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肉芽肿 PPT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c GPA, EPGA)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
(eosinophilic GPA, EPGA)
1.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即Churg-Strauss综合征,以血管外肉芽肿形成和嗜酸细胞浸润为病理表现的累及全身中小血管的系统性血管炎。
2.男:女=1.4:1;可发病于任何年龄,好发于35岁前后(15~69岁)。
3.临床表现按病程分为3个阶段。
(1)前驱期:平均为4年,90%出现哮喘,也可出现过敏性鼻炎。
(2)嗜酸性粒细胞细胞浸润期:一过性肺浸润、胃肠炎或食管炎。
(3)系统性血管炎期:多发单神经病变;肾小球肾炎;紫癜、瘀点、皮下结节;心脏,如冠状动脉炎、心包炎、心肌病变、充血性心衰、瓣膜功能不全等。
4.实验室检查
(1)ANCA(+)40%~60%,MPO>PR3。
(2)嗜酸性粒细胞:计数5×109~10×109/L,占比0.80~1.00。
(3)呼吸评估:胸部HRCT、肺功能。
(4)鼻窦CT:鼻窦炎表现。
(5)肌电图:神经源性损害。
(6)病理活检:小肉芽肿形成;纤维素样坏死、小动脉/静脉周围嗜酸细胞浸润伴血栓形成。
5.诊断标准(1990年ACR分类标准,以下6条符合4条可诊断本病。
敏感性 85%,特异性 99.7%)
(1)哮喘。
(2)嗜酸性粒细胞比例>10%。
(3)单发/多神经病变。
(4)游走性肺部浸润影。
(5)鼻窦病变。
(6)活检见血管外嗜酸粒细胞浸润。
6.治疗见GPA。
诱导缓解中CD20单抗证据更弱。
嗜酸性肉芽肿、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嗜酸性肉芽肿、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木村病)与血...全网发布:2011-06-23 19:51 发表者:张明智7221人已访问一、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 uloma)嗜酸性肉芽肿(EG)是一种孤立性的组织细胞的非肿瘤性质的异常分化。
嗜酸性肉芽肿是郎罕氏细胞增多症的一种表现,以前称为组织细胞增多症X。
嗜酸性肉芽肿多发生于5-10岁的儿童,侵犯部位为骨骼和肺。
这占郎罕氏细胞增多症病例的60-80%。
黑人本症极少见。
嗜酸性肉芽肿可见于颅骨,下颔骨、脊柱和长管骨。
男女发生率比2:1。
L etterer-Siwe病是暴发性的全身系统性的郎罕氏细胞增多症,常见于3岁以下的儿童、迅速致命。
占所有郎罕氏细胞增多症的10%。
Hand-Schuller-Christi an病(HSC)是一种慢性扩散性的郎罕氏细胞增多症形式,多见于老年患者。
HSC三联征是指尿崩症,突眼症和颅骨病损。
嗜酸性肉芽肿可以转变成上述全身系统疾病。
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血沉升高。
嗜酸性肉芽肿病灶的放射线表现无特殊性,不同的部位,表现不同。
颅骨的病损表现为内外颅骨板层不规则的锋利的破坏,形成“斜边缘”,(Beveled edge),骨盆的缺损边界多模糊。
脊椎缺损多发生于椎体。
发生在长骨,则多位于股干,干骺端的髓腔中份。
病损可以造成骨内、骨膜的反应。
CT扫描及M RI对于明确病变髓腔内的范围及对皮质骨的破坏程度有价值。
影像学诊断需与尤文氏肉瘤、骨肉瘤、转移瘤和化脓性骨炎鉴别。
大体组织检查、嗜酸性肉芽肿是软的、肉芽状、胶质状的组织。
颜色灰红、褐色或者褚黄色。
显微镜下观,嗜酸性肉芽肿内大量郎罕氏细胞。
这些郎罕氏细胞来源于单核细胞和髓腔内的树突状细胞。
电镜下,这些细胞与郎罕氏细胞一样都含有浆内的颗粒状小体,Birbeck’s颗粒。
镜下尚可见数量不等的淋巴细胞,多核砼性细胞、嗜酸性细胞和巨细胞。
早期的病灶内富含郎罕氏细胞和嗜酸性细胞。
眼眶嗜酸性肉芽肿健康宣讲PPT
PPT
目录 第一部分:了解眼眶嗜酸性肉芽肿 第二部分:预防和治疗 第三部分:生活中应注意什么 第四部分:了解医院服务
第一部分: 了解眼眶嗜酸
性肉芽肿
第一部分:了解眼眶嗜酸性肉芽肿
什么是眼眶嗜酸性肉芽肿? 症状有哪些?
第一部分:了解眼眶嗜酸性肉芽肿
如何诊断眼眶嗜酸性肉芽肿?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第二部分: 预防和治疗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生活中应注意
什么
第三部分:生活中应注意什么
如何保持眼部健康? 患有眼眶嗜酸性肉芽肿的患者需要注意 什么?
第四部分: 了解医院服务
第四部分:了解医院服务
我们的医院可以为您提供哪些服务 ? 如何预约和咨询医院服务?
骨嗜酸性肉芽肿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良好的睡眠。
注意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并完成治疗计划。
康复和预后
康复:在治疗后,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训练,以恢复骨骼和肌肉的功能。
预后:大多数患者经过适当的治疗和护理,预后良好。然而,骨嗜酸性肉芽肿有时会复发,因此需要定期进行复查。
PART SIX
预防措施
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迹象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良好的睡眠
避免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如必要使用需定期检查骨嗜酸性肉芽肿的情况
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日常护理和注意事项
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骨嗜酸性肉芽肿。
骨折:由于骨嗜酸性肉芽肿对骨骼的破坏,患者可能会出现骨折的情况。
症状的严重程度和病程
轻度症状:初期可能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局部轻微疼痛和肿胀
中度症状:随着病情发展,疼痛和肿胀加重,可能出现功能障碍
重度症状:严重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甚至出现病理性骨折
病程:骨嗜酸性肉芽肿的病程通常较长,可数月至数年不等,且容易复发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
PART FOUR
诊断方法和步骤
临床表现: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疼痛、肿胀、发热等。
影像学检查:通过X光、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观察骨骼病变的位置和范围。
病理学诊断: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诊断,确定病变性质。
血液检查:检查血液中的酸性粒细胞数量和比例,以辅助诊断。
添加章节标题
PART ONE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概述
PART TWO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
关节肌肉症状
关节疼痛、肌肉疼 痛和无力等。
体征
皮肤表现
呼吸系统体征
消化系统体征
关节表现
皮疹、皮下结节或肿胀 等。
肺部听诊可闻及干湿啰 音等。
腹部压痛、肝脾肿大等 。
关节肿胀、活动受限等 。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出现上述症状和体征,尤其是呼吸道 和皮肤受累表现。
病理学诊断
通过活检或手术切除的组织病理学检 查,显示中小血管及小动脉坏死性肉 芽肿和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03
指导患者及家属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
临床试验进展
早期临床试验
对新药进行初步的临床试验,评 估其在人体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
扩展临床试验
在早期临床试验取得积极结果后 ,进一步开展扩展临床试验,以 验证新药的治疗效果和长期安全
性。
注册临床试验
在扩展临床试验取得成功后,进 行注册临床试验,为新药的上市
提供充分的证据支持。
研究展望与挑战
疾病机制研究
实验室检查
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免疫学指标如 抗内皮细胞抗体阳性等。
鉴别诊断
其他血管炎性疾病
如韦格纳肉芽肿、结节性 多动脉炎等,需要通过临 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 理学诊断进行鉴别。
感染性疾病
如结核病、真菌感染等, 可根据相关病原学检查结 果进行鉴别。
其他肺部疾病
如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 性肺疾病等,可根据临床 表现和相关检查结果进行 鉴别。
康复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休息,遵医 嘱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 心理状态,以便尽快康复。
04
研究进展与展望
新药研发
靶点筛选
针对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的 发病机制,筛选出关键的靶点,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课件
案例总结
疾病特点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发病机制、病理特点等。
诊断要点
医生在诊断时应注意的要点和难点。
治疗建议
针对不同类型的颅骨嗜酸性肉芽肿,医生应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 案。
06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最新研究进 展
研究方向
病因学研究
探讨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发病机制,以期找到更有效的预防和治 疗策略。
诊断技术
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研究展望
深入研究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 发病机制,以期发现更有效的 预防和治疗策略。
进一步优化诊断方法,提高早 期发现率,减少漏诊和误诊。
继续开展药物治疗研究,探索 更多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THANKS
感谢观看
其他治疗手段的效果因病例不同而异,可能存在一定的副 作用和风险。在治疗前需要进行充分的评估和选择,根据 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04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预防与康复
预防措施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特别 是头部检查,有助于早期 发现颅骨嗜酸性肉芽肿。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避免长时间接触有害物质, 如放射线、化学物质等, 以降低患病风险。
特征
该肿瘤通常在儿童和年轻人中发 病,男性多于女性。其主要特征 是颅骨局部的疼痛和肿胀,有时 可出现癫痫、头痛等症状。
发病机制
病因
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某种感染、 免疫反应或遗传因素有关。
病理生理
嗜酸性肉芽肿的发生可能与局部组织 细胞的异常增生有关,但具体的发病 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流行病学
01
手术治疗通常需要在全麻下进行,手术风险较高。术后恢复期需要注意防止感染、 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对于病变范围较广或位置较深的病例,手术治疗可能存在 一定的难度和风险。
《骨嗜酸性肉芽肿》
精选课件
45
六、脊柱骨转移瘤
❖ 大部分发生于中年以上 ❖ 常多发 ❖ 可有恶性肿瘤病史, 病情重 ❖ 常早期侵犯椎弓根, 虽然椎体也可变得很扁但
很少呈典型扁平椎表现 ❖ 其密度往往减低
精选课件
46
精选课件
47
骨嗜酸性肉芽肿
精选课件
1
病例
❖ 患儿,男,4岁,左上胸壁红肿五天入院。 体检: 无发热,左胸锁关节处红肿、压痛+, 局部皮温稍高,可及2.5cm×2.5cm肿块,移 动度差。 实验室检查: WBC9×10 9/L, RBC3.0×1012/L, 血沉14mm/h。
精选课件
2
精选课件
3
精选课件
4
精选课件
37
三、骨囊肿
❖ 多发生于长骨的干骺端。 ❖ 呈边缘光滑锐利、界限清楚的囊状透亮区。 ❖ 边缘有菲薄硬化, 无骨膜反应。 ❖ 病灶大小多较骨嗜酸性肉芽肿大。 ❖ 常合并病理性骨折。
精选课件
38
精选课件
39
精选课件
40
精选课件
41
四、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 单骨或多骨病变 ❖ 多为单侧性发病趋势 ❖ 囊状骨纤表现为圆形、椭圆形透亮区, 边缘明
终可以骨化。
精选课件
11
精选课件
12
临床表现
❖ 好发于小儿及青少年,多数发病于20岁以前,高峰期在 5~10岁(75%)。
❖ 男性多于女性。 ❖ 好发部位: 扁骨,尤其以颅骨及肋骨多见;其次发生于长骨,
以股骨、肱骨、胫骨和尺骨多见;另外还多发于椎骨和下颌 骨。 ❖ 病变多为单发(为多发者的2~3倍),但20%的单发可见演 变成多发。 ❖ 患者一般无全身症状,可有局部疼痛,头部可触及软组织肿 块。 ❖ 化验可有白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血沉加快。 ❖ 单发者预后较好,部分病例可以自行愈合。
骨嗜酸性细胞肉芽肿
保持饮食均衡:保持饮食多样化,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
避免刺激性食物:避免过多摄入辛辣、油腻、生冷等行血液检查,监测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等指标
1
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等,监测病变情况
2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了解骨质疏松程度
3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
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发热、关节痛、皮疹等
01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检查、免疫学检查等
02
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
03
病理学检查:组织活检、细胞学检查等
04
治疗方案
综合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04
放射治疗:对于局部病变,可以考虑放射治疗
03
药物治疗: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02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
04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饮食调理
增加钙摄入:多吃含钙食物,如牛奶、豆腐、绿叶蔬菜等
补充维生素D: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肝油、蛋黄、牛奶等
减少盐摄入:控制盐摄入量,避免过多摄入腌制食品
增加蛋白质摄入: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鸡蛋、豆类等
01
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02
预后与康复
预后: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提高预后效果
康复:术后康复治疗对恢复功能至关重要
定期复查:术后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复发风险
3
预防与保健
生活习惯
01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椎体嗜酸性肉芽肿影像表现
治疗
➢ 脊柱EG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有一定的自愈倾向,但有多发及复
发可能,需要长期随访观察。 ➢ 在典型的椎体病变, 但没有疑似恶性肿瘤, 密切观察与临床和放 射检查可能比椎体活检更合适。
02
病理特征
➢ 该病是以骨内局灶性朗
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聚集伴周 围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 破骨细胞浸润为病理特征的一 种良性骨肿瘤样病变。
➢ 椎体形态:呈楔形或扁平椎 ➢ 椎体信号
平扫:信号不均匀,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混杂高 信号,STIR 呈高信号,
增强:明显强化。
MRI 表 现
➢ 病变椎体相邻椎间盘信号正常,轻度增厚且向病变椎体侧膨胀。
MRI 表 现
椎旁常伴有软组织肿块 ➢ 形态:横断面呈均匀环带状;冠状面示软组织肿块呈套袖状,紧邻 椎体周围(即套袖征)。 ➢ 信号:呈长T1长T2,增强明显强化。
椎体嗜酸性肉芽肿
(vertebral eosinophilic granuloma)
CONTEN
1概
述
2 病理特征
3 影像表现
4 鉴别诊断
5小
结
01
概述
概述
➢ 骨嗜酸性肉芽肿(EGB):属良性、溶骨性网状内皮细胞增生
症,是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之一。 ➢ 病因尚未明确,一般认为与免疫缺陷或Langerhans细胞克隆性增 生有关。 ➢ 该病发病率较低,约占骨肿瘤的1%。
椎体前后径变长,椎体压缩,瘤体 前后缘较大而圆 前后突出呈哑铃 隆,中央小,哑 状 铃状
呈破坏区为中心 生长
显著膨胀的病灶 常突破骨皮质向 外生长形成软组 织肿块
呈浸润性生长, 易侵入椎旁、硬 膜外,但骨皮质 轮廓基本保持
骨嗜酸性肉芽肿
女性 6岁 右髂骨疼痛伴活动障碍1月余
男性 11月 右髋疼痛伴活动障碍半月
男性 2岁 右大腿疼痛伴右下肢跛行10天
概述 骨嗜酸性肉芽肿属于郎格汉斯组织细胞增
生症(LCH)的良性型,约占70%
是一种以骨质破坏、良性局限性组织细胞 增生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点的疾病
病因不明:感染、免疫功能紊乱、LC细胞 异常克隆增生
临床特点 本病好发于20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 多为单骨受累,约占50%~75% 单骨病灶中发生率:颅骨(包括面颅骨)
、长骨、脊柱骨和骨盆
局部有疼痛、肿胀和肿块,可有病理性骨 折
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及血沉加快 具有自限自愈和多发病变此起彼伏特点
尤文肉瘤
一般呈范围广泛、边界不清的虫蚀状和筛 孔状骨质破坏,病灶内可见反应性成骨,不 出现“小钻孔样骨质破坏”,骨膜反应一般 不成熟,密度较低,肿瘤穿破骨皮质后在骨 质破损区周围形成软组织肿块,多为偏侧, 内可见瘤骨、钙化或放射状骨针。
骨髓炎
急性骨髓炎有急性炎症病史。表面红肿热痛 较明显,较容易鉴别。慢性骨髓炎有急性 发作病史,增生硬化,骨干变形明显,窦 道一般较宽,轮廓不规则,临床上皮肤有 脓液流出。而嗜酸性肉芽肿形成的“小钻 孔样骨质破坏”骨质缺损区较小而规则, 无脓液流出。
同时具有良恶性病变的影像学特点,X线、 CT表现侵袭性较强,似恶性肿瘤,而MRI表 现似炎症
谢谢!
灶范围,呈“袖套征”
G
T1W
T2W压脂
T1W
T1W C+
T1W压脂
T1W压脂C+
骨盆 发于髂骨翼、髋臼上区域
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缘可有反应性硬化
软组织肿胀、肿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颅骨:内外颅骨板层不规则的锋利的破坏, 形成“斜边缘”。
• 椎体或附件有圆形的骨质缺损,可突入椎 管内,边缘较清楚,无硬化环,扁平椎, 可见椎旁软组织肿胀。
• 椎体或附件有圆形的骨质破坏区,T1WI可 为低信号,T2WI高信号,扁平椎,部分病 例出现椎旁梭形软组织影。
常用放疗剂量 :30-40Gy/3-4周。
• Raab P ( Z Orthop Grenzg,2000 )
报道病灶内注射甲强龙可作为孤立的骨病 灶的治疗方法之一,效果确切,创伤较小, 费用较低。
• 四肢骨:病灶范围大于骨骼宽度50%以上, 有病理性骨折风险者可考虑外固定或手术 内固定治疗。
• 脊柱:病灶引起脊柱显著的不稳定,畸形 或压迫导致神经损伤出现可考虑手术治疗。 一项研究表明:儿童术后的随访功能差于 非手术组。
• Peng XS (Int Orthop,2009)
18例颈椎嗜酸性肉芽肿患者,化疗包 括长春新碱,甲氨蝶呤,泼尼松,6-琉嘌呤, 结果证实化疗是安全有效的,尤其是对于 合并软组织肿块的脊柱病灶患者应作为首 选方法。
• Jiang L (Spine,2010)
研究发现放疗患者中可观察到椎体重 建和椎体高度的部分恢复,认为小剂量的 放疗对椎体单发病灶的患者是有效且安全 的,且不影响儿童的椎体骨骺发育。
嗜酸性肉芽肿
• 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loma,EG) 是一种孤立性的组织细胞的非肿瘤性质的 异常分化,是朗罕氏细胞增多症的一种表 现。
• 组织学特点:骨质破坏、朗罕氏细胞 (Langerhans cell)增生及嗜酸性细胞浸润。
• 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5-10岁多见。 • 发病率1/150万,男女发生率比例3:2 • 侵犯部位为骨骼、肺等。
又称慢性播散性组织增生症X,发病缓 慢,多见于老年患者,典型的三联征是: 尿崩症、突眼症、颅骨缺损。
• 起病缓慢,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 或因病理性骨折就诊。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 长管状骨:多见于骨干或干骺端,髓腔内 溶骨性破坏,形成边界清楚的透亮区,周 围硬化带包绕,多无明显骨膜反应。
• 男性,20岁。
• 绝大多数嗜酸细胞肉芽肿预后良好,保守 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 部分欧美学者甚至认为:大多数嗜酸细胞 肉芽肿患者仅需观察。仅少数需要手术治 疗。
• 脊柱单个病灶可自愈,复发率很低。北医 三院随访的30例颈椎LCH(随访率: 85.7%),平均随访53.5个月,未见复发病 例。多发脊柱LCH的复发率仅为3.6%。
• 勒雪氏病(Letterer-Siwe Disease):
又称急性播散性组织增生症X,属于爆 发性,常见于3岁以下儿童,表现为发热, 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累及多 个腹腔脏器,常迅速致命,所占比例10% 。
• 韩-雪-克氏病(Hand-Schűller-Christi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n Disease):
• 临床表现 • 影像所见 • 病理活检
• 方法多样,包括放疗,化疗,手术,病灶 内注射激素等,最佳治疗方法尚无定论。
• 总体来说,多以保守治疗为主,目的在于 控制症状,保存患肢功能,避免远期并发 症出现。
• 脊柱受累患者治疗多以保守为主,部分患 者椎体高度可部分恢复。若出现脊柱不稳 或神经功能障碍时考虑手术治疗。
• 1987年Robert指出骨科医师在朗罕氏细胞 增多症诊治中的3个作用。
• 1、确诊LCH是单发还是多发;
• 2、给脊柱适当的休息、支撑;
• 3、随访患者,及时发现复发。而非直接手 术。
• 朗罕氏细胞 (Langhans Cells):是来源于骨 髓的免疫活性细胞,是一种不成熟的树突 状细胞,是免疫反应中重要的抗原呈递细 胞。
• 特征:胞浆内有一种独特的网球拍型小颗 粒,称为伯贝克颗粒(Birbeck granule)。
• 嗜酸性肉芽肿:
又称局限性组织增生症X,是指局限于 骨内的组织细胞增殖症,良性病变,病情 较轻,预后良好,常见于颅骨、股骨、下 颌骨、骨盆和脊柱,所占比例60-80% 。
• 白细胞增多 • 嗜酸性细胞增多 • 血沉加快
• 女性,4岁。
• 男性,32岁。
• 女性,10岁。
• 女性,10岁。
• 女性,10岁。
• 胸椎多椎体EG
• 大体组织:质软,肉芽状,胶质样,色泽 为灰红、褐色。
• 镜下:可见大量的朗罕氏细胞,胞浆内可 见颗粒状小体(Birbeck’s颗粒),混杂着 许多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晚期后细胞数量 减少,纤维组织增多。