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导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以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以及缺乏任何原因为特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什么要了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首先就要知道它是什么样的一种病症。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是因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以广泛皮肤、粘膜及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出现等为特征[1],是最常见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通常认为是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也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在育龄期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其他年龄阶段男女比例无差别。
ITP根据持续时间可分为新诊断、持续性(持续时间在3~12个月)及慢性(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12个月)。
成人典型病例一般隐匿起病病,病前无明显的病毒感染或其他疾病史,病程多为慢性过程。
儿童ITP一般为自限性,约80%的患儿在6个月内自发缓解。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就现代医学来说,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其实尚不明确,但是相信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在不久的将来,能更加明确它的病因,为病症的治疗提供基础,现已知的病因有以下5点。
1、感染:细菌或病毒感染与ITP发病有密切关系。
2、免疫因素:感染不能直接导致ITP,免疫因素的参与可能是ITP发病的重要原因。
3、肝、脾作用:肝脏和脾脏可起到破坏血小板的作用。
4、遗传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受基因调控。
5、其它:雌激素可能与本病的发病有关。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症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症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了解症状有助于在第一时间内清楚病情并及时治疗,下面分别来跟大家介绍一下。
急性型:多发生于儿童,多于发病前1~2周有上呼吸道等感染史,特别是病毒感染史,起病急骤,部分患者可伴有畏寒、发热。
主要表现为:全身皮肤、粘膜出血:全身瘀斑、紫癜、鼻出血、牙龈及口腔粘膜出血。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PT
鼻出血、牙龈出血
表现为反复的鼻出血或牙龈出 血,有时甚至难以控制。
消化道出血
可能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 严重时可导致失血性休克。
月经过多
女性患者可能出现月经过多, 持续时间长,伴有血块。
诊断标准
血小板计数减少:多次检查血 小板计数低于正常值(通常低 于100×10^9/L)。
无其他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病因 :排除白血病、骨髓瘤等其他 导致血小板减少的疾病。
注意药物副作用
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副作用,如恶心、呕吐、头晕等,应及时 向医生反映情况。
心理调适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保持积极乐观 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0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的案例研究
案例一: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
总结词
激素治疗为主,免疫抑制剂为辅
流行病学
发病率
年龄分布
ITP的发病率约为10/10万-50/10万, 其中约80%为女性患者。
ITP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多见于 20-50岁人群。
地域分布
ITP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分布,无明显的 地域差异。
0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的症状与诊断
常见症状
01
02
0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4
皮肤黏膜出血
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 瘀斑、紫癜等,常见于四肢、
日常护理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皮肤 黏膜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等
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以免 加重出血症状。
定期复查:根据医生建议定期复 查血常规,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
化。
注意事项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科普宣传课件
谁是高风险人群?
谁是高风险人群?
年龄
该病通常发生在儿童,尤其是2至5岁的幼儿 。
尽管任何年龄段的儿童都有可能发生,但小 于5岁的儿童更为常见。
谁是高风险人群? 性别
该病在男孩和女孩中均可发生,但有些研究 显示男孩的发病率略高。
性别差异的原因尚不清楚。
谁是高风险人群? 既往病史
有免疫系统疾病或家族史的儿童风险可能更 高。
该病通常在儿童中发生,可能会引起出血和淤血 。
什么是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易出血、皮肤瘀点、淤血、以及可 能的口腔出血等。
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儿童的日常生活和活动。
什么是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病因
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病毒感染、免疫系统异常 等有关。
有些病例在病毒感染后发生,可能与机体的免疫 反应有关。
骨髓检查在某些情况下有助于确认诊断。
如何治疗?
如何治疗?
观察治疗
对于轻症患者,通常采取观察和定期监测的方式 。
许多病例会自行缓解,无需药物干预。
如何治疗?
药物治疗
严重病例可能需要使用皮质类固醇等药物来抑制 免疫反应。
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如何治疗?
输血治疗
严重出血时可能需要进行血小板输注。
家族中有相似病历的儿童需特别关注。
何时就医?
何时就医?
典型症状
如发现皮肤出现紫癜、容易淤血或出现口腔出血 ,应及时就医。
早期识别和治疗至关重要,可以减少严重并发症 的风险。
何时就医?
定期检查
对于确诊的患者,需定期进行血小板计数和健康 监测。
定期检查有助于及早发现病情变化。
何时就医?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护理评价:04-7 患者未发生颅内出血,但血小板计数 没有恢复正常。
4月2日定制
护理诊断:恐惧 与多次穿刺侵入治疗有关
护理目标:减轻患儿恐惧
护理措施:①提高穿刺技术,减少痛苦
信任。
②态度亲切,建立
③操作时尽量用玩 具等转移其注意力 04-7 护理评来自 患者体温正常平稳,未发生感染。
健康教育
04-02:疾病相关知识。 04-03:指导预防损伤 如:不玩尖利的玩具,加强护栏
防止坠床,不做剧烈运动,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避免 哭闹而增加颅内压。清淡软食,禁食辛辣粗硬食物。穿 棉质柔软的衣服,剪短指甲,避免搔抓皮肤, 沐浴或清 洗时避免水温过高和过于用力擦洗皮肤。 04-04 :用药指导:用药的必要性;用药后的可能不良反 应;按医嘱、按时、按量、按疗程用药,不可自行减药 停药,以免加重病情。 04-07:自我保护方法。:住院期间不与感染患儿接触, 出院后去公共场所尽量戴口罩,注意穿衣,避免受凉, 预防感冒。指导家长识别出血征象,如瘀点、黑便,一 旦发现出血立即回院复查及治疗。
束臂试验的方法
★在前臂屈侧面肘弯下4cm处,划一直径5cm的圆圈,用血压 计袖带束于该侧上臂,先测定血压,然后使血压保持在收 缩压和舒张压之间,持续8分钟,然后解除压力,待皮肤 颜色恢复正常后,计数圆圈内皮肤新出血点的数目。
★正常新出血点在10个以下。新出血点超过10个以上,称束 臂试验阳性
入院护理评估:
(*109/L)
血红蛋白 148
128
121
104
120-140
(g/L)
血小板
59
46
8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分析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分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以血小板计数减少及皮肤和(或)黏膜紫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本文将就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进行详细分析。
一、临床表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主要临床症状为皮肤和(或)黏膜紫癜。
紫癜是由于血小板减少导致血管壁的破裂出血所致。
紫癜多表现为皮肤、口腔黏膜、鼻腔、胃肠黏膜等处的紫点、紫斑或紫癜,可根据病情轻重而异,严重者甚至出现弥散性出血。
其他常见症状包括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等。
二、诊断方法1. 详细病史询问:包括疾病的起病、持续时间和性质、既往有无自身免疫病史等。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确诊需要排除其他可以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疾病因素。
2. 体格检查:皮肤和(或)黏膜紫癜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主要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应包括全身皮肤和黏膜的观察。
注意观察出血情况,如皮肤紫癜、鼻衄、口腔出血、牙龈出血等。
3. 血常规检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特点之一是血小板减少。
进行血常规检查可观察到血小板计数减少,但需排除其他血液病因素引起的继发性血小板减少。
4. 骨髓穿刺检查:骨髓穿刺检查对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骨髓穿刺可观察到骨髓中巨核细胞的数量和形态,以及排除其他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的病因。
5. 自身抗体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有关,自身抗体检测可以协助诊断。
反应皿或胶乳凝集试验可以检测血清中抗血小板抗体水平的变化。
6. 免疫学检测:包括淋巴细胞亚群、T细胞亚群的测定等,可以协助确定免疫功能的异常情况,进一步指导治疗。
7. 影像学检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可能出现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因此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可以评估颅内出血情况。
8. 治疗经验:以药物治疗为主,常用药物包括激素类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等。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因免疫机制使血小板破坏
【疾病名】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英文名】pregnancy complicating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缩写】【别名】妊娠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妊娠合并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CD号】O99.1【概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因免疫机制使血小板破坏增多的临床综合征,又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最常见的一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特点为血小板寿命缩短,骨髓巨核细胞增多,血小板更新率加速。
临床上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
急性型多见于儿童,慢性型好发于青年女性。
本病不影响生育,因此合并妊娠者不少见,是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
【流行病学】妊娠期血小板减少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约占74%。
【病因】急性型多发生于病毒感染或上呼吸道感染的恢复期,患者血清中有较高的抗病毒抗体,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PAIgG)明显增高。
慢性型发病前多无明显前驱感染史,目前认为发病是由于血小板结构抗原变化引起的自身抗体所致,80%~90%病例有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PAIgG、PAIgM、PA-C3。
慢性型发生于育龄妇女妊娠期,并且容易复发,表明雌激素增加对血小板有吞噬和破坏作用。
【发病机制】急性ITP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可能是由于病毒抗原吸附于血小板表面,使血小板成分的抗原性发生改变,并与由此产生的相应抗体结合,导致血小板破坏,血小板寿命缩短。
严重者血小板寿命仅数小时。
急性ITP患者血小板表面相关的免疫球蛋白(PAIg)常增高,这种增高多呈一过性。
当血小板数开始回升时,PAIg迅速下降。
另外,病毒可直接损伤血小板,使血小板破坏增加。
ITP患者的组织相容性抗原的研究表明,ITP尤其好发于伴有DR抗原者,HLADR(LB)则与治疗反应密切相关。
这些患者对肾上腺皮质激素疗效欠佳,而对脾脏切除有较好的疗效。
有些学者认为,ITP是某些免疫功能异常的表现。
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 L E)血小板减少相当普遍,7%~26%患者并发ITP。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是什么 ? 3. 如何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4.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方法有 哪些? 5. 如何预防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什么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
什么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通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如皮肤紫癜、易出血 等进行初步评估。
临床表现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如何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可发现血小板明显减少,其他血液指标 多正常。
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的疾病也是诊断的 重要步骤。
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骨髓检查以排除其 他血液疾病。
药物选择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方 案。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其他治疗
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进行脾切除手术或 其他治疗措施。
脾脏是血小板破坏的主要场所,切除可提高 血小板水平。
如何预防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
如何预防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避免感染。
部分患者可能有家族史,提示遗传易感性。
但具体遗传机制尚不明确,仍需进一步研究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是什么? 环境因素
某些环境因素,如病毒感染和药物使用,可 能诱发或加重疾病。
如EB病毒、HIV等感染可能与该病相关。
如何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
如何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临床表现
骨髓检查可帮助确认骨髓生成血小板的能力。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 疗方法有哪些?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观察与随访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调整治疗方案。
病例二:成人ITP
患者情况
患者为35岁女性,因月 经量过多、皮下出血就 诊,查体发现血小板计 数轻度降低。
诊断过程
经过实验室检查和骨髓 穿刺活检,确诊为成人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ITP)。
治疗建议
给予糖皮质激素和免疫 抑制剂治疗,同时注意 观察病情变化和调整治 疗方案。
病例三:慢性ITP
留意皮肤、牙龈、消化道等部位 是否有出血症状,及时就医。
饮食调理
保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 素C、K的食物,促进血小板生成。
康复指导
心理支持
健康宣教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其树立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
向患者及家属宣传ITP相关知识,提高 其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康复锻炼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 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
1 2
患者情况
患者为65岁男性,病程长达10年,反复出现皮 肤瘀点、牙龈出血等症状,查体发现血小板计数 持续偏低。
诊断过程
根据长期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慢性特发性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3
治疗建议
给予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同时加 强病情监测和管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THANKS FOR WATCHING
需要排除其他自身免 疫性疾病。
没有其他引起血小板 减少的疾病或状态。
鉴别诊断
过敏性紫癜
与ITP相似,但通常有过敏史,皮疹 多见于下肢,可伴有关节痛和腹痛等 症状。
再生障碍性贫血
全血细胞减少,骨髓造血功能低下, 与ITP不同。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血细胞形态异常,骨髓检查可见病态 造血,与ITP不同。
其他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
ITP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五) 达那唑(丹那唑) 雄激素衍生物 0.1~0.2 3/d,一般2~6周起效
(六)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1. 机制 阻断巨噬细胞Fc受体,血小板破 坏减少;
(二)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首选治疗。 1. 机制 抑制单核巨噬系统的吞噬作用; 抑制骨髓产生抗体(对脾无抑制); 降低毛细血管脆性,减轻出血。
2. 方法 强的松 1 mg/Kg/d; 有效者逐渐减量,至10mg左右维 持3~ 6个月停药; 4~6周无效者,渐减至停。
3. 有效率 病程短的初治者>80%。 4. 缺点 副作用,复发。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定义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是因免疫机制使血小 板破坏增多的临床综合征。现又称免 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Immuno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 )
分型
慢性ITP
(三) 脾切除 1. 机制 去处了抗体产生部位和血小板破 坏部位
2. 适应症 激素治疗3~6月无效; 激素治疗有效,但需较大量激素 维持;
有使用激素的禁忌;
以脾脏破坏为主。
3. 有效率70~90%。持久完全缓解45~60%。 即使无效,往往也可使激素的需 要量减少。
(四) 其它免疫抑制剂 1. VCR 1~2mg ivdrip 1/w, 4~6周一疗程。 2. 硫唑嘌呤 2~4mg/Kg/d, 与强的松合用 效果更佳。
发生或加重。 机制:不详。
四、临床表现特点
特发性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发性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什么是特发性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发性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小板数量显著减少,导致瘀斑、瘀点以及黏膜出血等症状。
ITP患者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和破坏健康血小板,导致血小板减少。
虽然大多数病例是原发性的(特发性),但也有些情况是由其他疾病或药物引起的继发性(免疫性)ITP。
特发性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症状典型的ITP症状包括:•皮肤上的紫癜:这些是因为血小板减少,血液渗出到皮肤下表现为深紫色的瘀斑。
•黏膜出血:例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等。
•皮肤瘀伤:甚至是轻微的摩擦也会导致皮肤出现瘀斑。
在一些情况下,ITP也可能导致严重的出血,例如颅内出血,这需要紧急处理。
诊断特发性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初步诊断,并进行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检查等实验室检查以确认诊断。
在确定为ITP后,医生还需要进一步排除其他病因性血小板减少的可能性。
特发性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ITP的治疗取决于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年龄等因素。
一般来说,治疗的目标是提高血小板数量以减少出血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治疗方式包括:1.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用以抑制免疫系统对血小板的攻击。
2.手术:对于一些顽固性病例,可能需要进行脾切除手术来提高血小板数量。
3.其他治疗:如输血、免疫球蛋白等治疗方法也可以考虑。
特发性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预后大多数ITP患者有良好的预后,尤其是儿童患者。
对于成人患者,疾病可能有复发的风险。
一些病例可能会演变成慢性ITP,需要长期治疗和监测。
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控制症状,避免严重的出血并提高生活质量。
特发性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自己的症状变化,并定期就医接受治疗和监测。
如果有任何疑问或症状加重,请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首选那种办法?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首选那种办法?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这是一种自发性出血。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首选一定要注意护理,尤其是出血的护理,其次就是药物的应用和护理。
1.出血的护理。
仅有轻微的皮肤出血时,不须要特殊治疗,但要注意观察病情。
若继续出血不止或出现其他部位和器官出血,就要到医院治疗。
2.思想准备。
慢性型病期较长,无论病人本人还是家属都应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做好细致的家庭内护理,使病人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疾病带来生活上的不便。
3.药物应用与护理。
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虽然有效,但长期大量应用或突然停药会产生许多严重不良反应,所以必须严格在医生的指导和监督下用药,切不可自行增减或停用激素药,并在用药过程中随时观察有无以下反应。
可以到当地正规医院看下.
4.脾切除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有效疗法之一,其手术指征:
①慢性ITP,内科积极治疗6个月无效。
②肾上腺皮质激素疗效差,或需用较大剂量维持者(30~40mg/d)。
③对激素或免疫抑制应用禁忌者。
④51Cr标记血小板检查,若血小板主要阻留在脾脏,则脾
脏有效率可达90%,若阻留在肝脏,则70%的脾切除无效。
脾切除有效率可达70~90%,术后复发率9.6~22.7%。
长期效果为50~60%。
【医学ppt课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诊断(Diagnosis)
• 出血症状 • 反复检测血小板减少 • 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伴成熟障碍 • 脾脏不肿大或轻度肿大 • 其他 ①泼尼松治疗有效;②血小板寿命
缩短;③脾切除治疗有效;④PAIgG阳性; ⑤ PAC3阳性
鉴别诊断
(Differential Dignosis)
• 过敏性紫癜 • 再生障碍性贫血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肝硬化脾亢 • 系统性红斑狼疮 • 白血病
治疗(Treatment)
• 病因治疗 停用影响血小板的药物,休息 • 糖皮质激素 • 脾切除 • 免疫抑制剂 • 难治性ITP① 静注丙球 0.4/kg/dⅩ5d
②Danazol(达那唑)0.4-0.8mg/dⅩ2w ③环胞素A 10mg/kg/dⅩ4-6w ④ 血浆置换 ⑤大剂量甲强龙 1gⅩ3d ⑥大剂量VitC2gp.o/8giv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概念(Definition)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又称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自 身免疫性出血性疾障碍,导致外 周血血小板减少。
• 血象(blood smear) 血小板数减少,形态异常
(大或碎片),白细胞正常或增多,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正常或减少
• 骨髓象(marrow smear) 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
且伴成熟障碍,产板巨核细胞减少及血小板 形态异常
• 血小板抗体 PAIgG、PAIgM、PAIgA
PAC3
• 其他 血小板寿命缩短、相关抗原(GPⅠb-Ⅸ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十二、健康教育
• 本病急性型大多数病人数周至四个月可恢 复正常,慢性型常反复发作多迁延不愈, 可达数年或更长时间,很少自然缓解。 • 慢性病人适当限制活动;血小板低于 50*109/L,勿做较强体力活动,可适当散步 ,预防各种外伤;避免使用损伤血小板的 药物,如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吲哚美辛 、右旋糖苷等;定期门诊复查,坚持治疗 。
十、预防脑出血
• 血小板计数在20*109/L以下时应警惕脑出血 ,便秘、剧烈咳嗽会诱发脑出血,故便秘 时要用泻药或开塞露,剧咳者可用镇咳药 。
十一、药物护理
• 本病首选药物为糖皮质激素,用药期间向 病人及家属解释药物副作用(库欣综合征 ),说明在减药、停药后不良反应可以逐 渐消失,以避免病人忧虑。还应定期为病 人检查血压、尿糖、白细胞计数,发现可 疑不良反应应及时报告医生。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一)起病情况
急性ITP多见于儿童,起病急,大多在发病前 1-3周有感染史,以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病毒感 染多见 慢性ITP多见于中青年女性,起病隐袭
(二)出血症状
ITP出血常轻而局限,易反复 表现为皮肤粘膜瘀点、瘀斑、紫癜、血疱 外伤后止血不易,粘膜出血中鼻出血、牙龈出血 女性月经过多 严重时内脏出血特别是颅内出血 (三)乏力 (四)血栓形成倾向 (五)其他:长期出血可合并贫血
实验室和特殊检查
实验室和特殊检查
图注:红细胞系统及巨核细胞系统明显增生,但 血小板形成型巨核细胞未见。血小板少见。
实验室和特殊检查
4. 抗血小板抗体测定:
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多为Ig G)阳性。 可有血小板相关补体(PAc3)阳性。 注意有假阳性和假阴性。 但假阳性小,假阴性多见。
5. 其他检查: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pt课件
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 血液科 李 洁
定义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目前叫原发性 血小板减少症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是一组免 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 以广泛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 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 间缩短及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出 现等为特征。
治
疗
(四) 其它免疫抑制剂
一般用于难治性ITP
主要药物
1. VCR
1~2mg iv 1次
/w, 4~6周一 疗程。
2. 硫唑嘌呤 100-200mg /d, 口服,3-6周一疗程,维持8-12周。
治
疗
主要药物 3. CTX 50~100mg /d ,口 服, 每3~6周一次,有效后减量,维 持4-6周;不宜久用(对生殖影响,致 癌) 4. 环孢素 200-500mg /d , 口服,3-6周一疗程,维持量 50~100mg /d ,半年以上。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
癜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继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如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发病率
是最常见的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5~10/10万人口;
多见于慢性型; 40岁以下女性多见,女:男为4: 1; 临床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
鉴别诊断
(二) 系统性红斑狼疮 常有肾脏和关节、皮损等,可
找到狼疮细胞、抗Sm抗体阳性。
鉴别诊断
(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全血细胞减少,骨髓至少两系 呈病态造血。 (四)其他 再障、急性白血病、DIC、过敏 性紫癜等鉴别。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讲义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讲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免疫介导的出血性疾病,其特点是皮肤黏膜出血为主,血小板减少及寿命缩短,巨核细胞成熟障碍,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出现。
ITP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儿童常见急性型,成人常见慢性型。
病因与发病机制复杂,感染和免疫因素可能是参与ITP发病的重要原因,肝脾的单核-巨嗜细胞系统对血小板有吞噬和清除及血小板滞留作用。
慢性ITP常发生于育龄妇女,妊娠期容易复发,表明雌激素可能参与ITP发病。
临床上常根据患者的病程将ITP划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病程在6个月以内的称为急性型,6个月以上的为慢性型,有的急性可能转为慢性型。
慢性型ITP的诊断标准:1)持续或反复出现皮肤、黏膜出血症状;2)血小板计数<100×109/L;3)骨髓象巨核细胞显著增多,颗粒巨核细胞增多但是产板型巨核细胞显著减少或缺乏;4)排除其他病因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
急性型ITP的诊断标准:1)急性起病;2)出现全身性皮肤、粘膜出血;3)血小板计数<20×109/L;4)骨髓象巨核细胞数量轻度增多或正常,出现巨核细胞发育障碍,可见幼稚巨核细胞增多;5)排除其他病因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
ITP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激素、免疫抑制剂、免疫球蛋白等,手术治疗包括脾切除术和骨髓移植。
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病程等因素综合考虑,个体化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监测血小板计数和出血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质松、甲泼尼龙等强效糖皮质激素。
但长期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会引起许多副作用,如易感染、水肿、糖尿病、骨质疏松等,因此应用时需权衡利弊。
2、免疫抑制剂:对于糖皮质激素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可选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长春新碱等,但这些药物常常需要长期应用,且有一定的肝肾毒性和骨髓抑制作用,应用时需密切监测。
3、脾切除术:对于血小板计数持续低于30,且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进行脾切除术,但手术风险较大,仅适用于特定的患者群体。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预防和措施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 为什么需要预防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 3. 如何预防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4. 在发现早期症状时该怎么办? 5. 如何支持患儿及其家庭?
什么是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 少性紫癜?
什么是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家长应积极参与儿童的健康管理。
谢谢观看
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和宣传活动。
如何预防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免疫接种
确保儿童按时接种疫苗,预防相关感染。 避免病毒感染是预防的关键之一。
如何预防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生活方式
倡导健康的饮食和作息习惯,增强儿童免疫力。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对预防有积极作用。
在发现早期症状时该怎么办 ?Biblioteka 在发现早期症状时该怎么办?
家庭负担
患病儿童的家庭可能面临心理和经济压力。 教育与预防措施有助于缓解家庭负担。
为什么需要预防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社会影响
儿童健康问题会影响到学校和社会的参与。 增强公众意识促进早期发现和干预。
如何预防小儿特发性血小板 减少性紫癜?
如何预防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健康教育
向家长和儿童普及疾病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
病因通常与免疫系统对血小板的攻击有关,可能 与病毒感染、药物反应等因素相关。
大多数情况下,具体原因尚不明确。
为什么需要预防小儿特发性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为什么需要预防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健康影响
此病可能导致严重的出血风险,影响儿童的生活 质量。
及时预防和处理能够有效减轻症状和并发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ITP对孕妇的影响 由于ITP孕妇体内血小板降低,对妊娠的影响主要是出血 问题,尤其是血小板低于50*109/l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用力屏气可诱发颅内
出血、产道裂伤出血及血肿形成。如产后子宫收缩良好,产后大出血并不多 见。ITP患者妊娠时,自然流产率较正常妊娠高两倍,主要取决于周围血中血 小板数目和是否有出血倾向,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30*109/l)
ITP
巨 核 细 胞 增 多急 ,性 以 幼 稚骨 型髓 巨象 核 细 胞 为 主
巨
核
细
胞慢
增性
ITP
多
,
以 颗 粒 型
骨 髓 象
巨
核
细
胞
为
主
4.血小板抗体测定 主要是PAIgG增高,可有血小板相关补体(PAc3)阳 性。
5.血小板寿命测定 血小板存活时间明显缩短,甚至只有数小时(正常
为8~10天)。
导致巨核细胞成熟障碍,巨核细胞生成和释放均受到严重影响,使血小板进一步
减少。
2.免疫功能异常
T淋巴细胞功能异常 CD8+细胞增加, CD4+细胞减少
3. 雌激素的作用
证据:女性多;青春期、绝经前后、妊娠发生或加重。 机制:不详。
6.病程
急性型:肝脾及浅表淋巴结不大; 可自发缓解,病程一般少于半年。
其主要临床特点为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 和束臂实验阳性,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 和血块收缩不良。
病因与发病机制
●
ITP分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好发于儿童,多发生 于病毒感染或上呼吸道感染的恢复期,患者血清 中有较高的抗病毒抗体,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 (PAIgG)明显升高;慢性型则以成年女性多见, 发病前多无明显感染。目前认为是由于血小板结 构抗原变化引起的自身抗体所致。80%~90%患 者可测到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包括PAIgM,IgG C3等。当结合了这些抗体的血小板经 过脾,肝脏时,可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使 血小板减少。另外,慢性型ITP好发生于妊娠期, 并且容易复发,因其目前认为雌激素增加血小板 吞噬和破坏作用。
6.其他 慢性患者的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功能可以异常。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即可作出诊断。 1. 广泛的出血累及皮肤、黏膜及内脏 2. 多次化验血小板计数减少 3. 脾脏不增大或仅轻度增大 4. 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
5. 以下五点中应具备任何一点 ① 泼尼松治疗有效 ②切脾治疗有效 ③ PAIgG增多 ④ PAC3增多 ⑤ 血小板寿命测定缩短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
概念
ITP又称为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系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增加,外周血中血小板减 少的出血性疾病,本病女性多见且不影响生育, 所以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产科 较常见的血液系统合并症之一。。
血小板大小不等,可见大型血小板,颗粒减少。 白细胞数及分类正常。
2.止血和凝血象 出血时间延长,凝血时间正常 血块收缩不良 血清凝血酶原消耗不良 束臂试验阳性
3. 骨髓象 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 急性型巨核细胞数量增多,以幼稚型为主; 慢性型巨核细胞数量增多或正常,以颗粒型为
主,血小板生成减少。 红系和粒系正常
血小板膜抗原 血小板自身抗体 血小板 单核/巨噬细胞 Fc受体
临床表现
1.发病年龄:多见于1~5岁小儿 2.季节:春季发病率较高 3.感染史:急性患儿于发病前1~3周常有病 毒感染史
ITP与妊娠的相互影响
• 1.妊娠对ITP的影响 目前对于妊娠是否会使ITP妇女病情恶化观点不一,文献 报道大多数妊娠可使病情恶化或出于缓解期的ITP病情加重。妊娠虽然有使稳 定性ITP患者复发及使活动型ITP妇女病情加重的倾向,使ITP患者出血的机会 增多,但妊娠本身一般不影响本病的病程及预后,因此合并ITP不是终止妊娠 的指征。
6. 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急性型与慢性型ITP的鉴别
•
急性型
慢性型
1.年龄
1~5岁多见
学龄期多见
2.起病
较急
较缓
3.出血程度
较重
较轻
4.病程
≤ 6个月
> 6个月
Hale Waihona Puke 5.血小板计数 常<20×109/L
一般(30 ~ 80)×109/L
6.骨髓巨核细胞 增多或正常,胞体大 计数明显 增多,核浆发育
小不一,以小型为多, 不平衡 ,胞浆出现空泡变性
慢性型:一般脾脏不大; 病程长,反复发作可迁延数年,自行缓解
较少。
● 实验室检查
1.血象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100×109/L 急性型:常<20×109/L 慢性型:(30~80)×109/L 出血轻重与血小板数多少有关,血小板<50×109
/L时可见自发性出血,<20×109/L出血明显,< 10×109/L时出血严重。
临床表现及诊断
1.主要表现是以自发性皮肤和黏膜出血。
皮肤:瘀点、瘀斑,分布不均,四肢多 黏膜: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血
小板严重减少(<20109/L)可有严重 内脏出血,包括颅内出血。 2.贫血和轻度肝脾肿大 3.血小板相关抗体产生
抗体不但使血小板破坏增多,还造成巨核细胞增殖和成熟障碍。 血小板与巨核细胞有共同抗原性,抗血小板抗体同样作用于骨髓中巨核细胞,
• 或临床出血严重,则自然流产或治疗性人工流产的比例增高,且母婴死亡率 均高于正常孕妇。曾有资料报道,ITP患者妊娠期间若未行系统治疗,流产发
生率为7%~23%,孕妇死亡率为7%~11%。
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
• 由于部分抗血小板抗体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 循环,引起胎儿血小板破坏,导致胎儿、新生儿 血小板减少。在母体血小板<50*109/l的孕妇中, 胎儿(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9%~45%,但 这种减少的机会与母体血小板不一定成正比。严 重者也能发生颅内出血,这种血小板减少均为一 过性,新生儿脱离母体后体内的抗体多数于一个 月内逐渐消失,偶可持续4~6个月血小板才逐渐恢 复正常。胎儿出生前,母体抗血小板抗体含量可 间接帮助了解胎儿血小板情况。合并ITP妊娠胎儿 死亡率达26.5%,但未见畸形的报道。
幼稚巨核细胞比例正常
产血小板巨核细胞明显减少
或稍高,产血小板巨核细胞减少
鉴别诊断
1. 急性白血病 2. 再生障碍性贫血 3. 过敏性紫癫:出血性斑丘疹,对称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