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上册 1.2 矩形的性质与判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北师大版(1)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矩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矩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设计

《矩形的性质和判定》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矩形的性质教材分析:本节是九年级的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具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他们喜欢动手,喜欢思考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向别人展示自己的成果。

部分学生对学习数学有较强的兴趣,具有一定的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活动的经验,逻辑推理能力较强。

但大部分学生要把解题的整个过程表述完整、清楚比较困难。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掌握矩形的的定义,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理解并掌握矩形的性质定理;会用矩形的性质定理进行推导证明;(3)会初步运用矩形的定义、性质来解决有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矩形的概念和性质的过程,发展学生合情推理的意识;(2)通过灵活运用矩形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掌握几何思维方法,并渗透运动联系、从量变到质变的观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测量、猜想、归纳、推理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培养严谨的推理能力,体会逻辑推理的思维价值。

(2) 通过小组合作展示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学习自信心。

(3)从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中,体会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渗透集合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矩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综合法证明矩形的性质。

课前准备:多媒体,平行四边形教具,矩形纸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活动内容:1、观察图形,都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说一说他们的特殊之处2、探究矩形的定义利用一个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教具演示,使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内角变化,让学生注意观察。

在演示过程中让学生思考:(1)在运动过程中四边形还是平行四边形吗?(2)在运动过程中四边形不变的是什么?(3)在运动过程中四边形改变的是什么?不变:对边仍保持相等,对边仍分别平行,所以仍然是平行四边形变:角的大小(4)角的大小改变过程中有特殊值吗?这时的平行四边形是什么图形。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1.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1.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设计
3.学生分享: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矩形的认识,如矩形的定义、性质等,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1.矩形的定义:回顾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矩形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即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2.矩形的性质:通过动画演示、实际操作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矩形的性质,如对边相等、对角线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等。
1.基础巩固题:完成教材课后习题1、2、3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矩形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方法,加强对矩形知识点的理解。
2.提高拓展题:完成教材课后习题4、5题,引导学生运用矩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知识运用能力。
4.实践应用题:设计一道与实际生活相关的矩形问题,如计算教室黑板的面积、设计一个矩形花园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够将矩形的相关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前两年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基本的几何图形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识别和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矩形的认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在理解矩形性质的推理和应用方面,仍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对矩形相关性质的应用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提高对矩形的认识和运用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1.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矩形的定义,知道矩形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并掌握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的特性。
2.掌握矩形的基本性质,如对边相等、对角线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矩形的性质与判定(第2课时矩形的判定)课件(共26张)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矩形的性质与判定(第2课时矩形的判定)课件(共26张)
{AP=DP ∵ AB=PC , BP=PC ∴△ABP≌△DCP(SSS), ∴∠D=∠A, ∵∠D+∠A=180°, ∴∠D=∠A=90°,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ABCD是矩形.
7.如图, ABCD的四个内角的平分线相交 于点E、F、G、H. 求证:EG = FH.
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 ∴∠BAD+∠ABC=180°. 又∵AH,BH分别平分∠BAD,∠ABC, ∴∠DAE=∠BAE= ∠DAB,∠CBG=∠ABG= ∠ABC, ∴∠BAE+∠ABG= (∠DAB +∠ABC )=90°, ∴∠AHB=90°, 同理可证∠EFG=90°,∠HEF=90°, ∴四边形EFGH为矩形,∴EG=FH.
∴∠ABC+∠DCB=180°.
∴∠ABC=∠DCB
=
1 2
×180°=90°.
∴□ABCD是矩形.(矩形的定义)
2.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反过来,一个四边形 至少有几个角是直角时,这个四边形才是矩形呢? 请证明你的结论,并与同伴交流.
归纳结论: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
已知: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BD.
求证:平行四边形ABCD是矩形.
分析:要证明□ABCD是矩形,只要证明有一个角是直角即可.
证明: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
D
∴AB=CD,AB∥CD.
又∵AC=DB,BC=CB.
∴ △ABC≌△DCB.
B
C
∴∠ABC=∠DCB.
又∵AB∥CD.
巩固练习
1.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要使它 变为矩形,需要添加的条件是( D )

1.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2课时)

1.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2课时)

第一章特殊的平行四边形1.2 矩形的性质与判定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矩形的概念,了解它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2.经历矩形判定定理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3.能够用综合法证明矩形的判定定理,以及其他相关结论,进一步发展演绎推理能力.4.进一步体会探索与证明过程中所蕴含的抽象、推理等数学思想.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探索矩形的判定方法.难点:合理应用矩形的判定定理解决问题.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直尺或三角板。

四、相关资《四边形到平行四边形再到矩形的变化》动画,《矩形的判定》微课.五、教学过程设计【复习引入】1.什么叫做矩形?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2.矩形与平行四边形及四边形有什么从属关系?3.矩形有什么特有的性质呢?答:(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4.你知道如何判定一个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吗?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定义判定).5.那么除了矩形的定义外,还有没有其他判定矩形的方法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探究一下.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学生回答,让学生复习前面学过的内容.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巩固旧知,铺垫新知,设置问题,引出新课.【探究新知】做一做如图,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活动框架,拉动一对不相邻的顶点时,平行四边形的形状会发生变化.(1)随着∠α的变化,两条对角线的长度将发生怎样的变化?(2)当两条对角线的长度相等时,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由此你能得到一个怎样的猜想?师生活动:教师出示“做一做”并操作演示,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猜想出矩形的一个判定方法.答:(1)当∠α增大到90°时,两条对角线的长度相等.当∠α超过90°时,以∠α的顶点为端点的一条对角线逐渐变短,另一条对角线逐渐变长.(2)当两条对角线的长度相等时,平行四边形的四个角都等于90°.得到的猜想是: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思考你能证明你的猜想吗?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写出已知、求证并完成证明过程.答: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DB是它的两条对角线,AC=DB.求证:□ABCD是矩形.分析:利用全等三角形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某两个相邻的角相等,而这两个角又互补,所以它们都是直角,从而得证.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DC,AB∥DC.又∵BC=CB,AC=DB,∴△ABC≌△DCB.∴∠ABC=∠DCB.∵AB∥DC,∴∠ABC+∠DCB=180°.∴∠ABC=∠DCB=.∴□ABCD是矩形(矩形的定义).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发现规律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判定定理1: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几何语言:∵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C=BD,∴四边形ABCD是矩形.该判定定理的两个适用条件:(1)对角线相等;(2)是平行四边形.想一想:我们知道,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反过来,一个四边形至少有几个角是直角时,这个四边形就是矩形呢?请证明你的结论.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形成猜想并证明猜想.猜想:一个四边形至少有三个角是直角时,这个四边形就是矩形.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A=∠B=∠C=90°.求证:四边形ABCD是矩形.证明:∵∠A=∠B=90°,∴∠A+∠B=180°.∴AD∥BC.∵∠B+∠C=180°,∴AB∥C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又∵∠A=90°,∴四边形ABCD是矩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归纳猜想,推理论证的能力.判定定理2: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几何语言:∵∠A=∠B=∠C=90°,∴四边形ABCD是矩形.归纳:矩形的判定方法:方法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方法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方法3: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议一议你有什么方法检查你家(或教室)刚安装的门框是不是矩形?如果仅有一根较长的绳子,你怎样检查?请说明检查方法的合理性,并与同伴交流.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思考,教师找学生代表回答.答:可以用直角尺检查安装的门框的四个角是否为直角.如果有三个角是直角,那么刚安装的门框一定是矩形.也可以用直尺(或皮尺)分别量出门框两组对边的长度,如果两组对边长度分别相等,则门框一定是平行四边形,再测量门框的对角线的长度,如果两条对角线的长度相等,那么刚安装的门框一定是矩形.如果仅有一根较长的绳子,可以先用绳子分别测量出门框的两组对边的长度,做上记号.如果两组对边的长度分别相等,那么这个门框一定是平行四边形,再用绳子量出门框的对角线的长度.如果这两条对角线的长度相等,那么这个刚安装的门框一定是矩形,否则不是矩形.理由是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典例精析】例1 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BO是等边三角形,AB=4,求□ABCD的面积.师生活动:教师出示例题,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本题.分析:教师先带学生从已知条件入手,对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性质进行分析,再结合△ABO是等边三角形的条件,很容易推出对角线相等,从而利用刚学的矩形的判定定理“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证得是矩形,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边长BC,进而求出矩形的面积.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OA=OC,OB=OD.又∵△ABO是等边三角形,∴OA=OB=AB=4,∠BAC=60°.∴OA=OB=OC=OD=4.∴AC=BD=2OA=2×4=8.∴□ABCD是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ABC=90°(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B2+BC2=AC2,∴.∴S□ABCD=AB·BC=4×=.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练习】1.下列命题错误的是().A.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B.对角互补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C.对角线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D.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参考答案C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垂足为O,点E,F,G,H分别为边AD,AB,BC,CD的中点.若AC=8,BD=6,则四边形EFGH的面积为__________.参考答案12.3.已知:如图,在□ABCD中,M是AD边的中点,且MB=MC.求证:四边形ABCD是矩形.师生活动:教师先找几名学生板演,然后讲解出现的问题.答案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DC.∵M是AD边的中点,∴AM=DM.又∵MB=MC,∴△ABM≌△DCM(SSS).∴∠A=∠D.又∵AB∥DC,∴∠A+∠D=180°.∴平行四边形ABCD是矩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4.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是□ABCD外一点,且∠AEC=∠BED=90°.求证:□ABCD是矩形.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题目,学生思考,教师请有思路的学生讲述解题思路,然后订正,最后教师写出解题过程.证明:如图,连接OE.∵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OA=OC,OB=OD.∵∠AEC=∠BED=90°,∴OE=AC=BD.∴AC=BD.∴□ABCD是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学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六、课堂小结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矩形的判定方法有哪些?答:我们学过的矩形的判定方法有:(1)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2)判定定理1: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3)判定定理2: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使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掌握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七、板书设计1.2 矩形的性质与判定(2)1.矩形的判定方法:(1)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2)判定定理1: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3)判定定理2: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 第2节 矩形的性质与判定(第2课时)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 第2节 矩形的性质与判定(第2课时)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矩形的性质与判定》(第2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矩形判定定理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2).能够用综合法证明矩形的判定定理,进一步发展演绎推理能力.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探究结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探索与证明过程中所蕴含的抽象、推理等数学思想.【教学重点】矩形的判定【教学难点】矩形的判定及性质的综合应用.【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矩形的定义;(2)矩形的特征;(3)矩形的特殊性质;提出问题引入新课:想一想我们可以怎样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矩形?二、探究新知:定义法(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制作一个如图所示的平行四边形的活动框架. 在一个平行四边形活动框架上,用两根橡皮筋分别套在两个相对的顶点上,拉动一对不相邻的顶点时,平行四边形的形状会发生什么变化?当 ︒=90α 时,平行四边形为矩形。

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几何语言:∵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且∠A=90° ∴四边形ABCD 是矩形2.矩形的判定2的探究: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活动内容1:工人师傅为了检验两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窗框是否成矩形,一种方法是量一量这个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度,如果对角线长相等,则窗框一定是矩形,你知道为什么吗?处理方式:先由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再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交流讨论,进而得到结论: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活动内容2:通过思考、交流,我们可以发现,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你能证明这个命题吗?处理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大胆猜想,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严格地证明.证明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及时予以指导和规X.此处可安排学生板演证明过程.定理的证明: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C 、BD 是它的两条对角线,且AC=DB ,证明: 四边形ABCD 是矩形. 分析:要证明□ABCD 是矩形,只要证明有一个角是直角即可. 证明:∵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 AB=DC,AB//DC 又∵BC=CB,AC=DB ∴△ABC ≌△DCB ∴∠ABC=∠DCB ∵AB//DC∴∠ABC+∠DCB=180°, ∴∠ABC=∠DCB=90°∴平行四边形ABCD 是矩形几何语言:∵在□ABCD 中,AC=BD ∴□ABCD 是矩形3.矩形的判定3的探究: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活动内容1:一同学用“边——直角、边——直角、边——直角、边”这样四步,画出了一个四边形,她说这就是一个矩形,她的判断对吗?为什么?处理方式:学生独立完成作图后可与课本作法进行对比,通过思考作法的正确性,探索得到矩形的另一种判定方法: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并对这一判定方法加以证明.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 ∠A=∠B=∠C=90°,求证:四边形ABCD 是矩形. 分析:利用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来证明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使问题得证. 证明:∵∠A=∠B=∠C=90°, ∴∠A+∠B=180°,∠B+∠C=180° ∴AD ∥BC,AB ∥CD.∴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ABCD 是矩形.几何语言:∵在四边形ABCD 中,∠A=∠B=∠C=90° ∴□ABCD 是矩形归纳:矩形的三个判定: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3.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三、例题讲解例例1.判断题:(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2022年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1.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第2课时矩形的判定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2022年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1.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第2课时矩形的判定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1.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第2课时矩形的判定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熟练运用矩形的定义和判定定理判定四边形是矩形.【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推理论证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生独立完成证明的过程,体会数学是严谨的科学,增强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用综合法证明矩形的判定定理并利用定义和定理进行证明.【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矩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及其相关结论解决问题.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教学过程学生:定义,符合定义就是,不符合就不是.教师:说得非常好,我们来看一看下面的四边形是否符合矩形的定义.(课件展示)图1-2-441.已知:如图1-2-44,在ABCD中,AC=BD.求证:四边形ABCD是矩形,注意:学生思考、交流后,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给出的条件与矩形的定义相比,少了哪个条件?怎么办?教师:分析后课件展示过程.证明:∵AB=DC,CA=BD,BC=CB,∴△ABC≌△DCB(SSS),∴∠ABC=∠DCB.在ABCD中,∵AB∥CD,∴∠ABC+∠DCB=180°,∴2∠ABC=180°,即∠ABC=90°,∴四边形ABCD是矩形.教师:在菱形中,对角线互相垂直,而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类似地,在矩形中,对角线相等,反过来,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我们判定的着手点就是看看图形“特殊”的地方,比如菱形的边也比较特殊,四条边都相等,所以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那么矩形有没有比较特殊的地方呢?学生:矩形的角特殊,四个角都是直角.教师: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那么这个四边形是不是矩形呢?我们来试一试(课件展示):2. 如图1-2-45,已知∠A=∠B=∠C=∠D=90°,则四边形ABCD是矩形吗?图1-2-45学生:思考、交流后尝试给出证明过程.教师:学生展示过程后点评、规范相应的步骤.证明:在四边形ABCD中,∵∠A=∠B=∠C=90°,∴∠A+∠B=180°,∠B+∠C=180°,∴AD∥BC,AB∥C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又∵∠A=90°,∴四边形ABCD是矩形.教师:我怎么感觉有一个条件没有用到呢?学生:∠D=90°.。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优秀教学案例:1.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优秀教学案例:1.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生活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一些与矩形相关的问题情境,如教室的黑板是否是矩形、家的门是否是矩形等,让学生感知矩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几何情境:利用几何画板或实物模型,展示一些与矩形相关的几何图形,如矩形变形、矩形与其他图形的组合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矩形的性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矩形性质与判定的热情。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合作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敢于质疑的精神,养成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4.引导学生认识矩形性质与判定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认识。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情境导入:教师展示一些与矩形相关的图片,如教室的黑板、家的门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为这些图形是什么形状?它们有什么特点?”
2.利用几何情境导入:教师利用几何画板展示一个矩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个图形是什么形状?它有哪些特点?我们如何判断一个四边形是矩形?”
3.利用游戏情境导入:教师设计一个与矩形相关的游戏,如矩形拼图,引导学生参与游戏并提问:“你们在游戏中发现了什么规律?这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矩形有什么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设置富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状态下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合作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9年级上册《1.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9年级上册《1.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设计

《矩形的性质与判定》《矩形的性质与判定》一课属于初中平面几何重点知识。

本节是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以及菱形的基础上,在掌握了证明平行四边形有关内容及特殊平行四边形的一般研究方法后来学习的,它既是平行四边形的延伸,又为后面正方形的学习提供知识、方法的支持,为进一步研究其他图形奠定基础。

依据新课标要求,《矩形的性质》不能只停留在知识教学上,而是要把经历探索图形的基本性质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基本的推理技能放在首要位置。

矩形是的平行四边形中的一种特殊图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课本很多地方以图片形式呈现了矩形的“原型”,旨在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数学学习。

【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矩形的的定义,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理解并掌握矩形的性质定理;会用矩形的性质定理进行推导证明。

【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探索矩形的概念和性质的过程,发展学生合情推理的意识;2、通过灵活运用矩形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掌握几何思维方法,并渗透运动联系、从量变到质变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在观察、测量、猜想、归纳、推理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培养严谨的推理能力,体会逻辑推理的思维价值。

2、通过小组合作展示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学习自信心。

3、从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中,体会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渗透集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矩形的概念和性质,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会运用矩形的概念和性质来解决有关问题。

学生每人准备好草稿纸、铅笔、直尺、矩形纸片;教师准备课件,图片,三角板,一个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教具。

一、情景导入1.复习: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它有哪些性质?2.思考:拿一个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教具,轻轻拉动一个点,不管怎么拉,它还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动画演示拉动过程如图)3.再次演示平行四边形的移动过程,当移动到一个角是直角时停止,让学生观察这是什么图形(小学学过的长方形),引出本课题及矩形定义。

1.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1.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3.引入更多的实际案例。通过分析生活中的矩形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矩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4.鼓励学生提问和表达。在课堂上,我会更加积极地鼓励学生提问,尤其是在他们感到困惑的地方。同时,我会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来表达自己的思路和疑问,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1.知识掌握方面:学生能够准确描述矩形的定义和性质,包括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等。他们能够理解并运用矩形的判定定理,如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等。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学生在理论层面掌握了矩形的基本知识。
2.解题能力方面: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学会了如何将矩形的性质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他们在练习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矩形相关的几何证明题和计算题,提高了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解题技巧。
3.空间想象力方面:通过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矩形实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得到了提升。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几何图形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以及在二维图形中如何体现三维空间的特点。
4.合作与交流能力方面: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并在交流中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提高了他们的交流能力,也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例题2:在矩形ABCD中,E是AD的中点,EF⊥BD于点F,且EF=5cm,BD=10cm。求矩形ABCD的面积。
解答:因为EF⊥BD,所以三角形BEF是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BE=√(EF^2 + BF^2)。因为E是AD的中点,所以AD=2BE。又因为BD=10cm,所以BF=BD/2=5cm。代入勾股定理,得到BE=√(5^2 + 5^2)=5√2 cm。因此,AD=2BE=10√2 cm。矩形ABCD的面积S=AD×AB=10√2×10=100√2 cm^2。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1.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1.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1.2 矩形的性质与判定一. 教材分析《矩形的性质与判定》是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矩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知识,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矩形的性质和判定,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讨论,自主探索矩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矩形的性质,学会用矩形的性质解决几何问题;理解并掌握矩形的判定方法,能够运用矩形的判定方法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否为矩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会用归纳法、演绎法进行数学论证。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矩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矩形的判定方法的应用,以及如何运用矩形的性质解决几何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几何模型、黑板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矩形物体,如矩形桌子、矩形电视等,引导学生思考矩形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让学生观察矩形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矩形的性质,如矩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矩形的对角相等等。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出矩形的性质,并学会用这些性质解决几何问题。

4.讲解判定:讲解矩形的判定方法,如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等。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1.2.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1.2.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设计
(1)证明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
(2)探讨矩形与平行四边形、菱形之间的关系。
(3)研究矩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包装设计等。
3.创新实践题: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道运用矩形知识的创新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设计一个矩形花园,已知矩形的长和宽之和,求矩形的最大面积。
4.小组合作作业:分小组完成以下任务,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b.提高题: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否为矩形,并说明理由。
c.应用题:运用矩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矩形包装盒等。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所学矩形性质、判定方法进行总结。
2.教学过程:
a.学生自主归纳矩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b.教师点评,强调矩形与平行四边形、菱形之间的关系。
c.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1.学生对矩形性质的掌握程度,特别是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等基本性质的理解。
2.学生在运用矩形判定定理时的困惑和误区,如容易将矩形的判定与平行四边形、菱形的判定混淆。
3.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矩形知识的能力,尤其是在求矩形面积、周长等方面。
4.学生的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的发展情况,以及他们对几何图形美的感知。
d.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1.基础巩固题:完成课本练习题1-5题,巩固矩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
(1)求矩形的面积和周长。
(2)判断给定四边形是否为矩形,并说明理由。
(3)运用矩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矩形桌面等。
2.提高拓展题:完成课本练习题6-10题,提高学生运用矩形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1.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第2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1.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兴趣:以生活中的矩形为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审美:引导学生欣赏矩形的对称美、简洁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严谨态度:在探究矩形性质和判定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思考习惯。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在之前的学习中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认知基础。在此基础上,学习矩形的性质与判定,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几何图形的特性和应用。然而,由于矩形性质的探究涉及角度、边长等多个因素,学生在理解上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对矩形的判定方法的理解不够深入,对性质的应用不够熟练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以促进学生对矩形性质与判定的理解和掌握。同时,通过生活实例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小组合作任务:请各小组设计一道关于矩形性质与判定的应用题,并给出解答过程。
a.各小组需充分发挥创意,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题目。
b.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5.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矩形的应用,如矩形在建筑、设计等方面的应用。
a.鼓励学生提前了解课程内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b.教师在下次课堂上检查预习情况,并进行讲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块矩形形状的木板,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个图形是什么吗?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这个图形是矩形,它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如黑板上、桌面上、门窗上等。
3.教师进一步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那么矩形作为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有哪些独特的性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矩形的性质与判定。”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1.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1.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教案)
此外,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有助于巩固学生们对矩形性质的理解。但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感兴趣或对矩形知识点的掌握不够扎实。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下次教学中尝试引入更多有趣的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对每个小组的讨论进行了引导和启发,但有时感觉自己的指导还不足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决定在课后查找更多相关资料,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以便在下次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矩形的基本概念。矩形是四边都相等且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它在日常生活和建筑、设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分析矩形桌面,了解矩形的性质如何帮助我们计算面积、设计布局等。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矩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矩形的推理过程和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2.教学难点
-矩形性质的推理过程:学生需要通过观察、猜想、证明的过程,理解矩形性质的逻辑推理。
-矩形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学生需能够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判定方法,这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存在难度。
-矩形性质与实际问题的结合:将矩形性质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如何将抽象的几何知识应用到具体情境中。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矩形的基本概念、性质与判定方法,以及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矩形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2 矩形的性质与判定(第二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2 矩形的性质与判定(第二课时)教案

1.2 矩形的性质与判定【学习目标】课标要求:1. 知识与技能:(1) 掌握矩形的的定义,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理解并掌握矩形的性质定理;会用矩形的性质定理进行推导证明;(3)会初步运用矩形的定义、性质来解决有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2.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矩形的概念和性质的过程,发展学生合情推理的意识;(2)通过灵活运用矩形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掌握几何思维方法,并渗透运动联系、从量变到质变的观点.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测量、猜想、归纳、推理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培养严谨的推理能力,体会逻辑推理的思维价值。

(2) 通过小组合作展示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学习自信心。

(3)从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中,体会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渗透集合的思想。

目标达成:1、掌握矩形的的定义,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2、理解并掌握矩形的性质定理;会用矩形的性质定理进行推导证明学习流程:【课前展示】1.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2.平行四边形有什么性质3.什么叫做菱形4.菱形有什么性质5.如何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如何判定一个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创境激趣】活动内容:1、平行四边形具有哪些性质?2、探究矩形的定义。

利用一个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教具演示,使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内角变化,让学生注意观察。

在演示过程中让学生思考:(1)在运动过程中四边形还是平行四边形吗?(2)在运动过程中四边形不变的是什么?(3)在运动过程中四边形改变的是什么?不变:对边仍保持相等,对边仍分别平行,所以仍然是平行四边形变:角的大小(4)角的大小改变过程中有特殊值吗?这时的平行四边形是什么图形。

(矩形)矩形的定义: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AB C D AB CD 一个角变形成直角【自学导航】1、矩形的定义2 矩形的性质3.例题【合作探究】活动内容:1. 既然矩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它具有平行四边形的哪些性质?在同学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归纳:2.但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还具有一些特殊性质。

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县九年级数学上册 1.2 矩形的性质与

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县九年级数学上册 1.2 矩形的性质与
性质定理:(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2、判定四边形是矩形的方法 是什么?(用定义)(1)是不是平行四边形,(2)再看它有无直 角。
判定定理:(1)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 矩形。
环节二:应用辨析,巩固定理
教 师讲解教材P16例3,以加深学生对矩形性质定理的应用的认识;讲解P14例 4,加深学生对矩形判定定理的应用的认识。
环节三: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1.如图,EF是四边形ABCD的对角 线的交点O,且分别交AB、CD于 E、F,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矩形ABC D的面积的()
A. B. C. D.
2.矩形ABCD的两条对称轴为EF,MN,其中E 、F、M、N分别在AB、 DC、AD、BC上, 连结ME,EN,NF,FM,AB= cm,BC= cm,则四边形EN F M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练习一,二是课内练习, 主要为加强学生对所学定理的理解和掌握,使 学 生能将给出的条件转化为应用定理所需的 条件,辨析判定定理的题 设,以便更好地 应 用定理。这两个问题的解决分别应用所学定理,使学生能够学习致用。这两道题的解决方法是先采用独立完成形式,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求助老师或同学,学生互助完成,派学生代表板书讲解。)
重点
重点:理解矩形判定定理的应用
难点
难点:矩形判定定理的应用
教学用具
教学环节
说明
二次备课
复习
新课导入
复习导入
课程讲 授
环节一:回顾交流,温故知新
通过上节课对矩形的学习,谁能回答以下问题
1、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具有哪些性质?
(通过对矩形定义及性质的回顾,引出判定矩形除了定义外,还有哪些方法,导入新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矩形的性质与判定(二)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在初二平行四边形一章中,已经认识了三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同时,通过平行四边形和菱形的学习,进行了对平行四边形和菱形性质和判定的证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推理论证能力,掌握了独立证明特殊平行四边形性质及判定定理的基本技能;在相关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大量的证明活动,特别是平行四边形的相关证明推理,学生已经逐渐体会到了证明的必要性和证明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作用,从而初步具备了证明特殊平行四边形性质和判定定理的能力;同时,在前面的相关活动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归纳、概括及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大量的活动经验丰富了学生的数学思想,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了在解题中合理运用方法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课本基于目前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对本课内容提出了具体的学习任务:进一步发展推理论证能力,运用综合法证明矩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和作用,体会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

对于本节课的知识,教科书提出的学习任务,重点集中在了学生的能力培养上,在教学时,我们应该把目标上升一个层次,从关注学生是否能证明这些定理提高到关注学生如何找到解题思路,从关注学生是否能顺利证明提高到关注学生是否合理严密的使用数学语言严格证明,从关注学生合作解题提高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独立完成证明的过程。

能力培养不仅是本节课教学过程中的近期目标,更是为今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打下基础的远景目标,能力的培养也必然带动学生情感态度目标的达成。

同时,在教学中,还必须注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任务,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为此,本节课我们要达到的具体教学目标为:1.能够运用综合法和严密的数学语言证明矩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以及其他相关结论;2.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培养学生找到解题思路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以及计算与证明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3.学生通过对比前面所学知识,体会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概括以及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4.通过学生独立完成证明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是严谨的科学,增强学生对待科学的严谨治学态度,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第二环节:先猜想再实践,发展几何直觉;第三环节:再创情境,猜想实践;第四环节:实际应用,范例教学;第五环节:反馈练习,注重参与;第六环节: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活动内容:课前准备小木板和橡皮筋,制作一个如图所示的平行四边形的活动框架。

在一个平行四边形活动框架上,用两根橡皮筋分别套在两个相对的顶点上,拉动一对不相邻的顶点时,平行四边形的形状会发生什么变化?活动目的:通过这个活动,首先是学生能够主动地对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回顾和认知,让学生以一种比较有趣的形式对这部分知识进行自主的复习,激发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学习兴趣。

同时,对平行四边形进行归纳,可以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平行四边形与特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为后面连续几节研究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提供有力的支持。

此外,这个活动,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活动的注意事项:因为前面对平行四边形及菱形、矩形的学习,学生回答问题比较有针对性,能概括地从“边、角、对角线”等几个方面回答,较有条理。

当然也有个别学生语言表述不到位,需老师同学适时点拨、补充、鼓励。

第二环节:先猜想再实践,发展几何直觉活动内容:根据上面的实践活动提出以下两个问题:∠的变化,两条对角线将发生怎样的变化?(1)随着α(2)当两条对角线相等时,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由此你能得到一个怎样的猜想? 学生在小组中完成这个活动的过程中,会引发对于这两个问题的讨论,请学生根据实践的结果对问题进行回答,再对比前面所学的平行四边形及菱形的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来思考如何证明矩形的判定定理。

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将定理的证明严格的完成,最后同学实物投影的形式,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

对比前一节学习的菱形和矩形的性质定理,引导学生对矩形独有的第一个判定定理进行证明:教师板书本题证明过程。

定理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1)学生独立画出图形,在教师引导下写出已知、求证;(2)对比平行四边形和菱形的判定定理的证明,对已知、求证进行分析;(3)请学生交流大体思路;(4)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写出证明过程;(5)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找出自己还存在的问题。

活动目的:矩形的性质学生已经非常熟悉,对比矩形的性质得到矩形的判定,通过教师引导和独立思考,培养遇到题目时冷静思考,找到解题思路的良好习惯。

在分析思路时,逐步锻炼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最后通过互查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能严格的证明,培养严谨的作风。

通过小组合作,在合作中让学生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活动注意事项:通过这个活动,学生能够很容易想出矩形的这个判定定理,而且通过对比平行四边形和菱形的相关证明,不难证明。

所以,教师在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分组的形式,自主证明,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合作交流,还能让学生多些时间来研究一题多解,开阔了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把精力投入到对思想方法的研究上去。

同时,采取小组合作时,应当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特别是有没有更多的方法来证明这些定理,在小组讨论形成结果的时候,由代表为其他同学进行讲解,并把自己组所有想到的方法向大家展示。

此时,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思路是否清晰、证明是否严谨,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关注他们是否有新的想法,对学困生则要关注他们是否掌握了基本的证明思路。

对学生的证明要求不高,但需要学生画图,并写出已知求证,这对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教师在此时可以注意引导,让学生首先分析出定理中的条件和结论,然后让学生仿照前面平行四边形和菱形的证明,写出已知和求证,同时对他们做出分析,这个学生分析的环节是发展学生推理论证能力的关键。

在证明过程中,对于重点步骤,应该要求学生写明理由,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证明过程是否严谨清晰。

第三环节:再创情境,猜想实践活动内容:教师给出PPT中的情境二:李芳同学用四步画出一个四边形,“边、直角、边----直角、边----直角、边”,她说这就是一个矩形,她说的对吗?为什么?学生现猜想然后小组讨论,将讨论的结果进行证明。

定理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1)学生独立画出图形,在教师引导下写出已知、求证;(2)对比平行四边形和菱形的判定定理的证明,对已知、求证进行分析;(3)请学生交流大体思路;(4)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写出证明过程;(5)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找出自己还存在的问题。

活动目的:通过上面的一个判定定理的证明,学生已经学会如何分析命题,找出条件和结论,画出图形,根据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到现在为止学生有两种证明一个四边形是矩形的方法,在这个环节中,应引导学生对方法的适当选择,并通过实物投影的方式对比较严谨清晰的方法进行展示。

活动注意事项:通过这个活动,学生能够很容易想出矩形的这个判定定理,而且通过对比平行四边形和菱形的相关证明,不难证明。

所以,教师在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分组的形式,自主证明,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合作交流,还能让学生多些时间来研究一题多解,开阔了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把精力投入到对思想方法的研究上去。

第四环节:实际应用,范例教学;活动内容:1.教师实际问题:①如果仅有一根足够长的绳子,如何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②如果仅有一根足够长的绳子,如何判断一个四边形是菱形?③如果仅有一根足够长的绳子,如何判断一个四边形是矩形?请说明如何操作,并说明这样做的原因。

2. 教师给出书中例二,学生进行分析,并解决这个问题,然后互相交流解法。

例: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和BD相较于点O,△ABO是等边三角形,AB=4,求□ABCD的面积.教师板书本例题活动目的:运用刚刚证明的两个定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将课本中的问题拆分成三个问题,发散学生思维,从而能将平行四边形菱形和矩形联系起来,分析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在活动2的证明中,通过让学生找寻不同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深刻体会数学思想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在一题多解的过程中,贯彻分层教学的理念,让学生在思维最活跃的时候,最大化地提高学生能力。

活动注意事项:在证明过程中,对于重点步骤,应该要求学生写明理由,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证明过程是否严谨清晰。

第五环节:反馈练习,注重参与活动内容:1.已知:如图,M为平行四边形ABCD边AD的中点,且MB=MC.求证:四边形ABCD是矩形.C2. 已知:如图,菱形ABCD中,对角线AC和BD相较于点O,CM∥BD,DM∥AC.求证:四边形OCMD是矩形.MBC活动目的:通过2道练习题进一步巩固矩形的判定定理,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活动注意事项:通过学生的板书,查看存在问题,查漏补缺。

鼓励学生一题多解,注重发散思维培养。

第六环节:课堂小节,作业布置活动内容:学生互相交流矩形的判定定理,何时选择判定定理,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遇到矩形实际题目时如何分析思路,以及遇到困难时如何克服等。

活动目的:鼓励学生结合前面的准备活动畅所欲言自己的感受和收获,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推理论证能力,并且对于研究科学需要严谨的作风这一点有深刻的认识。

活动注意事项:鼓励学生互相补充,畅所欲言,不要由老师替学生总结,特别要关注一些在数学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要通过这个环节来给他们树立信心,同时帮助他们发现困难以便今后更好的解决困难。

作业布置不能一概而论,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注意提出不同的要求。

课后习题3.4的要求较低,要求学生都能独立完成,对于有能力的同学,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对于数学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应该要求他们在课后,把课堂上讲过的题目进行再整理,加深印象。

四、教学反思1.灵活处理教材对于本节课的知识,不能机械地照搬教材内容,而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再加工,灵活运用,使教材内容得到升华。

分层次教学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要求要有所不同,一味的提高难度满足有能力的学生和降低难度适应困难学生都不是明智的做法,在教学中选择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得才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在同一题目中,通过一题多问或者一题多解等形式,可以使优生有所突破,也可以让学困生受到关注,获得解题的成就感,这就对我们的备课和选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充分给学生以时间和空间课堂是学生展示自己的一个舞台,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展示自己,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更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的独到见解和新思维、新想法,同时还能让教师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这对于课堂教学是非常有利的。

3.应当注意的问题几何教学有时对学生想象能力要求比较高,有些学生在这方面很有优势,而有一些学生可能要差一点,课堂教学不能过急;此外,几何教学中要合理把握学生的课堂兴奋点,合理安排时间,力图让学生在注意力最集中时完成最重要的知识内容,掌握本节课重要的学习方法;还要注意的是,不要让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应该争取关注每一个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