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教学设计(优选3篇)

合集下载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教案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教案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词,读出节奏,读出韵律。

2.通过朗读、想象、品读关键字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村居画面,感悟田园生活的美好意境,感受宋词的魅力。

3.通过抓词眼,体会词人情感,感悟词的意境之美。

教学重难点: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村居美好画面,感悟田园生活的美好意境,在自主合作学习中激发交流热情,感受学习乐趣。

教学过程课前欣赏歌曲《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谈话导入,与词相约。

1、让学生根据歌曲谈感受,引出词。

2、师过度引出课题:其实这是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今天我们要接触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词。

(多媒体出示)在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里诗词是两颗璀璨的明珠。

唐诗里的梦想和远方,宋词里的风雅与深情是中国人最美的记忆。

有人说诗词是浸润在每一个中国人血脉里的文化基因。

在这个万物萌发的春天,我们和宋词有个约会。

现在让我们走进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齐读课题)二、诗词比较,感受节奏。

全文展示,指名读并提问:同学们,观察这首词,你发现它和我们以往学习的古诗在形式上有什么区别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具体解释词的相关知识:(1)词牌名根据学生的回答,发现题目的不同。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词牌名是什么。

古代的词都合乐演唱的,不同的乐曲,对“词”中句子的长短、节奏、韵脚都有具体要求。

不同的乐曲有不同的名字,这就叫词牌名。

教师明确:词牌名就相当于规定了这首歌应该唱什么调,正所谓:词有定调。

以后我们还会遇到很多词牌名比如——西江月、菩萨蛮、水调歌头、卜算子等等。

引导学生明白这首词真正的题目是——《村居》。

师指导朗读:我们读题目的时候,要注意中间有一个空挡,要停一拍。

清平乐 /村居,一起读。

(2)上下阕学生发现词的句子是长短不一的,教师从而引出:正因为词这个特点所以他又叫长短句。

但并不是每个句子都可以随意长短,而是有严格的规定,所以,调有定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在多层次阅读过程中体会词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

教学难点:理解“相媚好”,能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理解词,板书课题:清平乐村居2、正音:乐(yuè) 齐读课题(简介)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

读课题时,中间注意停顿,再一起读一遍。

3、设疑:辛弃疾的词中究竟描写了怎样的乡村,怎样的人家呢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来学习这首词。

二、初看画面,反复诵读。

1、课件出示整首词,自由朗读,把每个字读正确,读响亮。

2、指名2-3名学生读。

相机正音:翁媪莲蓬卧剥3、指导朗读:读词跟读诗一样要慢点,如果能注意适当的停顿,那就更好了。

这首宋词有上下两片,两片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

4、指名读,其余同学看插图,一边听他读,一边看着图想象每句话写了些什么。

三、想象画面,品悟词意。

1、(出示插图)这首词朴实易懂,联系插图,哪些词语、句子你自己能读懂2、生交流:▲感悟大儿、中儿的勤劳孝顺师点拨:(1)古诗词的语言和我们不一样。

“豆”是庄稼,真正锄的应该是草。

(2)中儿是什么意思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这两个儿子怎样怎么夸他们(3)练习朗读。

▲感悟小儿调皮可爱。

师点拨:(1)无赖①一般情况下“无赖”是指什么样的人呢②在课文中是这个意思吗③从“无赖”这个词你读懂了什么(2)卧①“卧”可能是什么姿势(躺趴)②从“卧”字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天真可爱调皮可爱)③练习说话:看看图,想象一下小儿顽皮的样儿,可以自己说一说,还可以同桌讨论讨论。

(3)指导朗读:小儿顽皮的样儿该怎么读出来呢▲感悟景美师点拨:(1)读到“青青草”,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2)绿草如茵,溪水潺潺,你看到一条什么样的小溪(3)瞧,他们就生活在这样优美的山村,你能按顺序说说这乡村的美景吗(可以由远到近,也可以由近到远)(4)指导朗读:这么美的风景,真是如诗如画呀!你能读好吗指名读。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春归何处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春归何处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春归何处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春归何处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锄、剥”2个字,会写“茅、檐、翁、锄、赖、剥”等6个字,适时引领学生理解“翁媪”“无赖”等词语的意思。

3.朗读课文,放飞想象,感受乡村田园生活的静谧与美好,体会词人对温馨、平和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4.引领学生总结并运用“看图猜一猜”“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同桌议一议”的方法学习古诗词。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导入课题,解题读题1.我们已经学习了两首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及《四时田园杂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词,它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板书)——清平乐村居。

【出示课件39】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

(边写边提醒:写字像做人一样,来不得半点马虎)齐读课题。

2.(板书:村居)看到“村居”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师板书“村居”)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

下面老师再考考大家。

(师板书“清平乐yu è”,并齐读)“清平乐”这个词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想象一下:有水的地方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清凉舒适。

这是一首清静平和的音乐,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3.看来,有了丰富的想象,一个普通的词也会变得有灵性、有生命,就活起来了。

学语文就要这样。

指读:清平乐村居4.师介绍:【出示课件40】“清平乐”是词牌名,清平乐是一首曲子,是用来演奏的。

光听这个词牌名,你有怎样的感受?(凡是用它作词牌的词都给人一种清静、平和、舒适的感觉。

)二、初读感知,疏通字词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要把课文读得字正腔圆,一字不差。

2.学生自读课文。

提醒:轻轻地读,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去寻找那种清静、平和、惬意的感觉。

3.检查初读。

谁来都给大家听?(读得正确即可,教师相机正音。

)【出示课件41】教师相机正音,指导书写“茅、檐”。

“茅”上下结构,上窄下宽,第五笔是点,最后一笔是撇,别忘记写。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教学设计精选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教学设计第【1】篇〗清平乐村居(个性化学习教研课)[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宋词的相关知识。

2. 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

3. 感受宋词描绘的乡村风光,体会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生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学习卡片32份、幻灯片、调试音乐、电脑控制器、粉笔、教鞭。

学生准备:教科书、字典词典及古诗词工具书。

[教学流程]:一、课题导入:(在黑板上写好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宋词,清平乐是词的词牌、村居是词的题目,读题时中间有停顿。

让我们齐读课题。

二、学习指南一(初步了解有关词的知识):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经典,我们学过不少古诗,这是第一次学习宋词,请看学习指南,对它有个初步了解。

(读读学习资料,完成学习卡片一)三、初读课文:说到村居,就使我们想到农村的生活,在你眼里,农村是什么样的?(指名说)我们来看看辛弃疾笔下的农村生活是什么样的,打开书24页,自由读课文,多读几遍,争取把字音读正确。

四、学习指南二:同学们刚才读得很认真,有的同学甚至熟读成诵了,看来这学期的积累活动,让你们爱上了背诵诗词,这样很好,腹有诗书气自华!坚持下去。

请看学习指南二莲蓬,读轻声和二声都可以,你试着读一读,看看读什么感觉好些?(学生试读)读二声有点韵味。

带到句子中读一读。

(指名读)教师板书“莲蓬”五、认识“莲蓬”:莲蓬是什么呢?南方的孩子对它很熟悉,对我们北方孩子来说,莲蓬比较少见。

有知道的吗?莲就是——莲花,荷花。

(初夏时,当荷花在荷叶中盛开,莲蓬只是荷花的花心,娇小嫩黄,藏在美丽的花瓣之中,当盛夏之后,荷花的花瓣渐渐脱落,便会变成一只只碧绿的莲蓬。

莲蓬里有莲子,莲子的营养丰富,香美可口)出示图。

六、指导读词(屏幕出示课文)把书轻轻放下,看屏幕,读词和读诗一样,稍慢些读,适当停顿,词分上下两片,中间停顿长一点儿。

(指名读课文)七、学习指南三(学生自主学习)我们在学古诗词的时候,掌握了一些方法,比如结合课文插图理解诗意(以图解诗),这首词的插图画得就很形象,生动,不妨可以试试。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春归何处教案与反(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春归何处教案与反(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春归何处教案与反(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春归何处教案与反第1篇】清平乐村居(个性化学习教研课)[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宋词的相关知识。

2. 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

3. 感受宋词描绘的乡村风光,体会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生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学习卡片32份、幻灯片、调试音乐、电脑控制器、粉笔、教鞭。

学生准备:教科书、字典词典及古诗词工具书。

[教学流程]:一、课题导入:(在黑板上写好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宋词,清平乐是词的词牌、村居是词的题目,读题时中间有停顿。

让我们齐读课题。

二、学习指南一(初步了解有关词的知识):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经典,我们学过不少古诗,这是第一次学习宋词,请看学习指南,对它有个初步了解。

(读读学习资料,完成学习卡片一)三、初读课文:说到村居,就使我们想到农村的生活,在你眼里,农村是什么样的?(指名说)我们来看看辛弃疾笔下的农村生活是什么样的,打开书24页,自由读课文,多读几遍,争取把字音读正确。

四、学习指南二:同学们刚才读得很认真,有的同学甚至熟读成诵了,看来这学期的积累活动,让你们爱上了背诵诗词,这样很好,腹有诗书气自华!坚持下去。

请看学习指南二莲蓬,读轻声和二声都可以,你试着读一读,看看读什么感觉好些?(学生试读)读二声有点韵味。

带到句子中读一读。

(指名读)教师板书“莲蓬”五、认识“莲蓬”:莲蓬是什么呢?南方的孩子对它很熟悉,对我们北方孩子来说,莲蓬比较少见。

有知道的吗?莲就是——莲花,荷花。

(初夏时,当荷花在荷叶中盛开,莲蓬只是荷花的花心,娇小嫩黄,藏在美丽的花瓣之中,当盛夏之后,荷花的花瓣渐渐脱落,便会变成一只只碧绿的莲蓬。

莲蓬里有莲子,莲子的营养丰富,香美可口)出示图。

六、指导读词(屏幕出示课文)把书轻轻放下,看屏幕,读词和读诗一样,稍慢些读,适当停顿,词分上下两片,中间停顿长一点儿。

(指名读课文)七、学习指南三(学生自主学习)我们在学古诗词的时候,掌握了一些方法,比如结合课文插图理解诗意(以图解诗),这首词的插图画得就很形象,生动,不妨可以试试。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教学设计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导学案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导学案第【1】篇〗设计理念:“阅读是一种对话”。

对话,体现了阅读的目的和本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无疑是课堂阅读活动的主体,是阅读教学的中心。

正如《语文课程标准》里所说的那样:“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

鉴于崭新的阅读理念,审视阅读教学的过程,我想,阅读课的教学首先要保证学生充分、深入地与文本对话,其对话的内容至少包括:读懂了什么,受到怎样的情感熏陶,获得了怎样的思想启迪,享受怎样的审美乐趣。

所以本课时的教案我是建立在学生初步读懂课文理清顺序的基础上,学习被捕前和被捕时部分,引导学生在自读课文时,通过抓重点词句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与文本进行对话,进而加深领会李大钊的革命精神。

这样在教学中,在生本、生生、师生的不断对话中去发散学生的思维,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感受到李大钊同志的高大的形象和革命的精神,与文本产生共鸣,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审美乐趣。

教材分析:本文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

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

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沉痛。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借助课文,激起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二是引导学生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本课的教学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的主要在学生初步读懂课文理清顺序的基础上,学习被捕前和被捕时部分,同时引导学生在自读课文时,通过抓重点词句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与文本进行对话,进而加深领会李大钊的革命精神。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教案与反思第【1】篇〗清平乐村居(个性化学习教研课)[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宋词的相关知识。

2. 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

3. 感受宋词描绘的乡村风光,体会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生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学习卡片32份、幻灯片、调试音乐、电脑控制器、粉笔、教鞭。

学生准备:教科书、字典词典及古诗词工具书。

[教学流程]:一、课题导入:(在黑板上写好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宋词,清平乐是词的词牌、村居是词的题目,读题时中间有停顿。

让我们齐读课题。

二、学习指南一(初步了解有关词的知识):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经典,我们学过不少古诗,这是第一次学习宋词,请看学习指南,对它有个初步了解。

(读读学习资料,完成学习卡片一)三、初读课文:说到村居,就使我们想到农村的生活,在你眼里,农村是什么样的?(指名说)我们来看看辛弃疾笔下的农村生活是什么样的,打开书24页,自由读课文,多读几遍,争取把字音读正确。

四、学习指南二:同学们刚才读得很认真,有的同学甚至熟读成诵了,看来这学期的积累活动,让你们爱上了背诵诗词,这样很好,腹有诗书气自华!坚持下去。

请看学习指南二莲蓬,读轻声和二声都可以,你试着读一读,看看读什么感觉好些?(学生试读)读二声有点韵味。

带到句子中读一读。

(指名读)教师板书“莲蓬”五、认识“莲蓬”:莲蓬是什么呢?南方的孩子对它很熟悉,对我们北方孩子来说,莲蓬比较少见。

有知道的吗?莲就是——莲花,荷花。

(初夏时,当荷花在荷叶中盛开,莲蓬只是荷花的花心,娇小嫩黄,藏在美丽的花瓣之中,当盛夏之后,荷花的花瓣渐渐脱落,便会变成一只只碧绿的莲蓬。

莲蓬里有莲子,莲子的营养丰富,香美可口)出示图。

六、指导读词(屏幕出示课文)把书轻轻放下,看屏幕,读词和读诗一样,稍慢些读,适当停顿,词分上下两片,中间停顿长一点儿。

(指名读课文)七、学习指南三(学生自主学习)我们在学古诗词的时候,掌握了一些方法,比如结合课文插图理解诗意(以图解诗),这首词的插图画得就很形象,生动,不妨可以试试。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导学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导学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导学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导学案第【1】篇〗【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二、初诵文本,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1. 听诵、领诵、跟诵全词。

2. 走近作者。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北宋洪州分宁人(今江西永修)。

江西诗派“一祖三宗”的三宗之一。

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

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参与撰修《神宗实录》,元祐八年(1093)以修史失实的名义被贬为涪州别驾,徽宗即位,他被召还,流寓荆州,又因《承天院塔记》一文获罪,卒于流放地。

3. 了解背景这首词是作者的伤春之作。

黄庭坚因“元祐党祸”被贬至广西宜州,当时黄庭坚已经六十岁了,他对时局和个人前途已经深深失望,便作下这首词来寄予落寞无望的心情。

作此词后数月,黄庭坚便溘然长逝。

三、再吟文本,理解词意,明确声韵。

1. 理解词意。

[1]春:意喻青春、美好的生命。

[2]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

[3]黄鹂:意喻生命、活力。

黄鹂是著名食虫益鸟,羽色艳丽,鸣声悦耳动听,有黄鹂处象征着生活的美好。

[4] 啭:鸟婉转地鸣叫。

[5]因风:借着风势。

因,凭借。

[6]蔷薇:意喻夏天。

2.明确声韵。

[1] 韵:这首词上片的韵字是“路”“住”,押的是去声“遇”韵,韵母是“u”,声情通透圆润、坚决明确。

下片的韵字是“知”“鹂”“薇”,是平声“支”韵和“薇”韵通押,多有细腻之意。

[2]入声字:上片“寂寞”两个入声字,读来顿挫有力,有痛苦之感。

“若”字短读,强调这是一种假设的情境。

下片“百啭”的“百”字是入声字,短读,强调黄鹂鸟鸣叫了很多次。

[3]格律:上片:第一句,“归”字拖长,有种希望春天缓缓归去之感;“处”字拖长,有种寻寻觅觅之感。

第二句,“行路”二字拖长,好像有很多路的感觉,但加上表示否定的“无”字,就表示一条路都没有。

第三句,“若有”读高,强调一种假设的情境;“知”字拖长,有询问很多人之感;“春去”读高,强调对春的恋恋不舍;“处”字拖长,有寻觅了很多地方的感觉。

2023最新-《清平乐》教案(优秀8篇)

2023最新-《清平乐》教案(优秀8篇)

《清平乐》教案(优秀8篇)这首是词诗人黄庭坚为表现惜春、恋春情怀的佳作。

词中寄寓了深重而真挚的感情。

全诗如下: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8篇《清平乐》教案,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清平乐》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黄庭坚在词中流露惜春、恋春思想感情。

2.鉴赏本次曲折新颖的结构、清新的风格。

3.了解词人轻巧、活泼、清新的语言。

教学重点:1.理解黄庭坚在词中流露惜春、恋春思想感情。

2.鉴赏本次曲折新颖的结构、清新的风格。

教学难点:鉴赏本次曲折新颖的结构、清新的风格。

教学过程:一。

作者简介: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豫章、洪州为南昌旧称)人。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三宗之一。

诗派成员多数学杜甫,宋末方回又把杜甫和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称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

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

后擢起居舍人。

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

徽宗初,羁管宜州卒。

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

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有《山谷词》又名《山谷琴趣外篇》。

二。

写作背景:所选是一首悼春词。

词人少年得意,中进士,任校书郎,修撰神宗皇帝的“实录”,又以诗文受知于苏轼,并为江西诗派开山大师。

后因新党重新执政,作者政见偏于保守,晚年屡遭贬谪,死于西南荒僻的贬所。

这首词写于被贬之时,词人借伤春悼春来抒写暮年无为的感慨。

三。

词的赏析:1.“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词人为什么要寻找春的踪迹?结果如何?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

关键词在于“寂寞”。

“寂寞无行路”春天消失得无影无踪。

惜春伤春之情寄寓其间。

2.“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表达词人强烈的留春情感,多么希望再回到往日春风得意之时,因此千呼万唤地招唤春天“归来”与词人“同住”。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理念】一、“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经典诗词的教学正是在登语言文字的“山”,观诗人言咏之志的“海”,“登山观海”的过程中,由语言文字描绘的“风光”,进而体悟诗人情怀,感同身受。

这是语言文字的涵泳,亦是人文情怀的熏陶。

引领学生读《清平乐·村居》,应当由稼轩先生描绘的这幅清丽田园画入手,感受到爱国词人藉此生发的厚重情怀。

二、“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老师“身无彩凤双飞翼”,不是万能的,尤其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和体悟;学生也“身无彩凤双飞翼”,也不是都是天才,尤其对经典诗词的理解和体悟是有限的。

学习最富有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的经典诗词,老师无法灌输,学生亦无法自悟,但有一点我们可以坚信:诗情是可以传递的,心灵是可以点燃的。

因为,不管老师还是学生,大人还是小孩,在内心最柔软的那一处,都有诗意的灵性在闪光。

老师要做的,就是以自己的体悟和感动,点燃学生的诗意和情怀。

课堂上,就需要“心有灵犀一点通”。

这灵犀相通的前提是,老师要把自己读进诗词,再以洋溢着诗词意境的姿态,走进课堂,引领学生。

【教学目标】1.在吟哦诵读中感受宋词的音韵之美,想象乡村翁媪的天伦之乐;2.在补充阅读和诗境对比中感受词人的爱国之情、失土之愤。

【教学设计】一、解读稼轩,走进村居1.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稼轩先生的一首词【板书:稼轩】同学们昨天都查过资料,知道稼轩是谁吗?【辛弃疾】我们都知道,古人取名和我们不一样,除了姓、名,还有字、号。

稼轩就是辛弃疾的号。

和很多诗人、词人一样,辛弃疾给自己取的号,其实是在寄托他的一种志趣,一种追求。

稼轩二字,寄托着辛弃疾怎样的志趣呢?【停顿片刻】我们不妨来研究一下:看这个“轩”字,“轩”是什么?【有一个词叫“亭台轩榭”,这个轩是指“有窗的长廊或小屋”。

】辛弃疾确实给自己建了一间小屋,这小屋建在什么地方?你们再看这个“稼”【建在庄稼地里—建在一个四周稻田泱泱的地方】我们可以猜测一下,稼轩先生希望过的是怎样的生活?【田园生活,能看到农村的美景……】我们可以猜想,稼轩先生坐在窗前,他希望看到什么?稼轩先生确实很喜欢这种清平、祥和的生活,虽然不是很富足,可是很安逸。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教学设计第1篇】知识点译文春天回到了哪里?寻不见它的踪迹只感苦闷寂寞。

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定要帮我呼唤它回来与我同住。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只好去问一问黄鹂。

然而黄鹂的婉转鸣声,谁又能懂呢?一阵风起它便随风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注释寂寞:清静,寂静。

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

行路,指春天来去的踪迹。

唤取:唤来。

谁知:有谁知道春的踪迹。

问取:呼唤,询问。

取,语助词。

黄鹂(lí):黄鹂:又叫黄莺、黄鸟。

身体黄色自眼部至头后部黑色,嘴淡红色,啼声非常悦耳,食森林中的害虫。

益鸟。

百啭:形容黄鹂宛转的鸣声。

啭,鸟鸣。

解:懂得,理解。

因风:顺着风势。

蔷薇(qiáng wēi):花木名。

品类甚多,花色不一,有单瓣重瓣,开时连春接夏,有芳香,果实入药。

赏析此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

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像失去了亲人似的。

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此词高妙处,于它用曲笔渲染,跌宕起伏,饶有变化。

故先是一转,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与她同住。

这种奇想,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下片再转。

词人从幻想中回到现实世界里来,察觉到无人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唤回来。

但词人仍存一线希望,希望黄鹂能知道春天的踪迹。

这样,词人又跌入幻觉的艺术境界里去了。

末两句写黄鹂不住地啼叫着。

它宛转的啼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

但词人从中仍得不到解答,心头的寂寞感更加重了。

只见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

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

词人才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春天确乎是回不来了。

此词为表现惜春、恋春情怀的佳作。

作者近乎口语的质朴语言中,寄寓了深重的感情。

全词的构思十分精妙:作者不知春归何处,一心要向别人请教;无人能知时,又向鸟儿请教。

问人人无语,问鸟鸟百啭,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词人自己又无法理解,这比有问无答更可叹。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清平乐》是部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第十首。

这是一首词。

【学情分析】本次教学设计基于点拨式吟诵教学基础上的替换式吟诵教学。

【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读出平长仄短,入短韵长。

(入声字已用红色标注,韵字用蓝色标注)2、对照注释,理解这首词的字面意思。

3、通过吟咏,理解这首词的声韵含义。

4、吟诵积累诗歌。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含义并积累诗歌。

【教学难点】对声韵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请孩子们吟诵复习《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2.词人王观叮嘱好友鲍浩然“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很有意思的是,著名的北宋江西派代表诗人黄庭坚也千方百计地追寻春天的踪迹,渴望“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3.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位词人的生平。

出示黄庭坚简介,指名读: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今江西永修人。

黄庭坚是苏轼的学生兼好友,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取得很高的成就。

22岁时中进士后担任官员,后被贬为涪州别驾,徽宗即位,他被召还,流寓荆州,又因文章获罪,死于流放地。

黄庭坚一生为官清正,治学严谨,以文坛宗师、孝廉楷模垂范千古。

4、现在,让我们一起到黄庭坚的词《清平乐》里去看看。

二、读诵诗歌1.请孩子们听读诵录音两遍后自读这首词,注意以下几点:(1)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读“寂、寞、若、迹、百”五个入声字的短促。

(3)拖长每句诗二、四、六位置上的平声字和韵字。

2.指名反馈,师生正音。

3.请齐诵一遍。

三、理解文意1.请孩子们对照注释,同桌一人一句,逐句理解这首词的字面意思。

2.指名反馈,生补充,随生回答出示译文。

(春天将要往何处归去?她悄悄地走了,没有留下行踪。

如果有人知道春去往了哪里,请把她叫回来一起居住。

春天没有踪迹,谁能知晓?除非去问黄鹂。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导学案【第1篇】10.清平乐教学目标:1.阅读这首词,大体把握词意,并背诵。

(重点)2.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

(难点)3.想象词中描述的情景,体会词人的情感。

(重难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在词人黄庭坚的眼里,春是什么样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清平乐》。

相关介绍1.作者简介教师口述: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黄庭坚诗歌成就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他的主要作品:《清平乐》《鹧鸪天》《菩萨蛮》等。

2.背景介绍崇宁二年(1103),黄庭坚被贬,至崇宁三年二月才过洞庭,五六月间方抵达广西宜州贬所。

此送春词作于贬宜州的翌年,即崇宁四年(1105)。

同年九月黄庭坚便溘然长逝于宜州贬所。

初读感知1.自由读词。

2.课文注释。

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

啭:鸟婉转地鸣叫。

因风:借着风势。

因,凭借。

3.初读词,通词句。

(1)注意读出节奏。

清平乐[宋]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2)词意:春天回到了哪里?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感到寂寞。

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请唤春天回来与我同住。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

那黄鹂千百遍地婉转地鸣叫,没有人能懂它的意思,黄鹂借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4.理词意,悟情感。

(1)如何理解“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

(2)“寂寞无行路”是什么意思?春天消失得无影无踪,惜春伤春之情寄寓其间。

(3)“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词人强烈的留春情感,多么希望再回到春日,因此召唤春天“归来”与词人“同住”。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导学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导学案第1篇】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借助朗读、想象,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美妙,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2.理解《清平乐·村居》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清平乐·村居》。

2.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清平乐·村居》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清平乐·村居》。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一学习词《清平乐·村居》1.看插图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上画的内容,如果让你给这幅图起个名字,你打算起什么名字(2)介绍作者:这幅图是根据南宋诗人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画的。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他一生主张北伐抗金,可惜受到反对派的排斥,得不到朝廷重用。

晚年他隐居在江西信州,在这期间他写了许多表现恬静、温馨的田园生活的诗词,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词就是他在那期间写的。

“清平乐”是词牌名,注意“乐”读作yuè,“村居”是这首词的真正题目。

通过刚才看图,你知道“村居”描绘的是什么吗(描绘的是乡村人们的生活。

)2.初读课文,学会生字。

(1)自由练读课文,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词。

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个小记号。

(2)学生练读。

(3)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提醒:“媪”字读作ǎo,不要读成wēn。

“亡赖”中的“亡”字读作wú,不要读成wánɡ。

“剥莲蓬”中的“剥”字读作bāo,不要读成bō。

3.细读,理解词意。

过渡:词和诗一样,语言十分精练。

我们要想理解这首词讲了什么意思,必须得弄明白每个字、词的意思,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词中所描绘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提示: 茅檐:茅屋的屋檐。

吴音:吴地的方言。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导学案3篇2024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导学案3篇2024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导学案3篇2024〖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导学案第【1】篇〗《清平乐》教案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豫章、洪州为南昌旧称)人。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三宗之一。

诗派成员多数学杜甫,宋末方回又把杜甫和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称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

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

后擢起居舍人。

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

徽宗初,羁管宜州卒。

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

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有《山谷词》又名《山谷琴趣外篇》。

二.写作背景:所选是一首悼春词。

词人少年得意,中进士,任校书郎,修撰神宗皇帝的实录,又以诗文受知于苏轼,并为江西诗派开山大师。

后因新党重新执政,作者政见偏于保守,晚年屡遭贬谪,死于西南荒僻的贬所。

这首词写于被贬之时,词人借伤春悼春来抒写暮年无为的感慨。

三.词的赏析:1.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词人为什么要寻找春的踪迹结果如何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

关键词在于寂寞。

寂寞无行路春天消失得无影无踪。

惜春伤春之情寄寓其间。

2.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表达词人强烈的留春情感,多么希望再回到往日春风得意之时,因此千呼万唤地招唤春天归来与词人同住。

这里作者以人格化的手法,赋春天以生命。

3.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春无踪迹谁知这说得更明白、更令人失望。

留春,春不住,春天依然无影无踪、无声无息地消逝了,它的踪迹谁又知晓呢这多么令人惆怅、伤感啊!但作者情绪马上一转,因为人虽不知春去了哪里,但整天在空中飞来飞去的黄鹂倒像是知道呢。

4.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吹过蔷薇。

黄鹂用清脆圆转的歌声回答我,可谁能听懂它唱的是什么留给词人自己的,只是满腹的惆怅。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教学设计(精推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教学设计(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教学设计(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教学设计第【1】篇〗10.清平乐教学目标:1.阅读这首词,大体把握词意,并背诵。

(重点)2.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

(难点)3.想象词中描述的情景,体会词人的情感。

(重难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在词人黄庭坚的眼里,春是什么样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清平乐》。

相关介绍1.作者简介教师口述: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黄庭坚诗歌成就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他的主要作品:《清平乐》《鹧鸪天》《菩萨蛮》等。

2.背景介绍崇宁二年(1103),黄庭坚被贬,至崇宁三年二月才过洞庭,五六月间方抵达广西宜州贬所。

此送春词作于贬宜州的翌年,即崇宁四年(1105)。

同年九月黄庭坚便溘然长逝于宜州贬所。

初读感知1.自由读词。

2.课文注释。

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

啭:鸟婉转地鸣叫。

因风:借着风势。

因,凭借。

3.初读词,通词句。

(1)注意读出节奏。

清平乐[宋]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2)词意:春天回到了哪里?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感到寂寞。

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请唤春天回来与我同住。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

那黄鹂千百遍地婉转地鸣叫,没有人能懂它的意思,黄鹂借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4.理词意,悟情感。

(1)如何理解“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

(2)“寂寞无行路”是什么意思?春天消失得无影无踪,惜春伤春之情寄寓其间。

(3)“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词人强烈的留春情感,多么希望再回到春日,因此召唤春天“归来”与词人“同住”。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教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教案第【1】篇〗10.清平乐教学目标:1.阅读这首词,大体把握词意,并背诵。

(重点)2.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

(难点)3.想象词中描述的情景,体会词人的情感。

(重难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在词人黄庭坚的眼里,春是什么样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清平乐》。

相关介绍1.作者简介教师口述: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黄庭坚诗歌成就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他的主要作品:《清平乐》《鹧鸪天》《菩萨蛮》等。

2.背景介绍崇宁二年(1103),黄庭坚被贬,至崇宁三年二月才过洞庭,五六月间方抵达广西宜州贬所。

此送春词作于贬宜州的翌年,即崇宁四年(1105)。

同年九月黄庭坚便溘然长逝于宜州贬所。

初读感知1.自由读词。

2.课文注释。

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

啭:鸟婉转地鸣叫。

因风:借着风势。

因,凭借。

3.初读词,通词句。

(1)注意读出节奏。

清平乐[宋]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2)词意:春天回到了哪里?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感到寂寞。

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请唤春天回来与我同住。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

那黄鹂千百遍地婉转地鸣叫,没有人能懂它的意思,黄鹂借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4.理词意,悟情感。

(1)如何理解“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

(2)“寂寞无行路”是什么意思?春天消失得无影无踪,惜春伤春之情寄寓其间。

(3)“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词人强烈的留春情感,多么希望再回到春日,因此召唤春天“归来”与词人“同住”。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锄、剥”2个字,会写“茅、檐、翁、锄、赖、剥”等6个字,适时引领学生理解“翁媪”“无赖”等词语的意思。

3.朗读课文,放飞想象,感受乡村田园生活的静谧与美好,体会词人对温馨、平和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4.引领学生总结并运用“看图猜一猜”“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同桌议一议”的方法学习古诗词。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导入课题,解题读题1.我们已经学习了两首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及《四时田园杂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词,它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板书)——清平乐村居。

【出示课件39】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

(边写边提醒:写字像做人一样,来不得半点马虎)齐读课题。

2.(板书:村居)看到“村居”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师板书“村居”)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

下面老师再考考大家。

(师板书“清平乐yu è”,并齐读)“清平乐”这个词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想象一下:有水的地方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清凉舒适。

这是一首清静平和的音乐,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3.看来,有了丰富的想象,一个普通的词也会变得有灵性、有生命,就活起来了。

学语文就要这样。

指读:清平乐村居4.师介绍:【出示课件40】“清平乐”是词牌名,清平乐是一首曲子,是用来演奏的。

光听这个词牌名,你有怎样的感受?(凡是用它作词牌的词都给人一种清静、平和、舒适的感觉。

)二、初读感知,疏通字词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要把课文读得字正腔圆,一字不差。

2.学生自读课文。

提醒:轻轻地读,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去寻找那种清静、平和、惬意的感觉。

3.检查初读。

谁来都给大家听?(读得正确即可,教师相机正音。

)【出示课件41】教师相机正音,指导书写“茅、檐”。

“茅”上下结构,上窄下宽,第五笔是点,最后一笔是撇,别忘记写。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教案推荐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教案第【1】篇〗基础过关一、拼音小关卡。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写在括号里。

(1)(bōbāo) 剥削( ) 剥皮( ) 剥夺( )(2)(lónɡlǒnɡ)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 ) 鸡笼( )(3)(yuèlè) 清平乐(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二、积累展示厅。

根据诗歌内容和你的理解,完成填空。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________代词人________写的。

题目中的________是这首词的词牌名,________是这首词的题目。

三、词句欣赏屋。

阅读词句,完成练习。

1.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1)解词。

相媚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翁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词句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解词。

无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卧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辉)。

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外拓展一、信息袋袋库。

下面关于辛弃疾的叙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是南宋词人。

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B. 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

C. 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婉约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D. 辛弃疾在文学上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二、快乐阅读吧。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教案与反思第【1】篇〗《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古诗的含义,能有感情地个性化诵读古诗;2.发挥想象,激活学生情感,创造性地解读古诗;3.初步了解辛弃疾,感受他对宁静和谐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4.激发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充分发挥想象,将古诗词由薄读厚,体会诗人的内心情感。

课前预习:了解辛弃疾,熟读古诗,通过查字典等方式理解词句。

课前谈话:通过之前对辛弃疾的了解,你知道辛弃疾是个怎样的人?这样一位真男儿,当他志不得伸,只能看着曾经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宝剑如今只能静静挂在墙上时,他说——(齐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当他看到被金兵强占的土地上生活凄苦的难民时,他说——(齐读:《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他心中始终装着的是——,是——,他豪情万丈,英勇无畏,他就是——。

(板书:南宋辛弃疾)教学过程:一、正音释词,初步理解全诗1. 这位忧国忧民的诗人在被罢免了官职之后隐居山林,暂时忘掉了烦恼,告别厮杀的战场,今天,就让我们和他一起走进——(师板书课题,生齐读:清平乐村居)。

这是一首词,清平乐是——(词牌名),真正的题目是——(村居)。

2. 题目是“村居”,那么诗中可能描绘的是什么呢?(生说)这就是村居的意思。

3. 谁来为我们读读这首词,展示你的预习成果。

指名读诗正音:⑴剥bao多音字,另外一个音是bo,注意区分:当它表示把物体的外皮去掉的时候就读报,比如吃香蕉前先——香蕉皮,吃桔子前先——桔子皮,要吃莲子,当然要先把莲蓬给——。

⑵蓬peng ,在这儿,读轻声好,还是读它的原音好呢?老师试读,学生判断,得出结论:读原音更押韵些。

齐读最后两句诗句。

齐读古诗。

4. 读书莫放拦路虎,在预习的时候你扫除了哪些拦路虎呢?注解:⑴翁媪:老年夫妇。

翁指——,媪是女字旁,猜猜这是指谁?⑵吴音:吴地方言,其特点就是说起话来让人感觉温软柔绵;⑶相媚好:亲热的说话,“媚”:一个女子弯着眉毛在跟你说话呢!“醉里吴音相媚好”的意思能弄懂吗?指名说⑷锄豆:给豆子锄草;⑸无赖:古今意义迥异,这儿指顽皮可爱。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教学设计第【1】篇〗《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古诗的含义,能有感情地个性化诵读古诗;2.发挥想象,激活学生情感,创造性地解读古诗;3.初步了解辛弃疾,感受他对宁静和谐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4.激发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充分发挥想象,将古诗词由薄读厚,体会诗人的内心情感。

课前预习:了解辛弃疾,熟读古诗,通过查字典等方式理解词句。

课前谈话:通过之前对辛弃疾的了解,你知道辛弃疾是个怎样的人?这样一位真男儿,当他志不得伸,只能看着曾经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宝剑如今只能静静挂在墙上时,他说——(齐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当他看到被金兵强占的土地上生活凄苦的难民时,他说——(齐读:《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他心中始终装着的是——,是——,他豪情万丈,英勇无畏,他就是——。

(板书:南宋辛弃疾)教学过程:一、正音释词,初步理解全诗1. 这位忧国忧民的诗人在被罢免了官职之后隐居山林,暂时忘掉了烦恼,告别厮杀的战场,今天,就让我们和他一起走进——(师板书课题,生齐读:清平乐村居)。

这是一首词,清平乐是——(词牌名),真正的题目是——(村居)。

2. 题目是“村居”,那么诗中可能描绘的是什么呢?(生说)这就是村居的意思。

3. 谁来为我们读读这首词,展示你的预习成果。

指名读诗正音:⑴剥bao多音字,另外一个音是bo,注意区分:当它表示把物体的外皮去掉的时候就读报,比如吃香蕉前先——香蕉皮,吃桔子前先——桔子皮,要吃莲子,当然要先把莲蓬给——。

⑵蓬peng ,在这儿,读轻声好,还是读它的原音好呢?老师试读,学生判断,得出结论:读原音更押韵些。

齐读最后两句诗句。

齐读古诗。

4. 读书莫放拦路虎,在预习的时候你扫除了哪些拦路虎呢?注解:⑴翁媪:老年夫妇。

翁指——,媪是女字旁,猜猜这是指谁?⑵吴音:吴地方言,其特点就是说起话来让人感觉温软柔绵;⑶相媚好:亲热的说话,“媚”:一个女子弯着眉毛在跟你说话呢!“醉里吴音相媚好”的意思能弄懂吗?指名说⑷锄豆:给豆子锄草;⑸无赖:古今意义迥异,这儿指顽皮可爱。

5. 理解了这些词,诗就能弄懂了,自由读诗,边读边想,读懂每一句诗。

指名读,齐读。

二、发挥想象,描绘清新乡景1.这首词的题目叫“村居”,那你能从诗中看到哪些富有乡村气息的景物呢?(板书:景)不仅要看到景,还要看到这是什么样的景。

那就要睁开心灵的眼睛,张开想象的翅膀,轻轻地读,细细地看,把诗句读成一幅幅鲜活的画。

生自由读⑴交流:①茅屋什么样的茅草屋呢?(生说),给人什么感觉?可是当灿烂的阳光照射在厚厚的茅草上时,却看到——,又给人什么感觉呢?②溪水这溪水有多清澈呢?(生说),仔细听,你会听到——③青青草长得怎么样?怎么个茂密?(生说)看到什么颜色了?(生说)浅绿、嫩绿:那是刚长出的嫩草,这是“草色遥看近却无”“浅草才能没马蹄”;深绿、墨绿:那是已经长得壮实的韧草,疾风知劲草,“风吹草低”才会现踪迹啊。

着深深浅浅的绿融合在一起,交织在一起,远远看上去像——,踩上去感觉——,这才叫溪上青青草啊!⑵心中有景,语言就有味,谁来把第一句读读,指名读,齐读。

2.这草怎么长得这么好?(有溪水环绕)这甘美的溪水可不仅仅滋养了大片绿色的草地,还灌溉了什么?⑴豆田在溪水的滋润下,它长得怎么样?(生说)我们都迫不及待地想看到它成熟的样子了。

⑵荷塘1 荷花:形有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有的——“芙蓉相脸两边开”。

色白中透粉,粉中透红,在明媚阳光的照耀下,真有些“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味。

2 荷叶:形圆圆的荷叶大大的,像——,古人说,“荷叶罗裙一色裁”啊。

色一片挨着一片,铺满水面,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绿满眼眶。

3.(音乐起)在温暖阳光的照射下,绿毯似的草地生机勃勃,田地里的绿豆苗娇嫩可爱,粉色的荷花,碧绿的荷叶,缓缓流淌的溪水缠绕其间,潺潺的水声不时在耳边回荡,这景给你什么感觉?如果你来到这儿,最想做什么呢?生交流把这美景,这惬意融在你动情的朗读中吧!自由读,指名读4.多么自由,多么轻松,本就置身于这乡村美景中的辛弃疾喜欢这儿吗?文中有直接的答案,一个字——“喜”。

(板书:“喜”)三、走进人物,感受幸福时光1.他不仅喜欢这清新秀丽的景,还喜欢这景中的人,(板书:人)看看他喜欢谁呢?⑴小儿的无赖可爱在哪呢?(卧剥)“卧剥”是怎么样的剥呢?“卧”累了还可以怎样?指名说怎么舒服就怎么做,这小儿给人什么感觉?(自由自在,无忧无虑)这就是辛弃疾最喜欢小儿的原因啊,读,读出个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自由读,指名读⑵这是“最喜”的,那还有很喜欢的呢1 大儿的勤劳烈日当空,大儿子正在豆田里锄草,你仿佛看到——(生说),这就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啊。

辛苦吗?但看着嫩绿的豆苗,大儿子会想——(生说),这对丰收的渴望、憧憬,冲淡了一切的辛苦,化作一抹幸福的笑意漾在脸颊上。

你说,这样勤劳的人怎么能不让人喜欢?2 中儿的灵巧你看,那灵巧的双手——(生说),他会想——(生说)。

多么懂事的孩子,想到这,他又怎能不开心呢!3 翁媪的甜蜜辛弃疾是北方人,他可能根本听不懂吴音,怎么知道他们在“相媚好”呢?(生说)(从神态、动作、语气等去考虑)一脸幸福的他们可能在相互亲热地说些什么呢?(生说)多么可爱的老人,虽然头发花白,可像孩子似的笑得像朵花,这幸福的笑容又有谁可以拒绝呢?谁来读,将这幸福甜蜜读出来。

指名读2.(音乐起)享受天伦之乐的老人在笑着,天真可爱的小儿在笑着,就连辛勤劳作的大二、二儿也在笑着,这幸福的笑融在这一片清新秀丽的景中,又怎能不让人打心底里喜欢呢?读整首诗,读出辛弃疾内心的喜悦。

生自由朗读,指名读。

四、体会情感,触摸诗人内心1. 在这首看似简单朴实的小诗中却蕴藏着浓浓的化不开的情,细腻的你能感受得到吗?(板书:情)⑴夫妻情恩爱和睦,相敬如宾,这正是古人所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啊。

⑵兄弟情看着弟弟们,大儿会想——,正因为有了哥哥们的辛劳,才有了小儿的无忧无虑啊,看着吃苦耐劳的哥哥,小儿会想——,⑶母子情看着懂事的孩子们,双鬓斑白的父母会想——,看着年事已高的双亲,儿子们会想——舐犊情深,乌鸦反哺,构成了人世间最动人的画面2. 如果让你加个修饰词,你会说这是什么样的乡村生活呢?(生说)3. 当这样的情感在画面中流淌时,我们分明有了如此幸福、如此熟悉的感觉,在哪儿我们似乎也曾有过这样的感受?(生说)这就是“家”的感觉啊(板书:家)这才是辛弃疾真正向往的啊!脑中想着景,心中带着情,再念念这首诗。

(音乐起)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4. 这普普通通的贫寒乡村人家,辛弃疾怎么就特别感动,特别喜欢呢?想一想,此刻,在这乡村之外的地方时是什么情景?指名说连年征战,到处残垣断壁、兵荒马乱,老百姓妻离子散、流离失所;再看看这宁静和谐的乡村一家人的生活,辛弃疾心里会想些什么呢?生说5. 怎么才能让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呢?(生说)国泰才能民安啊,有了完整强大的“大家”,才能有幸福安宁的小家啊!(板书:国)6. 辛弃疾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不想看,不愿看,可那颗深爱国家的心又怎能容许他遮蔽双目、视而不见?诗人写词抒发自己的情感,那就让我们用朗读还原诗人的情感。

齐读全诗五、故事延伸,促发读诗兴趣辛弃疾的爱国爱民绝不仅停留在嘴上,62岁的他又重新披挂上阵,沙场秋点兵了,这位文武双全的爱国诗人虽未在有生之年实现统一国家的心愿,但却因这份深情留下了无数动人的诗篇。

布置作业:1. 读一读搜集辛弃疾的爱国诗篇,读一读,试着走进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的内心;2. 写一写将你所感受到的《清平乐村居》中幸福的乡村生活细细地描写下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教学设计第【2】篇〗【教学内容】《清平乐》是部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第十首。

这是一首词。

【学情分析】本次教学设计基于点拨式吟诵教学基础上的替换式吟诵教学。

【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读出平长仄短,入短韵长。

(入声字已用红色标注,韵字用蓝色标注)2、对照注释,理解这首词的字面意思。

3、通过吟咏,理解这首词的声韵含义。

4、吟诵积累诗歌。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含义并积累诗歌。

【教学难点】对声韵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请孩子们吟诵复习《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2.词人王观叮嘱好友鲍浩然“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很有意思的是,著名的北宋江西派代表诗人黄庭坚也千方百计地追寻春天的踪迹,渴望“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3.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位词人的生平。

出示黄庭坚简介,指名读: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今江西永修人。

黄庭坚是苏轼的学生兼好友,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取得很高的成就。

22岁时中进士后担任官员,后被贬为涪州别驾,徽宗即位,他被召还,流寓荆州,又因文章获罪,死于流放地。

黄庭坚一生为官清正,治学严谨,以文坛宗师、孝廉楷模垂范千古。

4、现在,让我们一起到黄庭坚的词《清平乐》里去看看。

二、读诵诗歌1.请孩子们听读诵录音两遍后自读这首词,注意以下几点:(1)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读“寂、寞、若、迹、百”五个入声字的短促。

(3)拖长每句诗二、四、六位置上的平声字和韵字。

2.指名反馈,师生正音。

3.请齐诵一遍。

三、理解文意1.请孩子们对照注释,同桌一人一句,逐句理解这首词的字面意思。

2.指名反馈,生补充,随生回答出示译文。

(春天将要往何处归去?她悄悄地走了,没有留下行踪。

如果有人知道春去往了哪里,请把她叫回来一起居住。

春天没有踪迹,谁能知晓?除非去问黄鹂。

可是黄鹂那婉转动听的叫声没有人能听懂,借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远去了。

)3.男女生分读原文及译文,了解词句字面意思。

4.带着对文意的理解再次读诵《清平乐》。

四、感悟音义(一)学习上阙1.请孩子们仔细听上阙的吟咏录音,你从吟咏声里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哪些字词让你有这样的感觉?学生倾听感悟,交流并吟咏表达自己的感悟预设:(1)我从第一句拖长的“归”字,感受到作者好希望春天慢慢离开啊。

(2)我从第二句“行路”二字拖长,感受到春天要走很长的路,但是有了否定的“无”字,就表示一条路都没有。

(3)我从“若有”二字的高音,体会到了作者在强调一种假设的情境,有那样的情景该多好!(4)我从“唤取”二字的高音和仄声读短,体会到作者急迫的心情;(5)我从“来”字拖长,感受到作者似乎在呼唤,而且呼唤得很久(6)我从押韵的“住”字拖长,感受到作者是想将春天长久地留住。

2.请孩子们自由吟咏,怎么能表达你的感受就怎么吟咏。

(二)学习下阙1.孩子们,真的有人能找到春天到底去了哪里,还能请春天回来和词人一起住,让词人永远沐浴在春日的美好中吗?(孩子们回答,说理由)2.是呀,所有人都知道不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