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母婴阻断药物啥时候停?
乙肝母婴阻断策略
母乳喂养
(3)以治疗乙型肝炎为目的而服用抗病毒药 物的孕妇,分娩后继续用药,由于乳汁中 存在少量的抗病毒药物对婴儿的安全性尚 不清楚,目前不建议母乳喂养。但有研究 表明,TDF在乳汁中药物含量少、毒性有 限。
33
母亲产后随访
(1)产后继续服用抗病毒药物者,按慢性乙 型肝炎患者的随访方案进行随访,每3个月 复查肝功能、HBV DNA;每6个月复查乙 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上腹部超 声和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检查;
29
(3)若婴儿第2针乙型肝炎疫苗延迟时间在3个 月以内,则尽快补打第2针,第3针仍在6月龄 时注射;若超过3个月,应尽快接种第2针疫 苗,至少间隔2个月后可接种第3针;
30
• (4)低体质量儿(<2000 g)或早产儿的免疫 接种:于出生12 h内接种HBIG 100 IU+乙肝疫苗 10 μg,并于1、2和7月龄各注射乙型肝炎疫苗10 μg;如母亲HBsAg不详,则按母亲HBsAg阳性 处理,即于出生12小时内接种HBIG 100 IU+乙肝 疫苗10 μg,同时尽快检测母亲HBsAg,如母亲 HBsAg阳性,婴儿于1、2和7月龄各注射乙型肝 炎疫苗10 μg;如母亲HBsAg阴性,出院时或1月 龄时接种乙肝疫苗10 μg,并在2和7月龄各注射 乙肝疫苗10 μg。
韩国荣等,慢性乙型肝炎育龄期妇女及孕妇的抗病毒治疗指征与时机,中华肝脏病杂志2015年11月第23卷第11期,806-809
抗病毒治疗期间意外妊娠患者:
• 应用干扰素治疗:建议终止妊娠; • 应用TDF、Ldt、LAM治疗:在充分沟通、权衡 利弊的情况,可继续治疗; • 应用ETV和ADV治疗:在充分沟通、权衡利弊的 情况下,换用TDF或Ldt治疗,可以继续妊娠。
乙肝母婴阻断管理制度
乙肝母婴阻断管理制度乙肝这玩意儿,就像个调皮捣蛋的小鬼,要是妈妈有乙肝,那肚子里的宝宝可就有点危险啦。
不过别担心,咱有办法对付它,这就是乙肝母婴阻断管理制度。
咱先来说说为啥要搞这个管理制度。
这就好比你家有个小宝贝,周围有个坏家伙总想捣乱,咱们能不防着点吗?乙肝病毒要是传给宝宝,那宝宝得多遭罪啊!所以这管理制度就是宝宝的保护盾。
那具体咋阻断呢?怀孕的时候就得重视起来。
妈妈要定期去医院检查,医生就像宝宝的守护天使,密切关注着妈妈和宝宝的情况。
这就好像是在给宝宝的成长道路上装了监控,稍有风吹草动,就能及时发现。
等到宝宝要出生的时候,可不能马虎。
如果妈妈乙肝病毒载量高,医生可能会建议剖宫产,这可不是随便决定的,就好比过一条危险的河,选择更安全的桥才能保证顺利通过。
宝宝出生后,那更是关键时候。
乙肝免疫球蛋白就像给宝宝穿上的一层防护服,马上给宝宝注射,让乙肝病毒没法轻易靠近。
还有乙肝疫苗,这就像是给宝宝派了一支防御部队,时刻准备着对抗病毒。
再说说妈妈喂奶的事儿。
很多妈妈会担心自己能不能喂奶,这得看具体情况。
要是妈妈病毒载量低,肝功能正常,那喂奶一般没问题,宝宝能享受妈妈温暖的乳汁。
可要是情况不太好,那就得暂时忍住了,这也是为了宝宝好啊,难道不是吗?这整个过程,妈妈可不容易,家人得多多支持和关心。
就像妈妈在战场上拼搏,家人得在后方做好补给和鼓励。
总之,乙肝母婴阻断管理制度就是为了给宝宝一个健康的开始,让妈妈不再担惊受怕。
只要咱们认真遵守,就能把乙肝这个小鬼挡在宝宝的世界之外,让宝宝茁壮成长,不是吗?。
乙肝母婴阻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V1
乙肝母婴阻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V1
正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乙肝母婴阻断工作逐渐得到重视。
然而,仍存
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其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一、宣传力度不够,知晓率偏低
目前,一些地区和人群对乙肝母婴阻断工作的重要性认知程度不够,
甚至存在误解,如“孕期感染乙肝毒菌是否可以治疗”等问题,致使
该群体缺乏及时阻断措施。
因此,需要广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
教育工作,提高知晓率,同时特别针对涉及误解的问题进行解答和了解,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防范意识。
二、孕期筛查效果不理想
早期乙肝患者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容易被忽视或误诊,因此孕期筛查
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一些地方由于医疗技术水平不高、检
测方法陈旧等因素导致孕期筛查效果不理想,致使漏诊和误诊率上升。
建议政府和医疗机构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检测技术水平、引进先进的
检测设备,以提高孕期筛查的准确性。
三、阻断措施不充分,孕妇难以遵守
对于乙肝孕妇,目前的阻断措施包括HBIG免疫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
注射、乙肝疫苗接种等。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某些原因,这些
措施并未能得到充分的执行。
因此,应当针对不同的孕妇情况,制定
具体的阻断方案,确保措施得以充分贯彻,并对孕妇进行详细的讲解
和指导,提高她们的遵守度。
综上,当前乙肝母婴阻断工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进展,但仍存
在上述问题。
加强针对性、科学合理的阻断策略的制定及实施、提高筛查准确性、确保阻断措施的充分执行等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乙肝母婴阻断工作效果的关键。
乙肝阻断药的作用原理
乙肝阻断药的作用原理
乙肝阻断药的作用原理是通过不同的途径来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在人体内的复制和繁殖。
1. 核苷类似物:核苷类似物是一类药物,可以被乙型肝炎病毒的反转录酶所识别,进入病毒感染的肝细胞内。
一旦核苷类似物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内的反转录酶转化为三磷酸核苷类似物,就会阻断病毒的DNA合成过程,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
2. 核苷酸逆转录酶抑制剂:核苷酸逆转录酶抑制剂通过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内的逆转录酶活性,阻断病毒的反转录过程,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
这类药物通常需要在肝细胞内被活性化为三磷酸核苷类似物才能发挥作用。
3. 免疫调节剂:免疫调节剂通过改善宿主免疫系统的应答,增强机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例如,干扰素能够诱导细胞内抗病毒蛋白的合成,增强细胞对病毒的清除能力。
乙肝阻断药物常常需要经过长期的治疗才能达到控制病毒复制的效果,同时还需要定期监测病毒加载量和肝功能来评估治疗的疗效。
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及小儿乙型肝炎治疗的进展
为现有 的阻断措施 所无 能为力 , 这种 乙肝病毒 的多态性 及免疫 逃避株 的可能存在 而导致 免疫 失败。另有 研究表 明有些 宫 内 感染 的“ 高危婴儿 ” 与其 白细 胞介素 Ⅱ(L一2 分泌能 力低 下 、 I ) I型细胞 因子分泌 不足 、L一2膜受体 表达 不足有 关。此外这 I 类婴儿在 T细 胞水 平存在 一定程 度 的免 疫耐 受而且特 异性杀 伤 性 T淋巴细 胞的功能影 响了这类婴 儿对免 疫阻断的反应。 从 19 年起 国外 开 始“ 98 乙肝 病毒 治疗性 疫 苗 的研究 , 即
组提 出的产前阻 断措施 : 凡肝 肾功能正 常的孕 妇 .玎 g阳性 } A 无症状携带者在孕期 7 月(8周 ) 每 4周肌注“ 个 2 起 乙肝免疫 球 蛋 白” H I 2 0 ( BG)0 国际单 位 , e抗原 ” 阳性或 H V D A阳 如 也 B N
性者肌注 40国 际单 位 到临产 至少 肌注 3次 , 种“ 0 这 产前 阻
断” 与产后 的 主被动联台免疫 ” 相结台可使新生儿宫 内乙肝 病 毒感染率减少 8~9 而 使 高危 新 生儿 的免 疫 阻 断效 果 ( %, 即
“ } 阳转率 ”达 到 9 %以上 。 抗 ms ) o
对免疫阻断失败 的高危新 生儿 , 有研 究表 明 , 其所感 染 与
的 H V发生“ 区” B s 基因变异现象有 关 , 这种变异株 的生存 能力
用乙肝病毒某 些基 因片段表 达的多 肽加 上不 同的佐剂 配制 的
人期慢性 乙型 肝炎 , 内传播可能与胎盘屏障破裂时通过 胎盘 胎
的母血漏人胎儿 血 中有 关。这 类受宫 内感染 的高危婴 儿 是免
疫阻 断措施 失败的主要人群。
丙酚替诺福韦在乙肝母婴阻断中的研究进展
◇综述与讲座◇摘要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一个全球公共卫生问题,预防母婴传播是其重要干预方法,丙酚替诺福韦作为一种新型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药,具有肝脏靶向性强、外周血暴露量低的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中,而在乙肝母婴阻断中的应用仍有限。
本文就丙酚替诺福韦的特点,丙酚替诺福韦对婴幼儿和孕妇的影响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预防乙肝母婴传播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丙酚替诺福韦;乙型病毒性肝炎;母婴阻断中图分类号:R512.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2501(2023)05-0578-05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5.013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 )感染是一个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其主要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母婴传播(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MTCT )、性传播,其中母婴传播在我国是主要的感染方式。
多数指南推荐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 ,TDF )作为乙肝母婴阻断的一线治疗[1-3]。
虽然TDF 耐受性良好,但有研究报道,长期使用TDF 治疗可能会增加低磷血症、肾功能不全、骨密度减少、范可尼综合征等风险[4-7]。
我国于2018年批准丙酚替诺福韦(tenofovir alafenamide ,TAF )用于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chronic hepatitis B ,CHB ),目前TAF 已被日本、欧洲、美国等的医学协会推荐为慢乙肝的一线治疗[8-9]。
TAF 作为替诺福韦(tenofo-vir ,TFV )的另一种新型核苷酸药物,从理论上讲,TAF 对乙肝母婴阻断的安全性比TDF 要高,但目前TAF 用于乙肝母婴阻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数据相对较少。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丙酚替诺福韦在乙肝母婴阻断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1丙酚替诺福韦简介TFV 是一种无环核苷磷酸盐,可通过磷酸化在体内发挥抗病毒作用,其前药主要包括TDF ,TAF 和艾米替诺福韦。
2024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要点(全文)
2024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要点(全文)母婴传播是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重要传播途径,围产期和婴儿时期感染HBV的慢性化率约为90%。
感染HBV的儿童继而成为水平传播的宿主,女性感染者生育期有可能通过母婴传播感染下一代,是家族聚集性HBV感染形成的主要原因。
聚集性HBV感染家族中,感染子代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病年龄较无家族史者提前10年,具有肝癌家族史的慢性HBV感染者发生肝癌的风险升高32.9倍。
为帮助感染科、肝病科、妇产科和妇幼保健等相关工作者,在管理慢性HBV感染孕妇及所生婴儿的过程中做出合理决策,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制定了《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2024年版)》,医脉通特此整理了指南推荐意见,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临床问题1母婴传播所致的慢性HBV感染的诊断标准是什么?推荐意见1:慢性HBV感染孕妇所生婴儿,若7~12月龄时静脉血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和/或HBV DNA 阳性,可诊断发生母婴传播所致的慢性HBV感染(1B);新生儿静脉血HBsAg和/或HBV DNA阳性不作为母婴传播的标准(1B)。
临床问题2预防HBV母婴传播的措施有哪些?推荐意见2.1:慢性HBV感染孕妇所生新生儿出生后12h内尽早接种1针重组乙型肝炎疫苗(10µg酵母疫苗或20µg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疫苗),并在1月龄和6月龄分别接种第2针和第3针疫苗(1A);低体质量儿或早产儿,若生命体征稳定则在出生12h内尽早接种第1针乙型肝炎疫苗,满1月龄后,再按“0-1-6月”程序接种3针乙型肝炎疫苗;若生命体征不稳定,应在生命体征平稳后尽早接种第1针乙型肝炎疫苗(1A)。
推荐意见2.2:慢性HBV感染孕妇所生新生儿出生后12h内,在与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不同的部位尽早注射1剂100IU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1A)。
乙肝母婴阻断的成功率是多少?
乙肝母婴阻断的成功率是多少?大家知道,乙肝是会传染的,而且也可以通过基因遗传给孩子,所以乙肝患者在过去不建议怀孕,而现在有了乙肝母婴阻断技术,乙肝患者也可以成功怀孕,但也有人担心乙肝母婴阻断的成功率不高,费用等问题,那么,乙肝母婴阻断的成功率到底有多高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有关乙肝母婴阻断这种技术的作用,以及它的成功率。
★什么是乙肝母婴阻断?乙肝母婴阻断其实是一种技术,只是现在很多人还不了解,因为很多妈妈在怀孕之前自身患有乙肝,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措施,就很容易传染给胎儿,引起胎儿出生后也有乙肝,甚至传染给他人,那么,乙肝母婴阻断的成功率高吗?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乙肝母婴阻断。
乙肝母婴垂直传播是指患乙型肝炎或无症状携带乙肝表面抗原(HBsAg)孕妇(俗称“澳抗阳性”),在妊娠期或围产期将携带的乙型肝炎病毒HBV经胎盘、产道等方式传给婴儿,婴儿出生后HBsAg阳性或6个月内转为阳性或发生乙型肝炎。
虽然乙肝病毒主要通过母婴垂直传播,但如果及时进行有效干预,乙肝病毒携带母亲很可能生下一个健康宝宝,这一过程称为乙肝母婴阻断。
★乙肝母婴阻断的作用由于我国人群HBsAg携带者比率高(约12%),约有40%的母亲携带乙肝病毒,其子女约有38%-58%也成为HBsAg阳性。
研究资料表明,其中90%将成为慢性HBsAg携带者,不仅会使健康人受到感染,而且自身亦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肝癌。
因此,采取对策控制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垂直传播,是预防乙型肝炎的主要措施。
★乙肝母婴阻断的成功率高吗?要想阻断母婴传播,首先就要知道母婴传播的途径,目前认为母婴传播的途径可能有分娩过程中受染、子宫内受染和通过卵子受染三种,因此阻断也从这些方面考虑。
阻断分娩过程中受染“24小时之内注射就可以”是误区,“免疫球蛋白”自费也要打,分娩过程中受染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分娩过程中子宫的强烈收缩有可能将母血挤到新生儿的血液中。
由于病毒刚刚进入新生儿的血液中,如果这时能立刻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就可以马上把新生儿血液中的乙肝病毒中和掉,新生儿就不会被感染了。
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临床管理流程相关试题及答案
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临床管理流程相关试题及答案
1、经病情评估后肝功能正常的未服用抗病毒药物的孕妇,在()检测HBV DNA水平
A、妊娠早期(4~8周)
B、妊娠早期(8~12周)
C、妊娠中期(12~24周)
D、妊娠晚期(28~30周)
E、妊娠晚期(30~32周)
2、若孕妇HBV DNA阳性,血清ALT≥5ULN,应()
A、继续观察
B、建议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
C、建议给予替诺福韦酯抗病毒治疗
D、无需干预
E、强行终止妊娠
3、()是HBV的重要传播途径
A、接触传播
B、母婴传播
C、飞沫传播
D、气溶胶传播
E、消化道传播
4、新生儿出生后()内应尽快完成乙肝疫苗和HBIG的联合免疫;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应于产后()内尽快完成首剂乙肝疫苗接种
A、12小时,12小时
B、12小时,24小时
C、24小时,12小时
D、24小时,24小时
E、6小时,6小时
5、育龄及准备妊娠女性均应该筛查(),阳性者需要检测HBVDNA
A、HBsAg
B、HBsAb
C、HBeAb
D、ALT
E、HBeAg
6、关于母乳喂养,描述有误的是()
A、母乳喂养增加婴儿的HBV感染率
B、感染HBV母亲分娩后可以哺乳
C、没有必要检测乳汁中的HbsAg
D、没有必要检测乳汁中的HBV DNA
E、母乳喂养并未增加婴儿的HBV感染率
答案:CCBAAA。
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信息管理方案(全套资料)
广东省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信息管理方案(2021-2023年)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规范(2020年版)》和《广东省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2021-2023年)》,制订本方案。
一、职责和任务(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职责1.负责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信息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管理,明确各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管理工作的职责与分工,组织协调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服务和助产服务等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信息管理工作。
2.负责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确保信息系统运行良好,承担信息网络报告的终审工作。
3.建立健全本行政区域内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信息管理制度。
定期组织开展信息管理考核、培训、质量控制,并及时通报结果。
(二)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职责1.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信息管理工作,具体承担信息的收集、整理、汇总、上报、反馈和信息的分析1与利用。
2.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协调本行政区域内各有关业务部门共同开展信息管理工作,定期召开例会和培训,定期开展质量控制及分析评价。
3.提供本机构开展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信息管理工作所需的基本硬件设施、办公场所及办公设备。
指定保密意识及责任心强的专职人员负责信息管理工作,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维护和技术支持,保障信息系统正常运行。
4.信息管理工作执行分级管理制。
县(市、区)级妇幼保健机构是信息管理的首要责任单位,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信息的日常管理,承担本行政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报告数据的审核,是本地区数据质量的责任人;市级妇幼保健机构负责所辖县(市、区)报告数据的审核,是本地区数据质量的责任人;省妇幼保健院负责全省报告数据的审核,是全省数据质量的责任人,对全省的数据质量负责。
5.建立和保存各类业务数据与信息的原始记录,及时备份数据,确保数据安全。
HBV DNA高载量孕妇孕中晚期应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抗病毒治疗停药时间对母婴的影响
HBV DNA高载量孕妇孕中晚期应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抗病毒治疗停药时间对母婴的影响吴彩花1, 姜树勤1, 张丽1, 姜树萍2, 肖献花3(1.邯郸市传染病医院感染产科,河北邯郸 056002;2.邯郸市第四医院妇产科,河北邯郸 056200;3.邯郸市第二医院妇产科,河北邯郸 056001)摘要:目的探讨妊娠中晚期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高载量孕妇使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抗病毒治疗停药时间对母婴健康的影响及停药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 T)升高的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邯郸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350例妊娠中晚期高HBV DNA载量孕妇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于妊娠24~28周开始口服TDF。
根据患者意愿分为A组(160例)和B组(190例),其中A组分娩当天即停药,B组分娩后4~12周停药。
新生儿出生后均予注射100 IU乙肝免疫球蛋白和10 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出生时、出生1个月和出生6个月)。
比较两组孕妇治疗前、停药时、停药后4周、8周及12周时HBV DNA载量及ALT水平;比较两组新生儿产后2个月和7个月HBV阻断成功率。
根据停药8周时ALT水平,将孕妇分为ALT升高组(>45 U/L,60例)和ALT正常组(≤ 45 U/L,290例),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孕妇停药8周后AL T升高的危险因素。
结果治疗前,A组和B组孕妇血清HBV DNA载量[(7.45 ± 1.38)lg IU/ml vs(7.51 ±1.42)lg IU/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399,P = 0.690);停药时,A组血清HBV DNA载量显著高于B组[(4.37 ± 0.65)lg IU/ml vs(2.81 ± 0.42)lg 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7.052,P< 0.001);但停药后4周[(5.32 ± 0.78)lg IU/ml vs(5.25 ± 0.71)lg IU/ml]、8周[(6.25 ± 0.96)lg IU/ml vs(6.21 ± 0.92)lg IU/ml]和12周[(7.33 ± 1.27)lg IU/ml vs(7.29 ± 1.23)lg IU/ml],两组孕妇血清HBV D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
替诺福韦酯用于乙肝母婴阻断的疗效和安全性如何?
替诺福韦酯用于乙肝母婴阻断的疗效和安全性如何?乙肝病毒感染的妊娠母亲母婴传播的风险与母亲体内病毒复制水平密切相关。
近年来,各国的乙型肝炎管理指南均建议,高病毒载量的乙肝病毒感染孕妇在妊娠晚期服用替诺福韦、替比夫定或拉米夫定,加强乙型肝炎的母婴阻断。
替诺福韦酯在我国上市时间较短,临床应用较少,许多乙肝病毒感染的孕妇都想了解替诺福韦酯用于乙肝母婴阻断的疗效和安全性问题。
替诺福韦酯在目前上市的5种核苷(酸)类药物中,抗病毒作用最强,耐药率最低,对拉米夫定耐药或其他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都有效。
因此被称为“高效、低耐药”的抗病毒药物。
替诺福韦酯属于妊娠期安全程度B级药物,在艾滋病妊娠妇女中有较多的安全性数据,被推荐用于艾滋病的母婴阻断。
但由于它被批准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时间较晚,在乙型肝炎妊娠妇女中应用的安全性数据较少。
几项小样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替诺福韦酯可以有效地降低乙肝病毒感染母亲血中HBV DNA水平,未观察到与药物相关的对母亲和胎儿不良影响,而且可以有效地降低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
最近,我国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随机对照研究显示,100例HBV DNA > 2×105 IU/ml的母亲在妊娠30~32周开始服用替诺福韦酯,所生婴儿无1例感染乙肝病毒,而100例对照组母亲所生的婴儿中7%母婴阻断失败;两组新生儿出生缺陷无差异,也未观察到对母亲和胎儿的明显影响。
长期服用替诺福韦酯可能会影响肾小管功能,导致血磷降低。
妊娠晚期服用替诺福韦酯加强乙肝母婴阻断,由于服药的时间较短,且胎儿的骨骼基本发育完善,从理论上讲可能影响不大,但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数据证实。
服用替诺福韦酯治疗的妊娠妇女在治疗期间应该注意监测肾功能和血磷。
母婴阻断培训考试题
母婴阻断培训考试题
1、乙肝、母婴的传播途径、、传播。
2、母婴阻断传播的重点时间是乙肝母婴传播的重要时期。
胎婴儿感染率在妊娠、为妊娠晚期及分娩时为。
3、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出生后小时内尽早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最好在出生后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乙肝疫苗,间隔和分别接种第和第针乙型肝炎疫苗。
4、落实各项职业暴露的操作和防护措施。
5、HIV阳性的孕妇应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采取剖宫产避免母乳喂养等措施进行。
6、普鲁卡因青霉素G80万单位/日,肌注,连续要求早孕一疗程,晚孕一疗程。
治疗后每月做一次定量,了解有无复发或在感染。
7、苄星青霉素单位/次,次/周,肌注,共次。
8、红霉素500mg qid po ×15天。
疗程、监测同上。
早期梅毒连服天,二期复发及晚期梅毒连服天。
9、孕中晚期发现的感染孕妇,应立刻给予疗程的抗梅毒治疗,2个治疗疗程之间需间隔以上(最少间隔),
第2个疗程应在孕晚期进行。
对临产时发现的梅毒感染产妇应立即给予。
2021年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临床管理流程(完整版)
2021年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临床管理流程(完整版)对于HBsAg阳性的孕妇,应进行详细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并进行肝功能和病毒学检查。
肝功能检查包括ALT、AST、总胆红素等指标,病毒学检查包括HBV DNA水平和HBeAg状态。
对于怀孕早期发现HBsAg阳性的孕妇,应及时转介到乙肝专科医院进一步评估和治疗。
对于已经确诊为慢性HBV感染的孕妇,应根据病情和孕期进行个体化治疗。
目前推荐的治疗方案包括抗病毒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
抗病毒治疗主要是利用核苷酸类似物或核苷酸逆转录酶抑制剂抑制HBV DNA复制,减少病毒负荷和肝脏炎症,从而预防和延缓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
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TDF、拉米夫定等。
免疫调节治疗主要是利用干扰素和核酸聚合酶抑制剂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清除病毒和恢复肝脏功能。
但由于免疫调节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多,目前已不是首选治疗方案。
三、阻断HBV母婴传播的干预措施阻断HBV母婴传播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①产前干预措施,包括对孕妇的抗病毒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以及对孕妇进行营养指导和心理支持等;②产时干预措施,包括对分娩方式的选择和对新生儿的预防性干预;③产后干预措施,包括对新生儿的预防性接种和随访观察等。
其中,产前干预措施是阻断HBV母婴传播的关键,对孕妇的抗病毒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能够有效地降低HBV DNA水平和HBeAg阳性率,从而降低母婴传播风险。
对于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孕妇,建议在孕晚期进行TDF的口服预防治疗,以降低母婴传播风险。
对于HBsAg阳性的孕妇,应在分娩前接受足量的乙肝免疫球蛋白,以增加新生儿的被动免疫力。
对于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和足量的乙肝免疫球蛋白,以增强其主动免疫力。
接种完毕后,应定期检测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的抗体水平,并进行随访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感染情况。
四、阻断HBV母婴传播的疫苗策略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和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有效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肝母婴阻断药物啥时候停?
作者/济宁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邵国辉
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有效途径,加强慢性HBV感染孕妇孕前、孕期、产后规范化管理是预防母婴传播的关键。
近来,服用抗HBV药物以进行母婴阻断的免疫耐受期高病毒载量的孕妇越来越多。
28岁的小W即是其中之一,孕前小W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每年查体肝功正常,去年开始备孕,顺利怀孕后按医嘱定期检查,28周检查时HBV DNA仍较高(为2.18×106IU/ml),遂开始应用富马酸替诺福韦酯进行抗病毒治疗。
目前快要临产了,上周来门诊复查HBV DNA已经低于检测下线,肝功、彩超检查正常。
但是她对于什么时候停抗HBV药一直拿不准,从网上也咨询过不少医生,说法不一。
笔者理顺了一下她获得的答案,大致有以下3种情况:
1、产后即刻停药,可以母乳喂养;
2、产后1-3个月停药,可以母乳喂养;
3、停药容易出现病毒反弹,出现严重肝损伤,建议继续服药。
首先,产后即刻停药,这个循证医学依据较多,例如沈国俊等《替诺福韦阻断孕晚期HBV母婴传播的疗效及停药安全性》一文给出的结论就是:孕晚期使用替诺福韦治疗可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孕妇分娩后立即停药整体安全性良好、较少出现肝炎活动。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组织专家根据最新研究进展编写的《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临床管理流程(2021年)》专门就停药时机设立章节,提出妊娠期服用抗病毒药物的母亲,停药时机取决于妊娠期抗病毒治疗的目的:以阻断HBV母婴传播为目的而服用抗病毒药物的孕妇,如果HBsAg和(或)HBeAg水平下降不明显,产后可立即停药。
即刻停药是有理由的:抗病毒的目的是进行母婴阻断,通过抑制病毒复制降低病毒载量,从而降低宫内和产时感染风险。
现在目的达到了,抗病毒药物使命完成!
即刻停药最大的争议是停药后出现病毒载量反弹、肝功异常怎么办?这个有大量证据证实母乳喂养并未增加婴儿的HBV感染率,甚至没有必要检测乳汁中的HBsAg和(或)HBV DNA。
对HBV感染母亲,产后密切随访就可以。
如果肝功能异常且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可启动抗病毒治疗。
第二个方案是产后1-3个月停药,这个是基于有些抗HBV药物母乳喂养安全性的一些临床研究出现。
研究认为乳汁中的药物含量极少,对婴儿是安全的。
既然服药期间母乳喂养是安全的,那为什么不继续服药以避免这个时期病毒反弹导致的肝功异常,保证产妇安全度过产后焦虑期呢?而且部分学者认为病毒反弹有可能增加产后感染的风险。
这个说法似乎也有道理,毕竟目前NAs抗HBV药物价格不高,不会增加太多负担。
但是在2021年7月,肝胆相照平台组织的“辩以思明--全国中青年医师学术争鸣辩论赛”中,建议即刻停药的正方给以反驳,NAs抗HBV药物本身并不抗焦虑,产后仍继续服药是不是也会造成妈妈的焦虑呢?而且虽然目前有研究认为乳汁中的药物含量极少,对婴儿是安全的,但缺乏对婴儿更长期影响的研究,不服药不是更没有顾虑吗?
不过,笔者认为对于有抑郁、焦虑体质或者顾虑重重的孕妇,1-3个月停药也是不错的选择。
第三种要继续长期服药的说法有点牵强,甚至有点耸人听闻。
按这个说法哪里还有停药这一说?别说以阻断HBV母婴传播为目的而服药的患者,即使以治疗为目的开始用药的一些患者,达到一定指标后
也是可以安全停药的。
出现严重肝损伤甚至肝衰竭的也有,主要是用药前有肝脏炎症或肝硬化,擅自停药的患者,特别是高龄患者。
如果分娩后检测HBsAg和HBeAg定量水平显著下降,提示抗病毒治疗效果良好,可继续抗病毒治疗。
有些患者对抗HBV药物敏感,用药后HBsAg下降明显,有取得临床治愈可能的患者,继续用药更是可取的。
随着三孩的放开,高龄产妇增多,如果是年龄大于45岁且接受HBV母婴阻断的孕妇,笔者认为可参照《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继续给予抗病毒治疗,接受TDF治疗的可母乳喂养。
其实,乙肝母婴阻断药物啥时候停的问题,需要专业医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与个体化建议最好!
据以上分析,我给小W的建议是即刻停药,母乳喂养。
产后4~6周复查肝功能生物化学指标和HBV DNA。
分娩后每3个月复查肝功能、HBV DNA;如果恢复孕前免疫耐受期状态则定期复查即可;如果肝功能异常且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则启动抗病毒治疗。
对此,您有不同意见吗?欢迎大家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