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走向新世纪的外交关系学案(无答案) 华东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下)16课走向新世纪的对外关系导学案
第16课走向新世纪的对外关系导学案我的目标,我知道!(心中有目标,努力有方向)学习目标:(标有“▲”的是重点;标有“※”的是难点)1、知道我国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上海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海合作组织等历史事实。
2.了解重要国际组织和世纪之交中国的重大外交活动,增强自己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能力。
3.认识成功的外交活动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增强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中国外交政策的理解。
※恐怖主义的概念。
我学习,我收获!【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提示:熟读教材,看课本找答案,在课本上划一划。
划横线处,写一写。
别忘了,有疑问,主动向组内同学或老师寻求帮助呀,对没有疑问的内容,要尽量记住呀!相信你会收获很多。
)一、新时期国际形势的变化(学习提示:阅读P101、103,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20世纪90年代世界形势有何变化?提示:(1)一个发展趋势:格局解体,国际关系趋向化。
(2)一个时代主流:世界人民要、求、促。
(3)三个动态特点:总体和平,局部;总体,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
2.假如你是中国领导人,你该如何应对这一变化?二、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一)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简称?2.宗旨?3.性质?4.成员?5.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后的的活动及作用?3、2001年,中国成功主办亚太经合组织年会,阅读课文后请回答:⑴在上海召开的这次会议有何特殊的背景?⑵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有何惯例?(看101—102页小字回答)合作探究一:阅读下列材料:(小组合作,共同提高)2000年,中国与APEC成员间的贸易额高达3445·5亿美元,占中国当年外贸总额的72·6%。
在中国的十大贸易伙伴中,除欧盟外,其他都是APEC成员,包括日本、美国、中国香港、东盟、韩国、中国台北、澳大利亚、俄罗斯和加拿大。
以上材料说明什么问题?(二)稳定周边睦邻友好关系——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1、成立背景?(提示:联系实际想一想,中国、俄罗斯与中亚各国面临哪些共同的问题?)2、合作的领域?3、成立:时间地点包括哪几国?4、意义?(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1.世纪交替之际,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下册第16课内容,围绕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展开,主要学习两部分内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争取和平的外部环境,打开外交局面,我国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同苏联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中国注重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民族独立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在此过程中与印、缅等国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在万隆会议上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协作。
通过全面介绍这些内容,为学生展现五十年代时新中国的外交情况。
这也为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做了铺垫。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认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通过学习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及其作用,认识中国的外交努力,以及在加强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方面做出的积极贡献;3、通过学习周恩来在国际会议中展现的外交才能,认识他对我国外交发展做出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分析材料,培养学生的史料研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认识我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产生的广泛的积极影响,认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树立同世界各国友好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意识;2、通过学习,了解外交政策和重要人物所起的作用,养成关心国家和国际大事的习惯,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意义【教学难点】“求同存异”方针的内涵理解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和周恩来有关的外交小故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四张图片,学生确定主题:近代中国屈辱外交(学生各抒己见,和屈辱、侵略有关即可)①《南京条约》签订图②火烧圆明园屈辱③《时局图》侵略④《辛丑条约》签订图与他国关系2、出示材料:“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周恩来”,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设计意图】四张图片,一张材料,通过这些资料与学生思考,使学生回忆八年级上册的所学知识,即中国的近代外交是极其不平等、极其屈辱毫无国家主权可言的,由此引入今日学习的内容,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开启了一条新的外交之路。
华师大版历史八下第16课《走向新世纪的对外关系》教案
华师大版历史八下第16课《走向新世纪的对外关系》教案内容标准: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本课重点:亚太经合组织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合作组织本课难点:恐怖主义的概念自主学习:一、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背景:20世纪90年代,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结束,国际关系显现出()的发展趋势,要和平、()、促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2、时间:()年,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3、贡献: 2001年,在的(),成功主办了亚太经合组织年会和第9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4、影响:为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增强了人们对恢复世界经济增长的信心。
二、合作组织的成立1、时间:()年6月,在。
2、成员国3、性质:是一个以互信求()、以互利求()的新型区域性合作组织。
4、意义:三、维护世界与地区和平1、当今世界局势的特点:2、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贡献3、维护世界和平的意义一、选择题1、英文缩写APEC 代表的国际组织是()A、亚太经合组织B、亚洲开发银行C、世界卫生组织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取得下列外交成就的先后顺序是()①中美建交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③承办APEC会议④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④①③②D、④①②③3、“合作组织”的成员国有()①②俄罗斯③哈萨克斯坦④吉尔吉斯斯坦⑤塔吉克斯坦⑥乌兹别克斯坦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⑥4、2008年是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
小文同学想制作一个主题为“周恩来风云”的网页,下列内容不适合选入该网页的有()A、出席亚非会议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C、与美国总统尼克松会谈D、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5、当今时代的主题是()A、和平与发展B、地区冲突与局部战争C、霸权主义D、强权政治三、查阅相关资料,完成下面表格。
总体和。
历史:第16课走向新世纪的对外关系导学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
第16课走向新世纪的对外关系内容提要一、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的解体,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国际关系显现出多极化的发展趋势,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
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于1989年,是亚太地区重要的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2001年,中国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年会。
二、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2001年6月,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在上海签署宣言,宣布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这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性合作组织。
三、维护世界与地区和平世纪交替之际,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
一方面,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另一方面,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此伏彼起,突发性事件接连不断,给国际安全带来了很多不安定的因素。
世界局势呈现出“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的特点。
导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掌握中美关系改善、中国外交事业重大发展的过程及其原因和表现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日建交、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获取信息指导学生利用课本图片和课外网络等资源,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探索归纳指导学生用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总结中国外交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理解其原因,并与现实比对,以史鉴今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情感上个世纪70年代,出现了许多国家争取与我国建交的热潮,证明美国原先“遏制中国”而进行外交封锁的僵局已被打破,我国外交出现新局面,值得炎黄子孙引以为荣开放观念重视外交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加入WTO等外交成果,直接推动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统一大业的进展,同时也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教学重点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改善,两过逐渐走向“双嬴”教学难点中美关系改善和中国外交成就辉煌的原因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形式:新授教师讲解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复习旧课,讨论回答:周恩来在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有哪些主要贡献?(A.访问印度、缅甸,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参加万拢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出席日内瓦会议,进行积极的外交努力,促成一系列和平协议的签定。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导学案 新人教版
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一、中美关系正常化1.背景(1)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新中国采取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
(2)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
2.过程(1)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2)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3)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3.意义: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二、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时间: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2.意义: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中日建交1.时间: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意义:国际上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我国外交工作出现新局面。
四、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1.背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召开2001年,在中国上海举行。
3.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4.代表:江泽民、布什、普京等19位国家领导人。
5.会议内容:讨论了全球和地区经济形势、面向新世纪的APEC政策框架等问题,通过了《上海共识》。
江泽民宣读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
6.意义: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问题1】从1954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和周恩来握手,到1972年尼克松主动与周恩来握手,这只是礼貌问题吗?说明了什么?探究:这不是礼貌方面的问题,而是中美两国由对立仇视到承认沟通继而彼此相互理解接纳,从而影响世界格局的艰辛历程。
从杜勒斯拒绝和周恩来握手到尼克松和周恩来在北京机场引人瞩目的历史性握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美关系的历史性转折说明了新中国在国际社会和世界政治舞台上日益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学习目标:1、记忆: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签定、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中日建交;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2、归纳我国在50年代、70年代及21世纪的外交成就,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变化、发展及原因。
3、理解: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认识到中国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础上,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方针,为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习重点: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学习难点:1、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2、我国外交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一、基础知识梳理1、建国初期美国对华政策:2、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1)1971年7月,(2)1972年,(3)1979年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间:4、中日建交时间:5、21世纪的外交成就(1)(2)二、合作探究1、小组合作归纳:概述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并结合70年代之前中美关系状况分析,70年代前、后中美关系有何变化?2、小组合作探究:中美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转机的主要原因(结合教材相关知识及学案第四页阅读资料2、3、4、5,分别从美国和中国角度分析)。
3、探究归纳: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外交上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有哪些?【课堂检测】1、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飘扬,至今(2011)年已有多少年()A、34年B、36年C、38年D、40年2、中国迄今为止举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是()A、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B、上海APEC会议C、上海世博会D、北京世界议会大会3、20世纪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得不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这里的“转折”是指()A、抗美援朝的胜利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日邦交关系正常化D、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交战线取得重大成就的最主要原因是()A、外交政策具有灵活性B、经济发展、国力增强C、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D、实现了国防力量的现代化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设计】知识结构图课标要求1、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
夲课围绕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展开,主要学习两部分内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争取和平的外部环境,打开外交局面,我国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同苏联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中国注重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在此过程中与印度缅甸等国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在万隆会议上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这些成就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为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课时1课时新中国外交政策外交成就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时间、人物、内容、影响时间、人物、特点、影响教后反思本节课的内容依据课标进行整合划分,采取了版块式教学方法,以两个篇章循序渐进展开教学。
教学过程中首先使用漫画和材料导入课堂,并借助大量文字材料充实课堂。
辅助学生学习,提高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其次,采取学生自学、小组合作讨论、教师重点讲解等多种教学方式,能够紧扣历史教学指导意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最后,结尾时补充周恩来总理外交成就的相关材料,使学生认识到周恩来总理对中国外交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积累经验,提高教学水平课后补充(学生提问)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新中国初期外交环境的复杂性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作业与板书设计】【1.作业设计】【同步测试】一、单项选择:A组(巩固学习)二、材料题:B组(拓展学习)【2.板书设计】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导学案(无答案)
课型新授课课题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年级八年级主备人备课时间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识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间、内容, 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周恩来在会中提出的方针等基础知识;2、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内容, 认识到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重点、难点)3、理解“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 归纳万隆精神的内涵;分析概括新中国初期取得重大的外交成就的原因, 增强民族自豪感, 激发爱国热情。
(重点、难点)3.理解“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归纳万隆精神的内涵;分析概括新中国初期取得重大的外交成就的原因,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
(重点、难点)3、理解“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归纳万隆精神的内涵;分析概括新中国初期取得重大的外交成就的原因,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
(重点、难点)【课堂教学流程】【学案自学梳理知识】任务一: 【自学识记】结合教材, 完成自学检测试题, 识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的基础知识。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 外交政策: 新中国建立以后, 奉行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
2. 外交环境:(1)新中国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 就同_______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2)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 实行_______政策, 对中国实行封锁和_______。
3. 提出: 1953年, _______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首次提出_______, 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4. 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_______、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_______。
5.发展:_______年, 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 分别与_______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 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6.影响: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 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_______。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导学案(无答案) (1)
一、学习内容: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二、学习目标:学习和掌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万隆会议以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求同存异”的方针。
三、课前自主学习: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背景:○1新中国建立以后,奉行___________________的外交政策。
○2建国后,新中国展开积极地外交活动,在建国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__ __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而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_______ _____,并对中国沿海实行。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__ __年,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___ __地区关系问题进行谈判,___ _ _在接见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项原则。
(4)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
2、万隆会议的召开:(1)时间:___ ____年地点:在____________的_ ___(2)会议的性质:第一次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内容:讨论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果:针对帝国主义国家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了“___ ___ ____”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7、意义:万隆会议反映了亚非人民,保卫,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
(这种精被称为“”)四、当堂练习:1.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和中国建交的国家是()A. 保加利亚B. 北朝鲜C. 苏联D. 罗马尼亚2.我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A. 万隆会议上B. 1953年中印两国代表团谈判时C. 日内瓦会议上D. 1954年6月,周恩来出访印度缅甸时3.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里,同中建交的国有()A. 17个B. 20个C. 13个D. 5个4.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召开的地点是()A. 万隆B. 吉隆坡C. 新德里D. 河内5.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是()A. 1955年B. 1958年C. 1960年D. 1965年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A. 党与党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B. 民族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C. 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D. 国际组织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7.新中国建立之初,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的外交政策是()A.和平外交政策 B.外交孤立政策C.扶蒋反共政策 D.积极扶助政策8.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工作充满硝烟和艰辛,其根本原因是( )A.新中国刚刚成立,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B.中国的经济比较落后,实力比较弱C.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敌视D.我国在国际上基本没有朋友9.一时间中印友好掀起热潮,周总理所到之处响起“印地秦尼巴依巴依”(印中人民是兄弟)和“潘查希拉金德巴”(五项原则万岁)的欢呼声。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八年级下册《历史》的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各项成就,以及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和完善。
教材通过讲述重大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取得的成就。
但是对于外交领域的知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外交政策,以及外交领域取得的成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以及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各项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以及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各项成就。
2.难点: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和完善,以及学生对外交领域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成就,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外交事件,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下册《历史》2.课件:相关外交事件的图片、视频等资料3.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取得的成就,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以及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各项成就。
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外交的发展历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成就,以及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
华师大版历史八下第16课《走向新世纪的对外关系》教案1
华师大版历史八下第16课《走向新世纪的对外关系》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亚太经合组织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合作组织2.能力培养(1)通过了解重要国际组织和世纪之交的重大外交活动,增强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能力。
(2)通过了解对外开放所取得的多方面成果,增强学生对外交工作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认识能力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参与国际组织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对参与世界活动、展开国家合作的重要性的认识。
(2)通过了解世纪之交的外交成就,认识成功的外交活动使的国际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外交政策的理解二、教学要点1.重点:亚太经合组织、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难点:恐怖主义的概念三、教学用具:课件四、学情分析(1)外交的基础,有赖于综合国力;但在本课中这点不是很突出,这一点有必要向学生讲清楚,对古代史中的对外交往,学生比较熟悉,因而设计上从古代史中的对外交往中的经验教训,得出结论,便于学生理解。
(2)一方面,学生对外交方面、特别是国际关系方面的内容了解相对比较少;另一方面,90年代以来的外交方面的网上资料很多,个别学生善于上网查资料,因而在教学设计上,问题的设置以课本为主,让学生上台操作,演示上网查资料的过程。
五、教学设计:关于自古以来以政府为主体的对外交往,你了解多少?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遣唐使→形成“中华文化圈”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近代百年屈辱史(弱国无外交,近代史中,才出现“外交”这种说法)建国后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政府展开了积极的外交活动→70年代,开创了外交方面的新局面同学们,从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唐朝玄奘西行、遣唐使、明朝郑和下西洋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朝代这些朝代有什么共同点呢?政府比较强大,而且比较积极、主动参与对外交往;从明清的闭关锁国、近代百年屈辱史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时期的政府有什么共同点?政府国力比较衰弱,拒绝对外交往或被动对外交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此,人民站起来了,政府展开了积极的外交活动,取得很多成就,特别是70年代,开创了外交方面的新局面。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走向新世纪的对外关系导学案(无答案) 华东师大版
第16课走向新世纪的对外关系基础知识知识点一: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于年,是亚太地区重要的政府间。
2、年,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多年来,中国始终本着积极参与、和推动合作的精神全面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对促进该组织的发展以及作出了重要贡献。
3、2001年,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美国遭受恐怖主义袭击的情况下,中国成功主办了。
知识点二: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1、为了致力于同俄罗斯及中亚各国建立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关系,2001年6月,六国元首在上海签署宣言,宣布成立。
2、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新型区域性合作组织。
3、作用:不仅促进了各成员国之间的睦邻互信和友好合作,对维护本地区安全与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国际社会摈弃冷战思维、探索新型国家关系、新型安全观和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在国际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知识点三:维护世界与地区和平1、世纪交替之际,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
表现在:一方面,仍是时代的主题;另一方面,此伏彼起,突发性事件接连不断,给国际安全带来了很多不安定因素。
世界局势呈现出的特点。
2、为了维护和促进世界与地区和平,中国一如既往,继续奉行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和其他国际事务,反对,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积极推动建立的国际政治新秩序。
了解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与世贸组织的异同【】1中国成功主办了亚太经合组织年会是在 ( )A、1982年B、1987年C、1997年D、2001年2、如果你是21世纪初的一名记者,想要了解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最新情况,你会前往( )A、东京B、北京C、纽约D、上海3、下列各国中,不属于上海合作组织的是 ( )A、乌克兰B、俄罗斯C、哈萨克斯坦D、吉尔吉斯斯坦4、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 ( )A、合作与交流B、冲突与战争C、民主与科学D、和平与发展5、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美苏争霸两极格局的解体,国际关系显现出的发展趋势是A、和平与合作B、多极化C、美国独霸D、美俄争霸6、21世纪初我国外交战线的成就有 ( )①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②上海合作组织成立③中美邦交正常化④APEC会议在上海召开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③7、新中国外交能够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经济的发展B、综合国力的提高C、外交策略的运用D、西方国家对华态度的改变8、阅读下列材料:“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鼓励各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环保及其他领域的有效合作;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请回答:⑴“上海合作组织”是何时成立的?主要成员国有哪些?⑵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上海合作组织”的性质是什么?⑶在次之前,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也加入了一个重要的国际组织,是什么?有什么重要的作用?。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3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本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八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历史课程的一部分。
教材通过介绍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活动,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努力奋斗的情感。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毛泽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我国古代和近代的外交史实,对外交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活动,部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回忆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信息要掌握清楚,以便在后续的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外交活动的背景和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活动,掌握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毛泽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历史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努力奋斗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活动及其意义。
2.难点: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毛泽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发展。
2.案例分析法:以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等历史事件为例,分析我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4.归纳法:在课堂总结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图片、文字、音频等多媒体元素的课件,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2.教材:准备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以便学生课堂学习时查阅。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第16课《走向新世纪的对外关系》名师教案3 华东师大版
第16课走向新世纪的对外关系学习目标1、知道我国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上海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海合作组织等历史事实。
2.了解重要国际组织和世纪之交中国的重大外交活动,增强自己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能力。
3.认识成功的外交活动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增强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中国外交政策的理解。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亚太经合组织、上海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难点:恐怖主义的概念学法指导收集并分析资料、讲述故事、设疑讨论、合作探究自主学习(一)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背景:20世纪90年代,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结束,国际关系显现出(多极化)的发展趋势,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
2、时间:( 1991 )年,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3、贡献: 2001年,在中国的(上海),成功主办了亚太经合组织年会和第9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4、影响:为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增强了人们对恢复世界经济增长的信心。
(二)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1、时间:( 2001 )年6月,在中国上海。
2、成员国: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3、性质: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性合作组织。
新课学习一、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上海2001年经合组织年会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二、外交大事记二、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1、成立背景?面临共同问题:边境走私、民族分裂分子的分裂活动、边境贸易、边境资源的开发……2、合作的领域?政治、安全、外交、经贸、文化等方面全面互利合作3、联合行动的主要活动?举行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1、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提高,影响力增强,在国际外交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时间 2001年10月3、地点上海4、成果与19位领导人会晤;发表讲话;讨论全球和地区经济形势、面向新世纪的亚太经合组织框架等问题,通过《上海共识》;宣读《领导人宣言》等5、意义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走向新世纪的对外关系》教案
第16课走向新世纪的对外关系一、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亚太经合组织上海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海合作组织2.能力培养(1)通过了解重要国际组织和世纪之交中国的重大外交活动,增强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能力。
(2)通过了解中国对外开放所取得的多方面成果,增强学生对外交工作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认识能力。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中国参与国际组织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对参与世界活动、展开国家合作的重要性的认识。
(2)通过了解世纪之交中国的外交成就,认识成功的外交活动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中国外交政策的理解。
二、教学要点1.重点:亚太经合组织、上海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难点:恐怖主义的概念三、教学用具:课件四、学情分析:(1)外交的基础,有赖于综合国力;但在本课中这点不是很突出,这一点有必要向学生讲清楚,对中国古代史中的对外交往,学生比较熟悉,因而设计上从古代史中的对外交往中的经验教训,得出结论,便于学生理解。
(2)一方面,学生对外交方面、特别是国际关系方面的内容了解相对比较少;另一方面,90年代以来的外交方面的网上资料很多,个别学生善于上网查资料,因而在教学设计上,问题的设置以课本为主,让学生上台操作,演示上网查资料的过程。
五、教学设计:关于中国自古以来以政府为主体的对外交往,你了解多少?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遣唐使→形成“中华文化圈”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近代百年屈辱史(弱国无外交,近代史中,中国才出现“外交”这种说法)建国后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中国政府展开了积极的外交活动→70年代,中国开创了外交方面的新局面同学们,从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唐朝玄奘西行、遣唐使、明朝郑和下西洋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朝代这些朝代有什么共同点呢?中国政府比较强大,而且比较积极、主动参与对外交往;从明清的闭关锁国、近代百年屈辱史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时期的中国政府有什么共同点?中国政府国力比较衰弱,拒绝对外交往或被动对外交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政府展开了积极的外交活动,取得很多成就,特别是70年代,中国开创了外交方面的新局面。
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案第16课+走向新世纪的对外关系
第16课走向新世纪的对外关系一、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亚太经合组织上海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海合作组织2.水平培养(1)通过理解重要国际组织和世纪之交中国的重大外交活动,增强学生理解世界、理解世界的水平。
(2)通过理解中国对外开放所取得的多方面成果,增强学生对外交工作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理解水平。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1)通过理解中国参与国际组织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对参与世界活动、展开国家合作的重要性的理解。
(2)通过理解世纪之交中国的外交成就,理解成功的外交活动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持续提升,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中国外交政策的理解。
二、教学要点1.重点:亚太经合组织、上海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难点:恐怖主义的概念三、教学用具:课件四、学情分析:(1)外交的基础,有赖于综合国力;但在本课中这点不是很突出,这个点有必要向学生讲清楚,对中国古代史中的对外交往,学生比较熟悉,因而设计上从古代史中的对外交往中的经验教训,得出结论,便于学生理解。
(2)一方面,学生对外交方面、特别是国际关系方面的内容理解相比照较少;另一方面,90年代以来的外交方面的网上资料很多,个别学生擅长上网查资料,因而在教学设计上,问题的设置以课本为主,让学生上台操作,演示上网查资料的过程。
五、教学设计:关于中国自古以来以政府为主体的对外交往,你理解多少?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遣唐使→形成“中华文化圈”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近代百年屈辱史(弱国无外交,近代史中,中国才出现“外交”这种说法)建国后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中国政府展开了积极的外交活动→70年代,中国开创了外交方面的新局面同学们,从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唐朝玄奘西行、遣唐使、明朝郑和下西洋中我们能够发现,这些朝代这些朝代有什么共同点呢?中国政府比较强大,而且比较积极、主动参与对外交往;从明清的闭关锁国、近代百年屈辱史中我们能够发现,这些时期的中国政府有什么共同点?中国政府国力比较衰弱,拒绝对外交往或被动对外交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政府展开了积极的外交活动,取得很多成就,特别是70年代,中国开创了外交方面的新局面。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学案
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学生姓名使用时间月日编写质量评价完成水平评价【学习目标】1、能列举20世纪70年代的重大外交成就,了解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2、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国取得重大外交成就的原因,培养分析能力,认识到新中国国力的提高,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尼克松访华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学习难点】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达成共识。
1、美国怎样敌视新中国的?2、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怎样改善关系的?3、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什么时候、什么会议上得到恢复?这件大事引发什么热潮?4、“APEC”是什么意思?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什么?根据这个主题,上海APEC会议取得哪些成果?后来又成立了第一个由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叫作什么?二、问题盘点: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认真想一想,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1、我的问题:2、我们的问题:(交流作答,请同学们相互排忧解难)3、老师的问题:思维比拼归纳中美关系是怎样一步步走向正常化的三、拓展延伸:(1)小组讨论归纳新中国取得重大外交成就的原因?(2)结合教材第80页第一段小字部分,分析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3)分析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的意义。
四、巩固归纳:小组讨论制作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大事年表。
五、巩固练习:这节课你有收获吗?和你同组的同学比一比,看谁学得更好。
比一比:谁掌握的知识更多?(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年10月25日,第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等23国提案,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的席位。
(二)中美关系正常化年1月1日,中美发表《中美建交公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美国承认只有一个,是中国的一部分。
从此,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走向新世纪的对外关系》学案(无答案)华东师大版
第16课《走向新世纪的对外关系》学案一、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二、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1.重点亚太经合组织、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难点恐怖主义的概念。
三、学生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讨论法等四、自学提纲(一)阅读课本完成填空一)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背景:20世纪90年代,苏美争霸的两级格局结束,国际关系显现出的发展趋势,要和平、、促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
2.时间:年,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3.贡献:2001年,在中国的,成功主办了亚太经合组织年会和第9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4.影响:为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增强了人们对恢复世界经济增长的信心。
二)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1.时间:年6月,在中国上海。
2.成员国:中国、、、吉尔吉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3.性质:是一个以互信求、互利求的新型区域性合作组织。
4.意义:对维护本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维护国际社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三)维护世界与地区的和平1.目前世界局势的特点:、;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2.中国的外交调整:⑴继续奉行的和平外交政策⑵积极参与和其他国际事务⑶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⑷反对和强权政治⑸反对一切形式的。
⑹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
3.意义:为维护、促进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二)小组讨论1.在上海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有什么特殊的背景?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有什么惯例?2.中国为维护世界与地区和平进行了哪些重要的外交活动?作出了哪些贡献?3.中国维护世界和平有何重要意义?五、自我检测题1、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关系呈现出的发展趋势是()A、多极化B、两极化C、单极化D、一体化2、中国成功主办了亚太经合组织年会是在()A、1989年B、1991年C、1997年D、2001年3、2001年10月,亚太经合组织第9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举办地是()A、东京B、曼谷C、莫斯科D、上海4、世纪之交,时代的主题是()A、和平与发展B、稳定与缓和C、和平与战争D、信任与团结5、世纪之交世界局势呈现出的特点是()①总体和平,局部战争②总体缓和,局部紧张③总体稳定,局部动荡④总体发展,局部倒退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6、世纪之交,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主要得益于()A、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B、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D、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7、近年来,中国对推动世界妇女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积极贡献的是()A、上海APEC会议B、世界卫生组织会议C、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D、上海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六、当堂检测题1、下列有关上海合作组织的表述,正确的是()A、是亚太地区重要的政府间政治组织B、成员国包括中国、俄罗斯等5个国家C、促进了各成员国之间的睦邻互信和友好交往D、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合作组织2、为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增强了人们对恢复世界经济增长信心的会议是()A、1955年的万隆会议B、第26届联大C、世界第4次妇女大会D、亚太经合组织第9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3、21世纪初出现了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性合作组织是()A、亚太经合组织B、上海合作组织C、上海五国组织D、世界卫生组织4、2001年,中国成功主办亚太经合组织年会,下列不属于这次会议背景的是()A、世界经济增长放缓B、美国遭受恐怖主义袭击C、世界经济增长加快D、中国积极参加组织的各项活动5、下列事件,不是发生在2001年的是()A、上海五国组织成立B、中国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年会C、上海合作组织成立D、亚太经合组织第9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七、拔高思考题课本P105页学习与思考八、课后作业:随堂练九、谈谈学习本节课的感受十、名人名言与教师寄语生存完全是一种战斗。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时教案设计(无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课时教案学科:历史年级:八年级主备人:审批:课题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型新授周次序号教学目标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概况;认识“求同存异”方针;归纳周恩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上自主形象的确立,是与国际帝国主义的干涉和破坏进行坚决斗争的结果,表现了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非凡气度。
通过了解周恩来在外交上的成绩认识一个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并一生为之努力奋斗!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一、导入新课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改变了关于世界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的认识,直接导致了1987年中共十三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伴随对时代主题认识的变化,中国外交的目标开始从“支持世界革命”变成“为国内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此后,改革开放逐渐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国策。
中国在处理对外关系时开始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不断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台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中美两国于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同时本着“结束过去,开辟未来”的精神,于1989年5月实现了中苏两国关系正常化,同时中国在香港、澳门问题上先后与英国和葡苟牙达成了协议,祖国统一大业蒸蒸日上。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实践与理论创新紧密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有关中国对外关系、国际秩序、全球治理等一系列重大政策主张,全面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内涵和思想体系。
思考:不断改变的外交政策对我国有哪些帮助?二、讲授新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史料展示:材料: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走向新世纪的对外关系一、自主学习卡
二、轻松闯难关
重点:
1.中国与亚太经合组织:对于中国与亚太经合组织的关系,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把握:(1)该组织的性质:是亚太地区间重要的经济区域合作组织。
(2)该组织成立的时间和中国加入该组织的时间分别是1989年和1991年。
(3)中国参加该组织各项活动的精神和原则:积极参与、求同存异、推动合作。
(4)2001年中国举行与该组织有关的两大活动及产生的影响:两大活动:成功主办亚太经合组织年会和在上海召开亚太经合组织第9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产生的影响:为该组织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增强了人们对恢复世界经济增长的信心。
2.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对于这个问题,可从4个方面进行把握:(1)中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中国的外交态度:积极参与联合国和其他国际事务,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3)在外交上中国反对的两种倾向: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4)综合以上三个方面,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展示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难点:亚太经合组织和上海合作组织的区别与联系。
对于这个问题,可用一个图表来表示。
三、精兵演练场
1.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关系的发展呈现出的趋势是
A两极化 B单极化 C多极化 D一体化
2.国家主席江泽民身着红色中式传统对襟上装,神采奕奕,在这里迎候前来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各经济体领导人。
请问这次会议召开的地点是在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昆明
3.1993年以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连续10次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的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国始终全面参与该组织活动的精神不包括
A积极参与 B求同存异 C推动合作 D和平共处
4.21世纪初出现了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性合作组织,它是
A上海合作组织 B亚太经合组织 C联合国 D世界贸易组织
5.下列事件不是发生在2001年的是
A成功主办亚太经全组织年会 B在上第召开亚太经合组织第9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C中美建交 D上每合作组织成立
6.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1)图一反映的是亚太经合组织第9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召开。
这次会议是在什么时间召开的?中国始终本着一种什么精神参与该组织?
(2)图二是哪一组织的领导人合影?分析这一组织的性质是什么?
(3)结合两图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在国际事务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参考答案:1C 2B 3D 4A 5C
6 (1)2001年积极参与、求同存异、推动合作
(2)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性合作组织
(3)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参与联合国和其它国际事务,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展示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四、能力展示台
除了课文中所列举的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以及发起成立“上海六国组织”外,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手段,你还知道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还取得了哪些重大外交成就?这些外交成就的取得对你有何启示?
提示:1995年在北京召开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女大会,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中国申奥成功,改善同美国、俄罗斯、西欧、日本等国家的关系……
启示:综合国力的提高是外交成功的有力保障,而成功的外交活动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并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
五、自由阅读卡
中国外交在2009“关键之年”的新角色
2009年被中共定为“关键之年”,其关键之所在,一有建国60周年之政治大事,二有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实施的中期推进,三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持续和加深。
于此方方面面工作都要调整,以确保“关键之年”平稳度过,外交领域也不例外,将扮演新角色,担当新任务。
踏入新的一年,外交角色和任务将有相应变化。
新角色的事件外交、责任外交、人本外交,要全面登场;原来作为外交主线的涉台外交,虽不言取消,但重要性下降。
一般而言,外交核心任务就是维护安全,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目前在传统安全领域,不论远在中东,还是近在东北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中国周边的不确定因素还在增加。
在非传统安全领域,面临的新挑战可能更多,因此安全外交仍会摆在首位。
经济外交近年份量不断加重,今年国际金融危机出现,经济外交任务将更加繁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在多边领域,参加相关的经济外交活动,参加国际、地区、国家间的合作,以之维护经济和金融安全;二是与邦交国深化和扩展经贸合作关系;三是配合展开能源外交、粮食外交;四是企业“走出去”增多,需要提供更多的外交支撑。
由于今年核心任务是保持经济稳定,经济外交份量也随之加重。
所谓人文外交,主要指不同国家和地区间、不同民族间、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人文外交是中国外交困难时期最重要的“武器”。
北京奥运被认为是人文外交成功的一个高峰,不过现在已被赋予新的任务,就是提升国家软实力,这方面当有不少新课题。
事件外交是新外交课题,实际上就是公关外交。
因步入全球化时代,开放度加大,信息传播等条件发生大变化,当中国、当国际上出现重大事件,当与相关国家间出现重大纠纷,相关涉外活动,构成事件外交。
去年在国内的西藏骚乱、北京奥运、四川地震、三鹿“毒奶”等事件中,在日本毒饺子风波中,施展了事件外交的功夫,今年将令之规范化、专业化。
责任外交是中国国力提升、国际影响力加大下,发展中国家要求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多作用,一方面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上出现要求中国担负更多的国际责任的要求。
责任外交的推展将成外交的重任。
还有一个人本外交,对外而言,随着中国国力提升、开放度加大,企业、公民在外部世界活动增多,在以人为本的治政理念下,维护公民和企业的利益,以及其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成为外交的新任务。
对内而言,是要增加外交的对内开放、参与度。
这些外交新角色新任务统合起来,将体现中共领导层对外交的新要求,即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重塑中国的国际形象,其潜台词就是,为融入国际体系,打造世界强国的外交努力。
六.学习百宝囊
做好课前预习,提高学习效率
预习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
课前预习(课前自学)是提高听课效果的重要前提,听课的效果与预习的质量常常是成正比例的。
一、预习时要注意看教材每章开头的引言,有意识地培养书面语言的概括和提炼能力。
每章的篇首有一段简短引言,主要介绍本章的基本内容、历史脉胳和基本观点,且语言概括、精炼。
上课前应该精读,从而对本章内容有一个浅层次的整体印象。
当学完课文内容后,再回首详细理解该段引言,就能站在宏观角度去理解课文,试着学会繁中求简,详中求略。
我们的历史书面语的概括和提炼能力也一定会有提高。
二、预习教材的文献资料,培养自己的史料阅读和材料处理能力
现行教材,突出历史学科特点,适当地增添了文献资料的数量和份量,采取了在一段史实的旁边设置一则史料,或在一些重要历史问题的叙述中穿插一段史料的方式。
原始材料的引入,无疑为培养我们的材料阅读能力和材料处理的应变能力提供了极好素材,奠定良好基
础。
因而我们在预习历史的过程中不能熟视无睹、轻意放过,不要冷落或遗忘了它们,要主动地学习史料,--读懂史料--理解史料,把教材的正文部分和文献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文献资料融入正文部分之中。
三、预习要利用好材料图表,培养自己的口头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
现行教材,图表数量增多了,有原始照片图、后人画图、表格图、地图等。
这些图表简洁明快,但功能各异,我们在预习时应该学会看图学史、看图说话、看图复述正文部分相关的史实,可以以此来培养自己口语组织和表达能力。
四、预习教材后的练习题,培养理解记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本后的一些练习题虽是一个较低层次的训练,但其作用不可小视。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低层次能力的积累是高层次能力的基础和载体。
这些练习题有的再现本章节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有的是针对教材重点内容进行设疑。
通过练习,有助于把握知识重点并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