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道德冷漠现象的理性分析与对策
当下中国社会底线道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当下中国社会底线道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中国社会底线道德缺失的原因:
1. 价值观的淡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逐渐发生了变化,追求物质享受的人越来越多,而忽略了道德价值观的重要性。
2. 教育不足: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中国的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3. 社会风气的不良:社会风气的不良也是导致道德缺失的原因之一,一些不良的行为被大肆宣传,导致一些人模仿。
4. 利益驱动: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很多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忽视了道德的约束。
对策:
1. 加强道德教育:学校应该加强道德教育,让学生了解道德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建立道德评价体系:建立道德评价体系,对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进行惩罚和
批评,让人们知道违反道德规范的后果。
3. 宣传正能量:加强正能量的宣传,让人们了解正义与善良的力量,激发人们的道德情感。
4. 加强监管:加强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惩罚,让人们知道违法违规的后果。
5. 建立道德榜样:建立道德榜样,让人们学习他们的道德行为,激发人们的道德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道德冷漠现象的解析与建议
X X X X论文题目:专业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论文完成日期 20XX年XX月道德冷漠现象的解析与建议对社会而言,道德是保证人们有一个平静、安宁、愉快、和谐社会环境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社会经济繁荣、文明健康的必要条件。
然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的社会却出现了一些与社会公德不和谐的东西。
一、社会道德冷漠现象的理性分析(一)社会正义力量是主流。
可以肯定地说,不论什么国家、什么地方,都会有见死不救的人,也都会有见义勇为者。
在任何社会中,社会成员由于思想境界不同,价值判断标准不同,道德修养的水准不同,他们在处理遇到的问题时的态度和行动也不同。
所以,社会上出现一些有悖于社会公德的现象并不奇怪。
我们没有必要因为社会上存在一些负面的或消极的东西,就对社会失去信心,对社会公德的建设失去信心。
应当说,社会的正义力量是主流,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的现象更是多见的。
青年民工魏青刚三次下海抢救落水女青年;23岁大学生洪战辉携妹求学12年;“两弹”元勋朱光亚100万奖金捐科技;妇产科医生江庆霖,一边是心脏病突发、命悬一线的父亲,一边是手术台上等待剖腹产的孕妇,她毅然选择了先救病人。
他们用一颗滚烫的爱心,践行着社会公德,坚守着职业公德,承传着家庭美德。
(二)社会道德冷漠是支流。
无须讳言,在我们的社会还有这样那样不尽人意的地方,在践行基本社会公德方面也常常出现令人失望的现象。
面对现实,正确的态度应当是不掩饰问题、不回避矛盾、不消极悲观,积极参与社会公德建设,大力弘扬社会正气,正确把握主流与支流的关系。
1.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出现社会公德缺失。
当前出现社会公德缺失现象,与我们社会处于转型期的某些特殊性有关。
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处在改革时期,生产关系处在发展完善时期,原有的社会公德中一些内容已经不完全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而与新形势相适应的社会公德还没有完全形成,没有很好地被社会所普遍认可和遵从。
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在一定时期出现公德规范的部分“真空”,进而在社会生活中出现社会公德的某些缺失现象。
道德冷漠现象的成因及解决方法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明显改善,但与此同时,社会道德问题却日益凸显,道德滑坡和道德缺失极大程度地损害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精神和民族品质,从南京彭宇案老人“碰瓷”讹诈施救者,到小悦悦事件众人围观冷漠等等这一系列事件不但引起了公众的关注与讨论,更拷问着人性善恶应该何去何从.笔者将从道德冷漠现象的成因入手,结合传统哲学、伦理学思想探讨解决道德问题的途径.关键词:道德;道德冷漠;成因;解决途径一、道德冷漠的内涵道德,辞海中释义为:“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的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冷漠,辞海释义为:“对人或事物冷淡、不关心的态度.”因此,道德冷漠从词义上可以认为是道德主体在社会行为中忽视基本“善”的概念的心理现象.万俊人先生在再说道德冷漠一书中解释为“它是指一种人际道德关系上的隔膜和孤独化,以及由此引起的道德行为方式的相互冷淡,互不关心,乃至相互排斥和否定.”道德主体善恶观念的漠视,原有道德体系受到的挑战和曲解,在当下的社会转型时期,交通和城市急剧发展、扩张,导致原本由农村家家户户相联系为主体的熟人社会土崩瓦解,转而进入到人际关系紧张、生活意识麻木的陌生人社会,因此道德冷漠现象的频频出现,就是在所难免的了.二、道德冷漠的案例分析案例一天,某市市民小张在公园散步,据其称被正在骑行的市民小杨撞倒,而小杨则称骑行经过的时候见老人摔倒,所以扶至旁边,并且在其亲属到来以后一起送该老人到医院,其中还垫付了医药费.当好心的小杨离开以后,却被告知要赔偿医药费用.后来,小张将小杨告上了法庭,判决的结果是小杨应该赔偿40%的损失费.从这件事所引发和揭露的社会道德现象无论从中国法律维护者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接受过基本道德教育的社会成员来看,都不应该出现这种否认道德良知存在意义的言论.荒谬的诉讼和荒谬的判罚可以暴露,我们在道德回馈机制上的不健全会引起奖罚混淆不清、荣辱观颠倒,最后人人畏于行善,社会正气荡然无存的严重后果.道德范畴很宽泛,每个人所说的一句话所做的一件事,都可以折射出道德的影子;不同的岗位和职业也都肩负着不同的社会责任.高尚的道德并不非得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情,而往往在我们的日常行为中.我们播下一个动作,便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便收获一个品格;道德已被人们放在心里的一个重要位置,时时刻刻在与文明交谈,千万不要把行为习惯看作小事.每个人的举手投足之间都传递着丰富的信息,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我们每一位有责任感正义感的社会人,都要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极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认真践行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使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夫妻和睦、勤俭持家等中华传统美德一代一代地发扬光大.大家都这样做了,个人素质就高了,文明城市就有了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整个中华民族也就有了希望.三、道德冷漠问题的成因分析(一)道德力量在陌生人社会中的作用被削弱在传统的宗族社会中,道德的力量往往是大于法律的力量的维持社会秩序的第一选择,老人讲“人活一张脸,树活一身皮”,在熟人社会中人们的行为选择往往是由道德内在作用所左右的,传统儒家的道德文化已经渗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行善积德,福有攸归”的说法是普遍受到认同的,同时社会舆论的监督使得人们面对道德困境时,更是坚定守护自身的道德正义,往往会对需要帮助的人施以援手.而在熟人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差距被人情所维系,不至于太过冷淡,减少了道德冷漠现象的发生.“陌生人社会”这一概念由美国法学家劳伦斯弗里德曼在美国法简史中首次提出,当今社会正经历一场“陌生化”的蜕变,而且这场蜕变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子女越来越少,家庭和家族结构大大简化,家庭约束力越来越弱,离婚率不断攀升;人口大规模流动,年轻人纷纷离家,外出求学、工作,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独守空巢.由于人口流动频繁,社会环境复杂多变,人们在生活遇到的常常不仅是陌生人,而且是匿名者,人际交往范围广、程度浅、联系弱,接触的人越多,陌生人就越多,建立熟人关系的可能也越小.人与人之间联系松散,社会约束力也就随之减弱.社会的陌生化实质上就是“失根”的过程,“失根”过程的加剧必然会导致传统道德的逐渐衰弱,道德力量的传承衰弱了,道德力量的适用环境缩小了,道德力量的约束作用衰减了,可以说,在陌生人社会中,甚至出现了彻底拒绝一切道德信仰,否定道德力量的社会调节作用的漠视道德、道德无用的观点和思潮.(二)传统道德信仰的颠覆在当前社会中,信仰仿佛变成了一种可笑的谈资,原有的道德模范如雷锋、张思德都不断受到质疑和攻讦,有人质疑雷锋的事迹是否真实存在,有人质疑张思德的死亡原因等等,但无论怎样的判断,都是基于当下社会道德水平不断滑坡的实际情况,做出的一些不切实际的臆想.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对于道德是极为推崇的:“世上最使我们震撼的是头顶的星空和我们心中的道德”,他甚至把这句话作为他的墓志铭.这就是典型的道德信仰.一旦有了这种道德信仰,就有了坚定的道德信念,能按照道德信念坚定地进行道德行为选择和是非善恶的判断.经历过中国革命战争年代的人,往往是具备道德信仰支撑的,他们奉行着“舍己为人”、“先公后私”的原则,做出了具备崇高道德水准的事业,这样的信仰凝聚了坚定的信念和力量,成为不断推动中国社会生产进步的源源动力.而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结构剧烈变化,社会思潮冲击动荡,旧有的道德信仰体系分崩离析,道德信仰没有了追随者,追逐利益最大化成为了道德体系青黄不接时代的主旋律,这成为了道德滑坡、冷漠现象的诱因之一. (三)道德回馈机制的缺失道德回馈机制的作用就是让“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成为现实,从而建设一个赏罚分明、惩恶扬善的良效型社会,而当前的情况恰恰是这一制度的缺失,导致社会环境日益恶劣,见义不为、见死不救的现象屡见不鲜,行善之人没有回报,反而受到惩罚,作伪作诈的人没有收到惩处,反而缄口放行,这就导致了老人倒地讹诈行人的事件越来越多,而愿意弯身救人的人越来越少,这是道德冷漠现象在制度上的诱因.四、道德冷漠现象的解决途径(一)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中华民族传承五千年中,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传统文化和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一直是华夏民族生生不息的有力保障,但是这种传统的伦理道德体系又是一种糟粕、精华并存的糅合体,我们处在当下道德信仰缺失、道德体系新老继替的阶段,不应该忽视传统文化中有益的部分,而应该积极弘扬,将其纳入到适用于社会主义阶段的价值体系中来.儒家文化是将亲人、朋友之间的亲密关系推及到周边所有的人,这就是仁者.以此来自省自身,达到自身品德的修养,孟子则有“存心”“养气”“求放心”一系列的修养工夫论,主张刚毅宏大、仁义坚忍的气节节操,再到朱熹的“局敬穷理”,王阳明的“致良知”等等,这一切都是对人的自身德性修养上的反复锤炼,这才铸就了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的脊梁,这种由个人道德行为推及到社会公共道德行为的体系,有利于从基础上培养道德主体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这两方面看,我们应当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部分,弘扬美德精神,重新建立一个“公”“私”分明、以和谐为主导的群体关系的社会秩序.(二)建立长期有效的道德回馈机制道德回馈机制的构建应当是当前最富有成效的解决途径,我们必须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手来加强道德回报机制的建设.一要建立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相结合的道德回报机制.改变过去单纯依靠精神鼓励的道德回报方式,丰富道德回报手段,使道德回报机制成为社会道德教育的助推器.二要建立完善的道德回报的制度和法律,为善行提供广泛的社会支持.要实现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必须建立善恶有报的社会良性运行机制.道德作为一种软性的社会控制手段,对于全体社会成员的约束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必须加强道德立法,将道德义务纳入法律义务的范畴,保证道德规范的实施,为社会上的见义勇为行为建立法律和制度的保障机制,同时对违背道德义务的行为进行惩治,对道德素质较低的人产生威慑和教育作用.三要完善道德舆论监督机制,发挥社会舆论对道德冷漠行为的监督作用,形成对不道德行为的社会评价机制,把社会上的道德冷漠行为和不道德行为送上道德法庭,更好地发挥道德舆论对人们行为的监督作用和导向作用,为全体社会成员践行道德规范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三)大力加强公众道德伦理教育传统道德教育和伦理教育的失败是导致一系列的道德问题的产生的原因之一,因此要改变当前社会的道德困境,必须要依靠公众道德伦理教育的改善和加强.首先,需要改变单一、说教的教育模式,建立开放的受教制度,从点滴做起,从实践入手,针对不同阶层、群体,采取不同的教育模式,将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有针对性地灌输到心灵中去,达到实实在在自我认同的目的.其次,树立公共意识和责任意识,将优秀的社会公德风气广泛传播,这就要大力发挥道德模范的带头作用,对具有崇高道德水准的对象要表示尊重和关怀,对优秀事迹要大力弘扬,杜绝以私损公、冷漠围观的违反社会公德秩序的风气沉渣泛起.最后,积极开展社会公共活动,从实践出发,通过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和参与让人们真切感受到道德力量的存在,重新唤醒人们的良心、同情心,将公德意识重新归位,从而为消除道德冷漠提供保障.五、总结在当下社会的道德冷漠现象中,我们不光要看到现象的表面,更要看到现象背后的本质,种种道德问题的出现,并不是简单的一句“没素质”、“没同情心”等等就可以概括的,这背后有着深层次、多方面的原因,同时,我们也要做好对道德问题的应对之策,解决道德冷漠、道德缺失的途径也需要多管齐下,对症下药.。
关于社会道德冷漠的论文(推荐五篇)
关于社会道德冷漠的论文(推荐五篇)第一篇:关于社会道德冷漠的论文分析社会道德冷漠现象法学C122班张峰 128509 摘要;当前社会道德出现的冷漠现象,与我们社会处于转型期的某些特殊性有关,也与一些公众缺乏社会公德意识有关。
要处理好“勇”为和“智”为的关系;娇正道德冷漠现象,开展全社会爱心培育工作。
对社会而言,道德是保证人们有一个平静、安宁、愉快、和谐社会环境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社会经济繁荣、文明健康的必要条件。
然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的社会却出现了一些与社会公德不和谐的东西。
关键词:社会道德冷漠的现状道德冷漠原因理性分析对策一.社会道德冷漠的现状1.感恩缺失。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别人给予自己的帮助,越来越不懂感恩。
例如现在较为常见的,许多受到资助的学生,对于那些社会各界资助过他们的人,感到十分的理所当然,并没有一种知恩图报的心理;大学生对于父母也没有一种感恩和孝顺的意识。
2.助人为乐意识的淡漠。
在当今社会中,人们变得越来越冷漠,不再以帮助别人作为一种乐趣或义务。
我们不难看到一下几种状况:公交车上不让座,看到老年人过马路不太会上前帮助,捡到别人遗失的财物不主动归还等。
3.英雄缺失。
现今的社会里人性冷漠,曾经被我们所称颂的英雄人物也越来越少。
现在见义勇为者甚至抓到嫌疑人交给警察,因为怕被犯罪嫌疑人受伤赖上自己,而不愿作证,更不愿做什么见义勇为者;老人摔倒在地,路人怕被冤枉上是自己撞到的,而不敢上去掺扶,即使好心人做好事,也要报警备案或是让多人作证后才敢去帮助老人。
社会“净化”到这种地步,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4.灾难性捐款冷淡。
在这几年中,中国灾难不断,面对灾难,我们看到了同胞们团结起来度过难关的信心以及行动。
但是,我们也很痛心的看到,面对名人的捐款,许多人没有看到积极的一面,而是怀疑着是否假捐或是抱怨捐款的金额和其身份地位的不协调。
虽然确实有一些假捐事件的发生,但我们不能否定了所有人的爱心。
当代中国道德冷漠现象探析
当代中国道德冷漠现象探析道德冷漠现象是当代中国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的国度,也是一个以道德为中心的国家。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迅猛增长,许多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开始发生变化。
他们开始漠视道德和价值观念,导致了道德冷漠现象的日益严重。
一、道德冷漠现象的定义道德冷漠是指个人不再关心、不再尊重他人的道德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忽视社会公义和公共利益,只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顾他人的利益。
道德冷漠现象不仅对个人、家庭影响深远,还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二、道德冷漠现象的原因1.社会环境变化随着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中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价值观和观念。
比如,金钱至上、利益至上、物质至上等等。
这些现象可以说是社会快速发展的副作用,但同时也是当代道德问题的重要缘由。
2.教育问题教育事业一直是国家高度重视的一个方面。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忽略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制度从以往的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转变为培养技能型人才。
这导致了教育问题的根本原因,从而导致了道德冷漠现象的严重出现。
3.政治问题政治问题也是道德冷漠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中国,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于政治问题不敢多说甚少。
这导致了很多人对于社会公义和公共利益失去了信心,不再重视道德的作用和价值。
三、道德冷漠现象的危害道德冷漠现象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危害都很大。
在个人层面,它会破坏人们的道德性格,导致人们的行为和价值观发生变异。
在社会层面,它会破坏公共利益,激化社会矛盾,危害人民的热点问题和利益化的问题。
四、解决道德冷漠问题的对策1.重视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培养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
要重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纠正一些歪曲的道德观念,从而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价值观。
2.完善法律制度法律是惩罚违法犯罪行为的重要手段。
但是,法律也需要通过不断健全和完善来保障公共利益。
只有以法律为依据,严格管理和控制社会各方面的行为,才能使社会规范化、有序化,从而保持其合法、公正的面貌。
道德冷漠现象的成因及解决方法
道德冷漠现象的成因及解决方法【摘要】道德冷漠现象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它给社会和个人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社会变革、物质主义文化、道德教育缺失以及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都是导致道德冷漠现象的内在原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道德教育,培养人们的社会责任感,提倡并奖励道德行为。
只有通过教育和激励,才能逐步改变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建立一个更加和谐、积极的社会环境。
加强道德教育是培养青少年正确道德观念的重要途径,而提倡道德行为的表扬与奖励则是激励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手段。
希望通过这些措施,可以逐步消除道德冷漠现象,建立一个更加温暖、有爱心的社会。
【关键词】道德冷漠现象、社会变革、物质主义文化、道德教育、社会价值观念、道德教育缺失、多元化、社会责任感、道德行为、奖励、加强道德教育、培养责任感、表扬。
1. 引言1.1 道德冷漠现象的定义道德冷漠现象是指个体或群体在面对道德问题时出现的漠视、冷漠或漠视的态度。
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日益普遍,表现为对他人困境漠不关心、对社会公共事务无动于衷、对道德标准漠视忽略等行为。
道德冷漠现象的发生不仅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也损害了个体内心的纯净与善良。
在现代社会,道德冷漠现象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迫切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思考。
道德冷漠现象的定义涵盖了对道德的无视、漠视和冷漠态度。
这种态度导致了人们对道德事务的漠不关心和忽略,使得道德标准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和权威性,进而导致了社会的道德沦丧和价值观念的扭曲。
道德冷漠现象的严重程度与普遍性,凸显了社会需要加强道德教育和价值观念的传递,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念和行为标准,同时也需要引导人们培养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从而共同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1.2 道德冷漠现象的影响道德冷漠现象会导致社会风气的败坏。
当个体对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漠视甚至无视时,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便会逐渐下降,形成“以恶乱善”的恶性循环。
道德冷漠类型分析
道德冷漠类型分析【摘要】道德冷漠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对于道德冷漠的类型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这个问题。
本文首先介绍了道德冷漠的定义,然后分析了道德冷漠的原因和表现,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接着讨论了应对道德冷漠的措施,包括教育、法律和社会监督等方面。
最后结论部分总结了道德冷漠类型分析,探讨了道德冷漠的挑战与机遇,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这篇文章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道德冷漠这一社会现象,并寻找解决之道,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道德冷漠, 类型分析, 定义, 原因, 表现, 影响, 应对措施, 总结, 挑战, 机遇, 发展趋势1. 引言1.1 道德冷漠类型分析现代社会中,道德冷漠现象日益严重,导致社会风气败坏,道德价值观受到严重冲击。
道德冷漠不同于道德淡化,它更多体现在对他人利益、社会公德、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冷漠态度。
在实际生活中,道德冷漠主要分为几种类型,对其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如何应对。
首先是物质至上型道德冷漠,这种类型的人只关心个人利益,对他人的困难漠不关心。
其次是道德漠视型道德冷漠,这种类型的人对道德规范视而不见,只顾自己的私利。
再者是责任逃避型道德冷漠,这种类型的人不愿承担责任,总是找借口推卸责任。
最后是冷漠无情型道德冷漠,这种类型的人对于他人的痛苦和困境漠然不动,缺乏基本的同情心。
通过对这些不同类型的道德冷漠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引起人们对道德问题的重视,促使人们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2. 正文2.1 道德冷漠的定义道德冷漠是指个体或群体对于道德价值观的淡漠态度或无所谓的态度。
道德冷漠的定义在于人们对于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忽视和漠视,表现为对于道德问题的冷漠和漠不关心。
道德冷漠的本质是对于道德意识和责任感的缺失,导致个体或群体在面对道德抉择时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或行为。
道德冷漠不同于道德淡薄或道德违背,而是一种对于道德问题的漠视和忽略。
道德冷漠的形成与发展与社会环境、教育背景、道德教育等因素密切相关。
关于当前社会“道德冷漠”现象的反思
关于当前社会“道德冷漠”现象的反思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年第34卷第6期1.“道德冷漠”现象的危害和成因1.1“道德冷漠”现象的危害“冷漠”即冷淡、不关心的涵义。
对于“道德冷漠”现象就是对道德的淡漠、不关心、冷眼代之,总是有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冰冷态度。
其实这种现象的出现从侧面上深刻的反映出来社会存在的重大问题,这一问题不容小嘘,关乎到的不仅仅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道德建设中的善的缺失,更反映了现在人们内心对于社会的普遍态度和价值观念,是一种缺乏道德感和同情心的表现,有着严重的逃避心理和责任感的缺失。
这一现象的出现无疑是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不可避免的重大问题。
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大多存在着孤独感和隔膜,由此引起的道德行为上的相互排斥、不理不睬,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一种人和人之间沟通的阻碍。
这种道德信任感的降低和情感上同情心的日渐泯灭实际上是一种对传统文化传承的缺失和精神层面的贫穷所致。
在这一现象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这个“冷”字,在表面上看来这只是对他人的漠然和不重视,但事实上是一种利己还是利他,责任和信任的问题,这其实是人最本真的人性问题的体现。
把自己和他人隔离开来(心理上),置他人的性命于不顾,对是非善恶没有了最基本的争取立场和观点,即使心中有数也不愿表露,怕招惹是非不麻烦,凡事优先考虑的不是公正,正义感和责任感被抛到脑后,自私到觉得凡事不损害自己就无所谓。
但没有人会想到事情真的摊到自己身上的那天是不是别人依旧也是这样对待自己,那时的自己该是怎样的一份心境,怎样的无力感。
道德冷漠的危害在于心寒的冷,道德新念的淡薄、对社会公信力的不信任,而出现的心理秩序的混乱、瓦解。
如果人们重拾昔日的道德基准,遵守社会秩序,守得住内心的道德信念,做到基本的道德操守,切身执行并予以信任和帮助。
那么,我想唤回人们心中的使命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做一个有着高尚灵魂和最基本的善心的人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道德高度。
人的良心和活得心安理得是最舒坦的状态,不然良心不安就不会有什么幸福可言。
学校德育视域下道德冷漠探析
学校德育视域下道德冷漠探析道德冷漠是指一个人对于社会中的道德问题或者他人的痛苦而表现出的漠视、冷漠甚至无动于衷的态度。
在当代社会中,道德冷漠现象愈发严重,而在学校德育的视域下,道德冷漠更是对教育系统和学生本身的一种挑战。
本文将从学校德育视域下,对道德冷漠现象进行探析。
一、道德冷漠现象的背景道德冷漠的出现是和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密不可分的。
在当今社会,人们普遍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和竞争压力,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日益冷漠,互不关心。
尤其是在青少年中,道德冷漠现象更加严重。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着各种各样的影响,道德观念相对薄弱,对于他人的痛苦或者道德问题并不能产生足够的关注和同情。
而学校德育则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和道德观念的重要途径。
在学校里,学生应该接受系统的德育教育,了解道德规范和道德责任,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同情心和责任感,促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的公民,在现实情况下,学校德育似乎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道德冷漠现象依然存在。
二、学校德育中的道德冷漠表现在学校德育的视域下,道德冷漠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缺乏对他人的关心和同情心在学校里,学生们缺乏对他人的关心和同情心。
当同学遇到困难或者痛苦的时候,他们往往无动于衷,甚至有的会冷嘲热讽,完全没有展现出同情和助人为乐的精神。
这种冷漠的态度可能会导致被排斥、孤立,增加同学间的隔阂和矛盾。
2. 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学生们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对于社会公益事业或者是身边的环境卫生等问题并不关心。
当需要付出一些努力或者牺牲一点利益的时候,他们常常选择逃避或者漠视,对于社会、对于他人的需要并不能积极地去帮助和支持。
3. 道德观念淡薄在学校德育的教育下,学生们应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明白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应该如何行为、如何处世。
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内心的道德观念淡薄,无法正确判断是非,容易受到外部诱惑和环境影响,出现不良行为。
冷漠的社会现象议论文
冷漠的社会现象议论文摘要社会冷漠现象日益严重,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大顽疾。
本文将通过分析冷漠的定义和原因,讨论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并提出解决社会冷漠问题的建议。
1. 引言在当代社会中,冷漠已经成为一个令人担忧的社会现象。
冷漠不仅在个人生活中存在,也在社会环境中广泛蔓延,导致人们对彼此的关怀和理解越来越少。
本文将对冷漠现象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2. 冷漠的定义和表现形式冷漠是指人们对他人感受和需求的缺乏关心和热情。
冷漠表现出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缺乏社交互动、不关心他人的困境、对他人的感受和需求漠不关心等。
3. 冷漠的原因3.1 现代生活高强度压力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高强度压力使人们疲于应付自己的生活,无法抽出时间和精力去关心他人。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个人的利益和成功往往摆在首位,而他人的需要被忽视。
3.2 社会疏离感的增强社交媒体的兴起与人们现实社交的减少相结合,使人们越来越疏离。
虚拟网络世界中的虚伪和冷漠开始渗透到现实生活中,人们会更愿意在网络上表现自己,而忽视现实中他人的需求。
3.3 缺乏社会关系的发展现代社会的社交圈子越来越小,人们与邻里之间的关系变得疏远。
传统的社交方式逐渐被现代科技所代替,很多人都习惯于独处,缺乏与他人建立深入关系的能力。
4. 冷漠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4.1 个人层面冷漠导致人际关系的疏远和孤独感的增加。
缺乏他人的理解和支持可能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如抑郁症和焦虑症。
4.2 社会层面社会冷漠现象的蔓延会使社会凝聚力和互助精神减弱。
社区关系的疏远和缺乏相互信任将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此外,冷漠还可能导致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平等现象的加剧。
5. 解决社会冷漠问题的建议5.1 加强教育教育是解决冷漠问题的重要途径。
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关怀和社交能力,从小培养他们与他人合作和相互帮助的意识。
5.2 推动社区建设鼓励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和社交活动,增加社区凝聚力。
社会组织和公益机构可以组织义工活动和公益项目,促进人们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应对社会道德沦丧和道德观念淡薄的措施
应对社会道德沦丧和道德观念淡薄的措施近年来,社会道德沦丧和道德观念淡薄的问题日益突出,给社会秩序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面对这一现象,我们不能袖手旁观,而应该采取一系列有效且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加以应对。
首先,加强道德教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道德教育是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一系列系统完善的道德教育,才能够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在学校中,应设置专门的道德教育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同时,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父母要以身作则,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情操,通过亲近和相互关心,影响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其次,加强社会法制建设,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纪行为,提高违法成本。
只有在法律的严惩下,才能有效地遏制不良行为的蔓延。
在执法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操作,确保公平、公正和公开。
此外,还应推动建立一套完善的奖惩机制,重视对道德行为的惩戒和奖励,让更多人受到正向激励,使道德行为能够在社会中得到更好的认可和回报。
另外,媒体在社会道德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媒体应该加强道德引导,将传播正能量、培育良好道德风尚作为自己的责任。
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渠道,积极宣传正面事例和模范人物,让社会知道什么是值得追求的,什么是可以崇尚的。
同时,媒体应加强自律,避免制造和渲染低俗、暴力、负面信息,减少对社会道德产生不良影响。
另一方面,政府在解决道德问题上也有着重要的责任。
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道德底线,强化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同时,加强政府部门内部的道德建设,完善监管机制,提高整体效能。
政府还应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增加人民的道德获得感和幸福感。
最后,全社会都要积极参与到社会道德建设中来。
每个人都应该自觉遵守道德规范,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
同时,要互相监督,形成人人都参与的良好风尚。
此外,要加强志愿者服务和慈善事业的推广,让道德行为成为一种时尚和价值追求。
社会冷漠现象的原因分析和改善措施
社会冷漠现象的原因分析和改善措施在这个繁华的世界里,人们匆匆而过,似乎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忙碌中,忽略了周围的人和事。
社会冷漠现象,如同一片乌云,笼罩在我们的生活中,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那么,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改善这一现象呢?社会冷漠现象的原因有很多。
其中,社会竞争压力大是主要原因之一。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为了生活、工作、学业而忙碌,压力如同一座大山,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
在巨大的压力面前,人们往往选择自我保护,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生活圈子里,对外界的人和事漠不关心。
现代科技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冷漠现象。
随着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越来越依赖虚拟世界来满足自己的社交需求。
在虚拟世界里,人们可以轻松地结交朋友、分享生活,但这往往让人们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
长此以往,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冷漠现象变得习以为常。
社会价值观的扭曲也是导致社会冷漠现象的原因之一。
在当今社会,一些人过于追求物质利益,将金钱和地位看作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标准。
这种价值观让人们变得越来越自私,忽略了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
当人们只关注自己的利益时,社会冷漠现象自然愈发严重。
那么,如何改善社会冷漠现象呢?我们要从自己做起,学会关爱他人。
关爱他人并不需要太多的付出,有时候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一个拥抱就足以温暖他人的心灵。
当我们学会关爱他人时,会发现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不仅包括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还包括观察他人需求、感受他人情绪的能力。
提高社交能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联系,减少社会冷漠现象。
我们要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公益活动不仅可以帮助他人,还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助人为乐的喜悦。
当我们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时,会发现社会冷漠现象其实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付出一份爱心,世界就会充满温暖。
我们要关注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社会问题是导致社会冷漠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关注社会问题有助于我们了解社会现象背后的原因,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改善措施。
浅谈社会冷漠现象原因及对策
浅谈社会冷漠现象原因及对策导语:社会冷漠是当代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人们对周围环境和他人的冷漠态度,给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社会冷漠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对策,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正文:一、现代生活节奏快,人们缺乏时间和精力关注他人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使得人们忙于工作、学习和生活琐事,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他人的需求和情感。
大家都在追求自己的目标和利益,往往忽视了身边的人和事。
这种忙碌和自我中心的生活态度导致了社会冷漠的产生。
二、信息爆炸导致人们情感疲劳现代社会信息爆炸,人们每天接收到大量的信息和新闻,其中包含了各种各样的悲剧、灾难和不幸事件。
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些负面信息的过度暴露导致了情感疲劳,使得人们对他人的困境和需要产生麻木和冷漠的态度。
三、社会关系疏离和缺乏信任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疏离,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少。
人们往往不愿意与陌生人交流和互动,缺乏信任感。
这种疏离和缺乏信任导致了人们对他人的冷漠态度,不愿意主动去帮助和关心他人。
四、利益至上和竞争压力导致冷漠心态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们为了追求个人利益和成功往往忽视了他人的需求和情感。
利益至上的价值观使得人们变得冷漠和自私,只关注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了他人的困境和需要。
对策:一、倡导关爱和共情的价值观社会需要倡导关爱和共情的价值观,让人们意识到关心他人并不会损害自己的利益,相反,它能够带来更多的幸福和满足感。
通过教育和宣传,培养人们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二、建立互助和支持的社区网络建立互助和支持的社区网络,让人们能够在困难时得到帮助和支持。
通过组织志愿者活动、社区互助项目等方式,促进人们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减少社会冷漠的现象。
三、提倡公益行动和社会责任鼓励人们参与公益行动,通过自愿服务和捐助等方式,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群。
同时,加强对企业和组织的社会责任监督,推动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做出贡献。
结语:社会冷漠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和解决。
学校德育视域下道德冷漠探析
学校德育视域下道德冷漠探析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道德冷漠现象在学校中逐渐凸显。
学生们的行为举止和价值观念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离,对于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的认同程度越来越低。
这种道德冷漠现象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文将从学校德育视域入手,探析道德冷漠现象的成因和对策。
一、道德冷漠现象的成因1. 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对学生的道德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加快步伐,人们对金钱、名利等外在物质的追逐程度逐渐增加。
这种功利主义、唯物主义的思想影响了学生的道德认知,使得他们更加关注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了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的重要性。
网络时代的到来,虚拟网络空间的普及也让学生们暴露于各种不良信息之中,对其道德观念产生了较大的冲击。
2. 家庭教育的影响家庭是学生道德观念形成的重要场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父母因忙于工作等原因,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家庭教育。
一些家庭强调物质需求的满足,忽视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
一些家长为了表现自己的“宠爱”,对孩子的行为失之轻描淡写,常常纵容孩子的错与非,导致孩子对于道德规范的认同程度急剧下降。
学校是学生道德观念培养和塑造的重要场所。
一些学校的德育工作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滞后和不足,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道德教育,使得学生对于道德规范认同程度不高。
一些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和成绩排名,将教育过度商业化,关注教育结果而忽视教育过程,导致了道德教育的空心化和功利化。
这对学生成长中的道德修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二、解决道德冷漠的对策1. 社会多方共治解决道德冷漠问题,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参与。
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教育领域的投入,增加德育经费,建立完善的德育制度和政策,加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学校要落实好德育工作的责任,构建良好的校风和教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意识。
家长要加强家庭教育,注重孩子的道德修养,多与孩子沟通,引导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社会冷漠总结
社会冷漠总结引言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冷漠现象日益普遍,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社会冷漠是指人们在与他人交往中缺乏关爱、分享和帮助的态度,冷漠对社会和个人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社会冷漠的原因、后果以及如何应对这一现象进行探讨。
社会冷漠的原因社会冷漠的产生有许多原因,下面将列举其中几个常见的原因:1. 公众的焦虑与压力增加现代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为了追求物质和经济上的成功,往往会忽视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由于经济不稳定和就业压力,很多人陷入了自我保护的状态,导致缺乏对他人的关心和关爱。
2. 社会结构的改变社会的变迁可能也是社会冷漠现象增加的原因之一。
在传统社会中,人们更加注重家庭和社区的关系,互助和合作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导致家庭和社区关系的疏松,人们的人际关系变得更加疏远,导致社会冷漠的增加。
3. 技术的发展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对社会冷漠现象起到了推动作用。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人们更多地沉浸在虚拟世界中,忽视了身边的人和事。
社交媒体也加剧了个人主义和自我表达的趋势,人们更加注重自己的生活和利益,而忽视了他人的需求。
社会冷漠的后果社会冷漠的后果对个人和整个社会都是不利的。
以下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后果:1. 孤独感和沮丧社会冷漠导致了人际关系的疏远,人们的社交圈子变得越来越小,导致孤独感和沮丧的增加。
缺乏社会支持和情感上的满足会给人们带来心理和身体上的负担。
2. 社会凝聚力的减弱社会冷漠使得人们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减少,社会凝聚力也随之减弱。
社会凝聚力的减弱不仅会影响到公共事务的进行,也会对社会的稳定和和谐产生不利影响。
3. 教育质量的下降社会冷漠也会对教育质量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在冷漠的社会环境中,人们缺乏对教育的重视和支持,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和不公平分配,进而降低教育质量。
如何应对社会冷漠面对社会冷漠现象,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自身做起,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
学校德育视域下道德冷漠探析
学校德育视域下道德冷漠探析一、引言道德冷漠指的是对他人的痛苦和需要缺乏关注和同情心的现象。
在当今社会,道德冷漠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在学校教育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学校德育视域下,道德冷漠现象的存在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需要深刻探究和解决。
本文将从学校德育的角度出发,对道德冷漠进行分析和探析,以期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反思。
二、学校德育的使命和目标学校作为学生道德成长的重要场所,德育在其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学校德育的使命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有着良好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自律、守纪、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
为了实现这一使命,学校德育的目标需要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全面落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能够积极对待社会责任,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怀和对弱者的同情心,对他人的需要表示关注和帮助。
在实际教育实践中,我们却频频遭遇到学生道德冷漠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德育必须深刻审视,寻求根本解决途径,找准问题所在,加强教育实践。
三、道德冷漠的表现道德冷漠在学校生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学生对同学之间的冷漠现象较为普遍。
在学校中,很多学生之间缺乏真诚的交流和互助,甚至存在着相互躲避和排斥的情况。
当有同学遭遇困难或需要帮助时,很多同学都选择袖手旁观或者置身事外,缺乏关心和帮助,这种冷漠的现象在学校中时有发生。
在师生关系中也存在着道德冷漠的问题。
一些学生对老师的教导缺乏尊重和认可,经常表现出无动于衷和漠不关心的态度,以致在课堂上出现违纪现象。
而一些老师也表现出对学生的冷漠和漠不关心,忽视对学生的关爱和引导,让学生的心灵在成长道路上缺少了关怀和慰藉。
在学校管理方面也存在着道德冷漠的问题。
一些管理者对学生的问题视而不见,对于学生违纪现象或者其他问题的出现往往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缺乏及时的干预和引导,使得这些问题越来越严重,甚至蔓延到学校整体的管理和秩序上。
以上种种表现都说明了学校德育中存在着道德冷漠的严重问题,这种冷漠不仅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也给整个学校的和谐氛围带来了恶劣影响。
对当下社会道德现象的伦理思考
对当下社会道德现象的伦理思考对当下社会道德现象的伦理思考1.社会道德冷漠现象的原因1.1 传统的风俗意识影响人们正确的道德认识自古以来,我们在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时就有"息事宁人"的主张,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化解社会冲突,是传统和合思想的积极方面,但是这种思想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其终极目的是使自己的利益和小团体利益不受损失,奉行自我保护、明哲保身、难得糊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人生信条,突出表现为不关心他人疾苦,不坚持原则,在面对危险或他人利益受到损失时,采取逃避的态度,缺乏道德正义难以挺身而出,去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1.2 经济竞争加剧使人际关系疏远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竞争逐渐带来人们收入水平的差距,加上目前下岗失业的沉重压力,进一步使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拉大,互助性行为减少。
再加上屡见不鲜的"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社会现象不断出现,更强化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感、不信任感。
很多人认为打抱不平、见义勇为可能会惹火上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久而久之,人们已经接受了这种处世准则,提醒亲友出门要"少管闲事,省得自找麻烦"。
1.3 道德回报机制不健全是道德冷漠产生的的重要原因道德回报是道德行为者在履行道德义务后,应该得到的社会组织和他人的回馈。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道德回报有物质上的回报和精神上的回报。
道德回报可以充分调动社会成员履行道德责任的积极性,将履行道德责任转化为内心的自觉行动,增强社会成员履行道德责任的幸福感。
如果履行道德责任的人感到不幸福,就会使他们的动力不足,道德信仰也就会缺失;如果履行道德责任是种牺牲和奉献,而道德主体在牺牲和奉献后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他们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
所以建立赏罚分明的道德回报机制,使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是新时期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道德冷漠现象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五篇》
《道德冷漠现象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五篇》第一篇:道德冷漠现象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道德冷漠现象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然而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却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以及新矛盾。
首当其冲的是公民道德问题,主要表现为道德冷漠,“老人倒地无人扶”、“小悦悦事件”等报道屡见不鲜,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道德冷漠现象已成为阻碍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我们必须加以重视。
1道德冷漠产生的原因分析道德冷漠是指“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就个体在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认识的基础上而在特殊的情况下所选择的一种‘不作为’的道德现象”。
简单地说,就是对善的缺失,对道德的冷淡与不关心。
道德冷漠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以及自身素质四个方面。
1.1社会环境的影响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作为社会成员的人,必然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首先,大众媒体社会责任缺失。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大众媒体理应肩负起传播社会正能量的社会责任,致力于传播真、善、美。
但是,现在很多大众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消极化、虚假化、过度商业化等现象。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社会大众的价值观,负面信息接收多了,势必会导致群众对事物的认知偏差。
其次,社会榜样示范的缺失。
上个世纪全社会都号召学习雷锋好榜样。
但是在当今社会,很多年轻人已经淡化了对雷锋的认识,甚至出现了很多对雷锋同志的另类解读,雷锋榜样形象在人们心中的位置没有得到应有的宣传。
现在很多年轻人心中的榜样都是一些明星或者商界精英,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容易被他们光鲜的外表所吸引。
但在道德领域,这些所谓的榜样却经常曝出负面新闻,如吸毒、暴力等。
由于传统道德榜样的逐渐退场,人们无法从这些所谓的榜样身上汲取强有力的道德力量。
长期以往,便会造成群体道德冷漠,遇事旁观而不作为的悲哀现象。
1.2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对子女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扭转道德冷漠问题的伦理对策
部分媒体为追求点击率和关注度,过度渲染社会 阴暗面,导致人们产生道德冷漠心态。
教育缺失
家庭、学校和社会在道德教育方面的不足,导致 个体道德意识淡薄。
个人道德素质不高
部分人缺乏自我约束和道德修养,容易受到不良 风气的影响。
对社会与个人影响
01
02
03
04
社会道德水平下降
道德冷漠现象的存在会破坏社 会风气,导致整体道德水平下 降。
人际关系紧张
道德冷漠会使人与人之间缺乏 信任和关爱,导致人际关系紧 张、疏远。
社会稳定受到威胁
道德冷漠可能引发社会矛盾和 冲突,进而威胁到社会的稳定 和发展。
个人心理健康受损
长期处于道德冷漠的环境中, 个体可能产生孤独、焦虑等心 理问题,影响身心健康。
02
伦理原则与价值观重塑
传统伦理原则回顾与反思
,积极参与道德建设。
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搭建
加强国际道德建设经验交流
通过举办国际论坛、研讨会等方式,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合作 ,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推动国际道德标准互认
积极参与国际道德标准制定和互认工作,推动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 国际道德秩序。
拓展国际道德建设合作项目
与国际组织、外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等开展合作项目,共同推动全 球道德建设事业的发展。
本地区实践创新成果展示
活动策划与组织
介绍本地区在扭转道德冷漠方面所策划和组织的具体活动,如公益讲座、志愿服务、文 化交流等,阐述活动的目的、过程和效果。
资源整合与利用
说明如何整合和利用本地区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资资源、文化资源等,以支持实 践活动的开展,提高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创新亮点与特色
浅谈社会冷漠现象原因及对策
浅谈社会冷漠现象原因及对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和人民共同奋斗的目标。
那么什么是和谐社会呢?所谓和谐社会就是一个社会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迅速成长为全球经济第二大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与此相悖的是,我国当前社会中不断涌现一些极不文明、不道德的音符,部分公民道德缺失,是非、善恶、美丑不分。
这些问题的出现和蔓延,折射出我国当前社会在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出现一种极不协调的的社会冷漠现象,它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强烈冲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
因此,笔者在本文对社会冷漠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折射社会冷漠具体事件及其危害(一)折射社会冷漠的具体事件在当今社会,我们不时总会看到这样或那样的社会冷漠现象。
社会冷漠现象每出现一次,我们的心痛就加剧一次,因为他们的冷漠,让一个个正义与善良的火种,黯然地熄灭。
下面让我们再现这一幕幕令人心寒的社会冷漠画面。
2009年10月30日上午,荆州宝塔湾岸边的沙滩上,正在打捞6天前为救两名落水少年而献出宝贵生命的大学生何东旭、方招、及时的英雄遗体。
令人心寒的是,面对同学们的“跪求”,个体打捞者不仅不为所动,而且挟尸要价,一共收去了36000元的捞尸费!2010年12月,在长途汽车站总站南区,一辆由开往的长途汽车,还有5分钟就要开车了。
这时两名男子没买票,却非要硬闯长途车,还在车上蛮横地翻乘客的行,司机国强英勇上前阻止。
没想到在争执之中,一名穷凶极恶的歹徒竟然拿出水果刀,连捅国强5刀,国强应声倒在了血泊中,眼看着歹徒刀捅司机,车上竟无一名乘客伸出援手。
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本名王悦)在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贤妹上前施以援手,引发网友广泛热议。
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零时32分离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道德冷漠现象的理性分析与对策
摘要:当前社会道德出现的冷漠现象,与我们社会处于转型期的某些特殊性有关,也与一些公众缺乏社会公德意识有关。
要处理好“勇”为和“智”为的关系;娇正道德冷漠现象,开展全社会爱心培育工作。
关键词:社会道德冷漠现象理性分析对策
对社会而言,道德是保证人们有一个平静、安宁、愉快、和谐社会环境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社会经济繁荣、文明健康的必要条件。
然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的社会却出现了一些与社会公德不和谐的东西。
一、社会道德冷漠现象的理性分析
(一)社会正义力量是主流。
可以肯定地说,不论什么国家、什么地方,都会有见死不救的人,也都会有见义勇为者。
在任何社会中,社会成员由于思想境界不同,价值判断标准不同,道德修养的水准不同,他们在处理遇到的问题时的态度和行动也不同。
所以,社会上出现一些有悖于社会公德的现象并不奇怪。
我们没有必要因为社会上存在一些负面的或消极的东西,就对社会失去信心,对社会公德的建设失去信心。
应当说,社会的正义力量是主流,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的现象更是多见的。
青年民工魏青刚三次下海抢救落水女青年;23岁大学生洪战辉携妹12年;“两弹”元勋朱光亚100万奖金捐科技;妇产科医生江庆霖,一边是心脏病突发、命悬一线的父亲,一边是手术台上等待剖腹产的孕妇,她毅然选择了先救病人。
他们用一颗滚烫的爱心,践行着社会公德,坚守着职业公德,承传着家庭美德。
(二)社会道德冷漠是支流。
无须讳言,在我们的社会还有这样那样不尽人意的地方,在践行基本社会公德方面也常常出现令人失望的现象。
面对现实,正确的态度应当是不掩饰问题、不回避矛盾、不消极悲观,积极参与社会公德建设,大力弘扬社会正气,正确把握主流与支流的关系。
1.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出现社会公德缺失。
当前出现社会公德缺失现象,与我们社会处于转型期的某些特殊性有关。
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处在改革时期,生产关系处在发展完善时期,原有的社会公德中一些内容已经不完全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而与新形势相适应的社会公德还没有完全形成,没有很好地被社会所普遍认可和遵从。
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在一定时期出现公德规范的部分“真空”,进而在社会生活中出现社会公德的某些缺失现象。
这种现象还会因惯
性而延续一段时间。
这是由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所决定的,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
2.忽视道德建设规律,造成社会公德滑坡。
当前社会公德出现一定的滑坡现象,是我们在改革过程中对社会公德建设规律认识不到位所引起的。
尽管党中央也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在一些地方,有的同志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片面理解为只看经济增长速度,而严重忽视包括社会公德在内的道德建设,公平和正义只是作为第二层次甚至是第三层次的发展理念,这就造成许多的社会正义伦理和道德底线被突破、被扭曲等现象发生。
3.公众缺乏公德意识,导致社会公德冷漠。
当前,社会道德出现一定的冷漠现象,也与公众缺乏社会公德意识有关。
当前,在社会公共生活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部分社会成员对社会公德规范在思想认识上不重视,在行动遵守上不自觉。
有人认为,社会公共规则给自己的行为带来一定的不便,可以把它视为对自己的不必要约束,从而不愿意自觉遵守。
这样一来,本来是约束所有人的规则最后却可能成为只约束自觉遵守公德的人的规则。
有人认为,社会公德既然是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们选择行为时具有的普遍性和共同性的规范,那么,当道德冷漠成为某个事件当事人及其目击者普遍心态的时候,我们个人即使不情愿看到这样的现象发生,也会力不从心或随波逐流。
否则,主持正义者就可能要承担全部的风险和道德成本。
从人的发展的角度看,缺乏道德良知的人,虽然逃避了在某种特殊情形面前自己应尽的道义与责任,避免了个体可能承担的风险与道德成本,但是,从长远来看,必然会使白己变成具有只顾自己不管他人,缺乏热情、爱心、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的冷漠心态的人。
二、消除社会道德冷漠现象的对策
(一)感化道德冷漠,形成积极向上的群体氛围。
社会公德意识的形成需要一个反复的、长期的过程,培养良好的公德意识,选择对社会和他人有益的公德行为,需要自己和社会各界坚持不懈的努力。
道德冷漠的行为虽然来源于个体,但是,由于道德冷漠也像道德意识的形成过程一样,是人与人之间在长期的社会互动中形成的。
因此,对于见义勇为这样的公德意识的培养与对道德冷漠的消除,不仅需要个体内在的体验与觉悟,同时还需要社会公众舆论的热情支持,需要社会有关奖惩制度的保障。
用积极的群体氛围来感化个体的道德冷漠,用制度保障遵守公德者的合法权益,才能够形成积极向上的公德意识,使社会公德建设持续、稳定地发展,并达到良性循环。
而良好的氛围和环境需要我们社会的每个成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
作为社会,要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与社会公德的宣传普及,明辨是非,扬善抑恶,弘扬社会正气,让见义勇为成为社会称颂、赞美和人们崇敬、效仿的行为。
(二)倡导见义勇为,正确处理“勇”为与“智”为关系。
倡导见义勇为,并不是说要大家不看条件、不计成本、不顾后果、盲目蛮干。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要处理好“勇”为和“智”为的关系。
在见义勇为的过程中,危机事件的发生往往出人意料,进行不法侵害的歹徒往往是有备而来,而我们却往往处于没有足够心理准备和行为防范状态的不利情况下。
因此,当面对突发事件时,我们除了要有正气和勇气之外,还需要理智与计谋。
“勇”为和“智”为同等重要。
一方面,在有可能降低危害的情况下,如果只有“勇”而缺乏“智”,不但会影响见义勇为行为的效果,见义勇为者自身也很有可能受到伤害。
另一方面,当危机发生的时候,作为公民,如果缺乏“勇”为,则可能成为缺乏勇气与不法分子、不法行为作斗争的旁观者。
而这种旁观,客观上造成对恶行的放任,甚至是对犯罪的纵容,将使我们社会的价值观和社会公德观念发生扭曲,并可能因为置之不理的态度而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
所以,在见义勇为的过程中,既要正确处理好“勇”为和“智”为的关系,又要防止借口“智”为而不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主持社会正义,降低社会危机的同时,尽可能地保护自己的安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见义勇为。
(三)矫正道德冷漠、开展全社会爱心培育工作。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中写到:“爱人们,这是你道德的核心。
”“我们之所以去爱人们,是因为在人的爱之中自己也有欢乐,也有自己的幸福。
”爱会浇灌一切,爱会滋养一切,爱更会繁荣一切。
爱能让麻木的道德复苏,使泯灭的良知苏醒。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消除社会道德冷漠
现象,全社会应重视爱心培育工作,使每个公民都有一颗滚烫的爱心。
培育爱心,要做好以下三个层面的工作。
首先,要从“小爱”做起。
一个有血性有道德良知的社会公民应具有以自我为核心的“小爱”的品性。
“小爱”先须从爱自己做起,包括爱惜自己的生命,爱惜自己的名誉,爱护自己的财物,爱护自己的所有;再者要爱自己的家庭,父母爱子女,子女爱父母,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让老人尽享天伦之乐,让子女健康茁壮成长。
其次,要从身边爱起,爱我们周围的一切。
爱花草,保护环境;爱诚信,办事公道;爱岗位,敬业奉献;爱祖国,遵纪守法;爱人民,服务大众,等等。
有了爱,人们就懂得“慎独”;有了爱,社会上就不会有光天化日下拦路抢劫;有了爱,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就会发扬光大··一爱,就需要从自我做起,爱我们周围的一切。
最后,升腾境界,孕育“大爱”。
“大爱’,就蕴藏在爱党、爱人民、
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实践中。
“五爱”是爱的五个维度,在现阶段,也基本上涵盖了爱的所有内容。
“大爱”精神乃“立身”之基,建业之本。
人只有将个人利益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结合起来,才会作出爱之选择,爱之举措和爱之行动。
只要一个人的思想情感,言谈举止、行为活动符合基本道德,践行着社会公德,坚守着职业道德,承传着家庭美德,他就是一个道德高尚、精神文明的好公民。
人只要有博大的爱心,关心他人,热爱群众,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用实际行动谱写一首首《爱的奉献》之歌,他就成为典型的榜样和时代的楷模。
论文在线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