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练习题

合集下载

最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各课时测试题(全册共321页附解析)

最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各课时测试题(全册共321页附解析)

最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各课时测试题(全册共231页附解析)目录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 1 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第 2 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第 3 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第 4 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第 5 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第 6 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 7 课新航路的开辟第 8 课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第 9 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第 10 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第 11 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第 12 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第 13 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 14 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第 15 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第 16 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第 17 课苏联的经济改革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 18 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第 19 课经济体制改革第 20 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第 21 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 23 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第 24 课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第 25 课亚洲和美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第 26 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一单元测试卷第二单元测试卷第三单元测试卷第四单元测试卷第五单元测试卷模块测试卷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 1 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编者选题表题号知识点易中农业的起源 1从耒耜到曲辕犁2、3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4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5 6综合7一、选择题1.(2017 ·湖北孝感期中 ) 《淮南子·修务训》云 : “神农乃始教民播种百谷 , 相土地宜 , 燥湿肥硗高下 , 尝百草之滋味 , 水泉之甘苦 , 令民知所辟就 , 当此之时 , 一日而遇七十毒。

”材料说明 ( )A. 中国农业历史悠久B. 神农最早发现百谷C.“播百谷 , 相土地”就是垄作法D.中国原始农业和医药学同时产生解析 :A 神农 , 相传是远古时代农业的始祖 , “乃始教民播种百谷” , 说明中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 , 故 A 项正确 ; 神农“尝百草之滋味” ,但无法推测最早发现百谷, 故 B 项错误 ; 垄作法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 原始农业不可能使用垄作法, 故 C 项错误 ; 材料并不能反映医药学的产生 , 故 D项错误。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单元测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单元测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单元测试一、单选题(共23题;共46分)1.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

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A. 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B. 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C.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D. 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1949~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不包括手工业)如下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不包括()A. 社会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所占比重迅速增加B.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所占比重逐渐缩小,直到最后消失C. 完全适应我国生产力水平,持续稳定地推动了经济发展D. 1953-1956年的变化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密不可分3.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A. 民主集中制B. 解放思相C. 实事求事D. 改革开放4.“又出新车了!”“又有车降价啦!”这是近来人们在媒体上见的最多的一类消息。

市场价格下降和企业新车下线就出现了多米诺骨牌效应:有超过10款的轿车宣布降价,另外有北京现代索纳塔等多款新车上线。

表面上看,企业的行为是自发的,但是都与一只看不见的手息息相关。

材料中这只“看不见的手”说明了我国在现阶段实行的是A. 社会主义企业体制改革B.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C.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5.下图是一份询问笔录,该询问笔录产生的背景是()A. 清政府对民族工商业进行打压B. 民国官僚资本压制工商业发展C. “一五”计划忽视了轻工业发展D. 计划经济实施及极左思潮泛滥6.《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曾这样唱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市,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岳麓版必修二第四单元测试题

岳麓版必修二第四单元测试题

岳麓版必修二第四单元测试题(红色字体为原创题)江西余云华(地址:江西奉新县工行宿舍149 号信箱附12 号330700)一、单项选择题1、512 汶川地震中损坏较严重的在一五计划期间就已建成的铁路是:A、川黔线B、成渝线C、黔贵线D、宝成线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与苏联(俄)的哪一政策方针基本相似:A、战时共产主义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体制D、戈尔巴乔夫改革3、下列最能体现我国城市经济体制的突出成就的是:A、乡镇企业的发展B、中国石油化工集团跻身全球500 强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D、经济特区的设立4、社会体制的多元化发展促使社会主义制度必须提高自身实力,其中最根本的措施是:A、加快经济建设B、加快这种改革C、注重生态建设D、加快对外开放5、“分田单干风”和“共产风”的根本区别在于:A、大锅饭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C、包产到户D、承包土地6、20 世纪60 年代初,毛泽东与邓小平、刘少奇、陈云等人对安薇农民“责任田”的尝试分别采取了反对和支持的态度,但最终责任田被否定。

这说明了:A、党内思想斗争的激烈B、左倾错误得以继续发展C、毛泽东与邓小平等人的观念不同D、毛泽东是最高领导人取决定作用7、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正名”在我国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时期。

由“合理调整工商业”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再到“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发展到今天“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过程充分反映了:A、国家制度的不断变化B、政治体制的不断变革C、生产力的不断发展D、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过程。

8、现在社会上“帅呆了,酷毙了”“粉丝”“菜鸟”“骨灰级”等成为年轻人的时尚语言,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B、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C、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D、市场意识带来的影响9、由“旧四大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向“新四大件(彩电、洗衣机、电视机、录音机)”再到“手机、电脑、汽车、住房”等消费热点的转变,说明了经济腾飞的最终表现是:A、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B、生产力的发展C、综合国力的提高D、社会财富的增长10、下图是我国GDP 增长的情况,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B、城镇化速度加快C、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D、加入WTO 企业名称的变化反映了历史发展的演变。

2019-2020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阶段测试 四

2019-2020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阶段测试 四

阶段测试四(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1953年中共中央通过的一份决议指出:领导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由低级到高级,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点到面;就能够引导农民群众——在开始是一部分,随之将是大部分,而最后将是全部——跟着我们走向社会主义。

”此决议目的是( )A.动员农民打土豪分田地B.推动农业合作化运动C.鼓励农民加入人民公社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结合“1953年”的时间提示来理解引导农民群众走向社会主义,可知,这是要通过农业合作化运动来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项正确;A、C、D三项从时间和内容上都与题干不一致。

答案:B2.(2018·四川成都外国语学院高一期中)1956年,毛泽东在谈到上海出现的地下工厂时指出:“要使它成为地上(工厂),合法化可以雇工。

现在做衣服要三个月,合作工厂做的衣服裤腿一长一短,扣子没眼,质量很差。

最好开私营工厂,同地上的(工厂)做对手,还可以开夫妻店,请工也可以。

这叫新经济政策。

”这说明当时( )A.三大改造已经完成B.主张不同经济成分进行竞争C.私营经济优于国营经济D.领导人对现行政策路线的动摇解析:“雇工”“最好开私营工厂”等关键信息说明三大改造时期,主张不同经济成分进行竞争,B项正确;A项是1956年底;材料没有比较私营经济和国营经济,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说明路线的动摇,D项错误。

答案:B3.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

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的探索与失误。

1961年正值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所引起的经济困难时期,当时土地公有制没有改变,A项错误;农业合作化运动发生在1953~1956年间,B项不符合题干时间要求,排除;1961年国民经济调整工作刚刚开始,效果并不显著,C项错误;从材料中的“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家庭作业”等关键信息可知,这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D项正确。

高中历史必修2第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测试(一)

高中历史必修2第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测试(一)

3060.01.刘少奇在1956 年的一次会议上说:“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这次会议应该是A.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B. 中共八大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 中共十四大2.我国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质是A. 引导农民走集体化的道路B.个体手工业联合在集体合作社C.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3. 1960 年冬,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党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经济方针。

该方针的提出说明A. 国民经济形势开始迅速好转B.对“左”倾错误开始局部纠正C. 国家开始干预国民经济发展D. 中国开始摆脱照搬苏联模式4. 1964 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 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 … 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

”针对20 世纪50 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5.下列各项中,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几次会议内容的表述错误的是A.“八大”:确定人民公社化运动方针B.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战略C.十四大: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目标D.十四届三中全会:勾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6.“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的优越性和个人的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

”这一看法评价的是A.农业合作化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人民公社化D.乡镇企业7.20 世纪50 年代初,中国面临的主要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

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A.实施“一五”计划B.组织人民公社C.进行三大改造D.发动“大跃进”8.如表所示为1952- 1978 年中国主要工业、农业产品产量数据表。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同步测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同步测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同步测试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共30分)1.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是在()A.2019年B.2019年C.2019年D.2019年世纪90年月,中国政府提出对外开放的沿海、沿边、沿江、沿路的“四沿战略”。

此中“沿江”战略的目标是推动长江流域的全面开放,以贯穿东西,辐射南北。

为此采纳的重要举措是 ( )。

A.开放港口城市B.开拓经济开放区C.浦东的开发开放D.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域年,珠海是一个一般的小县城。

20世纪90年月,珠海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并获取联合国“国际改良人居环境最正确典范奖”。

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由是( )A.毗临港澳 B政.策扶助C科.技当先D资.源丰富年,是中国对内改革全面睁开,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快的一年。

以下对外开放的举措,属于这一年实施的是()A.赞同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建立经济特区B.开放包含宁波、温州在内的 14个沿海开放城市C.赞同建立海南省,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D.做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域的决议5.过去上海有句谚语:“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

这类情况在浦东开发后获取完全改观,浦东新区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家产和现代工业基地。

浦东的兴起充足表现了我国的()A.社会主义改造政策B.人民公社化运动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改革开放政策年1月,一封对于香港厂商要求回广州开设工厂的来信摘报送到了邓小平同志的办公室,邓小平读后立即表示:这类事,我看广东能够松手干。

“松手干”的第一步是()A.建立经济特区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C.开拓沿海经济开放区D.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7.深圳是我国最早建立的经济特区,有人以为它拥有“两个扇面”的作用。

“两个扇面”是指()A.对外开放的扇面和对内改革的扇面B.技术改革的扇面和对外沟通的扇面C.对外开放的扇面和对内辐射的扇面D.管理改革的扇面和引进外资的扇面8.促进经济特区快速发展的原由有①特区优胜的地理地点②国家赐予特区的特别政策③特区采纳的先进的管理模式④特区引进的先进的技术设施第1 页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9.开发、开放浦东的主要目的是( )①推动上海经济的进一步发展②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腾飞③提高上海的国际著名度④亲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10.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期间最鲜亮的特色是改革开放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断然毅然地翻开了。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 道路的 探索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 道路的 探索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第四单元强化训练 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一、 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我国某部宪法将国家性质表述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这一表述说明当时( )A .三大改造尚未完成B .资产阶级已被消灭C .人民公社体制已经建立D .经济基础还十分薄弱 2.“奇唱歌来怪唱歌,养个肥猪千斤还要多。

脑壳谷箩大,宰了一个当三个。

三尺锅子煮不下,六尺锅子煮半个。

”这首歌谣体现哪个时期的特色( )A .大跃进时期B .农业合作化时期C .文化大革命时期D .改革开放时期3.在江苏省常熟白茆乡,时人传唱着一首山歌:“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此首山歌( )A .最早传唱于上个世纪60年代B .富有地域特色C .表明集体化完全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D .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4.中国曾流行过这样一句口号:“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

”该口号反映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条件下( )①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空前高涨 ②先进的社会制度创造了无穷的社会生产力 ③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种盲动急躁的情绪 ④中国人民具有卓越的创造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5.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 点到C 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B .自然灾害迅速蔓延C .“左”倾错误严重泛滥D .七千人大会进行了政策调整 6.50年代末到改革开放前,安徽凤阳流行着一段花鼓词说:“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 )A .社会秩序长期动荡B .经济体制一大二公C .小农经济保守落后D .自然环境制约发展7.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岳麓版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测试题

岳麓版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测试题

第四单元综合测试题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个2分,共50分)1.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是()A.有计划的经济建设B.大力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C.三大改造D.制定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2A.三年经济恢复计划的实施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C.大跃进运动的掀起D.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3.斯大林曾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国家就会变成外敌用武的对象。

”为此,20世纪50年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都A.加快国家城市化进程B.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C.实现了国家富强计划D.加快国家工业化建设速度4.宣传画形象而又浓缩地表现着不同时代的内容和特征,下面是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宣传画,按照时代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C.②④③①D.④②①③5.(2010·山东)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年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

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6.下图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B.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7.据资料统计,四川在20世纪50年代初森林覆盖率仍有20%,60年代初森林覆盖率仅剩9%。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四川是泥石流多发地区B.中共“八大”提出的总任务失策C.无计划地盲目垦荒D.“大跃进”运动的毁林炼钢8.1958年6月,漫画家王正中画的《庙小容不了大神》是()A.农业生产取得全面丰收的反映B.高指标带来高估产浮夸风的表现C.农业生产高速度发展的结果D.农业合作化规模扩大带来粮食生产与储存矛盾突出的写照9.“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

其中“不折腾”是吸取了建国以来哪些历史事件的教训①农业合作化运动②大跃进运动③人民公社化运动④文化大革命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0.“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课件+同步练习+综合测试题,10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课件+同步练习+综合测试题,10

第四单元第21课一、选择题1.“黄金周”假日是人们休闲放松的一种方式,也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它透出的主要历史信息是()A.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B.旅游业、餐饮业的快速发展C.假日经济是一种新经济D.是几千年来家庭生活的重大变革【答案】 A【解析】改革开放使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进而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

2.(2014·南通)据《票证旧事》记载,复旦大学研究生王春瑜决定当年结婚的因素之一是因为婚后才有副食品供应证,凭此每周才能买到几块豆腐干、半斤豆芽之类。

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A.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B.计划经济体制下仍然存在商品交易C.节俭与奉献成为当时社会风尚的主流D.“文革”动乱导致日用生活品严重匮乏【答案】 B【解析】依据材料“婚后才有副食品供应证,凭此每周才能买到几块豆腐干、半斤豆芽之类”可以看出当时处于计划经济时期,但可以凭证购买少量商品,说明计划经济体制下也存在一定的商品交易。

3.下表为我国农村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情况表,对储蓄存款额增加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C.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答案】 A【解析】据表格中的信息,中国农村储蓄存款额在1986年后明显增加,这是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结果,但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并没有发生改变,故选A项。

4.它的出现,将人类推向新的生存空间。

如果将一个人视为地球上的一点,那么,它就是把所有的点贯穿起来的连线,它把整个地球构成一个一体化的世界。

这种传媒是() A.电话B.报刊C.影视D.互联网【答案】 D【解析】依据材料中的信息“连线”“一体化”可判断这种传媒是互联网。

5.下列来源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它体现出社会生活的变化不包括()A.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B.信息技术革命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C.互联网替代了其他信息传媒D.高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答案】 C【解析】当今世界,多种传媒共同发展,不能用一种传媒代替全部。

2019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单元检测 岳麓版必修2

2019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单元检测 岳麓版必修2

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单元检测(四)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8·三明高一检测)20世纪50年代至1978年,我国物价水平总体稳定,若干工农业产品实行全省一价,粮食由政府统购统销,二十几年价格几乎没变。

出现上述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农轻重比例失调B.计划经济体制C.人民消费水平低D.人民公社体制答案 B解析20世纪50年代至1978年,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府以指令性计划的方式配置资源,确定物价,所以全国物价总体稳定,粮食价格二十几年几乎没变,故B正确。

2.“一五”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原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工业发展速度放缓B.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C.工业布局发生变化D.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答案 C解析“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工业基地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工业布局发生变化,因此导致上海、天津的人均工业产值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故C项正确。

3.1953年6月,财经委员会主任陈云对私营企业的利润分配提出了一个新的原则:即在企业的正当盈利中,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职工福利费、资方的股息红利等四个方面分配,简称“四马分肥”。

这一办法( )A.标志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B.推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C.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D.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格局形成答案 B解析建国初期对私营企业进行“四马分肥”,建立起工人阶级对资本主义企业的监督与管理,推动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故B项正确。

4.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某一时期经济建设的状况,对此图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肥料堆积比山高,秋后变成金粮山A.反映了新时期农村改革的巨大成就B.此时期农民收入提高,生活大大改善C.它描画的现象是农业合作化的产物D.它描画的现象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答案 D解析该画中的丰产情况明显具有浮夸的特征,说明其发生的时间应该是在改革开放前,故A错误;这一时期农民收入降低,生活质量下降,故B错误;这一现象是“大跃进”运动的产物,故C错误;“大跃进”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故D正确。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单元综合检测 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单元综合检测 岳麓版必修2

历史岳麓必修2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单元检测(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在中国历史上的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到45%,而其他语种的翻译只占3%到6%。

这一状况最可能出现在()A.洋务运动时期B.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C.“一五”计划时期D.改革开放新时期2.1953年毛泽东批示:“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其“特殊”“新式”的含义是()A.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B.公有制领导下的私营经济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全行业的公私合营3.1981年中共中央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在一个几亿人口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其中“深刻的社会变革”是指()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4.商业广告是促销的重要手段。

据史料记载: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的发展,1953年后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

材料中广告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A.经济困难,物资匮乏B.企业热衷产品直销C.三大改造,政府取缔D.国家实行计划经济5.周恩来在中共八大上指出:“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孤立进行的,它必须有各个方面的配合,特别是农业的配合,农业是工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以上材料表明党和政府()A.认识到经济需要平衡发展B.确立了优先发展农业生产的经济指导思想C.将经济建设的重点转向农业和轻工业D.开始纠正“大跃进”运动的“左”倾冒进错误6.(2013·山东文综,14)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练习试卷 岳麓版 必修2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练习试卷 岳麓版 必修2

第四单元练习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原创)1949年到1952年,为恢复国民经济,党和人民政府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完成土地改革②没收官僚资本③组建私营企业④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原创)乡镇企业的发展,提高了农的生活水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②是农业经济的支柱③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④为国企改革起了示范作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3.(原创)下面不属于过渡时期的采取的措施: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 C.过渡时期总路线 D.土地改革4.之所以选择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为经济特区,原因不包括A.交通便利 B.是著名的侨乡C.历史上与海外交往密切 D.经济实力在当时全国是最强的5. 20世纪末,我国开始实施对外开放“走出去”战略,对这一战略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B.适应了加入WTO后的形势C.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D.其基本含义是加强商品输出6.(原创)过渡时期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影响有:①社会主义计进经济确立②初步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③为工业化全面展开奠定了基础④国民经济开始飞速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7.(原创)1956~1966年经济建设取得成就的原因有:①中共“八大”对国内形势的正确分析②1960年“八字”方针调整国民经济③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④“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8.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这实际上就是:A.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 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C.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9.“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提出于哪一年:A.1953年 B.1956年 C.1958年 D.1960年10.“十年文革”是指:A.1955-1965年 B.1966-1976年 C.1968-1978年 D.1978-1988年11.(原创)十年“文革”给我们带来很大危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严重干扰和破坏了经济建设、②损失惨重、③人民生活水平长期低下④民主与法制建设得到发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2.(原创)从下图中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70年代豆腐票和粉票 80年代的布票A.生产和销售价格由中央统一制定 B.这种体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C.导致了商品供应的严重不足 D.人民消费水平有所提高13.(原创)“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测试卷 岳麓版 必修2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测试卷 岳麓版 必修2

第四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1.英国无耻地向中国走私鸦片,其直接目的是为了A破坏中国的传统工商业B扭转对华贸易逆差C借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大门D为发动侵华战争找寻借口 B2.《某某条约》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主要包括的地区有A长江南北各省沿海地区B长江以北沿海地区C长江流域沿岸地区D长江以南沿海地区 D3.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扩展对华贸易的最主要动力是A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B中国潜在的广阔市场的巨大吸引力C清王朝的腐朽软弱D巨额商业利润的刺激 A4.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A均始于侵略者对某某沿海的进攻B均有助于侵略者占据中国市场,掠夺中国财富C均直接威胁到清朝统治中心京津地区D外国侵略者均以武力取胜B5.《条约》条约签订后,外国侵略者提出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其根本目的是A保证不平等条约的实施,维护在华利益 B帮助清政府维护统治C剥削奴役中国人民 D共同镇压人民革命,维护反动统治秩序 A 6.有人说“如果没有韦石之变和偏师北伐,太平天国本可成功”,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A片面夸大历史人物的作用 B夸大偶然因素,忽视历史必然因素C缺乏阶级分析观点 D仅看到事物的这一面而忽视另一面 B7.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的同时,又包含着隐患,主要是指 BA面临封建势力疯狂反扑B缺乏政治、经济和思想上的牢固基础C外国势力的武装干涉D太平天国的北伐失利8.《天朝田亩制度》有关“分田”的规定的实质是A建立平等平均的理想社会B废除土地私有制C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D实现平均主义 C9.最能说明《马关条约》的签订标着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是 DA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B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C意味着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在一定的程度上形成D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和分割世界的要求10.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规定将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为维护自己在远东的利益,干涉“还辽”的三个国家是A俄、德、法B德、英、法C英、美、俄D美、德、意 A11.义和团由反清到“扶清”,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阶级的局限性B民族矛盾的尖锐C顽固派支持义和团D为减少运动的阻力 B12.20世纪初,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的主要原因是A迫于历史发展的趋势B迫于内外交困的局面C迫于西方各国的压力D迫于立宪派的一再要求 B13.同盟会成立后,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是A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就要不要学习西方政治理论的论战B资产阶级不同政治派别之间就要不要实行某某政治的论战C资产阶级不同政治派别之间就要不要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论战D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就要不要学习西方长技的论战 B14.黎元洪就任某某军政府的都督,其影响是A清政府统治迅速土崩瓦解B开创了由革命军、军界上流人物与旧官僚结合起来的统治方式C注定辛亥革命最终失败D政权全部落入立宪派旧官僚之手15.武昌起义后成立的某某军政府的政体是A君主专制政体B君主立宪政体C某某某某政体D君民共主政体 C16.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某某国宪法性质的国家大法应该是A《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民国宪法》17.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认为实现独霸中国的最好时机是A 辛亥革命爆发B 袁世凯复辟帝制C 一次大战爆发 D北洋军阀内部分裂 C18.“五九国耻”是指A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BX勋拥溥仪复辟C日本出兵某某,强占某某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A 19.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的目的在于A寻找借口镇压南方各省革命派B为了阻止国民党组织责任内阁C为了阻止宋教仁北上参加竞选D为了迫使内阁总理唐绍仪 B20.林则徐和魏源在学西方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贡献是A翻译了外国书籍B提出了建立新式海军的主X C启迪人们去认识世界形势,探索救国之路D主X仿行西方的某某制度 C21.洪秀全与孙某某思想的共同点是A 建立某某某某国B 按人口平分土地C 武装推翻清政府D 修改不平等条约 C22.有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某某颁布B它规定实行总统制和三权分立的国家组织原则C1914年5月被袁世凯的《中华民国约法》所取代D1916年6月段祺瑞宣布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二.材料解析题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当今光(风)气日升,四方毕集,正值国家励精图治之时,朝廷勤求政理之日,每欲以管见所知,指陈时事,上诸当道,以备刍荛之采。

2020春历史必修2(岳麓版)课堂演练:第四单元 综合检测卷

2020春历史必修2(岳麓版)课堂演练:第四单元 综合检测卷

第四单元综合检测卷(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针对下表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我国采取的相应政策是()人均产量(1950年) 中国美国印度钢产量 2.37 kg 538.3 kg 4 kg发电量2.76kw·h2 949kw·h10.9kw·hA.C.“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开展“大跃进”运动解析:从表格可知中国的人均钢产量和发电量低于美国和印度,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重工业基础薄弱,故采取的相应措施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一五”计划,故选B项。

三大改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生产关系的变革,与图表信息不符,A项错误;“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是应对资本主义阵营敌视中国的措施,与材料不符,C项错误;“大跃进”运动出现于1958年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建立时期,不是解决材料现象的相应政策,D项错误。

答案:B2.1957年,我国国有制企业每一职工占有的全部资金由2 878元上升到4 416元,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52年的43.1%上升到56.7%,农业总产值由56.9%下降到43.3%,重工业在整个工业中的比重由35.5%上升到45%。

这表明()A.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B.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C.国家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D.中国经济建设照搬了斯大林体制解析:材料没有涉及所有制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工业、农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变化,故B项正确;国家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是在1956年底,故C项错误;材料中中国的农、轻、重比例没有失调,故D项错误。

答案:B3.1958年4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规定:在工业品价格方面,除棉纱、棉布、呢绒、食盐、食糖、煤炭、石油等7种商品外,其他一切工业品现在所定的市场价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认为不恰当的,都有权加以调整。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综合复习练习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综合复习练习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综合复习练习岳麓版必修2一、选择题1. 初级和高级农业合作社最根本的差别在于()A. 名称B. 性质C. 规模D.地域答案: B2. 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是()A. 试办手工业生产合作社[FY] 按行业分期、分批、分片改造→一次性合作化B. 按行业分期、分批、分片改造[FY] 试办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一次性合作化C. 按行业分期、分批、分片改造[FY] 推行初级生产合作社→推行高级生产合作社D. 试办手工业生产合作社[FY] 推行初级生产合作社→推行高级生产合作社答案: A3. 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是在()A.1954 年B.1956年C.1958 年D.1960 年答案: B4. “大跃进”运动的中心是()A. “一大二公”B. “共产风”C. 发展重工业D.大炼钢铁答案: D5.中共八大决策提出:“我国无产阶级同财富阶级的矛盾已基本解决。

”这一结论的主要依照是当时我国()A. 社会主义改造马上达成B. “一五”计划提早达成C. 社会主义工业化达成D.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确定答案: A6. 以下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理解不正确的选项是()A.是党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究,反应了人民要求快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梦想B.是在探究中对国情认识不足,夸张了主观能动性,急于求成的结果C.是把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在理论和实践长进一步升级的结果D.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严重困难答案: C7.《人民日报》连续发布“人有多勇敢,地有多大产” 和“小麦亩产 12 万斤”“皮棉亩产 5000 斤”“一棵白菜 500 斤”等文章,宣传全国各地大放“卫星”。

这一现象发生于()A.1956 年B.1958 年C.1960 年D.1962 年答案: B十一届三中全会此后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国以来我国乡村生产关系的一次重要调整。

据此回答 8~9 题。

8. 国家对乡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直接原由是()A. 小农经济的落伍性B. 为解决工业化原料C. 战胜分派中的均匀主义D. 发展乡村生产力答案: C9.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调换了农民生产的踊跃性,推进了农业的发展。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测评 岳麓版必修2-岳麓版高一必修2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测评 岳麓版必修2-岳麓版高一必修2历史试题

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1949年中华人民某某国的成立不仅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而且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有学者把1949年前的中国称为现代化早期,而将1949年之后视为中国现代化的大规模工业化时期,主要理由是1949年后的中国能够( )A.组织一切力量实行国家工业化B.充分激发起全民族的建设热情C.继续发挥战争中形成的动员能力D.实现独立自主不再受外国的干涉解析1949年中华人民某某国成立真正实现了民族独立,具备了大规模工业化的前提,故A项正确。

2.《人民日报》曾报道:某地农庄主席因为农庄的土地由过去的1 518亩增加到29 000多亩,人口也由63户扩大到1 360户,“农庄的管理一天比一天复杂”而大伤脑筋。

这反映了( )A.土地改革后小农经济发展迅速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迅猛发展C.“大跃进”运动时期农村滥垦滥伐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带来新问题,农庄田亩增多,人口增多,体现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太快,故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与题干内容不符,故排除。

3.1953年国家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并宣布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过渡以后,到1956年年底,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最终形成了以指令性计划为主、指导性计划为辅的计划经济体制。

促进这一体制形成的主要因素应当是( )A.苏联模式的影响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西方国家的封锁D.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中国经济模式的确立主要是受苏联模式的影响,故A项正确;从“并宣布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过渡”可见苏联模式的影响是主要的,故B项错误;“宣布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过渡”“以指令性计划为主、指导性计划为辅的计划经济体制”没有针对西方国家的信息,故C项错误;“1956年年底,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最终形成了以指令性计划为主、指导性计划为辅的计划经济体制”没有体现计划经济制度的优越性,故D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2009高考广东文科基础)邓小平曾公开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

”这次会议是A.中共八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 (2009高考广东理科基础)“奇唱歌来怪唱歌,养个肥猪千斤还要多。

脑壳谷箩大,宰了一个当三个。

三尺锅子煮不下,六尺锅子煮半个。

”这首歌谣体现哪个时期的特色A.大跃进时期B.农业合作化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3. (2009高考四川文综)1973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首次播出外商广告“西铁城——星辰表”。

这反映出A 中国人走向世界的愿望B 国外普遍赞赏中国开放政策C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D 中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政策4.(2009高考广东单科)我国某部宪法将国家性质表述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这一表述说明当时A.三大改造尚未完成 B.资产阶级已被消灭C.人民公社体制已经建立 D.经济基础还十分薄弱5.(2009高考江苏单科)在江苏省常熟白茆乡,时人传唱着一首山歌:“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此首山歌 A.最早传唱于上个世纪60年代 B.富有地域特色C.表明集体化完全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 D.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6.(2009高考广东文科基础) 1960年底,毛泽东大力提倡调查研究,并于次年亲自深人农村调查。

其目的是A.推动“双百”方针的实行B.了解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实际成就C.决定是否在农村推行人民公社体制D.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倾向7. (2009福建文综高考)下列几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过渡时期”这一特殊年代的是A.工业化 抗美援朝 三大改造B.一边倒 人民公社另起炉灶C.大跃进 两弹一星 和平共处D.合作化 求同存异三个面向缓和8.(2009福建文综高考)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

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

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9.(2010年高考天津文综历史部分10题)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发表的主要著作有 ①《论十大关系》 ②《论人民民主专政》③《新民主主义论》 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10.(2010年高考全国Ⅱ卷文综19题)据统计,到195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总额比1949年12月增加了12倍以上。

这反映新中国A.迅速实现经济稳定B.经济状况根本好转C.合理调整了工商业D.人民收入迅速增加11.(2010年高考上海单科25题)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A.推行了土地改革 B.组织了人民公社C.实施了“一五”计划 D.发动了“大跃进”12.(2010年高考海南卷)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产增长83%,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35.5%提高到45%。

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A.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 B.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C.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 D.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13、(2011年新课标文综33)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这项政策在当时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 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14(2011年新课标文综34)1985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利总额增长1%,工资总额增长0.3%-0.7%,最多不得超过1%,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 B.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D.有效控制企业工资总额15(2011年全国卷文综23)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

这一判断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16、(2011年福建省文综19)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是办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的经济成分。

”这些就构成了A.旧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B.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C.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 D.半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17、(2011年上海市单科历史28)生产队由队长同一个个农户签订合同.合同规定出生产指标和给这个农户的报酬。

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多劳多得。

”这里描述的是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8、(2011年浙江省文综20)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

”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19、(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23)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工业发展速度放缓 B.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C.工业布局发生变化 D.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20、(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24)1958年底,我国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劳动和统一分配的体制。

这种体制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家庭经营形式被彻底打破 B.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C.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D.工业化的基础增强21.(2012年上海卷)档案资料显示,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人口每年增长都在千万以上。

可是1960年人口出现负增长,减少了1000万。

影响这一变化的政治因素是A.三大改造 B.中苏关系C.文化大革命 D.“三面红旗”22.(2012年浙江卷)报载,武汉工人提出“车间就是战场,工人就是战斗员,开快机器,多做一件活,就等于于多消灭一个敌人”;鞍山钢铁厂工人“把行李搬到工厂,昼夜守护在高炉旁……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先后生产了大批军锹、军镐、炮弹钢、副油箱等,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质量”。

上述场景出现在A.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抗美援朝时期 D.大跃进时期23.(2012年广东卷)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24.(2012年海南卷)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投资总额的44.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多集中在东北。

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A.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 B.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C.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 D.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25.(2012年海南卷)1960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规定全国一切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在今后5个月里,公用经费中的商品性支出部分要压缩25%左右,预计全国可压缩出5亿元。

其直接目的是A.减轻市场供应压力 B.制止单位铺张浪费C.节约经费发展生产 D.促进经济较快发展26.(2012年新课标卷)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

这一文件的判断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 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 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27.(2012年新课标卷)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

这反映了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28.(2012年大纲卷)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

这表明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 D.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29.(2013年山东高考14题)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

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

“它”是指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30.(2013年高考全国Ⅰ卷35题)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

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31.(2013年高考大纲全国卷20题)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大批沿海城市人口向内地迁移,在内地形成了一批新的城镇,促进了中国城市分布向中西部扩散的格局。

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调整了工业布局 B.人口急剧膨胀C.国家实行城镇化战略 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32.(2013年天津高考9题)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如今已有百年历史。

20世纪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

在20 世纪90 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

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A.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 B.企业产品质量下滑C.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 D.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33.(2013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29题)1993年,作为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第二货币”——粮票,在完成自己38年的神圣使命后“光荣退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