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第四节沉与浮学案

合集下载

10.4沉与浮导学案

10.4沉与浮导学案

10.4沉与浮 10- 4 新授课 1学习目标〉〉〉〉〉1.理解物体的沉浮条件。

2.知道鱼、潜艇、气球等的沉浮原理。

3.能应用沉浮条件解释一些简单问题。

知识回顾〉〉〉〉〉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用公式表示为F浮=_______=__________。

2.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它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_____________。

即V排=V物1、物体的沉浮条件(观察教材P66图10-4-2、图10-4-3)总结物体的浮沉条件: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同时受到重力和浮力两个力,所以物体的浮沉取决于两个力的大小关系:当F浮______G物,ρ物_______ρ液,物体上浮,当F浮______G物,ρ物_______ρ液,物体下沉,当F浮______G物,ρ物_______ρ液,物体悬浮,上浮的最终结果是________,下沉的最终结果是________,悬浮,即物体可以停留在任何深度。

2、沉浮条件的应用(一)潜艇(1)观察P67 、图10-4-5为潜水艇漂浮、下潜和上浮的原理示意图。

请你说说看,潜水艇是靠改变来实现浮与沉的。

潜艇在水下工作时,因为体积_____,所以排开水的重力_____,所受浮力_____。

当打开舱门充水时,G潜艇_____F浮,潜艇下沉;将空气压入水舱,排出海水,G潜艇_____F浮,潜艇上浮。

(2)动手做:做一个潜艇①.把模型浸没在水中从管中吸气,模型将怎样运动?并说明原因。

②.向管中打气,模型将怎样运动?并请说明原因。

③.实验中,若无论怎样推动注射器的活塞向里打气,模型都不能浮起来,原因可能是什么?(二)热气球(1)如图是一个用轻纸袋制作的简单的热气球,热气次种 良种球是利用什么方法升起来的?(2)假如由你来设计一个带吊篮的热气球,你怎样控制热气球的升降?(三)浮船打捞浮力打捞法就是让沉船恢复浮力,使沉船浮出水面。

新教科版物理教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第四节沉与浮

新教科版物理教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第四节沉与浮

新教科版物理教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第四节沉与浮我设计这节课的思路是,通过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实验,观察和分析物体的沉浮现象,使他们能够理解并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沉浮的原理。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沉浮现象,能用物体的沉浮原理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创新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沉浮的原理,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物体的沉浮现象。

一、引入:我会向学生们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物体沉入水底或者浮在水面上的现象?”让学生们回忆起生活中的沉浮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分析讨论:我会引导学生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分析物体的沉浮原因,让学生们初步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四、讲解讲解:我会详细讲解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沉浮的原理,让学生们深入理解并掌握。

五、实践应用:我会让学生们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沉浮现象,巩固他们的知识。

活动重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沉浮的原理。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沉浮的原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更多的实际情境中。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我希望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并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沉浮的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关键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让学生们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来观察和分析物体的沉浮现象,这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兴趣,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沉浮的原理。

引导学生们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沉浮现象,这是巩固他们知识的重要环节。

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以确保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更多的实际情境中。

关于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实验观察和分析物体的沉浮现象,我是这样考虑的:孩子们天生喜欢动手操作,通过实验,他们可以直观地看到物体的沉浮现象,这有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阿基米德原理。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10章第4节 沉与浮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10章第4节 沉与浮

教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0章第4节沉与浮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0章第4节沉与浮。

2. 详细内容:(1)浮力概念及其计算公式;(2)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3)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4)物体重心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公式;2. 能够判断物体的浮沉条件;3. 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4. 理解物体重心的概念,掌握影响重心的因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浮力计算公式的应用,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2. 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物体重心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水、容器;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计算器、纸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引发学生对沉与浮的好奇心。

2. 理论知识讲解:(1)介绍浮力的概念,讲解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ρ水gV排;(2)讲解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方法:比较物体的重力与浮力的大小关系;(3)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原理及计算方法;(4)讲解物体重心的概念,分析影响重心的因素。

3. 例题讲解:(1)例题1:一个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6N,求物体的重力;(2)例题2:一个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如何判断?4. 随堂练习:(1)练习1:根据浮力计算公式,计算一个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2)练习2: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物体在水中的状态。

5. 实验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验证浮力计算公式及物体的浮沉条件。

六、板书设计1. 浮力概念及其计算公式;2. 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3. 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4. 物体重心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个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8N,求物体的重力;(2)判断一个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给定物体的重力为10N,浮力为5N;(3)计算一个物体在空气中的浮力,给定物体的重力为5N,体积为0.5立方米。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4沉与浮》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4沉与浮》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4沉与浮》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四章《物质的世界》中的第十节《沉与浮》。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规律、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力的计算。

具体内容包括:1. 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现象,以及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2. 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原理及操作步骤。

3. 浮力的计算公式以及如何利用浮力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现象,掌握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2. 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生活中的浮力问题。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浮力的计算。

2. 教学重点: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现象,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包括浮力计、物体、液体等),PPT。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轮船、救生圈等,引导学生思考沉浮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实验观察:让学生观察实验器材在液体中的沉浮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3. 理论讲解:讲解阿基米德原理,并通过PPT展示相关实验步骤和结果。

4. 浮力计算:教授浮力的计算公式,并进行例题讲解。

5. 实践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等。

六、板书设计1. 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现象及影响因素。

2. 阿基米德原理。

3. 浮力计算公式。

七、作业设计1. 完成实验报告表格,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2. 运用浮力计算公式,解决几个关于浮力的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沉浮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潜水艇等。

也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浮力原理设计一个简单的浮力装置。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4.沉与浮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4.沉与浮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4. 沉与浮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四节“沉与浮”。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物体的沉浮原理、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力的计算。

教材通过实验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条件,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实例,理解物体的沉浮原理,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知道影响浮力的因素。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体的沉浮原理、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计算。

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运用,浮力计算公式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浮力计、物体、水等)、多媒体设备。

学具:教科书、笔记本、测量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石头在水中的沉浮,引发学生对物体沉浮现象的思考。

2. 探究物体沉浮原理: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沉浮与物体密度、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3. 介绍阿基米德原理: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知道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

4. 浮力计算:引导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并学会使用浮力计进行测量。

5. 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船只的载货量、潜水艇的浮沉等。

六、板书设计1. 物体的沉浮原理2. 阿基米德原理3. 浮力计算公式七、作业设计1. 请用所学知识解释石头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答案:石头在水中的沉浮现象是由于石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石头会下沉。

2. 一艘船的载货量是如何确定的?答案:船的载货量是根据船的浮力来确定的。

船的浮力等于排开水的重量,船的载货量等于船的浮力减去船的自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掌握了物体的沉浮原理和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章 第4节 沉与浮导学案(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章 第4节 沉与浮导学案(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4节沉与浮导学案(新版)教科版第4节沉与浮【学习目标】XXXXX:1、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2、根据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状况计算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3、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重点】1、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2、根据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状况计算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难点】根据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状况计算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教学设计[教师]/整理笔记[学生]】XXXXX:【预习自测】【知识链接】1、物体的浮沉条件:(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GF浮GF浮(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GF浮F 浮G下沉悬浮上浮漂浮 F浮 < G F浮 = G F浮 > G F浮 = G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处于动态,V排=V物处于动态 V排<V物受非平衡力处于静态受非平衡力处于静态受平衡力受平衡力(3)、说明: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3)ρ 分析:F浮 = G 则:ρ液V排g =ρ物Vgρ物=( V排/V)ρ液=23ρ液③ 悬浮与漂浮的比较相同:F浮 = G 不同:悬浮ρ液=ρ物;V排=V物漂浮ρ液﹥ρ物;V排<V物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 浮与G或比较ρ液与ρ物。

⑤ 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F则物体密度为:ρ物= Gρ/ (G-F)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2、漂浮问题“五规律”:(历年中考频率较高,)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所受浮力相同;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10.4沉与浮教案(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10.4沉与浮教案(新版)教科版

4.沉与浮课标要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体的沉浮条件;知道鱼、潜水艇、飞艇和密度计的沉浮原理;2.通过浮沉条件的实际应用,知道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鸡蛋的下沉、上浮和悬浮,使学生建立起三种状态的概念,并且通过逻辑推理得出产生三种状态所需的条件;2.通过逻辑分析的方法,解释鱼、潜水艇的浮沉原理;3.通过动手制作,让学生自己制作“自制潜水艇”和“热气球”;4.通过在网上查阅,让学生设计出打捞中山舰的方案.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鱼、潜水艇和热气球的沉浮原理这些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现象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紧密联系;2.通过制作“自制潜水艇”和“热气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3.通过学习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教学重点】物体的沉浮条件.【教学难点】潜水艇、热气球的工作原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石块、塑料球、鸡蛋、水、水杯、盐、小塑料管、潜水艇模型、热气球模型等.【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设计【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以下情景图片:①潜水艇悬浮在水中;②节日放飞的气球、孔明灯升到空中;③鱼儿在水中自由地游动.师以上这些情景图片中,都是浮沉条件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它们到底和浮力有怎样的关系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吧.【进行新课】教学探究点1 物体的沉浮条件1.演示实验1:教师把石块和塑料空心球分别浸没在水中,叫同学们观察现象并提问:浸在水中的物体,有的上浮,有的下沉,这是为什么呢?演示实验2:取一只新鲜鸡蛋,放在清水中,观察它在水中沉浮的情况,向水中慢慢加些盐,并轻轻搅拌,叫同学们观察现象并提问:观察到鸡蛋怎样运动?如果再加些清水,观察到什么现象?师鸡蛋放入清水后,它是上浮还是下沉?生:下沉.师加盐轻轻搅拌的目的是什么?生:盐水溶于水后,变成盐水,密度比水的密度大;加盐会导致液体的密度的增大.师随着不断地往水里加盐,有什么现象出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出现?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师可以对鸡蛋做受力分析,这里有两个状态,一个是鸡蛋下沉的状态,另一个是鸡蛋上浮的状态;当它下沉或上浮的时候,它只受到浮力和重力的作用;在两个状态过程中,鸡蛋的重力没有发生变化,那么肯定是浮力的变化引起它下沉和上浮,不断加盐,导致液体的密度增大,鸡蛋所受浮力逐渐增大.当浮力小于重力时,鸡蛋下沉;当浮力大于重力时,鸡蛋上浮。

【最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4 沉与浮 学案

【最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4 沉与浮 学案

第十单元第四节沉与浮学案利用沉浮条件解释潜艇、气球等的原理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沉浮条件难点:应用沉浮条件解释问题【预习导引】1.复习: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求浮力公式是、知道物体漂浮或悬浮求浮力公式是、知道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求浮力公式是、知道物体的重力和物体浸入液体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求浮力公式是2.结合图10-4-1分析: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当浮力重力,物体将上浮;当浮力重力,物体将下沉;当浮力重力,物体将悬浮。

上浮的物体在液面静止时,叫浮,所受的浮力等于。

【问题导学】3.交流与讨论: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时,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关系是;物体在液体中上浮时,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关系是;物体在液体中悬浮时,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关系是;物体在液体中漂浮时,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关系是。

4.交流:轮船增大浮力的原理是;(视频)潜艇实现沉浮的原理是;氢气球、热气球实现升空的原理是。

5.分析孔明灯升空的原理,实现孔明灯下降的方法是。

密度计的原理是;盐水选种的原理练习:P76自我评价【典题训练】1.如右图所示,一铅块用细线挂在一个充气的小气球的下面,把它放入水中某处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往池中缓慢注人一些水,则铅块及气球()A.仍能静止 B.向下运动C.向上运动 D.静止、向上或向下运动都有可能2. 小红同学在一支铅笔的下端粘上一块橡皮泥,将它分别置于甲、乙两杯液体中观察到静止时的情形如图5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铅笔在甲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B.铅笔在乙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C.乙杯液体的密度较大 D.甲杯液体的密度较大3.关于铁球在水中的沉浮,有以下几句说法,正确的是()A、沉入水底的铁球一定是实心的;B、凡是铁球就会沉入水底;C、空心的铁球一定漂浮在水面;D、悬浮在水中的铁球一定是空心的.4.一均匀物体恰能悬浮在水中,若将此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A、大的一块下沉,小的上浮;B、大的一块上浮,小的下沉;C、两块仍悬浮在水中;D、两块都上浮到水面.5.一艘轮船从海里驶入到河里,则()A、它受到的重力变小,浮力不变;B、它受到的重力变大,浮力不变;C、它受到的重力不变,浮力变小;D、它受到的重力不变,浮力不变.6.关于浮力、浮沉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轮船从海里行驶到河里所受浮力减小B.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图5C.阿基米德原理只适用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不适用于气体中的物体D.医学上将人的血液滴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血液恰好悬浮,则说明两者密度相同【当堂检测】7.如图所示,将系于绳端质量相等的铁桶和实心铁球同时浸没在水中,静止在图示位置,绳子对它们的拉力F1和F2的大小关系是:A、F1> F2B、F1=F2C、F1<F2D、无法确定将一块大石头和一块小木块同时浸入水中,放手后,木块上浮,石头下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石头受到的浮力大于木块受到的浮力B 木块受到的浮力大于石块受到的浮力C 不知道它们的体积无法比较浮力大小D 以上都不对轮船从海里驶入江里,轮船的重力将,轮船受到浮力将,船排开水的体积将(“变大”、“变小”、“不变”),船身将一些。

2024-2025学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0章第4节沉与浮教案

2024-2025学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0章第4节沉与浮教案

20242025学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0章第4节沉与浮教案我的教案设计意图在于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沉与浮的物理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理解物体的沉浮原理,从而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体的沉浮原理,能够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沉浮现象,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是物体的浮力计算,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物体的沉浮原理。

为了进行活动,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浮力计、物体模型、水槽等。

第一步,我会通过引入实践情景,比如船只的浮沉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物体的沉浮原理。

第二步,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物体的沉浮现象,并记录下来。

第四步,我会进行讲解和解释,让学生理解物体的沉浮原理,并讲解浮力计算的方法。

第五步,我会进行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重难点是物体的浮力计算和理解物体的沉浮原理。

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部分,我会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和实践过程,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鼓励他们将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拓展他们的学习范围和思考深度。

我设计的这节课是针对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0章第4节“沉与浮”的内容。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体的沉浮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体的沉浮原理,理解浮力和重力的概念。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浮力和重力的计算方法,物体沉浮条件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实验操作方法的掌握,物体的沉浮原理的理解。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计、重力计、不同密度的液体、不同形状的物体。

2. 学具:实验记录表、笔。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比如轮船的浮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沉与浮”。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10.4. 沉与浮_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10.4. 沉与浮_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四节《沉与浮》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认识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延伸与拓展,共同构建完整的浮力知识体系。

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本节内容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物体的沉浮条件;能灵活运用沉浮条件分析具体例题;能应用沉浮条件解释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下沉、上浮和悬浮,使学生建立起三种状态的概念,并且通过逻辑推理得出产生三种状态所需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分析物体的沉浮条件。

四、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沉浮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公式。

2、导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有的会上浮,有的会下沉,这是怎么回事呀,同学们?今天我们一块来分析物体的沉浮情况。

今天的课上完以后,你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3、演示实验:取一只新鲜鸡蛋,放在清水中,观察它在水中沉浮的情况,向水中慢慢加些盐,并轻轻搅拌,观察到鸡蛋怎样运动?学生观察回答。

4、引导学生分析出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5、认识三种状态鸡蛋处在液体中的三种状态:下沉:浮力<重力上浮:浮力>重力悬浮:浮力=重力(平衡)让学生了解三种状态。

6、浮力的应用(1)、潜艇最早的潜艇用于军事侦察和袭击,现在也用于深海考察,为开发海洋,获得新资源提供信息。

让学生思考:潜水艇是怎样实现上浮和下沉的?(潜水艇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重力和浮力)(2)、介绍热气球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释热气球的沉浮原理。

解释热气球为什么会升起来?布置课堂任务:假如由你来设计一个吊篮的热气球,为了使它能降回地面,你打算采用什么办法?7、课堂小结(1)、了解三种状态:下沉、上浮和悬浮。

(2)、三种状态产生的条件:下沉:重力大于浮力;上浮:重力小于浮力;悬浮:重力等于浮力。

(3)、用学过的知识解释潜艇和热气球的沉浮原理。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4沉与浮-教案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4沉与浮-教案

教案: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10.4 沉与浮一、教学内容1. 物体的沉浮现象及其影响因素;2. 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3. 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物体的沉浮现象及其影响因素,理解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浮力的大小计算及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2. 教学重点: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物体的浮沉条件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水、盐;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如浮力计、物体、水、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一些生活中的沉浮现象,如船只浮在水面上、石头沉入水底等。

2. 探究浮力的概念:让学生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引导学生发现浮力与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

3. 浮力的计算:讲解浮力的计算方法,即浮力等于排开的液体体积乘以液体的密度和重力加速度。

4. 物体的浮沉条件:引导学生分析物体浮沉的条件,即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等于其重力时,物体浮在液体表面;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其重力时,物体沉入液体底部。

5. 例题讲解:运用浮力的计算方法和物体的浮沉条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水中的浮力、判断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状态等。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浮力的计算方法和物体的浮沉条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 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计算物体在水中的浮力;2. 判断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状态;3. 思考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学生探究其他影响浮力的因素,如物体形状、液体密度等,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沉与浮教案(五篇材料)

沉与浮教案(五篇材料)

沉与浮教案(五篇材料)第一篇:沉与浮教案活动名称:《沉与浮》活动目标:1、知识:(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记录结果,表示物体的上浮和下沉。

2、技能:(1)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有序的完成实验。

(2)能与同伴沟通、交流与合作来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3、情感:(1)乐意参加探索沉与浮的小实验。

(2)初步形成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记录结果,表示物体的上浮和下沉。

活动难点: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活动准备:1、每组一个脸盆,盆里有半盆水,擦手毛巾。

2、每组银币、钥匙、石子、钉子、塑料瓶、泡沫板、吸管各一份。

3、每组一张记录纸,一只笔。

活动过程:一、谜语导入:1、师:小朋友喜不喜欢猜谜语?老师这里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谜语,想请小朋友们来猜一猜?“用手拿不起,火烧就生气,做饭和洗衣,都得把它请”是什么?幼:是水。

2、师:老师这里有一盒神奇的水,这盒水啊特别爱玩游戏,这不就有一个物体宝宝想要跟它玩游戏。

3、出示物体,教师做示范,让幼儿观察物体入水后发生了什么。

4、出示记录表,介绍记录表上的物体图片,并告诉幼儿如何记录。

(把实验的结果记在记录纸上,沉下去做一个“↓”浮上来做一个“↑”)二、实验:沉与浮1、幼儿进行分组,每组挑选一位小组长,帮助填写记录表。

幼儿按意愿动手实践,教师注意观察记录,针对性地指导;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2、求证记录表,将幼儿叫回,看一看幼儿自己进行实验的结果。

如果有不一样的,教师再次进行实验求证。

三、提升实验(一)怎样使浮起来的东西沉下去1、师:我们浮上来的物体宝宝有哪些?沉下去的物体宝宝有哪些?现在沉下去的物体宝宝想浮上来,浮上来的物体宝宝沉下去,请小朋友们帮助他们吧。

2、幼儿尝试。

(如果幼儿一下子想不到办法,可以给幼儿1-2分钟的时间去尝试。

3、教师提问幼儿实验的方法。

并加以总结。

活动延伸:请小朋友们回到家中再次进行沉与浮的科学实验。

8104第十章第四节导学案 浮与沉

8104第十章第四节导学案 浮与沉
⑶潜水艇:工作原理:靠改变__________来实现上浮和下沉。
⑷热气球:改变球内气体__________来控制浮沉。
1、释疑。2、以物讲理。
小组为单位小结,每组进行归纳
【课堂板书】
综合小结定论
1、独立完成反馈练习。
2、小组交流合作讨论出结果
【反馈练习】
1.质量是300g的空心铁球重_______N,当它悬浮在水中不动时,它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N。(g取10N/kg)
物体的浮沉取决于其所受的_________力和________力大小的关系。
(1)漂浮F浮_________G
(2)上浮F浮_________G
(3)悬浮F浮_________G
(4)下沉F浮_________G
问题:物体的漂浮与悬浮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补充:计算浮力的方法)
②从密度的角度认识物体的浮与沉
1、指导练习
2、纠错
自我反思本节课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
【课后反思】
反思本节课的设计及对今后导学案设计的思考
4.一个塑料球,放在酒精中悬浮,放在水中漂浮,则该塑料球在两种液体中所受浮力()
A、在酒精中所受浮力较大B、在水中所受浮力较大
C、一样大D、无法比较
5.质量为200g的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中,溢出120g的水,则此物体将()
A、浮在水面上B、悬浮在水中
C、沉到容器底部D、无法判定
⒍密度计是一种测量的仪器,是利用的条件来工作的,把一支密度计放在不同液体中,它受到的浮力都,这是因为密度计的重力不改变。
2、实验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①从受力情况分析物体的浮沉
观察:鸡蛋在清水和浓盐水中运动情况,了解物体的浮与沉究竟取决于什么?(结合课本进行实验探究。)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10.4. 沉与浮 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10.4. 沉与浮 教学设计

《沉与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沉浮条件。

➢利用浮沉条件解释潜艇、气球等的原理和一些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理论探究沉浮条件的过程,培养学生从受力角度研究物体运动的能力。

➢通过“打捞沉艇”的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制作浮沉子、孔明灯,加深对知识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及应用沉浮条件,让学生体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实验手段去证明自己观点的意识。

二、重点与难点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是本节重点;应用沉浮条件控制物体的沉浮、解释问题是本节难点。

三、学情分析学生具备了力学基础知识和计算推导能力、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探究方法、知道平衡法和称重法等计算、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同时对物体的沉浮有广泛的生活经验,带着对沉浮条件一些模糊认识和浓厚的兴趣走进这节课。

四、实验器材演示器材:水、鸡蛋、空心鸡蛋壳、苹果、盐、透明盛水筒三个等分组实验器材:香蕉、透明水槽、盐、口服液瓶与注射器(自制潜水艇)、气球、搅拌棒、抹布等五、教学过程引入:生活中同学们可能遇到过这下现象:老师这有个气球,将它完全浸没在水中,静止释放;老师还有个气球浸没在水中静止释放;老师还有个气球,仍然浸没在水中静止释放;三个气球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现在呢?通过本节课学习,为同学们解开这未知的谜团!沉与浮新课讲解:气球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因为他受到了力,同学们能不能根据我们之前学的运动与力的知识,对气球受力分析来揭示,气球运动的原因呢?气球浸没在水中受几个力回答:两个力,重力和浮力我们一同来看一下第一个气球,气球如何运动回答:向上简称上浮重力竖直向下,浮力竖直向上,由于气球上浮,两个力的合力向上,浮力大于重力后几种情况请同学上来分析。

(白板展示+讲解)上浮的最终结果是漂浮,气球静止,由二力平衡条件浮力等于重力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物体的浮沉不是由物体所受重力决定的,也不是由所受浮力单独决定的,而是由浮力和重力的关系决定的,这种关系就是浮沉条件。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章第四节沉与浮 导学案导学案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章第四节沉与浮  导学案导学案

《第十章第四节:浮与沉》导学案主备人:审核:初中物理备课组时间:【学习目标】1.知道浮力的几种计算方法。

2.如何灵活的运用浮力计算公式。

教学重、难点:理解浮力计算公式。

灵活运用浮力计算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预习导航】1、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表达式:2、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是;一个是。

物体在液体中是上浮还是下沉,决定于二者之间的关系。

3、浮力的计算方法(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探究】【探究一】:物体的沉浮条件1、物体的浮沉决定于_________和__________关系;当_______________时,物体上浮,静止时物体漂浮液面;当_______________时,物体悬浮;当_______________时,物体下沉,静止时物体沉于底部。

2、对于实心物体,也可据密度关系判断:当__________ 时上浮;当___________ 时下沉;当___________时悬浮;【探究二】:控制沉与浮———浮力的利用:1、轮船:原理:轮船的大小:排水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分析:一艘轮船从江河到海洋,质量__________,重力__________,浮力__________,排水量__________,船身__________ 。

2、潜水艇:潜水艇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3、热气球:热气球和飞艇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升空的。

【课堂总结】【当堂达标】1.一个重2N的钩码,把它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1.2N,则钩码受到的浮力是多少?2.把体积相同的木块和铁块置于水中,木块浮于水面,铁块沉入水底,设水足够深,试比较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F木________F铁。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10.4沉与浮》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10.4沉与浮》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10.4 沉与浮》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物体的沉浮现象及其原因;2.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3. 阿基米德原理;4. 浮力的测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掌握浮沉条件的应用;2. 让学生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体的沉浮现象及其原因,浮沉条件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浮力大小的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浮力计、物体、液体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轮船、救生圈等实例,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物体能够浮在水面上。

2. 知识讲解:讲解物体的沉浮现象及其原因,阐述浮沉条件的应用。

3. 实验演示:进行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5. 例题讲解:讲解浮力计算的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浮力计算的方法。

6. 随堂练习:布置浮力计算的练习题,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包括浮力计算题和应用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0.4 沉与浮一、物体的沉浮现象1. 定义: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2. 原因:物体所受浮力与重力的关系二、浮沉条件1. 浮力大于重力:物体上浮2. 浮力等于重力:物体悬浮3. 浮力小于重力:物体下沉三、阿基米德原理1. 定义: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2. 公式:F浮 = G排四、浮力的测量1. 方法:浮力计2. 步骤:测量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测量物体在液体中的重量,计算浮力七、作业设计1. 计算题:计算一个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大小。

2. 应用题:分析现实生活中一个有关浮力的问题,如船舶载重、救生圈的使用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对浮力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2017春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教学设计10.4.沉与浮

2017春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教学设计10.4.沉与浮

2017春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教学设计10.4.沉与浮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以我的口吻,为孩子们设计了一节生动有趣的科学活动:“沉与浮”。

一、设计意图我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孩子们能够初步理解“沉与浮”的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我采用了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到科学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并说出“沉与浮”的概念。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3. 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到科学的乐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并说出“沉与浮”的概念。

难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板、石头、泡沫、水、实验盆。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实验盆,里面装有水,带上自己的石头和泡沫。

五、活动过程1. 引入:我会给孩子们展示一个实验盆,里面装有水,浮板上放着石头,石头没有沉下去。

我会问孩子们:“你们知道为什么石头没有沉下去吗?”让孩子们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 实验: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把石头和泡沫放入实验盆中,观察石头的沉浮情况。

孩子们可以自己尝试不同的组合,看看哪种组合能让石头浮起来。

4. 巩固:我会给孩子们一些浮板、石头、泡沫等材料,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探究不同物体的沉浮情况。

我会鼓励孩子们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并说出“沉与浮”的概念。

难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实施情况,看看孩子们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如果孩子们对“沉与浮”的概念理解得不够深刻,我会考虑在下一节课中进行进一步的巩固。

对于拓展延伸,我会在课后给孩子们布置一个小任务,让他们回家后,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观察并记录下物体的沉浮情况。

这样可以培养孩子们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初步理解“沉与浮”的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到科学的乐趣。

2017春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教学设计10.4.沉与浮

2017春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教学设计10.4.沉与浮

2017春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教学设计: 10.4.沉与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四节,主要涉及物体的沉浮原理。

具体内容包括:1. 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

2. 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

3.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分析。

4. 实际生活中的浮力应用案例。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浮力的定义,计算浮力大小。

2. 学生能够掌握物体浮沉的条件,并能够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培养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计算方法,物体浮沉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分析,以及相关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计算演示模型,浮力影响因素实验器材(如不同体积和密度的物体)。

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包括浮力计、物体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浮力现象的图片,如救生圈、船只等,引导学生思考浮力是什么,如何产生。

2. 概念讲解:使用浮力计算演示模型,直观展示浮力的产生和计算方法,讲解浮力公式F_b = ρ_water g V_displaced。

3. 浮沉条件讨论:分析物体浮沉的条件,引导学生通过公式推导得出结论,并讨论为什么不同的物体会有不同的浮沉现象。

4.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记录数据,分析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5.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浮力应用的案例,如船舶设计原理,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计算浮力或判断物体的浮沉状态,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浮力定义及计算公式。

2. 物体浮沉条件判断。

3.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4. 实际案例分析。

七、作业设计1. 计算练习:计算给定物体的浮力大小,提供答案供学生核对。

2. 判断练习:判断不同情境下物体的浮沉状态,并解释原因。

3. 思考题:分析生活中其他浮力现象,并尝试用学到的知识解释。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十章 第4节 浮与沉学案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十章 第4节 浮与沉学案

课题 第十章第4节 浮与沉〔第1课时〕F 浮G 物,那么ρ液 ρ物;物体悬浮时F 浮 G 物,那么ρ液 ρ物;物体下沉时F 浮 G 物,那么ρ液 ρ物。

提示2:漂浮和悬浮的异同点:⑴、一样点:受力条件一样,即F 浮=G 物 ⑵、不同点:①体积关系不同,漂浮时V 排﹤V 物,悬浮时V 排=V 物;②密度关系不同,漂浮时ρ液﹥ρ物,悬浮时ρ液=ρ物提示3:计算浮力的方法:①压力差法:F 浮=F 向上-F 向下 ②称重法:F 浮=G-F ③阿基米德原理:F 浮=G 排=m 排g=ρ液V 排g ④平衡力法:漂浮或悬浮时F 浮=G 物 【当堂训练】1.关于物体受到的浮力,下面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B. D.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小2.体积一样的铝球、铁块和木块,浸在液体中的情况如图2所示,那么比拟它们受到的 浮力〔 〕A.铝球受到的浮力最大B.木块受到的浮力最小C.铁块受到的浮力最大D.它们受到的浮力一样大3.如下图,甲、乙两杯盐水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将同一只鸡蛋先后放入甲、乙两杯中,鸡蛋在甲杯中处于悬浮状态,所受浮力为F 甲;在乙杯中处于漂浮状态,所受浮力为F 乙.那么以下关系正确的选项是( )甲>ρ乙 甲<ρ乙 C. F 甲>F 乙 D. F 甲<F 乙4.把重为5牛、密度为0.9×10³千克/米³的实心物体投入水中,当物体静止时,处于 状态,物体所受的浮力是 ,排开的水重是 。

5.用弹簧秤分别悬挂三个质量相等的实心钢球、铜球、铝球,然后分别将三个金属球浸没水中,三次弹簧秤示数大小关系是 。

6.一艘远洋货轮在武汉装上货物后,发现船身下沉了一些,那么它受到的浮力 ,当船由长江驶入大海后,船受到的浮力 ,船身相对于长江水面将 (填“上浮一些〞、“下沉一些〞或“不变〞)。

7.一体积为10cm 3×103kg/m 3木块漂浮在水面上,现将木块切去2/5,将剩下的局部放入水中会处于 状态,受到的浮力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第四节 沉与浮练习
复习回顾:
物体的浮沉条件:
1、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 悬浮 上浮 漂浮
F 浮
G F 浮 G F 浮 G F 浮 G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2、知识小结: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 F 浮 = G
不同:悬浮ρ液 ρ物 ;V 排 V 物
漂浮ρ液 ρ物;V 排 V 物
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___与G 或比较__与ρ物 。

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__力;
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所受浮力___;
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__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
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__密度的几分之几;
练习:
1、木头、小鱼、石块、海螺在水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分析它们所受的浮力,错误的是……( )
A .木头受到的浮力等于它自身的重力
B .小鱼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水重
C .石块受到的浮力等于它自身的重力
D .海螺受到的浮力等于水对它的压力差
2、有一种被称作“”的辅助装备是游泳安全的保护神。

“跟
屁虫”由一个气囊和腰带组成,两者之间由一根线连接。

正常
游泳时,连接线是松驰的,气囊漂浮着,跟人如影相随。

在体
力不支等情况下,可将气囊压入水中,防止人下沉,在此情况
下( )
A .人的重力减小了
B .人所受的重力方向改变了
C .气囊排开水的体积变小了
D .气囊受到的浮力变大了
3.一个边长为a 的立方体铁块从右图所示的实线位置(此时该立方体的下表面恰
好与水面平齐),下降至图中的虚线位置,如图乙中能正确反映铁块所受水的浮力的大
小F 和铁块下表面在水中的深度h 关系的图像是( )
G
4.小明将一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 , 示数为10N, 将物体浸没在某种液体中 , 示数为 7.8N, 请你帮他解答下列问题 :
(1) 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 示数减小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2) 若直接将此物体放入此种液体中 , 则物体将___ ______。

( 填 " 漂浮 " 、
" 悬浮 " 或 " 下沉 " )
5、.如图所示,新鲜的鸡蛋放在水中会下沉。

如果向水中加盐并轻轻搅拌,鸡蛋会,
这一现象说明:。

6、今年4月,为庆祝人民海军建军60周年,我潜艇部队参加了在青岛举行的海军检阅活动。

某潜水艇的总体积为1.5×103m3,最大下潜深度350m,此潜艇位于海面以下100m处时受到的
浮力大小是 N,受到海水的压强是 Pa。

(海水的密度为1.03
×103Kg/m3,取g=10N/g)
7、.小明同学把一个体积为125cm3苹果放入水中,苹果在水里处于悬浮状态,则苹果所
受的浮力为N,小明从水中取出苹果,分成一个大块和一个小块,如图13所示,
再将小块放入水中,发现小块沉入水底,据此现象可以推断:若将大块浸没入水中,松手后
大块将会(g=10N/kg,水的密度为1×103kg/m3)
8、在学习了浮力的有关知识后,甲、乙两同学对“物体的上浮或下沉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了探究。

他们各自将一根新鲜萝卜浸没在水中,松手后,发现萝卜要上浮直至漂浮在水面上.为了使漂浮的萝卜沉下去,两同学分别进行了实验:
甲、将一根铁钉全部插入萝卜中,将萝卜浸没水中松手,发现萝卜沉入水底。

乙:也用同样的铁钉,但只将其一半插入萝卜中,将萝卜浸没水中松手,发现萝卜沉入水底。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体受力的角度看,他们在萝卜中插入铁钉是为了改变的大小
(2)结合两位同学的实验目的、过程及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虽然两同学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但老师认为甲同学的方法更科学。

你认为老师这样评价的主要理由是。

9、如图所示,一块0℃的冰放在盛有0℃的水的容器中。

已知冰块与容器底部相接触并相互间有压力,则当冰完全融化为0℃的水后.容器中水面的位置将()
A.上升;
B.下降;
C.保持不变;
D.水面的升或降决定于冰和容器内水的体积。

10、右图所示的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青岛“奥帆赛监测浮标”,它是我省科学院海
洋仪器仪表研究所自主研制的,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浮标质量达2×103kg,漂浮在海面,
可测量风速、风向、气温、海流等数据,准确地提供海洋、气象、水文信息,确保了奥帆
赛的顺利进行。

那么,浮标受到的浮力是多少N?它排开海水的体积是多少m3?(ρ海水
取1.03×103kg/m3,g取10N/kg,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1、用弹簧测力计拉住一个重为43N的空心铜球,全部浸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
示数为33.25N,此铜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m3.(已知铜的密度为8.9×103kg/m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