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物质和运动总结

合集下载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物质的性质
1、物质万物之源:物质是包含宇宙中一切物质法则的总称,它是宇
宙中万物的基础和源泉。

2、物质的分类:根据物质的性质、结构和耗散等,将物质分为混合
物和构成它们的单质两大类。

3、物质的重要性:物质是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基础,它是各种技
术发展的基础,也是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物质的性质
1、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指存在于宇宙中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特
征的东西。

2、物质的基本性质:物质具有质量、形态、密度、坚硬度、热容量、比热、温度、电荷、物质的形成和变化等特征。

3、物质的变化:物质受到外力影响,会发生物理变化、物理变态或
化学变化,从而改变了物质的性质。

三、物质的分离
1、物质的分离:是指将混合物分离出它们构成的本质组成成分的过程,包括物理法、化学法等。

2、物质分离的原理:物质分离不同性质的物质的原理是利用其中一
种特异性的方法,将物质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分离出来。

3、物质分离的方法:可采用过滤、沉淀、溶解、沸煮、蒸馏、离心
离心离心计算等方法来进行物质的分离。

四、物质的处理
1、物质处理:物质处理即把原物质变换为满足一定用途要求的新物质,又称“物质处理”。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多彩的物质世界1. 质量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kg),常用单位还有吨(t)、克(g)、毫克(mg)。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2. 质量的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量质量。

天平的使用:“放”: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称”:左物右码,通过增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横梁再次平衡;“读”:物体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3. 密度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公式:\(\rho = \frac{m}{V}\),其中\(\rho\)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主单位是千克/立方米(kg/m³),常用单位还有克/立方厘米(g/cm³)。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4. 测量物质的密度测量固体的密度:用天平测出固体的质量\(m\),用量筒测出固体的体积\(V\),根据公式\(\rho = \frac{m}{V}\)计算出固体的密度。

测量液体的密度: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_1\),将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_2\),液体的密度\(\rho = \frac{m_1 m_2}{V}\)。

二、运动和力1. 机械运动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运动的快慢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公式:\(v = \frac{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初中物理化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初中物理化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初中物理化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一、物理知识点总结1. 运动和力在初中物理中,我们学习了运动和力的相关知识。

在物理课上,老师讲解了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力的等效作用等概念。

我们学习了速度、加速度、牛顿三定律等内容。

这些知识点对我们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力的作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掌握了相关的公式,如速度的计算公式 v = s/t,力的计算公式 F = ma 等。

2. 声音和光学另外,在初中物理课程中,我们也学习了声音和光学相关的知识。

关于声音,我们了解了声音的传播、音速、共鸣等概念,同时也学会了计算声音的频率和波长。

而在光学方面,我们学习了光的反射、折射、色散等现象,明白了光的速度与介质的折射率之间的关系,并掌握了成像公式和折射公式。

3. 电学电学是初中物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电学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静电、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知晓了欧姆定律以及串联、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

我们还学会了简单电路的搭建和测量。

二、化学知识点总结1. 物质的结构化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物质的结构。

我们了解了物质的分类,掌握了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和命名规则,并对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 反应原理另外,我们还学习了化学反应的原理。

在化学反应中,我们了解了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关系,明白了化学平衡的概念,了解了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3. 化学方程式和计算我们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有了系统的学习,并且掌握了物质的量计算、质量的计算和气体的摩尔计算等内容。

总结回顾在初中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中,我们从基本的物理学和化学知识入手,逐渐深入学习了更加复杂的知识点。

通过学习,我们不仅掌握了相关的公式和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科学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化学课程为我们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为今后更深入学习物理化学和应用相关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学习初中物理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我逐渐感受到了科学知识的魅力。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一、物质的性质
1、物质的内涵:指由各种原子或分子构成的,具有特定的物理和化
学性质的实体。

2、形态:包括气体、液体、固体三种。

3、性状:包括比重、弹性、膨胀性、流动性、粘性、电导率等。

4、物质的形成:由原子组成分子,再由分子组成晶体结构,就形成
不同的物质。

二、物体的运动
1、物体运动的类型:静止、直线运动、抛物线运动及循环运动。

2、直线运动:物体在一个方向上运动,其运动轨迹是直线。

3、抛物线运动:当物体经过一定的初速度,在其中一种力的作用下,其运动轨迹就是抛物线。

4、循环运动:物体受到多方向的力作用,运行一个完整的圆形周期,称为循环运动。

三、物体的稳定、不稳定机构
1、物体的稳定:物体在受外力作用下,能够平稳地存在,就是稳定的。

2、不稳定机构:物体受外力作用,会使它的外形、结构发生变化,
从而失去稳定性,就是不稳定的。

3、分析物体的稳定:先要分析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哪一侧,重心在物体的下方,物体就是稳定的;重心在物体的上方,物体就是不稳定的。

四、物体的压强
1、定义:当物体受到其它物体的外力作用时,所受到的力的平均分布,就是压强。

2、分类:重力压强和施加外力压强。

3、测量:使用水柱高度法测量物体受到的压强。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归纳一、物质的组成: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1)分子的直径通常用10-10m做单位来量度。

(2)原子的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

二、分子热运动1.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 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

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并且间接证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

3.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三、内能1.内能(1)概念: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叫物体的内能。

①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不是指少数分子或单个分子所具有的能。

②内能与温度有关, 但不仅仅与温度有关, 从微观角度来说, 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 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体积都有关。

③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 同一个物体, 温度升高, 它的内能增加, 温度降低, 内能减少。

(2)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 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及体积等。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 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快, 物体的温度越低, 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慢。

内能也常叫做热能。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①物体的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温度、体积、质量和物体状态有关;而机械能与物体的质量、速度、高度、形变有关。

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机械能是宏观的, 内能是微观的)②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但有些物体可以说没有机械能, 比如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

③内能和机械能可以通过做功相互转化。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一、力和运动1、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受外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保持定值;受外力作用时,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加速度相等,做旋转运动物体加速度相等。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外力F等于物体的质量m乘以加速度a,即F=ma。

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互相作用时施加的力交互相等,并且就其绝对值而言,相同方向。

4、惯性原理:物体运动中,它们本身质量的增加不会改变外力的大小,只能改变其运动的方向和速度。

5、定向力:按照一定方向施加力而改变运动物体运动轨迹的力。

6、摩擦力:作用于物体表面,相对运动时所受的反作用力。

7、重力:重力也称为万有引力、地心引力,是受到了物体本身重量影响,使物体下坠,由物体形成引力,把物体吸引力起来的力。

二、圆周运动1、角动量定理:物体在圆周运动时,它的角动量L的大小是它的质量m乘以它的速度v乘以它和运动圆心的距离r,即L=mvr。

2、简谐运动:按照一定周期反复运动的物体运动,它的角位移不断变化,所得的值是个定值。

3、角速度:物体和圆心的距离r旋转一周所花的时间叫周期T,它的角速度ω=2π/T,ω=v/r。

4、瞬时加速度:转动圆周运动时,物体的瞬时加速度是物体的角速度的变化率,即α=dω/dt。

三、静电1、正电和负电:一种物质表现为一种特殊的能量的电荷,有正电和负电之分,正电和负电可以是可以相互作用。

2、电容:指介电介质中电子的积聚效应,电容量是这种积聚效应的物理量。

3、电场:指因电荷而形成的向量场,重力可以引起电荷的移动,电荷分布又会引起新的重力场和电场。

4、电势:指场中所有电荷对另一点上的电荷所产生的作用力总和,可以用图形表示(即电势图),如在受电场作用的物体在某点的电势能总和为0,可以称之为电势的平衡点。

5、电力:指场中所有电荷每秒受到的电势差积分总和,物体移动时,其位置改变可以改变其受到的电势,以及它的电力,即随着物体移动,它受到的电势总和也可以发生改变。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物理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学科,通过研究物质的基本规律和现象来揭示自然界的本质。

下面是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的总结(人教版)。

第一章运动物体1. 运动的基本概念: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

2. 各种运动图象的特征: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

3. 通过图象分析得到位移、速度、加速度。

4. 运动物体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第二章力和压力1. 力的概念与性质:合力、分力、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2.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的平衡状态与力的平衡。

3.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加速度的关系。

4.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第三章重力和密度1. 重力的概念和性质:万有引力、重力的大小与距离的关系。

2. 浮力的概念和性质:浸泡法、推测浮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有关。

3. 密度的概念和计算:密度的意义、计算公式、浮力与密度的关系。

第四章机械能守恒定律1. 功和能量的概念:功的计算公式、功率的概念。

2. 势能的概念和计算: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的意义与计算公式。

3.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意义和应用:重力劢能转换、势能损失的条件。

第五章电路与电阻1. 电荷和电流的概念:电流的方向、大小、单位。

2. 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和计算:电压的大小、计算公式,电阻的意义、计算公式。

3. 简单电路的连接方式:并联、串联。

4. 欧姆定律和焦耳定律:电压、电流、电阻之间的关系。

第六章电能与电功率1. 电能的概念和计算:电能的单位、计算公式。

2. 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电功的计算公式、电功功率的计算公式。

第七章光的直线传播1.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弯折的基本规律:直线传播原理、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2. 反射的基本规律:入射角、反射角、反射定律。

3. 折射的基本规律:折射定律、折射率。

第八章光的色散与光的反射1. 光的色散现象和光的三原色理论。

2. 镜子的成像原理: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特点。

物理九年级重点知识点

物理九年级重点知识点

物理九年级重点知识点一、内能1. 分子热运动-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证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例如,打开一瓶香水,不久后整个房间都能闻到香味,这就是香水分子扩散的结果。

- 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当分子间距离较小时,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较大时,表现为引力。

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而固体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2. 内能-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 影响内能的因素:温度、质量、状态等。

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质量越大,内能越大;物态变化时,内能也会改变,例如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内能增加。

-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例如,压缩空气引火仪中,通过迅速下压活塞对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着火点而使棉花燃烧;而打气筒打气一段时间后,筒壁会发热,是因为压缩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通过热传递使筒壁发热。

- 热传递: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热传递的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

例如,冬天用热水袋取暖,是通过热传递使人体内能增加。

二、比热容1. 比热容的概念- 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或降低)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 表示。

- 单位:J/(kg·^∘C)。

- 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C),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C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水的比热容较大,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汽车发动机用水做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在吸收相同热量时升高的温度较小。

九年级中考物理总结公式定理方法等梳理

九年级中考物理总结公式定理方法等梳理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和实验性很强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

物理研究物质和能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来揭示和解释自然现象。

以下是九年级中考物理的总结。

一、力学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无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是力与物体质量的比值,a=F/m。

3.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作用力都有相互作用力,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运动学1. 匀变速直线运动:v = v0 + at,s = v0t + 1/2at²,v² = v0²+2as。

2.重力加速度:g=9.8m/s²。

3. 抛体运动:垂直方向上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s = v0t - 1/2gt²,水平方向上的速度恒定。

三、压力和浮力1.压强定义为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P=F/A。

2.压强定理(帕斯卡定律):在静水中,任何一点的压强都相等。

3.浮力定义为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重量。

4.所用体积是物体实际体积的比例称为物体的密度,ρ=m/V。

四、光学1.光是一种电磁辐射。

2.光直线传播的定律(直线传播定律):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θi=θr。

4.成像公式(薄透镜成像):1/f=1/v+1/u,其中f为焦距,v为像距,u为物距。

5.色散是指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而分离开。

五、电学1.电流定义为单位时间内流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I=Q/t。

2.电阻定义为导体两端电压与通过电流的比值,R=V/I。

3.电阻和导体长度、导体截面积以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有关,R=ρ(l/A)。

4.欧姆定律:电流和电压成正比,U=IR。

5.串联电阻电压之和等于总电压,R=R1+R2+…。

6.并联电阻倒数之和等于总电阻的倒数,1/R=1/R1+1/R2+…。

六、热学1.内能定义为物体微观粒子的运动与相互作用的总和。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一、运动和力1.运动的描述与分析: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匀速运动与变速运动的描述与分析。

2.力的概念与力的合成:力的定义和测量方法,力的合成与分解。

3.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受到合力为零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4.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和所受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5.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相互作用物体之间的力相等、方向相反。

6.惯性与非惯性观念:非惯性系中对力进行修正。

7.弹力:弹性体受到压缩或伸长时所产生的力。

8.摩擦力:物体在接触面上相互作用的力。

9.空气阻力: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受到的阻碍力。

二、质量和密度1.质量与重量:质量的概念及质量的测量、重力、浮力。

2.质量守恒定律:闭合系统内质量不变,质量的守恒。

3.密度的概念和计算:密度的定义、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三、力和压力1.压强:力对单位面积的作用,压强的计算公式。

2.原理与技术:声学原理,压电技术等。

四、力的做功和机械能1.功的计算:工作、功的计算公式。

2.机械能的转化:引力势能、弹性势能、动能。

五、功率与机械效率1.功率的定义和计算:功率的概念、功率的计算公式。

2.机械效率:输出功与输入功之比。

六、介质中的机械波1.机械波的传播:机械波的定义、波动的传播方向。

2.波速和频率:波速和频率的概念和计算。

3.波长和周期:波长和周期的概念和计算。

4.声波特性:声源、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点。

5.光波特性:光的传播、光的特性。

七、光的反射和折射1.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光的照射方式。

2.光的折射: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的概念、光的全反射。

3.光的色散:白光经折射后的分离。

八、光的成像1.光的传播:光线的传播、像的形成。

2.凸透镜的成像: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和公式。

3.凹透镜的成像:凹透镜成像的特点和公式。

九、静电学1.电荷与物质结构:原子的电荷构成、与电荷有关的力现象。

2.电荷传导和静电:金属导体内的电荷传导、静电的产生。

初中物理定义大全总结

初中物理定义大全总结

初中物理定义大全总结初中物理定义大全总结1. 物理: 物理是研究物质的性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科学。

2. 物质: 物质是构成宇宙的基本要素,具有质量和占据空间的特征。

3. 运动: 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4. 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是指物体之间的力或影响,使它们发生变化。

5. 力: 力是影响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或形状。

6. 质量: 质量是物体所包含的物质量的多少,是物体惯性的度量。

7. 重力: 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的吸引力,是物体向下的力。

8. 弹力: 弹力是由于物体形变产生的恢复力,使物体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9. 摩擦力: 摩擦力是两个物体接触时由于摩擦而产生的阻力。

10. 动能: 动能是物体具有由于运动而产生的能量。

11. 功: 功是力对物体所做的作用,是力在物体上产生的位移乘以力的大小。

12. 功率: 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所做功的大小,是衡量工作效率的指标。

13. 速度: 速度是物体运动的快慢,是单位时间内的位移。

14. 加速度: 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是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

15. 能量: 能量是物体所具有的做工能力,能够做功或产生热量。

16. 热量: 热量是物体由于温度差而传递的能量。

17. 温度: 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强弱程度的度量。

18. 导热: 导热是物质中的热量传递的过程。

19. 传导: 传导是物质中分子间直接碰撞传递热量的方式。

20. 辐射: 辐射是物质通过发射和吸收电磁波来传递热量的过程。

这些物理定义可以帮助初中生理解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学习更深入的物理知识打下基础。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本文档总结了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一单元的重要知识点,内容如下:1. 物理学是什么-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物质、能量、力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规律。

2. 物体的运动- 运动:物体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化。

- 静止:物体在空间位置上不发生变化。

- 相对运动: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变化。

- 区分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志:看其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否发生变化。

3.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物质:构成自然界的一切事物。

- 原子: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具有原子核和电子。

-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

- 元素: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

- 化合物:由不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4.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性质: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特点。

- 物理性质:表征物质自身特点的性质,例如颜色、形状、导电性等。

- 化学性质:表征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性质,例如燃烧、腐蚀等。

- 变化: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 物态变化:物质由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转变。

- 区分物质是否发生变化的标志:观察物质的性质是否发生改变。

5. 动能和势能-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 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 动能守恒定律:封闭系统中的动能总量保持不变。

- 动能转化:动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势能、热能等。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 重力势能:物体在地球重力作用下的势能。

以上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Note: Above summary is for reference and should be checked against the specific content in the textbook.。

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5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5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5章的知识点总结如下:
1. 分子热运动: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很小,肉眼看不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 内能:
(1)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内能与物体的温度和质量有关,同一个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就越大。

(3)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3. 比热容:
(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2)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无关。

(3)水的比热容较大,在相同条件下吸热较多,在相同条件下放热较多。

4. 热机:
(1)热机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2)内燃机是常见的热机,它包括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

(3)在做功冲程中,内燃机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在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以上就是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5章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教科版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和能量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的科学。

九年级是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关键阶段,掌握了这个阶段的物理知识点,对于进一步深入理解和应用物理学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为五个主要部分,分别介绍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的教科版内容。

第一部分:力和运动1. 直线运动2. 力的作用和结果3. 动力学定律4. 滑动摩擦力5. 静止摩擦力第二部分:光的传播与光学1. 光的反射2. 光的折射3. 光的传播和光的本质4. 光的成像5. 光的色散和彩色光第三部分:电学和电磁学1. 电的本质和电荷2. 电路和电流3. 电流的大小和方向4. 电阻和欧姆定律5. 电能和电功第四部分:热学1. 热传导和热平衡2. 物质的三态变化3. 温标和温度计4. 热量和内能5.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第五部分:声学1. 声的产生和传播2. 声的特征和性质3. 声源和声音的强度4. 声音的反射和回声5. 声音的利用和保护以上是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教科版中的主要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对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本文通过简洁明了的方式列举了各个知识点的主要内容。

对于九年级的物理学习者来说,这些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学习,并能够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点。

物理学是一门很有趣的科学,通过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

祝愿学生们在物理学习中取得优异成绩!。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和重难点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和重难点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和重难点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能量和其相互关系的自然科学。

在初中九年级,学生将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基础知识,并探索其中的重难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九年级物理的知识点和重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一、运动的物理学1. 物体的运动在九年级物理中,我们将学习物体的运动与相应的物理概念。

这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其中,位移是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改变,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量,而加速度则是速度的变化率。

2. 力与牛顿定律力是物体产生运动或变形的原因。

九年级物理中,我们将学习力的概念、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作用效果等。

同时,还会详细了解牛顿三大定律,即惯性定律、加速度与合力成正比的定律以及作用与反作用的定律。

3. 动能和势能动能和势能是物体运动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力,而势能则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力。

在本学期,我们将学习两者之间的相互转化和守恒原理。

二、光的物理学1. 光的传播和反射光具有直线传播和反射的特性。

在九年级物理中,我们将仔细研究光线的传播路径、反射定律以及反射成像等。

这些概念和原理对于理解光学器件的工作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2. 光的折射和色散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九年级物理中,我们将学习折射定律以及折射率的概念。

同时,我们还将了解光的色散现象,其中不同波长的光在折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偏折角度。

3. 光的波粒二象性光既可以被解释为波动,也可以被解释为粒子。

在九年级物理中,我们将学习光的波粒二象性,并通过实验验证光的电磁性质和光子的存在。

三、电学1. 电荷和电场电荷是电学中的基本概念。

在九年级物理中,我们将学习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电场的概念。

同时,还会研究电荷的守恒和电场的分布情况。

2. 电流和电阻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传播的流动,而电阻则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程度。

在本学期,我们将学习电流的计算方法以及欧姆定律。

此外,还会了解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性。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一、运动与力1.物体的运动: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匀速运动、变速运动等2.速度与加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加速度、瞬时加速度等3.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力平衡4.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力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5.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力相等、方向相反6.重力:地球引力的存在与作用,质量与重力的关系7.水的浮力: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的浸没程度、液体密度的关系二、声与光1.声的传播与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产生、传播媒质、反射、折射等2.声音的音调:声源振动频率高低所决定的音调高低3.光线的传播与光的特性:光的传播直线性、光的反射、折射、散射等4.光的折射与光的速度:折射定律、折射率与光速度的关系5.瞳孔的调节:眼睛通过调节瞳孔的大小来调节进入眼睛的光线量6.凸透镜与凹透镜:焦距、物距、像距、放大率等相关概念三、物质与能量1.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及变化2.相变:具体依据物质温度的变化和物质状态之间的转变3.内能与物质热运动:分子热运动能量与物体温度的关系4.功与能:功的定义、功的计算公式及功与能的转化5.能源与能量转化:化学能、机械能、电能、热能等能源及其相互转化四、电与磁1.电流与电路:电流的定义、电流的计算公式、电阻、电路的基本元件(电源、导线、电器等)2.电阻:电阻的定义、电阻的计算公式、电阻与电流、电阻与导线材质、电阻与导线长短的关系3.串联与并联: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特点、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的计算公式4.磁性材料与磁场:磁场的产生、磁力线、磁性材料的分类5.电磁感应: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生电动势的计算公式、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化五、力学的应用1.动量:动量的定义、动量守恒定律、动量转移的应用2.动力学:功、功率的计算公式及应用、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及应用3.飞行器原理:空气动力学原理、物体在空气中飞行的相关概念及应用以上是九年级上册物理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对于每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需要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思考,通过解题、演示等方式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九年级全册物理笔记

九年级全册物理笔记

九年级全册物理笔记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物质、能量、运动以及相互关系的科学。

在九年级的学习中,我们将进一步理解和探索各种物理现象。

以下是一份九年级全册物理笔记,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物理知识。

一、力和运动1.1 物体的运动状态一.1 科学实验表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由力决定的。

1.2 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加速运动、减速运动等。

1.3 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用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来描述。

1.2 弹簧的弹性及弹簧的应用1.1 弹簧是一种能够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

1.2 弹簧的弹性形变是由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引起的。

1.3 弹簧广泛应用于弹簧秤、弹簧飞机模型等。

二、光的传播2.1 光的传播特性2.1.1 光是一种电磁波,传播速度为光速。

2.1.2 光在真空中传播时呈直线传播。

2.1.3 光的传播受到介质的折射和反射等影响。

2.2 光的颜色及色光混合2.2.1 光的颜色是由光的波长决定的。

2.2.2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可以通过色光混合得到其他颜色。

2.2.3 光的色散现象是不同波长的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产生的。

三、电流与电能3.1 电流及电路的基本概念3.1.1 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

3.1.2 闭合电路是电流产生的必要条件。

3.1.3 电流大小与导线截面积、电流方向等因素有关。

3.2 电能的转换与应用3.2.1 电能可以通过电源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3.2.2 电能的转化包括发电、电热效应、电化学反应等。

3.2.3 电能的应用广泛,如电灯、电动机、电磁炉等。

四、声音的传播4.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4.1.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机械波。

4.1.2 声音需要介质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1.3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4.2 声音的特性和应用4.2.1 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音强、音色等。

4.2.2 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

4.2.3 声音在通讯、音乐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部编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研究物质的本质、运动和相互关系。

在九年级的物理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多个知识点,涉及电磁学、机械学和光学等方面。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概括性的介绍。

一、力和压力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

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等等。

力的单位是牛顿(N)。

2. 压力压力表示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计算公式为压力=力/面积。

常见的压力单位有帕斯卡(Pa)和兆帕(MPa)。

二、运动和力的关系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一个物体如果受到一个合力为零的作用,则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的运动状态与所受力的关系,它的数学表达式为F=ma,其中F是合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表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必相等且方向相反,也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方向相反”。

三、热与能1. 温度和热量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热量是物体之间能量传递的方式,单位是焦耳(J)。

2. 热传递热可以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传递。

传导是指物质内部的热量传递,对流是指流体内部的热量传递,辐射是指热量通过空气或真空中的电磁波传递。

3.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表明在一个孤立系统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四、电学知识1. 静电学静电学研究静电现象,包括静电荷和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 电流和电阻电流是电荷通过导体的流动,单位为安培(A)。

电阻是阻碍电流流动的特性,单位为欧姆(Ω)。

3. 电路和电路图电路是由电源、导线和电器等组成的系统。

电路图是描述电路连接方式和元件的图示。

五、光学知识1. 光的传播和反射光的传播是沿直线传播,并在遇到边界面时发生反射。

反射定律描述了入射角、反射角和法线之间的关系。

九年级五四制物理知识点

九年级五四制物理知识点

九年级五四制物理知识点五四制物理知识点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各种现象和规律的科学,通过实验和观察,我们可以揭示出物质的本质和运动规律。

九年级的物理学习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同时围绕五四制物理知识点展开深入的学习和探索。

本文将着重探讨九年级物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并提供一些学习该知识点的方法和技巧。

一、力和运动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大小和方向可用矢量来表示。

力的三要素包括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物体的运动状态与作用在其上的合力有关,这是力和运动的基本关系。

学习力和运动时,我们可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理解力的作用。

例如,当我们推动一辆停在路边的自行车时,自行车就会开始运动。

这说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静止状态,并使其获得运动。

二、机械能和功机械能是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其中,动能是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由于其位置或形状特征而具有的能量。

功是力对物体做功的表示,是描述力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力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乘以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位移。

在学习机械能和功时,我们可以进行一些实验来理解概念和计算方法。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速度和高度,来计算物体的动能和势能。

同时,通过测量力的大小和物体的位移,我们可以计算力所做的功。

三、相互作用和万有引力相互作用是指两个或多个物体之间由于某种力而产生的相互影响的现象。

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种形式。

万有引力是一种质点之间的吸引力,它是一种万有的力。

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两个质点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通过学习相互作用和万有引力,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解释天体运行的原因。

例如,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引力使得月球绕地球运动,而太阳和行星之间的引力使得行星绕太阳运动。

四、电路和电能电路是指由电源、导线和终端组成的电流传输路径。

电能是电荷经过电路时所具有的能量,它可以用于产生光、声、热和机械等各种形式的能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物理物质和运动总结质量和密度(一)质量1. 知道质量的概念及单位,能进行单位换算。

2. 知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3. 能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质量。

4. 知道测量物体质量的常用工具是天平及托盘天平的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5. 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二)密度1. 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单位,能进行单位换算。

2. 记住水的密度。

3. 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一般情况下物质不同,密度不同;同一物质的密度还和其所处的状态有关。

4. 会用天平和量筒(或量杯)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5. 能应用密度公式Vρ及变形公式进行计算。

m/=6. 能运用密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力(一)力1. 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当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既有施力物体,又有受力物体。

2. 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 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改变物体的形状。

4. 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5. 理解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它们都能够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6. 会用力的图示或示意图来表示力。

(二)重力1. 知道重力是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2. 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计算重力的公式是mgG=,其中g为9.8N /kg。

3. 知道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利用悬挂法、支撑法(二力平衡原理)可找出物体的重心。

(三)二力的合成1. 理解合力的概念: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

2. 理解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1)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相同。

力和运动(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1. 知道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

2. 知道惯性: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二)二力的平衡1. 二力平衡:一个物体在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彼此平衡。

2. 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面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3. 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为零。

(三)摩擦1. 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摩擦力不一定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例如:在倾斜的传送带上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向上运动就是靠摩擦力的推动。

2. 知道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3. 知道滚动摩擦。

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典型例题】[例1] 有一个深为30cm 的圆柱形桶,桶内装的水完全结成了冰,冰面高出水面2cm ,求桶内的水原来的深度是多少?解析:本题中要求水的深度,而水的质量和桶的横截面积都不知道,初看起来无从着手,但仔细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冰和水是同种物质,它们只是状态不同而质量是相等的,桶又是圆柱形,横截面积是一定的,分析了这些条件就不难求得本题答案了。

答案:因为水冰m m =,所以水水冰冰V V ρρ=。

即水水冰冰Sh Sh ρρ=。

所以水水水冰Sh h S ρρ=+)2(。

即cm cmg cm g cm cm h 18/)9.01(/9.02233=-⨯=-=冰水冰水ρρρ方法提炼:善于发现题中的隐藏条件是解决一些物理问题的关键,而隐藏条件的发现又是以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为依据,所以观察和分析是解决物体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例2] 一卷细铜电线,说说怎样方便地测出它的长度?解析:可以根据铜线的质量和铜的密度算出铜电线的体积,再测出铜电线的横截面积,就可以方便的算出这卷铜电线的长度。

答案:(1)用天平称出整卷铜电线的质量m ; (2)从密度表中查出铜的密度ρ;(3)根据V m /=ρ得出铜电线的体积ρ/m V =;(4)取少许细铜电线(20cm )紧密缠绕在一铅笔杆上,数出缠绕的圈数n ; (5)用刻度尺测出n 圈细铜线的长度L 1;(6)算出细铜线的直径n L D /1=,再算出其横截面积22124/n L r S ππ==; (7)由体积计算公式,算出铜线的长度212/4/L m n S V L ρπ==。

拓展延伸:本题是一道综合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好题,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也较多,也是一道训练能力的好题。

除上述的解法外,还可以只用天平“称”出来,即先称出整圈铜导线的质量m ,再从整圈铜导线上截取适量铜线(如几米长)称出其质量m ',就可求出整圈铜线的长度。

同学们可以自己做一做,并讨论一下这样做的弊端是什么?[例3] 甲、乙两物体,甲物体的质量是乙物体质量的3倍,甲物体的体积是乙物体体积的21,则组成甲、乙两物体的物质密度之比是( )A. 1:1B. 1:6C. 6:1D. 条件不足,无法计算解析:该题是求组成甲、乙两物体的物质密度比,由于组成甲、乙两物体的物质的体积比不知道,根据题给条件也无法求出来,也就无法求出组成甲、乙两物体的物质的密度比。

答案:D易错分析:本题根据质量、密度与体积的关系,运用比例关系式很容易得出选项C 的错误答案。

物体与物质是两个不同的物理概念,题目是要求组成甲、乙两物体的物质的密度比,题中给出的是甲、乙两物体的体积之比,但这两个物体是不是实心并不知道,也就无法知道组成甲、乙两物体的物质的体积比,也就无法算出其密度之比了。

如果题目是求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答案选项C 就是正确的了。

[例4] 新宇小朋友用50N 的力向上提一个放在水平地面上重60N 的物体A ,如图1所示,求物体A 所受的合力是多少?AF图1解析:该题是求物体A 所受的合力,应从物体A 所处的状态和受力分析着手。

物体A 相对地面是静止的,物体受到了3个力的作用,根据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理论可知,这三个力的合力为零。

答案:物体A 所受的合力为0。

易错分析:在本题的解答中,我们很容易根据二力合成的概念,求出物体A 所受的合力N N N F G F 105060=-=-=合,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同。

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对题目提出的问题“物体A 所受的合力”理解成了求“重力G 与拉力F 的合力”。

[例5] 一对平衡力涉及有几个受力物体?有几个施力物体?解析:一对平衡力是指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这两个力必然涉及到另外两个施力物体,这两个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那么一对平衡力就会涉及到三个受力物体和三个施力物体。

答案:一对平衡力会涉及到三个受力物体和三个施力物体。

易错分析:解题中容易出现的错误是把受平衡力作用的物体不认为是施力物体,另外两个施力物体也认为不是受力物体,只答一个受力物体,两个施力物体,分析物体受力时,抓住“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是关键。

[例6] 图2是一只气泡水准仪,它是将装有水并有一气泡在内的密封玻璃管,固定在一平整的长方形木块上,如果将它放在桌面上,若气泡A 恰好在玻璃管的正中央,则说明桌面是水平的,今将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水准仪突然由静止变为向右运动时,气泡将向 移动,如果使向右运动的水准仪突然停下来时,气泡又将向 移动。

图2解析:当水准仪突然由静止向右运动时,管中的水由于惯性要保持静止,因而落后于水准仪,气泡被水挤向右方;当向右运动的水准仪突然停下来时,由于管中的水有惯性,仍要保持向右运动,就把气泡挤向左方。

答案:右;左 易错分析:在本题的解答中,容易出现的错误是认为水准仪突然由静止向右运动时,气泡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相对于水向左移动,这里应该注意到玻璃管中的气泡的惯性与水的惯性相比小得可以不考虑,这是解本题的关键。

[例7] 如图3所示,水平面上叠放着A ,B 两个物体,在水平方向力F 1和F 2的作用下,以共同的速度v 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已知F 1=5N ,F 2=3N ,那么物体B 上下表面所受摩擦力大小分别为( )A. 5N ,2NB. 3N ,0NC. 0N ,2ND. 5N ,8N图3解析:以A 研究对象,A 在水平向右的力F 1的作用下,匀速向右运动,由力的平衡条件可知,它受到B 上表面对它水平向左的摩擦力1f 的作用,其大小为5N ,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B 的上表面受到的摩擦力为5N ,方向向右。

再把A ,B 看成一个整体。

它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了三个力的作用,即水平向右的力F 1,水平向左的力F 2和桌面给整体水平向左的摩擦力2f ,这三个力相互平衡,则有:N F F f 2212=-=答案:A方法提练:把连在一起的几个物体分开,对单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这种方法叫做“隔离法”。

是解答力学题中的一种常用方法。

在本题中我们就是把A ,B 隔离开,选定A 为研究对象,对它进行受力分析,最后求出A 对B 上表面的摩擦力。

我们还可以单独以B 为研究对象,同样可以求出桌面给B 的下表面的摩擦力也为2N ,同学们可以自己做一做。

[例8] 在测定液体密度时,有一同学测出了液体体积,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实验做了两次,记录如下:液体体积/cm 3 5.8 7.9 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g 10.712.8试求:(1)液体的密度; (2)容器的质量。

解析:测量液体密度的常规作法是用天平测出液体的质量,用量筒(或量杯)测出液体的体积,然后根据V m /=ρ求出液体的密度。

但是这里由于两次测量都没有测出容器的质量,因而无法求出液体的质量。

在这里我们可以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建立方程组,求出容器的质量,再求出与液体体积相对应的液体的质量,最后求出液体的密度。

答案:设容器质量为m 0,液体密度为ρ,根据V m /=ρ和题给条件可得方程组: ⎩⎨⎧=+=+)2(8.129.7)1(7.108.500ρρm m解上列方程组得3/0.1cm g =ρ,g m 9.40=即:液体的密度为3/0.1cm g ;容器的质量为g 9.4。

方法提炼:数学是学习物理的基础和工具,物理中有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学模型去研究处理,这样可以解决一些单靠常规物理方法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

[例9] 有一质量为5.4kg 的铝球,体积是3000cm 3,试求这个铝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如果是空心的,则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大?(已知33/107.2m kg ⨯=铝ρ)解析:解答本题的方法很多,这里我们可用比较密度的方法判断此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