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概念能力框架下外语学习者“隐性不地道现象”的ERPs研究

合集下载

核心素养下高中生英语学习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

核心素养下高中生英语学习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

1912020年10期总第502期ENGLISH ON CAMPUS核心素养下高中生英语学习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文/周 洁最后,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很多高中生都会存在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虽然他们可能英语考试成绩比较优秀,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用英语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还是相当欠缺的。

换句话说,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英语实践能力极差。

要促使学生自主、有意识地培养学习能力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

基于调查研究的结果,笔者对于高中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出了以下建议。

二、 高中生英语学习能力培养对策1.对教师的建议。

第一,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形势的不断变化,在教学领域出现了许多创新性的教学观念、教育学说。

在对这些内容进行了解掌握的过程中,英语教师一定要具备较强的分辨能力,能够对一些积极的理念进行及时吸收,并以此为基础,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手段,以便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教师们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意识与觉悟,利用业余时间以及碎片化时间,多了解和掌握一些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先进理念与手段,用以指导自身的教学,或者开展相关的教育培训活动。

学校方面可以定期邀请一些权威专家、骨干教师、名师等开展教育讲座。

在讲座期间,教师要多借鉴一些较为科学有效的教法,丰富自身的教学手段。

教师们还可以提出自己在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与疑惑,在多位同行、专家、名师的思维碰撞中,寻求自身教育教学理念和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最后,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提高自身的教学效率与效果。

比如关注一些与英语教育教学相关的微信公众号、博主、网络平台等,不定期地对其中的一些信息进行学习吸收,从而有效加强自身的教学素养;除此之外,学校方面可以为校内的英语教师构建完整的交流平台,比如利用微信群、QQ群或者钉钉群等,让教师们在这些平台中不定期地分享一些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自己的教学资源,达到互利互惠,资源共享,从而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提升。

开发隐性课程资源, 优化英语语法教学1

开发隐性课程资源, 优化英语语法教学1

开发隐性课程资源,优化英语语法教学江苏省外国语学校佘海霞 215104摘要:如今中学的英语语法教学中呈现出“教师教起来费劲,而学生学起来低效”的现象。

实现交际法视野下的英语语法教学的改良和优化,确实需要注重外在显性层面的资源,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也需要关注非显性的文化层面,互动层面等隐性因素,充分挖掘英语语法教学中可开发的隐性课程资源。

通过这种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来优化英语语法课堂,从而实现英语语法教学的高效化,最终能够促进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渐进发展。

关键词:英语语法教学隐性课程资源交际法视野一、引言作为英语语言知识的一种规则汇总,某种意义上也是其一种内部结构,英语语法在英语语言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质疑的。

但是我国在引入交际法教学之前,中学的英语教学过分强调了其重要地位。

这种语法贯穿始终的结果是导致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受到忽视,从而出现了“哑巴英语”。

新课标背景下的英语教学强调语言的结构功能,批判传统的语法教学,把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语法的作用被淡化了。

这也导致了很多教师和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忽略语法,甚至很排斥语法教学。

英语语法和语法教学在我国的外语教学中从中心地位到遗忘的角落,从被过度重视到被完全忽略,经历了曲折的历史命运,其重要地位曾屡遭质疑、几度沉浮(乐学玲,2010)。

如今人们发现交际法下的学习者语言准确程度普遍较差,基础语法知识结构的缺失也往往会导致学生在语言运用能力和创造能力方面的缺乏。

于是曾一度被忽视的语法教学又重新得到审视。

当今的中学英语语法教学中存在着下列一些现象,值得人深思。

比如,强调交际活动,忽视语法教学;强调语法规则,忽视语境运用;强调语法的单独使用,忽视语法的系统联系。

这些都导致了中学英语语法课堂的低效化。

那么如何实现交际法视野下的英语语法教学的改良和优化呢?有很多研究者提出了一些策略和模式,如,探究性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多媒体整合法等等。

外语教学中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接口理论研究

外语教学中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接口理论研究

外语教学中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接口理论研究摘要:外显知识和内隐知识实质是同一语言知识在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形式,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外显知识和内隐知识之间存在接口是毫无疑问的,弱接口说和动态接口假说更贴近教学实践。

显性的语言知识经过强化练习是可以转换为内隐知识的,内隐知识为新的外显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

关键词:外显知识;内隐知识;接口理论有关外显学习(explicitlearning)和内隐学习(implicitlearning)、外显知识(explicitknowledge)和内隐知识(implicitknowledge)的理论假设兴起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从此有关该假设的讨论成为语言学、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热门话题之一,同时也引起了二语习得研究者和外语教学者的极大兴趣。

研究者们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外显知识能否转化为内隐知识这一问题上,即两者是否存在接口。

一、外显知识与内隐知识1、外显知识与内隐知识的定义外显知识是“学习者关于某种语言的组成成分及该语言在人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的知识”[1],换言之,外显知识就是关于语言和语言使用的知识。

“内隐知识是完全默会的知识,是学习者无意识的知识,即学习者不知其所知。

”[2]内隐知识还被定义为“偶尔习得、隐性储存、自动使用的知识”。

[3]要想更好地理解外显与内隐知识的定义,有必要了解习得与学得的概念。

习得与学得是Krashen提出的假说[4]。

习得是一种类似于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是一种潜意识的过程,是注意意义的自然交际的结果,不需对语法精细的学习。

学习者几乎意识不到这种学习,但却在运用该语言进行交际,因此又被称为隐性学习、非正式学习或自然学习。

学得是通过学习规则或讨论规则而对外语或二语知识的有意识的学习过程,是通过课堂教师讲授并辅以有意识的练习、记忆等活动,达到对所学语言的了解和对其语法概念的掌握。

2、外显知识与内隐知识的实质从上述定义来看,外显知识和内隐知识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知识,两者是有区别的。

关于英语隐性语法知识与语言水平的关系研究

关于英语隐性语法知识与语言水平的关系研究

关于英语隐性语法知识与语言水平的关系研究作者:王姝李昕来源:《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2014年第05期在素质教育的改革背景下,对英语这门语言学科的教与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英语语法知识与语法能力脱节,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注重运用显性规则讲解,这对学生语言水平的整体进步会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文来重点探究英语隐性语法知识与语言水平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提升英语隐性语法水平的有效措施。

英语隐性语法语言水平关系近几年来,学术界对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研究越来越广泛,国外学者对于测试隐性语法知识与学习者水平的关系的方法做出了相关研究,2006年,学者Erlam提出了口头诱导模仿法来进行隐性知识的测试,研究表明,英语隐性语法知识与语言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一、英语隐性语法与语言水平的内在联系要探究我国英语专业大学生语法知识的内化程度与隐性语法知识和学习水平的关系,其中英语专业学生的语法知识内化程度以及英语隐性语法知识与学生的英语水平的相关性是主要的研究内容。

对于学习者经常出错的结构,学生对教材中出现的顺序的词法结构、句法结构的掌握情况都是判定英语隐性语法知识与语言水平的关系的主要依据。

(一)隐性语法能力特征美国著名学者Reber提出,人类除了有一种外显的、有意识的学习形式之外,还存在着一种无意识的、内隐的学习形式。

这种隐性能力是潜藏的,英语隐性语法能力高的学生,理解语言规则的能力很强,也越容易表达出符合语法、句法结构且具有创造性的句子,也就是说,隐性语法能力,越容易无意识地、轻松地进行交际行为。

一直以来,对于隐性语法能力的概念有很多种表述,其中将内隐学习的本质特征概述为自动性、抽象性和理解性。

(二)隐性语法功能与显性语法知识的内在关联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对于英语这门学科的学习,第一个阶段是要掌握事实、概念、理论等,然后进入程序性阶段,就需要学生运用一种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实现各种学习活动的技能,譬如,在英语“不定式”的学习中,学习者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不定式,然后要学会在不同语境中提取并灵活运用不定式,这样才算是对语法知识的一种基本内化。

英语专业学习者二语习得中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接口理论的实证研究

英语专业学习者二语习得中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接口理论的实证研究
内蒙 古 工 业 大 学 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I n n e r Mo n g o l i a U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第2 3卷
第 1期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二、 研 究设 计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9— 2 2
基金项 目: 内蒙古 自治 区高 等学校科学研究项 目“ 内蒙古 自治 区师范院校 英语学 习者 过渡 语 的多维度研 究 ” 成果 之一
( N J S  ̄ 1 3 2 2 4 )
作者简介 : 周文美 ( 1 9 8 0一) , 女, 包头师 范学 院外 国语学 院讲 师 , 硕十 ,研究方 向为应用语 言学及二语 习得 。
况看 ,对 于两 者之 间 的接 口问 题仅 仅 集 中在理 论 上
语 言知识 二分 法 ,即显 性 知识 与 隐 l 生知 识 , 要 追溯 到 二语 习得 早期 的两个 学 习 理论 “ 习得 ” 与“ 学
得” 。显 性 知 识 存 在 于学 习 者 的意 识 中 , 指 学 习 者 能 表达 出来 的语 言 规则 知识 。 隐性 知识存 在 于学 习
的探 讨 , 至今 对 于学 习者 显 性 知 识 与 隐 性 知 识 掌 握 情 况 的实证 研究 所 见 甚 少 , 没有 更 多 的实 证 数 据 表 明显性 知识 与 隐性 知识 之 间到底 存 在着 多少 转化 比 率 ,以及 可能存 在 着 哪些 影 响转 化 的因 素 ,而这 些
正 是本 项 实证 研究 拟 以 回答并 解决 的主要 问题 。
过 练 习转 化成 隐 l 生知识 。学 习者最 初学 会 的 陈述性 知识语 法 规 则 ,通 过 练 习 随 后 转 化 成 程 序 性 知 识 , 但 这并 不 意 味 着 缺 失 最 初 的 显 性 知 识 。 三 是 以

二语习得理论下的大学英语隐性课程建设

二语习得理论下的大学英语隐性课程建设

外语 的教 学与其 它课 程 , 如数 学生 物等 的教学 一样 。 事实 上 , 英 语学 习不 仅是一 种知 识 的学 习 , 更重 要 的
是它 的最 终 目的是 培 养 学 生 的英 语 运 用 能 力 和技
著作《 潜在课程的概念分析》 中说明潜在课程是学 生除 了在学 校正 式课 堂 中学 到 的知识 以外而 额外学
作者简介 : 闫丽霞( 1 9 7 8 一) , 女, 内蒙古人 , 讲师 , 硕 士, 研 究方向: 应用语言 学。
9 3
成 都 师 范学 院学 报
2 0 1 3年 1 1 月
学得 假 说 、 监察 假说 、 输 入 假 说 及 情 感 过 滤 假 说
等。 习得 和学得 理论 的 主要 区别 在 于 学 习 的过 程 是有意识 的还 是无意 识 的。习得侧 重语言 学 习的无
学到 的不 只是 教学 大 纲 安排 的课 程 , 还 学 到 了 正规
¥ 收 稿 日期 : 2 01 3 一 1 6
基金项 目: 包头师范学院青年科 学研 究基 金项 目: 学 习者个体 差异与 二语 习得 之 间的 关 系。项 目编号 : B S Y K J 2 0 1 1—
2 5。
三、 二 语 习得 理论 的主 要 内容 克拉申( K r a s h e n ) 的二 语 习得 理 论 包 括 习得 和
能, 所 以英 语学 习需 要 大量 的实 践 性 练 习 。但 是 目
前大 学英语 的显 性 教学 由于 时间空 间 的限制不 能 给
学生 提供 足够 的语 言 输 入及 大 量 语 言 实 践 的 活动 , 大学英 语 隐性课 程 的开 发正 好 符 合 二 语 习得 理 论 ,

双语者语言转换的ERPS研究现状及展望

双语者语言转换的ERPS研究现状及展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双 语 者 就 是 能 够 掌 握 和 使 用两 种 或 多 种 语 言 的人 。双 语 者 有相关 的控制条件 时,语 言特 定正字法对于词语 的转 换价 为 了交 际 ,从 一 种 语 言 到 另一 种 语 言 的 变 换 叫 做 语 言 转 换 值 将 不 会 被 消 除 。 这 样 便 估 计 了转 换 价 值 其 他 可 能 的解 ( a g a e w t h n ) (r s e n 19 ) 。 由于 语 言 释— — 价 值 来 自于 词 库 外 部 。 同样 ,V n t d i Z n 1n u g s i c i g Goja , 92 o S u n t a d 转 换 ,从 而 产 生 了转 换 价 值 ( w t h n c s ) 。G e n G e n ( 9 7 si cig ot r e r e 19 )对 比 了双 语者 在 两 种 语 言 内词 汇判 断 的转 换 (9 8 ,b 19a )认 为每 种 语言 的任 务 图式 都是 互相 竞 争 的 。语 价 值 ( 试 只 需 要 决 定 是 否 是 一 个 字 母 串而 不 考 虑 语 言 ) 被 言 转换 花 费 了时 间 , 因为 对 已给任 务 ,需在 语 言 图式 中进行 和 在 特 定 语 言 词 汇 判 断任 务 的 价 值 ( 试 必 须 决 定字 母 串 被 改变 。一种 语 言 图式 被执 行 ,意味 着 另 一种 必 须被 抑 制 。一 是 否 是 特 定 语 言 中一 个 词 语 ) 。 认 为 转 换 价 值 来 自于 特 定 种 语 言 图式从 抑制 中恢复 所花 费的 时间解 释 为 转换 价值 。 语 言 图式 之 间 的竞 争 ,也 就 是 ,来 自词 库 外 部 的轨 迹 。 如 果 转 换 发 生 在 两 种 不 同熟 练 度 的 语 言 之 问 时 ,会 M u e a d A i o t(9 9 e tr n 1 p r 19 )使用一个转换 范式测查 产 生 不 对 称 的转 换 价 值 ( w t h n c s d s y m t y 了跨 语 言 竞 争 和 随 后 的 抑 制 的假 设 。他 们 实 验 的 主 要 逻 辑 s ic ig o t i sm e r ) ( r i g r Ba v l a n 1 8 ) 。为 什 么 存 在 语 言 转 换 Gan e&eu ili, 9 7 理 论 是 “ 务 集 惯 性 理 论 ” ,第 一 次 发 展 了非 语 言 任 务转 任 换 研 究 ( Ip r 、s y e a d e s , 19 ) 。通 过转 A l o t t l s n h ih 9 4 价 值 和 转 换 价 值 的对 称 与 不对 称 性 ? 语 言 转 换 价 值 产 生 的 原 因 是 什 么 ?虽 然 多 数 研 究 已经 回答 了 以 上 问题 ,但 仍 然 换 , 观 察 到 主 导 任 务 比非 主 导任 务 显 示 出 了更 大 的转 换 价 没 有 得 到 一 个 肯 定 的解 释 。双 语 研 究 者 通 过 语 言 转 换 的研 值 。M u e和 A lo t 过抑 制 解 释 了这 种现 象— — 主 导任 etr 1pr通 务 必 须 被 有 效 地 抑 制 , 以 防干 扰 非 主 导 任 务 。 当转 换 为主 究来 探 讨双 语 者语 言 选择 和 控 制等 热 点 问题 。 二 、语 言转 换 的E P 研 究 Rs 导任 务 时 ,先 前 非 主 导任 务 中对 主 导 任 务 进 行 了有 效 的抑 利 用 E P 术 考 察 语 言 转 换 的 大 脑 相 关 性 是 非 常 必 要 制 ,将 持 续 干 扰 随后 类 型 的加 工 。 为 了 研 究 语 言 转 换 是否 R技 的 。双 语 可 以 被 认 为 是 一 个 最 自然 的转 换 实验 , 它 的 语 言 显 示 了 相 似 的 结 构 ,M u e 和 A lo t : 试 用 L或 L快速 etr 1pri被 J 。 信 号 和 概 念 之 间存 在 着 不 同 的 图 式 。为 了研 究 双 语 者 怎样 命 名 阿 拉 伯 数 字 ,通 过 颜 色 背 景 上 的 数 字 信 号 的 出现 ,支 调 节 不 同语 言 的激 活 水平 ,选 择 目标 语 言 并 进 行 转 换 ,我 持 了任 务 集 惯 性 理 论 ,发 现 了 不 对 称 的 转 换 价 值 —— L命 。 们 需 要 建 立 不 同 的范 式 , 因 为 它 能 诱 导 语 言 转 换 并 且 能够 名 L, 的 转换 价 值 大 。M u e 和 A i o t ( 9 9 P L e tr 1 p r 1 9 )提 出 了一 种 “ 抑制 机 制 ” ,解释 了为 何 弱 势L产 出 时 强势 的L受 到抑 考 察 在转 换 和 非转 换 时期 的行 为和 功 能上 的信 息 。

中国人日语学习者隐性不地道现象的实证研究

中国人日语学习者隐性不地道现象的实证研究

中国人日语学习者隐性不地道现象的实证研究■郝星波/大连外国语大学日本语学院摘 要:本文以日语专业大三学生为研究对象,就“日语作为外语在产出过程中,是否存在隐性不地道现象”及“造成隐性不地道现象的影响因素”进行实验调查。

实验证明隐性不地道现象确实存在,并得出,造成隐形不地道现象的原因主要有教科书、常用度、母语、理解偏差等因素。

关键词:隐性不地道 句子完型 选择概率 显著性差异 影响因素一、文献综述姜孟(2006)在《外语学习者在外语使用中的隐形不地道现象》一文中第一次正式提出“隐形不地道”这一假想。

姜孟认为带有母语痕迹但却完全符合外语表达规范的现象为“隐形不地道”。

姜孟的两次实验证明,隐形不地道现象确实存在于外语使用过程中。

然而,对于造成隐形不地道现象的原因,仅提出了母语的影响会导致学习者产生隐形不地道现象。

笔者猜想,造成隐形不地道现象的原因也存在除母语影响之外的原因。

为验证这一假想,笔者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实验(一)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语言测试的方式进行。

具体设计如下。

1、单词的选择本实验所选用的词均选自『使い方の分かる类语例解辞典』(远藤织枝,1997),同时保证所有词均在《日语常用分级词汇手册》(吴侃,2001)中出现。

最终所选对象语共180个词,每组两个,即90组词。

另外,在每一组词内再添加一个作为填充词的近义词。

2、空缺句的设定本实验所选用的空缺句均选自『使い方の分かる类语例解辞典』(远藤织枝,1997)。

共设置90组实验材料,每组材料由一个日语空缺句和三个近义词选项组成。

其中,一个选项为填充词,不可填入空缺句中;另两个选项为本实验对象语,均可作为正确答案填入空缺句中。

入选本实验的样题如下:にしろ!胜手(○)好き(○)わがまま(×) (二)事前准备1为控制实验所选对象语(共90组,180个)的难易程度,防止因对象语难度过大而影响最终实验结果,在正式实验前进行了亲密度实验。

请某外国语大学日本语学院五名不参与正式实验的同学作为受试,要求受试者为180个对象语进行亲密度评分(5分制)。

中外语言类教师评价对比研究

中外语言类教师评价对比研究

中外语言类教师评价对比研究作者:罗丽萍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上》2015年第11期【摘要】在语言类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隐性知识。

本文探索隐性知识显性化,发挥其在语言实践教学中的价值,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语言教学 ;隐性知识【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language teaching, there are a lot of hidden knowledge.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way to explicit the implicit knowledge, exerts its value in the language teaching and improves its effectiveness.【Key words】language teaching; hidden knowledge【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191-02一、隐性知识在教学领域的研究综述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斯滕伯格(Robert J. Sternberg)认为,所谓隐性知识指的是以行动为导向的知识,是程序性的,它能促使个人实现自己所追求的价值目标。

这类知识的获得与运用,对于现实的生活有重要启示。

另外,隐性知识反映了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以及在追求和实现个人价值目标时运用知识的能力。

国内对隐性知识颇具研究的学者是石中英教授,在其著作《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中,专门有一章来论述显性知识、缄默知识与教育教学改革的关系。

石中英认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隐性知识。

从类型上说,既存在着教师的隐性知识,也存在着学生的隐性知识;既存在着有关具体的教学内容的隐性知识,又存在着有关教授和学习行为的隐性知识,还存在着有关师生交往的隐性知识;既存在着与语言知识学习有关的隐性知识,又存在着与社会知识学习、自然知识学习有关的隐性知识;既存在着与教学过程有关的隐性知识,又存在着与教学空间有关的隐性知识,如此等等,不可计数。

浅析外语教学中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接口理论研究

浅析外语教学中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接口理论研究
1 . 2外 显知识 与 内隐知 识 的实质
识地注意输 出语言 的形式 、内容等是否与该语 言的语法规则和语 言习 惯等一致 。监管作用 的结 果是 :导致好 的学习者语 言输 出速度 的减 慢 ,导致差 的学 习者不能输出正确 目 的语 。这个 时期的语言知识还不 能融入学习者的中介语系统中。随着语言知识输 出频率的增加 ,新语 言知识监管次数扩大 ,新的语言知识 ( 即外显知识 ) 逐渐融入学习者 中介语系统中 , 直到最终成为中介语体系的一部分,并且成为内隐知 识 ( 显性 知识 的监 管作 用链接迅速 ,对语言输 出的延缓作用几乎 为 零 ),这时的外显知识 已转变为内隐知识 :学习者几乎感受不到它们 的存在 , 语言输出成为 自 动 、自 发的习惯性 以发挥作用:时间 、学习者专注于 语言形式、学 习者知道语 言规则 。学习者在语言输 出过程中 , 会有意
1 外显知识 与内臆知识
1 . 1外显 知识 与 内隐知识 的定义
外显知识是 “ 学习者关 于某种语言的组成成分及该语言在人类 生 活中所起 的作用的知识” , 换 言之 ,外显知识就是关于语言和语 言使 用的知识。 “ 内隐知识是完全默会 的知识 ,是学习者无意识的知识 , 即学 习者不知其所知 。” 内隐知识还 被定义为 “ 偶 尔习得 、隐性储 存 、自 动使用的知识”。 要想更好地理解外显与内隐知识 的定义 , 有 必要 了解 习得与学得 的概念 。习得与学得是K r a s h e n 提出的假说 。习得是一种类 似于儿童 习得母语的过程 , 是一种潜意识的过程,是注意意义的 自 然交际 的结 果 ,不需对语法精 细的学习 。学习者 几乎意识不到这种学 习,但却在 运用该语言进行交 际 ,因此又被称为隐眭学 习、非正式 学习或 自 然学 习。学得是通过学习规则或讨论规则而对外语或二语知识 的有意识的 学 习过程 ,是通过课 堂教师讲授并辅以有意识的练习 、记忆等活动 , 达到对所学语言的了解和对其语法概念的掌握。

“语言能力+思辨能力+跨文化能力”目标导向下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语言能力+思辨能力+跨文化能力”目标导向下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语言能力+思辨能力+跨文化能力”目标导向下英语专业翻
译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郭囡
【期刊名称】《英语教师》
【年(卷),期】2022(22)21
【摘要】阐述语言能力、思辨能力和跨文化能力的概念、内涵及对翻译教学的效用。

以翻译人才所需要的基本能力为出发点,提出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模式应以“语言能力、思辨能力和跨文化能力三位一体”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提升为目标,以能力渐进提高为原则。

探索以“语言能力+思辨能力+跨文化能力”为目标导向的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模式实施路径,即选定综合性教学内容、采取多元化教学组织形式。

【总页数】4页(P8-11)
【作者】郭囡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
【相关文献】
1.纳入思辨能力培养的英语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以“跨文化交际学”课程为例
2.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大学英语思辨能力研究
——以"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为例3.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大学英语思辨能
力研究——以“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为例4.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校学生英语思辨能力的培养
——评《高校英语教学与思辨能力培养》5.“语言能力+思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目标导向下外语人才国际传播能力培养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39-英语隐性语法知识与语言水平相关性研究

39-英语隐性语法知识与语言水平相关性研究

表 3 各组隐性语法知识均值描述统计
组别 OEI1 OEI2 OEI3 全体
人数 30 32 30 92
均值 .6892 .5830 .4770 .5831
标准差 .1150 .1086 .1296 .1449
从表 2 可以看出,在原始分为 39 分的口头隐性语法知 识测试中,OEI1 组的最低分、最高分分别为 21 分、35 分, 高出原始分为 40 分的 OEI2 组的 13 分、33 分以及原始分 为 43 分的 OEI3 组的 14 分、33 分。
关键词:隐性语法知识;语言水平;口头诱导模仿法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 831X(2010)03- 0052- 04
1. 研究背景
对显性、隐性知识的研究是学界近几年来感兴趣的话 题之一。国外如 Ellis(2002, 2004, 2005, 2006)对显性、隐性 语法知识的概念、与学习者水平的关系、测试方法等内容 进行了系列研究。Erlam(2006)验证了测试隐性知识所用的 口头诱导模仿法(oral elicited imitation test)的有效性。国内 的研究更多地从理论上对两者加以关注。如戴曼纯(2005) 发现“显性”与“隐性”等相关概念使用混乱,影响了实证研 究的设计和数据分析,导致结论矛盾。顾琦一(2005)认为 两种知识间存在的是知识提取路径的转化,而非知识本身 的转化。孙鸣(2007)主要讨论了陈述性知识对英语认知的 作用,认为陈述性知识是中国学习者认知英语的基石,对 学习者的语言认知、文化认知和语言使用能力的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杨烈祥、阳志清(2007)针对孙文的观点进一步 阐发了外显知识在语法习得中的认知作用,认为外显知识 在二语习得中具有基础性地位。但是,任何二语习得理论 都旨在解释二语学习者如何发展内隐知识而不是外显知 识(Ellis, 2006)。获得外显知识的终极目的仍然是促进内隐 知识的获得。内隐化在二语习得中具有全程性意义。孙鸣 (2007) 讨论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对中国学习者英 语认知的作用。相关研究只有曾永红(2009)对英语专业学 生隐性语法知识的应用实证研究。

浅谈高中英语口语隐性课程的开发和利用

浅谈高中英语口语隐性课程的开发和利用

【 关键词】英语 口 语 隐性课程 开发 利用
“ 隐性课程 ” 这一 概念是 美 国教育 家杰克 逊 于
言隐性环境 可以使学生感 受 、 接触并进一 步熟悉外 语, 提高学生 的兴趣 , 可能地让学生在课 内和课外 尽 的语言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 自然 、 快速 、 高效地掌 握一门外语 , 达
到 自如运用外语 的 目的。因此 , 在重视英语显 性课 程的同时 , 应加强对 英语 口语 隐性课程的开发 和利
英语课程 的教学 , 实施英语科 目的素质教育 。
媒体光盘等资源 , 让学 生耳濡 目染 , 受潜移默化语言 环境 的熏陶 , 培养他们 的英语语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曾对外语教学质量提出这样

个公式 : 教学质量=学生(分)教材 (分) [ 1 + 2 +教法( 3
其次 , 化上 , 在文 积极开展英语 课外活动 , 创设
有利于英语 口语水 平的的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 具有强 大的教育功 能 , 学生的英语学 习也影响重 对 大。为 了给学生提 供 良好的英语学 习环 境 , 教师必 须重视有利 于学生进行 语言实践 的校 园文化建设 。 具体 可采用 以下方法 : 1在 校园广播站创办英语广 ()
用。
16 年在其专著《 98 班级生活》 一书 中首次提 出来 的 , 它以其宽 阔的视野及独特的作用 吸引了广大教育工 作者 的兴趣 , 已成为研究现代课程 的重点问题 , 但如
何 开发 与利用隐性课 程提高学生英 语 口语水平 , 尚 待进一步研究。
隐性 课 程 的 概 念 与 作 用
渠道 , 多媒体技术 带来 的动 画效果可 以创设 更为逼 真的英语情境 , 信息 量大 , 可加大教 学密度 , 为学生 提供更多运用 语言的机会 。教师除 了使 用教材外 ,

基于ERPs实验的二语词汇能力心理现实性研究

基于ERPs实验的二语词汇能力心理现实性研究

2008年5月第40卷 第3期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Foreign L a nguage Teaching a nd Research(bimont hly)May2008V ol.40N o.3基于ERPs实验的二语词汇能力心理现实性研究3徐州师范大学 杨亦鸣 耿立波 提要:本文通过ER Ps技术研究二语习得过程中词汇能力的心理现实性问题。

通过实验,从N400成分上可以看出,学习者的英语词汇能力表现在词义通达的深度上明显低于汉语词汇能力,但在通达的快慢上两者并无差别。

通过N400成分我们可以很好地观察到词汇能力在大脑中的表现,词汇能力具有显著的心理现实性。

关键词:词汇能力、词义通达、N400、心理现实性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0429(2008)03201632071.引言对大多数中国大学生来说,与母语(以下称L1)的掌握相比,二语(以下称L2)的掌握往往耗时巨大而收效甚微。

不少学生把大量时间放在词汇学习上,但往往是重视了词汇“量”的提高,忽视了词汇“质”的方面即词汇能力的提高,从而影响到最终的学习效果。

词汇能力也称词汇知识,是储存在学习者记忆中的有关某个词的形式和意义方面的知识或能力以及如何使用这个词的知识或能力。

严格地说这两者不是一回事,但目前学界多认为这两个概念没多大区别1,只是词汇能力是近年来更乐于使用的一个术语,反映了当代语言学在认知科学兴起的背景下对语言能力的一种探索。

Ric ha r ds(1976)提出词汇知识包括词的意义和形式、词在句子中的句法形式、与其他词的关系以及该词在使用上的语域限制。

Nation (1990:31)认为词汇能力应包括词形(口语形式、书面形式)、所处位置(语法句型、搭配)、语用功能(词频、恰当性)、语义(概念、词联想)等几方面的能力。

其他研究者也对词汇能力作了不同的定义,但都认为在构成词汇知识的各个组成部分中,词义知识是词汇知识的核心(L auf e r&Goldstei n2004;孙蓝等2006),只有理解了词义才能形成其他方面的词汇能力。

小学三年级儿童英语语音规则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实验研究-6页精选文档

小学三年级儿童英语语音规则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实验研究-6页精选文档

小学三年级儿童英语语音规则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实验研究分类号B842.31 问题提出第二语言学习是学校教育中一项重要任务,尤其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日趋活跃今天,快速、有效地掌握第二语言成为外语学习研究中一个前沿课题。

以往学校外语教学中学生苦学多年却无法开口现状,促使研究人员对以往教学思路进行反思:即第二语言学习是否也与个体母语学习一样,具有内隐学习过程,现行外语教学策略与个体实际掌握该语言内部心理过程是否有冲突或不吻合呢?到目前为止,内隐学习并没有明确统一定义,国内外诸多学者经过多年研究,分别提出了自己看法。

美国心理学家A.S.Reber在《人工语法内隐学习》(Implicit Learning of Artifical Grmnmer)一文中,率先提出了“内隐学习”一词。

他认为,内隐学习就是无意识地获得关于刺激环境复杂知识过程,并指出人们能够按照本质不同两种学习模式来学习复杂任务,一种是大家所熟知外显学习模式,另一种就是内隐学习模式。

这里所说内隐学习是指新异规则获得或新概念表征获得,这种获得不依赖于意识内省规则有效性。

在特定条件下,内隐学习甚至优于外显学习,这种现象称为内隐学习效应。

与内隐学习相对,外显学习是有意搜寻或把规则应用于刺激物领域学习。

在外显学习过程中,人们学习行为受意识控制、有明确目、需注意资源、要作出一定努力。

在国外学者对内隐记忆、内隐学习研究如火如荼地进行了多年后,国内学者们也开始关注这个领域研究,并给出了内隐学习界定。

徐琴美提出了对内隐学习进行界定四条标准,郭秀艳则对内隐学习进行了描述性定义,她认为内隐学习是一种“自动、不易觉察、对复杂规律敏感学习”。

以上各种定义共同点是认为内隐学习是对规则知识无意识加工。

个体对于内在规则存在是无意识,他并没有意识到刺激中潜在规则;个体学习内在规则知识过程是无意识,他没有运用外显学习策略进行学习,且难以运用言语表述内隐知识。

许多研究表明,在复杂认知任务中或者操作任务中,当快速呈现刺激而无准确反馈时,采用外显学习方式难以把握变量之间不显著共变规则,但内隐学习方式则能有效地完成任务。

中国学生英语习语加工的ERP研究:二语水平和语义组构性的作用

中国学生英语习语加工的ERP研究:二语水平和语义组构性的作用

中国学生英语习语加工的ERP研究:二语水平和语义组构性的作用英语习语作为英语语言体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得到本族语者的广泛运用。

英语本族语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毫不费力地使用习语。

对于二语学习者而言,掌握好英语习语便意味着掌握了地道的英语表达,对语言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对影响英语习语理解和加工因素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大部分研究集中在习语熟悉度,透明度和语境等因素对英语本族语学习者的理解和加工领域,只有小部分学者开始研究语义组构性和二语水平对二语学习者的影响。

另外,前人对习语语义组构性是否影响二语习语理解和加工的研究仍存在争议。

因此,本研究试图探讨二语水平和语义组构性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加工英语习语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有无明显的交互作用。

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实验调查了二语水平和语义组构性对中国学生英语习语加工的影响。

具体的研究问题为:1)二语水平对中国学生英语习语加工有何影响。

2)语义组构性对中国学生英语习语加工有何影响。

3)二语水平和语义组构性对中国学生英语习语加工的影响有无交互效应。

实验的受试来自山东财经大学。

根据他们的二语水平,受试被分为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

高水平组由7名英语专业的研究生组成,低水平组由8名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组成。

实验以英语习语组成成分的字面义的汉语句作为启动句,向受试呈现语义组构性不同的习语,让他们做相关的语义判断任务。

具体来讲,实验要求受试默读呈现在电脑屏幕上的汉语启动句,然后理解跟在启动句后面的目标习语,接着通过按键对启动句和目标习语之间的语义关联进行又快又准确的判断。

所有的启动-目标对都以伪随机的形式呈现以避免同一种类型的刺激连续出现。

受试加工英语习语的行为数据(反应时)和ERP数据(主要观察N400)都将被记录和分析。

本研究采用2×3双因素混合设计方案,并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了分析。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为:1)通过对不同二语水平被试行为数据的分析发现,二语水平影响中国学生英语习语的加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u b — C C i s h e l d r e s p o n s i b l e f o r t h e l e a r n e r ’ S o f c o v e t r n o n n a t i v e — l i k e F L u s e ;( 2) E R P s p r o v i d e s a n e f f e c t i v e a n d
c o v e t r n o n n a t i v e — l i k e F L u s e . T h e r e s u l t s o f t w o e x p e i r me n t s c o n v e r g e d t o s h o w t h a t :( 1 )F L l e a r n e r s t e n d t o c o n c e p t u a l i z e
习者确 实倾 向于按照母语 的域映现方式来概念化 目标 经验 , 其母语域 映现概念 子能力是 隐性不地道现 象发 生的重 要源 头; ( 2 ) E R P s 是探讨 隐性不地道现象 的一种优 势独特的手段。
关键词 : 隐性不地道现象 ; 语 言概念能力假设 ; 域 映现概念子能力 ; E R P s实验 中图分类号 : H I M 文 献 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 6 4 1 4 ( 2 0 1 6 ) 0 6 - 0 0 7 5 - 1 4
a d v a n t a g e o u s me ns a t o p r o b e i n t o t h e l e a r n e r s ’c o v e r t n o n n a t i v e — l i k e F L n s e . Ke y wo r d s: c o v e t r n o n n a t i v e — l i k e n e s s ;l i n ui g s t i c c o n c e p t u a l c o mp e t e n c e ;d o ma i n — ma p p i n g s u b — c o n c e p t u l c a o mp e t e n c e ; E RP s e x p e ime r n t s
t h e t a r g e t e x p e i r e n c e b y r e s o r t i n g t o t h e i r NL — l i k e d o ma i n — ma p p i n g mo d e ,s u g g e s t i n g t h a t t h e l e a ne r s ’NL r d o ma i n — ma p p i n g
2 0 1 6年 l 2月
第3 2卷
第 6期
外 国 语 文( 双 月刊 ) F o r e i g n L a n g u a g e a n d L i t e r a t u r e ( b i mo n t h l y )
De c., 2 01 6
Vo 1 . 3 2 N o . 6

要: 语言概念能力假设认为 , 一切不地道 的外语使用 都 与学 习者 外语概念 能力发 展不足 而其 母语概 念能力 十
分 强大 有 关 。 立足 于这 一假 设 , 从 域 映现 概 念 子 能 力 出发 , 本研 究开展 了两项脑 电( E R P s ) 实验 , 结果 表 明: ( 1 ) 学
语 言 概 念 能 力 框 架 下 外 语 学 习者 “ 隐性 不 地 道 现 象 " 的 E R P s 研 究
姜 孟 高梦 婷 蒲 莹 晖 田莉 莉
( 1 . 四 川 外 国语 大 学 , 重庆 4 0 0 0 3 1; 2. 重 庆 工商 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 重庆 4 0 0 0 6 7)
c a n b e t r a c e d t o t h e a s y mme t r y b e t we e n t h e l e a r n e r s’we a k F L L C C a n d t h e i r s t r o n g NL L C C. Gr o u n d e d o n t h e L C C Hy p o t h e s i s ,f o c u s i n g o n t h e d o ma i n — ma p p i n g s u b — CC, t w o E RP s e x p e ime r n t s w e r e c o n d u c t e d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l e a r n e r ’ S o f
J I ANG Me n g G A O Me n g t i n g PU Y i n g h u i T I AN L i l i
Ab s t r a c t : T h e L i n g u i s t i c C o n c e p t u a l C o mp e t e n c e( L C C)H y p o t h e s i s h o l d s t h a t a n y s o r t o f c o v e r t n o n n a t i v e — l i k e u s e o f F L
An ERPs Appr o a c h t o Co v e r t No n na t i v e - l i k e ne s s i n FL Le a r ne r s’ Us e o f FL :
f r o m 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 t h e Li n g u i s t i c Co n c e o t h e s i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