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历史-高二历史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1 精品
高中历史《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案
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张。
结合当时时代特征,把握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脉络;并在此基础上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过程与方法:以人物为中心,选取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相关史料,适当补充相关史实,引导学生探寻他们之所以成为思想巨人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理解他们的思想观点;进而认识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提倡个性”、“批判专制”等主张的思想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既继承了前代优良传统,又对正统理学作出批判,并有所创新,使儒学思想更趋务实,更靠近国计民生,是儒学的新发展,开创了具有新颖的哲学观点、政治见解和爱国、批判精神的进步思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关注民生、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明清之际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难点: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主要特点及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教学用具电子白板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导入。
教师展示主题一:第一篇:烂熟中承古萌新设问:为什么明清之际一度出现了思想的活跃局面呢?概括:在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文化领域,旧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与新的先进的价值理念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激烈的冲击和碰撞。
(设计意图:回顾必修Ⅰ专题一“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和必修Ⅱ专题一“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的内容,联系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和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阻碍,以探究明清之际思想活跃局面的由来。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明末清初出现思想活跃局面的时代背景。
)第二篇:求索上别开生面(设计意图:利用王夫之的原话作为主题,用此来体现儒学在继承中发展,进而突破本课的难点。
)(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教师活动:教师介绍李贽的生平及独特个性,包括图片、生平、代表作或名言名句及主张:1.李贽的生平、性格:明朝后期,离经叛道2.代表作:《焚书》《藏书》3. 反正统思想主张:①否定儒学正统的权威性②认为“理”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③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并感悟。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专题一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评价: 根据他们所处的历史时代,两种主张都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都是正确的。不同是前者处于封建制度的兴起、确立时期。…..后 者是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
(2)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顾炎武
(1613—1682年)
四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Ⅲ
厦门三中 薛明石羡
请结合明末清初时代特征,运用历 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从经济因 素、阶级基础、思想因素、政治因 素等方面概括和归纳明末清初思想 活跃局面形成的背景有哪些?
四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一.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出现的背景
①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根本原因) ②阶级:工商业者阶层日益壮大 ③思想: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压抑摧残人性 ④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 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 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 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又 称经世致用之学。其特点是以史为鉴,学 术研究和现实结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 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 会改革。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 自公卿大夫 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 各治其事。 ——顾炎武《日知录》 根据材料结合课本知识,说说顾炎武的观点。
王夫之思想主张
(1)政治思想: 循天下之公,抨击“孤秦陋宋”, 揭露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做法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 抑非一姓之私也。” “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 者,私已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 之大公哉!”
高中历史三1.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学素材)
1·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学素材)【导入新课】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
那时,资本主义芽已经产生并且在封建专制层层重压下,不断缓慢地发展。
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产生,如同世界各国的规律一样,首先在思想界被敏感地反映出来。
于是,在明清时期思想界里出现了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
他们批判地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探究】材料一“夫私者,人之心也。
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如服田者,私有秋之获,而后治田必力;居家者私积仓之获,而后治家必力;为学者,私进取之获,而后举业之治也必力……此自然之理,必至之符,非可以架空而臆说也.”材料二“万世成宪,大半非圣人之言,并非万世之至论。
”问题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李贽怎样的思想?【答案】材料一认为人皆有私,追求物质利益是“自然之性”,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
材料二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鞭挞程朱理学,反对绝对权威。
探究1李贽提出“更不言一,亦不言理";顾炎武呼吁“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黄宗羲则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请就此概括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主要内容,并分析上述言论反映的时代特点和对后世产生的影响.答案(1)主要内容:批判程朱理学死读经书、重农抑商、君主专制(或回答:倡导个性自由,经世致用,工商皆本,民主思想)。
(2)时代特点: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君主专制日益腐败。
影响:启迪近代民主革命。
认识:一定时期的思想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
探究2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那样波澜壮参考答案(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3)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材料:“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 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 “一姓之 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材料:“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 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 大公哉!
(1)批判“孤秦陋宋”,揭露了历代帝王把天 下当作私产,须循天下之公(批判君主专制)
经济正统观念:重农抑商
思想正统观念:儒学正统(宋明理学) 社会稳定;民族融合; 国家统一;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一、明清儒学活跃的背景: 明朝中后期:李贽 一、活跃表现 明末清初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唐甄 三、明清之际民主思想的影响
一、明清儒学活跃的背景: 1、政治: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4、思想:理学日益僵化,八股取士,阻 碍思想更新
“八股文” 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使得儒家的学说完 全成为求取利禄的敲门砖。朱熹等人的学说核心“忠 君”,科举完全成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这在使 读书人思想僵化的同时,也把科举考试制度本身引向绝 路。
5、外部:西方文化传入(西学东渐)
西学东渐: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 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使中国的少数士大夫开始认识到西方学 问之中有其优于中国之处,但这并未造成中国人对于中西学的基 本高下看法有所改变。
(1)“众治”来取代“独治”,反对君主专制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 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 其君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 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日知录》 (2)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 “亡国”: 改朝换代,统治者政权的变更。 “亡天下”: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 民族的命运。
1.思想主张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2.王夫之的思想
(1)对先秦至清初的文化遗产予以批判总结
(2)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深刻揭露 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作法
(3)哲学思想:发挥了古代“气一元论”的唯物论 思想,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 史观(唯物主义思想家)
(五) 唐甄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认为“理”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材料三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
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
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 》
材料四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 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焚书 》
(3)把希望寄托于明君,为君之道和治国之道没 有跳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四、明末清初思想的特点
1.反教条 2.反封建反专制 3.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4.体现时代特色和时代要求(资本主义萌芽)
从明末清初的思想家身上,我 们能体会哪些精神?
五、认识与评价
明清之际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之后, 又一次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天崩地解”的社会大 变革,明覆亡的惨痛事实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社会因素 产生,如同世界各国的规律一样,文化学术界首先掀 起了一场推陈出新的思想浪潮和文化大繁荣,传统儒 学的地位发生动摇,思想遭到质疑。如:李贽、黄宗 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甄等思想家批判地继承了传 统的儒学思想,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也 对近代启蒙思想的、产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76岁时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之罪下狱,在狱中自杀身亡。 其著作多次遭禁毁,但仍流传于世。
材料一 不可止以妇人之见为见短也。故谓人有 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 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乎? ------《焚书》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1.“黄宗羲是明代最后岁月里士大夫中走得最远的人。
……代表了宋明之世知识分子批评精神的最后一阵隆隆潮音”。
黄宗羲的“走得最远”指的是()A.喊出了“工商皆本”的市民心声B. 代表了知识分子批评君权的极端C.实现了唯心到唯物的思想转换D. 提升了反礼教非儒学的理论水平2.在清代,华北农村将儒、释、道统称为“大教”,而在黑龙江的某些庙宇中“塑三教像,如来居中,左老聃,右孔子,而以匠作医卜杂技之祖配,榜曰三教祖师。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古代中国()A. 儒、释、道“三教”已经高度融合B. 农民对各种宗教的认识比较混乱C. 下层民众的信仰具有强烈的功利性D. 宗教传播深刻影响民众日常生活3.“民”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一直关注的重要问题。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提出了“顺民”(顺应百姓的欲求)、“安民”(百姓安心生产生活)、“养民”的思想主张。
王夫之(1619~1692)说“君以民为基,无民而君不立”。
这反映了()A.明末清初古代民本思想进一步发展B.明末清初思想家提出了人民主权的思想C.明清新经济现象奠定新思想的基础D.明清时期西方启蒙思想传入中国的影响4.晚清不少课本以“二十四孝”故事作为教学素材,民国之后逐渐减少,那些愚忠愚孝之举不再成为儿童效仿的榜样,无条件服从不再成为儿童应具备的品质。
这主要是因为()A.理学开始遭到批判 B.中国近代教育起步C.民权和人权意识增强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5.作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先后出现了下列具有代表性的主张①“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孟子)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朱熹)④“为天下之大害也,君而已矣”(黄宗羲)这一发展进程实质上反映了()A.仁政思想得到发展B.君主专制逐渐加强C.社会矛盾走向缓和D.思想体系日趋完善6.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
高考历史(必修三专题一)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必修三专题一: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一、选择题1.(2011年11月北京西城区期中33题)明清时期的思想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
下列观点出自顾炎武的是A.“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B.“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尔矣!”D.“无其器则无其道”“非器则道无所寓”2.(2011年9月厦门双十中学月考32题)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 B.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C.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 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3.(2011年10月陕师大附中月考5题)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
……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宗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
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这段论述表明顾炎武()A.痛恨孔孟学说清谈误国 B.正确指出了明朝灭亡的根源C.认为佛学不能经世致用 D. 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4.(2011年11月广东六校联考5题)“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
”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①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③新航路开辟后的西学东渐④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2011年11月沂源县期中23题)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提倡以史为鉴,将学术研究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由此而形成的思想是:A.经世致用B.工商皆本C.民主科学D.重农抑商6.(2011年12月衡阳市六校联考22题)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
……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
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
高二历史教案:《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学设计
高二历史教案:《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结合当时的时代特征,把握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脉络。
2.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材料从不同角度探究问题。
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教学难点:结合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明清之际儒学发展的特征及其主要原因。
教学过程一、填空儒家思想的演进历程及其原因时代发展状况原因春秋战国秦西汉宋明明清二、讨论记忆中的明清时期三、列举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主要观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四、视角探究视角一:从中国历史的发展看明清——落日的辉煌阅读材料:材料一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达到极致。
康熙时,全世界超出50万人口的大城市有10个,中国占6个:北京、扬州、苏州、南京、杭州、广州。
到乾隆末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第一位,人口占世界1/3,对外贸易长期出超。
在此期间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被誉为“康乾盛世”。
材料二“ 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天下之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三德国的莱布尼茨认为,“欧洲较之中国优越之处,在思维和思辩的科学……但一转到实践哲学,即生活、伦理、政治实践,欧洲人便难以和中国人相抗衡”。
结合明清时期的历史特征,联系材料及相关史实,探讨明清时期的“辉煌”体现在哪些方面?视角二: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明清——奇异的悲歌五、巩固练习1、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
由此可见,李贽()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2“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
”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A.朱熹 B.李贽C.陆九渊 D.黄宗羲3.李贽在《焚书》中讽刺道学家:“种种日用,皆为自己身家计虑,无一厘为人谋者,及乎开口谈学,便说尔为自己,我为他人,尔为自私,我欲利他……翻思此等,反不如市井小夫,身履是事,口便说是事……凿凿有味,真有德之言。
人教版高中历史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说课精品ppt课件
设计意图
1.小组讨论:活跃 课堂气氛,培养学 生自主学习能力。 2.突破重点:黄宗 羲等人思想的主要 内容。 3.方法渗透:鉴于 高一学生的学情, 表格梳理帮助学生 归纳基础知识。
四人小组讨论:根据教材内容完成表格
三代之盛: 承古之开新
人物
共同经历 黄宗羲 顾炎武
设计意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明亡清兴
为天下之大害,君而已矣
重点: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主张的主要内容。 难点:理解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思想中承‚为万世开太平‛之 传统与开‚批判君主专制‛之活跃之间的关系。
怎么教——教学流程
承古开新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1.百王之敝: 现实之困境(时代背景) 2.三代之盛: 承古之开新(内容特点) 3.后世之继: 思想之反思(历史影响)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
目 录
教 什 么
内 容 分 析 , 立 意 确 定
学 情 分 析 , 目 标 确 定
怎 么 教
教 学 方 法 选 择
教 学 流 程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优 势 与 不 足
一节历史课的教学立意,不仅取决 于本课的历史内容 ,更取决于这段内 容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
新课导入
右首一人身形微胖,颏下一部黑须、姓黄 名宗羲,字梨洲,浙江余姚人氏。左首一人又 高又瘦,面目黝黑,姓顾名炎武,字亭林,江 苏昆山人氏。黄顾二人都是当世大儒,明亡之 后,心伤国变,隐居不仕,这日来到崇德朋友 住处。把酒论道期间,朋友道:‚二位此来, 可是和‘明史’一案(清初文字狱)有关吗?‛ 黄宗羲道:‚正是!‛ 顾炎武道:‚如此江山,沦于夷狄。我辈 忍气吞声,偷生其间,实令人悲愤填膺......‛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优质课件)
文化交流
明朝实行海禁政策,但民 间海外贸易和交流仍然存 在,促进了不同文化的融 合和碰撞。
思想活跃局面的形成
儒学复兴
实学思潮的兴起
明朝中后期,儒学复兴运动兴起,对 传统儒学进行重新诠释和创新,为思 想活跃局面的形成提供了思想基础。
明末清初,实学思潮逐渐兴起,强调 实用主义和经验主义,对传统学术思 想进行了挑战和补充。
详细描述
经世致用思潮主张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注重解决现实问题,具有强烈的现 实主义色彩。这一思潮在明末清初的社会改革和政治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 为当时思想界的重要代表之一。
03
思想活跃局面的特点
儒学与佛、道的融合
儒学在明末清初逐渐与佛、道思想融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 思想体系。这种融合不仅体现在对经典解释的互相借鉴上, 还表现在对人生观、价值观的互相渗透。
对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
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积极吸收西方文化,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 结合,推动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培养了开放心态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敢于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培养了开放的心态, 为后来的中西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
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在吸收西方文化的同时,也将其融入中华文化 之中,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05
结论
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的意义
促进了思想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明末清初时期,各种思想流派如儒学、佛学、道教等相互碰撞、融合,形成了多元化的思 想格局,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激发了社会的创新活力
思想的活跃和多元文化的交融,激发了人们的创新精神,推动了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方 面的进步,为后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最新高中历史-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精品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主张,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结合当时时代特征,把握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脉络。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已搜集到的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在对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了解过程中,运用比较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对明清之际思想家们大胆批判传统文化的行为的学习,使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健全的意志,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甄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张二、难点:通过对这些思想主张的学习,分析明清之际儒学发展的特征及其受到的冲击,并指出这一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
学习过程中要结合明清之际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状况来分析思想文化的变化。
还要考虑到儒学的发展趋势及其与明清之际时代发展的不适应性。
对这些思想家的主张可以采用分析其异同点的方式加以掌握。
【教学过程】〖复习并导入〗明清之际,中国思想被禁锢在“八股”之中,思想家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都以其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政治思想给当时的思想界带来了生气。
鸦片战争惊醒了一个古老民族的睡梦。
世界在进步着,而这个“妄自尊大”的民族正在疾弱中承受着内忧外患。
一些知识界人士开始发出激愤的呼声。
这是一个腐朽、骚乱的时代,一个寻求图强的时代,一个渴求新知的时代。
〖讲授新课〗第一步:学生阅读材料,并完成相关表格(见板书设计)第二步:依据表格进行讲解分析。
一、明清之际思想批判出现的历史背景1、政治:①专制统治腐朽,社会各种矛盾尖锐。
高二历史必修三课件专题一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王夫之唯物主义哲学体系
阐述唯物思想
王夫之阐述了唯物主义思想,认为物 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 质决定意识。
批判唯心主义
建立唯物主义哲学体系
王夫之建立了自己的唯物主义哲学体 系,包括自然观、认识论、历史观等 方面。
他批判了唯心主义哲学,指出其错误 和荒谬之处。
唐甄、颜元等进步思想家
唐甄的民本思想
封建制度衰落
明朝末年,封建制度逐渐衰落,土地兼并严重,农 民起义不断,社会秩序动荡不安。
资本主义萌芽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一些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 芽,商业繁荣和手工业发达,为思想文化的活跃提 供了物质基础。
民族矛盾尖锐
明清之际,满汉民族矛盾尖锐,清朝统治者实行民 族高压政策,加剧了社会矛盾。
文化教育发展状况
80%
倡导学校议政
黄宗羲还倡导学校成为议政机构 ,让士人参与政治决策,以实现 民主政治。
顾炎武经世致用观念
01
02
03
倡导实学
顾炎武提倡实学,注重实 践和应用,认为学问应该 服务于现实社会。
主张经世致用
他主张学问要与实际相结 合,提出“经世致用”的 观念,强调学问的实用性 。
批判空谈心性
顾炎武批判了当时流行的 空谈心性的学风,认为这 种学风无助于解决实际问 题。
高二历史必修三课件专题一明 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汇报人:XX
20XX-01-13
目
CONTENCT
录
• 明末清初社会背景与思想变革 • 著名思想家及其主张 • 文学艺术领域中的思想活跃表现 • 科技领域中的思想活跃表现 • 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历史意义及
影响
01
明末清初社会背景与思想变革
思想文化史(三)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第4课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一、背景
1、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2、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社会矛盾尖锐;
3、思想:理学思想僵化,西学东渐
二、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代表
人物
主要思想评价
李贽理在百姓日常
生活中;
“咸以孔子是
非为是非"
提出“童心”
说;
写作上主张
“真心"
否定“存天理,灭人欲"的理
论和儒学的正统的权威性。
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
将矛盾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
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
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在一
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
芽的时代要求,带有民主色
彩。
黄宗羲“天下为主,
君为客”
工商皆本
为近代中国反封建专制主义
的思想家提供了理论武器
顾炎提出“众治”
三、特点
反传统、反教条;反封建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主张经世致用和工商皆本,一定程度上反映的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
四、评价
1、积极
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带有鲜明的民主色彩;批判继承传统儒
学,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2、消极
未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促进社会转型和社会的进步,依然属于儒学范畴.。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1)课件 人民版
人物生平简介
唐甄(1630—1704)字铸万,
号困亭,达州(今四川达县) 人,他是清初的著名进步思 想家、文学家。 也是清初经 世致用之学的倡导者。著有 《潜书》。
唐甄曰:“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 也。”妻笑曰:“何为贼也?”曰:“今日 也有负数苑布,或担数斗粟而于途者,或杀 之而有其布粟,是贼乎?非贼乎?”曰: “是贼也。”唐子曰:“杀一人而取其匹布 斗粟,犹谓之贼;杀天下之人而尽有其布粟 之富,而反不谓之贼乎?”
人物生平简介:
顾炎武(1613—1682),号
亭林,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思 想家、史学家,年轻时参加“复 社”反宦官斗争。清军南下,参 加当地的抗清斗争。抗清失败后, 遍游华北,载书自随。晚年拒绝 清政府的征辟,专志经学的研究。 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 书》等数十种著作。
材料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 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 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 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 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李贽的反正统思想:
①否定儒学正统的权威性,反对“道学”先生,鞭挞 程朱理学的虚伪性; ②认为“理”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从而否定了 “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
③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 与官场的欺诈。
④诗文:主张“真心”,反对摹古之风。
人物生平简介: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 号南雷,又号梨洲,浙江余姚人。是明 清之际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史学家、 文学家、教育家与自然科学家,是浙东 学派的创立者。曾参加浙江南明鲁王政 权的抗清斗争。鲁王政权失败以后,他 带着老母东奔西跑,险些被清政府捕去, 后来长期在故乡隐居。黄宗羲的著作很 多,最著名的有《明夷待访录》等。 《明夷待访录》是在1663年写成的一本 字数不很多的著作,但是鲜明地表达了 他的民主思想,因此被清政府长期列为 禁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一、明末清初的思想
一方面儒学进一步发展(心学),思想领域出现继百家争鸣以后的又一次活跃局面。
另一方面儒学再次受到批判,正统地位再次面临冲击。
二、社会背景:
1、政治:君主专制的强化,封建制度趋于衰落。
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内因
3、思文:理学空谈义理,八股取得士,限制了思想的自由。
4、外因:西学东渐,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开阔了人们的眼界.(经世致用)
三、活跃的表现
★★明朝中后期思想家
(一)李贽——明朝中后期独具个性的思想家(号卓吾,福建泉州晋江人)
1、个人经历:祖父两辈都是从事商业活动的伊斯兰教徒,自幼受传统思想束缚较少(家庭影响)
2、思想主张:
⑴认为“理”存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对正统思想提出挑战。
①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断是非标准。
②儒家经典不是“万世至论”。
⑵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和官场的欺诈。
⑶批判封建礼教,提出男女平等的思想。
⑷诗文写作主张“真心”,反对摹古之风,对晚清文学产生重要影响。
3、代表作品:《藏书》《续藏书》《焚书》《续藏书》等多种著作。
4、思想评价:
⑴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⑵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的色彩。
★★明末清初:四位思想家
(二)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说(号梨洲,浙江余姚人)
1、主要经历:①参加抗清斗争;②失败后隐居著述;③是浙东学派创立者。
2、思想主张:
⑴最精彩之处:敢于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思想。
①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②呼吁废除“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
③提出臣民平等的思想(实质:反君主专制)
⑵具体制度: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认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是学校而非君主。
⑶经济思想:反对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本”(反映:清初工商业繁荣的情况)
3、思想评价:
⑴这些主张是传统社会生产关系变化的具体反映。
⑵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有力的思想武器。
(三) 顾炎武——具有启蒙精神(人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
1、主要经历:①早年参加复社,反对宦官专权;清军南下参加抗清活动;
②失败后游历北方,是大学者,开清代考据学之河。
2、思想主张:
⑴批判“私天下”的君主专制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
⑵提出“众治”的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原始的主权在民思想)。
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梁启超归结)。
⑷提出“经世致用”,注重实学(三人中最注重实学)。
3、代表作品:《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都涉及关系国计民生的实用学问)。
4、思想评价:脚塌实地的学风对晚清学者影响很大。
(四) 王夫之——“孤秦陋宋”的批判(字而农,号姜斎,人称石船先生,湖南衡阳人)
1、主要经历:①早年参加抗清斗争;②失败后隐居著书,收录《船山遗书》
2、思想主张:
⑴政治思想:主旨“循天下之公”,抨击“孤秦”“陋宋”,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做法。
如:批判秦朝的暴政:横征暴敛。
帝王独尊是君臣之道丧失的根源。
法制之弊是政治腐败根源。
⑵哲学思想:发挥“气一元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
观。
(唯物主义思想家)
3、代表作品:《船山遗书》
4、思想评价:王夫之的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五) 唐甄——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1、思想主张:
⑴倡导“经世致用”,著有《潜书》
⑵对专制君主大胆批判,认为帝王皆贼。
(思想最大特点)
⑶对“官”猛烈抨击,认为天下难治非民难治,而是官吏“为盗臣”“为民贼”。
2、思想评价:
⑴在当时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⑵对君主专制和官吏腐败行为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高度,只是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
⑶把希望寄托于明君,为君之道和治国之道没有跳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探究一:归纳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共同点及评价
⑴共同的生活背景:①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②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③自然科学有了一定的发展。
⑵共同的经历:都参加过抗清斗争。
⑶共同的进步思想。
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民本思想,即“人民为主”。
②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工商皆本(黄);减轻人民负担(顾);减免赋役(王)
③思想上:提倡“经世致用”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⑷评价:①重视手工业、商业,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②继承晚明进步思想,反对民族压迫和专制主义,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
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意义。
☆★探究二: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
⑴创立: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礼”的学说
⑵继承:战国时期,孟子、发展“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荀子,对“礼”深入讨论
⑶重创:秦朝,“焚书坑儒”
⑷独尊: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表彰六经”
⑸冲击:魏晋南北朝,三教并立
⑹融合:唐宋时期,三教开始走向融合
⑺改造:宋明时期,形成以“理”和“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
⑻批判继承:明清时期,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习题参考答案
二、材料解析题
26题:
⑴黄宗羲、顾炎武
⑵反对君主专制独裁
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勤奋学习,忠心报国;以天下为已任历史上无数志士仁人的孜孜追求,当今社会更需要这种意识。
学生时代的实践主要在于搞好学习,以便提高未来服务于社会的能力
27题:
⑴黄宗羲。
明末清初。
⑵封建专制主义制度。
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⑶人民仇视反动君主理所当然,臣下不必绝对效忠皇帝;天下是非应由公众判断,不必以君主的话作为标准。
对后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三、问答题
28题:
韩非子生活在战国时期。
①春秋战国时期,诸侯长期争霸和混战,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导致国家分裂。
②韩非子认为分封制已不能用来治理当时的百姓,应按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由君主任命官吏代替世袭的贵族,国家大权集中在君主一人手中。
③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用韩非子的理论,建立了一整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巩固了统一。
④这种政治制度一直沿袭了两千多年.
黄宗羲生活在明末清初,处于我国封建社会的后期.①明朝统治者实行特务统,八股取士,宦官专权,君主专制主义统治日益腐朽,渐趋衰落.②同时,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出现.③明朝中后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反映到露识形态领域就出现了反封建和要求民主的思想.④黄宗羲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对于剥削压迫人们的君主应当仇视,不必绝对效忠.⑤黄宗羲的思想对明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认识: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②韩非子和黄宗羲的思想都符合当时历史的发展要求,所以都是进步的。
③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否对历史的发展起推动作用,是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观点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