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理论与听力教学
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2012-04新视角所谓的图式理论,其实就是听者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知识形成的,对语言材料的意义的理解。
人们在学习接受一个新知识的时候是需要联系已有的知识及经验,从而对新的知识形成一个自己的理解,就好像头脑中已经存有固定的图式,而新输入的知识信息需要与这些图式相吻合。
图式又分为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这三种图式是互相作用,相辅相成,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图式理论概述英语心理学家F·C·Bartlett在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出版了著作《记忆》,这本书中他提出了图式理论的概念。
该理论认为人们需要在输入和接受新信息的时候与过去已有的信息联系起来,而人们能否理解这种信息知识则是由头脑中已存有的图式结构来决定的,新信息的输入必须是与原来的图式结构相吻合的,这样才能完成图式的重组和储存等一系列过程。
听力教学就是要充分地调动起学生头脑已存有的知识信息,使其与新信息共同影响,相互作用,从而对听力材料达到更好的理解和接收。
听者头脑中的图式越丰富,当然对新信息的理解就越准确和快速。
所以,在中学阶段,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各方面知识的教学,丰富其头脑中的图式。
二、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具体应用1.课前准备图式是需要被激活的,在填充了空位后,与新输入的信息发生作用,从而完成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和接收。
反之,即便具备了图式,也无法完成对材料的理解。
所以教师要使用图式理论来指导学生进行听力训练时,要先进行一定的“预热”训练,目的就是为了激活学生头脑中的图式,使其与听力材料关联起来。
这个准备期最重要的就是给学生介绍听力材料的内容,使他们形成足够的语境知识,激起他们想要听下去的动力。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听力材料的预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预热”内容,有的放矢才能更好地捕捉到需要的材料信息,使得记忆负荷减轻,提高准确率。
举例来说,听力材料如下:W:Tom,Zhang Hua didn’t come this morning.What’s up?M:Didn’t you read the newspaper this morning?W:What happened to her?M:There was a fire in Zhang Hua’s building.She heard her neighbor,Miss Sun,calling for help and saw a lot of smoke from next door.She called911at once and helped Miss Sun out.W:How brave!M:But the fire burned her legs and face.She had to stay in hospital for seven days.W:Oh,what a pity!Is she getting better now?M:Yes.She will come back soon.W:I’m very happy to hear that.在这段对话中,存在三个问题,分别是:1.What happened yesterday?A.A car accident.B.A fire.C.An earthquake.2.What did Zhang Hua do?A.She saved Miss Sun out of fire.B.She sent Miss Sun to the hospital.C.She called911and put out the fire.3.How long did she have to stay in hospital?A.Two weeks.B.Three days.C.A week.对于这段材料,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小组作业的方式来完成,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问题来预测材料的主要内容,并且将这些预测都一一记录下来,然后选出几个小组进行汇报,并且把这些联想和预测的原因也要说出来。
图式理论在中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作用
图式理论在中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作用一、图式理论的基本概念图式理论是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由巴特莱特和皮那切提出。
图式是人们对特定知识领域的认知结构,是一种心理模型,用来解释和理解人们对世界的认知。
图式理论认为,人们在学习和记忆过程中,往往是根据已有的图式来处理新的信息,进行信息的加工、存储和检索。
图式理论强调的是人们对信息的组织和理解,通过图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的知识,提高认知的效率和深度。
二、图式理论在中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作用1. 促进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中学生学习英语听力时,往往面临着语速快、词汇量大、语音语调不同等问题。
图式理论认为,人们在处理信息时,会根据已有的图式来理解新的信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听力学习中建立和运用相关的图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听力材料。
通过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对听力材料进行预测,构建相关的图式,有助于学生更快地理解听力内容。
2. 促进学生对听力信息的储存和检索图式理论认为,人们对信息的存储和检索是基于已有的图式进行的。
在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多样化的听力任务和练习,引导学生建立更多更丰富的图式,帮助他们更好地储存听力信息,并在需要时更快地进行检索。
通过听音频材料,让学生进行信息的整合和归纳,以构建相关的图式,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记忆和应用所学的听力知识。
3. 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图式理论认为,图式的建立和应用有助于促进人们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的提高。
在中学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图式的引导和运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英语听力材料,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让学生进行听力材料的概括和总结,引导他们运用图式来提炼和归纳重要信息,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中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图式理论实践案例在中学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具体的方法和策略来应用图式理论,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
1. 提供相关的语境和背景知识在进行英语听力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提供相关的语境和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听力材料。
听力中的图式_图式理论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听力中的图式_图式理论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摘要:本文通过图式理论对高校英语听力教学的改革进行实践与探索,力图构建一种以图式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的英语听力教学模式,图示理论(schematheory)是一种流行的阅读理论,最早见于哲学家康德(kant)1781年的著作,内容图式指听者对世界的认知,对所听材料题材的熟悉程度摘要:本文通过对图示理论的概述,将图示理论应用到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方法做一探索,力图构建一种以图式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的英语听力教学模式。
关键词:图示理论;听力教学传统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存在以考试为导向,缺乏相关的理论指导,忽视学生的认知能力等问题,许多教师始终没能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采用“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且不利于我国素质教育的推广和发展。
2004年初教育部高教司组织制定并在全国部分高校开始试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够熟练使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
可见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当今社会,英语的听说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通过图式理论对高校英语听力教学的改革进行实践与探索,力图构建一种以图式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的英语听力教学模式。
一、图示理论概述图示理论(schematheory)是一种流行的阅读理论,最早见于哲学家康德(kant)1781年的著作。
现代心理学研究中,英国著名心理学家巴特利特(f,c,bartlett)于1932年提出了图式的概念以及基本内容,用它说明记忆的组织以及试验中所得到的结果。
上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哈特(d,e,rumelhart)等做了大量研究,把图式的概念发展成了一种完整的理论。
图示理论认为,人们在认识和处理新事物时,总是以图式为认知基础,根据已有图式来预测、解释和吸收外界的信息,然后在头脑中构建新图式,并通过同化和顺应导致内部图式,即认知结构的变化,达到功能性平衡。
浅析图式理论在英语专业新闻听力教学中的作用
知识开始 ,借 助背景知识进行 信息 的预测 、推测 、筛选 、 吸收或 同化 ,以抽象化 的结构结束 。而后 者则相反 ,是 由具体 的信息来激活最底层 的图式 。因此 ,理解 过程从 最具体 的图示 的示例化开始 ,以高层次抽象 的图式 的 示 例化 的形成结束 。(Adams&Collins,1979)
影 响听力理解 的图式主要可分 为三类 :语 言图式 (1inguistic schema)、内容 图式 (content schema)和 形 式 图式 (formal schema)。作 为内容图式和形式 图式的 基础 ,语言 图式 主要包 括语音 、词 汇 、句法和语义知识 。 在 听力 理解 中,由于学 习者听到 的并 非母语 ,因此语 言 图式 的重要性更为 突出 ,如果缺少足 够的相关知识 ,比 如语音 方面 的连读 、弱读 、同化 、失音 等 ;语法方面 的时 态 、语态等 ,学习者将无法分辨所 听到 的单词 、短语或 句 子 ,也就无法 利用输入信息所 提供的线索去 调动大脑 中的内容 图式 与形式 图式 。内容图式 主要指 对于所学 语言 国家的知识体 系 ,包括 文化背景 、风俗习惯 、价值 观 念等 。(Carrell,1984)它能够 促进学习者对 于输 入信息 的理解或是提 供相应 的参照 。形式 图式指文本 的组织 形式 、修辞结构 和类 型。(Carrell,1984)不同的文本类型 均有 较为 固定 的形式 结构 ,比如新 闻报导是描述性 的 , 演讲稿是说服性 的,而解说词则是信息性的。如果学 习 者构建起形式 图式 ,就能够积极 预测 所要听到 的信 息 , 集 中注意力更快理解 和吸收信息 内容 ,确保判断 的准 确
【专题研讨 】
浅析图式理论在英语专业新
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普及,英语听力教学在外语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然而,传统的英语听力教学方法往往侧重于单纯的听力练习,忽视了学习者认知图式的构建,导致听力效果不佳。
本文旨在探讨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以期提高英语听力教学的效果。
本文将首先介绍图式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其在认知心理学中的地位,然后分析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包括听力材料的选择、听力策略的培养以及听力理解的评估等方面。
本文将总结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优势,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推动英语听力教学的发展。
二、图式理论与英语听力教学的关系图式理论,作为一种认知心理学的重要理论,为我们理解和学习语言提供了新的视角。
英语听力教学作为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图式理论有着密切的关联。
英语听力不仅仅是接收声音信息的过程,更是一个涉及语言知识、文化背景、记忆和推理等认知活动的复杂过程。
图式理论中的语言图式对应着英语听力中的词汇、语法和语音知识。
学生在进行英语听力时,需要调动已有的语言图式来解码听到的信息,理解语言的结构和意义。
因此,英语听力教学应重视语言图式的构建和拓展,帮助学生掌握足够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以便更好地进行听力理解。
内容图式涉及文化背景知识和百科知识。
英语听力材料往往涉及各种主题和场景,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才能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深层含义。
英语听力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百科知识,帮助他们建立丰富的内容图式,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听力材料。
形式图式与英语听力中的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密切相关。
学生需要识别听力材料中的篇章结构,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态度,以及识别其中的修辞手法。
英语听力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听力材料的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培养他们的形式图式,提高他们的听力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图式理论与英语听力教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英语听力教学应充分利用图式理论,帮助学生建立和发展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听力水平。
浅析“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的应用
浅析“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的应用在语言交际活动中,听力作为一种基本语言技能越来越受到外语学习者的重视。
事实上,听力理解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听者需要利用背景知识、语境线索并且运用多种学习策略来理解听力内容。
然而,我国传统英语听力课堂上学生一直处于信息的被动接收状态。
为了改进这种不利的学习局面,笔者在英语课堂听力教学中采用了以图式理论为指导的方法。
取得一定的效果。
1 图式理论概述“图式”这一提法最早见于德国哲学家康德的著作。
“图式”是指每个人过去所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储存的方式,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是被学习者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对新信息起作用的过程及怎样把这些新信息丰富到学习者知识库中的过程。
图式听力理论涉及“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信息加工方式。
自下而上是听者由接受到的语音信息启动,激活最基本最底层的图式即词语图式,再组合成短语图式。
随着听力行为的继续,较高层次的图式被激活,产生了对句子的理解。
当然听力理解过程中还包括自上而下加工,即从高级的图式开始预测、选择、总结吸收的信息。
两种方向的加工使听力理解畅达而高效。
2 图式在听力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将图式理论应用于英语听力教学中,其主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促进听力内容的理解图式理论强调在听力理解的过程中“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信息处理方式相辅相成。
而无论是哪种方式,都离不开大量图式的参与。
“自下而上”的基础是听者的词汇和语法能力。
听者运用词汇能力对听到的词进行筛选、过滤来查找意思。
听者的语法能力则可看成是一整套工作策略,用来对听到的材料进分析。
所谓“自上而下”听法,是指听者调动背景知识来理解所听材料的意思。
要获得较好的听力,就必须同时运用好这两种方法,这两种方式交互作用,同时加工,在词法、句法、语篇等不同层面上共同促进听力理解。
2.2 对听力内容进行预测、推理预测是指听者在听的过程中,根据对现实的感知和以往的经验,对将要听到的新内容做出推测,估计和预想的心理过程。
图式理论在高职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
图式理论在高职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摘要]听力理解作为外语学习的一项基本语言技能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目前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着听力比较差的问题。
本文简单介绍了图式理论和听力理解的概念后,分析了图式对听力理解的作用,试图探讨如何将图式理论运用到高职听力教学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关键词]图式理论听力理解听力教学一、图式理论图式理论是认知心理语言家们用以解释理解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
最早由著名哲学家康德于1781年提出。
20世纪30年代初,英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应用并发展了图式概念。
所谓“图式”是指每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储存的方式;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或积极组织;是被学习者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对新信息起作用的过程;是怎样把这些新信息丰富到学习者知识库中的过程。
大量的认知理论证明,图式是认知的基础,人们在理解、吸收、输入信息时,需要将输入信息与已知信息(即图式)联系起来。
对新输入信息的解码、编码都依赖于人脑中已存的信息图式、框架或网络。
输入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相匹配,图式才能起作用,完成信息处理的系列过程,即从信息的接受、解码、重组到储存。
二、听力理解与听力理解过程语言学家Widdowson指出,听力理解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听懂说话的语法结构,听到并接受相关语音及语法的信号系统所组成的句子,这种理解仅限于理解句子的字面意义;二是从语言的功用来理解,即除理解字面意义外,还得理解所听到的说话的交际动能,这样的活动可以称之为听力理解。
“听力理解过程决不是一种单纯的语言信息解码过程,而是一种解码过程与意义再构建的结合。
”也就是说,听力理解过程决不仅仅是听者在词汇、句法、语义层面上对所得到的语言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还是听者根据语言理解加工过的信息,在记忆中搜寻与之相关的经验和背景知识并加以运用,对话语信息进行预测、假设、推断和得出结论的过程,是语言理解和问题解决的过程。
三、听力理解模式听力理解包括“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和“交互”三种模式。
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提要:本文以图式理论为出发点,介绍了图式理论的概念和分类,然后讨论了认知框架下的听力理解,接着阐述了图式对听力理解的作用,最后总结了图式理论在听力教学中运用。
关键词:图式理论;听力理解;听力教学前言:听力是一项重要的语言技能,也是学生感知语言和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
听力理解涉及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强调语言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掌握非语言知识,即帮助学生了解相关背景知识,以便更有效地理解听力材料。
1.图式理论图式最早是由康德(Kant)提出的,而其作为理论则是巴特利特(Barlett)的贡献。
所谓“图式”是指学习者已经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储存的方式,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和积极组织,是学习者已有信息对新信息起作用的过程。
现代图式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鲁梅尔哈特(Rumelhart)把图式理论解释为:“以等级层次形式储存于长时记忆中的一组组相互租用的知识结构或构成认识能力的建筑砌块。
”认知结构理论的代表人物皮亚杰(Piaget)丰富发展了图式理论,阐述了“图式”在知识获得中的重要作用。
图示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人们在理解新事物时,需要利用以前的经验或知识,即将背景知识与这个新事物联系起来。
詹姆斯(James)(1892)将图式分为三类:①语言图式,指学习者已有的语言知识,即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知识。
②内容图式,指对话题的内容范畴和话题的熟悉程度。
③形式图式,它指有关各类语篇篇章结构知识。
不同的语篇有不同的结构,不同类型的图式会相互影响。
学习者对语言的认知越丰富,头脑中建立的图式也就越多,也就越容易理解新知识。
2.听力理解听力理解是一个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
“理解并非仅仅是接收,听者实际上在理解中起了重要作用,他需要激活各种类型的知识,并用他们来理解说话者表达的真实意图”(Anderson & Lynch,1988:65)。
总之,听力理解是听者把感知到的声音解码为信息的过程。
基于图式理论的英语听力教学模式探讨
英语听力教学模式探讨——图式理论内容摘要::本文将以图式理论为基础。
听力教学也受到普遍的重视。
探讨以图式理论为中心的英语听力教学模式。
论文关键词:图式理论,听力教学,教学模式近年来,听力能力越来越受到教师与学生的关注,听力教学也受到普遍的重视,但是听力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英语听力已经成为制约学生英语学习的瓶颈。
如何进行有效地听力教学,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已成为众多学者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以图式理论为基础,分析图式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作用,探讨以图式理论为中心的英语听力教学模式,旨在探究有效的听力教学模式。
1.图式理论的起源与听力理解的重要性德国哲学家康德最早提出图式这一概念,他认为图式是连接概念和感知对象的桥梁。
英国心理学家巴莱特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图式理论,并将其应用于心理学研究。
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哈特在20世纪80年代将图式发展为较为完整的理论,他认为图式是一种记忆结构,是信息加工的基本要素,包括语言、文化等多领域的信息知识,同时包括已经形成的神经反应模式。
图式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对新事物的理解由大脑中已存在的图式来决定,输入的信息需与这些已经存在的图式相匹配。
在听力教学中,图式主要分为语言图式和内容图式。
语言图式主要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基础语言知识,是理解听力的基础。
学生若缺乏这些最基础的语言知识,听力理解就无从谈起。
内容图式是指文章的主题,主要指材料的内容范畴。
英语听力中,很多对话来源于日常生活情景,如餐馆、机场等。
在这些典型的场景中,对话双方的关系以及说话人的行为方式应该是相对固定的。
这种日常生活常识储存在人的大脑中即为图式模型。
一般说来,对文章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文章主题的了解程度。
语言图式和内容图式在听力理解中的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
根据图式理论,听力材料的信息处理主要有“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方式。
“自下而上”的信息加工方式主要涉及到语言图式,强调语言基本功的作用。
图式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图式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在语言教学中,听力理解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图式理论认为,背景知识对听力理解起着重要作用。
针对听力教学的普遍状况,教师需要改变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在此探讨如何将图式理论运用到听力教学中以期对教师在听力教学中有启发作用。
关键词:图式理论教学引言听力被看作是语言学习的四大技能之一。
近些年,对听力教学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二语研究者认为激活图式对听力理解帮助很大,图式的积累可以使学生有效的听力。
因此教师有必要运用策略来帮助学生达到听力的最佳效果。
1 图式概念图式的概念第一次出现在希腊哲学的研究中。
Bartlett(1932)认为图式是储存在大脑中的知识,它对理解信息起重要作用。
图式是活动的,自我激活和自我修改,图式在认知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在Bartlett 之后,涌现了许多研究者和语言学家,他们对图式给出了自己的定义。
Carroll(2000)提出图式是语义记忆中对信息总的安排详细说明的结构。
Cook(1997)把图式定义为将语篇中的信息与大脑中已有的相关知识相结合成新的心理表征,人们通过将大脑中的相关图式激活来理解新事物。
根据Widdowson (2000),图式是现实的心理建构。
1.1 图式的分类根据Carrell(1984),图式或以前的知识结构可以基本分为:语言图式,形式图式和内容图式,它们在听力理解中起重要作用。
语言图式是材料中的语言信息,包括语音、语法和词汇知识。
非本土的听者很可能会对材料了解不清,这是因为图式的缺失。
有效的阅读要求有把语篇材料和自己的知识结合的能力(Carrell,1983)。
理解词汇、句子和整篇内容不仅仅包括听者的语言知识。
形式图式指不同文章的形式、理论组织结构的背景知识(Carrell,1983),包括不同类型和风格的听力材料的知识。
内容图式是指与文章的内容相关的知识,包括一系列真实知识、价值观、文化惯例。
语言不仅仅是词汇、语法点和句子结构的联结,而且是不同水平的文化的承载者。
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
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一、引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中听力教学的主要目的旨在培养学生听的策略,特别强调听的过程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仍然摆脱不了“听录音、对答案”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乏兴趣,教学效果不明显,难于培养学生听力技巧和听力策略,与《新课标》中听力技能要求相悖。
笔者认为,在听力教学中,教师若能恰到好处地运用图式理论,便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理论依据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英国著名心理学家frederic c. bartlett 在其著作《记忆》中提出了图式理论,他认为听是一个需要听者积极参与,是语言知识与背景知识相互碰撞出的。
所谓“图式”是指每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储存的方式,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或积极组织,是被学习者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对新信息起作用的一个过程,也是新信息被丰富到学习者知识库的过程(王桂馨,2010)。
图式理论认为:人们在理解、吸收输入信息的时候,需要将输入信息与已知信息联系起来。
对新输入信息的编码、解码都依赖于人脑中已存在的信息图式、框架或网络,输入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相匹配,才能完成信息处理的系列过程,即从信息的接受、解码、重组到贮存。
图示理论强调两种基本的信息处理方式:即自下而上(bottom-up)策略和自上而下(top-down)策略(葛小娟,2010)。
自上而下策略是一个从整体到部分的过程,利用图式的预期作用对总体进行预测,这种方式又称“概念驱动”。
而自下而上策略是一个从部分到总体的过程,这种方式又称“材料驱动”。
这两种信息处理方式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同时发生或交替出现。
实践研究证明,听力理解也包括“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信息处理方式。
在英语听力理解过程中,“自下而上”策略表现为:听者较注重语言信息,即单词、句子等具体信息的听辨或具体图式的运用,是听者运用语音、词汇、句法等去留意形式的过程;而“自上而下”策略则较注重高层次的图式运用,即较多利用大脑中已存在的抽象概念和知识来分析、处理新输入的信息,是听者运用自己固有的图式和背景知识去推测和提取意思的过程(朱彦,2007)。
图式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图式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图式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和分析。
在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即目前听力教学存在的问题;其次探讨了研究意义,即通过图式理论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在详细介绍了图式理论的概述、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实践案例分析、效果评估以及与其他教学方法的比较。
结论部分展望了图式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并总结了本文的重点内容。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为听力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并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图式理论、听力教学、应用研究、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概述、应用方法、实践案例分析、效果评估、与其他教学方法的比较、应用展望、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英语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通用语言,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英语听力技能至关重要。
传统的听力教学方法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单一的听力材料、缺乏真实情境的练习等,导致学生在实际应用中难以有效运用所学知识。
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术界开始探索新的听力教学方法,其中图式理论应运而生。
图式理论认为人们在学习和记忆过程中会根据既有的认知结构进行信息加工和理解,这为听力学习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图式理论引入听力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听力材料,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和应用能力。
本研究旨在探讨图式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希望通过对图式理论的概述、应用方法、实践案例分析、效果评估以及与其他教学方法的比较,为听力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意义图式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听到的信息,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记忆和运用听力材料。
通过图式理论,教师可以设计更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听力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图式理论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听力能力,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听力训练方案。
研究图式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图式理论指导下的英语听力教学与应用
图式理论指导下的英语听力教学与应用【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及指导下的教学策略,并通过实践案例分析来评估听力教学效果。
在将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正文部分将包括图式理论的概述、对英语听力教学的应用、具体的教学策略,以及实践案例的分析。
结论部分将总结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实际效果,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讨论,旨在为英语教学领域提供更深入的探讨,并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英语听力教学、图式理论、指导、应用、策略、实践案例、效果评估、展望、研究方向、总结、建议、教学效果1. 引言1.1 研究背景英语听力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困难是理解口语的速度和流利度。
传统的听力教学模式往往只侧重于词汇和语法的教学,忽视了对听力认知过程的深入探讨。
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成为了教育者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图式理论在语言学习领域逐渐引起了教育者们的关注。
图式理论是认知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它认为人类在进行语言理解时会根据自身具有的认知结构和知识体系进行信息的加工和理解。
在英语听力教学中,图式理论为教育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思路,通过构建学生的认知图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准确地理解口语信息。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旨在探讨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并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和听力教学效果评估,深入探讨图式理论在提高学生听力水平方面的实际效果,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英语听力教学提供更多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图式理论指导下的英语听力教学,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和应用能力。
具体目的包括:1. 深入理解图式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基础;2. 探讨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寻求有效的教学策略;3. 分析实践案例,探讨图式理论指导下的英语听力教学的实际效果;4. 对英语听力教学效果进行评估,验证图式理论对提高听力能力的有效性。
图式理论指导下的德语听力教学
图式理论指导下的德语听力教学吴瑞婷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国际间的经济文化往来日益频繁,外语学习在我国也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德语学习者的人数也逐年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德语教学效率成为德语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德语听力能力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和短板。
听作为信息输入的一个重要手段以及日常交流的重要环节,需要引起德语学习及教学者的足够重视。
本文笔者将探讨图式理论在德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以期找到提高德语学习者听力能力的有效 途径。
1 图示理论图式的概念最早来自19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他把图式(Schema)看成是“原发想象力”的一种特定形式或规则。
它被教育心理学家理查德·安德森(Richard C. Anderson)扩展为图式理论。
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使用图式时可以不经思索快速地将新的感知组织到图式中,并不需要复杂的思考。
图式可以帮助理解世界和快速变化的环境。
图式就是存在于记忆中的认知结构或知识结构。
每个人头脑中都存在大量的对外在事物的结构性认识称为图式(Schema)。
图式是对我们生活中的事物的大量个别事例的抽象,图式总结了这些事物的重要特征。
举例来说,当人进入一个熟悉的环境,就可能根据记忆中原有的知识进行相应的思维或行动反应。
比如我们看到不远处操场上10多个人在追着一个球跑,并试图把球踢到球门内,依据我们原有的认知结构可以知道这是在进行足球比赛。
如果我们还具备对自求比赛规则(进一步的认知结构)的一般了解,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欣赏比赛,分析策略,否则就只看到一群人追着球在跑。
这个例子说明我们会自然地把个别刺激物放在一个预存的认知结构,即图式中去认识。
2.2 文化层面在德语初级听力这本书中部分涉及到了德国国情和文化的内容,比如Ihren Ausweis,bitte!这一章节涉及到了留学生到德国登机注册的相关背景知识,以及Girokonto oder Sparkonto?中涉及到了德国银行业中两种银行卡的申领以及区别等背景知识,对于不了解相关信息的同学,即使语言层面没有太大问题,也还是无法完全理解听力文本的内容。
图式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图式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图式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引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指出了图式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重要性。
接着,正文部分首先概述了图式理论的基本概念,然后探讨了图式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其具体实践。
随后通过效果评估分析了图式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实际效果,并总结了其对听力教学的启示。
结论部分对本文进行了总结与展望,同时提出了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图式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为未来的听力教学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图式理论、听力教学、应用研究、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概述、具体实践、效果评估、启示、总结、展望、局限性、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图式理论作为认知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强调人类大脑在认知过程中自动生成的一种思维结构。
图式不仅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信息,还可以指导人们在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时更加高效地思考。
在听力教学中,图式理论被引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听力材料,提高信息的获取速度和准确度,从而提升听力水平。
研究图式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图式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在听力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效果评估和启示,旨在为改进听力教学方法提供参考,并为未来的听力教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1.2 研究意义在听力教学中,图式理论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图式理论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听力学习中的认知过程,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提高听力教学的效果。
图式理论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听力材料,提高他们的听力技能。
通过对图式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可以为听力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听力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通过深入探讨图式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同时也可以为相关研究领域提供借鉴和参考。
对图式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图式理论与英语听力教学
图式理论与英语听力教学【摘要】:听者对所听材料的理解是其语言知识和图式知识相互作用的结果。
文章简要介绍了图示理论,阐述了图式理论对听力理解的影响,提出了图示理论应当如何运用在听力教学过程中。
【关键词】:图式理论;听力理解;听力教学在日常交际中,听力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听力理解在英语学习和交际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语言习得主要是通过获得大量的可理解输入来实现的,而听是获得可理解语言输入的最重要的渠道。
听力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单向过程,而是听力语篇与听者、语言与思维等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
在此过程中,听者对语篇的理解受其听力水平的影响与制约外,还受到本身积淀的经验的影响和制约,这些经验被称为”图式”。
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理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效的激活学生听力理解中的图式只是有助于学生的听力理解。
一、图式理论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是认知心理学家用以解释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
国内外许多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图式这一概念进行过阐述和定义:英国著名心理学家Bartlett在其著作《记忆》(Remembering)中提出了图式理论。
他认为,图式是每个人过去获得的只是在头脑中储存的方式,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或积极组织,是被学习者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对新信息其作用的过程及怎样把这些新信息丰富到学习者的知识库中的过程;Cook认为”图式是头脑中的先存知识或背景知识”;Widdowson认为”图式是已知事物或信息存储于头脑中的知识结构”,”不仅指导我们理解各种事物和经历,而且还有助于我们理解对这些事物和经历的语言描述”;Cohen将图式定义为:Packets of information stored in memory representing general knowledge about objects, situation, event, or actions。
而Rumelhart 把图式解释为以等级层次形式储存于长期记忆中的一组”相互作用的知识结构”或”构成了认知能力的建筑砌块”。
图式理论与高职英语听力教学
图式理论与高职英语听力教学导读:本文将从图式理论的角度,探讨如何用图式理论指导高职英语听力教学使其促进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提高。
近年高校扩大招生使得高职院校生源质量大幅下降,学生英语语言基础薄弱,听力水平较差同时两级分化现象严重,水平参差不齐。
此外,高职英语听力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模式单向。
关键词:图式理论,高职院校,英语听力教学一、引言听作为一种言语能力,是发展其他言语能力的基础,是提供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中心环节。
然而,听力却是高职学生学习外语时最感到头痛的问题,费时费力却收效甚微,因为听力理解的过程并非是一个吸收声学信号的被动的心理过程,而是一个牵涉到合成和分析的主动的心理过程,而且还与人们的知识有关(梁岚林2004) 。
本文将从图式理论的角度,探讨如何用图式理论指导高职英语听力教学使其促进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提高。
二、图式理论与听力理解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是认知心理学中用来解释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模式。
该词最早是德国哲学家康德(Kant)于1781年提出,后由英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Bartlett)在20世纪30年代应用并发展,而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姆尔哈特(Rumelhat,D,1980)为完善这一理论作出了不可抹灭的贡献。
作为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图式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图式是认知的基础,是储存于人脑记忆中用于表达一般概念的资料构架。
每个人依据过去的经历、所受的教育,在脑中记录下了无数知识(即背景知识),这些知识在大脑中按情景分门别类,组成了不同图式。
(王晓红2004)人们在理解新事物时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新事物与背景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加以调整,从而不断修订和完善已有的图式。
听力理解是个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用图式理论解释听力理解的’过程就是听者原有脑中储存着的各种已有知识构架,即图式,与新输入信息的声学信号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对于听者来说,信息处理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自下而上(bottom-up)的模式,听者较注意语音信息即音素、单词、短语等具体图式从而达到对听力材料进行辨认和理解;另一种是自上而下(top-down)的模式,听者较注重高层次图式的运用,利用自己的背景知识从篇章层次上对听力材料进行分析、推测进而进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oyang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第7卷第2期2008年04月Vol.7No.2Apr.2008图式理论与听力教学谢洁(湖南理工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湖南岳阳414006)摘要:英语听力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处于重要地位。
文章以认知语言研究领域中的图式理论为出发点,针对学生在听力理解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在听力教学中如何运用图式理论,利用已有知识激活语音、词汇与文化等知识图式,提高学生听力水平。
关键词:图式;图式理论;听力教学中图分类号:H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012(2008)01-0101-03收稿日期:2008-01-10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05C612)作者简介:谢洁(1972-),女,湖南岳阳人,湖南理工学院大学英语部教师。
听力是一项重要的语言技能,是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感知语言和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
听的能力的培养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图式理论(schematheory)引起认知心理学家的注意,并逐步广泛应用于阅读领域的研究,产生了好的效果。
与阅读一样,听也是领会语言含义的一项重要能力,研究表明,图式理论对于听力理解同样具有适应性。
根据图式理论,在理解课文时有一种互动模式,即“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结合的互动模式。
在听的过程种,听者不仅涉及“自下而上”的信息处理方式,而且需要“自上而下”的方式。
其中,前者涉及语言知识,后者则是头脑中具备的图式,即已有的背景知识。
不同之处在于阅读理解基于视觉而听力理解基于听觉。
一对听力理解过程的理论认识听力理解是对意义进行建构的复杂心理过程,听者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对所听的信息进行贮存、记忆、分析、释义和预测。
以下分析听力理解过程的认知模式。
(一)图式理论图式(Schema)提法最早见于哲学家康德(1781)的著作,康德认为一个人在接受新信息、新概念、新思想时,只有把它们同他脑海里固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才能产生意义;以后经皮亚杰(Piaget,J.)和巴特利等人发展成为了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图式理论。
其实,图式理论真正受到重视还是近十年来的事。
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带动了心理学、计算机科学、语言学等相邻学科的交叉研究,从而使科学家对人类的认知心理过程有了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深刻的认识。
美国人工职能专家鲁梅哈特(Rumel-hart)在完善图式理论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1]。
他把图式称为以等级层次形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一组“相互作用的知识结构”或“构成认知能力的建造砌块”[2]。
换言之,图式是一种贮存于大脑的抽象的包含空档(slot)的知识结构,它的每一个组成成分构成一个空档。
当图式的空档被具体信息填充,图式便具体实现了[3]。
人们头脑中储存着各种各样的图式。
例如,使用筷子的图式,旅行登机的图式,使用微波炉的图式等等。
图式理论的主要论点是,人们在理解新事物的时候,需要将新事物与已知的概念、过去的经历,即背景知识联系起来。
图式理论的发展和图式的广泛应用使学者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对语言理解的传统看法。
已有的研究逐步揭示出语言理解是一个输入信息和人们头脑中的世界知识,即现存知识产生共鸣的动态交互过程。
这个过程是通过接受信息时的一种认知心理机制实现的。
事实上,听者对所听材料的理解是其语言知识和图式知识相互作用的结果。
当语言的激活点能正确激活相关图式、且被激活图式与直接语境所传达内容相符时,解码就非常容易。
听力中图式包括:(1)语言图式。
指听者已有的语言知识,及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知识。
(2)内容图式。
指对语言所表达的内容,所谈话题的概念,及与之相关的社会文化等方面信息构成内容图式。
它是文章的内容范畴,是文章的主题,因此也称为主题图式。
(3)形式图式。
它指有关各类语篇篇章结构的知识。
语篇在类别、话题、目的等方面不同,其结构也不同。
因要表达的主题、命题和其他信语言研究101息的链接方式各不同,就形成了语篇的“结构图式”。
不同类型的图式间是相互影响作用的。
学习者对语言的认知越丰富,头脑中建立的图式就越多,接受新信息就越容易、越快捷,理解也就越准确,语言能力就会得到全面提高和增强。
(二)认知框架下的听力理解听力理解(listeningcomprehension)是一个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
“理解并非仅仅是接收,听者实际上在理解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他需要激活各种类型的知识,并运用他们来理解说话者表达的真实意图”(An-derson&Lynch,1988:65)[4]。
总之,听力理解是听者把接收到的语音符号“破译”为语义的过程,是通过听觉器官和大脑的认知活动并运用语音、词汇、语法和各种非语言知识,把感知到的声音转化为信息的过程。
这个过程主要涉及两个解码方式,即“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是指听者将语流切分成声音成分,再将这些语音组合在一起形成单词,由单词组合成句子等。
理解过程从最具体、最底层的图式的示例化开始,这样从具体到抽象自下而上进行,以抽象的图式的示例化或形成而结束。
这个方式使听者容易注意到信息,注意到那些与他们所设想的话语内容和结构不相符合的信息,即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自上而下”是指利用那些并没有编码于口语词汇中的知识对信息进行解码的方法。
由解码者利用自己先前知识、期望、框架、构思和推断去理解语言。
这个方式加速信息的吸收或同化,有助于听者消除歧义,即较多利用大脑中已有的抽象概念或知识来分析、处理新输入的信息,这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这两种方向相反的加工方式是相互作用、同时加工的,在词汇、句法、语篇等不同层面上共同促进听力理解,所以听力理解模式可描述为“交互式”作用模式。
听力理解涉及两类知识,即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包含语音、词汇、句法和语义知识;非语言知识就是常说的背景知识,它可以是听者对相关话题的先前知识,可以是与之相关的情景和语境知识,也可以是听者长期记忆中关于某事物的“结构关系网”,它对理解听力材料起着辅助作用。
研究者一般认为,语言知识的启动采取自下而上的加工方式,对非语言知识的启动起制约作用;非语言知识的使用采取自上而下的加工方式,对理解所听材料起辅助作用[5]。
二图式对听力理解的作用从认知角度看听力理解,我们不难看出,听力理解过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编码和解码,单向输入和接受的信息传递过程,理解也不仅是对语言表层信息的了解。
对新信息的编码和解码依赖与人脑中已有的信息图式或背景知识,并与听力目的相关,只有当输入信息与背景知识相匹配时,才能完成信息的接受,解码,重组到储存这一系列信息加工过程。
心理学试验证明图式在听力理解和记忆的提取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图式对于听力理解的加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图式为解释篇章的内容提供参照和向导。
图式表征的是抽象的知识,图式中的每一个知识部分都可以由不同的样本来填充。
当一个图式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具体样本时,它便被激活。
在信息的听取过程中,篇章中的内容与听者头脑中的知识图式交汇融合,构成新的、更为具体的图式,从而完成理解过程。
(2)图式有助于听者考虑语境,排除歧义,准确判断。
图式理论认为人们头脑中关于世界的知识是以图式的形式存在的。
由图式导致推论是自动产生的。
这种推理是指从无数普遍概念的不同样本的线索和经验中推论出认为适合的图式。
(3)图式有助于听者对上下文的预测。
图式预测作用指图式允许通过不完整信息进行推理。
一个图式的空档通常可以被许多具体的样本填充,但一个图式的变量不会都出现在文本材料中,那些没有出现的变量称为缺省值。
当图式的各个成分没有出现在文本或话语中时,听者可以指派缺省值,这种缺省的价值,既是对于我们尚未观察到的变量的最初的猜测[6]。
给图式的一些空档填充缺省值,也可以说图式已被激活。
所以,人们在听具体的对话或短文时,所听材料可激活读者头脑中相关的知识图式,而这种图式一旦被激活,就有助于听者预测所听材料下一步可能出现的内容。
比如,如果肯定某一物体是洗衣机,那么我们就知道它一定有开关,即使实际上材料中并没有听到“开关”一词。
因为我们记忆中有洗衣机的图式,所以能够做出这种假设。
因此,图式能够帮助我们预测输入信息中尚未观察到的或者不完整的部分。
三图式理论在听力理解中的运用参照心理语言学所揭示的一般听力认知心理表征,语言的语音音波通过耳膜经听觉神经传到大脑,形成语音图式,再与记忆中的信息相联系、比较、分析和推理达到自觉的理解[7]。
鲁梅尔哈特(1980)对读者为什么不能理解一篇文章提出了三种可能性:第一,读者未具备适当的图式。
在此情况下,读者根本无法理解文章表达的意思。
第二,读者或许具备适当的图式,只是文章未能提供充分的线索,不能使读者的图式发生作用。
因此,读者依然不能读懂文章。
反之,如果文章提供合适的线索,读者对文章的理解便得到保证。
第三,读者对文章会予以始终如一的解释,但未理解作者的真正意图。
在此情况下,读者“读懂”了文章,但误解了作者的意思[8]。
所以,听者头脑中与存在的图式是决定听力理解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那么在听力教学中应启发和训练学生运用图式提高听力水平。
1.语言图式。
它包括听者已掌握的语音、词汇及语法等方面的知识。
在听力教学中,语音图式是听力理解的基础。
具备一定的语言图式,容易抓住所听语篇中的关键词,理解话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并能识别语篇中的重要信息来进行简单的推断。
教师应该给学生各种各样的听力材料,不仅仅给学生听标准的英式发音、美式发音,还要给学生听各种变体。
教师在教学生单词的时候都是教单词的独立发音,因此大多数学生都掌握不好连读、省音等技巧。
在听语篇前,教师应该讲解单词在实际语篇中的同化、省音、连音现象,帮助学生识别在连续语篇中的单词,建立相应的语音图式;词汇是构成语篇的基本要素,学生常常因为个别关键的生词而影响对整段甚至整篇听力材料的理解。
英语中的习语、俗语在听力材料中很是常见,听者需要掌握大量的常用词汇及习语、俗语。
如以下对话:M:Canyoulendmeyourcar?W:It’soutofthequestion.Q:Whatdoesthewomanmean?在这个简短对话中,如果听者不理解词组outofthequestion的意思,或者不理解outofthequestion(不可能)和outofquestion(完全可以)在意义上的差异,必定出现理解上的失误。
听力教学中,教师不应该仅仅教会学生102SchemaTheoryandListeningComprehensionXIEJie(CollegeEnglishDepartment,HunanInstituteofTechnology,YueyangHunan414006)Abstract:MoreandmoreimportantisattachedtolisteninginEnglishlanguageteaching.Inaccordancewiththeproblemsinlisteningcomprehension,thepapermainlyanalyzesthewaysschematheoryisappliedtolisteningcomprehensionteaching,andpointsoutthatinlisteningcomprehensionclass,thekeyisevokethestudents'existingschematicknowledgeandcreatenewschematicknowledgeinphonetics,vocabularyandculturesothatthelisteningabilityofthestudentscanbeimproved.Keywords:schema;schematheory;listeningteaching孤立的单词含义,更要结合语境扩展单词的一词多意和同音异意的图式框架,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推测单词含义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