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导学案3.8.1《财政收入与支出》
解读2017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高中思想政治新的课程标准最新出炉,通过新旧课标的对比分析,发现新课标在文本结构、编写依据、课标内容及其实施要求等方面都进行了改进和完善。
(一)文本结构主要新增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两个部分,内容更全面,结构也更加完整,努力使标准从整体上有较大提升。
旧课标的结构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前言(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科书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新课标的结构变为六个部分,分别是: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设计依据、结构、学分与选课)、课程内容(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学业质量(内涵、水平、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实施建议(教学与评价建议、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教材编写建议、对地方和学习实施本课程的建议)以及附录部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教学与评价案例)。
(二)编写依据旧课标的编写依据是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新课标的编写依据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关于党的教育的方针和教育思想、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导了十余年来高中课程改革的实践以及2013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
(三)课标内容在课标的内容方面,努力凸显思想性、时代性和整体性等。
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等内容;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新成就;更加关注学科内在联系及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克服碎片化及彼此间的脱节等现象。
具体内容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性质中的“变”旧课标主要从高中政治课程的基本观点、内容、学习高中政治的好处、高中政治课程在整个政治课程的地位这四个方面来介绍课程性质。
经济生活学案第八课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学习目标】1.了解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其来源2.理解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3.了解财政支出的种类和含义4.了解财政收支平衡5.理解我国财政的作用6.了解税收的含义7.了解税收的基本特征及作用 8.了解个人所得税9.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自学导图】第一框国家财政【预习填空】一、财政及其作用1、财政就是国家的_________________。
2、国家预算和国家决算⑴国家预算:由政府提出并经过__________________的国家年度_________________。
⑵国家决算:上一年度国家预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国家财政的巨大作用⑴国家财政是促进___________、改善____________的物质保证。
⑵国家财政具有促进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⑶国家财政具有促进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二、财政收入和支出1、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____________的最重要的来源。
2、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基础性的)和__________。
3、财政收支关系的三种情况⑴财政收支平衡: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__________,或支出大于收入___________,都属于财政收支平衡⑵财政盈余:是指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部分。
⑶财政赤字:是指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部分。
【自主探究】探究一:谁来拯救?——中国守法奶农受三鹿影响,国内中国奶制品厂商纷纷停产整顿,善良的奶农看着牛奶卖不出去,只好倒掉,掩面哭泣中央财政紧急拨付了奶农临时救助补贴资金3亿元,重点支持内蒙古、河北、辽宁、山西、山东、河南6个奶业主产省(区)特别困难的倒奶奶农。
中央财政补贴资金采取切块一次性下达,由地方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地方财政补贴资金统筹安排使用。
经济生活一轮复习 3.8 财政与税收(1)
更多查阅
更多查阅②③ 要实现漫画做反应的双赢目标,最直接的措施应当是 ④财政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D.①②④
财政投资乘数效应是指政府财政投资支出的每一元,通过市场可以形成大于一元的对物品和劳务的总需求。
下面是财政投资乘数效应的过程示意图。
根据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图中a 、
更多查阅图二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中国的发展与收入倍增目标,“十二五”规划中,第一次明确追求“民富国强”。
财政支出理论教案
财政支出理论教案导言:财政支出是国家在经济运行中的一项重要政策工具,通过调节财政支出,国家可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本教案旨在介绍财政支出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应用,以提高学生对财政支出的理论与实践的理解能力。
一、财政支出的概念和作用1.1 财政支出的定义财政支出指政府为满足公共需求和实现经济社会目标而进行的资金支出,包括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社会保障支出、政府投资等。
1.2 财政支出的作用财政支出在宏观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包括:- 经济稳定和调控:通过财政支出来调节总需求,稳定经济增长,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 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民众的基本需求,如教育、医疗、交通等。
- 收入再分配:通过社会保障支出和福利政策,促进社会公平和减少贫困。
- 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政府投资来引导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发展。
- 激励和刺激经济增长:通过财政支出来刺激经济活动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二、财政支出理论的基本原理2.1 增长理论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有积极影响,通过增加总需求、刺激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活动和增长。
2.2 财政多重器具理论财政支出具有多重效应,通过不同的支出项目和渠道,实现经济政策的多元化和灵活性。
2.3 公共选择理论财政支出的决策需要考虑公共利益和效用最大化原则,避免资源浪费和滥用。
三、财政支出实践案例分析3.1 国内案例:中国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大规模的财政支出,中国政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增长和区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2 国际案例:美国经济刺激计划美国政府在金融危机后实施了大规模的财政支出,通过刺激消费和投资,推动经济复苏和就业增长。
结语:财政支出理论是经济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理解财政政策、宏观经济调控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财政支出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财政支出的作用和影响,为未来的实践应用提供指导和参考。
经济生活一轮复习 3.8 财政与税收(2)
10.(1)材料一图一反映我国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偏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偏低,抵御西方发达国际水平;图二反映了我国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同步,落后于经济发展速度。
骗税
用欺骗方法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
虚列出口货物数量、虚报出口货物价格、虚报自然灾害
抗税
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暴力、威胁
③怎样更好地依法纳税
从国家方面来说,要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加强税收征管,不断提高征税人员的素质。
从公民方面来说,要增强纳税人意识,自觉履行纳税义务;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民的基本义务,这是因为
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②税收是国家财政支出的基础
③国家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④税收具有无偿性和固定性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5.自2011年9月1日起,个税起征点将从2000元提高到3500元,税率由九级改为七级,为3%至45%。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分析矛盾,寻找正确方法解决流动时代的新问题。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创新社会管理,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
No.9【考点训练】参考答案
1-7:BADABDB
8.(1)变化:2005 -2008年我国税收入总量不断增加,2005 - 2007年我国税收收入增速不断提高,2008增速下降。
②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第一框 国家财政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全章概述社会生活中,无论是百姓生活保障,还是国家的政治活动,经济文化建设,都需要依靠国家提供的财力,因此,国家必须直接掌握一定的收入。
国家的收入从哪里来,用到哪里去?国家收入的分配使用有什么作用?这是本课要向大家介绍的有关国家收入分配方面的知识。
本课分为2个框题一、财政收入与支出二、财政的巨大作用第一框国家财政★课标要求:评议一个政府财政承担的工程项目,说明财政支出对大众生活、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教材分析:本框题是高中《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题的内容。
通过这一课题的学习,有利于引导学生认识政府是如何参与社会分配的,帮助学生感受财政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因此,学习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知道财政的含义和实质;2了解国家预算和决算的含义3财政的作用4知道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具体获取渠道,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5了解财政支出的含义和具体用途6了解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二)能力目标1初步理解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实现经济平稳运行的能力2 初步理解根据政府职能合理安排财政支出的能力3能够为政府增加财政收入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我国财政的性质、功能和使用原则,增强爱国主义情感2.关心财政支出的内容,关注国家与社会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教学重点:1、财政收入 2、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 3、财政的巨大作用★教学难点:财政政策★学情分析:1、有关财政领域知识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是较陌生的,平常生活中是较少关注的。
学生还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如“财政就是钱”“财政是国家的事不关公民个人的事”等等。
本课教学能起到澄清认识、明确自身的责任(依法纳税)的作用。
2、财政知识是较为宏观的知识,学生理解起来也较难。
这需要教师创设情景,学生能在情境中构建知识、情感升华,以达到知情融合。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教学法、利用现代化手段教学法、师生对话教学法。
经济生活期末复习指导(第8课)
叶
分配政策的影响
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
不利于财政增加 不利于企业发展 不利于人民 生活水平提高 不利于企业发展 不利于个人 收入的增加
财政 收入
过多
直接减少 企业和 个人收入
财政 收入
过少 降低对经济 发展的支持 和调控力度 不利于财政增加
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 要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总供给
总需求
扩 张 经济减速 减税 性 资源闲置 通货紧缩 财 增支 政 需求不足 政 策 (逆风向调节) 经济过热 紧 增税 缩 性 减支 政 策
总供给
总需求
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
供给不足
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源根 远深 财政收入 经济发展水平 才才 能能 流 源 流叶 长茂 要保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就必须加快 。 , 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 根
38.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优化资源配置。下列能说明这 一作用的事件是: A.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 B.实施西部大开发 C.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D.提高军队装备水平
39.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中央和北京市财政支出 1800亿元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这一支出属于财政 支出中的: A.社会保障支出 B.行政管理支出 C.经济建设支出 D.科教文卫事业支出
40.故意不建立账簿,隐瞒经营收入和营业额;违反财经制度, 建立明暗两本账。这些行为属于: A.骗税行为 B.欠税行为 C.抗税行为 D.偷税行为 41.公民应依法自觉诚信纳税是因为: ①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②我国的税收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征收的 ③我国税收是为实现国家职能服务的 ④在我国,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我国从9月1日起实施新的汽车消费税政策:一是提高大排量 乘用车的消费税税率,排气量在3.0升以上至4.0升(含4.0升)的 乘用车,税率由15%上调至25%,排气量在4.0升以上的乘用车, 税率由20%上调至40%;二是降低小排量乘用车的消费税税率, 排气量在1.0升(含1.0升)以下的乘用车,税率由3%下调至1%。 这一政策的实行: ①大排量汽车的消费会受到抑制 ②小排量汽车的生产会失去市 场③油价将不断提高,但生态意识加强 ④人们的消费意向会受 到影响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导与练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八课财政与税收
命题(mìng tí)
命题(mìng tí)探角究度1 财政 典高收例考支导(ɡ引āo kǎo()2扫01描4年:2新01课4年标新全课国标文全综国文
Ⅰ综,Ⅰ1,61,64,分选);财20政13转年移北支京付,3是0,指选一;2国01政2年府广为了
实东现,2各6,地选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而实行的一
第十一页,共41页。
特别
财(t政èb赤ié字) (cái zhènɡ chì zì)与通货膨胀
提示
含义
财政的赤关字 系Βιβλιοθήκη 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 政收入的部分
通货膨胀
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 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 现象
区别
原因
是由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 入所致
是由纸币发行量过多、 经济增长过热、重复建 设严重等导致的
行财提分政示配收和入使多用少。(duōshǎo),影响企业和个人
(2收)入构分成配:按比具例体。用途,分为
支出,
科学、教育、文化经、济卫生事业支出,
和国防支出行,政社会保建障设支出,
支债出。
3.财政收支管的理关系
务
(1)财政盈余: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
的(略2部有)财分政。赤字收支,平或衡支:出当大年于的财收收财政入入政略收有盈余入大于支。出
第八页,共41页。
网络(wǎngluò)构建
第九页,共41页。
考点(kǎo diǎn)突破
精讲
考考点点财(k政ǎo(cdáiiǎznh)èng典)收题入例与练支出、
1((d1.ki)国ǎǎ财on家)政财财收政政支(的c关á收i系z入h考è与点n透g支)析的出作用
一
第十页,共41页。
(2)影响(yǐngxiǎng)财政收入的因素
《经济》之23 财政收入与支出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导学案之二十三第三单元第八课国家财政之二:财政收入与支出编写人:王澎涛审核:巩义五中高一政治组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具体获得渠道;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了解财政支出的含义和我国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懂得财政收支对比关系以及如何确定财政收支的合理关系2.能力目标:初步知道如何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的实践能力;辩证地认识财政赤字现象的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关心国家财政支出的内容,关注国家与社会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二、【重点】筹集财政收入的渠道;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三、【难点】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四、【知识链接】第八课《征税与纳税》中有关税收的问题五、【学法指导】社会调查法;探究式学习法六、【自主梳理】1.财政收入根据国家取得收入的具体渠道,财政收入可以分为、、和其他收入,简言之即、、、。
其中,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受和的制约,其中,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2.财政支出的含义财政支出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和的过程。
3财政支出按具体用途分类(1)支出。
在财政支出中居首位。
(2)科、教、文、卫事业支出(3)和国防支出(4)支出。
(5)债务支出。
4.财政收支状况(1)财政收支平衡:当年的财政收入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
(2)财政赤字:当年的财政大于财政的部分,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七、【互动探究】1.辨析:国家财政收入越多越好;(B级)(提示:参考分配政策对财政收入的影响)2. 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A级)3. 辨析:出现财政赤字是有害的(C级)4财政支出按用途划分为几个方面?【提示】2.(1)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不外有三种情况: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财政赤字。
(2)在国家财政预算和决算中,收入和支出相等是最理想的状况,但事实上,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财政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不存在。
3.8.1国家财政
经济过热
需求过旺,供给不足,通货膨胀, 物价全面、持续上涨
紧缩性财政政策
总供给
总需求
抑制总需求,降低通膨 率,给经济降温,实现总 减少财政支出 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 供求基本平衡,促进经 增加税收 稳运行的作用。 济平稳运行。
二、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
1、财政收入 (1)、含义: 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 筹集起来的资金。 税收收入(主要形式)
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 配置的作用。
国家财政是基础设施行业建设的主要支持力量。 行业特点: 资金投入大 个体不愿投资 基础设施 投入严重不足
(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
建设周期长
投资风险大
(国家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和工程建设)
利润不高
国家财政支持 改善资源配置
(2008年3月5日) (11月5日及以后) 防止经济由偏快转为 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 过热、防止价格出现 快增长 明显通货膨胀 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 加快建设 减轻企业负担 2010年10月利率调整加息。经济企稳、 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新增投资,进一步加大投 通胀压力上升和资产价格上升预期加强 进一步减少财政赤字 资力度 是加息的原因 ,货币政策开始转向稳健。 和长期建设国债。 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需 必须从增加有效供给 要扩大赤字,发行国债。 和抑制不合理需求量 除增加投入以外,国家还 方面采取有力措施。 要减少税费
(2)、财政收支 平衡: 是指当年国家财政收入等于财政支出、或 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略有赤字。 (3)、财政 赤字 是指当年财政收入小于财政支出、出现 差额的经济现象。
探究学习
“在国家财政预算和决算中,收 入大于支出比支出大于收入好” , 谈谈你的看法。
《经济生活》第三、四单元专题复习
嗣 醒重 羹霾 露 盈
擘
一
、
按劳分配为主体 。 多种 分 配 方 式 并存
【 考点解析 】 1 按 劳分配 为 的经 济条件决定 的。① 可 是
能性 :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 实行 按劳分配 的前提 。②现实性 : 社会主义公有制 条件
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 激发 了社会 成员积极投身 国家建设 的热情 , 加快经 对
趋
。 。 Q@ e
。Q e@
。
。
曩翻圜目翟 。 。
秀 毒 溪 嚣 麓 薯 々 孽一 罄嚣 谣 薯 誊 《 黧 x 萼尊 罄鬟警 鬣曩 薯 | 善: l 棼
的 分 配 激励 机 制 和 健 全 的 分 配 宏 观 调 控 机 制 , 于调 动 事 业 单 位 工 作 人 员积 极 对
性、 促进社会 事业发展 、 高公益服务水平 , 提 具有 重要 意义。 分析 : 实行绩效 工资 , ① 其深刻 的意义在于 否定 了平均 主义 的分配观 , 肯定 了基于劳动 贡献大小形 成差距 的合理 性 , 反映 了在按 劳分 配 的内容和要求 上是
济 发 展 和实 现 共 同富裕 起 到 了 巨大 的促 进 作 用 。
【 热点链接 】
⑨
c c 。 ④
c ⑨
c
搿 襄囊 蠹 饕 鬻鍪 罐譬嚣 蠢蠹 蠹萎 麓饕霪 羹 冀 嚣 蘸薰篓 薰羹纂 鬻器蠹 蠢 羹 蘩 囊嚣 黧 蘩薰 囊蠹藿 蘸喜薹 要蓑 蠹 冀薹 搴叁 莲蔓蠢萋 蠢 薹 警蠹 萝 妻 妻 薹 羹 蠢 薰 萋堇 萋量 襄襄 蔫 曩 羹
市场经济 条件下各种 生产要素所有权存 在的合理性 、 合法性的确认 , 体现 了国家 对公 民权利 的尊重, 对劳动 、 知识 、 人才 、 造的尊重。 创
3.8.1国家财政
财政盈余 财政平衡 财政赤字
四、财政的作用: 财政的作用:
1、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 、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
2011年6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个人 所得税法的决定。 个税起征点调整为3500,扩大了低档 税率的适用范围,并加大了对高收入者的调节力度。 10月27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的联组会议上,财政部 部长助理表示,今年中央财政已投入1522亿元进行保障房 建设。 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实行”两免一补 “(免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现在普 通高中庭经济困难学生还可享受平均每年1500元的国家助 学金)前不久,国家决定将“一补”标准每生每天提高1 元,达到小学每生每天4元、初中5元;从2011年秋季学期 起,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特困地区 学生每日将获得3元的营养膳食补助。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国家财政
一、财政的含义: 财政的含义:
在现代社会,任何一个国家要维持其运行,要为社 会提供公共服务,都必须有资金作保障。这种国家 对资金的筹集、使用活动就是财政。简言之,财政 就是指国家的收入和支出。
二、财政的本质: 财政的本质:
财政是国家(政府)为实现其职能凭借公共权力直接 参与社会分配的一种活动。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 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
2、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支持某些行业、地区的建设。 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支持某些行业、地区的建设。
新世纪“四大工程” 新世纪“四大工程”
3、保持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基本平衡,促进 保持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基本平衡, 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金融危机来袭,中国 经济危机四伏,政府 果断出手,4万亿投 资以刺激经济增长。
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 衡,避免出现大起大落。 1)需求不足时(经济增长缓慢、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 不足制约):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 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适用扩张性财 政政策) 2)供给不足时(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 受供给能力制约):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 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适用紧缩性财政 政策)
1、财政收入的含义及途径
(1)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 起来的资金。
(2)途径:税收收入(税)、利润收入 (利)、债务收入 (债)、和其他收入 (费)。
(3)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①经济发展水平——把蛋糕做——加快经济发展。(这 是确保财政收入的基础性措施) ②分配政策——把蛋糕分好——制定合理分配政策
(1)经济发展水平
1)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二者 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 2)只有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财富总量不断增 加,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持续增长。
(2)分配政策
在社会总财富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 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 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 产生不利的影响。如果财政集中的财政过少,将直接影 响国家职能的发挥,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最终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因此,国家 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 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影响
财政资金未得到有效 运用,不利于经济建 设和社会发展。 财政支出靠借债维持, 有引发通货膨胀的危 险。
收等于或略大于 财政收支平衡 财政资金得到了有效 运用。 、略小于支
3.8.1 国家财政(新版)
想一想:材料中说明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 主要的问题是什么?
(内需不足)
讨论
面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如果你作为国家的决策者,你会采取什 么样的财政措施来刺激需求,拉动经济 发展?
提示:可以从财政支出,税收, 国债等方面思考
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 供给与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经济滞缓 通货紧缩
财政的作用
1、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
财政的作用
2、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3、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材料:在过去十几年中,中国成功实施了出口导向型 的经济发展战略,实现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经济总 量已经成为世界第三。但受金融危机影响,中国产品的国 外市场萎缩,出口严重受阻。而中国又是一个储蓄率很 高而消费率很低的国家,世界银行的报告显示,美国的 最终消费率为86%,日本的为73%,印度的为78%,而 中国却只有57%。出口受挫,加上国内需求的不足,中 国近年来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有专家预测,随着 金融危机影响的进一步加深,中国经济可能会出现通货 紧缩现象。
赋税是喂养政府的娘奶。
——卡尔· 马克思
探究活动 1
这四万亿的投资体现了财政 的哪些作用?
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中国出口下降,沿海 很多小企业破产,失业率也开始攀升。为了拉动内需,刺 激消费,国家出台了4万亿人民币的经济刺激计划。
探究活动 1
这四万亿的投资体现了财政 的哪些作用?
探究活动 1
3、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紧缩性财 政政策
探究活动2
既然财政的作用之大,财 政收入是不是越多越好?
如果财政收入过多,那会……
社会总财富
企业 个人
国家 企业 个人
《经济生活》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知识点归纳+课时作业)
《经济生活》第八课财政与税收知识点归纳(一)国家财政1、财政的作用(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注意:财政是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来促进公平和改善人民生活的。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说明我们国家财政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作用,也体现了财政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要保持基本平衡。
①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②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2、财政收入与支出(1)收入收入的构成:税收、利润、债务、其他收入(2)税收与财政的关系: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基础性的影响(2)分配政策。
(4)财政支出的构成: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5)财政收支平衡: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二)征税和纳税1、税收的含义: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3、税收的种类: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4、税收的作用: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各项职能实现的重要保证。
5、依法纳税:违反税法的现象:偷税、欠税、骗税、抗税3.8.1 国家财政课时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任何国家为了履行对内对外职能,必须要占有和消费一定的社会财富,都要有自己的财政。
财政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财政的内容是国家对社会产品的分配②财政的特点是强制性③财政本质上是一种分配关系④财政本质上是一种消费关系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①②④2.对国家预算的认识,下列错误的是( )A.是经过法定程序批准的国家年度收支计划B.它需要经过国家权力机关的审批后方能生效C.预算体现着国家权力机关和全体人民对政府活动的制约和监督D.国家预算就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3.财政部、发改委、国务院扶贫办于2011年11月7日下发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指出,各地确定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范围为:围绕培育和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围绕改善农村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围绕提高农村扶贫对象就业和生产能力。
高三政 治经济生活知识点
高三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高中政治的经济生活部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于理解社会经济现象和国家经济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高三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的详细梳理。
一、货币(一)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二)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3、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
4、支付手段:货币被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
5、世界货币:货币在世界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
(三)纸币1、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2、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二、价格(一)影响价格的因素1、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2、价值决定价格: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二)价值规律1、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三)价格变动的影响1、对生活消费的影响(1)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高档耐用品需求弹性大。
(3)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互为替代品的两种商品,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互补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8.1国家财政学案(梁山一中)
8.1《国家财政》学案梁山一中高一政治组制作:毕彦东审核:孙秋荣【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财政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各种事实材料的了解和收集,了解财政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不可替代作用,进而引导学生对财政的重要作用进行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感受到财政对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大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来看问题。
【学习重点】财政的作用和影响因素【自主探究】见同步学案第66-67页。
【结构提纲】(一)财政及其作用1、财政:2、预算和决算:3、财政作用:(1)(2)(3)(二)财政收入与支出1、财政收入:2.财政收入的来源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2)分配政策4.财政支出:(1)含义(2)分类5.财政收支的三种情况6.财政赤字【课堂练习】1.任何国家为了履行对内对外职能,必须要占有和消费一定的社会财富,都要有自己的财政。
财政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财政的内容是国家对社会产品的分配②财政的特点是强制性③财政本质上是一种分配关系④财政本质上是一种消费关系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2.下列选项中能说明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的是()①我国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②我国投资建设三峡工程③全国财政从2006年到2010年累计新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将达2 182亿元④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3.在经济过热、物价大幅度上涨时,国家应实行的财政政策是()A.紧缩性财政政策B.扩张性财政政策C.中性财政政策D.积极的财政政策4.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指出:“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6.8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7%。
”我国财政收入大幅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A.增加了税种并提高了税率B.扩大了财政赤字C.增发了国债D.国民经济实现了较快增长5.某县2009年的财政收入是7.652亿元,财政支出是7.654亿元,该县的财政状况属于()A.财政收支平衡B.财政赤字C.财政节余D.收支完全相等6.判断:(1)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3-8-1财政收入与支出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知识归纳整合
课堂即时训练
活页规范训练
3.财政收支关系 财政收支平衡 (1)财政收支的三种情况: 、财政盈余、 财政赤字 。 略有盈 ,或支出大 余
①财政收支平衡: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
于收入 略有赤字 ,都属于财政收支平衡。
②财政盈余:指当年的财政 收入 大于财政 支出 的部分。 ③财政赤字:指当年的财政 支出 大于财政 收入 的部分。 (2)正确处理财政收支关系:国家应当根据具体情形,合理确定财
如果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会 具有促进资 源合理配置
导致投入某些行业、地区的资
源严重不足,影响社会经济生 活的正常运行与发展。国家通 过财政支持这些行业、地区的 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增加对西部的
投入;加强基 础设施建设; 加大科研投入
的作用
具有促进国 民经济平稳
通过对财政支出数量的控制, 可以保持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
师生合作探究
国家决算
拓展归纳整合
。
知识归纳整合 课堂即时训练 活页规范训练
2.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 社会公平 、改善 人民生活 的物质保障。
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 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
建立 社会保障 体系与 基本医疗卫生 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
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反之,在经济过
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
稳定 物价,给经济“降温”。
取 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 减少 财政支出、 增加 税收,抵制总需求,
师生合作探究
拓展归纳整合
知识归纳整合
课堂即时训练
活页规范训练
图示:财政对经济调控的过程
《家庭的收入与支出导学案》
《家庭的收入与支出》导学案一、导入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的收入与支出直接干系到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本节课将进修家庭的收入来源、支出项目以及合理规划家庭收支的重要性。
二、知识讲解1. 家庭的收入来源家庭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工资收入:家庭成员通过工作所得的报酬。
- 经营收入:家庭成员经营自己的生意或投资所得的收入。
- 资产收入:家庭拥有的房产、股票、债券等资产所产生的收入。
- 其他收入:如奖金、补贴、福利等。
2. 家庭的支出项目家庭的支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生活支出:食品、衣物、住房、交通、通讯等平时生活开支。
- 教育支出:子女的学费、书本费、补习费等。
- 医疗支出:家庭成员的医疗保健费用。
- 娱乐支出:旅游、电影、购物等娱乐活动的费用。
- 储蓄支出:用于储蓄和投资的资金。
3. 合理规划家庭收支合理规划家庭收支是保障家庭经济稳定和家庭成员生活质量的关键。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制定家庭预算:明确收入来源和支出项目,合理分配资金。
- 储蓄和投资:建立紧急储备金和长期投资计划,提高家庭财务稳定性。
- 控制消费:避免不用要的消费,理性消费,避免债务。
- 定期复核:定期检查家庭财务状况,及时调整支出计划。
三、案例分析小明的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父母的工资收入和房产租金收入,支出主要包括生活支出、教育支出和娱乐支出。
但是,小明的家庭并没有建立储蓄和投资计划,导致家庭财务状况不稳定。
为了改善家庭财务状况,小明可以和家人一起制定家庭预算,合理规划家庭收支,建立储蓄和投资计划,控制消费,确保家庭经济稳定。
四、思考讨论1. 你认为家庭的收入和支出对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有何影响?2. 你家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什么?家庭的主要支出项目是什么?你们有没有制定家庭预算?3. 你认为家庭应该如何合理规划家庭收支?你有什么好的建议?五、教室小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家庭的收入来源、支出项目以及合理规划家庭收支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生活导学案3.8.1《财政收入与支出》
编制:高一政治备课组
姓名班级完成情况
一、知识回顾.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是否违背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原则?
二、自主学习
(一)财政及其作用
1、国家的______和________就是财政.
2、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叫_________;上一年度国
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叫__________.
3、国家财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保障。
具体表现在:财政通过国民收
入的再分配,缩小,促进,建立_____________ 与,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建设。
4、财政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如果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会导致投入某些行业、
地区的_____________,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国家财政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具体表现在: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财
政政策,通过经济建设支出、税收,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
经济增长。
反之,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财
政政策,通过财政支出、税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
(二)财政收入与支出
1、根据国家筹集资金的渠道,财政收入可以分为、、以
及。
其中,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
源。
2、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和。
对
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二者是的关系。
3、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促进企业的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国家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就是财政支出。
按照具体的用途,财政支出可以
分为支出、支出、支出、支出、支出。
5、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不外有三种情况:、、。
什么是财政收支平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教师精讲
一、财政收入
1、什么是财政
(1)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从这一含义中我们可以看到,财政的实质就是国家在社会范围内获得国家收入,并将它
集中性分配使用。
(2)国家预算和国家决算
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收支计划,叫做国家预算。
上一年度的财政实际执行情况,叫做国家决算。
国家就是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这两个方面,参与社会分配,实现国家职能的。
2、财政收入的渠道
四大渠道,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
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3、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是两个方面:
第一,经济发展水平,这是基础性的因素。
因为国家收入主要依靠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壮大,税收、利润才有保证,没有经济的增长,就不会有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
因此,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收入的关系,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
第二,分配政策。
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创造的总财富是一定的,国家要的多,企业和个人的分配收入就减少;反之,企业和个人要的多,国家收入就减少。
它们是彼此消长的关系。
国家应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财政支出
1、财政支出就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
2、财政支出的分类
按财政支出的用途,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五大类型。
(1)经济建设支出
经济建设支出占据财政支出的首位。
在全部经济建设支出中,基本建设和支持农业的支出占绝大多数,反映了国家财政参与经济建设的重点。
(2)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
主要包括这些单位的人员经费支出,设备购置、维护及公务费用支出。
(3)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
是指用于政府机关、司法部门、驻外机构、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国防科研方面的支出。
(4)社会保障支出
是指国家财政为公民提供的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的各种费用。
(5)债务支出
用于偿还国家各种债务本息方面的支出。
1、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
(1)财政收支的三种情况: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财政赤字。
在财政预算、决算中,收支相等是最理想状态,表明国家筹集的资金得到充分利用。
但收支平衡是在动态中实现的,由于具体条件不断变化,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是不存在的。
(2)财政收支平衡
是指当年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3)财政赤字
是指当年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赤字意味着要靠借债过日子,有可能导致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不平衡,引发通货膨胀。
必须把财政赤字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发行国债可以增加财政收入,扩大政府投资,刺激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但是国债发行规模过大,会增加政府还债负担,不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在经济生活中,国家可以通过调整财政收入支出控制经济运行。
当经济增长缓慢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以刺激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反之,当经济发展过热时,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以抑制社会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给经济降温
四、反馈练习.
1..2011年我国政府工作主要任务之一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全国财政赤字预计达9500亿元。
这表明本年度我国
A.国债支出大于国债收入 B.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
C.税收支出大于税收收入 D.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
2.为了“扩内需、保增长”,2011年国务院同意地方发行2000亿元债券,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列入省级预算管理。
居民购买地方政府债券所获得的利息收入属于
A.债务收入
B.红利收入
C.劳动收入
D.资本收入
3.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截至5月22日14时,中央财政已累计拨款102.95亿元.政府的这一救灾拨款属于
A.财政收入 B.财政支出
C.财政结余 D.财政决算
4.2011年中央财政将全面建立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
这部分财政投入,属于A.社会保障支出 B.国家补贴支出
C.经济建设支出 D.行政管理支出
5. 2011年初,我国政府进一步实施新医改方案。
该方案的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这项改革有利于
A.提高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生活
B.完善分配制度,调节过高收入
C.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D.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优势互补
6.针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党中央、国务院适时调整宏观调控的方向和重点。
从“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到“保持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再到当前为应对金融风险,防止经济衰退而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扩大内需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这些政策的调整都传递出中央稳定经济、保持增长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请运用财政的相关知识为我国扩大内需,稳定经济,保持增长出谋划策。
3.8.1反馈练习参考答案
知识回顾:
答:不违背。
相反,是整个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因为:
(1)共同富裕不能理解成所有的劳动者、所有的地区同时、同等程度地富裕起来,世界上从来没有同步富裕,即使在原始社会,差别也同样存在。
我国今天的市场经济是以承认差别为前提,并为个人施展才能,为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公平的机会。
要想社会全体成员同时、同等程度富裕,这不但做不到,反而会导致普遍贫穷。
(2)只有提倡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才能对大多数人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和鼓舞作用,并带动越来越多的人走向富裕。
(3)鼓励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就能调动这部分人与地区的积极性,为整个社会的共同富裕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
反馈练习:
1—5 DDBAC
6.①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通过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以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长。
(2分)②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增加经济建设支出以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转。
(2分)
③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在当前形势下,政府要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来稳定经济促进发展。
(2分)
(其他利用财政的知识回答如适当扩大财政赤字等也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得超过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