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讲稿 人教版 化学 初中 《原子的结构》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试讲原子结构教案

初中化学试讲原子结构教案

初中化学试讲原子结构教案
主题:原子结构
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组成,理解原子核和电子的构造,掌握原子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原子结构,原子核,电子。

教学难点:理解原子结构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教学准备:投影仪,幻灯片,实验器材(如示波器,电子束管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利用投影仪展示不同类型的原子结构图,让学生观察并谈谈自己的认识。

二、讲解原子结构(15分钟)
1.介绍原子的基本组成:原子核、电子。

2.讲解原子核的构成:质子、中子。

3.讲解电子的运动轨道和电子云的概念。

三、实验演示(10分钟)
使用电子束管演示电子在原子结构中的运动轨道,让学生亲眼目睹原子结构的实验现象。

四、小组讨论(10分钟)
分成小组,讨论原子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五、评价(5分钟)
让学生回答随堂问题,检查他们对原子结构的理解程度。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阅读相关知识的作业,并要求学生在下节课上交。

七、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强调原子结构在化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组成和性质,对于化学学习打下基础。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实验与生活中的应用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原子结构的知识。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说课稿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说课稿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的《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化学课程体系中的基础,对于学生理解化学键、化学反应等后续内容具有重要作用。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本节课主要围绕原子的基本组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相互作用展开。主要知识点包括:原子的定义、原子结构(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原子中的数量关系以及电子的排布规律。
(3)学会运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原子,并能解释一些基本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交流、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3)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原子的定义、原子结构以及原子中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为:电子的排布规律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应用。
教学重点之所以选择这些内容,是因为它们是原子结构的基础知识,对于学生理解化学变化、化学反应具有重要意义。而教学难点则是因为电子排布规律较为抽象,学生需要通过直观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来理解和掌握。此外,这部分内容也为后续学习化学键、离子化合物等打下基础,因此需要学生重点掌握。
1.师生互动:提问、解答疑问、反馈评价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
2.生生互动:分组讨论、实验合作、互相评价等,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观点,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3.2原子的结构 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3.2原子的结构 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3.2原子的结构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原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理解原子的亚原子粒子和电子排布。

–能够通过元素的原子结构来判断元素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举例和实验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态度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原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电子的排布和能级分布。

2.教学难点:–原子亚原子粒子的性质和电子排布规律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教学内容:–原子的组成和结构。

–原子核的组成和性质。

–电子的排布和能级分布。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2.教学过程:–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讲解:以幻灯片展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原子的基本组成和结构,通过图示和实例等形式,讲解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示范实验:进行简单的示范实验,让学生观察电子的排布和能级分布,加深对原子结构的理解。

–讨论与练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总结与归纳: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梳理学生的思路。

–拓展延伸:对于学习较快的学生,可以介绍更多关于原子结构的知识,如量子力学模型等。

四、教学手段与学时安排1.教学手段:–幻灯片展示。

–示范实验。

–小组讨论。

–问题解答。

2.学时安排:–第一课时:导入、讲解、示范实验(30分钟)。

–第二课时:讨论与练习、总结与归纳、拓展延伸(30分钟)。

五、教学资源准备1.教学工具:–幻灯片。

–实验器材。

2.教学资源:–相关实验视频和图片。

六、教学评价与反思1.教学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表现。

–学生的问题解答和讨论质量。

–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2.教学反思:–对于电子排布和能级分布的讲解,可以通过更生动的方式进行。

初中化学原子的结构说课稿.doc

初中化学原子的结构说课稿.doc

初中化学原子的结构说课稿篇一:原子的结构说课稿《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一教材分析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课题处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分子和原子以及原子内部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节之所以放在这里讲述,目的是分散知识难点,让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得以充分的发挥。

使学生了解前18号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进一步理解元素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密切关系,为离子及化合价的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②过程与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学习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在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运用形象恰当的比喻减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神秘感。

③情感态度与价情观: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教学难点: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二、学情分析:1.认知状态:在本课题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对原子的概念和原子的构成有一定的了解,为“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2.技能状态:学生对微观粒子的存在及空间结构有一定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教法:教学方法:指导阅读法,启发式讲授法,演示法2、学法:分组实验与讨论【板书设计】一.原子核1.原子核的构成a、数量关系: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b、电性关系: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c、质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原子篇二:《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说课稿龙源期刊网.cn《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说课稿作者:孔祥斌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4年第10期摘要:离子的形成是初中化学课程中要求达到了解水平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为学生从微观的角度探究宏观物质变化的奥秘打开一扇窗口,使学生对物质的微观构成有一个大体轮廓。

初中化学八年级《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初中化学八年级《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初中化学八年级《原子的结构》说课稿【说教材】一、教材简析《原子的构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化学》全一册第二单元第三节的内容。

它是继水分子的运动、水的分解与合成之后对微观世界的再认识。

从内容上看,本节知识比较抽象、晦涩,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是一个挑战。

从内涵上看,从认识原子构成的起始实验开始,可以帮助引领学生走进科学探究的领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对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观价值较大。

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体现“三维目标”的设计导向,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体验、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

既注重引导学生反思所学内容,借用已有经验,又注重培养学生体验、探究能力,还注重引发学生在探究中阅读中的情感体验,然后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认识原子的构成;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3.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科学研究的科学态度。

【说学法、教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为学习方法服务,本文围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要采用讨论式、体验式的教学法。

因为课堂讨论是以自主学习为前提,通过合作学习实现优势互补,最终达到探究目的的方式,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说教学设计】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因学论教。

本文的教学设计就力求以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宗旨,以让学生形成科学思维观为目的,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积极倡导切实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学生充分体验本节内容以对卢瑟福a粒子散射实验的思考和讨论为核心,通过与学生一起感受文本、探究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现象、合作提升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科学的发展进程,特别是针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反思,有利于学生深入思考现象背后的实质,体会到科学思维的价值,并逐步形成科学探究精神,让科学探究成为一种素养。

二、教师参与互动由于本机内容的抽象性,决定教师引导的重要性。

初中化学教师面试:14篇试讲示范逐字稿

初中化学教师面试:14篇试讲示范逐字稿

初中化学教师面试:14篇试讲示范逐字
稿
简介
本文档为初中化学教师面试的试讲示范逐字稿,旨在为应聘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以下将介绍14篇试讲示范,涵盖了初中化学领域的不同知识点和教学方法。

第一篇:原子结构
大家好,我将在今天的课上向大家介绍原子结构。

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我们先来看一下原子的组成。

首先,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是中性的,而电子带有负电荷。

在原子中,质子和中子位于核心,称为原子核,而电子则绕着核心运动。

接下来,我们讨论一下原子的大小。

原子的大小可以由其半径来表示,我们用到了一个名为埃米特的单位来衡量。

通常情况下,原子的半径约为0.1纳米。

以上就是关于原子结构的介绍,谢谢大家。

第二篇:化学反应
今天的课程将会涉及到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的转变过程,我们将以一些实际的例子来说明。

首先,我们来讨论一下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

常见的触发化学反应的条件有温度、压力、催化剂等。

当这些条件发生变化时,化学反应会发生。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一下化学反应的类型。

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包括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等。

每种反应都有其特定的特征和反应方程。

以上就是关于化学反应的介绍,谢谢大家。

(继续编写其他试讲示范...)。

课题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说课稿

课题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说课稿

课题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说课稿————————————————————————————————作者: ————————————————————————————————日期:ﻩ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

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不同的方面来给大家演绎本节课:【一】教材、学情分析我说课的内容选自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

中学生对许多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已由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本节将继续深入探讨原子核的结构以及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并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某些元素部分性质。

这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认知规律。

同时,原子结构也是认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分子结构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在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分析,我确立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2)、通过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原子的结构。

难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学案教学法;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五】教学过程(基于以上分析,我对本节课的安排如下:)一、预习自学探究新知(一)原子的构成1、阅读课本 53页原子的构成,看课本 53 页图 3-9 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问题一:原子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电的和核外带电的构成的。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说课稿
高艳艳【说教材、学情】
本节课内容选自人教版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

重点介绍原子
1.
2. 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懂得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

3. 了解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

2.观察部分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2.
本节课由原子的概念导入,既复习了前面所学,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出示学习目标
通过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我跟学生们制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与目标,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互动探究
探究点一原子的构成
先由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之后指名学生说出原子的体积大小、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些、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

这三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知道。

紧接着出示教材中图3-12部分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再由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说出金属原子、非金属原子、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以及它们在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情况。

【说课堂练习】
课后“练习与应用”第1(5)、第2(1)、(2)题用于检测和巩固原子的构成,第1(3)、(4)题用来检验和巩固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

【说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以及还有那些困惑。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3.2 原子的结构(1)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3.2 原子的结构(1)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3.2 原子的结构(1)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的基本概念和结构;2.掌握原子的组成部分,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3.理解原子的电子层结构,掌握电子的排布规律。

二、教学重点1.原子的组成部分;2.原子的电子层结构。

三、教学难点1.原子的电子层结构。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owerPoint课件;–实物模型或图片展示原子的结构;–板书工具。

2.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模型或图片展示一个原子的结构,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原子的好奇心。

2.导入问题(3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原子是由什么组成的?有哪些组成部分?3.学习新知(15分钟)–通过PPT的展示,讲解原子的基本概念和结构,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的作用和特点。

4.示例演示(10分钟)–利用实物模型或图片演示原子的组成部分,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互动参与,加深对原子结构的理解。

5.引导讨论(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的质子和电子个数是否相等?如果不相等会怎样?引导学生发现电子的数量与质子相等,从而引入原子的电子层结构。

6.学习总结(5分钟)–教师对原子的组成部分和电子层结构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记住电子的排布规律。

7.知识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元素的原子有不同的性质和化学反应?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或使用课本,了解不同元素的原子结构和电子排布规律对性质的影响。

8.小结(2分钟)–针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强调要掌握原子的基本概念和结构,以及电子层结构的原理。

六、课堂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对原子结构的理解;2.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对原子的组成部分和电子层结构有了初步的了解,但仍然存在一些困惑,特别是对于电子的排布规律的理解较为困难。

下节课应该重点加强对电子层结构的讲解,利用更多实物模型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电子的排布规律。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辅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原子的结构,提供清晰的视觉辅助,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为了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会注重板书的规划和设计,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如学生对原子结构的抽象概念理解困难,实验操作中的安全问题等。应对这些问题,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关于原子的结构,这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的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这一课题承上启下,起着连接宏观物质世界和微观原子世界的桥梁作用。主要知识点包括:原子的定义和特点、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组成、原子的种类和数量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原子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原子的构成,了解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组成,知道原子的种类和数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型、实验等方法,使学生能够形象地理解原子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态度,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提供直观、生动的学习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原子的结构。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提问与解答:在课堂上,我会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并给予及时的解答。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提问,共同解决问题。
2.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相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例如,在讨论原子的构成时,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分享各自的理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说课讲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说课讲稿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说课教师节:陈耀楷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下面我分别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预期效果等几个方面说说本节课的教学设想一、说教材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本单元教材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基本概念较集中,这些概念是中学化学中最核心的一些概念。

所以本单元是全书(甚至是整个中学段)的一个重心,是基础。

所以本单元教材对于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而本课题包括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两部分内容。

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初步探索了物质构成的奥秘,但他们并不满足,还想知道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原子的质量有多大等等。

本课题学习的原子的构成,就是回答这些问题。

关于原子质量,书上给出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的绝对质量,并指出它们数值太小,不便于记忆、书写和计算,只能使用相对质量。

考虑到此时学生尚无同位素的知识,不便提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按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所以此处只能要求学生对相对原子质量做含糊的、初步的了解。

将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作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使用。

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阐述原子、原子核的构成,并解释整个原子呈电中性的原因。

2.能说出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简述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学会查找相对原子质量。

过程和方法1.通过对“原子进一步可分”的讨论,进一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想象能力。

2.在学习原子的结构、相对原子质量等问题时,设计出一个个问题情境(见教学过程),带着问题看录像,阅读课文、思考讨论,自然的得出结论。

3.在分析原子结构时,鼓励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原子可分,原子核也可分”的讨论,渗透物质的无限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原子的结构(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原子的结构(教案)

课题2 原子的结构本课题包括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相对原子质量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重点介绍原子的构成,同时介绍了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然后又形象的介绍了原子的大小以及原子中各部分的大小和运动情况。

离子的形成是本课题的核心,是教学重点。

为了说明离子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就必须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和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结构的特征与其化学性质的关系,为教学作一个铺垫。

因此教材编写了“核外电子的排布”。

教材第二部分主要讲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它有不同于宏观物体运动的规律,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学生对电子层的理解有一定困难,是教学的难点,但不是教学的重点。

此处只要求学生对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有一个初步观念就可以了。

至于原子结构示意图,仅仅作为原子结构的一种表达手段,教学上不作要求,习题上也不要求会画。

第三部分介绍相对原子质量。

由于原子很小,它的质量也很小,所以书写和使用都不方便,于是采用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原子的质量。

考虑到此时学生尚无同位素的知识,不便提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按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所以此处只能要求学生对相对原子质量做含糊的、初步的了解(将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作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使用)。

第1课时原子的构成与核外电子排布【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3)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2.能力目标(1)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学习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在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3)运用形象恰当的比喻减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神秘感。

3.素养目标(1)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2)逐步提高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1.原子的构成。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教学难点】1.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初中化学原子结构试讲教案

初中化学原子结构试讲教案

初中化学原子结构试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内容是化学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组成元素,包括原子的组成、原子核的结构、质子、中子、电子的性质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原子的基本构成和结构;2. 掌握原子核的结构和质子、中子、电子的性质;3. 能够描述原子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三、教学重点1. 原子的基本构成和结构;2. 原子核的结构和组成元素;3. 质子、中子、电子的性质和作用。

四、教学内容1. 引入:通过展示实验装置或化学反应,引发学生对原子结构的兴趣;2. 学习原子的基本构成和结构;3. 学习原子核的结构和质子、中子、电子的性质;4. 讨论原子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五、教学方法1.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来展示原子核的结构和组成元素;2. 讲解教学:通过讲解和讨论来帮助学生理解原子的基本构成和性质;3. 互动讨论: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六、教学评估1. 完成课堂作业,检测学生对原子结构的掌握程度;2. 参与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对原子结构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实验装置:包括示波管、微型原子模型等;2. 教学课件:包括原子结构的图表和示意图;3. 教学书籍:包括相关章节的教材和参考书籍。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对化学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组成元素进行了介绍,希望通过实验演示和讲解教学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分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确保教学效果的达到。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能力特点,灵活调整教学方式和方法,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和富有启发性。

初中化学教案原子的结构

初中化学教案原子的结构

初中化学教案原子的结构
教学目标:
1. 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2. 掌握原子的元素符号、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的关系。

3. 理解原子的核、电子云及原子的大小。

4. 掌握原子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1. 原子的核和电子云的结构。

2. 原子的基本组成和性质。

教学难点:
1. 原子的核和电子云的结构。

2. 原子的大小与原子量的概念。

教学准备:
1. 实物模型、图片、幻灯片等教学辅助工具。

2. 化学元素周期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通过展示不同元素的化学符号和周期表,引入原子的结构概念,引起学生对原子的好奇心。

二、学习原子的基本结构
1. 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概念及作用。

2. 原子核和电子云的结构。

三、原子的组成和性质
1. 原子的组成: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的关系。

2. 原子的大小和原子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四、巩固与延伸
学生通过实验等方式,进一步掌握原子的结构和性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作业
1. 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 查找任意元素的化学符号、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并写出原子结构式。

六、教学反思
通过学生的表现和作业情况,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原子结构教案初中

原子结构教案初中

原子结构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原子的基本构成,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

2. 掌握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包括能量最低原理、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

3. 能够运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元素的性质。

教学重点:1. 原子的构成。

2.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教学难点:1.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材或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分子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分子和原子的区别。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的粒子,而原子是构成分子的最基本单位。

二、原子的构成(10分钟)1. 介绍原子的基本构成,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

2. 解释质子、中子和电子在原子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三、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0分钟)1. 介绍能量最低原理,解释电子先填满低能级轨道再填满高能级轨道的现象。

2. 介绍泡利原理,解释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的规律。

3. 介绍洪特规则,解释电子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上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的规律。

四、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10分钟)1. 解释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如原子的电子排布决定了元素的化学反应性质。

2. 通过举例说明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如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中有未填满的电子轨道,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五、总结与作业(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关系。

2. 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的化学现象或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分子的概念,引出原子的重要性。

通过介绍原子的构成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使学生了解原子的基本构成和电子排布的规律。

通过解释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使学生能够运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的化学现象。

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学生对原子结构的理解和应用。

初中化学说课稿原子结构

初中化学说课稿原子结构

初中化学说课稿原子结构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一节初中化学课,主题是“原子结构”。

本节课是针对初中化学教材中的一个基础概念,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原子的结构和性质。

首先,我会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接着,我将阐述教学内容的安排,包括知识点的引入、讲解、实验操作和课堂练习。

最后,我将分享如何进行课堂管理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原子的基本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云,并能够解释原子序数、同位素和离子的概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好奇心和尊重实验事实的态度。

教学内容与安排:1. 引入新课-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金属的导电性、水的溶解性等,引出物质的微观结构。

- 向学生展示不同元素的实物或图片,引导他们思考这些物质的共同点和差异。

2. 讲解原子结构- 首先介绍原子的概念,解释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 接着,详细讲解原子的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云,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 强调原子序数的重要性,解释它与元素周期表的排列顺序有关。

- 通过实例说明同位素和离子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原子的多样性。

3. 实验操作- 安排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如使用静电球展示电子的运动,或者通过化学实验观察离子的形成。

- 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小组讨论。

4. 课堂练习- 设计与原子结构相关的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以巩固学生的知识。

- 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增加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课堂管理与评价:1. 课堂管理- 在讲解和实验过程中,维持课堂秩序,确保学生的安全。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和分享自己的想法。

- 对于学生的问题和疑惑,给予耐心的解答和指导。

2. 学习评价- 通过课堂观察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精品讲义:3.2 原子的结构(学生版)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精品讲义:3.2 原子的结构(学生版)

3.2 原子的结构 讲义核心素养学习目标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像、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利用有关原子结构的科学史实,体会科学发展的曲折性,体会科学在人类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贡献。

了解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1.了解原子的结构。

[来%:&中*^教~2.掌握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的画法。

3.解离子的形成,会写离子符号,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4.了解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了。

1.原子结构: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原子核原子:不带电核外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注意:①因原子不显电性,所以在原子里,核电荷数= ==。

②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含有。

③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2.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作为标准(C-12),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

3.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元素的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最少有1层,最多有7层;第一层不超过 个电子,第二层不超过 个电子,最外层不超过 个电子(只有1个电子层的最外层不超过____个电子)。

4.原子结构示意图5.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化学性质的关系原子分类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倾向化学性质稀有气体_____个(He 为____)不易得失相对稳定金属一般少于____个易_____最外层电子不稳定非金属一般多于____个易_____电子不稳定6.离子(1)概念:带电的__________。

(2)分类阳离子:带___电的原子。

如:钠离子_____(填离子符号,下同)、镁离子_____。

阴离子:带___电的原子。

如:氯离子_____、硫离子_____。

(3)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知识点1 原子的构成1.原子的结构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带 正 电)原子(不显电性)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1个电子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是: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2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2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导入新课时,我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了与原子结构相关的实际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原子的化学反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情景创设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关注原子结构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为后续的新课学习奠定了基础。
2.问题导向与小组合作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原子的结构和组成。同时,我还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原子的结构和组成。这种问题导向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还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2.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3.针对学生的困惑,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和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原子结构概念。
问题导向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关系时,我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之间有什么关系?”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同时,我还会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针对学生的困惑,我会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和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原子结构概念。
3.总结归纳与作业小结相结合:在课程的最后环节,我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巩固加深对原子结构的理解。同时,我布置了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通过总结归纳与作业小结相结合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我认知,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4.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策略。这种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2原子的结构说课讲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2原子的结构说课讲稿

原子的结构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原子的结构》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和教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做一一说明。

一、教材分析本课题处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教材用简短的文字和图表描述了原子的构成。

原子的结构不仅包括构成原子的粒子的种类和数量,也包括构成原子的原子核、核外电子、质子和中子在层次、电性、数量等方面的相互联系,在教学中应该重视从结构的角度系统地认识原子的构成。

教材在介绍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时,通过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和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学生从微观粒子的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原子的构成以及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2、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过程与方法: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化抽象为直观2、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对学生进行物质的可分性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尊重科学的态度。

【重点】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

【难点】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和教法指导本课题内容比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

现阶段学生的微观知识和课外知识都有限,学生所面对的主要困难是缺乏微观想象力,所以学习中可能会有很大的困难。

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了图片展示和设置活动探究的方式来突破这一点。

让学生在交流与探讨,比较与归纳的过程中对原子的结构有所了解和认识,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三个环节,分别是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活动探究,推进新课;归纳总结,概括新课。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首先我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历史,通过各位科学家的成就,使学生了解到科学的发展是在不断修正和补充中进行的,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不同的原子所含的质子、中子、电子数目不同,所以它们的质量也不同,比如 1 个氢原
子的质量为 1.67×10-27 kg,1 个氧原子的质量为 2.657×10-26 kg。
师:这样小的数字,无论书写、记忆、还是使用都极不方便,就像用吨作单位来表示一粒稻
谷或小麦的质量一样。我们可选用一种跟原子质量相近的“砝码”来表示原子的质量,这就
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五、作业布置 师:最后,请同学们完成以下作业: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深刻理解原子的结构。 生:好。 六、板书设计
是相对原子质量。
[板书] 二、相对原子质量
师:什么叫相对原子质量呢?它是如何来表示原子的质量的?请大家带着问题阅读 P69 相对原
子质量一段内容。
生:1 个氢原子的质量为 1.67×10-27 kg,作为标准碳原子质量的 1/12 为 1.66×10-27
1.67 ×10−27 kg,所以氢的相对原子质量=
师:大家再来想一想这些问题:
1.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从何而来?
2.质子数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有何关系?
3.电子数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有何关系?
生: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生:因为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两部分构成,原子核又分为质子和中子,所以原子的质量
应等于质子质量、中子质量、核外电子质量之和。
原子的构成
一、活动导入 师: 在本单元我们将进一步探索物质构成的奥秘。本节课我们首先探索原子的构成。
[板书]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师:[过渡] 原子到底能不能分?如果能分,它又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 们来学习本课题的第一个问题原子的构成。 二、新课讲授 师:[板书] 一、原子的构成 请学生阅读课本 P68 内容原子的构成,在阅读的基础上讨论问题。[学生活动]
[投影] 打出下列讨论题: 1.原子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 2.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都带电,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3.原子核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有什么异同? 4.不同类原子的内部构成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结束后,找学生代表陈述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可以表明自己的不同意见] 生:[问题 1 的答案]原子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所 以说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两部分构成。 师:大家思考一下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它在原子中的体积如何?占很大一部分吗? 生: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但比原子小得多,原子核的半径只有原子半径的几万分之一,如 果把原子比作一个庞大的体育场,而原子核只相当于一只蚂蚁。因此,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 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做高速运动。 师:[过渡]刚才说的这些都比较抽象,接下来我们看“原子的构成”挂图,看一下原子核在 原子中到底能占多大。 [挂图]展示“原子的构成”示意图。 [学生观看挂图,说出自己从挂图上得到的有关信息] [学生陈述自己得到的有关信息]
1.6练习
师:那么氧的相对原子量为多少呢?
生:1 个氧原子的质量为 2.657×10-26 kg。
所以氧的相对原子质量=
2.657 ×10−26 kg 1.66 ×10−27 kg
≈ 16
师:说的很对,计算的很准确。同时经过这样的计算因为大家得到的数字都比较简单,便于 书写、记忆和计算,对于这个计算过程大家要掌握。 四、课堂小结 师:在此基础上,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这节课我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生:本节课我们开始了对原子的结构进行了系统学习,知道了原子的结构以及相对原子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