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经理学第五章
森林经理学大纲
《林业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森林经理学[课程编号]:[学分]:6[学时分配]:课程总学时:122学时。
其中:理论课:66学时;实验实训:56学时。
[使用专业]:林业技术、森林资源管理一、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林业专业人才所必需的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解决森林资源管理基本问题的能力,并注意渗透学林、爱林、为林业生产建设服务,勇做绿色尖兵的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一)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管理理论;2、熟悉森林成熟期与轮伐期的基本概念;3、掌握天然林保护工程,森林生态工程和森林资源分类经营等方面与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有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二)能力培养目标1、能正确进行林班区划、小班区划和小班调查;2、能正确进行林业生产条件的调查研究和从事各种专业调查;3、能准确进行森林资源统计和图面材料的绘制;4、能合理地确定森林采伐量;5、基本掌握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方法;6、能及时合理地进行森林资源信息的反馈、修订与管理;7、能利用计算机处理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图表和森林资源信息的管理;8、熟练掌握森林采伐消耗管理业务;9、能熟悉森林资源监测管理的流程;10、熟悉森林资源评估的方法和手段。
(三)思想道德教育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林业事业、热爱自然勇于奉献的精神。
2.使学生树立保护森林资源与环境,维持国土生态安全的意识。
3.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4.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林业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5.使学生养成严格执行生产技术规范的科学态度。
6.提高学生的林业法律观念和安全生产意识。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要求]:掌握森林经理的概念、森林经理的目的、任务;熟悉森林经理工作流程、森林经理的指导原则;了解森林经理工作的必要性。
[主要知识点]:森林经理的概念、森林经理工作的必要性、森林经理的目的、森林经理的任务、森林经理的内容、林经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森林经理的指导原则、我国森林经理工作简介。
森林经理学
9.林地资产的特性
(1)林地面积的有限性
(2)林地差异性
(3)林地位置的固定性
(4)林地易变性
(5)林地价值的依附性
10.林地资源资产的评估实质上是对林地使用权价格的评估
主要指轮伐期和择伐周期(回归年):轮伐期用于同龄林,择伐周期用于异龄林经营。
34轮伐期:为了永续利用,伐尽整个经营单位全熟林分之后,到可再次采伐成熟林分所用的期间。
U=a+_v U:轮伐期a-成熟龄或主伐年龄v-更新期
更新期对轮伐期的影响三种:
伐前更新:U=a-v
伐前更新:U=a+v
采伐后立即更新u=a
第一章绪论
1
2
第二章 森林资源
.
5.界定标准
6.
7.
8.
9.
10.
11.
由龄级确定龄组
12.八种林业用地类型
第三章森林区划
13.
14.林业区划
15.
16.
17.(一)林班概念
(二)林班区划方法
(三)
(四)林班区划面积
(五)林班编号与命名
18.小班的区划
(一)概念
(二)区划原则
小班区划原则与内容
(三)小班区划方法
株数按径阶分布:某种(或反J)型曲线
保留立木蓄积(立木度):
择伐周期
树种组成
38.森林采伐限额:年森林采伐限额是包括对所有林钟森林和林木的主伐、抚育伐、卫生伐、林分改造等各种采伐消耗的总额
确定采伐限额必须按照采伐最低于生长的原则
森林经理学
第一章绪论1.森林经理学:它是为达到森林经营管理的目的,以森林可持续经营为原则,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规划、决策、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2.对象: 森林经营管理的对象是森林资源3.起源、发展:森林经理学理论十九世纪上半叶开始由德国传入俄国、美国、日本等主要工业化国家。
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后,经日本、俄国(苏联)和美国传入中国。
如森林经理一词就来自日语。
4.法律地位:《森林法》5.森林经理理论发展:森林永续利用20世纪80年代以前→森林可持续经营6.可持续发展是以保护自然资源环境为基础,以激励经济发展为条件,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发展理论和战略。
7.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定义:森林作为生态系统具有多种经济利益和环境价值,以及决策过程中的广泛公众参与。
其目的在于保证森林连续有效满足当代人们的物质生产、文化精神生活和无形的利益需求,而且有利于长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第二章森林资源1、森林--森林是以乔木树种为主的具有一定面积和密度的木本植物群落,受环境的制约又影响(改造)环境,形成独特的(有区别的)生态系统整体。
我国要求郁闭度0.2(含0.2)以上天然林面积达0.1公顷,人工林面积达1亩以上。
2、森林资源作用①木材产品与林副产品②经济林产品③生态环境保护④能源⑤旅游、文化⑥生物多样性资源库⑦最大的生物量生产地3、主要的碳储库维护大气成分的平衡森林与森林生态系统关系:森林生态系统是森林群落与其环境在功能流的作用下形成一定结构、功能和自调控的自然综合体。
森林生态系统(Forest Ecosystem)是以乔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光、热、水、气、土壤等)综合组成的生态系统。
是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进行物质交换、能量流动的自然生态科学。
森林资源:森林能够为人类提供森林产品和服务的集合。
可分为直接和间接资源。
4、林地资源类型:有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灌木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和辅助生产用地。
森林经理学
森林经理学第一章绪论1、名词解释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是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森林可持续经营:指在没有不可接受的损害的情况下,长期保持林地的生产力,可再生性和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和生态多样性森林永续利用:在一定经营范围内能不间断地生产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木材和林副产品,持续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额社会效益,并在提高森林生产力的基础上,扩大森林的利用量2、试述林业的特点及其与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工作的关系?答:林业的特点:(1)森林功能和林业经营目标的多样性(2)林业生产周期的长期性(3)林业生产地域的辽阔性(4)森林资源的有限再生性(5)森林成熟的不明确性(6)林业的社会公益性3、简述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目的和任务?答:(1)森林资源管理的目的:对现实森林进行合理经营、科学管理,使之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永续利用。
(2)森林资源管理的任务:①森林调查及森林区划②森林资源的分析和评价③森林经营决策,编制森林经营方案④森林资源信息管理4、简述可持续发展及其基本内涵?答: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基本内涵:(1)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2)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3)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5、简述森林可持续指标体系的内容?答:(1)生物多样性保护(2)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维护(3)森林生态系统健康与活力(4)水土资源保护(5)森林对全球碳循环贡献(6)社会经济效益的保持和加强(7)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法规、政策和经济体制6、什么是森林永续利用,试述森林永续利用的意义及其基本涵义?答:森林永续利用:在一定经营范围内能不间断地生产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木材和林副产品,持续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额社会效益,并在提高森林生产力的基础上,扩大森林的利用量。
森林经理学ppt课件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第0章 测树学基础
2、伐倒木的积近似求积式
• (1)、平均断面积近似求积式
•
司马林(Smalian H.L.)公式:
v
1 2(g0
gn)L
• (2)、中央断面积近似求积式
• 胡伯尔(Huber B.)公式:
v / 4(d12L)
2
• (3)、牛顿近似求积式
• 李克(Reicker P.V.)公式:
(3)、树干横断面积 树干横断面积有多个,胸高断面积(G)是重要测树 因子,单位是m2
(4)、树干材积 根茎以上的树干体积V, m3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第0章 测树学基础
2、树干直径的测定工具
(1)、轮尺 卡尺,calipers,木制和铝制 (2)、直径卷尺 称围尺,diameter tape,分布围尺、钢围尺、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研究方向
• 3、“3S”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
• 基于“3S” 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森林动态模拟与森林 资源经营管理决策
• 基于“3S”与人工神经网络的森林健康评价与监测预警 • “3S”技术在保护区规划中的应用 • 地物的光谱学特性研究,森林植被的光谱特征提取技
术 • “3S”技术在森林资源监测与防火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 虚拟现实与数字林业。
(3)绝对形率:
d 12( h1.3) q j
d1.3
D0.1: 十分之一树高处直径。 D1/2: 二分之一树高处直径。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第0章 测树学基础
3、形数与形率的关系
• 树干上某一位置的直径与比较直径的比值 (factor quotient)
• (1) f1.3 q22
森林经理学复习材料
森林经理学复习材料第一章绪论森林经理:以林业局场为对象,组织经营单位、编制经营方案,执行检查修定方案直至实现森林永续利用的系列工作的总称。
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信息管理等系列工作的总称。
对象:森林资源宗旨: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森林经理的目的:对现实森林进行合理经营、科学管理,使之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持续利用。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林业:在对人类有意义的时空尺度上,不产生空间和时间上都不经济性的林业,或者在特定区域内不危害和削弱当代人和后代人满足对森林生态系统及其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林业。
森林永续利用:在一定经营范围内能不间断地生产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木材和林副产品,持续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提高森林生产力的基础上,扩大森林的利用量。
森林可持续经营指标体系:a生物多样性保护b森林生态系统生产能力的维护c森林生态系统健康与活动维护d水土资源的保持e森林对全球碳循环贡献的保持f满足社会需求的多种经济效益g 相关的法规、政策、体制森林永续利用的条件永续利用的内部条件:主要指森林资源条件,它包括林地条件和林木条件。
(1)林地条件:林地数量、林地质量(2)林木条件:树种结构、年龄结构、蓄积结构、生长量条件永续利用的外部条件:(1)经济条件(2)政策法规(3)社会、文化(4)经营管理水平森林永续利用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关系单纯讲可持续发展一词,它的空间尺度是全球、大洲(或相当的区域)、国家和国家内的某种区域。
在国家内的区域尺度上,其空间不能太小,其内部经济、自然、社会等方面必须有相对的整体性、系统性和独立性。
从内容上看,区域可持续发展它所包括的范围必须是经济、社会、自然、环境、文化等各个方面,缺一不可。
1. 思想类型无论FSY还是FSM,虽然提出的历史年代不同,但它们都是人类如何经营管理森林的一种思想或理论。
《森林生态学》课件第五章生态系统
章生态系统
第一节 生态系统
一、概念
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各生物成分〔包括人类在
内〕和非生物成分〔环境中物理和化学因子〕,通过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形成的
一个功能单位。
第一节 生态系统
2. 消费者
异养型生物,生活在生态系统中的各类动物和某
些腐生或寄生生物,只能依赖生产者生产的有机物为
量,即生产的速率。
总初级生产力(GPP) :指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内绿
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的总量〔包括植
物呼吸消耗掉的局部〕。
净初级生产力(NPP) :指绿色植物除去呼吸消耗之
后的有机物的积累速率。
地球上绝大多数的生物的能量来源于生态系统的净
生产力。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增加的趋势;因此,净生产力在中年到达最高值。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各种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比较:
➢
奥德姆根据初级生产力将生态系统划分为4级:
➢
最低:荒漠和深海,通常为0.1g/m2•天或少于2 •
天。
➢
较低:山地森林、热带稀树草原、某些临时农耕
地、半干旱草原、深湖和大陆架2 •天。
➢
较高:热带雨林,长久性农耕地和浅湖,3-10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四、生态系统的能量动态和储存
〔一〕名词解释
1. 与生产量有关的概念:
初级生产量: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或所制造的
有机物质。
净初级生产量:总初级生产量减去呼吸损失的局部。
总初级生产量(GPP):在初级生产过程中,合成的
有机物质总量。
次级生产量:消费者的生产量。
《森林经理学》教学大纲
《森林经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基本内容森林经理学主要研究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和技术。
传统森林经理学主要内容包括森林经理的发展历程及展望、森林经理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森林的理想结构及其调整方法、森林成熟与轮伐期、森林采伐、森林区划及森林经理调查、森林经营方案和森林资源管理等。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现代森林经理学在传统森林经理学基础上增加了森林评价、森林经营管理决策、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等。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森林经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基本教学要求本课程是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在修本课程之前要求掌握相关的预备知识,同时实验和实习是使学生理解森林经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森林经理基本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森林经理学》,于政中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数量森林经理学》,于政中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五、教学进度安排方案1、教学进度安排汇总表2、各章节教学目的要求及内容要点第一章森林经理的指导原则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森林经理指导原则:即永续利用原则;扩大再生产原则;最有效地利用森林资源原则;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原则2、森林永续利用的概念及包括的主要内容要求一般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实现森林永续利用的必要性和条件2、森林资源扩大再生产:讲授扩大再生产的概念和种类;主要指标;实现扩大再生产的途径。
第二章森林调整的理想结构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森林调整的概念2、法正林:法正林的概念;法正林的内容要求一般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完全调整林:完全调整林的概念、特点及与法正林的区别。
2、异龄林的理想模型:异龄林的特点及理想异龄林结构要求;异龄林的作用。
第三章森林成熟与轮伐期,择伐周期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森林成熟的概念及意义。
森林经理学课件2010(第五、六、七章)
3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程序
①评估立项 评估立项(评估目的、范围、对象;申报、审批) 评估立项 ②评估委托 评估委托(签订协议,明确相关事项、委托方向受托方提 评估委托 供森林资源资产清单、权属证明等资料) ③资产核查 资产核查(验证委托方的证件和资料;核实森林资源资产) 资产核查 ④资料收集 资料收集(技术经济指标、市场信息;法律政策、规定) 资料收集 ⑤评定估算 评定估算(估价标准、方法计算资产评估值) 评定估算 ⑥复核校验 复核校验(评估人员、项目负责人和机构负责人三级复核) 复核校验 ⑦提交评估报告 提交评估报告 ⑧验证确认 验证确认(主管部门审核、委托方意见反馈、调整补充修 验证确认 改) ⑨建立项目业务档案 建立项目业务档案
3 调查范围及样地布设
3.1, 3.1,范围
★以省市为抽样总体(可以根据省内的具体情况划分复 总体),落实到现林业局 ★要求连续可比
3.2, 3.2,样地布设
★按系统抽样,以公里网控制布设固定样地:国内有 按系统抽样, 2×2或3×3km;广东6×8km ★立永久性标志,GPS定位 ★样地形状和面积:形状多样,面积≧0.06公顷
1 调查方法、对象、落实单位和调查间隔 调查方法、对象、
调查方法:检查法,森林资源连续清查(forest continuous inventory CFI) 调查对象:固定标准地和临时增设的样地 落实基础的单位:县和林业局 调查间隔:每5年一次
2 目的任务
监测森林资源变化 森林资源宏观现状,消长动态,为制订林业政策,规 划设计提供依据 工作内容:a 制订技术方案和实施细则 工作内容 b 设置样地及进行调查 c 建立和更新数据库 d 对资源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 e 提供各省和全国地清楚成果
F—终值 P—现值 i— 利率 n—计息期数 (1+i)n = (F/P, i, n)——终值系数
森林经理学复习大纲
森林经理学复习大纲第一章、绪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森林经营管理的对象是森林资源,宗旨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林业五大转变:1.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2.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采伐人工林为主转变;3.由毁林开垦向退耕还林转变;4.由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向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转变;5.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转变.可持续发展〔1987,WCED〕: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林业的基本内涵: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和维护生物多样性.森林可持续经营:对森林生态系统在确保其生产力、可更新能力以与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生态过程不受损害的前提下的经营实践活动.国际间区域级别的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标准与指标体系:共8个,中国加入了蒙特利尔进程.森林永续利用:在一定经营X围内能不间断地提供生产经营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的木材和林副产品,持续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森林生产力的基础上,扩大森林的利用量.1826年,德国林学家洪德思哈根提出了法正林思想.森林永续利用〔FSY〕与森林可持续经营〔FSM〕的关系:1.思想类型:都是人类如何经营管理森林的一种思想或理论.2.目标:总目标是一致的.即森林如何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服务,为人类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为人类与森林和谐相处探索实现的途径.3.内容和判别标准:虽然从总目标上看FSY和FSM并无根本差异,但是它们各自所包括的具体内容和判别标准是有差异的.FSM形成于80~90年代,它是林业人总结了历史上人与森林的关系和森林经营经验而提出的适应当代情况的理论,它继承了人类经营森林历史中的合理经验,并根据人与森林关系的现状提出了新的内容和判别标准,发展了森林经营的理论.第二章、森林资源森林资源:狭义的森林资源主要是指树木资源,尤其指乔木资源.广义的森林资源是以多年生木本植物为主体并包括以森林环境为生存条件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在内的生物群落和林地,它具有一定的生物结构和地段类型并形成特殊的生态环境,在进行科学管理和合理经营的条件下,可以不断地向社会提供物质产品、非物质产品和环境服务,以促进林业乃至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环境改善.森林:以"有林地〞定义森林.环境郁闭度达到0.2〔包括0.2〕以上的有林地.面积上要求:在我国,天然林面积需达到0.1hm2,人工林、经济林等达到1亩以上为森林.目前世界森林面积约为41亿公顷,约占陆地面积的31%.世界森林面积分布:俄罗斯>巴西>加拿大>美国>中国〔第5位〕.世界森林覆盖率:南美洲>欧洲>北美联合中美洲;亚洲的森林覆盖率最低.世界立木蓄积最多的国家:巴西.主要分布在东北、##林区〔##、##、##〕,西南高山林区〔##、##、##〕和南方集体林区〔##、##、##、##、##、##、##、##〕.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显示:1.我国森林总面积1.95亿公顷;2.森林植被总碳储量78.11亿吨;3.##森林面积3.55亿亩,居全国首位;4.##森林覆盖率63.1%,局全国第一.林地资源结构:1.有林地;2.疏林地〔郁闭度在0.1~0.19之间的林地〕;3.灌木林地〔分两类,一类为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一类为一般灌木林地〕;4.未成林地;5.苗圃地;6.无立木林地;7.宜林地;8.辅助生产用地.权属结构:土地权属:国有和集体;林木权属:国有、集体、个人和其他〔合资、合作、合股、联营〕.林种结构:林龄结构:共分5个龄组〔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龄级是整化了的年龄,主要有4种〔20年、10年、5年、2年〕;林木所处龄级数由字母Ⅰ、Ⅱ、Ⅲ、Ⅳ……来表示.由龄级划分龄组的步骤:首先要确定森林成熟时所处的龄级,森林成熟所有的龄级加上更高的一个龄级为成熟林龄组;所有超过成熟林龄组的各龄级都划分为过熟林龄组;距成熟林最近的一个龄级为近熟林龄组;在近熟林以下,分2中情况:〔1〕如果有偶数个龄级,幼龄林和中龄林龄组各占50%;〔2〕如果有奇数个龄级,幼龄林龄组则多一个龄级.例题:某林场落叶松经营类型主伐年龄为41年,10年为一个龄级,各龄级的面积和蓄积分配情况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划分龄组;2.计算成、过熟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答:1、幼龄林龄组——Ⅰ、Ⅱ;中龄林龄组——Ⅲ;近熟林龄组——Ⅳ;成熟林龄组——Ⅴ、Ⅵ;过熟林龄组——Ⅶ.2、成、过熟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100m3.中国森林资源的特点:1.资源类型多:我国地域辽阔,地理、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复杂多样,树种和树种组多,森林类型多和经济林木多.2.资源总量多、人均少:我国森林面积和覆盖率虽处世界前列,但人口基数大,人均森林面积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6,人均蓄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8.3.分布不均:东北、西南和东南各地森林资源较多,华北、中原和西北各地森林资源较少,差异极大.4.森林结构不合理:从年龄结构上看,幼、中龄林多,成过熟林资源少;从资源结构上看,各材种比例不合理,用材林比重较大.5.林地生产力低:每公顷蓄积生长量低,林业用地中有林地比重小.6.人工林多,质量不高:人工林面积世界第一,但造林合格率低,蓄积量亦较少.第三章、森林区划与组织经营单位森林区划和林业区划的关系:林业区划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较长的时间内起作用;森林区划是林业区划的原则指导下具体在基层地域上的落实.林业区划:在全国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县〔旗〕为总体,在区域之间,区别差异性,归纳相似性,予以地理分区,使之成为各具特点的"林区〞.全国林业一级分区的指标:1、水热气指标〔年积温≥10℃,降水量〕;2、地势差异.全国林业一级分区的命名方法:1.标明其所处的地理空间位置;2.标明森林〔或植被〕生态系统类型;3.体现林业发展方向.一级分区方案:采用自上而下划分,专家集成与模型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划分一级分区各单元.根据气候可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东部季风区包含〔主导因素——温度〕:1.大兴安岭寒温带针叶林限制开发区;2.东北中温带针阔混交林优化开发区;3.华北〔中原〕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保护开发区;4.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重点开发区;5.南方热带季雨林、雨林限制开发区;6.云贵高原亚热带针叶林优化开发区;西北干旱区包含〔主导因素——降水〕:1.蒙宁青森林草原治理区;2.西北荒漠灌草恢复治理区;青藏高寒区包含〔主导因素——降水、温度〕:1.青藏高原东南部暗针叶林限制开发区;2.青藏高原高寒植被与湿地重点保护区.全国林业二级分区共62个单位.森林区划:根据遥感图像结合地面调绘,为组织各级森林经营单位,统计森林资源和森林经营规划设计而对林区土地进行的自然地理区划,它的实质就是遥感图像的识别,它是森林资源空间数据的基础性工作.森林区划的目的:1.便于调查、统计和分析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2.便于组织各种经营单位;3.便于长期的森林经营利用活动,总结经验,提高森林经营水平;4.便于进行各种技术,经济核算工作.森林区划的原则和方法:林业局区划:根据森林资源情况、自然地形地势、现有行政区划与运输系统等条件而定.〔一个林业局一般15~30万公顷〕林场的经营面积〔南方1万公顷,北方1~2万公顷〕.林班区划:林班:为了森林清查、计算森林资源和管理森林,在林场X围内把林业用地区划成具有固定界线且面积基本平衡的永久性的土地区划基本单位.林班之间的界限叫林班线.林班的涵义:1.林班有固定界限;2.它是永久性经营单位;3.面积比较平衡,便于统计森林资源,组织更大的营林单位;4.不是行政单位,而是森林经营管理的土地区划单位.林班区划方法:1.人工区划法:以方形或矩形进行人工区划,林班形状规则,人工伐开林班线.优点:设计简单,面积大小基本一致.缺点:起伏较大地区用人工区划会大大增加伐开林班线的工作量.〔每10年砍一次〕适用X围:平原与丘陵地区.2.自然区划法:以林场内的自然界线与永久性标志,如河流、沟谷、山脊、分水岭、道路等作为林班线划分林班.优点:充分照顾地形地势特点,林班线可作交通线,可作集运材道,管理方便,尤适山区.缺点:排列不整齐,林班面积大小不一致,形状不规则,林班多为"两山〔坡〕夹一沟〞. 3.综合区划法:在〔2〕的基础上加部分〔1〕而成,是我国山区区划林班的主要方法.优点:虽面积大小不一,但能避免过大或过小,好于〔2〕.缺点:组织实施上技术要求比〔1〕复杂,现地区区划有时出现林班线不易正确落实的情况.区划面积:南方经济条件好的地区一般<50hm2,北方一般100~200hm2.林班编号与命名:用阿拉伯数字由小到大,由林场西北角向东南,由上向下依次编号,除特殊情况外,林班号不更改或重新编号.小班:据林学特征和经营要求,在林场内划分出不同的地段,称为小班.小班是在遥感图像〔包括航空象片〕中,具有同一色调、纹理等一致性的形象特征的,同一坡向、坡度、坡位等林分调查因子的,由最小面积控制的林分或其他土地的斑块.现行的小班最小面积为0.067hm2.小班区划原则:每个小班内的自然特征基本相同并与邻接小班有显著差别,这些差别表现在调查因子上.包括权属、土地类别、林种、优势树种或优势树种组、龄级或龄组、郁闭度〔疏密度〕、林型或立地条件类型、地位级或地位指数〔级〕、林分起源、坡度级出材率等级等.土地类别:一级分类:林地和非林地;二级分类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等;非林地包括耕地、牧草地、水线.林种:根据森林类别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优势树种〔组〕:林分之间优势树种组相差2成〔25%〕者可划分为不同小班;若为纯林,则优势树种应占7成〔65%〕以上.龄级〔组〕:乔木林的龄级和龄组根据主林层优势树种〔组〕的平均年龄确定,林分间Ⅵ龄级以下相差一个龄级,Ⅶ龄级以上相差2个龄级以上,可划分不同小班.若按龄级组分,则组不同可划出不同小班.郁闭度〔疏密度〕:在有林地内林分间郁闭度差0.2以上者,可划出小班.立地类型〔林型〕:二者不同可划为不同小班.〔立地类型:主要根据地形、土壤、植被确定.〕坡度级:1.坡度级分6级,相差1级时,划分出小班;1级为平坡:0~5度;2级为缓坡:6~15度;3级为斜坡:16~25度;4级为陡坡:26~35度;5级为急坡:36~45度;6级为险坡:46度以上.2.坡向:分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与无坡向.3.坡位:分为脊、上、中、下、谷、平地.区划方法:用航片或卫片判读勾绘,用地形图现地勾绘,用罗盘仪实测,应到现地核对,对不合理界线修正,平均小班面积一般为3~20hm2,最大亦≤35hm2,经营小班北方一般在20hm2左右.4.命名、编号:与林班相似自然保护区区划:自然保护区的定义:在不同自然地带和大的自然地理区域内,划出一定X围,将自然资源和自然历史遗产保护起来的场所.地点的选定:应组织有关专家开展一次综合考察,弄清要建立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在此基础上确定自然保护区的主导保护对象与X围〔核心区应不小于300公顷〕,采取的具体措施等.自然保护区的功能与区域划分:①核心区:主要是各种原生性生态系统类型保存最好的地方,禁止任何采伐、狩猎和试验.②缓冲区:位于核心区周围,可包括一部分原生性生态系统和由演替类型所占据的半开发地段,可用于某些试验或生产性的科学实验等.③实验区:位于缓冲区周围,主要用于发展本地特有生物资源,还可发展旅游业等.自然保护区类型:根据性质划分:①科研保护区:长白山、神农架等;②国家公园:####、美国##等;③管理的保护区:濒危动植物;④资源管理保护区:草原、荒漠;⑤自然古迹保护区:溶岩、溶洞、石林;⑥文化景观保护区:红色景观;⑦历史或考古保护区命名规则:①自然保护区区划:自然保护区——分区——林班——小班;②命名:三名制,省、县名+具体地名+保护区类型〔例如:##长白山温带森林保护区〕.经营单位的组织:林种区和经营类型,在森林经营水平高的地区还可用经营小班.林种区的划分:林种区:在林业局或林场的X围内,在地域上一般相连,经营方向相同,林种相同,以林班为境界的地域X围.林种区界线:一般以小班线为境界;划分依据:林种的差别〔5个林种,林种不同应划为不同经营单位〕,森林经营强度不同与开发运输条件差别.划分方法〔原则〕:1.不允许一个林班被2个不同林种区划开,即一个林种区包括整个林班;2.划分林种区时,一般先通过照片或平面图划分;3.林种区划分的细致程度决定于林区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和经营强度;4.林种区的命名主要体现在经营方向与主经营目的上,以具体林种冠之.经营类型〔作业级〕的组织:经营类型:在同一林种区内,一些在地域上一般不相连接,但经营目的相同,并需要采取相同的经营措施与林学技术计算方法的许多小班组合起来的一种经营单位.组织经营类型的依据:树种不同;立地质量不同;森林起源不同;经营目的不同.经营类型的命名:树种或在树种名前面加上森林起源、立地质量高低,产品类型与防护性能等.如:杉木实生经营类型、针叶树经营类型.小班经营法:按小班设计和执行经营措施的方法.小班经营法的特点:1.区划成固定的经营小班;2.作业法、经营措施的设计和执行单位是经营小班;3.定期地进行生长量的检查,按连年生长量确定采伐量;4.不仅适用于同龄林经营,更适用于集约经营的异龄林,在采用集约择伐作业的条件下,最能发挥土地生产力.区划小班的条件:1.经营目的、经营利用方式相同,作业条件基本一致;2.土壤和肥力等级基本一致;3.同一立地类型或林型、坡向、坡度、坡位基本相似;4.小班最小面积在0.5hm2以上.第四章、森林调查森林调查:也称森林资源调查,是对用于林业的土地进行其自然属性和非自然属性的调查.森林资源调查体系:第一类,按规定由中央乃至省一级专业单位负责完成;第二类,专业单位和地方林业规划设计单位都有资格完成〔内容多,X围大,开支大〕;第三类,一般由地方调查设计单位完成.一类森林资源清查:又称连续森林资源清查、全国森林调查,也就是国家森林资源清查,简称一类调查,或大区性的森林资源清查,由国家林业局安排实施,一般5年一次.二类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以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企、事业单位和行政县、乡〔镇〕为对象的森林调查;原称为"森林经理调查〞,也简称二类调查.二类调查由省林业主管部门负责计划安排,按林业生产经营单位或管理单位组织调查,每10年一次,特殊情况下可提前进行.三类施工设计调查:主要为企业生产作业设计而进行的调查,称为"作业调查〞,也简称三类调查.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具体步骤:1.制定连续清查工作计划、技术方案、操作细则;2.完成样地设置、外业调查和辅助资料收集;3.进行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的统计、分析、评价;4.定期提供全国和各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成果;5.建立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一类清查的调查周期:5年.一类清查的调查总体:以省为总体.在森林资源分布与地形条件差异较大时,省内设副总体.一类清查的调查允许误差:1.引点定位:用GPS定位时,横纵坐标定位误差均不超过10~15米;2.周界误差:新设或改设样地周界测量闭合差<0.5%,复位样地周界长度误差<1%;3.检尺株数:≥8㎝的应检尺株数不允许有误差;<8㎝的应检尺株数,允许误差为5%,且最多不超过3株;4.胸径测量:<20㎝的树木,测量误差<0.3㎝;≥20㎝的树木,误差<5%;5.树高测量:当h<10m,误差<3%;h≥10m,误差<5%;6.地类、起源、林种、优势树种等因子不应有错.一类清查以固定样地调查为主,必要时可配置临时样地,并结合遥感技术进行调查.样地调查因子,共75项〔下述重点〕:森林群落结构:对于有林地,要求目测调查林层结构:样地分为单层林和复层林;样木分为单层林、复层林主林层和次林层.自然度:按照现实森林类型与地带性原始顶级森林类型的差异程度,或次生森林类型位于演替中的阶段,划分为5级.森林健康等级:针对有林地和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分为:健康、亚健康、中健康、不健康,4个等级.森林生态功能等级和生态功能指数:评价森林生态功能时,按下式计算综合得分:〔越低越好〕8y=∑W i X ii=1X i:第i项评价因子的类型得分值〔类型Ⅰ、Ⅱ、Ⅲ分别取值1,2,3〕;W i:各评价因子的权重.森林生态功能等级评定另外,将综合得分的倒数定义为森林生态功能指数:K=1∑W i Z i并以此作为评定森林生态功能的定量指标,k≤1,数越大标明森林生态功能越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统计表:共72个,其中核心表33个.附:森林覆盖率和森林绿化率:森林绿化率=有林地面积+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森林绿化率=有林地面积+灌木林地面积+四旁树占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注:四旁树占地面积按1650株/公顷,即111株/亩.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以国有林业局〔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域为调查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林业区划与规划设计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也称森林经理调查、二类调查.二类调查的内容:1.核对该经营单位的境界线,并在经营管理X围内进行或调整〔复查〕经营区划;2.调查各类林地面积;3.调查各类森林、林木蓄积;4.调查与森林资源有关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因素;5.调查森林经营条件,前期主要的经营措施与经营成效.二类调查间隔期:一般10年一次,也可以5年一次.两次二类调查的间隔期称为经理期.小班调查:这是二类调查中涉与X围最广、工作量最大的一项工作.分别商品林和生态公益林小班按地类调查或记载不同调查因子;小班调查因子是在调查时对各小班应进行记录的因子.小班调查方法:1.样地实测法:在小班X围内,通过随机、机械或其他抽样方法,布设圆形、方形、带状或角规样地,在样地内实测各调查因子,由此推算小班调查因子,布设的样地应符合随机原则,样地数应满足精度要求.2.目测法当林况较简单时采用,调查前调查员要通过目测调查练习,并经过考核,各项调查因子目测数据80%项次以上达到允许精度要求时,才可用此方法.3.航片估测法:4.卫片估测法:当卫片空间分辨率达3米时可用此法.技术要点:1)建立判读标志:〔据调查单位森林资源特点和分布状况,以卫星遥感数据景幅的物候期为单位,每景选若干条能覆盖区域内所有地类和树种〔组〕、色调齐全具有代表性的勘察路线.〕将卫星影像特征与实地情况对照获得相应影像特征,并记录各地类、树种〔组〕的影像、色调、光泽、质感、几何形状、地形地貌与地理位置〔包括地名〕等,建立目视判读标志表.2)目视判读:据目视判读标志,综合运用其他各种信息和影像特征,在卫星影像图上判读并记载小班地类、树种〔组〕、郁闭度、龄组等结果.对于林地、林木的权属、起源与目视判读中难以区别的地类,要充分利用已掌握的有关资料,询问当地技术人员或到现场调查等方式确定.3)判读复核:目视判读采取一人区划判读,另一人复核判读方式进行.二人在背对背作业前提下分别判读和填写判读结果,当2名判读人员的一致率达90%以上时,二人对不一致的小班通过商议达成一致,否则应到现地核实.4)实地验证:室内判读经检查合格后,采用典型抽样方法选部分小班进行实地验证.实地验证的小班不少于小班总数的5%〔但不低于50个〕,并按各地类和树种〔组〕判读的面积比例分配,同时每个类型不少于10个小班.5)蓄积量调查:结合实地验证,典型选取有蓄积量的小班,现地调查其单位面积蓄积量,然后建立判读因子与单位面积蓄积量之间的回归模型,据判读小班的蓄积量标志值计算相应的蓄积量.二类调查基本成果:(一)表簿材料:1、森林调查簿:以林班为单位进行森林资源信息记录和汇总的表册,由封面、封里、封底3部分组成;2、森林资源统计表.(二)图面资料:主要包括:基本图、林相图、森林分布图、专题图.1、基本图:求算林地面积和编制林相图与其他林业专题图的基础材料.编图要素:各种境界线、道路、居民点、铁路、独立地物、地貌、水系、地类、林班注记、小班注记. 2、林相图:以林场〔乡、村〕为单位,用基本图为底图进行绘制,比例尺与基本图一致.林相图据小班主要调查因子注记与着色,凡有林地小班,应进行全小班着色,按优势树种确定色标,按龄组确定色层,其他小班仅注记小班号与地类.林相图中的小班注记采用分数式结构,分子为小班号和龄级,分母为地位级〔地位指数、林型、立地类型等〕和郁闭度.如:1−III−0.7.3、森林分布图:以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为单位,用林相图缩小绘制,比例尺一般为1:50000或1:100000,其绘制方法是将林相图上的小班进行适当综合,图内只反映林班与以上单位的资源状况.4、专题图:是在专业调查基础上绘制的专业用图;主要类型:土壤分布图、立地类型图、病虫害分布图、野生动物分布图、副产资源分布图等.以林场〔乡、镇〕为单位. (三)文字资料:森林资源调查报告、专业调查报告、质量检查报告.第五章、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森林资源资产:由特定权利主体拥有或控制并能带来经济利益的,用于生产、提供商品和生态服务功能的森林资源,它包括森林、林木、林地、森林景观、林内野生动物、植物、微生物等资源资产.并不是所有的森林资源都是森林资产.森林资源资产主要可分为:林木资源资产、林地资源资产、景观资源资产、野生植物资源资产、野生动物资源资产、微生物资源资产.森林资源资产的特点:1.经营的可持续性;2.再生的长期性;3.结构的复杂性;4.产品的非标准性;5.功能的多样性;6.分布的辽阔性;7.生产的定位性;8.管理的艰巨性.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评估人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资产评估准则,在评估基准日,对特定目的和条件下的森林资源资产价值进行分析、估算,并发表专业意见的行为和过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特点:1.林地资源资产和林木资源资产的不可分割性〔林地资源资产的价值必须通过林木资源资产的价值测算来体现〕;2."存量〞和"产量〞的稳态巨差性;3.货币时间价值重要性;4.营林生产成本效应的滞后性;5.森林资源资产效益的外溢性;6.森林资源资产核查的艰巨性〔森林资源资产核查是评估中最为关键的环节〕;7.定价的非规X性.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程序:1.明确评估业务基本事项;2.签订业务约定书;3.编制评估计划;4.现场调查;5.收集评估资料;6.评定估算;7.编制和提交评估报告;8.工作底稿归档.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通过行政和社会自律对森林资源资评估的行为、工作过程和有关当事主体进行规X、指导、监督、协调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允许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变动的X围包括:1.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2.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林地使用权;。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5 森林经理调查2
小班(subcompartment)和林分(stand) 两 个概念有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六节、 划分小班的技术标准与小班调查
1. 小班的概念及其与林分的区别 小班的概念: 为了清查、统计森林资源,便于开展森林经
营活动,将林班划分为若干个生物学特性和经营特 征一致,与其他相邻地段在经营措施上有差异的地 域小区。
小班调查是森林经理调查的重要内容。
第六节、 划分小班的技术标准与小班调查
林分的概念: 林分是指林木的内部结构特征(即树种的组成、林
⊙对坡勾绘 到达调查林班的对坡后,选择既能统观将勾 绘的小班的全貌,又能看清地类界线轮廓的地点,凭地物、 地貌关系位置,将地类界线和小班界线,勾绘在在形图上 (演示)。
第六节、 划分小班的技术标准与小班调查
⊙沿线目视勾绘 当所调查的林班中的小班不能进行对坡勾绘时,应深入
林班内部沿小班地类界线和实测调查线,根据地物标、微域 细貌进行勾绘,在无法判读的局部地段,可用目测、步测等 方法获得勾绘的轮廓。
第六节、 划分小班的技术标准与小班调查
⑵ 划分小班的细致程度 ①小班最小面积(见下表)
第六节、 划分小班的技术标准与小班调查 三三、、划划分分小小班班的的技技术术标标准准与与小小班班调调查查*
第六节、 划分小班的技术标准与小班调查
②小班平均面积(1级5公顷;2级,5-10公顷;3级, 10-20公顷)
第六节、 划分小班的技术标准与小班调查
2. 划分小班的技术标准(详细参见实习指导书) 划分小班的技术标准主要有地类、林种、林分特征差异 ( 树种、林龄、密度……)、立地条件差异、可及度差异、 林权差异等 ⑴ 土地种类不同,应划分不同小班 土地种类划分为两个大类(一级)、11个小类(二级), 根据需要,还可以细分(三级),参见附一:划分小班主 要技术标准表(一) (word文档)
森林经理学
第一章森林经理理论森林经理的对象:森林资源1.森林资源的特点1、经营的永续性2、再生的长期性3、分布的辽阔性4、功能的多样性5、管理的艰巨性1.森林资源:是以多年生木本植物为主体并包括以森林环境为生存条件的林内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在内的生物群落,它具有一定的生物结构和地段类型并形成特有的生态环境。
2.森林经理(Forest management)也可称为森林经营管理,它是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管理等系列工作的总称。
3.森林经理的内容1、调查森林资源状况(林业区划和森林区划)2、森林资源的分析和评价(主要包括森林经营管理模式,各种森林资源的价值计算、评估,森林经投资效益的判别,森林资源结构的调整等)3、森林经营决策、制定生产经营计划(生产经营计划有长期、中期和短期(或年度)计划之分)4、森林资源管理(主要包括区划调查成果,森林经营措施实施资料,森林资源档案,林政法和社会经济资料等)4.森林经理的目的:对现实森林进行合理经营、科学管理,使之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森林永续利用。
5.森林经理的任务森林区划、森林调查及评价;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和修订;监测与调控。
第二章森林经营指导原则森林经营指导原则:可持续性原则1.木材永续利用的必要性—森林的培育和利用之间必须保持均衡•存量和流量的平衡(蓄积量、生长量和利用量)—对森林多种价值的需求不可中断•森林的防护作用不可中断•对木材和其它非木质林产品的需求不可中断—只有实现永续利用的企业单位,才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果财务处理上•业务的执行上产品的销售上2.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有别于木材永续经营—从社会方面定义目标•强调可持续性及未来世代,更关注森林状况的维持而非森林的产出—整体、综合的科学—多空间规模和时间尺度—仿效自然干扰模式—公众参与合作决策—开展适应性经营3.森林经营原则应包括—永续性:木材均衡收获的永续,木材生产的永续、货币均衡收获的永续、保持生产资本的续—收益性:获得最大利益或利润,具体以收益率或利润率表示—经济性:费用最低;效果最大—生产性:土地生产性(木材生产量)最高—公益性:卫生健康—森林美化:—环境保护: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4.生态系统经营的内涵(1)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2)重视社会科学在森林经营中的作用(3)开展适应性经营(4)实现可持续性5.永续性:就是使每年的木材收获量,在数量和质量方面能持续地保持均衡。
森林经理
第一章:绪论1、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对象——森林资源;宗旨——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
2、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①系统整体原则;②生态可持续性原则;③公益性和公众参与性原则;④可持续利用原则;⑤经济合理性原则;⑥谨慎性原则。
3、蒙特利尔进程:1993年参加该进程的有加拿大、美国、墨西哥、智利、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俄罗斯等,占全世界森林面积的60%,提出了七个标准,六十七个指标,主要是国家级水平的评价体系。
4、永续利用的条件:⑴内部条件:主要指森林资源条件(林地条件和林木条件)①林地条件:林地数量和林地质量、空间秩序。
A、林地面积的大小:它是能否实现永续利用和如何实现永续利用的直接条件,一般情况下,林地面积大小根据以下几方面来定:a经营水平:高(集约经营)—S可小些,低(粗放经营)—S要大些;b作业方式: 皆伐作业—S要大些,择伐作业—S可小些;c生产条件: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条件、技术条件。
B、林地质量的高低:林地质量的高低即林地生产力的高低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永续利用林地质量的高低受经纬度、海拨高、坡向、坡位、土壤条件等差异的影响②林木条件:A、林木种类(树种):适地适树。
一般是以乡土树种为主B、年龄结构:在经营单位内必须具备从1年生到主伐年龄各年龄的林分(龄组),并且其面积基本相等。
C、蓄积结构:在经营单位内,各龄组的蓄积也必须保持一定的关系,即、成、近、中、幼蓄积保持一定的比例。
D、林木生长量:林木的生长量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必须以蓄积为基础,林木的利用量、生长量、蓄积量这三者之间必须保持一个合理的关系。
通常采伐量最好小于生长量,而蓄积量应是采伐量的数十倍。
⑵外部条件:①社会经济条件:A、资金和劳力充足有利于永续利用;B、林道密度大,交通发达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也利于森防工作;C、对森林多种效益的需求增加,保护森林的意识加强有利于永续利用。
《 森林经理学》课程大纲
《森林经理学》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森林经理学(英文):Forest Management课程编号:14351049课程学分:3.0课程总学时:48.0课程性质:(专业课)二、课程内容简介(300字以内)森林经理学是林学专业主干课之一,主要内容包括森林经理学的概念、内容、任务和目的;国内外森林资源发展概况和特点;森林区划概念、目的、意义、区划系统、区划方法与技术;森林资源调查概念、目的、意义、调查体系与方法技术;森林成熟与经营周期的概念、确定方法等理论与技术;森林收获调整的理论与技术;森林资源评价理论与技术;国内外森林经营模式理论与技术;森林经营方案与经营决策规划等。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门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森林区划、调查、森林成熟、森林经营周期、森林收获调整、森林资源评价、森林经营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为从事森林资源调查、评价、森林经营规划等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绪论(3.0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森林经理学发展历史及其必要性、森林经理学的概念、内容、任务和目的等内容。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森林经理学概念、内容、任务和目的;森林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及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概念与内涵等。
第一章森林资源(4.0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森林资源的概念及国内外森林资源发展动态及我国森林资源特点。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森林资源概念、我国和我省森林资源(分布、结构)特点。
第一节森林与森林资源概念(1.0学时)一、森林二、森林资源第二节世界森林资源(3.0学时)一、世界森林资源概况二、中国森林资源概况第二章森林区划(6.0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区划、林业区划、森林区划的概念、作用(意义)及其区划方法,具有独立开展森林区划的实际能力。
2. 教学重点与难点:区划、林业区划、森林区划的概念与资源;森林区划系统及其划分方法。
森林经理学 第一章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第一章 绪论
日本: 1875年前后,称森林设制学、森林施业学, 1890年前后改称森林经理学。 日语“经理”一词含有整顿、调整和运营管理 之义。 后来也有人用森林生产组织、森林施业计划、 森林组织、森林收获调整等名词。
1961,铃木太七, 广义法正林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第一章 绪论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第一章 绪论
(2)可持续性 (Sustainability)
1991,IUCN(世界自然保护同 盟)、UNEP(环境规划署)和WWF (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 《保护地球—可持续生存战略》报告 对可持续性的解释:
Sustainability: A characteristic of a process or state that can be maintained infinitely. 如果一项活动是持续的,那么它就能在实际上永 远连续下去。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森林资源状况调查 2、森林资源的分析和评价 3、森林经营决策、制定生产经营计划 4、森林资源信息管理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第一章 绪论
区划 林业区划:大地域(县以上)、中长期林业生产、 经营管理的方向性区划,即林业地理分区 如中国林业区划、浙江省林业区划。 森林区划:县或县以下林业企事业单位,将林业 用地划分为大小不等的单位。如林 班、小班 调查 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一类调查)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二类调查) 作业设计调查 (三类调查)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第一章 绪论
3、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评价
(1)评价的标准与指标 (2)国际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状况 (3)国家级水平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指标体系 (4)森林经营单位水平的评价体系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第一章 绪论
森林经理学第五章
V10=3×[(1+0.05)10-1]÷0.05=37.73(万元)
2011年春
森林保护与游憩专业必修课程
森林经理学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
资金时间价值常用复利计算公式
(2)有限期系列现值——亦称年金现值。
a a a 1 p 1 V0 a jw w jw w 2w (1 p) (1 p) 1 p 1 p 1 1 p
jw
当w 1年时, 则j n, 故V0
n 1 p一块林地出租后,能在未来10年内每年获取租金
2万元。若年利率为6%,则租金现值为:
Vn = 2×[(1+0.06)10-1]÷[0.06(1+0.06)10] = 14.72(万元)
2011年春
2011年春
森林保护与游憩专业必修课程
森林经理学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
(2)土地价格理论
①土地收益理论:认为土地价格是土地收益即地租的
资本化。用公式表示为:v=a/p 试中: v——土地价格; a——土地纯收益; p——资本还原利率。
②土地供求理论:土地与其它商品一样,其价格取决
于本身的供给和需求。土地供给增加,需求不变,则 地价下跌;土地供给减少,需求增加,则地价上升。
林地评价V 交易实例价V 立地指数修正系数 K 1物价修正系数 K2
1 地利修正系数 K3
=15000×1.33×0.92÷1.2 =15295(元/hm2)
2011年春
森林保护与游憩专业必修课程
森林经理学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
2、林地费用价
林地费用价是取得林地的费用和将林地维持到现在状态 所需的费用之和。有两种情形: (1)购入后,改良一次
第五章 林分蓄积量测定
一、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综合实习 二、授课对象: 林学, 本科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蓄积是鉴定森林数量的主要
指标。单位面积蓄积的大小标志着林地生产力的高低及经营 措施的效果。因此,林分蓄积的测定是林分调查主要目的之
一,它为森林经营和采伐利用提供重要的数量依据。通过对
0.056 0.106 0.107 0.122 5 4 4 7
…
Di 40 Vi 39.2 42.1 2 2 40.7 1.3963
1.315 1.477 7 0
第二节 立木材积表法 (Method of Volume Table) 选择经验公式:根据资料绘制散点图,选择适合该图形的 方程类型;或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别对不同公式用同一资 料进行配合,计算其剩余平方和及相关系数,选择剩余平方 和最小相关系数最大的公式的编制。 V
分蓄积量。理解目测法的依据,掌握目测的基本技
能。了解3P抽样法。
七、教学难点: 各种测算方法之间的关系及使用特点。
八、教学法:
1、多媒体教学; 2、多举实例,诱导和激发学生对学习兴 趣。 九、教具: 1、多媒体课件; 2、一元、二元、三元材积表。
十、参考资料
[1] 王守儒译.1957.测定林分疏密度的新颖方法和工具.林业调查设计,NO.4 [2] 林业部森林调查设计局森林经理处等.1958.测定林分疏密度新工具的试用.林业调查 设计,NO.6 [3] 9月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森林经理经营研究室.1959.角规测树的研究.林业科学,
[18] Bitterlich W.1947.Die Winkelzahlmessung(Measu-rement of basal area per hectare by means of angle measurement)Allg.Forst-u.Holzwirta a.Zfg.(58)94~96 [19] Bitterlich W.1952.Das Spiegelrelaskop Osterr.Forst-u Holzwirtsch,7(1):3~7 [20] Bitterlich w.1959.Relaskoptechnik Centralbl.Ges.Foretu 76(1):1~35 [21] Beers T.W.1969.slopl correction in horiyontal point Sampling Jour Forestry 67(3) [22] Grosenbaugh L.R.1952.plotless timber estimates-New fast easy Joun Forest。50 [23] Grosenbaugh L_R.1958.Point Sampling and Line-Sampling.South Forest Expt,staoccas, pa-perl6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春
森林保护与游憩专业必修课程
森林经理学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
二、林地价格的种类
交易价格:林地在市场交易中成交的买卖价格 评估价格:依据一定的评估方法对林地所作的价格性估计 租赁价格:指承租方为取得土地租赁权而向发租方支付的 代价(地租) 抵押价格:指以林地为担保物而取得贷款时,银行对林地 所估定的价格。 林地所有权价格:为购买林地所有权而支付的代价
n年
V0
购入
G
改良
m年
Sc
Sc V0 1 p G1 p
n
n
m
评估时点
(2)购入后,每年改良 V0
n年
Sc V0 1 p G 1 p 1 p 1
n 1 n 1 n Sc 1 p 1 n V 1 p G G 0 p
森林保护与游憩专业必修课程
森林经理学
第 7章
森林资源评价
本章 学习 要点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
了解森林资源评价与森林 资源资产评估的关系,掌 握林地、林木及森林生态 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的 基本理论与方法。
2011年春
森林保护与游憩专业必修课程
森林经理学
第一节 森林资源评价概述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
一、森林(资源)评价的概念
V10=3×[(1+0.05)10-1]÷0.05=37.73(万元)
2011年春
森林保护与游憩专业必修课程
森林经理学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
资金时间价值常用复利计算公式
(2)有限期系列现值——亦称年金现值。
a a a 1 p 1 V0 a jw w jw w 2w (1 p) (1 p) 1 p 1 p 1 1 p
2011年春
森林保护与游憩专业必修课程
森林经理学
四、森林评价的计算基础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
(一)价值评定方法(评价方法)
比较方式:按同类或类似的物品已知价格标准来确定被评价对象 物的价格。这种方式称市场价、市价、时价、买卖价 成本方式 :以取得或生产过去所消耗的费用而估计的终值作为 被评价对象物的价格。相当商业上的成本。 收益方式:从森林将来可得到的纯收益,以正常价格为标准,根据 复利算法换算到现在时点价值作为被评价对象物的价格。 在森林评价中的期望价和还原价属于这种方法。 期望价:以某种物品将来可期望取得的收益,按现值合 计而得。 还原价:以收益额的现值合计作为某物品的估计价格。
森林评价:在我国习惯上也叫林价,它是森林立木价值的
货币表现,即立木价和地价。
森林评价也类似于林业会计,两者主要区别在于:
森林评价:在方法上使用管理会计领域的评价方法;在计算上多 是关于将来的事先计算,即先验的计算。
林业会计:在方法要是使用财务会计;在计算上所用的计算资料,
原则上属于过去的事后计算,即经验的计算。
Buyer and seller need to know the price(买卖双方需 要知道价格) Necessary information for investment (投资必须) To determine compensation in government takings or insurance claims.(政府或保险确定补偿的依据) To compute taxes on property values(计算财产税) To determine collateral on loans(确定贷款担保值)
项目 前提条件
特定目的 执行人员 基本职能 资产确认与计价 方法
2011年春
森林保护与游憩专业必修课程
森林经理学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
二、森林评价用途
Finding value of forests is vitally important!! 明确森林的价值至关重要!!
What the results from valuation used for?
2011年春
森林保护与游憩专业必修课程
森林经理学
单利法和复利法计算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
森林资源与环境评价一般采用复利算法,但对一年以内完 成的评价则采用单利算法。 单利算法: 计算公式: 复利算法: 计算公式:
Vn=V0(1+n×p)
VN = V0(1+ p)n
例如:存入银100元,年利率3%,10年末的本利和为: 单利算法:Vn = V0 (1+p× n)=100(1+10×0.03)=130(元) 复利算法: Vn=vo(1+p)n =100(1+0.03)10=134.39(元)
2011年春
森林保护与游憩专业必修课程
森林经理学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
三、森林评价对象与内容
(1)林地:一般分为不同的地位级(立地质量)、地利 级(区位条件)并按不同地类(即有林地、无林地、建 筑用地、沼泽地等)进行评价。 (2)林木:分别树种,起源,用途,年龄,径级等分开 评价。 (3)副产品:按林内动植物、土石、矿物等不同种类进 行评价 (4)设施:分别按林道、贮木场、建筑物、保护设施、 观光休养设备等林内建筑设备逐个评价 (5)公益效能:分别涵养水源、防止泥沙流失、保健游 憩、保护野生动物、供给氧气和净化大气以及清除噪音 等公益效能进行计量评价。
G G G G G
购入 改良
评估时点
2011年春
森林保护与游憩专业必修课程
森林经理学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
例:李某5年前以15000元购买一块林地经营权,购买林地 后第3年修林道花费2500元,此期间利率为2.5%。 试用林地费用法评价该林地现在价格。 计算方法: 已知:V0=15000 ; G=2500 ; P=0.025; n=5 ; m=3 则
林地使用权价格:为取得林地使用权而支付的一定的经济
代价(地租)
2011年春
森林保护与游憩专业必修课程
森林经理学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
三、林地评价影响因素
1、立地与立地价格 立地:指在林地上凡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 子的统称。(也就是指林木生长环境) 立地质量:指林木生长环境对林木生长的影响程度(即
森林保护与游憩专业必修课程
森林经理学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
资金时间价值常用复利计算公式
(3)永续定期系列现值——亦称永续年金。
1 a 1 n 1 p a 当w 1年时, 则j n, 当n 时, 故V0 p p
例如:出售一块林地,假如当前该块地年租金为2万元。 若年利率为6%,则其该块林地的售价为: Vn = 2÷0.06=33.33(万元)
林地评价V 交易实例价V 立地指数修正系数 K 1物价修正系数 K2
1 地利修正系数 K3
=15000×1.33×0.92÷1.2 =15295(元/hm2)
2011年春
森林保护与游憩专业必修课程
森林经理学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
2、林地费用价
林地费用价是取得林地的费用和将林地维持到现在状态 所需的费用之和。有两种情形: (1)购入后,改良一次
2011年春
森林保护与游憩专业必修课程
森林经理学
森林资源经营管的林地需要进行评估,所收集到的买卖 实例资料如下,试计算评价林地价格。
项目
评价林地
交易价格
立地指数
12 16
物价指数 木材采运费
1.25 1.15 50元/m3 60元/m3
交易实例 15000元/hm2
jw
当w 1年时, 则j n, 故V0
n 1 p 1 a
p(1 p) n
例如:一块林地出租后,能在未来10年内每年获取租金
2万元。若年利率为6%,则租金现值为:
Vn = 2×[(1+0.06)10-1]÷[0.06(1+0.06)10] = 14.72(万元)
2011年春
2011年春
森林保护与游憩专业必修课程
森林经理学
五、林地评价方法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
1、林地市价法
参照附近类似林地买卖实例等资料来评定市场价 (即按行情来确定价格 )
评价公式:
林地价格V 交易实例林地市场价 V 评价地评价K 交易实例地评分 K
比较评分表 自然条件 分值 交易地 实例地 经济条件 分值 交易地 实例地
2011年春
森林保护与游憩专业必修课程
森林经理学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
(2)土地价格理论
①土地收益理论:认为土地价格是土地收益即地租的
资本化。用公式表示为:v=a/p 试中: v——土地价格; a——土地纯收益; p——资本还原利率。
②土地供求理论:土地与其它商品一样,其价格取决
于本身的供给和需求。土地供给增加,需求不变,则 地价下跌;土地供给减少,需求增加,则地价上升。
2011年春
森林保护与游憩专业必修课程
森林经理学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
(二)资金时间价值计算方法
资金时间价值是资金随时间的推移而形成的增值,即一定 量的货币资金在不同的时点上具有不同的价值。
定义几个相关概念 :
终值:指资金在将来某时间的“本利和”;用“Vn”表示 现值:又称“本金”,指用来取得利息或收益进行投资 的 货币价值;用“V0”表示 单利:仅按本金计算利息; 复利:用本金与利息一起计算利息; 年金:指一定时期内每期相等金额的收付款项(A)。如 折旧、租金、利息、保险费等通常表现为年金形式。
2011年春
森林保护与游憩专业必修课程
森林经理学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
资产评估与会计的区别
会计 历史成本 持续经营 会计主体不变 为管理服务 财会人员 反映监督 历史成本 核算 资产评估 现行价格 非持续经营(产权变动/资产转移) 会计主体改变 为资产交易服务 资产评估师 评估、咨询 效用与市场价值 收益法、成本法、市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