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首》作业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四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时:2-3节第一节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
(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谙--暗:区别音、形、意四、分组学习1.读熟三首诗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1.抄写生字。
2.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节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1.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鸟:多、高飞无影云:少(孤)慢慢飘走(闲)--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2.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小学五年级《古诗词三首》作业设计
小学五年级《古诗词三首》作业设计自主研学1.收集并背诵一首表达作者思乡情感的古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这三首诗,给加点字注音。
一水间()间.)关榆(.)重()山数(重..那畔()行畔.照我还(还).千帐()灯帐.意万重(重)洛(..风一更()更.)阳3.品读前两首古诗,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解释下面的诗句。
泊船瓜洲_____________________ 钟山只隔数重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欲作家书意万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己多读读前两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象整首诗的意思,试着从中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5.认真朗读完前两首诗后,把你觉得最能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诗句摘抄下来。
京口瓜洲一水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洛阳城里见秋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困惑与问题:困惑与问题:如果在自学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惑或难题,就跟你的学习小组交流交流吧!合作探究:合作探究:1.请同学们再读读《泊船瓜洲》和《秋思》,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或情景,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2.你喜欢《泊船瓜洲》《秋思》两首诗中的哪句?为什么?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好?你觉得还可以用哪些词来表示?3.是什么勾起来诗人张籍对家乡家人的浓浓思念呢?请你也来感受下张籍这说不尽、叙不完的思乡情吧!4.细细地品读《泊船瓜洲》《秋思》这两首诗,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攀登高峰1.读《泊船瓜洲》填空作者当时穿停泊在______,从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他当时离家乡并不远。
2.的“绿”可以换成____、____、_____等字,但“绿”字用的更加巧妙传神,“绿”字让我们看了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你还想到描写春天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课《古诗词三首》同步分层作业设计-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第3课古诗词三首分层作业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读拼音,写词语。
rì mù xǐ yuè tàn jiūchán míngdào tián zhùsùdào dé xǐquè(2)明月别枝..惊鹊( ) A.横斜的树枝 B.别开树枝(3)旧时茅店..社林边( ) A.长满茅草的客舍 B.用茅草盖的旅舍(4)黑云翻墨..未遮山( ) A.翻开的墨盒 B.打翻的墨汁五、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古诗词句。
1.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2.乌云像打翻的墨汁一样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白色的雨点就像珍珠一样活蹦乱跳地窜进船里。
3.空气中散发着稻花的香味,人们谈论着的丰收年景,耳边蛙声一片。
4.我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的小洲边,茫茫暮色给游子新添几分乡愁。
5.一阵狂风席地卷来,一下子吹散了乌云和大雨。
云开日出,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如镜,空气清新,远远望去,水天一色。
六、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 √”,错的画“ ✕”。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时时处处以审美眼光看世界的博大胸襟。
( )八、课文直通车。
九、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一)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判断正误,在正确的说法后面画“√”,错的画“×”。
(1)从“客愁新”和“月近人”可以感觉到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 ) (2)“建德江”位于浙江省。
( )(3)诗中“烟渚”、“野旷”、“江清”让人感到温暖。
( )2.本文运用的写作手法是()。
A.借景抒情B.托物言志C.借物抒情3.“日暮客愁新”中有一个“愁”字,请写出作者在愁什么。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精彩教案5篇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精彩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1. 《登高》——唐代杜甫2. 《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3. 《山行》——唐代杜牧详细内容:1. 《登高》:了解诗的背景,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夜书所见》:分析诗中的景象,解读诗人的内心世界。
3. 《山行》:描绘山间景色,感悟诗人的豪情壮志。
二、教学目标1. 熟悉三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景象、意境和情感。
2. 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培养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体会诗人的内心世界。
2. 教学重点: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解读诗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三首古诗词的背景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诗的意境。
2. 新课导入:(1)介绍诗人及诗作背景。
(2)引导学生朗读三首古诗词,感受诗的韵律美。
(3)逐句解读诗意,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
3. 例题讲解:(1)分析《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句意。
(2)解读《夜书所见》中的“夜深篱落一灯明,破帽遮颜过闹市”句意。
(3)讲解《山行》中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句意。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三首古诗词的理解。
(2)仿写一首古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古诗词三首》2. 板书内容:(1)登高:杜甫,景象描绘,意境感悟。
(2)夜书所见:叶绍翁,内心世界,意境解读。
(3)山行:杜牧,豪情壮志,自然美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三首古诗词,并背诵。
(2)结合所学,分析三首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写一篇鉴赏短文。
2. 答案:(1)熟读三首古诗词,并背诵。
(2)鉴赏短文示例:《登高》描绘了秋天登高所见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作业练习设计校本班本作业课件ppt
统编教科书六语上
6.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 《宿建德江》的作者是__唐___代诗人__孟__浩__然___。诗人 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愁苦的两句诗是: __移__舟__泊__烟__渚___,__日__暮__客__愁__新___。
统编教科书六语上
(2)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作者是__宋___代诗人 _苏__轼__。诗中的每一句都描绘了一幅画面:“_黑__云__翻__墨__未__遮__山_” 写出了天气变化之快,“__白__雨__跳__珠__乱__入__船___”写出了雨之大,雨 点之急。如果让你给这两幅图命名,分别是“__黑__云__翻__墨___”图 和“__白__雨__跳__珠___”图。
统编教科书六语上
第一单元
3 古诗词三首
统编教科书六语上
1. 读句子,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1)湖泊. (bó √pō)边停泊. (√bó
(2)我把刚发下来的试卷(juǎn .
起来放进书包里了。
pō)着很多船。 juàn)卷(juǎn √ .√
juàn)
(3)我转. (zh√uǎn zhuàn)过身去,迎着风跑,手中的风车转. (zhuǎn zhuàn)动得更快了。
统编教科书六语上
(2) 这首词中有两个对偶句,它们是( AC )。(多选) A.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B.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C.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统编教科书六语上
(3) 读到“路转溪桥忽见”时,我猜测诗人的心情是非常喜 悦的。写写诗人此时的心理活动。 __示__例__:__开__始__下__雨__了__,_过__去__在__土__地__庙__树__林__旁__边__的__茅__店__怎__么__还__看__ _不__见__呢__?__过__了__小__溪__上__的__石__桥__拐__个__弯__,_啊__,_看__见__茅__店__了__,_太__令__人__高_ _兴__了__。__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同步课时分层作业设计(附参考答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时分层作业设计第3课古诗词三首基础必做篇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石灰吟.(yín yíng)燕.山(yān yàn)千锤万凿.(zuòzáo )烈火焚.烧(fén féng) 粉骨碎.身(cuìsuì)坚劲.(jìn jìng )二、照样子,写词语。
1.例:千锤万凿千()万()千()万()千()万()千()万()2.例:粉骨碎身、三、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B.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D.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四、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A.“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中的“粉”的意思是粉末。
B.《石灰吟》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方法。
C.“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中的“锤”的意思是用锤子敲打。
D.《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的于谦。
五、填空。
1.《石灰吟》这首诗中作者借物言志的诗句是:,。
诗中运用了以物喻人的手法,很多词语有双重含义。
请写出下列词语对于石灰和作者的不同意思。
①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石灰:。
作者:。
②清白石灰:。
作者:。
2.《马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抒发了诗人因热切期望为国建立功业,却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感慨。
巩固提升篇提升性选做题(3选2)一、填空。
本课三首古诗都是诗,我们还学过这样的古诗有《》,请默写这首诗:,。
,。
二、拓展。
1. ,只缘身在此山中。
2.沉舟侧畔千帆过,。
3.五岭逶迤腾细浪,。
4. ,快走踏清秋。
5.山重水复疑无路,。
三、课内阅读,精彩片段赏析。
竹石 (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①立根。
②还坚劲,③任尔东南西北风。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1.《登高》唐代杜甫2.《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代辛弃疾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三首古诗词,提高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通过对古诗词的解析,使学生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创作背景。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把握古诗词的意境。
重点:掌握三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学会鉴赏和分析古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文、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和音乐,展示秋天的景色,引导学生进入秋天的氛围,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 介绍诗人及创作背景。
(2) 逐句解析《登高》。
(3) 学生齐读《登高》,感受诗人的情感。
(4) 教师示范解析《夜书所见》。
(5) 学生自主解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 例题讲解:(1) 《登高》中的意象分析。
(2) 《夜书所见》中的修辞手法。
(3)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意境分析。
4. 随堂练习:(1) 学生仿写一首以秋天为主题的古诗词。
(2) 学生互相交流并修改作品。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诗人简介和创作背景。
2. 黑板右侧:三首古诗词的和重点词句。
3. 中间部分:诗词的解析和例题讲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背诵并默写《登高》。
(2) 分析《夜书所见》中的修辞手法。
2. 答案:(1) 背诵并默写答案略。
(2) 《夜书所见》中的修辞手法有拟人、对偶等。
(3) 短文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1) 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调整教学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其他古诗词,进行积累。
《古诗三首》教案5篇
《古诗三首》教案5篇《古诗三首》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
2、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学习,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三角形、圆形、长条形各一个,课件。
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组织教学二、基本部分1、猜拼图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出示一个圆形提问:这是什么呢?老师把它们拼成一幅图猜一猜象什么?(用三角形、圆形、长条形拼成一个人在钓鱼的图片)老师看了这幅图就想起了唐代大师柳宗元写的一首《江雪》你们想听吗?2、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江雪》3、这首古诗还有一幅美丽的画呢,我们一起来看。
(出示多媒体)(1)你看见了什么?这幅画上是什么季节?冬天会怎么样?山上都是雪,小鸟怎样了?(千山鸟飞绝)(2)路上也没有行人,天气寒冷人们怎样了?(万径人踪灭)(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呢?他穿着什么?带着什么呢?(孤舟蓑笠翁)(4)他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4、我们一起来看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古诗)(1)小朋友,请你找一找在这首古诗中你认识哪个字宝宝?(2)幼儿跟老师朗诵古诗2-3遍。
(不同的方法朗诵)(3)老师把这首古诗编成了一幅节奏图:这是几拍子的节奏?幼儿练习打二拍子的节奏。
看节奏一边拍手一边朗诵古诗。
(4)我们听着音乐来唱一唱这首古诗。
三、结束部分1、总结: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什么?2、把学会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古诗三首》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了解梅花的特点,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通过手指点画进一步了解梅花的基本形态。
3、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体会梅花不畏酷寒、凌霜傲雪的品格。
活动准备:1、古诗《梅花》挂图1幅、课件、语言CD。
2、古筝《渔舟唱晚》音乐。
3、颜料、彩纸活动过程:一、以谈话形式引出活动内容。
请幼儿猜一猜:在冬天里,大部分花受不了寒冷的袭击都凋零了,可有一种花却不怕严寒,傲然挺立在风雪之中,这是什么花?二、欣赏梅花图片,了解梅花。
1、出示梅花图片,请幼儿观察和欣赏。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作业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作业设计
课前预习作业
一、古诗我读了遍。
二、我会认
我知道多音字
挑()
()
三、资料袋
杜牧苏轼叶绍翁
随堂练习作业
《山行》第一课时
四、我积累了理解古诗意思的方法
五、规范写字
寒霜盖菊落
评价标准星级★
上窄下宽
上下压扁
《山行》第二课时
六、我能结合注释,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七、规范写字
径斜赠残橙挑君送
《赠刘景文》《夜书所见》八、给红色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九、我能结合注释,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十、判断
课后实践作业
十一、请你选择一首喜欢的诗,为它配一幅画吧!。
六上《古诗三首》评价任务设计
评价任务设计
目 录
一、设计说明 二、学习目标 三、评价任务 四、检测与作业
设计说明
学习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词三首》时,设计有效的 评价任务对于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促进 学 习 目标的达成至关 重要。本课选取了三首经典古诗词,学生通过诵读、理解、 想 象 ,领略古代文学的魅力,提升语言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以 下是一份针对该课时的评价任务设计,旨在全面、客观地评价 学生的学习情况。
课题 3.《古诗词三首》
二、【学习目标】
1. 通 过 自 学 生 字 词 语 , 能 正 确 认 识 “ 渚 ” 、 “轼”2个生字,会写“德”、“鹊”等3个生字,会 理解“渚”、“茅店、社林”等字词的意思。能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
2.通过借助注释读懂古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词句想 象诗词描绘的景象,运用具体生动的语言串联画面,再 现诗人不同的生活场景。
景色,你也搜集一些描写月夜的古诗,说说他们表达的情感和课 文古诗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四【检测与作业】
设计剖析: 1.基础性作业设计,设计字词练习、注释理解、古诗词的背
诵默写的考查,以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理解性作业设计 设计一些需要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的问题,来
检测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拓展性作业设计,如改写诗歌,鼓励学生将古诗词改写成
【评价任务设计正文(课时)】
设计剖析: 设计这样一场穿越千年的墨香之旅,我们不仅找到了古诗词
中的字词宝藏,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疏通字词,读通古诗。设 计这样一个场景,学生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古代气息的空间中, 准备踏上一段穿越时空的诗词之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
六年级古诗词三首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六年级古诗词三首
作业一:古诗填空
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关键词,在空白处填写适当的字词,完成下面的古诗。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___。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___。
(提示词:霜、家乡)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___。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___。
(提示词:流、楼)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______。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___。
(提示词:斜、去)
作业二:创作古诗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创作一首与自然景物相关的古诗。
可以选择描绘四季变换、山水风景或动物行为等主题。
作业三:赏析古诗
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并撰写一篇赏析文章。
文章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诗歌的题目和作者简介;
-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个人对于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评估方法:
-学生在填空和创作古诗环节的准确性和创意性;
-赏析文章的内容完整性和表达能力;
-观察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资源:
-古诗词选本或课本;
-黑板或白板、粉笔或白板笔;-学生文具和纸张。
《诗词三首作业设计方案》
《诗词三首》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诗词三首》是一本专为中学生设计的诗词教材,内容丰富多彩,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对古代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本作业设计方案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激发学生进修兴趣,提高进修效果。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古代诗词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2. 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训练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诗词基础知识:了解古代诗词的发展历程、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2. 诗词鉴赏:进修欣赏《诗词三首》中的经典诗词,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3. 诗词写作:通过模仿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形象地呈现诗词内容;2. 合作进修: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共同砚习、讨论、分享;3. 创意写作:鼓励学生展开自由创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五、作业设计1. 诗词背诵:要求学生选择《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诗词进行背诵,并进行朗读表演;2. 诗词赏析: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写一篇赏析文章,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3. 诗词创作:要求学生根据《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诗词,进行创作,写一首自己的诗词作品。
六、评判方式1. 背诵表演:根据学生的发音准确性、语调抑扬抑扬等方面进行评分;2. 赏析文章:评判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理解深度和观点奇特性;3. 创作作品:评判学生的创意能力、表达技巧和诗词功底。
七、总结通过《诗词三首》作业设计方案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古代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进修兴趣,提高进修效果。
希望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诗词之美,感受到文学的魅力,为自己的文学修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古代诗歌三首作业设计方案》
《古代诗歌三首》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能够背诵并理解三首古代诗歌。
3.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诗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
二、教学内容:1.古代诗歌的定义和特点。
2.三首古代诗歌的背诵和理解。
3.古代诗歌的欣赏和评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古代诗歌的定义、特点和背景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古代诗歌。
2.朗诵法:让学生朗诵三首古代诗歌,培养他们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分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古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增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古代诗歌的音频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2.讲授(15分钟):介绍古代诗歌的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背景和意义。
3.朗诵(20分钟):让学生分组朗诵三首古代诗歌,引导他们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4.分组讨论(15分钟):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古代诗歌的主题、意境和情感,增进他们对诗歌的深入理解。
5.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代诗歌的重要性和美学价值。
六、作业安置:1.背诵《离思》、《春晓》和《将进酒》三首古代诗歌。
2.写一篇100字以上的读后感,谈谈你对这三首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发展历程,能够背诵并理解三首古代诗歌,培养了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操。
同时,通过分组讨论和写作作业,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古代诗歌的欣赏和创作,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艺术修养。
《古代诗歌三首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古代诗歌三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理念《古代诗歌三首》是一篇诗歌作业,旨在让同砚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魅力,培育同砚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通过进修和观览三首经典的古代诗歌,让同砚感受到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情感表达,激发同砚对文学的爱好和热忱。
二、目标1. 让同砚了解古代诗歌的进步历程和特点;2. 培育同砚观览古代诗歌的能力,提高同砚的审美情感和文学修养;3. 激发同砚对文学的热忱,拓展同砚的文学视野,提高同砚的写作能力。
三、内容打算1. 第一课时:介绍古代诗歌的进步历程和特点,引入三首古代诗歌的内容和背景;2. 第二课时:进修第一首古代诗歌,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3. 第三课时:进修第二首古代诗歌,比较不同诗人的表达方式,体会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4. 第四课时:进修第三首古代诗歌,总结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和意境表达,展示同砚的感悟和体会。
四、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古代诗歌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同砚的进修爱好;2. 教室谈论:组织同砚阅读和分析古代诗歌,引导同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悟,增进同砚思维的开阔和深化;3. 课外拓展:引导同砚阅读更多的古代诗歌,培育同砚的自主进修能力和文学修养。
五、评判方式1. 教室表现:同砚乐观参与教室谈论,表达个人见解和感悟;2. 作业评定:安置课外阅读和写作作业,评定同砚的表现和效果;3. 考试测试:定期组织考试测试同砚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精通水平。
六、作业要求1. 课内作业:针对每一首古代诗歌,要求同砚逐字逐句地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境,撰写读后感;2. 课外作业:要求同砚阅读其他古代诗歌,选择一首自己喜爱的诗歌,撰写读后感和心得体会;3. 期末作业:要求同砚结合所学古代诗歌,撰写一篇短文,表达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七、预期效果通过《古代诗歌三首》作业设计方案的实施,估计能够达到以下效果:1. 同砚对古代诗歌有更深度的了解和熟识,提高同砚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感;2. 激发同砚对文学的热忱和爱好,培育同砚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3. 拓展同砚的文学视野,增进同砚综合素养的提升,为同砚将来的进修和进步奠定良好基础。
《古代诗歌三首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古代诗歌三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进步历程;2. 精通古代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结构;3. 能够分析和观览古代诗歌的艺术特点;4. 提高同砚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定义和特点;2. 古代诗歌的进步历程;3. 古代诗歌的基本形式:诗、词、曲;4. 《古代诗歌三首》选读:《静夜思》、《将进酒》、《登鹳雀楼》。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形式;2. 分析和观览《古代诗歌三首》的艺术特点;3. 提高同砚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古代诗歌的定义、特点和进步历程;2. 分组谈论法:让同砚分组谈论《古代诗歌三首》的主题、意境和艺术表现;3. 朗诵法:让同砚朗诵《古代诗歌三首》,体会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古代诗歌的定义和特点1. 介绍古代诗歌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同砚了解古代诗歌的形式和结构;2. 分析古代诗歌的进步历程,让同砚明白古代诗歌的演变过程;3. 指挥同砚观览古代诗歌经典作品,引发同砚对诗歌的爱好。
第二课:古代诗歌的基本形式1. 讲解古代诗歌的基本形式:诗、词、曲,让同砚了解各种形式的特点;2. 分析《古代诗歌三首》选读作品的结构和表现手法,引导同砚深度理解诗歌的艺术魅力;3. 让同砚分组谈论《古代诗歌三首》的主题、意境和情感表达,提高同砚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课:《古代诗歌三首》选读1. 同砚朗诵《静夜思》、《将进酒》、《登鹳雀楼》,体会诗歌的韵律和美感;2. 分组谈论《古代诗歌三首》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培育同砚对诗歌的审美能力;3. 结合课外阅读,让同砚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评判:1. 平时表现(包括教室表现、作业完成状况等)占比30%;2. 期中考试占比30%;3. 期末考试占比40%。
七、教学资源:1. 课本《古代诗歌三首》选读资料;2. 多媒体课件;3. 课外阅读资料。
《古代诗歌三首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古代诗歌三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背景分析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通过学习古代诗歌,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古代诗歌三首》的基本内容和背景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和批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诗歌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内容1. 《静夜思》2. 《登鹳雀楼》3. 《春晓》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唤起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2. 学习《静夜思》:a. 分析诗歌内容和意境,解释生僻词汇。
b. 分组讨论,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义。
c. 朗读和模仿,体验古代诗歌的韵律和音韵。
3. 学习《登鹳雀楼》:a. 了解诗歌背景和作者。
b. 理解诗歌的艺术特点和意境。
c. 赏析诗歌,展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4. 学习《春晓》:a. 分组讨论,探讨诗歌的意涵和表现手法。
b. 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情感表达。
c. 听取学生朗读,展示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感悟和体会。
5. 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分享收获和体会。
五、教学评价1.口头表现:听取学生的朗读和解读,评价学生的表达和理解能力。
2.书面表现:要求学生写作文或评论,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
3.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4.总结反思:评价学生学习情况,鼓励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继续深入研究。
六、教学资源1. 课本《中学语文》或其他相关教材。
2. 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教学资源。
3. 网络资源,如名家诗歌解读视频、历代诗歌欣赏等。
七、拓展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古代诗歌朗诵比赛。
2. 参观文学展览或文化活动,深入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3. 撰写诗歌评论或比较研究,培养学生的文学批评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课时作业设计
作业目标
1.通过自学生字词语,能正确认识“渚”、“轼”2个生字,会写“德”、 “鹊”、“蝉”3个生字,会理解“渚”、“茅店”、“社林”等字词的意思。 2.借助注释理解诗词的意思,展开想象,由画面感悟出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在 诗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3.通过反复朗读,会背诵、默写古诗。
作业内容
基础作业主要是针对所学知识的基础理解和应用,包括基础性作业和提升性
作业内容
作业二:认真动脑 内容感知
1.《宿建德江》中“
”这两句诗写出了作者羁旅夜泊,日暮添愁的情形;
“
”这两句诗写出了四周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的情形。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通过“
”和“
”两个形象的比喻,
既写出了天气骤然变化时的气氛,也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心情。《六月二十七日望湖
楼醉书》这四句诗分别写了四个场景,分别是:
作业内容 -拓展作业
作业三:思维拓展 综合实践 1.默读《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思考:两首诗词都写了月夜的景色,但表达情 感为什么不同?结合具体事情,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宿建德江》表达的情感: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的情感:
作业内容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辛弃疾在被贬官之后写下的,虽然正在经受坎坷, 但作者仍能体会到乡村之乐。你见过美丽的乡村景色吗,在那样的景色里,你会 想些什么,你最想说什么呢?
写最美画面
画最美画面
作业三设计意图
通过拓展作业,学生可以对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拓 展,提高他们的理解应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拓展作业往往要求学生运用所学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拓展作业往往涉 及跨学科的知识点,这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古诗词三首作业设计-2021-2022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三课《古诗词三首》作业布置
【夯实基础】
●熟读古诗并背诵。
●完成本课语文作业本中的2.3.4题。
【能力提升】
●完成本课语文作业本中第1.5题。
●本课是三首写景抒情古诗,在能背诵的前提下进行默写。
●小练笔:“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
溪桥忽见”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100字左右)
【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推荐,可以试着背诵王维的《鸟鸣涧》,查慎行的《舟夜
书所见》等借景抒情的古诗,要是能够默写就更厉害了。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3 古诗词三首》作业设计
3 古诗词三首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序号)1.移舟泊( )烟渚,日暮客愁新。
A.pōB. bó2.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A.sǎnB. sàn3.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
A.jiànB.xiàn二、给下面的字加上部首组成合适的新字填入括号中组成词昔珍( ) ( )题发挥喜( ) ( )误单 ( )琴 ( )鸣 ( )娟鸡毛( )子三、写出加点字词的意思1.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渚: 客: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醉书: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别枝:清风: 4.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茅店: 社林:四、根据要求完成练习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词句的意思:(2)作者闻到了,听到了表达了作者对丰收之年的之情。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原野空旷。
远处天空好像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
江水清流映照得月亮仿佛与人更近了。
(2)诗句中描写的景物有( )。
(多选)A.旷野B.喜鹊C.清江D.明月五、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1. 下列诗句中朗读停顿划分错误的是( )A.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B.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2.下列诗句中,不是描绘月夜景色的项是( )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B.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C.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3.下列关于《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熟悉的月、蝉、蛙、星、雨等景物巧妙地组合,让我们感受到夏夜恬静的美。
B.词的下阕由静到动,由景到事,突然的下雨,扰乱了作者夜行乡间的乐趣。
六、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X”1. 《宿建德江》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孟浩然写的,抒发了作者旅途的愁思之情。
( )2.《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但是表达的情感却不同。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五年级上册21 古诗词三首
21 古诗词三首基础练习一、课内积累1.根据语境,读拼音,写词语。
爷爷把船tínɡ bó( )在桥下,然后让sūn( )儿观察sì( )院旁边的yú()树上的鸟窝。
小家伙看了以后不禁发了chóu():这hé pàn()周围人来人往的,小鸟能安静地生活吗?2.根据语境,给“更”字注音。
虽然已经是三更( )半夜了,天气也更( )冷了,抗疫工作人员却依然坚守在岗位上。
看到这一幕,即使是少不更( )事的孩童,也会热泪盈眶。
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⑴山居秋暝( ) A.昏暗。
B.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C.黎明时分。
⑵随意春芳歇( ) A.休息。
B.很短的一段时间。
C.尽。
⑶枫桥夜泊( ) A.停留。
B.停放。
C.停船。
4.按要求选择正确的选项。
⑴“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两句诗的朗读语调恰当的是( )A.活泼B.轻缓C.深沉D.悲伤⑵下列诗(词)句断句有误的一项是( )A.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C.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D.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⑶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王维的诗被李白评价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B.《长相思》的作者是清代的纳兰性德,“长相思”是词牌名。
C.《枫桥夜泊》是张继进京赶考,高中状元后留下的著名诗篇。
D.“夜深千帐灯”中的“千”是指“一千”,突出了夜深时帐内灯火通明,将士们都无法入眠。
拓展练习二、按要求填空。
1.古诗可以动静相宜:《枫桥夜泊》中,“,”两句诗以钟声衬托出夜的静谧;《山居秋暝》中,“,”两句诗以人声、船动写山林的幽静。
二者在表达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2.古诗也能以物传情:《枫桥夜泊》中,诗人所见和所闻“,”,心中充满愁绪。
三、读诗句,完成下面的练习。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属于静态描写,“”属于动态描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古诗词三首》作业设计
【作业目标】
1.会背诵并默写古诗
2.能区分形近词,正确理解古诗中个别字词的意思并理解重点句的含义。
3.发挥想象,改编诗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第一课时
一、形近字组词
茅()媚()檐()
矛()嵋()瞻()
【设计意图】区分形近字,防止混淆。
二、根据古诗两首,我来当小法官
1.《牧童》一诗描写一位牧童在黑夜里渴望看月的烦躁心情。
()
2.“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中的“六七里”和“三四声”都是确指的数字。
()
3.“不脱蓑衣卧月明”的意思是穿着蓑衣而卧,会觉得月光更加明朗。
()
4.“不是遮头是使风”写出了两个小孩用伞当帆来使风的情境。
()
三、根据课文填空。
1.联系《牧童》一诗填空。
诗中有景——这景是,诗中有情——这情是。
诗中有人——这人是,诗中有声——这声是。
2.联系《舟过安仁》一诗填空。
诗中有作者的所见——这所见是
诗中也有作者的所悟——这所悟是
【设计意图】通过默写古诗掌握古诗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古诗中个别字词的意思并理解重点句的含义,体会哲理诗的深刻思想。
第二课时
一、解释下列字的意思
茅檐()翁媪()亡赖()相媚好()
二、古诗园地
1.《古诗词三首》在内容上描写的都是(),分别描写了()、()、()等古代儿童的形象。
我最喜欢()朝()写的《》中的(),因为()。
2.读《清平乐村居》,填空
(1)茅檐低下,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白发谁家翁媪?大儿______________,中儿_______________,最喜小儿_________,溪头卧剥莲蓬。
(2)这首词是宋代词人写的,其中“清平乐”是,“村居”是。
我还知道的词牌名是。
(3)“最喜”表达了,读了这句,我仿佛看到了。
【设计意图】通过对古诗的基础知识的练习,知道作者的基本情况和古诗的大概意思,学会理解诗词。
三、补充下列描写儿童生活的诗句
1.儿童散学归来早,。
2. ,飞入菜花无处寻。
3 ,侧坐莓苔草映身。
【设计意图】学会古诗的运用,领悟经典诗句的内涵魅力,通过知识、能力的迁移,学会自己阅读、理解古诗。
四、写话
选取《清平乐村居》中描写的一个情景,结合课文的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写出来,或者选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和大家交流。
【设计意图】借助习作的平台充分体现古诗的独特魅力,彰显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
课前提示
1.字词方面
“亡赖”的读音和意思,理解”弄“”怪生“相媚好”
2.内容方面
《牧童》一诗中“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实指,而是虚指。
像这样的诗句也让学生可以补充几句。
三首古诗分别描写了牧童、船家的孩子、乡村的孩子三类儿童。
3.积累有关描写儿童生活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