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

合集下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及拓展-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内篇目梳理与课外拓展阅读复习(全国通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及拓展-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内篇目梳理与课外拓展阅读复习(全国通用)

7、所以动心忍性:使……坚忍,使动用法。 8、曾益其所不能:同“增”,增加
9、衡于虑:同“横”,梗塞、不顺。 10、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验、表现; 显露、流露;了解、明白。 11、入则无法家拂士:同“弼”,辅佐。 1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匹敌、相当 13、人恒过:犯过错,名词活用作动词。
【词意积累--“亡”】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 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 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阻塞, 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流 露在言谈中,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 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能匹敌的邻国和外患的 侵扰,这个国家往往就容易灭亡。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常 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的 道理了。 【段意】由人成才的主观因素说到国家,导出中心思想——“生于 忧患,死于安乐”。
[名]逃跑的人。例: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过秦论》) [动]逃亡、逃跑。例: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 ) [动]死亡、灭亡。例: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赤壁之战》 ) [动]消亡。例: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论》) [动]失去、丢失。例:暮而果大亡其财。(《韩非子》) [动]通“无”,没有。例: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பைடு நூலகம்
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讲到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时,写人 心理状态变化的句子:-----,-----,----:写人面部表情变化的句子 :----,-----,-----。 6.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原因的 句子:------,------。 7. .体现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 8..欧阳修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孟子也说过意思相近的 一句话:-------,-------。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知识梳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知识梳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考点清单一、基础知识梳理原文参考译文段层精解舜发于畎(quǎn)亩之中,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ɡ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xī)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kònɡ)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zēng)益其所不能。

舜在历山耕田,后被尧任用,成为尧的继承人。

傅说原在傅岩为人筑墙,因以傅为姓,后被殷王武丁任用为相。

胶鬲原以贩卖鱼盐为生,西伯(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王。

管仲(名夷吾)被从狱官手中释放出来,进而得到任用。

孙叔敖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相。

秦穆公用五张公羊皮把百里奚从集市上赎出来,用他为大夫。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这些)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不断增加他的才干。

第一段: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

一连列举了六位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就往往容易灭亡。

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第二段: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

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经受磨炼的好处,提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文学常识】《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归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归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归纳一、注释:(1)选自《孟子·告子下》题目是作者加编的,告子,姓告,孟子的学生,兼治儒墨之学。

这里节选的部分,有的版本题为《舜发于畎亩之中》。

题目是编者加的。

(2)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舜是从田野间发迹的。

舜原来在历山耕田,三十岁时,被尧起用,后来继承尧的君主之位。

发,起,指被任用。

于,介词,从。

畎,田间水沟,田中的垄沟。

亩,田垄。

“畎亩”,泛指田野。

(3)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举用起来的。

傅说原在傅岩地方作泥水匠,为人筑墙,殷王武丁访寻他,用他为相。

举,被举用,被选拔。

版筑,筑墙时在两块夹版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

筑,捣土用的杵。

(4)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胶鬲是从卖鱼盐的商贩子中被举用起来的。

胶鬲,起初贩卖鱼和盐,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

后来又辅佐周武王。

于,介词,从。

(5)管夷吾举于士: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放被录用。

管仲(夷吾)原为齐国公子纠的臣,公子小白(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群位,纠失败了,管仲作为罪人被押解回国,齐桓公知道他有才能,即用他为相。

举于士,指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录用。

士,狱官。

(6)孙叔敖举于海:孙叔敖是从隐居的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的。

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人,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令尹。

(7)百里溪举于市:百里奚从市井里被举用而登上相位的。

百里奚,春秋时期虞国大夫,虞王被俘后,他由晋入秦,又逃到楚,后来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把他赎出来,用为大夫。

(8)大任:重大责任或治理国家的责任。

任,责任,担子。

(9)于斯人也:(把重大责任)给这个人。

是,指示代词,这。

也,用在前半句末了,表示停顿一下,后半句将要解释。

(10)必先苦其心志: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

苦,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痛苦。

(11)劳其筋骨:使他的筋骨劳累。

劳,使……劳苦。

其,代词,他的。

《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整理及中考真题(含答案)

《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整理及中考真题(含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整理及中考真题一、通假字1.衡于虑“衡”同“横”,梗塞,不顺。

2.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

3.入则无法家拂(bì)士“拂”同“弼”,辅佐。

二、词类活用1.必先苦其心志(苦:使……痛苦。

使动用法)2.劳其筋骨(劳:使……劳累。

使动用法)3.饿其体肤(饿:使……受饥饿。

使动用法)4.空乏其身(空乏:使……身处贫困之中。

使动用法)5.行拂乱其所为(乱:使……扰乱。

使动用法)6.动心忍性(动:使……震撼;忍:使……坚忍。

使动用法)7.人恒过(过:犯错误。

名词用作动词)8.入则无法家拂士(入:指在国内。

动词用作状语)9.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指在国外。

动词用作状语)10.然后知生于忧患(生:使……生存发展。

使动用法)11.而死于安乐也(死:使……萎靡死亡。

使动用法)1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敌:敌对的。

名词作形容词)三、一词多义1.于:(1)舜发于畎亩之中(介词,从)(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介词,给)(3)征于色(介词,在)(4)生于忧患(介词,在)2.发:(1)发于畎亩(动词,兴起,指被任用)(2)发于声(动词,显露、流露)3.拂:(1)行拂乱其所为(违背)(2)拂士(同“弼”,辅佐)四、古今异义1.舜发于畎亩之中古义:被起用今义:送出,发生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古义:被举用今义:往上托,推举3.征于色,发于声古义:征验,表现今义:走远路4.而后喻古义:明白,了解今义:说明,打比方5.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古义:这样以后,这样…才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6.所以动心忍性古义:用这些来……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7.入则无法家拂士古义:在里面,指国内(名词)今义:进入(动词)8.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古义:在外面,指国外(名词)今义:出去(动词)9.管夷吾举于士古义:狱官今义:士兵五、重点句子解释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习题分六部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子翻译、问题探究、理解默写、阅读选择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曾.益其所不能同,意思为:(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同,意思为:(3)入则无法家拂.士同,意思为:2.古今异义管夷吾举于士.古义:今义:士兵3.词类活用(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①必先苦.其心志句中意为:②劳.其筋骨句中意为:③饿.其体肤句中意为:④空乏.其身句中意为:⑤行拂乱.其所为句中意为:(2)动词的使动用法所以动.心忍.性①动,句中意为:②忍,句中意为:(3)名词作动词人恒过.原意为:错误,句中意为:(4)动词作状语①入.则无法家拂士句中意为: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句中意为4.其他重点实词(1)舜发于畎亩..之中畎亩:(2)百里奚举于市.市:(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任:(4)曾益..其所不能曾益:(5)人恒.过,然后能恒: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困:虑:作:(7)征.于色.征:色:(8)入则无法家拂士....法家:拂士:(9)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敌:(10)国恒亡.亡:5.一词多义(1)喻①而后喻.②引喻.失义(《出师表》)(2)发①舜发.于畎亩之中②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③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3)拂①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③参差披拂.(《小石潭记》)(4)劳①劳.其筋骨②无奔走之劳.矣(《送东阳马生序》)③少时用心于学甚劳.(《送东阳马生序》) ④上自劳.军(《周亚夫军细柳》)(5)过①人恒过.,然后能改②况才之过.于余者乎(《送东阳马生序》③岂他人之过.哉④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⑤过.中不至(《陈太丘与友期行》)二、文言虚词1.而①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于①舜发于畎亩之中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③困于心,衡于虑三、句子翻译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爱莲说》、《陋室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知识复习课件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爱莲说》、《陋室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知识复习课件
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君子庄重,质朴,不炫耀 自己。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豁达大度,通达事理,行为方正,且美好的德行 能感染他人。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2. 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文中的 “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 的描述和赞美寓意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言文翻译原则
信——字字准确,忠实于原文。(重点实词,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 达——通顺规范,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留,删,换, 调,补) 雅——富有文采,能传达出原句的韵味。
边做边查,规范书写。
四 课文内容理解: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 格?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
(5)亭亭净植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8)陶后鲜有闻 (9)宜乎众矣
亭亭:耸立的样子 净:洁净 植:竖立 亵玩:靠近赏玩 亵:亲近而不庄重 谓:认为 鲜:少 宜:应当 众:很多
三.句子翻译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 明只喜爱菊花。 2.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从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从河沟,池塘的污泥里生长出来,却 不受泥的沾染,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何故怀瑾握瑜②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
以晧晧③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蠼(qú) ④乎!”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注】 ①餔(bū)其糟而啜其醨(lí):吃点酒糟,喝点薄酒。餔:吃。啜:饮。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资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资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资料一、内容理解:第一部分():举例论证人才必须在艰苦的环境下才能造就的道理。

第一层(1):列举六位历史上著名人物经历,说明人才必须经历一番磨练。

第二层(2):论述人若要成就大业,就必须在思想、生活、行为方面经历艰苦磨练。

第二部分():论述人处困境才奋发、国无忧患必灭亡的道理,并归纳出中心论点。

第一层:(人恒过……而后喻):从正面讲人必须经历困难、挫折才能有所作为。

第二层:(入则无法家拂士……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从发面有个人推论出治理国家只有经历内忧外患才能强大,并归纳出中心论点。

二、词语积累:1、实词积累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起,被任用②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举用,指被选拔③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担子,责任④人恒过过:犯错,犯过失⑤而后作作:奋起,有所作为⑥而后喻喻:明白,了解2、词类活用①人恒过过:犯错,犯过失(名词用作动词)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入:在里面,指国内形容词使动用法③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使……生存发展死:使……衰亡④必先苦其心志苦:使……痛苦⑤劳其筋骨劳:使……劳累⑥饿其体肤饿:使……饥饿⑦空乏其身空乏:使……资财缺乏⑧行拂乱其所为乱:使……扰乱⑨所以动以忍性动:使……惊动忍:使……坚韧(动词使动用法)3、常考虚词①胶鬲举于鱼盐之中介词,从②困于心,衡于虑介词,在③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介词,给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由于,表原因⑤必先苦其心志其:代词,他的⑥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则:连词,如果⑦人恒过,然后能改恒:常常然:代词,这样v1.0 可编辑可修改4、通假字①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梗塞,不顺③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三、理解内容1、文中论述的核心问题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而开篇却不惜笔墨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作者的用意是什么参考:这六位历史人物都是在经历了艰难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事业,开篇列举这些人物及事例,是为了更有说服力的论述本文的中心论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资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资料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入则无法家拂士,而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在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常常会导致灭亡。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
三、 课文翻译: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舜从田间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胶鬲从鱼盐贩中被选拔,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得到任用。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孙叔敖从隐居海滨被选拔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被选拔而登上了相位。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
(8)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意思是,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域,这里是限制的意思。
(9) [故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国家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10)[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11)[至]极点。
(12)[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二、 解词:
1、书下注释:
(1)发:起,指被任用。
(2) 畎亩:田间、田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梳理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梳理含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中国著名儒家典籍,题目是后人所加。

文章采用举例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方法,层层深入地论证了“”的观点。

2、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名,字。

战国时期著名,代表人物。

著有一书。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主张,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之称,与孔子合称为。

《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门人记录并整理而成的。

《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

四书指:、、、。

二、课文内容概括。

第一段举例论证:舜发于畎亩,后成为君主,傅说举于版筑为相,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后辅佐武王,管夷吾举于士,后任用为相,孙叔敖举于海,成为令尹,百里奚举于市,官居大夫,通过列举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人才必须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道理。

第二段在六个事例作为事实论据的基础上,道理论证。

发表议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指出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

第三段论述经受磨练的益处,正反对比论证“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个人角度从正面证明生于忧患。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国家角度从反面证明死于安乐。

第四段: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三、字音字形舜()畎()亩胶鬲()曾益()拂士()四.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管夷吾举于士: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降: 任: 人恒过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二)通假字1. 曾益其所不能2. 衡于虑3. 入则无法家拂士(三)词类活用1.使动用法: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动心忍性行拂乱其所为2.动作状: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股国外患者3.名作动:人恒过(四)一词多义。

中考文言文《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考点复习(天津市专用)

中考文言文《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考点复习(天津市专用)

中考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考点复习考点复习一:词语解释第一类:最易考词语,常以错误选项出现。

(复习要求:记牢正确解释)1.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2.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3. 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5 困于心,衡.于虑第二类:次易考词语,常以正确选项出现。

(复习要求:熟悉正确解释)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人恒过.然后能改3.出.则无敌国外患者4.5.行拂.乱其所为第三类:通假字。

(复习要求:熟记所通的字及解释)(1)曾.益其所不能(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3)入则无法家拂.士第四类:古今异义词(复习要求:熟记古义,了解今义)所以..动心忍性(古义: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第五类: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人恒过.(原意:错误,过错,在句中意思)2、使动用法①必先苦.其心志原意:痛苦,在句中意思②劳.其筋骨原意:劳累,在句中意思:③饿其体肤原意:饥饿,在句中意思④所以动心忍性“动”原意:震撼,在句中意思;“忍”原意:坚忍,在句中意思:3、动词作状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原意:进入,在句中意思;原意:出去,在句中意思:考点复习二:特殊句式(本文典型特殊句式:倒装句)1、舜发于畎亩之中。

顺序应为:(紧邻下面五句相同)2、困于心,衡于虑/征于色,发于声。

顺序应为: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顺序应为:考点复习三:课文理解与考题比较复习这一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

第一组:(2014天津中考真题)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9-11题。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发动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C.人恒过.然后能改过:犯错误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指在国外1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D )A.曾.益其所不能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C.入则无法家拂.士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选文第一自然段列举古代贤士的事例,说明有成就的人必先经历苦难的磨炼B.选文第二自然段先提出中心论点,再论述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内忧外患将导致灭亡C.从选文可以看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是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D.选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既增添了气势,也给人以美感。

第23课《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阅读复习题-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3课《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阅读复习题-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学常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名_____,邹(今山东邹县)人。

_______时期_______家,________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二、注释:1.舜发.于畎亩之中:2.舜发于畎亩..之中:3.傅说举.于版筑之间:4.百里奚举于市.:5.空乏..其身:6.行拂.乱其所为:7.行拂乱.其所为:8.曾.益其所不能:9.曾益..其所不能:10.人恒过..,然后能改:11.困于心,衡.于虑:1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13.征.于色,发于声:14.征于色,发.于声:15.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16.入.则无法家拂士:17.入则无法家..拂士:18.入则无法家拂士..:19.入则无法家拂.士:20.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三、根据文章内容填空: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这段文字论证了的道理。

2.画横线的句子的结构作用是 ___。

3.第一段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列举六个著名人物的事例,为本文论点提供了。

4.“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一句中“大任”是指_ ,“是人”是指。

5.文中加点的几个词只有“”和其他几个词用法不同。

四、阅读理解: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文中论述的核心问题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而开篇却不惜笔墨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作者的用意是什么?3.文中列举的六个历史人物的事迹,他们经历上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迹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4.文中“举”“发”有何异同?5.第一段运用排比句式的作用是什么?6.第二段承上启下的句子是什么?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8.作者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大任”指什么?“是人”指哪些人?9.上天要把重担加给某个人,必须要从哪几个角度来磨练他?磨练的好处是什么?10.“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一句强调了什么?11.文章第2.3段从哪两个方面论述了中心论点?运用了什么写法?12.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什么?13.注意本文使用的论证方法有哪些?14.文章结尾“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题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实词积累①舜发.于畎亩之中②傅说举.于版筑之间③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④人恒过.⑤而后作.⑥而后喻.2、词类活用①人恒过.②入.则无法家拂③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④必先苦.其心志⑤劳.其筋骨⑥饿.其体肤⑦空乏..其身⑧行拂乱.其所为⑨所以动.以忍.性3、常考虚词①胶鬲举于鱼盐之中②困于心,衡于虑③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⑤必先苦其心志⑥出则无敌国外患者⑦人恒过,然后能改4、通假字①曾益其所不能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③入则无法家拂士5.翻译句子(1)人恒过,然后能改。

(2)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3)然后知生于怃患而死于安乐也。

(4)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6)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7)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文章的中心论点是:这一章讲的是和的问题。

孟子认为人才是在中造就的,所以说有了这样的磨练,才能。

1、第一段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他们经历上的共同点是什么?作者借此想要说明什么道理?答:2、第1段用了什么修辞?作用是什么?答:3、作者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大任”指什么?“是人”指的是什么人?答:4、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他们必须经历哪些磨砺?(原文)答:5、一个人经历磨难砥砺的好处是什么?(原文)答:6、第2段是从和两个方面论述了中心论点,运用了 (论证方法)。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梳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梳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梳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文章思想内容通过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从卑微到显贵的事例和有关道理,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

2.重点字词舜(shùn)畎(quǎn)亩胶鬲(gé)曾益(zēng)拂士(bì)【通假字】(1)所以动心忍性忍,通“韧”,坚韧(2)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3)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梗塞,不顺【古今异义词】(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2)富贵不能淫古义;使……惑乱、迷惑;今义:淫乱(3)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古义,捣土用的杵;今义,建筑,修建(4)管夷吾举于士古义:狱官;今义:军人(5)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古义:征验,表现;今义:走远路(多指军队);讨伐(6)征于色,发于声,面后喻古义:了解,明白;今义:比方【词类活用】(1)使动用法:必先苦其心志(苦:使……痛苦)劳其筋骨(劳:使……劳累)饿其体肤(饿:使……饥饿)空乏其身(空乏:使……经受贫困之苦)动心忍性(忍:使……坚韧)行拂乱其所为(乱:使……受到阻扰)(2)动作状:入则无法家拂士(入:在国内)出则无股国外患者(出:在国外)(3)名作动:人恒过(过:犯错误)【一词多义】(1)发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被起用)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发,显露)(2)于舜发于畎亩之中(于:介词,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于:介词,给)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于:介词,在)(3)拂行拂乱其所为(fú,违背)入则无法家拂士(bì,同“弼”,辅佐)(4)士管夷吾举于士(名词,狱官)入则无法家拂士(名词,贤士)【其他重点词语解释】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担子2.行拂乱其所为拂:违背,逆,不顺3.而后作作,奋起,指有所作为4.征于色征:征验5.而后喻喻:明白,了解6.入则无法家拂士入:在里面,指国内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7.国恒亡恒:常3.重点语句翻译: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给下列字注音:
畎(quán)说(yuè)鬲(gé)拂(bì)
写出文中四个通假字并解释:
(1)曾——增,增加(2)衡——横,梗塞,不顺
4)忍——韧,坚韧3)拂——弼,辅佐
相关成语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内忧外患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默写。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是: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作者所摆出的事实论据是:
根据上述事例归纳的观点是: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分析亡国的条件的句子是: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空乏
..其身()
(3)行拂乱
..其所不能()..其所为()(4)曾益
二、阅读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
②困于心,衡.于虑()
2、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
3、翻译文中画曲线的句子。

译:。

4、“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在文中的作用是。

5、本文的论点是。

6、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请你再举出两个这样的事例,古今人物均可,每个事例限一句话表述。

①②
7第一段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他们经历上的共点是什么?作者借此想要说明什么道理?
8第一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式?
9“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指哪些人?
10上天要把重担加给某个人,必须要从哪几个角度来磨练他?磨练的好处是什么?
1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段的论证方法是
1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13、有人试验,将青蛙直接置入温度较高的水中,蛙能跳出水中逃生;若将它置于温水
中,然后慢慢加热,蛙最终会被与前次试验相同温度的水烫死。

这个现象说明了文中的什么
道理?
14“人恒过……国恒亡。

”段内部层次划分是:
段意是;
15“大任”指什么?
16“是人”要经历哪些磨炼?答:
1 7.通过这些磨炼,带来的好处是什么?
18用自己的话概括人经常遭遇哪些困境?
19经过遭遇困境后,得到的好处是什么?(用文中三个字回答)
20学过这篇文章以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1、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曾益其所不能
B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C 入则无法家拂士
D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22、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两狼之并驱如故
B 彼竭我盈,故克之
C 温故而知新
D 一年未归,妻跪问其故
23下列加"线"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外面,指国外) ②皆出酒食(拿出) ③两岸青山相对出(出没)
④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显露、出现) ⑤殚其地之出(拿出来)
A ①②⑤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⑤
24、下列句中"于"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b )
①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②征于色,发于声③苛政猛于虎④积于今六十岁矣⑤不求闻达
于诸侯
A、①③
B、②⑤
C、④⑤
D、②④
25对"所以动心忍性"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这样),所以他的心惊动起来,性情也坚韧起来
B 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的原因。

C (通过这些),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D (所以这样),是因为他的内心警觉,他的性格坚定。

26、从这段文字中概括出全文的基本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1、(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
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人才在困难中造就。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1)这(2)使……受贫困(3)扰乱(4)增加
二、1、(1)犯过失(2)同“横”,梗塞、不顺2、略3、(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4、承上启下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6、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曹雪芹举家食粥而著《红楼梦》
7些人虽都出身贫贱,但他们都在经历了艰难困苦的磨练后,终于成就了一番不平凡的事业。

说明忧患可以激发人奋发有为,成功人士必经一番磨难
8 例证/事例证明/摆事实9上述六个人及与此相似的其他人
10 心理、身体、生活境遇。

(生活、思想、行为)使他性格坚韧,增长他的才干
11 道理论证:讲道理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
都接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练。

12 为下段做铺垫13死于安乐。

14“第一层:“人恒过……
而后喻”从个人角度正面论证生于忧患。

第二层:从国家角度反面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无内忧外患,国家灭亡)。

从个人作为推论到国家治理,一正一反,相得益彰。

答案15------20
15、治理国家的重任16苦其心志....乱其所为17动心忍性,曾益其所
不能18犯过失;内心困苦;思虑阻塞;不被为了解9改、作、喻20艰苦的环境的磨炼,对
人的成才有促进作用。

21d22b23c24b25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