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黄帝内经_多词序列对比分析_常哲

合集下载

黄帝内经通解

黄帝内经通解

书中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饮食观念,让我重新 审视了自己的饮食习惯。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被各种营养学观点所左右, 而忽略了最本质的饮食智慧。书中提到的饮食观念,强调的是食物的自然属性 和对人体的滋养作用,而不是简单地追求某种营养素的摄入。
书中对于四季养生的描述也让我受益匪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自然界的 基本规律,也是人体应当遵循的节奏。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因为忙碌的工作 和生活而忽略了身体的节律,导致身体出现各种问题。通过阅读《黄帝内经通 解》,我更加明白了顺应自然、遵循身体节律的重要性。
结语与展望部分对《黄帝内经通解》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对中医未来的 发展进行了展望。这一部分不仅回顾了中医的历史和成就,也指出了中医面临 的挑战和机遇,为读者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思考空间。
《黄帝内经通解》的目录结构清晰合理,内容全面深入。无论是对于中医专业 的学生还是对于广大中医爱好者来说,这本书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不仅可以深入了解《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应用, 也可以从中汲取养生保健的智慧,为自身的健康保驾护航。
摘录四:“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 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这一段话强调了预 防和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它告诉我们,面对疾病的侵袭,要及早采取措施,从 皮毛到五脏逐步治疗,否则一旦疾病深入五脏,治疗的难度和危险性将大大增 加。
这些摘录只是《黄帝内经通解》中的冰山一角,但它们已经足够展现这本书的 深刻内涵和丰富价值。无论是对于中医爱好者还是普通读者来说,这本书都是 一本值得一读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古代医学的智慧, 还可以引导我们在现代生活中实践健康的生活方式。

《黄帝内经》篇名英译的对比研究

《黄帝内经》篇名英译的对比研究

《黄帝内经》篇名英译的对比研究《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被视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对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具有重要影响。

在《黄帝内经》中,包含了大量关于医学、养生、病因病机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堪称是中国古代医学文化的瑰宝。

由于《黄帝内经》的古文难以理解,很多人对其篇名的意义理解不够深入。

本文将通过对比研究《黄帝内经》篇名的中文原文与英译对照,探讨其背后蕴含的医学思想和文化内涵。

我们来看《黄帝内经》的篇名中所涉及的内容。

《黄帝内经》共分为两部分:《素问》和《灵枢》。

《素问》是《内经》的前半部分,主要是关于医学理论的阐述;《灵枢》是《内经》的后半部分,主要是关于临床实践和养生保健的内容。

在《素问》和《灵枢》中,都包括了众多篇目,每个篇目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医学思想和文化内涵。

然后,我们来对比分析《黄帝内经》篇名的中文原文与英译对照。

《黄帝内经》的篇名往往含糊其辞,使用了很多古代汉字表达,有时候难以直接理解。

由于《黄帝内经》的英译版本众多,不同的翻译者对于篇名的翻译也存在一定差异。

下面就以《素问》第一篇《调经论》为例,对中文原文和英译进行对比研究:中文原文:《内经》素问之《调经论》英文翻译1:The Treatise on the Regulation of the Channels in the Canon of Internal Medicine通过对比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翻译版本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第一种英文翻译将“内经”翻译为“Canon of Internal Medicine”,将“调经论”翻译为“The Treatise on the Regulation of the Channels”,较为直译。

而第二种英文翻译则将“调经论”直接翻译为“Regulation of the Channels”,略显简洁。

虽然在不同的翻译版本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黄帝内经》篇名中所蕴含的医学思想和文化内涵。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4 第161章大惑
论篇第八十
5 第162章痈疽
篇第八十一
作者介绍
这是《黄帝内经》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第142章五禁篇第六 十一
第143章动输篇第六 十二
0 1
第144章五 味论篇第六 十三
0 2
第145章阴 阳二十五人 篇第六十四
0 3
第146章五 音五味篇第 六十五
0 4
第147章百 病始生篇第 六十六
0 6
第149章上 膈篇第六十 八
0 5第14ຫໍສະໝຸດ 章行 针篇第六十 七第151章寒热篇第 七十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 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
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
目录分析
0 1
第1章上古 天真论篇第 一
0 2
第2章四气 调神大论篇 第二
0 3
第150章忧恚无言 篇第六十九
第152章邪客篇第 七十一
第153章通天
1
篇第七十二
第154章官能
2
篇第七十三
3 第155章论疾
诊尺篇第七十 四
4 第156章刺节
真邪篇第七十 五
5 第157章卫气
行篇第七十六
第158章九宫 1
八风篇第七十 七
第159章九针
2
论篇第七十八
3 第160章岁露
论篇第七十九
论篇第七十五
5 第76章示从容
论篇第七十六
第77章疏五过 1
论篇第七十七
第78章征四失 2
论篇第七十八

《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

《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

《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历代医家用分类法对《黄帝内经》进行研究。

其中分类最繁的是杨上善,分做18 类;最简的是沈又彭,分做4 卷。

各家的认识较为一致的是脏象(包括经络)、病机、诊法和治则四大学说。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一起来看看吧。

这四大学说是《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现分述如下:一、脏象学说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脏腑组织和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相互之间的联系以及在外的表象乃至与外环境的联系等等之学说。

脏象学说是以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为物质基础的。

《灵枢·经水》说:“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

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十二经之多血少气,与其少血多气,与其皆血多气,与其皆少血气,皆有大数。

”当然有关解剖学之内容还远不止此,但更重要的还是通过大量的医疗实践不断认识、反复论证而使此学说逐渐丰富起来的,最终达到了指导临床的高度。

《黄帝内经》充分认识到“有诸内必形诸外”的辩证法则,使脏象学说系统而完善。

正如《灵枢·本脏》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也。

”脏象学说主要包括脏腑、经络和精气神三部分。

脏腑又由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组成。

五脏,即肝、心、脾、肺、肾。

《素问·五脏别论》指出:“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

”《灵枢·本脏》说:“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

”六腑,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和三焦。

《素问·五脏别论》说:“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奇恒之腑也属于腑,但又异于常。

系指脑、髓、骨、脉、胆和女子胞。

这里边胆即是大腑之一,又属于奇恒之腑。

《素问·五脏别论》说:“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腑。

”脏腑虽因形态功能之不同而有所分,但它们之间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合作、相互为用的`。

浅析《黄帝内经》多词序列

浅析《黄帝内经》多词序列

浅析《黄帝内经》多词序列1.引言中国中医药博大精深,研读《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对中医理论水平的提高,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的训练,中医学术发展和中医人文素养的推进,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因此中医药的学习,无论临床、教学和科研,都要回归《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的学习[1]。

随着中医药事业在国外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外国学习者对于《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学习的需求不断增强,四大经典的英译本应运而生。

其中,四大经典之一《黄帝内经》的英译本,就多达十余本。

同时,针对《黄帝内经》译本的研究,也出现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文献[2]。

在众多学者的研究中,施藴中等学者全面的分析了由Ilza Veith翻译的首部《黄帝内经》译本[3],同时李照国的译本也被广大学者进行反复多角度的分析,但均未见对译本多次序列的对比研究。

因此,本研究选取最具代表意义的首部《黄帝内经》译本和被广大学者研究的李照国的译本,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比分析3-7词多词序列,探讨两个译著的语言词汇特征,为今后的典籍翻译和中医英语教学提供参考。

2.多词序列分析2.1 李照国的《黄帝内经》译本首先运用语料库软件分析李照国的《黄帝内经》英译文本并中提取有具体相对完整词义的序列,然后分析所提取的多词序列进行分类。

该译本的3词序列大致可分为以下几方面:专业术语、被动结构of词组、時间短语和其它等。

下面我们分别对每一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

作为中医经典作品之一的译本,必定会出现专业术语,专业术语频率大于100的分别有以下4个词,阴阳Yin and yang,五脏Five zang organs,正气the dominating qi和邪气the retaliating qi。

在李照国的译本中,3词序列中出现了大量的被动结构,按出现频数列出如下:be treated by,is marked by,can be treated,can be used,be used to,should be treated,be treated with,treated by needling,treated with drugs。

《黄帝内经》医学用语研究

《黄帝内经》医学用语研究

《黄帝内经》医学用语研究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医的奠基之作。

其中的医学用语,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基础,对于深入理解和应用中医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黄帝内经》中的医学用语进行研究,探讨其内涵和应用。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黄帝内经》的医学用语是如何形成的。

在古代,医学用语的形成主要是通过观察自然界和人体、临床实践以及经验总结而得到的。

《黄帝内经》中的医学用语,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的。

这些用语精确而准确地描述了人体的结构、功能、病理变化以及治疗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为中医理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其次,《黄帝内经》中的医学用语具有丰富的内涵。

这些用语既包括了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等方面的概念,也包括了中药学、针灸学、按摩推拿等治疗方法的术语。

这些用语通过形象、富有感情色彩的表达,使人们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反映了中医学注重整体观念和个体差异的特点。

最后,《黄帝内经》中的医学用语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价值。

这些用语是中医理论的基本框架,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指南。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这些用语,可以更好地应用中医学知识,提高中医诊疗的准确性和效果。

同时,这些用语也为中医学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黄帝内经》中的医学用语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内涵和实际应用价值不容忽视。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这些用语,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医学的精髓,提高中医诊疗的水平,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并加强对《黄帝内经》医学用语的研究,推动中医学的发展和传承。

黄帝内经(医史文献)—搜狗百科

黄帝内经(医史文献)—搜狗百科

黄帝内经(医史文献)—搜狗百科名称由来《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载有“医经”、“经方”、“神仙”和“房中”四种中医典籍,《黄帝内经》被收录于“医经”中。

黄帝内经所谓“医经”,就是阐发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医学理论之著作。

之所以称之为“经”,是因为其重要性。

古人把具有一定法则、一般必须学习的重要书籍称之为“经”,如儒家“六经”,老子的“道德经”以及浅显的“三字经”等。

之所以称“内经”,并非像吴昆《素问注》、王九达《内经合类》所称“五内阴阳之谓内”,也不是张介宾《类经》所说“内者,生命之道”,而仅仅是与“外”相对为言。

这和“韩诗内传”、“韩诗外传”,“春秋内传”、“春秋外传”,《庄子》的《内篇》、《外篇》,《韩非子》的《内储》、《外储》之意相同,只是《黄帝外经》及扁鹊、白氏诸经均已散佚不传。

成书时代《黄帝内经》又称《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典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

相传为黄帝所作,因以为名。

但后世较为公认此书最终成型于西汉,作者亦非一人,而是由中国历代黄老医家传承增补发展创作而来。

正如《淮南子·修务训》所指出的那样,冠以“黄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藉以说明中国医药文化发祥之早。

实非一时之言,亦非一人之手。

《黄帝内经》成书时代,古人主要有三种观点:先秦时期持这种观点的人有晋代的皇甫谧,宋代的林亿、高保衡等。

他们认为像黄帝内经这样科学巨著,非通晓智慧的圣贤大智不能为之,所以必定是黄帝所作。

战国时期持这种观点的人有宋代的邵雍、程颢、司马光、朱熹,明代的桑悦、方以智、方孝儒、清代魏荔彤等。

其主要理由是:首先,将《黄帝内经。

素问》与同样是战国时代的《周礼》相比较,有许多相同之处,足以充分证明两书是同一时代、同一思想体系的作品;其次,《史记·扁鹊传》中有关医理的内容,与《黄帝内经·素问》的内容相类似,但却朴素、原始得多,而《史记·仓公列传》中有关医理的内容却比《黄帝内经·素问》有所进步,由此推断:《黄帝内经》应当是扁鹊时代以后、仓公时代之前的作品,也就是战国时代的作品。

《黄帝内经》简介

《黄帝内经》简介

《黄帝内经》简介《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反映了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

《黄帝内经》医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医学史上的著名医家和医学流派,都是在《内经》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黄帝内经》历来被视为中医之祖。

《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各十八卷,各八十一篇。

《素问》重点论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疗原则以及针灸等内容。

《灵枢》是《素问》的姊妹篇,除了论述脏腑功能、病因、病机之外,重点阐述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

其基本精神及主要内容包括:整体观念、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预防养生和运气学说等。

“整体观念”强调人体本身与自然界,人体内各组成部分统一、联系与协调的关系。

“阴阳五行”反映了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是用来说明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理论,阐释了世间万物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之中的机制。

“藏象经络”是以研究人体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为主要内容的。

“病因病机”阐述了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后是否发病以及疾病发生和变化的内在机理。

“诊法治则”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预防养生”系统地阐述了中医的养生学说,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养生防病经验的重要总结。

“运气学说”研究自然界气候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并以此为依据,指导人们趋利避害。

几千年来,《黄帝内经》一直是炎黄子孙寻求健康养生祛病之道的宝藏。

在形式上,它采用了对话的方式,用黄帝与岐伯、伯高、雷公等大臣的对话(以与岐伯的对话为主)来阐述保健思想。

后来,人们就用岐伯和黄帝这两个名字的开头“岐黄”表示《黄帝内经》,所以《黄帝内经》又叫“岐黄之书”。

同时,因为它是中医的开创性著作,所以人们又把中医称为“岐黄之术”,把我们的医道称为“岐黄之道”。

《黄帝内经》篇名英译的对比研究

《黄帝内经》篇名英译的对比研究

《黄帝内经》篇名英译的对比研究《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是中医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文献。

它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共81篇。

在《黄帝内经》中,有许多篇名,这些篇名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具有一定的特点。

本文将对《黄帝内经》中的篇名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中英文对照的翻译特点和规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黄帝内经》中的一些篇名,比如《素问》中的《病机》、《气交》、《异法方宜》、《经筋》等,《灵枢》中的《五音》、《寿夭》、《金匮》、《诊要》等。

这些篇名在形式上多为两个字或三个字的名词或动词短语,通常是通过两个或多个意义相近、或相反的词组或词语的组合而成。

在内容上,这些篇名涉及到了中医学的理论、临床实践、诊断治疗等方面的内容,是《黄帝内经》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医学的重要内容。

我们来比较一下《黄帝内经》篇名的中英文对照翻译。

在进行比对时,我们发现大多数情况下,篇名的中文和英文对照翻译都是相对应的,即按照中文原文的意思进行翻译,比如《病机》对应的英文翻译是“Pathogenesis”、《气交》对应的英文翻译是“Exchange of Qi”等。

但是也有一些情况下,篇名的翻译略有不同,这通常是因为中英文之间的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所导致的,比如《异法方宜》对应的英文翻译是“Differentiation of Syndromes According to the Six Conformations”、《五音》对应的英文翻译是“The Five Tones”等。

在这些情况下,翻译的选择和表达方式都需要根据中英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进行调整。

我们来总结一下《黄帝内经》篇名中的翻译规律和特点。

篇名的翻译要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并且要符合中医学的专业术语和表达习惯。

翻译要兼顾中英文之间的语言和文化差异,避免出现歧义和误解。

翻译要简洁明了,避免出现繁琐和复杂的表达方式,以便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

《黄帝内经》篇名的中英文对照翻译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考虑到中英文之间的语言和文化差异,以及中医学的专业术语和表达习惯。

《黄帝内经》思维方法论

《黄帝内经》思维方法论

《黄帝内经》思维方法论《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涉及到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还包括了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思维方法论。

这些思维方法论对于我们理解和应用《黄帝内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黄帝内经》强调了整体观念。

它认为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整体系统,各个器官和组织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因此,在对待疾病时,不能仅仅关注病变的器官或组织,而是要将其放在整体系统的框架中来思考和分析。

这种整体观念的思维方法论在临床上对于发现疾病的本质和病因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次,《黄帝内经》注重辨证思维。

辨证思维是《黄帝内经》思维方法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它强调疾病的多因素性,认为疾病不是单一原因所致,而是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

因此,在分析疾病时,需要准确地掌握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和作用,从而形成一个全面、系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辨证思维的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找到疾病的本质和病因,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再次,《黄帝内经》强调预防为主。

它认为人体健康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在平衡被破坏之前就应该采取措施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因此,《黄帝内经》提出了一系列的养生方法,包括饮食调理、运动锻炼、情志调适等,以帮助人们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这种预防为主的思维方法论在现代医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此外,《黄帝内经》强调个体化治疗。

它认为每个人的体质和健康状况都是不同的,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需要根据个体的特点来制定治疗方案。

这种个体化治疗的思维方法论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黄帝内经》提倡循序渐进的治疗原则。

它认为治疗应该根据病情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措施,并且需要注重疗效和安全性的平衡。

这种循序渐进的治疗原则可以帮助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效果。

综上所述,《黄帝内经》思维方法论具有整体观念、辨证思维、预防为主、个体化治疗和循序渐进的特点。

这些思维方法论在古代医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保持和恢复人体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黄帝内经》篇名英译的对比研究

《黄帝内经》篇名英译的对比研究

《黄帝内经》篇名英译的对比研究《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被认为是中医学的基础和宝典。

由于它的重要性及广泛影响,许多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包括翻译和研究篇名的对比研究。

本文将对《黄帝内经》的篇名进行中英文对照研究,并探讨其翻译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黄帝内经》分为两部分,分别是《素问》和《灵枢》。

《素问》包括81篇,主要讨论了人体的基本构造和各种疾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

《灵枢》包括81篇,涵盖了人体的脏腑功能、经络运行和病理机制等内容。

下面是一些常见篇名的中英文对照研究:1. 《素问·上古天真论》— "Discussion on the Universal Truths of the Ancient Times"4. 《灵枢·邪客》— "Evil Spirits and Their Influence"也有一些篇名的英译可能存在一定的争议。

《灵枢·邪客》中的"邪"指的是一种病因,"客"指的是客害,因此将其翻译为"Evil Spirits and Their Influence"可能不够准确。

因为"邪"并不单指恶灵或恶鬼,更多地指的是一种病邪或病因。

更准确的翻译可能是"Pathogenic Factors and Their Influence"。

由于《黄帝内经》的篇名涉及到一些医学概念和理论,一些翻译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对译方法。

这需要翻译者在深入理解原文意思的基础上,结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读者的理解,进行合理的翻译。

《黄帝内经》篇名的中英文对照研究对于理解和传播《黄帝内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准确地翻译篇名,能够更好地传达原著的意义,帮助读者深入理解中医学的精髓。

在研究中,我们应该注重翻译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使其更符合读者的需求和传播的目的。

《黄帝内经》词语特色赏析

《黄帝内经》词语特色赏析

《黄帝内经》词语特色赏析[摘要]中国古人作文章强调选词用语,即所谓“情欲信,辞欲巧”。

《黄帝内经》虽是一部中医著作,然其选词练字之精准所产生的神韵令人赞叹不已,许多平常字经作者笔下巧妙的精选搭配,便产生出“活”的形象,达到一种传神的效果,展现给读者一种鲜活的艺术形象,使书中所阐述的医理、医术形象逼真、通俗易懂、其传神写意的选词用语堪称古人行文之楷模。

[关键词]《内经》;动词;词类活用;重言词;四字词中国文化非常强调用词,每个词都要用得非常恰当。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曾引用孔子的话说:“言之无文。

行之不远。

”古人认为言辞如果没有文采,就不会流传久远。

《礼记·表记》中又引用孔子的话说:“情欲信,辞欲巧。

”主张诸侯邦国之间的交涉,即要讲究诚信,又要注意言辞的巧妙,这里的“文”与“巧”就是语言修辞的艺术。

《黄帝内经·太素》是现存《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系列诸传本中的最古者,其使用的词语在中医语料库中具有源头的意义和价值,细读《内经》无不为其选词练字之精、准所产生的神韵而为之赞叹,许多平常字经作者笔下巧妙的精选搭配,便产生出“活”的形象,达到一种传神的效果,展现给读者一种鲜活的艺术形象。

现从以下两个方面分述之。

一、动词的精准运用古代语词汇极其丰富,要从浩若烟海的词汇中选择出最恰当的词作为造句的材料来阐述复杂的医理和治病之方略实不亚于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名句中“绿”字的反复推敲与几经修改,只可惜《内经》年代久远,没有留下类似的佳话,然考查《内经》动词的运用,无不赞叹其选词之精准、恰当,表意之鲜活,我们不难想象作者在选词上曾下几多工夫来琢磨与推敲。

例如:(1)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弦绝者,其音嘶败;木敷者,其叶发;病深者,其声哕。

人有此三者,是谓坏府,毒药无治,短针无取,此皆绝皮伤肉,血气争黑。

(《宝命全形论》)(2)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别白黑,审短长。

(《素问·脉要精微论》)(3)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藏,洒陈于六府,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藏,络六府也。

黄帝内经 重点总结

黄帝内经 重点总结

黄帝内经重点总结1. 引言《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著作,被誉为中医药的源头。

全书共分为两部分,分别是《灵枢》和《素问》。

本文将从整体上对《黄帝内经》进行重点总结,包括其核心理论与重要内容。

2. 黄帝内经的核心理论2.1 阴阳五行理论阴阳学说是《黄帝内经》的核心理论之一。

阴阳是矛盾统一的对立统一体,存在于宇宙万物之中。

五行理论是对阴阳变化的具体分类和描述,包括金、木、水、火、土五个运动状态和属性。

2.2 气血理论气血理论是《黄帝内经》的另一个核心理论。

气是人体内的运动力量,血是人体内的营养物质。

气血的平衡与流通对人体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3 病因病机理论《黄帝内经》提出了病因病机理论,认为疾病的形成是由于外界邪气入侵或内外因素之间的不平衡。

此理论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3. 《黄帝内经》的重要内容3.1 《灵枢》《灵枢》是《黄帝内经》的一部分,共计81篇,主要涉及疾病的病因、症状、诊断与治疗等方面内容。

其中最为重要的篇章包括《天年》、《邪气脏腑病形》、《针解》等,对中医诊疗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3.2 《素问》《素问》是《黄帝内经》的另一部分,共计81篇,主要涉及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理论等方面内容。

其中最为重要的篇章包括《阴阳应象大论》、《生气通天论》、《本病论》等,对中医的基本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4. 《黄帝内经》对中医的影响《黄帝内经》被视为中医药的经典著作,对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对中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黄帝内经》的核心理论成为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础,中医诊断与治疗方法的源头也可追溯到这部经典著作。

5. 结语通过对《黄帝内经》的重点总结,我们可以了解到其核心理论以及对中医发展的重要影响。

作为中国古代医学的重要文献之一,《黄帝内经》为中医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对中医传承与发展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黄帝内经》人体相关双音节新词构成研究

《黄帝内经》人体相关双音节新词构成研究

《黄帝内经》人体相关双音节新词构成研究《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其中对人体的构成、功能和疾病有着独到的见解。

本文将对《黄帝内经》中涉及的人体相关的双音节新词进行研究,探讨其构成方式以及含义。

《黄帝内经》中的双音节新词构成丰富多样,主要由两个音节组成。

其中一个音节往往表示一种身体部位或器官,另一个音节表示该部位或器官的功能或属性。

例如:“脏腑”、“脏血”、“经络”、“筋骨”等。

“脏”表示内脏,“腑”表示腔腑,“脏腑”指的是内脏和腔腑的总称;“脏”表示内脏,“血”表示血液,“脏血”指的是内脏中的血液;“经”表示经络,“络”表示络脉,“经络”指的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筋”表示筋肉,“骨”表示骨骼,“筋骨”指的是筋肉和骨骼的总称。

2. 人体相关双音节新词的含义:这些双音节新词所表达的含义,在《黄帝内经》中往往有着深刻的医学意义。

例如:“脏腑”是指人体内脏器官,如心脏、肝脏、肺脏等。

《黄帝内经》认为脏腑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体的生命活动有着重要影响。

“脏血”是指位于脏腑中的血液,它在体内循环流动,起到营养组织、活血化瘀的作用。

“经络”是指人体内的经脉和络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

在中医理论中,经络起着调节人体阴阳平衡,维持生命平衡的重要作用。

“筋骨”则是指人体的肌肉和骨骼,它们共同构成了人体的骨骼肌肉系统,支撑和保护着身体,同时也参与到人体的运动和代谢过程中。

研究《黄帝内经》中人体相关的双音节新词,对于深入理解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这些双音节新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黄帝内经》中所描述的人体结构和功能,为我们对中医理论的学习和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持。

研究这些双音节新词可以揭示出中医学对人体的整体观念和辩证思维方式。

中医学强调人体的整体性和动态平衡,通过研究这些新词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辩证思维的内涵。

研究这些双音节新词还可以为中医学的发展提供新的启示和思路。

《黄帝内经》知识点总结

《黄帝内经》知识点总结

《黄帝内经》知识点总结一、《黄帝内经》的整体框架《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共计81篇。

《素问》包括81篇,主要讨论人体的生理、病因、诊断、预防和治疗等内容;《灵枢》则包括80篇,主要讨论人体的结构、功能、病机、针灸等内容。

两部分内容相互补充,构成了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

二、《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1. 中医独特的医学思想《黄帝内经》提出了“阴阳”、“五行”、“气血”、“精气神”等重要医学思想,建立了独特的中医医学理论体系。

其中,阴阳学说强调了人体与自然界的对应关系,认为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是健康的基础;五行学说则强调了五脏与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导了中医诊断与治疗的方法;气血学说强调了气血的运行和作用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精气神学说强调了精、气、神对人体健康的重要影响。

这些理论体系贯穿了整部《黄帝内经》,成为中医学的核心。

2. 中医独特的诊断方法《素问》中提出了望闻问切的四诊法,“望”是指望诊病人的面色、精神等情况;“闻”是指听诊病人的呼吸声、音色等情况;“问”是指询问病人的病史、症状等情况;“切”是指切诊病人的脉象、腹部等情况。

这些方法综合了中医诊断的整个过程,成为了中医诊断的重要基础。

3. 中医独特的治疗方法《素问》中提出了针灸、药物治疗、饮食疗法、按摩等多种治疗方法。

其中,针灸疗法是中医学中的特色疗法,通过针刺、灸疗等手段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药物治疗则是通过中药材的配伍和煎服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饮食疗法则是通过调节饮食结构来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这些方法综合应用,成为了中医治疗的独特方式。

三、《黄帝内经》的对现代医学的影响《黄帝内经》在中医理论、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中医理论方面,其阴阳、五行、气血、精气神等理论与现代医学中的生理、病理学有很强的对应关系,为现代医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在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方面,其望闻问切四诊法、针灸、药物治疗、饮食疗法等方法,为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

《黄帝内经》人体相关双音节新词构成研究

《黄帝内经》人体相关双音节新词构成研究

《黄帝内经》人体相关双音节新词构成研究
《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经典之一,该经典涵盖了许多关于人体解剖、生理、病理等方面的内容。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我们也逐渐发现了一些与《黄帝内经》相
关的词汇,这些词汇多为双音节新词,其中一些词汇的构成关系十分有趣。

本文将探讨一
些与人体相关的双音节新词在构成上的特点。

首先,我们看到了一些以“心”为构成部分的词汇,例如“心包”,“心率”,“心衰”,等等。

这些词汇中,“心”都是构成意义主导部分,而“包”、“率”、“衰”则
是修饰部分。

这种构成方式是十分常见的,我们可以根据此方法构造出许多与人体相关的
词汇,例如“肺炎”、“肝脏”、“脾脏”等等。

还有一些词汇,则是由两个意义相似的部分组合而成。

例如“脏腑”,“肝肾”,
“气血”等等。

这些词汇中,“脏”、“肝”、“气”等部分都是指本体,而“腑”、“肾”、“血”等部分则是指辅助作用。

总的来说,与人体相关的双音节新词在构成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通过研究这些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相关的医学知识。

同时,这些构成方式也可以为我们构造更多
形式简洁、意义明确的医学术语提供依据。

《黄帝内经》人体相关双音节新词构成研究

《黄帝内经》人体相关双音节新词构成研究

《黄帝内经》人体相关双音节新词构成研究《黄帝内经》是古代中医学经典之一,是我国古代医学最早的理论系统总结。

本文旨在通过对《黄帝内经》中与人体相关的双音节新词构成的研究,探讨古代医学的科学性和丰富性。

在《黄帝内经》中,人体相关的双音节新词构成是非常丰富的。

这些新词的构成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是以人体器官或功能为基础,有的是以疾病或症状为基础,有的是以药物或治疗方法为基础。

这些新词的构成反映了古代医学家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深入研究,以及对疾病治疗的思考和经验总结。

从以人体器官或功能为基础的新词构成来看,有很多与五脏和六腑相关的词语。

“心肺”、“肝胆”、“脾胃”、“肾膀胱”等词语都是以两个器官的名称组合而成。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清楚地表达出这些器官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还有一些与人体功能相关的新词构成,如“阳痿”、“遗精”、“尿频”等词语,它们以人体功能的异常表现为基础,帮助描述疾病的特点和症状。

以疾病或症状为基础的新词构成也是《黄帝内经》中的一大特点。

古代医学家通过观察和总结,发现了许多疾病的特点和表现,并将其以新词构成的形式加以命名。

“胸闷”、“头晕”、“便秘”等词语都是以病状为基础的。

这些新词构成的形式独特,简洁明了,有助于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以药物或治疗方法为基础的新词构成也是《黄帝内经》中常见的形式之一。

古代医学家根据草药的特性和疗效,以及治疗方法的原理和操作,创造了许多以药物或治疗方法为基础的新词。

“温经”、“利水”、“解毒”等词语都是以药物或治疗方法为基础构成的。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清楚地表达出药物和治疗方法的作用和效果。

《黄帝内经》人体相关双音节新词构成研究

《黄帝内经》人体相关双音节新词构成研究

《黄帝内经》人体相关双音节新词构成研究《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对人体的认识和探索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将在研究《黄帝内经》的基础上,探讨其中涉及人体相关的双音节新词构成。

在《黄帝内经》中,人体相关的双音节新词构成主要通过以身体部位和功能为基础进行组合而成。

以下列举了几个典型例子:1. 脏腑脏:内脏;腑:消化器官这个词用来指代人体内部的器官,强调其与人体生理功能的关系。

2. 筋骨筋:肌肉的硬而有弹性的组织;骨:支撑人体的结构这个词用来指代人体的骨骼和肌肉,强调其对人体运动和形态的作用。

4. 经络经:指人体内部的运行路径;络:指纵横交织的脉络这个词用来指代人体内部运行的经脉系统,强调其对人体生命活动的调控作用。

以上这些双音节新词构成可以说是《黄帝内经》对人体认知的一种整体性表述,通过将身体部位、功能、特征等要素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词语组合,准确地描述了人体的各个方面。

二、双音节新词构成的意义双音节新词构成在《黄帝内经》中的运用不仅仅是为了方便表达,更重要的是为了准确传达人体的特征和功能。

通过将相对独立的词汇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意义更为丰富和具体的新词。

单独使用“脏”和“腑”这两个词汇,无法完整地表达人体内部器官的特征和功能。

但是当将它们组合起来形成“脏腑”这个双音节新词时,就能够准确地描述人体内部的器官系统以及其与消化过程的关系。

双音节新词构成还能够强调和突出某种特定的意义,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经络”这个词通过将经脉和脉络两个要素融合在一起,准确地传达了经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感受。

三、结语《黄帝内经》作为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之作,对于人体的认知和探索具有深远的影响。

其中涉及人体相关的双音节新词构成,通过将身体部位、功能、特征等词汇组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词语表达方式,准确地传达了人体的各个方面。

这种构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词汇的表达力和准确性,更可以突出某种特定的意义,使得读者更加易于理解和记忆。

《黄帝内经》人体相关双音节新词构成研究

《黄帝内经》人体相关双音节新词构成研究

《黄帝内经》人体相关双音节新词构成研究《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医学经典,全书涉及医学、养生、阴阳、五行等多方面内容。

因此,在《黄帝内经》中出现了许多与人体相关的新词,这些词汇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库,也为现代医学名词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这些与人体相关的新词中,双音节词汇较多,其中有些词汇是由两个单音节词合并而成的,例如:五脏、六腑、三焦、十二经等。

这些词汇的构成既有一定的规律又有一定的特殊性,是研究《黄帝内经》中人体相关词汇的重要方面。

首先,从构词角度看,这些双音节词汇的构成一般遵循“主次结构”的原则。

即主要部分(也称“主体”)在前,次要部分(也称“修饰”)在后。

例如,五脏中的“五”为主体,表示数量,而“脏”为修饰,表示器官的名称。

同样地,十二经中的“十二”为主体,表示数量,而“经”为修饰,表示经脉的名称。

其次,这些双音节词汇的构成还体现了“意义合一”的特点。

即一个单音节词所表示的意义,在合并成双音节词后,可以与另一个单音节词的意义融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意义。

例如,五行中的“五”表示数量,而“行”表示运动状态,合并在一起后,表示五种物质运动的状态和相互作用;三焦中的“三”表示数量,而“焦”表示”沸腾“的状态,合并在一起后,则表示人体内外三个均具有发热作用的器官。

最后,这些双音节词汇的构成还反映了人体各个部位的相互关系。

例如,五脏六腑中的脏腑,既是人体内脏器官的分类名称,也是人体内脏器官相互联络、相互协调的功能系统;十二经中的经脉,既是人体内部气血运行通道的名称,也是人体内各组织器官相互关联、相互调节的网络。

通过对《黄帝内经》中人体相关词汇的双音节构词规律的研究,可以加深对中医学术语和医学思想的理解,也对现代医学术语的形成与发展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深入解读《黄帝内经》

深入解读《黄帝内经》

深入解读《黄帝内经》Overview1.引言:探索中医经典之源2.第一章:阴阳五行理论3.第二章:经络穴位奥秘4.第三章:疾病防治原则5.结语:传承与发展引言:探索中医经典之源《黄帝内经》的历史地位•中医理论的奠基石:《黄帝内经》被誉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它系统阐述了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基本理论,为后世的中医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医学发展的里程碑:该书不仅深刻影响了后世医学的发展轨迹,其独特的诊疗思想和方法论至今仍被广泛研究和应用,展现了其在医学史上的深远意义。

•健康智慧的传承:《黄帝内经》中蕴含的平衡和谐、预防为主的古代智慧,与现代追求的健康理念高度契合,为现代人提供了宝贵的健康生活指导。

第一章:阴阳五行理论阴阳概念及其应用•阴阳平衡:阴阳平衡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关键,它涉及到身体各系统的协调运作和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阴阳失衡:阴阳失衡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表现为身体功能的紊乱和病理状态的出现,如寒热失调、气血不和等。

•阴阳养生:在现代养生实践中,阴阳理论指导人们通过调整饮食、作息、情绪等方面来达到身心平衡,预防疾病。

五行相生相克•五行与脏腑对应:木、火、土、金、水分别对应肝、心、脾、肺、肾五脏,体现自然界与人体的内在联系。

•五行相生原理: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揭示了事物间相互促进的关系,用于调和身体机能。

•五行相克应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反映事物间的制约平衡,指导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第二章:经络穴位奥秘经络系统的功能•调控气血运行:经络通过其复杂的网络结构,调节人体内的气血流动,确保各器官和组织得到充足的滋养,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关联现代解剖学:虽然经络不是传统解剖学的一部分,但研究表明经络可能与神经、血管等生理系统存在某种联系,这为理解经络提供了现代科学视角。

•日常保健方法:通过按摩、针灸等手段刺激特定穴位,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身体自愈能力,是日常生活中实践经络保健的有效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5月中旬刊课程教育研究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外语·外文1.引言中国中医药博大精深,研读《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对中医理论水平的提高,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的训练,中医学术发展和中医人文素养的推进,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因此中医药的学习,无论临床、教学和科研,都要回归《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的学习[1]。

随着中医药事业在国外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外国学习者对于《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学习的需求不断增强,四大经典的英译本应运而生。

其中,四大经典之一《黄帝内经》的英译本,就多达十余本。

同时,针对《黄帝内经》译本的研究,也出现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文献[2]。

在众多学者的研究中,施藴中等学者全面的分析了由Ilza Veith翻译的首部《黄帝内经》译本[3],同时李照国的译本也被广大学者进行反复多角度的分析,但均未见对译本多次序列的对比研究。

因此,本研究选取最具代表意义的首部《黄帝内经》译本和被广大学者研究的李照国的译本,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比分析3-7词多词序列,探讨两个译著的语言词汇特征,为今后的典籍翻译和中医英语教学提供参考。

2.多词序列分析2.1李照国的《黄帝内经》译本首先运用语料库软件分析李照国的《黄帝内经》英译文本并中提取有具体相对完整词义的序列,然后分析所提取的多词序列进行分类。

该译本的3词序列大致可分为以下几方面:专业术语、被动结构of词组、时间短语和其它等。

下面我们分别对每一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

作为中医经典作品之一的译本,必定会出现专业术语,专业术语频率大于100的分别有以下4个词,阴阳Yin and yang,五脏Five zang organs,正气the dominating qi和邪气the retaliating qi。

在李照国的译本中,3词序列中出现了大量的被动结构,按出现频数列出如下:be treated by,is marked by,can be treated,can be used,be used to,should be treated,be treated with,treated by needling, treated with drugs。

在被动结构中最常用的动词是治疗treat这个词,使用情态动词can和should作为前搭配词,用来表示能够或应该可以被治疗,后面常用搭配介词为by和with,有趣的一点现象是by后多为needling,而drugs常跟随在with之后。

这种被动结构被用来翻译具体的治疗方法,搭配的语义多表示“能够或应该用针灸治疗或用药物治疗”。

介词of在BNC中处于高频词的第二位,在英语文本中of通常是作为高频词出现,在李照国的译本中也如此。

在3词序列中,同样出现了of词组,其中频数较高的有:the motion of,the transformation of,the changes of和in terms of。

3词序列中出现了一些关于时间的高频的短语:in the year,the four seasons一年四季。

众所周知一年有春、夏、秋和冬四季,有意思的是在李的译本中in the spring频率高达238次,但是3词词序列中in the summer,in the autumn和in the winter,3个多词序列的频率竟然是0。

再次对四季分别单独进行词频统计,其中spring的频率远高于其它3个季节名词的频率。

在译文中,除了spring,其它三个季节的常用搭配为in summer,in autumn和in winter,其频率分别为70,78和73,而in spring的搭配频率为77次。

在3词序列中,还一些引起注意的结构。

dominating the heavens和dominate the heavens2组的搭配,频数都在百次以上。

但在汉语原文中进行二次检索发现“主天”的频率仅1次,“故喉主天气,咽主地气”。

下面列举出个别索引行:Shangjiao(Jueyin Wind-Wood dominating the heavens)is the same as Zhengjiao(normal condition of Wood-Motion);The Upper is Taiyang Water [dominating the heavens];…the Lower is Taiyin[in the Spring].The transformation[number of]Cold[dominating the heavens is]six;…在李的译本中为了更全面地翻译出《黄帝内经》的内容,便于读者正确理解,运用了大量的()和[]等符号来进行解释说明。

在4-7词的序列中,在3词被动语态的基础结构之上,出现了情态动词can,表明了作者在翻译时对治疗方法的肯定,同时在被动结构之后的介词之后,用到了具体的治疗手法by needing和with drug,真实地反映了中医在治疗众多采用针灸和重要的治疗方法。

在5词中最高频的搭配为can be treated by needing,二次检索be treated by needing发现此结构仅有一次没有与can搭配出现。

有趣的是be treated with drug前却选用了情态动词should,即should be treated with drugs搭配频率为5词序列,位于5词序列的第二位。

2.2Veith的《黄帝内经》译本同样的方法对Veith的《黄帝内经》的译本进行分析,在Veith的译本中的3词序列中,作为英语文章同样有大量介词of出现。

译者Veith有其特殊的经历,精通多国语言,她在译本中充分体现出了对语言的运用技能,用词灵活多变,无固定译法。

在Veith的3词序列中,包含有of短语、专业术语等其他方面,如图所示:在多次序列的提取时,频数与李的译本相比要低很多,4-7词的多词序列中,每个结构的频率都不高,意思多和中医相关,包括:when the pulse is,when the pulse beats,the yellow emperor asked, one should apply acupuncture to,the pulse of the spleen,the pulse of the stomach和those who suffer from a disease等。

其中,4词序列里关于of有两个比较典型的结构:during the period of和in the region of。

都是关于of的介词短语,period的前搭配during;region 前搭配in。

在6词序列结构中观察发现,这两个结构后多跟中医术语这一特点:the period of the celestial stems,the region of the lesser Yin,the region of the great Yin,the region of the great Yang。

3.结语本文通过对具有影响力的两个《黄帝内经》译本中3-7词的多次序列分析,观察到不同的译者用词的不同特点。

李照国通过自己对中医的潜心研究,对中医古籍的理解更为全面透彻;在译著时,为了英语阅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对《黄帝内经》做了大量的补充说明。

Veith的译本在提取时,3-7词的多词序列的频数都不高,没有出现特别高频的多词序列。

除专业数语外,用词特点基本符合常用词频表,这与她对翻译目的语的运用有非常大的关联,词语使用相对灵活。

该研究仅仅对两个代表性的《黄帝内经》译本进行了3-7词的多次序列研究,《黄帝内经》作为经典著作,它的多个方面值得进行更加全面和深入研究分析,也可通过运用中医药经典著作的大型平行语料库,对多译本进行多级的多角度的分析研究,为今后的中医药英语教学、科研、翻译以及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提供更为真实有效的实证资料。

参考文献:[1]乔文彪,邢玉瑞.《黄帝内经》当代科学价值探讨[J].中医杂志,2012,(14):1178-1181.[2]文娟,蒋基昌.《黄帝内经》英译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07):260-262.[3]施蕴中,马冀明,徐征.《黄帝内经》首部英译本述评[J].上海科技翻译,2002,(02):46-49.《黄帝内经》多词序列对比分析常哲吕毅之(河南中医学院外语学院河南郑州450008)【摘要】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医人、翻译家和语言研究者都投入到了中医经典的翻译及译本研究的领域中。

本文从独特的语料库语言学视角,对具有影响力的李照国和Veith两个《黄帝内经》英译本进行3-7词的多词序列研究,分析两个译本的用词特点和译本特征。

为中医英语的译者和学者提供真实的实证资料,为英译本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也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关键词】《黄帝内经》英译本多词序列【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编号14YJA740062);河南中医学院科研苗圃工程项目(编号MP2012-49)。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093-01of 短语the region of,the pulse of,the element of,the period of, the laws of,the region ofof the celestial,of the kidneys,of the stomach,of the liver, of the lungs,of the spleen,of the viscera术语the five viscera,yin and yang,the lesser yin,the celestial stems,the great yin,the great yang,the lesser yang其它the four seasons,during the period,Haven and Earth,in the region,in order toChi po answered,yellow emperor asked,the emperor asked, yellow emperor said,the emperor said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