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冷漠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其纠错机制探讨论文
探讨初级中学师生关系中道德冷漠的问题研究
探讨初级中学师生关系中道德冷漠的问题研究引言:初级中学是学生完成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而师生关系在学生道德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近年来,一些初级中学教育领域出现了道德冷漠的现象,即师生之间互不关心、互不尊重,缺乏道德责任感。
本文旨在探讨初级中学师生关系中道德冷漠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道德冷漠的表现1.教师对学生的冷漠。
一些教师在课堂上不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问题缺乏耐心和关注。
在与学生交往中,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的需求毫不关心。
2.学生对教师的冷漠。
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方法与态度表示反感,对教师的要求漠不关心。
在与教师沟通时,学生缺乏尊重和合作,表现出冷淡的态度。
3.师生之间互不信任。
道德冷漠的结果之一是师生之间互不信任。
学生对教师的指导提出质疑,教师对学生的诚实和守信存有怀疑。
二、道德冷漠的原因分析1.教育观念的滞后。
一些教师仍然持有传统的教育观念,过分注重知识传递而忽视学生的需求和人格发展。
在这种观念下,教师对学生的道德发展缺乏关注,导致师生关系冷漠。
2.教育资源的不足。
很多初级中学缺少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导致教师忙于应付学业,无法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注和引导。
学生也面临着知识和发展方面的缺失,难以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
三、解决道德冷漠的办法1.加强师资培训。
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和教育理念,提供更好的教育方法和技巧。
2.推行德育导师制度。
学校可以推行德育导师制度,给每个学生分配一名德育导师,负责引导学生的道德发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增加道德教育课程。
学校应增加道德教育课程的设置,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和行为准则。
4.提高教育资源投入。
学校和政府应加大对初级中学教育资源的投入,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
结论:初级中学师生关系中的道德冷漠问题对学生成长和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努力,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关心,改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行为准则,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于社会道德冷漠的论文(推荐五篇)
关于社会道德冷漠的论文(推荐五篇)第一篇:关于社会道德冷漠的论文分析社会道德冷漠现象法学C122班张峰 128509 摘要;当前社会道德出现的冷漠现象,与我们社会处于转型期的某些特殊性有关,也与一些公众缺乏社会公德意识有关。
要处理好“勇”为和“智”为的关系;娇正道德冷漠现象,开展全社会爱心培育工作。
对社会而言,道德是保证人们有一个平静、安宁、愉快、和谐社会环境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社会经济繁荣、文明健康的必要条件。
然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的社会却出现了一些与社会公德不和谐的东西。
关键词:社会道德冷漠的现状道德冷漠原因理性分析对策一.社会道德冷漠的现状1.感恩缺失。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别人给予自己的帮助,越来越不懂感恩。
例如现在较为常见的,许多受到资助的学生,对于那些社会各界资助过他们的人,感到十分的理所当然,并没有一种知恩图报的心理;大学生对于父母也没有一种感恩和孝顺的意识。
2.助人为乐意识的淡漠。
在当今社会中,人们变得越来越冷漠,不再以帮助别人作为一种乐趣或义务。
我们不难看到一下几种状况:公交车上不让座,看到老年人过马路不太会上前帮助,捡到别人遗失的财物不主动归还等。
3.英雄缺失。
现今的社会里人性冷漠,曾经被我们所称颂的英雄人物也越来越少。
现在见义勇为者甚至抓到嫌疑人交给警察,因为怕被犯罪嫌疑人受伤赖上自己,而不愿作证,更不愿做什么见义勇为者;老人摔倒在地,路人怕被冤枉上是自己撞到的,而不敢上去掺扶,即使好心人做好事,也要报警备案或是让多人作证后才敢去帮助老人。
社会“净化”到这种地步,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4.灾难性捐款冷淡。
在这几年中,中国灾难不断,面对灾难,我们看到了同胞们团结起来度过难关的信心以及行动。
但是,我们也很痛心的看到,面对名人的捐款,许多人没有看到积极的一面,而是怀疑着是否假捐或是抱怨捐款的金额和其身份地位的不协调。
虽然确实有一些假捐事件的发生,但我们不能否定了所有人的爱心。
当代中国道德冷漠现象探析
当代中国道德冷漠现象探析道德冷漠现象是当代中国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的国度,也是一个以道德为中心的国家。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迅猛增长,许多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开始发生变化。
他们开始漠视道德和价值观念,导致了道德冷漠现象的日益严重。
一、道德冷漠现象的定义道德冷漠是指个人不再关心、不再尊重他人的道德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忽视社会公义和公共利益,只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顾他人的利益。
道德冷漠现象不仅对个人、家庭影响深远,还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二、道德冷漠现象的原因1.社会环境变化随着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中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价值观和观念。
比如,金钱至上、利益至上、物质至上等等。
这些现象可以说是社会快速发展的副作用,但同时也是当代道德问题的重要缘由。
2.教育问题教育事业一直是国家高度重视的一个方面。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忽略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制度从以往的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转变为培养技能型人才。
这导致了教育问题的根本原因,从而导致了道德冷漠现象的严重出现。
3.政治问题政治问题也是道德冷漠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中国,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于政治问题不敢多说甚少。
这导致了很多人对于社会公义和公共利益失去了信心,不再重视道德的作用和价值。
三、道德冷漠现象的危害道德冷漠现象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危害都很大。
在个人层面,它会破坏人们的道德性格,导致人们的行为和价值观发生变异。
在社会层面,它会破坏公共利益,激化社会矛盾,危害人民的热点问题和利益化的问题。
四、解决道德冷漠问题的对策1.重视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培养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
要重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纠正一些歪曲的道德观念,从而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价值观。
2.完善法律制度法律是惩罚违法犯罪行为的重要手段。
但是,法律也需要通过不断健全和完善来保障公共利益。
只有以法律为依据,严格管理和控制社会各方面的行为,才能使社会规范化、有序化,从而保持其合法、公正的面貌。
道德冷漠现象的成因及解决方法
道德冷漠现象的成因及解决方法【摘要】道德冷漠现象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它给社会和个人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社会变革、物质主义文化、道德教育缺失以及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都是导致道德冷漠现象的内在原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道德教育,培养人们的社会责任感,提倡并奖励道德行为。
只有通过教育和激励,才能逐步改变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建立一个更加和谐、积极的社会环境。
加强道德教育是培养青少年正确道德观念的重要途径,而提倡道德行为的表扬与奖励则是激励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手段。
希望通过这些措施,可以逐步消除道德冷漠现象,建立一个更加温暖、有爱心的社会。
【关键词】道德冷漠现象、社会变革、物质主义文化、道德教育、社会价值观念、道德教育缺失、多元化、社会责任感、道德行为、奖励、加强道德教育、培养责任感、表扬。
1. 引言1.1 道德冷漠现象的定义道德冷漠现象是指个体或群体在面对道德问题时出现的漠视、冷漠或漠视的态度。
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日益普遍,表现为对他人困境漠不关心、对社会公共事务无动于衷、对道德标准漠视忽略等行为。
道德冷漠现象的发生不仅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也损害了个体内心的纯净与善良。
在现代社会,道德冷漠现象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迫切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思考。
道德冷漠现象的定义涵盖了对道德的无视、漠视和冷漠态度。
这种态度导致了人们对道德事务的漠不关心和忽略,使得道德标准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和权威性,进而导致了社会的道德沦丧和价值观念的扭曲。
道德冷漠现象的严重程度与普遍性,凸显了社会需要加强道德教育和价值观念的传递,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念和行为标准,同时也需要引导人们培养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从而共同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1.2 道德冷漠现象的影响道德冷漠现象会导致社会风气的败坏。
当个体对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漠视甚至无视时,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便会逐渐下降,形成“以恶乱善”的恶性循环。
学校德育视域下道德冷漠探析
学校德育视域下道德冷漠探析道德冷漠是指一个人对于社会中的道德问题或者他人的痛苦而表现出的漠视、冷漠甚至无动于衷的态度。
在当代社会中,道德冷漠现象愈发严重,而在学校德育的视域下,道德冷漠更是对教育系统和学生本身的一种挑战。
本文将从学校德育视域下,对道德冷漠现象进行探析。
一、道德冷漠现象的背景道德冷漠的出现是和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密不可分的。
在当今社会,人们普遍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和竞争压力,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日益冷漠,互不关心。
尤其是在青少年中,道德冷漠现象更加严重。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着各种各样的影响,道德观念相对薄弱,对于他人的痛苦或者道德问题并不能产生足够的关注和同情。
而学校德育则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和道德观念的重要途径。
在学校里,学生应该接受系统的德育教育,了解道德规范和道德责任,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同情心和责任感,促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的公民,在现实情况下,学校德育似乎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道德冷漠现象依然存在。
二、学校德育中的道德冷漠表现在学校德育的视域下,道德冷漠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缺乏对他人的关心和同情心在学校里,学生们缺乏对他人的关心和同情心。
当同学遇到困难或者痛苦的时候,他们往往无动于衷,甚至有的会冷嘲热讽,完全没有展现出同情和助人为乐的精神。
这种冷漠的态度可能会导致被排斥、孤立,增加同学间的隔阂和矛盾。
2. 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学生们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对于社会公益事业或者是身边的环境卫生等问题并不关心。
当需要付出一些努力或者牺牲一点利益的时候,他们常常选择逃避或者漠视,对于社会、对于他人的需要并不能积极地去帮助和支持。
3. 道德观念淡薄在学校德育的教育下,学生们应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明白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应该如何行为、如何处世。
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内心的道德观念淡薄,无法正确判断是非,容易受到外部诱惑和环境影响,出现不良行为。
道德冷漠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曲阜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说明(在□划“√”)本人郑重声明:此处所提交的博士□硕士□论文《道德冷漠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在曲阜师范大学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论文中除注明部分外不包含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已明确的方式注明。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将完全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曲阜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在□划“√”)《道德冷漠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系本人在曲阜师范大学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
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曲阜师范大学所有,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不得以其他单位的名义发表。
本人完全了解曲阜师范大学关于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部门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曲阜师范大学,可以采用影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可以公开发表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导师签名:日期: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人们的生活条件有很大程度的改善,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民主、效率、开放、平等、人道等现代理念注入了人们的内心,激发了社会空前活力。
但同时,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尤其是道德冷漠现象问题比较突出,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
目前,道德冷漠已经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直接影响到社会秩序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
本文在伦理学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对该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正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道德冷漠”概念及相关理论的解释。
道德冷漠是一种病态的道德心理现象,它与一般的感情冷淡不同,在道德个体具备一定道德认识的基础上,在道德生活中表现一种麻木、怀疑的心理,对道德行为漠不关心,甚至相互排斥。
具体表现为旁观者的道德冷漠和受助者的道德冷漠。
学校德育视域下道德冷漠探析
学校德育视域下道德冷漠探析1. 引言1.1 学校德育视域下道德冷漠的现状学校德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当前社会,道德冷漠却时有发生。
学校德育视域下的道德冷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对传统道德观念的认同度降低。
随着社会变革和价值观念多元化,学生们对于传统道德价值观的认同度逐渐降低,导致道德冷漠现象的出现。
身边以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行为和言论对学生的道德观念产生负面影响。
随着社会风气的恶化,学生接触到各种不良行为和言论,容易受到冲击和影响,进而产生道德冷漠的倾向。
学生自身的道德素养不足也是道德冷漠的重要原因之一。
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学生容易陷入道德迷茫和混乱中,无法正确判断和选择,从而表现出道德冷漠的态度。
学校德育视域下道德冷漠的现状十分严峻,需要引起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是防止道德冷漠的关键之举。
1.2 道德冷漠的影响道德冷漠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
道德冷漠会导致整个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念淡化,人们对于什么是对与错、好与坏的认知模糊,这将进一步加剧社会的道德沦丧现象。
道德冷漠会使人们对他人的利益和感受缺乏关怀和尊重,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减少,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受到威胁。
道德冷漠还会影响到个人的内心世界,使其变得冷漠和麻木,失去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好的追求,从而导致个体的心灵贫乏和生活的空虚。
最终,道德冷漠会威胁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人类的文明进步,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长远发展都将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我们必须认真对待道德冷漠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建设一个更加和谐、文明的社会。
2. 正文2.1 学校德育的意义学校德育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价值观念,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学校德育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学校德育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提高他们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乐观向善的品质。
2020年社会道德冷漠的论文
作者:败转头作品编号44122544:GL568877444633106633215458时间:2020.12.13班级:xxxx 学号:xxxxxxxxxx 姓名:xx关于社会道德的冷漠摘要:当前社会道德出现的冷漠现象,与我们社会处于转型期的某些特殊性有关,也与一些公众缺乏社会公德意识有关。
要处理好“勇”为和“智”为的关系,娇正道德冷漠现象,开展全社会爱心培育工作。
对社会而言,道德是保证人们有一个平静、安宁、愉快、和谐社会环境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社会经济繁荣、文明健康的必要条件。
然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的社会却出现了一些与社会公德不和谐的东西。
关键词:社会道德冷漠的现状道德冷漠原因理性分析对策上了三次时事政治课,对我国当代社会的一些社会问题和国际形势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因为最近出了好几件好心做好事的人却别冤枉反而赔钱的事和一个小女孩被碾压没人管的事件,在这里我想说说关于社会道德的冷漠问题首先说说社会道德冷漠的现状:感恩缺失。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别人给予自己的帮助,越来越不懂感恩。
例如现在较为常见的,许多受到资助的学生,对于那些社会各界资助过他们的人,感到十分的理所当然,并没有一种知恩图报的心理;大学生对于父母也没有一种感恩和孝顺的意识。
助人为乐意识的淡漠。
在当今社会中,人们变得越来越冷漠,不再以帮助别人作为一种乐趣或义务。
我们不难看到一下几种状况:公交车上不让座,看到老年人过马路不太会上前帮助,捡到别人遗失的财物不主动归还等。
英雄缺失。
现今的社会里人性冷漠,曾经被我们所称颂的英雄人物也越来越少。
现在见义勇为者甚至抓到嫌疑人交给警察,因为怕被犯罪嫌疑人受伤赖上自己,而不愿作证,更不愿做什么见义勇为者;老人摔倒在地,路人怕被冤枉上是自己撞到的,而不敢上去掺扶,即使好心人做好事,也要报警备案或是让多人作证后才敢去帮助老人。
社会“净化”到这种地步,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灾难性捐款冷淡。
在这几年中,中国灾难不断,面对灾难,我们看到了同胞们团结起来度过难关的信心以及行动。
学校德育视域下道德冷漠探析
学校德育视域下道德冷漠探析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道德冷漠现象在学校中逐渐凸显。
学生们的行为举止和价值观念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离,对于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的认同程度越来越低。
这种道德冷漠现象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文将从学校德育视域入手,探析道德冷漠现象的成因和对策。
一、道德冷漠现象的成因1. 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对学生的道德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加快步伐,人们对金钱、名利等外在物质的追逐程度逐渐增加。
这种功利主义、唯物主义的思想影响了学生的道德认知,使得他们更加关注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了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的重要性。
网络时代的到来,虚拟网络空间的普及也让学生们暴露于各种不良信息之中,对其道德观念产生了较大的冲击。
2. 家庭教育的影响家庭是学生道德观念形成的重要场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父母因忙于工作等原因,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家庭教育。
一些家庭强调物质需求的满足,忽视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
一些家长为了表现自己的“宠爱”,对孩子的行为失之轻描淡写,常常纵容孩子的错与非,导致孩子对于道德规范的认同程度急剧下降。
学校是学生道德观念培养和塑造的重要场所。
一些学校的德育工作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滞后和不足,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道德教育,使得学生对于道德规范认同程度不高。
一些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和成绩排名,将教育过度商业化,关注教育结果而忽视教育过程,导致了道德教育的空心化和功利化。
这对学生成长中的道德修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二、解决道德冷漠的对策1. 社会多方共治解决道德冷漠问题,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参与。
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教育领域的投入,增加德育经费,建立完善的德育制度和政策,加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学校要落实好德育工作的责任,构建良好的校风和教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意识。
家长要加强家庭教育,注重孩子的道德修养,多与孩子沟通,引导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学校德育视域下道德冷漠探析
学校德育视域下道德冷漠探析一、引言道德冷漠指的是对他人的痛苦和需要缺乏关注和同情心的现象。
在当今社会,道德冷漠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在学校教育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学校德育视域下,道德冷漠现象的存在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需要深刻探究和解决。
本文将从学校德育的角度出发,对道德冷漠进行分析和探析,以期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反思。
二、学校德育的使命和目标学校作为学生道德成长的重要场所,德育在其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学校德育的使命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有着良好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自律、守纪、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
为了实现这一使命,学校德育的目标需要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全面落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能够积极对待社会责任,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怀和对弱者的同情心,对他人的需要表示关注和帮助。
在实际教育实践中,我们却频频遭遇到学生道德冷漠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德育必须深刻审视,寻求根本解决途径,找准问题所在,加强教育实践。
三、道德冷漠的表现道德冷漠在学校生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学生对同学之间的冷漠现象较为普遍。
在学校中,很多学生之间缺乏真诚的交流和互助,甚至存在着相互躲避和排斥的情况。
当有同学遭遇困难或需要帮助时,很多同学都选择袖手旁观或者置身事外,缺乏关心和帮助,这种冷漠的现象在学校中时有发生。
在师生关系中也存在着道德冷漠的问题。
一些学生对老师的教导缺乏尊重和认可,经常表现出无动于衷和漠不关心的态度,以致在课堂上出现违纪现象。
而一些老师也表现出对学生的冷漠和漠不关心,忽视对学生的关爱和引导,让学生的心灵在成长道路上缺少了关怀和慰藉。
在学校管理方面也存在着道德冷漠的问题。
一些管理者对学生的问题视而不见,对于学生违纪现象或者其他问题的出现往往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缺乏及时的干预和引导,使得这些问题越来越严重,甚至蔓延到学校整体的管理和秩序上。
以上种种表现都说明了学校德育中存在着道德冷漠的严重问题,这种冷漠不仅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也给整个学校的和谐氛围带来了恶劣影响。
道德失范现象的原因和危害申论
道德失范现象的原因和危害申论引言道德失范现象在当今社会愈发普遍,给社会秩序带来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探讨道德失范现象的原因以及所带来的危害,并提出应对之策,旨在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反思,共同努力建设一个更加和谐、有序的社会。
一、社会变革的冲击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持续进步,社会变革对人们的道德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首先,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信息传播变得更加迅速和广泛,人们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导致思想观念多元化。
其次,城市化进程加速了社会人口流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疏远,对道德的监督和约束减弱。
这些社会变革加速了道德观念的多元化和碎片化,人们对道德的认同产生了混乱。
二、经济利益的冲动在现代社会,经济利益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至高追求,而道德观念有时被抛之脑后。
一方面,一些人为了谋取自身的经济利益,不择手段地追逐着金钱和权力,导致道德失范。
另一方面,贪污腐败现象泛滥,打击了社会正义和公平,也使得一些人因为经济上的优势而逍遥法外,这更加削弱了人们对道德纪律的敬畏。
三、教育体系的缺失教育扮演着培养道德人的重要角色,然而,当前教育体系存在一些缺失,导致了道德失范问题的出现。
首先,一些学校注重学生的学科成绩,但忽视了道德素养的培养。
其次,教师队伍中也存在着道德失范现象,他们的行为成为了学生模仿的对象。
因此,建设严谨的教育体系,注重道德教育的深入开展,是解决道德失范问题的关键。
3.1强化道德教育课程学校应当加大对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视,将道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并设置相关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3.2培养教师道德操守加强对教师的道德教育,引导教师始终以身作则,成为学生道德行为的榜样。
同时,建立完善的师德考评机制,对教师的道德操守进行监督和评价。
四、道德失范的危害道德失范现象对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危害。
首先,道德失范破坏了社会的公序良俗,导致社会秩序混乱,公众对道德准则的尊重和信任降低。
其次,道德失范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差距和不公平现象,加大了社会的矛盾和冲突。
对道德冷漠的成因与矫治进行研究论文
对道德冷漠的成因与矫治进行研究论文近年来道德冷漠事件频频发生,例如: 南京“彭宇案”的后续事件、佛山“小悦悦事件”、上海田林街事件、苏州人跪狗事件。
这些事件让我们感到触目惊心。
道德冷漠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一。
惨痛的现实必须引起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和深刻反思,亟须对道德冷漠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进而寻求矫治和弱化道德冷漠的对策。
一、道德冷漠的概念和类型道德冷漠指的是个体在具有一定道德认知的基础上,表现出道德情感方面的缺乏,并由此而引发的道德判断上的迷惘,最后出现道德行为上的麻木或者不作为的一种状态。
在现实生活中,道德冷漠往往表现为人们对道德行为的怀疑和漠视以及对道德义务的推卸和拒斥。
道德冷漠具有情感传递的特点,个体的冷漠行为会对其他社会成员造成很大影响,因此,道德冷漠现象一旦出现,其社会危害就比较大。
从类型上看,我们可以把道德冷漠大体上分为旁观者的冷漠和受助者的冷漠两种类型。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见义勇为的行为不断涌现,但见义不为的现象也时常发生。
旁观者成为一个越来越多的现实群体,旁观者冷漠也成为并不少见的现象。
2011 年“小悦悦事件”令人心痛,但同样的悲剧却再次发生。
2012 年 12 月 10 日,浙江桐乡五岁小男孩闫哲被一辆货车碾压,其母亲在人群中悲烈呼喊,肇事司机却视若无睹、一走了之,围观群众却大多袖手旁观,直至十分钟后才有好心人帮忙,将其送往医院,但因小闫哲伤势过重,不幸身亡。
尽管旁观者与当时发生的事件本身并无联系,对事件后果也无须承担直接的法律责任,但从伦理道德的角度讲,旁观者却要承担不可推却的道德责任。
虽然他们没有主动行恶或实施危害他人的不义之举,但因其冷漠围观而造成的不良后果以及对受害人心理的伤害,与不道德行为并无二致,理应受到道德谴责。
道德冷漠的另一种类型是受助者的冷漠,现实生活中,一些人接受他人的帮助却不知感恩,觉得理所应当,甚至对施助者的施助动机表示怀疑。
长沙小伙邓锦杰,在河边遛狗时发现有一家三口游泳溺水,邓锦杰立刻下水救人。
学校德育视域下道德冷漠探析
学校德育视域下道德冷漠探析在当今社会,道德冷漠现象日益严重,而学校德育作为培养学生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重要平台,在道德冷漠现象的改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学校德育的角度出发,对道德冷漠现象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道德冷漠现象的表现形式道德冷漠是指一种失去了对道德问题关注和敏感度的心态和态度。
在学校中,道德冷漠表现为学生对于他人遭遇的不幸漠不关心、对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忽视漠视,甚至有的学生出现了欺诈、作弊等违背道德伦理的行为。
道德冷漠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校园风气,更是对学生自身道德发展成长构成了严重威胁。
二、道德冷漠的成因道德冷漠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其成因是多方面的。
社会环境的影响。
现代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每个人都被迫以成功、金钱为重要价值目标,对道德的关注和培养从而变得淡漠。
家庭教育的不完善。
家庭是儿童第一课堂,如果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失职,那么学校德育再好也很难进行有效的道德引导。
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不足。
有的学校重视知识教育,而忽视了道德教育,导致学生的道德冷漠现象逐渐增多。
三、学校德育在道德冷漠现象中的作用学校德育作为学生道德品行培养的重要环节,对于改善学生的道德冷漠现象具有重要作用。
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教育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和风气。
学校德育是学生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重要渠道。
通过制定相关的德育规范和管理制度,明确道德标准和价值观,着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四、加强学校德育的策略为了有效改善学生的道德冷漠现象,学校德育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
加强师生沟通。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和感受,及时解决学生在道德方面的困扰和问题。
加强道德教育的力度。
学校要在课程设置和教育活动中增加道德教育的力度和深度,让学生真正理解和尊重道德规范和价值观。
建立激励机制。
通过建立各种形式的奖励制度,让学生意识到遵守道德规范和价值观的重要性和获得感。
社会道德冷漠原因分析及化解对策探析
规 范体 系 。” 而冷 漠 一词 ,一 般指 对人 或 事 物 的冷 人 的影 响根 深 蒂 固 ,中 国传统 文化 也是 从 维 护社 会
淡 、不 关 心 的情 感 状 态 。道德 冷 漠 ,简而 言之 ,就 的等 级关 系 出发 ,来 强调人 与 人之 间 的长 幼尊 卑 。
【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0 8— 2 5 【 作者简介 】 李翠翠 ( 1 9 8 9 一) , 女, 河南开封 人 , 西 南 大 学 马克 思 主 义 学 院 2 0 1 2级 马克 思 主 义 中 国化 研 究 专 业硕 士 , 主 要 研究 方 向 : 马 克 思 主 义 与 中 国现 代 化 进 程 基 本 问题 研究 。
中 国社 会 精神 文 明 建设 提 出 了新 的挑 战 。从 “ 范跑 案 ” ,都在 拷 问着 国人 的道 德底 线 。
一
道 德 与 法律 对 人行 为方 式 的规 范存 在 着根本 的
跑 ”事 件 、 “ 小悦悦”事件到 “ 5・2 8招 远 血 区别 ,法 律 具有 强 制 约束力 ,而道 德则 不具 备 强 制
社 会 道 德 冷 漠 原 因 分 析 及 化 解 对 策 探 析
李翠翠
( 西 南大学
摘
马克思主义学 院
重庆
4 0 0 7 1 5 )
要 :道德冷漠 就是伴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 程而 出现 的一种道德 负面现 象,它扰 乱社会 生活正 常秩序 ,不利 于人 心稳
定 ,具有众 多消极 影响。本文基 于道德冷漠的严重危 害,重点从 文化 因素 、社会 因素和 个体 因素三个层面分析 了道德 冷漠现
餐厅 内有 不少 人 围 观 ,但并 没 有 人选 择 报警 或 者 与 事 件 的大 肆报 道 和舆 论 渲染 ,许 多人 开 始对 中国社
道德冷漠现象的成因及解决方法
道德冷漠现象的成因及解决方法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明显改善,但与此同时,社会道德问题却日益凸显,道德滑坡和道德缺失极大程度地损害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精神和民族品质,从南京彭宇案老人“碰瓷”讹诈施救者,到小悦悦事件众人围观冷漠等等这一系列事件不但引起了公众的关注与讨论,更拷问着人性善恶应该何去何从。
笔者将从道德冷漠现象的成因入手,结合传统哲学、伦理学思想探讨解决道德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道德;道德冷漠;成因;解决途径一、道德冷漠的内涵道德,辞海中释义为:“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的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冷漠,辞海释义为:“对人或事物冷淡、不关心的态度。
”因此,道德冷漠从词义上可以认为是道德主体在社会行为中忽视基本“善”的概念的心理现象。
万俊人先生在《再说道德冷漠》一书中解释为“它是指一种人际道德关系上的隔膜和孤独化,以及由此引起的道德行为方式的相互冷淡,互不关心,乃至相互排斥和否定。
”道德主体善恶观念的漠视,原有道德体系受到的挑战和曲解,在当下的社会转型时期,交通和城市急剧发展、扩张,导致原本由农村家家户户相联系为主体的熟人社会土崩瓦解,转而进入到人际关系紧张、生活意识麻木的陌生人社会,因此道德冷漠现象的频频出现,就是在所难免的了。
二、道德冷漠的案例分析案例一天,某市市民小张在公园散步,据其称被正在骑行的市民小杨撞倒,而小杨则称骑行经过的时候见老人摔倒,所以扶至旁边,并且在其亲属到来以后一起送该老人到医院,其中还垫付了医药费。
当好心的小杨离开以后,却被告知要赔偿医药费用。
后来,小张将小杨告上了法庭,判决的结果是小杨应该赔偿40%的损失费。
从这件事所引发和揭露的社会道德现象无论从中国法律维护者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接受过基本道德教育的社会成员来看,都不应该出现这种否认道德良知存在意义的言论。
试析社会道德冷漠现象的理性分析与对策
试析社会道德冷漠现象的理性分析与对策论文关键词:社会道德冷漠现象理性分析对策论文提要:当前社会道德出现的冷漠现象,与我们社会处于转型期的某些特殊性有关,也与一些公众缺乏社会公德意识有关。
要处理好“勇”为和“智”为的关系;娇正道德冷漠现象,开展全社会爱心培育工作。
对社会而言,道德是保证人们有一个平静、安宁、愉快、和谐社会环境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社会经济繁荣、文明健康的必要条件。
然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的社会却出现了一些与社会公德不和谐的东西。
一、社会道德冷漠现象的理性分析(一)社会正义力量是主流。
可以肯定地说,不论什么国家、什么地方,都会有见死不救的人,也都会有见义勇为者。
在任何社会中,社会成员由于思想境界不同,价值判断标准不同,道德修养的水准不同,他们在处理遇到的问题时的态度和行动也不同。
所以,社会上出现一些有悖于社会公德的现象并不奇怪。
我们没有必要因为社会上存在一些负面的或消极的东西,就对社会失去信心,对社会公德的建设失去信心。
应当说,社会的正义力量是主流,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的现象更是多见的。
青年民工魏青刚三次下海抢救落水女青年;23岁大学生洪战辉携妹求学12年;“两弹”元勋朱光亚100万奖金捐科技;妇产科医生江庆霖,一边是心脏病突发、命悬一线的父亲,一边是手术台上等待剖腹产的孕妇,她毅然选择了先救病人。
他们用一颗滚烫的爱心,践行着社会公德,坚守着职业公德,承传着家庭美德。
(二)社会道德冷漠是支流。
无须讳言,在我们的社会还有这样那样不尽人意的地方,在践行基本社会公德方面也常常出现令人失望的现象。
面对现实,正确的态度应当是不掩饰问题、不回避矛盾、不消极悲观,积极参与社会公德建设,大力弘扬社会正气,正确把握主流与支流的关系。
1.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出现社会公德缺失。
当前出现社会公德缺失现象,与我们社会处于转型期的某些特殊性有关。
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处在改革时期,生产关系处在发展完善时期,原有的社会公德中一些内容已经不完全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而与新形势相适应的社会公德还没有完全形成,没有很好地被社会所普遍认可和遵从。
《道德冷漠现象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五篇》
《道德冷漠现象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五篇》第一篇:道德冷漠现象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道德冷漠现象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然而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却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以及新矛盾。
首当其冲的是公民道德问题,主要表现为道德冷漠,“老人倒地无人扶”、“小悦悦事件”等报道屡见不鲜,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道德冷漠现象已成为阻碍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我们必须加以重视。
1道德冷漠产生的原因分析道德冷漠是指“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就个体在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认识的基础上而在特殊的情况下所选择的一种‘不作为’的道德现象”。
简单地说,就是对善的缺失,对道德的冷淡与不关心。
道德冷漠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以及自身素质四个方面。
1.1社会环境的影响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作为社会成员的人,必然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首先,大众媒体社会责任缺失。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大众媒体理应肩负起传播社会正能量的社会责任,致力于传播真、善、美。
但是,现在很多大众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消极化、虚假化、过度商业化等现象。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社会大众的价值观,负面信息接收多了,势必会导致群众对事物的认知偏差。
其次,社会榜样示范的缺失。
上个世纪全社会都号召学习雷锋好榜样。
但是在当今社会,很多年轻人已经淡化了对雷锋的认识,甚至出现了很多对雷锋同志的另类解读,雷锋榜样形象在人们心中的位置没有得到应有的宣传。
现在很多年轻人心中的榜样都是一些明星或者商界精英,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容易被他们光鲜的外表所吸引。
但在道德领域,这些所谓的榜样却经常曝出负面新闻,如吸毒、暴力等。
由于传统道德榜样的逐渐退场,人们无法从这些所谓的榜样身上汲取强有力的道德力量。
长期以往,便会造成群体道德冷漠,遇事旁观而不作为的悲哀现象。
1.2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对子女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于社会道德冷漠的论文
关于社会道德冷漠的论文篇一:浅谈社会道德冷漠问题浅谈社会道德冷漠问题摘要:对社会而言,遵守道德是保证人们有一个平静、安宁、愉快、和谐社会环境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社会经济繁荣、文明健康的必要条件。
然而在现代社会,道德冷漠现象随处可见,社会道德冷漠作为一种善的缺乏,体现为道德敏感的缺乏、道德判断的搁置和道德实践上的不作为。
道德冷漠是一种“平庸的恶”,其出现主要是因为个体的道德抑制机制受损,因而缺乏与恶作斗争的自觉意识。
但是,鉴于社会道德在我们的个人生活的集体生活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我们必须要通过感化、引导、建立健全道德规范机制等方式,以消除道德冷漠,营造一个安宁祥和的社会大环境。
关键词:善的缺乏、平庸的恶、消除冷漠,引导一、道德冷漠的表现道德冷漠,简单地说,就是善的缺乏。
万俊人先生指出,道德冷漠是一个道德心理学概念,“它是指一种人际道德关系上的隔膜和孤独化,以及由此引起的道德行为方式的相互冷淡、互不关心,乃至相互排斥和否定”[1]。
他进一步指出,道德冷漠不同于一般的感情淡薄,而是人与人之间道德意识沟通的阻塞、道德心理互感的缺乏、道德情感的丧失以及道德行为上的互不关心。
这种冷漠看似与道德无涉,实际上是一种缺乏道德感、缺乏同情和逃避道德责任的表现,是一种善的缺乏。
道德冷漠作为一种善的缺乏,具体表现为道德敏感的缺乏、道德判断的搁置和道德实践上的不作为。
第一、道德敏感的缺乏。
所谓道德敏感,“是一种道德感知、感悟、反应能力,是从人文社会现象包括人与自然关系中发现道德问题的能力,是对人文、社会现象进行道德考量的能力”[2]。
道德敏感的缺乏,意味着道德的缺席、道德的边缘化和道德的失语,将导致社会的道德失范。
同时,道德敏感是人之为人的重要标志和特征,一个没有道德敏感的人是一个不健全的人,一个没有羞耻心的人,一个没有同感能力的人。
第二,道德判断的搁置。
道德判断是关于行为的善恶、正当与否的判断,“它断定在特定情况下这种行为是对那些规整人与人之间秩序的原则的最切近的体现”[3]。
道德冷漠现象的成因及解决方法
道德冷漠现象的成因及解决方法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明显改善,但与此同时,社会道德问题却日益凸显,道德滑坡和道德缺失极大程度地损害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精神和民族品质,从南京彭宇案老人“碰瓷”讹诈施救者,到小悦悦事件众人围观冷漠等等这一系列事件不但引起了公众的关注与讨论,更拷问着人性善恶应该何去何从。
笔者将从道德冷漠现象的成因入手,结合传统哲学、伦理学思想探讨解决道德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道德;道德冷漠;成因;解决途径一、道德冷漠的内涵道德,辞海中释义为:“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的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冷漠,辞海释义为:“对人或事物冷淡、不关心的态度。
”因此,道德冷漠从词义上可以认为是道德主体在社会行为中忽视基本“善”的概念的心理现象。
万俊人先生在《再说道德冷漠》一书中解释为“它是指一种人际道德关系上的隔膜和孤独化,以及由此引起的道德行为方式的相互冷淡,互不关心,乃至相互排斥和否定。
”道德主体善恶观念的漠视,原有道德体系受到的挑战和曲解,在当下的社会转型时期,交通和城市急剧发展、扩张,导致原本由农村家家户户相联系为主体的熟人社会土崩瓦解,转而进入到人际关系紧张、生活意识麻木的陌生人社会,因此道德冷漠现象的频频出现,就是在所难免的了。
二、道德冷漠的案例分析案例一天,某市市民小张在公园散步,据其称被正在骑行的市民小杨撞倒,而小杨则称骑行经过的时候见老人摔倒,所以扶至旁边,并且在其亲属到来以后一起送该老人到医院,其中还垫付了医药费。
当好心的小杨离开以后,却被告知要赔偿医药费用。
后来,小张将小杨告上了法庭,判决的结果是小杨应该赔偿40%的损失费。
从这件事所引发和揭露的社会道德现象无论从中国法律维护者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接受过基本道德教育的社会成员来看,都不应该出现这种否认道德良知存在意义的言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冷漠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其纠错机制探讨论文
【关键词】道德冷漠心情体验心理机制
一、概念、本质及表现形式
“道德冷漠”是当前社会消失的一种负面道德现象。
它是个体在具备道德熟悉的前提下而于特别的情境中选择“不作为”的一种道德现象。
“道德冷漠”本质上是一种行为主体处于畸变状态的道德心理和道德行为,它反映了行为主体在具备肯定道德学问和道德观念并具有肯定心理意识和心理力量的状况下,对道德感受力的缺乏和与正常道德关系的相脱离,导致行为主体道德熟悉水平过程消失问题,不能正常发挥道德实践功能的心理状态。
在实际生活中,“道德冷漠”主要表现为道德无助感、道德怀疑、道德漠视,以及对道德义务的拒斥、躲避和推卸等消极的道德心理和道德行为。
从而导致一系列消极后果,如道德感丢失、道德关系中断、道德自律缺乏和道德调控弱化等等。
二、“道德冷漠”现象的缘由分析
〔一〕社会层面
1.对道德本质的误会
“道德冷漠”源于对“道德功利性”这一本质属性的误会。
从古至今,我们的教育始终有意夸大道德的超功利性,以至于道德的功利性被隐而不谈。
事实上,从古至今,都没有完全否认利的存在和价值,只是更多时候,我们断章取义,片面夸大了道德的超功利性,让
人误以为要道德就不能谈利益。
也正由于此,道德问题层出不穷。
尽管说道德有超功利性的一面,但归根究竟,道德本质上还是功利的。
完全超出功利性的道德是不存在的。
2.对道德原则的冲击
〔1〕对诚信原则的冲击
诚信,即老实守信,指言而有信、严格践约、老实无欺。
近年来,各个层面的诚信缺失现象却极其严峻。
商业企业假冒伪劣、价格欺诈、虚假宣扬、逃废债务,个体之间相互欺诈、“杀熟”、“传销”,网络的普及又为各种欺诈供应了广泛的平台。
这些大事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企业形象受损、个体相互不信任,整个社会的信任机制受到严峻考验。
〔2〕对正义原则的冲击
所谓正义,最一般地说就是对社会权利和义务的公正安排或者支配,以及与此种安排或支配秩序相适合的道德品质。
随着通讯技术的发达,这些负面影响扩大开来,从而根本上动摇和威逼到整个社会的正义秩序。
同时,社会正义要求善恶与奖惩相对应,但现实生活中,在一些范围内对那些不正义行为实行特别爱护,反而对抵抗者进行打击报复,造成不行挽回的损害,这就造成许多人明哲保身,不敢出头。
〔3〕对公正原则的冲击
在进展中的我国,现阶段,还存在着许多不公正。
正是社会转型期这些对诚信、公正、正义等基本的道德律令的冲击和破坏,使得道德行为严峻缺乏社会支持,社会主体失去了道德评价与道德选择的
稳定坐标,道德对主体心理和行为的调控力量被减弱,崇高的价值遭到怀疑,人们的道德无助感增添,道德信念动摇,从而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消失道德冷漠。
3.对传统道德偏见的迎合
首先,社会生活“人情化”、“关系化”迎合了传统的血缘伦理。
这种具有个人颜色的社会交往方式,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受到血缘、亲缘关系亲疏远近的严峻影响,从而难以在全社会建立起理性、公正、规范的道德意识。
其次,对消极处世哲学的迎合。
我国传统伦理强调隐忍、服从、安分等,反映在处世哲学上就会有些消极。
〔二〕个人层面
1.生理机制影响
人类虽然在生活条件、生活状态等方面脱离了动物界,但是本质上,人类仍旧无法摆脱动物性。
任何生物都有“趋利避害”的本性,人类也不例外。
因此,在遇到可能给自身带来损害或者损害的状况时,受本能驱使,许多人选择袖手旁观。
2.心理机制影响
首先,消极的心情体验导致道德冷漠。
人的本质是社会性,交往活动是人的基本活动,在交往中产生移情效应是人类最基本的心情体验。
其次,从众心理导致“看客”行为。
再次,人格缺陷导致道德冷漠。
三、“道德冷漠”现象的纠错机制探讨
〔一〕社会层面
1.正视道德的功利性
既不完全否认道德功利性的本质属性,也不片面夸大道德的功利性,不能让功利性掩盖了道德的崇高性。
在建立和完善道德奖惩机制的过程中,必需做到适度,不能把道德变成一些人追赶名利的工具。
同时,对于不道德行为必需予以严峻打击和惩罚,加强监督。
2.培育良好的`道德环境
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是一个道德教育场,假如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一种惩恶扬善、互帮互助、正义和谐的气氛,那么个体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首先,树立道德典范。
对个体起良好的引导和示范的作用。
其次,利用社会言论引导成员形成正确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荣辱观,引导个体不断地自我激励,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3.建立和完善道德奖惩机制
首先,应当建立道德奖惩机制。
其次,不同部门应当具有不同的道德奖惩标准。
再次,完善道德奖惩机制,使道德律令法律化。
〔二〕个人层面
1.构建正确的道德认知
道德认知,是指人们对客观存在的道德现象、行为准则及其意义的主观反映。
道德认知能够促进主体道德情感、道德心理和道德信念的形成和进展。
只有个体具有正确的选项是非、美丑、善恶的道德评价,才能够做出正确推断,进而转化为行动。
2.提升主动的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人们依据肯定的道德观念,在处理互相关系、评价自己和他人行为时所产生的看法和心情体验。
自制和共情是情感力量的核心范畴,其中共情是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心情体验发生质变的结果。
当面对突发道德大事时,共情可以激发个体行动的士气。
3.培育健康的道德心理
道德心理是以感情、心情、风格、习惯、自发倾向为载体表现出来的社会道德意识,是对社会道德生活直接的、自发的反应。
道德教育以肯定的道德心理为中介同社会道德生活发生联系。
具有健康道德心理的社会环境时刻影响着社会个体的思想和行为,提示人们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怜悯心,要懂得关爱他人、乐于奉献,追求崇高的人生价值。
4.稳固坚决的道德信念
道德信念,是人们对某种道德抱负和道德要求等的正确性和正义性的深刻而有依据的笃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履行某种道德义务的剧烈责任感,它是深刻的道德熟悉、酷热的道德情感和坚韧的道德意志的有机统一,是一种稳定的、长久的心理特质,是道德内化的结果。
道德信念能够支配个体的道德选择,影响个体的道德行为。
同时坚决的道德信念可以关心个体抵挡不道德、非道德现象的负面影响,减轻个体的焦虑感。
对道德冷漠感的矫治最
终要落实在个体的自律和笃行上,而坚决的道德信念,正是个体自律和笃行的保障。
四、总结
综上所述,“道德冷漠”现象的消失并不是偶然的,其背后有深层次的社会缘由和个人缘由。
对“道德冷漠”现象的矫治,必需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弃绝冷漠,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营造相互关心、相互关心的暖和气氛,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也是时代进展的必定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