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灾债券的十年发展回顾与展望
对我国地震风险债券运作模式的思考
对我国地震风险债券运作模式的思考作者:廖梦语来源:《时代金融》2013年第12期【摘要】近年来,巨灾风险频发,给世界各地造成了严重的损害,越来越多的学者着手研究巨灾风险证券化。
本文着重分析了巨灾风险证券化产品中最有实施可能性、能够作为突破口的一种,即地震风险债券。
本文介绍了国外巨灾风险债券运作模式概况的总结,并借鉴国外经验对我国的地震风险债券运作模式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巨灾风险证券化地震风险债券一、国外巨灾风险债券运作模式概况总结国外发行巨灾债券时,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考虑:1.巨灾债券结构巨灾债券结构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触发机制、返本付息比例、期限结构、利率结构、选择发债时机的机制等等。
(1)触发机制巨灾债券的触发条件决定了赔付时间和金额,是巨灾债券发行的一个重要指标。
当该条件触发时,巨灾债券的本金和利息(全部或者部分)将用于债券发行人对巨灾的赔付。
巨灾债券的触发条件有多种:损失赔偿型、行业损失指数型、物理参数型、模型损失型、MITT和混合型。
(2)返本付息比例返本付息比例,即事先约定一个支付比例,在发生约定的巨灾灾害时,债券发行人向债券投资人支付前述约定比例的本金和利息。
在债券所约定的时间段内,如果没有发生触发事件,发行人需定期向投资者支付较高的利息,并且到期时偿还债券本金。
按返本付息比例的不同,可将巨灾债券分为本金保证偿还、本金不保证偿还以及本金部分保证三种形式。
(3)期限结构期限结构是指巨灾债券的有效期和存续年限。
在西方金融市场上,一般发行的多为中期债券,有效期为1—10年,其中最常见的是1—3年。
巨灾债券的期限越长,巨灾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债券的流动性就会降低。
巨灾债券可选择单事件发生结构,也可选择多事件发生结构。
(4)利率结构由于巨灾的发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巨灾一旦发生,将会对投资者造成很大的损失,所以一般巨灾债券的利率比较高。
另外,巨灾债券的流动性低、发行成本高,投资者会要求一个相对比较高的溢价。
中国发展巨灾债券的初步探索
巨灾债券监管涉及 的领域 较多 , 需要证 券和保险机构双
重监管 。 若协 调不好 , 将会加大审批及运作难度 , 增加监管成
本 , 至会影响监管效果 。因此 , 甚 巨灾债券 的发行对协调监管 的能力要求较高 中 国金融业从分业监 管以来 ,先后成立 了中国证监会 、
中国保监 会。党的十六大 以来 , 又成立 了中国银 行业监 督管
济发展的冲击 。因此 , 国应把大力发展 巨灾债券产 品作为 中
巨灾 风险管理 的发展方 向。
二、 目前 中国发 展 巨灾 债券 的 有利 条件
在国外 ,巨灾债券 产 品的发展 已具 有一定 的规模 和市
场, 但在 中国还是未被涉足 的领 域 , 因此 , 发展 巨灾债 券产品 是一项复杂 的T作 。但 目前, 我们 已具备 了引入 巨灾 债券 的
摘 要: 巨灾债 券是一种本金和利 息的偿 还与指定 的 巨灾损 失如地震 、 飓风 以及 其他 自然灾害造成的 巨灾损 失
挂钩的债券 , 是一种利 用从 资本 市场 筹集的资金 , 化解 巨灾风险 的一种融 资方式。 中国是一个 自然 灾害 多发的 国家. 但 由于保险 市场发展 还不够 完善 , 至今 尚未建 立有 效的风险防范机 制和化 解体 系。 结合 中国实际情况 . 探讨 了巨灾债
分散巨灾风险的利器——巨灾债券
分散巨灾风险的利器——巨灾债券摘要:汶川大地震造成的巨额经济损失与所获保险赔付之间的巨大差距提醒我们:在自然灾害频发的我国,巨灾保险何等匮乏;而可对巨灾风险进行有效分散和管理的有利武器——巨灾债券在西方的蓬勃发展给我们提供了非常有用的借鉴:利用我国日益强大的资本市场发行金融衍生证券分散巨灾风险已渐行渐进。
关键词:巨灾风险;巨灾债券;证券化;金融衍生工具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4亿元人民币的512汶川大地震,获得来自保险业的赔付仅18亿多元!我国巨灾保险的严重缺失正以不同寻常的方式警醒着我们:我国对巨灾风险的管理已迫在眉睫。
巨灾风险通常是指突发的、无法预料的、无法避免的由自然灾害或人为祸因引起的大面积的财产损失或人员失踪伤亡事件,属于发生频率较低,但破坏性极强的风险。
依美国财产理赔服务公司所定义的“巨灾”,是指财产损失超过50亿美元的天然灾害。
而巨灾风险具有3个特性:其发生频率极低且几乎完全无法预测;其所造成的巨大损失带来极大的风险,同时也带来市场机会;低频率所造成的高变异,使得其历史资料参考价值降低。
如美国1992年的“安德鲁飓风”、XX年的911事件,我国XX年的汶川大地震等都属于巨灾事件。
在国外,监管部门通常会对巨灾风险有强制性的保险要求。
例如,加拿大法定要求遇到500年一遇的地震,英国要求遇到200-250年一遇的台风或洪水,美国AMBestminimum要求遇到100年或250年一遇的台风或地震,日本要求遇到200-250年一遇的地震时,必须对相应的风险投保。
对巨灾风险进行管理是困扰全球保险界的难题。
据瑞士再保险公司的研究结果表明,1970年以来世界巨灾风险爆发的频率呈上升趋势。
仅1993年就有127起巨型自然灾害和213起技术灾难,分别是1970年同类巨灾的2倍和4倍。
与此同时,巨灾造成的财产损失的程度也显著增加,如XX年的9.11事件给保险业带来的损失超过500亿美元,而XX年的东欧大洪水给受灾国造成了财产损失也达到了200亿欧元,这些损失远远超过当年唐山大地震和东京大地震的损失额。
我国巨灾保险风险证券化研究——以地震巨灾债券为例的开题报告
我国巨灾保险风险证券化研究——以地震巨灾债券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近年来,我国各地频繁发生自然灾害,尤其是地震灾害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人力资源压力。
传统的保险模式难以满足灾害救助的巨大需求,巨灾保险的出现为灾后救援提供了重要经济支持。
然而,巨灾保险仍然存在缺少参与人员、保险金额少、报价高昂等问题。
巨灾保险证券化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可以为巨灾保险提供更多的资本和投资,从而提高保险的可靠性和保障水平。
然而,巨灾保险证券化的市场仍然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本研究以地震巨灾债券为例,探讨巨灾保险证券化的可行性和市场前景,为巨灾保险证券化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 巨灾保险证券化的理论基础和现状分析。
从理论和历史上探讨巨灾保险证券化的概念和发展情况,分析巨灾保险证券化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 地震巨灾债券的设计与实践分析。
以地震巨灾债券为例,分析其设计的核心内容和运作流程,探讨地震巨灾债券的风险分析和资本需求。
3. 巨灾保险证券化的市场化运作和法律规制。
从市场化的角度分析巨灾保险证券化的运作模式和面临的法律问题,探讨巨灾保险证券化的市场前景和可持续发展。
三、研究意义通过本研究对巨灾保险证券化的探讨和分析,可以为巨灾保险提供新的投融资渠道,降低巨灾保险的成本和提高其保障水平,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灾后支持和救援服务。
此外,本研究还可以为我国巨灾保险市场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促进巨灾保险证券化市场的健康发展。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证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和案例,分析巨灾保险证券化的概念和发展现状,设计地震巨灾债券的核心内容和运作流程,并分析巨灾保险证券化的市场前景和法律规制。
五、论文结构本研究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章:绪论该章作为本论文的开篇,将介绍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研究方法等,同时阐述本论文的整体框架和逻辑结构。
发展我国巨灾债券的思考
20 0 8年 5月 1 2日 ,我 国四 川 省汶 川 县 发 生 里 氏 8级 特 大 地 震 ,震 级 超 过 了 1 6 9 7年 的唐 山 大 地 震 ,除 伤 亡 人数 外 ,是 新 中 国建 国 以来 最 严 重 、损 失最 大 的灾 难 。据 官方 统 计 , 到 2 0 年 5 08 月 2 8日上 午 1 2点 ,汶 川 地 震 遇 难 人 数 已达 到 6 9万 多 人 ,受 伤 人 员 3 4 3人 ,失 踪近 1 8万 人 。 . 76 . 根 据现 有 资料 初 步 计 算 ,地 震 带 来 的直 接 经 济 损 失可 达 1 0 亿 人 民 币 ,相 当于 近 十 年 来 中 国年 50
放 给 债 券 发 行 人 ( 常 是 一 家 保 险公 司或 再 保 险 公 司 ) 通 ,从 而 取 得 息 票 形 式 的利 息 和 最 终 返 还 本
维普资讯
20 0 8年 第 4 期 ( 第 1 5期 ) 总 0
福 建 金 融 管 理 干 部 学 院 学 报
J un l f uinI s tt fFn n il mii rtr o r a o ja n t ueo ia ca Ad n s ao s F i t
展 ,完 善 法律 、会 计 、税 收 以 及 巨灾风 险统 计 资料 的 收 集 制 度 ,建 立 完 善 的 定价 系统 。
关键 词 : 巨灾债 券 ; 风 险证 券化 : S V P 中 圈 分 类号 :F 1 . 805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 1 0 — 7 8(0 8 0 — 0 8 0 084 6 20)800— 6
一
种 简 单 、价 格 透 明且 投 资 人 可 接 受 的 方 式 得 以分 摊 。
浅析我国发行巨灾债券的障碍和对策研究
浅析 我 国发 行 巨灾 债 券 的 障 碍 和 对 策 研 究
付条件不 同,巨灾债券可 以分为本金保证型和本金风险 型。本金保证型 巨灾债券指的是,不管 巨灾事件是否达
到 触 发 点 ,都 必 须 足 额 偿 还 债 券 本 金 给 投 资 人 ,只 是
巨灾 债 券 正 是 通 过 这 样 的 流 程 将 巨 灾 引 发 的 巨 额 理 赔 风 险 ,从 传 统 的 保 险 市 场 转 嫁 到 资 本 市 场 的投 资 者 ,发 挥 整 个 社 会 的吸 收 风 险 能 力 .并且 接 纳 了 相 当 多 的 未 购 买 保 单 的 投 资者 进 行 风 险 的 分 散 ,同 时 保 险 公 司 也 间接 扩 大 了 自身 承 保 能 力 。 在 传 统 的保 险 市 场 上 ,由 于 存 在 信 息 不 对 称 问 题 , 保 险 公 司 对 类 似 巨 灾 这 样 的风 险 标 的 能 否 转 化 为 可 承 保 的可 保 风 险具 有 勘 测 成 本 。 时 ,由于 与 保 险 衍 生 而 同 来 的投 保人 道德 风 险 问题 ,使 得 理 赔 几 率 和 理 赔 数 额 大 大增 加 。 是 ,在 保 险 公 司设 立 了 S V 之 后 ,这 一 机 构 但 P 隔 离 了 保 险 公 司 的 经 营 风 险 ,其 作 为 独 立 运 营 的机 构 可 以 突 破 监 管 机 构 的 限 制 而 募 集 更 多 的资 金 为 保 险 公 司 使 用 ,大大 增 强 了保 险公 司 的经 济 实 力 ; 一 方 面 ,巨 另 灾 债 券 的 出现 降 低 r债 券 市 场 上 的 交 易 成 本 。由 于金 融
创造新记 录。 二、 国外 巨灾 债 券 发 行 的流 程
一
巨灾指数保险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巨灾指数保险的赔付金额不以实际损失为依据,而是根据灾害指数 进行赔付,具有客观性和公正性。
国际化程度高
巨灾指数保险不受地域限制,可实现跨国销售,为全球范围内的投 保人提供保障。
巨灾指数保险分类
01 02
按保障范围
可分为单一灾害保险和综合灾害保险。单一灾害保险只针对某一种自然 灾害提供保障,如地震保险;综合灾害保险则涵盖多种自然灾害,如洪 水、地震、台风等。
02 巨灾指数保险概述
巨灾指数保险定义
巨灾指数保险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灾害 保险,其赔付水平直接与灾害指数相 关联,如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 害。
VS
巨灾指数保险的目的是在巨灾发生时 为投保人提供经济赔偿,帮助其度过 难关。
巨灾指数保险特点
巨灾指数保险具有高保障性
与普通保险不同,巨灾指数保险专注于自然灾害风险,提供高额 保障,帮助投保人在灾害发生后重建家园。
定制化产品设计
未来巨灾指数保险的产品设计将更加精细化,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风险敞口和不同行业的需求,推出定制化的巨灾指数保险产品。
巨灾指数保险的未来展望
01
拓展国际市场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巨灾风险 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巨灾指数保 险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将不断增长, 拓展国际市场将成为未来的重要发展 方向。
政策支持不足
目前,我国政府对巨灾保险的支持力度还不够,相关政策法规尚不 完善,导致巨灾保险发展缓慢。
产品单一
我国巨灾指数保险产品相对单一,主要以巨灾保险为主,缺乏多样 化的投资工具,难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需求。
04 巨灾指数保险面临的问题
法律法规不健全
1 2
缺乏专门法规
目前缺乏针对巨灾指数保险的专门法规,导致在 产品开发、销售、理赔等环节缺乏明确的法律依 据和保障。
我国发行巨灾债券的相关问题探讨
我国发行巨灾债券的相关问题探讨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国民的正常生活和国家的经济发展。
灾后重建以及灾后赔付等需要巨大的资金,而巨灾债券可以将地震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直接转移到资本市场,有助于扩大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降低风险管理成本、提高保险监管效率,同时有利于加快中国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融合。
本文从我国发行巨灾债券的必要性出发,探讨了发行巨灾债券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发行巨灾债券的相关建议。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活动频繁、危害严重。
近年来,地震、洪水、暴雨、台风等自然灾害对我国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极大的损失,严重影响了人民的正常生活和国家的经济发展。
我国目前巨灾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仍然十分单一,巨灾之后损失的补偿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救济,保险赔付所占的比例非常低。
政府财政的基本原则是量入为出,巨灾风险的随机性若由国家预算承受,势必影响财政支出的平衡与稳健。
汶川地震后,曾有20多个部委参与巨灾险制度的讨论,但巨灾险却一直没有推出。
玉树地震发生后,巨灾险体系的建立再次被寄予厚望。
本文在此背景下,试图对我国灾后重建发行巨灾债券进行探讨,以期有所贡献。
一、中国发行巨灾债券融资的必要性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介绍,从2009年7月15日至今的9个月以来,全球发生7级以上地震共24次,平均每月2.6次;相比20世纪百年每年19次,每月1.6次的平均记录高出不少。
而7.7级以上地震的百年平均值是每年两次,而最近9个月内全球则发生了6次。
汶川大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8 451亿元人民币,玉树地震据民政部的评估额在8 000亿以上。
灾后重建的任务,并不比救援任务轻,其中最值得我们深思的至少有两项:其一,巨灾后重建资金来源何处?其二,巨灾所需资金的最佳融资方式是什么?(一)巨灾后重建资金的来源据标准普尔公司的报告显示,1992年美国卡特里娜飓风后,重建费用的一半左右来自保险公司;1994年美国北岭地震后,各大保险公司承担了70%重建家园的费用;2001年美国“9.11”事件中损失近1 000亿美元,保险公司赔付款约为420亿美元,大大超过了联邦政府200亿美元的拨款。
北大考研-经济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谢世清
爱考机构-北大考研-经济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谢世清谢世清博士,金融风险管理师(FRM)金融系副教授地址: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100871电话:86-10-62757260邮箱:shiqing_xie@接待学生日星期五下午18:00-21:00教育背景2000年8月美国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ofMaryland)博士1999年12月美国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ofMaryland)硕士1997年12月美国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ofMaryland)硕士1994年7月北京大学硕士工作经历2007年——现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2003年——2007年美国华盛顿世界银行总部2001年——2003年美国马里兰州Cell-Works公司1987年——1991年长江大学研究方向金融风险管理金融危机国际金融组织基础设施投融资保险风险证券化经济类学术著作[1]《巨灾保险连接证券》(独著),谢世清,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11月。
[2]《解读国际清算银行》(独著),谢世清,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年1月。
[3]《一生的投资理财策略》(独著),谢世清,中国发展出版社,2010年3月。
[4]《东亚金融危机的根源与启示》(独著),谢世清,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年2月。
[5]《个人贷款科目》(编著),谢世清,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年5月。
经济类英文学术论文与著作[1]"AnEmpiricalAnalysisoftheVolatilityintheOpen-endFundMarket:EvidencefromChina"(FirstAut hor),EmergingMarketsFinanceandTrade(SSCI),September2013.[2]"PriceDiscoveryFunctionoftheI ndexFuturesinChina:EvidencefromDailyClosingPrices"(FirstAuthor),EconomicandPoliticalStudie s,Vol.1.No.2,July2013.[3]《TheUrbanDevelopmentInvestmentCorporations(UDICs)inChongqing》(Co-authored),WorldBankPress,January2010.[4]《SteppingUp:ImprovingthePerformanceofChina'sUrbanWaterUtilities》(Co-authored),WorldBankPress,September2007.[5]"EnterpriseAnnuityReforminChina:Challenges andOptions",theProceedingsofthe12thAnnualMeetingofAsia-PacificRiskandInsuranceAssociation( APRIA),Sydney,Australia,July2008.经济类核心期刊学术论文2013年[1]“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风险现状及应对策略”(第一作者),《上海金融》(CSSCI),2013(7)。
从国际趋势看我国巨灾债券发展前景
CONTEMPORARYECONOMICS《当代经济》2008年第11期(上)【摘要】汶川地震已过去数月,应急措施大体完成,灾后重建以及灾后赔付等逐渐成为工作的重点。
此次地震造成的损失巨大,初步预测长达10年的重建工作更是需要巨量且持续的资金支持。
虽然财政拨款继续增加,但与所需的巨量资金相比,在总量和持续性上仍显不足。
我国巨灾风险管理体制的欠缺再次凸显,在巨灾风险融资上的问题更是亟待解决。
本文简要回顾了国际巨灾债券市场发展的现状,总结了发达国家巨灾证券产品的发行经验,对我国发行巨灾债券的可行性、障碍及相关细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巨灾债券定价发行机制发行条件一、国际巨灾债券的发展及经验1、巨灾债券市场的发展根据慕尼黑再保险(MunichReGroup)提供的数据(见图1),自1997年巨灾债券诞生至2006年的10年间,巨灾债券的发行量增长了约3倍,到2007年已逼近60亿美元。
而据瑞士再保险的预测,到2016年巨灾债券市场将增至300亿—440亿美元。
国际上巨灾债券市场一片繁荣,特别是在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未偿付巨灾债券总发行巨灾债券美元:十亿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151050图11997—2006各年份世界巨债债券发行量及未偿付分布图(资料来源:Munich Re Group ,Cat bonds -Unbroken growth.)2、国际巨灾债券的发行———以美国为例美国是地震和飓风多发的国家,而且社会财富的集中程度很高,巨灾损失越发严重,而传统保险市场显得力不从心,因此,美国的巨灾债券起步早发展快,到目前为止已成功发行30多起。
其中,USAA公司是巨灾债券市场的最大发行者。
在债券到期时,如果约定的巨灾事件没有达到触发点,投资人将会完整地得到本金与利息。
一旦巨灾风险达到触发点,如果投资者认购的是本金保证型巨灾债券,SPV(特殊目的机构)会足额偿还债券本金给投资人,但会延迟支付;如果是本金风险型,将对债券投资者减少或不支付本金与利息。
过去10年 中国国债收益率走势 重要事件总结
过去10年中国国债收益率走势重要事件总结一、引言过去十年来,我国国债收益率走势备受市场关注,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全面评估,并据此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我国国债收益率的变化趋势和其中的重要事件。
笔者将以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来探讨这一主题,同时共享个人观点和理解,期望能够为读者带来全面、深刻和灵活的认识。
二、过去十年我国国债收益率走势概述我们需要了解我国国债收益率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国债收益率是指国家发行的债券到期后,债券持有人每年所能获得的利息收入与其投资成本的比率。
它直接影响到债券的价格变化,间接影响到金融市场的资金流向和利率水平。
我国国债收益率的走势对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我们将回顾过去十年我国国债收益率的走势。
在2010年前后,我国国债收益率整体呈现下行趋势,这主要得益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货币政策的宽松。
2015年之后,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债收益率出现了一定的波动,但整体上仍然维持在较低水平。
然而,近几年来由于贸易摩擦、金融监管收紧以及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国债收益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涨。
三、我国国债收益率走势的重要事件总结1. 2015年我国股市暴跌在2015年,我国股市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暴跌,使得投资者对风险资产的偏好降低。
这一事件间接影响到了国债市场,推动了国债收益率的下行。
2. 2015年人民币汇率波动2015年8月11日,我国人民银行宣布调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导致人民币汇率出现较大波动。
这一事件也对国债收益率走势产生了一定影响。
3. 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升级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使得市场对全球经济增长前景产生担忧,同时也加大了国债收益率的上行压力。
4. 2019年我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2019年,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国内结构性问题影响,我国宏观经济出现下行压力。
这一情况也直接影响到了国债收益率的走势。
巨灾债券的发展及其在中国保险业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巨灾债券的发展及其在中国保险业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近年来COVID-19疫情带来的严重影响,巨灾风险管理成为了全球各国亟需重视的问题。
巨灾债券作为一种新兴的保险金融工具,作为对自然灾害风险的一种市场化转移和转嫁方式,逐渐受到了各国政府和保险公司的重视和应用。
借助巨灾债券,保险公司可以更有效地管理自然灾害风险,并在发生自然灾害时释放保险公司内部的风险承受能力。
因此,本研究拟对巨灾债券的发展及其在中国保险业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中国保险公司更好地管理自然灾害风险提供参考。
二、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为:1.探讨巨灾债券的基本概念、类型和发展趋势,并分析巨灾债券在国际市场的应用情况;2.深入分析中国自然灾害风险与保险业的现状,以及巨灾债券在中国保险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3.探讨中国保险公司在巨灾债券发行和投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4.总结巨灾债券在中国保险业中的应用价值和作用,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巨灾债券的基本概念、类型和发展趋势。
通过文献综述,了解巨灾债券的定义、分类和发展现状,探究巨灾债券与传统保险的区别和联系。
2.国际市场中巨灾债券的应用情况。
通过分析主要国家(地区)的巨灾债券应用案例,了解巨灾债券在全球保险市场中的地位与作用。
3.分析中国自然灾害风险与保险业的现状。
通过数据整理和分析,了解我国自然灾害风险情况、保险公司的自然灾害保险业务现状和发展趋势。
4.分析巨灾债券在中国保险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通过实证研究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巨灾债券在中国保险业发展、投资、创新等方面的现状与趋势,探究巨灾债券对中国保险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5.探讨中国保险公司在巨灾债券发行和投资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中国保险公司在巨灾债券发行和投资中存在的问题,如发行门槛高、定价难度大、众筹风险等等。
国际巨灾债券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脚步逐渐加快,如地震、洪水、瘟疫等自然灾害事件造成的损失日趋加重,使国家财政越来越难以承受,不仅降低了巨灾救助效率,而且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面对此类风险损失,发达国家市场多采取由保险机构承保,并将风险责任分保给特殊目的载体(Special Purpose Vehicle,SPV),再由SPV发行巨灾债券,将风险分散给更多普通投资人的方式,提供一定比例的保障;发展中国家则多数采取由政府或政府基金作为发起人,并通过国有保险机构将风险责任分保给国际再保险公司,再由再保险公司将风险责任转分保给世界银行设立的SPV,发行巨灾债券提供风险保障。
国际巨灾债券的发展经验美国巨灾债券的发行运作美国巨灾债券起步早发展快。
到目前为止已成功发行30多笔,USAA公司是美国巨灾债券最大发行者。
1997年6月USAA通过开曼群岛Residential Re.发行首只1年期飓风巨灾债券,发行量4.77亿美元。
USAA巨灾债券发行包括A-1和A-2两部分。
A-1部分只有利息(不包括本金)有风险,是AAA(最高)投资等级;A-2部分,本金和利息都有风险,是BB级(低投资等级),A-2部分的风险准备金是A-1部分两倍多。
巨灾债券的发行主要包括三方面费用:一是违约风险保证金;二是设立特别目的机构(SPV)费用;三是投资银行业务成本。
USAA巨灾债券约定的触发条件是3级以上的单一飓风给USAA公司造成的损失,暴露期为一年。
债券到期时,若没有达到触发点,投资人即可完整地得到本金与利息。
若达到触发点,投资者认购的若是本金保证型巨灾债券,SPV(特殊目的机构)会足额偿还债券本金给投资人,但会延迟支付;若是本金风险型巨灾债券,将对投资者减少或不支付本金与利息。
由此交易,USAA公司获得10亿〜15亿元损失的80%返还。
日本巨灾债券的发行运作日本是地震风险多发国家。
1997年12月,Tokyo Marine & Fire通过Parametric Re发行9000万美元巨灾债券,触发条件为10年内东京地区发生7.1级以上地震。
浅析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现状及其趋势
浅析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现状及其趋势债券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企业和政府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
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历史较短,但是近十年来发展迅速。
本文将从我国债券市场的现状和趋势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现状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80年代初期的试点阶段,国债是主要的债券品种。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国债市场逐渐完善。
第二阶段是1990年代末的快速增长阶段,债券市场逐渐丰富。
除了国债之外,还有政策性金融债、企业债、商业银行债券等品种。
2000年后,债券市场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
债券市场已经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债券市场的现状是多元化、规模日益扩大。
根据中国金融信息网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债券市场规模达到102.31万亿元,其中,政府债券规模达到30.44万亿元,企业债券规模达到71.87万亿元。
根据债券品种分类,我国债券市场主要包括国债、地方政府债、政策性金融债、企业债、中小企业私募债等。
二、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趋势1.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我国债券市场的规模将会持续扩大。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债券市场将有更多的融资需求。
此外,政府和监管机构将推出更多的政策和措施来支持债券发行和市场发展。
2.债券品种将更加丰富我国债券市场的品种将会越来越丰富。
政府将推出各种类型的政府债券,企业将推出不同类型的债券以满足融资需求。
此外,还有一些新型债券品种,如可转债、绿色债券等将逐渐兴起。
3.资产证券化将成为重要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迅速。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运营机构持有的债权等资产转化为一定的证券产品,然后通过证券化方式向市场投资者发行。
随着资产证券化市场的不断扩大,未来债券市场也将更加注重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4.市场参与者将更加广泛目前,我国债券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是机构投资者和一些大型企业。
未来,我们可以预期市场参与者将更加广泛,个人投资者和小型企业也将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债券市场。
我国巨灾保险的发展及策略分析
我国巨灾保险的发展及策略分析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频发,巨灾保险在我国逐渐受到重视并得到了发展。
本文将从我国巨灾保险的发展现状、问题分析以及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我国巨灾保险的发展现状
我国巨灾保险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目前,巨灾保险主要以农业保险和财产保险为主,农业保险主要保障农作物和农业设施,财产保险主要保障企业和个人的财产损失。
我国的巨灾保险市场规模逐年增长,但仍然相对较小。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巨灾保险发展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我国巨灾保险的问题分析
1. 风险评估不准确:我国的巨灾风险评估技术落后,不具备准确预测灾害风险的能力,因此无法为巨灾保险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
2. 缺乏全面覆盖:巨灾保险的投保率仍然较低,很多农民和企业并没有购买巨灾保险,导致灾后救助工作困难重重。
3. 定价不合理:巨灾保险的保费定价问题是影响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巨灾保险的保费定价较高,且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4. 缺乏专业的机构:我国巨灾保险缺乏专业的机构,无法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服务,影响了巨灾保险的发展。
四、结论
我国巨灾保险的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
仍然存在着技术不足、覆盖不全、定价不合理等问题。
为了促进我国巨灾保险的健康发展,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加大宣传力度,完善保险制度,提高技术水平,并加强国际合作,以提高我国巨灾保险的发展水平,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的挑战。
巨灾风险管理中国发展巨灾债券的构想
巨灾风险管理-巨灾债券的构想 -2005年卡特里娜、麦莎等巨灾性飓风、台风的频繁发生,不仅给许多国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还进一步增加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传统保险模式的局限性在日益.严重的巨灾损失面前充分地暴露出来,巨灾风险管理再一次被**国经济理论界和管理者所重视。
一、巨灾风险管理的国际经验ﻭ20世纪90年代以来,巨灾事件的重创使得全球保险业与再保险业都受到了,突显出以传统再保险作为巨灾风险管理工具的局限。
许多保险与再保险纷纷寻求其它的巨灾风险管理方式,巨灾债券产品应运而生,这是一种能够将巨灾风险转移到资本市场的保险衍生工具(1nsurance Derivatives),它对传统的风险管理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ﻭ(一)巨灾债券产品的运行机制ﻭ巨灾债券产品的直接参与方包括:巨灾债券发行机构(Special Purse ReinsuranceVehicle,以下简称SPRV)、有巨灾风险转移需求的保险(又称分保)、者和信托机构,具体运作如下图1。
ﻭ1.SPRV与保险(分保)签订再保险合同,接收分保分出来的巨灾风险以及相应的再保险保费,并以此为基础,开始设计、发行巨灾债券产品.ﻭ2.SPRV向者发行巨灾债券,同时约定触发条件*和债券利率。
债券的利率通常为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加风险利差,风险利差依债券发行的条件与债券信用评级而有所不同,一般在2%—3%之间。
ﻭ3.SPRV把发行巨灾债券所获得的存人一个信托机构,用于购买XX券等低风险的。
放在信托机构的这些将被用来支付分保的索赔或者的债券收益.ﻭ4.在约定的期间内,如果没有发生巨灾事件,SPRV将存人信托机构的收回,并按照约定的债券利率支付者收益,同时交易终止。
但是,一旦所约定的巨灾事件发生且达到触发条件要求,SPRV将立即收回存人信托机构的,提供给分保相应的赔偿,剩余的将偿还者,者将可能得不到任何利息,甚至本金都可能全部或部分丧失。
(见图2)ﻭ(二)巨灾债券产品的特性分析1。
关于推进我国巨灾债券的研究
基金项 目: 育部人文社会科 学研 究项 目( 6C 9 0 0 ; 教 0 J 7 0 3 ) 中国博 士后科 学基金项 目(0 6 3 0 2 ) 20 09 3 8
作者简介 : 晔(9 8 , , 杨 17 ~) 女 重庆人 , 上海财经 大学财 经研 究所副研究 员, 经济学博士.
经初 具规 模 , 无论 是市 场 的监管 、 券产 品 的设 计和 发 行 , 是 投 资者 的投 资 理 念都 日趋 成 熟 。而 金 融 债 还
一
体化进程更是推进了银行 、 证券 、 保险市场的趋 同与融合。在银行或者资本市场上 , 替代性风险转移
解决方案层出不穷 , 银行与保险/ 资本市场 的多 向通道 已逐渐形成 , 某些金融风险( 如利率 、 汇率 、 物价 等) 已经 被组 合到 保 险产 品 中去 , 而信贷 风 险 ( 房贷 、 贷 ) 如 车 又通 过 资本 市场 或 保 险 市场 实 现 了承 担 主 体的转移。巨灾债券是保险与资本市场融合趋势下的一项创新型金融产品 , 它的发展 不仅将密切与资 本市场的联系, 同时还基于其特殊的风险分散功能 , 形成对资本市场的互补和完善。而资产证券化产品 在我 国的成 功实践 , 为风 险证 券化 产 品—— 巨灾债 券 的发展 提 供 了宝贵 的经 验 。1 需 求 角度 看 , 亦 _从 随
一
、
我国推进 巨灾债 券的必要性
我 国是 世界 上 自然灾 害类 型 多 、 生 频繁 且损 失 严 重 的 国家 之一 , 入 2 发 进 0世 纪 9 0年代 , 自然 灾 害
的损失已达到每年上千亿元的水平 , 给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但是 , 我国 目 巨灾风险管理 前 的方法和手段仍然十分单一 , 巨灾之后损失 的补偿 主要依靠 国家财政救济 , 险赔付所 占的比例非常 保 低 。鉴 于 巨灾风 险管 理 的 国际经 验 , 巨灾债 券 产 品的 推 出为 我 国 防范 和 化 解 巨灾 风 险 提 供 了一 条 新 思 路, 这将 有利 于加 快我 国保 险 市场 和资 本 市场 融合 的进 程 , 有 助 于扩 大 保 险资 金来 源 , 并 转移 和分 散 巨 灾风险。因此 , 国应把大力拓展巨灾债券产品作为巨灾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 我 1发 展 巨灾债 券 是我 国资 本市 场进 一 步完 善和 提 高 效率 的需 要 。经 过 多 年 发 展 , 国资本 市 场 已 . 我
从国际趋势看我国巨灾债券发展前景
1 巨灾债 券市场的发展 、
根据 慕尼黑 再保 险( n h e r p提供 的数 据( 图 Mui o ) cR G u 见 1 , 19 年 巨灾债券诞生 至 20 年 的 1 年 间 , )自 97 06 0 巨灾债券 的 发行量增长了约 3 , 20 年 已逼近 6 亿美元 。 倍 到 07 0 而据瑞 士再 保险 的预测 , 2 1 年 巨灾债 券市场将增至 30亿一40亿美 到 06 0 4 元 。国际上巨灾债券市场一 片繁 荣 , 特别是在 美国 、 日本 、 西欧
认购的是本金保证 型巨灾债 券 ,P 特殊 目的机 构 ) S V( 会足额偿
或者体 系并不适合 甚至 会阻碍巨灾债券 的发 行。从客观上看 , 阻碍我国巨灾债券发展的原 因主要有三个 。 () 1相关法律法规欠缺。为了保护投资者 的利益 , 在巨灾债 券 的发行和运作 过程 中需 要有一 系列配套 的法律 法规制 度保 障, 包括公 司法 、 信托 法 、 券法和税 法等 , 证 而这 些部 门法 的有 关条款规定还 需要 有所突破 。
很高 ,巨灾损失越发严重 ,而传 统保险市场显得 力不从 心 , 因 此, 美国的巨灾债券起 步早发展快 , 目前为止 已成 功发行 3 到 O
保险 证券化在 我国还属未 被涉 足的领域 , 因此 , 些方面 某
多起 。 其中 , S A公司是巨灾债券市场的最大发行 者。 UA 在债券 到期时 , 如果约 定 的巨灾事件没 有达 到触发 点 , 投资 人将 会 完 整地 得到本金与利息。一旦 巨灾 风险达到触发点 , 如果投 资者
() 2 资本 市场 不够发达 。由于风险分布 的特殊性 以及定价
的损 失在 1 0亿美 元以内 的完全 由保 险公 司承担 ,在 1 0亿到 14 美元之 间的部分 由保险公司和政府 各承担 5%, 过 14 1亿 0 超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巨灾债券的十年发展回顾与展望谢世清(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1)摘要:巨灾债券属于保险连接证券,其付息或者还本与巨灾事件发生与否相连,即只有当巨灾发生且造成损失满足触发条件时,债券投资者才会损失利息或本金。
本文对十年来巨灾债券的市场总体发展和微观结构特征两方面进行系统地回顾和分析发现,经过十年的市场演进,巨灾债券市场已融入了主流金融市场,而巨灾债券本身已发展成为成熟的风险管理和投资工具。
关键词:保险连接证券;巨灾债券;风险管理;金融衍生品作者简介:谢世清,博士,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金融衍生品。
中图分类号:F830.9文献标识码:AA Review and Prospect of the Decade of Catastrophe Bond DevelopmentXIE Shiqing(School of Economics,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Abstract:CA T bonds refer to a kind of insurance linked securities, whose interest and principal payments depend on whether catastrophe events happen or not. Only when the catastrophic event occurs and the trigger condition is met, investors will lose interest or principal of CA T bonds. Having systematically reviewed and analyzed the decade of the macro market development and micro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T bonds, this paper finds that after a decade of market evolution, the Cat bond market has integrated into the financial mainstream, and the Cat bond itself has become a sophisticated tool for both risk management and investment.Key Words:insurance linked securities, CA T bonds, triggers, risk management1992年的安德鲁飓风和1994年的加州北岭地震暴露出了传统再保险的缺陷,使得传统再保险供需缺口巨大,再保险价格激增。
在此背景下,为有效克服了传统再保险对巨灾风险不可保的局限,将保险风险转移至资本市场,巨灾债券诞生了。
巨灾债券(CA T bonds)是一种保险连接证券,其付息或者还本与巨灾事件发生与否相连,即只有当巨灾发生且造成损失满足触发条件时,债券投资者才会损失利息或本金。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诞生以来,巨灾债券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特别是近年来,巨灾债券的每年发行规模和速度连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已成为(再)保险公司转移巨灾风险的重要渠道。
它也是目前发行规模最大,交易最为成功的巨灾保险连接证券,对传统再保险形成了有力补充。
本文的研究发现,经过上十年的演进,从宏观的市场发展来看,巨灾债券市场已融入了主流金融市场;从微观的结构特征来看巨灾债券本身已发展成为成熟的风险管理和投资工具。
巨灾债券的市场发展一、发行金额与数量十年来,巨灾债券的年发行金额和数量均呈不断上升趋势(图1)。
从发行金额来看,1997至2004年其增长幅度相对缓慢。
2005年美国飓风使保险业带来巨大损失,造成传统再保险市场持续走强,从而给巨灾债券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
2005至2007连续三年发行金额和数量均造历史记录。
2006年巨灾债券的发行金额47亿美元,较上年增长了136%;2007年发行达到最高峰7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了约一半(Guy Carpenter,2008)。
从发行数量来看,虽然巨灾债券的发行数目在2000年后稍微下降,但2005年后又迅速上升。
2005至2007年,巨灾债券分别发行了10,20和27次。
尽管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发行总量为$27亿美元,较上年下降了62%,但仍居历史上第三位(Guy Carpenter,2009)。
这表明巨灾债券市场显示出了良好的弹性与活力。
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500055006000650070007500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46810121416182022242628资料来源:Guy Carpenter (2009),Swiss Re (2007)。
图1 巨灾债券的发行金额和数量(1997-2008年)1997-2007年,总共发行了116个巨灾债券,总交易金额累积为223亿美元。
巨灾债券的历年已发行但未到期的总金额是衡量巨灾债券市场大小和风险承担能力的最为重要的指标。
近年来,巨灾债券的未到期总金额迅速增长(见图2)。
2007年底,巨灾债券未到期总金额为138亿美元,比2006年底的85亿美元增长了63%,几乎是2005年底49亿美元的三倍。
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底未到期总金额为118亿美元,较上年下降了15%。
尽管传统再保险市场占据美国财产保险市场的82%,巨灾债券的市场份额已发展到占美国财产保险市场的12%,是第三名行业损失担保市场份额6%的两倍。
资料来源:Guy Carpenter (2009)。
图2巨灾债券的未到期总金额(2003-2008年)二、债券价格与交易成本巨灾债券的价格主要取决于由以下五个方面的因素:(1)巨灾损失模型的模拟结果,一般由独立的巨灾模型公司(如EQECA T )所提供的巨灾模型来模拟测算巨灾损失的大小与概率;(2)相似交易的债券定价,往年已经发行的具有相似的期望损失、风险敞口、地理区域的巨灾债券价格会对新发行的债券定价产生影响;(3)二级市场上正在交易的巨灾债券的价格;(4)相同风险层次和暴露的再保险市场价格;(5)市场上已有的灾害风险,如果投资者已持有的巨灾债券所涵盖的风险与新发行债券的风险相同,投资者一般会期望得到更高的投资回报,以吸收这一额外的风险集中(Guy Carpenter ,2007)。
由于巨灾债券的一级市场是非公开交易的,因此很难获取其首次发行的价格数据。
一般认为,巨灾债券二级市场价差(spread =保费/巨灾损失期望)可以作为其价格的恰当替代度量。
如图3所示,2001年至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爆发之前,巨灾债券的价格一直呈下降趋势,价差由2001年年初的6%下降至2005年的2.1%。
卡特里娜飓风之后,受再保险市场价格上升的影响,巨灾债券的价格也逐步上升。
2006年价差最高上升至3.7%,但2007年又回落至2.3%。
虽然巨灾债券价格在卡特里娜飓风之后有所上升,但并没有回到以前的价格高度。
这标志着,随着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对巨灾债券的兴趣愈来愈大以及市场规模和流动性不断扩大,巨灾债券市场也越来越成熟(Cummins ,2008)。
资料来源:Cummins (2008)。
图3巨灾债券的二级市场价差(2001-2007年)随着市场的发展,巨灾债券的发行技术也越来越成熟,过程也越来越标准化,交易成本也不断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愈来愈多的发行人倾向选择"储架发行" (shelf offering )来降低巨灾债券的发行成本。
2007年所发行的27次中有21次选择了储架发行,占当年总发行量的70%以上。
储架发行是指巨灾债券发行时一次性地缴纳所有的法律费用、模型费用、评级费用等。
但是并非所有的债券都在首次全部发行,部分债券“被存放在储架上”,当风险保护买方需要且市场愿意吸收额外风险的恰当时候再发行(Swiss Re, 2006)。
首次发行之后,以后发行债券无需支付额外的创建费用,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债券发行的成本,同时也为发行人提供了灵活选择进入市场的最佳时机。
巨灾债券的结构特征一、交易量巨灾债券的交易量逐年增大。
从1997年到2005年,没有一笔巨灾债券的交易金额大小超过5亿美元,但2006年有两笔,2007年有3笔都超过了5亿美元。
2006年平均交易额高达2.347亿美元,较2005年的1.991亿美元增加了18%。
2007年巨灾债券的平均交易大小为2.591亿美元,较上年也有所增加。
但是,在2006年和2007年都分别有3笔交易金额低于1亿美元,这也显示了投资人对巨灾债券仍保持一定谨慎态度。
表1 不同交易大小的次数(1997-2007年)资料来源:Guy Carpenter (2008)。
二、触发机制巨灾债券的关键是触发机制的设计,可分为三大类:一是损失赔偿型,以发起人的实际损失赔偿为触发条件;二是指数型,又可分为三小类:(1)行业损失指数,由整个保险行业的损失指数为基础;(2)灾害参数指数,以灾害的物理参数为触发条件,如地震的震级等;(3)模型损失指数,由对发起人的样本数据进行模型测算。
三是混合型,年限 <0.5亿 >0.5亿 <1亿 >1亿 <2亿 >2亿 <3亿 >3亿 <4亿 >4亿 <5亿 >5亿 平均 1997 2 1 1 0 1 0 0 126.6 1998 3 3 1 0 0 1 0 105.8 1999 3 1 5 1 0 0 0 98.5 2000 1 2 4 2 0 0 0 126.6 2001 0 0 7 0 0 0 0 138.1 2002 1 1 2 2 1 0 0 174.2 2003 0 0 3 2 1 1 0 247.1 2004 0 0 3 2 1 0 0 190.5 2005 0 3 3 1 2 1 0 199.1 2006 0 3 8 5 2 0 2 234.7 20073 8 11 1 1 3 259.1同时使用两种类型或以上的触发机制,其形式可分为两类:(1)针对不同巨灾使用不同触发机制,例如,对美国飓风使用PCS 行业损失指数,而对日本地震使用参数指数。
(2)同一巨灾风险引入多种触发机制,例如,同时使用模型损失和行业损失触发机制。
表2列出了十年来各种触发机制的交易金额与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