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与应用进展_张伯阳

合集下载

分子靶向抗癌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ppt课件

分子靶向抗癌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ppt课件
分子靶向抗癌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
精选ppt课件
1
★抗肿瘤药物研究是肿瘤防治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70年来主要是细胞毒药物,临床常用的有70余种 ★分子靶向抗癌药应运而生,近10年来有10余种用于临床
传统化疗药
分子靶向药
作用靶点 DNA、RNA和蛋白质
特定的蛋白分子与核苷酸片段
特异性 细胞毒性(cytotoxic),差 细胞稳定性(cytostatic)强
苹果酸舒尼替尼(Sunitinib matate, Sutent, SU 11248)
●作用靶点:VEGFR-1&2, PDGFR-α&β, KIT, FLT-3与RET
●基本原理: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有抗肿瘤及抗血管生成双
重作用。主要由细胞色素Cyp3A4引起代谢,有较长的半衰期(41~86h), 适于单剂每日应用。
●适应证与用法:肾细胞癌 400mg, Bid×12周, 继用或停 药
●效果与不良反应:I/II期试验证明有效,PFS明显长于安 慰剂组(为24周:6周) ,III期试验证实Sorofenib有明显生长期 益处,100%延长PFS,39%延长OS(HR0.27,P=0.018)。
皮疹(脱屑),手足皮肤反应和疲劳。
●适应证与用法:大肠癌;首次400mg/m2, 然后每周250mg/m2
●效果与不良反应:III期联合组(C225+CPT11,n=218):单用 C225(n=111)=RR 22.9%: 10.8%;疾病控制率=55.5%:32.4%;中位缓 解时间=5.7月:4.2月;mTTP=4.1月:1.5月(p<0.001),C225+IFL一线治 疗更佳。全身无力,不适,皮疹,少数过敏和输液反应,加化疗则 重。

靶向药物治疗

靶向药物治疗

波士顿儿童医院医疗 中心外科教授
精品课件
34
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
肿瘤血管生成,即新生血管形成的过程,被认为 是肿瘤生长的关键因素,不仅能够为肿瘤提供营 养、氧气和带走代谢产物,更是肿瘤细胞进入系 统循环和转移的通路。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是控制肿瘤生长的一种重要的靶向 治疗方法。
抗血管生成药物是由各种不同作用机制组成的一大类 药物,可以破坏或抑制肿瘤的新生血管生成阻止肿瘤 的生长和转移。
肿瘤复发
机体免疫力彻底摧毁
肿瘤转移
精品课件
4
靶向治疗:具有针对致癌机制特点,直接攻击致癌 病因,选择性强。
“靶向”分为三个层次: 1、针对某个器官(器官靶向)
2、针对某种类别的肿瘤细胞(细胞靶向)
3、针对肿瘤细胞里的某一个蛋白家族的某部 分分子,或者是指一个核苷酸的片段,或者一 个基因产物进行治疗。(分子靶向)
精品课件
15
ISEL临床试验 评估IRESSA延长肺癌患者生存期 共有1692例NSCLC患者参加 结果显示,吉非替尼与安慰剂对照并不能延长总人群
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6个月和5.1个月) 但ISEL同时显示,吉非替尼对东方人种或者从来没
有吸烟的人有明显延长生存期的作用(9.5vs5.5 个月和8.9vs6.1个月,P=0.01)
X Metastasis 肿瘤转移
Cancer cell
Membrane
XKinase 激酶
Nucleus 细胞核
精品课件
ZD1839 OSI-774
14
吉非替尼
口服的选择性EGFR酪氨酸激酶(EGFR-TK)抑制剂 2002年6月率先在日本上市 2003年5月获美国FDA批准上市 2005年2月26日正式在我国上市 目前用于铂类和紫杉醇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 吉非替尼剂量为225~700mg/d均可抑制EGFR-TK

HER2阳性乳腺癌靶向治疗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

HER2阳性乳腺癌靶向治疗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

HER2阳性乳腺癌靶向治疗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乳腺癌作为全球范围内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策略的发展一直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药物研发技术的飞速发展,针对乳腺癌特定分子标志物的靶向治疗已成为研究热点。

其中,HER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乳腺癌作为乳腺癌的一种重要亚型,其靶向治疗药物的研发和应用更是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文旨在综述HER2阳性乳腺癌靶向治疗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包括已上市的经典药物、新兴药物的临床试验成果,以及治疗策略的优化和创新。

通过深入分析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疗效及安全性,以期为HER2阳性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全面和精准的治疗方案,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二、HER2阳性乳腺癌靶向治疗药物的发展历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HER2阳性乳腺癌的靶向治疗药物经历了显著的发展和创新。

这一领域的进步主要得益于对人类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深入,以及对乳腺癌生物学的深入理解。

早期的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主要依赖于传统的化疗药物,但这些药物往往存在副作用大、疗效有限的问题。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步,人们开始关注针对HER2受体的特异性抑制剂的研发。

第一代HER2抑制剂——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的问世标志着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曲妥珠单抗是一种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地与HER2受体结合,从而抑制HER2信号通路的激活。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可以显著提高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随后,第二代HER2抑制剂——帕妥珠单抗(Pertuzumab)和拉帕替尼(Lapatinib)等相继问世。

这些药物不仅增强了对HER2受体的抑制作用,还通过抑制其他与HER2相关的信号通路,进一步提高了治疗效果。

近年来,随着免疫治疗的兴起,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也迎来了新的突破。

一些针对HER2受体的免疫疗法,如抗体药物偶联物(ADCs)和双特异性抗体等,正在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

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

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胡宏祥, 王学清, 张华*, 张强(北京大学药学院, 北京100191)摘要: 肿瘤分子靶向药物因其特异性强、耐受性好等特点, 在肿瘤治疗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种类很多, 包括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激酶抑制剂等, 从1997年首个单抗药物利妥昔单抗上市到目前为止, 已被批准上市的药物达50多种, 抗肿瘤靶点也趋于多样化。

以肿瘤细胞特异性分子靶点为导向的药物研发已经成为现代抗肿瘤药物发展的主流趋势。

本文对FDA批准上市的分子靶向药物进行总结, 按照作用靶点的不同进行分类, 并对各类药物的分子机制及临床使用情况作一概述。

关键词: 分子靶向治疗; 单克隆抗体; 蛋白酪氨酸激酶; 抗肿瘤中图分类号: R9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513-4870 (2015) 10-1232-08 Mechanism and clinical progress of molecular targeted cancer therapy HU Hong-xiang, WANG Xue-qing, ZHANG Hua*, ZHANG Qiang(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 China)Abstract: Molecular target-based cancer therapy is playing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cancer therapy because of its high specificity, good tolerance and so on. There are different kinds of molecular targeted drugs such as monoclonal antibodies and small molecular kinase inhibitors, and more than 50 drugs have been approved since 1997. When the first monoclonal antibody, rituximab, was on the market. The development of molecular target-based cancer therapeutics has become the main approach. Based on this, we summarized the drugs approved by FDA and introduced their mechanism of action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In order to incorporate most molecular targeted drugs and describe clearly various characteristics, we divided them into four categories: drugs related to EGFR, drugs related to antiangiogenesis, drugs related to specific antigen and other targeted drugs. The purpose of this review is to provide a current status of this field and discover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Key words: 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 monoclonal antibody; protein-tyrosine kinases; anti-cancer肿瘤分子靶向治疗(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 与激素治疗、免疫治疗和细胞毒化疗药治疗共同构成了现代肿瘤药物治疗的主要治疗手段。

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研究进展_张庆文

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研究进展_张庆文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s 2013, 44(2)
・ 195 ・
表 2 已上市激酶抑制剂的一些代表性晶体结构
类型 I型激酶抑制剂 药品名称 吉非替尼 厄洛替尼 达沙替尼 凡德他尼 维拉非尼 克利替尼 II型激酶抑制剂 伊马替尼 尼洛替尼 索拉非尼 舒尼替尼 拉帕替尼 靶标激酶 EGFR, EGFR G719S, EGFR L858R EGFR ABL, SRC RET BRAF V600E ALK, MET ABL, KIT ABL BRAF, BRAF V600E KIT, KIT D816H EGFR 构象 DFG-in DFG-in DFG-in DFG-in DFG-in DFG-in DFG-out DFG-out DFG-out DFG-out 螺旋C-out PDB编码 2ITY[6], 2ITO[6], 2ITZ[6] 1M17[7] 2GQG[8], 3G5D[9] 2IVU[10] 3OG7[11] 2XP2[12], 2WGJ[12] 1IEP[13], 1T46[14] 3CS9[15] 1UWH[16]、1UWJ[16] 3G0E[17], 3G0F[17] 1XKK[18]
(Caprelsa) (Zelboraf) (Xalkori) (Jakafi) (Inlyta)
2011 2011 2011 2011 2012
VEGFR-2, EGFR, KIT, RET BRAF V600E, CRAF ALK, MET JAK1, JAK2 VEGFR-1~3
阿斯利康 罗氏 辉瑞 Incyte 辉瑞
群组 (group)。 2 蛋白激酶抑制剂 迄今,美国 FDA 批准上市的小分子蛋白激酶 抑制剂已经达到 16 种 ( 表 1、图 1)。

HER-2阳性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进展

HER-2阳性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进展

HER-2阳性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进展摘要: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HER-2基因在乳腺癌诊断、治疗及评价预后中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本文围绕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抗HER-2靶向药物及个体化治疗治疗做一综述。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molecular biology research,breakthroughs have been made in the research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umor targeted therapy. The HER-2 gene has important guiding value in the diagnosis,treat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gnosis of breast cancer.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anti-HER-2 targeting drugs and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of HER-2 positive breast cancer patients.Key words:Breast cancer;HER-2;Targeted therapy乳腺癌(breast cancer)是女性常見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并有年轻化的趋势。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是一种原癌基因,正常组织中阴性或微量表达,而在肿瘤组织中HER-2过表达,引起肿瘤细胞过度增长、侵袭性增加。

而作用于HER-2靶点的药物可以有效抑制HER-2的过表达,从而达到抗肿瘤作用[1]。

近年来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靶向药物的研究和应用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本文就HER-2 阳性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针对HER-2靶点药物1.1曲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是全球第一个以HER-2为靶点的乳腺癌靶向治疗药物。

靶向肿瘤干细胞的新药物在治疗肿瘤中的应用

靶向肿瘤干细胞的新药物在治疗肿瘤中的应用

靶向肿瘤干细胞的新药物在治疗肿瘤中的应用肿瘤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它的治疗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非常复杂而繁琐的工作。

然而,在过去的几年里,新药物靶向肿瘤干细胞的概念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详细解释这种新药物的定义、工作原理、以及在治疗肿瘤中的应用。

靶向肿瘤干细胞的定义肿瘤干细胞(CSC)是一种高度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它们可以不断分裂并产生出新的恶性细胞。

与传统细胞不同的是,CSC具有抗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等方式的不敏感性,这就意味着使用这些方法来治疗肿瘤会有很大的限制和困难。

靶向肿瘤干细胞的概念就是针对CSC的治疗方法,也就是通过选择性地杀死这些干细胞来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

靶向CSC的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因为它可以直接攻击肿瘤的源头,减少轮流使用不同治疗方法的需要,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生存和生活品质。

靶向肿瘤干细胞的工作原理靶向肿瘤干细胞的治疗方法的理念非常简单。

一方面,它通过针对CSC的自身生理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另一方面,它利用新型药物来杀死这些干细胞。

首先,靶向肿瘤干细胞的治疗方法必须找到CSC在肿瘤中的生存环境。

通常,这些细胞会聚集在肿瘤组织中心的缺氧和酸性环境下,并与周围的细胞发生相互作用。

除此之外,CSC还可以通过分泌、信号传导等方式影响其周围环境,从而提高其自身的保护能力。

一旦找到了CSC的生存环境,靶向肿瘤干细胞的治疗过程就可以开始了。

通常,这种治疗方法会使用抗体、小分子、病毒等针对CSC的无毒、有针对性的治疗药物,从而破坏CSC的结构,使其失去自我更新和恶性化的能力。

具体来说,这些药物可以防止信号传导、影响代谢途径、破坏DNA结构等,从而抑制CSC的新生物形成以及进一步的生长和扩散。

靶向肿瘤干细胞在治疗肿瘤中的应用靶向肿瘤干细胞的治疗方法还处于早期阶段,但是已经有一些明显的成功案例。

例如,在治疗胃癌、直肠癌、乳腺癌、肺癌等恶性肿瘤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靶向制剂的应用与研究进展(全)

靶向制剂的应用与研究进展(全)

靶向制剂的应用于研究进展(全)从剂型的发展来看,人们把药物剂型人为地划分为四代:第一代是指简单加工供口服与外用的汤、酒、炙、条、膏、丹、丸、散剂。

随着临床用药的需要,给药途径的扩大和工业机械化与自动化,产生了以片剂、注射剂、胶囊剂和气雾剂等为主的第二代剂型。

以后又发展到以疗效仅与体内药物浓度有关而与给药时间无关这一概念为基础的第三代缓控释剂型,它们不需要频繁给药,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药物的有效浓度。

第四代剂型是以将药物浓集于靶器官、靶组织、靶细胞或细胞器为目的的靶向给药系统。

显然,这种剂型提高了药物在病灶部位的浓度,减少在非病灶部位的分布,所以能够增加药物的治疗指数并降低毒副作用。

对于药剂学的发展, 第一代: 常规制剂, 以工艺学为主, 生产以手工为主, 质量以定性评价为主; 第二, 缓释长效制剂, 以物理化学为基础理论指导, 生产以机械化为主, 质量控制定量、定性结合; 第三代, 控释制剂, 制剂质量控制要求有体内的生物学指标; 第四代, 靶向制剂, 将有效药物通过制剂学方法导向病变部分, 防治与正常的细胞作用, 以降低毒性的最佳的质量效果。

缓释制剂(SRP):是指通过延缓药物从该剂型中的释药速率,降低药物进入机体的吸收速率,从而起到更加的治疗效果的制剂,但药物从制剂中的释放速率受到外界环境如PH 等因素影响。

《中国药典》规定,缓释制剂系指口服药物在规定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的非恒速释放,与其他相应的普通制剂相比,每24h用药次数应从3~4次减少至1~2次的制剂。

控释制剂(CRP):是通过控释衣膜定时、定量、匀速地向外释放药物的一种剂型,使血药浓度恒定,无“峰谷”现象,从而更好地发挥疗效。

缓释和控释制剂的主要区别是在药物释放速度方面缓释制剂是药物在体内先快后慢地缓慢释放,常为一级过程;控释制剂是控制释药速度一般是恒速的.为零缘或接近零级过程.指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缓慢释放药物以达到长效作用的一类制剂。

西医院肿瘤科年终总结肿瘤靶向治疗的新进展与疗效

西医院肿瘤科年终总结肿瘤靶向治疗的新进展与疗效

西医院肿瘤科年终总结肿瘤靶向治疗的新进展与疗效西医院肿瘤科在过去一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特别是在肿瘤靶向治疗方面。

本文将对我们肿瘤科在肿瘤靶向治疗领域中的新进展和疗效进行总结。

一、背景介绍肿瘤靶向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抗癌治疗方法,具有针对性强、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这一领域中,西医院肿瘤科一直积极探索并引入最新的技术和药物,致力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二、新进展1. 靶向药物的研发和应用:在过去一年中,我们肿瘤科引入了多种新型的靶向药物,并积极开展相关的临床试验。

这些药物能够精准地作用于肿瘤细胞的特定靶点,从而使肿瘤细胞的生长和传播受到抑制。

通过这些靶向药物的应用,我们在多种肿瘤类型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2. 个体化靶向治疗策略:针对不同类型的肿瘤患者,我们根据其个体化的基因变异情况,制定相应的靶向治疗方案。

通过对患者的基因检测和分析,我们能够准确判断靶向药物的敏感性,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3. 综合治疗策略的优化:肿瘤靶向治疗作为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断完善和优化综合治疗策略。

与放化疗等手段相结合,肿瘤靶向治疗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在过去一年中,我们通过不同的治疗组合和序贯治疗等方式,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三、疗效评估我们肿瘤科在肿瘤靶向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效果卓越:通过靶向治疗,我们成功控制了多种肿瘤类型的发展,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患者的肿瘤负荷得到明显缓解,疾病稳定率大幅提高,细胞增殖得到有效控制。

2. 生存期延长: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肿瘤靶向治疗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

在某些肿瘤类型中,我们观察到了患者生存期的显著延长,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机会和希望。

3. 生活质量改善:除了治疗效果的提升,肿瘤靶向治疗还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对于放化疗等治疗方法,靶向治疗的副作用更小,患者的生活状态和身体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及临床应用研究新进展_张国祥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及临床应用研究新进展_张国祥
基于抗体的治疗方法关键之处在于选择合适的靶抗原 , 最理想单抗靶抗原应当由人体肿瘤细胞选择性的表达或者高 表达。研究表明 , 单抗药物对于肿瘤尤其血液系统性的恶性 肿瘤临床治疗已经产生了较为深远影响 , 其优点主要是具有 出色靶向性 , 也就是这种药物只在患者病灶处起作用 , 不会 在人体中广泛弥散 , 所以可以达到使药物剂量降低、毒副作 用减少的目的。临床试验证明单独的应用单抗治疗肿瘤可以 取得一定疗效 , 而且在多数情况同常规放疗、化疗药物联合 应用具有一定协同作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年7月第8卷第14期 Chin J Mod Drug Appl, Jul 2014, Vol. 8, No. 14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及临床应用研究新进展
·241·
·综述·
张国祥 黄淑清 苏标 徐庆微
【摘要】 恶性肿瘤在现代社会中的发生率非常高 , 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健康 , 其发生率和死亡 率居高不下。临床上治疗肿瘤的药物有许多种 , 但往往不能够取得较好的肿瘤治疗效果 , 近些年来靶向 药物在临床上应用的越来越广泛 , 取得了一定的肿瘤治疗效果 , 其应用前景光明。但靶向药物作用机制 同传统细胞毒药物有所不同 , 它主要是干扰肿瘤异常信号通道 , 使肿瘤生长速度减慢 , 减少肿瘤转移。 所以靶向药物临床疗效评价比较复杂 , 本文就肿瘤分子的靶向治疗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进展做以相关介 绍与分析 , 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基金项目 :用 SMART 技术克隆 HDAC 抑制剂抗肿瘤效应的核 心作用靶点 ( 项目编号 :20131214075)
作者单位 :510370 广州市荔湾区人民医院 ( 张国祥 苏标 徐庆微 ) ;广州市荔湾区桥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黄淑清 )
期所采用的单抗是鼠单抗 , 它具有多种特点 , 用于人体之后 会产生人抗鼠抗体 , 人体免疫细胞 Fc 段同鼠抗体 Fc 段的结 合较差 , 在人体内具有很短的半衰期[2]。

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_韩慧珍

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_韩慧珍

第19卷第12期2010年12月中国普通外科杂志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G e n e r a l S u r g e r yV o l .19 N o .12D e c . 2010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D 2007-50)。

收稿日期:2010-04-07; 修订日期:2010-10-10。

作者简介:韩慧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小分子干扰R N A 对乳腺癌细胞浸润转移影响方面的研究。

通讯作者:郭宝良 E -m a i l :b a o l i a n g g u o @y a h o o .c o m .c n 文章编号:1005-6947(2010)12-1342-05·文献综述·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韩慧珍,邹庞 综述 郭宝良 审校(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乳腺外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86) 摘要: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除手术、放疗、化疗之外的治疗恶性肿瘤方法中的第四种模式。

与传统化疗药物相比,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具有特异性强、疗效明显、正常组织损伤少等优点。

按照分子靶向药物的作用靶点以及药物的性质归为几类,主要包括以E G F R 为靶点的药物、作用于H E R 2/c e r b B 2的单克隆抗体、靶向V E G F /V E G F R 的药物、以白细胞C D 分子为靶点的单抗以及作用于多个靶点的药物。

笔者将上述药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0,19(12):1342-1346]关键词:分子靶向治疗;恶性肿瘤;研究进展;综述文献中图分类号:R 730.5 文献标识码:A 恶性肿瘤始终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之一,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是以手术、放疗和化疗为主。

近年,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分子靶向治疗作为生物治疗新的手段成为热点。

肿瘤靶向治疗中多肽药物的研发及应用

肿瘤靶向治疗中多肽药物的研发及应用

肿瘤靶向治疗中多肽药物的研发及应用肿瘤是当今世界上一种常见的疾病,据统计,肿瘤已经成为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传统的肿瘤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化疗、放疗等,但是由于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毒害和患者的耐受性等问题,传统治疗方法的应用范围和治疗效果都受到很大限制。

而肿瘤靶向治疗技术的出现,可以更精准、有效地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前沿技术之一。

其中多肽药物作为一类重要的肿瘤靶向治疗药物,其研发和应用已经成为当前学术界的热点问题之一。

一、多肽药物的特点多肽药物是由两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生物大分子,其分子结构比较简单,分子量小,对人体的毒副作用低,容易进入细胞内部,且能与不同的靶分子结合。

而多肽药物的另一个特点是其配体和受体的识别和结合是非常特异性的,从而具有非常广泛且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二、多肽靶向治疗的优势多肽药物的靶向治疗技术就是将多肽配体引导到肿瘤组织,利用其特异性结合靶受体,有效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

这种治疗方法相较于传统的肿瘤治疗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1. 靶向准确:因为多肽受体和配体结合的特异性,多肽药物可以非常准确地定位作用于靶组织,减少了药物对正常细胞的危害;2. 毒副作用低:多肽药物分子量小,不容易影响正常细胞功能,毒副作用低;3. 安全可靠:多肽药物的分子结构比较简单,易被人体代谢清除,不易产生耐药性;4. 治疗时间短:多肽药物更容易被细胞摄取,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起到治疗效果。

因此,多肽药物在肿瘤靶向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三、多肽药物的临床应用在肿瘤靶向治疗中,多肽药物是非常有前途的新型治疗药物,目前已经有一些多肽药物进入了临床应用阶段。

以下是一些例子:1. 肽类靶向放射药ibrutinib:肽类靶向放射药ibrutinib可以有效地治疗白血病等一些肿瘤疾病。

该药物可以通过结合靶受体并释放辐射实现肿瘤细胞杀死,同时,由于其小的分子量,可以更快出现治疗效果,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效率。

靶向治疗联合同步放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

靶向治疗联合同步放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
综上所述,靶向治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 NSCLC 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其效果优于 单纯同步放化疗。
参考文献
[1] 闫彩霞,刘二萍 . 全脑放疗联合靶向治疗与同步放化疗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短期疗效分析 [J].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 报,2019,29(6):37-39.
[2] 裴晓俊 . 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吉西他滨 + 顺铂化疗对晚期非 小细胞肺癌患者疾病缓解率及卡氏评分的影响 [J]. 中国药物 与临床,2020,20(8):1349-1351.
[3] 康婷,刘敏,鲍慧,等 . 仙蟾片联合 GP 化疗方案治疗老年 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J].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 32(10):1980-1984.
[4] Vijayvergia N,Mehra R. Clinical challenges in targeting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in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 Cancer Chemother Pharmacol,2014,74(3):437-446.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吉非替尼片 [ 齐鲁 制 药( 海 南) 有 限 公 司, 国 药 准 字 H20163465, 0.25 g] 治疗,0.25 g/ 次,1 次 /d,连续服用 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6]。完全 缓解(CR):病灶完全消失,并维持 4 周,且无 新发病灶;部分缓解(PR):病灶直径缩小≥ 50%, 但未达到 CR,维持 4 周,且无新发病灶;疾病稳 定(SD): 病 灶 直 径 缩 小 不 符 合 PR 标 准, 增 加 程度不符合 PD 标准;疾病进展(PD):病灶直 径增加≥ 25%,或有新病灶出现。治疗总有效率 = (CR+PR)例数 / 总例数 ×100%。(2)比较两组 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 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最新肿瘤靶向治疗分子标靶应用进展PPT课件

最新肿瘤靶向治疗分子标靶应用进展PPT课件
❖ 检测对象为浸润性乳腺癌
❖ 阳性反应定位于细胞膜
ST. GALLEN 2007
HER2:乳腺癌危险因素的新定义

G1 T≤2
淋巴结HER2 -
ER/PR +
LVI无

R I S K

淋巴结-, HER2 +, ER/PR -
R

I
年龄<35岁
LVI 侵润淋巴结1-3且
S
G2-3 T>2
HER2 -, ER/PR +
4. 环氧化酶抑制剂
❖ 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 COX)是前列腺素 合成过程中的催化酶,包括COX1和COX2。
❖ 结肠腺瘤和结肠癌高表达COX2,肺癌、乳 腺癌、前列腺癌及脑肿瘤也常过表达COX2。
❖ 选择性COX2抑制剂西乐葆(celeoxib)用于治 疗家族性多发性腺瘤性息肉(FAP),可降低结 肠癌的发生。
1. 非结合型单抗
❖ 这类药物能直接结合到肿瘤细胞上, 触发宿主免疫反应,导致细胞死亡; 或通过抗原抗体结合后,阻断或中 和靶分子的生物学活性,干扰细胞 间信号转导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CD20-利妥昔单抗(rituxmab)
❖ 商品名:美罗华 ❖ 1997年真正意义上第一个肿瘤靶向药物 ❖ 抗CD20的人鼠嵌合抗体 ❖ 主要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低度恶性B细
抗CD20抗体上的抗肿瘤单抗偶联物。 ❖ 用于利妥昔单抗治疗无效或复发的低度恶
性B细胞淋巴瘤。
托西莫单抗(tositumomab)
❖ 另一种单抗—放射性核素偶联物 ❖ 由131I(碘)偶联(bexxan)到鼠抗CD20抗体 ❖ 用于标准化疗方案治疗无效的低度恶性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疗效预测因子的研究进展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疗效预测因子的研究进展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疗效预测因子的研究进展张百红【期刊名称】《现代肿瘤医学》【年(卷),期】2013(021)002【摘要】Improvement in the clinical outcome of cancer is likely to be achieved by identification of the molecular predictors.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 gene,echinoderm microtubule - associated protein - like 4 -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EML4 - ALK) fusion gene,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 ,KRAS,KIT or 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alpha(PDGFRA)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may be used as predictors of response for molecular therapy for cancer.%疗效预测因子检测可能改善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预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棘皮动物微管蛋白样4-间变性淋巴瘤激酶(EML4-ALK)、人表皮生长因子2(HER2)、KRAS、c-kit/PDGFR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是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重要预测因子.【总页数】3页(P444-446)【作者】张百红【作者单位】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肿瘤科,甘肃兰州73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5【相关文献】1.分子基因检测预测EGFR-TKI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第43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动态 [J], 高志强;韩宝惠2.血清癌胚抗原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 [J], 王翠翠;耿利民3.实体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与免疫靶向治疗疗效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 [J], 张百红;岳红云4.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免疫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机制、疗效的研究进展 [J], 镇澜;潘吴媛;陈玲思5.GRF78:预测化疗药物疗效及制导肿瘤靶向治疗的分子 [J], 武鸿莉;李学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柏静;杨长福;黄高;张明庆;方为民【期刊名称】《肿瘤药学》【年(卷),期】2015(5)3【摘要】At present, the molecular targeted small-molecule anti-tumor drug becomes a hot topic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drugs. There are always new products having been launched, and hundreds of products are in the clinical development stage in recent years.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d some hot anti-tumor targets, and listed the representative drugs of these target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bioscience and pharmacy, more and more effective targets will be found, and more effective but less toxic compounds will be produced to provide a new approach for the treat-ment of tumor in the future.%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是当前国内外创新药研发的热点,近些年来不断有新产品上市,还有数百个产品正处于临床研发阶段。

本文介绍了目前比较新颖和热门的抗肿瘤靶点,并列举了这些靶点比较有价值的代表性药物。

随着生命科学和药学的发展,今后必将发现更多、更有效的靶点和药效更好、毒性更小的化合物,为肿瘤治疗提供新途径。

抗淋巴瘤分子靶向药物研发取得重大进展

抗淋巴瘤分子靶向药物研发取得重大进展

抗淋巴瘤分子靶向药物研发取得重大进展
佚名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2009(2)11
【总页数】1页(P91-91)
【关键词】抗淋巴瘤;药物研发;分子靶向;Ⅲ期临床研究;外周T细胞淋巴瘤;皮肤T 细胞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知识产权保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51;R95
【相关文献】
1.我国衣康酸基环氧树脂高分子材料研发取得重大进展 [J], ;
2.恶性淋巴瘤靶向药物研发的新进展 [J], 马军
3.领跑药物载体研究,推动抗肿瘤靶向药物研发——访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马洁教授 [J], 王霞
4.欧盟科学家在抗HIV药物研发上取得重大进展 [J],
5.欧盟科学家在抗HIV药物研发上取得重大进展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与应用进展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progress on the molecular targeted drugs for cancer收稿日期:2015-01-15修回日期:2015-04-09基金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基金资助项目(2013J4500041穗科信字[2013]184号)作者简介:张伯阳(1989-),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临床药理学研究通信作者:许重远,教授,硕士生导师Tel :(020)62787926E -mail :nfyygcp@张伯阳,许重远(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药物临床试验中心,广州510515)ZHANG Bo -yang ,XU Zhong -yuan(The Center for Clinical Research ,Nanfang Hospital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510515,China )摘要:当前肿瘤分子靶向药物家族不断发展壮大。

按作用靶点,可将分子靶向药物分为细胞信号转导抑制剂、抗血管生成剂、凋亡激动剂和细胞周期抑制剂等。

按照药物分子大小,可分为大分子和小分子化合物。

依据作用靶点的多少,又可分为单靶点和多靶点药物。

本文旨在对当前已获FDA 批准的、主要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加以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恶性肿瘤;靶向治疗;分子靶向药物DOI :10.13699/ki.1001-6821.2015.12.039中图分类号:R979.1;R73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6821(2015)12-1213-05Abstract :The tumor molecular targeted drug family keeps developing and growing nowadays.Depending on specific target types ,molecular targeted agents can be classified as cellular signal transduction inhibitors ,angio-genesis inhibitors ,apoptosis inducers and cell cycle inhibitors.The main categories of targeted therapy include large molecular compounds and small molecular compounds.Based on the number of targets ,it can also be divided into single targeted drugs and multiple targeted drugs.This re-view aimed to analyze and summarize main molecular targeted drugs approved by FDA currently.Key words :malignant tumor ;targeted therapy ;molecular targeted drug 自1997年利妥昔单抗作为首个获美国FDA 批准上市的肿瘤分子靶向药物进入临床以来,分子靶向药物家族不断发展壮大。

如同以叶酸类似物甲氨蝶呤为代表的细胞毒性药物的问世,促进了化疗的发展,分子靶向药物无疑将为肿瘤个体化治疗提供新思路。

1小分子化合物1.1胞信号转导抑制剂细胞内存在众多信号转导通路,形成复杂的细胞信号转导网络。

若细胞信号转导出现异常,细胞过度增殖、浸润和转移、血管生成及凋亡受到抑制,会引起恶性肿瘤的发生。

人们将肿瘤异常信号转导途径中的关键分子作为肿瘤治疗的靶点,设计出相应的抗肿瘤药物。

当前成为人们研究热点的分子靶点及其家族包括:酪氨酸激酶(tyrosine kinase )及受体、RAS 信号通路及RAS 下游分子等。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RTK )通常分为3个区:胞外配体结合区、跨膜区及胞内激酶区。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HER)家族由4个糖蛋白组成,分别称HER1(EGFR/erbB1)、HER2(Neu /erbB2)、HER3(erbB3)及HER4(erbB4),属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RTK)。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上皮细胞来源的肿瘤中高水平表达,是肿瘤靶向治疗的关注方向。

小分子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通过与ATP竞争性结合胞外的配体结合位点,阻断分子内酪氨酸激酶活化,抑制EGFR激活,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促进凋亡。

Gefitinib、Erlotinib为FDA批准上市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初代可逆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新近上市的Afatinib是新一代EGFR激酶不可逆抑制剂,对EGFR(wt)、EGFR(L858R)、EGFR(L858R/T790M)和HER2均有抑制作用,适用于经FDA批准的EGFR19号外显子缺失(Del19)或21号外显子突变(L858R)型非小细胞肺癌。

间变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抑制剂ALK融合癌基因最早发现于间变大细胞淋巴瘤的亚型中。

此后发现于部分肺癌患者的、新型的融合基因类型———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4(echinoderm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like4,EML4)-ALK[1]。

EML4-ALK是肺癌ALK融合的主要类型,ALK受体酪氨酸激酶调控RAS-MAPK和PI3K-AKT信号转导[2]。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ALK重排的比例约为4%(KRAS突变约25%,EGFR突变约占10% 15%),针对ALK的靶向治疗,可让每年至少4万例ALK突变肺癌患者获益。

ALK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般不具有吸烟史,疾病确诊时相对年轻,肺癌的病理类型为腺癌,多不伴其他肿瘤驱动基因等[3]。

2011年,美国FDA批准Crizotinib,用于治疗经FDA批准的、诊断为ALK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的非小细胞肺癌[4-5]。

Ceritinib是FDA批准的第2个ALK抑制剂,主要用于Crizotinib耐药或不耐药的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Raf和MEK激酶抑制剂逆转录病毒相关DNA 序列(retrovirus-associated DNA sequence,RAS)/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信号通路,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生存。

Ras/MAPK信号通路的异常,如Ras-Raf-MEK-ERK级联反应的突变,与人类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约30%的恶性肿瘤伴有Ras-Raf-MEK-ERK突变,其中8%又和Raf的一种同工异构酶———Braf突变有关。

高频的Braf突变,常见于黑色素瘤(40% 70%)[6-7]、甲状腺癌(36% 53%)和结直肠癌(5% 22%)[8-11]。

所有Braf突变类型中,以发生在密码子600的突变(V600E)最为常见,约占已知全部类型的90%。

2011与2013年,美国FDA先后批准了两种Raf激酶抑制剂,分别为Vemurafenib和Dabrafenib,用于黑色素瘤的治疗[6]。

Vemurafenib可抑制Braf v600E、Craf和野生型Braf,适应证为晚期或不可切除的黑色素瘤,特别是伴Braf突变者。

Dabrafenib是一种可逆性的ATP竞争抑制剂,可选择性抑制Braf v600E,用于晚期转移或不可切除的黑色素瘤的治疗。

这两种Raf激酶抑制剂会提高患者出现可切除的皮肤鳞状细胞癌的风险。

此外,针对Ras-Raf-MEK-ERK级联反应的关键分子MEK激酶的研究值得关注[12]。

Ras和Braf促进细胞增殖、生存及诱导所谓“癌基因成瘾”状态,均需要MEK激酶参与。

Braf突变患者多伴有MEK激酶过度激活[13]。

以MEK激酶为作用靶点的Trametinib,是一种高特异性、有效的MEK1/2抑制剂,其对Craf、Braf和ERK1/2无抑制活性,不增加患者出现皮肤鳞状细胞癌风险。

Trametinib于2013年获FDA批准,用于治疗转移性或难根治的Braf突变的黑色素瘤。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抑制剂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家族广泛参与人体内多种信号通路,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存活和转移。

其中,ⅠA型PI3K及其下游分子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又称PKB)所构成的信号通路,在人类肿瘤中广泛失调。

mTOR是Akt的下游分子,是Akt作用的直接靶点。

mTOR激活后,可增加mRNA的转录,进而调节同细胞存活、增殖有关的蛋白质的合成。

针对mTOR的小分子药物已陆续进入临床应用,如Temsirolimus、Everolimus。

Temsirolimus是一种选择性的mTOR抑制剂,它可以抑制mTOR活性,它于2009年获批,用于治疗晚期肾细胞癌。

Everolimus主要抑制mTORC1活性,于2009年获批,用于治疗中晚期的肾细胞癌;于2011、2012年又先后获准用于手术无法根除的神经内分泌胰腺肿瘤的治疗;联合依西美坦用于治疗绝经妇女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的乳腺癌。

Hedgehog信号通路抑制剂Hedgehog-Ptch-Smo-Gli信号通路最早发现于1980年,后来人们逐渐发现,此通路参与调节细胞分化、增殖、干细胞维持。

当Hedgehog与跨膜受体Ptch结合,Ptch对跨膜蛋白Smoothened(Smo)的抑制解除,激活的Smo,可使多功能转录子蛋白Gli-极性蛋白复合物从微管上解离,释放的转录子蛋白Gli进入胞核,并启动下游目的基因表达。

此通路上的关键分子如发生突变,可造成此通路的持续活化,导致肿瘤的发生。

Vismodegib于2012年获FDA批准上市,是首个用于治疗局部进展或转移性基底细胞癌的以Smo为靶点的药物。

Vismodegib对肿瘤耐药相关的P-gp蛋白、MRP1ABC 载体也具有一定作用。

1.2血管生成的小分子药物抗血管生成药物可分为直接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和间接的血管生成抑制剂。

前者如血管抑素,直接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活性,促进其凋亡;后者则是以VEGFR抑制剂为代表的大分子药物,多属于单克隆抗体类,选择性抑制一种或几种促血管生成因子,或通过阻断促血管生成因子的下游信号通路,而发挥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