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临床管理流程(全文)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服务流程
东莞曙光医院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服务流程
图1.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服务流程附件2 孕产妇艾滋病抗体检测及服务流程
确认试验、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病毒载量检测均在疾控中心进行。
孕期每三个月和产后4-6周
对孕产妇各进行一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检测,同时在发现孕产妇感染艾滋病时和孕晚期各进行一次病毒载量的检测。
图2. 孕妇艾滋病抗体检测及服务流程
附件3 孕期末艾滋病抗体检测及服务流程
图3 产时艾滋病抗体检测及服务流程
(适用于孕期未接受HIV检测的产妇)
附件4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艾滋病
感染早期诊断检测及服务流程
图 4.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检测及服务流程
附件5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艾滋病
抗体检测及服务流程
图5.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艾滋病抗体检测及服务流程
附件6
孕产妇梅毒检测及服务流程
梅毒阳性孕妇每月监测RPR1次,监测治疗效果
图6.孕产妇梅毒检测及服务流程
附件7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的随访与
先天梅毒感染状态监测
梅毒阳性孕产妇所生儿童随访时间3、6、9、12、15、18月龄
*非梅毒螺旋体试验包括RPR、TRUST等方法
#梅毒螺旋体试验包括TPPA、TPHA及应用该原理的快速检测等方法
图7. 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的随访及先天梅毒感染状态监测图。
乙肝母婴阻断策略
母乳喂养
(3)以治疗乙型肝炎为目的而服用抗病毒药 物的孕妇,分娩后继续用药,由于乳汁中 存在少量的抗病毒药物对婴儿的安全性尚 不清楚,目前不建议母乳喂养。但有研究 表明,TDF在乳汁中药物含量少、毒性有 限。
33
母亲产后随访
(1)产后继续服用抗病毒药物者,按慢性乙 型肝炎患者的随访方案进行随访,每3个月 复查肝功能、HBV DNA;每6个月复查乙 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上腹部超 声和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检查;
29
(3)若婴儿第2针乙型肝炎疫苗延迟时间在3个 月以内,则尽快补打第2针,第3针仍在6月龄 时注射;若超过3个月,应尽快接种第2针疫 苗,至少间隔2个月后可接种第3针;
30
• (4)低体质量儿(<2000 g)或早产儿的免疫 接种:于出生12 h内接种HBIG 100 IU+乙肝疫苗 10 μg,并于1、2和7月龄各注射乙型肝炎疫苗10 μg;如母亲HBsAg不详,则按母亲HBsAg阳性 处理,即于出生12小时内接种HBIG 100 IU+乙肝 疫苗10 μg,同时尽快检测母亲HBsAg,如母亲 HBsAg阳性,婴儿于1、2和7月龄各注射乙型肝 炎疫苗10 μg;如母亲HBsAg阴性,出院时或1月 龄时接种乙肝疫苗10 μg,并在2和7月龄各注射 乙肝疫苗10 μg。
韩国荣等,慢性乙型肝炎育龄期妇女及孕妇的抗病毒治疗指征与时机,中华肝脏病杂志2015年11月第23卷第11期,806-809
抗病毒治疗期间意外妊娠患者:
• 应用干扰素治疗:建议终止妊娠; • 应用TDF、Ldt、LAM治疗:在充分沟通、权衡 利弊的情况,可继续治疗; • 应用ETV和ADV治疗:在充分沟通、权衡利弊的 情况下,换用TDF或Ldt治疗,可以继续妊娠。
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相关工作制度及流程
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制度及流
程
一、政策法规
1.国家政策
(1)艾滋病防治法
(2)妇幼卫生法
(3)传染病防治法
2.地方政策
(1)地方艾滋病防治计划
(2)地方母婴保健政策
二、医疗机构职责
1.医院
(1)产科
①产前筛查
②产后随访
(2)妇科
①定期筛查
②治疗与管理
(3)婴儿科
①新生儿筛查
②疫苗接种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健康教育
①宣传活动
②资料发放
(2)筛查服务
①定期筛查
②结果反馈
三、筛查流程
1.孕前筛查
(1)艾滋病检测
(2)梅毒检测
(3)乙肝检测
2.孕期筛查
(1)定期产检
①第一次产检
②中期产检
③末期产检
(2)随访管理
四、治疗与管理
1.艾滋病
(1)抗病毒治疗
(2)定期监测
2.梅毒
(1)抗生素治疗
(2)随访检查
3.乙肝
(1)抗病毒治疗
(2)定期肝功能检测
五、健康教育
1.目标人群
(1)孕妇
(2)家庭成员
2.教育内容
(1)疾病知识
(2)传播途径
(3)预防措施
六、监测与评估
1.数据收集
(1)筛查数据
(2)治疗效果数据
2.效果评估
(1)传播率评估
(2)健康状况评估七、社会支持
1.政府支持
(1)资金投入
(2)政策扶持
2.社会组织
(1)志愿者服务(2)宣传与教育活动。
乙肝母婴阻断应急预案
一、背景乙型肝炎(HBV)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母婴传播是HBV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保障母婴健康,预防HBV母婴传播,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乙肝母婴阻断应急指挥部,负责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2. 指挥部下设以下小组:(1)宣传教育组:负责制定宣传教育方案,提高公众对HBV母婴传播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2)预防控制组:负责制定HBV母婴阻断策略,组织实施预防措施,降低母婴传播风险。
(3)医疗救治组:负责HBV母婴阻断工作中的医疗救治工作,确保母婴健康。
(4)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储备、调配和供应。
三、应急响应程序1. 信息报告(1)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加强HBV母婴传播监测,发现疑似病例及时报告。
(2)接到报告后,应急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响应。
2. 预防控制措施(1)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开展HBV母婴传播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范意识。
(2)婚前检查:鼓励新婚夫妇进行HBV检测,及时了解自身感染状况。
(3)孕期管理:加强孕期HBV筛查,对HBV感染者进行孕期监测和干预。
(4)分娩阻断:对HBV感染者采取分娩阻断措施,包括:a. 产前:孕妇在孕晚期(24-28周)开始服用抗病毒药物,降低病毒载量。
b. 分娩时: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
c. 产后:新生儿在出生后1个月内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
3. 医疗救治(1)对HBV感染者进行孕期监测,确保母婴健康。
(2)对新生儿进行乙肝疫苗全程接种,提高免疫力。
(3)对HBV感染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救治和心理咨询。
四、应急保障1. 人员保障:组织专业人员参与应急工作,确保应急响应及时、高效。
2. 物资保障:储备足够的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抗病毒药物等应急物资。
3. 资金保障:确保应急工作所需资金及时到位。
五、总结本应急预案旨在提高HBV母婴传播预防控制能力,保障母婴健康。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相关部门应认真贯彻落实本预案,共同努力,降低HBV母婴传播风险,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规范(全文版)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规范(全文版)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进一步规范全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以下简称预防母婴传播)工作,推进消除母婴传播进程,促进妇女儿童健康,制定本规范。
一、工作目标(一)总目标。
全面、规范落实预防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服务,减少相关疾病母婴传播,不断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具体目标。
至2025年底,实现以下目标:1.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率达95%以上,孕期检测率达90%以上,孕早期检测率达70%以上。
2.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抗艾滋病病毒用药率达95%以上,所生儿童抗艾滋病病毒用药率达95%以上。
3.梅毒感染孕产妇梅毒治疗率达95%以上,所生儿童预防性治疗率达95%以上。
4.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首剂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达95%以上,乙肝免疫球蛋白及时注射率达95%以上。
5.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下降至3%以下。
6.先天梅毒报告发病率下降至15/10万活产以下。
7.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儿童12月龄内乙肝表面抗原检测阳性率下降至1%以下。
上述指标定义与计算方法见附件1。
二、工作内容预防母婴传播以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综合防治体系为支撑,以常规妇女保健、孕产妇保健和儿童保健工作为基础,为育龄人群、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相关服务。
(一)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
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
结合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儿童保健、青少年保健、性病防治、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等时机,开展预防母婴传播相关健康教育和咨询指导,提高青少年、育龄妇女特别是孕产妇及其家人对预防母婴传播的认知水平,增强其“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促进健康行为。
(二)孕产妇检测与咨询服务。
为所有孕产妇(包括流动人口)尽早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与咨询服务。
在初次产前检查时,告知预防母婴传播相关信息,提供适宜、规范的检测,并依据结果提供后续咨询。
对于疫情相对较重地区或感染风险较高的孕产妇,在孕晚期再次进行检测。
乙型肝炎母婴阻断临床管理流程
临床肝胆病杂志第 3 3卷第 7期 2 0 1 7年 7月㊀JC l i nH e p a t o l , V o l . 3 3N o . 7 , J u l . 2 0 1 7
'()*
EF*GHIJ:KLMNOP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关键词: 肝炎,乙型;母婴传播;临床管理;共识 中图分类号: R 5 1 2 . 6 2 ㊀㊀㊀文献标志码: B ㊀㊀㊀文章编号: 1 0 0 1- 5 2 5 6 ( 2 0 1 7 ) 0 7- 1 2 1 4- 0 4
1 - 2 ] 的联合免疫之后, 可以进行母乳喂养 [ ; 如母乳喂
肝炎患者管理办法处理。 9 ㊀婴儿随访 婴儿完成乙型肝炎全程免疫接种 1个月后, 抽静 B s A g 和抗 - H B s , 如H B s A g 阳性, 加查 H B V 脉血查 H D N A和肝功能。 1 0 ㊀婴儿乙型肝炎免疫接种效果评价 婴儿完成乙型肝炎全程免疫接种 1个月后随访: ( 1 ) 免疫接种失败, 发生母婴传播: H B s A g 阳性, 伴或 B e A g 阳性, 以后按 H B V感染者进行随访; ( 2 ) 不伴 H H B s A g 和抗 -H B s 均为阴性, 无论 免疫接种无应答: 抗- H B e 及抗 - H B c 阳性与否, 建议检查 H B VD N A , B VD N A为阴性, 则使用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 如果 H 苗1 0μ g / 0 . 5m l , 重复 0- 1- 6程序, 完成复种后 1个 B s A g 和抗 - H B s , 了解免疫应答和 H B V感染 月, 检测 H 情况; ( 3 ) 免疫接种成功: 如果 H B s A g 阴性, 同时抗 - 阳 性 表 明 免 疫 接 种 成 功。如 果 抗 -H B s <1 0 0 H B s m I U/ m l , 为低应答; 如果抗 -H B s 0 0m I U/ m l , 为中 ≥1 强应答。 乙型肝炎母婴阻断临床管理流程如图 1 。 乙型肝炎母婴阻断临床管理流程编写成员 主审: 庄㊀辉 顾问: 杨希忠㊀贾继东㊀魏 ㊀ 来 ㊀ 段钟平 ㊀ 崔富强 ㊀ P o - L i nC h a n 主编: 侯金林 编者( 按姓氏笔画排序) : 丁㊀洋㊀毛㊀青㊀刘志华㊀李㊀杰㊀李增德㊀ 张㊀华㊀谢㊀青㊀韩国荣㊀窦晓光
乙肝母婴阻断临床管理流程
疫苗延迟注射的处理
婴儿第2针乙肝疫苗延迟接种: 3个月内:尽快补打第2针,第3针仍在6个月龄时注射 超过3个月:尽快 接种第2针,至少间隔2个月后可接种第3针
14
婴儿随访时间和内容
时间:完成乙肝全程免疫接种1个月后
抽静脉血查乙肝五项 如HBsAg阳性,加查HBVDNA定量和肝功能
15
婴儿CHB免疫接种效果评价
评估妊娠期管理分娩管理 Nhomakorabea停药时机
婴儿免疫 母乳喂养
母亲产后随访
婴儿随访 婴儿CHB免疫疫苗接种效果评 价
10
产后停药时机
治疗乙型肝炎为目的进行抗 病毒治疗,产后不建议停药
停药指南参考标准
2015年版中国指南 HBeAg阳性的患者:Nas总疗程建议至少4年,在达到 HBVDNA低于检测下限,ALT复常、HBeAg血清学转 换后在巩固治疗3年仍保持不变者可考虑停药,但延长 疗程可减少复发(B1) HBeAg阴性患者:NAs治疗建议达到HBsAg消失且 HBVDNA检测不到,再巩固治疗1年半仍保持不变时, 可考虑停药(B1)
免疫接种成功:中强应答 HBsAg阴性,HBsAb阳性且滴度大于等于100IU/L
免疫接种成功:低应答 HBsAg阴性,HBsAb阳性且滴度小于100IU/L
免疫接种失败:发生母婴传播 HBsAg阳性, 伴或不伴HBeAg阳性 ,以后按CHB病毒
感染管理者进行随访
免疫接种无应答:HBsAg和抗-HBs均阴性,无论HBeAb阳性或HBcAb阳 性或阴性,建议检查HBVDNA,如果HBVDNA为阴性,则使用CHB疫苗 10ug/0.5ml,重复0-1-6程序,完成补种后1个月,检测HBsAg和抗-HBs, 了解免疫应答和病毒感染情况
乙肝病毒母婴阻断的指南
• 3.孕晚期应用HBIG无预防母婴传播的作用:有学 者提出,HBV感染孕妇在孕晚期应用HBIG可预防胎 儿的宫内感染,但相关研究存在以下问题:(1)对 照组新生儿免疫预防后的保护率仅55%~85%, 明显低于公认的保护率,提示对照组没有正规预 防;(2)诊断标准不正确,夸大了宫内感染率;(3) 部分研究自身前后的结果存在矛盾。另外,孕妇 使用HBIG后,新生儿体内并无抗一HBs[1]。;大 猩猩实验和HBV感染者肝移植后预防再感染的研究 提示,孕晚期每4周注射200~400 U的HBIG不可能 降低HBV病毒量”[5];我国也有报道指出该方案 并不能减少母婴传播[6-7]。因此,对HBV感染孕 妇在孕晚期不必应用HBIG。
• HBe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经正规预防后,仍 有5%-15%发生慢性HBV感染[7-9]。虽然, 有报道在妊娠中、晚期用拉米夫定或替比 夫定治疗可减少母婴传播[10-12]。但这些 研究有的病例数很少[10],有的对照组新 生儿可能没有正规预防[11],也有经治疗 后仍发生母婴传播的情况[10-11.13]。因 此,目前尚不能将孕妇HBeAg阳性进行常规 抗病毒治疗手段以作为减少母婴传播的适 应证
• HBV母婴传播,即HBsAg阳性孕产妇将HBV传给 子代,主要发生在分娩过程中和分娩后,而垂 直传播(分娩前的宫内感染)感染率<3%[1], 多见于HBeAg阳性孕妇。
• 检测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即HBsAg、乙型 肝炎表面抗体(抗HBs)、HBeAg、乙型肝炎e 抗体(抗-HBe)以及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 ),可判断有无感染或有无免疫力,其临 床诊断的意义见表1。
• 采取上述正规预防措施后,对HBsAg阳性 而HBeAg阴性孕妇的新生儿保护率为98 %~100%,,对HBsAg和HBeAg均阳性孕 妇的新生儿保护率为85%~95%[7-9]。如 果不使用HBIG,仅应用疫苗预防,总体保 护率仅为55%~85%。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服务流程图
附件1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服务流程图1.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服务流程2 附件.孕产妇艾滋病抗体检测及服务流程PAHI测周CD4T确认试验、淋巴细胞计数及病毒载量检测均在疾控中心进行。
孕期每三个月和产后4-6 对孕产妇各进行一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检测,同时在发现孕产妇感染艾滋病时和孕晚期各进行一次病毒载量的检测。
孕妇艾滋病抗体检测及服务流程2. 图附件3孕期末艾滋病抗体检测及服务流程说明:# 再次确认结果阴性报告“阴性”,结果阳性报告“阳性”,结果仍为“不确定”继续随访,4周后再次进行确认试验;仍为不确定结果,报告“阴性”。
必要时可进行HIV核酸检测作为辅助诊断。
产时艾滋病抗体检测及服务流程图3检测的产妇)HIV(适用于孕期未接受.附件4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检测及服务流程艾102206号,性艾中心参比实验室。
邮编:早期诊断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图4.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检测及服务流程5附件.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艾滋病抗体检测及服务流程测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在艾滋病感染确诊孕产妇后、感染孕产妇分娩后及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满1、3、6、9、12和18月龄时分别进行随访,并上报个案卡,共8张个案卡图5.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艾滋病抗体检测及服务流程6附件.孕产妇梅毒检测及服务流程梅毒阳性孕妇每月监测RPR1次,监测治疗效果图6.孕产妇梅毒检测及服务流程7附件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的随访与先天梅毒感染状态监测梅毒阳性孕产妇所生儿童随访时间3、6、9、12、15、18月龄*非梅毒螺旋体试验包括RPR、TRUST等方法#梅毒螺旋体试验包括TPPA、TPHA及应用该原理的快速检测等方法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的随访及先天梅毒感染状态监测图7. 图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服务流程图。
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流程图
孕期艾滋病检测服务流程注:*两种试剂可以是原有试剂加另一种试剂,也可以是两种不同试剂;**“有流行病学史、筛查采取抗体抗原4代试剂且检测结果为阳性”:两者有其一为“是”即为“是”,两者均为“否”才为“否临产时艾滋病检测流程注:*“有流行病学史、筛查采取抗体抗原4代试剂且检测结果为阳性”:两者有其一为“是”即为“是”,两者均为“否”才为“否”。
孕期梅毒检测流程注:*若用TPPA进行初筛阳性,不需要再复检。
临产时孕产妇梅毒检测服务流程注:*若用TPPA 进行初筛阳性,不需要再复检。
临产时乙肝检测服务流程临产时才寻求助产服务的孕妇或乙肝感染状态不明的临产孕妇!产科医生主动提供有关的检测信息, 病区护士采集血样本!进行乙肝两对半( 乙肝五项 )免费检测诊断乙肝病毒携带, 检验科填写危急值登记表建议立即做肝功能检测和HBV DNA检测、肝脏彩超详细了解其肝炎病史及诊治情况给予相关指导, 妇产科提供安全助产和母乳喂养指导所生新生儿顺产30 分钟内剖宫产2 小时内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 (特殊情况除外)出院宣教: 告知母儿接受宣汉县人民医院随访管理, 新生儿按0.1.6顺序预防接种, 完成全程乙肝疫苗接种后1 -2月到宣汉县人民医院进行乙肝两对半的免费检测, 明确感染状态。
妇产科医生提供检测后咨和常规助产服务排除乙肝感染↓表面抗原阴性表面抗原阳性梅毒感染孕产妇管理流程梅毒感染孕产妇(包括单阳/双阳)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随访及监测流程梅毒感染产妇所生儿童给予儿童预防性治疗采集新生儿静脉血 ,进行“ 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定量检测新生儿滴度≥母亲滴度的4 倍** ( 新生儿稀释度≥母亲 2 个稀释度 )母亲在孕期 接受梅毒规范治疗新生儿进行 先天梅毒治疗进入随访 ( 3 月龄 )观察临床症状 进行“ 非梅毒螺旋体 血清学试验”定量检测“ 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检测结果由阴性转为阳性 ,或者滴度上升4 倍(或上升2 个稀释度) 进行“ 梅毒螺旋体血清 学试验”检测进入随访( 6/9/12/15/18 月龄 )同时进行“ 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定 量检测和“ 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18 月龄后“ 梅毒螺 旋体血清学试验”结果为阳性诊断先天梅毒,进行随访任一次“ 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结果由阴性转为阳 性或者滴度上升4 倍(或上升2 个稀释度),同时“ 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结果为阳性新生儿滴度< 母亲滴度的4 倍** ( 新生儿稀释度< 母亲 2 个稀释度 )任一次“ 梅毒 螺旋体血清学 试验”结果为阴性母亲在孕期未接受梅毒规范治疗进行“ 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检测阳性阳性阴性阴性阴性是否排除先天梅毒,停止随访县人民医院 、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管理办孕期保健服务病毒载量<50拷贝/ml , 检测无异常 ,维持原有用药方案孕产妇产后县人民 医院产科门诊随诊艾滋病感染孕产妇管理流程提供充分预防母婴传播咨询,孕妇医生转介卡三见面转到县人民医院无妊娠意思县人民医院实施终止妊娠手术 ,给予避孕指导术后 ,转介至辖区 抗病毒治疗机构管理抗病毒治疗服务新报告病例未治疗病毒载量、CD4细胞 、肝肾功 、 血常规尿常规检测根据检测结果 确定用药方案抗病毒治疗专人管理指导规范服药 监测治疗效果孕早 、中, 晚期进行病毒载量CD4细胞及其他相关检测(必要时增加检测次数)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是否调整用药方案住院分娩 ,安全助产产妇和儿童信息反馈至县预防 艾滋病母婴传播管理办, 管理办负责暴露儿童的随访产妇产后42天转介至辖区 抗病毒治疗定点机构管理艾滋病感染孕妇病毒载量≥50拷贝/mI 检测异常 ,专家评估,酌情调整用药方案孕妇信息转介县预防 艾滋病母婴传播管理办随访指导定期产检 随访指导规范服药 动员协调入院待产评估病毒抑制效果既往感染有妊娠意思定期信息交换治疗临产孕妇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绿色通道”流程。
最新: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临床管理流程更新解读
最新: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临床管理流程更新解读摘要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是病毒性肝炎防治的关键。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组织专家编写了《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临床管理流程(2021年)》,流程包括了从筛查、妊娠期管理到产后随访的10个环节,对其中的关键环节如妊娠期抗病毒治疗、婴儿免疫等进行了更新,为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现结合最新的研究进展,对流程中有关妊娠期抗病毒治疗相关问题进行解读,以期使读者对流程的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为了促进HBV母婴传播阻断工作,提高社会和公众对其重要意义的认知度,2015年7月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启动了“乙肝母婴零传播工程”(即“小贝壳”项目)。
该项目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通过移动医疗工具——小贝壳辅助管理软件,对乙型肝炎孕妇及其婴儿进行规范化管理,可实现远程、实时的医患沟通和随访管理[1]。
截至2021年2月,全国共有136家医院加入该项目,有超过1 600名医师使用小贝壳APP 管理了超过30 000例乙型肝炎孕妇。
在此基础上,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于2017年组织专家编写并发表了《乙型肝炎母婴阻断临床管理流程》[2],目的是为了给“乙肝母婴零传播工程”项目医院和广大乙型肝炎防治领域从业人员提供一个简明、实用的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技术指导性文件。
近年来,阻断HBV 母婴传播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热点,围绕这一热点的相关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近5年国内外共有5部关于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指南或共识陆续发表[3-7]。
参照近期国内外发表的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指南或共识和最新研究成果,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对第1版《乙型肝炎母婴阻断临床管理流程》进行了更新,使其内容与最新研究进展和观点保持一致。
现对新版《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临床管理流程(2021年)》[8]中更新的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1.标题:第1版流程的标题为《乙型肝炎母婴阻断临床管理流程》,新版流程的标题改为《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临床管理流程(2021年)》。
最新: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要点(附流程图).docx
最新: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要点(附流程图)母婴传播是我国HBV的重要传播途径,周产期和婴儿时期感染HBV 的慢性化率约为90%.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乙型肝炎痛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2019年版)》对国内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流程的规范化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
时隔5年,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多学科专家,基于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结合临床实践,对2019版进行了更新和补充,发布了《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2024年版)》,为临床医师和妇幼保健工作人员提供指导和参考。
临床问题1:母婴传播所致的慢性HBV感染的诊断标准是什么?推荐意见1:慢性HBV感染孕妇所生婴儿,若7〜12月龄时静脉血HBsAg和(或)HBV DNA阳性,可诊断发生母婴传播所致的慢性HBV 感染(1B);新生儿降脉血HBsAg和(或)HBV DNA阳性不作为母婴传播的标准(IB)0临床问题2:预防HBV母婴传播的措施有哪些?推荐意见2.1:慢性HBV感染孕妇所生新生儿出生后12 h内尽早接种1针重组乙型肝炎疫苗(10 Pg酵母疫苗或20 μg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疫苗),并在1月龄和6月龄分别接种第2针和第3针疫苗(IA);低体质量儿或早产儿,若生命体征稳定则在出生12 h内尽早接种第1 针乙型肝炎疫苗,满1月龄后,再按「0〜1〜6月」程序接种3针乙型肝炎疫苗;若生命体征不稳定,应在生命体征平稳后尽早接种第1针乙型肝炎疫苗(IA)0推荐意见2.2:慢性HBV感染孕妇所生新生儿出生后12 h内,在与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不同的部位尽早注射】剂100 IU HBIG (IA)o推荐意见2.3:未达到慢性HBv感染抗病毒治疗适应证的孕妇HBVDNA > 2×105IU∕mL时,建议口服抗病毒药物以阻断母婴传播(1A);妊娠中晚期HBV DNA为Ix 104〜2X 105 IU∕mL的孕妇, 建议与孕妇充分沟通后决定是否口服抗病毒药物(IB); HBV DNA定出检测不可及的地区,HBeAg阳性可作为孕期抗病毒治疗阻断母婴传播的替代指标,但仍建议孕妇进行HBV DNA检测(2B)0推荐意见2.4:推荐妊娠24〜28周HBV DNA = 2×105IU∕mL的孕妇启动抗病毒治疗以阻断母婴传播(1B);妊娠28冏以后首诊发现HBV DNA > 2×105 IU∕mL的孕妇,建议汇即启动抗病毒治疗以阻断母婴传播(IB)o推荐意见2.5:推荐妊娠期口服TDF (IA)或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enofovir alafenamide, TAF) (IB)阻断母婴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临床管理流程(全文)摘要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至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对公共卫生的威胁。
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是消除病毒性肝炎的关键,也是乙型肝炎防治领域的热点。
为规范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临床管理,降低母婴传播发生率,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组织专家根据最新研究进展和近期发表指南编写了《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临床管理流程(2021年)》,流程包括了妊娠期管理和产后随访过程的10个环节,其中筛查、抗病毒治疗和婴儿免疫是核心内容。
2016年5月,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全球卫生部门病毒性肝炎战略(2016—2021)》,这一战略提出至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包括至2030年,要在2015年数据的基础上将新发病毒性肝炎感染率降低90%,并将病毒性肝炎引起的病死率减少65%)[1]。
其中,消除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对公共卫生的威胁需要将5岁儿童的HBV感染率降至0.1%。
母婴传播是HBV的重要传播途径,阻断HBV母婴传播是消除乙肝的关键,加强慢性HBV感染孕妇及其所分娩婴儿的规范化管理是切断HBV母婴传播的有效措施。
近年来,国内外实施的消除病毒性肝炎策略为消除HBV母婴传播提供了有利时机。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阻断HBV母婴传播的临床管理,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于2017年组织专家编写并发表了《乙型肝炎母婴阻断临床管理流程》[2-3]。
该管理流程已在阻断HBV母婴传播的临床实践中广泛采纳,对预防HBV母婴传播的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阻断HBV母婴传播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热点,围绕这一热点的相关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现参照近期国内外发表的预防HBV母婴传播的指南或共识和最新研究成果[4-15],对第1版《乙型肝炎母婴阻断临床管理流程》进行更新,以帮助临床医师更新观念,并为阻断HBV母婴传播提供规范的临床管理流程。
一、感染HBV孕妇的筛查我国是乙肝的中高流行区,一般人群中HBsAg阳性率约为6.1%[16],孕产妇中HBsAg阳性率约为6.3%[17]。
在孕妇中普遍筛查HBV感染的血清学标志物是实施HBV母婴阻断的第1个环节。
我国预防AIDS、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要求,所有妊娠早期妇女均应筛查AIDS、梅毒和乙肝[18]。
筛查HBV血清学标志物应包括HBsAg和抗-HBs。
若孕妇HBsAg 阴性,通常表明无HBV感染,给予常规妊娠期保健服务,并了解其丈夫有无HBV感染;若孕妇HBsAg阳性,表明存在HBV感染,需详细询问病史及家族史,并按管理流程评估HBV感染相关情况。
由于乙肝存在家庭聚集性,建议其家庭成员筛查乙肝。
二、HBV感染的病情评估及治疗HBsAg阳性孕妇需检测HBeAg、抗-HBe、HBV DNA水平、肝功能生物化学指标和上腹部超声检查,以判断其是否出现肝炎活动及进行纤维化分期,需特别关注是否存在肝硬化。
1.若HBV DNA阳性,出现ALT显著异常,≥5×正常值上限(upper limit of normal,ULN),排除导致ALT升高的其他相关因素(如药物和脂肪肝等),或诊断为肝硬化者,经感染病或肝病专科医师评估及患者知情同意后,建议给予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抗病毒治疗。
2.若HBV DNA阳性,ALT为(1~<5)×ULN,且总胆红素<2×ULN 时,可继续观察,如果观察期间ALT≥5×ULN,或总胆红素≥2×ULN,则按上述“二、1.”部分处理;如果ALT<1×ULN,则按“二、3.”部分处理;如果随访至妊娠24周ALT仍为(1~<5)×ULN,经患者知情同意后,给予TDF进行抗病毒治疗。
3.若HBV DNA阳性,ALT正常,无肝硬化表现,可以暂不治疗,继续观察肝功能情况。
在随访期间,如果出现ALT持续升高(ALT≥1×ULN),则根据ALT水平按“二、1.”或“二、2.”部分处理,注意总胆红素和PTA 的检查结果,用于判断肝脏损伤的严重程度。
4.若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表明患者可能处于非活动期,建议于妊娠24周复查HBV DNA,若仍低于检测下限,则无需干预。
对于出现乙肝活动而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孕妇,治疗药物首选TDF,如果患者存在骨质疏松、肾损伤或导致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可选用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enofovir alafenamide fumarate,TAF)治疗。
三、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抗病毒治疗对于高HBV载量的孕妇,在妊娠晚期进行抗病毒治疗,结合新生儿乙肝疫苗及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的接种,能够进一步降低HBV母婴传播的发生率,并且未增加胎儿的不良妊娠结局[9-11]。
因此,妊娠期抗病毒治疗阻断HBV母婴传播已被广泛接受并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对消除HBV母婴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5]。
经病情评估后肝功能正常的未服用抗病毒药物的孕妇,在妊娠中期检测HBV DNA水平(推荐采用高灵敏试剂检测),根据HBV DNA水平,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以阻断HBV母婴传播。
如果无条件定量检测HBV DNA,可以HBeAg作为其替代指标,HBeAg阳性者给予抗病毒治疗[6]。
1.若孕妇HBV DNA≥2×105 IU/mL,经知情同意后,可于妊娠28周给予TDF进行抗病毒治疗。
如果孕妇存在骨质疏松、肾损伤或导致肾损伤的高危因素,或消化道症状严重,可以选择TAF或替比夫定(telbivudine)。
分娩前应复查HBV DNA,以了解抗病毒治疗效果及HBV母婴传播的风险。
TAF在我国被批准上市后,在母婴传播阻断的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初步应用。
现有数据表明,TAF用于妊娠期HBV母婴传播阻断的效果和安全性良好。
TAF有望成为妊娠期抗病毒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新选择[13-14]。
2.若孕妇HBV DNA<2×105 IU/mL,发生HBV母婴传播的风险低,一般对其新生儿给予乙肝疫苗+HBIG免疫即可预防,不需要抗病毒治疗。
3.对于超过妊娠28周首次就诊的孕妇,若HBV DNA≥2×105 IU/mL,仍建议尽早给予抗病毒治疗。
四、分娩及新生儿的护理1.分娩方式:关于分娩方式与HBV母婴传播的关系,现有研究结果不一致。
虽然有研究显示,剖宫产可以减少高病毒载量孕妇所生婴儿的HBV感染发生率[19-20];然而荟萃分析的结果表明,分娩方式与HBV母婴传播风险没有确切关系[21],剖宫产并未降低HBV母婴传播的发生率,故不建议根据HBV DNA水平或HBeAg状态选择分娩方式,应根据产科指征决定分娩方式。
2.新生儿护理:新生儿出生后立即移至复苏台,离开母血污染的环境;彻底清除体表的血液、黏液和羊水;处理脐带前,需再次清理、擦净脐带表面血液等污染物,按操作规程安全断脐。
五、停药的时机妊娠期服用抗病毒药物的母亲的停药时机取决于妊娠期抗病毒治疗的目的:①以阻断HBV母婴传播为目的而服用抗病毒药物的孕妇,分娩后检测HBsAg和HBeAg定量,如果HBsAg和(或)HBeAg水平显著下降,提示抗病毒治疗效果良好,可继续抗病毒治疗。
如果HBsAg和(或)HBeAg 水平下降不明显,产后立即停药。
②以治疗乙肝为目的而服用抗病毒药物的孕妇,产后不能停药,应长期抗病毒治疗。
六、婴儿的免疫新生儿免疫接种是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最重要措施,对于母亲是HBsAg 阳性的新生儿,首剂乙肝疫苗和HBIG的接种时机非常关键。
新生儿出生后12 h内应尽快完成乙肝疫苗和HBIG的联合免疫[2,22];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应于产后12 h内尽快完成首剂乙肝疫苗接种。
1.常规疫苗接种:在新生儿大腿前部外侧肌肉或上臂三角肌内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0 μg/0.5 mL,同时在对侧相应部位注射HBIG 100 IU,在其1月龄和6月龄时分别接种相同剂量的第2和3针乙肝疫苗。
2.正常产新生儿的免疫接种:①对于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于出生12 h内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0 μg/0.5 mL+HBIG 100 IU,并于1和6月龄各注射1针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0 μg/0.5 mL;②对于HBsAg结果不详母亲的新生儿,则按母亲HBsAg阳性处理,即于出生12 h内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0 μg/0.5 mL+HBIG 100 IU,同时尽快检测母亲HBsAg,明确母亲是否为HBsAg阳性后,按规范及时为婴儿接种乙肝疫苗;③对于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于出生12 h内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0 μg/0.5 mL,并于1和6月龄各注射1针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0 μg/0.5 mL。
3.低体质量儿(<2 000 g)或早产儿(胎龄<37周)的免疫接种:①对于HBsAg阳性母亲的低体质量儿或早产儿,于出生12 h内尽快完成联合免疫,即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0 μg/0.5 mL+HBIG 100 IU,并于1、2和7月龄各注射1针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0 μg/0.5 mL。
②对于HBsAg 结果不详母亲的低体质量儿或早产儿,于出生12 h内尽快完成联合免疫,即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0 μg/0.5 mL+HBIG 100 IU,同时尽快检测母亲HBsAg,明确母亲是否为HBsAg阳性后,按规范及时为婴儿接种乙肝疫苗。
③对于HBsAg阴性母亲的低体质量儿或早产儿,最好于出生12 h 内接种首针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0 μg/0.5 mL,并于1、2和7月龄各注射1针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0 μg/0.5 mL;也可在出院时或1月龄时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0 μg/0.5 mL,并在2和7月龄各接种1针乙肝疫苗10 μg/0.5 mL。
4.危重症新生儿的免疫接种:新生儿如为极低出生体质量儿(<1 500 g)或有严重出生缺陷、重度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应在其生命体征平稳后尽早接种[参照低体质量儿(<2 000 g)或早产儿(胎龄<37周)的免疫接种]。
5.疫苗延迟接种的处理:为保证婴儿乙肝免疫接种的效果,建议严格按0-1-6免疫程序接种,特别是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尽量不延期接种。
如婴儿有特殊情况,不能如期接种第2针乙肝疫苗,可延迟接种,但最长不能超过3个月,第3针疫苗仍可在6月龄时注射。
七、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并未增加婴儿的HBV感染率[23-24],感染HBV母亲分娩后可以哺乳。
没有必要检测乳汁中的HBsAg和(或)HBV DNA。
1.未服用抗病毒药物母亲的新生儿,在接受规范的联合免疫后可以进行母乳喂养[2-8],母乳喂养并未增加HBV母婴传播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