一激发态时,电子处于x 1 = 0与x 2 = 0.25×10-10 m 之间的概率为多少?解:,3,2,122222==n man E π从基态到第一激发态:)(108.1231722212J maE E E -⨯==-=∆ π基态时,电子处于x 1 = 0.090×10-10 m 与x 2 = 0.110×10-10 m 之间的概率为%5.6013.0007.002.0)36.0sin 4.0(sin 41)100.090100.100(1)4sin212(212sin2)(10-10-100.100100.0902100.100100.0902100.100100.090-1010--1010--1010-==-≈--⨯-⨯=-==ψ⨯⨯⨯⨯⨯⨯⎰⎰πππππππax ax axdx aadx x第一激发态时,电子处于x 1 = 0与x 2 = 0.25×10-10 m 之间的概率为%2525.0)0sin 2(sin 21100.251)8sin214(414sin2)(10-100.2502100.2502100.250-10-10-1010-=≈--⨯=-==ψ⨯⨯⨯⎰⎰ππππππax ax axdx aadx x22-9 当电子在150V 电压下加速时,求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 解:EmEhmEh p h 150222====λ=0.1(nm )22-10 能量为15eV 的光子,被氢原子中处于第一玻尔轨道的电子所吸收而形成一光电子,求:⑴ 当此光电子远离质子时的速度为多大?⑵ 它的德布罗意波长是多少?解:eV eV eV E E 4.1)156.13(151=+-=+=)/(1002.7101.9106.14.12263119s m mE ⨯=⨯⨯⨯⨯==--υ德布罗意波长是: )(04.14.1150150222nm EmEhmEh ph ======λ22-11一束带电粒子经206V 的电势差加速后,测得其德布罗意波长为0.2nm ,已知带电粒子所带的电量与电子电量相等,求这粒子的质量. 解:mEhmEh p h 222===λ ,kg E hm 31221067.12-⨯==λ。
量子力学入门
量子力学入门量子力学是一门研究微观世界的物理学科,它描述了微观粒子的行为和性质。
本文将带领您进入量子力学的奇妙世界,介绍其基本原理和应用。
1. 历史回顾量子力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曾有许多科学家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包括普朗克、爱因斯坦、玻尔等人。
他们的研究揭示了微观粒子行为的非经典性质,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波粒二象性量子力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是波粒二象性。
根据波动理论,微观粒子具有波动性质,可以表现为波动的形式;同时,它们也具备粒子性质,可以作为离散的点粒子进行计算和描述。
这一概念对于理解微观世界的奇异现象具有重要意义,如光的干涉和电子的双缝实验。
3. 不确定性原理不确定性原理是量子力学的另一个重要基石,由海森堡提出。
简而言之,不确定性原理认为,在某些测量中,我们无法同时准确地确定一粒子的位置和动量,精确的测量必然会对另一项属性产生不确定度。
这个原理颠覆了经典物理学中可确定性的概念,引发了对微观世界的新认识。
4. 薛定谔方程薛定谔方程是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之一,表征了量子系统的时间演化。
它描述了粒子的波函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从而使我们能够预测和计算微观粒子的性质和行为。
薛定谔方程的解对于解释原子、分子和凝聚态物质等的结构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5. 量子纠缠量子纠缠是量子力学的一项重要现象,涉及两个或更多微观粒子之间的关联性。
当两个粒子发生纠缠后,它们的状态将无法独立地描述,即使它们被远离彼此。
量子纠缠在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为未来的科技发展带来了巨大潜力。
6. 应用领域量子力学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原子、分子和凝聚态物质领域,量子力学为我们揭示了物质的微观结构和性质;在量子信息科学中,量子力学为我们提供了更安全的通信和更强大的计算能力;在核物理学和高能物理学中,量子力学帮助我们研究更深层次的物质构成和相互作用。
7. 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对量子力学认识的深入,人们对于量子力学的应用前景充满期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物粒子的波动性(1)光的波粒二象性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表明了光具有波动性,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散射表明了光具有粒子性。
频率为ν、波长为λ的光波对应的光子的能量为h εν=,动量为hp λ=,光子的质量为h m c c εν==22。
(2)德布罗意物质波假设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从对称思想出发,大胆地设想:不仅光具有粒子和波动两种性质,而且实物粒子也具有这两种性质。
并且假设描述粒子性质的能量E 和动量p 与描述波动性质的频率和波长λ之间的关系与光子一样,具有E mc h ν==2, p m λ=hv =式中m 、v 分别是实物粒子的动质量和速度,上两式都称为德布罗意公式,和实物粒子相联系的波称为物质波或德布罗意波,其波长称为德布罗意波长。
(3)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在经典力学中,所谓“粒子”是指该客体既具有一定的质量和电荷等属性(即物质的“颗粒性”或“原子性”),又具有一定的位置和一条确切的运动轨迹(即客体在每一时刻有一定的位置和速度或动量);而所谓“波动”是指某种实在的物理量的空间分布作周期性的变化,并呈现出干涉和衍射等反映相干叠加性的现象。
显然,在经典概念下,粒子性和波动性是很难统一到一个客体上去的,经典物理中没有波粒二象性。
然而,大量实验表明,不但是电磁波,就是象电子、中子、质子和原子这样的物质粒子,都具有粒子性和波动性这两个方面的性质(衍射图样可证实波动性)。
1. 波函数及其统计解释(1)波函数 1925年,薛定锷提出了描述物质波的波函数。
能量为E 、动量为p 的自由粒子沿x 方向运动时,对应的物质波是单色平面波,波函数为:()()ψ,iEt px x t eψ--= 0(22-1)如果粒子做三维自由运动,则波函数可表示为:ψ(r ,t )= ψo exp[()i Et p r h π--⋅2 ] = ψ(r )exp (Et hi π2-) (22-2) (2)波函数的统计解释 1926年德国物理学家玻恩提出,德布罗意波或薛定谔方程中的波函数并不象经典波那样代表什么实在的物理量的波动,而是刻画粒子在空间的概率分布的概率波),从而赋予了量子概念下的粒子性和波动性以统一明确的含义。
○1波函数(),r t ψ本身没有直接的物理意义。
○2对于中心点的坐标为(x ,y ,z )的小体积元d V =dxdydz ,粒子处于该小体积元内的概率dP=∣ψ(x ,y ,z )∣2d V ,∣ψ(x ,y ,z )∣2称为概率密度。
○3波函数满足归一化条件:(),r t dV ψΩ=⎰21 。
对于概率分布来说,重要的是相对概率分布。
如果C 是常数(可以是复数),则波函数ψ( r )与波函数C ψ(r )所描述的相对概率分布是完全相同的,因为在空间任意两点 r 1和r 2处,总有 C r C r r r ψψψψ()()()()12221222=。
这就是说,ψ( r )与C ψ(r )所描写的是同一个概率波,波函数有一个因子的不确定性。
在这一点上,概率波与经典波有着本质的差别。
一个经典波的振幅不同,波的能量也不同,代表完全不同的波动状态。
因此,经典波根本谈不上归一化,而概率波却可以归一化。
○4波函数的标准条件:单值、有限、连续。
不符合标准条件的波函数没有物理意义。
玻恩提出的波函数的概率诠释,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2. 不确定性关系由于运动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在任意时刻粒子的位置和动量都有一个不确定的量。
1927年海森伯给出如下不确定关系:位置动量不确定关系:,x y z x p y p z p ⎛⎫∆∆≥∆∆≥∆∆≥ ⎪⎝⎭222 (22-3) 能量时间不确定关系:E t ∆∆≥2(22-4) 对不确定关系的说明:(1) 此关系完全来自物质的二象性,由物质的本性所决定,与实验技术或仪器的精度无关。
(2) 不确定原理对任何物体都成立。
4.薛定锷方程(非相对论情况)对于质量为m 、动量为p 、能量为E 的自由粒子,在非相对论情况下有关系E=p 2 / 2m ,其自由粒子的薛定谔方程ih t 2π∂∂ψ( r ,t )= -h m 2228π∇ψ( r ,t )如果粒子在势场U (r )中运动,则薛定谔方程为ih t 2π∂∂ψ( r ,t )= [-2228∇mh π+U ( r )]ψ( r ,t ) (22-5) 如果势能U (r )不显含时间t ,机械能守恒,用分离变量法可求得定态薛定谔方程[-h m2228π∇+ U ( r )]ψ( r )= E ψ(r ) (22-6)ψ(r )称为定态波函数,该波函数所描写的量子态称为定态。
如果粒子在一维空间运动,可得一维定态薛定谔方程0)()]([8)(2222=-+x x U E hmdx x d ψπψ (22-7) 5.一维定态薛定谔方程的应用用定态薛定谔方程处理一维问题,可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体现量子体系的许多特征。
⑴ 一维无限深势阱:粒子势能:0 < x < a 区域U (x )= 0;x ≤ 0和x ≥ a 区域,U (x )= ∞。
可以得到体系能量量子化的能级公式(本征值)和波函数表达式(本征函数),粒子具有最低能级不为零的零点能。
⑵ 线性谐振子:粒子在势能为U (x )=12m ω2x 2的一维空间中运动。
得到体系能量量子化的能级公式。
线性谐振子的基态能量(零点能)也不为零的。
它还给出一些与经典力学完全不同的量子效应。
⑶ 方势垒:能量为E 的粒子沿x 轴正方向射向方势垒U (x ),在0 ≤ x ≤ a 区域势能U (x )=U o ;在x < 0和x > a 区域势能U (x )= 0。
讨论一个粒子被势垒散射到各个方向去的概率。
散射中粒子的能量可以取任意值,组成连续谱。
解薛定谔方程可以得到一种奇特的结果:粒子能穿透比动能更高的势垒,称为隧道效应。
1982年,宾尼和罗雷尔等人利用电子的隧道效应,研制成功了扫描隧道显微镜(STM )。
使人类第一次能够实时地观测单个原子在物质表面上的排列状态以及与表面电子行为有关的性质,这在表面科学、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中有着重大的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6.量子力学处理氢原子问题简介假定氢原子核是固定的,讨论电子在原子核库仑场U (r )= - e /(4πεo r )中运动,这属于有心力场问题(严格地说,核是运动的,实际是个两体问题)。
在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中,有心力场问题都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此类问题的处理中,角动量守恒定律起了重要的作用。
(1)氢原子的薛定谔方程使用球坐标系讨论较为方便。
设波函数ψ(r ,θ,ϕ)= R (r )Θ(θ)Φ(ϕ),使用分离变量法求解,可得三个独立变量的方程如下-=1222ΦΦd d m ϕ (22-8) 12412222R d dr r dR dr mr E e r o ()()()++=+ πε (22-9) m d d d d 2211sin sin (sin )()θθθθθ-=+ΘΘ(22-10)(2)四个量子数求解上述三个方程,考虑波函数单值、有限、连续的条件,可得以下几个重要结果。
○1氢原子能量E 的量子化和主量子数n 解方程(22-9),要求波函数连续,可得到氢原子量子化的能级公式E n = -182422nme ho ()ε= E 1 / n 2 (22-11)式中n=1,2,3…,n 称为主量子数,E 1= -13.6 eV 。
这一结果与玻尔用半经典理论所得完全一致,n = 1时氢原子处于基态,n > 1时处于激发态。
○2电子轨道角动量L 的量子化和轨道角量子数 解方程(22-9)、(22-10),要求波函数有限,可得到电子轨道角动量L 的量子化条件L = h /(2π) ()+1=()+1 , = 0,1,2…n -1 (22-12)称为轨道角量子数,取值受到主量子数n 的限制,给定n , 只能取0,1,2…n -1等n 个值。
与能量一样,氢原子中电子的轨道角动量也是量子化的,不能取任意值。
根据薛定谔方程解出的氢原子轨道角动量量子化条件与玻尔理论的量子化条件区别:薛定谔方程解出的轨道角动量量子化条件为L=)1(+ ,( =0,1,2,3…n -1),轨道角动量的最小值可以为零;根据玻尔氢原子理论,轨道角动量量子化条件为L=n , = 1,2,3…,轨道角动量的最小值不为零,而是 。
实际结果证明薛定谔方程解出的氢原子轨道角动量量子化条件正确。
○3轨道角动量空间取向L z 的量子化和轨道磁量子数m 解方程(22-8),要求波函数单值,可得电子轨道角动量L 的空间取向L z 的量子化条件L z == m , (22-13)m = 0,± 1,±2…± 。
m 称为轨道磁量子数,它的取值受到角量子数 的限制,对于给定的 , 只能取0,± 1,±2…± 等2 + 1个值。
作圆周运动的带电粒子会产生一个磁矩m ,而磁矩m是与粒子的轨道角动量 L 成正比的,如果L 是量子化的,那么磁矩也将是量子化的。
将原子放在外磁场中,我们观察到了这种量子化的效应。
原子在沿z 方向的外加均匀强磁场的作用下,能级分裂,出现原子中电子轨道角动量L 沿外磁场方向上的分量L z 的量子化现象,称为轨道角动量的空间量子化。
○4电子自旋角动量S 的量子化和自旋磁量子数m s 与经典粒子对比,电子除了绕核的公转之外,还应该存在绕自身轴转动的自旋运动。
在历史上,自旋这个概念是由解释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而来的。
许多光谱线看上去是一条,但在更精密的实验之下却是离得很近的两条或多条。
1922年,美国物理学家施特恩与盖拉赫让穿过一行裂缝的中性银原子束通过非均匀磁场,并射到一块照相底板上。
实验发现,原先不存在非均匀磁场时,在底板上产生的一条缝形细线,现在分裂成两条长的、明晰的踪迹。
人们知道,银原子中的电子轨道角动量为零,那么由什么引起这种粒子束的分裂呢?荷兰莱顿大学的两位研究生乌伦贝克和古德斯密特认为电子不是点电荷,除了轨道角动量之外,还应有绕它本身的对称轴旋转的自旋角动量。
银原子束的二重分裂是因为电子自旋在外磁场方向有两个不同的投影值,一个向上,一个向下,它们在非均匀磁场中所受的力也是相反的,故分裂成两束。
电子自旋概念是在薛定谔量子理论之前提出的,后来被量子力学包括进去。
电子自旋角动量S 的大小是量子化的,而且只能取一个值S = h /(2π))1(+s s =)1(+s s (22-14)s 称为自旋量子数,只能取一个值s =1。
即电子自旋角动量S 的大小为S = 34。
我们常把这一结果表达为:电子的自旋为12。
电子自旋角动量S在外磁场方向(z方向)上的投影S z也是量子化的,只能取两个值:S z =m s ,(22-15)m s =±12称为自旋磁量子数,不管别的量子数取什么值,自旋磁量子数m s所能取的可能值不是-12就是+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