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苏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能力提升案5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教案(苏教版):细胞质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
第2课时细胞质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课标要求概述细胞都由细胞质膜包裹,细胞质膜将细胞与其生活环境分开,能控制物质进出,并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细胞质膜的成分(1)细胞质膜成分的探索科学家实验方法或现象实验结论欧文顿溶于脂质的物质,容易穿过细胞质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容易穿过细胞质膜证明细胞质膜是由脂质构成的戈特和格伦德尔用丙酮提取红细胞质膜,结果脂质在水面上铺成单分子层,其面积大约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证明脂质呈双分子层排布—细胞质膜的表面张力明显低于“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认为细胞质膜中应含有蛋白质成分思维发散不同动物的红细胞比较(2)细胞质膜成分组成拓展延伸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磷酸及其衍生物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部”是亲水的,两个脂肪酸一端为疏水的“尾”部。
磷脂分子的结构如图:2.细胞质膜的结构(1)对细胞质膜结构的探索(连线)(2)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源于必修1P42“正文部分”:细胞质膜外表面糖类分子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其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功能有关。
(3)细胞质膜的结构和功能特点3.细胞质膜的功能必修1P43“旁栏问题及问题与讨论”:靶细胞是能识别信号分子,并与之特异性结合而产生某种生物效应的细胞。
靶细胞细胞质膜表面一般有接受信号分子的受体,信号分子种类很多,包括各种激素、细胞因子等。
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胰岛素的靶细胞几乎是全身所有细胞,而胰高血糖素的靶细胞主要是肝脏细胞,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是肾小管、集合管细胞。
4.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不是植物细胞“系统的边界”)提醒不同生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同,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有肽聚糖、磷壁酸、脂质和蛋白质,而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多糖,还有少量的蛋白质和脂质。
溶菌酶可以水解肽聚糖而不能水解多糖,所以溶菌酶能杀死细菌,却对真菌基本没作用。
考向一细胞质膜的成分、结构和功能1.(2023·江苏徐州高三模拟)下列有关细胞质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构成细胞质膜的蛋白质分子均匀地分布在膜的两侧B.向细胞内注射物质后,细胞质膜上会留下一个空洞C.细胞质膜内部是亲水的,因此水分子可以通过细胞质膜D.细胞质膜的选择透过性与载体蛋白空间结构的多样性有关答案D解析组成细胞质膜的蛋白质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不是均匀地分布在膜的两侧,A错误;细胞质膜具有流动性,磷脂和大部分蛋白质可以运动,细胞质膜上不会留下一个空洞,B错误;细胞质膜内部是疏水的,C错误;细胞质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是因为不同细胞质膜上载体蛋白种类和数量不同,与载体蛋白空间结构的多样性有关,D正确。
高考一轮复习生物试题(苏教版)第三单元课时练5细胞呼吸——能量的转化和利用
一、单项选择题1.(2023·江苏连云港高三模拟)某兴趣小组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物时,需排除未消耗完的葡萄糖对无氧呼吸产物酒精鉴定的影响(已知酒精的沸点为78 ℃)。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葡萄糖、酒精与酸性重铬酸钾都能发生颜色反应,因两者都具氧化性B.可将酵母菌培养液进行90 ℃水浴,收集挥发气体冷凝处理后进行鉴定C.可适当延长酵母菌培养时间,以耗尽培养液中的葡萄糖再进行鉴定D.可用斐林试剂对酵母菌培养液进行鉴定,判断葡萄糖是否消耗完2.如图是酵母菌呼吸作用实验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条件X下,ATP的产生只发生在葡萄糖→丙酮酸的过程中B.条件Y下,葡萄糖在线粒体中被分解,并产生CO2和H2OC.试剂甲为溴麝香草酚蓝溶液,与乙醇反应产生的现象是溶液变成绿色D.物质a产生的场所仅为线粒体基质3.研究发现,真核细胞内脂肪的合成与有氧呼吸过程有关,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注:图中小黑点都表示Ca2+) 。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Ca2+进出内质网的方式均为主动运输B.Ca2+通过参与调控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来影响脂肪合成C.若蛋白N功能减弱,则Ca2+在线粒体中的含量迅速下降D.细胞内包裹脂肪的脂滴膜最可能由双层磷脂分子构成4.(2023·江苏扬州高三调研)如图为寒冷的深海里,某种海鱼部分细胞在缺氧条件下的无氧呼吸途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②过程产生丙酮酸的同时也产生了少量[H],这些[H]会积累起来B.图中通过②③过程,葡萄糖中的化学能大部分转化为了热能C.在低氧条件下,该海鱼细胞呼吸产生的CO2可能多于消耗的O2D.在寒冷的深海里,影响该海鱼细胞呼吸强度的外界因素只有温度5.(2023·江苏苏州高三模拟)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研究发现,经常运动的人肌细胞中线粒体数量通常比缺乏锻炼的人多。
下列与线粒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可通过线粒体膜上的载体蛋白运输到线粒体基质中B.线粒体中的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的过程需要O2的直接参与C.线粒体内膜上发生的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大部分形成了ATPD.线粒体中的DNA 能够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6.如图为细胞内葡萄糖分解的过程图,细胞色素c(Cytc)是位于线粒体内膜上参与细胞呼吸的多肽。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教案(苏教版):细胞呼吸——能量的转化和利用
第5课时细胞呼吸——能量的转化和利用课标要求说明细胞通过细胞呼吸将储存在有机分子中的能量转化为生命活动可以利用的能量。
考点一细胞呼吸的方式和过程1.有氧呼吸(1)概念: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2)过程(3)写出有氧呼吸总反应式(标出氧元素的来源与去向)。
(4)能量转换:葡萄糖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和热能。
提醒①有氧呼吸的场所并非只是线粒体;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原核细胞无线粒体,有氧呼吸在细胞质和细胞质膜上进行。
②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能量主要储存在乳酸或酒精中;而彻底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主要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③科学家就线粒体的起源,提出了一种解释:有一种真核细胞吞噬了原始的好氧细菌,二者在共同繁衍的过程中,好氧细菌进化为宿主细胞内专门进行细胞呼吸的细胞器。
2.无氧呼吸(1)概念:是指在无氧或缺氧的条件下,细胞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乙醇和CO 2,或分解成乳酸等物质,同时释放较少能量的过程。
(2)场所:全过程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3)过程第一阶段葡萄糖――→酶丙酮酸+[H]+少量能量第二阶段产乙醇[H]+丙酮酸――→酶乙醇+CO 2大多数植物、酵母菌等产乳酸[H]+丙酮酸――→酶乳酸高等动物、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乳酸菌等(4)产物不同的原因①直接原因:酶不同。
②根本原因:基因不同或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1)源于必修1P 94正文: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是还原型辅酶Ⅰ(NADH)的简化表示方法。
(2)必修1P 94“知识链接”柠檬酸循环是三大营养物质(糖、脂肪、蛋白质)分解代谢的最终共同途径,这三大营养物质经过分解代谢都先生成乙酰辅酶A ,乙酰辅酶A 进入柠檬酸循环彻底氧化生成CO 2和H 2O ,释放能量用于ATP 合成。
2016届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复习课件能力提升案5
• ②相关解读
A→B(A′ B→C(B′→C →B′) 特点及其 ′) C→D(C ′→D′) D→E(D′→ E′)
变化 减数第一次分
裂全过程和减 数第二次分裂
减数分裂 对应时期 有丝分裂 对应时期
减数第一 次分裂前 的间期
减数第二 次分裂的 后期
减数第二次 分裂的末期
的前期、中期 前期和中期
间期
•
2.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在如图所示 的图象中,属于该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和减 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依次是 • ( )
• A.①② B.②③ C.④② D.③④
• 解析 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 期,染色体数应为 2N ,有丝分裂中期含染 色单体,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无染色单 体。 • 答案 C
• 解析 选项A错,精原细胞连续增殖方式为 有丝分裂,结合图1横坐标所示每个细胞中 核DNA相对含量的变化可知,图1表示精原 细胞有丝分裂时核 DNA 相对含量的变化; 选项B错,C组中细胞核DNA含量加倍,可 以是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后期的细 胞,图 2 的乙~丙段,一条染色体有两个 DNA ,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不位于该 区段;选项C正确,用秋水仙素处理,细胞 中DNA数目加倍,C组细胞增多;选项D错, 图2中丙~丁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 • 答案 C
• 解析 第一个问题是母亲色盲(XbXb)和父亲 正常(XBY),生下一个不色盲儿子,可知此 儿子的基因型必是XBXbY,故染色体变异发 生在精子中。第二个问题是父亲色盲(XbY), 母亲正常 (X B X B 或 X B X b ) ,生下一个不色盲 儿子,其基因型可能为 X B X B Y 或 X B X b Y , 故染色体变异发生在精子或卵细胞中。第 三个问题是父亲正常(XBY),母亲色盲 (X bXb),生下一个色盲儿子 (XbXbY),故染 色体变异发生在卵细胞中。 • 答案 B
《创新设计》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考能大提升_1
易错点12 误认为无氧呼吸两个阶段都产生ATP 点拨 无氧呼吸过程共产生2个ATP,而这2个ATP只产自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不产生ATP。
易错点13 误认为线粒体中只能分解有机物,不能合成有 机物
点拨 线粒体中不仅能分解有机物,也能合成诸如三磷酸 腺苷(ATP)这类有机物。不可将ATP与“能量”等同看待, ATP是一类高能磷酸化合物。另外,线粒体半自主遗传, 含有少量DNA、RNA,能合成蛋白质。
易错点14 误认为植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都是酒精 点拨 绝大多数植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但有些 植物细胞如马铃薯块茎、玉米胚,甜菜块根等,其无氧呼 吸的产物却是乳酸。
易错点15 误认为人体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 线粒体
点拨 人和其他动物细胞,其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不产 生CO2,故细胞中CO2产生的唯一场所是线粒体。
易错点8 误认为O2浓度为零时,呼吸强度为“0”,ATP产 生 量为“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拨 O2浓度为零时,细胞呼吸强度并不为零,因为此时 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也可以产生ATP。
易错点9 误认为光合速率、光能利用率与光合作用效率 是一回事
点拨 ①光合速率:光合作用的指标,通常以每小时每平 方分米叶面积吸收CO2毫克数表示。 ②光能利用率:指植物光合作用所累积的有机物所含能量 占照射在同一地面上的日光能量的比率。提高的途径有延 长光合时间、增加光合面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③光合作用效率: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中所含有 的能量与光合作用中吸收的光能的比值,提高的途径有光 照强弱的控制,CO2的供应,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
易错点6 误认为哺乳动物红细胞无线粒体,不能进行细胞 呼吸
点拨 真核细胞若无线粒体,则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但其 生命活动离不开能量供应,必须通过无氧呼吸产生能量以 供各项生命活动所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可进行无氧 呼吸产生乳酸。 易错点7 误认为所有生物有氧呼吸的场所都是线粒体 点拨 (1)原核生物无线粒体,其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 基质和细胞膜。 (2)真核生物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教案(苏教版):细胞学说、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
第1课时细胞学说、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课标要求 1.说明有些生物体只有一个细胞,而有的由很多细胞构成。
这些细胞形态和功能多样,但都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
2.描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最大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3.活动:使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
考点一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1.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1)主要内容①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物和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②细胞是先前存在的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意义:将动物和植物统一到细胞水平,这对现代生物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连线)必修1 P54“问题与讨论”: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但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是生物,因为病毒可以利用寄主细胞的能量物质合成自己的物质,具有遗传、变异、进化现象。
考向一细胞学说的创立过程及内容辨析1.(多选)细胞学说是19世纪自然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下列有关总结和推断正确的是() A.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学说的主要创立者B.根据魏尔肖的研究推知: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的有丝分裂C.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论证了生物界的统一性D.一切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答案AC解析魏尔肖的研究表明,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但细胞并不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的有丝分裂,如受精卵来自精子与卵细胞的受精作用,B项错误;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D项错误。
特别提醒细胞学说中的3个“未涉及”和2个“统一了”“未涉及”未涉及原核细胞;未涉及病毒;未涉及生物或细胞间的“差异性”统一了“动植物”(均由细胞构成);统一了“细胞”(细胞均有自己的“统一了”生命又对整体生命起作用,由老细胞分裂产生)考向二病毒的结构、代谢及生活方式2.(2023·江苏丹阳高三期末)奥密克戎是2019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2021年11月9日在南非被首次检测到。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核心素养微专题之科学思维五基因位置的判定课件苏教版
【思维能力检验】 1.果蝇的细眼与粗眼、灰身与黑身、长翅与残翅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控 制灰身与黑身、长翅与残翅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现让细眼长翅灰身雌 果蝇与粗眼长翅灰身雄果蝇杂交,其子代的情况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2雌 性
1/2雄 性
细眼∶ 粗眼 1∶1
1∶1
长翅∶ 残翅 3∶1
3∶1
灰身∶ 黑身 3∶1
3∶1
(1)通过分析可以确定属于显性性状的是
。
难以确定果蝇翅形与体色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依据是
。
(2)单独考虑果蝇的细眼与粗眼,针对此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相关基因位
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可作出三种假设。
分别是:
①
;
②
;
③
。
为了确定哪种假设成立,请利用表中子代个体设计杂交组合:
【解析】(1)基因型为HhRr的植株,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可能有三 种:H、h与R、r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在遗传过程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H、h 与R、r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H、r连锁,h、R连锁;H、h与R、r位于一对同源 染色体上,H、R连锁,h、r连锁,后两种情况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如果取基因型为HhRr植株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 理后,继续生长至开花期,若所有植株全开白色花,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HHrr 或hhRR,即亲本产生的配子的类型是Hr、hR两种,因此H、r连锁在一条染色体 上,h、R连锁在另一条染色体上,则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如表中乙所示。
【思路点拨】 点拨(1)若植株甲(Bb)作为母本,与易感病植株乙(bb)进行杂交,F1中抗病植株 所占的比例为1/2,则母本产生的雌配子及其比例为b∶B=1∶1;植株甲(Bb)作 为父本时,与易感病植株乙(bb)进行杂交,F1中抗病植株所占的比例为1/3,则父 本产生的花粉(雄配子)及其比例为b∶B=2∶1,说明B基因使花粉的育性减少了 1/2。若基因型为Bb的植株自由交配,产生的雌配子为1/2B、1/2b,产生的雄配 子为1/3B、2/3b,所以F1中抗病植株所占的比例为1-1/2×2/3=2/3。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教案(苏教版):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第3课时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课标要求 1.概述核酸由核苷酸聚合而成,是储存与传递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
2.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考点一 核酸的组成、结构与功能1.核酸的结构层次2.DNA 和RNA 的组成成分比较(1)相同成分:含氮碱基A 、G 、C 和磷酸。
(2)不同成分⎩⎪⎨⎪⎧DNA :脱氧核糖、胸腺嘧啶RNA :核糖、尿嘧啶3.核酸的功能与分布4.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储存着遗传信息组成DNA 分子的脱氧核苷酸虽然只有4种,但是数量巨大的脱氧核苷酸连成长链时,排列顺序是极其多样的,所以DNA 分子的信息容量非常大。
5.核酸与蛋白质的关系 (1)核酸与蛋白质的比较项目核酸蛋白质DNA RNA元素C、H、O、N、P C、H、O、N等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4种) 核糖核苷酸(4种) 氨基酸(20种) 形成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中复制产生主要在细胞核中转录生成核糖体分子结构一般为双螺旋结构一般为单链结构氨基酸→多肽→蛋白质联系(2)DNA多样性、蛋白质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关系(3)同种生物的不同体细胞中DNA、mRNA、蛋白质的“相同”与“不同”考向一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分析1. (2023·江苏南京高三月考)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和1分子化合物a构成了化合物b,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有()①若m为腺嘌呤,则b可能是DNA或RNA②若a为核糖,则b为DNA的基本组成单位③若m为尿嘧啶,则DNA中肯定不含b这种化合物④若由b构成的核酸通常含有两条链,则a为脱氧核糖⑤组成化合物b的元素有C、H、O、N、P五种⑥a属于不能水解的糖,是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⑦若a为核糖,则由b组成的核酸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⑧幽门螺杆菌体内含的化合物m共四种⑨烟草叶肉细胞、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所具有的碱基和核苷酸的种类数依次是5、4和8、4A.4个B.3个C.2个D.1个答案 B解析若m为腺嘌呤,则b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或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①错误;若a为核糖,则化合物b为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②错误;若m为尿嘧啶,则是RNA特有的结构,DNA中肯定不含b这种化合物,③正确;若由b构成的核酸通常含有两条链,则该核酸为DNA,则a为脱氧核糖,④正确;b核苷酸的组成元素有C、H、O、N、P,⑤正确;a是五碳糖,是单糖,不能再水解,但不是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⑥错误;若a 为核糖,则由b组成的核酸为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⑦错误;幽门螺杆菌体内含有DNA和RNA,所以含有的m碱基有5种(A、T、G、C、U),⑧错误;烟草是植物,既有DNA也有RNA,但遗传物质为DNA,碱基有A、G、C、T 4种,核苷酸有4种;烟草花叶病毒为RNA病毒,只含有RNA,故碱基只有A、U、C、G 4种,核苷酸有4种,⑨错误。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教案(苏教版):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相关变化及观察实验
第2课时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相关变化及观察实验课标要求1.比较有丝分裂过程中物质或结构的变化规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活动: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
考点一有丝分裂相关过程中细胞结构或物质的变化1.染色体行为变化(1)当有染色单体(分裂间期的G 2期、前期、中期)时,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 数=1∶2∶2。
(2)当无染色单体(分裂间期的G 1期、后期、末期)时,染色体数∶核DNA 数=1∶1。
2.有丝分裂中核DNA 、染色体、染色单体含量变化曲线分析(1)曲线模型(2)曲线解读项目上升段的变化原因下降段的变化原因核DNA 间(S)期DNA 复制,核DNA 数目加倍末期细胞一分为二,核DNA 数目减半染色体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末期细胞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减半染色单体间(S)期DNA 复制,染色单体形成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单体消失3.有丝分裂相关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 数比值的变化曲线4.根据柱状图判断细胞分裂时期的规律(以二倍体生物为例)(1)根据染色单体变化判断各时期有→G 2期、前期、中期(甲图)无→后期、末期(乙图)、G 1期(丙图)(2)根据比例关系判断各时期核DNA 4n ∶2n ∶4n →G 2期、前期、中期(甲图)4n ∶4n ∶0→后期、末期(乙图)2n ∶2n ∶0→G 1期(丙图)考向有丝分裂相关过程中染色体、核DNA 数量的变化1.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 都有复制和加倍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染色体复制后其数量是之前的2倍B .细胞中b 、d 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C .细胞中a 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c 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后期D .染色体复制的实质是核DNA 的复制以及相关蛋白质的合成答案A2.如图是细胞中某两种物质的含量在有丝分裂相关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的虚线所代表的物质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B.图中的b~c段会发生着丝粒分裂C.叶肉细胞中会出现如图所示变化,而细菌细胞中不会出现D.a~b段细胞中有蛋白质和RNA的合成答案C解析叶肉细胞是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C错误。
高考生物苏教一轮复习课件:高考提分微课1
-9-
3.梯度法——探究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 (1)设计思路
-10 -
(2)实验操作 ①探究酶的最适温度:
-11 -
-12 -
典例3 (2018 湖北荆州中学月考)某课外活动小组用淀粉酶探究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得到下图所示的实验结果。请回答相关问 题。
(1)酶活性是指 ,该实验的 自变量是 ,以 作为检测因变量的指 标。
(3)在常温、常压下,与盐酸相比,淀粉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 更显著,判断依据是 。
-14 -
答案 (1)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 pH 单位时间(1 h)淀粉剩 余量
(2)重复 淀粉酶 盐酸 小于 由于pH 为3 条件下,盐酸也能催 化淀粉的水解
(3)1 h后,pH 为7 的条件下淀粉的剩余量小于pH 为1 条件下淀粉 剩余量
-15 -
解析 (1)酶活性是指酶对某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该实验题目是 用淀粉酶探究pH 对酶活性的影响,因此自变量为pH, 可以检测反应 后淀粉的剩余量来判断不同pH 下酶的活性。
(2)题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可以重复以上实验,实验结 果题图无显著差异,说明操作没有错误,淀粉可能是在淀粉酶和盐 酸的作用下分解了。由图可知,pH 为3 和pH 为9 的条件下淀粉的剩 余量相等,说明pH 为3 条件下的酶活性小于pH 为9 条件下的酶活 性,原因是pH 为3 条件下,盐酸能催化淀粉水解干扰了实验结果。
C.甲和乙中溶液呈紫色;丙中蛋白块消失,丁中蛋白块不消失 关闭 C D.甲和乙中溶液都不呈紫色;丙中蛋白块消失,丁中蛋白块不消证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1)验证酶的高效性 ①设计思路 验证酶高效性的方法是“对比法”自, 变量为不同类型催化剂,因变 量为化学反应的速率。 ②实验方案、现象及结论
2014届高考(苏教版)生物大一轮课件:第5讲 细胞质和细胞器 (共114张PPT)
多肽
成熟蛋白质
考点二
核心突破
命题探究
技法提炼
突破考点·提炼技法
4.生物膜的功能
物质运输
(1)
信息传递
各种生化反应
反应高效、 有序地
考点二
核心突破
命题探究
技法提炼
突破考点·提炼技法
易 错 警 示
与生物膜有关的7个注意点
(1)研究方法:同位素标记法,但获取某细胞结构时采用差速 离心法。
考点一
核心突破
命题探究
技法提炼
突破考点·提炼技法
3.判断正误 (1)除上述细胞器外,细胞内能产生水和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场 所还有细胞核 ( √ ) (2)除上述细胞器外,细胞内没有其他场所能产生 ATP ( × ) (3)除上述细胞器外,细胞内具有双层膜的结构还有核膜 ( √ ) (4)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有的化学成分不 同,所具有的生理功能也不同 ( √ ) (5)细胞器的数量可因细胞种类的不同和生物的不同而出现差异 ( √ ) (6)①和②发生的能量转换形式分别是有机物稳定的化学能→ 热能和 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 光能→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 稳定的化学能 ( √ ) (7)在①基质中发生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时产生了水 ( × )
答案
(1)g 细胞膜 (2)b、f (3)f 高尔基体 (4)蛋白质
考点一
核心突破
命题探究
技法提炼
突破考点·提炼技法
技法提炼
1.细胞器问题的解答技巧 一是明辨各种细胞器的结构,能够根据是否有膜、是单层膜还 是双层膜,正确识别各种细胞器;二是准确掌握各种细胞器的 功能及特点,对相关问题进行判断,如叶绿体具有双层膜、是 光合作用的场所, 线粒体具有双层膜、 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核糖体主要由 rRNA 和蛋白质组成、 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 高 尔基体是单层膜细胞器、 与动物细胞分泌物的形成和植物细胞 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教案(苏教版):细胞中的无机物、糖类和脂质
第1课时细胞中的无机物、糖类和脂质课标要求 1.说出细胞主要由C、H、O、N、P、S等元素构成。
2.指出水大约占细胞重量的2/3,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赋予了细胞许多特性,在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3.举例说出无机盐在细胞内含量虽少,但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4.概述糖类有多种类型,它们既是细胞的重要结构成分,又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5.举例说出不同种类的脂质对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有重要作用。
6.活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考点一细胞中的元素和无机化合物1.组成细胞的元素(1)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在元素种类和含量上的关系(2)元素种类和存在形式2.组成细胞的化合物3.细胞中的无机物(1)细胞中的水(2)细胞中的无机盐特别提醒矿质元素吸收和水分吸收的关系项目水分吸收矿质元素吸收区别水分吸收为渗透作用,不需要ATP 矿质元素吸收主要为主动运输,需要ATP联系(1)都发生在根毛区;(2)矿质元素需要溶于水中才能进行;(3)矿质元素的吸收增加细胞液浓度,从而促进水的吸收;(4)水分能及时将吸收的矿质元素运走,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矿质元素的吸收4.有关细胞中无机盐的归纳与整合(1)常考无机盐的功能(2)验证某种矿质元素的生理功能①实验设计a.对照组:植物+完全培养液―→正常生长。
b.实验组②实验成功关键a.实验中应保证实验材料的统一性,即材料的种类、生长状况应一致等。
b.实验组加入X的目的是使实验组前后对照,以增强说服力。
源于必修1 P8“知识链接”:作物正常生长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1)氮缺乏时,植株生长矮小、瘦弱,叶色淡绿,花少,果实小;氮过剩时,生长过旺,叶色浓绿,果实迟熟。
(2)磷缺乏时,生长矮小、瘦弱,叶色暗绿、无光泽,结果少;磷过剩时,叶片失绿黄化。
(3)镁缺乏时,叶脉之间会变黄,但叶脉周围呈清晰绿色。
考向一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辨析1.(2023·江苏盐城高三期末)下图1是细胞中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图2是有活性的细胞中元素含量柱形图。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教案(苏教版):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第8课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课标要求 1.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的规律。
2.举例说明利用物质循环,人们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生态系统中的资源。
3.阐明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地富集的现象。
4.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和行为信息的传递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和种间关系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物质循环(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碳、氢、氧、氮、磷、硫、钙等元素,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地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再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2)特点:具有全球性和循环性。
2.碳循环归纳总结(1)碳的存在形式与循环形式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主要以二氧化碳形式循环。
②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
③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二氧化碳和碳酸盐形式存在。
(2)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3)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质是呼吸作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
延伸应用(1)碳循环的破坏——温室效应①形成原因: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②影响:使气温升高,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③解决途径a.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清洁能源。
b.大力植树造林。
(2)氮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能(填“能”或“不能”)循环利用。
请解释需不断向农田中施加氮肥的原因:农产品源源不断地从农田生态系统输出,其中的氮元素并不能全部归还土壤,所以需要施加氮肥。
这与物质循环并不矛盾。
3.主要的物质循环4.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项目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形式太阳能→化学能→热能过程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循环沿食物链(网)单向流动范围全球(生物圈)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特点全球性、循环性单向流动、逐级递减(2)联系①二者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2020版高考生物总复习实验素养提升5课件苏教版
鼠空腹时的血糖浓度和血清胰岛素浓度。
第二步:每只小鼠均正常进食、进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连续给药两周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预测实验结果:血糖浓度、血清胰岛素浓度分别较实验前
。
③分析与讨论:实验不另设对照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资料表明,GH过多会使人患“垂体性糖尿病”,欲利用小鼠验证长期使用生长激
素对胰岛B细胞的功能有抑制作用,写出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
①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取生理状况相似、性别相同的健康小鼠若干只,分别测定记录每只健康小
问题:
(1)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GH)的化学本质是
,它具有促进蛋白质合成、
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影响脂肪分解等生理功能。人在应激状态下,GH分泌增多
会刺激肝细胞释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进而降低GH的分泌,这种调节机
制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生物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__
[技法必备] 1.两种实验的比较
比较 项目
探究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
指实验者在不知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 指实验者针对已知的实验结果而
过自己进行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 进行的以验证实验结果、巩固和 概念
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知 加强有关知识内容、培养实验操
活动
作能力为目的的重复性实验
探索研究对象的未知属性、特征以及与其 验证已知对象的已知属性、特
2022届高三一轮复习生物老高考苏教版全国通用知识点复习ATP和酶PPT教学课件
ATP 合成酶
_A__T_P_水__解__酶__
光能 (光合作用)、化学能(细胞 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
呼吸)
储存于形成的高能磷酸键中
用于__各__项__生__命_活__动____
_细_胞__质__基__质__、__线__粒__体__、__叶__绿__体__
生物体的需能部位
( 教 学 提 纲 )2022 届高三 一轮复 习生物 老高考 苏教版 全国通 用知识 点复习 第3单元 ATP和 酶获奖 课件( 免费下 载)
( 教 学 提 纲 )2022 届高三 一轮复 习生物 老高考 苏教版 全国通 用知识 点复习 第3单元 ATP和 酶获奖 课件( 免费下 载)
( 教 学 提 纲 )2022 届高三 一轮复 习生物 老高考 苏教版 全国通 用知识 点复习 第3单元 ATP和 酶获奖 课件( 免费下 载)
提示:(1)图示 a 处应为“—OH”,因为该五碳糖为核糖。 (2)图示 b 为普通磷酸键,c、d 则为高能磷酸键,其中 d 处的化 学键最易断裂和重建。 (3)图示框 e 中结构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它是构成 RNA 的基本 单位之一。
( 教 学 提 纲 )2022 届高三 一轮复 习生物 老高考 苏教版 全国通 用知识 点复习 第3单元 ATP和 酶获奖 课件( 免费下 载)
1.人体内 ATP 的含量很少,但在剧烈运动时,每分钟约有 0.5 kg 的 ATP 转化为 ADP,以供运动之需,但人体内 ATP 总含量并没有 太大变化,这一事实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生物界具有统一性,也反映种类繁多的生物有着共同的起 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期 ①与②比较:①中 染色单体 分离,②中同源染色体分 离;①与③比较:①中有同源染色体,③ 中 无同源染色体;②与①③比较:②中 有染色单体 , ①③中 无染色单体
“三看法”判断细胞分裂方式
2.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变化规律辨析
(1)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与核DNA数量变 化模型比较与判断
答案
6-7
(1)②④⑤
精细胞
4、8、8
(2)有丝分裂后期
4
(3)DNA
(4)③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变式——直方图 直方图实质上是坐标曲线图的变形,反映的也是染色体、核 DNA或染色单体数量的变化关系。解题思路与坐标曲线图基
本相同,但对染色单体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在直方图中,
图1
(2)判断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DNA、染色体数目“三看法”
(3)每条染色体DNA含量或染色体∶DNA值 ①曲线模型
②相关解读 A→B(A′ B→C(B′→C →B′) 特点及其 变化 减数第一次分 裂全过程和减 数第二次分裂 的前期、中期 前期和中期 ′) C→D(C ′→D′) D→E(D′→ E′)
能力提升案5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
比较及减数分裂与可遗传变异的关系
突破点1 1.分裂图像的辨析 时期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知识精讲] 减数第一次 减数第二次分裂 分裂
有丝分裂
前期
①与②中都有 同源染色体 ,主要区别是 ②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③中无同 源染色体
中期
①与②的主要区别:①中染色体的 着丝点 排列 在 赤道板上 ,②中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 在赤道板的两侧 ;③中无同源染色体 ,染色体的着丝 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染色体和 DNA的含量不可能是 0 ,但染色单体会因着丝点的 分裂而消失,所以直方图中表示的某结构如出现 0 ,则其一 定表示染色单体。如下图所示
[跟进题组]
1.根据每个细胞中核 DNA相对含量的不同,将某高等哺乳 动物睾丸中连续增殖的精原细胞归为 A、 B、 C三组,每 组细胞数目如图1所示,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在细胞周 期中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组中细胞核DNA含量加倍,可以是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 期或后期的细胞,图 2的乙~丙段,一条染色体有两个 DNA, 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不位于该区段;选项 C 正确,用秋 水仙素处理,细胞中DNA 数目加倍, C 组细胞增多;选项 D
减数分裂 对应时期 有丝分裂 对应时期
减数第一
减数第二
次分裂前
的间期 间期
次分裂的
后期 后期
减数第二次 分裂的末期
末期
(4)染色单体的变化 ①模型图
②解读 有丝分裂:分裂间期,因染色体复制染色单体产生,有丝分裂 间期 后期 后期,因着丝点分裂单体变为 0(即 0― ― → 4N― ― → 0) 减Ⅰ前间期:因染色体复制染色单体形成0→4N 减数减Ⅰ末:因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 分裂染色单体减半4N→2N 减Ⅱ后:因着丝点分裂,单体消失2N→0
(2)①所处的分裂时期是________,该时期含有________个染 色体组。 (3)曲线A为细胞核内________变化曲线。④所处分裂时期对 应于图 2 曲线中的 ________ 阶段,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的名
称是________。
(4)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图 1中的________(填 标号)。②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是________。
的是
( )
A.Ⅱ所处阶段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B.Ⅲ代表初级精母细胞 C.②代表染色体
D.Ⅰ~Ⅳ中③的数量比是2∶4∶4∶1
解析
分析图示可知:Ⅰ为精原细胞,Ⅱ为初级精母细胞,
在减Ⅰ前期、后期可发生基因自由组合。Ⅲ为次级精母细胞, Ⅳ为精细胞,①表示染色体,②表示染色单体,③表示DNA,
Ⅰ~Ⅳ中,③DNA的数量比是2∶4∶2∶1,故A正确。
(
)
A.图1表示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核DNA数量的变化 B.图1中C组的细胞全部位于图2的乙~丙段 C.用秋水仙素处理图1的细胞群则C组细胞增多
D.图2中丙~丁段形成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
解析
选项A错,精原细胞连续增殖方式为有丝分裂,结合
图1横坐标所示每个细胞中核DNA相对含量的变化可知,图1
表示精原细胞有丝分裂时核 DNA相对含量的变化;选项 B错,
①模型图
②解读 a.有丝分裂:后期→因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组加倍(2→4); 末期→染色体平均分配到子细胞→染色体组恢复(4→2)
b.减数分裂:减Ⅰ末 →因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进入两个
子细胞 →染色体组减半 (2→1) ;减Ⅱ后 →因着丝点分裂,染 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染色体组数目由1变为2。
[考题示例] 【示例1】 (2011·上海单科,28)如图表示雄果蝇进行某种细 胞分裂时,处于四个不同阶段的细胞 (Ⅰ~Ⅳ)中遗传物 质或其载体 (①~③)的数量。下列表述与图中信息相符
答案 A
【示例2】 (2014·南京学情调研)下图1中①②③④⑤是某动
物细胞分裂的部分时期图像,图2曲线表示该动物细胞 分裂时期核DNA和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问 题:
图1
(1)①~⑤中属于减数分裂的图像有 ________(填标号),⑤中
含有染色体、核DNA、染色单体数分别是________。
解析
(1)①是有丝分裂后期,③是有丝分裂中期,②④⑤分
别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
次分裂前期。(2)①中任一染色体都有4条形态相同的染色体, 故有4个染色体组。④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中细胞均 为均等分裂,故为精子形成过程。(3)④形成的子细胞为精细 胞。(4)观察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的最佳时期是有丝分裂中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 合。
(5)同源染色体“对”数变化曲线分析
①模型图
②解读: a .有丝分裂:后期时染色体数目加倍,同源染色体由 n 对 (2n条)加倍成为2n对(4n条),子细胞中同源染色体仍为n对。
b.减数分裂:减Ⅰ末期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进入两个子
细胞,次级性母细胞及生殖细胞或极体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6)“染色体组”数目变化曲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