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研讨课《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教后反思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教后反思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教后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了解杨万里的《清平乐·村居》这首诗的主题和基本内容。

•学习诗歌的阅读技巧和理解方法。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欣赏能力。

2. 教学准备•备好《清平乐·村居》的诗歌原文和翻译。

•准备诗歌分析的教学材料。

•提供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片或音频素材。

3.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通过展示与农村生活相关的图片或播放村庄的自然声音,引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农村的生活方式和自然环境对人们的影响。

步骤二:导入课文•给学生分发《清平乐·村居》的诗歌原文,并播放杨万里的《清平乐·村居》的朗诵音频。

•引导学生跟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步骤三:理解诗歌•分析诗歌的标题,让学生猜测诗歌的主题。

•分组讨论诗歌的内容,并组织学生分享各自的理解。

•引导学生通过诗歌的意象和语言进行细读和理解,提醒学生注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步骤四:诗歌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构思和表达方式。

•分析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拟人、排比等。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诗歌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步骤五:欣赏与评价•给学生播放与诗歌内容相关的音乐或展示相关的美术作品。

•让学生通过听音乐或欣赏美术作品,进一步感受诗歌中所描绘的农村情景和生活氛围。

•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角度评价诗歌,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共鸣。

步骤六:总结与拓展•小结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对人们生活的启示和意义。

•提醒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其他杨万里的诗歌来进一步了解他的创作风格和主题。

二、教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通过听、读、观察等多种形式,更好地了解了《清平乐·村居》这首诗的主题和意境。

他们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意象和修辞手法,深入理解了诗歌中所描绘的农村生活和自然景色。

同时,他们也通过诗歌欣赏和个人评价等形式,培养了自己的审美情感和文学欣赏能力。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五篇范文]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五篇范文]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五篇范文]第一篇: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一村居导入1.同学们,大家还记得高鼎写过的村居吗?背一背2.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写村居的古诗词,《清平乐村居》。

二预习检查1.课前我们通过电子书包已经布置了预习要求,同学们已经自学了课文和学习资源包。

这是老师发的学习资源包括了(图片截图)这是我们的预习要求。

大家都看了吧?2.老师根据学习资源包和预习要求出了几个练习,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3.我们先来读读词。

4.还有几个题目,请同学们打开作业平台。

5.存在问题,没关系,学习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现在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看看大家遇到的问题。

选择题:1.词中的“翁媪”指()A 老爷爷B 老奶奶C 老夫妇2.“相媚好”中“媚”的意思是()A 夸赞B 可爱C 讨好,迎逢相媚好就是互相夸赞,翁媪夸什么呢?3.“无赖”在词中的意思是()A 蛮不讲理B 无奈C 顽皮课文中说谁是无赖?明明是喜欢却用贬义的词来表达,我们生活中也会这样,举例4.《清平乐·村居》这首词的词牌名是()A 清平乐B 村居C 清平乐·村居词,又叫作“诗余”、“长短句”。

最早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所以每首词都必须按一定的歌谱填写,这个歌谱就叫叫词牌。

5.词是一种长短句配乐歌唱的诗,所以每首词都必须按一定的歌谱填写,这歌谱叫()A 词谱B 词牌C 诗牌判断题:1.《清平乐·村居》分为上阙和下阙两部分。

()2.词中的“吴音”指吴国方言。

()江西上饶,江浙南方的方言。

3.“最喜小儿无赖”指只喜欢小儿,不喜欢大儿和中儿。

()6.学习资源包里有我们的课文的三个生字的FLASH微课,自学完了这三个字,你说说哪个字最难写。

老师觉得莲这个字的结构是个难点,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写字写三个字。

展示三品读课文,指导朗读过度:学完了字词再来读课文,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1.课文分为两个部分,我们先来读读上阕。

上阕指导:2.先来听听,读得怎么样?(哪些词语读得特别好,读出了什么感觉?)3.你想读吗?给她一点赞美和建议? 预设:1)文中茅檐有什么特点,你能读出低低的小小的感觉吗?2)青青的草这么美,谁都愿意多看几眼,你把青青草三个字读得慢一点。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精选14篇)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精选14篇)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精选14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简析《清平乐村居》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课文,也是本册的最后一篇课文。

它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恬淡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正确认读“翁媪”、“卧剥”、“莲蓬”等三个词语。

2、能根据课本插图和联系上下文理解“翁媪”、“无赖”、“相媚好”的意思。

借助课本插图,把握词的大体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想象词描写的田园风光的情境,感受乡村生活的静谧美好。

体会词人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1、有感情诵读诗文,读出诗的韵味。

2、词画结合,通过想象等策略,体会词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

(四)、教学难点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等词语的意思,能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二、设计理念1、诵读古诗词,让学生从中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

2、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3、实施多元评价,学生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

三、教学过程:(一)、了解词人板书:辛弃疾。

了解辛弃疾吗?(小结学生回答并适度补充:辛弃疾不仅是位著名的词人,他还是位勇敢的将军。

在辛弃疾生活的年代,金兵占领了国家的北方,辛弃疾参加了抵抗金兵的军队。

但后来,他被投降派陷害,下放到南方的上饶农村,在这期间,他写了好几首描写农村风光的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写在那个时候。

)(设计理念:课堂是向两头开放的,学生带着问题或者带着信息走进课堂,这既可以检测学生的预习,又可以为全词的教学提供必要的背景介绍。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4篇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4篇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能背诵和默写。

2、过程与方法:借助朗读、想象、表演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

重点难点:1、给文配画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2、给词配乐吟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教时。

教学过程:(实录)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南宋爱国将领、著名词人辛弃疾描绘的乡村图景,领略乡村特有的清丽宁静。

谁愿意读读课题?(生自由读,师指名读。

)师:读了课题,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这首诗有两个题目。

生:我对刘丹同学的回答有意见,没有两个题目,宋词是一种可以配曲子唱的词,前面的那个“清平乐”是词牌,后面的“村居”才是词的题目。

师:你懂得真多!能告诉老师你怎么知道的吗?生:我昨天预习时也不明白,后来上网查阅资料,才明白。

老师,词牌还有很多呢:“醉花阴”、“浣溪纱”、“虞美人”也是的,对了,还有李白“明月几时有”的那个叫“水调歌头”!师:同学们,刘丹已经懂得如何主动学习了,让我们把掌声送给她。

确实,宋词和唐诗、元曲等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它有自己特殊的形式,可以配乐演唱,有点象我们现在的歌词。

那么“村居”写的是什么呢?我们来读读(学生自由读)师:谁愿意大胆站起来读读?(指名读)师:读得真响亮,同学想给你提点小意见,接受吗?生:翁媪(wengao)读错了!生:我觉得词和诗一样,要读出节奏来,郭洋的节奏不清楚。

师:你来示范一下好吗?生: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师:真好,诗词只有把节奏读正确,才有独特的音韵美,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师: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读了这首词,你的脑海里有了怎样的几幅画面?生:我看到了低低的茅檐下,有老爷爷、老奶奶在聊天。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通用15篇)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通用15篇)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通用15篇)2022-12-15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通用15篇)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词的韵律美。

2、正确理解文中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感受课文描绘的画面,体会课文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词图对照,感受意境美1、(ppt出示课文插图)瞧,这就是作者笔下的村居风景。

结合插图,联系生活,想一想你能读懂了哪些字、词、句的意思了呢?2、学生自由说(教师相机点拨,总结学法:看来结合课文插图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是我们理解古代作品一个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3、还有哪些字、词、句不明白的吗?(无赖相媚好两个词语的教学)(1)、无赖:借助生活经验来解决:无赖是什么意思呢?(不讲道理,不听话......有贬义之意)那一个无赖的孩子怎么会说最喜呢这不是很矛盾吗?那你觉得在这里无赖是什么意思呢?(顽皮,调皮)在生活中其实我们的父母也经常会用这样看似批评的话表达对我们的疼爱之情,你能想起来吗?(读出无赖)(2)、相媚好:由媚字展开教学,媚字左边是一和女右边是一个眉,好象是说年轻女子的眉毛,美吗,好吗?那课文中谁会说谁好呢?(翁说媪)是吗?引出相--互相?指名解释:互相夸奖对方的好。

他们会怎样夸奖对方呢?(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在一个低小的茅屋前有一条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正亲热的坐在一起,正说着些什么?你听......(学生先自己互相说,教师点拨后指名说)4、多么恩爱的老两口,多么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啊!同学们,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一起去描绘如诗如画、清新恬静的乡村生活,把你最感兴趣的一个小画面写下来?(学生写后交流,教师相机点拨评价:多么好的环境、多么朴素的一家人)5、再读全文,整体感受。

二、咬文嚼字,体会情感美1、你能用一个字说说你读了课文后的感受吗?引出醉a、醉字好啊,沉醉不知归路,那咱们就不回去了,咱们一起去和这家的公公、婆婆、还有三个孩子聊天吧。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精选11篇)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精选11篇)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精选11篇)最新《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1目标预设: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韵味。

2、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重点、难点:通过朗读、联想,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出示“居”,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2、有了房子,有了家,心里才安稳,才能安居乐业。

二、认识词牌名词是诗歌的一种特殊形式,课件出示《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的作者是辛弃疾,词中“破阵子”是词牌名,想一想该如何读好这个词牌名?1、教师范读词牌名后,让学生跟读2、词牌名有时表示一种节奏,一种情境。

师放音乐(一段描绘古战场厮杀的音乐)。

从音乐中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感受到了什么?再读词牌名——“破阵子”下面我们再听一首乐曲(一段舒缓,轻柔的乐曲)。

谈谈你的感受。

这可能是那一种词牌名?(“清平乐”)指导学生读好这个词牌名。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音乐的欣赏对比,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了词牌名的作用,它表现了整首词的意境。

)三、初读词,体会韵味1、我们曾经学过一首诗,清代诗人高鼎写的《村居》,谁给我们背背这首诗?(学生背诗)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孩子们天真无邪放风筝的情景,那么辛弃疾给我们带来的《村居》这首词描绘的又是一番什么情景呢?2、出示课件清平乐村居。

教师讲述:词一般分上阕和下阕两部分,我们有时候也叫上片、下片。

上阕和下阕之间,老师以空行为标志,这就相当于我们平时文章中段与段之间要另起一行空两格一样,读的时候要稍微停顿一下。

(设计意图: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词的教学以前很少接触,这里一方面介绍了词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对下面的指导朗读做了铺垫。

)3、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师对重点字句作相应指导。

理解“吴音”、“翁媪”;读好“媪”、“剥”1、指导朗读。

(古人吟诗,往往加上动作,上阕拍手读,下阕踏足读,师范读,学生齐读,开火车读,双人齐读)(设计意图:采取形式活泼的方法指导学生读出词的节奏,体会词的韵味。

清平乐村居(教案)

清平乐村居(教案)

清平乐·村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清平乐·村居》。

(2)理解诗歌的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描绘诗歌画面。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清平乐·村居》。

(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意象的分析与描绘。

(2)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清平乐·村居》的背景及内容。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如图片、音频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清平乐·村居》。

(2)了解作者辛弃疾的生平事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辛弃疾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提问:“村居”在诗词中通常表现哪些景象?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清平乐·村居》,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描绘诗歌画面。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点评。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意境等。

(2)讲解诗歌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农村生活的看法,分享自己的感悟。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清平乐·村居》。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农村生活的作文。

3. 推荐一本关于古典诗词的书籍,简要介绍书籍内容和个人感悟。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

《清平乐 村居》教案、学案、教学反思

《清平乐 村居》教案、学案、教学反思

一、教案1. 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清平乐村居》;(2)掌握诗词中的生字词及其含义;(3)分析诗词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4)领会诗词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重点(1)诗词的字词理解;(2)诗词的意象、意境分析;(3)诗词的表达技巧。

3. 教学难点(1)诗词中的生僻字词;(2)诗词的意境和表达技巧的理解。

4. 教学准备(1)教材《清平乐村居》;(2)参考资料;(3)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5. 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作者辛弃疾及其创作背景;(2)朗读诗词: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清平乐村居》;(3)字词讲解:讲解诗词中的生字词及其含义;(4)意象分析: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描绘诗词描绘的景象;(5)意境讲解:讲解诗词的意境,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美;(6)表达技巧讲解:分析诗词的表达技巧,引导学生学习运用;(7)背诵练习:指导学生背诵诗词;(8)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学案1. 学习目标(1)理解并背诵《清平乐村居》;(2)掌握诗词中的生字词及其含义;(3)分析诗词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4)领会诗词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 学习重点(1)诗词的字词理解;(2)诗词的意象、意境分析;(3)诗词的表达技巧。

3. 学习难点(1)诗词中的生僻字词;(2)诗词的意境和表达技巧的理解。

4. 学习准备(1)教材《清平乐村居》;(2)参考资料;(3)笔记本等学习用品。

5. 学习过程(1)预习:提前阅读《清平乐村居》,标记生字词;(2)课堂学习:跟随老师的讲解,学习诗词的字词、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3)课后复习:复习课堂所学内容,背诵诗词;(4)练习: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1)学生对《清平乐村居》的理解和背诵情况;(2)学生对诗词字词、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的掌握程度;(3)学生对诗词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2. 教学改进(1)针对学生掌握不足的地方,调整教学方法;(2)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3)增加实践机会,让学生更好地领会诗词的美。

《清平乐·村居》教学案例及反思(精选4篇)

《清平乐·村居》教学案例及反思(精选4篇)

《清平乐·村居》教学案例及反思(精选4篇)《清平乐·村居》及反思篇1【教学案例】《清平乐·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作。

整首词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中,我在引导学生想象翁媪对话情景,以体会作者情感时,课堂上出现了意外。

师:读到这里,大家能不能想一想,“翁”“媪”老俩口会用“吴音”唠叨些什么呢?生:我们三个儿子有出息啦!老婆子,我们该心满意足了。

生:是啊!怎能不让人高兴呢?老头子,该叫大儿子歇歇啦!师:心疼儿子啦!(众笑。

)生:大儿子勤劳,二儿子手巧,小三子又这么机灵聪明,长大后说不定还能考取功名,我们可以享清福喽!生:老太婆,到时我们可是老有所依喽!师:看到这么一幅美丽和谐的画面,我们也不禁为他们的温馨和睦而感动,难怪平时不怎么喝酒的两位老人今天不仅喝了酒,而且还喝得微有些酒意。

(生笑。

这时,一名学生举手表示有不同意见。

)生:我认为,这里的“醉”不应该理解为喝醉了,而应该是“翁”和“媪”被这眼前其乐融融的景象所陶醉。

师:噢!说说你的理由。

生:“翁”和“媪”年纪都比较大了,而且都生活在农村,平时没事怎么可能喝酒,而且还喝得微微醉呢?所以,我觉得这里的“醉”理解为“陶醉”比较合适,词中是说两位老人对拥有美好生活的一种满足和陶醉。

师:有道理!别的同学有不同意见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有同意这种看法的,也有反对的,最后双方商定进行辩论。

)生1:词中说“醉里吴音相媚好”,“相媚好”是说他们说话的声音温柔婉媚,那是因为“翁”和“媪”说话时都带着酒意的缘故,所以“醉”应解释为“喝醉,有醉意”。

生2:我们不同意对方的观点!如果如你们所说的“翁”和“媪”都带着酒意,那么作者是怎么知道的?如果说“翁”“媪”醉了而说吴音,那么不醉他们就不用吴音说了吗?所以,我们认为应该理解为“陶醉”,是说两位老人被这美好的生活所陶醉了。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6篇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6篇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6篇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1如何在教学中挖掘弥漫在古诗词中浓郁的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感?笔者作了以下尝试:一、注重情景的创设,培植审美心境设计好富有感染力的教学导语,是培植审美心境的第一步。

而导语的情绪色彩应和诗词的情感色彩声气暗通。

在教学《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告别了都市的高楼大厦、喧嚣与繁华,今天我们将一同去感受美好的乡间生活。

紧接着,我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宁静、闲适的乡村风景图,图上雅致、清新的田园生活,一下子深深吸引了学生。

学生屏息凝视,从那专注的眼神看出他们已经沉浸在画面所描绘的情景之中。

静观片刻,我对大家说:来到乡村有怎样的感受?学生回答:我感到乡村非常安静,静得能听见小溪轻轻流淌的声音。

乡村非常闲适,没有都市的喧嚣、紧张。

乡村生活非常静谧,人们无忧无虑地生活。

不难看出,学生已经完全进入了诗词所描写的意境。

古诗词的教学由于作者写作时间的特殊性,教者在教学中。

首先应根据诗词所表达的不同意境来设计不同的导语或情境,使学生很快与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产生一种和谐的心向。

二、多样解词方法,体会词义的朦胧美古诗词语言精炼含蓄,能以有尽之言,传无尽之意,同时古诗词非常形象,意与境和谐统一。

可是,在古诗词教学中.有些教师一定要对每一个词语都作确切的解释,这样做破坏了诗词所描绘的意境,连有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受也被破坏了。

在《清平乐·村居》的教学中,学生不理解相媚好的意思,我就启发学生看图,并说:老两口在干什么?学生回答:老两口非常亲热,头靠着头,在说悄悄话呢!老两口面色红润,老婆婆还有些害羞呢,他们亲热地头靠着头,在说悄悄话呢!我接着说:是啊,三个字表达了这么丰富的内容,特别是一个媚字,把老两口的神态表情活灵活现地表达出来,给人美好的感受。

《清平乐村居》教案四篇

《清平乐村居》教案四篇

《清平乐村居》教案四篇《清平乐村居》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低)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中)3、感受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说一说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写下来。

(中\高)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朗读,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田园生活的纯朴和情趣。

难点:体会词的意境。

教法与学法教法:读议法学法:自悟法与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词作,感知宋词1、课件出示(居)。

师:看屏幕,这个字读什么?我们的祖先是这样创造这个字的——出示“居”的古字演变。

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家,所以有人说居然之家,还有人说安居乐业。

)2、出示“村居”。

师:看到这个词,你又想到什么?矮小的房子,勤劳的人们,安静的氛围……这村子让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啊?过渡:只是闭上眼睛想象,我们就觉出了村居生活的安宁、美好。

那么让你站在这村子边,走进这村子里,真实地感受这美丽的村庄,你会做些什么啊?(作诗、画画、吟诵)是啊,有多少文人墨客面对着美丽的村居都忍不住心怀感慨,就算曾经在战场上叱咤风云,金戈铁马。

这样的安宁还是触碰了他心里最深的细腻,于是让我们后辈人为之赞叹的佳作就这样破茧而出了。

今天我们就感受一下其中一位诗人细腻的感情,一起走进诗人辛弃疾的《村居》(板书)3、简介词名出示整首词。

师:这和我们平时学过的古诗一样吗?这是我们接触到的一种新的文体——词,它是诗的另一种形式,起源于隋唐之际,在宋朝达到鼎盛。

古代的词,都合乐而歌,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

这曲调的名称叫“词牌”。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词的词牌名是“清平乐”,又叫“忆萝月”、“醉东风”。

4、简介作者辛弃疾,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

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初读词作1、检查学生自读。

2、指导朗读师:古人诗兴大发时,会情不自禁手舞足蹈,我们不妨也来效仿一下古人。

(手舞上阕,足蹈下阕,合之)三、诠词释意过渡: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清平乐村居》教案6篇

《清平乐村居》教案6篇

《清平乐村居》教案6篇《清平乐村居》教案篇1[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有关词的学问。

4、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根底上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1、通过语言文字,感悟田园生活的奇妙意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2、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写下来。

[教学预备]1、投影2、范读磁带3、配乐磁带4、收集辛弃疾和有关“词”的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

1、出示插图、筝曲。

2、图中描写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3、这幅图就是依据辛弃疾写的一首词而创作的。

4、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词。

引入诗,范读。

二、读准课文,理解词义。

1、听课文录音,留意几个字音。

2、布置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板书:读准4、检查:指名读,准音。

“乐”“媚”、“翁媪”、“笼”、“剥”、“莲蓬”5、简介:词是诗的一种。

6、连续读,想想能够明白什么意思。

7、相机沟通、理解:(1)“锄豆”、“卧”、“茅檐”、“无赖”、“吴音”、“相媚好”等词的意思。

(2)词牌名与题目的文体学问,“村居”的意思。

8、质疑。

9、几杯酒下肚,老爷爷、老奶奶微微有点醉,心理快乐,他俩就闲聊起来。

想想,他们在聊些什么呢?10、过渡:通过朗读和自学就能把意思读懂(相继板书)。

固然,不但要读懂,还要把这首词读好。

(相机板书)三、体悟意境,内化表达。

1、把这首词读好,你觉得怎么好就怎么读。

布置自渎。

2、创设朗读情境,自由朗读。

3、激情:老爷爷、老奶奶在茅檐下看看风光,聊谈天。

感觉怎么样?4、齐读课文。

5、展现画面。

理清挨次。

练习背诵。

6、指名试背。

7、读得这么好,大家是不是可以写写什么。

人物,环境,感受皆可,有感而发就行。

8、沟通文章。

9、总结:就让我们永久记住辛弃疾为我们描写的这首清爽安静的词吧!齐读。

《清平乐 村居》教案、学案、教学反思

《清平乐 村居》教案、学案、教学反思

《清平乐村居》教案、学案、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清平乐村居》。

(2)理解诗歌的背景,解析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对偶、夸张、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升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诗歌意境和主题的感悟。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解释。

(2)诗歌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诗人辛弃疾及《清平乐村居》的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自学生字词,理解诗歌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体会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2)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作者的爱国情怀。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清平乐村居》。

2. 写一篇关于《清平乐村居》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2.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3. 反思作业布置是否合理,能否巩固所学知识。

4. 针对反思结果,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1)学生对诗歌的字词理解、意境感悟。

(2)学生的朗读、背诵能力。

(3)学生对诗歌主题的把握,对作者情感的体会。

1古诗三首-清平乐-村居 教案 精选1篇

1古诗三首-清平乐-村居   教案 精选1篇

古诗三首-清平乐·村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清平乐·村居》这首诗的作者辛弃疾,掌握诗歌的基本格式和韵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掌握诗歌的基本格式和韵律。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辛弃疾的生平简介,让学生了解辛弃疾的成就和地位。

(2)展示《清平乐·村居》的原文,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学习诗歌(1)讲解诗歌的格律:五言绝句,每句四个字,共四句,押平声韵。

(2)分析诗歌的内容:描绘了一幅宁静美好的乡村生活画面,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讲解诗歌的意境: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3. 深入理解诗歌(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2)展示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拓展延伸(1)让学生尝试背诵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了解其他辛弃疾的作品,如《青玉案·元夕》、《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5. 总结归纳(1)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诗歌的格律、内容、意境等。

(2)强调诗歌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通过讲解、分析、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努力,学好古诗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语文古诗词《清平乐村居》教案设计

语文古诗词《清平乐村居》教案设计

语文古诗词《清平乐·村居》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清平乐·村居》。

(2)理解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体会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诗词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分析诗词的结构和韵律,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清平乐·村居》。

2. 理解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体会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词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

2. 分析诗词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四、教学准备:1. 诗词全文及其注释。

2. 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2)教师简要介绍辛弃疾及其作品《清平乐·村居》。

2. 朗读与背诵:(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词,注意停顿和重音。

(2)学生跟读,体会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3)学生自主背诵诗词,教师巡回指导。

3. 词语解释与意象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如“茅屋”、“小溪”、“青草”等。

(2)学生分组讨论诗词中的意象,如“田园风光”、“安宁宁静”等。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意境与情感体会:(1)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体会诗词的意境。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词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5. 诗词结构与韵律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词的结构,如首句、颔联、颈联、尾联等。

(2)学生分组讨论诗词的韵律特点,如平仄、押韵等。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清平乐·村居》。

(2)写一篇短文,描述诗词中的景象和情感。

语文古诗词《清平乐村居》优秀教案设计

语文古诗词《清平乐村居》优秀教案设计

语文古诗词《清平乐村居》优秀教案设计语文古诗词《清平乐村居》优秀教案设计「篇一」《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正确读写“牧童、蓑衣、鸡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默写《牧童》。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教学难点:体会诗词意境。

教学方法:以读助讲合作学习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一、激情导入: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

今天,咱就一起来试试。

二、学习新知,合作交流:1、初读感知(1)、自由读,小组间赛读。

读出韵律节奏。

完成学案基础达标。

(提示“乐”、“亡”、“剥”、“遮”的读音。

)(2)、师生互动交流对词语及诗词大意的理解及疑难问题。

(3)、自己再次诵读全诗,思考设问导读。

指名生配乐朗读,其他同学可闭起眼睛听读,想象画面。

交流听后所感,师生互动评议。

2、品读《牧童》,共享童趣:⑴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这句诗描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铺”、“六七里”,让你感觉到那是一片怎样的原野?从“弄”字,我们耳畔似乎又听到什么?你能读出这样的原野吗?⑵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牧童?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牧童会是怎样归来呢?再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牧童,你会在月光下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而诗人又想借这个小牧童表达什么呢?如此悠闲、自在、轻松的牧童,谁能将他读出来?诵读古诗,感受意境。

(让学生自主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3、学习《舟过安仁》,合作探究:(1)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共同探究弄懂。

(2)品读诗句,入情入境:①“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读了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看到这样的一幕,假如此时你也和杨万里立于船上,心中会发出怎样的疑问?②“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

《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作者帮大家整理的《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借助画面与注释,了解词的大意。

2、了解词的一般特征。

3、在多层次的诵读、想象、拓展中,感受乡村生活的和谐美好,体悟词人对这种安宁生活的向往。

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初识宋词。

1、知道今天我们学什么吗?(请一生回答)它是一首——词(学生接着说)。

是的,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诗词”国度,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相信同学们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词,老师想考考大家,老师说前半句,你们一起说出下半句。

2、屏幕出示:教师提供前半句,让学生接着说。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把这些诗词连起来读一遍。

3、这都是描写农村生活的诗词。

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驻足于农村,寄情于田园,用诗词表达自己对农村那份浓浓的情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

板书:清平乐村居。

“乐”这个字读yue,一起读课题。

4、清平乐,是词牌名。

什么是词牌名呢?出示小资料:清平乐,词牌名。

中国古代,诗人写成了一首词,按一定的旋律来吟唱,这旋律的名称,就是词牌名,它表示的是一种曲调,一种节奏。

清平乐,是词牌名,那么“村居”呢?——是这首词的真正的题目。

所以在书写课题的时候中间空一格或者用间隔号,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词牌名和题目中间要略有停顿。

一起再读课题。

二、自主初读,感知词韵。

1、辛弃疾笔下的“村居”是怎样的情景呢?请大家拿起课文,放开声音来读读这首词,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读正确,读流利。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清平乐村居 教案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 教案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教案教学设计清平乐村居教案教学设计「篇一」课前: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积累了许多古诗词,谁愿意背给大家听听的。

短短的3分钟不能让所有同学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就让我们在课堂中充分的展示自我吧。

一、导入,揭题1、这节课,老师和大家来学习一首词,大家看课题,谁来读?2、今天学的这个题目与以前读的古诗题目有什么不同/这篇课文是一首词,“清平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

在古时候,词是用来演唱,就像今天的歌词一样,“清平乐”这个词牌名就规定了这首词的曲调。

“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

也有好多词只有词牌名并没有题目。

3、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课题,注意把它读准,注意中间的停顿。

4、这首词的作者是谁?他是南宋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词人辛弃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我们看词的内容,他又与词有什么不同/2、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预习了这首词,词会读了吗?指名读,评价,在指名读,评价,齐读。

三、理解词义,体悟情感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词也一样。

别看这首词短短几句,但是你细细品味就会发现每一句都描绘了一幅美丽生动的画面。

下面清同学们自由轻声的读这首词,你仿佛看到了那些画面/2、分组交流。

3、全班交流,师相机指导。

4、作者也醉了,看到农村这样秀丽的景色,作者深深地陶醉了,看到这一家人和睦、恬静、幸福的生活,辛弃疾深深地陶醉了。

同学们,让我们像老夫妇一样,像辛弃疾一样,陶醉的读一读这首词,也来醉一回吧。

四、拓展1、美丽的田园风光,恬静的田园生活,一直是历代文人墨客的最爱,你积累的古诗词中,有描写田园风光的吗?谁来背诵。

2、田园诗真是丰富多彩,同学们,辛弃疾的诗词作品也是丰富多彩的,既有宁静恬适的茅檐低小,也有金戈铁马的壮怀激烈。

今天老师带来了辛弃疾的另外一首词,让我们来体会辛弃疾的另外一种醉吧。

师朗诵《破阵子》。

3、这首词也有一个醉字,它表现了作者渴望上战场,奋勇杀敌,为国效力的强烈愿望。

4、辛弃疾的一生既经历了主张抗击外敌侵略的金戈铁马的岁月,也经历了被贬乡村,陶情物外的闲情雅致。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教学研讨课《清平乐·村居》教学设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说一说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抓住“醉”字研读文本,展开想象,感悟田园生活的美好意境。

3.通过对词的朗读和感悟,体会作者对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朗读古诗,导入新课
1.同学们,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化史上的艺术瑰宝,闪耀着夺目的光彩。

今天我们在学习新的课文之前,先来读几首古诗。

(课件出示高鼎的《村居》、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袁枚的《所见》、范成大的《夏日田园杂兴》,学生齐读这几首古诗)
2.读了这些古诗,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呢?
(都是关于乡村田园风光和儿童无忧无虑生活的诗。

)
3.南宋词人辛弃疾有一次外出,也看到了一处美丽的田园风景,不禁感慨万千,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词《清平乐村居》。

(出示词)
【设计意图:所选读的这几首古诗与所要学习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相似性,轻松地将学生带入了美丽的田园风光,易于激发
他们阅读古典诗词的兴趣,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达到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在学生自由朗读的基础上,辨析“剥”的读音,说一说“蓬”在这里为什么不读轻声,知道这首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是哪几个字押韵的。

)
2.古代的词都是可以用来合乐歌唱的,因而在读的时候除了押韵之外,还非常讲究节奏和谐。

我们一起读一读这首词,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

(指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
3.课文读好了,但是知道这首词写的是什么意思吗?请同学们一边读课文,一边结合自己的预习尝试着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

4.要能准确地说出词意,必须先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

(师生共同讨论“吴音”、“媚好”、“翁媪”、“无赖”等词语的意思)
5.谁来说说这首词描写的情景?
【设计意图:学习古典诗词离不开一个“读”字,学生只有读顺读通了词句,才能披文入境,进一步去领悟诗词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才能与作者在心灵上产生共鸣。


三、细读课文,感悟内容
1.同学们,读一首好词,就像品一杯香茶,只有用心品味,才能品出其中的芳香。

面对这迷人的田园风光,面对这样的一家人,你能用书中的一个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吗?(板书:醉)
2.从低矮的茅屋,我们知道这其实并不是一户物质富有的人
家,但是两位老人却能一边饮酒,一边亲热地谈笑,说明这里的“醉”不仅仅指两位老人因酒而醉,肯定还有比物质生活更重要的东西使他们陶醉其中。

想想看,两位老人到底会陶醉于什么呢?
3.结合学生的回答展开相应的讨论。

(1)为乡村美景所醉。

这里有什么样的美景?课文中用了“茅檐、溪上、青青草”三个词勾勒出了乡间的田园风光,其实乡村的景色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哪些呢?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用自己的话具体地讲一讲。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2)为夫妇恩爱所醉。

两位老人还会陶醉于什么呢?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
两位老人有可能在亲热地交谈什么呢?
听了两位老人的谈笑,老师不禁想到了《诗经》里的一句话“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用现在的流行歌曲来翻译,就是“最浪漫的事,是与你一起慢慢变老”。

这对老夫妻相敬如宾,相爱一生,这样的情感怎能不让人陶醉呢?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3)为儿子的勤劳孝敬而醉。

两位老人还会陶醉于什么呢?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两个儿子一边劳动一边在想些什么?
正是孩子的勤劳孝敬才使老人陶醉于这幸福之中啊!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4)为小儿子的天真顽皮而醉。

两位老人还会陶醉于什么呢?你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抓住
“卧”字想象小孩子一会儿躺卧,一会儿趴卧,一会儿睡卧的姿势,体会其天真顽皮的特点)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4.同学们,现在你能用一个词语来说说这是怎样的一家人吗?
(和和美美、天伦之乐、幸福安康、和睦温馨、其乐融融……)
5.这么美好的环境,这么闲适的生活,这么甜蜜的亲情,即使不喝酒,也肯定会被深深地陶醉的,因为“酒不醉人人自醉”啊。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词,和老人一起陶醉于眼前的一切。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整首词)
【设计意图:从词眼“醉”字入手,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体会思想感情,享受审美乐趣,使之领会抓词眼阅读的方法,同时培养其个性化阅读的意识及能力。


四、走近作者,体会情感
1.此情此景,使老人陶醉了,更使在这里流连忘返的辛弃疾陶醉了,于是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词。

不过,这首词仅仅是表达对农村平静安宁生活的赞美吗?让我们来走近辛弃疾。

(出示辛弃疾资料让学生阅读)
辛弃疾是我国宋朝的一位著名词人。

他21岁就参加了抗击金人的义军,参加过无数次战斗,后来担任过很多军职。

这期间他写出了大量的词作,词中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热情,表现出了极高的文学成就。

他极力主张南宋王朝抗金北伐,并提出了很多的主张、政策,可惜都没有被采纳。

到了他42岁的时候,却因为谗言陷害被解除了职务,退居到现在的江西省上饶地区的农村。

在这里,辛弃疾度过了他人生最为艰辛的20年。

《清平乐村居》就写于
这一时期。

2.当时金兵南下,黄河以北的大片国土陷于金兵的铁蹄蹂躏之下,征战沙场二十多年的作者在前线看到的是百姓的流离失所,看到的是百姓的生命朝不保夕,看到的是百姓的血泪生活,如今看到眼前的安静和谐的乡村生活,他会想些什么呢?(学生在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展开讨论)
3.教师小结:
是啊,要是没有战争,祖国统一,全天下的老百姓都过着这样安宁幸福的日子该有多好啊!这就是辛弃疾,一个一生都在忧国忧民的辛弃疾。

让我们带着辛弃疾的美好愿望再来读一读这首词。

【设计意图:通过资料补充,拓展文本资源,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生活及写作的背景,使之更能深刻地理解这首词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一步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


五、赏析辛词,领略风格
1.辛弃疾的词以豪放著称,与苏轼同为宋代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并称为“苏辛”。

这首词并不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现在我们来读一首代表他豪放词风的词。

(师范读)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点秋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2.学生读译文(略)。

3.教师小结:
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这一伟大的爱国词人,课后既要去读他那温柔甜美的《清平乐村居》,更要去聆听他那充满金戈铁马之声的词。

【设计意图:辛弃疾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有必要让学生在初涉辛词的时候,对辛弃疾的精神世界及其创作风格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激发学生课后对其阅读探究的兴趣。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