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比较探究《三顾茅庐》《周处》同步练习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比较探究《三顾茅庐》教案北师大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比较探究《三顾茅庐》教案北师大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比较探究《三顾茅庐》教案北师大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比较探究《三顾茅庐》教案北师大版的全部内容。
三顾茅庐【教学要求】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4。
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难点】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2.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
《三国演义》、群雄纷争。
2。
板书课题。
示范“茅”、“庐”两字写法;学生练习写“茅”、“庐"两字,写在课题旁边。
3.解题。
理解“顾”、“茅庐”意思。
二、初读课文1。
范读。
(或听录音)提问:谁“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茅庐干什么?“三顾茅庐”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2。
自渎课文。
①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②读熟读通顺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思考: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3。
检查自渎情况。
①检查字音掌握情况②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要求:不破词破句,不添字漏字,不复读,不唱读。
边读边评议。
③感知文章主要结构:略写前俩次,详写第三次。
北师大版九下《三顾茅庐》同步练习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倥偬 (k eng) 荷锄(he ) 勒马( le ) 咼冈(gong )B. 踪迹( (j i) 惆怅(ch cu ) 松篁(hueng ) 轩昂( xumn )C. 熟谙( (亦) 吟咏(y in ) 云笺(ji m ) 苗裔(y i )D. 纶巾 (l un ) 愧赧(nfin ) 倾颓(tu i ) 存恤(xu )3.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他对光阴荏苒,不再漠视,他将刻苦努力,来弥补逝去的光阴。
B. 他的一声大喝,如雷贯耳,使偷盗者惊恐地转过身来,瞅准时机,越窗逃走。
C. 刘备思贤若渴,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这一点值得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学习。
D. 学校开运动会的那天,高一同学箪食壶浆,做好了赛前的一切准备。
4. 在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行数里,勒马回观隆中景物,果然山不高而 _____ ,水不深而 ____ ;地不广而—而 ;猿鹤相亲,松篁交翠,观之不已。
A. 秀丽 清澈 坦荡 茂密2. 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B. 安帮定国 C. 民殷国富 D. 邂逅 愕然 逍遥斡旋 乾坤 匡扶凛凛 霏霏 庸懒社稷 悒怏 侥幸峨冠搏带 功盖寰宇 ,林不大B.秀雅澄澈坦荡茂密C.秀丽清澈平坦茂盛D.秀雅澄澈平坦茂盛5.在下面句子横线上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州平笑曰:“公以定乱为主,虽是仁心,但自古以来,治乱无常。
自高祖斩蛇起义,诛无道秦,是由乱而入治也;至哀① ____________ 平之世二百年,太平日久,王莽篡逆,又由治而入乱②______光武中兴,重整基业,复由乱而入治;至今二百年,民安已久,故干戈又复四起③______此正由治入乱之时,未可猝定也。
将军欲使孔明斡旋天地,补缀乾坤,恐不易为,徒费心力耳。
岂不闻④ ___________ 顺天者逸,逆天者劳⑤ ____________ ;'数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⑥________ 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乎⑦ ______________6.文学常识填空《三国演义》,作者_________ ,名________ ,号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时代)人,小说家。
语文:第二单元比较探究《周处》教案二(北师大版九年级下)
语文:第二单元比较探究《周处》教案二(北师大版九年级下)一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1、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和特殊句式。
2、感受、把握周处的性格特点,把握课文的主旨。
3、以片段描写进行想象力的锻炼。
教学难点1、特殊的文言句式翻译的要点积累。
2、从周处的故事中感受勇于改过自新的重要意义。
3、片断描写中想象力的启发。
教学过程一、导入:1、上学期,我们曾经学习过《陈太丘与友期》这篇课文,它出自哪里?(《世说新语》。
)2、谁来介绍一下《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
南北朝人,文学家。
我国第一部志人小说,在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二、朗读课文,了解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读准字音。
(处、说、横、蹉跎、朝、彰)2、读好停顿。
(又义兴水中有蛟;或说处杀虎斩蛟;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3、积累文中的重点词句。
(并、横、尤、没、俱、更、竟、始、蹉跎、彰;为乡里所患——被动句;具以情告——倒装句;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中心句;三、再读课文,加深课文理解1、问题一:在乡里人的眼里,周处是个怎样的人?(凶强侠气,祸害,是三横之一)2、问题二:你是怎样评价周处这个人物的?1)斩杀蛟和虎:勇猛、武艺高强2)知道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3)入吴寻二陆:虚心接受,知错就改。
3、周处勇于改过自新的行为,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到任何时候,想要改过都是可以做到的。
)四、以片段描写进行想象力的锻炼。
周处如何击杀蛟和虎?可以从哪些方面描写(环境、动作描写)五、总结:“知耻而后勇”,周处曾被乡里人认为是“祸害”,都能成为“忠臣孝子”,成为名传千古的大英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能改正自己的缺点。
“有志者事竟成”,让我们一起记住文末的一句话:“人患志之不立”吧![布置作业]1、翻译文中有句式特点的语句。
2、完成片段描写。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比较探究三顾茅庐课件北师大版
你觉得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怎样?你 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刘备和诸葛亮非常亲密。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 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 论天下大事。
读一读
中学PPT课件 18
最后,刘备对关羽、张飞说了一句什 么话呢?找出来读一读。
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 到水一样啊!
中学PPT课件 3
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这本书或电视剧 吗?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刘备和诸葛亮? 看来大家都知道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他 是刘备的得力军师。那么,刘备是怎样寻得 这样一位贤人,诸葛亮为什么会这样忠于刘 备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讲述的 正是历史上有名的“三顾茅庐”的故事。
中学PPT课件 4
理解词语的意思。
请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读一读这段文字。
中学PPT课件 16
诸葛亮人称“卧龙”,课文是怎样 写他的雄才大略的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 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 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1.“茅塞顿开”是什么意思? 2.这里的“云雾”、“青天”分别指什么?
1.读一读这句话。
2.这句话中是用什么来比喻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中学PPT课件 19
谢谢观看!
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作 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的, 读一读有关的语句。
中学PPT课件
21
用“……还有……就 ……”说一句话。 中学PPT课件
11
自读课文,谈一谈,这一次的拜访中 哪些地方让你体会到了刘备的“诚心诚 意”。 (2)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 轻敲门。 从“轻轻”一词可以说明什么问题呢? 读一读
中学PPT课件 12
自读课文,谈一谈,这一次的拜访中 哪些地方让你体会到了刘备的“诚心诚 意”。 (3)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 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 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比较探究《周处》教案 北师大版
语文:第二单元比较探究《周处》教案一教学设想:本文出自六朝志人小说《世说新语》,该书是我国第一部志人小说,在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课文的语言文字对初二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小说中的主人公形象鲜明生动,语言简洁。
周处少时为害乡里,后来改过自新,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对学生有教育意义。
为此,特把教学目的、重难点定为:教学目的:1、学习周处为民除害,勇于改过自新的精神。
2、积累文言词汇及被动句的用法。
3、学习本文用简练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重难点:1、重点:目标22、难点:目标3教学模式:初读—研读—畅读—品读—诵读教学过程:一、介绍作品、主人公,导入新课在我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史上,有一部重要的作品,叫《世说新语》,作者是南北朝时宋朝的刘义庆。
这部书记录了从汉末到东晋士大夫阶层的一些遗闻轶事,反映了当时社会上一些上层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情况,可以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雏形。
其中有些故事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其中的一篇传奇故事《周处》。
周处是晋朝人,据《晋书·周处传》记载:周处仕晋为御史中丞时,凡所纠察弹劾的人,即使是皇亲国戚也不避讳。
氐人齐万年造反,朝臣恨周处强直,建议朝廷派周处出战。
有人知其有去无还,劝他以母亲年老为由,不去出战。
周处说:“忠孝之道,安得两全?”后来孤军深入,斩敌甚多,弦绝矢尽,临危不退,遂壮烈牺牲。
死后追赠平西将军。
这样一个战死沙场的国家栋梁,其少年时期则是另一番模样。
《周处》一文以极富传奇色彩的笔调,记叙了一个勇于改过的少年形象。
二、初读要求:读二次,对照注释,口头翻译课文,划出疑难句,提交全班讨论。
三、研读要求:集体讨论疑难句读、字、词、句。
四、畅读要求:整体把握全篇内容。
五、品读要求:把握主人公的思想性格。
思考:1、文章是怎样描写周处为害乡里的?此时周处知道自己为人情所患吗?2、周处杀虎斩蛟的情节一定很生动,很精彩,你能补充出其中的生动情节吗?3、周处击蛟三日未归,乡人更相庆,这样的情节也一定很生动,很精彩,你能想象出当时人们的狂欢情景吗?这样的情景对历经九死一生的周处来说有什么样的感触?你能想象出当时周处的必理活动吗?4、周处为什么“自寻二陆”?这又说明什么?陆机的话对他有什么影响?5、我们怎样看待周处的“凶强侠气”?怎样全面地评价周处?六、作业:用现代汉语把本文改成一个小故事。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比较探究《周处》同步练习
《周处》同步练习一、加点字解释。
1.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 ) ( ) ( )2.为.乡里所患. ( ) ( ) ( )3.并皆..暴犯.百姓( ) ( ) ( ) ( )4.义兴人谓为.三横.( ) ( ) ( )5.而.处尤剧..( ) ( ) ( )6.或说..处杀虎斩蛟( ) ( )7.实冀...一( ) ( ) ( ) ( ) ..三横唯余其( )8.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 ) ( ) ( )9.处与之俱...( ) ( ) ( )10.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 ( ) ( )( )11.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 ) ( ) ( )12.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 ( ) ( )13.乃.入吴寻.二陆( ) ( )14.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 ) ( ) ( )15.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 ( ) ( ) ( ) ( )16.古人贵朝..闻夕.死( ) ( ) ( )17.况君前途尚.可 ( )18.且人患.志之.不立.( ) ( ) ( )19.何忧..令名不彰.邪( ) ( ) ( ) ( )20.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二、句子翻译。
1、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2、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3、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4、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5、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6、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7、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三、阅读理解。
1、本文选自《》,为(朝代)(人名)编撰。
2、文章精心选材,通过和两个事例,鲜明地展示了周处的个性特点。
3、周处“为乡里所患”具体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答:4、周处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答:。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比较探究《周处》课时训练 北
语文:第二单元比较探究《周处》课时训练(北师大版九年级下)一、给加[ ]的字词注音,并解释其意义。
1、义兴人谓为三[横]()()2、或[说]处杀虎斩蛟()()3、年已[蹉跎]()()()二、解释加[ ]字词的含义。
1、实[冀]三横唯余其一()2、忧命名不[彰]邪()3、[遂]改励()三、下面对“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的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A、古人把“哪怕早上懂得道理,晚上就死,也是值得”的精神看得非常可贵,何况你的前途还是可以的。
B、古人很重视“为了追求真理,哪怕早上明白,晚上就死去”的精神,何况你的前途还有希望。
C、古人把“为了追求真理,哪怕早上明白,晚上死去”的精神看得很重,何况你前面的路途还是能看清楚的。
四、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加引号的要摘引原文回答)1、周处被义兴人看做是“三害”之一,是因为他“”2、周处是在什么时候意识到自己被人们当做祸患而决心改过的?3、是谁的教诲与开导,使周处改变了人生的态度和道路,而最终成为忠臣孝子的?4、这篇文章通过周处(此处填一四字成语)的故事,说明了“”的道理,很有教育意义。
五、《周处》一文出自朝刘义庆编撰的《》。
此书对后代小说及笔记文学有较大影响。
答案一、 1、 hèng 祸害2、 shùi 劝说3、 cuō tuó虚度时光,这里是过时的意思。
二、 l、希望2、显扬,显著3、于是,就三、 B四、 l、凶强侠气2、杀蛟后从水里出来,听到乡里人以为自己在杀蛟中死去而互相庆贺的话,才意识到自己被乡里人当做祸患,而决心痛改前非的。
3、陆清河(陆云)4、改邪归正人患志之不立五、南北朝世说新语本。
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比较探究三顾茅庐课堂实录北师大版【word版】.doc
《三顾茅庐》课堂实录因为是借班上课,课前围绕《三国演义》有关常识与学生进行交流,既检查了学生对《三国演义》熟悉程度,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
第一教时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顾茅庐》,〈〈三顾茅庐〉〉就选自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
现在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1、读通课文,做到正确流畅;2、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3、读后想想课文写了怎样一件事。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随机指导,及时表扬读得认真的学生。
)师:谁愿意站起来朗读?(学生分节朗读)师:倒数第二自然段,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段话跟前面不一样,文绉绉的,像“久闻大名”、“光临草舍”、“礼让一番”等词句你们能理解吗?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吗?生:“久闻大名”就是早就听说您的名气了。
生:“光临草舍”就是来到我这么简陋的家。
生:“光临草舍”就是您来到我这么简陋的茅草房。
生:“礼让一番”就是“你先坐,你喝茶”这样的话。
师:也就是客气一番。
你们的话简单明了,通俗易懂,那课文为什么用那些文绉绉的话,而不用你们的话呢?生:我觉得课文的言语很精练。
生:刘备、诸葛亮都是有学问的人,讲话也就文雅了。
生:刘备、诸葛亮他们的性格谦恭有礼、温文尔雅。
课文里的话符合他们的身份。
师:说得真好。
言语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人物的性格,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我们仔细体会体会,好好读一遍。
[这里让学生体会语言的不同风格,懂得什么人说什么话,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要吻合人物的性格。
]师:请两位同学到黑板前来,其余同学在自己的本子上,听写几个词语:怏怏而回谒见惭愧辅佐三顾茅庐(反馈听写结果,相互纠错改正]师:联系上下文,你能说说这五个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吗?生:“怏怏而回”就是很不高兴地回去了。
课文指刘备三人见不到诸葛亮很失望。
生:“谒见”就是去拜访。
师:我到你家来拜访是不是谒见?生:那不能用。
应该是下级拜见上级。
晚辈拜见长辈。
师:说得很准确。
而且是很有敬意的拜见才叫谒见。
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比较探究三顾茅庐课堂实录素材(北师大版)
《三顾茅庐》课堂实录因为是借班上课,课前围绕《三国演义》有关常识与学生进行交流,既检查了学生对《三国演义》熟悉程度,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
第一教时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顾茅庐》,〈〈三顾茅庐〉〉就选自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
现在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1、读通课文,做到正确流畅;2、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3、读后想想课文写了怎样一件事。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随机指导,及时表扬读得认真的学生。
)师:谁愿意站起来朗读?(学生分节朗读)师:倒数第二自然段,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段话跟前面不一样,文绉绉的,像“久闻大名”、“光临草舍”、“礼让一番”等词句你们能理解吗?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吗?生:“久闻大名”就是早就听说您的名气了。
生:“光临草舍”就是来到我这么简陋的家。
生:“光临草舍”就是您来到我这么简陋的茅草房。
生:“礼让一番”就是“你先坐,你喝茶”这样的话。
师:也就是客气一番。
你们的话简单明了,通俗易懂,那课文为什么用那些文绉绉的话,而不用你们的话呢?生:我觉得课文的言语很精练。
生:刘备、诸葛亮都是有学问的人,讲话也就文雅了。
生:刘备、诸葛亮他们的性格谦恭有礼、温文尔雅。
课文里的话符合他们的身份。
师:说得真好。
言语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人物的性格,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我们仔细体会体会,好好读一遍。
[这里让学生体会语言的不同风格,懂得什么人说什么话,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要吻合人物的性格。
]师:请两位同学到黑板前来,其余同学在自己的本子上,听写几个词语:怏怏而回谒见惭愧辅佐三顾茅庐(反馈听写结果,相互纠错改正]师:联系上下文,你能说说这五个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吗?生:“怏怏而回”就是很不高兴地回去了。
课文指刘备三人见不到诸葛亮很失望。
生:“谒见”就是去拜访。
师:我到你家来拜访是不是谒见?生:那不能用。
应该是下级拜见上级。
晚辈拜见长辈。
师:说得很准确。
而且是很有敬意的拜见才叫谒见。
最新精选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比较·探究习题精选第三篇
最新精选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比较·探究习题精选第三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加下划线的“以”字与“具以情告”中“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以光先帝遗德。
C、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D、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朝闻夕死”一词与下列哪个句子的含义有相似之处?( )A、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B、浪子回头金不换C、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D、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属于被动句式的一项是( )A、为乡里所患B、山中有白额虎C、处遂改励,终为忠臣D、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解析】:第4题【单选题】请选出下列选项中衔接排序正确的一项( )桂花象征着友好、吉祥和光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月桂树叶编织成的“桂冠”成了“光荣称号”的代名词②《吕氏春秋》中以“物之美者,招摇之桂”称赞桂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③“蟾宫折桂”则成为人们对读书人金榜题名的美好祝愿④某些少数民族地区青年男女也常以赠送桂花来表示爱慕之情⑤战国时期,韩燕两国曾以相互馈赠桂花来表示亲善友好A、⑤③②④①B、①⑤②④③C、②⑤①③④D、⑤④②③①【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由于张丽莉老师舍己救学生,被网友誉为“最美女教师”。
B、各地要将《新华字典》列入2012年新建的农家书屋图书采购。
C、在本届世界杯决赛上,中国队将与美国队争夺冠亚军。
D、作为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沂门目连戏可谓是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句中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
或以钱币乞之。
B、并皆暴犯百姓。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C、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D、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顾茅庐》《周处》同步练习
⊙收获平台
一、积累与运用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欲往隆中谒.诸葛亮 ( ) ②因军务倥偬..( )
③孔明但.笑而不答( ) ④乞即席地权.坐( )
⑤治.乱无常( ) ⑥光阴荏苒..( ) ⑦将军欲使孔明斡旋..天地( ) ⑧孔明固辞..不受( )
⑨或说.处杀虎斩蛟( ) ⑩亦何忧令.名不彰邪( )
2、比较下列加点“而”字意义和用法的不同:
①飘然而.去( ) ②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 )
③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 ④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 ) ⑤辞别承彦,上马而.归(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体会句式特点和语气。
①(徐母)虽为操所囚,必不肯驰书召其子。
译文:
②孔明自比此二人,毋乃太过?
译文:
③但备身为汉胄,合当匡扶汉室,何敢委之数与命?
译文:
④先生不出,如苍生何!
译文:
4、文中刘备有四处误把他人认做诸葛亮,请摘录这些人的外貌描写,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他们提到的与孔明有关的事,揣摩作者的目的。
⊙发展空间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1—4题。
郑人逃暑①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
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
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
③衽(rěn):卧席。
④濡(rú):沾湿。
⑤逾:同“愈”,更加。
(2005年上海市中考题)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徙.衽以从阴( ) (2)其阴逾去.(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译文:
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答:
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答:
参考答案
⊙收获平台
一、1、①拜见,请见②急迫繁忙③只④权且,暂且⑤太平⑥时间渐渐消逝⑦这里是扭转、挽回的意思⑧坚决推辞⑨劝说,说服⑩善,美好2、①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着、地”②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③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而且”④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可是、但是”⑤表示动作的承接关系,可不译。
3、①(徐母)即使被曹操俘虏,也一定不肯快书招引儿子。
“为……所……”表示被动。
②孔明把自己比做这两个人,恐怕是太过分了!“毋乃……?”表示反问语气。
③只是我身为汉室的后代,理应匡正扶持汉室,怎么敢推脱给气数和天命呢?“何敢……?”表示反问语气。
④先生不出山,老百姓怎么办!“如……
何!”表示反问语气。
4、
⊙发展空间
1、⑴:移动⑵离开
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3、“拙”具体表现在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
4、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