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山水文学的启示
试论柳宗元的贬谪生活对其山水文学的影响
试论柳宗元的贬谪生活对其山水文学的影响摘要贬谪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是封建社会政治黑暗的产物。
它是封建时代的文人经历贬谪,地位从庙堂转变到江湖,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贫乏的生活条件中艰难生存,在上司压迫、社会歧视、亲友冷落中忍受着心灵的煎熬,辗转悱恻中挥笔而作的对其生命的咏叹。
唐代著名文人柳宗元,经才大略,品行高洁,励精图治,向往改革,却仕途坎坷,惨遭贬谪。
他倡导文以明道,继承古代士大夫发愤著书的传统,把自己人生的不得意寄托于山水与文学之中。
孤愤之中挥笔而作的山水散文,为中国古代文学史增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他的山水散文也开启了贬谪文学的全新篇章。
比起政客,他也许更适合做一个放情山水的文人。
而我们也许该庆幸贬谪为中国历史增加了一位出彩的文人,为中国文学史开启了新的宝贵篇章。
关键词柳宗元;贬谪;山水文学一、贬谪与贬谪文学“贬,损也”、“谪,罚也”,贬谪,就是古代官吏因过失或者犯罪而被降职调到远离京城的荒蛮之地就任以示惩罚。
[1]我们认为中国古代的文人贬谪比较有代表性的大致有四种:第一种以屈原、贾谊为代表。
他们志向高远、才高八斗,却被小人的谗言所害而遭贬谪。
第二种以韩愈、阳城为代表。
他们因坚持原则,直言进谏,触怒皇帝而遭到贬谪。
第三种以苏轼、王安石为代表。
他们因党争中本派失利被贬。
第四种以柳宗元和刘禹锡为代表。
贬谪与贬谪文学在唐朝极盛。
李白因得罪皇帝宠妃而被流放夜郎。
白居易因反对宦官执掌兵权而遭小人谗言陷害被贬为江州司马。
韩愈因极力劝谏阻止宪宗迎供佛骨触怒皇帝而差点被处以极刑,在崔群等同僚的求情下还是被贬到了潮州。
还有王昌龄、杜甫、刘禹锡等数不胜数的文人墨客。
他们都因贬谪而创造出了许多成就极高的贬谪作品。
而被贬最彻底在47岁盛年卒于贬谪地的柳宗元,在遭贬谪之后经历艰难的生活与精神的煎熬,心态发生变化,创作出以“永州八记”为代表的山水游记,开启了贬谪文学的新篇章。
[2]柳宗元的悲剧游记文学是元和贬谪文学的典型代表。
略论柳宗元山水游记的情感表现与审美内蕴
略论柳宗元山水游记的情感表现与审美内蕴1. 引言1.1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背景介绍柳宗元(773-819年),唐代文学家,历史学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山水游记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的经典之作。
柳宗元游历过广大山水之间,领略过自然美景,对山水有着独特的感悟和理解。
他的游记以其真挚的情感和丰富的审美内涵而著称,被后人广泛传颂。
柳宗元是一个兼具文学家和政治家的人物,他游历山水之间,不仅是为了放松心情,领略自然美景,更是为了借此思考人生之意义,体悟自然之道。
在他的游记中,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更表现出他对人生、人情、政治的思考和感慨。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蕴含着丰富的意蕴,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之一。
在下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情感表现与审美内蕴,以揭示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1.2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意义柳宗元山水游记作为中国古代山水游记文学的经典之作,不仅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更体现出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审美情感。
通过柳宗元的笔墨,读者可以感受到他对自然山水的独特眷恋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柳宗元山水游记不仅是一篇旅行见闻的记录,更是一首富有情感抒发和审美表达的诗篇。
其意义在于展现了古代士人对自然山水的独特理解和审美情感,为后世山水文学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通过柳宗元山水游记,读者可以领略到古代士人对自然山水所蕴含的美好情感和深刻思考,感受到他们对世界万物的敬畏与赞美。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意义不仅在于文学价值的体现,更在于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和历史地位的彰显。
通过对柳宗元山水游记的深入研究和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古代文学的精髓和人文情怀,进一步拓展人们对于自然山水美的认识和感悟。
2. 正文2.1 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情感表现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情感表现主要体现在他对自然的热爱与感慨之中。
在游记中,柳宗元通过对山水的描写,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与感慨。
他对山川的形态、河流的起伏、瀑布的奔流等细致的描写,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
柳宗元 古文运动
柳宗元古文运动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晚唐初唐朝文学家、政治家、哲学家,与韩愈、刘禹锡、王贞白并称唐代古文四大家。
他的文风承袭古文运动的理念,注重语言的力道和思想的深刻,具有极高的鉴赏价值。
柳宗元以清新脱俗的文风和卓越的思想见长。
他主张“古文强世语”,反对五言绝句的奢华浮靡,强调文风应当简练明了,充满力道。
他的文章中常以寓言的形式包含哲理,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因此,我们可以从柳宗元的文学贡献中汲取到很多有益的启示。
首先,柳宗元的文学追求注重真实和自然。
他的作品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景物,展示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神奇。
在他的笔下,山水草木活灵活现,而且这些自然景物往往与人的情感相互映衬。
这种抒写自然,以叙事和描写为主的方式,对后世文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代的写实主义文学,也有着强烈的对于现实的表现欲望,追求真实和自然。
柳宗元的作品让我们意识到,只有真实表达和自然描写才能打动人心。
其次,柳宗元的作品注重人性探索和社会批判。
他不仅关注个人在社会中的命运,还关注社会中的不公正和腐朽。
在他的作品《质论》中,通过对命运的自述,他揭示了社会制度对个人命运的压迫和摧残。
这种对社会的批判,使其作品具有了深刻的时代意义。
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开放的社会中,也需要时刻关注社会的进步和不足之处,用文学的方式表达对社会问题的关切,推动社会的持续进步。
最后,柳宗元作品中的“格言”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他通过简洁有力的言语,将世间的真谛进行了浓缩和归纳。
例如,他的《遗山尤志》,就以寥寥数语,道出了人生在对待名利和权力时应秉持的人生态度。
这种直抒胸臆的语言,也让我们意识到,内心真实的表达和思想的坚持在文学中是至关重要的。
现代社会中,浮躁和功利主义盛行,我们也需要坚持内心真实的表达和持守自我的价值观。
总之,柳宗元以其清新脱俗的文风和卓越的思想成为古文运动的代表,他的作品给予我们很多启发。
通过他的作品,我们学会了关注真实和自然、关注社会进步和不足、关注内心表达和思想的坚持。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文化精神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文化精神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柳宗元是唐代山水游记的杰出代表,其山水游记不仅情景交融,成为后世游记的典范,并且还渗透了作家的心志和所接受的文化因素,呈现了丰富的文化精神。
柳宗元贬谪永州之前,乃永贞革新主将,在王叔文的领导下,积极参与社会政治革新运动,其儒家“兼济天下”思想甚为突出。
由于革新运动失败,柳宗元政治上遭受重大打击,贬谪永州后,经过深入了解民情、反复思考,其儒家“民本”思想更为成熟,写出了如《捕蛇者说》《童区寄传》等关注民生、针砭时弊的精妙之文。
与前辈作家元结相似,他也在永州奇山异水的幽僻秀美中消解贬谪的孤独苦闷,寻找情感宣泄处,同时也在山水之美中熏陶情操。
这样,其山水游记融情于景,渗透了人文关怀和民本思想。
如《钴潭记》曰:“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
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然。
”⑤既有对百姓“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的感慨和关心,又有乐而助之的仁厚情怀。
《钴潭西小丘记》中“小丘”之景“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可谓奇特怪异,引人入胜。
然而其境遇却是“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
作家对其遭遇深表同情,“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嘉木立,美竹露。
奇石显。
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
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 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小丘”如此美景,却因地处偏僻而连年不售,成为弃地,正是作家身世遭际的寄寓,感慨小丘也是自伤自怜,他在哀叹自己空有治世才能却遭贬谪的不幸。
心凝神释,与万化冥合——柳宗元《永州八记》概说
难 与共 的朋友 。 们 可 以说 被 贬 永 州 , 柳宗 元 与 山 水文 我 是 学 结 合 的 机 缘 , 有 被 贬 才 有 柳 宗 元 的 慧 眼 识 山 水 , 唯 唯 也
关 键 词 : 宗元 《 州八 记 》 山水 游记 美学特 征 柳 永
大半 生 , 不 应 与 山 水文 学 结缘 , 而 他 后来 却 以 山水 文 本 然 学 大家 而 著称 , 其 原 因 , 是 众 所 周知 的被 贬 遭逐 。 究 就 贬谪之初 , 沉重打击之下 。 宗元精神几乎崩溃 , 在 柳 郁 愤 、 伤 和绝 望 充 塞 于心 , 而他 在 这 绝 望 的 边缘 得 到 悲 然 知 识 、 养 , 及 对 生 的 渴 求 的 挽 救 , 是 他 为 着 人 生 的 修 以 于 进 程 , 开 始 了 心 理 平 衡 的 寻 求 。 么 柳 宗 元 向 谁 倾 诉 心 便 那
折 隐 蔽 的 形 态 表 现 自 己所 见 所 想 的 , 而 其 山 水 文 学 , 因 以 斐 然 的成 就 而 为古 代 文 人学 者 所 瞩 目。 对 它 的研 究 中 , 在 古 往 今 来 不 乏 真 知 卓 见 。 后 学 浅 谈 柳 宗 元 《 州 八 记 》 今 永 。
柳 宗 元 是 一 个 锐 意 进 取 、 极 入 仕 的 知 识 分 子 。 的 积 他
着 被 贬 的 持续 , 种 怀疑 逐 渐 演 变 为否 定 , 宗 元从 而对 这 柳 七 十 年 , 有 刘 禹 锡 独 承盛 唐 气 骨 , 元 白 、 孟 相 比 , 只 与 韩 互 不 依 傍 . 行 太 虚 。综 观 刘 禹 锡 一 生 的 经 历 与 创 作 , 人 独 其 其 文 都 无 愧 于 “ 豪 ” 誉 。 作 来 源 于 生 活 , 观 生 活 与 诗 之 创 客
谈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心和境安莉
谈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心与境安莉内容提要: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政治改革家。
柳宗元的散文,与韩愈齐名,韩柳二人与宋代的欧阳修、苏轼等并称为“唐宋八大家”,堪称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家。
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中的精品,也是作者悲剧人生的写照。
由于遭遇和环境的压迫,他深情地体味大自然、全身心地投入大自然,将自己置身于“心凝神释,与万化冥合”境界之中,在对象中发现生命、发现心灵、慰藉心灵,使审美的主体与对象完全融合,从而享受着忘物忘我、魂天归一后的清明阔明、磊落超迈。
他经常以心写境、借境传心。
在他的作品中由写眼中之景而成境,由写心中之景而成境,由意在渲泻悲情到艺术地表现自然,将悲情沉潜于作品之中,或长歌当哭、强颜为欢,或聊为优游、乐而复悲,形成了柳氏山水游记“凄神寒骨”之美的特色。
通过潜心钻研,细心品味,我认为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写作手法上做到了以心写境、以境写心、心境合一,达到了山水审美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境界;他用自己的生命深情、决妙之笔书写了中国山水文学史上最为宏伟壮阔的风景长廊,令人叹为观止。
关键词:柳宗元山水游记心与境谈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心与境安莉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政治改革家。
柳宗元的散文,与韩愈齐名,韩柳二人与宋代的欧阳修、苏轼等并称为“唐宋八大家”,堪称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家。
近人郑德坤说:“古来善为写景文者,莫如柳宗元。
宗元迁谪永柳,得山水以荡其精神,出之者若不经意,而其书本上之得力,实从郦注脱胎而出,是郦注可为写景之模范也”。
(《水经注引得序》)钱钟书先生说:“郦书刻划景物佳处,足并吴均《与朱元思书》而下启柳宗元诸游记”。
由《水经注》直接导启的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就其篇幅、规模以及所涉及地域的广阔而言是不能和《水经注》相比的,但却在中国山水文学史上地位独特、影响深远,他也是我国古代散文史上的一代宗师。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特点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特点
柳宗元继承了历代山水散文的特点并加以改进,创作了具有独立意义的山水游记,在这一领域取得了独特的成就。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以“永州八记”为最佳。
这些作品形神毕肖地再现了山水景色的自然美。
如《小石潭记》等一系列游记,非常善于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来进行细腻的工笔描绘,篇篇不雷同,自然景物充满着勃勃生机,画廊式地展现了永州的山水景色。
其次,柳宗元写景,但不客观的模山范水,而是写自己主观感受中的景物。
如“枕席而卧,则清冷之状与目谋,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
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客观之景与主观之景完全融二为一。
在情景交融之外他还善于以山水景色自喻,例如《小石城山记》以小石城自喻等。
用山水景物的特点和遭遇来表现自己性格特点和思想状况。
山水景物性格化的写法是柳宗元对山水游记文学的一个发展。
再次,在情景交融、以山水自喻还不足以表现自己的感情时,柳宗元还善于加之以形象化的议论。
《小石城山记》中关于造物者之有无的议论,都大大开拓了读者的思路,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这种从描绘的景物形象出发,展开生动活泼、极富启发性的议论,是柳宗元为游记文学的发展又开辟一新的途径。
最后,精炼而不雕琢的、优美而不华糜的语言。
是柳宗元游记的又一特色。
其语言字凝句炼,简洁明快,善用短语,骈散相兼,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例如《小石潭记》等,都堪称这方面的典范。
使他的山水游记既象一幅色彩迷人的风景画,又像一首真挚深沉的抒情诗,充满诗情画意。
形成了清峻自然的独特风格,把山水游记推向了一个高峰。
千古风流人物柳宗元观后感
千古风流人物柳宗元观后感“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没错,这是柳宗元写的《小石潭记》。
柳宗元也是一个胸怀大志之人。
所以,今天我来品一下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字子厚,唐代河东郡人,著名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小石潭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
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又与“三苏”并称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
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一个在中国文学史上这么有成就的人,也有一个浓厚的文化气氛的家庭。
在柳宗元四岁那年,父亲去了南方,母亲卢氏带领他住在京西庄园里,卢氏聪明贤淑,颇有见识,并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她教年幼的柳宗元背诵古赋十四首。
正是母亲的教育,使柳宗元对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卢氏勤俭持家,训育子女,在早年避乱到南方时,宁肯自己挨饿,也要供养柳宗元。
后来柳宗元得罪贬官,母亲以垂暮之年,跟随儿子到南荒,没有丝毫怨言。
她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在她身上体现了很多中国古代妇女的'美德。
母亲的良好品格,从小熏陶了柳宗元。
柳宗元有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就是从来都是他改变环境,而不是环境改变他。
他没有因为被贬官,而不管那里的人民和环境,不但没有不管,还治理的井井有条。
令人刮目相看。
有人一心想把他放逐到荒凉之地,要他吃不好,他就另想办法。
他率领人民去开垦田地。
如果,我们在学习上有他这种不服输的决心,遇到问题要积极面对,随时都会找到学习的乐趣。
篇2:柳宗元作文600落日熔金,我抖落一身风尘……是日,一袭白袍,一领洁白的头巾,一把绘彩的纸油扇,神色悠闭地与子厚漫步于小丘之上,那就是我——吴武陵。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特点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特点柳宗元《山水游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山水游记散文作品,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开创山水游记的文学形式:《山水游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篇以个人游记为主线的山水游记散文。
柳宗元以第一人称述说了他游览朗州山水的经历,通过描写山川风物、叙述游览感受以及抒发游览心情,展示了对山水景致的热爱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山水游记》不仅开启了后世以人为中心、以情为元素的山水游记散文的写作传统,而且对后世山水画以及诗词创作都有重要影响。
3.注意观察细节,以写风物见长:柳宗元以写风景为主要手法,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感性描写,传神地表现了山川风物的细致之美。
他写树,描绘了树木的样貌、岁月的脉络和生命的力量;他写水,笔下流淌的水波翻腾、奔腾的河流给予人以宏大的气象感;他写鸟,生动地刻画了飞翔的鸟儿的羽翼、姿态和灵动的神情;他写云,以形象的意象写出了云的变幻无常、轻盈飘逸的特性。
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描写,他将自然景色描摹得入木三分,给人视觉上的享受和感性上的震撼。
4.运用寓意象征,增强艺术感染力: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中融入了丰富的寓言寓意象征元素,增强了作品的叙述艺术感染力。
他通过以物喻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象征意义进行启示,表达出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
例如,他将江河比喻为人的志向和抱负,树木比喻为人的聪明才智和生命力,石头比喻为人的坚韧和固执,这种象征手法深化了作品的意义层次,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5.语言简洁明快,富有韵律美感:柳宗元的《山水游记》语言简洁明快,字句精练,富有韵律美感。
他通过简洁的笔触和凝练的文字,达到了抓住读者的精神和感性的目的。
这种韵律美感的运用使得《山水游记》具有很强的朗朗上口、抑扬顿挫的口语化特点,增强了读者对作品的对称性和和谐感受。
总的来说,《山水游记》是一部真实、深入、抒发情感与人生思考并兼具艺术性的山水游记散文作品。
它以个人经历为基础,通过观察自然,抒发情感,寄托哲理,寓意象征等手法,描绘了丰富多彩的山川风物,表达了对美好人性和和谐社会的向往,具有重要的文学意义和价值。
略论柳宗元山水游记的情感表现与审美内蕴
略论柳宗元山水游记的情感表现与审美内蕴1. 引言1.1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背景介绍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汉族,世称柳河东。
唐代文学家,山西大名(今河东大名)。
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代表,他在文学创作上达到了巅峰,尤其以其山水诗文著称,被誉为“柳河东两种”。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情感表现与审美内蕴的重要载体。
柳宗元在山水游记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文景观的体悟,展现了其对山水的深厚情感和对人生哲理的探寻。
柳宗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情感感悟自然之美,同时在山水游记中融入了对历史与文化的思考,体现出了他对人文景观的关注和感悟。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他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人生哲理的思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成为了唐代山水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历史上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意义柳宗元山水游记作为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山水游记之一,具有重要的文学意义和历史价值。
柳宗元山水游记通过作者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山水的独特情感和审美追求。
柳宗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山水之美,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柳宗元通过游记中对人文景观的感悟,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珍视和对人类智慧的敬重。
柳宗元山水游记融合了诗歌、散文、游记等多种文体,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内涵。
作者巧妙运用语言表达手法,使得整个游记具有深厚的文学内涵和艺术价值。
柳宗元山水游记对后世文学创作和文人游记写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文学作品之一。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意义不仅在于其传承和弘扬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情感和人生哲理,还在于其对后世文学发展和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正文2.1 柳宗元对山水的情感表达柳宗元是中国宋代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他以文采和情感丰富的作品为后人所传颂。
《小石谭记》读后感
《小石谭记》读后感
一个清丽幽美的小石潭,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地方。
而被贬的柳宗元在这里却感受到了一阵的凄凉与心寒。
柳宗元是一个文学才子,二十一岁便考中了进士入朝为官。
被贬时他正当而立之年。
人生的路还很长,可他却被一贬再贬,再难走回官场。
他只不过是一个想报效祖国的贤臣,而命运的玩笑,使他就此而止了。
“永州八记”便是他的心病与山水之间碰撞的产物。
他将自己的`后半生寄情于美景之中,他已然成了景,而景中
也处处是柳宗元的故事。
内心的失落、凄凉、孤独乃至苦闷、悲愤,在他的笔下化为一篇篇的佳作,我们从中认识到了一个热爱山水,更热爱国家的柳宗元,只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却只有在这里游山玩水,无所事事,无可奈何。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上,还有有多少像小石潭、像他这样的为国与自己作了一生斗争的、最终也没有结果的爱国人士。
辛弃疾南渡前生活在战场上,后被反复调转了二十多年,他对每一个职位都兢兢业业,好不容易得来的成果被一次又一次打破,死前口中念叨的还是走回北伐的战场;林则
徐为官正直,在中国受英侵略时挺身而出,禁烟后却被扔在了大漠戈壁度过余生。
而他们作品中自己的心声,又何尝不是为国效力的心愿?
小石潭只不过是时代的缩影罢了。
我们还是要抬起头来,
看着前方。
生活在现实中,能做些实事,像小石潭的美景,柳宗元作品中的才华与思想,大概就是他们最高的价值,所做的最意义非凡的事情了。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特色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特色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哎呀,真是个宝藏呀!这篇文章一开篇,就让人感觉像走进了一幅活生生的山水画。
柳宗元可不是一般人,他用文字描绘出的山水,简直让人想立刻背上行囊,去亲身体验一下。
那种写景的细腻程度,让人不得不佩服他那双“会说话”的眼睛。
山呀,水呀,树呀,鸟呀,统统都在他笔下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能跳出来和你打个招呼。
你知道吗,柳宗元特别喜欢用比喻和拟人手法,他把自然描绘得活灵活现。
比如他描写山的时候,常常用“高耸入云”这种夸张的说法,让你瞬间感受到那种巍峨的气势。
还有那些潺潺流动的小溪,听着就让人心里一阵清凉,真想在水边坐下来,喝杯茶,发发呆。
他写的那些景,真的是让人心神向往,仿佛耳边都能听到风儿的低语,树叶的窃窃私语,完全是一种灵动的感觉。
而且呀,柳宗元的作品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光是看景不够,他还把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巧妙地融入其中。
那些自然景象不仅仅是背景,更像是他的心灵镜子,反射出他对世事的感悟。
比如说,他常常在山水间思考人生的得失,悲欢离合。
感觉就像是在告诉我们,人与自然是息息相关的,你的心情如何,自然也会与你共鸣。
再说说他用词的技巧,哎,真是妙不可言。
柳宗元喜欢用简洁明快的语言,通俗易懂,却又有种优雅的气息。
虽然看似轻松,实际上他每个字都像是在下功夫。
比如他描写春天的景色时,字里行间透着生机,仿佛那些花儿在呼喊:“快来看看我们吧!”让人忍不住想要跳进去,和大自然一起“嗨”起来。
另外呀,柳宗元的情感也是一绝,他的作品中总是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他写山水的时候,常常带着一种“我爱你,我愿意为你付出”的感觉。
就好像他在和山水对话,诉说着自己的情感,真的让人感觉特别温暖。
读他的文字,仿佛和老朋友在聊天,心里暖暖的。
说到山水游记的结构,柳宗元也很有一套。
虽然看似随意,但实际上却有条理。
文章的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主题,有山,有水,有情,层层递进,给人一种逐渐深入的感觉。
从《永州八记》看柳宗元的山水散文
从《永州八记》看柳宗元的山水散文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世称柳河东。
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
散文成就极高,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文各体兼长:论说文雄深雅健; 讽刺小品精悍犀利;杂记峻洁精奇;序、书、碑志等亦别具特色。
诗歌创作也有其独特风格。
比较而言,柳宗元的散文成就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高于诗歌的。
“柳宗元散文更著名的是他的山水游记。
这类作品,往往在景物描写之中,抒写了他的不幸遭际和他对于现实的不满。
他描写山水之乐,一方面借以得到精神安慰,同时也曲折地表现了他对丑恶的现实的抗议。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文笔清新秀美,富有诗情画意。
《永州八记》是他的代表作。
”(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册151--152页)《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期间所写的一组山水游记,具体篇目为:《始得西山宴游记》、《钻?a潭记》、《钻?a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前四篇创作时间为元和四年,即公元809年;后四篇创作时间为元和七年,即公元812年。
其实,柳宗元在元和八年,即公元813年创作的《游黄溪记》一文,也可算作与《永州八记》为一组的山水记。
但依一般习惯,并不将其包括在内,故只能称“八记”,而不称“九记”。
本文亦不将《游黄溪记》列入“八记”的讨论范围之中。
《永州八记》中的八篇文章,以《始得西山宴游记》开始,以《小石城山记》结束,首尾呼应,前后连贯,是一组文章,一个整体。
但它们又各自成篇,各有侧重。
林纾曾指出: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每一篇必有一篇中之主人翁,不能谓其漫记山水也”。
大体来说,《永州八记》各篇的写作重点如下:《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第一篇,作者着重写西山高峻和气势阔大。
所要着力描绘的只是西山“不与培?V为类”的高峻特立气彖。
对其余内容则用概括语句,轻轻带过,而集中笔墨来描绘西山:“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唐宋八大家柳宗元的常提醒意义
唐宋八大家柳宗元的常提醒意义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常提醒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关注社会现实:柳宗元在作品中经常关注社会现实问题,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弊端。
他的作品《捕蛇者说》揭示了苛政猛于虎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对人民疾苦的深深同情。
2. 强调个人修养:柳宗元认为一个人的品德和修养是非常重要的。
他在作品中多次提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个人修养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
3. 倡导朴素自然:柳宗元在文学创作中倡导朴素自然,反对过于华丽的文风。
他认为文章应该以内容为主,形式为辅,强调文章应该注重思想性和表达力。
4. 提倡勤俭节约:柳宗元在作品中多次提到勤俭节约的重要性,认为这是保持品德的重要手段。
他的作品《朱庆馀》中就表达了勤俭节约的思想。
综上所述,柳宗元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教育意义,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论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创造性成就
论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创造性成就1. 引言1.1 柳宗元的背景介绍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号梅溪,汉族,河东(今山西永济)人。
唐代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
他在文学创作上有极高的成就,在唐代以及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柳宗元自幼聪颖过人,少年时即展现出卓绝的才华和文学天赋。
他曾经任官于朝廷,出使边疆,处理过各种政务事务,也曾在黄州任职,官至太中大夫。
柳宗元的政治官职和文学创作相辅相成,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阅历和体会,使得他的作品更具深度和广度。
他对山水游记的创造性成就得到了历代文学评论家的高度评价,被誉为“山水游记之鼻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柳宗元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独特的见解,为后世的文学创作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1.2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重要性柳宗元山水游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其在山水文学和游记文学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柳宗元以其独特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为后世文学作品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借鉴和启示。
柳宗元山水游记中融合了对自然的细腻描绘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风格。
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气息的完美结合,柳宗元山水游记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其文学价值上,更体现在其对中国文学史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上。
通过对柳宗元山水游记的深入研究和阐释,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学传统。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独特的艺术价值,更在于它对后世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深远影响,为中国文学史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2. 正文2.1 对山水描写的创新柳宗元在他的山水游记中展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创新和想象力。
他的描写不仅仅是单纯地描述自然景物,更注重表现景物背后的意境和情感。
在他的笔下,山水不再是静态的景观,而是充满生机、变幻莫测的存在。
略论柳宗元山水游记的情感表现与审美内蕴
略论柳宗元山水游记的情感表现与审美内蕴柳宗元《山水游记》是一篇集游记、文化、美学于一体的优秀随笔,在其中,作者用朴素而真实的语言,泼洒着自己对于山水之美的情感,传递出了对于自然、生命、人生的美好理解。
本文将对柳宗元《山水游记》的情感表现以及审美内蕴进行略论。
一、情感表现1. 对自然的赞美在柳宗元的笔下,自然被描述得饱满而生动,作者痴迷于各种动植物的形态和变化,以及其在自然中的角色和价值,形成了强烈的自然情感。
比如文中写道:“山高水长,空气清香;鸟语花香,春风和暖;朝雾夕晴,树影婆娑;峰峦叠嶂,泉水潺潺。
”这些优美的描绘传达出作者对大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他热衷于在自然中发现生命的奇妙之处,倾注了真挚的情感。
2. 对人生的思考柳宗元以旅游为写作准则,游览名旅胜境,观光游艺,追忆古贤,思索人生,对自身那种“穷乏盼富贵”的追求进行审视。
他在游历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对大自然的体验和感悟,还对于人生、命运、道德等问题进行了深切的思考。
他的游记不仅仅是一部风景游记,更是一部人生哲理的游记。
3. 对美好的追求柳宗元是一个富有艺术情感的人,他的游记中充满了美的蕴涵,倾情于追求美的事物。
他对于美的追求不仅仅体现在自然上,也体现在人文艺术、人际关系、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
在他的笔下,美成为了人生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充盈着他对于生命的热爱和追求。
二、审美内蕴柳宗元对于自然美的把握极其细腻而精准,他通过对自然的独特观察,发现并把握了自然美的精髓。
他将自然中的微妙之处,如光影、色彩、形态和生命力等,进行了充分地描绘和捕捉,这种捕捉使得他对自然美的理解和表现更为深刻和精准。
2. 对于人文美的呈现柳宗元对于人文美的呈现也异常娴熟,他通过对古代文化、历史人物的追熟,发现、理解与表现了人文美的不同侧面。
在其游记中,古代文化、历史人物、寺庙景观、食品餐饮等,都被精心地描写和谈论,无一不彰显了人文美的精髓和魅力。
3. 对美学审美的思考美学审美是一种高尚的思辨艺术,柳宗元的游记中充斥着美学的思考和表达。
中国古代山水美学集大成者——柳宗元
中国古代山水美学集大成者 柳宗元陈望衡[摘 要]柳宗元的山水美学思想主要有五:第一,山水审美是客观的山水美质与主观的人的美情的统一㊂第二,山水审美人心是关键㊂ 美不自美,因人而彰㊂”山水文学,不仅是照实写景,更是据心造境㊂第三,自然山水之美,从本质来看是生命意味,此生命意味究其本是人生命的价值与意义㊂第四,山水审美,从客体美质来说,最重要的是幽㊁丽㊁奇,而就其于人的适应性来说,旷㊁奥最受人欢迎㊂第五,山水审美,就审美主体心理感受来说,它有一个从悦耳悦目到悦志悦神的升华过程㊂历观中国古代的山水审美,就理论体系的完备与深刻来说,没有超过柳宗元的,可以说,柳宗元是中国古代山水审美的杰出代表和集大成者㊂[关键词]柳宗元;山水;审美[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中国审美意识通史”(11A Z D053)㊂[作者简介]陈望衡(1944-),男,文学博士,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武汉430072)㊂唐代山水文学空前发达,但主要体现为山水诗,在山水游记方面似略有欠缺,不过,柳宗元精美的山水游记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这种缺憾㊂永贞元年(805),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㊂永州地偏僻而多山水之胜,柳宗元至此,心情郁闷,无可消谴,此地的山水倒成了排解他烦闷的重要工具㊂柳宗元本是好游山玩水之人,暇时常携伴踏访永州周边的山水,多有新的发现㊂柳宗元将自己的发现一一记载下来,共有十余篇,有人将其中八篇单挑出来,统名为 永州八记”㊂ 永州八记”是山水文学的瑰宝,在对自然风景的描摹上,远超魏晋南北朝时代山水散文,它更为生动,更具感觉及心灵的冲击力,更可贵的是,柳宗元在这些游记中表达了他对山水审美的一些看法,这些看法丰富了中国山水审美思想,尤其值得我们重视㊂历观中国古代的山水审美,就理论体系的完备与深刻来说,没有超过柳宗元的,可以说,柳宗元是中国古代山水审美的杰出代表㊂一山水美是怎样美的,美在哪里?这是柳宗元的山水游记给我们的第一个回答㊂且看永州八记中最短的一篇‘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㊂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㊂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巖㊂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㊂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㊂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㊂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㊂同游者,吴武陵㊁龚古㊁余弟宗玄㊂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一㊂①这篇文章有两处提到 乐”字,分别为第一段,第二段㊂第一段作者 心乐之”,是因为闻水声,这水声如鸣佩环,可以想见这水声清亮,具有音乐般的美;接着就是看见潭水了,这是怎样的水?作者写到 水尤清冽”,另外,就是潭周的 青树翠蔓”㊂水是清的,树是青的,非常爽目,这是视觉的美㊂这段写的小石潭的美,主要还是形式美,它们悦耳悦目㊂第二段写到鱼,鱼本是人们喜欢的,此处的鱼有它特殊的美,这就是鱼因为处于透明且浅的水中,疑若 空游”,它们或怡然不动,或俶尔远逝,透出鱼最可贵的品性 自由而灵动㊂正是这一点,让作者 乐”了㊂此处所写的鱼 似与游者相乐”,显然,高出第一段的自然形式美,它透显出自然生机盎然的美㊂生机盎然可以理解为生意,其实不只是鱼能体现自然的生意,叮咚的山泉㊁翠绿的树木都可以体现出自然的生意,但无疑没有比鱼更能见出人与自然的互动了㊂水㊁树固然宜人亲人,但它们无识无觉,而鱼却是活物,它是可以与人进行交流的,这交流实质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流,所以, 似与游者相乐”,乐就乐在生命的交流,它们的相互肯定㊁相互致意,这才是自然山水美的真谛啊!值得我们注意是文章的第三段,景还是原来那景,只是人的心态发生变化了,环合的竹树,让人感到压迫,幽深静谧的气氛,让人感到寒冷恐惧,于是,只是简单地记载了场景,就离之而去了㊂为何同样的景观,却没有能让柳宗元产生美感呢?我们须注意到两点:一是明写,此地 寂寥无人”㊂重要的不是无人,而是 寂寥”㊂二是暗写,显然在游玩的过程中,柳宗元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他可能想到自己被流放的处境,对一切都不感兴趣了,所以,本来被他视为美的景也不视为美的了,本来流连徘徊,不忍离去的景地,也就恨不得早点离去了㊂这说明什么?自然景观的美可以找出一些标准,比如色彩的悦目㊁声音的悦耳㊁生机的悦心,但根本的还是决定于欣赏者的心态 心态好,普通景观也是美的;心态不好,再美的景观也引不起兴趣㊂柳宗元居永州,心情是很糟糕的㊂他参与以王叔文㊁王伾为首的革新,遭到朝廷保守势力的严重打击,被流放到蛮荒之地的永州㊂他的老母跟着他来到永州,第二年就过世了㊂前几年,他还盼望着有机会回到朝廷,后几年简直不做指望了㊂在永州,基本上没有政事可做㊂他的游山玩水,纯粹是散心㊂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他开篇就说: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慄,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㊂”②由这话得知,他的心情不仅是忧郁的,而且还是恐惧的㊂这样一种心态,使得他所①②柳宗元:‘柳河东全集“,北京:中国书店,1991年,第316页㊂柳宗元:‘柳河东全集“,第314页㊂发现的山水美都蒙上一层特殊的情感色彩㊂读柳宗元的山水散文,我们不只是在跟着他欣赏风景,还在与他聊天㊁谈心㊂柳宗元的心不是直白的,他只是将他所看到的景清丽如见地描摹出来,然而就在这种描绘中,他将他的情感寄寓进去㊂我们一方面可以说,他是在照实摹景,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说,他是在照心写景㊂景,在他的作品中,不只是物,还是心㊂心物合一构成的景就是境㊂境由心生,因此,与其说柳宗元的山水散文呈现给我们的是景,还不如说是境㊂二从‘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可以大致看出柳宗元的山水审美观㊂原来,他的山水审美有两个支撑点:客观方面,是自然的景观本身的性质,这性质应是美的,我们可以称之为 美质”;主观方面,就是欣赏者的修养和心情,我们可以称之为 美情”,山水审美就是客观的美质与主观的美情的统一㊂柳宗元承认山水的审美性质有高下之别㊂在‘袁家渴记“中,他的这一观点表达得很明确㊂他说: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钴鉧潭;由溪口而西,陆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皆永中幽丽奇处也㊂”①这里,柳宗元说的 可取者”,就是具有较多美质的山水㊂美质从何体现出来?这里,他提出 幽丽奇”三字㊂幽者,绿也㊁静也㊁清也㊂幽的基础是绿,如小石潭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如袁家渴树林茂密,郁郁葱葱, 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冉众草,纷红骇绿,蓊勃香气”㊂②绿要绿得厚重,绿得深遂,从而给人一种生命的敬畏感㊁情境静谧感和超越红尘的清真感㊂丽者,鲜也㊁华也㊁靓也㊂尽管丽的表现形态多样,可纤秾,可素淡,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具有强烈的感官冲击力和极度的感官舒适感㊂柳宗元对于水之丽特别有感觉,在‘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他说: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㊂③在‘石渠记“中,他又说到水声,说 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㊂④一般来说,有泉处,风景必美㊂石渠之侧 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㊂柳宗元的感觉没有错,水是生命之源,有水就有了葱绿的山水,有了色彩鲜丽的花,整个大自然就有了灵气,有了灵韵㊂奇者,尤物也㊂奇景都是平常看到的景观,因为奇,突破了人们的欣赏习惯,人们马上要去建构一种新的审美心理去适应它,一时就不能不惊骇,不能不无措㊂经过一番心理调节,人们很快适应了这种景观,产生新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因为是新的,前所未有的,所以特别地让人感到兴奋㊂奇,是自然山水美质的极致㊂凡奇均为一㊂在人类所有的活动中,唯有审美,最为看重的是这个 一” 不可重复性㊂美之所以具有长盛不衰的魅力,重要的,是因为它永远为唯一㊂柳宗元在他的游记中写到很多奇景,有奇石: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①②③④柳宗元:‘柳河东全集“,第316页㊂柳宗元:‘柳河东全集“,第316页㊂柳宗元:‘柳河东全集“,第316页㊂柳宗元:‘柳河东全集“,第317页㊂殆不可数㊂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㊂”①(‘钴鉧潭记“)有奇水: 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浅渚,间厕曲折㊂平者深墨,峻者沸白,舟行若穷,忽又无际,有小山出水中,山皆美石㊂”②(‘袁家渴记“)不能不佩服柳宗元描绘之细致㊁逼真,原来,这奇景之奇,重要的是突出的生动性㊁突出的变异性㊂一句话 它超出了平庸㊂三关于山水的美质,柳宗元除了提出 幽丽奇”三字经之外,还提出有 二适”说,见之于他的‘永兴龙兴寺寺东丘记“:游之适,大率有二:旷如也,奥如也,如斯而已㊂③什么样的地理条件其景为旷?柳宗元说: 其地之凌阻峭,出幽郁,寥廓悠长,则于旷宜㊂”④这话的意思是,如果这个地方山岭高耸陡峭,谷幽沟深,天高地阔,寥廓悠长,则与旷景相宜㊂旷景不怕它敞,柳宗元说, 因其旷,虽增以崇台延阁,回环日星,临瞰风雨,不要病其敞也㊂”⑤什么样的地理条件其景为奥?柳宗元说: 抵丘垤,伏灌莽,迫遽迥合,则于奥宜㊂”⑥这话的意思是,如果这地方,仿佛是压迫在蚁穴之中,掩伏于灌木丛莽,视野迫促,景物拥挤,那就称为奥景了㊂对于奥景不要怕它深邃㊂ 因其奥,虽增以茂树丛石,穹若洞谷,蓊若林麓,不可病其邃也㊂”⑦旷景与奥景,一以视野开阔取用,一以景深丰富见长㊂旷,揽大千风光于眼底,拓人胸襟,油然而生寄壮之感;奥,于有限中窥见无限,激人暇想,从而添寻幽访胜之趣㊂大多数景区,兼具旷㊁奥两种景观㊂像永州龙兴寺的东丘就兼具两种景观:今所谓东丘者,奥之宜也㊂其始龛之外弃地,余得而合焉,以属于堂之北陲㊂凡坳洼坻岸之状,无废其故,屏以密竹,联以曲梁,桂桧松杉楩柟之植,几三百本,嘉卉美石,又经纬之,挽入绿缛,幽荫荟蔚,步武借迕,不知所出,温风不烁,清气自至,水亭陿室,曲有奥趣㊂⑧这是奥景㊂登高殿可望南极,辟大门可以瞰湘流,若是其旷也㊂这是旷景㊂⑨柳宗元深为一丘兼两种景观而高兴,他说: 丘之幽幽,可以处休;丘之窅窅,可以观妙㊂”○10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10柳宗元:‘柳河东全集“,第315页㊂柳宗元:‘柳河东全集“,第316页㊂柳宗元:‘柳河东全集“,第309页㊂柳宗元:‘柳河东全集“,第309页㊂柳宗元:‘柳河东全集“,第309页㊂柳宗元:‘柳河东全集“,第309页㊂柳宗元:‘柳河东全集“,第309页㊂柳宗元:‘柳河东全集“,第309页㊂柳宗元:‘柳河东全集“,第309页㊂柳宗元:‘柳河东全集“,第309页㊂奥㊁旷两景基础是自然界提供的,但为了某种需要,柳宗元也自己动手,对景观进行某种改造,永州法华寺是永州地最高处,本是观旷景的好地方,可是,其西庑下,有大竹数万,又兼诸多丛竹,蒙杂拥蔽,什么也看不见㊂柳宗元在征得僧人觉照的同意之后,命仆人持刀斧,将杂竹砍了不少,这样一来, 丛莽下颓,万类皆出,旷焉茫焉,天为之益高,地为之加阔,丘陵山谷之峻,江湖池泽之大,咸若有增广之者㊂”①更有意思的是,柳宗元用自己的俸禄在这个地方盖了一座亭,这亭一盖,更利于观景了㊂大千风景,尽收眼底㊂从柳宗元众多的游记来看,柳宗元相对比较偏爱的是旷景,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他写到登上高山纵目远眺的感觉: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如培塿为类㊂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㊂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㊂”②显然,旷景最大的好处是拓展心胸,驱除烦恼,化小我为大我,与天地合一㊂对处于贬谪境地的柳宗元太需要这种景观了!四柳宗元对自然山水美的欣赏,似乎最为倾心的是山水中的生意㊂自然生意通过两种景观表现出来:对于无机自然物来说,就是它的动感;而对于有机自然物来说,就是它的生趣㊂且看柳宗元如何写水: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㊂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㊂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新多鯈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㊂③如此细致地写溪水的流动过程即使在山水散文中也是少见的,柳宗元要这样写,是因为它对溪水的曲折流程感兴趣,而小溪因途中遇到各种不同的阻碍,不得已不断地改变流向,最后到达 渴” 袁家渴㊂柳宗元似是觉得这溪也是有生命的,它灵活地应对不同的阻碍,巧妙地克服不同的困难,成功地保存着自己,执着地向着未来流去㊂如果说,袁家渴的溪水更多委曲着自身,随山势而流转,多少见出一些无奈的话,钴鉧潭的水则似具有一种反击的豪情,它虽然因石的阻隔,不得不屈折东流,却是在奔流中用自己的浪花不断地击打着顽石, 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齧其涯”㊂且看柳宗元如何写风: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勃香气,冲涛漩濑,退贮溪谷,摇飏葳甤,与时推移㊂④这风有些气势了,虽然 掩苒众草,纷红骇绿”,却也吹来了 蓊勃香气”㊂这种强烈的动感,是不是显示了柳宗元战斗的激情?被贬谪来到蛮荒之地的柳宗元,官虽降了,距政治中心远了,但斗志①②③④柳宗元:‘柳河东全集“,第310页㊂柳宗元:‘柳河东全集“,第314页㊂柳宗元:‘柳河东全集“,第316页㊂柳宗元:‘柳河东全集“,第316页㊂不减,是不是在企盼着新的政治风暴的到来?再看柳宗元如何写石: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㊂其嶔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㊂①石本是静的,将它想象成牛马熊罴,就成为了动的㊂重要的是在柳宗元的心目中,这负土而出争为奇状的石头均具有一副 突怒偃蹇”的姿态,似是在泥土中挣扎,又似是在向天空宣战㊂柳宗元笔下的自然山水如此地具有战斗的姿态,如此地具有抗争的豪情,不能不让人认为,这种形象实际上是柳宗元自身精神的写照㊂就人一般的审美来说,也都是将自然山水看成是有生命的,而且类似人的生命㊂没有人希望死寂的山水,道理很简单,只要是正常的人,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㊂从自然山水中感受生命,是自然山水审美的一般规律㊂与一般人之不同的是,柳宗元对生命的感受,既是极为细腻的,又是极为豪壮的,前者如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的小鱼的生命;后者如 莫得其涯”的 造物者”的生命㊂自然山水之美,从本质来看,美在生命的意味㊂五永州本是不毛之地,柳宗元来这里做司马前,基本上默默无闻㊂柳宗元来这以后,到处寻访美景,写下诸多脍炙人口的山水游记,永州声名也就由此而雀起㊂后世诸多好事者按柳宗元所写去寻访风景点,找到后,莫不大失所望,风景远不是柳宗元写的那样美,是柳宗元欺骗了大家?当然不是㊂这里,有两个概念需要适当加以区分:山水与山水美㊂山水是客观存在的,客观地描写它,是可以作为地理科学资料的,郦道元的‘水经注“就是这样的文字㊂但山水美,却是客观的山水与欣赏者主观的心情的统一㊂我们前面将山水所具有的审美潜质称之为 美质”,而将欣赏者主观心情称之为 美情”,山水美是两者的统一㊂柳宗元作为贬官来到永州,心情本是郁闷的,他自己说 居是州恒惴慄”,游山玩水,是他释放恐惧,驱逐郁闷的重要方式㊂故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迴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㊂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㊂”②(‘始得西山宴游记“)这里,我们要特别注意这个 梦”㊂观景之后,饮酒而醉,醉而梦㊂梦见什么?应该是比较美好的东西,不然不会说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㊂这美好而有趣的东西从哪来?从观景来㊂基于此,柳宗元过后写的山水游记有浓重的梦境色彩㊂梦境的缘故,将永州的山水在一定程度上美化㊁幻化了㊂由于柳宗元身份的缘故,其情感基调是悲伤的,所以,尽管面对某一局部景点而大喜过望洋洋自得,但这种感觉都只是瞬间即过,几乎所有的游记,其结尾都是感伤的㊂这种被柳宗元情感浸染过的山水,还能说是客观的永州山水吗?柳宗元一点也不回避山水审美的主观性㊂在‘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中,他直白地说:①②柳宗元:‘柳河东全集“,第315页柳宗元:‘柳河东全集“,第314页㊂美不自美,因人而彰㊂”①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可以做诸多层次的理解:首先,任何景观都是因为人的发现才得以彰显的㊂人是山水的伯乐㊂柳宗元在说了 美不自美,因人而彰”之后,说: 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㊂②这话说得对㊂的确,如果没有王羲之的那篇‘兰亭集序“的美文,兰亭肯定不会有名㊂ 清湍修竹”江南哪里没有?所以,兰亭之美,实因王羲之而彰㊂柳宗元作文的马退山,也是柳州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首先是山势非常好, 诸山来朝,势若星拱”,其次,植被丰富, 苍翠诡状,绮绾绣错”㊂为了便于观景,柳宗元特意在山上做了一座亭㊂亭子做好后, 每风止雨收,烟霞澄鲜,辄角巾鹿裘,率昆弟友生冠者五六人步山椒而登焉,于是,手挥丝桐,目送还云,西山爽气,在我襟袖,以极万类,揽不盈掌”③,感觉非常好!据此,柳宗元也发表感慨: 是亭也,僻介闽岭,佳境罕到,不书所作㊂使盛迹郁湮,是贻林涧之愧,故志之㊂”④也是同样的道理㊂没有柳宗元,就没有这亭;没有这亭,这马退山的美景就不能为人充分发现;没有柳宗元这文,这亭就不能为众人所知了㊂说来说去,山水之美离不开人的发现㊂其次,什么样的人发现什么样的山水,从某种意义上讲,山水之美与欣赏山水的主体有某种对应性㊂永州的山水,在柳宗元看来,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奇,无论是山,石㊁水㊁树㊁鱼,都有些不同寻常,有些怪异;二是幽,多有石洞,有泉水,水声铿锵,树林苍翠,整个景区幽郁㊁深奥㊂这样的景观,恰好是柳宗元所欣赏的,之所以欣赏,在某种意义上,它与柳宗元的才华㊁气质构成了一种同构的互肯定关系㊂‘小石城山记“是柳宗元一篇非常重要的山水游记,在此文中,他说: 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技,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㊂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㊂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㊂是二者余未信之㊂”⑤柳宗元在这里兜圈子,其真实用意不在讨论造物者之有无,而是说明一个事实,山水美与人是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的㊂永州山水充满灵气,其实很美,然而它因为不在中州,不为人知,不能派大用场,这正如柳宗元这样的人才,虽然有才,却不能为君王所用,而被贬在蛮荒的僻远之地㊂可见,山水美与人才都一样,都需要有欣赏者,没有欣赏者,就没有山水的美,也没有人才㊂现在好了,永州的山水,不要再发愁没有人欣赏了,因为柳宗元来了;而柳宗元也不要埋怨没有知音了,这永州的山水就是你的知音㊂六山水在欣赏者心中激起怎样的反应,或者说,山水审美是怎样实现的,柳宗元也有着具有诗意般的描述,在‘钴鉧潭西小丘记“有这样一段文字: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①②③④⑤柳宗元:‘柳河东全集“,第304页㊂柳宗元:‘柳河东全集“,第304页㊂柳宗元:‘柳河东全集“,第304页㊂柳宗元:‘柳河东全集“,第304页㊂柳宗元:‘柳河东全集“,第318页㊂梁,梁之上有丘焉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㊂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云恶木,烈火而焚之㊂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㊂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傲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㊂枕席而卧,则清冷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㊂①所引的这段文字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所看到的景观㊂有原有的景观:潭水㊁急湍㊁鱼梁㊁小丘㊁竹树㊁怪石等;有经过整理后新出现的景观:嘉木㊁美竹㊁奇石㊂这些景观作为信息,作用于柳宗元的全部感官,引起相应的感觉反应,信息经过神经通道,进入大脑,刺激着大脑皮层各个相应的兴奋中枢,使人的整个心灵有所反应㊂首先一个强烈的反应是,山㊁云㊁溪㊁鸟兽,这些本属于客观的景物,都仿佛为人而设,争相与人相亲㊂这就是说,在审美的情状下,人与山水的关系拉近了,它们不仅是相关的,而且是相互作用的,共同创造着审美情状㊂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是,柳宗元用 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来比喻山水与人的相亲关系,说明在审美的情状下,所有的自然物都人化了,它们像人一样有了情感,它们的 回巧献技”,不是它们自身发生了什么变化,而是在人审美视域中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人的审美情感的作用,是审美移情㊂其次,我们注意到,人的审美是有一个过程的,大体上,由外到内,由局部到全身,由物我两分到物我一体㊂柳宗元具体描述 枕席而卧”,仰天欣赏山水美的感受过程:大体上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感官享受:清冷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㊂此为审美的第一步 悦耳悦目㊂其余不只是耳目两个主要的感官受到刺激,全部感官都受到刺激㊂有些感官没有直接受到刺激,但可以因别的感官受到刺激而产生相应的反应,此之为 通感”㊂感官刺激形成的信息分为感觉与知觉两个层次,感觉是单一感官所形成的反应,知觉则是诸多感觉综合的结果㊂知觉是审美认识的最初成果,也是审美深入的基础㊂在审美知觉的基础上,由于审美情感的作用,催发了审美的想象,知觉所得的认识,经想象而变形,虽然离客体实际远了,却离主体的情感需要更近了㊂像将 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傲游”看成是 举熙熙然回巧献技”就是情感想象的成果了㊂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㊂此为审美的第二层次 悦志悦神,何谓 悠然而虚者”?这是指宇宙之道: 渊然而静者”也是宇宙之道㊂ 悠然”指其广大, 渊然”指其深邃,含空间义,也含时间义,无边无际,无始无终㊂至大至远而于虚,至闹至响而入于静㊂虚者无垠,静者无声㊂由具体到整体,从有限至无限㊂审美由想象进入思考了㊂这种思考,是 神”在作用, 心”在作用㊂在这个过程中,神得到实现,心得到解放㊂这是审美极致,是人最大的愉快㊂审美在达到这个阶段时,人与物实现了精神上的合一㊂这种状态,柳宗元描绘为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同游,而不知其所穷㊂”②(‘始得西山宴游记“)①②柳宗元:‘柳河东全集“,第315页㊂柳宗元:‘柳河东全集“,第314页㊂。
简论柳宗元在柳州期间的山水散文
简论柳宗元在柳州期间的山水散文前言山水文学作为我国文学创作内容之一,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可说以晋代慧远《庐山诸道人游石门山诗序》为真正的开始,进而有元结、陶渊明、李白、柳宗元等,他们都以山水作为文学创作的对象,然而以柳宗元的山水文学创作成就较为突出。
(一)山水游记是散文的一种。
它根据文学创作的原则,记述作者游历中的见闻,它包括山川景物、名胜古迹及其感受等内容。
在《永州八记》问世以前,我国确有不少作者写景色优美、文辞典雅的山水风光的文章,可是,或不独立成篇,或纯客观地静态描摹,称得上山水游记的仍然不多,只有晋代高僧慧远所写的《庐山诸道人游石门山诗序》才可称为山水游记的最早佳作。
中国的游记文学是从魏晋南北朝开始的。
在魏晋南北朝以前,自然山水还没有作为独立的描写对象而存在于文学作品中,只是在某些作家的抒情诗文中出现过。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老庄告退,而山水方滋”。
随着六朝盛行隐逸风格,山水游记散文终于产生了,虽然这时的山水散文还只是对自然山水作客观的描写。
标志着中国的古代山水游记真正成熟是在唐代中期万历年间前后。
当时的作家元结以一篇《右溪记》作为他山水散文创作的开始,在文中他以右溪作为独立的描写对象,把自己的种种感情寄托在对右溪风光的描写中,在当时来说是一篇描写自然山水的佳作。
但它仍存在着不足之处,文章的文笔十分的简陋,远没达到情景交融的境地。
直到柳宗元山水游记散文的大量出现,才奠定了山水散文这一文体在中国散文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大凡“急流勇退”者总是想用“退隐”来取得内心的平衡,这在心理学上是有根据的。
现代心理学家C·C荣格认为,人的精神系统点是在不断变化的不平衡状态中。
外部环境和来自身体内部的不断刺激,造成心理能的转移,为争取精神系统中能量的均衡。
所谓“人格突变”正是这种心理能的转变。
中国古代的文人,在各外界斗争遭到失败时,往往是选择隐居山林,或被流放边地,或以死抗争。
这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是不乏先例的。
柳宗元最美的一首山水诗
柳宗元最美的一首山水诗柳宗元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其诗文刚健豪放,既博大精深,又富于人文情怀。
他的山水诗尤其工细妙,富含生动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
其中,最为脍炙人口,也是最美的一首山水诗便是《江雪》。
这首诗以冬季的江雪为题材,通过描绘江雪、岸树和渔舟等细节,表现了山水之美与不屈的人类精神。
整首诗字字铿锵有力,如临江雪,深入人心。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落下时,千山万径被冬雪覆盖,鸟儿收起了飞翔的翅膀,归于林间。
整个世界陷入了寂静之中。
这种安静和祥和的画面,不禁让人联想到生命的归宿——大自然。
然而,即使万物静默,最后照亮这个世界的,还是人间的冷暖和毅力。
孤舟划过寒江,一个年迈的老人姿势矫健,戴着蓑笠,硬是在这样的天气中钓鱼。
寒江,也有人在寻找生命力的来源,在这无尽的孤寂之中,显得那么坚定而又脆弱。
江雪诗的第一句“千山鸟飞绝”以千个山为背景,强烈地抒发了大自然陷入深冬的画面,人们的踪迹也逐渐消失。
在这样的环境下,描绘出一个孤舟独钓繁衍生命力。
无数的“孤”,支撑着这种生命力存在的意义。
作为散文诗的结尾,也是最为惊羡的一句话:“独钓寒江雪”。
在这句话中,没有渔获、没有期待,只有一种孤独和寒冷。
这个立体有力的画面,赋予了人间的坚持绝望,也启示了我们人生的真理——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必须靠自己的努力和信念坚持下去。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此节选描述了作者从悬崖峭壁往下看,洞庭湖上的湖水仿佛与天相连:他过去听闻洞庭水的名声和诗意,如今来到岳阳楼往下望,这个激烈酣畅的画面让他可以真实地体观到山水之美。
景象壮阔而美丽,然而作者的心情却并不美好。
他感伤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凭坐爬上几层,越高之后的失落感愈发强烈。
诗人望着江水,既感叹前贤们的文学才华,也想到人世间的哀痛和困境。
他从人生的维度去观察山水,从山水中去寻找人生的哲理和宽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宗元山水文学的启示
作者:夏卫平
来源:《新高考·高一语文》2013年第01期
柳宗元山水文学的魅力还来自持久性和超越性。
岁月的裁决是严厉而无情的,只有精品才经得起时间的筛选,只有真正的美才能超越时空而历久弥新,既辉煌于过去也精彩于未来。
柳宗元在他的山水文学中,表现的就是这样的一种美。
在流逝的时光中不但没有被尘封暗淡,反而愈加璀璨夺目,韵味隽永,不断给后人以启迪和思考。
作品的永远常新,不仅显示出柳宗元山水文学的魅力,也是一切艺术永恒的追求和梦想。
柳宗元山水文学的创作,给了读者这样的启迪:生活中不缺乏美,美处处皆有,美就在普通平凡之中,缺少的只是美的发现和美的表现。
柳宗元所写的山水游记中的诸多景点,皆为当地的寻常之景。
即使是著名的“永州八记”,也无一是名山大川,甚至平常得连本地人也知之甚少。
如袁家渴、石渠、石涧、钴姆潭、小石潭和小丘,在柳宗元之前无人一顾,都是经他的发现、命名后才为世人所知。
可见,柳宗元就是在寻常普通的山水中发现了惊世之美。
世人推崇的《小石潭记》中的小石潭,在永州是再也寻常不过的景致,柳宗元不但发现了它的独特,而且把它写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宛如一幅明净空灵的山水画。
画中最有特色的是清澈透明的潭水,作者先拟其声——“如鸣珮环”,水声清脆;再绘其色——“水尤清冽”,以鱼游水中如游空中作比,写其清澈明净,更是绝妙之笔;最后“四面竹树环合”一笔描写,更映衬出潭水的碧绿澄清,如在目前。
这就是一个美的发现和美的表现过程。
也传达出柳宗元的山水美学理念:普通景物同样美丽,贵在巧妙组合。
小石潭并不出奇的景色,如翠竹、清水、乱石、曲溪、游鱼之类寻常之物,一经柳子之手,就点石成金了。
柳宗元山水文学之美,大都是这样产生的。
柳宗元的山水文学又引起读者这样的思考:美不全是现成的,更多的是需要人的参与,使其符合美的规律,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尊重自然、按美的规律改造自然,是创造自然美的又一重要途径,柳宗元山水文学中体现了这个原则。
小丘的美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小丘记》很具体地描述了美的创造过程:小丘原本是一块弃地,“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
柳宗元买下后,加以整治,“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然后呈现出“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的美景,才以全新的面貌给人全新的美感:“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迥巧献技,以校兹丘之下。
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潜潜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这个由陋而美的整治过程,就是美的创造过程。
“过而陋之”的农夫和渔父缺少的就是这个过程。
“石涧”之美,也是在柳宗元“折竹扫陈叶,排腐木”之后,才充分展现出来。
“石渠”之奇的凸现,同样经过了“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而盈”的人的参与。
柳宗元的山水文学还告诉我们,美是有根的,离不开特有的物质载体。
犹如贾宝玉须臾离不开他的“通灵宝玉”一样,没有永州的山水美景,绝不会有柳宗元的山水美文。
“柳宗元与山川两相遇,非子厚之困且久,不能搜岩穴之奇;非岩穴之怪且奇,亦无亦发子厚之文。
’’茅坤之言,绝妙之至,深刻之极!一语道破根本所在:柳宗元山水美文之源为永州山水。
永州之山
不以雄伟险峻而以奇特秀美著称,那些形状奇异的山石,或如城墙城堡,或似牛羊熊罴,或列或跪,或立或仆,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凡有石的地方,便有在石缝里顽强生长的成片茂密的山竹、嘉木,山风吹来,偃仰起伏,摇曳生姿,韵味无穷,引起人们的不尽联想。
永州之水不以奔腾咆哮而以清澈多态名世,黄溪之水、愚溪之水、石渠石涧之水,还有那潇湘之水,或澄清见底,或妩媚多姿,或流若织文,或响若操琴。
登高远望,山水相依,青白相间,时现时隐,或明或暗,如诗如画,如梦如幻。
永州的山水还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九嶷山上舜帝南巡的足迹,潇湘水畔二妃泪滴的斑竹,绿天庵旁的翠绿芭蕉,濂溪水边的玄奥月岩,又给这方山水添了几分凝重、几分神奇。
这些大自然的恩赐,历史的馈赠,已沉淀成永州独特的旅游资源。
当年成就了柳宗元,今天更应成为明天美丽的坚实依托。
山还在,水依旧,意未了。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一次次地启示着我们:永州山水之美不只是“八记”,而是更多;不只是属于过去,也必将属于未来。
总之,柳宗元山水文学具有趣味性和创新性的特征,启迪我们走进自然,去发掘美、表现美和创造美,成为真正的美的拥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